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195A - 路侧装置、行人装置、通信系统、异常探测方法以及异常通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路侧装置、行人装置、通信系统、异常探测方法以及异常通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195A
CN111052195A CN201880057302.9A CN201880057302A CN111052195A CN 111052195 A CN111052195 A CN 111052195A CN 201880057302 A CN201880057302 A CN 201880057302A CN 111052195 A CN111052195 A CN 111052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rian
information
person
abnormality
road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73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195B (zh
Inventor
上野刚
须藤浩章
大久保义行
石田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52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8Insuranc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05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cluding pedestrian guidance indic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08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data
    • G08G1/0112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data from the vehicle, e.g. floating car data [FCD]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08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data
    • G08G1/0116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data from roadside infrastructure, e.g. beac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 G08G1/0129Traffic data processing for creating historical data or processing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 G08G1/0133Traffic data processing for classifying traffic situ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7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identifying vehicl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6Anti-collision systems
    • G08G1/166Anti-collision systems for active traffic, e.g. moving vehicles, pedestrians, bik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4Guidance services

Abstract

行人终端向路侧机发送包含行人信息的消息,路侧机当接收到从行人终端发送的消息时,储存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基于该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行人终端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并将包含持有行人终端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信息的消息发送到周边的行人终端。

Description

路侧装置、行人装置、通信系统、异常探测方法以及异常通知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道路上并与用于同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的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的路侧装置、行人装置、用于行人装置与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的通信系统、用于探测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异常探测方法、用于从路侧装置通知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异常通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进行面向使用了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智能交通系统)的安全驾驶辅助无线系统的实用化及普及的研究。在该安全驾驶辅助无线系统中,通过搭载于车辆的车载终端彼此之间进行通信的车车间通信、设置于道路上的路侧机与车载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道路车辆间通信,来交换包含车辆的位置信息等的消息,从而对车辆的驾驶员进行提醒以避免事故发生。
另外,近年来,为了防止行人的事故,提出了在行人持有的行人终端与车载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行人车辆间通信。在该行人车辆间通信中,行人终端与车载终端之间直接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等的消息,将行人的存在通知给车载终端,并且将车辆的存在通知给行人终端,由此能够在适当的时刻对行人和车辆的驾驶员双方进行提醒,因此在防止行人的事故方面能够期待比较大的效果。
并且,期望在发生了犯罪等异常情况时,提早探测出该异常情况并向能够进行救护等应对的人物通知发生了异常情况。
作为与这种异常通知相关联的技术,以往已知如下技术:储存移动体的位置信息作为移动历史记录信息,通过对该移动历史记录信息进行分析,来获取与移动体的前进道路等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另外,当探测出各种异常情况时,向预先登记的终端进行报告(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34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所述以往的技术中,能够基于移动历史记录信息来将各种信息提供给使用者或者报告各种异常情况的发生,但是为了探测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需要使人物持有专用的终端,因此存在成本增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安全驾驶辅助无线系统中,由于使行人持有行人终端,因此考虑使用该行人终端来探测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由此能够期待成本的大幅削减。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探测出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路侧装置、行人装置、通信系统、异常探测方法以及异常通知方法。
本发明的路侧装置设置于道路上,用于与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所述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路侧装置构成为,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存储部,当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所述存储部储存所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行人装置构成为,具备:通信部,其与设置于道路上的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并且接收从其它的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存储部,其储存由所述通信部从其它的行人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作为由所述路侧装置进行的异常探测的对象的人物,并将包含所述探测的结果的消息从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路侧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用于行人装置与设置于道路上的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所述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通信系统构成为,所述路侧装置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存储部,当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所述存储部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异常探测方法是路侧装置的异常探测方法,所述路侧装置设置于道路上,用于与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所述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路侧装置的异常探测方法构成为,通过所述道路行人间通信来接收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异常通知方法用于从路侧装置向周边的行人装置通知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所述异常通知方法构成为,所述行人装置向所述路侧装置发送包含行人信息的消息,所述路侧装置当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进行以下处理:储存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以及向周边的所述行人装置发送包含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信息的消息。
根据本发明,能够探测出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A是示出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进行的异常情况探测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B是示出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进行的异常情况探测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3A是示出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进行的异常情况探测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3B是示出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进行的异常情况探测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3C是示出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进行的异常情况探测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5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绑架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5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绑架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5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绑架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6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遗弃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7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遗弃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7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遗弃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8A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B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C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D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监禁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9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监禁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9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监禁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0A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B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C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1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跟踪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1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跟踪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1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跟踪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2A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B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C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D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欺凌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3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欺凌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3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欺凌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4A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B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C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D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E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F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中的与肇事逃逸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6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肇事逃逸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6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肇事逃逸有关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1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服务器7中显示的异常再现画面的说明图。
图1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和管理服务器7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20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和管理服务器7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20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和管理服务器7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服务器7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和管理服务器7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23A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管理服务器7以及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23B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管理服务器7以及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24A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管理服务器7以及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24B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管理服务器7以及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24C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管理服务器7以及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25A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服务器7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5B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服务器7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6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7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28A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28B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2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消息中包含的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0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31A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31B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32A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32B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33A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3B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3C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3D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3E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4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35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36A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36B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37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第1发明是一种路侧装置,设置于道路上,用于与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所述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路侧装置构成为,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存储部,当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所述存储部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据此,能够探测出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第2发明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将包含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信息的消息从所述通信部发送到周边的行人装置。
据此,能够向周边的行人通知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第3发明构成为,还具备网络通信部,该网络通信部与保护者持有的保护者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所述控制部将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通知从所述网络通信部发送到所述保护者装置。
据此,能够向处于远处的保护者通知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第4发明构成为,所述通信部接收包含由设置于所述行人装置的检测部检测出的与加速度、方位、撞击、声音中的至少一者有关的检测信息的所述消息,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据此,能够高精度地探测出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第5发明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为与其他人物同行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绑架。
据此,能够探测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绑架。
另外,第6发明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有同行历史记录的多个人物从同行的状态变化为没有同行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遗弃。
据此,能够探测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遗弃。
另外,第7发明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存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位置信息没有变化的人物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监禁。
据此,能够探测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监禁。
另外,第8发明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为以跟随其他人物的方式移动的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该人物为在其他人物的移动路径上静止不动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跟踪。
据此,能够探测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跟踪。
另外,第9发明构成为,在对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进行了行为语言暴力的情况下,所述通信部从所述行人装置接收包含行为语言暴力探测信息的消息,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有同行历史记录的多个人物为同行的状态下接收到包含所述行为语言暴力探测信息的消息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欺凌。
据此,能够探测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欺凌。
另外,第10发明构成为,在所述行人装置中通过危险判定而判定为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的危险性高之后探测出撞击的情况下,所述通信部从所述行人装置接收包含碰撞探测信息的消息,并且接收从所述车载装置发送的消息,所述控制部在接收到包含所述碰撞探测信息的消息之后,在基于从所述车载装置发送的消息中包含的车辆的位置信息探测出车辆逃离了碰撞地点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肇事逃逸。
据此,能够探测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肇事逃逸。
另外,第11发明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人物在预计通行时间段没有通行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所述异常情况。
据此,能够向保护者通知监视的对象者在经常通行的时间内没有通行。
另外,第12发明是一种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行人装置构成为,具备:通信部,其与设置于道路上的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检测部,其检测针对本装置的规定的撞击或规定的声音;以及控制部,其将包含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信息的所述消息从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路侧装置。
据此,在路侧装置中,能够基于检测信息来高精度地探测出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第13发明是一种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行人装置构成为,具备:通信部,其与设置于道路上的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并且接收从其它的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存储部,其储存由所述通信部从其它的行人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作为由所述路侧装置进行的异常探测的对象的人物,并将包含该探测的结果的消息从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路侧装置。
据此,在路侧装置的通信区域以外的区域也能够发现存在于本装置的周边的可疑者。
另外,第14发明是一种通信系统,用于行人装置与设置于道路上的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所述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通信系统构成为,所述路侧装置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存储部,当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所述存储部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据此,与第1发明同样地,能够探测出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第15发明构成为,还具备管理装置,所述管理装置对由所述路侧装置探测出的异常情况进行管理,所述管理装置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存储部,当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从所述路侧装置发送的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时,存储部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将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再现过去的异常发生时的状况的画面显示于显示装置。
据此,管理者能够在事后确认过去的异常发生时的状况。
另外,第16发明构成为,还具备管理装置,所述管理装置对由所述路侧装置探测出的异常情况进行管理,所述管理装置具备:通信部,其与所述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存储部,当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从所述路侧装置发送的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时,所述存储部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生成与直到发生异常情况为止的当事者的行动的特征有关的行动模式信息,基于该行动模式信息和从所述行人装置获取到的最近的行人信息,来预测异常情况的发生,并将异常预测通知发送到所述路侧装置。
据此,能够向周边的行人或处于远处的保护者事先通知会发生异常情况,因此能够预先防止异常情况。
另外,第17发明构成为,所述行人装置的控制部向所述路侧装置的所述通信部发送与在异常通知服务中进行信息提供有关的服务选择信息,所述路侧装置的控制部基于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服务选择信息,来生成与向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支付信息提供费有关的信息。
据此,能够向在异常通知服务中通过信息提供来进行协作的人物支付信息提供费。
另外,第18发明构成为,所述行人装置的控制部向所述路侧装置的所述通信部发送与利用异常通知服务有关的服务选择信息,所述路侧装置的控制部基于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服务选择信息,来生成与从异常通知服务的使用者收取服务使用费有关的信息。
据此,能够从使用异常通知服务的使用者收取服务使用费。
另外,第19发明构成为,所述路侧装置具备网络通信部,所述路侧装置的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针对各人物获取发生了异常情况的频率,根据所述频率来生成减少所述人物加入的保险的保险费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从所述网络通信部发送到外部。
据此,能够根据发生了异常情况的频率来减少保险费。
另外,第20发明是一种路侧装置的异常探测方法,所述路侧装置设置于道路上,用于与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所述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路侧装置的异常探测方法构成为,通过所述道路行人间通信来接收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据此,与第1发明同样地,能够探测出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第21发明是一种异常通知方法,用于从路侧装置向周边的行人装置通知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所述异常通知方法构成为,所述行人装置向所述路侧装置发送包含行人信息的消息,所述路侧装置当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进行以下处理:储存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以及向周边的所述行人装置发送包含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信息的消息。
据此,与第2发明同样地,能够向周边的行人通知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另外,第22发明是一种异常通知方法,用于从路侧装置向保护者装置通知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所述异常通知方法构成为,所述行人装置向所述路侧装置发送包含行人信息的消息,所述路侧装置当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进行以下处理:储存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以及向所述保护者装置发送包含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通知。
据此,与第3发明同样地,能够向处于远处的保护者通知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该通信系统具备:由行人携带的行人终端1(行人装置)及便携式信息终端2;搭载于车辆(移动体)的车载终端3(车载装置)及车载导航装置4;路侧机5(路侧装置);以及由保护者携带的保护者终端6,其中,行人终端1与车载终端3之间进行行人车辆间通信,行人终端1与路侧机5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
在行人车辆间通信中,在行人终端1与车载终端3之间发送接收包含位置信息等所需要的信息的消息。在该行人车辆间通信中,通过ITS无线通信、即利用了使用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智能交通系统)的安全驾驶辅助无线系统中采用的频带(例如700MHz频带、5.8GHz频带)的无线通信,来发送接收消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行人车辆间通信以外,还进行在路侧机5与行人终端1之间发送接收消息的道路行人间通信、在路侧机5与车载终端3之间发送接收消息的道路车辆间通信,但是该道路行人间通信、道路车辆间通信是与行人车辆间通信同样的ITS无线通信,通过行人车辆间通信、道路行人间通信以及道路车辆间通信发送接收的消息是基于共通的标准(数据结构)的消息。
行人终端1与便携式信息终端2连接。该便携式信息终端2是智能手机、移动电话、平板终端、穿戴式终端等。在行人终端1中,通过与车载终端3之间发送接收消息,来在判定为需要进行提醒时向便携式信息终端2输出提醒的指示,在便携式信息终端2中,根据来自行人终端1的指示,来进行对行人提醒的输出动作(例如声音输出、振动等)。
车载终端3与车载导航装置4连接。该车载导航装置4用于对驾驶员进行路径指引。在车载终端3中,通过与行人终端1之间发送接收消息,来在判定为需要进行提醒时向车载导航装置4输出提醒的指示,在车载导航装置4中,根据来自车载终端3的指示,来进行对驾驶员提醒的输出动作(例如声音输出、画面显示等)。
此外,行人终端1也可以内置于便携式信息终端2,车载终端3也可以内置于车载导航装置4。
另外,也可以设为由行人终端1自身进行提醒的输出动作。另外,也可以设为由车载终端3自身进行提醒的输出动作。另外,也可以设为,车载终端3与驾驶员持有的便携式信息终端2之间进行通信,使便携式信息终端2进行对驾驶员提醒的输出动作。
接着,对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进行的异常情况探测的概要进行说明。图2A、图2B、图3A~图3C是示出由路侧机5进行异常情况探测的概要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路侧机5中,从在本装置的周边经过的行人终端1接收消息,基于该消息中包含的位置信息等行人信息来探测出行人的异常情况,并报告给处于周边的其他行人、处于远处的保护者。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异常情况,探测绑架、遗弃、监禁、跟踪、欺凌、肇事逃逸。
关于绑架,如图2A所示,作为犯罪时的状况,加害者正在与被害者同行、即加害者与被害者一起向同一方向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人物正在同行设为绑架的条件。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人物的周围以人物的位置为中心设定规定大小(例如半径为10m)的周围圆(圆形的区域),通过两个人的周围圆的重叠来探测出两个人物正在同行的状态。此时,最好将周围圆彼此重合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添加到条件中。
另外,绑架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几乎没有在该场所通行过的人物进行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人物有关的条件,关注在过去的规定期间(例如一周)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即在过去的规定期间(例如一周)内没有在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通行过的人物。
另外,如诱拐儿童的情况那样,加害者与被害者在多数情况下彼此不认识、即是以前未曾见过的人物。因此,作为与人物有关的条件,最好将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例如一周)内没有同行历史记录的人物、即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例如一周)内没有一起走过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的人物添加到绑架的条件中。
另外,绑架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孩子为对象。因此,最好将行人为孩子添加到绑架的条件中。在该情况下,最好设为,将与年龄有关的属性信息作为行人信息附加到消息中并从行人终端1发送,路侧机5获取行人的属性信息。
另外,在绑架的情况下,由于对反抗的被害者进行约束的行为,被害者发生激烈的动作。因此,最好将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突然加速并且由方位传感器检测出突然转弯(突然的方向变化)添加到绑架的条件中。
另外,有时利用车辆进行绑架。因此,最好将在激烈的动作之后定位卫星的电波强度降低且行人终端1进入到车辆内添加到绑架的条件中。另外,在绑架时,有时行人终端1被丢弃在道路上。因此,最好将在激烈的动作之后行人终端1保持静止的状态且位置不变添加到绑架的条件中。另外,在绑架时,有时行人终端1损坏。因此,最好将在激烈的动作之后不能接收到定位卫星的电波添加到绑架的条件中。
如图2B所示,遗弃是一个人物将另一个人物留在某个场所并离开的行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人物从同行的状态变化为不同行的状态、即多个人物在一起移动之后分开设为遗弃的条件。此时,最好将没有同行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添加到条件中。此外,设为遗弃还包括走失等人物走散的情况。
另外,遗弃为两个人物具有父母及子女等那样的熟人关系。因此,作为与人物有关的条件,最好将有同行历史记录、即过去曾一起在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通行添加到条件中。
另外,遗弃不是在平时通行的场所发生,而是在不熟悉的场所发生。因此,作为与场所有关的条件,最好将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即过去没有通行过的人物添加到条件中。
另外,遗弃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孩子为对象。因此,最好将被遗弃之后位置信息没有变化的人物为规定年龄以下的孩子添加到遗弃的条件中。另外,遗弃探测的对象不只是人类,也可以将狗等宠物也添加到对象中。
监禁是对人物进行约束并将人物困在固定的场所内的行为,被监禁的人物不会从特定的场所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于人物的位置信息而人物在规定期间内没有移动设为监禁的条件。
另外,在人物被监禁在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外的情况下,不会再通行于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因此,最好将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未通行的状态持续规定期间添加到监禁的条件中。
另外,在监禁时,由于对反抗的被害者进行约束的行为,被害者发生激烈的动作。因此,最好将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突然加速并且由方位传感器检测出突然转弯(突然的方向变化)添加到监禁的条件中。
在跟踪中有尾随和伏击。如图3A所示,在尾随的情况下,加害者以隔开规定的距离跟在被害者后面的方式移动。因此,基于行人的位置信息,在人物以跟随其他人物的方式移动的情况下,判定为尾随。另一方面,在伏击的情况下,加害者为停留在被害者的行进方向上的前方的状态。因此,在人物为在其他人物的移动路径上静止不动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伏击。
另外,进行跟踪的场所虽然是被害者经常通行的场所,但是大多是加害者不怎么通行的场所。因此,作为与人物有关的条件,最好将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例如一周)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添加到跟踪的条件中。
另外,跟踪在多数情况下是加害者与被害者为异性。因此,最好将两个人物为异性添加到跟踪的条件中。在该情况下,最好设为,将与性别有关的属性信息作为行人信息附加到消息中并从行人终端1发送,路侧机5获取行人的属性信息。
关于欺凌,在多数情况下是加害者与被害者采取集体行动且频繁地一起行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是有同行历史记录的人物设为欺凌的条件。另外,如图3B所示,由于作为犯罪行为时的状况是加害者正在与被害者同行,因此将多个人物正在同行的状态设为欺凌的条件。
另外,在欺凌时,大多存在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因此,将由设置于行人终端1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因行为暴力引起的撞击、由设置于行人终端1的麦克风检测出因语言暴力引起的大喊设为欺凌的条件。另外,也可以将即使没有大喊但检测出相当于恐吓的规定语句、求助的规定语句设为欺凌的条件。另外,欺凌大多是加害者和被害者为孩子。因此,最好将人物为孩子添加到欺凌的条件中。
另外,在行为暴力中,在多数情况下被害者发生激烈的动作。因此,最好将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突然加速并且由方位传感器检测出突然转弯(突然的方向变化)添加到欺凌的条件中。另外,在行为暴力中,被害者大多不从特定场所移动。因此,最好将基于被害者的位置信息而被害者在规定期间内没有移动添加到欺凌的条件中。
如图3C所示,肇事逃逸是在车辆撞到行人之后驾驶员未进行救护而逃离的行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通过基于设置于行人终端1的加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探测出撞击,来探测出车辆撞到了行人。另外,在行人终端1中,基于行人及车辆的位置信息等,来进行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的危险性是否高的危险判定,因此在该危险判定中判定为碰撞的危险性高之后探测出撞击的情况下,判定为车辆撞到了行人。另外,将在探测出碰撞之后行人没有移动(位置信息的变化)添加到判定条件中,并且将在探测出碰撞之后车辆逃离了碰撞地点添加到判定条件中。此外,也可以设为先探测车辆是否已逃离,另外也可以设为考虑到程度轻的情况而不将行人是否没有移动添加到判定条件中。另外,在肇事逃逸时,有时行人终端1损坏。因此,最好将在激烈的动作之后不能接收到定位卫星的电波添加到肇事逃逸的条件中。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行人终端1具备定位部11、检测部12、ITS通信部13、输入输出部14、控制部15以及存储部16。
定位部11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QZSS(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准天顶卫星系统)等卫星定位系统测定本装置的位置,来获取本装置的位置信息。此外,也可以使用便携式信息终端2所具有的定位功能来获取本装置的位置信息。
检测部12对本行人(持有本装置的行人)的状态进行检测,具备加速度传感器21、方位传感器22以及麦克风2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加速度来探测因行为暴力所致的撞击,但是也可以与加速度传感器21相独立地设置撞击传感器。
ITS通信部13与路侧机5之间通过ITS通信(道路行人间通信)发送接收消息,与车载终端3之间通过ITS通信(行人车辆间通信)发送接收消息。
输入输出部14与便携式信息终端2之间进行信息的输入输出。基于从该输入输出部14输出的信息,在便携式信息终端2中进行对行人提醒的动作。
存储部16存储地图信息、由构成控制部15的处理器执行的程序等。此外,地图信息也可以是从便携式信息终端2获取的。
控制部15具备消息控制部31、危险判定部32、提醒控制部33、保护者信息获取部34、行为语言暴力探测部35以及碰撞探测部36。该控制部15由处理器构成,通过由处理器执行存储部16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控制部15的各部。
消息控制部31对包含终端ID、位置信息等行人信息的消息的发送进行控制。
危险判定部32基于由定位部11获取到的本行人的位置信息以及从车载终端3接收到的消息中包含的车辆的位置信息,来判定是否存在车辆与本行人发生碰撞的危险性。
提醒控制部33根据危险判定部32的判定结果,来对本行人实施提醒。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输入输出部14将提醒的指示输出到便携式信息终端2,根据该指示来在便携式信息终端2中进行对行人提醒的输出动作(例如声音输出、振动等)。
保护者信息获取部34获取与保护者的发信地有关的保护者信息,具体地说获取保护者终端6的地址。此外,也可以设为由用户操作便携式信息终端2来输入保护者信息。当在保护者信息获取部34中获取到保护者信息时,消息控制部31在适当的时刻将包含保护者信息的消息发送到路侧机5。
行为语言暴力探测部35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加速度来探测行为暴力(撞击)。另外,行为语言暴力探测部35基于由麦克风23检测出的声音来探测语言暴力。此外,也可以是进行声音识别,基于说话的内容来探测语言暴力。
在由危险判定部32判定为存在车辆与本行人发生碰撞的危险性之后,在基于由加速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加速度探测出撞击的情况下,碰撞探测部36判定为车辆撞到了本行人。
路侧机5具备ITS通信部41、网络通信部42、控制部43以及存储部44。
ITS通信部41与行人终端1之间通过ITS通信(道路行人间通信)来发送接收消息,与车载终端3之间通过ITS通信(道路车辆间通信)来发送接收消息。
网络通信部42经由蜂窝通信、无线LAN通信、因特网等网络来与保护者终端6之间进行通信。
存储部44存储由构成控制部43的处理器执行的程序等。另外,存储部44存储从本路侧机的通信区域内的行人终端1接收到的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此时,储存规定期间(例如一周、一个月)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当经过规定期间时删除。
控制部43具备人物探测部51、异常探测部52、消息控制部53、保护者信息登记部54以及报告部55。该控制部43由处理器构成,通过由处理器执行存储部44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控制部43的各部。
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包含保护者信息的消息时,保护者信息登记部54进行登记该保护者信息的处理,并将保护者信息存储到存储部44。
人物探测部51基于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从在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通行的人物中探测出在由异常探测部52探测人物的异常情况时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通信区域内存在的人物中探测出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可疑者)、即没有在通信区域内通行过的人物。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通信区域内存在的人物中探测出有同行历史记录的人物、即以前曾与其他人物一起在通信区域内通行过的人物。
异常探测部52将由人物探测部51探测出的人物作为监视对象,基于存储部44中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行人终端1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异常情况,探测绑架、遗弃(走失)、监禁、跟踪、欺凌、肇事逃逸。
具体地说,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为与其他人物同行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绑架。
另外,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有同行历史记录的多个人物从同行的状态变化为没有同行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遗弃。
另外,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存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位置信息没有变化的人物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监禁。
另外,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为以跟随其他人物的方式移动的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该人物为在其他人物的移动路径上静止不动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跟踪。
另外,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有同行历史记录的多个人物为同行的状态下接收到包含行为语言暴力探测信息的消息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欺凌。
另外,在从行人终端1接收到包含碰撞探测信息的消息之后,在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而行人不动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并且基于从车载终端3发送的消息中包含的车辆的位置信息探测出车辆逃离了碰撞地点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异常情况的肇事逃逸。
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消息控制部53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存储到存储部44。另外,在由异常探测部52探测出异常的情况下,将包含异常探测信息的消息从ITS通信部41发送到行人终端1。由此,能够向周边的行人通知发生了异常情况。
在由异常探测部52探测出异常的情况下,报告部55将异常探测通知从网络通信部42发送到保护者终端6。由此,能够向远处的保护者通知发生了异常情况。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绑架有关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5A所示,在行人终端1中,定位部11获取本行人的位置信息(ST101)。然后,消息控制部31基于本行人的位置信息,来判定是否为发送行人信息的状况(ST102)。在此,如果是发送行人信息的状况(除行人位于人行过街天桥上、房屋内、车内这种安全场所的情况以外)(ST102:“是”),接下来将包含行人信息的消息从ITS通信部13发送到路侧机5(ST103)。
此时,如图6A所示,在从行人终端1向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中,作为行人信息,包含时间、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及方位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此外,附带信息被保存在ITS通信的消息的扩展区域。
如图5B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201:“是”),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44(ST202)。此时,如图6B所示,在存储部44中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中,包含时间、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及方位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
接着,在人物探测部51中,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各人物的行人信息,来判定在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内是否存在过去的规定期间(例如一周)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可疑者)(ST203)。在此,在存在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的情况下(ST203:“是”),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设定防范标志作为附带信息(ST204)。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对ID1的人物设定了防范标志。
接着,在异常探测部52中,监视被设定了防范标志的人物,判定成为监视对象的该人物是否为正在与其他人物同行的状态(ST205)。
在此,在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为正在与其他人物同行的状态的情况下(ST205:“是”),判定为发生了绑架,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追加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绑架的异常探测信息(ST206)。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被设定了防范标志的ID1的人物(监视对象)的移动路径与ID2的人物的移动路径一致,因此能够判定为发生了绑架。在判定为绑架之后,在图6B的ID1的人物的附带信息中设定表示是绑架的异常探测信息,来取代防范标志。
接着,在消息控制部53中,生成包含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绑架的异常探测信息的消息,并将该消息从ITS通信部41发送到周边的行人终端1(ST207)。
此时,如图6C所示,在从路侧机5向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中,作为路侧机信息,包含时间、本装置的路侧机ID、绑架的加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绑架的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绑架的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的各信息、以及表示异常情况为绑架的异常探测信息。
此外,在不存在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的情况下(ST203:“否”),或者在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不为正在与其他人物同行的状态的情况下(ST205:“否”),不进行特别处理而结束。
如图5C所示,在存在于周边的其它的行人终端1中,当由ITS通信部13接收到从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时(ST301:“是”),提醒控制部33判定是否需要对本行人进行提醒(ST302)。在此,在需要对本行人进行提醒的情况下(ST302:“是”),对本行人实施处于自己周围的行人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提醒(ST303)。
此外,在从路侧机5向行人终端1发送消息时,同时从网络通信部42向保护者终端6发送表示探测出监视的对象者的异常情况的异常探测通知。在保护者终端6中,当接收到从路侧机5发送的异常探测通知时,实施监视的对象者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提醒。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遗弃有关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图8A~图8D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7A所示,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5A)相同。另外,如图8A所示,从行人终端1向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的内容也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6A)相同。
如图7B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201:“是”),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44(ST202)。此时,如图8B、图8C所示,在存储部44中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中,包含时间、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及方位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
接着,在人物探测部51中,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各人物的行人信息,来判定在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内是否存在过去的规定期间(例如一周)内有同行历史记录的人物(为熟人关系的人物)(ST211)。在此,在存在有同行历史记录的人物的情况下(ST211:“是”),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设定熟人标志作为附带信息(ST212)。图8B所示的例子是过去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ID1的人物与ID2的人物正在同行(以相同的位置推移),对两个人物设定了熟人标志。
接着,在异常探测部52中,监视被设定了熟人标志的多个人物,判定成为监视对象的该多个人物是否在中途变化为不同行的状态(ST213)。此时,不同行的状态是指一方进行了移动但另一方仍处于静止的状态的情况。图8C所示的例子是最近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ID1的人物正在移动,与此相对,ID2的人物没有移动,能够判定为发生了遗弃。
在此,在成为监视对象的多个人物在中途变化为不同行的状态的情况下(ST213:“是”),判定为发生了遗弃,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追加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遗弃的异常探测信息(ST206)。
接着,在消息控制部53中,生成包含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遗弃的异常探测信息的消息,并将该消息从ITS通信部41发送到周边的行人终端1(ST207)。
此时,如图8D所示,在从路侧机5向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中,包含时间、本装置的路侧机ID、遗弃的加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遗弃的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遗弃的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的各信息、以及作为附带信息的表示异常情况为遗弃的异常探测信息。
此外,在不存在有同行历史记录的人物的情况下(ST211:“否”),在成为监视对象的多个人物在中途没有变化为不同行的状态的情况下(ST213:“否”),不进行特别处理而结束。
如图7C所示,存在于周边的其它的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5C)相同。另外,保护者终端6也与绑架的情况相同。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监禁有关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9A~图9C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图10A~图10C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9A所示,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5A)相同。另外,如图10A所示,从行人终端1向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的内容也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6A)相同。
如图9B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201:“是”),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44(ST202)。此时,如图10B所示,在存储部44中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中,包含时间、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及方位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
接着,在异常探测部52中,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各人物的行人信息,来判定是否存在持续规定期间没有移动的人物(ST221)。
在此,在存在由于被监禁在房屋内等而持续规定期间没有移动的人物的情况下(ST221:“是”),判定为发生了监禁,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追加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监禁的异常探测信息(ST206)。在图10B所示的例子中,ID1的人物停留在固定的位置,并且ID1的人物在一周内未曾出现,因此能够判定为发生了监禁。
接着,在消息控制部53中,生成包含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监禁的异常探测信息的消息,并将该消息从ITS通信部41发送到周边的行人终端1(ST207)。
此时,如图10C所示,在从路侧机5向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中,包含时间、本装置的路侧机ID、监禁的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监禁的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的各信息、以及表示异常情况为监禁的异常探测信息。
此外,在不存在没有移动的人物的情况下(ST221:“否”),不进行特别处理而结束。
如图9C所示,存在于周边的其它的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5C)相同。另外,保护者终端6也与绑架的情况相同。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跟踪有关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图12A~图12D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11A所示,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5A)相同。另外,如图12A所示,从行人终端1向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的内容也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6A)相同。
如图11B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201:“是”),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44(ST202)。此时,如图12B、图12C所示,在存储部44中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中,包含时间、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及方位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
接着,在人物探测部51中,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各人物的行人信息,来判定在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内是否存在过去的规定期间(例如一周)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可疑者)(ST203)。在此,在存在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的情况下(ST203:“是”),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设定防范标志作为附带信息(ST204)。
接着,在异常探测部52中,监视被设定了防范标志的人物,并判定成为监视对象的该人物是否为正在尾随其他人物的状态、即以跟随其他人物的方式移动的状态(ST231)。
在此,在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为正在尾随其他人物的状态的情况下(ST231:“是”),判定为发生了跟踪,进入ST206。另一方面,在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不为正在尾随其他人物的状态的情况下(ST231:“否”),接下来判定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是否为正在伏击其他人物的状态、即在其他人物的移动路径上静止不动的状态(ST232)。在此,在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为正在伏击其他人物的状态的情况下(ST232:“是”),判定为发生了跟踪,进入ST206。
在ST206中,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追加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跟踪的异常探测信息(ST206)。图12B所示的例子为探测出尾随的情况,ID1的人物以保持固定距离地紧跟在ID2的人物后面的方式移动。另外,图12C所示的例子为探测出伏击的情况,ID1的人物在ID2的人物的前进道路上处于静止状态且在ID2的人物经过之后仍静止不动。
接着,在消息控制部53中,生成包含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跟踪的异常探测信息的消息,并将该消息从ITS通信部41发送到周边的行人终端1(ST207)。
此时,如图12D所示,在从路侧机5向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中,包含时间、本装置的路侧机ID、跟踪的加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跟踪的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跟踪的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的各信息、以及表示异常情况为跟踪的异常探测信息。
此外,在不存在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的情况下(ST203:“否”),或者在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既不是正在尾随其他人物的状态也不是正在伏击其他人物的状态的情况下(ST232:“否”),不进行特别处理而结束。
如图11C所示,存在于周边的其它的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5A)相同。另外,保护者终端6也与绑架的情况相同。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欺凌(行为语言暴力)有关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图14A~图14F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以及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13A所示,在行人终端1中,定位部11获取本行人的位置信息(ST101)。然后,消息控制部31基于本行人的位置信息来判定是否为发送行人信息的状况(ST102)。在此,如果为发送行人信息的状况(ST102:“是”),则接下来判定在行为语言暴力探测部35中是否探测出行为暴力或语言暴力(ST104)。
在此,在未探测出行为暴力或语言暴力的情况下(ST104:“否”),在消息控制部31中将包含通常的行人信息的消息从ITS通信部13发送到路侧机5(ST105)。此时,如图14A、图14B所示,在从行人终端1向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中,作为通常的行人信息,包含时间、终端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方位的各信息。
另一方面,在探测出行为暴力或语言暴力的情况下(ST104:“是”),在消息控制部31中,除了通常的行人信息以外,还将包含表示探测出行为语言暴力的行为语言暴力探测信息的消息从ITS通信部13发送到路侧机5(ST106)。此时,如图14C所示,在从行人终端1向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中,除了包含通常的行人信息以外,还包含表示探测出行为语言暴力的行为语言暴力探测信息作为附带信息。
如图13B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201:“是”),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44(ST202)。此时,如图14D、图14E所示,在存储部44中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中,包含时间、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及方位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
接着,在人物探测部51中,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各人物的行人信息,来判定在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内是否存在过去的规定期间(例如一周)内有同行历史记录的人物(为熟人关系的人物)(ST211)。在此,在存在有同行历史记录的人物的情况下(ST211:“是”),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设定熟人标志作为附带信息(ST212)。图14D所示的例子是过去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ID1的人物与ID2的人物正在同行,对两个人物设定了熟人标志。
接着,在异常探测部52中,监视被设定了熟人标志的多个人物,判定是否由成为监视对象的该多个人物中的某一人物的行人终端1探测出行为暴力或语言暴力(ST241)。此时,判定在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成为监视对象的多个人物的行人信息中是否存在行为语言暴力探测信息。图14E所示的例子为最近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ID2的人物被探测出行为暴力或语言暴力。
在此,在探测出行为暴力或语言暴力的情况下(ST241:“是”),判定为发生了欺凌,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追加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欺凌的异常探测信息(ST206)。
接着,在消息控制部53中,生成包含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欺凌的异常探测信息的消息,并将该消息从ITS通信部41发送到周边的行人终端1(ST207)。
此时,如图14F所示,在从路侧机5向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中,包含时间、本装置的路侧机ID、欺凌的加害者的行人ID、欺凌的被害者的行人ID、欺凌的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的各信息、以及作为附带信息的表示异常情况为欺凌的异常探测信息。
如图13C所示,存在于周边的其它的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5A)相同。另外,保护者终端6也与绑架的情况相同。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及路侧机5中的与肇事逃逸有关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15、图16A、图16B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5所示,在行人终端1中,定位部11获取本行人的位置信息(ST101)。然后,消息控制部31基于本行人的位置信息来判定是否为发送行人信息的状况(ST102)。在此,如果为发送行人信息的状况(ST102:“是”),则接下来判定在碰撞探测部36中是否探测出碰撞(ST107)。在由危险判定部32判定为存在车辆与本行人发生碰撞的危险性之后,在由加速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加速度为规定以上的情况下,碰撞探测部36判定为探测出碰撞。
在此,在未探测出碰撞的情况下(ST107:“否”),在消息控制部31中将包含通常的行人信息的消息从ITS通信部13发送到路侧机5(ST108)。
另一方面,在探测出碰撞的情况下(ST107:“是”),在消息控制部31中,除了通常的行人信息以外,还将在附带信息中包含表示探测出碰撞的碰撞探测信息的消息从ITS通信部13发送到路侧机5(ST109)。
如图16A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201:“是”),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44中(ST202)。
接着,在人物探测部51中,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各人物的行人信息,来判定是否存在被车辆撞到的人物(ST251)。在此,在存在被车辆撞到的人物的情况下(ST251:“是”),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设定防范标志作为附带信息(ST252)。
接着,在异常探测部52中,监视被设定了防范标志的人物、即被车辆撞到的人物,判定成为监视对象的该人物是否持续规定时间以上没有移动(位置信息的变化)(ST253)。
在此,在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持续规定时间以上没有移动的情况下(ST253:“是”),接下来判定引起了碰撞事故的车辆是否逃离了现场(ST254)。该判定基于从车载终端接收到的消息中包含的位置信息来进行。
在此,在引起了碰撞事故的车辆逃离了现场的情况下(ST254:“是”),判定为发生了肇事逃逸,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追加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肇事逃逸的异常探测信息(ST206)。
接着,在消息控制部53中,生成包含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为肇事逃逸的异常探测信息的消息,并将该消息从ITS通信部41发送到周边的行人终端1(ST207)。
如图16B所示,存在于周边的其它的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与绑架的情况(参照图5A)相同。另外,保护者终端6也与绑架的情况相同。除此之外,也可以设为向消防局、公安局通知探测出肇事逃逸,来进行将救护车、警察派往现场的请求。
另外,也可以是,在存在被车辆撞到的人物的情况下(ST251:“是”),在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追加表示探测出交通事故的异常探测信息作为附带信息,并将包含表示探测出交通事故的异常探测信息的消息通知给周边的行人终端1、保护者终端、消防局、警察局。另外,也可以是,省略被车辆撞到的人物是否没有移动的判定(ST253),从而与人物的移动无关地在车辆已逃离的情况下探测为肇事逃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路侧机5中进行异常探测,但是也可以设为:设置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与路侧机5连接的管理服务器,在该管理服务器中,从多个路侧机5收集信息,储存所接收到的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并进行异常探测。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此处没有特别提及的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再现过去的异常发生时的状况。由此,管理者能够在事后确认过去的异常发生时的状况。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对由路侧机5探测出的异常情况进行管理的管理服务器7,该管理服务器7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与路侧机5连接,从多个路侧机5收集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再现过去的异常发生时的状况。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理服务器7中显示的异常再现画面进行说明。图18是示出管理服务器7中显示的异常再现画面的说明图。
在该异常再现画面中,在地图上,利用将表示人物的各时刻的位置的圆形的标记连结的箭头来显示当天的移动轨迹和过去的通常时的移动轨迹。图18所示的例子为ID1的人物(加害者)绑架ID2的人物(被害者)的情况,ID2的人物在按通常那样的路径步行的中途变为与ID1的人物同行的状态。另外,在该异常再现画面中,显示探测出绑架的时刻(绑架警报的对话框)。管理者能够通过该异常再现画面来确认过去的异常发生时的状况。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和管理服务器7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9是示出路侧机5和管理服务器7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路侧机5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4)相同,但是网络通信部42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与管理服务器7进行通信,将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发送到管理服务器7。
管理服务器7具备网络通信部61、控制部62、存储部63以及监视器64(显示装置)。
网络通信部61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与路侧机5进行通信,接收从路侧机5发送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
存储部63存储从路侧机5接收到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由构成控制部62的处理器执行的程序等。
控制部62具备异常再现部71。该控制部62由处理器构成,异常再现部71通过由处理器执行存储部63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
异常再现部71基于存储部63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生成用于再现过去的异常发生时的状况的异常再现画面的显示信息,并将该显示信息输出到监视器64,由此将异常再现画面(参照图18)显示于监视器64。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和管理服务器7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20A、图20B是示出路侧机5和管理服务器7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图21是示出管理服务器7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20A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201:“是”),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44中(ST202)。然后,将存储部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适当的时刻从网络通信部42发送到管理服务器7(ST261)。
如图20B所示,在管理服务器7中,当由网络通信部61接收到从至少一台以上的路侧机5发送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时(ST401:“是”),将该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63中(ST402)。此时,如图21所示,在从路侧机5接收到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中,具有从行人终端1接收到的行人信息和由路侧机5生成的路侧机信息。
接着,在异常再现部71中,判定在存储部63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中是否存在包含表示发生了异常情况的异常探测信息的路侧机信息(ST403)。在此,在存在包含异常探测信息的路侧机信息的情况下(ST403:“是”),从该路侧机信息和比探测出异常早的过去的行人信息中获取探测出异常的当事者、即被害者和加害者的行人信息来作为异常原委信息(ST404)。
图21所示的例子为ID2的人物绑架了ID1的人物的情况,根据包含异常探测信息(绑架)的路侧机信息来确定探测出异常的当事者(ID1的人物和ID2的人物),并提取该当事者的行人信息。
此外,在异常原委信息中的行人信息中,包含时间、行人ID、行人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方位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在附带信息中包含加害者(被设定了防范标志的人物)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防范ID)。另一方面,在路侧机信息中包含时间、路侧机5的终端ID、防范ID、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在附带信息中包含异常探测信息(绑架)。
接着,在异常再现部71中,基于当事者(加害者和被害者)的行人信息,来生成用于在地图上显示当事者的轨迹和犯罪地点的异常再现画面的显示信息,并将该显示信息输出到监视器64,在监视器64中显示异常再现画面(ST405)。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此处没有特别提及的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测异常情况的发生,并向周围的行人、远处的保护者通知预测出异常情况。由此能够预先防止异常情况。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对由路侧机5探测出的异常情况进行管理的管理服务器7,在该管理服务器7中,从多个路侧机5收集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预测异常情况的发生。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和管理服务器7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图22是示出路侧机5和管理服务器7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路侧机5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19)相同。
管理服务器7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19)大致相同,但是在存储部63中,除了存储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外,还存储用于预测异常情况的发生的行动模式信息。
另外,控制部62除了具备异常再现部71以外,还具备异常确定部72、行动模式信息生成部73以及异常预测部74。
当通过由异常再现部71显示的异常再现画面(参照图18)确认出发生了异常情况的管理者进行认可的操作时,异常确定部72确定发生了异常情况。然后,获取从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时刻起向过去追溯的规定期间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行人信息和路侧机信息)来作为表示异常发生时的状况的异常原委信息。
行动模式信息生成部73将异常原委信息中包含的当事者(加害者和被害者)的行人信息进行分类(模式化),来生成与直到发生异常情况为止的当事者的行动的特征有关的行动模式信息。例如,如果是绑架,则由于加害者在开始犯罪之前尾随被害者,因此获取尾随时的走路速度、加害者与被害者的间隔等作为行动模式信息。
异常预测部74基于行动模式信息和经由路侧机5从行人终端1获取到的最近的行人信息,来监视在路侧机5的周边通行的行人的当前的状况,在行人的当前的状况符合行动模式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异常情况的可能性高。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路侧机5、管理服务器7以及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23A、图23B、图24A~图24C是示出路侧机5、管理服务器7以及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图25A、图25B是示出管理服务器7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异常原委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23A所示,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与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20A)相同。
如图23B所示,在管理服务器7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20B)同样地进行ST401至ST405的各处理。
接着,在异常确定部72中,当通过异常再现画面(参照图18)确认出发生了异常情况的管理者进行认可操作时,确定发生了异常情况(ST411)。然后,获取从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时刻起向过去追溯的规定期间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行人信息和路侧机信息)来作为异常原委信息。此时,如图25A所示,在异常原委信息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21)同样地,包含行人信息和路侧机信息。
接着,在行动模式信息生成部73中,将异常原委信息中包含的当事者(加害者和被害者)的行人信息进行分类(模式化),来生成与直到发生异常情况为止的当事者的行动的特征有关的行动模式信息(ST412)。
接着,如图24A所示,在管理服务器7中,当由网络通信部61接收到从路侧机5发送的最新的行人信息时(ST413:“是”),将该行人信息储存到存储部63中(ST414)。
接着,在异常预测部74中,基于存储部63的行动模式信息和最新的行人信息,来监视在路侧机5的周边通行的行人的当前的状况,来判定行人的当前的状况是否符合行动模式(ST415)。
在此,在行人的当前的状况符合行动模式的情况下(ST415:“是”),从网络通信部61向路侧机5发送预测出异常情况的发生的意思的异常预测通知。
此时,如图25B所示,在从路侧机5向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中,包含时间、路侧机5的终端ID、加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防范ID)、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在附带信息中保存异常预测信息。
如图24B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网络通信部42接收到从管理服务器发送的异常预测通知时(ST262:“是”),根据异常预测通知中包含的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来获取被害者的最新的位置信息(纬度和经度),在消息控制部53中,将包含异常预测信息的消息从ITS通信部41发送到行人终端1(ST263)。
如图24C所示,在存在于周边的其它的行人终端1中,当由ITS通信部13接收到从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时(ST301:“是”),在提醒控制部33中判定是否需要对本行人进行提醒(ST302)。在此,在需要对本行人进行提醒的情况下(ST302:“是”),对本行人实施自己或处于自己周围的行人有危险的意思的提醒(ST303)。
此外,在从路侧机5向行人终端1发送消息时,同时将预测出异常情况的发生的意思的异常预测通知发送到保护者终端6。在保护者终端6中,当接收到从路侧机5发送的异常预测通知时,对监视的对象者实施有危险的意思的提醒。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此处没有特别提及的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图26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参加异常通知服务和利用异常通知服务,使行人终端1的用户进行登记操作,向参加异常通知服务的用户支付报酬,并从利用异常通知服务的用户收取使用费。
具体地说,向通过从行人终端1提供位置信息等行人信息来在异常通知服务中进行了协作的人物支付信息提供费(例如每个月10日元)。另外,向登记为对发生了异常情况的被害者进行支援的支援者的人物支付支援者登记费(例如每个月10日元)。另外,在实际实施了帮助被害者的行为(支援)的情况下,向支援者支付支援实施费(例如每次500日元)。另外,从接受异常通知服务的使用者收取服务使用费(例如每个月100日元)。
路侧机5能够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与设置于信用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机构服务器8之间进行通信,金融机构服务器8根据来自路侧机5的委托,来进行用于支付的汇款(转账)以及用于收取的汇款(划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发生了异常情况的频率来使各种保险费减少(打折)。设为异常情况的发生频率越少则保险费越少即可。路侧机5能够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与设置于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服务器9之间进行通信,保险公司服务器9根据来自路侧机5的信息来进行使保险费减少(打折)的处理。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图27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行人终端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4)大致相同,但是控制部15具备服务选择信息获取部37。该服务选择信息获取部37使用户进行与参加异常通知服务、利用异常通知服务有关的登记操作,来获取与参加和利用异常通知服务有关的服务选择信息。该服务选择信息被附加在消息中从ITS通信部13发送到路侧机5。此外,用户的选择操作也可以由携带信息终端2进行。
路侧机5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4)大致相同,但是网络通信部42与金融机构服务器8及保险公司服务器9之间进行通信。
控制部43具备服务登记受理部56、报酬信息生成部57、使用费信息生成部58以及保险费减少信息生成部59。
服务登记受理部56基于从行人终端1接收到的消息中包含的服务选择信息,来受理各用户的与参加异常通知服务和利用异常通知服务有关的登记。
报酬信息生成部57生成与针对参加异常通知服务(信息提供、支援者)进行的报酬支付有关的报酬信息。使用费信息生成部58生成与针对利用异常通知服务进行的使用费收取有关的使用费信息。报酬信息和使用费信息被发送到金融机构服务器8,来委托金融机构服务器8进行用于支付的汇款(转账)及用于收取的汇款(划账)。
保险费减少信息生成部59基于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获取发生了异常情况的频率,根据该频率来生成使保险费减少的保险费减少信息。保险费减少信息被发送到保险公司服务器9,委托保险公司服务器进行保险费的减少。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28A、图28B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图29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28A所示,在行人终端1中,服务选择信息获取部37使用户进行与参加异常通知服务、利用异常通知服务有关的登记操作,来获取与参加和利用异常通知服务有关的服务选择信息(ST111)。然后,在消息控制部31中,将包含服务选择信息的消息从ITS通信部13发送到路侧机5(ST112)。
此时,如图29所示,在从行人终端1向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中,包含时间、终端ID、各登记项目(信息提供、服务使用以及支援者)的用户选择信息。
如图28B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271:“是”),服务登记受理部56基于消息中包含的服务选择信息,来受理各用户的与参加异常通知服务及利用异常通知服务有关的登记(ST272)。
接着,在报酬信息生成部57中,生成与针对参加异常通知服务进行的报酬支付有关的报酬信息。另外,在使用费信息生成部58中,生成与针对利用异常通知服务进行的使用费收取有关的使用费信息。另外,保险费减少信息生成部59基于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获取发生了异常情况的频率,根据该频率来生成使保险费减少的保险费减少信息(ST27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路侧机5中生成与针对参加异常通知服务的报酬、异常通知服务的使用费有关的信息,但是也可以设置管理服务器,在该管理服务器中,从路侧机5收集信息,来生成与针对参加异常通知服务的报酬、异常通知服务的使用费有关的信息。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此处没有特别提及的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路侧机5中,储存从行人终端1获取到的行人信息并进行异常探测,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行人终端1中,储存从存在于周边的行人终端1获取到的行人信息,基于该行人信息来进行探测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的处理,将该人物探测的结果发送到路侧机5,在路侧机5中,基于行人终端1中的人物探测的结果来进行异常探测。由此,即使在行人终端1处于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外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存在于周边的行人终端1获取行人信息,并基于该行人信息来进行人物探测。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图30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行人终端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4)大致相同,但是存储部16存储从周边的行人终端1接收到的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
控制部15具备人物探测部38。该人物探测部38基于存储部16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从在本装置的周边通行的人物中探测出在由路侧机5的异常探测部52探测人物的异常情况时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
路侧机5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4)大致相同,但是在控制部43中,省略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的人物探测部51,异常探测部52基于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中包含的人物探测信息来进行异常探测。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31A、图31B、图32A、图32B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图33A~图33E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此外,在此示出绑架的例子。
如图31A所示,在行人终端1中,定位部11获取本行人的位置信息(ST101)。然后,消息控制部31基于本行人的位置信息来判定是否为发送行人信息的状况(ST102)。在此,如果为发送行人信息的状况(ST102:“是”),则接下来从ITS通信部13发送包含行人信息的消息。
图33A~图33E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路侧机5中储存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消息中包含的路侧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此时,如图33A所示,在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中,作为行人信息,包含时间、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及方位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
如图31B所示,在其它的行人终端1中,当由ITS通信部13接收到从其它的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501:“是”),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16中(ST502)。
接着,人物探测部38基于存储部16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各人物的行人信息,来搜索处于自己周围的可疑者。即,判定在规定期间(例如过去一周)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是否在本行人周围的规定范围(例如半径为10m的圆)内出现并持续了规定时间。
在此,当在自己周围发现可疑者时(ST503:“是”),在存储部16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内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设定防范标志(ST504)。然后,在消息控制部31中,将包含所发现的可疑者(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的行人信息的消息从ITS通信部13发送到路侧机5(ST505)。
此时,如图33B所示,在从行人终端1向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中,作为行人信息,包含时间、作为发送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及方位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在附带信息中保存与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有关的信息、具体地说是作为可疑者被设定了防范标志的人物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防范ID)。
如图32A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281:“是”),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44中(ST282)。
此时,如图33C、图33D所示,在存储部44中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的行人信息中,包含时间、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及方位的各信息、以及附带信息。
接着,异常探测部52基于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判定是否存在可疑者(成为监视对象的人物)、即被设定了防范标志的人物(ST283)。在此,在存在可疑者的情况下(ST283:“是”),监视该可疑者,来判定是否发生了异常情况(ST284)。具体地说,判定可疑者是否为作为绑架的条件的正在与其他人物同行的状态。
在此,在判定为发生了异常情况(绑架)的情况下(ST284:“是”),将表示探测出异常情况的异常探测信息登记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的符合的人物的行人信息中(ST206)。此时,如图33D所示,加害者(被设定了防范标志的人物)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防范ID)被作为异常探测信息保存在通行历史记录信息的行人信息中。
接着,在消息控制部53中,生成包含异常探测信息的消息,将该消息从ITS通信部41发送到周边的行人终端1(ST207)。
此时,如图33D所示,在从路侧机5向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中,包含时间、本装置的路侧机ID、加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防范ID)、被害者的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的各信息、以及异常探测信息(绑架)。
如图32B所示,存在于周边的其它的行人终端1的动作过程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5C)相同。另外,保护者终端6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由行人终端1进行人物探测,由路侧机5进行异常探测,但是也可以设为由行人终端1进行人物探测和异常探测这两方。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分担人物探测和异常探测,则能够减轻行人终端1的负荷。顺便提及,如果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设为由路侧机5进行全部的结构,则在行人终端1中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因此能够直接使用具备通常的功能的行人终端1。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此处没有特别提及的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图34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概要的说明图。
老年人因购物或散步而走动,或者在患有痴呆症的情况下徘徊。这样的老年人的外出在多数情况下是经常在固定的时间通行于固定的场所。另外,儿童由于上下学而经常在固定的时间通行于固定的场所(上下学道路)。因此,在老年人、儿童没有在固定的时间通行于固定的场所的情况下,预测出老年人、儿童发生了异常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路侧机5接收从监视的对象者(老年人、儿童)持有的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储存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基于该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获取通行于路侧机5的地点的预计通行时间段作为行动模式信息。然后,判定对象者是否在预计通行时间段通行了路侧机5的通信区域,从而探测出监视的对象者发生了异常情况。然后,将监视的对象者在经常通行的时间段没有通行的意思与路侧机5的地点信息一起通知给保护者。
此外,在监视的对象者接近了铁路道口等被认为危险的场所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位于其它场所的情况下不同的通知方法来向保护者进行通知。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电车经过监视的对象者附近的铁路道口的预定时刻通过进一步不同的通知方法来向保护者进行通知。
由此,能够辅助由保护者对儿童、老年人的监视。即,保护者能够确认老年人是否平安。另外,保护者能够提早掌握诱拐等孩子的异常情况。另外,保护者能够确认老年人的徘徊的状况。特别是通过向保护者通知路侧机5的地点信息,保护者能够掌握对象者没有通行于哪个场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由路侧机5向保护者进行通知,但是也可以设置管理服务器,由管理服务器基于从路侧机5收集到的行人信息来进行异常探测,并从管理服务器向保护者进行通知。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图35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行人终端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4)相同。
路侧机5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4)大致相同,但是控制部43具备行动模式信息获取部60。该行动模式信息获取部60基于存储部44的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获取对象者的行动模式信息。具体地说,作为行动模式信息,获取预计通行时间段、即对象者经常通行的时间段。
另外,人物探测部51基于从行人终端1接收到的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来探测出监视的对象者。异常探测部52判定监视的对象者是否在预计通行时间段进行了通行。此外,只要判定在经过了对象者的预计通行时间段的时刻对象者是否在预计通行时间段进行过通行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对象者的预计通行时间段,判定在经过了该预计通行时间段的时刻对象者是否在预计通行时间段进行过通行,但是也可以是,设定各对象者的预计通行时刻作为行动模式信息,在达到按各时间段设定的确认时刻的时刻,对预计通行时刻包含在该时间段的对象者一并进行判定。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36A、图36B是示出行人终端1和路侧机5的动作过程的流程图。图37是示出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36A所示,定位部11获取本行人的位置信息(ST101)。然后,消息控制部31基于本行人的位置信息来判定是否为发送行人信息的状况(ST102)。在此,如果为发送行人信息的状况(ST102:“是”),则接下来将包含行人信息的消息从ITS通信部13发送到路侧机5(ST103)。
此时,如图37所示,在从行人终端1向路侧机5发送的消息中,作为行人信息,包含时间、行人终端1的终端ID、行人终端1的位置(纬度和经度)、速度及方位的各信息、以及作为附带信息的保护者的联系方式即保护者信息。
如图36B所示,在路侧机5中,当由ITS通信部41接收到从行人终端1发送的消息时(ST201:“是”),将该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储存到存储部44中(ST202)。
接着,在路侧机5中,人物探测部51基于从行人终端1接收到的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来探测出监视的对象者,异常探测部52判定监视的对象者是否在预计通行时间段进行过通行(ST291)。
在此,在监视的对象者在预计通行时间段没有通行的情况下(ST291:“否”),报告部55从存储部44获取与保护者的发信地有关的保护者信息(ST292)。然后,将包含监视的对象者在预计通行时间段没有通行的意思的异常探测信息和路侧机5的地点信息的异常探测通知从网络通信部42发送到保护者终端6(ST293)。
另一方面,在监视的对象者在预计通行时间段进行了通行的情况下(ST291:“是”),不进行特别处理而结束。
如以上那样,作为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中的技术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进行变更、置换、添加、省略等所得到的实施方式。另外,还能够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来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异常情况,探测绑架、遗弃、监禁、跟踪、欺凌、肇事逃逸,但是不限定于这种犯罪行为,也可以探测犯罪以外的行为、例如打扰行为等。
另外,也可以将遗弃措施扩展应用于走失措施等中。在娱乐设施、购物中心等这种特定场所,在拥挤时导致走失的情况多。因此,也可以将位于特定场所、拥挤添加到条件中。关于是否拥挤,能够通过摄像机图像等来进行判断。也可以是,在特定场所,仅在拥挤的情况下,如果保护者与孩子分离规定距离以上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则联系保护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路侧装置、行人装置、通信系统、异常探测方法以及异常通知方法具有能够探测出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效果,作为设置于道路上、用于与同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的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的路侧装置、行人装置、用于行人装置与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的通信系统、用于探测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异常探测方法、用于从路侧装置通知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异常通知方法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行人终端(行人装置);2:便携式信息终端;3:车载终端(车载装置);4:车载导航装置;5:路侧机(路侧装置);6:保护者终端;7:管理服务器(管理装置);11:定位部;12:检测部;13:通信部;15:控制部;16:存储部;41:通信部;42:网络通信部;43:控制部;44:存储部;61:网络通信部;62:控制部;63:存储部;64:监视器(显示装置)。

Claims (22)

1.一种路侧装置,设置于道路上,用于与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所述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路侧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通信部,其与所述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
存储部,当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所述存储部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包含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信息的消息从所述通信部发送到周边的行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网络通信部,该网络通信部用于与保护者持有的保护者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所述控制部将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通知从所述网络通信部发送到所述保护者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接收包含由设置于所述行人装置的检测部检测出的与加速度、方位、撞击、声音中的至少一者有关的检测信息的所述消息,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为正在与其他人物同行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绑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有同行历史记录的多个人物从同行的状态变化为没有同行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遗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存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位置信息没有变化的人物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监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没有通行历史记录的人物为以跟随其他人物的方式移动的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人物为在其他人物的移动路径上静止不动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跟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进行了行为语言暴力的情况下,所述通信部从所述行人装置接收包含行为语言暴力探测信息的消息,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过去的规定期间内有同行历史记录的多个人物为同行的状态下接收到包含所述行为语言暴力探测信息的消息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欺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人装置中通过危险判定而判定为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的危险性高之后探测出撞击的情况下,所述通信部从所述行人装置接收包含碰撞探测信息的消息,并且接收从所述车载装置发送的消息,
所述控制部在接收到包含所述碰撞探测信息的消息之后,在基于从所述车载装置发送的消息中包含的车辆的位置信息探测出车辆逃离了碰撞地点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作为所述异常情况的肇事逃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在人物在预计通行时间段没有通行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所述异常情况。
12.一种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行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通信部,其与设置于道路上的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
检测部,其检测针对所述行人装置的规定的撞击或规定的声音;以及
控制部,其将包含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信息的所述消息从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路侧装置。
13.一种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行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通信部,其与设置于道路上的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并且接收从其它的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
存储部,其储存由所述通信部从其它的行人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作为由所述路侧装置进行的异常探测的对象的人物,并将包含所述探测的结果的消息从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路侧装置。
14.一种通信系统,用于行人装置与设置于道路上的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所述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路侧装置具备:
通信部,其与所述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
存储部,当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所述存储部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管理装置,该管理装置对由所述路侧装置探测出的异常情况进行管理,
所述管理装置具备:
通信部,其与所述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存储部,当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从所述路侧装置发送的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时,所述存储部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将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再现过去的异常发生时的状况的画面显示于显示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管理装置,该管理装置对由所述路侧装置探测出的异常情况进行管理,
所述管理装置具备:
通信部,其与所述路侧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存储部,当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从所述路侧装置发送的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时,所述存储部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生成与直到发生异常情况为止的当事者的行动的特征有关的行动模式信息,基于所述行动模式信息和从所述行人装置获取到的最近的行人信息,来预测异常情况的发生,并将异常预测通知发送到所述路侧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装置的控制部向所述路侧装置的所述通信部发送与在异常通知服务中进行信息提供有关的服务选择信息,
所述路侧装置的控制部基于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服务选择信息,来生成与向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支付信息提供费有关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装置的控制部向所述路侧装置的所述通信部发送与利用异常通知服务有关的服务选择信息,
所述路侧装置的控制部基于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服务选择信息,来生成与从异常通知服务的使用者收取服务使用费有关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侧装置具备网络通信部,
所述路侧装置的控制部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针对各人物获取发生了异常情况的频率,根据所述频率来生成减少所述人物加入的保险的保险费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从所述网络通信部发送到外部。
20.一种异常探测方法,是路侧装置的异常探测方法,所述路侧装置设置于道路上,用于与行人装置之间进行道路行人间通信,所述行人装置用于与车载装置之间交换包含位置信息的消息来进行危险判定,所述异常探测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道路行人间通信来接收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
储存所接收到的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
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
21.一种异常通知方法,用于从路侧装置向周边的行人装置通知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所述异常通知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装置向所述路侧装置发送包含行人信息的消息,
所述路侧装置当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进行以下处理:
储存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
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以及
向周边的所述行人装置发送包含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信息的消息。
22.一种异常通知方法,用于从路侧装置向保护者装置通知持有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所述异常通知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装置向所述路侧装置发送包含行人信息的消息,
所述路侧装置当接收到从所述行人装置发送的所述消息时,进行以下处理:
储存所述消息中包含的行人信息作为通行历史记录信息;
基于所述通行历史记录信息,来探测出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以及
向所述保护者装置发送持有所述行人装置的人物发生了异常情况的意思的通知。
CN201880057302.9A 2017-09-06 2018-06-04 路侧装置、行人装置、通信系统、异常探测方法以及异常通知方法 Active CN111052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1080A JP7190686B2 (ja) 2017-09-06 2017-09-06 路側装置、通信システム、異常検知方法および異常通知方法
JP2017-171080 2017-09-06
PCT/JP2018/021358 WO2019049444A1 (ja) 2017-09-06 2018-06-04 路側装置、歩行者装置、通信システム、異常検知方法および異常通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195A true CN111052195A (zh) 2020-04-21
CN111052195B CN111052195B (zh) 2022-03-22

Family

ID=65633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7302.9A Active CN111052195B (zh) 2017-09-06 2018-06-04 路侧装置、行人装置、通信系统、异常探测方法以及异常通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7438B2 (zh)
JP (1) JP7190686B2 (zh)
CN (1) CN111052195B (zh)
WO (1) WO201904944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5935A (zh) * 2020-08-31 2020-12-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检测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45235A (zh) * 2021-06-07 2021-09-03 恒明星光智慧文化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智能应急处理装置、雕塑、智慧路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085583A1 (zh) * 2019-11-01 2021-05-06
US11695574B2 (en) * 2020-04-29 2023-07-0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trust for a cybersecurity posture of a V2X entity
US11524627B2 (en) * 2020-07-23 2022-12-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daptive interaction system with other road users
US11961402B2 (en) * 2021-06-23 2024-04-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nomaly detection for vehicle in motion using external views by established network and cascading techniques
CN114399885B (zh) * 2022-01-21 2023-08-01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及方法
WO2024057634A1 (ja) * 2022-09-16 2024-03-2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通知システムおよび通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8480A (zh) * 2004-09-09 2005-03-0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单片机辅助盲人穿越交通路口的系统
JP2008193408A (ja) * 2007-02-05 2008-08-2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監視映像配信方法
JP2009014440A (ja) * 2007-07-03 2009-01-22 Ntt Docomo Inc 危険度通知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及び危険度通知方法
JP2010039998A (ja) * 2008-08-08 2010-02-1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衝突危険度判定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末
CN102663894A (zh) * 2012-05-20 2012-09-12 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交通状况预知系统及预知方法
CN104217615A (zh) * 2014-09-16 2014-12-1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行人防碰撞系统和方法
CN106816035A (zh) * 2015-12-02 2017-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面向行人的告警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3449A (ja) 2001-10-26 2003-08-08 Yasuhiro Tanaka 端末情報の登録およびその活用方法。
JP4820723B2 (ja) 2006-09-12 2011-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JP2009282930A (ja) 2008-05-26 2009-12-03 Softbank Telecom Corp 位置情報監視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8253589B2 (en) * 2009-10-20 2012-08-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to entity communication
US9384659B2 (en) * 2009-11-10 2016-07-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riving support system
US8723691B2 (en) * 2010-04-16 2014-05-13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Pedestrian safety system
JP2013131143A (ja) * 2011-12-22 2013-07-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移動体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17068335A (ja) * 2015-09-28 2017-04-0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車載通信装置
US10089862B2 (en) * 2016-10-26 2018-10-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edestrian alerts for mobil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8480A (zh) * 2004-09-09 2005-03-0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单片机辅助盲人穿越交通路口的系统
JP2008193408A (ja) * 2007-02-05 2008-08-2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監視映像配信方法
JP2009014440A (ja) * 2007-07-03 2009-01-22 Ntt Docomo Inc 危険度通知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及び危険度通知方法
JP2010039998A (ja) * 2008-08-08 2010-02-1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衝突危険度判定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末
CN102663894A (zh) * 2012-05-20 2012-09-12 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道路交通状况预知系统及预知方法
CN104217615A (zh) * 2014-09-16 2014-12-1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行人防碰撞系统和方法
CN106816035A (zh) * 2015-12-02 2017-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面向行人的告警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5935A (zh) * 2020-08-31 2020-12-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检测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45235A (zh) * 2021-06-07 2021-09-03 恒明星光智慧文化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智能应急处理装置、雕塑、智慧路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46351A (ja) 2019-03-22
US11037438B2 (en) 2021-06-15
US20200211368A1 (en) 2020-07-02
CN111052195B (zh) 2022-03-22
JP7190686B2 (ja) 2022-12-16
WO2019049444A1 (ja)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2195B (zh) 路侧装置、行人装置、通信系统、异常探测方法以及异常通知方法
US11708050B2 (en) Methods of pre-generating insurance claims
US863082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hreat assessment, safety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US2014011814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questing the aid of security volunteers using a security network
WO202003192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端末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1095383B (zh) 路侧装置、通信系统以及行人辅助方法
JP2020006744A (ja) 二輪車走行支援方法、二輪車走行支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二輪車走行支援システム
KR20120030674A (ko) 범죄 예방을 위한 이동 단말, 서버, 시스템,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JP2003095072A (ja) 車両盗難防止装置及び車両盗難防止システム
Tippannavar et al. IoT enabled Smart Car with V2X Enhanced Comunication and Safety Alert system
REIS et al. Smartphone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 for Hazardous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Kempen Community Safety Tips: An app for every type of emergency
Kumar et al. V2X Enabled Emergency Vehicle Alert System
Chintalapati et al. Accident Prevention-Based Analysis Using IoT-Interfaced LabVIEW Model.
KR20120051521A (ko) 차량 이상 정보 실시간 통보 시스템 및 차량 정보판
JP2009037483A (ja) カーセキュリティ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Senthilkumar et al. iCars: Accident occurrence detection and effective path tracing using FCD
JP2007280257A (ja) 要保護者の異常行動認識保護システム
Frith et al. Post-impact care: How can New Zealand address the fifth pillar of road safety? $ XJXVW 2018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