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4801A - 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44801A CN111044801A CN201910957147.2A CN201910957147A CN111044801A CN 111044801 A CN111044801 A CN 111044801A CN 201910957147 A CN201910957147 A CN 201910957147A CN 111044801 A CN111044801 A CN 1110448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signal
- antennas
- test
- frequency b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10—Radiation diagrams of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1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 H01Q3/1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for vary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primary active element and a reflecting device
- H01Q3/1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for vary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primary active element and a reflecting device wherein the primary active element is movable and the reflecting device is fix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0807—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 G01R29/0814—Field measurements related to measuring influence on or from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humans, e.g. in ESD, EMI, EMC, EMP testing, measuring radiation leakage; detecting presence of micro- or radiowave emitters; dosimetry; testing shielding; measurements related to lightning
- G01R29/0821—Field measurements related to measuring influence on or from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humans, e.g. in ESD, EMI, EMC, EMP testing, measuring radiation leakage; detecting presence of micro- or radiowave emitters; dosimetry; testing shielding; measurements related to lightning rooms and test sites therefor, e.g. anechoic chambers, open field sites or TEM cel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0864—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functional features
- G01R29/0878—Sensors; antennas; probes; detecto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0864—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functional features
- G01R29/0892—Details related to signal analysis or treatment; presenting results, e.g. displays; measuring specific signal features other than field strength, e.g. polarisation, field modes, phase, envelope, maximum valu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10—Radiation diagrams of antennas
- G01R29/105—Radiation diagrams of antennas using anechoic chambers; Chambers or open field sites used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in level-measurement devices, e.g. for level gauge measur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 H01Q19/17—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the primary radiating source comprising two or more radiating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9—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电波暗箱的大型化及接收天线的更换作业的繁杂化,并且对收发毫米波的无线信号的DUT能够实现宽频带的有效的杂散测量的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天线装置具有电波暗箱(50),所述电波暗箱(50)具有不受周围电波环境影响的内部空间(51),所述天线装置还具有:多个天线(6),分别使用预先设定的多个划分频带的无线信号;反射器(7),容纳于内部空间,且具有规定的旋转抛物面,通过DUT(100)的天线(110)发送或接收的无线信号经由该旋转抛物面反射;及天线配置构件(60),根据划分频带,将多个天线(6)依次配置于离旋转抛物面规定的焦点位置(F)。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载)环境的电波暗箱而进行被试验对象的天线所使用的无线信号附近的杂散测量的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伴随多媒体的发展,大量生产安装有蜂窝、无线LAN等无线通信用天线的无线终端(智能手机等)。今后,尤其要求收发与使用毫米波的宽频带信号的IEEE802.11ad或5G蜂窝等对应的无线信号的无线终端。
在无线终端的制造工厂中,对无线终端所具备的无线通信天线测量按每个通信标准规定的发送电波的输出电平或接收灵敏度,并进行判定是否满足规定基准的性能试验。
伴随4G或从4G演进向5G的换代而上述的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也正在发生变化。例如,在将5G NR系统(New Radio System:新无线电系统)用无线终端(以下,5G无线终端)视为被试验对象(Device Under Test:DUT(被测器件))的性能试验中,无法使用4G或4G演进等的试验中曾为主流的DUT天线端子与试验装置的有线连接,因此进行将DUT与试验用天线一同容纳于不受周围电波环境影响的箱内并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从试验用天线向DUT发送试验信号及用试验用天线接收来自接收了试验信号的DUT的被测量信号的所谓的OTA试验。
而且,关于5G无线终端,成为根据5G NR标准的修订,除了上述性能试验以外还规定必须进行杂散测量。杂散测量是指测量5G无线终端的目标振荡频率时的通信中在其以外的频带时发射哪种程度的无用的电波即杂散(spurious)波的技术。
在5G无线终端的性能试验中,作为实现上述的OTA试验环境及杂散测量环境的试验用器材,已知有紧缩场(Compact Antenna test Range:以下,CATR)。CATR由被称为OTA暗室的电波暗箱构成,且以防止来自外部的电波的侵入及电波向外部的发射的方式容纳有DUT、试验用天线及杂散测量用的多个接收天线。而且,CATR的特征在于,在DUT天线与试验用天线之间的信号传播路径中配置有具有旋转抛物面的反射器(reflector),与不使用反射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信号传播路径,与常规远场环境下的OTA试验相比,如字面那样能够实现紧凑化。
在使用CATR的测量装置中,在OTA暗室内,从试验用天线发送试验信号并使DUT接收,并由试验用天线来接收已接收该试验信号的DUT发送的被测量信号而实施上述性能试验。并且,在该测量装置中,由多个接收天线接收上述被测量信号的同时接收DUT发射的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并按与各接收天线对应的每个频带进行分析。
关于使用多个试验用天线的以往的天线测量装置,已知有如下技术,即,经由多波束天线同时发送叠加了不同符号的相同频率的多个波束,抑制由对相同频率的多波束的编码引起的无用波的影响,而同时测量从多波束天线发射的所有波束(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7687号
在常规CATR中,在不受周围电波环境影响的内部空间内(电波暗箱),在上述反射器的焦点位置上配置有1个杂散测量用的接收天线,从而能够测量从DUT天线发射被测量信号的同时发射的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若要进行以5G NR标准来规定的宽频带的杂散测量,则将杂散频带细分为多个划分频带而需要与各划分频带对应的多个接收天线,在所有划分频带的杂散测量中,需要进行在反射器的焦点位置上逐一更换各接收天线的作业。
因此,在使用了以往CATR的测量装置中,若要进行杂散测量,则将杂散测量用的多个接收天线容纳于电波暗箱内并替换使用,因此需要在电波暗箱内的反射器的焦点位置上手动逐一更换各接收天线。在该方法中,需要在电波暗箱内确保存放上述多个接收天线的位置,而且还需要花费从其位置取出1个并设置于上述焦点位置的工夫,因此导致电波暗箱的大型化及进行强加用于更换接收天线的繁杂的作业,并且测量处理也必定变得繁杂。
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从构成多波束天线的各天线发射的电波用镜面来反射而进行测量的技术及使各天线旋转的技术,但并不是各天线切换在镜面的焦点位置上的技术。并且,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是也只是为了变更各天线的位置而进行各天线的旋转的技术,而并未成为以将各天线依次配置于镜面的焦点位置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电波暗箱的大型化及接收天线的更换作业的繁杂化,并且对收发毫米波的无线信号的DUT能够实现宽频带的有效的杂散测量的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为如下结构,即,其具有电波暗箱,所述电波暗箱具有不受周围电波环境影响的内部空间,所述天线装置还具有;多个天线,分别与预先设定的多个划分频带的无线信号对应;反射器,容纳于所述内部空间,且具有规定的旋转抛物面,通过被试验对象所具备的被试验对象天线发送或接收的无线信号经由该旋转抛物面反射;及天线配置构件,根据所述划分频带,将所述多个天线依次配置于离所述旋转抛物面规定的焦点位置。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在电波暗箱中设置有天线配置构件,因此在杂散测量中,用户无需进行在反射器的焦点位置上依次更换上述多个天线的作业。并且,设置反射器而缩短信号传播路径的基础上,附加天线配置构件,因此对电波暗箱的紧凑化不会造成较大的障碍。并且,能够减少配置各天线的工夫并且不间断地进行各划分频带的杂散测量,从而能够提高测量处理的效率。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为如下结构,即,所述被试验对象天线使用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所述划分频带为从低于所述规定频带的频带至高频带的规定杂散频带的一部分频带,所述电波暗箱还具备:试验用天线,使用所述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模擬测量装置,经由所述试验用天线向所述被试验对象输出试验信号,并且由所述试验用天线接收从输入有所述试验信号的所述被试验对象输出的被测量信号,根据所接收的所述被测量信号进行对所述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的测量;及信号分析装置,经由与所述各划分频带对应的各所述天线接收从输入有所述试验信号的所述被试验对象输出所述被测量信号的同时输出的所述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并分析所接收的所述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的频率分布及电力。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对具有使用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的试验对象天线的DUT,能够轻松地测量该DUT发射的从低于规定频带的频带至高频带的规定杂散频带的杂散信号。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为如下结构,即,所述天线配置构件自动地进行动作,所述天线装置具有:天线保持机构,在以旋转轴为中心能够旋转的旋转体中,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有所述各天线,所述焦点位置位于所述圆周上,且以通过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所述各天线通过所述焦点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电波暗箱的所述内部空间内;动力部,具有经由所述旋转轴旋转驱动所述旋转体的驱动用马达;及
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根据所述划分频带,以所述各天线依次停止于所述焦点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用马达。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对以旋转轴为中心能够旋转的旋转体,采用在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有各天线的天线保持机构,因此以维持电波暗箱的紧凑化的状态下,能够减少天线保持机构的设置空间。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中,所述天线保持机构设置于所述电波暗箱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底面,且由通过沿铅垂方向的所述旋转轴沿水平方向的面能够旋转的所述旋转体构成。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将相对于电波暗箱的内部空间的底面水平的空间作为天线保持机构的设置空间来确保,由此能够防止电波暗箱的高度的增大。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为如下结构,即,所述天线保持机构以所述各天线的接收面朝向所述旋转轴侧的方式保持所述各天线。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将天线保持机构配置于电波暗箱的内部空间的底面的中央部,从而能够缩小配置有各天线的圆周的直径,并能够维持天线保持机构及电波暗箱的紧凑化。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为如下结构,即,所述天线保持机构以所述各天线的接收面朝向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式保持所述各天线。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将天线保持机构配置于避开电波暗箱的内部空间的底面的中央部的偏靠侧面的位置,从而能够缩小配置各天线的圆周的直径,并能够维持天线保持机构及电波暗箱的紧凑化。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为如下结构,即,所述天线保持机构当所述天线停止于所述焦点位置时使其与所述反射器对置,且以所述天线的接收面相对于所述无线信号的波束轴成为垂直的角度来保持所述天线。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天线装置提高配置于反射器的焦点位置的各天线的接收精度,还能够提高杂散测量精度。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中,所述天线保持机构设置于所述电波暗箱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底面,且由通过沿水平方向的所述旋转轴沿铅垂方向的面能够旋转的所述旋转体构成。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天线装置通过将与电波暗箱的内部空间的底面垂直的空间作为天线保持机构的设置空间来确保,能够防止电波暗箱的宽度的增大。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为如下结构,即,所述天线配置构件具有:天线保持机构,具有以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以沿一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各设置有所述天线的多个天线底座的第1滑动机构及以经由底座部沿与所述一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1滑动机构的第2滑动机构,且以所述各天线能够通过所述焦点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电波暗箱的所述内部空间内;
动力部,包含旋转驱动用于使所述各天线底座沿所述一方向滑动的第1驱动轴的第1驱动用马达及旋转驱动用于使所述底座部沿所述正交方向滑动的第2驱动轴的第2驱动用马达;及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根据所述划分频带,以所述各天线依次停止于所述焦点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第1及第2驱动用马达。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所涉及的天线装置通过将与电波暗箱的内部空间的底面水平的空间作为天线保持机构的设置空间来确保,能够防止电波暗箱的高度的扩张。并且,各天线在水平面上沿彼此正交的方向滑动移动,因此能够进行朝向焦点位置的稳定的移动。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所涉及的测量方法为如下,即,其为使用具有电波暗箱的天线装置的测量方法,所述电波暗箱具有不受周围电波环境影响的内部空间,所述天线装置具有:多个天线,分别与预先设定的多个划分频带的无线信号对应;反射器,容纳于所述内部空间,且具有规定的旋转抛物面,通过被试验对象所具备的被试验对象天线发送或接收的无线信号经由该旋转抛物面反射;及天线配置构件,根据所述划分频带,将所述多个天线依次配置于离所述旋转抛物面规定的焦点位置,所述测量方法包括:保持步骤,将所述被试验对象保持于所述电波暗箱内的被试验对象保持部;天线配置步骤,根据规定的杂散测量开始指令,并根据所述划分频带,将所述多个天线依次配置于所述焦点位置;试验信号输出步骤,通过模拟测量装置,经由所述试验用天线向所述被试验对象输出试验信号;信号接收步骤,经由与所述各划分频带对应的所述各天线接收从输入有所述试验信号的所述被试验对象输出所述被测量信号的同时输出的所述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及分析步骤,分析在所述信号接收步骤中接收的所述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的频率分布及电力。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所涉及的测量方法使用具有设置有天线配置构件的电波暗箱的天线装置,因此在杂散测量中,用户无需进行在反射器的焦点位置上依次更换上述多个天线的作业。并且,能够减少配置各天线的工夫并且不间断地进行各划分频带的杂散测量,从而能够提高测量处理的效率。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避免电波暗箱的大型化、接收天线的更换作业的繁杂化,并且对收发毫米波的无线信号的DUT能够实现宽频带的有效的杂散测量的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整体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综合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中的NR系统模拟器及信号分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天线AT与无线终端之间的电波传播中的近场及远场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具有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OTA暗室中所采用的反射器相同的旋转抛物面的抛物面反射器的信号路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具有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OTA暗室中所采用的反射器相同的旋转抛物面的偏置抛物面反射器的信号路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OTA暗室中所采用的杂散测量用的多个接收天线的使用频率分类的图表。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中的被试验对象的杂散测量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OTA暗室中所采用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OTA暗室中所采用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的OTA暗室中所采用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测量装置1相当于本发明的天线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作为整体具有如图1所示的外观结构,且由如图2所示的功能框构成。其中,在图1中示出了对OTA暗室50从侧面透视的状态下的各构成要件的配置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具有综合控制装置10、NR系统模拟器20、信号分析装置30、杂散信号处理部40及OTA暗室50。
综合控制装置10例如以经由以太网(注册商标)等网络19能够彼此进行通信的方式与NR系统模拟器20及信号分析装置30连接。而且综合控制装置10经由网络19也与OTA暗室50中的被控制系统要件连接。测量装置1作为OTA暗室50中的被控制系统要件具有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及DUT姿势控制部17。
综合控制装置10为经由网络19集中控制NR系统模拟器20及信号分析装置30以及OTA暗室50中的被控制系统要件的装置,例如由个人计算机(PC)构成。另外,如图3所示,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及DUT姿势控制部17例如也可以设置于综合控制装置10。以下,以综合控制装置10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为例子进行说明。
测量装置1例如使用具有如图1所示的多个机架90a的机架结构体90,且以在各机架90a上载置有各构成要件的方式运用。在图1中,举出了在机架结构体90的各机架90a上分别载置有综合控制装置10、NR系统模拟器20、信号分析装置30及OTA暗室50的例子。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首先从OTA暗室50的结构进行说明。OTA暗室50为实现进行5G用无线终端试验时的OTA试验环境及杂散测量环境的部分,且用作上述的CATR的一例。
如图1、图2所示,OTA暗室50例如由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内部空间51的金属制的框体主体部52构成,且在内部空间51以防止来自外部的电波的侵入及电波向外部的发射的状态容纳DUT100、与DUT100的天线110对置的1个试验用天线5及杂散测量用的多个接收天线6。在OTA暗室50的内部空间51还配置有实现使从DUT100的天线110发射的无线信号向接收天线6的受光面折回的电波路径的反射器7。接收天线6构成本发明中的多个天线。并且,在OTA暗室50的内面整个区域即框体主体部52的底面52a、侧面52b及上表面52c整个表面粘贴有电波吸收体55,从而电波向外部的发射限制功能得到强化。如此,OTA暗室50实现具有不受周围电波环境影响的内部空间51的电波暗箱。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波暗箱例如为Anechoic型电波暗箱。
视为被试验对象的DUT100例如为智能手机等无线终端。作为DUT100的通信标准,可举出蜂窝(LTE、LTE-A、W-CDMA(注册商标)、GSM(注册商标)、CDMA2000、1xEV-DO、TD-SCDMA等)、无线LAN(IEEE802.11b/g/a/n/ac/ad等)、Bluetooth(注册商标)、GNSS(GPS、Galileo、GLONASS、BeiDou等)、FM及数字广播(DVB-H、ISDB-T等)。并且,DUT100也可以是收发与IEEE802.11ad或5G蜂窝等对应的毫米波的无线信号的无线终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DUT100的天线110例如使用遵照5G NR标准的规定频带(毫米波)的无线信号。配置于OTA暗室50内的试验用天线5使用与DUT100的天线110相同的频带的无线信号。相对于此,多个接收天线6分别使用从低于上述规定频带的频带至高频带的规定杂散频带的预先设定的多个划分频带的无线信号。
图8是表示配置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OTA暗室50内的多个接收天线6的使用频率分类的图表。在图8中,多个接收天线6所使用的6GHz~90GHz的全频带例如与编号1、2、3、4、5、6、……对应地划分为6GHz~18GHz、18GHz~26GHz、26GHz~40GHz、40GHz~60GHz、60GHz~76GHz、76GHz~90GHz、……等多个频带(划分频带)。
在本实施方式中,OTA暗室50例如将图8中的使用频率分类中使用分别与编号1、2、3、4、5、6对应的划分频带的6个接收天线6配置于内部空间51内。并且,OTA暗室50也可以是作为试验用天线5采用在图8所示的使用频率分类中将24.25GHz~43.5GHz的频带用作既定频带的天线的结构。
接着,对OTA暗室50的内部空间51中的试验用天线5、接收用天线6及反射器7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在OTA暗室50中,在内部空间51中的框体主体部52的底面52a设置有沿铅垂方向延伸的DUT保持部56。DUT保持部56具有设置于底面52a的驱动部56a、与驱动部56a连结的支承台56b及从支承台56b的侧面例如沿水平方向延伸的DUT载置部56c。驱动部56a例如由具备沿2轴方向旋转的旋转机构的2轴定位器构成。以下,有时将驱动部56a也称为2轴定位器(参考图3)。由此,DUT保持部56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使保持于DUT载置部56c的DUT100旋转,即,在球体的中心,相对于球体表面的所有的点依次改变天线110所面对的状态。
在OTA暗室50中,在框体主体部52的侧面52b的所需位置使用保持件57安装有试验用天线5。试验用天线5以相对于保持于DUT保持部56的DUT100具有指向性的方式由保持件57保持。
在OTA暗室50中,多个接收天线6以彼此分开的方式由天线保持机构61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与图8所示的各划分频带对应的6个接收天线6保持于天线保持机构61。天线保持机构61经由动力部64安装于OTA暗室50的内部空间51中的底面52a。天线保持机构61与动力部64、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参考图2)一同构成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构成本发明的天线配置构件。另外,关于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在OTA暗室50中,反射器7具有后述的偏置抛物面反射器(参考图7)型结构。如图1所示,反射器7使用反射器保持件58而安装于OTA暗室50的侧面52b的所需位置。反射器7以能够以来自保持于DUT保持部56的DUT100的天线110的无线信号入射于旋转抛物面的姿势保持于反射器保持件58。反射器7配设成如下位置及姿势,即,接收了试验信号的DUT100通过旋转抛物面接收被测量信号的同时接收从天线110发射的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并能够朝向配置于该旋转抛物面的焦点位置F的1个接收天线6进行反射。
在此,参考图5~图7对在OTA暗室50中搭载反射器7的优点及反射器7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图5例如是表示相对于从与试验用天线5相等的天线AT发射的电波的无线终端100A的电波的传播方法的示意图。无线终端100A与DUT100相等。在图5中,图5(a)表示电波从天线AT直接传播至无线终端100A时(Direct FAR Field:直接远场)的例子,图5(b)表示电波从天线AT经由具有旋转抛物面的反射镜7A传播至无线终端100A时的例子。
如图5(a)所示,以天线AT为发射源的电波具有波面以发射源为中心球状扩散的同时进行传播的性质。并且,已知在离发射源较近的距离,连结波的同相位的点的面(波面)为弯曲的球面(球面波),但若远离发射源,则波面接近平面(平面波)。通常,需要将波面考虑为球面的区域被称为近场(NEAR FIELD),将波面并不视为平面的区域被称为远场(FARFIELD)。在图5(a)所示的电波的传播中,无线终端100A在进行良好的接收的基础上,与接收球面波相比,优选接收平面波。
若要接收平面波,则需要以无线终端100A存在于远场的方式设置。在此,当将无线终端100A的最大直线尺寸设为D,将波长设为λ时,远场成为从天线AT起2D2/λ以远的距离。具体而言,当设为D=0.4m(米)、波长λ=0.01m(相当于28GHz带的无线信号)时,从天线AT大约30m的位置成为近场与远场的边界,从而出现需要在比其远的位置上放置无线终端100A。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假定最大直线尺寸D例如为从5cm(厘米)至33cm左右的DUT100的测量。
如此,在图5(a)所示的Direct Far Field法中,具有天线AT与无线终端100A之间的传播距离较大且传播损失较大这一特性。因此,作为其处理法,例如,如图5(b)所示,有在能够使天线AT的电波反射而导入于无线终端100A的位置上配置具有旋转抛物面的反射镜7A的方法。根据该方法,不仅能够缩短天线AT与无线终端100A之间的距离,而且平面波的区域从反射镜7A的镜面中刚反射后的距离开始扩展,因此也能够预计传播损失的减少效果。传播损失能够以同相位的波的相位差来表示。作为传播损失而能够容许的相位差例如为λ/16。相位差例如将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VNA)进行评价作为前提。
作为能够用作图5(a)所示的反射镜7A的器件,例如有抛物面反射器(参考图6)或偏置抛物面反射器(参考图7)。如图6所示,抛物面反射器具有相对于通过天线中心O的轴对称的镜面(旋转抛物面),且具有通过在离该旋转抛物面规定的焦点位置F上设置沿旋转抛物面的方向具有指向性的一次发射器,将从一次发射器发射的电波沿与上述轴向平行的方向反射的功能。相反,能够理解抛物面反射器通过在焦点位置F上例如配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天线6,能够使对旋转抛物面沿与上述轴向平行的方向入射的电波(例如,DUT100发送的无线信号)反射并引向接收天线6。然而,抛物面反射器从正面(Z方向)观察的平面形状为正圆,且结构较大,从而不适宜作为OTA暗室50的反射器7来配置。
相对于此,如图7所示,偏置抛物面反射器具有相对于旋转抛物面的轴非对称的镜面(切出了正圆型抛物面反射器(参考图6)的旋转抛物面一部分的形状),且具有通过将一次发射器以其波束轴相对于旋转抛物面的轴例如以倾斜角度α的状态来设置,使从一次发射器发射的电波沿与旋转抛物面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反射的功能。能够理解该偏置抛物面反射器通过在焦点位置F上例如放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天线6,能够使沿与旋转抛物面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入射于旋转抛物面的电波(例如,DUT100发送的无线信号)反射并引向接收天线6。偏置抛物面反射器能够实现如镜面以垂直接近的方式的配置,与抛物面反射器(参考图6)相比,结构可大幅缩小。
根据上述见解,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OTA暗室50中,如图1所示,将使用了偏置抛物面反射器(参考图7)的反射器7配置于DUT100与接收天线6之间的电波传播路径。在图中,反射器7以由符号F表示的位置成为焦点位置的方式配置于框体主体部52的侧面52b。
反射器7及由天线保持机构61保持的1个接收天线6成为接收天线6的波束轴BS1相对于反射器7的轴RS1倾斜规定角度α的偏移状态。这里所说的1个接收天线6是指经由覆盖天线保持机构61的罩部67的开口67a能够确保从反射器7的可见性的接收天线6。
反射器7在接收天线6的波束轴BS1上具有焦点位置F,保持于天线保持机构61的旋转体62上的各接收天线6可依次通过能够确保上述可见性的1个接收天线6的位置即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上述的倾斜角度α例如能够设定为30度。在该情况下,接收天线6成为以仰角30度来与反射器7对置的方式,即与反射器7对置且以接收天线6的接收面相对于无线信号的波束轴成为直角的角度保持于天线保持机构61。通过采用偏置抛物面反射器型的反射器7,不仅可使反射器7本身缩小,而且能够实现如镜面以垂直接近的方式的姿势的配置,从而具有能够缩小OTA暗室50的结构这一优点。
接着,对在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上依次自动配置多个接收天线6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搭载于OTA暗室50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例如具有天线保持机构61、动力部64、罩部67及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天线保持机构61由以旋转轴63为中心能够旋转的旋转体62构成,在旋转体62中,在以旋转轴63为中心的圆周上例如配置有6个接收天线6。更具体而言,在旋转体62中,沿规定上述的圆周的圆的外周以等间隔即在水平面上以旋转轴63为中心每隔60度的间隔配置。在此,天线保持机构61以通过旋转体62的旋转而沿圆周上的周向进行位置移动(环绕)的各接收天线6的接收面通过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方式设置于内部空间51内。
动力部64具有经由旋转轴63旋转驱动旋转体62的驱动用马达65及配设于该驱动用马达65与旋转轴63之间的齿轮等连结部件66。罩部67以能够限制来自外部的电波的侵入及电波向外部的发射的方式覆盖天线保持机构61及动力部64。
在罩部67形成有开口67a。开口67a形成于如下位置,即,当保持于天线保持机构61的接收天线6中的1个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时,能够确保从该接收天线6对反射器7的旋转抛物面的可见性的位置。
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例如成为以如下方式对驱动用马达65进行驱动,即,根据来自综合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参考图3)的指令,并根据图8所示的划分频带,使各接收天线6依次移动至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且使其停止。
在此,参考图2~图4再次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的功能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参考图2)中,综合控制装置10例如具有如图3所示的功能结构,NR系统模拟器20及信号分析装置30例如具有如图4所示的功能结构。NR系统模拟器20构成本发明的模擬测量装置。
如图3所示,综合控制装置10具有控制部11、操作部12及显示部13。控制部11例如由计算机装置构成。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装置例如具备:进行用于实现测量装置1的功能的规定的信息处理或将NR系统模拟器20及信号分析装置30设为对象的集中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1a;存储用于启动CPU11a的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或其他程序及控制用参数等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1b;存储CPU11a在工作中使用的OS、应用程序的执行代码及数据等的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1c;具有输入规定信号的输入接口功能及输出规定信号的输出接口功能的外部接口(I/F)部11d;未图示的硬盘装置等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各种输入输出端口。外部I/F部11d经由网络19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与NR系统模拟器20及信号分析装置30连接。并且,外部I/F部11d经由网络19也与OTA暗室50中的驱动用马达65及2轴定位器56a连接。在输入输出端口中连接有操作部12及显示部13。操作部12为用于输入指令等各种信息的功能部,显示部13为显示上述各种信息的输入画面及测量结果等各种信息的功能部。
上述的计算机装置通过CPU11a将RAM11c作为工作区而执行存储于ROM11b的程序而作为控制部11发挥功能。如图3所示,控制部11具有信号发送控制部15、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及DUT姿势控制部17。信号发送控制部15、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及DUT姿势控制部17也通过CPU11a在RAM11c的工作区中执行存储于ROM11b的规定的程序而得到实现。
信号发送控制部15进行如下控制,即,监视操作部12中的用户操作,并以由用户进行规定的杂散测量开始操作为契机,对NR系统模拟器20发送信号发送指令,经由试验用天线5发送试验信号。
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进行如下控制,即,对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依次自动地配置保持于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的天线保持机构61的多个接收天线6。为了实现该控制,例如,在ROM11b中预先存储有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例如当作为驱动用马达65采用步进马达时,将确定该步进马达的旋转驱动的驱动脉冲数(运转脉冲数)作为控制数据来存储。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例如将用于分别与图8所示的6个划分频带对应地使各接收天线6分别移动至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驱动用马达65的运转脉冲数作为上述控制数据来存储。
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进行如下控制,即,将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展开于RAM11c的工作区,根据该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并根据分别与各接收天线6对应的划分频带,旋转驱动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的动力部64中的驱动用马达65。根据该控制,能够实现使各接收天线6依次停止(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天线自动配置控制。
DUT姿势控制部17控制测量保持于DUT保持部56的DUT100时的姿势。为了实现该控制,例如,在ROM11b中预先存储有DUT姿势控制表17a。DUT姿势控制表17a例如存储有构成DUT保持部56的2轴定位器56b的控制数据。
DUT姿势控制部17以如下方式驱动控制2轴定位器56b,即,将DUT姿势控制表17a展开于RAM11c的工作区,根据该DUT姿势控制表17a,如上所述,以天线110相对于球体表面的所有的点依次面对的方式改变DUT100的姿势。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中,NR系统模拟器20例如具有如图4(a)所示的功能结构,信号分析装置30例如具有如图4(b)所示的功能结构。
如图4(a)所示,NR系统模拟器20具有信号测量部21、控制部22、操作部23及显示部24。信号测量部21具有由信号发生部21a、数字/模拟转换器(DAC)21b、调制部21c、RF部21d的发送部21e构成的信号发生功能部及由RF部21d的接收部21f、模拟/数字转换器(ADC)21g及分析处理部21h构成的信号分析功能部。
在信号测量部21的信号发生功能部中,信号发生部21a生成具有基准波形的波形数据,具体而言,例如生成I成分基带信号及其正交成分信号即Q成分基带信号。DAC21b将从信号发生部21a输出的具有基准波形的波形数据(I成分基带信号及Q成分基带信号)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至调制部21c。调制部21c进行如下调制处理,即,分别对I成分基带信号及Q成分基带信号混合本地信号,并且合成两者而作为数字调制的频率来输出。RF部21d生成将从调制部21c输出的数字调制的频率与各通信标准的频率对应的试验信号,并通过发送部21e向DUT100输出所生成的试验信号。
并且,在信号测量部21的信号分析功能部中,RF部21d在由接收部21f接收从通过天线110接收了上述试验信号的DUT100发送的被测量信号的基础上,通过将该被测量信号与本地信号进行混合而转换为中间频带的信号(IF信号)。ADC21g将通过RF部21d的接收部21f转换为IF信号的被测量信号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至分析处理部21h。
分析处理部21h进行如下处理,即,通过对ADC21g输出的数字信号即被测量信号进行数字处理而生成分别与I成分基带信号及Q成分基带信号对应的波形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该波形数据分析I成分基带信号及Q成分基带信号。
控制部22与上述的综合控制装置10的控制部11相同地,例如由包含CPU、RAM、ROM及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计算机装置构成。CPU进行用于实现信号发生功能部、信号分析功能部、操作部23及显示部24的各功能的规定的信息处理及控制。
操作部23及显示部24与上述计算机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连接。操作部23为用于输入指令等各种信息的功能部,显示部24为显示上述各种信息的输入画面及测量结果等各种信息的功能部。
如图4(b)所示,信号分析装置30具有信号分析部31、控制部32、操作部33及显示部34。信号分析部31具有RF部31a、ADC31b及分析处理部31c,并对从杂散信号处理部40输入的杂散信号实施与NR系统模拟器20的信号分析功能部相等的分析处理。另外,杂散信号处理部40具有降频变频器、放大器及滤波器。杂散信号处理部40在对各接收天线6分别接收的各划分频带的无线信号(杂散信号)实施频率转换、放大及频率选择的各处理的基础上,将该无线信号发送至信号分析部31的RF部31a。信号分析装置30也可以是组装有杂散信号处理部40的结构。
接着,参考图9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中的杂散测量处理进行说明。在图9中,举出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的天线保持机构61以能够将与杂散频带的分别不同的划分频带对应的6个接收天线6自动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方式保持的例子进行说明。并且,在图9中,对通过综合控制装置10的操作部12进行命令开始杂散测量的杂散测量开始操作的情况进行说明。杂散测量开始操作也可以设为如通过信号分析装置30的操作部33进行。
在测量装置1中,若要进行杂散测量,则首先,需要在OTA暗室50的内部空间51内设置DUT100。由此,在测量装置1中,作为杂散测量的最初的处理,通过用户进行对OTA暗室50的DUT保持部56的DUT载置部56c设置试验对象的DUT100的作业(步骤S1)。此时,关于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能够覆盖测量对象的杂散测量频带的多个(该例中为6个)接收天线6保持于天线保持机构61,且需要在如能够使各接收天线6依次通过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参考图7)的位置上设置天线保持机构61。
在进行DUT100的设置作业之后,在综合控制装置10中,例如监视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是否在操作部12中进行了杂散测量开始操作(步骤S2)。
在此,当判定为未进行杂散测量开始操作时(步骤S2中为“否”),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继续进行上述步骤S1的监视。相对于此,当判定为进行了杂散测量开始操作时(步骤S2中为“是”),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将表示杂散测量频带的测量顺序的n设置为表示第1频带的n=1(步骤S3)。另外,在该例子中,n的最大值为6。
接着,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进行如下控制,即,使与对应于n=1的第1个划分频带对应的接收天线6自动移动(配置)至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步骤S4)。此时,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从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读取与对应于n=1的第1个划分频带对应的接收天线6的运转脉冲数,并根据该运转脉冲数旋转控制驱动用马达65。
在执行步骤S4中的接收天线6的自动配置控制之后,信号发送控制部15对NR系统模拟器20发送信号发送指令。在NR系统模拟器20中进行如下控制,即,根据上述信号发送指令,经由试验用天线5对DUT100发送试验信号(步骤S5)。
这里的试验信号发送控制通过NR系统模拟器20以如下方式实施。在NR系统模拟器20(参考图4(a))中,接收了上述信号发送指令的控制部22控制信号发生功能部,并产生用于在信号发生部21a中生成试验信号的信号。然后,通过DAC21b对该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处理,并且通过调制部21c进行调制处理之后,生成使通过RF部21d进行了该数字调制的频率与各通信标准的频率对应的试验信号,并通过发送部21e经由试验用天线5向DUT100输出该试验信号。另外,信号发送控制部15在步骤S5中开始试验信号发送的控制之后,在与测量对象的杂散频带的所有划分频带对应的接收天线6中的杂散测量结束为止的期间,以持续发送试验信号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在该期间,在综合控制装置10中,DUT姿势控制部17以载置于DUT载置部56c的DUT100成为上述姿势的方式持续控制2轴定位器56b。
在步骤S5中,开始发送试验信号之后,接着在信号分析装置30中,进行通过在步骤S4中自动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接收天线6接收的杂散频带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步骤S6)。在该接收处理中,通过自动配置的接收天线6接收的信号输入于杂散信号处理部40,通过该杂散信号处理部40实施频率转换、放大及频率选择的各处理之后,输入于信号分析装置30的信号分析部31。
接着,信号分析装置30分析从杂散信号处理部40输入的信号(基于接收天线6的接收信号),并进行存储该分析结果的控制(步骤S7)。此时,在信号分析装置30中,控制部32控制信号分析部31,经由RF部31a及ADC31b读取从杂散信号处理部40输入的接收信号,并通过分析处理部31c对该接收信号例如进行分析频带及电力的控制。并且,控制部32进行将接收信号的分析结果存储于未图示的RAM等存储区域的控制。
接着,在综合控制装置10中,例如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判定与n=1对应的第1个划分频带的杂散测量是否结束(步骤S8)。在此,当判定为第1个划分频带的杂散测量未结束时(步骤S8中为“否”),持续进行步骤S5以后的处理。
相对于此,当判定为第1个划分频带的上述杂散测量结束时(步骤S8为“是”),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判定上述n是否达到表示最后划分频带的n=6(步骤S9)。在此,当判定为未达到n=6时(步骤S9中为“否”),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转移到步骤S3,并将n设置为表示第2个频带的n=2(步骤S3)。
由此,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通过如对n=1时的步骤S2进行说明的方法进行使与对应于n=2的第2个划分频带对应的接收天线6自动移动至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控制(步骤S4)。然后,综合控制装置10也对基于与对应于n=2的第2个划分频带对应的接收天线6的接收信号实施对基于与对应于n=1的第1个划分频带对应的接收天线6的接收信号进行的S5~S9的处理。在该例子中,综合控制装置10在向n=2的设置之后,对基于与对应于n=3~6的第1~6个划分频带对应的各接收天线6的接收信号进行S5~S9的处理。
在该期间,在步骤S9中,当判定为达到了n=6时(步骤S9中为“是”),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结束图9所示的一系列杂散测量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方式,即,在上述步骤S5中从NR系统模拟器20发送试验信号之后,接着在该NR系统模拟器20中,通过控制部22进行测量接收了上述试验信号的DUT100从天线110发送的被测量信号的控制。在进行该控制时,经由试验用天线5接收的被测量信号输入于NR系统模拟器20(参考图4(a))中的RF部21d的接收部21f。在NR系统模拟器20中,控制部22控制信号发生功能部,首先将输入于RF部21d的接收部21f的被测量信号转换为IF信号。接着,进行如下处理,即,通过ADC21g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入于分析处理部21h,通过该分析处理部21h生成分别与I成分基带信号及Q成分基带信号对应的波形数据,根据该波形数据分析I成分基带信号及Q成分基带信号。上述的试验信号的基于NR系统模拟器20的测量处理能够与图9所示的杂散测量处理独立地在任意时刻进行是显而易见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天线装置)1具备:电波暗箱50,具有不受周围电波环境影响的内部空间51;多个接收天线6,分别使用预先设定的多个划分频带的无线信号;反射器7,容纳于内部空间,且具有规定的旋转抛物面,通过DUT100的天线110发送或接收的无线信号经由该旋转抛物面反射;及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根据划分频带,将多个接收天线6依次自动配置于离旋转抛物面规定的焦点位置F。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在使用了OTA暗室50的杂散测量中,用户无需进行在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上依次更换接收天线6的作业。并且,在设置反射器7而缩短了信号传播路径的基础上,附加了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因此对OTA暗室50的紧凑化不会造成较大的障碍。并且,通过能够自动配置各接收天线6,能够不间断地进行各划分频带的杂散测量,从而能够提高测量处理的效率。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中,DUT100的天线110使用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划分频带为从低于规定频带的频带至高频带的规定杂散频带(参考图8)的一部分频带,电波暗箱50还具备:试验用天线5,使用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NR系统模拟器20,经由试验用天线5向DUT100输入试验信号,并且通过试验用天线5接收从输入有试验信号的DUT100输出的被测量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被测量信号进行对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的测量;及信号分析装置30,经由与各划分频带对应的各接收天线6接收从输入有试验信号的DUT100输出被测量信号的同时输出的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并分析所接收的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的频率分布及电力。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对具有使用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的天线110的DUT100,能够轻松地测量该DUT100发射的从低于规定频带的频带至高频带的规定杂散频带的杂散信号。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为如下结构,即,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具有:天线保持机构61,在以旋转轴63为中心能够旋转的旋转体62中,在以旋转轴63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有各接收天线6,且以通过旋转体62的旋转而各接收天线6的接收面通过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方式设置于OTA暗室50的内部空间51内;动力部64,具有经由旋转轴63旋转驱动旋转体62的驱动用马达65;及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根据划分频带,以使各接收天线6依次停止于焦点位置F的方式控制驱动用马达65。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通过采用在以旋转轴63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有各接收天线6的天线保持机构61,在维持了OTA暗室50的紧凑化的状态下,能够减少天线保持机构61的设置空间。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中,天线保持机构61设置于OTA暗室50的内部空间51的底面52a,且由通过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63沿水平方向的面能够旋转的旋转体62构成。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通过将相对于OTA暗室50的内部空间51的底面52a水平的空间作为天线保持机构61的设置空间来确保,能够防止OTA暗室50的高度的増大。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为如下结构,即,天线保持机构61以各接收天线6的接收面朝向旋转轴63侧的方式保持该各接收天线6。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将天线保持机构61配置于OTA暗室50的内部空间51的底面52a的中央部,从而能够缩小配置有各接收天线6的圆周的直径,并能够维持天线保持机构61及OTA暗室50的紧凑化。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为如下结构,即,天线保持机构61当接收天线6停止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时使其与反射器7对置,且以接收天线6的接收面相对于无线信号的波束轴成为直角的角度例如成为仰角30度的方式保持接收天线6。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提高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接收天线6的接收精度,并且还能够提高杂散测量精度。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方法为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测量装置1的测量方法,包括:保持步骤(图9中的步骤S1),将DUT100保持于OTA暗室50的内部空间51内的DUT保持部56;天线自动配置步骤(图9中的步骤S3、S4),根据规定的杂散测量开始指令,并根据划分频带,将多个接收天线6依次自动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试验信号输出步骤(图9中的步骤S5),通过NR系统模拟器20,经由试验用天线5向DUT100输出试验信号;信号接收步骤(图9中的步骤S6),经由与各划分频带对应的各接收天线6接收从输入有试验信号的DUT100输出被测量信号的同时输出的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及分析步骤(图9中的步骤S7),分析在信号接收步骤中接收的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的频率分布及电力。
根据该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方法使用具有设置有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的OTA暗室50的测量装置1,因此在杂散测量中,用户无需进行在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上依次更换接收天线6的作业。并且,自动配置各接收天线6,因此能够不间断地进行各划分频带的杂散测量,从而能够提高测量处理的效率。
(第2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代替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中使用的OTA暗室50而使用采用了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A的OTA暗室50A。在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A中,对与搭载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OTA暗室50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参考图1、图2)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有相同的符号。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A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相同地,具有:天线保持机构61,在能够以旋转轴63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体62中,在以旋转轴63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有各接收天线6,且以通过旋转体62的旋转而各接收天线6的接收面通过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方式设置于OTA暗室50A的内部空间内;及动力部64,具有经由旋转轴63旋转驱动旋转体62的驱动用马达65。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A中,天线保持机构61也设置于OTA暗室50A的内部空间51的底面,且由通过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63沿水平方向的面能够旋转的旋转体62构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A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不同的点在于相对于旋转体62的接收天线6的配置方式,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相同。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中,天线保持机构61以各接收天线6的接收面朝向旋转轴63侧(内侧)的方式保持该各接收天线6(参考图1),相对于此,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A中,天线保持机构61以各接收天线6的接收面朝向相对于旋转轴63的侧相反的一侧(外侧)的方式保持该各接收天线6。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A中,构成动力部64的驱动用马达65也与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连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预先备有存储有能够与各接收天线6对应地分别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运转脉冲数(但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值)的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A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按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从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读取各接收天线6的运转脉冲数,并通过根据该脉冲数旋转控制驱动用马达65,能够将各接收天线6依次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参考图9的步骤S4)。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天线装置)1A中,具有将接收天线6依次自动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A,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无需对用户督促更换多个接收天线6的作业,从而发挥能够轻松地进行杂散测量的效果。尤其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A的OTA暗室50A的结构,例如,在将天线保持机构61A配置于避开了内部空间51的底面52a的中央部的位置,缩小配置接收天线6的圆周的直径,从而小型化天线保持机构61A时有用。
(第3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B代替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1A中使用的OTA暗室50、50A而使用采用了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B的OTA暗室50B。图11(a)表示从正面观察了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B的概略结构,图11(b)表示从图11(a)的右侧面观察了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B的概略结构。
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1A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60A具有经由相对于水平面直角的旋转轴63在水平面上能够旋转的旋转体62的圆周上保持多个接收天线6的天线保持机构61,相对于此,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B具有沿经由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63B沿铅垂方向的面能够旋转的旋转体62B的外周在圆周上保持多个接收天线6的天线保持机构61B。并且,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B的动力部64B由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用马达65相等的驱动用马达65B及夹入于该驱动用马达65B与旋转体62B的旋转轴63B之间的连结部件66B构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B中,保持于天线保持机构61B的多个接收天线6在伴随旋转体62B的旋转而沿铅垂方向的面进行环绕这一点上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但若要使各接收天线6移动至环绕上的规定位置,尤其移动至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则能够以驱动用马达65B的旋转量即向驱动用马达65B提供的运转脉冲数来进行控制,这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也预先备有存储有与各接收天线6对应地能够分别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运转脉冲数(但成为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值)的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而且,在构成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B的动力部64B的驱动用马达65B连接的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中,根据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驱动控制驱动用马达65B。在该情况下,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从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读取各接收天线6的运转脉冲数,并通过根据该脉冲数旋转控制驱动用马达65B,能够将各接收天线6依次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参考图9的步骤S4)。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天线装置)1B中,具有将接收天线6依次自动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B,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无需对用户督促更换多个接收天线6的作业,从而发挥能够轻松地进行杂散测量的效果。尤其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60B的OTA暗室50B的结构,通过将与内部空间51的底面52a垂直的空间作为天线保持机构61B的设置空间来确保,能够防止框体主体部52宽度的增大。
(第4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C代替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中使用的OTA暗室50而使用采用了天线自动配置构件80的OTA暗室50C。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80具有天线保持机构81及动力部87。天线保持机构81由多个第1滑动机构81a、81b、81c及以相对于该第1滑动机构81a、81b、81c正交的方式配设的第2滑动机构84构成。第1滑动机构81a、81b、81c具有多个天线底座82,例如具有沿一对导轨83以能够以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沿一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该天线底座82的结构。在此,一方向例如是指由彼此正交的X轴及Y轴构成的平面上的Y轴方向。在天线底座82上分别安装有接收天线6。
另一方面,第2滑动机构84具有载置第1滑动机构81a、81b、81c的底座部85,并且例如沿一对导轨86以能够沿与Y轴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滑动的方式保持该第1滑动机构81a、81b、81c。
动力部87具有贯穿构成第1滑动机构81a、81b、81c的各天线底座82的贯穿孔82a且沿Y轴方向设置的驱动轴87a、87b、87c及旋转驱动该驱动轴87a、87b、87c的第1驱动用马达88a、88b、88c。动力部87还具有贯穿构成第2滑动机构84的底座部85的贯穿孔85a且沿X轴方向设置的驱动轴89a及旋转驱动该驱动轴89a的第2驱动用马达89b。另外,在上述各天线底座82的贯穿孔82a及各底座部85的贯穿孔85a中分别形成有与形成于驱动轴87a、87b、87c及驱动轴89a的螺纹嵌合的螺纹。由此,在动力部87中,通过向正反两方向旋转驱动第1驱动用马达88a、88b、88c并向相同的方向旋转驱动驱动轴87a、87b、87c,能够使各天线底座82沿Y轴方向与正反旋转方向对应的双方向移动。相同地,通过向正反两方向旋转驱动第2驱动用马达89b并向相同的方向旋转驱动驱动轴89a,能够使各底座部85沿X轴方向与正反旋转方向对应的双向移动。
在图12所示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80中,天线保持机构81以载置于各天线底座82的各接收天线6能够通过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方式设置于该OTA暗室50C的内部空间51内的例如底面52a上。在图12的结构中,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能够以XY平面上的坐标来表示。并且,X轴方向的底座部85的移动量与第2驱动用马达89b的运转脉冲数对应,Y轴方向的天线底座82的移动量与第1驱动用马达88a、88b、88c的运转脉冲数对应。
根据这种条件,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C中,作为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将与各接收天线6对应地能够分别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第1驱动用马达88a、88b、88c的运转脉冲数及第2驱动用马达89b的运转脉冲数作为控制数据来存储。由此,在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中,根据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能够分别驱动控制第1驱动用马达88a、88b、88c及第2驱动用马达89b。在该驱动控制中,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从天线自动配置控制表16a读取与各接收天线6对应的第1驱动用马达88a、88b、88c的运转脉冲数及第2驱动用马达89b的运转脉冲数,并通过根据该脉冲数分别旋转驱动第1驱动用马达88a、88b、88c及第2驱动用马达89b,能够将各接收天线6依次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参考图9的步骤S4)。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天线装置)1C中,具有在XY平面上将接收天线6依次自动配置于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80,因此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地,无需对用户督促更换多个接收天线6的作业,从而发挥能够轻松地进行杂散测量的效果。尤其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自动配置构件80的OTA暗室50C的结构,通过将与OTA暗室50C的内部空间51的底面52a水平的空间作为天线保持机构81的设置空间来确保,能够防止OTA暗室50C(框体主体部52)向高度方向的结构扩张。并且,各接收天线6在水平面上沿彼此正交的方向滑动移动,因此能够进行朝向反射器7的焦点位置F的稳定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量装置1C中,第1滑动机构81a、81b、81c相对于Y轴方向并列且沿所述X轴方向以规定间隔分开地设置有多个,动力部87为包含分别与第1滑动机构81a、81b、81c对应的第1驱动用马达88a、88b、88c的结构。根据该结构,测量装置1最大限度地利用OTA暗室50C的框体主体部52的底面52a上的水平方向的空间,并且避免OTA暗室50C的大型化的同时能够轻松地应对接收天线6的增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滑动机构及第1驱动用马达无需一定要设置多个,也可以是各设置1个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举出了用6个接收天线6来覆盖6GHz~90GHz的杂散测量频带(参考图8)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用任意数量的接收天线6来覆盖任意的杂散测量频带的结构。并且,关于自动配置接收天线6的构件(60、60A、60B、60C),也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方式,在包含手动配置的构件在内,能够适用于各种方式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本发明不仅适用于电波暗箱,还能够适用于电波暗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避免电波暗箱的大型化及接收天线的更换作业的繁杂化,并且发挥对收发毫米波的无线信号的DUT能够实现宽频带的有效的杂散测量这一效果,且在进行具有5G用无线终端等的高速通信能力的无线终端的杂散测量的整个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中有用。
符号说明
1、1A、1B、1C-测量装置(天线装置),5-试验用天线,6-接收天线(天线),7-反射器,10-综合控制装置,16-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20-NR系统模拟器(模擬测量装置),30-信号分析装置,40-杂散信号处理部,50O-TA暗室(电波暗箱),60、60A、60B-天线自动配置构件(天线配置构件),61、61B-天线保持机构,62、62B-旋转体,63、63B-旋转轴,64、64B-动力部,65、65B-驱动用马达,80-天线自动配置构件,81-天线保持机构,81a、81b、81c-第1滑动机构,82-天线底座,84-第2滑动机构,85-底座部,87-动力部,87a、87b、87c-第1驱动轴,88a、88b、88c-第1驱动用马达,89a-第2驱动轴,89b-第2驱动用马达。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装置,其具有电波暗箱(50),所述电波暗箱(50)具有不受周围电波环境影响的内部空间(51),所述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其还具有:
多个天线(6),分别与预先设定的多个划分频带的无线信号对应;
反射器(7),容纳于所述内部空间,且具有规定的旋转抛物面,通过被试验对象(100)所具备的被试验对象天线(110)发送或接收的无线信号经由该旋转抛物面反射;及
天线配置构件(60、60A、60B、80),根据所述划分频带,将所述多个天线依次配置于离所述旋转抛物面规定的焦点位置(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试验对象天线使用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
所述划分频带为从低于所述规定频带的频带至高频带的规定杂散频带的一部分频带,
所述电波暗箱还具备:
试验用天线(5),使用所述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
模拟测量装置(20),经由所述试验用天线向所述被试验对象输出试验信号,并且由所述试验用天线接收从输入有所述试验信号的所述被试验对象输出的被测量信号,根据所接收的所述被测量信号进行对所述规定频带的无线信号的测量;及
信号分析装置(30),经由与所述各划分频带对应的各所述天线接收从输入有所述试验信号的所述被试验对象输出所述被测量信号的同时输出的所述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并分析所接收的所述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的频率分布及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配置构件自动地进行动作,
所述天线装置具有:
天线保持机构(61、61B),在以旋转轴(63、63B)为中心能够旋转的旋转体(62、62B)中,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有所述各天线,所述焦点位置位于所述圆周上,且以通过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所述各天线通过所述焦点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电波暗箱的所述内部空间内;
动力部(64、64B),具有经由所述旋转轴旋转驱动所述旋转体的驱动用马达(65、65B);及
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16),根据所述划分频带,以所述各天线依次停止于所述焦点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用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保持机构设置于所述电波暗箱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底面,且由通过沿铅垂方向的所述旋转轴沿水平方向的面能够旋转的所述旋转体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保持机构以所述各天线的接收面朝向所述旋转轴侧的方式保持所述各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保持机构以所述各天线的接收面朝向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式保持所述各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保持机构当所述天线停止于所述焦点位置时使其与所述反射器对置,且以所述天线的接收面相对于所述无线信号的波束轴成为垂直的角度来保持所述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保持机构设置于所述电波暗箱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底面,且由通过沿水平方向的所述旋转轴沿铅垂方向的面能够旋转的所述旋转体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配置构件(80)具有:
天线保持机构(81),具有以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以沿一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各设置有所述天线的多个天线底座(82)的第1滑动机构(81a、81b、81c)及以经由底座部(85)沿与所述一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1滑动机构的第2滑动机构(84),且以所述各天线能够通过所述焦点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电波暗箱的所述内部空间内;
动力部(87),包含旋转驱动用于使所述各天线底座沿所述一方向滑动的第1驱动轴(87a、87b、87c)的第1驱动用马达(88a、88b、88c)及旋转驱动用于使所述底座部沿所述正交方向滑动的第2驱动轴(89a)的第2驱动用马达(89b);及
天线自动配置控制部,根据所述划分频带,以所述各天线依次停止于所述焦点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第1及第2驱动用马达。
10.一种测量方法,其为使用具有电波暗箱(50)的天线装置的测量方法,所述电波暗箱(50)具有不受周围电波环境影响的内部空间(51),所述测量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装置具有:
多个天线(6),分别与预先设定的多个划分频带的无线信号对应;
反射器(7),容纳于所述内部空间,且具有规定的旋转抛物面,通过被试验对象(100)所具备的被试验对象天线(110)发送或接收的无线信号经由该旋转抛物面反射;及
天线配置构件(60、60A、60B、80),根据所述划分频带,将所述多个天线依次配置于离所述旋转抛物面规定的焦点位置(F),
所述测量方法包括:
保持步骤(S1),将所述被试验对象保持于所述电波暗箱内的被试验对象保持部;
天线配置步骤(S3、S4),根据规定的杂散测量开始指令,并根据所述划分频带,将所述多个天线依次配置于所述焦点位置;
试验信号输出步骤(S5),通过模拟测量装置,经由所述试验用天线向所述被试验对象输出试验信号;
信号接收步骤(S6),经由与所述各划分频带对应的所述各天线接收从输入有所述试验信号的所述被试验对象输出所述被测量信号的同时输出的所述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及
分析步骤(S7),分析在所述信号接收步骤中接收的所述杂散频带的无线信号的频率分布及电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47580.6A CN114814385A (zh) | 2018-10-12 | 2019-10-10 | 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93796 | 2018-10-12 | ||
JP2018193796A JP6836565B2 (ja) | 2018-10-12 | 2018-10-12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47580.6A Division CN114814385A (zh) | 2018-10-12 | 2019-10-10 | 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44801A true CN111044801A (zh) | 2020-04-21 |
CN111044801B CN111044801B (zh) | 2022-06-21 |
Family
ID=7016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47580.6A Pending CN114814385A (zh) | 2018-10-12 | 2019-10-10 | 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
CN201910957147.2A Active CN111044801B (zh) | 2018-10-12 | 2019-10-10 | 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47580.6A Pending CN114814385A (zh) | 2018-10-12 | 2019-10-10 | 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62841B2 (zh) |
JP (1) | JP6836565B2 (zh) |
CN (2) | CN11481438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56224A (zh) * | 2021-03-31 | 2021-07-23 |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 一种ota测试暗室 |
US11088768B2 (en) * | 2015-12-16 | 2021-08-10 | Ranlos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vehicles |
CN113783629A (zh) * | 2020-05-22 | 2021-12-10 |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42595B2 (en) | 2018-11-27 | 2023-08-29 | Morita Tech Co., Ltd. | Testing device |
EP3699612B1 (en) * | 2019-02-19 | 2024-05-15 |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radiated two-stage method measurement as well as measurement setup |
JP2021032682A (ja) * | 2019-08-23 | 2021-03-01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温度試験装置及び温度試験方法 |
US11251885B2 (en) * | 2019-12-26 | 2022-02-15 |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 Antenna module and test system |
CN111313925B (zh) * | 2020-01-21 | 2021-11-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客户前置设备、天线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EP3866356B1 (en) * | 2020-02-17 | 2023-08-23 |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 Method of measuring a total radiated power of a device under test as well as test system |
CN115335883B (zh) | 2020-03-30 | 2024-03-01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移动辅助装置和移动辅助方法 |
JP7128855B2 (ja) * | 2020-05-20 | 2022-08-31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移動端末試験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試験方法 |
US11476956B2 (en) * | 2021-03-16 | 2022-10-18 | Wavepro Incorporated | Compact antenna test range equipment |
CN113030596B (zh) * | 2021-04-19 | 2022-05-31 | 山东大学 | 一种太阳射电观测仪器、系统及方法 |
FR3134449B1 (fr) * | 2022-04-11 | 2024-04-19 | Anyfields | Dispositif de mesure du rayonnement electromagnetique d’un objet rayonnant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521449A (en) * | 2003-12-16 | 2005-07-01 | Smartant Telecom Co Ltd | A shorten distance field patterns measurement device for reflector antenna without microwave anechoic chamber |
CN200941426Y (zh) * | 2006-08-14 | 2007-08-2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大型柔性射电望远镜天线多波束馈源自动切换装置 |
JP2009147687A (ja) * | 2007-12-14 | 2009-07-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アンテナ測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
US20100285753A1 (en) * | 2009-05-06 | 2010-11-11 | Michael Foegelle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mulating a multipath radio frequency environment |
CN102445599A (zh) * | 2011-11-16 | 2012-05-09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阵列天线方向图的频域测量方法 |
CN204119242U (zh) * | 2014-09-19 | 2015-01-21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 电波暗室卫星信号覆盖装置 |
CN107221758A (zh) * | 2017-07-12 | 2017-09-29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 一种天线馈源位置的检测装置、天线和馈源位置校正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09238A (en) * | 1984-04-27 | 1987-11-24 | Allied Corporation | Sequential mono-lobe tracker |
JP2003057281A (ja) * | 2001-08-20 | 2003-02-26 | Murata Mfg Co Ltd | 電波暗室、放射電磁波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放射電磁波の測定方法 |
JP2003167013A (ja) * | 2001-12-03 | 2003-06-13 | Yamaha Corp | 不要輻射測定装置 |
US8330640B2 (en) * | 2008-10-24 | 2012-12-11 | Ets Lindgren, L.P. | Termination of edges of a parabolic reflector in a compact range |
KR20120080603A (ko) * | 2009-09-15 | 2012-07-17 | 이엠에스테크놀러지스,인코포레이티드 | 기계 조종식 반사기 안테나 |
JP2013130466A (ja) * | 2011-12-21 | 2013-07-04 | Hitachi Ltd | 電磁波可視化装置 |
WO2015113649A1 (en) * | 2014-01-30 | 2015-08-06 | Kildal Antenn Ab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e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vehicles |
JP6886449B2 (ja) * | 2018-11-29 | 2021-06-16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
-
2018
- 2018-10-12 JP JP2018193796A patent/JP683656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03 US US16/591,707 patent/US11462841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0-10 CN CN202210347580.6A patent/CN114814385A/zh active Pending
- 2019-10-10 CN CN201910957147.2A patent/CN1110448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521449A (en) * | 2003-12-16 | 2005-07-01 | Smartant Telecom Co Ltd | A shorten distance field patterns measurement device for reflector antenna without microwave anechoic chamber |
CN200941426Y (zh) * | 2006-08-14 | 2007-08-2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大型柔性射电望远镜天线多波束馈源自动切换装置 |
JP2009147687A (ja) * | 2007-12-14 | 2009-07-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アンテナ測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
US20100285753A1 (en) * | 2009-05-06 | 2010-11-11 | Michael Foegelle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mulating a multipath radio frequency environment |
CN102445599A (zh) * | 2011-11-16 | 2012-05-09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阵列天线方向图的频域测量方法 |
CN204119242U (zh) * | 2014-09-19 | 2015-01-21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 电波暗室卫星信号覆盖装置 |
CN107221758A (zh) * | 2017-07-12 | 2017-09-29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 一种天线馈源位置的检测装置、天线和馈源位置校正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88768B2 (en) * | 2015-12-16 | 2021-08-10 | Ranlos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vehicles |
CN113783629A (zh) * | 2020-05-22 | 2021-12-10 |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CN113783629B (zh) * | 2020-05-22 | 2023-11-07 |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CN113156224A (zh) * | 2021-03-31 | 2021-07-23 |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 一种ota测试暗室 |
CN113156224B (zh) * | 2021-03-31 | 2023-01-10 |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 一种ota测试暗室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060535A (ja) | 2020-04-16 |
JP6836565B2 (ja) | 2021-03-03 |
US20200119460A1 (en) | 2020-04-16 |
US11462841B2 (en) | 2022-10-04 |
CN114814385A (zh) | 2022-07-29 |
CN111044801B (zh) | 2022-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44801B (zh) | 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 |
CN111244631B (zh) | 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 |
CN111490329B (zh) | 天线装置及测量方法 | |
US11525853B2 (en) | Temperature test apparatus and temperature test method | |
JP6974411B2 (ja)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 |
CN113783629B (zh) |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US11624765B2 (en) | Test device and a test method | |
JP7149301B2 (ja) | 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 |
JP7122404B2 (ja) | 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 | |
JP7218334B2 (ja) | 通信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 | |
JP7088995B2 (ja) | アンテナデバイス、そ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の製造方法 | |
JP7379421B2 (ja) | 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 |
JP7469412B2 (ja) | 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 |
JP7136942B2 (ja) | 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アンテ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