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0669B - 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0669B
CN111060669B CN201911394238.6A CN201911394238A CN111060669B CN 111060669 B CN111060669 B CN 111060669B CN 201911394238 A CN201911394238 A CN 201911394238A CN 111060669 B CN111060669 B CN 1110606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traight
water quality
quality monitoring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42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0669A (zh
Inventor
丁文
张晋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reshwater Fisherie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reshwater Fishe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reshwater Fisherie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reshwater Fisheries)
Priority to CN2019113942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60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60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0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0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0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3/00Equipment for handling lifeboats or the like
    • B63B23/30Devices for guiding boats to water surfac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包括多个滑道组件及连接组件,相邻滑道组件之间均由连接组件连接。其中,滑道组件包括两根锁扣直管,两根锁扣直管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弹簧锁扣;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横杆,连接横杆的两侧均开设有锁孔;连接横杆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两锁扣直管中,弹簧锁扣锁止在锁孔中,使得相邻两滑道组件之间形成软连接或硬连接。本发明中,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由若干滑道组件和连接装置组装而成,便于运输;而在组装时,只需采用连接横杆插接即可,安装方便;且插接方式设置有软连接和硬连接两种形式,增加了该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形式的水域和岸型。

Description

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水质,因此对水质的监测也日益注重。但目前用于投放水质监测设备的装置大多在几百公斤,长度在两米以上,且其用途多用于水文、水利等大型水域监测,较难用于水塘等小区域水质监测。由于池塘多为不规则形状,且池塘底部地形复杂,常见用于投放水质监测设备的装置投放困难。
目前针对较小区域的水质监测设备,多采用人工下水辅助投放和回收的方式对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进行操作。针对较大区域或海面上,则采用吊车吊装投放回收方式。
针对此类体量(运输时可以放入普通小型轿车的后备箱)的水面载体平台,目前多采用人工下水辅助投放和回收方式进行操作。因而受应用环境的限制较大,且因需要人工进行下水操作,在实际操作时有很多不方便之处。无论是较小区域的水质监测设备还是较大区域的水质监测设备,由于用于投放水质监测设备的投放装置体积较大,从而导致工人工作难度加大,且使用范围受限制,不够灵活。
因此,设计一种便于运输,便于安装,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且不受使用区域限制的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使得用于投放水质监测设备的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运输安装,且不受使用区域限制。
本发明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包括:多个滑道组件及连接组件,任意相邻所述滑道组件之间均由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所述滑道组件包括两根锁扣直管,所述锁扣直管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弹簧锁扣;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的两侧均开设有锁孔;
所述连接横杆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两所述锁扣直管中,所述弹簧锁扣锁止在所述锁孔中,使得相邻两所述滑道组件之间形成软连接或硬连接。
如上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弹簧锁扣包括固定盖、弹簧和弹珠;
所述锁扣直管靠近两端位置处沿径向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圆孔同心的弹珠桶,所述弹珠桶的内径大于所述圆孔的内径;
所述固定盖固定套设在所述弹珠桶外周,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弹珠桶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腔;
所述容置腔内依次设置有所述弹簧和所述弹珠,且所述弹珠的下端穿过所述圆孔并延伸至所述锁扣直管内部。
如上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弹珠包括限位片和锁止柱,所述限位片与所述锁止柱呈台阶状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片的直径大于所述锁止柱的直径;
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限位片卡接在所述圆孔的边沿,所述锁止柱穿过所述圆孔,并延伸至所述锁扣直管内部。
如上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横杆包括一根直杆,所述锁孔分别开设在靠近所述直杆两端的位置,所述直杆的两端均为椭球状;
所述直杆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两所述锁扣直管中,所述弹簧锁扣锁止在所述锁孔中,使得相邻两所述滑道组件之间形成硬连接。
如上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横杆还包括防转的解锁拨杆,所述解锁拨杆与所述直杆铰接,在设置有所述弹簧锁扣的所述锁扣直管上还设置有弹性夹扣;
当所述直杆插入相邻设置有所述弹簧锁扣的所述锁扣直管中时,所述解锁拨杆可旋转至与所述弹性夹扣配合,以防止所述直杆绕自身中心轴自转导致意外解锁。
如上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横杆包括第一分杆、第二分杆及转轴,所述锁孔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分杆和所述第二分杆上;
所述锁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分杆靠近第一端位置处,所述第一分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锁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分杆靠近第一端位置处,所述第二分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使所述第一分杆与所述第二分杆形成软连接;
所述第一分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分杆的第一端分别插入相邻设置有所述弹簧锁扣的两所述锁扣直管中,所述弹簧锁扣锁止在所述锁孔中,使得相邻两所述滑道组件之间形成软连接。
如上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横杆还包括防转的解锁拨杆,所述解锁拨杆与所述转轴铰接,设置有所述弹簧锁扣的所述锁扣直管上还设置有弹性夹扣;
当所述第一分杆、所述第二分杆及所述转轴组成的所述连接横杆插入相邻所述锁扣直管中时,所述解锁拨杆可旋转至与所述弹性夹扣配合,以防止所述第一分杆和所述第二分杆绕自身中心轴自转导致意外解锁。
如上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滑道组件还包括两根承载直管、两根结构直管、至少三个连接支架、固定环和充气浮漂;
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杆和两U型杆,所述U型杆的第一端高于第二端,且两所述U型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组成所述连接支架;
三个所述连接支架中的U型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锁扣直管的两端及中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连接支架中的U型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承载直管的两端及中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连接支架中的U型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结构直管的两端及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环包括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固定在所述U型杆靠近第一端位置处,或者固定在所述锁扣直管上靠近所述U型杆的第一端位置处;所述下固定环固定在所述U型杆靠近第一端位置处,且位于所述上固定环的下方;
所述充气浮漂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
如上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若干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U型杆的两端及连接杆的中部。
如上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锁孔为沿所述连接横杆的周向开设的弧面槽,所述弧面槽的底面的两端延伸至与所述连接横杆的外周面相接,所述弧面槽的底面的中部沿所述连接横杆的外周面内陷。
本发明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包括多个滑道组件及连接组件,任意相邻滑道组件之间均由连接组件连接。其中,滑道组件包括两根锁扣直管,两根锁扣直管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弹簧锁扣;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横杆,连接横杆的两侧均开设有锁孔;连接横杆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两锁扣直管中,弹簧锁扣锁止在锁孔中,使得相邻两滑道组件之间形成软连接或硬连接。本发明中,通过连接组件将滑道组件连接成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从而在运输过程可以将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拆解成若干滑道组件和连接组件,便于运输;而在组装时,只需采用连接横杆插接即可,安装方便;进一步地,为了适应不同水域情况,插接方式设置有软连接和硬连接两种形式,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水域情况适当采用软连接、硬连接或软硬连接相混合的形式,增加了该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使用的灵活性,从而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形式的水域和岸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中滑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中滑道组件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中弹簧锁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中弹簧锁扣锁止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中连接横杆旋转拔出时弹簧锁扣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中解锁拨杆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中硬连接连接组件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中软连接连接组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中锁孔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在陡坡岸边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在缓坡岸边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中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滑道组件;111-锁扣直管;1111-圆孔;1112-弹珠桶;1113-弹性夹扣;112-承载直管;113-结构直管;120-滑轮;130-连接支架;131-U型杆;132-连接杆;140-固定环;141-上固定环;142-下固定环;150-充气浮漂;200-连接组件;210-连接横杆;211-锁孔;212-直杆;213-解锁拨杆;214-第一分杆;215-第一连接部;216-第二分杆;217-第二连接部;218-转轴;300-弹簧锁扣;310-固定盖;320-弹簧;330-弹珠;331-限位片;332-锁止柱;340-容置腔;400-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10-连接平台;420-船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包括多个滑道组件100及连接组件200,任意相邻滑道组件100之间均由连接组件200连接。其中,滑道组件100包括两根锁扣直管111,两根锁扣直管111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弹簧锁扣300;连接组件200包括连接横杆210,连接横杆210的两侧均开设有锁孔211;连接横杆210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两锁扣直管111中,弹簧锁扣300锁止在锁孔211中,使得相邻两滑道组件100之间形成软连接或硬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组件200将滑道组件100连接成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从而在运输过程可以将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拆解成若干滑道组件100和连接组件200,便于运输;而在组装时,只需采用连接横杆210插接即可,安装方便;进一步地,为了适应不同水域情况,插接方式设置有软连接和硬连接两种形式,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水域情况适当采用软连接、硬连接或软硬连接相混合的形式,增加了该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使用的灵活性,从而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形式的水域。
进一步地,弹簧锁扣300包括固定盖310、弹簧320和弹珠330;锁扣直管111靠近两端位置处沿径向均开设有圆孔1111,圆孔11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与圆孔1111同心的弹珠桶1112,弹珠桶1112的内径大于圆孔1111的内径;固定盖310固定套设在弹珠桶1112外周,固定盖310与弹珠桶1112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腔340;容置腔340内依次设置有弹簧320和弹珠330,且弹珠330的下端穿过圆孔1111并延伸至锁扣直管111内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固定盖310与弹珠桶1112之间可以通过卡扣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螺纹固定连接。具体地,弹珠桶1112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固定盖310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固定盖310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套设在弹珠桶1112外周。本实施例中,由于弹簧320和弹珠330均设置在容置腔340内部,采用螺纹固定连接,可以方便弹簧320和弹珠330的安装。本实施例中,通过弹珠330锁止在连接横杆210的锁孔211中,而在弹珠330与弹珠桶1112之间设置弹簧320,弹簧320给弹珠330施加径向压力,从而防止弹珠330从锁孔211中脱落,保证滑道组件100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和图5,弹珠330包括限位片331和锁止柱332,限位片331与锁止柱332呈台阶状固定连接,且限位片331的直径大于锁止柱332的直径;限位片331位于容置腔340内,且限位片331卡接在圆孔1111的边沿,锁止柱332穿过圆孔1111,并延伸至锁扣直管111内部。本实施例中,弹珠330设置有限位片331,从而可以将弹珠330、弹簧320及弹珠桶1112进行预装,避免了弹珠330通过圆孔1111滑落至锁扣直管111中,从而可以不需要每次使用的时候都进行拆装,使得安装更为方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弹珠330预装完成时,弹簧320处于压缩状态,但弹簧320的压缩量还未到极限,弹簧320的压缩行程至少还能保证锁止柱332远离限位片331的一端从压缩状态运行至与锁扣直管111内壁平齐。具体地,在连接横杆210插入锁扣直管111中时,连接横杆210的前端首先接触弹珠330的锁止柱332的下端,当进一步插入连接横杆210时,连接横杆210的前端顶起锁止柱332,锁止柱332沿径向朝弹珠桶1112方向运行,同时,相当于锁止柱332在连接横杆210的表面滑动。进一步插入连接横杆210,当锁止柱332在连接横杆210上滑动至锁孔211位置时,在弹簧320的回弹力作用下,锁止柱332将落入锁孔211,并锁止锁扣直管111和连接横杆210。通过连接横杆210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滑道组件100中对应的锁扣直管111连接,从而将多个滑道组件100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中,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相邻的滑道组件100,使得安装方便简单,减少工人的工作量。
进一步地,锁止柱332远离容置腔340的一端为椭球状。本实施例中,将锁止柱332与连接横杆210接触的一端设置为椭球状,从而可以减少连接横杆210与锁止柱332接触时的摩擦,使得连接横杆210更容易插入,从而可以加快安装速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锁止柱332与连接横杆210接触的一端还可以是半球状或其他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横杆210包括一根直杆212,锁孔211分别开设在靠近直杆212两端的位置;直杆212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两锁扣直管111中,弹簧锁扣300锁止在锁孔211中,使得相邻两滑道组件100之间形成硬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横杆210的主体为一根直杆212,通过一根直杆212连接相邻滑道组件100,形成刚性连接,使得连接后的滑道组件100之间结构相对位置牢固,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保证连接后的滑道组件100不变形。
进一步地,直杆212的两端均为椭球状,本实施例中,直杆212的两端设置为椭球状,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直杆212插入包含弹簧锁扣300的锁扣直管111中时与锁止柱332之间的摩擦,进一步降低安装难度。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连接横杆210还包括防转的解锁拨杆213,解锁拨杆213与直杆212铰接,在锁扣直管111上设置有弹性夹扣1113;当直杆212插入相邻锁扣直管111中时,解锁拨杆213可旋转至与弹性夹扣1113配合,以防止直杆212绕自身中心轴自转导致意外解锁。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连接横杆210由于自转,使得锁止柱332从锁孔211中滑出,在连接横杆210上还设置了解锁拨杆213。具体地,当连接横杆210插入锁扣直管111并被锁扣弹簧320锁止时,转动铰接在连接横杆210上的解锁拨杆213,使解锁拨杆213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卡入设置在锁扣直管111上的弹性夹扣1113中,如此一来,弹性夹扣1113便可以阻止连接横杆210绕自身中心轴自转,避免锁止柱332从连接横杆210的锁扣中滑出导致意外解锁,从而保证滑道组件100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解锁拨杆213可以设置在连接横杆210沿轴向除两端位置的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将解锁拨杆213设置在连接横杆210的中部位置。当然,设置解锁拨杆213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可以作为连接横杆210插入锁扣直管111方向的标志,以保证连接横杆210插入锁扣直管111中时,弹簧锁扣300与锁孔211的方向相对应。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施例,其中,连接横杆210包括第一分杆214、第二分杆216及转轴218,锁孔211分别开设在第一分杆214和第二分杆216上;锁孔211开设在第一分杆214靠近第一端位置处,第一分杆214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5,第一连接部215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锁孔211开设在第二分杆216靠近第一端位置处,第二分杆216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17,第二连接部217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转轴218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使第一分杆214与第二分杆216形成软连接;第一分杆214的第一端和第二分杆216的第一端分别插入相邻两锁扣直管111中,弹簧锁扣300锁止在锁孔211中,使得相邻两滑道组件100之间形成软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将连接横杆210分为第一分杆214和第二分杆216,并通过转轴218将第一分杆214和第二分杆216连接为一体,通过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分杆214与第二分杆216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通过该连接横杆210连接的滑道组件100之间也可以相对转动,可以适应不同的水域需要,增加本申请的使用范围。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可以设置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直径大于转轴218的直径,使得第一分杆214与第二分杆216不但可以绕转轴218周向转动,还能在转轴218径向方向有相对运动,从而可以让连接后的滑道组件100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形成类似坡道的结构,进一步增加本申请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第一分杆214的第一端和第二分杆216的第一端均为椭球状。连接横杆210还包括防转的解锁拨杆213,解锁拨杆213与转轴218铰接,锁扣直管111上设置有弹性夹扣1113;当第一分杆214、第二分杆216及转轴218组成的连接横杆210插入相邻锁扣直管111中时,解锁拨杆213可旋转至与弹性夹扣1113配合,以防止第一分杆214和第二分杆216绕自身中心轴自转导致意外解锁。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和图3,滑道组件100还包括两根承载直管112、两根结构直管113和至少三个连接支架130、固定环140和充气浮漂150。其中,连接支架130包括连接杆132和两U型杆131,U型杆131的第一端高于第二端,且两U型杆131的第二端分别与连接杆132的两端固定连接,组成连接支架130;三个连接支架130中的U型杆131的第一端分别与锁扣直管111的两端及中部固定连接;三个连接支架130中的U型杆131的第二端分别与承载直管112的两端及中部固定连接;三个连接支架130中的U型杆131的中部分别与结构直管113的两端及中部固定连接;固定环140包括上固定环141和下固定环142;上固定环141固定在U型杆131靠近第一端位置处,或者固定在锁扣直管111上靠近U型杆131的第一端位置处;下固定环142固定在U型杆131靠近第一端位置处,且位于上固定环141的下方;充气浮漂150固定设置在固定环140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固定环141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现场安装环境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上固定环141优选为设置在U型杆131靠近第一端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锁扣直管111与连接横杆210的配合,使滑道组件100连接为整体,而将锁扣直管111设置在滑道组件100的两侧,可以使得整个滑道组件100受力更稳定。在本实施例中,锁扣直管111除了作为连接管使用,还作为滑道组件100的主要受力部件,因此将锁扣直管111的直径设置的较大,且锁扣直管111的直径大于承载直管112及结构直管113的直径,将主要承载部位设置在滑道组件100的两侧,是为了增加滑道组件100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承载直管112设置的滑道组件100的中间位置,主要用于承载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
如图13所示,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包括两船体420及连接平台410,两船体420的中部通过连接平台410固定连接,连接平台410的底部为平面,当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投放及回收过程中,通过连接平台410的底部在两根承载直管112上滑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两船体420的底部分别位于U型杆131的凹槽中,且不会与U型杆131的底部触碰。本实施例中还将两根承载直管112的高度设置为低于两根锁扣直管111的高度,是为了防止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在滑动过程中左右晃动时,锁扣直管111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避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滑出滑道组件100。
本实施例中,在滑道组件100的底部还设置有结构直管113,设置结构直管113首先加强了滑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同时,由于结构直管113位于滑道组件100的最底部,因此在较浅的水域,结构直管113可以提前触底,并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防止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接触到水域底部,避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在滑动投放或回收过程中因连接平台410及船体420的底部与岸坡或水底的突出物碰撞、摩擦导致损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支架130的数量可以根据锁扣直管111的长度及监测设备的重量具体设置,例如当锁扣直管111较长或/和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的重量较重时,可以多设置几个连接支架130,反之,可少设置几个连接支架130,但无论设置几个连接支架130,在滑道组件100的两端均需要设置一个,其余按需要设置在滑道组件100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130的数量优选为三个,其中两个设置在滑道组件100的两端,另一个设置在滑道组件100的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充气浮漂150用于为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提供浮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充气浮漂150具体安装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确定,例如当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只有一端在水中时,那么可以选择仅在水中的一端安装充气浮漂150,而当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两端都在水中时,可以选择在该装置的两端均安装充气浮漂150。进一步还可以根据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的长度,承载的总重量进行综合考虑,可以在该装置的中间位置选择安装若干充气浮漂150。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节充气浮漂150的浮力,来调整滑道在水中的深浅,以适应不同的设备投放与回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还包括若干滑轮120,滑轮120设置在U型杆131的两端及连接杆132的中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滑轮120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U型杆131两端的高度及连接杆132的长度设置,同时还可以参考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的体积具体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在U型杆131接近第一端的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滑轮120,在U型杆131靠近第二端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滑轮120,连接杆132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滑轮120。
本实施例中,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运行于两承载直管112上,两承载直管112由连接杆132连接,因此在连接杆132上设置滑轮1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的是,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在滑行过程中,连接平台410的底部与滑轮120接触,因此将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与承载直管11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与滑轮120之间的滚动摩擦,从而减小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滑动投放或回收时与承载直管112之间的摩擦,使得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滑动投放或回收过程更为流畅。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摇晃,会与连接支架130接触,而为了减小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因此在U型杆131上也设置有滑轮120,如此一来,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在投放和回收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摩擦,更利于工人的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滑轮120的半径小于固定环140向外延伸的直径,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滑轮120与充气浮漂150之间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锁孔211为沿连接横杆210的周向开设的弧面槽,弧面槽的底面的两端延伸至与连接横杆210的外周面相接,弧面槽的底面的中部沿连接横杆210的外周面内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锁孔211设置为沿连接横杆210的周向开设的弧面槽,是为了方便连接横杆210解锁拔出。具体地,当需要拆除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时,只需将连接横杆210上的解锁拨杆213从弹性夹扣1113中拔出,再连将接横杆210旋转180度,使得落入锁孔211的锁止柱332沿弧面槽的弧面滑动直至从锁孔211中退出,从而解除弹簧锁扣300的锁定,请参考图5,此时即可拔出连接横杆210,即完成对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进行拆卸,操作简单方便。
而本实施例中,弧面槽的底面的两端延伸至与连接横杆210的外周面相接,是为了在旋转连接横杆210时,减小锁止柱332从弧面槽中滑出的摩擦,降低操作难度,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在解锁时锁止柱332方便从弧面槽中滑出,弧面槽的弧度具体设置为与连接横杆210直径相同的圆弧,且弧面槽的高点是连接横杆210直径的1/3处,在弧面槽与连接横杆210相交的位置处还设置有过渡圆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由多个滑道组件100连接而成,而各相邻滑道组件100之间可以形成硬连接、软连接或硬连接软接连相结合,但具体采用何种连接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水域环境进行确定,例如,被检测水域岸边坡度较缓时,可以直接采用软连接,沿缓坡设置,使滑道组件100的铺设适合岸坡走势,以方便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顺利进入被检测水域中;当被检测水域存在较陡斜坡时,可以采用软连接和硬连接相结合的方式,在陡坡位置处设置硬连接,将陡坡转化为由多个滑道组件100硬连接形成的缓坡,进入水域之后再使用软连接,如此,便可以安全顺利的将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400投放被检测水域中,具体如何设置,可以根据被检测水域的具体情况确定。
请进一步参考图11,当被检测水域的岸边为陡坡时,滑道组件100之间可以先设置一段硬连接,连接岸边到水域中,在接触水域的位置处设置成软连接并延伸至水域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充气浮漂150根据需要,只需从滑道组件100进入水域中开始设置即可。
请参考图12,当被检测水域的岸边为缓坡时,滑道组件100之间可以直接采用软连接,沿着缓坡进入水域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充气浮漂150根据需要只需从滑道组件100进入水域中开设设置即可。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滑道组件及连接组件,任意相邻所述滑道组件之间均由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所述滑道组件包括两根锁扣直管,所述锁扣直管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弹簧锁扣;
所述滑道组件还包括两根承载直管、两根结构直管、至少三个连接支架、固定环和充气浮漂;
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杆和两U型杆,所述U型杆的第一端高于第二端,且两所述U型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组成所述连接支架;
三个所述连接支架中的U型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锁扣直管的两端及中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连接支架中的U型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承载直管的两端及中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连接支架中的U型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结构直管的两端及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环包括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固定在所述U型杆靠近第一端位置处,或者固定在所述锁扣直管上靠近所述U型杆的第一端位置处;所述下固定环固定在所述U型杆靠近第一端位置处,且位于所述上固定环的下方;
所述充气浮漂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的两侧均开设有锁孔;
所述连接横杆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两所述锁扣直管中,所述弹簧锁扣锁止在所述锁孔中,使得相邻两所述滑道组件之间形成软连接或硬连接;
所述连接横杆包括第一分杆、第二分杆及转轴,所述锁孔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分杆和所述第二分杆上;
所述锁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分杆靠近第一端位置处,所述第一分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锁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分杆靠近第一端位置处,所述第二分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使所述第一分杆与所述第二分杆形成软连接;
所述第一分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分杆的第一端分别插入相邻设置有所述弹簧锁扣的两所述锁扣直管中,所述弹簧锁扣锁止在所述锁孔中,使得相邻两所述滑道组件之间形成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锁扣包括固定盖、弹簧和弹珠;
所述锁扣直管靠近两端位置处沿径向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圆孔同心的弹珠桶,所述弹珠桶的内径大于所述圆孔的内径;
所述固定盖固定套设在所述弹珠桶外周,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弹珠桶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腔;
所述容置腔内依次设置有所述弹簧和所述弹珠,且所述弹珠的下端穿过所述圆孔并延伸至所述锁扣直管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珠包括限位片和锁止柱,所述限位片与所述锁止柱呈台阶状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片的直径大于所述锁止柱的直径;
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限位片卡接在所述圆孔的边沿,所述锁止柱穿过所述圆孔,并延伸至所述锁扣直管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杆包括一根直杆,所述锁孔分别开设在靠近所述直杆两端的位置,所述直杆的两端均为椭球状;
所述直杆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两所述锁扣直管中,所述弹簧锁扣锁止在所述锁孔中,使得相邻两所述滑道组件之间形成硬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杆还包括防转的解锁拨杆,所述解锁拨杆与所述直杆铰接,在设置有所述弹簧锁扣的所述锁扣直管上还设置有弹性夹扣;
当所述直杆插入相邻设置有所述弹簧锁扣的所述锁扣直管中时,所述解锁拨杆可旋转至与所述弹性夹扣配合,以防止所述直杆绕自身中心轴自转导致意外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杆还包括防转的解锁拨杆,所述解锁拨杆与所述转轴铰接,设置有所述弹簧锁扣的所述锁扣直管上还设置有弹性夹扣;
当所述第一分杆、所述第二分杆及所述转轴组成的所述连接横杆插入相邻所述锁扣直管中时,所述解锁拨杆可旋转至与所述弹性夹扣配合,以防止所述第一分杆和所述第二分杆绕自身中心轴自转导致意外解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U型杆的两端及连接杆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为沿所述连接横杆的周向开设的弧面槽,所述弧面槽的底面的两端延伸至与所述连接横杆的外周面相接,所述弧面槽的底面的中部沿所述连接横杆的外周面内陷。
CN201911394238.6A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 Active CN111060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4238.6A CN111060669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4238.6A CN111060669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0669A CN111060669A (zh) 2020-04-24
CN111060669B true CN111060669B (zh) 2020-09-01

Family

ID=7030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4238.6A Active CN111060669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60669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37403A1 (en) * 1995-05-26 1996-11-28 Keith Vollans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ender supports
CN101734357A (zh) * 2009-12-17 2010-06-16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小水线面双体船式海洋监控浮标平台
CN204056223U (zh) * 2014-05-16 2014-12-31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艉滑道式水上浮体收放装置
EP2648970B1 (fr) * 2010-12-07 2015-01-21 Thales Système de mise à l'eau et de récupération d'engins sous-marins, notamment d'engins sous-marins tractés
KR20150002780U (ko) * 2014-01-06 2015-07-15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구명보트 진수장치
CN107140154A (zh) * 2017-04-20 2017-09-08 中船重工(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双体船下水装置及方法
FR3054820A1 (fr) * 2016-08-05 2018-02-09 Tenderlift Sas Dispositif de controle pour vaisseau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CN207580097U (zh) * 2017-12-05 2018-07-0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自动捕捉尾滑式船载小艇收放装置及双滑道系统
CN208198757U (zh) * 2018-04-09 2018-12-07 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的艇收放装置
CN109061092A (zh) * 2018-10-08 2018-12-21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移动水质监测传感器投放装置
CN209198447U (zh) * 2018-12-05 2019-08-02 合肥诚鑫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野外投放功能的水质检测装置
CN209617389U (zh) * 2017-12-28 2019-11-12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尾滑道式工作艇收放装置滑道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37403A1 (en) * 1995-05-26 1996-11-28 Keith Vollans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ender supports
CN101734357A (zh) * 2009-12-17 2010-06-16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小水线面双体船式海洋监控浮标平台
EP2648970B1 (fr) * 2010-12-07 2015-01-21 Thales Système de mise à l'eau et de récupération d'engins sous-marins, notamment d'engins sous-marins tractés
KR20150002780U (ko) * 2014-01-06 2015-07-15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구명보트 진수장치
CN204056223U (zh) * 2014-05-16 2014-12-31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艉滑道式水上浮体收放装置
FR3054820A1 (fr) * 2016-08-05 2018-02-09 Tenderlift Sas Dispositif de controle pour vaisseau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CN107140154A (zh) * 2017-04-20 2017-09-08 中船重工(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双体船下水装置及方法
CN207580097U (zh) * 2017-12-05 2018-07-0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自动捕捉尾滑式船载小艇收放装置及双滑道系统
CN209617389U (zh) * 2017-12-28 2019-11-12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尾滑道式工作艇收放装置滑道
CN208198757U (zh) * 2018-04-09 2018-12-07 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的艇收放装置
CN109061092A (zh) * 2018-10-08 2018-12-21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移动水质监测传感器投放装置
CN209198447U (zh) * 2018-12-05 2019-08-02 合肥诚鑫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野外投放功能的水质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0669A (zh) 2020-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294434B2 (en) Riser connector
US20140346420A1 (en) Fairlead Latch Device
DK179027B1 (da) Flydende platform og fremgangsmåde til drift deraf
CA2281511C (en) A vessel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and/or storage of hydrocarbons
CN103738475A (zh) 具有脱离的系缆和/或立管系统的系泊系统
US4193368A (en) Offshore mooring system for vessel or ship
AU2009312647A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operating rig for a fluid in a body of water and associated operating rig
CN111060669B (zh) 一种双体船型移动水质监测设备投放装置
US8893802B2 (en) Assembly for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fluid transport pipe through an expanse of water, and associated facility and method
RU2563301C2 (ru) Разъемная турельная швартовная система
CN103723613B (zh) 一种用于吊放水下航行器的远程脱钩装置
RU2110434C1 (ru) Буй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или выгрузки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ITMI960555A1 (it) Metodo e sistema di monormeggio per attracco di navi in mare aperto
CN105064270A (zh) 一种可移动柔性浮式防波堤施工工艺
EP2551184A1 (en) Mooring disconnect arrangement
KR101516207B1 (ko) 마우스홀 충격저감장치
CN102322548B (zh) 深海油气管道弃置与回收作业用的拖拉封头
CN110461703B (zh) 用于船舶的转台的链台
US8944871B2 (en) System for handling a transfer device
KR20170035498A (ko) 터렛 설치 방법
KR101523724B1 (ko) 터렛 설치방법
CN111505725A (zh) 一种电磁式海洋油气勘探系统
CN106882350A (zh) 用于深海作业的半脱落一体化充气式上浮装置
CN115603027B (zh) 水下摆动式折叠天线装置
CN219955017U (zh)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