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8149A -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8149A
CN111058149A CN201911309667.9A CN201911309667A CN111058149A CN 111058149 A CN111058149 A CN 111058149A CN 201911309667 A CN201911309667 A CN 201911309667A CN 111058149 A CN111058149 A CN 111058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mass
parts
bio
biomass polyester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96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8149B (zh
Inventor
余尚阳
吴世灿
姜涵瑜
吴玉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jiang Yuanxiang Clothing We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jiang Yuanxiang Clothing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jiang Yuanxiang Clothing Weav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jiang Yuanxiang Clothing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096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58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58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8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8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8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5Germanium, tin, lead,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02G3/042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all components being made from natural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6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所述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由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混纺并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其中,按重量份计为: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55~65份、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30~37份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14~18份;所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30~70份、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35~70份、POSS改性碳纤维4~7份。本发明的面料的顶破强度和(经向)拉伸强度高,力学性能好,耐用性好;吸湿常数大,吸湿效果好,穿着更舒适;耐磨性能好,耐用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生物质属于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我国每年可用于生产生物油的生物质有几十亿吨;每年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会产生的聚酯垃圾有几百万吨,如果这些物质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是对太阳能资源和石油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生物质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有利于改善环境、可持续性和物质性等优点,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正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教授所说:“现在全球替代能源有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但前3种能源没有物质性生产能力,不能完全替代石油,因为石油衍生产品有2000多种。唯一可以完全替代石油的就是生物质能,其衍生产品也可达到2000多种”。生物质能的合理利用,可以保持自然界的碳平衡,不仅有利于农业、林业和工业的发展,而且对抑制温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酯纤维的强度高、模量高、吸水性低,作为民用织物及工业用织物都有广泛的用途。作为纺织材料,涤纶短纤维可以纯纺,也特别适于与其他纤维混纺;既可与天然纤维如棉、麻、羊毛混纺,也可与其他化学短纤维如粘纤、醋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短纤维混纺。其纯纺或混纺制成的仿棉、仿毛、仿麻织物一般具有聚酯纤维原有的优良特性,如织物的抗皱性和褶裥保持性、尺寸稳定性、耐磨性、洗可穿性等,而聚酯纤维原有的一些缺点,如纺织加工中的静电现象和染色困难、吸汗性与透气性差、遇火星易熔成空洞等缺点,可随亲水性纤维的混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轻和改善。
尼龙是聚酰胺纤维(锦纶)的一种说法,可制成长纤或短纤。锦纶是聚酰胺纤维的商品名称,又称耐纶(Nylon)。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其基本组成物质是通过酰胺键—[NHCO]—连接起来的脂肪族聚酰胺。
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生物质面料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生物质面料的力学性能差,耐磨性能差,容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2、通常采用含生物质的组分进行共混,或者采用部分生物质原料进行聚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生物质,使得其吸湿性、生物降解性等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所述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由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混纺并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
其中,按重量份计为: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55~65份、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30~37份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14~18份;
所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30~70份、
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35~70份、
POSS改性碳纤维4~7份;
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是由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1:(1.15~1.35)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是由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1:(1.12~1.25)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优选的,所述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由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混纺并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
其中,按重量份计为: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60份、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34份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16份。
优选的,所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60份、
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44份、
POSS改性碳纤维6份;
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是由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1:1.22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是由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1:1.18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优选的,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一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45~150℃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0~60min;
C、升温至165~170℃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4~6h,制得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
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采用上述的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可获得性能优良的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从而保证了本发明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的顶破强度和(经向)拉伸强度高,且均超过涤纶PET面料,力学性能好,耐用性好;吸湿常数大,吸湿效果好,穿着更舒适;耐磨性能好,达到涤纶PET面料的水平,耐用性好。
优选的,所述第一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的总质量的0.2~0.5‰。
优选的,所述第一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混合物,其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质量比为1:(0.6~0.72)。
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上述催化剂及其用量,能够保证较高的产品(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收率和较快的反应速度,从而可节省制备时间和成本。
优选的,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二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50~155℃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0~60min;
c、升温至175~180℃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4~6h,制得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
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采用上述的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可获得性能优良的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从而保证了本发明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的顶破强度和(经向)拉伸强度高,且均超过涤纶PET面料,力学性能好,耐用性好;吸湿常数大,吸湿效果好,穿着更舒适;耐磨性能好,达到涤纶PET面料的水平,耐用性好。
优选的,所述第二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的总质量的0.2~0.5‰;所述第二催化剂为三苯基二醋酸铋。
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上述催化剂及其用量,能够保证较高的产品(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收率和较快的反应速度,从而可节省制备时间和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各原料,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混合均匀,备用;
2)将混合后的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原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成混合熔体;
3)所述混合熔体,进入纺丝机,从喷丝板中喷出,形成丝条,然后经吹风冷却、上油、拉伸卷绕,得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
4)然后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进行混纺,得到混纺纤维;
5)所述混纺纤维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品,采用如前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通过精选原料组成,并优化各原料含量,选择了适当配比的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的顶破强度和(经向)拉伸强度高,且均超过涤纶PET面料,力学性能好,耐用性好;吸湿常数大,吸湿效果好,穿着更舒适;耐磨性能好,达到涤纶PET面料的水平,耐用性好。
其中,本发明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中,采用适当配比的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进行混纺,其中,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吸湿常数大,吸湿效果好,使制得的面料穿着更舒适,生物降解率高,使制得的面料具有生物降解性,环保,且力学性能较好好,使制得的面料具有耐用性好等优点。
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的强度、柔软度、吸湿性、玻璃化温度、回弹性都优于尼龙66、尼龙6、涤纶PET产品,混纺后可提升制得的面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能,且还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回弹性,不易发生大的变形。
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的耐磨性能好,成型收缩率较小,耐水解性和尺寸稳定性良好,混纺后可提升制得的面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提供耐用性,延伸使用寿命,且不易发生变形。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中,采用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进行复合,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都是全生物质的聚酯,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生物质,其吸湿性、生物降解性能等性能好,接近天然纤维(如,棉纤维)制品;抗紫外老化性能也较好,且还具有(经向)拉伸强力大,接近涤纶PET面料,力学性能好,耐用性好等优点。
添加了适量的POSS改性碳纤维,与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等相容性良好,相互配合,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具有良好的增强作用,可大大提升本发明的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制得的面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需要,选择添加适量的抗紫外线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润滑剂等助剂,并可根据需要选择本领域常用(抗紫外线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润滑剂等助剂)的种类和用量。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节省了人力和设备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方法或测试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从常规商业途径获得,或以常规方法制备。
实施例1: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所述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由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混纺并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
其中,按重量份计为: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55~65份、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30~37份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14~18份;
所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30~70份、
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35~70份、
POSS改性碳纤维4~7份;
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是由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1:(1.15~1.35)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是由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1:(1.12~1.25)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由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混纺并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
其中,按重量份计为: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60份、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34份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16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60份、
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44份、
POSS改性碳纤维6份;
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是由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1:1.22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是由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1:1.18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一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45~150℃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0~60min;
C、升温至165~170℃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4~6h,制得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的总质量的0.2~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混合物,其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质量比为1:(0.6~0.7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二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50~155℃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0~60min;
c、升温至175~180℃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4~6h,制得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的总质量的0.2~0.5‰;所述第二催化剂为三苯基二醋酸铋。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各原料,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混合均匀,备用;
2)将混合后的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原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成混合熔体;
3)所述混合熔体,进入纺丝机,从喷丝板中喷出,形成丝条,然后经吹风冷却、上油、拉伸卷绕,得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
4)然后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进行混纺,得到混纺纤维;
5)所述混纺纤维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品,采用如前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得。
实施例2: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所述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由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混纺并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
其中,按重量份计为: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55份、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30份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14份;
所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30份、
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70份、
POSS改性碳纤维4份;
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是由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1:1.15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是由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1:1.12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一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45℃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0min;
C、升温至165℃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6h,制得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的总质量的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混合物,其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质量比为1:0.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二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50℃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0min;
c、升温至175℃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6h,制得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的总质量的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催化剂为三苯基二醋酸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各原料,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混合均匀,备用;
2)将混合后的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原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成混合熔体;
3)所述混合熔体,进入纺丝机,从喷丝板中喷出,形成丝条,然后经吹风冷却、上油、拉伸卷绕,得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
4)然后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进行混纺,得到混纺纤维;
5)所述混纺纤维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品,采用如前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得。
实施例3: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所述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由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混纺并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
其中,按重量份计为: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65份、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37份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18份;
所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70份、
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35份、
POSS改性碳纤维7份;
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是由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1:1.35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是由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1:1.25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一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50℃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0min;
C、升温至170℃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4h,制得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的总质量的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混合物,其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质量比为1:0.7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二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55℃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0min;
c、升温至180℃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4h,制得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的总质量的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催化剂为三苯基二醋酸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各原料,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混合均匀,备用;
2)将混合后的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原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成混合熔体;
3)所述混合熔体,进入纺丝机,从喷丝板中喷出,形成丝条,然后经吹风冷却、上油、拉伸卷绕,得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
4)然后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进行混纺,得到混纺纤维;
5)所述混纺纤维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品,采用如前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得。
实施例4: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所述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由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混纺并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
其中,按重量份计为: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60份、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34份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16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60份、
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44份、
POSS改性碳纤维6份;
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是由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1:1.22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是由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1:1.18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一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48℃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50min;
C、升温至168℃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5h,制得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的总质量的0.3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混合物,其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质量比为1:0.6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二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53℃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50min;
c、升温至178℃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5h,制得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的总质量的0.3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催化剂为三苯基二醋酸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各原料,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混合均匀,备用;
2)将混合后的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原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成混合熔体;
3)所述混合熔体,进入纺丝机,从喷丝板中喷出,形成丝条,然后经吹风冷却、上油、拉伸卷绕,得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
4)然后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进行混纺,得到混纺纤维;
5)所述混纺纤维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品,采用如前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得。
对比例1: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没有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其他与实施例4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没有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其他与实施例4相同。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2至实施例4、对比例1至对比例5得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克重500g/m2)以及市售涤纶面料(克重500g/m2)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324166660000101
Figure BDA0002324166660000111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具有以下优点:顶破强度和(经向)拉伸强度高,且均超过涤纶PET面料,力学性能好,耐用性好;吸湿常数大,吸湿效果好,穿着更舒适;耐磨性能好,达到涤纶PET面料的水平,耐用性好。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由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混纺并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
其中,按重量份计为: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55~65份、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30~37份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14~18份;
所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30~70份、
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35~70份、
POSS改性碳纤维4~7份;
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是由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1:(1.15~1.35)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是由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1:(1.12~1.25)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由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混纺并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
其中,按重量份计为: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60份、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34份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1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60份、
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44份、
POSS改性碳纤维6份;
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是由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1:1.22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是由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1:1.18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进行聚合而制得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一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45~150℃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0~60min;
C、升温至165~170℃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4~6h,制得所述生物质丁二酸-戊二醇酯共聚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丁二酸和生物基1,5-戊二醇的总质量的0.2~0.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混合物,其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铋(Ⅲ)氧化醋酸的质量比为1:(0.6~0.7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按照所述的质量比进行投料,并搅拌混合均匀;
b、加入第二催化剂,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50~155℃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0~60min;
c、升温至175~180℃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4~6h,制得所述生物质呋喃二酸-己二醇共聚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生物基2,5-呋喃二酸和生物基1,6-己二醇的总质量的0.2~0.5‰;所述第二催化剂为三苯基二醋酸铋。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各原料,并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各原料混合均匀,备用;
2)将混合后的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的原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成混合熔体;
3)所述混合熔体,进入纺丝机,从喷丝板中喷出,形成丝条,然后经吹风冷却、上油、拉伸卷绕,得到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
4)然后将生物质聚酯复合纤维、聚己二酸戊二胺纤维和聚十二烷酰己二胺纤维进行混纺,得到混纺纤维;
5)所述混纺纤维经针织或机织工艺制得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
10.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品,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制得。
CN201911309667.9A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Active CN111058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9667.9A CN111058149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9667.9A CN111058149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8149A true CN111058149A (zh) 2020-04-24
CN111058149B CN111058149B (zh) 2021-04-30

Family

ID=70302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9667.9A Active CN111058149B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581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4520A (zh) * 2021-09-10 2021-12-10 无锡沛莱斯纺织有限公司 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服装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13895A1 (fr) * 2000-09-08 2002-03-15 Abeil Tissu a action orientee et selective, notamment antibacterienn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applications
JP2006200059A (ja) * 2005-01-19 2006-08-03 Kuraray Co Ltd 蒸気滅菌処理したのち再使用される繊維製品
CN103397429A (zh) * 2013-07-30 2013-11-20 叶晓华 用于热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混编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00821A (zh) * 2015-11-13 2015-12-30 苏州志向纺织科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纤维面料的染色方法
CN105442090A (zh) * 2015-11-13 2016-03-30 昆山华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环保保健面料
CN107915833A (zh) * 2017-11-13 2018-04-17 东华大学 一种纤维级生物基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6237A (zh) * 2017-11-13 2018-04-20 东华大学 一种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7575A (zh) * 2018-05-21 2018-11-02 东华大学 一种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基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9369896A (zh) * 2018-10-12 2019-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基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13895A1 (fr) * 2000-09-08 2002-03-15 Abeil Tissu a action orientee et selective, notamment antibacterienn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applications
JP2006200059A (ja) * 2005-01-19 2006-08-03 Kuraray Co Ltd 蒸気滅菌処理したのち再使用される繊維製品
CN103397429A (zh) * 2013-07-30 2013-11-20 叶晓华 用于热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混编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00821A (zh) * 2015-11-13 2015-12-30 苏州志向纺织科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纤维面料的染色方法
CN105442090A (zh) * 2015-11-13 2016-03-30 昆山华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环保保健面料
CN107915833A (zh) * 2017-11-13 2018-04-17 东华大学 一种纤维级生物基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6237A (zh) * 2017-11-13 2018-04-20 东华大学 一种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7575A (zh) * 2018-05-21 2018-11-02 东华大学 一种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基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9369896A (zh) * 2018-10-12 2019-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基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4520A (zh) * 2021-09-10 2021-12-10 无锡沛莱斯纺织有限公司 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服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8149B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8709C (zh) 含有生物降解性塑料的纤维制品
KR100873764B1 (ko) 심염가능한 개질된 폴리락트산 섬유
CN110983566A (zh) 一种生物基尼龙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CN113718354B (zh) 保温隔热型皮芯复合单丝及其制备方法
US10858512B1 (en) Biodegradable textile yarn and textile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CN111979645A (zh) 一种生物基聚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28276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再生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147168A (zh) 一种纺丝油剂及制备方法
CN104762695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聚酯/再生聚酯皮芯型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00198A (zh) 一种抗老化功能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6883598A (zh) 半芳香族尼龙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58149B (zh) 一种生物质聚酯与聚酰胺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CN111020727A (zh) 一种壳聚糖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CN111118662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环保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CN114262952B (zh)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53023A (zh) 一种环保型可降解绒布面料及其染色方法
CN102345180A (zh) 间苯二甲酸改性涤纶低弹网络纤维
CN113789597A (zh) 一种吸湿透气化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JP4617872B2 (ja) ポリ乳酸繊維
CN113062006A (zh) 一种环保型复合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1383B (zh) 一种共聚型高含量改性剂pet民用长丝的生产方法
KR20050071535A (ko) 신장 폴리에스테르 및 아크릴 방적사
CN111118661A (zh) 一种生物质防紫外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品
CN115897225A (zh) 一种高强耐磨型锦纶布料及制备工艺
CN115058789A (zh) 一种柔性抗静电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12, Fuxing Road, shangguo community, Xintang street, Jinjiang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200

Applicant after: Kalmer sporting good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2, Fuxing Road, shangguo community, Xintang street, Jinjiang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200

Applicant before: JINJIANG YUANXIANG CLOTHING WEAVI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