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8420B - 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8420B
CN111038420B CN201911386796.8A CN201911386796A CN111038420B CN 111038420 B CN111038420 B CN 111038420B CN 201911386796 A CN201911386796 A CN 201911386796A CN 111038420 B CN111038420 B CN 1110384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ower supply
built
storage unit
mounted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867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8420A (zh
Inventor
陈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l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l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l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l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867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38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38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8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8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8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B60R16/03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al cells or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及系统,在车辆中配置与车身低压供电系统连接的车身供电单元和设置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内部且能够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为其供电的内置储电单元,所述车身供电单元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能够连通;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与车身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车身供电单元断开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的连接,所述内置储电单元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并为其供电;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所述内置储电单元断开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连接,所述车身供电单元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连通,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进行充电,解决了线束连接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的多次弯折和摩擦后失效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供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内配置的相对运动系统指的是车门、座椅和后备箱等结构,其供电系统的解决方案一直都是汽车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传统汽车的车门、座椅和后备箱等机构,在其工作时会与车身主体存在相对运动,而这些部件中都配置有用电设备,为了保证供电,均采用柔性耐折弯线缆和PVC管护套进行保护,耐温度冲击和耐摩擦性能较差,在高低温的冲击和反复摩擦中失效风险增加。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供电系统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失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在车辆中配置与车身低压供电系统连接的车身供电单元和设置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内部且能够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为其供电的内置储电单元,所述车身供电单元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能够连通;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与车身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车身供电单元断开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的连接,所述内置储电单元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并为其供电;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所述内置储电单元断开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连接,所述车身供电单元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连通,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进行充电。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置储电单元为小型蓄电池。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身供电单元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连通,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进行充电的方式包括非接触式无线充电和接触式连接充电。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身供电单元上设置有供电探针,所述内置储电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供电探针对应的内置探针;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所述供电探针能够与所述内置探针接触,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进行充电,实现所述车身供电单元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接触式连接充电。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身供电单元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所述内置储电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对应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与所述充电接收装置无线连接,实现所述车身供电单元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非接触式无线连接充电。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供电探针和所述内置探针接触面采用橡胶或注塑体进行包裹保护。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均采用注塑方式进行接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系统,包括:车身供电单元,用于与车身低压供电系统连接;内置储电单元,设置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内部且能够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为其供电;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与车身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车身供电单元断开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的连接,所述内置储电单元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并为其供电;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所述内置储电单元断开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连接,所述车身供电单元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连通,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进行充电。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身供电单元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的连接方式包括无线连接和接触式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改变现有车身相对运动系统的充电方案,通过探针接触和无线连接的充电方式替代现有线束连接的方式,解决了线束连接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的多次弯折和摩擦后失效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中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中接触式充电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中无线充电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中又一无线充电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中再一无线充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
在车辆中配置与车身低压供电系统连接的车身供电单元100和设置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内部且能够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为其供电的内置储电单元200,车身供电单元100与内置储电单元200能够连通;
当车载相对运动系统与车身发生相对运动时,车身供电单元100断开与内置储电单元200的连接,内置储电单元200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并为其供电;
当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内置储电单元200断开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连接,车身供电单元100与内置储电单元200连通,对内置储电单元200进行充电。
具体的,内置储电单元200为小型蓄电池。
进一步的,车身供电单元100与内置储电单元200连通,对内置储电单元200进行充电的方式包括非接触式无线充电和接触式连接充电。
具体的,车身供电单元100上设置有供电探针,内置储电单元200上设置有与供电探针对应的内置探针;当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供电探针能够与内置探针接触,对内置储电单元200进行充电,实现车身供电单元100对内置储电单元200接触式连接充电。
更具体的,车身供电单元100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内置储电单元200上设置有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对应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当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与充电接收装置无线连接,实现车身供电单元100对内置储电单元200非接触式无线连接充电。
更进一步的,供电探针和内置探针接触面采用橡胶或注塑体进行包裹保护,能够在分离和接触时能够防止导体接触外部雨水等,接触面带有豁口,能够被探针插入,防水性能相较于线束的防水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均采用注塑方式进行接触,防水成本低,可靠性极大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本发明中采用的无线充电方式采用电磁感应式,通过电磁感应电力传输(ICPT)技术来实现,适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ICPT主要以磁场为媒介,利用变压器耦合,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电磁场可以穿透一切非金属的物体,电能可以隔着很多非金属材料进行传输,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实现无电气连接的电能传输。电磁感应传输功率大,能达几百千瓦,但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受制于过短的供电端和受电端距离,传输距离上限是10cm左右。ICPT是以耦合的电磁场为媒介实现电能传递,对于本发明是将变压器原、副边绕组分置于车身内,通过高频磁场的耦合传输电能。该系统主要由电源侧发射端、无接触变压器和侧接收端组成。电源侧发射端电源从电网获取电能后经过整流滤波获得直流电,进入逆变器中进行高频逆变,产生的高频交变电流在信号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经过一次侧补偿电路后注入原边绕组,在临近空间产生高频交变磁通;位于车身内的副边绕组在靠近原边绕组空间通过感应耦合高频交变磁通获取感应电动势,同时在信号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经过整流滤波以及功率调节,从而实现为车载电池提供电能。此系统本质上相当于变压器的疏松耦合系统,其一次侧、二次侧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实现电能传输,因气隙导致的耦合系数的降低可以由提高一次侧输入电源的频率加以补偿。
接触式传输效率高,生产工艺要求高,适合平均功率大或使用频繁的场景,环境较为稳定的位置,且精度能够保障的位置。
无线接触式传输效率低,生产工艺要求低,适合平均功率小、使用不频繁的场景,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景,安装精度无法保障的区域。
当采用有线充电方式时:
101为车身,102为与车身具有相对运动的系统(下描述为运动系统),例如车门、后备箱,但不局限于上述两种。
图2中201和202为运动系统内部用电设备的充电接口;
图2中203为用电系统内置的电池,204为用电负载;
其中201与301由线束连接,202与302由线束连接;
如图3所示301~304为车身和与运动系统进行充电的探针和探针接触面,当该系统工作时,即运动系统与车身有相对位移时,301与303不接触、302与304不接触,此时由203为204提供电能;
图3中303和304与车辆低压供电相连,当运动系统不工作时,即运动系统恢复至初始位置时,301与303接触、302与304接触,此时由车辆低压供电系统通过路径303&304-301&302为电池203充电。
当采用无线充电时:
101为车身,102为与车身具有相对运动的系统(下描述为运动系统),例如车门、后备箱,但不局限于上述两种。
图4中205为运动系统内部为203进行充电管理的接收单元;
图4中203为用电系统内置的电池,204为用电负载;
其中图4的205和图5的306物理连接,以保障无线充电的施行;
如图5所示305~306为车身和与运动系统进行无线充电的接触面,当该系统工作时,即运动系统与车身有相对位移时,305与306距离增大;此时由203为204提供电能,此时不进行无线充电;
图6中的207通过207(线束)与整车低压供电系统相连,305与图6中207物理连接,保障无线充电施行。当运动系统不工作时,即运动系统恢复至初始位置时,305与305接触(距离较近),此时由车辆低压供电系统通过路径206-207-305-306-205为电池203充电。
附图中的探针/探针接触面以及无线充电接触面不局限于图中描述的物理位置,而是相对运动两个或多个系统中的任意可工程化的接触面。
如下表1所示,为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在防水性上的对比表。
表1:防水性对比表
由上表所示,将采用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的车辆在空气湿度为10%、20%、30%、40%和50%的环境下使用一个月,取下本发明中的包裹面和现有技术的线束,测量内部的湿润程度,指标定为1、2、3、4、5五个等级,其中5级干燥性最好,对比数据如上,可知,采用本发明的防水性远远优于现有技术,能够保证充电的良好运行。
如下表2所示,为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在使用时长上的对比表。
表2:使用时长对比表
由上表所示,将采用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的车辆在使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后,查看再次充电满格时的时间,其中,在测试时间段内,通过自动化控制不间断的进行系统的使用,对比数据如上,可知,采用本发明的使用时长远远优于现有技术,能够保证充电的良好运行。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系统,包括:
车身供电单元100,用于与车身低压供电系统连接;
内置储电单元200,设置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内部且能够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为其供电;
当车载相对运动系统与车身发生相对运动时,车身供电单元100断开与内置储电单元200的连接,内置储电单元200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并为其供电;
当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内置储电单元200断开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连接,车身供电单元100与内置储电单元200连通,对内置储电单元200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车身供电单元100与内置储电单元200的连接方式包括无线连接和接触式连接。
应当认识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计算机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或者通过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或实施。所述方法可以使用标准编程技术-包括配置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其中如此配置的存储介质使得计算机以特定和预定义的方式操作——根据在具体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和附图。每个程序可以以高级过程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与计算机系统通信。然而,若需要,该程序可以以汇编或机器语言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或解释的语言。此外,为此目的该程序能够在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上运行。
此外,可按任何合适的顺序来执行本文描述的过程的操作,除非本文另外指示或以其他方式明显地与上下文矛盾。本文描述的过程(或变型和/或其组合)可在配置有可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执行,并且可作为共同地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代码(例如,可执行指令、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一个或多个应用)、由硬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多个指令。
进一步,所述方法可以在可操作地连接至合适的任何类型的计算平台中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迷你计算机、主框架、工作站、网络或分布式计算环境、单独的或集成的计算机平台、或者与带电粒子工具或其它成像装置通信等等。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以存储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或设备上的机器可读代码来实现,无论是可移动的还是集成至计算平台,如硬盘、光学读取和/或写入存储介质、RAM、ROM等,使得其可由可编程计算机读取,当存储介质或设备由计算机读取时可用于配置和操作计算机以执行在此所描述的过程。此外,机器可读代码,或其部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当此类媒体包括结合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器实现上文所述步骤的指令或程序时,本文所述的发明包括这些和其他不同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技术编程时,本发明还包括计算机本身。计算机程序能够应用于输入数据以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从而转换输入数据以生成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输出数据。输出信息还可以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转换的数据表示物理和有形的对象,包括显示器上产生的物理和有形对象的特定视觉描绘。
如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等旨在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该计算机相关实体可以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软件或者运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处理、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中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示例,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该计算设备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存在于执行中的过程和/或线程中,并且组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中以及/或者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能够从在其上具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执行。这些组件可以通过诸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该组件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个组件进行交互和/或以信号的方式通过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的信号,以本地和/或远程过程的方式进行通信。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3)

1.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中配置与车身低压供电系统连接的车身供电单元(100)和设置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内部且能够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为其供电的内置储电单元(200),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能够连通;
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与车身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断开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的连接,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并为其供电;
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断开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连接,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连通,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进行充电;
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为小型蓄电池;
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连通,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进行充电的方式包括非接触式无线充电和接触式连接充电;
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上设置有供电探针,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上设置有与所述供电探针对应的内置探针;
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所述供电探针能够与所述内置探针接触,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进行充电,实现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接触式连接充电;
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上设置有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对应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与所述充电接收装置无线连接,实现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非接触式无线连接充电;
所述供电探针和所述内置探针接触面采用橡胶或注塑体进行包裹保护;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均采用注塑方式进行接触;
车载电池提供电能包括:电源侧发射端电源从电网获取电能后经过整流滤波获得直流电,进入逆变器中进行高频逆变,产生的高频交变电流在信号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经过一次侧补偿电路后注入原边绕组,在临近空间产生高频交变磁通;位于车身内的副边绕组在靠近原边绕组空间通过感应耦合高频交变磁通获取感应电动势,同时在信号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经过整流滤波以及功率调节,从而实现为车载电池提供电能。
2.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的车载相对运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供电单元(100),用于与车身低压供电系统连接;
内置储电单元(200),设置于车载相对运动系统内部且能够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为其供电;
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与车身发生相对运动时,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断开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的连接,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连接并为其供电;
当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恢复至固有姿态时,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断开与所述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连接,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连通,对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相对运动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供电单元(100)与所述内置储电单元(200)的连接方式包括无线连接和接触式连接。
CN201911386796.8A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038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6796.8A CN111038420B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6796.8A CN111038420B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8420A CN111038420A (zh) 2020-04-21
CN111038420B true CN111038420B (zh) 2023-07-28

Family

ID=70241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86796.8A Active CN111038420B (zh) 2019-12-29 2019-12-29 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384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8752A (zh) * 2021-08-03 2021-11-16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及充电桩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1007B2 (ja) * 1994-01-24 2000-02-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への給電構造
JP2000123909A (ja) * 1998-10-19 2000-04-28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車両用コネクタ
CN104779706A (zh) * 2014-01-10 2015-07-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车用可动部件辅助系统及车辆
KR101510044B1 (ko) * 2014-02-21 2015-04-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커넥터
JP2016015792A (ja) * 2014-06-30 2016-01-2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用電界共鳴型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
US10363820B2 (en) * 2016-03-31 2019-07-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o a tailgate through capacitive couplers
CN207902338U (zh) * 2018-01-25 2018-09-25 厦门银佳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电动中滑门下驱拖链式送电系统
CN208226680U (zh) * 2018-05-10 2018-12-11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8420A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583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EP3044030B1 (en) Pickup coil design for tight spaces and asymmetrical coupling
US20170256990A1 (en) Receiver Coil Arrangements for Induc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Portable Devices
Zhang et al. Literature review of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CN104734271A (zh) 线圈装置、无线电力发送器和无线电力接收器
US20140035381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KR101230877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무선충전장치
US9531213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150028687A1 (en)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11038420B (zh) 一种车载相对运动系统的供电方法及系统
US11557924B2 (en)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realizing wireless charging,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3368242A (zh) 一种usb接口的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Li et al. Cylindrical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based on flexible PCB coils
KR20110124578A (ko) 무접점 충전기가 내장된 휴대단말기용 보호커버
CN215474520U (zh) 一种安全便捷的磁吸式充电枪
CN103580296A (zh) 无线充电传输装置
CN106160138B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10829612A (zh) 无线充电系统、无线充电器和电子设备
CN113555204A (zh) 无线充电线圈件及无线充电线圈组件
KR102118352B1 (ko)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CN203871934U (zh)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CN210576847U (zh) 一种带热敏电阻的USB-A to USB-C数据线
CN207010392U (zh) 导磁铁芯
KR20160118778A (ko) 무선 충전 패치 모듈
JP6442430B2 (ja) リアクト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th Floor, Building A1, Huizh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8 Hengtai Road, Nan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211000

Patentee after: DIL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C4, No.55 Liyuan South Road, moling stree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ILU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