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4404A - 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4404A
CN111114404A CN201811280353.6A CN201811280353A CN111114404A CN 111114404 A CN111114404 A CN 111114404A CN 201811280353 A CN201811280353 A CN 201811280353A CN 111114404 A CN111114404 A CN 111114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eat cushion
auxiliary
cushion
back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803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14404B (zh
Inventor
杨盼
张志龙
陈鹏翔
宋晓鹏
张强
孟德欠
古静
刘二敏
齐贺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803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4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4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4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14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4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bed
    • B60N2/34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bed by adding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该汽车座椅的后方具有后排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靠背;辅助座垫,所述辅助座垫具有收纳在所述靠背内的收纳位置,以及与所述后排座椅的座垫齐平的打开位置;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设置在所述靠背与所述辅助座垫之间且用于将所述辅助座垫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变化。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座椅,通过设置辅助座垫和折叠机构,可使后排座椅的座垫与前排汽车座椅的辅助座垫邻接布置,从而更好地使后排座椅乘员能够躺下休息且不易跌落,并且方便后排乘员更换不同的坐姿,缓解乘车疲劳;不需展开辅助座垫时,可将辅助座垫折叠进前侧汽车座椅的靠背内部,不需占用车内空间,存储方便。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汽车已经不只是代步工具,人们对其实用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汽车座椅是与驾乘人员直接接触的重要部件,合理的座椅能够有效缓解驾乘人员的长期使用疲劳。由于后排座椅空间较小,乘员在长途旅行过程中,保持单一的姿势,容易产生疲劳,另外在自驾游日益盛行的情况下,或者两个驾驶员轮流驾驶的情况下,需要长时间开车,在乘员需要在后排座椅休息时,遇到急刹车或者颠簸路段,躺在后排座椅的乘员容易从座椅上跌落,造成人员的磕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座椅,以更好地使后排座椅乘员能够躺下休息,且不易跌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的后方具有后排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靠背;辅助座垫,所述辅助座垫具有收纳在所述靠背内的收纳位置,以及与所述后排座椅的座垫齐平的打开位置;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设置在所述靠背与所述辅助座垫之间且用于将所述辅助座垫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撑杆;第二撑杆,所述第二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撑杆的下端铰接;拉杆,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撑杆的上端铰接,且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二撑杆的铰接处还与所述辅助座垫铰接,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撑杆滑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撑杆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拉杆的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适于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拉出电机和翻转电机,所述拉出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撑杆旋转,所述翻转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辅助座垫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一撑杆与所述靠背集成为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撑杆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辅助座垫上设置有第二滑块,当所述辅助座垫绕所述辅助座垫与所述第二撑杆的铰接点旋转时,所述第二滑块适于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铰接点的靠近所述靠背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辅助座垫包括:主座垫和副座垫,所述副座垫与所述主座垫的侧边铰接,以使所述副座垫与所述主座垫贴合,或使所述副座垫翻转至与所述主座垫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主座垫位于所述靠背的正后方,当所述副座垫翻转至与所述主座垫在同一平面内时,所述副座垫位于汽车副仪表板的后上方。
可选地,所述辅助座垫为海绵发泡座垫或所述辅助座垫的内部具有可充气的气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座椅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座椅,通过设置辅助座垫和折叠机构,可使后排座椅的座垫与前排汽车座椅的辅助座垫邻接布置,从而更好地使后排座椅乘员能够躺下休息且不易跌落,并且方便后排乘员更换不同的坐姿,缓解乘车疲劳;不需展开辅助座垫时,可将辅助座垫折叠进前侧汽车座椅的靠背内部,不需占用车内空间,存储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座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折叠机构实现辅助座垫的翻转,使辅助座垫与后排座椅的座垫形成“床”,使后排乘员能够在长途行驶过程中得到休息,并防止乘员躺卧时在急刹车的情况下掉落,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并且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均具有限位功能,保证辅助座垫的位置准确,有利于保证人员的安全,此外,打开或收回辅助座垫的操作简单、动作可靠。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示意图;
图3是第二撑杆拉开至最大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第二撑杆拉开至最大位置的机械原理图;
图5是主座垫、副座垫的折叠示意图;
图6是主座垫、副座垫的展开示意图;
图7是汽车座椅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汽车座椅10、靠背1、辅助座垫2、主座垫21、副座垫22、第二滑块23、铰链24、折叠机构3、第一撑杆31、第一滑槽311、第二撑杆32、第二滑槽321、拉杆33、第一滑块331、第三撑杆34、限位点341、拉出电机41、翻转电机42、空气压缩机43、气囊44、启动开关45、拉出位置传感器46、翻转位置传感器47、压力传感器48、第一控制开关49、第二控制开关50、控制单元51、后排座椅2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7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座椅10的后方具有后排座椅20,汽车座椅10包括:靠背1、辅助座垫2和折叠机构3。
辅助座垫2具有收纳在靠背1内的收纳位置,以及辅助座垫2与后排座椅20的座垫齐平的打开位置,折叠机构3设置在靠背1与辅助座垫2之间,且折叠机构3用于将所述辅助座垫2在收纳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变化。当乘员需要使用辅助座垫2时,将辅助座垫2翻转至打开位置,方便使用,当乘员不需要使用辅助座垫2时,将辅助座垫2推回至收纳位置,释放辅助座垫2占用的车内空间,使前排汽车座椅10与后排座椅20之间留出足够的使用空间。
对于具有多排座椅的汽车而言,在长途旅行过程中,后排乘员容易疲劳,当后排乘员需要躺下休息时,可以将辅助座垫2翻转至辅助座垫2与后排座椅20的座垫齐平的打开位置,使辅助座垫2与后排座椅20的座垫构成一整个大平面,类似于“床”,消除了前排汽车座椅10、后排座椅20之间的空隙,后排乘员躺着辅助座垫2和后排座椅20上休息,即使遇到车辆急刹车情况,后排乘员也不会从前排汽车座椅10、后排座椅20之间的空隙跌落。此外,还方便后排乘员调换坐姿,例如将腿放在处于打开位置的辅助座垫2上,以提高乘车舒适性。例如图1是汽车座椅10的使用效果图,辅助座垫2与后排座椅20的座垫连在一起,既可以使后排乘员侧卧,又可以使后排乘员调换坐姿。
后排乘员不需下车,即可根据需要将前排汽车座椅10的靠背1后方的辅助座垫2展开、放平,例如主驾驶靠背1的辅助座垫2和副驾驶靠背1的辅助座垫2不同时展开,以便一侧乘员调换个人姿势,而不影响另一侧乘员的正常坐姿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座椅10,通过设置辅助座垫2和折叠机构3,可使后排座椅20的座垫与前排汽车座椅10的辅助座垫2邻接布置,从而更好地使后排座椅20乘员能够躺下休息且不易跌落,并且方便后排乘员更换不同的坐姿,缓解乘车疲劳;不需展开辅助座垫2时,可将辅助座垫2折叠进前侧汽车座椅10的靠背1内部,不需占用车内空间,存储方便。
具体地,参照图3-图6所示,折叠机构3可以包括:第一撑杆31、第二撑杆32和拉杆33,第二撑杆32的下端与第一撑杆31的下端铰接相连,拉杆33的第一端(例如图3中的后端)与第二撑杆32的上端铰接,且拉杆33与第二撑杆32的铰接处还与辅助座垫2铰接,拉杆33的第二端(例如图3中的前端)与第一撑杆31滑动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撑杆3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11,拉杆33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滑块331,第一滑块331适于与第一滑槽311滑动配合,起到限位作用,以此限制拉杆33的第二端与第一撑杆31的相对滑动距离,也就限制了第二撑杆32与第一撑杆31之间的最大夹角。换言之,当第一滑块331位于第一滑槽311的最上方时,第二撑杆32与第一撑杆31之间的夹角最小;当第一滑块331位于第一滑槽311的最上方时,第二撑杆32与第一撑杆31之间的夹角最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座椅10还可以包括:拉出电机和翻转电机,拉出电机用于驱动第二撑杆32旋转,从而改变第二撑杆32与第一撑杆31之间的夹角,实现辅助座垫2的自动化拉出或推回动作。翻转电机用于驱动辅助座垫2旋转,实现辅助座垫2的自动化翻转动作,从而将辅助座垫2翻转至水平状态或将辅助座垫2翻转至与第二撑杆32平行的状态。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拉出电机和翻转电机,仅依靠乘员的手动调节,将辅助座垫2展开至打开状态或收回至收纳状态,有利于节省开发成本。或者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拉出电机和翻转电机中的其中一个电机,例如,仅设置拉出电机,实现辅助座垫2的自动化拉出或推回动作,或者仅设置翻转电机,实现辅助座垫2的自动化翻转动作。
可选地,第一撑杆31可与靠背1集成为一体,由此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减少装配工时。
参照图3-图6所示,第二撑杆3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321,辅助座垫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23,当辅助座垫2绕辅助座垫2与第二撑杆32的铰接点A旋转时,第二滑块23适于与第二滑槽321滑动配合,起到限位作用。如图3所示,当第二滑块23位于第二滑槽321的最下端时,辅助座垫2还未翻转,辅助座垫2与第二撑杆32平行;如图5-图6所示,当第二滑块23位于第二滑槽321的最上端时,辅助座垫2处于最大翻转角度。
第二滑块23位于铰接点A的靠近靠背1的一侧,如图5所示,第二滑块23位于铰接点A的前侧。
对于每个汽车座椅10而言,辅助座垫2的两侧均设置有折叠机构3,且在靠背1朝向车外的一侧,第一撑杆31与第二撑杆32之间设置有拉杆33,而在靠背1朝向车内的一侧,第一撑杆31与第二撑杆32之间不设置拉杆33,这样,当前排相邻两个汽车座椅10的辅助座垫2均展开时,两个汽车座椅10的辅助座垫2可以与后排座椅20之间形成一整个大“床”,中间没有拉杆33隔开,如图1所示,拉杆33单侧设置,仅位于汽车座椅10的朝向车外的一侧。图3、图5-图6均为左侧汽车座椅10的辅助座垫2和折叠机构3的示意图,右侧汽车座椅10的辅助座垫2和折叠机构3与左侧的对称。
在图3-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折叠机构3还包括:第三撑杆34,第三撑杆34设置在第一撑杆31与第二撑杆32的铰接位置附近,且第三撑杆34的一端(例如图3中的后端)与第二撑杆32固定,第三撑杆34的另一端(例如图3中的前端)具有限位点341,限位点341位于第一撑杆31的前侧,以进一步限制第一撑杆31与第二撑杆32的最大夹角。
参照图5-图6所示,辅助座垫2可以包括:主座垫21和副座垫22,副座垫22与主座垫21的侧边铰接,以使副座垫22与主座垫21贴合,或使副座垫22翻转至与主座垫21在同一平面内。副座垫22与主座垫21之间通过铰链24实现铰接相连,以此实现副座垫22与主座垫21的相对侧向翻折动作。
图1、图5-图6所示为主座垫21翻转至极限位置的示意图,在图5中,副座垫22与主座垫21贴合;参照图1、图6所示,副座垫22与主座垫21在同一平面内,以增大辅助座垫2的总展开面积,提升后排乘员使用辅助座垫2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主座垫21位于靠背1的正后方,当副座垫22翻转至与主座垫21在同一平面内时,副座垫22位于汽车副仪表板的后上方。副座垫22的主要作用是填充汽车副仪表板后部上方位置,在不用时折叠在主座垫21上方,并共同收入前排汽车座椅10的靠背1内部。主座垫21的宽度小于靠背1的宽度,以便于将辅助座垫2收纳在靠背1内部。而当副座垫22翻转至与主座垫21在同一平面内时,主座垫21和副座垫22的总宽度大于靠背1的宽度,以便在相邻两个汽车座椅10的辅助座垫2都打开时,两个辅助座垫2的副座垫22可以相互接触,避免留出缝隙。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辅助座垫2为海绵发泡座垫,海绵发泡材质较软,弹性较好,有利于提升辅助座垫2的使用舒适性,且海绵发泡座垫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辅助座垫2的内部具有可充气的气囊,汽车座椅10可另外增加电控单元,电控单元包含气体压力传感器、进气管、排气管等,通过进气管对气囊进行充气,还可增加小型空气压缩机对气体加压,通过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调节充气气压,可以根据乘员个人需要设定不同气压模式,以调整气囊的舒适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辅助座垫2具有骨架,海绵发泡座垫或气囊可依附在骨架上,骨架可起到支撑作用,以此保证辅助座垫2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铰接点A也可设置在骨架侧边梁上,以便将折叠机构3的运动准确传递给辅助座垫2。当副座垫22展开时,副座垫22支撑在辅助座垫2的骨架侧边梁上,避免副座垫22塌陷。
下面描述辅助座垫2从汽车座椅10的靠背1内部展开或收回至靠背1内部的工作过程。
打开过程:在正常状态下,辅助座垫2和折叠机构3均隐藏在前排汽车座椅10的靠背1内侧,如图2所示,当车内驾乘人员想要在后排休息时,辅助座垫2和折叠机构3的运动原理如图4,在拉出电机的带动下,第二撑杆32从汽车座椅10的靠背1后侧拉出,拉杆33的第二端从第一撑杆31上端滑下,第一滑块331沿第一滑槽311滑动,当第一滑块331碰到第一滑槽311下槽壁时,拉杆33到达极限位置,拉出电机停止工作,此时辅助座垫2的位置如图3所示;随后,翻转电机开始带动辅助座垫2旋转至极限位置,翻转电机停止工作,此时辅助座垫2的位置如图5所示;将副座垫22旋转打开至极限位置(如图1、图6所示),另一侧(例如副驾驶一侧)需要使用辅助座垫2时,按相同步骤操作,通过进气管对气囊进行充气,使辅助座垫2的硬度满足乘员需求,图1所示为主驾驶汽车座椅10和副驾驶汽车座椅10的辅助座垫2均展开的效果图。
收回过程:不需要使用辅助座垫2时,通过排气管对气囊内气体进行排气,副座垫22折叠回收至主座垫21(如图5),翻转电机反向运转,将辅助座垫2收回至图3状态,翻转电机停止,拉出电机反向运转,将辅助座垫2和折叠机构3收回至前排汽车座椅10的靠背1内。
对于包含气囊44、拉出电机41、翻转电机42的汽车座椅10来讲,其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按下启动开关45之后,拉出电机41通电,驱动第二撑杆32转动,拉出位置传感器46检测第二撑杆32的位置,当第二撑杆32到达极限位置时,拉出电机41停止工作,第一控制开关49将翻转电机42通电,翻转电机42驱动辅助座垫2翻转,翻转位置传感器47检测辅助座垫2的位置,当辅助座垫2翻转至极限位置时,翻转电机42停止工作,同时,第二控制开关50控制空气压缩机43工作,空气压缩机43对气体加压,并通过进气管给气囊44充气,控制单元51根据压力传感器48的反馈信息调节空气压缩机43,进而调节充气气压。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汽车座椅10。通过折叠机构3实现辅助座垫2的翻转,使辅助座垫2与后排座椅20的座垫形成“床”,使后排乘员能够在长途行驶过程中得到休息,并防止乘员躺卧时在急刹车的情况下掉落,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并且第一滑槽311、第二滑槽321、限位点341均具有限位功能,保证辅助座垫2的位置准确,有利于保证人员的安全,此外,打开或收回辅助座垫2的操作简单、动作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10),所述汽车座椅(10)的后方具有后排座椅(20),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10)包括:
靠背(1);
辅助座垫(2),所述辅助座垫(2)具有收纳在所述靠背(1)内的收纳位置,以及与所述后排座椅(20)的座垫齐平的打开位置;
折叠机构(3),所述折叠机构(3)设置在所述靠背(1)与所述辅助座垫(2)之间且用于将所述辅助座垫(2)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1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3)包括:
第一撑杆(31);
第二撑杆(32),所述第二撑杆(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撑杆(31)的下端铰接;
拉杆(33),所述拉杆(3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撑杆(32)的上端铰接,且所述拉杆(33)与所述第二撑杆(32)的铰接处还与所述辅助座垫(2)铰接,所述拉杆(3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撑杆(31)滑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3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11),所述拉杆(33)的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滑块(331),所述第一滑块(331)适于与所述第一滑槽(311)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出电机和翻转电机,所述拉出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撑杆(32)旋转,所述翻转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辅助座垫(2)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31)与所述靠背(1)集成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撑杆(3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321),所述辅助座垫(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23),当所述辅助座垫(2)绕所述辅助座垫(2)与所述第二撑杆(32)的铰接点旋转时,所述第二滑块(23)适于与所述第二滑槽(32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23)位于所述铰接点的靠近所述靠背(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1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座垫(2)包括:主座垫(21)和副座垫(22),所述副座垫(22)与所述主座垫(21)的侧边铰接,以使所述副座垫(22)与所述主座垫(21)贴合,或使所述副座垫(22)翻转至与所述主座垫(21)在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座垫(21)位于所述靠背(1)的正后方,当所述副座垫(22)翻转至与所述主座垫(21)在同一平面内时,所述副座垫(22)位于汽车副仪表板的后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汽车座椅(1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座垫(2)为海绵发泡座垫或所述辅助座垫(2)的内部具有可充气的气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10)。
CN201811280353.6A 2018-10-30 2018-10-30 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Active CN111114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0353.6A CN111114404B (zh) 2018-10-30 2018-10-30 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0353.6A CN111114404B (zh) 2018-10-30 2018-10-30 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4404A true CN111114404A (zh) 2020-05-08
CN111114404B CN111114404B (zh) 2021-07-20

Family

ID=70484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80353.6A Active CN111114404B (zh) 2018-10-30 2018-10-30 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44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169A (zh) * 2021-09-15 2021-11-05 柳州亚翔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汽车座椅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12704A (en) * 1927-05-25 1929-05-14 Addison S Kiser Wall seat
KR19980042538U (ko) * 1996-12-24 1998-09-25 양재신 자동차의 어린이 보호용 받침판
CA2159149C (en) * 1994-09-26 2005-08-02 Dwight W. Presser Child restraint seat
WO2009068143A1 (de) * 2007-11-30 2009-06-04 Stechert Stahlrohrmöbel GmbH Klappstuhl
CN202445442U (zh) * 2012-01-18 2012-09-2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悬挂床用小桌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12704A (en) * 1927-05-25 1929-05-14 Addison S Kiser Wall seat
CA2159149C (en) * 1994-09-26 2005-08-02 Dwight W. Presser Child restraint seat
KR19980042538U (ko) * 1996-12-24 1998-09-25 양재신 자동차의 어린이 보호용 받침판
WO2009068143A1 (de) * 2007-11-30 2009-06-04 Stechert Stahlrohrmöbel GmbH Klappstuhl
CN202445442U (zh) * 2012-01-18 2012-09-2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悬挂床用小桌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169A (zh) * 2021-09-15 2021-11-05 柳州亚翔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汽车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4404B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8766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US9187012B2 (en) Pivoting and reclining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6869138B2 (en) Underfloor stowage of a folding seat in a vehicle
US7520554B2 (en) Seat configuration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interior
KR101209993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폴드 앤 다이브 구조
US9016778B2 (en) Inflatable/deflatable seat with stowable collapsing frame
EP2185403B1 (en) Vehicle seating system and cabin
CN210258110U (zh) 座椅及其骨架、车辆
JP4432674B2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KR20160099657A (ko) 시트 배열체
JP2016203789A (ja)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US11192474B1 (en) Retractable car seat
CN107599899A (zh) 折叠和斜倚的后排座椅系统
CN111114404B (zh) 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EP1574390B1 (en)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commercial vehicle, with a collapsible front passenger seat
JP4915507B2 (ja) 車両の座席構造
EP1461225B1 (en) Motor vehicle seat, with a knee-rest element
JP2007153216A (ja) 車両のシート配設構造
CN112918334A (zh) 具有气囊的车辆座椅总成腿支撑件
US6464279B1 (en) Self stowing seat
JP2007504994A (ja) 載荷位置を特色とする自動車用シート
JP511973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KR101072228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헤드레스트 높이 자동변경 장치
JP373015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38185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