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2600A - 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 Google Patents

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2600A
CN111042600A CN201911329605.4A CN201911329605A CN111042600A CN 111042600 A CN111042600 A CN 111042600A CN 201911329605 A CN201911329605 A CN 201911329605A CN 111042600 A CN111042600 A CN 111042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
plate
comb teeth
garag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96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昊
胡小民
马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96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26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5595 priority patent/WO20211203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2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2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1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E04H6/185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using comb-type transf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库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包括底座、升降装置以及与所述底座相适配的梳齿板,底座具有第一支撑板和与第一支撑板相对固定的第一梳齿;升降装置能够分别驱动底座和/或梳齿板,使两者相对上下移动,使得底座和梳齿板至少可形成三种配合关系,第一梳齿与梳齿板之间梳齿交错以共同形成支撑车辆的平台;梳齿板位于第一梳齿下方,梳齿板与第一梳齿之间形成至少可容纳搬运小车中一支撑部件的空间;第一梳齿与梳齿板相对移动至第一梳齿穿过支撑部件,使得梳齿板通过支撑部件支撑车辆,且支撑部件连带车辆可以离开空间。该进出口平台组件结构简单、能耗低;且存取车过程中的行程短、时间短,故存取车效率高。另外采用该进出口平台组件的车库也具有上述效果。

Description

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消费也进入平常百姓家。但是,随着汽车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停车难成为城市各地面临的棘手问题。
立体车库是一种新型的立体停车设备,其能够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例如,台板交换技术是立体车库实现全自动停靠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然而,台板式立体车库在车辆交换装置中,其载车板结构复杂、笨重以至于能耗高;并且在存取车的过程中,台板行程长,交换台板过程时间长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耗低以及效率高的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库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作为在存车或取车时的车辆进出口,包括:
底座、升降装置以及与所述底座相适配的梳齿板,所述底座具有第一支撑板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固定的第一梳齿;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能够分别驱动所述底座和/或所述梳齿板,使两者相对上下移动,使得所述底座和所述梳齿板至少可形成三种配合关系,其中第一种所述配合关系为:所述第一梳齿与所述梳齿板之间梳齿交错以共同形成支撑车辆的平台,
第二种所述配合关系为:所述梳齿板位于所述第一梳齿下方,所述梳齿板与所述第一梳齿之间形成至少可容纳搬运小车中一支撑部件的空间;
第三种所述配合关系为:所述第一梳齿与所述梳齿板相对移动至所述第一梳齿穿过所述支撑部件,使得所述梳齿板通过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车辆,且所述支撑部件连带所述车辆可以离开所述空间。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分别自所述第一支撑板两相对侧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梳齿数量为二,分别自所述第一侧板上端、所述第二侧板上端相向水平延伸,且两所述第一梳齿的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撑部件的最小宽度。
优选地,所述梳齿板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梳齿,所述第二梳齿数量为二,分别自所述第二支撑板两相对侧水平延伸而出;
其中,在所述第一配合关系下所述梳齿板位于所述第一梳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两第一梳齿的自由端之间的间距,以使得所述第三种所述配合关系下所述第一梳齿穿过所述支撑部件后,位于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梳齿之间,或与所述第二梳齿交错。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部件的轮距,以使得所述支撑部件能驶入所述第二支撑板或离开所述第二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梳齿板包括自第二支撑板两相对侧中间及两端分别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翼板、第二翼板,所述第二梳齿分布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中间;
所述第一梳齿不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两侧,使得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中间及两侧分别形成没有所述第一梳齿的第一空缺和第二空缺,所述第一空缺与所述第一翼板互补,所述第二空缺与所述第二翼板互补。
优选地,所述进出口平台组件包括第一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梳齿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库,所述车库包括:
如上所述任一项的进出口平台组件。
优选地,所述车库包括第一搬运小车,所述第一搬运小车包括车体、驱动装置及所述支撑部件,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件水平向外伸出所述车体或缩回所述车体,在所述支撑部件水平向外伸出所述车体时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空间中。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至少两对摩擦轮,所述至少两对摩擦轮沿所述支撑部件水平运动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支撑部件底端具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沿所述支撑部件水平运动方向设置,每对所述摩擦轮均夹持所述受力杆,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摩擦轮滚动,以依靠摩擦力将所述支撑部件水平向外伸出所述车体或缩回所述车体。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对摩擦轮能够在所述第一搬运小车接近所述进出口平台组件时,相对所述车体向所述进出口平台组件靠近或远离;
所述支撑部件水平运动方向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交互设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搬运小车和所述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显示所述车库的工作状态;所述交互设备包括第二控制系统以及用于显示所述车库的工作状态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搬运小车、进出口平台组件和显示面板分别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件为梳齿架,所述梳齿架包括梳齿架本体和第三梳齿,所述第一安装梁与所述第二安装梁平行设置,所述梳齿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梁、第二安装梁,所述第三梳齿数量为二,分别自所述第一安装梁与所述第二安装梁两相背侧水平延伸而出。
优选地,所述车库还包括垂直升降架和第二搬运小车,所述垂直升降架、所述第二搬运小车分别与第一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垂直升降架包括动力装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承载架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架的相对两个侧面上的多个第四梳齿,所述动力装置驱动两个所述承载架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以从所述第一搬运小车下方上升过程中,所述第四梳齿穿过所述第一搬运小车以将所述车辆抬离所述第一搬运小车,并从所述第二搬运小车上方下降,穿过所述第二搬运小车,将所述车辆放置于所述第二搬运小车。
优选地,所述垂直升降架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承载架上下移动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固定在所述承载架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垂直升降架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垂直升降架通过缆绳相对设置在所述动力装置上,所述配重块用于保持所述垂直升降架上升或下降搬运的平衡。
优选地,所述车库还包括充电接口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接口的固定架,所述充电接口通过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梳齿架上;当所述梳齿架和其上的待存车辆运送至停车位时,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停车位上的电源接口插接以实现对所述待存车辆进行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包括底座、升降装置以及与所述底座相适配的梳齿板,底座具有第一支撑板和与第一支撑板相对固定的第一梳齿;升降装置能够分别驱动底座和/或梳齿板,使两者相对上下移动,使得底座和梳齿板至少可形成三种配合关系,第一梳齿与梳齿板之间梳齿交错以共同形成支撑车辆的平台;梳齿板位于第一梳齿下方,梳齿板与第一梳齿之间形成至少可容纳搬运小车中一支撑部件的空间;第一梳齿与梳齿板相对移动至第一梳齿穿过支撑部件,使得梳齿板通过支撑部件支撑车辆,且支撑部件连带车辆可以离开空间。本申请的进出口平台组件结构简单、能耗低且存取车过程中的行程短、时间短,故存取车效率高。另外采用该进出口平台组件的车库也具有上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和车辆停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第一搬运小车运送支撑部件伸入进出口平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第一搬运小车运送支撑部件从进出口平台组件上取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进出口平台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进出口平台组件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进出口平台组件的梳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第一搬运小车与梳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车库的第一搬运小车与梳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第一搬运小车运送梳齿架和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垂直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垂直升降架吊起梳齿架和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垂直升降架与另一种进出口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7中车库的另一种进出口平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停车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阅图1至图6,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和车辆停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第一搬运小车运送梳齿架伸入进出口平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第一搬运小车运送梳齿架从进出口平台组件上取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进出口平台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该车库(图未示)包括进出口平台组件30。该进出口平台组件作为在存车或取车时的车辆进出口(如图1所示),可以置于车库的通道口后通道中,不占用车位。
该进出口平台组件包括:底座32、升降装置(图未示)以及与底座32相适配的梳齿板34,底座32具有第一支撑板320和与第一支撑板320相对固定的第一梳齿324。升降装置能够分别驱动底座32和/或梳齿板34,使两者相对上下移动,使得底座32和梳齿板34至少可形成三种配合关系,其中第一种配合关系为:第一梳齿324与梳齿板34之间梳齿交错以共同形成支撑车辆200的平台;第二种配合关系为:梳齿板34位于第一梳齿324下方,梳齿板34与第一梳齿324之间形成至少可容纳搬运小车中一支撑部件10的空间(如图2所示);第三种配合关系为:第一梳齿324与梳齿板34相对移动至第一梳齿324穿过支撑部件10,使得梳齿板34通过支撑部件10支撑车辆200,且支撑部件10连带车辆200可以离开空间(如图3所示)。
参阅图1、图4和图5,底座32包括分别自第一支撑板320两相对侧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板321和第二侧板322。第一梳齿324数量为二,分别自第一侧板321上端、第二侧板322上端相向水平延伸,且两第一梳齿324的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支撑部件10的最小宽度。其中,两个第一梳齿324分别自第一侧板321上端、第二侧板322上端相向水平延伸。可理解的是,两个第一梳齿324之间呈对称设置于,且两个第一梳齿324分别位于第一侧板321上端、第二侧板322上端。该最小宽度指的是支撑部件10能够从两第一梳齿324的自由端之间通过或穿过的最小距离。其中,底座32横截面大致呈凹型。梳齿板34设置底座32的凹型缺口一侧,并且梳齿板34与第一侧板321、第二侧板322的顶端表面平齐设置。
参阅图6,梳齿板34包括第二支撑板342和第二梳齿346,第二梳齿346数量为二,分别自第二支撑板342两相对侧水平延伸而出;其中,在第一配合关系下梳齿板34位于第一梳齿324和第一支撑板320之间,第二支撑板342的宽度小于两第一梳齿324的自由端之间的间距,以使得第三种配合关系下第一梳齿324穿过支撑部件10后,位于支撑部件10和第二梳齿346之间,或与第二梳齿346交错。
第二支撑板342的宽度大于支撑部件10的轮距,以使得支撑部件10能驶入第二支撑板342或离开第二支撑板342。也就是说,第二支撑板342的宽度大于支撑部件10上两个相对滚轮之间的轮距。支撑部件10还能够用于支撑支撑部件10的重量。
梳齿板34包括自第二支撑板342两相对侧中间及两端分别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翼板343、第二翼板344,第二梳齿346分布于第一翼板343和第二翼板344中间;第一梳齿324不均匀分布于第一侧板321、第二侧板322两侧,使得第一侧板321、第二侧板322中间及两侧分别形成没有第一梳齿324的第一空缺325和第二空缺326,第一空缺325与第一翼板343互补,第二空缺326与第二翼板344互补。
一实施例中,该进出口平台组件包括第一控制系统(图未示);其中,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机构(图未示)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机构(图未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分别与第一控制系统电连接,第一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底座32,第二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梳齿板34。其中,升降装置可为液压升降机、气缸、直线电机、电缸等。底座32与梳齿板34的俯视图的形状大致为矩形。
该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数量均采用一个,第一升降机构可与底座32的几何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二升降机构可与略偏离梳齿板34的几何中心处固定连接。即,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相邻设置,且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分别位于底座32与梳齿板34的几何中心处。进一步地,第一升降机构与底座32连接方式可采用柔性连接,也就是说,柔性连接能够允许连接部位发生轴向伸缩、折转和垂直轴向产生一定位移量的连接方式,以减小存取车时产生的机械振动以及减少进出口平台组件30承受的冲击力,进而提高进出口平台组件30稳定性。第二升降机构与梳齿板34连接方式可采用刚性连接。可理解的是,第二升降机构与梳齿板34连接方式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柔性连接。上述升降装置仅为示例性说明,升降装置能够实现驱动底座32或梳齿板34的上升或下降的机构均可以。
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数量均采用两个,第一升降机构可与底座32的两个相对的对角处固定连接,第二升降机构可与略偏离梳齿板34的两个相对的对角处固定连接。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升降机构与两个第二升降机构可位于两个相同的对角侧。两个第一升降机构与两个第二升降机构也可位于两个相同的对角侧。两个第一升降机构与两个第二升降机构的位置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可为液压升降机、气缸、直线电机、电缸等。第二升降机构可为液压升降机、气缸、直线电机、电缸等。具体地,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参阅图7,一实施例中,车库包括第一搬运小车22,第一搬运小车22包括车体224、驱动装置(图未示)及支撑部件10,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部件10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在支撑部件10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时支撑部件10位于空间中。
第一搬运小车22还包括与车体224连接的多个滚轮125。滚轮125又可称为车轮125。滚轮125位于车体224的两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滚轮125转动带动第一搬运小车22移动。第一搬运小车22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并且能够带动支撑部件10连带车辆200在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图未示)和至少两对摩擦轮221,至少两对摩擦轮221沿支撑部件10水平运动方向间隔设置;支撑部件10底端具有受力杆14,受力杆14沿支撑部件10水平运动方向设置,每对摩擦轮221均夹持受力杆14,电机用于驱动摩擦轮221滚动,以依靠摩擦力将支撑部件10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至少两对摩擦轮221能够在第一搬运小车接近进出口平台组件时,相对车体224向进出口平台组件靠近或远离;支撑部件10水平运动方向平行于或垂直于车体224的长度方向。
具体地,摩擦轮221的对数可为2、3、4、5或6等。受力杆14可为摩擦条。支撑部件10可为梳齿架10a。例如摩擦轮221的对数为2,摩擦条沿梳齿架水平运动方向设置。每对摩擦轮221沿梳齿架水平运动方向间隔设置,每对摩擦轮221均夹持摩擦条两侧。驱动装置22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电机驱动每对摩擦轮221221转动而带动梳齿架底端的摩擦条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进而将梳齿架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
参阅图7,一实施例中,梳齿架10a包括梳齿架本体12和第三梳齿123,梳齿架本体12包括第一安装梁121、第二安装梁122,第一安装梁121与第二安装梁122平行设置,第三梳齿123数量为二,分别自第一安装梁121与第二安装梁122两相背侧水平延伸而出。
该梳齿架10a包括梳齿架本体12,摩擦条设置在梳齿架本体12的底端,电机用于驱动摩擦轮221滚动,以将支撑部件10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第一安装梁121与第二安装梁122可平行设置。第三梳齿123与第一安装梁121和第二安装梁122之间可垂直设置。其中,第一安装梁121与第二安装梁122之间设有多个紧固梁124,紧固梁124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梁121与第二安装梁122两端以及中部,且每个紧固梁124分别与第一安装梁121和第二安装梁122垂直设置。每个第三梳齿123可拆卸安装地安装在第一安装梁121和第二安装梁122上。第一安装梁121与第二安装梁122分别设有多对滚轮125,每对滚轮125与滚轮125之间对称设置。滚轮125用于车辆200的存取过程中被驱动随着梳齿架本体12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
进一步地,第一搬运小车22包括用于调节每对摩擦轮221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图未示),调节装置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进而每对摩擦轮221与摩擦条14a匹配设置。也就是说,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每对摩擦轮221之间距离以夹紧或松开梳齿架10a的摩擦条14a。调节装置能够防止摩擦轮221与摩擦条14a之间打滑,还能够在运送过程或转运过程中调节每对摩擦轮221之间距离以松开摩擦条14a。例如,第一搬运小车22运送梳齿架10a靠近进出口平台组件30,并且第一搬运小车22的驱动装置220驱动摩擦条14a带动梳齿架伸入进出口平台组件30时,此时调节装置调节每对摩擦轮221夹紧摩擦条14a;梳齿架伸入进出口平台组件30内,此时调节装置调节每对摩擦轮221松开摩擦条14a,驱动装置220可回位。驱动装置220还包括皮带轮(图未示),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驱动皮带轮转动而带动摩擦轮221转动,进而摩擦轮221驱动摩擦条14a带动梳齿架本体12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本申请采用上述摩擦轮221与摩擦条14a匹配设置方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检修方便,传动时噪声小,并可在运转中变速、变向传动。本实施例中电机与摩擦轮221之间的方式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还可采用链轮与链条、齿轮或齿条的传动方式等同样具有机械传输效率高、噪音小、安全、方便安装等特点。
另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20包括电机(图未示)和齿轮(图未示),电机与齿轮连接,并且驱动装置22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电机驱动齿轮转动。梳齿架10a包括梳齿架本体12以及齿条(图未示),齿条与梳齿架本体12固定设置,并且齿条在齿轮驱动下带动梳齿架本体12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其中,齿轮与齿条啮合,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驱动齿轮转动而带动齿条移动,进而齿条驱动下带动梳齿架本体12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本申请采用上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方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传动时噪声小,并可在运转中变速、变向传动,并且传动效率高,且保证准确的传动比。
车库包括交互设备(图未示),用于控制第一搬运小车22和该进出口平台组件30以及显示车库的工作状态;交互设备包括第二控制系统以及用于显示车库的工作状态的显示面板(图未示),第二控制系统与第一搬运小车22、进出口平台组件30和显示面板分别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搬运小车可为横移车或纵移车。显示面板可为触摸显示面板。存车或取车可通过触摸显示面板输入存车指令或取车指令,进而第一搬运小车在驱动装置220驱动下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并且能够驱动梳齿架10a或10b在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如图7或图8箭头方向。
交互设备还包括麦克风以及扬声器,麦克风和扬声器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存车或取车也可以通过麦克风输入存车指令或取车指令(即语音识别方式输入存车指令或取车指令),进而第一搬运小车在驱动装置220驱动下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并且能够驱动梳齿架10a在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
其他实施例中,存车或取车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与交互设备进行网络通信输入存车指令或取车指令,进而第一搬运小车在驱动装置220驱动下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并且能够驱动梳齿架10a在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
参阅图8,另一实施例中,梳齿架10b的梳齿架本体12'可包括两横梁121'和两纵梁122',两纵梁122'设置于两相对的横梁121'之间。两纵梁122'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三梳齿123',第三梳齿123'延伸方向与横梁121'的延伸方向一致,每个第三梳齿123'可拆卸安装地安装在两纵梁122'上。其中,每个第三梳齿123'分别与两纵梁122'垂直设置。两横梁121'与两纵梁122'之间相互垂直设置。两横梁121'上分别设有多个滚轮124',滚轮124'与滚轮124'之间对称设置。滚轮124'用于车辆200的存取过程中能够通过摩擦条14b驱动随着梳齿架本体12'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或缩回车体224。
参阅图9至图11,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第一搬运小车22运送梳齿架10a和车辆200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垂直升降架50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车库的垂直升降架50吊起梳齿架10a和车辆200的结构示意图。
一实施例中,车库包括垂直升降架50和第二搬运小车(图未示),垂直升降架50、第二搬运小车分别与第一控制系统电连接,垂直升降架50包括动力装置(图未示)、两个相对设置的承载架54以及设置在两个承载架54的相对两个侧面上的多个第四梳齿56,动力装置驱动两个承载架54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以从第一搬运小车22下方上升过程中,第四梳齿56穿过第一搬运小车22以将车辆200抬离第一搬运小车22,并从第二搬运小车上方下降,穿过第二搬运小车,将车辆200放置于第二搬运小车(如图11所示)。
另一实施例,垂直升降架50的设置在两个承载架54的相对两个侧面上的多个第四梳齿56,第四梳齿56可为板状结构。动力装置驱动两个承载架54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以从第一搬运小车22下方上升过程中,第四梳齿56穿过第一搬运小车22以将支撑部件10以及放置在支撑部件10上的车辆200抬离第一搬运小车22,并从第二搬运小车上方下降,穿过第二搬运小车,将支撑部件10以及放置在支撑部件10上的车辆200放置于第二搬运小车。
垂直升降架50还包括用于引导承载架54上下移动的导向轨道(图未示)和配重块(图未示),导向轨道固定在承载架54的两端。导向轨道与承载架54的两端弯曲部57配合,进而引导承载架54上下移动。配重块与垂直升降架50通过缆绳相对设置在动力装置上,配重块用于保持垂直升降架50上升或下降搬运的平衡。
返回参阅图7或图8,一实施例中,车体具有若干缺口226,该缺口226用于作为垂直升降架50的第四梳齿56的通道,以实现车辆上升或下降搬运。也就是说,垂直升降架50上的多个第四梳齿56为一第四梳齿组,该第四梳齿组能够从该缺口226通过,进而第四梳齿56与梳齿架10a之间梳齿交错,以实现车辆上升或下降搬运。第一搬运小车22上的滚轮运动方向与梳齿架10a上的滚轮运动方向相互垂直设置,以使得第一搬运小车22能够方便地将车辆从车库的停车位上取出或存放在车库的停车位上。第二搬运小车与第一搬运小车22相同设置,详细可参见前文介绍,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动力装置可为电机。第二搬运小车与第一搬运小车22相同设置,详细可参见前文介绍,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也就是说,车库第三搬运小车,第一搬运小车22、第二搬运小车、第三搬运小车均相同。搬运小车的数量可根据车库的层数进行对应设置。也就是说,车库包括第一层车库位、第二层车库位、第三层车库位、第四层车库位等。车库包括第一搬运小车22、第二搬运小车、第三搬运小车、第四搬运小车等。每个第四梳齿56与两个承载架54固定连接。或者每个第四梳齿56也可以与可拆卸安装地安装在两个承载架54上。此处,第四梳齿56与两个承载架54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连接方式。
参阅图12和图13,另一实施例中,该进出口平台组件30'可包括梳齿板34以及用于支撑在梳齿板34两端的支撑架32'。进出口平台组件30'通过梳齿板34与垂直升降架50之间的梳齿交错来实现车辆200在进出口平台组件30'上的交换,以实现车辆200上升或下降搬运。具体地,第一搬运小车22运送车辆200至该进出口平台组件30'上,垂直升降架50能够与该进出口平台组件30'梳齿交换,以从第一搬运小车22下方上升过程中,第四梳齿56穿过第一搬运小车22以将车辆200抬离第一搬运小车22,并从第二搬运小车上方下降,穿过第二搬运小车,将车辆200放置于第二搬运小车(如图11所示)。或者从第一搬运小车22下方上升过程中,第四梳齿56穿过第一搬运小车22以将支撑部件10以及放置在支撑部件10上的车辆200抬离第一搬运小车22,并从第二搬运小车上方下降,穿过第二搬运小车,将支撑部件10以及放置在支撑部件10上的车辆200放置于第二搬运小车。
一实施例中,该车库还包括充电接口(图未示)以及用于安装充电接口的固定架(图未示),充电接口通过固定架设置在梳齿架10a上;当梳齿架10a和其上的待存车辆运送至停车位时,充电接口与停车位上的电源接口插接以实现对待存车辆进行充电。具体地,充电接口固定在固定架上,充电接口设置在梳齿架10a上。充电接口可位于梳齿架10a的对角处。充电接口可多个设置,以方便适应更多使用情况,例如靠近车头充电或靠近车尾充电。停车位上设有与充电接口相匹配的电源接口。当梳齿架10a和其上的待存车辆运送至停车位时,充电接口与停车位上的电源接口插接以实现对待存车辆进行充电。当梳齿架10a和其上的待存车辆离开停车位(取车)时,充电接口与停车位上的电源接口断开连接以实现对待存车辆停止充电。
参阅图14,该车库还包括多个停车位60。每个停车位60包括驱动装置61,驱动装置61设置在停车位60,并且驱动装置6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其中,驱动装置61与第一搬运小车22的驱动装置220相同设置,故驱动装置61同样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并且能够驱动梳齿架10a在水平向外伸出停车位60或缩回停车位6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文件中的第一梳齿324、第二梳齿346、第三梳齿123(123')和第四梳齿56之间的结构相似,本文为了实施例描述需要以第一梳齿324、第二梳齿346、第三梳齿123(123')和第四梳齿56命名,其最大不同在与彼此之间尺寸规格稍有差别。
本申请还包括采用该车库的车辆存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梳齿324与梳齿板34之间梳齿交错以共同形成支撑车辆200的平台,以支撑车辆200。
具体地,第一梳齿324与梳齿板34之间梳齿交错以共同形成支撑车辆的平台包括升降机构驱动第一梳齿324上升,使第一梳齿324与梳齿板34之间梳齿交错以共同形成支撑车辆200的平台。底座32的第一侧板321、第二侧板322的第一梳齿324与梳齿板34的第二梳齿346之间梳齿交错以共同形成支撑车辆的平台。
使梳齿板34位于第一梳齿324下方,梳齿板34与第一梳齿324之间形成至少可容纳搬运小车中一支撑部件10的空间,空间收纳支撑部件。
具体地,使梳齿板34位于第一梳齿324下方包括:升降机构驱动梳齿板34下降以使得梳齿板34位于第一梳齿324下方。第一控制系统控制升降装置的第二升降机构驱动梳齿板34下降,并且使梳齿板34位于第一梳齿324下方,梳齿板34与第一梳齿324之间形成至少容纳搬运小车中一支撑部件10的空间。
使第一梳齿324与梳齿板34相对移动至第一梳齿324穿过支撑部件10,使得梳齿板34通过支撑部件10支撑车辆200。
具体地,使第一梳齿324与梳齿板34相对移动至第一梳齿324穿过支撑部件10包括升降机构驱动底座32下降至第一梳齿324穿过支撑部件10。第一搬运小车22运送支撑部件10靠近进出口平台组件30,并且第一搬运小车22的驱动装置驱动支撑部件10水平向外伸出车体224进入该空间内。第一控制系统控制升降装置的第一升降机构驱动底座32下降,使第一梳齿324与梳齿板34相对移动至第一梳齿324穿过支撑部件10,使得梳齿板34通过支撑部件10支撑车辆200。
使支撑部件10连带车辆200可以离开空间。第一搬运小车22的驱动装置驱动支撑部件10连带车辆200水平向外缩回车体224。
本实施例中采用前述的进出口平台组件30以及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分别驱动底座和/或梳齿板34,使两者相对上下移动。升降装置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分别与第一控制系统电连接。第一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底座,第二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梳齿板34,进而使得底座32与梳齿板34相对上下移动,具体可参照下文介绍。
本申请的进出口平台组件结构简单、能耗低且存取车过程中的行程短、时间短,故存取车效率高。另外采用该进出口平台组件的车库也具有上述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车库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作为在存车或取车时的车辆进出口,包括:
底座、升降装置以及与所述底座相适配的梳齿板,所述底座具有第一支撑板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固定的第一梳齿;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能够分别驱动所述底座和/或所述梳齿板,使两者相对上下移动,使得所述底座和所述梳齿板至少可形成三种配合关系,
其中第一种所述配合关系为:所述第一梳齿与所述梳齿板之间梳齿交错以共同形成支撑车辆的平台;
第二种所述配合关系为:所述梳齿板位于所述第一梳齿下方,所述梳齿板与所述第一梳齿之间形成至少可容纳搬运小车中一支撑部件的空间;
第三种所述配合关系为:所述第一梳齿与所述梳齿板相对移动至所述第一梳齿穿过所述支撑部件,使得所述梳齿板通过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车辆,且所述支撑部件连带所述车辆可以离开所述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分别自所述第一支撑板两相对侧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梳齿数量为二,分别自所述第一侧板上端、所述第二侧板上端相向水平延伸,且两所述第一梳齿的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撑部件的最小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梳齿板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梳齿,所述第二梳齿数量为二,分别自所述第二支撑板两相对侧水平延伸而出;
其中,在所述第一配合关系下所述梳齿板位于所述第一梳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两第一梳齿的自由端之间的间距,以使得所述第三种所述配合关系下所述第一梳齿穿过所述支撑部件后,位于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梳齿之间,或与所述第二梳齿交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部件的轮距,以使得所述支撑部件能驶入所述第二支撑板或离开所述第二支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梳齿板包括自第二支撑板两相对侧中间及两端分别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翼板、第二翼板,所述第二梳齿分布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中间;
所述第一梳齿不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两侧,使得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中间及两侧分别形成没有所述第一梳齿的第一空缺和第二空缺,所述第一空缺与所述第一翼板互补,所述第二空缺与所述第二翼板互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口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梳齿板。
7.一种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的进出口平台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搬运小车,所述第一搬运小车包括车体、驱动装置及所述支撑部件,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件水平向外伸出所述车体或缩回所述车体,在所述支撑部件水平向外伸出所述车体时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空间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至少两对摩擦轮,所述至少两对摩擦轮沿所述支撑部件水平运动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支撑部件底端具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沿所述支撑部件水平运动方向设置,每对所述摩擦轮均夹持所述受力杆,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摩擦轮滚动,以依靠摩擦力将所述支撑部件水平向外伸出所述车体或缩回所述车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对摩擦轮能够在所述第一搬运小车接近所述进出口平台组件时,相对所述车体向所述进出口平台组件靠近或远离;
所述支撑部件水平运动方向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
包括交互设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搬运小车和所述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显示所述车库的工作状态;所述交互设备包括第二控制系统以及用于显示所述车库的工作状态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搬运小车、进出口平台组件和显示面板分别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为梳齿架,所述梳齿架包括梳齿架本体和第三梳齿,所述梳齿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梁、第二安装梁,所述第一安装梁与所述第二安装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梳齿数量为二,分别自所述第一安装梁与所述第二安装梁两相背侧水平延伸而出。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还包括垂直升降架和第二搬运小车,所述垂直升降架、所述第二搬运小车分别与第一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垂直升降架包括动力装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承载架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架的相对两个侧面上的多个第四梳齿,所述动力装置驱动两个所述承载架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以从所述第一搬运小车下方上升过程中,所述第四梳齿穿过所述第一搬运小车以将所述车辆抬离所述第一搬运小车,并从所述第二搬运小车上方下降,穿过所述第二搬运小车,将所述车辆放置于所述第二搬运小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架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承载架上下移动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固定在所述承载架的两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架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垂直升降架通过缆绳相对设置在所述动力装置上,所述配重块用于保持所述垂直升降架上升或下降搬运的平衡。
16.根据权利要求7-15任一项所述的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还包括充电接口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接口的固定架,所述充电接口通过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当所述支撑部件和其上的待存车辆运送至停车位时,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停车位上的电源接口插接以实现对所述待存车辆进行充电。
CN201911329605.4A 2019-12-20 2019-12-20 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Pending CN1110426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9605.4A CN111042600A (zh) 2019-12-20 2019-12-20 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PCT/CN2020/075595 WO2021120377A1 (zh) 2019-12-20 2020-02-17 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9605.4A CN111042600A (zh) 2019-12-20 2019-12-20 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2600A true CN111042600A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3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9605.4A Pending CN111042600A (zh) 2019-12-20 2019-12-20 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2600A (zh)
WO (1) WO202112037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6353B2 (ja) * 1994-12-09 1999-12-06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立体駐車場設備
CN201794347U (zh) * 2010-09-28 2011-04-13 上海赐宝停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摩擦轮抽取移动装置
CN106836904A (zh) * 2017-03-24 2017-06-13 河南柯尼达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无巷道梳齿式无避让塔库及其存取车方法
CN106958373B (zh) * 2017-04-21 2023-11-14 上海汇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停车库用智能全向移载平台泊车系统及方法
CN109372303A (zh) * 2018-11-14 2019-02-22 深圳市简道三捷智能停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
CN109537952B (zh) * 2018-12-29 2023-11-17 太重集团向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层地下垂直升降停车设备微升降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20377A1 (zh)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25732A1 (en) Vehicle lifting mechanism and automati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KR970070381A (ko) 최대 자동차 주차장치
CN211418507U (zh) 梳齿式连续提升机
JP5457209B2 (ja) 駐車装置
CN212224803U (zh) 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CN107023199A (zh) 一种平面移动立体车库及搬运车辆方法
CN209757063U (zh) 一种固定式换电平台结构
CN209834680U (zh) 一种轻型堆垛机
CN111042600A (zh) 进出口平台组件以及车库
CN215438096U (zh) 一种轨道供电穿梭车的换层提升机
CN102424252A (zh) 叉车式托盘上架装置
CN212224815U (zh) 双通道高效梳齿式垂直升降停车设备
CN110528938B (zh) 一种四点顶升立体车库载车装置
CN111119539A (zh) 一种车库的车辆存取方法
CN216512270U (zh) 一种电梯
CN210563647U (zh) 一种停车位采用固定梳齿架的垂直升降类停车设备
CN215202667U (zh) 一种预制箱梁预应力张拉千斤顶移动装置
CN2519793Y (zh) 四柱双配重堆垛升降机
CN211369712U (zh) 一种车辆搬运装置
CN109944483B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立体循环停车库及其控制方法
KR102723903B1 (ko) 승강식 주차시스템
CN210847667U (zh) 一种立式活套系统
CN108049675B (zh) 车辆搬运设备
CN114165086A (zh) 一种移车设备及立体车库
CN216545818U (zh) 可平衡轿厢自重的电池转运设备及换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