CN111141072A - 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及具备其的冷冻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及具备其的冷冻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41072A CN111141072A CN201910999871.1A CN201910999871A CN111141072A CN 111141072 A CN111141072 A CN 111141072A CN 201910999871 A CN201910999871 A CN 201910999871A CN 111141072 A CN111141072 A CN 1111410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pansion valve
- primary
- supply port
- temperature
- side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14 two-phase flow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1/00—Details of 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6—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及具备该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冷冻循环系统。在温度式膨胀阀单元,流入相邻的温度式膨胀阀的制冷剂的流量没有偏差,而且能够降低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流入部至各温度式膨胀阀的流路的压力损失。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10D)的入口分别经由分支路(10ap、10bp、10cp、10dp)而与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10M)连接,分支路(10ap、10bp)分别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另外,分支路(10cp、10dp)分别形成为相对于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温度式膨胀阀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以及具备该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冷冻循环系统中,使用根据从蒸发器的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变化来控制制冷剂的通过量的温度式膨胀阀。这种温度式膨胀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提出了包括由塑料形成的壳体、和插入壳体的主体内的盒单元的技术。这种盒单元构成为包括不锈钢制的管部件和阀芯驱动机构,该阀芯驱动机构安装于管部件的上部,根据通过与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的壳体的主体内的返回通路以及管部件的贯通孔的制冷剂的温度变化来使阀芯机构驱动。
在冷冻循环系统中,存在相对于一个压缩机以及冷凝器连接有多个蒸发器以及温度式膨胀阀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冷凝器的出口经由多个制冷剂分配器、以及多个分支配管而与温度式膨胀阀的入口连接。
这种制冷剂分配器例如如专利文献3所示那样提出了如下技术:流体分配器的主体具有一个流入部、经由分配空间部而与流入部连通的三个阀芯安装孔、以及与分配空间部连通的三个流出部。如专利文献3中的图4所示,这种流入部以及阀芯安装孔以与分配空间部正交的方式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462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5149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234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2中的图2所示,在冷凝器的出口经由多个制冷剂分配器、以及多个分支配管而与温度式膨胀阀的入口连接的情况下,存在流入经由一个制冷剂分配器以及两根分支配管而连接的相邻的温度膨胀阀的制冷剂的流量由于从该分支配管的制冷剂分配器至膨胀阀的长度相互不同而基于压力损失产生偏差的情况。另外,作为制冷剂分配器而使用了专利文献3所示那样的制冷剂分配器的情况下,由于主体的流入部以与分配空间部正交的方式形成,因此从流入部导入的制冷剂全部碰撞到形成分配空间部的壁面上。由此,引起压力损失,因而存在产生闪蒸气体(在制冷剂液中产生的气体)、气蚀的担忧。存在因闪蒸气体的产生而冷冻能力不足、因气蚀的产生而引起异音产生的不良状况的情况。
考虑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多个温度式膨胀阀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以及具备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冷冻循环系统,该温度式膨胀阀单元中,流入到相邻的温度式膨胀阀的制冷剂的流量没有偏差,而且,能够降低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流入部至各温度式膨胀阀的流路的压力损失。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温度式膨胀阀,其分别具有对形成于引导制冷剂的流路的阀口的开口面积进行控制的阀芯机构部、和根据来自与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的配管的热的变化来使阀芯机构部驱动的阀芯机构驱动单元;以及阀壳,其具有配置于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的配管且分别收纳多个温度式膨胀阀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和排出从多个温度式膨胀阀排出的制冷剂的多个制冷剂排出路,多个膨胀阀收纳室分别与多个分支路连通,该多个分支路将导入至形成于阀壳的上游侧的端部的一个一次侧供给口的制冷剂以放射状均等分配至多个膨胀阀收纳室。
另外,优选一次侧供给口形成于阀壳的下表面。优选阀壳的多个分支路由于压力损失彼此大致相同,从而以均等的流量分配制冷剂。优选多个分支路各自使制冷剂流通的流路的长度彼此相同,而且,各流路的内径相同。
优选多个分支路中的向一次侧供给口开口的开口端形成于形成一次侧供给口的通用的内表面。另外,优选一次侧供给口形成于相对于阀壳中的向一端面开口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分离的另一端面。
优选从与膨胀阀收纳室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与串联配置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连通的多个分支路形成为相对于通过一次侧供给口的中心的对称轴线大致平行,或者相对于对称轴线为对称形状,另外,也可以与绕通过一次侧供给口的中心的对称轴线配置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连通的多个分支路绕通过一次侧供给口的中心的中心轴线均等地配置。优选分支路相对于通过一次侧供给口的中心的中心轴线倾斜。
优选与上述一次侧供给口连接的接头部的锥形孔面对多个分支路的开口端。另外,优选多个分支路中的一方分支路的朝向锥形孔开口的开口端部的开口面向接头部的锥形孔的具有最大直径的圆所形成的区域内。优选形成通用的上述一次侧供给口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的上端面由圆锥面形成。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蒸发器、压缩机、以及冷凝器,上述温度式膨胀阀单元设置于在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配置的配管。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以及具备该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冷冻循环系统,多个膨胀阀收纳室分别与多个分支路连通,该多个分支路将导入至形成于阀壳的上游侧的端部的一个一次侧供给口的制冷剂以放射状均等分配至多个膨胀阀收纳室,因此流入相邻的温度式膨胀阀的制冷剂的流量没有偏差,而且,能够降低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流入部至各温度式膨胀阀的流路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与毛细管以及感温部一起示出的图1所示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各实施例所应用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例子的阀壳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以及分支路、一次侧供给口的结构的图。
图7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VIII-VIII线示出的剖视图。
图9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例子的仰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例子所使用的盒式膨胀阀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盒式膨胀阀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盒式膨胀阀装配于阀壳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5是概略地表示图14所示的例子的阀壳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以及分支路、一次侧供给口的结构的图。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6(B)是该概略地表示图16(A)中的阀壳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以及分支路、一次侧供给口的结构的图。
图17(A)是图16(A)所示的例子的主视图,图17(B)是图16(A)所示的例子的仰视图。
图18是图16(A)所示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19是沿图18的XIX―XIX线示出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22是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概略地表示阀壳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以及分支路、一次侧供给口的结构的图。
图23是沿图21的XXIII-XXIII线示出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从图20所示的例子的下方观察到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27是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概略地表示阀壳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以及分支路、一次侧供给口的结构的图。
图28是沿图26的XXVIII-XXVIII线示出的剖视图。
图29是表示从图25所示的例子的下方观察到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中:
4—冷凝器,6A、6B、6C、6D—蒸发器,10、10′、20、30、40—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A、10B、10C、10D—膨胀阀收纳室,10ap、10bp、10cp、10dp—分支路,10M—一次侧供给口,10H—阀壳,12—盒式膨胀阀,14A、14B、14C、14D—毛细管,16—感温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
如图3所示,具备多个具有后述的阀主体以及阀芯机构驱动单元的盒式膨胀阀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例如配置在具有多个蒸发器6A~6D的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中的冷凝器4的出口与多个蒸发器6A、6B、6C及6D入口之间。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在壳体的接头部10I的入口端口10IP与铝合金制的一次侧配管Du2连接,在供制冷剂流出的壳体的出口端口10E1、10E2、10E3及10E4(参照图6)分别与铝合金制的二次侧配管Du3、Du4、Du5、Du6连接。一次侧配管Du2连接冷凝器4的出口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的壳体的接头部10I的入口端口10IP,二次侧配管Du3连接蒸发器6A的入口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的壳体的出口端口10E1。另外,二次侧配管Du4连接蒸发器6B的入口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的壳体的出口端口10E2。二次侧配管Du5连接蒸发器6C的入口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的壳体的出口端口10E3。二次侧配管Du6连接蒸发器6D的入口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的壳体的出口端口10E4。
蒸发器6A的出口和蒸发器6B的出口与连结路Du8连接,该连结路Du8将与各出口连接的分支供给路Du7A、以及分支供给路Du7B的一端相互连结。另外,蒸发器6C的出口和蒸发器6D的出口与连结路Du9连接,该连结路Du9将与各出口连接的分支供给路Du7C、以及分支供给路Du7D的一端相互连结。连结路Du8以及连结路Du9的下游侧的端部相互连结,另一端连接到与压缩机2的吸入口连接的配管Du12的一端。
与压缩机2的吐出口连接的配管Du1的一端与冷凝器4的入口连接。压缩机2由省略了图示的控制部进行驱动控制。由此,冷冻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例如沿图3所示的箭头循环。作为冷冻循环运转时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的入口至出口的制冷剂的状态,在入口,从冷凝器4的出口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一次侧配管Du2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的阀壳10H的下表面的入口端口10IP向铅垂上方供给,以液体状态被分配至四个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在各盒式膨胀阀减压后的气液二相流的制冷剂通过阀壳10H的出口10E1、10E2、10E3、10E4而供给至各蒸发器6A~6D。
此外,从冷凝器4的出口至四个分支路10ap~10dp之间通常为液态制冷剂。但是,在冷冻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泄漏而变少的情况下等,从冷凝器4的出口至四个分支路10ap~10dp之间有时成为闪蒸状态(气液2相状态)。该情况下,气液2相状态的制冷剂从后述的阀壳10H的一端面(下表面)10L的一次侧供给口10M向铅垂上方供给,因此制冷剂中的液态成分不受重力的影响,均等地分配至四个分支路10ap~10dp。
在图1中,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多个盒式膨胀阀例如四个盒式膨胀阀12;作为个别收纳四个盒式膨胀阀12的壳体的阀壳10H;以及固定于阀壳1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下表面)10L且与一次侧配管Du2连接的连接用接头部件10I。
阀壳10H例如由铝合金制成。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阀壳10H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面10T,且在相互均等地分离的四个部位,纵横地形成有分别收纳有四个盒式膨胀阀12的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的开口端。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分别与出口通路10ep(参照图5、图13)连通。在图5中,出口通路10ep沿正交坐标系中的X坐标轴延伸。与膨胀阀收纳室10A及10B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形成于通用的一条直线上且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另外,与膨胀阀收纳室10C及10D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形成于通用的一条直线上且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出口通路10ep的内径设定为比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的内径小。
并且,与膨胀阀收纳室10A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形成为相对于与膨胀阀收纳室10D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大致平行。与膨胀阀收纳室10B以及膨胀阀收纳室10C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的一端与连接用接头部件10EA的出口10E1、10E2连通。连接用接头部件10EA的连接端部插入与出口通路10ep连通的孔。该孔由设于连接端部的槽的O型圈密封。
与膨胀阀收纳室10A以及膨胀阀收纳室10D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的一端与连接用接头部件10EB的出口10E4、10E3连通。连接用接头部件10EB的连接端部插入与出口通路10ep连通的孔。该孔由设于连接端部的槽的O型圈密封。
此外,在图5中,X坐标轴设为与阀壳10H中的一端面10L以及另一端面10T平行,Z坐标轴设为与阀壳10H中的一端面10L以及另一端面10T垂直。Y坐标轴设为与X坐标轴以及Z坐标轴正交。在这样使用阀壳10H的情况下,阀壳10H中的一端面10L例如是阀壳10H的下表面,另一端面10T例如是阀壳10H的上表面。
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的入口分别经由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而与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10M连接。分支路10ap及10bp分别形成为在图5中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另外,分支路10cp及10dp分别形成为在图5中相对于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
并且,从正对面观察连接用接头部件10EA时,分支路10bp以及分支路10cp也形成为相对于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分支路10ap及10dp也分别形成为相对于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
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从一次侧供给口10M的端面至膨胀阀收纳室的流路的长度相同,而且流路的内径设定为彼此相同。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内径设定为比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的内径小。
另外,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相对于对称轴线AS的预定的倾斜角度也设定为彼此相同。如图8所示,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向一次侧供给口10M开口的一端部分别绕对称轴线AS以均等的角度、例如90°间隔而形成。
在一次侧供给口10M插入有连接用接头部件10I的连接端部。如图7所示,一次侧供给口10M的内径设定为在上述的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的入口的正下方的位置形成有一次侧供给口10M。一次侧供给口10M优选设于阀壳10H的一端面(下表面)10L。由于制冷剂从阀壳10H的下表面的一次侧供给口10M向铅垂上方供给,因此制冷剂液不受重力的影响地均等地分配至四个分支路10ap~10dp。
连接用接头部件10I由与阀壳10H的一端面10L结合的凸缘部、和插入一次侧供给口10M内的连接端部构成。凸缘部在中央部具有供配管Du2连接的入口端口10IP。入口端口10IP与以渐开状形成于连接端部内的锥形孔10IR连通。如图8所示,锥形孔10IR的最大直径设定为分别包围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中的向一次侧供给口10M的一端部。即,如图8所示,多个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中的朝向该锥形孔10IR开口的各开口端部的开口纳入接头部件10I的锥形孔10IR的最大直径的圆的范围内。具体而言,在图8中,锥形孔10IR的最大直径设定为比以虚线所示的对称轴线AS为中心的外切圆的直径D大。该外切圆设为与分支路10ap~10dp中的向一次侧供给口10M开口的开口端周缘的离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最远的各点Ap、Bp、Cp及Dp外切。外切圆的直径D是指,在将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至上述各点Ap、Bp、Cp及Dp的长度设为r,外切圆的直径D为2r。
由此,在液态制冷剂从入口端口10IP通过以渐开状形成的锥形孔10IR而流入各多个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时,由于各多个分支路的开口在锥形孔10IR的最大直径的圆的范围内,因此与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相比,液态制冷剂顺畅地流动,压力损失较少。
此外,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中的由向一次侧供给口10M开口的一端部包围的大致中央部分也可以是具有预定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面,以便更顺畅地将制冷剂引导至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内。
在绕上述的连接端部的外周部形成的槽插入有O型圈。由此,一次侧供给口10M的内部相对于外部被密封。另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通过经由形成于凸缘部的安装孔而将小螺钉旋入形成于阀壳1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10L的内螺纹部,从而连接用接头部件10I固定于阀壳1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10L。
如图13所示,形成于带台阶的孔的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分别收纳盒式膨胀阀12。由于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因此对膨胀阀收纳室10A进行说明,省略膨胀阀收纳室10B、10C及10D的说明。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盒式膨胀阀12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要素:插入膨胀阀收纳室10A的大径孔的阀主体12B;以及安装于阀主体12B的上部且使阀主体12B内的阀芯机构驱动的阀芯机构驱动单元。
阀主体12B例如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构成为包括:具有与膨胀阀收纳室10A的出口通路10ep连通的连通路12P2的大径部;以及形成于与大径部相连的圆筒状的小径部内且与上述的分支路10ap连通的阀芯收纳部以及螺旋弹簧收纳部。
大径部的连通路12P2以与阀主体12B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式贯通大径部。两个的部位的连通路12P2在中心轴线以十字状交叉。
插入膨胀阀收纳室10A的小径孔的小径部的阀芯收纳室以及螺旋弹簧收纳部沿阀主体12B的中心轴线形成于同心上。在阀芯收纳室,能够移动地配置有具有圆锥台状的尖细部的圆筒状的阀芯12N。阀芯12N的尖细部经由向阀芯收纳室开口的阀座的阀口12PT而与后述的连结销12P的圆柱状的细的前端部抵接。阀芯12N具有使其内周部与阀芯收纳室连通的连通孔12Nc。小径部的阀芯收纳室与螺旋弹簧收纳部连通。在阀壳10H的小径孔的周缘的台阶部设有O型圈。由此,膨胀阀收纳室10A的小径孔的内周面与阀主体12B的小径部的阀芯收纳室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被密封。
在螺旋弹簧收纳部配置有:向使阀芯12N的尖细部接近阀口12PT的方向、即关闭阀口12PT的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调整螺纹件)12NS;以及调整螺旋弹簧12NS的作用力(复原力)的调整螺纹件部件13。螺旋弹簧12NS的一端与阀芯12N的端部的台阶部卡合,螺旋弹簧12NS的另一端与调整螺纹件部件13的台阶部抵接。调整螺纹件部件13的下端部具有外螺纹部,该外螺纹部旋入形成于螺旋弹簧收纳部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部的内螺纹部。由此,外螺纹部克服螺旋弹簧12NS的作用力而是相对于螺旋弹簧收纳部前进或者后退,从而调整螺旋弹簧12NS的作用力。调整螺纹件部件13沿阀主体12B的中心轴线具有贯通孔。在形成螺旋弹簧收纳部的圆筒状的壁部,沿圆周方向均等地具有四个贯通孔12P1。由此,从分支路10ap供给的制冷剂经由膨胀阀收纳室10A的小径孔的内周面与阀主体12B的小径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贯通孔12P1、调整螺纹件部件13的贯通孔、以及阀芯12N的连通孔12Nc而被导入阀口12PT。
在阀主体12B的上部,嵌入成形有构成阀芯机构驱动单元的一部分的下盖12L。下盖12L的一部分也形成上述阀座。
如图13所示,阀芯机构驱动单元构成为包括:与连接于上述的蒸发器6A的出口的配管Du7A抵接而固定的感温筒16(参照图3);供一端与感温筒16连接的毛细管14A的另一端连接的圆形的上盖12U;与上盖12U的周缘接合且与上盖12U协作来形成内部空间的下盖12L;配置在上盖12U与下盖12L之间的内部空间的金属制的膜片12D;以及经由压板12F而与膜片12D的面向下盖12L的表面连结的连结销12P。
上盖12U例如由薄板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由与下盖12L的周缘接合的环状的接合部、和与接合部相连的圆盘状部构成。圆盘状部具有与膜片12D协作而在内侧形成工作压力室12A的半球状的凸部。在凸部连接有毛细管14A的另一端。在毛细管14A以及工作压力室12A内填充有预定的压力的工作气体。此外,由于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至各蒸发器6A~6D的距离为各种各样,因此毛细管14A、14B、14C及14D的长度相互不同。
分隔上盖12U与下盖12L之间的内部空间的膜片12D的周缘由上盖12U的接合部与下盖12L的接合部夹持而被焊接。由此,工作压力室12A由膜片12D和上盖12U的内周部包围而形成。
经由与膜片12D的中央部抵接的压板12F而连结的连结销12P配置成其中心轴线与膜片12D的受压面大致垂直。连结销12P由固定于压板12F的固定部、从固定部朝向连通路12P2突出且延伸的轴部、以及形成于轴部的一端的圆柱状的细的前端部构成。轴部能够滑动地配置在阀主体12B分形成于连通路12P2的正上方中央部的导向部的引导孔。圆柱状的细的前端部的直径设定为比轴部的直径小。圆柱状的细的前端部的一部分插入阀座的阀口12PT内,与阀芯12N的尖细部的端面抵接。
下盖12L例如由薄板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并且嵌入成形于阀主体12B。下盖12L由与上盖12U的周缘接合的接合部、与接合部相连的圆筒状部、以及连结接合部和圆筒状部的环状的连结部构成。在嵌入成形的下盖12L的圆筒状部的一端部形成有具有阀口12PT的平坦的阀座。环状的连结部与插入形成于膨胀阀收纳室10A的开口端周缘的槽的O型圈抵接。由此,膨胀阀收纳室10A相对于外部被密封。上盖12U例如也可以利用设于膨胀阀收纳室10A的开口端周缘的固定环(未图示)来卡定于阀壳10H的另一端面10T。在下盖12L的圆筒状部的内周部与导向部的外周部之间的环状部分设有施力弹力12S,该施力弹力12S对膜片12D以及经由压板12F而连结的连结销12P向工作压力室12A的方向施力。由此,抑制连结销12P的振动,还能够防止部件彼此(连结销12P、膜片12D)的接触产生的异音。
此外,上述的盒式膨胀阀12利用树脂而嵌入成形,但并不限于该例,例如,阀主体12B以及阀芯机构驱动单元也可以分别由金属材料制成。
在该结构中,从冷凝器4经由配管Du2供给至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的接头部10I的入口端口10IP、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10M(锥形孔10IR)的制冷剂不会在形成有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开口端的一次侧供给口10M的端面的各分支路10ap~10dp的开口内碰撞,分别顺畅地导入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内。因此,就从冷凝器4经由配管Du2供给至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的接头部10I的入口端口10IP、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10M(锥形孔10IR)的制冷剂的流量而言,由于从一次侧供给口10M的端面至膨胀阀收纳室的流路的长度相同、而且流路的内径相同,因此以通过压力损失大致相同的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而均等地分配的流量供给至膨胀阀收纳室10A~10D,并且通过各出口通路10ep以及配管Du3、DU4、Du5、Du6供给至蒸发器6A~6D,因此流入相邻的温度式膨胀阀的制冷剂的流量没有偏差,而且能够降低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流入部至各温度式膨胀阀的流路的压力损失。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阀壳10H中的形成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一端所开口的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10M的端面为平坦面,但并不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形成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一端所开口的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10′M的端面例如为圆锥面10′cc。此外,在图14以及图15中,对于与图5以及图6所示的例子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14以及图15中,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多个盒式膨胀阀例如四个盒式膨胀阀12;作为个别收纳四个盒式膨胀阀12的壳体的阀壳10′H;以及固定于阀壳1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下表面)10′L且与一次侧配管Du2连接的连接用接头部件10I。
阀壳10′H例如由铝合金制成。在阀壳10′H中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面10′T,在相互均等地分离的四个部位形成分别容纳四个盒式膨胀阀12的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的开口端。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分别与出口通路10′ep连通。在图14中,出口通路10′ep沿正交坐标系中的X坐标轴延伸。与膨胀阀收纳室10′A及10′B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形成于通用的一条直线上且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另外,与膨胀阀收纳室10′C及10′D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形成于通用的一条直线上且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与膨胀阀收纳室10′A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形成为相对于与膨胀阀收纳室10′D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大致平行。与膨胀阀收纳室10′B以及膨胀阀收纳室10′C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的一端与连接用接头部件10′EA的出口10′E1、10′E2连通。连接用接头部件10′EA的连接端部插入与出口通路10′ep连通的孔。该孔由设于连接端部的槽的O型圈密封。
与膨胀阀收纳室10′A以及膨胀阀收纳室10′D连通的出口通路10′ep的一端与连接用接头部件10′EB的出口10′E4、10′E3连通。连接用接头部件10′EB的连接端部插入与出口通路10′ep连通的孔。该孔由设于连接端部的槽的O型圈密封。
此外,在图14中,X坐标轴设为与阀壳10′H中的一端面10′L以及另一端面10′T平行,Z坐标轴设为与阀壳10′H中的一端面10′L以及另一端面10′T垂直。Y坐标轴设为与X坐标轴以及Z坐标轴正交。在这样使用阀壳10′H的情况下,阀壳10′H中的一端面10′L例如为阀壳10H的下表面,另一端面10′T例如为阀壳10′H的上表面。
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的入口分别经由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而与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10′M连接。分支路10′ap及10′bp分别形成为在图14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另外,分支路10′cp及10′dp分别形成为在图14中相对于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并且、分支路10′bp及分支路10′cp形成为相对于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分支路10′ap及10′dp分别形成为相对于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从一次侧供给口10′M的端面至膨胀阀收纳室的流路的长度相同、而且流路的内径设定彼此相同。另外,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相对于对称轴线AS的预定的倾斜角度也设定为彼此相同。
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向一次侧供给口10′M开口的一端部分别绕对称轴线AS以均等的角度、例如90°间隔而形成。
在一次侧供给口10′M插入有连接用接头部件(未图示)的连接端部。连接用接头部件的入口端口与以渐开状形成于连接端部内的锥形孔连通。锥形孔的最大直径设定为分别包围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向一次侧供给口10′M的圆锥面10′cc开口的一端部。即,多个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朝该锥形孔开口的各开口端部的开口纳入接头部件的锥形孔的最大直径的圆的范围内。具体而言,与图8所示的例子相同,锥形孔10IR的最大直径设定为比以对称轴线AS为中心的外切圆的直径D大。该外切圆设为与分支路10′ap~10′dp中的向一次侧供给口10′M开口的开口端周缘的离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最远的各点Ap、Bp、Cp及Dp外切。外切圆的直径D是指,在将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至上述各点Ap、Bp、Cp及Dp的长度设为r,外切圆的直径D为2r的意思。
在该结构中,形成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10′M的端面由圆锥面10′cc形成,因此与图7所示的例子相比,从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10′M至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的流路中的压力损失进一步降低。因此,更加难以产生气蚀、闪蒸。另外,就供给至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10’M(锥形孔)的制冷剂的流量而言,由于从一次侧供给口10’M的端面至膨胀阀收纳室的流路的长度相同、而且流路的内径相同,因此以通过压力损失大致相同的分支路10’ap、10’bp、10’cp及10’dp而均等地分配的流量供给至膨胀阀收纳室10’A~10’D,并且通过各出口通路10’ep、以及配管Du3、DU4、Du5、Du6供给至蒸发器6A~6D,因此流入相邻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制冷剂的流量没有偏差,不言而喻,这与第一实施例的说明相同。
图16(A)以及图16(B)表示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外观。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的开口端纵横地形成于相互均等地分离的四个部位,另一方面,在图16(A)以及图16(B)、图18所示的例子中,膨胀阀收纳室20A、20B、20C及20D以等间隔形成为一列。此外,在图16(A)以及图16(B)至图19中,对与图1所示的例子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例如,如图3所示,具备盒式膨胀阀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20配置在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中的冷凝器4的出口与多个蒸发器6A、6B、6C及6D的入口之间。温度式膨胀阀单元20在未图示的壳体的接头部的入口端口与铝合金制的一次侧配管Du2连接,在供制冷剂流出的壳体的出口端口20a、20b、20c及20d分别与铝合金制的二次侧配管Du3、Du4、Du5、Du6连接。
温度式膨胀阀单元20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多个盒式膨胀阀例如四个盒式膨胀阀12;作为个别收纳四个盒式膨胀阀12的壳体的阀壳20H;以及固定于阀壳2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下表面)20L且与一次侧配管Du2连接的连接用接头部件。
阀壳20H例如由铝合金制成。在阀壳20H中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面20T,在一列上等间隔的的四个部位形成有分别收纳有四个盒式膨胀阀12的膨胀阀收纳室20A、20B、20C及20D的开口端。膨胀阀收纳室20A、20B、20C及20D分别与出口通路(未图示)连通。各出口通路的一端与壳体的出口端口20a、20b、20c及20d连通。
如图19所示,膨胀阀收纳室20A、20B、20C及20D的入口分别经由分支路20ap、20bp、20cp及20dp而与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20M连接。分支路20ap及20dp分别形成为图19中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另外,分支路20bp及20cp分别形成为相对于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分支路20ap、20bp、20cp及20dp的内径设定为彼此相同。另外,分支路20ap及20bp的相对于对称轴线AS的预定的倾斜角度也设定与分支路20cp及20dp的对应的倾斜角度相同。分支路20ap及20dp的流路的长度彼此相同,分支路20bp及20cp的流路的长度也彼此相同。
此外,在一次侧供给口20M也可以插入有连接用接头部件的连接端部(未图示)。连接用接头部件由与阀壳20H中的一端面20L结合的凸缘部、和插入一次侧供给口20M内的连接端部构成。凸缘部具有供配管Du2连接的入口端口。
如图19所示,形成于带台阶的孔的膨胀阀收纳室20A、20B、20C及20D收纳盒式膨胀阀12。膨胀阀收纳室20A、20B、20C及20D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另外,膨胀阀收纳室20A的构造具有与上述的膨胀阀收纳室10A的构造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膨胀阀收纳室20A、膨胀阀收纳室20B、20C及20D的说明。
在该结构中,就从冷凝器4经由配管Du2供给至温度式膨胀阀单元20的接头部的入口端口、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20M的制冷剂的流量而言,以通过压力损失大致相同的分支路20bp、20cp、以及分支路20ap、20dp而大致均等地分配的流量供给至膨胀阀收纳室20A~20D,并且通过各出口通路以及配管Du3、DU4、Du5、Du6供给至蒸发器6A~6D,因此流入相邻的温度式膨胀阀的制冷剂的流量如专利文献2的图2所示那样没有偏差,而且能够降低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流入部至各温度式膨胀阀的流路的压力损失。
在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例子中,与多个分支路连通的四个膨胀阀收纳室配置成一列,但并不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在一列上以均等间隔配置三个膨胀阀收纳室或者五个膨胀阀收纳室。这种情况下,与三个膨胀阀收纳室连通的多个分支路可以是,在通过一次侧供给口20M的中心的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上形成一个分支路,以及以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的方式形成两个分支路。另外,与五个膨胀阀收纳室连通的多个分支路的情况下,分支路可以是,在通过以一次侧供给口20M的中心的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上形成一个分支路,以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的方式,隔着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各形成两个分支路共计形成四个。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对四个、五个等多个膨胀阀收纳室如图18的俯视图所示那样,以均等间隔串联配置一列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不限于俯视图中的一列,也可以串联配置两列等多个列。例如,配置五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列配置两个、在第二列配置三个。
图20表示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外观。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的开口端纵横地形成于相互均等地分离的四个部位,另一方面,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膨胀阀收纳室30A、30B及30C在预定的圆周上以均等的间隔形成于三个部位。此外,在图20以及图21中,对与图1所示的例子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例如,如图3所示,具备盒式膨胀阀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30配置在搭载于车辆上的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中的冷凝器4的出口与多个蒸发器各自的入口之间。温度式膨胀阀单元30在壳体的接头部30I的入口端口30IP与铝合金制的一次侧配管Du2连接,在供制冷剂流出的壳体的出口端口30E1、30E2及30E3分别与铝合金制的二次侧配管连接,该铝合金制的二次侧配管分别与多个蒸发器的入口连接。
温度式膨胀阀单元30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多个盒式膨胀阀例如三个盒式膨胀阀12;作为个别收纳三个盒式膨胀阀12的壳体的阀壳30H;以及固定于阀壳3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下表面)30L且与一次侧配管Du2连接的连接用接头部件30I。
阀壳30H例如由铝合金制成。如图20所示,在阀壳30H中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面30T,在预定的圆周上以均等的间隔在三个部位形成有分别收纳有三个盒式膨胀阀12的膨胀阀收纳室30A、30B及30C的开口端。膨胀阀收纳室30A、30B及30C分别与出口通路30ep(参照图22)连通。各出口通路30ep朝向出口端口30E1、30E2及30E3延伸。与膨胀阀收纳室30A、膨胀阀收纳室30B以及膨胀阀收纳室30C连通的出口通路30ep的一端分别与设于侧面30S1、30S2、30S3的连接用接头部件30EA、30EB及30EC的出口端口30E1、30E2及30E3连通。连接用接头部件30EA、30EB及30EC的连接端部分别插入与出口通路30ep连通的孔。该孔由设于各连接端部的槽的O型圈密封。
膨胀阀收纳室30A、30B及30C的入口分别经由分支路30ap、30bp及30cp而与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30M连接。分支路30ap及30cp分别形成为在图21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另外,分支路30cp及30bp、分支路30ap及30bp分别形成为在图23中相对于对称轴线AS成为对称形状。分支路30ap、30bp及30cp的内径、以及从一次侧供给口30M的端面至膨胀阀收纳室30A、30B及30C的入口的长度设定为彼此相同。另外,分支路30ap、30bp及30cp的相对于对称轴线AS的预定的倾斜角度也设定为彼此相同。
如图23所示,分支路30ap、30bp及30cp的向一次侧供给口30M开口的一端部分别绕对称轴线AS以均等的角度、例如120°间隔而形成于通用的圆周上。
在一次侧供给口30M插入有连接用接头部件30I的连接端部。连接用接头部件30I由与阀壳30H中的一端面30L结合的凸缘部、和插入一次侧供给口30M内的连接端部构成。凸缘部在中央部具有供配管Du2连接的入口端口30IP。入口端口30IP与以渐开状形成于连接端部内的锥形孔30IR连通。如图23所示,锥形孔30IR的最大直径设定为分别包围分支路30ap、30bp及30cp的向一次侧供给口30M开口的一端部。即,如图23所示,多个分支路30ap、30bp及30cp的朝向该锥形孔30IR开口的各开口端部的开口纳入连接用接头部件30I的锥形孔30IR的最大直径的圆的范围内。具体而言,在图23中,锥形孔30IR的最大直径设定为比以虚线所示的对称轴线AS为中心的外切圆的直径D大。该外切圆设为与分支路30ap~30cp中的向一次侧供给口30M开口的开口端周缘的离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最远的各点Ap、Bp及Cp外切。外切圆的直径D是指,在将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至上述各点Ap、Bp及Cp的长度设为r时,外切圆的直径D为2r。
由此,在液态制冷剂从入口端口30IP通过以渐开状形成的锥形孔30IR而流入各多个分支路30ap、30bp及30cp时,由于各多个分支路的开口在锥形孔30IR的最大直径的圆的范围内,因此与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相比,液态制冷剂顺畅地流动,压力损失较少。
在绕连接端部的外周部形成的槽插入有O型圈。由此,一次侧供给口30M的内部相对于外部被密封。另外,如图24所示,通过经由形成于凸缘部的安装孔而将小螺钉旋入形成于阀壳3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30L的内螺纹部,从而连接用接头部件30I固定于阀壳3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30L。
如图20所示,形成于带台阶的孔的膨胀阀收纳室30A、30B及30C收纳盒式膨胀阀12。膨胀阀收纳室30A、30B及30C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另外,膨胀阀收纳室30A的构造具有与上述的膨胀阀收纳室10A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膨胀阀收纳室30A、膨胀阀收纳室30B及30C的说明。
在该结构中,就从冷凝器4经由配管Du2供给至温度式膨胀阀单元30的接头部30I的入口端口30IP、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30M的制冷剂的流量而言,由于从一次侧供给口30M的端面至膨胀阀收纳室的流路的长度以及内径相同,因此以通过压力损失大致相同的分支路30ap、30bp及30cp而均等地分配的流量供给至膨胀阀收纳室30A~30C,并且通过各出口通路以及配管供给至蒸发器,因此流入相邻的温度式膨胀阀的制冷剂的流量没有偏差,而且,能够降低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流入部至各温度式膨胀阀的流路的压力损失。
图25表示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外观。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膨胀阀收纳室10A、10B、10C及10D的开口端纵横地形成于相互均等地分离的四个部位,另一方面,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膨胀阀收纳室40A、40B、40C、40D及40E在预定的圆周上以均等的间隔形成于五个部位。此外,在图25以及图26中,对与图1所示的例子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例如,如图3所示,具备盒式膨胀阀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40配置在具有多个蒸发器的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中的冷凝器4的出口与多个蒸发器各自的入口之间。温度式膨胀阀单元40在壳体的接头部40I的入口端口40IP与铝合金制的一次侧配管连接,在供制冷剂流出的壳体的出口端口40E1、40E2、40E3、40E4及40E5分别与铝合金制的二次侧配管连接,该二次侧配管分别与多个蒸发器的入口连接。
温度式膨胀阀单元40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多个盒式膨胀阀例如五个盒式膨胀阀12;作为个别收纳五个盒式膨胀阀12的壳体的阀壳40H;以及固定于阀壳4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下表面)40L且与一次侧配管连接的连接用接头部件40I。
阀壳40H例如由铝合金制成。如图27所示,在阀壳40H中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面40T,在预定的圆周上以均等的间隔在五个部位形成有分别收纳有五个盒式膨胀阀12的膨胀阀收纳室40A、40B、40C、40D及40E的开口端。膨胀阀收纳室40A、40B、40C、40D及40E分别与出口通路40ex(参照图27)连通。各出口通路40ex朝向出口端口40E1、40E2、40E3、40E4及40E5延伸。与膨胀阀收纳室40A、膨胀阀收纳室40B、40C、40D以及膨胀阀收纳室40E连通的出口通路40ex的一端分别与设于侧面40S1、40S2、40S3、40S4及40S5的连接用接头部件40EA、40EB、40EC、40ED及40EE的出口端口40E1、40E2、40E3、40E4及40E5连通。连接用接头部件40EA、40EB、40EC、40ED及40EE的连接端部插入与出口通路40ex连通的孔。该孔由设于连接端部的槽的O型圈密封。
膨胀阀收纳室40A、40B、40C、40D及40E的入口分别经由分支路40ap、40bp、40cp、40dp及40ep而与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40M连接。分支路40ap、40bp、40cp、40dp0ep的内径、以及从一次侧供给口40M的端面至膨胀阀收纳室40A、40B、40C、40D及40E的入口的长度设定为彼此相同。另外,分支路40ap、40bp、40cp、40dp及40ep的相对于对称轴线AS的预定的倾斜角度也设定为彼此相同。
如图28所示,分支路40ap、40bp、40cp、40dp及40ep的向一次侧供给口40M开口的一端部分别绕对称轴线AS以均等的角度、例如72°间隔而形成于通用的圆周上。
在一次侧供给口40M,插入有连接用接头部件40I的连接端部。连接用接头部件40I由与阀壳40H中的一端面40L结合的凸缘部、和插入一次侧供给口40M内的连接端部构成。凸缘部在中央部具有供配管连接的入口端口40IP。入口端口40IP与以渐开状形成于连接端部内的锥形孔40IR连通。如图28所示,锥形孔40IR的最大直径设定为分别包围分支路40ap、40bp、40cp、40dp及40ep的向一次侧供给口40M开口的一端部。即,多个分支路40ap、40bp、40cp、40dp及40ep的朝向该锥形孔40IR开口的各开口端部的开口纳入接头部件40I的锥形孔40IR的最大直径的圆的范围内。具体而言,在图28中,锥形孔40IR的最大直径设定为比以虚线所示的对称轴线AS为中心的外切圆的直径D大。该外切圆设为与分支路40ap~40ep中的向一次侧供给口40M开口的开口端周缘的离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最远的各点Ap、Bp、Cp、Dp及Ep外切。外切圆的直径D是指,在将从中心轴线(对称轴线)AS至上述各点Ap、Bp、Cp、Dp及Ep的长度设为r时,外切圆的直径D为2r。
由此,在液态制冷剂从入口端口40IP通过以渐开状形成的锥形孔40IR而流入各多个分支路时,由于各多个分支路的开口在锥形孔40IR的最大直径的圆的范围内,因此与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相比,液态制冷剂顺畅地流动,压力损失较少。
在绕连接端部的外周部形成的槽插入有O型圈。由此,一次侧供给口40M的内部相对于外部被密封。另外,如图29所示,通过经由形成于凸缘部的安装孔将小螺钉旋入形成于阀壳4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40L的内螺纹部,从而连接用接头部件40I固定于阀壳40H的上游侧的一端面40L。
如图25所示,形成于带台阶的孔的膨胀阀收纳室40A、40B、40C、40D及40E收纳盒式膨胀阀12。膨胀阀收纳室40A、40B、40C、40D及40E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另外,膨胀阀收纳室30A的构造具有与上述的膨胀阀收纳室40A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膨胀阀收纳室40A、膨胀阀收纳室40B、40C、40D及40E的说明。
在该结构中,就从冷凝器4经由配管供给至温度式膨胀阀单元40的接头部40I的入口端口40IP、通用的一次侧供给口40M的制冷剂的流量而言,由于从一次侧供给口40M的端面至膨胀阀收纳室的流路的长度相同,而且流路的内径相同,因此以通过压力损失大致相同的分支路40ap、40bp、40cp、40dp及40ep而均等地分配的流量供给至膨胀阀收纳室40A~40E,并且通过各出口通路以及配管供给至蒸发器,因此流入相邻的温度式膨胀阀的制冷剂的流量没有偏差,而且,能够降低从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流入部至各温度式膨胀阀的流路的压力损失。
此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的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20、30及40在以一次侧供给口10M、20M、30M及40M成为阀壳的下方的位置的方式横置配置的状态下使用,不言而喻,并不限于该例,例如,在图3中,温度式膨胀阀单元10、20、30及40在以一次侧供给口10M、20M、30M及40M成为阀壳的侧方的位置(左右方向的位置)的方式纵置配置的状态下使用,以便制冷剂在阀壳的内部沿左右方向流动。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该变更后的结构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温度式膨胀阀,其分别具有对形成于引导制冷剂的流路的阀口的开口面积进行控制的阀芯机构部、和根据来自与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的配管的热的变化来使上述阀芯机构部驱动的阀芯机构驱动单元;以及
阀壳,其具有配置于向上述蒸发器供给上述制冷剂的配管且分别收纳上述多个温度式膨胀阀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和排出从上述多个温度式膨胀阀排出的制冷剂的多个制冷剂排出路,
上述多个膨胀阀收纳室分别与多个分支路连通,该多个分支路将导入至形成于上述阀壳的上游侧的端部的一个一次侧供给口的上述制冷剂以放射状均等分配至上述多个膨胀阀收纳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次侧供给口形成于上述阀壳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壳的上述多个分支路由于压力损失彼此大致相同,从而以均等的流量分配上述制冷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分支路各自使制冷剂流通的流路的长度彼此相同,而且,该各流路的内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分支路中的向上述一次侧供给口开口的开口端形成于形成该一次侧供给口的通用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次侧供给口形成于相对于上述阀壳中的向一端面开口的上述多个膨胀阀收纳室分离的另一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从与该膨胀阀收纳室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与串联配置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连通的多个分支路形成为相对于通过上述一次侧供给口的中心的对称轴线大致平行,或者相对于该对称轴线为对称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与绕通过上述一次侧供给口的中心的对称轴线配置的多个膨胀阀收纳室连通的多个分支路绕通过上述一次侧供给口的中心的中心轴线均等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支路相对于通过上述一次侧供给口的中心的中心轴线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一次侧供给口连接的接头部的锥形孔面对上述多个分支路的开口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分支路的朝向该锥形孔开口的开口端部的开口面向上述接头部的锥形孔的具有最大直径的圆所形成的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形成通用的上述一次侧供给口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的上端面由圆锥面形成。
13.一种冷冻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蒸发器、压缩机、以及冷凝器,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式膨胀阀单元设置于在上述冷凝器的出口与上述蒸发器的入口之间配置的配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09150 | 2018-11-06 | ||
JP2018209150A JP6945515B2 (ja) | 2018-11-06 | 2018-11-06 | 温度式膨張弁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41072A true CN111141072A (zh) | 2020-05-12 |
Family
ID=70516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99871.1A Pending CN111141072A (zh) | 2018-11-06 | 2019-10-21 | 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及具备其的冷冻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45515B2 (zh) |
CN (1) | CN111141072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65237B (zh) * | 2021-05-26 | 2022-08-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分流器、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19519Y (zh) * | 2000-05-06 | 2001-02-14 | 冯海芃 | 一拖多分体式空调器用液管分配器 |
JP2004182009A (ja) * | 2002-11-29 | 2004-07-02 | Denso Corp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及び膨張弁 |
CN201106968Y (zh) * | 2007-11-19 | 2008-08-27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用流体分配器 |
CN101358787A (zh) * | 2007-07-31 | 2009-02-04 | 朱俊生 | 空调机的制冷剂分配器 |
JP2010032185A (ja) * | 2008-07-31 | 2010-02-12 | Sanden Corp | 膨張装置 |
CN201599992U (zh) * | 2009-12-31 | 2010-10-06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媒管路用分配器 |
JP2010223445A (ja) * | 2009-03-19 | 2010-10-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流体分配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292609A (zh) * | 2008-11-20 | 2011-12-21 | 丹佛斯公司 | 包括隔膜和至少两个出口孔的膨胀阀 |
CN103615821A (zh) * | 2013-11-27 | 2014-03-05 | 宁波昌华铜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分液器的致冷系统 |
CN203881011U (zh) * | 2014-05-29 | 2014-10-15 | 扬州杰信电装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分液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01484A (ja) * | 2004-01-13 | 2005-07-28 | Tgk Co Ltd | 冷凍サイクル |
KR101727034B1 (ko) * | 2010-03-11 | 2017-04-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장치 |
JP6091580B1 (ja) * | 2015-10-19 | 2017-03-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温度式膨張弁 |
-
2018
- 2018-11-06 JP JP2018209150A patent/JP694551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21 CN CN201910999871.1A patent/CN11114107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19519Y (zh) * | 2000-05-06 | 2001-02-14 | 冯海芃 | 一拖多分体式空调器用液管分配器 |
JP2004182009A (ja) * | 2002-11-29 | 2004-07-02 | Denso Corp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及び膨張弁 |
CN101358787A (zh) * | 2007-07-31 | 2009-02-04 | 朱俊生 | 空调机的制冷剂分配器 |
CN201106968Y (zh) * | 2007-11-19 | 2008-08-27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用流体分配器 |
JP2010032185A (ja) * | 2008-07-31 | 2010-02-12 | Sanden Corp | 膨張装置 |
CN102292609A (zh) * | 2008-11-20 | 2011-12-21 | 丹佛斯公司 | 包括隔膜和至少两个出口孔的膨胀阀 |
JP2010223445A (ja) * | 2009-03-19 | 2010-10-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流体分配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01599992U (zh) * | 2009-12-31 | 2010-10-06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媒管路用分配器 |
CN103615821A (zh) * | 2013-11-27 | 2014-03-05 | 宁波昌华铜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分液器的致冷系统 |
CN203881011U (zh) * | 2014-05-29 | 2014-10-15 | 扬州杰信电装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分液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45515B2 (ja) | 2021-10-06 |
JP2020076521A (ja) | 2020-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8323157B2 (en) | Distribution pipe | |
JPH08261687A (ja) | 高効率、小体積の冷媒蒸発器 | |
CN111141072A (zh) | 温度式膨胀阀单元及具备其的冷冻循环系统 | |
WO2015023347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flow distributor | |
CN100561022C (zh) | 热力膨胀阀 | |
KR101211637B1 (ko) | 다방향 커넥터를 구비하는 이중관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차량용 냉방 장치 | |
EP3314191B1 (en) | Two phase distributor evaporator | |
US20030042192A1 (en) | Manifold adapted for replaceable fluid filter cartridge | |
JP7390701B2 (ja) | 定流量弁 | |
CN114542317B (zh) | 气缸体以及发动机 | |
CN109425152B (zh) | 板式换热器集成组件 | |
CN116793118A (zh) | 板式热交换器 | |
US20140116555A1 (en) | Pulsation damper of a vehicle braking system | |
CN212429374U (zh) | 一种无冲击高压多选一阀 | |
CN109728376B (zh) | 板组件及电池组件 | |
CN219912141U (zh) | 管道连接用变径卡盘 | |
CN216618640U (zh) | 流体调节装置 | |
CN219508014U (zh) | 分气装置及处理系统 | |
CN118683265A (zh) | 一种支撑件及热管理组件 | |
CN221824584U (zh) | 一种阀装置及集成组件 | |
CN214225859U (zh) | 一种具有自动泄压功能的冷排 | |
CN215153777U (zh) | 一种热管理组件 | |
CN116817659A (zh) | 换热器 | |
CN211625687U (zh) | 一种燃气热水器 | |
US20240198757A1 (en) | Fluid management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