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5583A - 包含可重新闭合膜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和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含可重新闭合膜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和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5583A
CN111065583A CN201880055373.5A CN201880055373A CN111065583A CN 111065583 A CN111065583 A CN 111065583A CN 201880055373 A CN201880055373 A CN 201880055373A CN 111065583 A CN111065583 A CN 111065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reclosable
layer
container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53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凯莉哈里
C-Y·莱
E·施皮克曼
C·塞拉特
R·维沃斯
M·S·布莱克
C·V·舒特
P·索尼
D·S·伍德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11065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55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16End- or aperture-clos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65D33/18End- or aperture-clos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using adhesive applied to integral parts, e.g. to flaps
    • B65D33/20End- or aperture-clos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using adhesive applied to integral parts, e.g. to flaps usin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6Handles
    • B65D33/08Hand ho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008Standing pouches, i.e. "Standbeut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55Peelable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 Package Closures (AREA)
  • Containers And Plastic Fillers Fo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包含容器(602),所述容器具有接近于所述容器的一个边缘(608)且两端由边缘密封区(620)限定的细长闭合区(610)。所述闭合区包含可重新闭合膜(630),所述可重新闭合膜靠近所述容器的所述边缘密封所述容器且具有小于所述边缘密封区的密封强度的初始打开强度。向所述可重新闭合膜施加大于所述可重新闭合膜的所述初始打开强度的打开力可用于分离所述可重新闭合膜且暴露第一重新闭合表面和第二重新闭合表面。所述第一重新闭合表面与所述第二重新闭合表面的接触以及向所述可重新闭合膜施加压力可用于在重新闭合强度下重新粘着所述第一重新闭合表面和第二重新闭合表面。

Description

包含可重新闭合膜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和其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9月22日提出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562,057号的优先权,所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内容的全文据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主要涉及可重新闭合封装(packaging),特别是包含可重新闭合膜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便利性是食品封装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消费者正在寻找可易于处理和使用的封装。柔性封装的可重新闭合性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且还提供封装产品的更长保质期,而无需将内容物转移到单独的重新闭合封装体(package)中,例如带拉链的塑料袋或具有盖的刚性容器。传统的重新闭合系统在可用性方面受到限制且具有例如额外的制造步骤或较差可加工性的缺点。
举例来说,一些传统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利用粘着或密封到封装的内表面的拉链。这些封装体包含位于拉链任一端的拉链压平区。在拉链压平区中,向拉链端部施加热量和压力以熔化和压平拉链平面,从而密封拉链端部。然而,拉链的开口区段与压平区之间的拉链的几何剖面的突然变化可能导致开口区与压平区之间的泄漏,这会防止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密封。另外,当这些拉链封装体由非层压聚乙烯薄膜制成时,由于聚乙烯薄膜的耐热性差,压平拉链端部所需的热量和压力会引起加工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对于可以重新闭合以提供密封封装体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存在持续需求。对于可在不使例如聚乙烯膜的膜暴露于过热的情况下制成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存在另外持续需求。
这些需求由本文中所公开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实现,所述可重新闭合封装包含具有细长闭合区的容器,所述细长闭合区靠近容器的至少一个边缘定位且两端由边缘密封区域限定。闭合区包含初始打开强度小于边缘密封区的密封强度的可重新闭合膜。可重新闭合膜的初始打开激活可重新闭合膜的重新闭合功能性。一旦通过初始打开而激活,可重新闭合膜就可在多次重新闭合循环中重新闭合和重新打开。
本文中所公开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不需要将闭合区的端部压平,且因此在边缘密封区与闭合区的界面处不会展现可重新闭合膜的几何剖面的突然变化。因此,闭合区可防止泄漏且使得能够重新闭合封装体以密封封装体的内部体积以防止颗粒和液体的侵入。另外,消除压平拉链端部的过程可消除用以构造容器的膜暴露于压平拉链所需的过多热量和压力。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封装体可包含容器,所述容器包含接近于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边缘且两端由边缘密封区限定的细长闭合区。所述闭合区可包含可重新闭合膜,所述可重新闭合膜靠近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边缘密封所述容器且具有小于所述边缘密封区的密封强度的初始打开强度。向所述可重新闭合膜施加大于所述可重新闭合膜的所述初始打开强度的打开力可用于分离所述可重新闭合膜以暴露第一重新闭合表面和第二重新闭合表面,且所述第一重新闭合表面与所述第二重新闭合表面的接触以及向所述可重新闭合膜施加压力可用于在重新闭合强度下将所述第一重新闭合表面重新粘着到所述第二重新闭合表面。
根据其它实施例,一种制造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方法可包含在第一温度和第一压力下在细长闭合区中将容器的第一柔性壁密封到所述容器的第二柔性壁。所述闭合区可接近于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边缘且两端可由边缘密封区限定。所述闭合区可包含可重新闭合膜,所述可重新闭合膜可靠近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边缘密封所述容器,且可在所述封装体的初始打开之后向所述封装体提供重新闭合功能性。所述方法还可包含在第二温度和第二压力下在所述边缘密封区中将所述第一柔性壁密封到所述第二柔性壁。所述第二温度可不同于所述第一温度,或所述第二压力可不同于所述第一压力。所述闭合区的初始打开强度可小于所述边缘密封区的初始打开强度。
所描述的实施例的额外特征和优点将阐述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且部分地将由所述描述而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或通过实践所描述的实施例而识别,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
附图说明
当与以下图式结合阅读时可最佳地理解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似结构是用相似参考数字指示且其中:
图1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包含3个层的多层膜的横截面视图;
图2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包含4个层的另一多层膜的横截面视图;
图3A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图1的粘着到衬底的多层膜的横截面视图;
图3B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图3A的多层膜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多层膜已首先打开以激活所述多层膜的重新闭合功能性;
图3C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图3B的多层膜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在多层膜的初始打开之后,多层膜重新闭合;
图3D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图3C的多层膜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多层膜在重新闭合之后重新打开;
图4A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图3A的沿着图3A中的参考线4A-4A截取的多层膜的横截面视图;
图4B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图4A的多层膜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多层膜已首先打开以激活所述多层膜的重新闭合功能性;
图5A示意性地描绘根据现有技术的包含拉链的传统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正视图;
图5B示意性地描绘根据现有技术的图5A的传统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正视图,其中一个膜被剥落以显示拉链的特征;
图5C示意性地描绘根据现有技术的图5A的沿着图5A中的参考线5C-5C截取的传统封装体的横截面视图;
图6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正视图;
图7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在封装体的初始打开期间图6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闭合区的一部分的横截面;
图8A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另一实施例的闭合区的横截面,所述可重新闭合封装体具有安置在所述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第一柔性壁与第二柔性壁之间的可重新闭合膜条带;
图8B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联接到图8A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第一柔性壁的可重新闭合膜条带的透视图;
图9A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另一实施例;且
图9B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又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可重新闭合封装,其包含安置在所述封装的闭合区中的可重新闭合膜。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可涉及用于制造本文中所公开的可重新闭合封装的方法。可重新闭合膜可包含多层膜,所述多层膜包含本文中所公开的压敏粘着剂。
如本文中所使用,“密封件”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于两个物品的闭合件,其足够紧密以防止非想要材料通过接触点或接触表面。密封件本质上可为机械的或化学的。举例来说,机械密封件可由两个刚性表面组成,其互锁方式使得防止所述表面移动并防止所述表面之间的移动,例如拉链、按扣盖或相似装置。化学密封件的实例包含使用温度、压力或其组合来引入防止两个或多于两个物品移动的化学组合物的焊料、焊缝、粘着剂或相似物质。密封件涵盖接触的物品、接触表面或接触点、以及可能位于接触表面或接触点处的任何其它材料。密封的紧密性可能不同;预期气密密封(hermetic seal)、颗粒密封、防尘密封、防水密封、液密密封、气密密封(air-tight seal)、湿气密封或干气密封。
如本文中所使用,熔融指数(I2)是聚合物的熔流速率的度量,通常使用ASTMD1238在190℃和2.16kg载荷的温度下测量。
如本文中所使用,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MWD)被定义为商Mw/Mn,其中Mw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且Mn是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
术语“聚合物”是指通过使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单体聚合而制备的聚合化合物。通用术语聚合物因此包涵术语“均聚物”,其通常用于指由仅一种类型的单体制备的聚合物;以及“共聚物”,其是指由两种或多于两种不同单体制备的聚合物。术语“嵌段共聚物”是指包含两个或多于两个化学相异的区或区段(被称作“嵌段”)的聚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嵌段可以线性方式接合,即,包括端对端接合的化学分化单元的聚合物。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无规共聚物”包括两种或多于两种聚合物,其中每种聚合物可包括沿共聚物链主链的单个单元或多个连续重复单元。即使沿着共聚物链主链的单元中的一些以单个单元的形式存在,但这些单元在本文中被称作聚合物。
“聚乙烯”或“基于乙烯的聚合物”应意指包括大于50重量%的已从乙烯单体衍生的单元的聚合物。这包含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意指从两种或多于两种共聚单体衍生的单元)。所属领域中已知的聚乙烯的常见形式包含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极低密度聚乙烯(VLDPE);单点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包含线性和基本上线性的低密度树脂(m-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以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如本文中所使用,“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是包括大于50重量%的从乙烯单体衍生的单元的无规共聚物。
术语“LDPE”也可被称作“高压乙烯聚合物”或“高度支化聚乙烯”,且被定义为意指聚合物在高压釜或管状反应器中在高于14,500psi(100MPa)的压力下,使用自由基引发剂(例如过氧化物(参见例如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的US 4,599,392))部分或完全均聚或共聚。LDPE树脂的密度通常介于0.916至0.935g/cm的范围内。
术语“LLDPE”包含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Ziegler-Natta catalyst)体系制成的树脂以及使用单点催化剂制成的树脂,包含但不限于双茂金属催化剂(有时被称作“m-LLDPE”)和受限几何结构催化剂,以及使用后茂金属分子催化剂制成的树脂。LLDPE包含线性、基本上线性或异质聚乙烯共聚物或均聚物。LLDPE含有比LDPE少的长链支化,且包含在美国专利5,272,236、美国专利5,278,272、美国专利5,582,923和美国专利5,733,155中进一步定义的基本上线性乙烯聚合物;例如美国专利第3,645,992号中的均匀支化的线性乙烯聚合物组合物;例如根据美国专利第4,076,698号中公开的方法制备的非均匀支化的乙烯聚合物;和/或其掺合物(例如US 3,914,342或US 5,854,045中公开的掺合物)。LLDPE树脂可使用所属领域中已知的任何类型的反应器或反应器配置经由气相、溶液相或浆液聚合或其任何组合制成。
术语“MDPE”是指密度为0.926至0.935g/cc的聚乙烯。“MDPE”通常使用铬或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或使用单点催化剂来制成,包含但不限于双茂金属催化剂和受限几何结构催化剂。
术语“HDPE”是指密度大于约0.935g/cc的聚乙烯,其通常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铬催化剂或单点催化剂制备,包含但不限于双茂金属催化剂和受限几何结构催化剂。
术语“ULDPE”是指密度为0.880至0.912g/cc的聚乙烯,其通常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单中心催化剂制备,包含但不限于双茂金属催化剂和受限几何结构催化剂,以及后茂金属分子催化剂。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基于丙烯的聚合物”是指包括聚合形式的聚合物,是指包括大于50重量%的从丙烯单体衍生的单元的聚合物。这包含丙烯均聚物、无规共聚物聚丙烯、抗冲击共聚物聚丙烯、丙烯/α-烯烃互聚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这些聚丙烯材料通常在所属领域中是已知的。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是指由苯乙烯单体与至少一种其它共聚单体的聚合产生的嵌段共聚物。
参看图5A至5C,示出了传统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且整体上用参考数字500指定。传统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500包含第一侧502和第二侧504,所述第一侧502和第二侧504沿着每一纵向边缘通过纵向密封件506密封在一起。第一侧502和第二侧504沿着一个横向边缘通过端部密封件507密封。传统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500包含重新闭合端508,重新闭合端508与端部密封件507相对且在两个纵向密封件506之间延伸。重新闭合端508通常包含拉链510或其它机械重新闭合特征,以向传统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500提供可重新闭合性。
如图5B中所展示,拉链510可包含至少一个肋512和至少一个通道514。还使用其它机械重新闭合特征。拉链510或其它机械重新闭合特征通常由例如聚乙烯或聚酰胺(例如尼龙)的聚合物制成。拉片512可粘着或以其它方式联接到第一侧502的内表面516,且通道514可粘着或以其它方式联接到第二侧504的内表面518。为了打开和闭合传统的带拉链封装体500,通过使肋512与通道514脱离接合和接合来打开和闭合拉链510。
拉链510的端部或其它机械重新闭合特征通过在定位在拉链510的端部近侧的纵向密封件506的拉链压平区520中压平拉链510的在第一侧502与第二侧504之间的端部而固定。为了压平拉链压平区520中拉链510的端部,在拉链压平区520中将热量和压力施加到传统的带拉链封装体500的第一侧502和第二侧504,以软化或熔化拉链510的端部,且使拉链510的端部变形为安置在第一侧502与第二侧504之间的薄膜521。在许多状况下,第一侧502和第二侧504由单个聚乙烯膜或具有较差耐热性的其它聚合物膜制成。将拉链压平区520中的第一侧502和第二侧504暴露于压平拉链510的端部所需的热量和压力可能导致损坏第一侧502或第二侧504,这可能危及传统拉链封装体500的第一侧502或第二侧504的完整性。制造传统拉链封装体500的方法还需要以下额外步骤:将拉链510的部分(例如拉片512和514)粘着到第一侧502的内表面516和第二侧518的内表面518,并接着在拉链压平区520中压平拉链510的端部。因此,需要多个额外制造步骤来制造图5A至5C的传统的带拉链封装体。
参看图5C,拉链510在重新闭合端508与拉链压平区520之间的界面522处经历几何剖面的突然变化。拉链510的的几何剖面的此突然变化不利地影响将拉链510的拉片512安放在拉链510的通道514中的能力。换句话说,拉链510在重新闭合端508与拉链压平区520的界面522处的变形防止拉链510在界面522处恰当地闭合和密封。因此,拉链510在界面522处的几何剖面的突然变化导致在界面522处拉链510的拉片512与通道514之间的气体或液体泄漏。
参看图6和7,示出了本公开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实施例,且在本文中整体上用参考数字600标识。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可包含容器602,容器602包含靠近容器602的至少一个边缘608且两端由边缘密封区620限定的细长闭合区610。闭合区610可包含可重新闭合膜630(图7),可重新闭合膜630密封靠近容器602的至少一个边缘608的容器602。闭合区610中的可重新闭合膜630的初始打开强度小于边缘密封区620的密封强度。一旦首先打开,可重新闭合膜630就可重新闭合以密封容器602的内部体积。
与包含拉链510(图5A)或其它机械闭合特征的传统封装相比较,本文中所公开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可提供改进式初始密封完整性。另外,与包含拉链510或其它机械闭合特征的传统封装体相比较,通过消除在拉链压平区520(图5A)中压平拉链510的端部的需要,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生产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这可使得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能够由具有较低耐热性的聚合物膜,例如聚乙烯膜制成。与制造具有拉链或其它机械闭合件的传统封装体的方法相比较,生产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方法可包含较少步骤且可更高效,这是因为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不需要将机械特征粘着到封装的内表面且接着在拉链压平区中进行压平。
参看图6和7,容器602可包含至少两个侧壁,例如第一侧壁604和第二侧壁606。第一侧壁604和第二侧壁606可围绕靠近容器602的外边缘608、609的外围区601密封在一起。第一侧壁604的内表面605和第二侧壁606的内表面607可界定容器602的内部体积。容器602的内部体积可另外由闭合区610和沿着容器602的外围区601的边缘密封区620限定和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602可为刚性或部分刚性的容器,其中第一侧壁604、第二侧壁606或两者皆可包含刚性材料。替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容器602可为具有容器602的至少一部分的柔性容器,所述至少一部分包含柔性侧壁。举例来说,第一侧壁604可包含第一柔性壁,第二侧壁606可包含第二柔性壁,或第一侧壁604可包含第一柔性壁且第二侧壁606可包含第二柔性壁。第一柔性壁、第二柔性壁或两者皆可包含柔性膜。
参看图6,容器602的外围区601可包含容器602的靠近容器602的外边缘608、609的区。外围区601可具有从容器602的外边缘608、609测量的宽度WP。容器602的外围区601可包含靠近容器602的一个外边缘608的闭合区610和靠近容器602的其它外边缘609的边缘密封区620。
闭合区610可首先将第一侧壁604密封到第二侧壁606。闭合区610的初始打开可提供对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内容物的近接。如先前所描述,闭合区610可包含接近于且平行于容器602的外边缘608的细长区。闭合区610可通过边缘密封区620在第一端616和第二端618处限定。闭合区610可具有长度LC,其被测量为闭合区的第一端616与第二端618之间的距离。闭合区610的长度LC可小于外边缘608的总长度LT,包含闭合区610和端部密封区620。闭合区610可具有不同的宽度WC和边缘密封区620的宽度WE或容器602的外围区601的宽度WP。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区610的宽度WC可大于边缘密封区620的宽度WE。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区610的宽度WC可小于或等于边缘密封区620的宽度WE
参看图7,闭合区610可包含可重新闭合膜630。一旦首先打开,可重新闭合膜630就可被激活且可向闭合区610提供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功能性。可重新闭合膜630可包含多层膜,例如在本公开中随后描述的多层膜100、200(图1和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不包含拉链或其它机械闭合装置。
可重新闭合膜630以及包括本文中所公开的层的组合的其它多层膜可宜在单个共挤出步骤中制备。举例来说,本发明的多层膜可为吹制膜或铸造膜。在单个共挤出步骤中制备可重新闭合膜630的能力在这些膜用于无菌封装应用中是特别有利的,这是因为这些多层膜传统上需要多个加工步骤(例如挤出多个膜,接着进行层压步骤和固化)。因此,本发明的可重新闭合膜630可宜在单个共挤出步骤中制备,同时还提供无菌封装应用所需的一个或多个性质。
基于本文中的教示,可重新闭合膜630以及包括本文中所公开的层的组合的其它多层膜可使用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共挤出为吹制膜或铸造膜。具体地说,基于本文中所公开的不同膜层的组成,吹制膜生产线和铸造膜生产线可经配置以使用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本文中的教示已知的技术,在单个挤出步骤中共挤出本公开的可重新闭合膜630和多层膜。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形成可重新闭合膜630之后但在将可重新闭合膜630并入到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中之前,可将可重新闭合膜630层压到一个或多个其它膜。
参看图7,示出了可重新闭合膜630,其包含至少三个层:层A、层B和层C。将关于具有三个层的实施例描述可重新闭合膜630;然而,可重新闭合膜630可具有多于三个层,例如4个层、5个层、6个层、7个层、8个层或多于8个层。可重新闭合膜630可具有膜顶部面部表面102和膜底部面部表面104。相似地,层A、B和C中的每一个可具有相对的面部表面,例如顶部面部表面和底部面部表面。如在本公开中所使用,术语“顶部”是指多层的面部表面朝向可重新闭合膜630的层A侧定向,且术语“底部”是指可重新闭合膜630的相对侧远离可重新闭合膜630的层A侧定向。
层A可具有顶部面部表面112和底部面部表面114。层A的顶部面部表面112可为可重新闭合膜630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可与层B的顶部面部表面122粘着接触。层A是密封层,其包含能够将可重新闭合膜630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密封到第一侧壁604或第二侧壁606的密封组合物。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合物可为热密封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合物可包含聚烯烃。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层A的密封组合物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密封组合物或这些的组合。层A的密封组合物的内聚强度可大于层B的组合物的内聚强度。然而,层A的内聚强度可足够低以使得首先打开可重新闭合膜630并激活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功能性所需的初始打开力的量值基本上不大于40牛顿/英寸(N/in)。
参看图7,层B包含顶部面部表面122和底部面部表面124。层B的顶部面部表面122可与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粘着接触。另外,层B的底部面部表面124可与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粘着接触。因此,层B经定位成邻近于层A且与层B粘着接触,且层B安置在层A与层C之间。层B可包含组合物,例如在本公开中随后描述的任何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层B的组合物可为粘着剂组合物,例如压敏粘着剂组合物。
层C包含顶部面部表面132和底部面部表面134。如先前所述,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可与层B的底部面部表面124粘着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层C的底部面部表面134可包括可重新闭合膜630的膜底部面部表面104,例如当可重新闭合膜630包含三个层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层C可为可向多层膜100提供强度和硬度的结构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层C可包含至少包括乙烯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例如但不限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极低密度聚乙烯(VLDPE)或这些的组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层C可包含其它聚合物膜材料,例如聚酰胺(例如尼龙)、聚丙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聚酯、聚氯乙烯、其它热塑性聚合物或这些的组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层C可为密封层,其包含先前关于层A所论述的任何密封剂组合物。尽管关于三层膜进行描述,但可重新闭合膜630还可包含一个或多于一个后续层,以向可重新闭合膜630提供额外性质,如随后关于多层膜100所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含密封组合物的层A可在闭合区610中密封到第一侧壁604(例如第一柔性膜)或第二侧壁606(例如第二柔性膜),层B可包含内聚强度小于层A的密封强度的组合物,且层C可包含结构材料或密封剂。层B可包含与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粘着接触的顶部面部表面122以及与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粘着接触的底部面部表面12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604、第二侧壁606或两者皆可包含可重新闭合膜630。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604可包含可重新闭合膜630。如图7中所示,可重新闭合膜630可经定向成使得可重新闭合膜630的顶部面部表面102面向第二侧壁606的内表面607。在闭合区610中,第一侧壁604的可重新闭合膜630的顶部面部表面102可与第二侧壁606的内表面607粘着接触且密封到第二侧壁606的内表面607。第一侧壁604的可重新闭合膜630的顶部面部表面102还可在端部密封区620中与第二侧壁606的内表面607粘着接触且密封到第二侧壁606的内表面607。可重新闭合膜630的层C可为第一侧壁604的外表面。
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604和第二侧壁606皆可包含可重新闭合膜630。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604和第二侧壁606的可重新闭合膜630可经定向成使得每一可重新闭合膜630的层A面向容器602的内部体积向内定位。层C通常可面向远离容器602的内部体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重新闭合膜630的层C可为第一侧壁604和第二侧壁606的外表面。在闭合区610中,第一侧壁604的可重新闭合膜630的顶部面部表面102可与第二侧壁604的可重新闭合膜630的顶部面部表面102粘着接触。第一侧壁604和第二侧壁606的可重新闭合膜630的顶部面部表面102还可在边缘密封区620中进行粘着接触。
参看图8A和8B,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可重新闭合膜630可安置在闭合区610中容器602的第一侧壁604与第二侧壁606之间。在这些实施例中,可重新闭合膜630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可在闭合区610中与第二侧壁606的内表面607粘着接触。可重新闭合膜630的膜底部面部表面104可与第一侧壁604的内表面605粘着接触。参看图8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重新闭合膜630可包括可重新闭合膜632的条带632,所述条带632安置在第一侧壁604与第二侧壁606之间的闭合区6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重新闭合膜630的条带632可至少从第一端616延伸闭合区610的整个长度LC(图6)到第二端618。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重新闭合膜630的条带632可延伸超过闭合区610的第一端616和/或第二端618且穿过限定闭合区610的边缘密封区620的至少一部分。换句话说,可重新闭合膜630的条带632的宽度长度可大于闭合区610的长度LC
再次参看图8A,条带632的可重新闭合膜630可为多层膜,例如在本公开中随后描述的多层膜100、200中的任一个。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带的可重新闭合膜630可为具有三个层的多层膜。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膜的层A可包含密封剂,且层B可包含内聚强度小于层A的密封强度的组合物,且层C可包含密封剂。层B包含与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粘着接触的顶部面部表面122以及与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粘着接触的底部面部表面124。在一些实施例中,层C可包含与层A相同的密封剂。在其它实施例中,层C的密封剂可不同于层A的密封剂。层C可在闭合区610中与第一侧壁604的内表面605粘着接触。层C还可在边缘密封区620中与第一侧壁604的内表面605粘着接触。类似地,层A可在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中与第二侧壁606的内表面607粘着接触。尽管在本文中在三层膜的内容背景中进行了描述,但可重新闭合膜630可包含多于三个层,如随后关于多层膜100、200(图1和1)所描述。
再次参看图6,边缘密封区620可安置在闭合区610的第一端616和第二端618处。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区610的可重新闭合膜630可延伸到边缘密封区620中,例如当第一侧壁604或第二侧壁606包括可重新闭合膜630时或当可重新闭合膜630的条带632延伸到边缘密封区620中时。边缘实区620可安置在外围区601的至少一部分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密封区620可从闭合区610的第一端616延伸穿过外围区601到闭合区610的第二端618。
在首先打开封装体之前,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可协作以首先密封封装体600的外边缘608。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可协作以沿着封装体600的外边缘608形成液密密封,足以防止液体穿透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到达容器602的内部体积。在其它实施例中,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可协作以沿着封装体600的外边缘608形成防潮密封,足以防止液态水或水蒸气穿透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到达容器602的内部体积。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可协作以沿着封装体600的外边缘608形成气密密封,足以防止空气穿透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到达容器602的内部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闭合区610与边缘密封区620的协作形成的密封可展现足以防止颗粒侵入容器602的内部体积的密封完整性。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闭合区610与边缘密封区620的协作形成的密封的密封完整性可足以防止液体侵入容器602的内部体积。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闭合区610与边缘密封区620的协作形成的密封的密封完整性可足以防止水分侵入容器602的内部体积。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通过闭合区610与边缘密封区620的协作形成的密封的密封完整性可足以防止空气侵入容器602的内部体积。
边缘密封区620的初始密封强度可大于闭合区610的初始密封强度。因此,打开闭合区610的初始打开力可大于闭合区610的初始密封强度,但小于边缘密封区620的初始密封强度。因此,当首先打开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时,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闭合区610可从第一端616打开到第二端618,且边缘密封区620可在暴露于初始打开力时保持密封。
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可首先通过向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施加热量和压力而密封,以将第一侧壁604密封到第二侧壁606。端部密封区620和闭合区610的初始密封强度可受用以首先密封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温度和压力影响。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密封区620可在不同于密封闭合区610的温度和/或温度的条件的温度和/或压力的条件下进行密封。与用于密封闭合区610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相比较,用于密封边缘密封区620的不同密封条件可导致边缘密封区域620的初始密封强度大于闭合区610的初始密封强度。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密封区域620可首先在第一温度下密封,且闭合区610可首先在小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密封,这可导致边缘密封区域620的初始密封强度大于闭合区610的初始密封强度。在其它实施例中,边缘密封区620可首先在第一压力下密封,且闭合区610可首先在小于第一温度的第二压力下密封,这可导致边缘密封区域620的初始密封强度大于闭合区610的初始密封强度。
闭合区610和端部密封区620的初始密封强度还可受密封宽度(例如闭合区610的宽度WC或边缘密封区620的WE)影响,或受可重新闭合膜630的第一侧壁604、第二侧壁606和/或条带632的膜或膜层的组成影响。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区610的宽度WC可不同于边缘密封区620的宽度WE,这可导致闭合区610的初始密封强度不同于边缘密封区620的初始密封强度。
参看图6,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可进一步包含安置在闭合区610与容器602的至少一个边缘608之间的未密封区640。未密封区640可提供购买以向闭合区610施加初始打开力。举例来说,未密封区640可包括拉片,拉片可用以在闭合区610中拉动第一侧壁604远离第二侧壁606。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密封区640可为细长的且平行于闭合区610。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密封区640可延伸闭合区610的整个长度LC
参看图7,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可首先在闭合区610处打开以激活闭合区610中可重新闭合膜630的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功能性。在首先打开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之前,不激活可重新闭合膜630的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功能性。在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初始打开期间,在闭合区610中拉动第一侧壁604远离第二侧壁606所需的方向上,可在外边缘608处向可重新闭合膜630施加初始打开力F1。举例来说,可用一只手握紧第一侧壁604,可用另一只手握紧第二侧壁606,且可在闭合区610处将第一侧壁604与第二侧壁606拉开。
参看图7,如将在本公开中更详细地描述,在向闭合区610中第一侧壁604和第二侧壁606施加初始打开力F1时,可重新闭合膜630的层A可能在大体上垂直于可重新闭合膜630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的方向上(即,在图7中的坐标轴的+/-Z方向上)和在界面660处失效,界面660处于未密封区640与闭合区610之间的过渡区处。然后,层B可在大体上平行于可重新闭合膜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的方向上(即,在图7中的坐标轴的+/-X方向上)内聚地失效。可重新闭合膜630的层B的内聚失效可导致层B的组合物的第一部分162联接到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且层B的组合物的第二部分164联接到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因此,向可重新闭合膜630施加大于可重新闭合膜630的初始打开强度的初始打开力F1可用于分离可重新闭合膜630以暴露第一重新闭合表面612和第二重新闭合表面614。
在闭合区610的另一侧,持续施加打开力F1可能导致层A在大体上垂直于可重新闭合膜630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的方向上(即,在图7中的坐标轴的+/-Z方向上),在闭合区610与第一侧壁604和第二侧壁606(限定容器602的内部容积)的内部体积未密封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处再次失效,从而完全打开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可重新闭合膜630的初始打开可向消费者或其它用户指示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先前已被打开。举例来说,界面660处的层A的失效和闭合区610中的层B的内聚失效以将层B分离成层B的组合物的第一部分162和第二部分164可提供可重新闭合膜已首先打开的物理指示符。
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可通过使层B的组合物的第一部分162返回到与闭合区610中层B的组合物的第二部分164接触而重新闭合。可向闭合区610中的可重新闭合膜630施加重新闭合压力以将层B的组合物的第一部分162和第二部分164粘着在一起,从而重新闭合和重新密封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闭合区610。因此,可重新闭合膜630的第一重新闭合表面612与第二重新闭合表面614的接触以及向可重新闭合膜630施加重新闭合压力可用于在重新闭合强度下将第一重新闭合表面612重新粘着到第二重新闭合表面614。
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可通过再次施加重新打开力以在闭合区610中再次拉开可重新闭合膜630而重新打开。重新打开力可大于第一重新闭合表面612与第二重新闭合表面614之间的粘接的重新闭合强度。本文中关于图3A至3D进一步描述了重新打开和重新闭合可重新闭合膜630,图3A至3D示出多层膜100的首先打开、重新闭合和重新打开。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可经由多次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循环而重新闭合和重新打开。
制造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方法还可包含在第一温度和第一压力下在细长闭合区610中将容器602的第一侧壁604(例如第一柔性壁)密封到容器602的第二侧壁606(例如第二柔性壁)。闭合区610可接近于容器602的至少一个边缘608,且两端(即,第一端616和第二端618)由边缘密封区620限定。闭合区610可包含可重新闭合膜630,其可靠近容器602的至少一个边缘608密封容器602,且可在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初始打开之后向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提供重新闭合功能性。制造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方法还可包含在第二温度和第二压力下在边缘密封区620中将第一侧壁604密封到第二侧壁606。
第二温度可不同于第一温度或第二压力可不同于第一压力。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温度可大于第一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可为100℃至180℃,例如100℃至160℃、100℃至150℃、120℃至180℃、120℃至160℃、120℃至150℃、130℃至180℃、130℃至160℃,或130℃至150℃。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力可大于第一压力。密封可包含热密封,且可用市售热密封机器或设备执行。闭合区610与边缘密封区620之间的密封条件差异可导致闭合区610和边缘密封区620的不同密封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区610的初始打开强度可小于边缘密封区620的初始打开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造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方法可包含向第一侧壁604提供第一柔性膜以及向第二侧壁606提供第二柔性膜。第一柔性膜、第二柔性膜或两者皆可包含可重新闭合膜630。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包含将可重新闭合膜630的条带632定位在闭合区610中第一侧壁604与第二侧壁606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密封闭合区610之前,可将可重新闭合膜630的条带632定位在第一侧壁604与第二侧壁606之间。
参看图9A,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00的另一实施例可包含闭合区910,闭合区910为非线性的,使得闭合区910不会从闭合区910的第一端916直线前进到闭合区908的第二端918。将可重新闭合膜630并入到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00中可使得闭合区910能够具有非线性形状,例如弯曲形状、阶梯形形状、三角形形状或其它非线性形状。相比之下,包含拉链或其它机械闭合装置的传统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例如图5A中所展示的传统的重新闭合封装体500)由于闭合装置的限制,通常限于线性闭合区。
参看图9A,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边缘908可为非线性的且可具有非线性轮廓,且闭合区910可符合外边缘908的非线性轮廓。闭合区910可具有在平行于图9A的+/-X轴的方向上测量的高度HC。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区910的高度HC从闭合区910的第一端916到第二端918可为恒定的。替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闭合区910的高度HC从闭合区910的第一端916到第二端918可不同。闭合区910可具有在垂直于闭合区910的外边界的方向上测量的宽度WC。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区910的宽度WC从闭合区910的第一端916到第二端918可为恒定的。替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闭合区910的宽度WC从闭合区910的第一端916到第二端918可不同。
如先前所描述,将可重新闭合膜630并入到闭合区910中可使得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00的闭合区910能够形成为不同形状。闭合区910的这些不同形状可使得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00能够制成不同外部形状,这可使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00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另外,与具有线性闭合区610(图6A)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图6A)相比较,并入有非线性闭合区910可使得能够通过减小初始打开期间初始打开力分配的线性距离,减小打开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00所需的初始打开力。与具有线性闭合区610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相比较,这可使具有非线性闭合区910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00更易于打开。
参看图9B,描绘了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50的另一实施例。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50包含非线性闭合区910,非线性闭合区910不符合外边缘908的形状。因此,闭合区910可具有不同于外边缘908的形状的非线性形状。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边缘908可为线性的,如图9B中所展示,且可在边缘密封区620之间直线延伸,且闭合区610可为非线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闭合区910可偏离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的外边缘908的轮廓,使得外边缘908与闭合区910之间的距离在闭合区910的第一端916与第二端918之间变化。
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50可包含在外边缘908与闭合区910之间的未密封区。由于闭合区910的非线性形状和非线性闭合区910与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50的外边缘908的轮廓的偏离,未密封区可为非矩形的。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密封区可包含接近于闭合区910的第一端916的第一未密封区952和接近于闭合区910的第二端918的第二未密封区95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未密封区952、第二未密封区954或两者的形状皆可为大体三角形。例如第一未密封区952和第二未密封区954的未密封区可提供如下区域:在密封之后可修整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50以向可重新闭合封装体950提供所需形状。
如先前所述,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900、950可包含在所述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闭合区610、910中的可重新闭合膜630。可重新闭合膜630可为多层膜,其包含可向所述多层膜提供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功能性的组合物。现在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可构成在先前所描述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600、900、950中的可重新闭合膜630的组合物和多层膜。
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包含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增粘剂和油。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密度为0.890g/cm3或更小,熔点为100℃或更低,且熔融指数为0.2克/10分钟(g/10min)至8.0g/10min。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包含大于1wt.%至小于50wt.%的苯乙烯单元。组合物的总熔融指数(I2)可为2g/10min至15g/10min。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可为粘着剂组合物。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可为压敏粘着剂组合物,例如热熔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可并入到具有至少3个层的多层膜中。参看图1,层A可为密封层,层B可包含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且层C可包含例如聚烯烃的载体材料或其它载体材料。层B可经定位成靠近层A,其中层B的顶部面部表面与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粘着接触。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可与层B的底部面部表面粘着接触。
层B的组合物可向多层膜提供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功能性。与传统的重新闭合膜相比较,包含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的多层膜可展现更低的初始内聚强度,这可减少首先打开多层膜和用多层膜制成的封装所需的力的量。这可使多层膜更易于首先打开。本公开的多层膜还可在多次重新闭合循环之后提供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强度,所述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强度可等于或大于传统的重新闭合膜的重新闭合剥离粘着性。与传统的重新闭合膜相比较,包含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的多层膜还可在更多数目次重新闭合循环内维持可接受的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强度。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可为安全的且适用于食品封装应用。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不会对封装内容物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举例来说,一些传统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可包含可能给封装内容物带来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的组合物。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组合物和用所述组合物制成的多层膜不会影响封装内容物的香味、气味(smell/odor)或其它嗅觉性质。与传统的重新闭合膜相比较,本公开的组合物可包含浓度降低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组合物和以此制成的多层膜可向食品封装膜提供可重新闭合性,而不改变膜中封装的食品的气味或味道。
组合物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为乙烯共聚单体与至少一个α-烯烃共聚单体(即,α烯烃共聚单体)的共聚物。合适的α-烯烃共聚单体可包含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共聚单体(C3-C20α-烯烃)。在一些实施例中,α-烯烃共聚单体可为C3-C20α-烯烃、C3-C12α-烯烃、C3-C10α-烯烃、C3-C8α-烯烃、C4-C20α-烯烃、C4-C12α-烯烃、C4-C10α-烯烃或C4-C8α-烯烃。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为乙烯共聚单体与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共聚单体的共聚物:丙烯、1-丁烯、3-甲基-1-丁烯、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二烯、1-十四烯、1-十六烯、1-十八烯和1-二十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为乙烯共聚单体与1-己烯共聚单体的共聚物。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为可由乙烯共聚单体和辛烯共聚单体制成的乙烯/辛烯共聚物。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单体单元的重量百分比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大于50wt.%,或在其它实施例中大于或等于55wt%,或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大于或等于60wt.%,或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大于或等于65wt.%。在一些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包含大于50wt.%至70wt.%、大于50wt.%至65wt.%、大于50wt.%至60wt.%、55wt.%至70wt.%、55wt.%至65wt.%、55wt.%至60wt.%、60wt.%至70wt.%,60wt.%至65wt.%,或65wt.%至70wt.%的乙烯单体单元。相反地,第一聚乙烯树脂中α-烯烃共聚单体的重量百分比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小于50wt.%,或在其它实施例中小于或等于45wt.%,或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小于或等于40wt.%,或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小于或等于35wt.%。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密度可小于或等于0.890克每立方厘米(g/cm3)。在一些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密度可小于或等于0.880g/cm3或甚至小于0.87g/cm3。根据ASTM D792而测量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密度。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密度可为0.850g/cm3至0.890g/cm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密度可为0.850g/cm3至0.880g/cm3、0.850g/cm3至0.870g/cm3、0.860g/cm3至0.890g/cm3,或0.860g/cm3至0.880g/cm3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熔点可小于或等于100摄氏度(℃)。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熔点可小于或等于95℃、小于或等于90℃、小于或等于80℃或甚至小于或等于75℃。在一些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熔点可大于室温,例如大于或等于30℃或甚至大于或等于40℃。在一些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熔点可为30℃至100℃、30℃至95℃、30℃至90℃、30℃至80℃、30℃至75℃、40℃至100℃、40℃至95℃、40℃至90℃、40℃至80℃,或40℃至75℃。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熔融指数(I2)(其根据ASTM D1238在190℃和2.16kg载荷下测量)可为0.2克/10分钟(g/10min)至8.0g/10min、0.2g/10min至5.0g/10min、0.2g/10min至3.0g/10min、0.2g/10min至1.5g/10min、0.2g/10min至1.0g/10min、0.5g/10min至8.0g/10min、0.5g/10min至5.0g/10min、0.5g/10min至3.0g/10min、0.5g/10min至1.5g/10min、0.5g/10min至1.0g/10min、1.0g/10min至8.0g/10min、1.0g/10min至5.0g/10min、1.0g/10min至3.0g/10min,或3.0g/10min至8.0g/10min。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熔融指数(I2)可为0.2g/10min至8.0g/10min。在一个或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熔融指数(I2)可为0.5g/10min至1.5g/10min。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MWD或Mw/Mn)可为1.0至3.5、1.0至3.0、1.0至2.5、1.0至2.2、1.0至2.0、1.3至3.5、1.3至3.0、1.3至2.5、1.3至2.2、1.3至2.0、1.7至3.5、1.7至3.0、1.7至2.5、1.7至2.2,或1.7至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MWD可为1.0至3.5。Mw是重均分子量且Mn是数均分子量,所述分子量皆可通过凝胶渗透层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测量。
可使用在本公开中随后描述的动态机械光谱法(DMS)来测量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动态熔融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具有在110℃的温度下如通过DMS确定的小于或等于20的0.1弧度每秒下的动态熔融粘度与100弧度每秒下的动态熔融粘度的比率。在一些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具有在130℃的温度下如通过DMS确定的小于或等于15的0.1弧度每秒下的动态熔融粘度与100弧度每秒下的动态熔融粘度的比率。在一些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具有在150℃的温度下如通过DMS确定的小于或等于10的0.1弧度每秒下的动态熔融粘度与100弧度每秒下的动态熔融粘度的比率。
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通过气相、溶液相或浆液聚合方法或其任何组合制成,使用所属领域中已知的任何类型的反应器或反应器配置,例如流化床气相反应器、环流反应器、连续的搅拌槽反应器、并联、串联分批反应器和/或其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气相或浆液相反应器。在一些实施例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以气相或浆液方法制备,例如美国专利第8,497,330号中所描述的方法,所述美国专利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还可通过高压自由基聚合方法制成。用于通过高压游离基聚合制备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方法可发现于U.S.2004/0054097(其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中,且可在高压釜或管状反应器以及其任何组合中进行。在存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情况下,乙烯单体与一个或多个α-烯烃共聚单体的溶液聚合的实例的细节公开于美国专利第4,076,698号和第5,844,045号中,所述美国专利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本文中所描述的用以制成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催化剂可包含齐格勒-纳塔、茂金属、受限几何结构催化剂、单点催化剂或铬基催化剂。
示范性合适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可包含但可不限于由密歇根州米德兰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供应的AFFINITYTM EG 8100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和ENGAGETM 8842乙烯/α-烯烃共聚物。
以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可包含30wt.%至65wt.%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组合物的总重量计,组合物可包含30wt.%至55wt.%、33wt.%至65wt.%或33wt.%至55wt.%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
如先前所述,组合物包含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包含大于1wt.%至小于50wt.%的苯乙烯。在一些实施例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包含10wt.%的苯乙烯至小于50wt.%的苯乙烯。苯乙烯单体可为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例如α-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3,5-二乙基苯乙烯、2-乙基-4-芐基苯乙烯、4-苯基苯乙烯或其混合物。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苯乙烯单体是苯乙烯。预期各种烯烃或二烯共聚单体适合于与苯乙烯聚合。烯烃共聚单体可包括C3-C20α-烯烃。二烯共聚单体可包含各种C4-C20烯烃,例如1,3-丁二烯、1,3-环己二烯、异戊二烯、1,3-戊二烯、1,3-己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2-乙基-1,3-丁二烯、2-甲基-1,3-戊二烯、3-甲基-1,3-戊二烯、4-甲基-1,3-戊二烯和2,4-己二烯或其组合。
合适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实例可包含但不限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和其混合物。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实例可包含但不限于:以商标名“KRATON”市售的材料,例如可购自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科腾公司(Kraton Corp.)的KRATOND1161、KRATON D1118、KRATON G1657和其类似者;或以商标名“Vector”市售的材料,例如可购自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Dexco Polymers的4113A、4114A、4213A和其类似者。
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包含小于50wt.%的苯乙烯。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苯乙烯类嵌段聚合物可包含小于或等于45wt.%、小于或等于40wt.%、小于或等于35wt.%、小于或等于30wt.%或甚至小于或等于25wt.%的苯乙烯。在一些实施例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具有大于或等于1wt.%至小于50wt.%的苯乙烯。在其它实施例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具有5wt.%至小于50wt.%、10wt.%至小于50wt.%、15wt.%至小于50wt.%、20wt.%至小于50wt.%、1wt.%至45wt.%、1wt.%至40wt.%、1wt.%至35wt.%、1wt.%至30wt.%、1wt.%至25wt.%、5wt.%至小于50wt.%、5wt.%至45wt.%、5wt.%至40wt.%、5wt.%至35wt.%、5wt.%至30wt.%、5wt.%至25wt.%、10wt.%至小于50wt.%、10wt.%至45wt.%、10wt.%至40wt.%、10wt.%至35wt.%、10wt.%至30wt.%、10wt.%至25wt.%、15wt.%至小于50wt.%、15wt.%至45wt.%、15wt.%至40wt.%、15wt.%至35wt.%、15wt.%至30wt.%或15wt.%至25wt.%的苯乙烯。在一些实施例中,包含小于50wt.%的苯乙烯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包含足以与增粘剂相互作用的量的非苯乙烯类共聚物。在一些实施例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为SIS,且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包含15wt.%至25wt.%的苯乙烯。在其它实施例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为SIS且可包含20wt.%至25wt.%的苯乙烯。
以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可包含10wt.%至35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组合物的总重量计,组合物可包含10wt.%至30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
与不具有增粘剂的组合物相比较,增粘剂可为添加到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的树脂,以减小组合物的模量并增大组合物的表面粘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增粘剂可为烃增粘剂。增粘剂可包含但不限于未氢化的脂肪族C5(五个碳原子)树脂、氢化的脂肪族C5树脂、芳香族改性的C5树脂、萜烯树脂、氢化C9树脂或其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增粘剂可选自由未氢化的脂肪族C5树脂和氢化的脂肪族C5树脂组成的群组。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可包含多种增粘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粘剂的密度可为0.92g/cm3至1.06g/cm3。增粘剂的环球软化温度可为80℃至140℃、85℃至130℃、90℃至120℃、90℃至110℃或91℃至100℃。环球软化温度可根据ASTM E 28测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增粘剂在175℃下的熔融粘度可小于1000帕斯卡秒(Pa-s)。举例来说,在其它实施例中,增粘剂在175℃下的熔融粘度可小于或等于500Pa-s、小于或等于200Pa-s、小于或等于100Pa-s或甚至小于或等于50Pa-s。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增粘剂在175℃下的熔融粘度可大于或等于1Pa-s或大于或等于5Pa-s。在一些实施例中,增粘剂在175℃下的熔融粘度可为1Pa-s至小于100Pa-s或至小于50Pa-s。可使用动态机械光谱法(DMS)来确定增粘剂的熔融粘度。
用于“C5增粘剂”的C5树脂可从例如戊烯和戊二烯的C5原料获得。用于增粘剂的萜烯树脂可基于蒎烯和d-柠檬烯原料。合适增粘剂的实例可包含但不限于以商标名PICCOTAC、REGALITE、REGALREZ和PICCOLYTE出售的增粘剂,例如可购自Eastman ChemicalCompany的PICCOTAC 1100、PICCOTAC 1095、REGALITE R1090和REGALREZ 11126以及可购自PINOVA的PICCOLYTE F-105。
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可包含20wt.%至40wt.%的增粘剂。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组合物的总重量计,组合物可具有20wt.%至35wt.%、20wt.%至30wt.%、25wt.%至40wt.%、25wt.%至35wt.%或25wt.%至30wt.%的增粘剂。
如先前所述,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还可包含油。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可包含大于95摩尔%的脂肪族碳化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可展现油的无定形部分的玻璃转移温度小于-70℃。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可为矿物油。合适油的实例可包含但不限于以商标名HYDROBRITE 550(Sonneborn)、PARALUX 6001(Chevron)、KAYDOL(Sonneborn)、BRITOL 50T(Sonneborn)、CLARION 200(Citgo)、CLARION 500(Citgo)或其组合出售的矿物油。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可包括本文中所描述的组合或两种或多于两种油。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可包含大于0wt.%至8wt.%的油。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组合物的总重量计,组合物可包含大于0wt.%至7wt.%、3wt.%至8wt.%、3wt.%至7wt.%、5wt.%至8wt.%或5wt.%至7wt.%的油。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任选地包含一种或多种添加剂。合适添加剂的实例可包含但不限于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颜料、粘度改性剂、抗粘着剂、脱模剂、填料、摩擦系数(COF)调节剂、感应加热微粒、气味改性剂/吸附剂和其任何组合。在一实施例中,组合物进一步包括一种或多种额外聚合物。额外聚合物包含但不限于基于乙烯的聚合物和基于丙烯的聚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可包含30wt.%至65wt.%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10wt.%至35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20wt.%至40wt.%的增粘剂和大于0wt.%至8wt.%的油。在其它实施例中,组合物可包含33wt.%至55wt.%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10wt.%至30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25wt.%至30wt.%的增粘剂和5wt.%至7wt.%的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总密度可小于或等于0.930g/cm3或小于或等于0.920g/cm3。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总密度可为0.880g/cm3至0.930g/cm3、0.880g/cm3至0.920g/cm3、0.890g/cm3至0.930g/cm3或0.89g/cm3至0.92g/cm3
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总熔融指数(I2)可为2克/10分钟(g/10min)至15g/10min。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总熔融指数(I2)可为2g/10min至14g/10min、2g/10min至12g/10min、2g/10min至10g/10min、3g/10min至15g/10min、3g/10min至14g/10min、3g/10min至12g/10min、3g/10min至10g/10min、5g/10min至15g/10min、5g/10min至14g/10min、5g/10min至12g/10min、5g/10min至10g/10min、7g/10min至15g/10min、7g/10min至14g/10min、7g/10min至12g/10min或7g/10min至10g/10min。总熔融指数(I2)根据ASTM D1238在190℃和2.16kg载荷下进行确定。
可在各种测试温度和测试频率下使用动态机械光谱法(DMS)来确定动态熔融粘度。使用DMS在190℃的温度和1Hz的频率下进行测量,组合物的动态熔融粘度可为1,000Pa-s至1,400Pa-s。使用DMS在150℃的温度和1Hz的频率下进行测量,组合物的动态熔融粘度可为3,200Pa-s至4,000Pa-s。使用DMS在130℃的温度和1Hz的频率下进行测量,组合物的动态熔融粘度可为7,400Pa-s至7,800Pa-s。使用DMS在110℃的温度和1Hz的频率下进行测量,组合物的动态熔融粘度可为12,400Pa-s至17,200Pa-s。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的熔融温度可小于或等于100℃、小于或等于90℃或甚至小于或等于80℃。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熔融温度可为60℃至100℃、60℃至90℃、60℃至80℃、70℃至100℃或70℃至90℃。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熔融峰可不高于100℃。
在150℃的热密封温度下进行热密封之后,组合物的初始内聚力可小于或等于40牛顿/英寸(N/in)、小于或等于37N/in、小于35N/in或甚至小于30N/in。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剥离强度测试方法来确定组合物的初始内聚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30℃的热密封温度下进行热密封之后,组合物的初始内聚力可为25N/in至40N/in、25N/in至37N/in、25N/in至35N/in、27N/in至40N/in、27N/in至37N/in、27N/in至35N/in、30N/in至40N/in、30N/in至37N/in或30N/in至35N/in。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50℃的热密封温度下进行热密封、首先打开之后且在经历至少4次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循环之后,组合物的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力可大于或等于1.0N/in。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50℃的热密封温度下进行热密封、首先打开之后且在经历至少4次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循环之后,组合物的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力可大于或等于1.5N/in、大于或等于2.0N/in或甚至大于2.5N/in。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50℃的热密封温度下进行热密封、首先打开之后且在经历至少4次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循环之后,组合物的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力可为2.0N/in至10.0N/in、2.0N/in至7.0N/in、2.0N/in至5.0N/in、2.5N/in至10.0N/in、2.5N/in至7.0N/in或2.5N/in至5.0N/in。
可使用单级双螺杆挤出方法或任何其它传统掺混或混合方法来混配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
本文中所公开的组合物可并入到多层膜中,多层膜可向由所述多层膜制成的封装提供重新闭合功能性。多层膜可包含至少三个层:形成多层膜的面部表面的密封层、与密封层粘着接触的重新闭合层以及与重新闭合层粘着接触的至少一个补充层。密封层可将多层膜密封到衬底,例如容器表面、另一柔性膜或其自身。一旦通过在多层膜上施加初始打开力而被激活,重新闭合层就可向多层膜提供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功能性。至少一个补充层可向多层膜提供结构支撑或可提供额外密封层。
参看图1,示出了多层膜100,其包含至少三个层:层A、层B和层C。将关于具有三个层的实施例描述多层膜100;然而,多层膜可具有多于三个层,例如4个层、5个层、6个层、7个层、8个层或多于8个层。举例来说,参看图2,多层膜可具有4个层:层A、层B、层C和层D。还预期具有多于4个层的多层膜。
再次参看图1,多层膜100可具有膜顶部面部表面102和膜底部面部表面104。相似地,层A、B和C中的每一个可具有相对的面部表面,例如顶部面部表面和底部面部表面。如在本公开中所使用,术语“顶部”是指多层的面部表面朝向多层膜100的层A侧定向,且术语“底部”是指多层膜100的相对侧远离多层膜100的层A侧定向。
层A可具有顶部面部表面112和底部面部表面114。层A的顶部面部表面112可为多层膜100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可与层B的顶部面部表面122粘着接触。
层A是密封层,其包含能够将多层膜100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密封到衬底表面或其自身的密封组合物。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合物可为热密封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合物可能够将多层膜100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气密地密封到衬底表面或其自身。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合物可包含聚烯烃。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层A的密封组合物可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种: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离聚物、其它密封组合物或这些的组合。密封组合物的实例可包含但不限于由密歇根州米德兰陶氏化学公司供应的AFFINITYTM聚烯烃弹性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层A不包含先前在本公开中所描述的组合物。层A的密封组合物的内聚强度大于层B的组合物的内聚强度。
层A的密封组合物的内聚强度可大于层B的组合物的内聚强度。在多层膜100的初始打开期间,例如当打开用多层膜100制成的可重新密封封装体时,初始打开力导致层A的密封组合物在大体上垂直于多层膜100的方向上失效。层A的密封组合物的失效可使得层B的组合物能够在大体上平行于多层膜100的方向上内聚地失效,以激活重新闭合功能性。因此,层A的内聚强度可足够低以使得首先打开多层膜100并激活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功能性所需的打开力的量值不会过大。
参看图1,层B包含顶部面部表面122和底部面部表面124。层B的顶部面部表面122可与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粘着接触。另外,层B的底部面部表面124可与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粘着接触。因此,层B经定位成邻近于层A且与层B粘着接触,且层B安置在层A与层C之间。层B包括先前在本公开中所描述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增粘剂和油。
层C包含顶部面部表面132和底部面部表面134。如先前所述,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可与层B的底部面部表面124粘着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层C的底部面部表面134可包括多层膜100的膜底部面部表面104,例如当多层膜100包含三个层时。替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层C的底部面部表面134可与后续层的顶部面部表面粘着接触。举例来说,参看图2,层C的底部面部表面134可与层D的顶部面部表面142粘着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层C可为可向多层膜100提供强度和硬度的结构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层C可包含至少包括乙烯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例如但不限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极低密度聚乙烯(VLDPE)或这些的组合。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层C可包含LLDPE。在其它实施例中,层C可包含其它聚合物膜材料,例如尼龙、聚丙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聚酯、聚氯乙烯、其它热塑性聚合物或这些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层C可包含额外结构材料,例如尼龙。在其它实施例中,层C可为密封层,其包含先前关于层A所论述的任何密封剂组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膜100可为柔性膜,其可使得多层膜100能够符合其形状以密封到各种衬底和衬底表面。
可将额外补充层添加到层C的底部面部表面134,以向多层膜赋予数种性质中的任一种。举例来说,参看图2,示意性地描绘了包含四个层的多层膜200。如所展示,多层膜200可包含层A、层B、层C和层D。层A也可为密封层,且层B可为与密封层(层A)粘着接触的重新闭合层。图2中所描绘的多层膜200包含至少两个补充层:层C和层D。层C可具有与层B的底部面部表面124粘着接触的顶部面部表面132。层C的底部面部表面134可与层D的顶部面部表面142粘着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层D的底部面部表面144可为多层膜200的膜底部面部表面104。替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层D的底部面部表面144可与另一补充层的顶部面部表面粘着接触。
每一补充层(例如层C和D以及其它补充层)可包含向多层膜200提供以下不同性质的不同材料或材料组合:例如结构支撑、绝缘性质、防潮性、耐化学性、抗撕裂性或抗刺扎性、光学性质、密封能力、透气性或不渗透性、耐摩擦性、其它性质或这些的组合。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层C可包含向多层膜提供结构支撑的材料,且层D可包含密封组合物,例如先前针对层A所描述的密封组合物,以使得能够将多层膜200的膜底部面部表面104密封到第二衬底。层C和D以及多层膜200的底部部分包含的其它补充层可向多层膜200提供多个其它功能性。
参看图1和2,可共挤出多个层(例如层A、层B、层C和任何额外补充层)中的每一个以形成多层膜100、200。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吹制膜方法产生多层膜100、200。替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使用铸造膜方法产生多层膜100、200。产生多层膜的其它传统方法也可用于产生多层膜100、200。
参看图3A至3C,将描述多层膜100的操作。可首先将多层膜100密封到衬底150的表面152。衬底150可为刚性衬底,例如由塑料、金属、玻璃、陶瓷、涂布或未涂布卡板(例如纤维板、纸板或由木浆制成的其它刚性结构)、其它刚性材料或这些的组合制成的刚性容器。替代地,衬底150可为非刚性或柔性衬底,例如聚合物膜、金属箔、纸、天然或合成织物、其它柔性衬底或这些的组合。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衬底150可包含另一多层聚合物膜。在一些实施例中,衬底150自身可为多层膜100,例如通过折叠多层膜100以及将多层膜100密封到其自身或通过提供多层膜100的两个单独片材或网状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膜100的一个区中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可与多层膜100的另一区中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或多层膜102的另一片材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粘着接触。替代地,多层膜100的一个区中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可与多层膜102的另一区中的膜底部面部表面104粘着接触。
参看图3A,通过使层A的顶部面部表面112与衬底150的表面152接触且向多层膜100施加热量、压力或热量与压力的组合,可将多层膜100密封到衬底150的表面152,以将层A(其为多层膜100的密封层)密封到衬底150的表面15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多层膜100的层A热密封到衬底150。热密封可通过传统的热密封方法实现,所述方法可在大于约130℃的热密封温度下操作。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00℃至180℃的热密封温度下,可将多层膜100的层A热密封到衬底150的表面152。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密封温度可为100℃至160℃、100℃至150℃、120℃至180℃、120℃至160℃、120℃至150℃、130℃至180℃、130℃至160℃或130℃至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将多层膜100的层A的一部分密封到衬底150的表面152以形成密封区154。多层膜100的其中层A未密封到衬底150的表面152的部分可界定多层膜100的未密封区156。在未密封区156中,多层膜100的层A未密封到衬底150的表面152且可在垂直于衬底150的表面152的方向上自由移动,使得多层膜100的层A在未密封区156中与衬底150间隔开。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未密封区156中,多层膜100可与衬底150间隔开以界定多层膜100与衬底150之间的体积。替代地或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密封区156可提供拉片158,拉片158可使得能够相对于衬底150将力施加于多层膜1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区154可展现出足以防止颗粒在密封区154中的多层薄膜100与衬底150之间通过的密封完整性。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区154的密封完整性可足以防止液体在密封区154中的多层膜100与衬底150之间通过。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密封区154的密封完整性可足以防止水分在密封区154中的多层薄膜100与衬底150之间通过。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密封区154的密封完整性可足以防止空气在密封区154中的多层膜100与衬底150之间通过。
在将多层膜100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密封到衬底150的表面152以形成密封区154时,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与层B的顶部面部表面122之间的接合强度可大于层B的组合物的内聚强度。另外,在密封之后,层B的底部面部表面124与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之间的接合强度也可大于层B的组合物的内聚强度。在密封之后,层A的顶部面部表面112与衬底150的表面152的接合强度可大于层B的组合物的内聚强度。因此,层A的密封组合物不向多层膜100提供重新闭合功能性。一旦密封到衬底150,多层膜100就不会展现重新闭合功能性,直到将初始打开力施加到多层膜100以将多层膜100的一部分与衬底150分离之后。
参看图3B,可通过在多层膜100上施加初始打开力F1来激活多层膜100的重新闭合功能性。可在大体上垂直于多层膜100的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的方向上施加初始打开力F1。初始打开力F1可大于阈值力,在所述阈值力下发生多层膜100的分离以激活重新闭合功能性。初始打开力F1可足以使层A在多层膜100的密封区154与未密封区156之间的界面160处失效。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50℃的热密封温度下进行热密封之后,多层膜100的初始打开力F1可小于或等于约40牛顿/英寸(N/in)、小于或等于37N/in、小于或等于35N/in或甚至小于或等于30N/in。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剥离粘着力测试来确定初始打开力F1。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130℃的热密封温度下的剥落强度测试方法来确定多层膜的初始打开力F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30℃的热密封温度下热密封多层膜之后,多层膜100的初始打开力F1可为25N/in至40N/in、25N/in至37N/in、25N/in至35N/in、27N/in至40N/in、27N/in至37N/in、27N/in至35N/in、30N/in至40N/in、30N/in至37N/in或30N/in至35N/in。
在大于阈值力的初始打开力F1下,层A在密封区154与未密封区156的界面160处断裂。层A可在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到顶部面部表面112的方向上(例如大体上垂直于膜顶部面部表面102或在图3B的坐标轴的+/-Z方向上)断裂。层B的组合物的内聚强度小于初始打开力,且小于层B的顶部面部表面122与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之间以及层B的底部面部表面124与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之间的接合强度。因此,一旦层A在密封区154与未密封区156的界面160处断裂,密封区154中的层B就在大体上平行于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的方向上内聚地失效。层A的内聚失效导致层B的组合物的第一部分162联接到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且层B的组合物的第二部分164联接到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因此,在密封区154的打开部分中,层B的组合物覆盖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和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密封区154中的层A的一部分(包含密封区154的打开部分)保持密封到衬底150(即,层A的顶部面部表面112在密封区154中保持密封到衬底150的表面152,包含打开部分)。
参看图4A,沿着参考线4A-4A截取图3A的多层膜100和衬底150的横截面。在图4A中示意性地表示的实施例中,密封区154可以密封区154的一侧上的未密封区156和密封区的另一侧上的第二未密封区157为界。在初始打开期间,初始打开力F1可使得层A在大体上垂直于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的方向上在密封区154与未密封区156的界面160处破裂,如先前关于图3B所描述。如图4B中所展示,打开力F1可使得层B在大体平行于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的方向上内聚地失效,如先前所描述。当层B的内聚失效到达密封区154与第二未密封区157之间的第二界面161时,初始打开力F1可使得层A在密封区154与第二未密封区157之间的第二界面161处再次破裂。在第二界面161处,层A可在大体上垂直于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的方向上破裂。在多层膜100的初始打开之后,对应于密封区154的层A的一部分与多层膜100分离且保持联接到衬底150。
初始打开多层膜100会激活多层薄膜的重新闭合功能性,从而在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上产生层B的组合物的第一部分162,且在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上产生层B的组合物的第二部分164。参看图3C,为了重新闭合多层膜100的密封区154,层B的组合物的第一部分162可返回与层B的组合物的第二部分164接触,且可向密封区154中的多层膜100施加重新闭合压力F2。可在大体上垂直于膜底部面部表面104的方向上向多层膜100施加重新闭合压力F2。重新闭合压力F2可足以使层B的组合物的第一部分162和第二部分164重新粘着以重新形成层B。在一些实施例中,重新闭合压力F2可小于或等于40N/英寸、小于或等于30N/英寸、小于或等于20N/英寸或甚至小于或等于10N/英寸。
向多层膜施加重新闭合压力F2使得层B的组合物的第一部分162与第二部分164重新粘着。重新粘着组合物的第一部分162与第二部分164以形成邻接的层B可重新密封多层膜的密封区154。
参看图3D,在重新闭合多层膜100之后,可通过向多层膜100施加重新打开力F3来重新打开多层膜100。可在大体上垂直于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的方向上向多层膜施加重新打开力F3。可通过在未密封区156中抓紧多层膜100并将多层膜100拉离衬底150来施加重新打开力F3。施加重新打开力F3可使得层B的组合物在平行于膜顶部面部表面102的方向上内聚地失效。再次,层B的组合物的内聚失效导致组合物的第一部分联接到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114,且组合物的第二部分联接到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132。
重新打开力F3可足以使得层B的组合物内聚地失效。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30℃的热密封温度下热密封到衬底150的多层膜100的重新打开力F3可大于或等于1N/英寸、大于或等于1.5N/in、大于或等于2.0N/in、大于或等于2.5N/in或甚至大于或等于3N/in。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剥离粘着力测试来确定重新打开力F3。多层膜100可经受重新打开和重新闭合的多次循环。在多次重新打开/重新闭合循环之后,多层膜100的重新打开力F3可大于或等于1.5N/in、大于或等于2.0N/in、大于或等于2.5N/in或甚至大于3.0N/in。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首先在130℃的热密封温度下热密封到衬底150的多层膜100在至少四次重新打开/重新闭合循环之后的重新打开力F3大于2.0N/in。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30℃的热密封温度下进行热密封、首先打开之后,且在经历至少4次重新闭合-重新打开循环之后,多层膜100的重新打开力可为2.0N/in至10.0N/in、2.0N/in至7.0N/in、2.0N/in至5.0N/in、2.5N/in至10.0N/in、2.5N/in至7.0N/in或2.5N/in至5.0N/in。
图1至9B仅示出了可重新闭合封装体设计的若干实例,可重新闭合封装体设计可并入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重新闭合膜和组合物。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易于标识其中可并入有本文中所公开的可重新闭合膜和组合物的其它封装体类型、形状和大小。举例来说,可重新闭合膜和/或组合物可并入到封装体形状和大小中,其中已使用拉链或其它机械构件以向封装体提供可重新闭合性。另外,可重新闭合膜和组合物可并入到宽范围的封装体类型和形状中,所述封装体类型和形状包含至少一个柔性膜。这些封装类型的实例可包含但不限于托盘封装;小袋封装,例如枕袋式小袋、竖直成形填充和密封(verticalform fill and seal;VFFS)封装、水平成形填充和密封封装体、直立式小袋或其它小袋;袋;盒;或其它类型的封装。可重新闭合膜和组合物可并入到初级封装或次级封装中,例如外包装、袋或其它次级封装。还预期具有本文中所公开的可重新闭合膜和/或组合物的其它封装类型、形状和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中所公开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可用以封装食品、饮料、消费品、个人护理用品或其它物品。可使用本文中所公开的可重新闭合封装而封装的食品可包含特定食品,例如糖、香料、面粉、咖啡或其它颗粒;固体食品,例如肉类、奶酪、零食、蔬菜、烘焙食品、宠物食品、面食或其它固体食品;液体食品,例如但不限于牛奶、汤、饮料或其它液体食品;和/或散装食物,例如但不限于大米、狗粮、面粉或其它谷物,或其它散装食物。可使用可重新闭合封装而封装的消费品可包含但不限于消费电子产品、硬件、玩具、体育用品、塑料用具、汽车配件、电池、清洁用品、软件包、盐或其它消费品。本文中所公开的可重新闭合封装体还可并入到消费后存储袋中,例如食物存储袋或冷冻袋。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识别本文中所公开的可重新闭合封装的许多其它潜在用途。
测试方法
密度
密度是根据ASTM D792测量且以克/立方厘米(g/cc或g/cm3)报告。
熔融指数
熔融指数(I2)是根据ASTM D1238-10在190℃和2.16kg载荷的条件下测量。熔融指数(I2)是以每10分钟溶离的克数(g/10min)报告。
差示扫描热量测定(DSC)
DSC可用以测量聚合物在宽温度范围内的熔融、结晶和玻璃转移特性。DSC分析可在配备有冷冻冷却系统(RCS)的TA Instruments Q1000 DSC上执行,且使用自动采样器来进行分析。在测试期间,使用50ml/min的氮气冲洗气流。在约175℃下将每一样品熔融压制成薄膜。接着将熔融样品空气冷却到室温(约25℃)。将3至10mg 6mm直径试样从经冷却聚合物取出、称重、放置于轻质铝盘(约50mg)中,且卷曲停止。接着进行分析以确定试样的热性质。
通过缓慢升高和降低样品温度以创建热流相对于温度分布来确定样品的热特性。首先,样品快速加热到230℃,且保持等温5分钟,以便移除其热历程。接下来,将样品以10℃/分钟的冷却速率冷却到-90℃且在-90℃下保持等温5分钟。接着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将样品加热到230℃(这为“第二加热”斜坡)。记录冷却和第二加热曲线。所确定的值为外推的熔融起始点Tm和外推的结晶起始点Tc。熔化热(Hf)(以焦耳/克为单位),且使用以下方程式计算聚乙烯样品的结晶度%:
结晶度%=((Hf)/292(J/g))×100
熔化热(Hf)和峰值熔融温度由第二加热曲线报告。峰值结晶温度是根据冷却曲线确定。
熔点Tm是根据DSC加热曲线通过在熔融转移开始与结束之间第一次绘制基线来确定。随后绘制在熔融峰的低温侧上的数据的切线。其中此线与基线相交之处为外推的熔融起始点(Tm)。这如B.Wunderlich in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icMaterials,第2版,Academic Press,1997,E.Turi ed.,第277页和第278页中所描述。除在结晶峰的高温侧上绘制切线外,结晶温度Tc是根据如上所述的DSC冷却曲线确定。此切线与基线相交之处为外推的结晶起始点(Tc)。玻璃转移温度Tg是根据DSC加热曲线确定,其中一半样品已获得液体热容量,如B.Wunderlich in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ofPolymeric Materials,第2版,Academic Press,1997,E.Turi ed.,第278页和第279页中所描述。基线从低于和高于玻璃转移区绘制,且经由Tg区外推。样品热容量在这些基线之间一半处的温度为Tg。
用于聚合物和配方的动态机械光谱法(DMS)
在压缩成型的圆盘上执行动态机械光谱法(DMS),所述压缩成型的圆盘在180℃、10MPa压力下在热压机中形成5分钟,且接着在压机中以90℃/min的速度水冷。DMS测试使用先进流变扩展系统(Advance Rheometric Expansion System;ARES)控制的应变流变仪进行,所述流变仪配备有用于扭转测试的双悬臂夹具,其可购自TA Instruments。
对于聚合物测试,压制1.5mm的板,且切成尺寸为32×12mm的杆体(测试样品)。将测试样品的两端夹在间隔10mm的夹具之间(夹具间距AL),并在-100℃至200℃(每阶跃5℃)下进行连续的温度阶跃。在每一温度下,以10rad/s的角频率测量扭转模量G',应变振幅保持在0.1%与4%之间,以确保扭矩足够并且测量保持在线性状态。
保持10g的初始静力(自动张力模式)以防止在发生热膨胀时样品松弛。因此,夹具间距AL随温度而增加,特别是高于聚合物样品的熔点或软化点。测试在最高温度或夹具之间的间隙到达65mm时停止。
对于PSA配方测试,使用配备有8mm的平行板几何结构的TA Instruments(ARES)在氮气吹扫下进行恒温频率扫描。对于所有样品,在2.0mm的间隙和10%的恒定应变下,在150℃和190℃下执行频率扫描。频率间隔为0.1至100弧度/秒。根据振幅和相位分析应力响应,由此计算存储模量(G')、损耗模量(G”)和动态熔融粘度(eta*或η*)。
使用配备有8mm的平行板几何结构的TA Instruments ARES应变流变仪在氮气吹扫下进行恒定频率温度扫描。对于所有样品,在2.0mm的间隙和10%的恒定应变下,以1Hz的频率执行温度扫描,从-40℃至200℃。频率间隔为0.1至100弧度/秒。根据振幅和相位分析应力响应,由此计算存储模量(G')、损耗模量(G”)和动态熔融粘度(eta*或η*)。
剥离粘着力测试
粘着力测试遵循压敏胶带委员会(PSTC)的PSTC-101测试方法A的一般框架。这是以305mm/分钟的速度相对于某个感兴趣的表面的180°角的剥离。在此状况下,邻近于粘着层的膜层(其中设计存在重新闭合功能性)是感兴趣的表面。使用遮蔽胶带将柔性膜样品固定到不锈钢面板[PET/无溶剂粘着剂/芯(3个层)/PSA/密封剂/密封剂/PSA/芯(3个层)/无溶剂粘着剂/PET/用在试样的一个自由端处的遮蔽胶带固定到面板(密封剂/PSA/芯(3个层)/无溶剂粘着剂/PET);遮蔽胶带上的粘着剂与试样的自由端的密封层接触]。可使用第二段遮蔽胶带以将试样的折叠端固定到面板;此处,胶带放置于与折叠相隔大致10mm处[遮蔽胶带/PET/无溶剂粘着剂/芯(3个层)/PSA/密封剂/密封剂/PSA/芯(3个层)/无溶剂粘着剂/PET/用遮蔽胶带固定到面板;遮蔽胶带上的粘着性与试样的折叠端的上部PET层接触。]试样的另一自由端与试样的固定自由端成180°剥离,从而导致实例1至5的PSA内以及比较实例1和2的PSA-芯界面处的破裂[自由端:PET/无溶剂粘着剂/芯(3个层)/-BREAK-PSA/密封剂/密封剂/PSA/芯(3个层)/无溶剂粘着剂/PET-面板],并得出力值。
运行BLUEHILL 3软件的INSTRON 5564用以收集剥离数据。所有样品平衡到标准条件,23℃和50%的RH。测试还在标准条件下进行。记录每一层压膜的五个测试样品的峰值力,并求平均值。在第一剥离之后,使用PSTC测试方法中给出的标准辊条件重新闭合试样以进行样品层压。在轧制/密封试样和测试/剥离试样之间的标准停留时间为20分钟,但进行几次更长的停留以测试PSA的回收率并在表5中予以指示(23℃和50%的RH)。试样重新闭合10次或直到无法再测量力。粘着力结果展示于表5中。将PSA失效模式记录为“C”和“A”,“C”意指通过PSA层的内聚失效,“A”意指PSA与邻近层之间的粘着分层。
实例
以下实例示出了本文中所描述的组合物和多层膜的各种实施例。使用单级双螺杆挤出方法混配以下实例和比较实例的组合物。在Century-ZSK-40 45.375长径比(L/D)(十一桶)挤出机上,使用具有一个注油器的一个螺杆设计在筒4中执行混配操作。挤出机的最大螺杆速度为1200rpm。将聚合物和PICCOTAC增粘剂馈送到挤出机的主进料口中。HYDROBRITE 550处理油通过筒4处的注入口添加。所述化合物使用水下Gala系统进行粒化,所述系统配备有12孔(2.362mm的孔径)Gala模具(其中插入6个孔)和4叶片轮毂切割器。视需要将肥皂和防沫剂添加到水浴以防止结块。收集集结粒并用2000ppm POLYWAX 2000(可购自Baker Hughes)撒布,且接着在氮气吹扫下干燥24小时。所有样品的螺杆速度设置为180RPM。温度分布如下设置:100℃(区1)、100℃(区2)、180℃(区3)、180℃(区4)、160℃(区5)、160℃(区6)、110℃(区7)、110℃(区8)、90℃(区9)、90℃(区10)和90℃(区11),模具温度为140℃。
下表1中包含以下实例中使用的市售聚合物的性质。
表1:市售聚合物的性质
Figure BDA0002392237420000411
实例1:实例组合物
通过合并43.4wt.%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20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30wt.%的增粘剂和6.6wt.%的矿物油,制成根据本公开的组合物。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是ENGAGETM 8842。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是VECTOR 4113A苯乙烯-异戊二烯三嵌段共聚物,其苯乙烯含量为18wt.%,且二嵌段含量为42wt.%。增粘剂是可购自伊士曼化学公司(Eastman Chemical Company)的PICCOTAC 1100C5增粘剂。增粘剂的环球软化点为100℃且Mw为2900。矿物油是可购自索诺邦公司(Sonneborn)的HYDROBRITE 550矿物油,其密度为0.87g/cm3,且链烷烃碳含量为约70wt.%。
根据先前所描述的单级双螺杆挤出方法混配实例1的组合物的个别成分。接着测试在19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实例1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以及在23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的熔流速率。实例1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和熔流速率的结果提供于下表2中。
比较实例2:用烯烃嵌段共聚物配制的比较性粘着剂组合物
在比较实例2中,使用烯烃嵌段共聚物代替实例1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产生比较性粘着剂组合物。比较实例2的组合物包含43.4wt.%的烯烃嵌段共聚物、20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30wt.%的增粘剂和6.6wt.%的矿物油。烯烃嵌段共聚物是INFUSETM。比较实例2中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增粘剂和矿物油与上述实例1相同。
使用先前所描述的单级双螺杆挤出方法混配比较实例2的个别成分。测试在19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比较实例2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和在23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的熔流速率。比较实例2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和熔流速率的结果提供于下表2中。
比较实例3:用较少量的烯烃嵌段共聚物配制的比较性粘着剂组合物。
在比较实例3中,使用烯烃嵌段共聚物代替实例1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产生比较性粘着剂组合物。与比较实例2的组合物相比较,比较实例3的组合物包含更少烯烃嵌段共聚物和更多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制备比较实例3以研究增加粘着剂组合物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量的效应。
比较实例3的组合物包含33.4wt.%的烯烃嵌段共聚物、30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30wt.%的增粘剂和6.6wt.%的矿物油。烯烃嵌段共聚物是INFUSETM 9107。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增粘剂和矿物油与上述实例1相同。
使用先前所描述的单级双螺杆挤出方法混配比较实例3的个别成分。测试在19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比较实例3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以及在23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的熔流速率。比较实例3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和熔流速率的结果提供于下表2中。
比较实例4:用于重新闭合多层膜的市售粘着剂组合物
对于比较实例4,获得市售的压敏粘着剂组合物,其作为向多层膜组合物提供重新闭合能力而出售。市售组合物包括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烃增粘剂和滑石。市售组合物不包含聚乙烯组分,例如聚乙烯/α-烯烃共聚物。测试在19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市售粘着剂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以及在23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的熔流速率。比较实例4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和熔流速率的结果提供于下表2中。
比较实例5:用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增粘剂和油配制的比较性粘着剂组合物
在比较实例5中,使用不具有实例1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产生比较性粘着剂组合物。比较实例5的组合物包含64.3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30wt.%的增粘剂和6.6wt.%的矿物油。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是
Figure BDA0002392237420000431
4213ASIS三嵌段/SI二嵌段共聚物。增粘剂和矿物油与上述实例1相同。
使用先前所描述的单级双螺杆挤出方法混配比较实例5的个别成分。测试在19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比较实例5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以及在23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的熔流速率。比较实例5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和熔流速率的结果提供于下表2中。
比较实例6:用EVA和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配制的比较性粘着剂组合物
在比较实例6中,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代替实例1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产生比较性粘着剂组合物。比较实例6的组合物包含20.0wt.%的EVA、43.4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30wt.%的增粘剂和6.6wt.%的矿物油。EVA是具有9wt.%的乙酸乙烯酯的
Figure BDA0002392237420000441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增粘剂和矿物油与上述实例1相同。
使用先前所描述的单级双螺杆挤出方法混配比较实例6的个别成分。测试在19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比较实例6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以及在230℃的温度和2.16kg载荷下的熔流速率。比较实例6的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和熔流速率的结果提供于下表2中。
实例7:实例1与比较实例2至6的组合物性质的比较
下文提供的表2包含实例1的组合物以及比较实例2至6的粘着剂组合物的密度、熔融指数(I2)和熔流速率。
表2:与比较实例2至4的粘着剂组合物的性质相比较,实例1的组合物的性质
实例 密度(g/cm<sup>3</sup>) 熔融指数(I2)(g/10min) MFR(230℃/2.16kg)
实例1 0.904 10.0 32.5
比较实例2 0.907 8.6 26.3
比较实例3 0.913 13.8 53.7
比较实例4 >0.920 56.5 N/A
比较实例5 0.942 20.4 127.6
比较实例6 0.933 44.1 151.1
根据在本文中先前描述的测试过程,使用DSC另外测试实例1的组合物以及比较实例2、3、5和6的粘着剂组合物以确定组合物的熔融曲线:每一组合物的结晶温度(Tc℃)、熔融温度(Tm℃)、玻璃转移温度(Tg℃)、结晶热(ΔHc焦耳/克(J/g))和熔融热(ΔHm J/g)。这些性质提供于下表3中。根据在本文中先前描述的DMS测试过程,使用DMS另外测试实例1的组合物以及比较实例2、3、5和6的粘着剂组合物,以确定每一组合物的150℃下的动态熔融粘度(η*毫帕斯卡秒(mPa-s))、在150℃的温度下0.1弧度/秒时的动态熔融粘度与100弧度/秒时的动态熔融粘度的比率(150℃下的η*比率)和存储模量(G'@25℃dyn/cm2)。DMS测试的结果提供于下表3中。测试实例1的组合物两次,且结果作为实例1至A和1至B报告于下表3中。
表3:实例1和比较实例2至6的组成物的熔融温度、结晶温度、动态熔融粘度和存储模量数据
实例1至A 实例1至B 比较2 比较3 比较5 比较6
T<sub>c1</sub>(℃) 16.5 17.2 101.6 101.5 -- 78.8
T<sub>c2</sub>(℃) -- -- -- -- -- 52.1
ΔH<sub>c</sub>(J/g) 16.3 14.9 22.0 19.5 -- 17.0
T<sub>g</sub>(℃) -54.55 -53.7 -52.2 -53.1 -54.7 -52.0
T<sub>m1</sub>(℃) 42.2 43.2 119.3 119.0 -- 93.0
ΔH<sub>m</sub>(J/g) 16.9 18.1 18.6 16.4 -- --
η*(mPa-s)150℃ 4.0 x 10<sup>6</sup> 3.3 x 10<sup>6</sup> 3.3 x 10<sup>6</sup> 3.1 x 10<sup>6</sup> 7.9 x 10<sup>6</sup> 2.0 x 10<sup>6</sup>
150℃下的η*比率 8.9 7.7 17.5 17.0 64.9 11.8
如上表3中所展示,与比较实例2、3、5和6的粘着剂组合物相比较,实例1至A和1至B的组合物展现更低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分布。在不受理论束缚的情况下,相信,较低的结晶和熔融温度可减少或防止组合物的成分的次级结晶,这增加了组合物的内聚强度。增加的内聚强度可向组合物提供更低打开力和更大粘性,这增加了重新闭合力。因此,与比较实例2、3、5和6的组合物相比较,实例1(实例1至A、1至B)的组合物的更低的结晶和熔融温度可减少或防止组合物的次级结晶,由此增加了组合物的内聚强度。与比较实例2、3、5和6的组合物相比较,实例1的组合物的更低的结晶和熔融温度使得实例1的组合物能够展现更大的重新闭合力。
另外,实例1至A和1至B的组合物在150℃下的动态熔融粘度比率(η*比率)小于比较实例2、3、5和6的动态熔融粘度比率。在不受理论束缚的情况下,相信,响应于不同剪切率(例如膜层在膜制造(例如吹制膜挤出)期间经历的不同剪切率)或密封条件,较低动态熔融粘度比率转化为较一致的特性。比较实例2、3、5和6的组合物具有较大的动态熔融粘度比率,且因此如果剪切率改变,那么预期在吹制膜挤出期间更难以保持稳定气泡。另外,由比较实例2、3、5和6的组合物制成的粘着层可随着密封压力的增加而更大程度地变薄,这将减小粘着层的厚度并减少粘着剂组合物的量,以使得能够经由粘着和封装重新密封进行内聚剥离。与比较实例2、3、5和6的组合物相比较,实例1至A和1至B的组合物(其动态熔融粘度比率降低)对剪切率变化较不敏感,且因此,与比较实例2、3、5和6的组合物相比较,实例1至A和1至B的组合物可更易于处理成多层膜并在一系列密封温度和压力下提供更一致的性能。
实例8:具有实例1和比较实例2至4的组合物的多层膜
在实例8中,使用实例1的组合物以及比较实例2和3的粘着剂组合物中的每一种制成多层膜以评估组合物的重新闭合性质。多层膜是使用吹制膜挤出制成的五层膜且包含层A、层B、层C、层D和层E。层A是密封层,其包括98.4wt.%的DOW LDPE 5004i、1.0wt.%的可购自Ampacet Corporation的AMPACET 10063防结块母料,以及0.6wt.%的可购自AmpacetCorporation的AMPACET 10090滑爽母料。层B包含实例1的组合物或比较实例2至4的粘着剂组合物中的一种。层C、D和E皆包含100wt.%的DOWLEX 2038.68G LLDPE的相同层。实例8的每一多层膜的配方提供于下表4中。
表4:实例8的多层膜配方
实例 实例8A 比较8B 比较8C
厚度(mil) 3 3 3
层A LDPE 5004i LDPE 5004i LDPE 5004i
层B 实例1 比较2 比较3
层C DOWLEX 2038.68G DOWLEX 2038.68G DOWLEX 2038.68G
层D DOWLEX 2038.68G DOWLEX 2038.68G DOWLEX 2038.68G
层E DOWLEX 2038.68G DOWLEX 2038.68G DOWLEX 2038.68G
层比率(%) 10/20/20/20/30 10/20/20/20/30 10/20/20/20/30
使用LABTECH5层吹制膜生产线制造吹制膜挤出样品,且在190℃的相同温度下形成每一层。热密封层定位在气泡外侧,且材料自动缠绕在承接辊(uptake roller)上。膜6A至6C的膜制造条件展示于表5中。
表5:制成实例8的多层膜的吹制膜制造条件
膜ID 6A 6B 6C
产量(kg/hr) 30-35 17.3 17.3
量规(微米) 70 76.2 76.2
平折(cm) 31.75 33.0 33.0
线速度(m/min) <1.5 5.0 5.0
熔融温度(℃)
挤出机1 215℃ 207 207
挤出机2 190℃ 152 152
挤出机3 220℃ 218 218
挤出机4 220℃ 214 214
挤出机5 220℃ 211 211
熔融压力(兆帕斯卡)
挤出机1 <5500 6 6
挤出机2 <5500 7 7
挤出机3 <5500 23 23
挤出机4 <5500 31 31
挤出机5 <5500 21 21
实例8以及表4和5中展示的多层膜具有良好完整性。实例8的这些多层膜是仅由可共挤出聚合物配方形成的柔性膜。这些多层膜可用于封装产品,且可在传统膜转换设备上加以处理。
获得和评估第四膜—比较膜8D。比较膜8D是被认为已在吹制膜行业中的典型条件下通过吹制膜方法制成的市售多层膜。膜8D包含被发现主要包含SIS嵌段共聚物的压敏粘着层。膜8D被发现不包含任何种类的聚乙烯共聚物。
使用MORFREE 403A(无溶剂粘着剂)和共反应物C411(无溶剂粘着剂)来将实例8的多层膜8A以及比较膜8B、8C和8D中的每一个以粘着方式层压到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可购自DuPont Teijin),以形成最终层压膜结构(密封剂/PSA/芯(3个层)无溶剂粘着剂/PET),MORFREE 403A和共反应物C411皆可购自密歇根州米德兰陶氏化学公司。根据在本文中先前描述的剥离粘着力测试来针对初始剥离强度和重新闭合剥离强度而测试实例8的多层膜。在初始打开剥离强度之后按时间间隔测量每一膜的重新闭合剥离强度。下表6中提供膜8A以及比较膜8B、8C和8D中的每一个的初始剥离强度和后续重新闭合剥离强度的结果。剥离强度测量在下表6中以牛顿/英寸(N/in)为单位。
表6:实例8的多层膜的初始剥离粘着力和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力
Figure BDA0002392237420000481
如上表6中所展示,包含实例1的组合物的膜8A在130℃的热密封温度下的初始剥离强度为34.7N/in。在130℃的温度下热密封且首先打开之后,膜8A在四次重新闭合循环中的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力为至少2.5N/in,且在至少7次重新闭合循环之后的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力大于2.0N/in。在150℃的密封温度下,膜8A的初始剥离粘着强度为40.5N/in,且在四次重新闭合循环之后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强度大于3N/in,且在至少7次重新闭合循环之后大于2.0。
用比较实例4的粘着剂组合物(其主要包含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制成的比较膜8D在150℃的热密封温度下的初始剥离强度为18.7N/in。在150℃的温度下热密封且首先打开之后,比较膜8D在四次重新闭合循环中的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力小于1.0N/in,且在至少7次重新闭合循环之后的可忽略的重新闭合剥离粘着力小于0.1N/in。因此,在150℃的初始密封温度下,用实例1的组合物制成的膜8A的初始剥离强度为40.5N/in,显著高于比较膜8D(其包含比较实例4的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压敏粘着剂(PSA))的初始剥离强度。与包含比较实例4的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SA的比较膜8D相比较,膜8A在4次循环和7次循环之后也展现显著更大的重新闭合剥离强度。
比较膜8B包含用于层B的比较实例2的粘着剂组合物。比较实例2的粘着剂组合物包含43.4wt.%的乙烯/α-烯烃嵌段共聚物和20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膜8A包含实例1的组合物,实例1的组合物包括43.4wt.%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因此,实例1的组合物与比较实例2的粘着剂组合物之间的组成差异为实例1中的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取代比较实例2中使用的乙烯/α-烯烃嵌段共聚物。在130℃的密封温度下,包含实例1的组合物的膜8A的初始剥离强度为34.7N/英寸。包含比较实例2的粘着剂组合物的比较膜8B的初始剥离强度为43.8N/英寸。因此,与比较膜8B的初始剥离强度相比较,膜8A导致更低的初始剥离强度。在4次循环之后且在7次循环之后膜8A的重新闭合剥离强度与包含比较实例2的粘着剂组合物的比较膜8B的重新闭合剥离强度相当。在150℃下进行热密封之后测量的结果展现与在130℃的热密封温度下制备的膜相似的比较关系。膜8A和比较膜8B的这些结果指示与比较膜8B相比较,膜8A需要更小初始打开力,但将提供相等的重新闭合性能。因此,与比较膜8B相比较,膜8A将更易于首先打开,但将提供与比较膜8B相等的重新闭合强度。
比较膜8C包含比较实例3的粘着剂组合物,比较实例3的粘着剂组合物仅包含33.4wt.%的乙烯/α-烯烃嵌段共聚物和30wt.%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因此,与比较膜8B和膜8A的层B相比较,比较膜8C的层B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比例增加且乙烯/α-烯烃嵌段共聚物的量减少。如表6中的结果所展示,与膜8A的初始剥离强度相比较,增加层B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量会降低比较膜8C的初始剥离强度。然而,与膜8A的重新闭合剥离强度相比较,观察到比较膜8C的层B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量增加会降低比较膜8C的重新闭合剥离强度性能。在150℃的密封温度下密封比较实例8C之后,比较膜8C的重新闭合剥离强度性能的降低更明显。尽管增加层B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量,例如比较膜8C可降低初始剥离强度且使膜更易于打开,但增加B层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量可能会对重新闭合剥离强度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重新闭合密封强度更弱,且膜可能的重新闭合循环次数减少。因此,与比较膜8C(其包含在层B中增加量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相比较,在层B中包含实施例1的组合物的膜8A可提供更佳的重新闭合性能。
与比较膜8C和8D相比较,膜8A在层B中具有较小量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因此,膜8A可向食品封装提供重新闭合功能性而不影响封装于其中的食品的气味和/或味道。
在整个本公开中,提供了粘着剂组合物、可重新闭合膜以及由其制成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包含本文中所公开的粘着剂组合物和多层膜)的各种性质的范围。应了解,当提供一个或多个明确范围时,还意欲提供个别值和其间形成的范围,这是因为提供所有可能组合的明确列表是禁止的。举例来说,1-10的提供范围还包含个别值,例如1、2、3、4.2和6.8,以及可在所提供的界限内形成的所有范围,例如1-8、2-4、6-9和1.3-5.6。
现在应理解,描述了粘着剂组合物、可重新闭合膜以及包含可重新闭合膜的可重新闭合封装的各个方面,且这些方面可与各个其它方面结合使用。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在不脱离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希望本说明书涵盖各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修改和变化,限制条件为这些修改和变化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封装体,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包含接近于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边缘且两端由边缘密封区限定的细长闭合区,所述闭合区包括可重新闭合膜,所述可重新闭合膜接近于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边缘密封所述容器且具有小于所述边缘密封区的密封强度的初始打开强度,其中:
向所述可重新闭合膜施加大于所述可重新闭合膜的所述初始打开强度的打开力能够用于分离所述可重新闭合膜以暴露第一重新闭合表面和第二重新闭合表面;且
所述第一重新闭合表面与所述第二重新闭合表面的接触以及向所述可重新闭合膜施加压力能够用于在重新闭合强度下将所述第一重新闭合表面重新粘着到所述第二重新闭合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体,其中所述容器为柔性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体,其中所述容器包括第一柔性壁和第二柔性壁,且所述闭合区将所述第一柔性壁密封到所述第二柔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装体,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壁、所述第二柔性壁或两者皆包含所述可重新闭合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体,其中所述可重新闭合膜安置在所述闭合区中所述容器的第一柔性壁与第二柔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体,其中所述闭合区与所述边缘密封区协作以密封所述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体,其中所述闭合区为非线性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装体,其中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外边缘为非线性的,且所述闭合区符合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外边缘的非线性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体,其中所述可重新闭合膜包括多层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装体,其中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3个层,其中:
层A包括密封剂且在所述闭合区中密封到所述第一柔性膜或所述第二柔性膜;
层B包括粘着剂组合物,所述粘着剂组合物的内聚强度小于层A的密封强度;
层C包括结构材料或密封剂;且
层B包含与层A的底部面部表面粘着接触的顶部面部表面和与层C的顶部面部表面粘着接触的底部面部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体,进一步包括安置在所述容器的所述闭合区与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之间的未密封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装体,其中所述未密封区为细长的且平行于所述闭合区并延伸所述闭合区的整个长度。
13.一种制造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温度和第一压力下在细长闭合区中将容器的第一柔性壁密封到所述容器的第二柔性壁,其中所述闭合区接近于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边缘且两端由边缘密封区限定,所述闭合区包括可重新闭合膜,所述可重新闭合膜靠近所述容器的至少一个边缘密封所述容器,且在所述可重新闭合封装体的初始打开之后向所述可重新闭合封装体提供重新闭合功能性;
在第二温度和第二压力下在所述边缘密封区中将所述第一柔性壁密封到所述第二柔性壁,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不同于所述第一温度或所述第二压力不同于所述第一压力;
其中所述闭合区的初始打开强度小于所述边缘密封区的初始打开强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壁、所述第二柔性壁或两者皆包括所述可重新闭合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可重新闭合膜的条带定位在所述细长闭合区中所述第一柔性壁与所述第二柔性壁之间。
CN201880055373.5A 2017-09-22 2018-09-21 包含可重新闭合膜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和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10655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62057P 2017-09-22 2017-09-22
US62/562057 2017-09-22
PCT/US2018/052200 WO2019067320A1 (en) 2017-09-22 2018-09-21 REFERMABLE PACKAGE COMPRISING A REFERMABLE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5583A true CN111065583A (zh) 2020-04-24

Family

ID=63862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5373.5A Pending CN111065583A (zh) 2017-09-22 2018-09-21 包含可重新闭合膜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和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54111A1 (zh)
EP (1) EP3684703A1 (zh)
JP (1) JP2020534216A (zh)
CN (1) CN111065583A (zh)
AR (1) AR113136A1 (zh)
BR (1) BR112020003931A2 (zh)
MX (1) MX2020002160A (zh)
TW (1) TW201914919A (zh)
WO (1) WO20190673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6023B2 (ja) * 2019-02-06 2023-04-11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包装体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5302A (en) * 1974-10-07 1975-10-28 Vac Pac Mfg Co Imbricated package of closed-end bags
US5882749A (en) * 1995-06-08 1999-03-16 Pechiney Recherche Easy-opening reclosable package
US6502986B1 (en) * 1998-12-01 2003-01-07 Sonoco Development, Inc. Package having re-sealable end clos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478035A (zh) * 2000-09-29 2004-02-25 ά����³��ҵ��˾ 可重新封闭的包装和封口胶条
CN101489786A (zh) * 2006-06-27 2009-07-22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层叠带、包装体以及层叠带的制造方法
CN102259726A (zh) * 2010-02-26 2011-11-30 卡夫食品环球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可再封闭紧固件、具有可再封闭紧固件的包装,及制备可再封闭紧固件的方法
CN102548869A (zh) * 2009-08-14 2012-07-04 克里奥瓦克公司 带有具有容易打开的密封剂的板部段的分立层压板的容易打开及可再闭合的包装
CN102897394A (zh) * 2011-07-28 2013-01-30 卡夫食品环球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低粘性胶粘剂紧固件的可再封闭包装
US20130266243A1 (en) * 2005-11-07 2013-10-10 Panagiotis Kinigakis Flexible Package with Internal, Resealable Closure Feature
CN103648765A (zh) * 2011-07-27 2014-03-19 纳幕尔杜邦公司 用于可重新闭合的包装的多层膜
CN103648913A (zh) * 2011-05-18 2014-03-19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可再关闭的柔性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26275A (zh) * 2013-03-15 2015-11-04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视觉指示的粘合性可再闭合紧固件
CN105121295A (zh) * 2013-03-15 2015-12-02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能够形成为可重新密封包装的片材
CN105705316A (zh) * 2013-04-09 2016-06-22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产生超声波密封件的方法以及具有所述超声波密封件的膜结构和柔性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B632416I5 (zh) 1956-03-01 1976-03-09
CA849081A (en) 1967-03-02 1970-08-11 Du Pont Of Canada Limited PRODUCTION OF ETHYLENE/.alpha.-OLEFIN COPOLYMERS OF IMPROVED PHYSICAL PROPERTIES
US3578239A (en) * 1967-04-14 1971-05-11 Vac Pac Mfg Co Bag structure
US3914342A (en) 1971-07-13 1975-10-21 Dow Chemical Co Ethylene polymer blend and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US4599392A (en) 1983-06-13 1986-07-08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Interpolymers of ethylene and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US5272236A (en) 1991-10-15 1993-12-21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Elastic substantially linear olefin polymers
US5278272A (en) 1991-10-15 1994-01-11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Elastic substantialy linear olefin polymers
US5582923A (en) 1991-10-15 1996-12-1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Extrusion compositions having high drawdown and substantially reduced neck-in
HU225374B1 (en) 1993-01-29 2006-10-2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ethylene/alfa-olefin interpolymer composition
US5693488A (en) 1994-05-12 1997-12-02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Transmembrane tyrosine phosphatase, nucleic acids encod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3258534B2 (ja) 1995-07-28 2002-02-1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雌型コンタクト
US8497330B2 (en) 1997-12-08 2013-07-30 Univation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for polymerization using spray dried and slurried catalyst
DE10064752A1 (de) 2000-12-22 2002-07-04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Geruchlose Polyethylenhomo- und copolymere mit guten mechanischen Eigenschaften
US10494148B2 (en) * 2015-03-27 2019-12-03 Bemis Company, Inc. Flexible peelable/resealable package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5302A (en) * 1974-10-07 1975-10-28 Vac Pac Mfg Co Imbricated package of closed-end bags
US5882749A (en) * 1995-06-08 1999-03-16 Pechiney Recherche Easy-opening reclosable package
US6502986B1 (en) * 1998-12-01 2003-01-07 Sonoco Development, Inc. Package having re-sealable end clos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478035A (zh) * 2000-09-29 2004-02-25 ά����³��ҵ��˾ 可重新封闭的包装和封口胶条
US20130266243A1 (en) * 2005-11-07 2013-10-10 Panagiotis Kinigakis Flexible Package with Internal, Resealable Closure Feature
CN101489786A (zh) * 2006-06-27 2009-07-22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层叠带、包装体以及层叠带的制造方法
CN102548869A (zh) * 2009-08-14 2012-07-04 克里奥瓦克公司 带有具有容易打开的密封剂的板部段的分立层压板的容易打开及可再闭合的包装
CN102259726A (zh) * 2010-02-26 2011-11-30 卡夫食品环球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可再封闭紧固件、具有可再封闭紧固件的包装,及制备可再封闭紧固件的方法
CN103648913A (zh) * 2011-05-18 2014-03-19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可再关闭的柔性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48765A (zh) * 2011-07-27 2014-03-19 纳幕尔杜邦公司 用于可重新闭合的包装的多层膜
CN102897394A (zh) * 2011-07-28 2013-01-30 卡夫食品环球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低粘性胶粘剂紧固件的可再封闭包装
CN105026275A (zh) * 2013-03-15 2015-11-04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视觉指示的粘合性可再闭合紧固件
CN105121295A (zh) * 2013-03-15 2015-12-02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能够形成为可重新密封包装的片材
CN105705316A (zh) * 2013-04-09 2016-06-22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产生超声波密封件的方法以及具有所述超声波密封件的膜结构和柔性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84703A1 (en) 2020-07-29
BR112020003931A2 (pt) 2020-09-08
TW201914919A (zh) 2019-04-16
AR113136A1 (es) 2020-01-29
MX2020002160A (es) 2020-07-20
US20200354111A1 (en) 2020-11-12
WO2019067320A1 (en) 2019-04-04
JP2020534216A (ja)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9038B2 (ja) 可剥性の密封構造
KR101563026B1 (ko) 포장 필름용 박리가능 복합 열가소성 밀봉재
US10000043B2 (en) Multilayer film for resealable packaging having improved resealing
US20200216225A1 (en) Reclosable lap seal packages
CN111065518B (zh) 用于可再闭合包装的组合物和多层膜
JP2002146343A (ja) シーラント樹脂組成物、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24026060A (ja) 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含む包装
JP6797843B2 (ja) 剥離可能なシール層の調製方法
JP6550040B2 (ja) 押出可能な接着剤配合物を含むフィルム
CN111065583A (zh) 包含可重新闭合膜的可重新闭合封装和其制造方法
US20200354112A1 (en) Reclosable packages with tunable seal geometry
BR112020004374B1 (pt) Composição, filme de múltiplas camadas, artigo e embalagem
JP2004059088A (ja) 包装方法、共押出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角底袋
JP2003191411A (ja) 熱融着性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