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6822B - 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6822B
CN111106822B CN201911219123.3A CN201911219123A CN111106822B CN 111106822 B CN111106822 B CN 111106822B CN 201911219123 A CN201911219123 A CN 201911219123A CN 111106822 B CN111106822 B CN 111106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power supply
capacitor
voltage
mos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91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6822A (zh
Inventor
严慧婕
黄寅
蒋宇
沈灵
曾夕
何学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C R&D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C R&D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C R&D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C R&D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191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6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6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6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6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6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00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 H03K19/0013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00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 H03K19/0016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using a control or a clock signal, e.g. in order to apply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03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for protection
    • H03K19/00315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for protection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09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9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with a bidirectional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H03K19/018507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H03K19/018592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with a bidirectional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上电模块,用于控制数字I/O的开闭状态,其特征在于,一种电源上电模块,用于控制数字I/O的开闭状态,包括VDDC电源、VDDIO电源、下拉MOS管N1、第一传输MOS管P1、第二传输MOS管P2和延时单元;所述下拉MOS管N1的栅极连接所述VDDC电源,所述下拉MOS管N1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A节点;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和第二传输MOS管P2的源极同时连接VDDIO电源,漏极分别连接A节点和B节点,栅极分别连接B节点和A节点,且所述A节点和B节点互为反向信号;所述B节点连接控制信号FP。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其产生的控制信号FP能够正确开启或关闭数字I/O,既能保证数字I/O不漏电,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电源上电模块本身的漏电。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中,通常包含I/O电路和内核电路。I/O电路是芯片内核电路和外部信号的中间媒介,它可以将外部信号传输到内核电路,也可以将内核电路信号发送到外部,实现芯片内外部的双向数据传输。I/O电路包含数字I/O,模拟I/O,电源I/O等功能模块。
随着工艺节点的缩小,内核电路的电源电压通常比外部电压低,这样电源I/O就需要高、低压两套电源——给I/O电路供电的VDDIO电源和给内核电路供电的VDDC电源。当芯片上电使用时,如果VDDIO电源先上电,而VDDC电源未上电,那么内核电路至IO电路之间的数据接口是浮动(floating)的电平信号。数据接口浮动的电平信号会引起I/O电路漏电,产生大的功耗,这种情况有悖于产品的低功耗要求。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控制方法来避免由VDDIO电源先上电引起的漏电。
现有技术中在电源I/O中增加了电源上电模块,电源上电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是:由电源产生控制信号FP,控制信号FP控制数字I/O的开闭状态。图1是一种带有输出功能的数字I/O,由VDDC电源和VDDIO电源供电,电路端口包括:控制信号FP,输出使能(Outputenable),内部信号(Core signal),信号输出PAD。输出使能可以控制这个输出I/O是否开启输出功能。在芯片的I/O环中,一般会用到多个数字I/O,除了图1描述的输出I/O,还有输入I/O,输入输出I/O等。控制信号FP同时控制所有数字I/O的开启或关闭。控制信号FP由VDDC电源产生,若VDDC电源未上电,则控制信号FP会关闭数字I/O,避免数据浮动引起的漏电,节约功耗。
图2为现有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即以VDDC电源为输入信号,通过反向器(或缓冲器)模块,产生控制信号FP。反向器模块是VDDIO电源供电,由MOS器件组成,输入信号VDDC电源电压范围0~VDDC,控制信号FP电压范围0~VDDIO。VDDC电源是否上电决定了控制信号FP的高低电平,从而控制数字I/O是否开启。然而,由于上电模块中VDDC输入级是I/O器件,与core器件不同,VDDC电源上电后的高电平无法完全关断输入级I/O PMOS管,所以VDDC电源上电工作后会有持续的漏电流。在现有的技术中,可以通过减小输入级PMOS宽、长比,来降低电源和地之间的漏电流。但该技术虽然降低了数字I/O的漏电大小,但无法完全解决漏电的问题,在芯片工作时仍然会产生多余的功耗,且浪费的功耗随着模块的多次使用而增加。因此,现有的电源上电模块依旧存在浪费功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其产生的控制信号FP能够正确开启或关闭数字I/O,既能保证数字I/O不会由于VDDIO电源先上电,VDDC电源后上电而产生漏电,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电源上电模块本身的漏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上电模块,用于控制数字I/O的开闭状态,包括VDDC电源、VDDIO电源、下拉MOS管N1、第一传输MOS管P1、第二传输MOS管P2和延时单元;
所述下拉MOS管N1的栅极连接所述VDDC电源,所述下拉MOS管N1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A节点;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和第二传输MOS管P2的源极同时连接VDDIO电源,漏极分别连接A节点和B节点,栅极分别连接B节点和A节点,且所述A节点和B节点互为反向信号;所述B节点连接控制信号FP;
其中,所述VDDC电源的电压小于所述VDDIO电源的电压,当所述VDDIO电源上电,所述VDDC电源未上电时,所述延时单元确保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小于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使得A节点为高电平,B节点为低电平,进而控制信号FP为低电平,控制数字I/O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B节点;当所述VDDIO电源上电,且所述VDDC电源未上电时,处于充电状态的第一电容确保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小于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上电模块还包括反馈单元,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反馈MOS管N2,所述反馈MOS管N2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所述B节点,栅极连接A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单元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的源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的漏极;当所述VDDIO电源上电,且所述VDDC电源未上电时,处于充电状态的第二电容确保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大于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上电模块还包括反馈单元,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反馈MOS管N2,所述反馈MOS管N2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所述B节点,栅极连接A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B节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的源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的漏极;当所述VDDIO电源上电,且所述VDDC电源未上电时,处于充电状态的第一电容和/或第二电容确保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小于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上电模块还包括反馈单元,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反馈MOS管N2,所述反馈MOS管N2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所述B节点,栅极连接A节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源上电模块可以避免VDDIO电源先上电,VDDC电源后上电过程中数字I/O产生的漏电,降低了数字I/O的功耗;本发明结构简单,版图面积较小,避免了复杂的电路结构设计,且能节省芯片面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带有输出功能的数字I/O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附图3为实施例1中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附图4为实施例2中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附图5为实施例3中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附图6为实施例4中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附图7为实施例5中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附图8为实施例6中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包括向内核电路供电的VDDC电源、向I/O电路供电的VDDIO电源、下拉MOS管N1、第一传输MOS管P1、第二传输MOS管P2和延时单元;其中,下拉MOS管N1为NMOS管,第一传输MOS管P1和第二传输MOS管P2均为PMOS管。
下拉MOS管N1的栅极连接VDDC电源,下拉MOS管N1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A节点,第一传输MOS管P1和第二传输MOS管P2的源极同时连接VDDIO电源,漏极分别连接A节点和B节点,栅极分别连接B节点和A节点,A节点和B节点互为反向信号;B节点连接控制信号FP。其中,控制信号FP用于控制数字I/O的开启或者关闭,具体可以设置控制信号FP为低电平时,控制数字I/O关闭,设置控制信号FP为高电平时,控制数字I/O打开。
其中,用于向内核电路供电的VDDC电源电压远小于用于向I/O电路供电的VDDIO电源电压,如背景技术所述,如果VDDIO电源先上电,而VDDC电源未上电,那么内核电路至IO电路之间的数据接口是浮动(floating)的电平信号。数据接口浮动的电平信号会引起I/O电路漏电。为了避免VDDIO电源先上电,而VDDC电源未上电时的漏电现象,本发明增加了延时单元,本发明需要确保当VDDIO电源上电,且VDDC电源未上电时,通过延时单元的作用控制B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小于A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从而使得B节点为低电平,进入使控制得信号FP为低电平,控制数字I/O关闭,避免现有技术中电源上电模块的漏电问题。
具体的,本发明中下拉MOS管N1、第一传输MOS管P1、第二传输MOS管P2等形成电平转换电路,VDDIO电源上电,且VDDC电源未上电时,由于下拉MOS管N1的栅极连接至VDDC电源,因此,下拉MOS管N1为关闭状态。由于VDDIO电源上电,A节点和B节点的电压会受到第一传输MOS管和第二传输MOS管的耦合电容影响,呈现电压增加的趋势。结合附图3可知,电平转换电路中第一传输MOS管P1的栅极连接B节点,第二传输MOS管P2的栅极连接A节点,A节点和B节点互为反向信号;一旦A节点和B节点中的一个节点的电压上升较快,由于电平转换电路的交叉反馈结构,另一个节点的电位会快速下降,促使其中一个节点变为高电平,另一个节点变为低电平。若没有本发明中的延时单元,A节点和B节点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即不确定哪个节点会变为高电平,哪个节点会变为低电平。因此,本发明中增加了延时单元,延时单元可以作用在B节点上,确保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小于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也可以作用在A节点上,确保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大于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也可以同时作用在A节点和B节点上,确保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大于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具体的延时单元可以为电容,具体的电路连接关系详见实施例1、实施例3和实施例5。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A节点和B节点只有两种状态,高电平和低电平,高电平时对应的电压为VDDIO,低电平时对应的电压为0;VDDIO为VDDIO电源提供的电压值。鉴于电平转换电路的交叉反馈结构,A节点和B节点的变化时间非常快,可以快速使得B节点变为低电平,A节点变为高电平。
除了延时单元以外,优选的,本发明还可以在电源上电模块中增加反馈单元,反馈单元包括反馈MOS管N2,反馈MOS管N2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B节点,栅极连接A节点。反馈单元一旦检测到A节点和B节点之间的电位差,且该电位差达到反馈MOS管N2的开启电压时,反馈MOS管N2导通,可以进一步拉低B节点的电压,使得B节点的电压快速下降为低电平,即接地。
以下通过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包括VDDC电源、VDDIO电源、下拉NMOS管N1、第一传输PMOS管P1、第二传输PMOS管P2和延时单元,延时单元具体为第一电容;其中,下拉NMOS管N1的栅极连接VDDC电源,下拉NMOS管N1的漏极接地,源极连接A节点,第一传输PMOS管P1和第二传输PMOS管P2的源极同时连接VDDIO电源,漏极分别连接A节点和B节点,栅极分别连接B节点和A节点,且A节点和B节点互为反向信号。第一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B节点,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只是起到延时的作用,所以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电容,包括但不限于MOM电容,MOS电容等。
请继续参阅附图3,当VDDIO电源上电,VDDC电源未上电时,由于下拉NMOS管N1的栅极连接至VDDC电源,此时下拉NMOS管N1为关闭状态,同时,第一电容处于对地充电状态,充电状态的第一电容可以拉低B节点电压,从而使得B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慢,A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快,最终通过电平转换电路的交叉反馈特性,使得A节点具有高电压,B节点具有低电压,从而使得控制信号FP具有低电平,控制数字I/O关闭。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要想确保B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小于A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需要确保第一电容处于对地充电状态,一旦第一电容充电达到饱和,则不能将B节点的电压拉低。
当VDDC电源上电时,下拉NMOS管N1栅极接收到强激励电压VDDC,下拉NMOS管N1导通,使得A节点的电压瞬间降为0;同时鉴于电平转换电路的反馈机理,A节点的电压快速降低为0,使B节点的电压快速上升至VDDIO,使得控制信号FP为高电平,控制数字I/O开启。
实施例2
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相比实施例1,增加了反馈单元,反馈单元包括反馈MOS管N2,反馈MOS管N2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B节点,栅极连接A节点。反馈单元一旦检测到A节点和B节点之间的电位差,且该电位差达到反馈MOS管N2的开启电压时,反馈MOS管N2导通,可以进一步拉低B节点的电压,使得B节点的电压快速下降为低电平,即接地。其余电路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请继续参阅附图4,当VDDIO电源上电,VDDC电源未上电时,下拉NMOS管N1为关闭状态,充电状态的第一电容可以拉低B节点电压,从而使得B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慢,A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快,最终通过电平转换电路的交叉反馈特性,使得A节点具有高电压,B节点具有低电压;同时反馈NMOS管N2的栅极连接A节点,一旦检测到A节点电压大于B节点之电压,且电压差大于反馈NMOS管N2的开启电压,反馈NMOS管N2导通,使得B节点的电压快速下降至0。从而使得控制信号FP具有低电平,控制数字I/O关闭。
当VDDC电源上电时,下拉NMOS管N1栅极接收到强激励电压VDDC,下拉NMOS管N1导通,使得A节点的电压瞬间降为0;同时鉴于电平转换电路的反馈机理,A节点的电压快速降低为0,使B节点的电压快速上升至VDDIO,使得控制信号FP为高电平,控制数字I/O开启。
实施例3
如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包括VDDC电源、VDDIO电源、下拉NMOS管N1、第一传输PMOS管P1、第二传输PMOS管P2和延时单元,延时单元具体为第二电容;其中,下拉NMOS管N1的栅极连接VDDC电源,下拉NMOS管N1的漏极接地,源极连接A节点,第一传输PMOS管P1和第二传输PMOS管P2的源极同时连接VDDIO电源,漏极分别连接A节点和B节点,栅极分别连接B节点和A节点,且A节点和B节点互为反向信号。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传输MOS管P1的源极,另一端连接第一传输MOS管P1的漏极,且该第二电容只是起到延时的作用,所以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电容,包括但不限于MOM电容,MOS电容等。
请继续参阅附图5,当VDDIO电源上电,VDDC电源未上电时,由于下拉NMOS管N1的栅极连接至VDDC电源,此时下拉NMOS管N1为关闭状态,同时,第二电容处于充电状态,充电状态中的第二电容可以拉高A节点的电压,使得A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快,B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慢,最终通过电平转换电路的交叉反馈特性,使得A节点具有高电压,B节点具有低电压,从而使得控制信号FP具有低电平,控制数字I/O关闭。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要想确保A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大于B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需要确保第二电容处于充电状态,一旦第二电容充电达到饱和,则不能将A节点的电压拉高。
当VDDC电源上电时,下拉NMOS管N1栅极接收到强激励电压VDDC,下拉NMOS管N1导通,使得A节点的电压瞬间降为0;同时鉴于电平转换电路的反馈机理,A节点的电压快速降低为0,使B节点的电压快速上升至VDDIO,使得控制信号FP为高电平,控制数字I/O开启。
实施例4
如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相比实施例2,增加了反馈单元,反馈单元包括反馈MOS管N2,反馈MOS管N2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B节点,栅极连接A节点。反馈单元一旦检测到A节点和B节点之间的电位差,且该电位差达到反馈MOS管N2的开启电压时,反馈MOS管N2导通,可以进一步拉低B节点的电压,使得B节点的电压快速下降为低电平,即接地。其余电路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请继续参阅附图6,当VDDIO电源上电,VDDC电源未上电时,下拉NMOS管N1为关闭状态,同时,第二电容处于充电状态,充电状态中的第二电容可以拉高A节点的电压,使得A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快,B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慢,最终通过电平转换电路的交叉反馈特性,使得A节点具有高电压,B节点具有低电压;同时反馈NMOS管N2的栅极连接A节点,一旦检测到A节点电压大于B节点之电压,且电压差大于反馈NMOS管N2的开启电压,反馈NMOS管N2导通,使得B节点的电压快速下降至0。从而使得控制信号FP具有低电平,控制数字I/O关闭。
当VDDC电源上电时,下拉NMOS管N1栅极接收到强激励电压VDDC,下拉NMOS管N1导通,使得A节点的电压瞬间降为0;同时鉴于电平转换电路的反馈机理,A节点的电压快速降低为0,使B节点的电压快速上升至VDDIO,使得控制信号FP为高电平,控制数字I/O开启。
实施例5
如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包括VDDC电源、VDDIO电源、下拉NMOS管N1、第一传输PMOS管P1、第二传输PMOS管P2和延时单元,延时单元具体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其中,下拉NMOS管N1的栅极连接VDDC电源,下拉NMOS管N1的漏极接地,源极连接A节点,第一传输PMOS管P1和第二传输PMOS管P2的源极同时连接VDDIO电源,漏极分别连接A节点和B节点,栅极分别连接B节点和A节点,且A节点和B节点互为反向信号。第一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B节点,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传输MOS管P1的源极,另一端连接第一传输MOS管P1的漏极。本发明中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只是起到延时的作用,所以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电容,包括但不限于MOM电容,MOS电容等。
请继续参阅附图7,当VDDIO电源上电,VDDC电源未上电时,由于下拉NMOS管N1的栅极连接至VDDC电源,此时下拉NMOS管N1为关闭状态,同时,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均处于充电状态,充电状态中的第一电容可以拉低B节点电压,充电状态中的第二电容可以拉高A节点电压,从而使得A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快,B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慢,最终通过电平转换电路的交叉反馈特性,使得A节点具有高电压,B节点具有低电压,从而使得控制信号FP具有低电平,控制数字I/O关闭。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要想确保A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大于B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需要确保第一电容和/或第二电容处于充电状态,一旦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充电均达到饱和,则不能将A节点的电压拉高,或者将B节点的电压拉低。
当VDDC电源上电时,下拉NMOS管N1栅极接收到强激励电压VDDC,下拉NMOS管N1导通,使得A节点的电压瞬间降为0;同时鉴于电平转换电路的反馈机理,A节点的电压快速降低为0,使B节点的电压快速上升至VDDIO,使得控制信号FP为高电平,控制数字I/O开启。
实施例6
如附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相比实施例4,增加了反馈单元,反馈单元包括反馈MOS管N2,反馈MOS管N2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B节点,栅极连接A节点。反馈单元一旦检测到A节点和B节点之间的电位差,且该电位差达到反馈MOS管N2的开启电压时,反馈MOS管N2导通,可以进一步拉低B节点的电压,使得B节点的电压快速下降为低电平,即接地。其余电路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请继续参阅附图8,当VDDIO电源上电,VDDC电源未上电时,下拉NMOS管N1为关闭状态,同时,第一电容和/或第二电容处于充电状态,充电状态中的第一电容可以拉低B节点电压,充电状态中的第二电容可以拉高A节点电压,从而使得A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快,B节点的电压上升速率较慢,最终通过电平转换电路的交叉反馈特性,使得A节点具有高电压,B节点具有低电压;同时反馈NMOS管N2的栅极连接A节点,一旦检测到A节点电压大于B节点之电压,且电压差大于反馈NMOS管N2的开启电压,反馈NMOS管N2导通,使得B节点的电压快速下降至0。从而使得控制信号FP具有低电平,控制数字I/O关闭。
当VDDC电源上电时,下拉NMOS管N1栅极接收到强激励电压VDDC,下拉NMOS管N1导通,使得A节点的电压瞬间降为0;同时鉴于电平转换电路的反馈机理,A节点的电压快速降低为0,使B节点的电压快速上升至VDDIO,使得控制信号FP为高电平,控制数字I/O开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源上电模块,用于控制数字I/O的开闭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VDDC电源、VDDIO电源、下拉MOS管N1、第一传输MOS管P1、第二传输MOS管P2和延时单元;
所述下拉MOS管N1的栅极连接所述VDDC电源,所述下拉MOS管N1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A节点;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和第二传输MOS管P2的源极同时连接VDDIO电源,漏极分别连接A节点和B节点,栅极分别连接B节点和A节点,所述A节点和B节点互为反向信号;所述B节点连接控制信号FP;
其中,所述VDDC电源的电压小于所述VDDIO电源的电压,当所述VDDIO电源上电,且所述VDDC电源未上电时,所述延时单元确保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小于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使得A节点为高电平,B节点为低电平,进而控制信号FP为低电平,控制数字I/O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B节点;当所述VDDIO电源上电,且所述VDDC电源未上电时,处于充电状态的第一电容确保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小于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上电模块还包括反馈单元,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反馈MOS管N2,所述反馈MOS管N2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所述B节点,栅极连接A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单元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的源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的漏极;当所述VDDIO电源上电,所述VDDC电源未上电时,处于充电状态的第二电容确保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大于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上电模块还包括反馈单元,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反馈MOS管N2,所述反馈MOS管N2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所述B节点,栅极连接A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B节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的源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MOS管P1的漏极;当所述VDDIO电源上电,所述VDDC电源未上电时,处于充电状态的第一电容和/或第二电容确保B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小于A节点的电压增加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源上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上电模块还包括反馈单元,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反馈MOS管N2,所述反馈MOS管N2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所述B节点,栅极连接A节点。
CN201911219123.3A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Active CN111106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9123.3A CN111106822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9123.3A CN111106822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6822A CN111106822A (zh) 2020-05-05
CN111106822B true CN111106822B (zh) 2023-12-12

Family

ID=7042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19123.3A Active CN111106822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68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9441A (zh) * 2021-06-30 2022-12-30 纳维达斯半导体有限公司 关断电路和功率转换器
US11855635B2 (en) 2021-06-30 2023-12-26 Navitas Semiconductor Limited Transistor DV/DT control circuit
CN113972908B (zh) * 2021-12-24 2022-03-29 江苏长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低功耗控制端口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7545A (zh) * 2013-11-29 2014-03-19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延迟单元电路
CN106033960A (zh) * 2015-03-16 2016-10-19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上电复位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06553B2 (en) * 2013-03-06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Voltage level shifter with a low-latency voltage boost circuit
US20180062655A1 (en) * 2016-08-31 2018-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evel-Shifter with Defined Power-up State and Increased Densit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7545A (zh) * 2013-11-29 2014-03-19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延迟单元电路
CN106033960A (zh) * 2015-03-16 2016-10-19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上电复位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6822A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6822B (zh) 一种电源上电模块
US7061299B2 (en) Bidirectional level shifter
CN101278248B (zh) 具有电流泄漏减小设计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TWI433442B (zh) 電壓轉換電路
TWI439051B (zh) 準位轉換正反器及其操作方法
TWI577133B (zh) 輸出/輸入電路
CN103871350B (zh) 移位暂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04315B (zh) 一种电平移位器
JP5211889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
CN112564689B (zh) 多协议io复用电路
US7295052B2 (en) Regenerative power-on control circuit
CN114598315A (zh) 电平转换电路
CN104124951B (zh) 用于驱动晶体管的电路
CN210986074U (zh) 防倒灌电路、双向电平转换器及集成电路
CN101459424B (zh) 输出单元、输入单元以及输入输出元件
CN114006614B (zh) 一种基于nmos上拉驱动器的热插拔结构
CN108829174A (zh) 线性稳压器电路
CN107992144A (zh) 带隙基准源的启动电路
US7701253B2 (en) Booster circuits for reducing latency
US2017010448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lector circuit
CN113726330A (zh) 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及芯片
CN105515555A (zh) 采用脉冲触发方式实现主电路上电的启动电路
CN110164495A (zh) 减小深度休眠模式下lpdram的静态功耗电路
CN113098467B (zh) 一种降低泄漏功率的多阈值cmos电路
Kapoor et al. High performance CMOS voltage level shifters design for low voltage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