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2178B - 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2178B
CN111042178B CN201911409298.0A CN201911409298A CN111042178B CN 111042178 B CN111042178 B CN 111042178B CN 201911409298 A CN201911409298 A CN 201911409298A CN 111042178 B CN111042178 B CN 111042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embedded part
pile body
shaped embedded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92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2178A (zh
Inventor
王智飞
张佩师
阴雅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92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2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2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2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2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2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10Deep foundations
    • E02D27/12Pile foundations
    • E02D27/16Foundations formed of separate p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42Foundations for poles, masts or chimney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41Connec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mbedding in concrete or masonr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07Production methods using a mol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18Cement used as binder
    • E02D2300/002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26Metals
    • E02D2300/0029Steel; Ir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属于单桩基础制造领域。单桩基础包括: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多个连接纵筋围绕条状预埋件,条状预埋件的长度方向与杆塔塔脚的长度方向平行,多个连接纵筋具有绑扎结构;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具有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均穿过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上具有保护套;多个连接纵筋上具有金属网片;在隔离层远离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帽。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单桩基础进行二次浇筑时,施工周期较长,且难以保证二次浇筑时单桩基础的质量的问题。达到了减小施工周期,保证单桩基础质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单桩基础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单桩基础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混凝土构成的柱状桩体以及预埋件,其中的预埋件露出柱状桩体顶部的端面,用于与杆塔连接。在单桩基础制造完成之后,通常需要对单桩基础进行高应变检测,高应变检测需要在单桩基础的顶部施加一个冲击力,检测单桩基础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相关技术中,由于预埋件露出柱状桩体顶部的端面,在高应变检测时存在被损坏的风险,所以先对不设置预埋件的单桩基础进行高应变检测,之后将进行过高应变检测的单桩基础的顶部预设的一段柱状桩体凿除,再将预埋件设置在预定位置,对单桩基础进行二次浇筑。
但是对单桩基础进行二次浇筑时,施工周期较长,且难以保证二次浇筑时单桩基础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对单桩基础进行二次浇筑时,施工周期较长,且难以保证二次浇筑时单桩基础的质量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单桩基础,所述单桩基础包括:
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所述条状预埋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所述多个连接纵筋的一端位于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且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围绕所述条状预埋件,所述条状预埋件的长度方向与杆塔塔脚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具有绑扎结构;
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具有隔离层,所述条状预埋件以及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均穿过所述隔离层;
所述条状预埋件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的一端上具有保护套;
所述多个连接纵筋上具有金属网片;
在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帽。
可选的,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在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上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包括隔离胶或薄膜。
可选的,所述条状预埋件为L型钢。
可选的,所述条状预埋件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条状预埋件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内的一端具有锚固结构。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单桩基础制造方法,所述单桩基础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所述条状预埋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所述多个连接纵筋的一端位于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且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围绕所述条状预埋件,所述条状预埋件的长度方向与杆塔塔脚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设置隔离层,所述条状预埋件以及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均穿过所述隔离层;
将保护套套在所述条状预埋件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的部分上;
对所述多个连接纵筋进行绑扎;
将金属网片放置在所述多个连接纵筋上;
在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保护帽。
可选的,所述形成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包括:
提供所述柱状桩体的模具;
将所述条状预埋件以及所述多个连接纵筋设置在所述模具的指定位置;
将混凝土浇筑在所述模具中以形成所述柱状桩体。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保护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进行高应变检测;
在所述高应变检测之后拆除所述隔离层以及所述混凝土保护帽。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高应变检测之后拆除所述隔离层以及所述混凝土保护帽,包括:
在所述高应变检测之后切断所述多个连接纵筋,以拆除所述隔离层以及所述混凝土保护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提供了一种单桩基础,该单桩基础包括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一端位于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目标端面外,且多个连接纵筋围绕条状预埋件,多个连接纵筋具有绑扎结构,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具有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均穿过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上具有保护套,多个连接纵筋上具有金属网片,在隔离层远离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帽,设置混凝土保护帽能够避免在进行高应变检测时损坏条状预埋件,设置隔离层以及保护套可以在高应变检测之后彻底且完整地拆除混凝土保护帽,如此结构使得该单桩基础一次浇筑成型,避免了二次浇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单桩基础进行二次浇筑时,施工周期较长,且难以保证二次浇筑时单桩基础的质量的问题。达到了减小施工周期,保证单桩基础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桩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单桩基础中金属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单桩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单桩基础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桩基础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图5所示形成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的子步骤的示意图;
图7是拆除图3中隔离层以及混凝土保护帽后的单桩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使用图7所示的单桩基础通过条状预埋件与杆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输电线路途径河网、沼泽、池塘等地区时,通常采用柱状桩体内有预埋件的单桩基础与杆塔进行连接。
相关技术中,由于预埋件露出柱状桩体顶部的端面,在高应变检测时存在被损坏的风险,所以先对不设置预埋件的单桩基础进行高应变检测,之后将进行过高应变检测的单桩基础的顶部预设的一段柱状桩体凿除,再将预埋件设置在预定位置,对单桩基础进行二次浇筑。
但是对单桩基础进行二次浇筑时,施工周期较长,且难以保证二次浇筑时单桩基础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桩基础10的结构示意图,该单桩基础10可以包括:
具有条状预埋件11以及多个连接纵筋12的柱状桩体13,条状预埋件11的一端位于柱状桩体13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目标端面外,多个连接纵筋12的一端位于柱状桩体13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目标端面外,且多个连接纵筋12围绕条状预埋件11,条状预埋件11的长度方向与杆塔塔脚(图1未示出)的长度方向平行,多个连接纵筋12具有绑扎结构14。
条状预埋件11的长度方向与杆塔塔脚的长度方向平行,便于条状预埋件11与杆塔塔脚进行固定。绑扎结构14也即是使用箍筋约束多个连接纵筋12,绑扎结构14也可以约束混凝土,使其不会轻易产生裂缝。单桩基础11可以为钢筋混凝土单桩基础,该钢筋混凝土单桩基础可以包括灌注桩或掏挖桩。
示例性的,绑扎结构14可以设置3-5层(图1所示是绑扎结构14设置3层的情况,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且每层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00mm-200mm。多个连接纵筋12位于柱状桩体13的目标端面内的长度可以为30d(d为连接纵筋12的直径)。
柱状桩体13的目标端面具有隔离层15,条状预埋件11以及多个连接纵筋12均穿过隔离层15。
设置隔离层15可以在高应变检测后较为方便的拆除混凝土保护帽18。
条状预埋件11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上具有保护套16。
保护套16可以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可以在浇筑混凝土保护帽18时隔离混凝土。保护套16的材质可以包括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等非胶凝材料。在高应变检测之后,保护套16可以与隔离层15配合,完整、彻底以及高效地拆除混凝土保护帽18。保护套16可以穿过隔离层15也可以抵在隔离层15远离柱状桩体13的一面,图1所示为保护套16穿过隔离层15的情况,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保护套16的长度=条状预埋件11位于目标端面外的长度+10mm。
多个连接纵筋12上具有金属网片17。如图2所示,其为图1所示单桩基础10中金属网片17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金属网片17中钢筋纵横交叉布置。图1所示的单桩基础10中,多个连接纵筋12上具有至少一个金属网片17。金属网片可以防止浇筑混凝土保护帽18时混凝土产生裂缝,保证在进行高应变检测时,混凝土保护帽18受力均匀。
示例性的,金属网片17与目标端面之间的距离=条状预埋件11位于目标端面外的高度+50mm。
在隔离层15远离柱状桩体13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帽18。
混凝土保护帽18的顶面与目标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金属网片17与目标端面之间的距离,且混凝土保护帽18的直径与柱状桩体13的直径相等,混凝土保护帽18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状桩体13相等,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条状预埋件11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多个连接纵筋12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绑扎结构14、保护套16以及金属网片17均位于浇筑好的混凝土保护帽18中。
示例性的,混凝土保护帽18的顶面与目标端面之间的距离=条状预埋件11位于目标端面外的高度+100mm,一般为500mm-600mm。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桩基础,该单桩基础包括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一端位于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目标端面外,且多个连接纵筋围绕条状预埋件,多个连接纵筋具有绑扎结构,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具有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均穿过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上具有保护套,多个连接纵筋上具有金属网片,在隔离层远离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帽,设置混凝土保护帽能够避免在进行高应变检测时损坏条状预埋件,设置隔离层以及保护套可以在高应变检测之后彻底且完整地拆除混凝土保护帽,如此结构使得该单桩基础一次浇筑成型,避免了二次浇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单桩基础进行二次浇筑时,施工周期较长,且难以保证二次浇筑时单桩基础的质量的问题。达到了减小施工周期,保证单桩基础质量的效果。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单桩基础10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条状预埋件11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图3所示为条状预埋件11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具有三个安装孔的情况,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至少一个安装孔用于与杆塔进行连接。
可选的,条状预埋件11位于目标端面内的一端具有锚固结构19。
该锚固结构19为条状预埋件11位于目标端面内的一端的突出结构,可以用来增加条状预埋件11与柱状桩体13之间固定的牢固程度,避免条状预埋件11与杆塔塔脚连接之后,杆塔带动条状预埋件11活动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隔离层15包括隔离胶或薄膜。
隔离层15包括预先制作好的隔离胶或薄膜。
如图4所示,其为图3所示单桩基础10的俯视图。其中,多个连接纵筋12在柱状桩体13的目标端面上均匀分布。
多个连接纵筋12可以确保在高应变检测时,单桩基础10顶部施加的冲击力可以传递至柱状桩体13。若混凝土保护帽18的顶面与目标端面之间的距离较大,在进行高应变检测时混凝土保护帽18可能会与柱状桩体13位置发生偏离,多个连接纵筋12可以起到固定保护帽18的作用。
示例性的,可以在柱状桩体13中设置10-20个连接纵筋。连接纵筋位于柱状桩体目标端面外的长度=混凝土保护帽18的顶面与目标端面之间的距离-100mm。
可选的,条状预埋件11为L型钢。
L型钢为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是L型的钢,如图4所示。示例性的,L型钢可以包括角钢。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桩基础,该单桩基础包括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一端位于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目标端面外,且多个连接纵筋围绕条状预埋件,多个连接纵筋具有绑扎结构,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具有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均穿过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上具有保护套,多个连接纵筋上具有金属网片,在隔离层远离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帽,设置混凝土保护帽能够避免在进行高应变检测时损坏条状预埋件,设置隔离层以及保护套可以在高应变检测之后彻底且完整地拆除混凝土保护帽,如此结构使得该单桩基础一次浇筑成型,避免了二次浇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单桩基础进行二次浇筑时,施工周期较长,且难以保证二次浇筑时单桩基础的质量的问题。达到了减小施工周期,保证单桩基础质量的效果。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桩基础制造方法的流程图,用于制造图3所示的单桩基础。参考图5可以看出,该单桩基础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01,形成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
其中,条状预埋件的一端位于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目标端面外,多个连接纵筋的一端位于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目标端面外,且多个连接纵筋围绕条状预埋件,条状预埋件的长度方向与杆塔塔脚的长度方向平行。
如图6所示,步骤501可以包括下面几个子步骤:
子步骤5011、提供柱状桩体的模具。
该模具可以包括在地面之下挖的深槽以及位于地面之上一定长度的模具。
子步骤5012,将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设置在模具的指定位置。
根据设计需求将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设置在模具的指定位置,再浇筑混凝土。
子步骤5013,将混凝土浇筑在模具中以形成柱状桩体。
形成柱状桩体后,养护(也即是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该柱状桩体达到设计强度。
步骤502,在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设置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均穿过隔离层。
设置隔离层可以实现混凝土保护帽与柱状桩体之间的物理连接,确保高应变检测时锤击能量的完整地传递至下部的柱状桩体,达到高应变检测效果,还可以用于隔离混凝土保护帽与柱状桩体,使高应变检测完成后,能简便地、高效地、彻底地拆除混凝土保护帽,并且拆除后不影响柱状桩体顶面平整度,不影响杆塔塔脚与柱状桩体顶面的有效接触。该隔离层厚度应均匀。
步骤503,将保护套套在条状预埋件位于目标端面外的部分上。
保护套可以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可以在浇筑混凝土保护帽时隔离混凝土。保护套的材质可以包括PVC等非胶凝材料。保护套可以穿过隔离层也可以抵在隔离层远离柱状桩体的一面。
步骤504,对多个连接纵筋进行绑扎。
对多个连接纵筋进行绑扎可以约束多个连接纵筋,也可以约束混凝土,使其不会轻易产生裂缝。用于绑扎的可以为箍筋。
步骤505,将金属网片放置在多个连接纵筋上。
金属网片中钢筋纵横交叉布置,该钢筋直径等同于用于绑扎的箍筋的直径。金属网片可以防止浇筑混凝土保护帽时混凝土产生裂缝,保证在进行高应变检测时,混凝土保护帽受力均匀。
步骤506,在隔离层远离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保护帽。
混凝土保护帽的顶面与目标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金属网片与目标端面之间的距离,且混凝土保护帽的直径与柱状桩体的直径相等,混凝土保护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状桩体相等,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步骤507,进行高应变检测。
单桩基础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对单桩基础进行高应变检测,也即是对单桩基础的顶部施加一个冲击力,以检测单桩基础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单桩基础桩身完整性检测和单桩基础承载力检测。
高应变检测单桩基础时,为了使桩土间产生一定的相对位移,需要在柱状桩体作用较大的能量,工程中通常用重锤锤击柱状桩体的桩顶,以给柱状桩体施加外部能量,称为锤击法高应变检测,重锤重量不小于单桩基础极限承载力1%-1.5%,因此重锤重量一般达到500kg以上。
步骤508,在高应变检测之后切断多个连接纵筋,以拆除隔离层以及混凝土保护帽。
在高应变检测之后,保护套可以与隔离层配合,完整、彻底以及高效地拆除混凝土保护帽。可以使用电锯等在高应变检测之后切断多个连接纵筋并与目标端面平齐,方便后续单桩基础与杆塔塔脚连接。
如图7所示,其为拆除图3中隔离层15以及混凝土保护帽18后的单桩基础10的结构示意图。在对单桩基础进行高应变检测之后,若该单桩基础质量符合要求,则切断多个连接纵筋12,其中,多个连接纵筋12位于柱状桩体13的目标端面内的一端保留,位于目标端面外的另一端被切断,在拆除混凝土保护帽的过程中被拆除。
如图8所示,其为使用图7所示的单桩基础通过条状预埋件11与杆塔塔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使用图7所示的单桩基础,通过L型钢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的三个安装孔与杆塔塔脚20进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桩基础制造方法较为简单,且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桩基础与杆塔塔脚连接时,连接可靠。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桩基础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一端位于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目标端面外,且多个连接纵筋围绕条状预埋件,多个连接纵筋具有绑扎结构,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具有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均穿过隔离层,条状预埋件位于目标端面外的一端上具有保护套,多个连接纵筋上具有金属网片,在隔离层远离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帽,设置混凝土保护帽能够避免在进行高应变检测时损坏条状预埋件,设置隔离层以及保护帽可以在高应变检测之后彻底且完整地拆除混凝土保护帽,如此结构使得该单桩基础一次浇筑成型,避免了二次浇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单桩基础进行二次浇筑时,施工周期较长,且难以保证二次浇筑时单桩基础的质量的问题。达到了减小施工周期,保证单桩基础质量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单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桩基础包括:
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所述条状预埋件为L型钢,所述L型钢为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是L型的钢,所述条状预埋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所述多个连接纵筋的一端位于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且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围绕所述条状预埋件在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上均匀分布,所述条状预埋件的长度方向与杆塔塔脚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具有绑扎结构;
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具有隔离层,所述条状预埋件以及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均穿过所述隔离层;
所述条状预埋件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的一端上具有保护套;
所述多个连接纵筋上具有金属网片;
在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帽;其中,所述混凝土保护帽的直径与所述柱状桩体的直径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包括隔离胶或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预埋件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预埋件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内的一端具有锚固结构。
5.一种单桩基础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所述条状预埋件为L型钢,所述L型钢为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是L型的钢,所述条状预埋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柱状桩体的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所述多个连接纵筋的一端位于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且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围绕所述条状预埋件在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上均匀分布,所述条状预埋件的长度方向与杆塔塔脚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所述柱状桩体的所述目标端面设置隔离层,所述条状预埋件以及所述多个连接纵筋均穿过所述隔离层;
将保护套套在所述条状预埋件位于所述目标端面外的部分上;
对所述多个连接纵筋进行绑扎;
将金属网片放置在所述多个连接纵筋上;
在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保护帽;其中,所述混凝土保护帽的直径与所述柱状桩体的直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具有条状预埋件以及多个连接纵筋的柱状桩体,包括:
提供所述柱状桩体的模具;
将所述条状预埋件以及所述多个连接纵筋设置在所述模具的指定位置;
将混凝土浇筑在所述模具中以形成所述柱状桩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柱状桩体的一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保护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进行高应变检测;
在所述高应变检测之后拆除所述隔离层以及所述混凝土保护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高应变检测之后拆除所述隔离层以及所述混凝土保护帽,包括:
在所述高应变检测之后切断所述多个连接纵筋,以拆除所述隔离层以及所述混凝土保护帽。
CN201911409298.0A 2019-12-31 2019-12-31 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042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9298.0A CN111042178B (zh) 2019-12-31 2019-12-31 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9298.0A CN111042178B (zh) 2019-12-31 2019-12-31 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2178A CN111042178A (zh) 2020-04-21
CN111042178B true CN111042178B (zh) 2021-09-21

Family

ID=70242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9298.0A Active CN111042178B (zh) 2019-12-31 2019-12-31 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217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00356U (zh) * 2015-09-29 2016-01-27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一种铁塔基础
JP2017101399A (ja) * 2015-11-30 2017-06-08 勇平 八百板 不等沈下制止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07260203U (zh) * 2017-10-10 2018-04-20 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桩高应变检测的自导向落锤组合结构
CN208792315U (zh) * 2018-07-25 2019-04-26 广东天信电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桩帽制作装置
CN208981118U (zh) * 2018-08-31 2019-06-1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半整体式桥台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00356U (zh) * 2015-09-29 2016-01-27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一种铁塔基础
JP2017101399A (ja) * 2015-11-30 2017-06-08 勇平 八百板 不等沈下制止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07260203U (zh) * 2017-10-10 2018-04-20 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桩高应变检测的自导向落锤组合结构
CN208792315U (zh) * 2018-07-25 2019-04-26 广东天信电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桩帽制作装置
CN208981118U (zh) * 2018-08-31 2019-06-1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半整体式桥台连接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桩帽处理对灌注桩高应变检测的影响;赵炜等;《土工基础》;20020930;第16卷(第3期);33-35,77 *
特高压线路塔腿单桩灌注桩高应变检测研究;王昊;《工程质量》;20160131;第34卷(第1期);57-60 *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检(试)验监理管控方法探讨;王兰贞等;《建设监理》;20160630(第6期);92-9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2178A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4480B2 (en) Composite construct an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152265B1 (ko) 프리스트레스를 도입한 현장타설 콘크리트말뚝 시공방법 및 그 구조
KR101410471B1 (ko) 기존건물 흙막이용 h파일을 이용한 상향식 지하옹벽 제거공법
CN110042844B (zh) 一种现浇大直径基坑支护管桩的施工方法
JP5446774B2 (ja) 仮設杭の施工方法
CN110158581B (zh) 桩基施工方法
CN113417300B (zh) 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JP5976373B2 (ja) 杭基礎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CN111042178B (zh) 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CN103696437A (zh) 一种切割格构柱的施工方法
CN111042179B (zh) 用于输电线路的单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制造方法
JPH11148231A (ja) 組積造建物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ならびに免震化工法
KR20100072511A (ko) 중공형 강합성 현장타설 말뚝 및 그 시공방법
JP2017214722A (ja) 基礎構造物の施工方法および基礎構造物
JP7028728B2 (ja) 基礎杭と基礎スラブの接合構造
JP6441030B2 (ja) 地下施設増設方法
JP2018009336A (ja) 地下空間構築方法
JP6006004B2 (ja) 杭頭部空間形成補助具、それを備えた中空既製杭、該中空既製杭を用いた杭頭処理方法と杭頭部空間の形成方法
JP2012167473A (ja) 柱状構造物の補強構造及び補強方法
JP5367115B2 (j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補強工法
JP6322490B2 (ja) 分断材および現場造成杭の杭頭処理方法
US6102025A (en) Method of breaking concrete piles
JP6506902B2 (ja) 杭基礎構造、及び、杭基礎構造の構築方法
JP2005002671A (ja) アンダーピニング方法および高架橋
CN108104137B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