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757A -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757A
CN111052757A CN201880055446.0A CN201880055446A CN111052757A CN 111052757 A CN111052757 A CN 111052757A CN 201880055446 A CN201880055446 A CN 201880055446A CN 111052757 A CN111052757 A CN 111052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rrection
sensor output
value
sensitiv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54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757B (zh
Inventor
古泽光一
中谷邦夫
森泽达英
和田真
小渕圭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12525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4899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52498.1A priority patent/CN1156448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52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4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48Remote control of the apparatus or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6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6/467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6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e.g. use of slip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8Testing, adjusting or calibrating thereof
    • A61B6/582Calib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remote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在必要的时机执行阈值的校正来抑制耗电。操作装置(200)具有:接触判断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其基于来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与阈值,来判断所述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以及校正部(232),其对所述阈值进行校正,校正部(232)在判断为满足了规定条件后,开始执行校正。

Description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揭载了一种电容式触敏传感器。专利文献1中,定期对用来判断该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的阈值进行校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1918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操作对象装置进行遥控的操作装置中有时也设有触敏传感器。在这样的操作装置中,检测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并基于该检测结果来进行各种处理。
其中,触敏传感器的灵敏度随着操作装置所处的各种环境而发生变化。因此,专利文献1中,对用来判断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的阈值进行定期校正。
但是,若定期校正,即,经过规定时间及天数后自动进行校正,则校正所消耗的电量就会过多。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在必要的时机执行阈值的校正,从而抑制耗电。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操作装置是对操作对象装置进行遥控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接触判断部,其基于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与阈值,来判断所述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以及校正部,其对所述阈值进行校正,所述校正部在判断为满足了规定条件后,开始执行所述校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通过在必要的时机执行阈值的校正,能够起到抑制耗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方式1的对操作对象装置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与支架及操作对象装置同时示出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的斜视图。
图3的(a)~(d)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操作装置被操作者操作的情况。
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操作装置的前侧套及下部盖取下后的情况。
图5示出了图2所示的操作装置的前侧套及前侧电极。
图6示出了图2所示的操作装置的后侧套及后侧电极。
图7是图1所示的X射线摄影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8的(a)示出了操作者不接触第1触敏传感器及第2触敏传感器的状态下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b)示出了操作者接触着第1触敏传感器及第2触敏传感器的状态下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
图9示出了在温度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进行校正的所述操作装置的处理流程。
图10示出了在电池电压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进行校正的所述操作装置的处理流程。
图11示出了在操作部的操作次数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进行校正的所述操作装置的处理流程。
图12示出了在更换了电池时进行校正的所述操作装置的处理流程。
图13示出了在X射线摄影装置的装置电源接通后进行校正的所述操作装置的处理流程。
图14示出了在不对操作装置进行操作的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时进行校正的所述操作装置的处理流程。
图15示出了在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恒定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时进行校正的所述操作装置的处理流程。
图16示出了所述操作装置中校正部进行校正的处理流程。
图17示出了在所述校正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过程中,判断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的处理流程。
图18示出了在所述校正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后,判断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的处理流程。
图19示出了将判断所述校正部计算出的校正值是否恰当包括在内的校正的处理流程。
图20示出了将判断所述校正部计算出的校正值是否恰当包括在内的校正变形例的处理流程。
图21示出了所述校正部在校正的执行过程中对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值进行补正的流程。
图22的(a)示出了第1触敏传感器的第1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小于阈值的情况,(b)示出了第2触敏传感器的第2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大于阈值的情况。
图23示出了所述校正部在校正的执行过程中,根据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值来中止校正的流程。
图24示出了所述校正部在校正的执行过程中,根据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值来删除部分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流程。
图25示出了在所述校正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若触敏传感器被接触,则中止校正的处理流程。
<附图标记说明>
1 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
2 X射线摄影装置
100 支架
101、231 通信部
200 操作装置
201 第1开关部件
202 第2开关部件
210 主开关
220 选择开关
230 控制部
232 校正部
233 电池控制部(电压判断部)
234 温度传感器控制部(温度判断部)
235 触敏传感器控制部(接触判断部、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部)
236 计数器(计数部)
240 握持检测部
241 第1触敏传感器(触敏传感器)
242 第2触敏传感器(触敏传感器)
243 电池(电源)
244 温度传感器
245 报知部
250 前侧套
250a 凹部
260 后侧套
270 下部盖
280 操作部
300 X射线摄影单元
V1out 第1触敏传感器输出值
V2out 第2触敏传感器输出值
Vout 触敏传感器输出值
Vth 阈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X射线摄影单元的结构)
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对操作对象装置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与支架及操作对象装置同时示出的斜视图。操作对象装置是X射线摄影装置2,其向患者照射X射线,检测透过患者的X射线并生成X射线图像。X射线摄影装置2包括: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以及安装在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上的支架100。如图1所示,操作装置200被支架100以能够装卸于该支架100的方式所保持。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斜视图。操作装置200是对X射线摄影装置2进行遥控的遥控器。操作装置200具有作为壳体的:前侧套250、后侧套260及下部盖270。基本为圆柱状的操作装置200的顶面上设置着主开关210,在操作装置200周面的上部设置着选择开关220。操作者可通过握住操作装置200的周面,并例如用拇指按下设置在顶面上的主开关210,且用食指按下设置在所述周面上的选择开关220,来对操作装置200进行操作。即,对X射线摄影装置2进行操作。
主开关210是分2个阶段进行动作的开关,其具备第1开关部件201及第2开关部件202,它们未被操作者按下的状态时的工作点位置不同。第1开关部件201到工作点位置的移动距离设置为长于第2开关部件202到工作点位置的移动距离。
操作部280包括接受操作者操作的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通过按下主开关210,操作装置200向X射线摄影装置2输出X射线摄影指示,而通过按下选择开关220,操作装置200向X射线摄影装置2输出将照明器具的照明打开或关闭的指示,该照明器具用来示出X射线摄影装置2所具有的X射线照射范围。
如图3的(a)~(c)所示,主开关210包括所述第1开关部件201及第2开关部件202。主开关210采用了若第1开关部件201被按下,第2开关部件202才能够被按下的方案。
如图3的(c)所示那样若第1开关部件201被按下,则操作装置200(介由支架100)向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输出表示第1开关部件201已被按下的信息。然后,未图示的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的X射线管的阳极靶开始旋转。X射线管的阳极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充分的转数。
如图3的(d)所示那样若第2开关部件202被按下,即,若第1开关部件201及第2开关部件202均被按下至工作点位置,则操作装置200(介由支架100)向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输出表示第2开关部件202已被按下的信息。
由此,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照射X射线,进行X射线摄影。另外,关于检测操作者是否握持着该操作装置200,将在后文中叙述。
图4~图6示出了操作装置200的内部结构。图4示出了取下操作装置200的前侧套250及下部盖270后的状态,图5示出了前侧套250及第1触敏传感器241,图6示出了后侧套260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
如图4~图6所示,操作装置200中,由前侧套250及后侧套260包围着的内部具备:例如由IC构成的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第1触敏传感器241、第2触敏传感器242、例如由IC构成的通信部231、以及电池243。
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以下,也简称为触敏传感器)是电容式电极。其中,在前侧套250,供设置选择开关220的位置上形成着凹部250a。第1触敏传感器241以沿着前侧套250的内壁的方式设置在凹部250a的下侧(与主开关210的设置方向相反)。第2触敏传感器242以沿着后侧套260的内壁的方式设置,且设置在沿着径方向与第1触敏传感器241对置的位置。
另外,触敏传感器的个数不限定为2个,可沿着前侧套250及后侧套260的内壁,在圆周方向上排列设置3个以上触敏传感器。
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与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电连接(若具有其他触敏传感器,则与其他触敏传感器也电连接),且基于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若具有其他触敏传感器,则还包括其他触敏传感器。下同。)的电容量变化,来检测操作装置200是否被操作者握持着。该检测的详细方法将后述。
通信部231通过无线通信向支架100的通信部发送基于操作部280的操作的操作信号。另外,通信部231可从支架100接收表示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的启动状态的启动信号。通信部231所进行的无线通信方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Bluetooth(注册商标)及红外线等。
另外,尽管图4~图6示出的例子中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与通信部231由不同IC构成,但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与通信部231可包含在同一IC中。
(X射线摄影单元300的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单元30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如图7所示,X射线摄影单元300具有:X射线摄影装置2、及操作装置200。支架100具有通信部101。另外,可不将X射线摄影装置2侧的通信部101设置在支架100上,而是设置在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上。
操作装置200具有:操作部280、控制部230、电池243、温度传感器244、报知部245、以及至少2个触敏传感器,即,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
控制部230对操作装置200各部分的动作进行综合控制。控制部230具有:通信部231、校正部232、电池控制部233、温度传感器控制部234、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计数器236。
通信部231是操作装置200侧的通信部,其与X射线摄影装置2侧的通信部101之间进行上述无线通信。
电池控制部233通过监视电池243的电压(以下,也简称为电池电压)来监视电池243的余量。电池243是电源,其向控制部230、温度传感器244、报知部245、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等操作装置200的各部分供电。
温度传感器控制部234对温度传感器244的驱动进行控制。温度传感器244对温度进行测定,并将该所测的温度传感器值输出给温度传感器控制部234。温度传感器244可设置在前侧套250及后侧套260的内部,也可安装在前侧套250及后侧套260中任一方的外部。
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对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的驱动进行控制。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向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输出驱动信号。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向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输出电容值来作为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若手指等操作者身体的一部分接触到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则电容量会增加(或减少)。
图8的(a)示出了操作者不接触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的状态下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图8的(b)示出了操作者接触着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的状态下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
如图8的(a)所示,来自正在测定是否有接触的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out若为小于预设阈值Vth的值Vl,则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判断为操作者未接触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如图8的(b)所示,来自正在测定是否有接触的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out若为预设阈值Vth以上的值Vh,则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判断为操作者接触着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对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out与阈值Vth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操作者的手指等是否接触着触敏传感器。
由此,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根据由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的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来判断操作装置200是否处于被操作者握持着的握持状态,并生成表示是否处于握持状态的握持状态信息。也就是说,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也是判断部,其判断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中的至少一方被按下的操作是操作者刻意的正常操作还是操作者无意的误操作。
具体而言,若操作者为了对操作部280进行操作而握持操作装置200,则操作者的手指等会接触前侧套250的配置着第1触敏传感器241的区域、及后侧套260的配置着第2触敏传感器242的区域,从而使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的电容量发生变化。若第1触敏传感器241与第2触敏传感器242的电容量均变为阈值Vth以上,则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检测为操作装置200处于被握持着的握持状态(进行握持检测)。
另外,若操作装置200具有3个以上的触敏传感器,如4个等,若至少2个触敏传感器的电容量变为阈值Vth以上,则检测为操作装置200处于被握持着的握持状态(进行握持检测)。
此外,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也可监视来自各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恒定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先存储的规定时间以上。
如上所述,操作部280具备:具有第1开关部件201及第2开关部件202的主开关210、以及选择开关220。在操作者对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进行操作后,操作部280向控制部230发出与该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操作信号是使X射线摄影装置2动作的信号。
若控制部230接收到了来自操作部280的操作信号,并且,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所获取的握持状态信息表示为握持状态(即,进行了握持检测),则通信部231向X射线摄影装置2侧的通信部101发出操作信号。由此,X射线摄影装置2进行操作者意图的动作。
另一方面,即使控制部230接收到了来自操作部280的操作信号,但若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所获取的握持状态信息表示为不处于握持状态(即,没进行握持检测),则通信部231不向X射线摄影装置2侧的通信部101发出操作信号。
例如,可以想到如下情况:操作者将操作装置200从支架100上取下并在将其放入衣服口袋的状态下进行X射线图像摄影以外的其他操作,而导致操作装置200在口袋中被误操作。这种情况下,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中一方的电极在口袋中隔着衣服与操作者接触,因此,电容量会发生变化。但是,另一方的电极未与操作者接触,因此,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检测为操作装置200不处于握持状态。由此,在上述状态下,即使操作部280被操作,也不会发出操作信号,从而不会从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照射X射线。
此外,作为X射线图像摄影以外的其他操作,还可以想到在搀扶患者时口袋中的操作装置200与床等接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导体与设置着第1触敏传感器241的区域及设置着第2触敏传感器242的区域均接触,否则握持检测部240不检测为操作装置200处于握持状态。因此,在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中一方的电极隔着衣服与操作者接触,而另一方的电极与非导体的床等接触的情况下,握持检测部240不检测为操作装置200处于握持状态。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00至少具备2个电极,以此作为检测人体接触的传感器,并且在2个电极均检测到接触时,检测为处于握持状态。因此,在操作者无意的状态下,即,在不握持着操作装置200的状态下,即使操作部280被操作,也不向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发出操作信号。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操作者无意的操作即误操作而从X射线摄影装置主体1照射X射线。
图7所示的校正部232对多个触敏传感器的每个都进行阈值Vth的校正。基于由校正部232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所校正的阈值Vth,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根据每一触敏传感器来检测操作者手指等的接触或不接触。各触敏传感器由于为电容式,因此灵敏度随着外部环境而变化。因此,为防止误动作,校正部232对每一触敏传感器的阈值Vth都进行校正。本实施方式中,当满足操作装置200中预设的规定条件时,校正部232就会对每一触敏传感器的阈值Vth进行校正。
报知部245例如可为蜂鸣器及发光元件(LED)中的至少一种。操作装置200被从支架100上取下后,若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则控制部230向报知部245输出报知指示。报知部245根据来自控制部230的报知指示,利用声音及光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来进行报知动作。也就是说,报知部245使蜂鸣器响起或者使发光元件发光。由此,报知部245通知操作者操作装置200被从支架100上取下的状态已经持续了规定的时间。
此外,如后述的那样,触敏传感器的校正过程中,若操作者的手指等接触触敏传感器,则不能正确校正。因此,报知部245也可在校正部232进行校正时进行报知动作。这种情况下,若校正部232开始执行校正,则校正部232向报知部245输出报知指示。于是,报知部245根据来自控制部230的报知指示,利用声音及光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来进行报知动作。也就是说,报知部245使蜂鸣器响起或者使发光元件发光。由此,报知部245通知操作者:由于正在进行校正,所以手指等不要接触触敏传感器。
计数器236进行操作部280的操作次数的计数、及、操作部280被操作后的经过时间的计测这两者中的至少一方。
(校正上所要的规定条件)
接着,对校正部232开始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进行说明。另外,关于校正部232所进行的校正将另行说明。校正部232优选在下列(1)~(7)所示的规定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被满足时进行校正。也就是说,校正部232优选在下列步骤S11~S17的至少一个处理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开始执行校正。
由此,与专利文献1所述的定期校正相比,即,与经过规定时间及天数后自动进行校正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在必要时才进行校正,因此能够抑制耗电。结果是能够防止不必要的电池消耗。还能够正确进行握持检测。
<(1)温度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
图9示出了温度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进行校正的操作装置200的处理流程。本例中,以前次校正后的温度传感器值为基准而在温度传感器控制部234中预设有温度传感器值的变化量容许范围(规定范围)。即,以前次校正后的温度传感器值为基准,设定有温度传感器值的容许上限值及容许下限值,以此作为指定值。
图9所示的例子中,温度传感器控制部234监视从温度传感器244获取的温度传感器值的变化量是否为预设的规定范围以上(步骤S11)。
然后,若温度传感器控制部234判断从温度传感器244获取的温度传感器值的变化量为预设的规定范围以上(步骤S11为“是”),则校正部232判断为满足了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并对多个触敏传感器的每一个都执行阈值Vth的校正(步骤S20)。
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从各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有时具有温度特性成分。因此,温度传感器控制部234中预先存储有温度传感器值的、自前次补正后起的变化量的相关指定值,其中该变化量的指定值可实现即使温度变化导致温度传感值变化也不会引起误动作(误检测到操作者的手指等与各触敏传感器接触及不接触)。
然后,若温度传感器控制部234判断温度传感器值的自前次补正后起的变化量为规定范围以上,则校正部232判断为满足了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并执行校正。由此,即使温度发生变化,也能够在引起误动作前,由校正部232对各触敏传感器的阈值Vth进行校正。此外,校正部232在对阈值进行校正后,以此次校正时的温度传感器值为基准,重新设定(变更)有关温度传感值的容许范围。
<(2)电池电压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
图10示出了电池电压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进行校正的操作装置200的处理流程。本例中,以前次校正后的电池电压为基准而在电池控制部233中预设有电池电压的变化量的容许变动范围(规定范围、关于电池电压的规定条件)。即,以前次校正后的电池电压为基准,设定有电池电压的容许上限值及容许下限值,以此作为指定值。
图10所示的例子中,电池控制部233监视电池243的电池电压的变化量是否为预设的规定范围以上(步骤S12)。
然后,若电池控制部233判断电池243的电池电压的变化量为预设的规定范围以上(步骤S12为“是”),则校正部232判断为满足了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并对多个触敏传感器的每一个都执行阈值Vth的校正(步骤S20)。
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从各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有时随着电池电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且,由于电池243向各部分供电,所以随着操作装置200的使用,电池电压会出现劣化(降低)。因此,电池控制部233中预先存储有电池电压的、规定的容许变动范围,其中该容许变动范围可实现即使电池电压出现了降低也不会引起误动作。
然后,若电池控制部233判断电池电压的自前次补正后起的变化量为规定范围以上,则校正部232判断为满足了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并执行校正。由此,即使电池电压发生变化,也能够在引起误动作前,由校正部232对各触敏传感器的阈值Vth进行校正。此外,校正部232在对阈值进行校正后,以此次校正时的电池电压为基准,重新设定(变更)有关电池电压的容许范围。
<(3)操作部280的操作次数或报知部245的报知次数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
图11示出了操作部280的操作次数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进行校正的操作装置200的处理流程。
本例中,计数器236对操作部280被操作的次数(操作次数)进行计数。此外,计数器236中预设有操作部280的规定操作次数。
图11所示的例子中,计数器236监视操作部280的操作次数、例如主开关210或选择开关220被按下的次数是否为预设的规定操作次数以上(步骤S13)。
然后,若计数器236判断操作部280的操作次数例如主开关210或选择开关220被按下的次数为预设的规定操作次数以上(步骤S13为“是”),则校正部232对每一触敏传感器都执行阈值Vth的校正(步骤S20)。
或者,计数器236中可预设报知部245已进行的规定报知动作的报知次数。
这种情况下,在图11的步骤S13中,计数器236监视报知部245已进行的报知动作的次数是否为预设的规定报知次数以上(步骤S13)。
然后,若计数器236判断报知部245已进行的报知动作的次数为规定报知次数以上(步骤S13为“是”),则校正部232判断为满足了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并对每个触敏传感器都执行阈值Vth的校正(步骤S20)。
若操作部280被操作,则控制部230会检测出该操作。由此,操作部280的操作使电池电压降低。另外,报知部245的报知动作也使电池电压降低。所以,可以预先掌握操作部280的操作次数与电池电压降低程度的关系、或者报知部245的报知动作的次数与电池电压降低程度的关系。因此,可将操作部280的操作次数或报知部245的报知动作的次数预先存储在计数器236中,其中这些次数可实现即使随着操作部280的操作或报知部245的报知动作而电池电压降低,也不会引起误动作。
然后,若计数器236判断操作部280的操作次数为规定操作次数以上或报知部245的报知动作的次数为规定报知次数以上,则校正部232判断为满足了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并执行校正。
由此,即使随着操作部280的操作或报知部245的报知动作而电池电压降低,也能够在引起误动作前,由校正部232对各触敏传感器的阈值Vth进行校正。
此外,即使操作装置200不具有检测电池电压的电池电压传感器,即电池控制部233即使不具有监视电池电压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软件的处理,由电池控制部233对电池电压的降低量进行虚拟地预测。
<(4)更换了电池时>
图12示出了更换了电池时进行校正的操作装置200的处理流程。以经前次校正后的电池电压为基准,电池控制部233中预设有规定的容许变动范围。
图12所示的例子中,电池控制部233监视是否更换了电池243(步骤S14)。具体而言,电池控制部233监视电池电压是否上升为了预先存储的规定范围以上。
然后,若电池控制部233判断为更换了电池243(步骤S14为“是”),即电池控制部233若判断为电池电压上升为了规定范围的上限值以上,则校正部232判断为满足了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并对每个触敏传感器都执行阈值Vth的校正(步骤S20)。
若因劣化而电池电压降低了的电池243被更换为未劣化的其他电池,则电池电压会上升。因此,由于更换电池,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从各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有时会发生变化。
对此,特别是可事先将电池电压的规定范围的上限值存储在电池控制部233中,其中该上限值可实现即使电池电压因电池的更换而上升也不会引起误动作。然后,若电池控制部233判断电池电压的变化量为规定范围的上限值以上,则校正部232判断为满足了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并对每一触敏传感器都执行阈值Vth的校正。
由此,即使电池电压发生变化,也能够在引起误动作前,由校正部232对各触敏传感器的阈值Vth进行校正。
由此,能够在必要的时机进行校正,且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5)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接通后>
图13示出了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接通后进行校正的操作装置200的处理流程。本例中预设定成如下方案(X射线摄影装置2的电源的相关规定条件):若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接通而使停止着的X射线摄影装置2启动,则从X射线摄影装置2侧的通信部101向操作装置200侧的通信部231发出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已经接通的通知信号。
图13所示的例子中,操作装置200侧的通信部231从休眠状态起,间歇地以规定时间间隔,监视是否从X射线摄影装置2侧的通信部101发出了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已经接通的通知信号(步骤S15)。
然后,若操作装置200侧的通信部231从X射线摄影装置2侧的通信部101接收到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已经接通的通知信号,即,若判断为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已经接通(步骤S15为“是”),则校正部232判断为满足了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并对每一触敏传感器都执行阈值Vth的校正(步骤S20)。
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接通的时机大多为从前日晚上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断开后起经过了一定时间后,例如,一大早。因此,在X射线摄影装置2的电源断开的期间,有时操作装置200的周围温度会发生很大变化,或者电池243的电池电压会发生很大变化。由此,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从各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误动作。
而通过所述方案,即使由于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断开后经过了一定时间而使得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从各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在引起误动作前,由校正部232对各触敏传感器的阈值Vth进行校正。
<(6)一定时间不对操作装置200进行操作时>
图14示出了在不对操作装置200进行操作的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时进行校正的操作装置200的处理流程。
本例中,计数器236计测操作部210自前次被操作后到下次被操作时的经过时间(即,从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中的一方被按下及按下被解除后,到下次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中的一方被按下及按下被解除为止的时间)。此外,计数器236中可设定有操作部210自前次被操作后起的规定时间(即,在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中的一方被按下及按下被解除后,到下次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中的一方被按下及按下被解除为止的规定时间)。
图14所示的例子中,计数器236监视自操作部280前次被操作后起,操作部280未被操作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步骤S16)。例如,计数器236监视自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中的一方前次被按下及按下被解除后起的经过时间是否为预先存储的规定时间以上。
然后,若计数器236判断为操作部280未被操作的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步骤S16为“是”),例如若计数器236判断为:自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中的一方前次被按下及按下被解除后起,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不被按下及按下不被解除的状态的经过时间为预先存储的规定时间以上,则校正部232对多个触敏传感器的每一个都执行阈值Vth的校正(步骤S20)。
在校正部232执行校正的过程中,若手指等接触触敏传感器,则不能正确校正(关于校正处理,将参照图16后述)。
其中,若不对操作部280进行操作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则有可能是操作者不握持操作装置200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以致不接触触敏传感器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
对此,通过在操作者不操作操作部280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这一时机进行校正,能够正确地进行校正。由此,可以在必要的时机进行校正,且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另外,能够防止在校正中因手指等接触触敏传感器而误校正并引起误动作。并且,能够减少在操作装置200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次校正的次数,从而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另外,若操作部280未被操作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则还可能是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在一定程度上长时间地未进行握持检测。而如上所述,通过在操作者不对操作部280进行操作的这一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进行校正,能够在引起误动作前,由校正部232对各触敏传感器的阈值Vth进行校正。
所谓操作部280未被操作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例如可举出操作装置200被放置在支架100以外的位置等情况。
另外,计数器236所存储的规定时间可以是针对自操作部280的操作结束时(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中一方的按下被解除时)起的经过时间所规定的时间,也可以是自操作装置200启动后,操作部280未被操作(主开关210及选择开关220中一方不被按下)的状态的经过时间。
<(7)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恒定状态持续一定时间时>
图15示出了在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恒定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时进行校正的操作装置200的处理流程。
本例中,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对各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处在规定范围内的时间进行计测。此外,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针对各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处在规定范围内的这一情况而设定有规定时间。
图15所示的例子中,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监视多个触敏传感器各自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17)。具体而言,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都监视其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处在规定范围内的时间是否为预先存储的规定时间以上。
然后,若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判断在多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处在规定范围内的这一状态均持续了规定时间(步骤S17为“是”),则校正部232判断为满足了执行校正时所要的规定条件,并对每一触敏传感器都执行阈值Vth的校正(步骤S20)。
在校正部232执行校正的过程中,若手指等接触触敏传感器,则不能正确校正(关于校正处理将后述)。
其中,若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处在规定范围内的这一状态都持续了规定时间,则有可能是操作者不握持操作装置200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以致不接触触敏传感器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
对此,通过在操作者不操作操作部280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这一时机进行校正,能够正确地进行校正。由此,可以在必要的时机进行校正,且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另外,能够防止在校正中因手等接触触敏传感器而误校正并引起误动作。并且,能够减少在操作装置200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次校正的次数,从而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另外,若操作部280未被操作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则还可能是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未进行握持检测的这一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而如上所述,通过在操作者不对操作部280进行操作的这一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进行校正,能够在引起误动作前,由校正部232对各触敏传感器的阈值Vth进行校正。
所谓操作部280未被操作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例如可举出操作装置200被放置在支架100以外的位置等情况。
另外,虽然受触敏传感器的分辨能力影响,但即使操作者在握持着操作装置200的状态下静止,某一触敏传感器也可能检测到微弱的动作,从而该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会发生变化。
(校正部232进行的校正)
图16示出了校正部232进行校正的处理流程。如上所述,满足规定条件后,校正部232开始执行校正。
例如,如图16所示,若上述步骤S11~S17的至少一个为“是”,则接下来,校正部232开始执行校正,获取每一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1)。
校正部232对于每一触敏传感器均以规定次数来获取其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2为“是”),并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根据以该规定次数所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来计算校正值,即,计算新的阈值(步骤S23)。例如,校正部232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获取触敏传感器输出值32次,并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计算其32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平均值。然后,针对多个触敏传感器每一个,均根据该平均值来计算校正值,即计算新的阈值。
然后,校正部232将所计算出的校正值、即新的阈值保存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步骤S24)。由此,完成校正部232所进行的校正。
另外,校正部232所执行的步骤中,以规定次数获取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步骤(上述方案中的步骤S21及步骤S22)也被称为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此外,校正部232所执行的步骤中,计算校正值的步骤(上述方案中的步骤S23)也被称为校正值计算步骤。校正部232通过执行包括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与校正值计算步骤的校正处理,来进行阈值的校正。
如上所述,校正部232在上述步骤S11~S17的至少一个为“是”的情况下开始校正即可。若操作装置200不进行步骤S11的处理,则可从图7所示的操作装置200的结构中省去温度传感器控制部234及温度传感器244。若操作装置200不进行步骤S12的处理,则可从图7所示的操作装置200的结构中省去电池控制部233。另外,若操作装置200不进行步骤S13的处理,则可从图7所示的操作装置200的结构中省去计数器236。若操作装置200不进行步骤S14的处理,则可从图7所示的操作装置200的结构中省去电池控制部233。若操作装置200不进行步骤S15的处理,则在图7所示的操作装置200的通信部231中,可省去监视是否从X射线摄影装置2侧的通信部101发出用以通知X射线摄影装置2的装置电源已经接通的通知信号的监视功能。
如上所述,校正部232使用在时间序列上从某触敏传感器获取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来计算该触敏传感器的校正值。
例如,以第1触敏传感器241为例,校正部232在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以规定次数(例如32次)且在时间序列上从第1触敏传感器241获取32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然后,校正部232在校正值计算步骤中,根据在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32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来计算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平均值,并且根据该平均值来计算第1触敏传感器241的校正值。之后,校正部232使用该校正值来对第1触敏传感器241的阈值进行校正(将阈值补正为所计算出的校正值)。对其他触敏传感器也一一进行校正。
因此,在校正部232的校正过程中,若操作者的手指等接触触敏传感器而使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出现较大偏差,则不能计算正确的校正值。
所以,优选进行如下处理:判断是使用校正部232此次所计算出的校正值来进行校正,还是删除此次所计算出的校正值(不对阈值进行变更),等等。
(校正过程中的接触判断1)
图17示出了在校正部232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过程中判断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的处理流程。如图17所示,为了计算正确的校正值,也可在校正部232进行触敏传感器的校正的过程中,判断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
图17所示的校正部232的处理例中,具有步骤S22a~S22f,以此代替图16所示的步骤S22,并且还具有步骤S23a、S25。
虽然这里的说明中,设想在步骤S11~S17中的至少一个被执行后由校正部232执行图17所示的处理,但是在执行图17所示的校正部232的处理的情况下,也可省略上述步骤S11~S17的处理。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以下图18~图25所说明的处理。
例如,在上述步骤S11~S17中的至少一个为“是”的情况下(或者由于到了规定时机等而开始执行校正的情况下),随后,校正部232获取每一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1)。
作为总规定次数(例如32次)中的一部分,若校正部232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以第1规定次数(例如16次)获取了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2a为“是”),则随后,校正部232判断以第1规定次数所获取的这些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是否在预设的规定范围内,并存储判断结果(步骤S22b)。
然后,校正部232继续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来获取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2c)。
作为总规定次数(例如32次)中的一部分,若校正部232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以第2规定次数(例如16次)获取了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2d为“是”),则随后,校正部232判断以第2规定次数所获取的这些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是否在预设的规定范围内,并存储判断结果(步骤S22e)。
然后,校正部232判断是否获取了校正值的计算上所需的各触敏传感器的总规定次数(例如32次)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2f)。若步骤S22f为“否”,则返回步骤S22b。
步骤S22f中,若校正部232判断为已经获取了校正值的计算上所需的各触敏传感器的总规定次数(例如32次)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2f为“是”),则随后,根据在步骤S21、S22a、S22d、S22f中获取了的各触敏传感器的总规定次数(例如32次)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来计算每一触敏传感器的校正值(步骤S23)。
然后,校正部232参考在以总规定次数获取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中间步骤S22b、S22e中所判断出的判断结果,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判断其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23a: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
步骤S23a中,若校正部232判断该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23a为“是”),则将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保存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步骤S24)。即,校正部232将阈值补正为新计算出的校正值,从而完成校正。这是由于在步骤S23a为“是”的情况下,成功判断为在截至获取完总规定次数(例如32次)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期间,操作者的手指等没有接触触敏传感器。然后,使用步骤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由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进行握持检测。
另一方面,步骤S23a中,若校正部232判断该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动在规定范围外(步骤S23a为“否”),则删除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不将该校正值保存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步骤S25)。也就是说,校正部232不进行阈值补正而中止校正,维持前次校正后的校正值。这是由于在步骤S23a为“否”的情况下,成功判断为在截至获取完总规定次数(例如32次)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期间,操作者的手指等没有正确接触触敏传感器,不能算出正确的校正值。由此,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不使用步骤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而是使用以前计算出的且已经存储在其自身中的校正值,来进行握持检测。
另外,也可省略步骤S22c,并由校正部232在步骤S23a中统一判断在一次或多次步骤S22b中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动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此外,也可不通过步骤S25将未使用的校正值删除,而是将其存储。
这样,通过如图17所示的校正,若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步骤S21、S22a、S22c、S22d)中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内,则校正部232将此后校正值计算步骤(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保存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步骤S23a为“是”,S24)。也就是说,校正部232将阈值变更为校正值计算步骤中所计算出的校正值,从而完成校正。
此外,若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步骤S21、S22a、S22c、S22d)中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外,则校正部232删除此后校正值计算步骤(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步骤S23a为“否”,S25)。也就是说,校正部232维持保存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即前次校正后的校正值,从而中止校正。
由此,能够防止在校正过程中因手指等接触触敏传感器而引起误校正。结果是能够防止发生误动作。
此外,能够减少在操作装置200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次校正的次数,从而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另外,即使在操作者稳定地握持着操作部280的状态下,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也能够检测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微变化,所以能够高精度地判断手指等是否接触到触敏传感器。
并且,由于是在实际执行校正的过程中获取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并通过该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来判断手指是否接触触敏传感器,因此例如与进行步骤S16(图14)及步骤S17(图15)的处理相比,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判断。另外,也可不通过步骤S25将未使用的校正值删除,而是将其存储。
图18示出了在校正部232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后,判断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的处理流程。如图18所示,校正部232也可不在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的过程中进行触敏传感器的接触判断,而是在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后统一进行接触判断。
例如,在上述步骤S11~S17中的至少一个为“是”的情况下(或者由于到了规定时机等而开始执行校正的情况下),随后,校正部232获取每一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1)。
若校正部232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以规定次数(例如32次)获取了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2为“是”),则随后,校正部232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判断以规定次数所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23a)。
步骤S23a中,若校正部232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而判断为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23a为“是”),则根据以规定次数(例如32次)所获取的各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来计算每一触敏传感器的校正值(步骤S23)。
另一方面,步骤S23a中,若校正部232判断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外(步骤S23a为“否”),则不计算该触敏传感器的校正值,而中止该触敏传感器的校正。
这样,校正部232在校正值计算步骤(步骤S23)之前进行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步骤S23a),该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判断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步骤S21、S22)中获取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是在规定范围内还是在所述规定范围外。
若校正部232在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步骤S23a)中,判断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步骤S21、S22)中获取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内,则将阈值变更为校正值计算步骤(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
另一方面,若校正部232在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步骤S23a)中,判断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步骤S21、S22)中获取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外,则不进行校正值计算步骤(步骤S23)。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校正部232不计算该触敏传感器的校正值而中止该触敏传感器的校正。
这样,与图17所示的处理一样,能够防止在校正中因手指等接触触敏传感器而引起误校正。结果是能够防止发生误动作。
此外,能够减少在操作装置200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此校正的次数,从而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图25示出了在校正部232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若触敏传感器被接触,则中止校正的处理流程。如图25所示,也可以一旦判断出在校正过程中触敏传感器被接触,则校正部232结束校正的执行。
例如,在上述步骤S11~S17中的至少一个为“是”的情况下(或者由于到了规定时机等而开始执行校正的情况下),随后,校正部232获取每一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1)。
作为总规定次数(例如32次)中的一部分,若校正部232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以第1规定次数(例如16次)获取了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2a为“是”),则随后,校正部232判断以第1规定次数所获取的这些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是否在预设的规定范围内(步骤S22ba)。
步骤S22ba中,若校正部232判断以第1规定次数所获取的这些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在预设的规定范围外(步骤S22ba为“否”),则不计算该触敏传感器的校正值而中止该触敏传感器的校正。
另一方面,步骤S22ba中,若校正部232判断以第1规定次数所获取的这些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在预设的规定范围内(步骤S22ba为“是”),则依次进行步骤S22c及步骤S22d的处理。
步骤S22d中,作为总规定次数(例如32次)中的一部分,若校正部232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以第2规定次数(例如16次)获取了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2d为“是”),则随后,校正部232判断以第2规定次数所获取的这些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是否在预设的规定范围内(步骤S22ea)。
步骤S22d中,若校正部232判断以第2规定次数所获取的这些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在预设的规定范围外,则不计算该触敏传感器的校正值而中止该触敏传感器的校正。
另一方面,步骤S22d中,若校正部232判断以第2规定次数所获取的这些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在预设的规定范围内,则依次进行步骤S22f、S23、S24的处理。
这样,通过图25所示的处理也能够与图17及图18所示的处理同样地防止在校正中因手指等接触触敏传感器而引起误校正。结果是能够防止发生误动作。
此外,能够减少在操作装置200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次校正的次数,从而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校正过程中的接触判断2)
此外,校正部232可不进行图17、图18所示的处理,而是如图19所示的那样来判断所计算出的校正值是否恰当。图19示出了将判断校正部232计算出的校正值是否恰当包括在内的校正处理流程。
例如,在上述步骤S11~S17中的至少一个为“是”的情况下(或者由于到了规定时机等而开始执行校正的情况下),随后,校正部232获取每一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1)。然后,校正部232进行用图16所说明过的步骤S22、S23的处理。
步骤S23中,校正部232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根据以规定次数所获取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来计算校正值。
然后,校正部232判断步骤S23中所计算出的校正值与前次计算出的且目前使用的校正值(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校正值)之间的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23b)。
步骤S23b中,若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与前次校正后的校正值(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之间的差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23b为“是”),则校正部232推测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为正常,并将该校正值保存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步骤S24)。也就是说,校正部232将阈值变更为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从而完成校正。
步骤S23b中,若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与前次校正后的校正值(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之间的差在规定范围外(步骤S23b为“否”),则校正部232推测校正过程中有手指等接触到了触敏传感器,因此删除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不将其保存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步骤S25)。由此,校正部232中止该触敏传感器的校正。
这样,校正部232在开始执行校正处理后,若校正值计算步骤(步骤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与作为前次校正后的校正值的阈值之间的差在规定范围内,则将阈值变更为校正值计算步骤(步骤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步骤S24)。
另一方面,若校正值计算步骤(步骤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与阈值之间的差在规定范围外,则校正部232推测校正过程中有手指等接触到了触敏传感器,因此删除校正值计算步骤(步骤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并且不对阈值进行变更(步骤S25)。也就是说,校正部232维持前次校正后的校正值、即保存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从而中止校正。
由此,能够防止在校正过程中因手指等接触触敏传感器而引起误校正。结果是能够防止发生误动作。
此外,能够减少在操作装置200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次校正的次数,从而能够延长电池寿命。另外,也可不通过步骤S25将未使用的校正值删除,而是将其存储。
图20示出了将判断校正部232所计算出的校正值是否恰当包括在内的校正变形例的处理流程。如图20所示,校正部232可进一步判断所计算出的校正值与当前所用的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采用其中正确的一方。
如图20所示,进行用图19所说明过的步骤S21~S23b的处理。
步骤S23b中,若校正值计算步骤(步骤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在规定范围外(步骤S23b为“否”),则校正部232进一步判断该校正值是否小于阈值(步骤S23c)。
步骤S23c中,若校正部232判断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小于经前次校正而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步骤S23c为“否”),则推测与前次校正后的阈值相比,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更准确,因此将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保存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步骤S24)。由此,校正部232完成校正的执行。
另一方面,步骤S23c中,若校正部232判断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为经前次校正而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以上(步骤S23c为“是”),则推测与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相比,前次校正后的阈值更准确,因此删除步骤S2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不将其保存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步骤S25)。由此,校正部232中止校正。
由此,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校正。由此,不仅能够防止校正过程中在手指等接触着触敏传感器的状态下进行校正而出现误校正,还能够防止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误校正,从而能够防止操作装置200的误动作。
此外,由于能够减少在操作装置200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再次校正的次数,所以能够减少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另外,也可不通过步骤S25将未使用的校正值删除,而是将其存储。
(校正过程中对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补正)
在校正执行过程中,校正部232可对同时获取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进行补正。
图21示出了校正部232在执行校正的过程中,对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值进行补正的流程。校正部232可进行图21所示的校正处理,以此代替图16所示的校正处理。
如图21所示,例如,在上述步骤S11~S17中的至少一个为“是”的情况下(或者由于到了规定时机等而开始执行校正的情况下),随后,校正部232获取每一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1)。
接着,校正部232判断步骤S21中同时获取的来自各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是否为阈值以上(步骤S21a)。
步骤S21a中,若校正部232判断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阈值以上(步骤S21a为“是”),则基于其他低于阈值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值,将被判断为阈值以上的该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补正为低于阈值的值(步骤S21b)。之后,依次进行图16所示的步骤S22~S24的处理。
图22示出了校正部232在执行校正的过程中对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值进行补正的情况。图21所示的步骤S21a、S21b中,校正部232例如可如图22所示那样对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进行补正。图22的(a)示出了第1触敏传感器241的第1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1out小于阈值的情况,(b)示出了第2触敏传感器242的第2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2out大于阈值的情况。
例如,如图7所示,设想操作装置200具有第1触敏传感器241及第2触敏传感器242这2个触敏传感器。
图21所示的步骤S21中,设想校正部232在校正执行过程中的某一时间从第1触敏传感器241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是图22的(a)所示的第1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1out,且校正部232在同一时间从第2触敏传感器242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是图22的(b)所示的第2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2out。
于是,校正部232在图21所示的步骤S21a中,参照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Vth,针对每一触敏传感器均判断其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是否为阈值Vth以上。
其中,如图22的(a)所示,第1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1out是小于阈值Vth的值Vl,如图22的(b)所示,第2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2out是阈值Vth以上的值Vh。
这样,若2个触敏传感器中仅有一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阈值以上,则推测处于操作者不握持(未握住)操作部280的状态,可能手指等偶然接触到2个触敏传感器中的一个。
这种情况下,无需从头再开始校正,而是在步骤S21b中,将第2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2out的值Vh补正为第1触敏传感器输出值V1out的值Vl。然后,如步骤S22~步骤S24所示,校正部232继续执行校正,并结束校正。由此,能够防止校正过程中由手指等的接触所引起的再次校正,且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另外,若操作装置200具有2个以上的触敏传感器,如4个等,并且1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阈值以上,而其他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低于阈值,则可以将阈值以上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补正为低于阈值的其他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平均值。
(在校正过程中中止校正的执行)
校正部232也可在校正的执行过程中根据同时获取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值来中止校正。
图23示出了校正部232在执行校正的过程中,根据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值来中止校正的流程。校正部232可进行图23所示的校正处理,以此代替图16所示的校正处理。
如图23所示,例如,在上述步骤S11~S17中的至少一个为“是”的情况下(或者由于到了规定时机等而开始执行校正的情况下),随后,校正部232获取每一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1)。
接着,校正部232判断步骤S21中同时获取的来自各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是否为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以上(步骤S21a)。
步骤S21a中,若校正部232判断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以上(步骤S21a为“是”),则不获取规定次数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而是中止校正(步骤S26)。之后,校正部232可使报知部245进行报知动作,从而通知校正未能正常结束。
步骤S21a中,若校正部232判断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小于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步骤S21a为“否”),则进入图16所示的步骤S22,依次进行步骤S23、S24的处理,并正常结束校正。
通过图21所示的处理,在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某一个变为阈值以上的时间点,校正部232推测手指等接触到了多个触敏传感器中的某一个,并中止后续获取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即中止校正的执行。由此,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在校正过程中将部分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删除)
校正部232在校正的执行过程中,也可根据同时获取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值而将部分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删除。
图24示出了校正部232在执行校正的过程中,根据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值来删除部分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流程。校正部232可进行图24所示的校正处理,以此代替图16所示的校正处理。
如图24所示,例如,在上述步骤S11~S17中的至少一个为“是”的情况下(或者由于到了规定时机等而开始执行校正的情况下),随后,校正部232获取每一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1)。
接着,校正部232判断步骤S21中同时获取的来自各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是否为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以上(步骤S21a)。
步骤S21a中,若校正部232判断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以上(步骤S21a为“是”),则删除阈值以上的该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步骤S21c)。
然后,进行步骤S22、S23、S24的处理,并且校正部232结束校正的执行。
步骤S21a中,若校正部232判断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不为存储在触敏传感器控制部235中的阈值以上(步骤S21a为“否”),则进行步骤S22、S23、S24的处理,并结束校正的执行。
图24所示的处理中,若在步骤S21a为“是”的情况下继而进行步骤S23的处理,则经过了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删除的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不全,并未达到按规定次数(例如32次)获取的数据量,其中缺少废弃个数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例如,若废弃了某次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则校正部232针对该触敏传感器,根据剩余次数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来计算校正值(步骤S23),其中该剩余次数是从规定次数中减去废弃个数后的次数。
由此,能够防止发生再次校正,从而能够延长电池寿命。
〔通过软件来实现的例子〕
操作装置200的控制模块(特别是控制部230)可通过形成在集成电路(IC芯片)等中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通过软件来实现。
通过软件来实现时,操作装置200具备对用以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程序命令加以执行的计算机。该计算机例如具备:1个以上的处理器以及以计算机能读取的方式存储有上述程序的存储介质。并且,所述计算机中,通过由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介质中读出所述程序并加以执行,本发明的目的即可达成。作为所述处理器,例如可使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作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使用“非暂存式有形介质”,例如ROM(ReadOnly Memory)等,以及存储带、存储盘、存储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电路等。此外,还可具备供展开所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此外,所述程序也可通过能输送该程序的任意输送介质(通信网络及广播波等)来提供给上述计算机。另外,即使所述程序的形态是通过电子式传输而得以体现的载置于载波中的数据信号,也能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总结)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操作装置对操作对象装置进行遥控,且具有: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接触判断部,其基于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与阈值,来判断是否接触到所述触敏传感器;以及校正部,其对所述阈值进行校正,所述校正部在判断为符合规定条件后开始所述校正的执行。
若如专利文献1那样定期校正,即,经过规定时间及天数后自动进行校正,则需要考虑到各种使用方法及使用环境,所以需要过高频度地进行校正。与此相比,通过本发明,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校正,因此能够抑制耗电。结果是能够防止不必要的电池消耗。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握持检测。
关于本发明的操作装置,所述规定条件也可为针对所述操作装置及所述操作对象装置中至少一方的电源所规定的条件。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也可具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温度判断部,其判断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值的自前次校正后起的变化量是否为规定值以上,若所述温度判断部判断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值的自前次校正后起的变化量为规定值以上,则所述校正部也可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也可具有:电池;以及电压判断部,其判断来自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的自前次校正后起的变化量是否为规定值以上,若所述电压判断部判断来自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的自前次校正后起的变化量为规定值以上,则所述校正部也可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可具有:操作部及报知部中的至少一方;以及计数部,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对所述操作对象装置进行操作的按钮,所述报知部通过声音或光来向操作者进行报知动作,所述计数部对所述按钮被按下的次数或所述报知动作的进行次数进行计数,若所述计数部判断所述次数为一定次数以上,则所述校正部也可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关于本发明的操作装置,所述电压判断部判断来自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的变化量为规定值以上也可以指:自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的变化量因电池的更换而上升到了所述规定范围的上限值以上。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也可具有操作装置侧通信部,若所述操作对象装置的装置电源接通,则该操作装置侧通信部也可从操作对象装置侧通信部获取该装置电源已经接通的通知,若所述操作装置侧通信部获取了所述装置电源已经接通的通知,则所述校正部也可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也可具有:操作部,其被操作从而用来对象装置进行遥控;以及经过时间判断部,其判断自前次操作部被操作后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若所述经过时间判断部判断为经过了所述规定时间,则所述校正部也可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也可具有: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部,其判断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处在规定范围内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若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部判断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处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所述规定时间,则所述校正部也可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所述校正部也可通过执行包括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及校正值计算步骤的校正处理,来进行所述校正,其中,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按照规定次数获取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中,根据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所述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针对每一所述触敏传感器均计算用于对所述阈值进行校正的校正值。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所述校正部在开始所述校正的执行处理后,若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内,或者若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与作为前次校正后校正值的所述阈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内,则也可将所述阈值变更为所述校正值。
若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所述规定范围外,或者若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所述校正值与所述阈值的差在所述规定范围外,则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所述校正部也可删除所述校正值而不对所述阈值进行变更。
若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校正值在所述规定范围外,且所述校正值小于所述阈值,则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所述校正部也可将该阈值变更为该校正值,但若所述校正值为所述阈值以上,则也可删除所述校正值而不对该阈值进行变更。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所述校正部也可在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之前进行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其中,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判断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是在所述规定范围内还是在所述规定范围外,若在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中判断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所述规定范围内,则所述校正部也可将所述阈值变更为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所述校正值,若在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中判断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所述规定范围外,则所述校正部也可不进行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所述校正部若在获取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判断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阈值以上,则也可基于其他低于阈值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值,将被判断为阈值以上的该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补正为低于阈值的值。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所述校正部若在获取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判断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阈值以上,则也可中止所述校正的执行。
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所述校正部若在获取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判断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阈值以上,则也可删除阈值以上的该触敏传感器输出值。
本发明的X射线摄影单元中也可具备所述操作对象装置及所述操作装置,所述操作对象装置也可是X射线摄影装置X射线摄影单元。
本发明不限定为上述各实施方式,可在说明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对不同实施方式中分别揭载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操作装置,其对操作对象装置进行遥控,该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
接触判断部,其基于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与阈值,来判断所述触敏传感器是否被接触;以及
校正部,其对所述阈值进行校正,
所述校正部在判断为满足了规定条件后,开始执行所述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条件是针对所述操作装置及所述操作对象装置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源所规定的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温度传感器;以及
温度判断部,其判断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值的自前次校正后起的变化量是否为规定范围以上,
若所述温度判断部判断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值的自前次校正后起的变化量为规定范围以上,则所述校正部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电池;以及
电压判断部,其判断来自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的自前次校正后起的变化量是否为规定范围以上,
若所述电压判断部判断来自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的自前次校正后起的变化量为规定范围以上,则所述校正部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操作部及报知部中的至少一方;以及
计数部,
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对所述操作对象装置进行操作的按钮,所述报知部通过声音或光来向操作者进行报知动作,所述计数部对所述按钮被按下的次数或所述报知动作的进行次数进行计数,
若所述计数部判断所述次数为一定次数以上,则所述校正部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判断部判断来自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的变化量为规定值以上是指:来自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的变化量因电池的更换而上升到了所述规定范围的上限值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操作装置侧通信部,若所述操作对象装置的装置电源接通,则该操作装置侧通信部从操作对象装置侧通信部获取该装置电源已经接通的通知,
若所述操作装置侧通信部获取了所述装置电源已经接通的通知,则所述校正部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4、6及7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操作部,其被操作从而用来对所述操作对象装置进行遥控;以及
经过时间判断部,其判断自前次操作部被操作后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
若所述经过时间判断部判断为经过了所述规定时间,则所述校正部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部,其判断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处在规定范围内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
若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部判断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处在所述规定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所述规定时间,则所述校正部判断为满足了所述规定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部通过执行包括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及校正值计算步骤的校正处理,来进行所述校正,其中,
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按照规定次数获取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
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中,根据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所述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针对每一所述触敏传感器均计算用于对所述阈值进行校正的校正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部在开始执行所述校正处理后,
若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内,或者若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校正值与作为前次校正后校正值的所述阈值的差在规定范围内,则将所述阈值变更为所述校正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所述规定范围外,或者若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所述校正值与所述阈值的差在所述规定范围外,则所述校正部不对所述阈值进行变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校正值在所述规定范围外,且所述校正值小于所述阈值,则所述校正部将该阈值变更为该校正值,但若所述校正值为所述阈值以上,则所述校正部不对该阈值进行变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部在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之前进行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其中,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判断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是在所述规定范围内还是在所述规定范围外,
若在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中判断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所述规定范围内,则所述校正部将所述阈值变更为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所述校正值,
若在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判断步骤中判断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获取了的多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差在所述规定范围外,则所述校正部不进行所述校正值计算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部若在获取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判断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阈值以上,则基于其他低于阈值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值,将被判断为阈值以上的该触敏传感器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补正为低于阈值的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部若在获取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判断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阈值以上,则中止所述校正的执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部若在获取所述触敏传感器输出值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获取步骤中判断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敏传感器获取的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中的至少一个触敏传感器输出值为阈值以上,则删除阈值以上的该触敏传感器输出值。
18.一种X射线摄影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操作对象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
所述操作对象装置是X射线摄影装置。
CN201880055446.0A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Active CN111052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2530.6A CN115644899A (zh)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CN202211252498.1A CN115644898A (zh)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7084 2017-08-31
JP2017167084A JP6950373B2 (ja) 2017-08-31 2017-08-31 操作装置およびx線撮影ユニット
PCT/JP2018/029933 WO2019044450A1 (ja)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およびx線撮影ユニット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2498.1A Division CN115644898A (zh)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CN202211252530.6A Division CN115644899A (zh)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757A true CN111052757A (zh) 2020-04-21
CN111052757B CN111052757B (zh) 2022-11-01

Family

ID=6552737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2530.6A Pending CN115644899A (zh)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CN201880055446.0A Active CN111052757B (zh)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CN202211252498.1A Pending CN115644898A (zh)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2530.6A Pending CN115644899A (zh)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52498.1A Pending CN115644898A (zh) 2017-08-31 2018-08-09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50373B2 (zh)
KR (1) KR102360777B1 (zh)
CN (3) CN115644899A (zh)
WO (1) WO201904445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8328A1 (en) * 2008-10-21 2010-04-29 Atmel Corporation Noise reduction i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JP2010191834A (ja) * 2009-02-20 2010-09-02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マイクロコンピュータ
CN101896878A (zh) * 2008-01-16 2010-11-24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接触式传感器装置、控制方法、触控面板装置以及程序
CN102483670A (zh) * 2010-06-25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触输入位置校正装置、输入装置、接触输入位置校正方法、程序及集成电路
US20140239739A1 (en) * 2013-02-28 2014-08-28 Honda Motor Co., Ltd. Input operatio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threshold value adjusting method
US20170212227A1 (en) * 2016-01-21 2017-07-27 Omron Corporation Sensor, sensor system and measur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0922A (ja) * 1991-09-19 1993-04-02 Ricoh Co Ltd アナログ式タツチパネルおけるキヤリブレーシヨン方式
JP4622631B2 (ja) * 2005-03-31 2011-0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接触位置座標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1323015B1 (ko) * 2008-10-20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장치와 그 출력 보정방법
JP6240939B2 (ja) * 2013-12-18 2017-12-06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遊技機
JP6381381B2 (ja) * 2014-09-12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416691B2 (ja) * 2015-05-14 2018-10-3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入力装置の動作方法
JP6578797B2 (ja) * 2015-08-06 2019-09-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およびx線撮影ユニット
CN106095161B (zh) * 2016-05-26 2019-06-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触摸屏校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6878A (zh) * 2008-01-16 2010-11-24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接触式传感器装置、控制方法、触控面板装置以及程序
WO2010048328A1 (en) * 2008-10-21 2010-04-29 Atmel Corporation Noise reduction i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JP2010191834A (ja) * 2009-02-20 2010-09-02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マイクロコンピュータ
CN102483670A (zh) * 2010-06-25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触输入位置校正装置、输入装置、接触输入位置校正方法、程序及集成电路
US20140239739A1 (en) * 2013-02-28 2014-08-28 Honda Motor Co., Ltd. Input operatio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threshold value adjusting method
CN104020900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输入操作接受装置以及阈值调整方法
US20170212227A1 (en) * 2016-01-21 2017-07-27 Omron Corporation Sensor, sensor system and measur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757B (zh) 2022-11-01
KR20200031156A (ko) 2020-03-23
CN115644898A (zh) 2023-01-31
KR102360777B1 (ko) 2022-02-14
JP6950373B2 (ja) 2021-10-13
CN115644899A (zh) 2023-01-31
WO2019044450A1 (ja) 2019-03-07
JP2019047260A (ja) 2019-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1621B2 (en) Method executed by pen or pen detection apparatus that detects the pen
CN107635467B (zh) 操作装置及x线摄影单元
CN111052056B (zh)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JP2017512600A (ja) 電子パッチの取り付けを検出する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EP3280469B1 (en) Fluid measuring reservoir for breast pumps
US20130341104A1 (en) Biometric apparatus
CN111050649B (zh)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CN110167112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11052757B (zh) 操作装置及x射线摄影单元
JP2017192563A (ja) 活動量計および運動量算出装置
TWI585429B (zh) 估計電池容量的方法
US2016028304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stored therein
WO2019176179A1 (ja) 吸引器、吸引器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0016582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バッテリの残量の検出方法
CN108697378A (zh) 一种睡眠体动监测方法、装置及睡眠体动监测仪
JP2019066433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7285264B2 (ja) 医療機器
WO2014162341A1 (ja) 体内水分計、検出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6161511B2 (ja) 湿度測定装置、劣化回復方法、および劣化回復プログラム
JP2023038976A (ja) 腕装着型端末装置、着脱検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24446A (ja) 生体音測定装置、生体音測定装置の制御方法、生体音測定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059461A (ja) 生体測定装置及び生体測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