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3796A - 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3796A
CN111033796A CN201880053843.4A CN201880053843A CN111033796A CN 111033796 A CN111033796 A CN 111033796A CN 201880053843 A CN201880053843 A CN 201880053843A CN 111033796 A CN111033796 A CN 111033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battery
wall
battery module
stack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38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3796B (zh
Inventor
粂信吾
后藤俊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33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3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电池模块具备:电池层叠体、第1约束部、多个第2约束部。第1约束部具有:平板部、从平板部的主表面突出并在电池的层叠方向X延伸并排列于第1方向的多个第1壁部、和在第1壁部的端部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2壁部。多个第2约束部的各第2约束部与第1壁部对应地配置,具有:与平板部平行地延伸的带部、从带部向第1壁部突出并在层叠方向X延伸的第3壁部、在第3壁部的端部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4壁部。在平板部上,排列多个通过平板部、第1壁部、第2壁部、带部、第3壁部以及第4壁部而被划分的电池层叠体的收纳空间。

Description

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车辆用等的要求较高的输出电压的电源,已知多个电池被串联连接的电池层叠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一般地,电池层叠体设为确定数量的电池被层叠并通过绑定条而被约束或者被紧固而成的模块构造。并且,多个电池层叠体被收纳于电池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2-1819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针对现有的电池模块进行仔细研究,其结果,想到具有新的构造的电池模块。
本发明鉴于这种状况而作出,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的构造的电池模块。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是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具备:具有被层叠的多个电池的电池层叠体、和对电池层叠体进行约束的第1约束部以及多个第2约束部。第1约束部具有:平板部、从平板部的主表面突出并在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并且被排列于与层叠方向相交的第1方向的多个第1壁部、在层叠方向上的第1壁部的端部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2壁部。多个第2约束部的各第2约束部与多个第1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对应地配置,具有:与平板部平行地延伸的带部、从带部向第1壁部突出并在层叠方向延伸的第3壁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第3壁部的端部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4壁部。在平板部上,排列多个通过平板部、第1壁部、第2壁部、带部、第3壁部以及第4壁部而被划分的电池层叠体的收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新的构造的电池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电池组的概略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池模块的概略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的(A)是将电池模块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3的(B)是将电池模块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图3的(C)是电池模块的剖视图。
图4是将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池模块所具备的中间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适当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限定发明而是示例,实施方式中记述的全部的特征或其组合未必是发明的本质性特征。对各附图中所示的相同或者同等的结构要素、部件、处理,赋予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各图所示的各部的比例尺、形状为了容易说明而被方便设定的,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并不被限定性解释。此外,即使是相同的部件,也可以在各附图间存在比例尺等稍微不同的情况。此外,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中使用“第1”、“第2”等的用语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不表示任何顺序、重要度,而用于区分某个结构与其他结构。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电池组的概略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电池模块的概略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A)是将电池模块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3的(B)是将电池模块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图3的(C)是电池模块的剖视图。图3的(A)是与电池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图,图3的(B)是从层叠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3的(C)是层叠方向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中,将电池层叠体简单化图示,此外,省略紧固部件与紧固部件被插入的插入孔的图示。在图2中,省略冷却部的图示。此外,图示电池层叠体被分解的样子。此外,针对一部分的第2约束部,图示透视带部的样子。在图3的(A)~图3的(C)中,省略冷却部的图示。在图3的(A)以及图3的(C)中,将电池层叠体简单化图示,省略电池的内部构造的图示。
电池组1具备壳体2和电池模块4。壳体2是收纳电池模块4的容器。优选地,壳体2具有防水性。另外,壳体2也可以不具有防水性。壳体2包含:具有开口的容器部2a、将容器部2a的开口阻塞的盖部2b。容器部2a具有:底板、从底板的周围立起的侧壁。壳体2被固定于车体等安装对象(未图示)。
电池模块4具备:电池层叠体10、第1约束部30、多个第2约束部32、一对端板34、中间部36、冷却部38。
电池层叠体10具有被层叠的多个电池12。各电池12例如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可充电的二次电池。电池12是所谓的方形电池,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外装罐14。在外装罐14的一面设置未图示的大致长方形的开口,经由该开口来向外装罐14收纳电极体、电解液等。外装罐14被收缩管等的未图示的绝缘片覆盖。通过利用绝缘片覆盖外装罐14的表面,能够抑制相邻的电池12间、以及电池12与第1约束部30、第2约束部32、端板34以及中间部36各个之间的短路。在外装罐14的开口,设置将外装罐14密封的封口板16。
在封口板16,在靠近长边方向的一端设置正极的输出端子18,在靠近另一端设置负极的输出端子18。以下,适当地将正极的输出端子18称为正极端子18a,将负极的输出端子18称为负极端子18b。此外,在不需要区分输出端子18的极性的情况下,将正极端子18a和负极端子18b统称为输出端子18。外装罐14、封口板16以及输出端子18是导电体,例如是金属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封口板16的一侧设为电池12的上表面,将相反的一侧设为电池12的底面。此外,电池12具有将上表面以及底面连结的两个主表面。该主表面是电池12所具有的六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除上表面、底面以及两个主表面以外的剩余两个面设为电池12的侧面。此外,将电池12的上表面侧设为电池层叠体10的上表面,将电池12的底面侧设为电池层叠体10的底面。此外,为了方便,将电池层叠体10的上表面侧设为铅垂方向上方,将电池层叠体10的底面侧设为铅垂方向下方。
在封口板16,在一对输出端子18之间设置安全阀20。安全阀20构成为在外装罐14的内压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时开阀,能够将内部的气体释放。从各电池12的安全阀20排出的气体经由排气管(未图示)而被向壳体2的外部排气。
多个电池12被层叠为相邻的电池12的主表面彼此对置。另外,“层叠”是指在任意的一个方向将多个部件并排。因此,电池12的层叠中,也包含将多个电池12水平地并排。此外,各电池12被配置为输出端子18朝向相同的方向(这里,为了方便,设为铅垂方向上方)。相邻的两个电池12被层叠为一个的正极端子18a与另一个的负极端子18b相邻。正极端子18a与负极端子18b经由汇流条(未图示)而被电连接。另外,也可以存在通过汇流条来将相邻的两个电池12的同极性的输出端子18彼此连接的情况。
此外,电池层叠体10具有多个隔离件22。隔离件22例如包含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多个电池12与多个隔离件22被交替层叠。隔离件22具有:与电池12的主表面平行的平面部24、从平面部24的端部在电池12的层叠方向X(各图中的箭头X表示的方向)延伸的壁部26。
平面部24在相邻的两个电池12的对置的主表面间延伸。由此,相邻的电池12的外装罐14彼此被更加可靠地绝缘。此外,平面部24在电池12与端板34之间、以及电池12与中间部36之间分别延伸。由此,电池12的外装罐14与端板34以及中间部36分别被更加可靠地绝缘。此外,通过壁部26,电池12的侧面被覆盖。由此,电池12的外装罐14与第1约束部30的后述的第1壁部42以及第2约束部32的后述的第3壁部58被更加可靠地绝缘。
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是约束电池层叠体10的部件。电池层叠体10所具有的多个电池12被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紧固。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由高刚性的材料、例如铁或不锈钢等的金属构成。第1约束部30具有:平板部40、多个第1壁部42、多个第2壁部44。平板部40是大致长方形的板材,相对于包含层叠方向X和与层叠方向X正交的水平方向Y的XY平面平行地延伸。平板部40具有被收敛于容器部2a的外部尺寸。
平板部40具有从长方形的一边在XY平面的延伸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6。在突出部46设置两个贯通孔48。在一个贯通孔48连接用于向冷却部38提供制冷剂的制冷剂配管(未图示)。在另一个贯通孔48连接用于从冷却部38回收制冷剂的制冷剂配管(未图示)。此外,在平板部40的端板34所对应的位置,设置后述的紧固部件300所被插入的贯通孔50。在平板部40的中间部36所对应的位置,设置后述的紧固部件300所被插入的贯通孔52。
多个第1壁部42分别从平板部40的第1主表面突出并在层叠方向X延伸。各第1壁部42从在平板部40的水平方向Y延伸的一边延伸到在层叠方向X与该一边对置的另一边。此外,各第1壁部42在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第1方向上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层叠方向X正交的水平方向Y设为第1方向。相邻的第1壁部42的水平方向Y的距离根据电池层叠体的水平方向Y的尺寸而被设定,更具体而言被设定为与该尺寸几乎相等。第1壁部42的铅垂方向Z的长度被设定为电池层叠体10的铅垂方向Z的尺寸的一半以下。
第2壁部44在各第1壁部42的层叠方向X上的两端部,在第1方向、即水平方向Y延伸。第1壁部42与第2壁部44在第2壁部44的水平方向Y上的中央部,被相互连结。各第2壁部44的铅垂方向Z上的延伸范围是从平板部40的第1主表面所背对的第2主表面到第1壁部42的上端。在水平方向Y相邻的两个第2壁部44隔开规定的距离而分离。
在层叠方向X对置的两个第2壁部44的间隔至少是电池层叠体10的层叠方向X的尺寸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壁部44的层叠方向X的间隔被设定为两个电池层叠体10、一对端板34、中间部36被收敛于之间。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4中,在各收纳空间54,两个电池层叠体10在层叠方向X被并排收纳。
第1约束部30例如以下那样而形成。即,首先,准备具有从长方形的各长边突出的凸状的端部、即将来成为第2壁部44的端部的规定形状的金属板。然后,对该金属板的端部实施折弯加工,形成平板部40和第2壁部44。接着,窄幅的金属板的长边与平板部40焊接,短边与第2壁部44焊接,从而形成第1壁部42。
多个第2约束部32与多个第1壁部42的至少一部分被对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约束部32被配置为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除水平方向Y上的两端的第1壁部42以外的是各第1壁部42重叠。各第2约束部32具有:带部56、第3壁部58、第4壁部60。带部56与平板部40平行地延伸,是窄幅的板状体。此外,带部56在层叠方向X延伸。在带部56的端板34所对应的位置,设置后述的紧固部件300所被插入的贯通孔62。在带部56的中间部36所对应的位置,设置后述的紧固部件300所被插入的贯通孔64。
第3壁部58从与带部56的平板部40对置的表面向第1壁部42突出并在层叠方向X延伸。第3壁部58被配置为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第1壁部42重叠。第3壁部58的铅垂方向Z的长度被设定为电池层叠体10的铅垂方向Z的尺寸的一半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壁部42的铅垂方向Z的长度被设定为电池层叠体1O的铅垂方向Z的尺寸的一半以下。此外,第3壁部58的铅垂方向Z的长度也被设定为电池层叠体10的铅垂方向Z的尺寸的一半以下。因此,铅垂方向Z上的第1壁部42以及第3壁部58的合计的长度被设定为电池层叠体10的铅垂方向Z的尺寸以下。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为该结构,只要铅垂方向Z上的第1壁部42以及第3壁部58的合计的长度为电池层叠体10的铅垂方向Z的尺寸以下即可,也可以第1壁部42以及第3壁部58的一个的铅垂方向Z的长度被设定为电池层叠体10的铅垂方向Z的尺寸的一半以上。
第4壁部60在第3壁部58的层叠方向X上的两端部,在第1方向、即水平方向Y延伸。第3壁部58与第4壁部60在第4壁部60的水平方向Y上的中央部被相互连结。各第4壁部60的铅垂方向Z上的延伸范围是从带部56的平板部40所背对的表面到第3壁部58的下端。第4壁部60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第2壁部44重叠。
第2约束部32例如以下那样形成。即,首先,对窄幅的金属板的两端部实施折弯加工,形成带部56和第4壁部60。接着,另一个窄幅的金属板的长边与带部56焊接,短边与第4壁部60焊接,从而形成第3壁部58。
在平板部40上,排列多个电池层叠体10的收纳空间54。各收纳空间54被划分为平板部40、第1壁部42、第2壁部44、带部56、第3壁部58以及第4壁部60。更具体而言,通过在层叠方向X并排的一对第2壁部44以及一对第4壁部60,规定收纳空间54的层叠方向X的范围。此外,通过在水平方向Y并排的一对第1壁部42以及一对第3壁部58,规定收纳空间54的水平方向Y的范围。此外,通过在铅垂方向Z并排的平板部40和带部56,规定收纳空间54的铅垂方向Z的范围。多个收纳空间54被排列于水平方向Y。
一对端板34在收纳空间54中,在层叠方向X与电池层叠体10并排配置。一个端板34被配置于收纳空间54中的层叠方向X的一端侧,另一个端板34被配置于收纳空间54中的层叠方向X的另一端侧。端板34例如由铝等的金属构成。各端板34具有:与多个收纳空间54对应的多个主体部66、和将相邻的主体部66彼此连结的连结部68。换句话说,端板34具有多个主体部66在水平方向Y并排并且在相邻的主体部66之间配置有连结部68的构造。
各主体部66是扁平的长方体形状。主体部66在配置于收纳空间54的状态下,被配置为主表面朝向电池层叠体10侧。在主体部66的上表面,设置向下方凹陷的凹部70。与各电池12连接的布线的束、即线束等的部件能够经由凹部70而从外部导入到收纳空间54。或者,线束等的部件能够经由凹部70而从收纳空间54绕回到外部。根据需要,在容器部2a的内壁设置未图示的开口部,线束等的部件经由该开口部而被绕回到壳体2的外部。主体部66的水平方向Y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收纳空间54的水平方向Y的尺寸小。主体部66的铅垂方向Z上的延伸范围是从平板部40的第1主表面到与带部56的平板部40对置的表面。
各连结部68是比主体部66薄的平板状,在水平方向Y并排的两面与主体部6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一片金属板实施切削加工等来形成多个主体部66和多个连结部68。因此,多个主体部66和多个连结部68是一体部件。连结部68的铅垂方向Z上的延伸范围是从平板部40的第1主表面到比主体部66的上端低带部56的厚度部分的位置。连结部68在朝向第1约束部30侧的下表面,具有向铅垂方向Z上方切口的第1切口部72。此外,连结部68在朝向第2约束部32侧的上表面,具有向铅垂方向Z下方切口的第2切口部74。在电池模块4被组装的状态下,在第1切口部72嵌合第1壁部42,在第2切口部74嵌合第3壁部58。
此外,在连结部68的下表面,夹着第1切口部72在水平方向Y上的两侧,设置后述的紧固部件300所被插入的贯通孔76。同样地,在连结部68的上表面,夹着第2切口部74在水平方向Y上的两侧,设置后述的紧固部件300所被插入的贯通孔76。
连结部68比主体部66薄。此外,连结部68具有第1切口部72以及第2切口部74。因此,端板34在连结部68具有少许的柔软性。由此,连结部68能够根据相邻的主体部66的相对移位而变形。电池层叠体10可能由于电池12的膨胀等而导致尺寸变化。特别地,在电池12的层叠方向X,具有尺寸的变化变大的趋势。因此,相邻的主体部66彼此能够根据收纳于各收纳空间54的电池层叠体10的尺寸变化而相对移位。与此相对地,通过连结部68弹性变形,能够吸收相邻的主体部66的相对移位。其结果,能够吸收各电池层叠体10的尺寸的变化。
中间部36是在各收纳空间54中在层叠方向X上相邻的电池层叠体10之间配置的平板状部件。本实施方式的中间部36具有各收纳空间54所对应的多个第1部分78通过第2部分80而被相互连结的构造。中间部36例如由铝等的金属构成。中间部36相比于电池层叠体10,尺寸变化较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一片金属板实施切削加工等来形成多个第1部分78和多个第2部分80。因此,多个第1部分78与多个第2部分80是一体部件。
各第1部分78是平板状,在中间部36被配置于收纳空间54的状态下,一个的主表面与一个的电池层叠体10抵接,另一个的主表面与另一个的电池层叠体10抵接。第1部分78的铅垂方向Z上的延伸范围是从平板部40的第1主表面到与带部56的平板部40对置的表面。其中,第1部分78在朝向第2约束部32侧的上表面上的水平方向Y的端部,具有向铅垂方向Z下方凹陷的台阶部82。包含台阶部82的区域中的第1部分78的铅垂方向Z的延伸范围是从平板部40的第1主表面到与连结部68的上端相同的位置。在台阶部82中的朝向铅垂方向Z上方的表面,设置后述的紧固部件300所被插入的贯通孔84。此外,在第1部分78的下表面中的水平方向Y的端部,设置后述的紧固部件300所被插入的贯通孔84。
相邻的两个第1部分78通过第2部分80而被相互连结。第2部分80是柱状并且在层叠方向X延伸。第2部分80在第1部分78的铅垂方向Z的中央部与第1部分78的侧面连结。因此,中间部36在第2部分80的上方,具有被两个第1部分78的侧面和第2部分80的上表面划分的第3切口部88。此外,中间部36在第2部分80的下方,具有被两个第1部分78的侧面和第2部分80的下表面划分的第4切口部90。在电池模块4被组装的状态下,在第3切口部88嵌合第3壁部58,在第4切口部90嵌合第1壁部4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各收纳空间54中收纳两个电池层叠体10,因此收纳于各收纳空间54的中间部36是一个。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该结构,在收纳三个以上电池层叠体10的情况下,中间部36也可以被设置两个以上。
冷却部38是用于冷却电池层叠体10的机构。冷却部38具有冷却板92和制冷剂流路94。冷却板92具有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第1约束部30的平板部40几乎相同的形状。因此,具有从长方形的一边在XY平面的延伸方向突出的突出部96。冷却板92通过钎焊等而被固定于平板部40的第2主表面。冷却板92具有收敛于容器部2a的外部尺寸。
制冷剂流路94被设置于朝向冷却板92的平板部40侧的主表面。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流路94由设置于冷却板92的主表面的槽构成。制冷剂流路94通过冷却板92和平板部40而被液密地密封。制冷剂流路94中流动经由制冷剂配管而从电池组1的外部提供的制冷剂。制冷剂例如是水、乙二醇。
制冷剂流路94的两端被配置于突出部96。此外,制冷剂流路94的一端被配置为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在平板部40的突出部46设置的一个贯通孔48重叠。制冷剂流路94的另一端被配置为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在突出部46设置的另一个贯通孔48重叠。制冷剂经由一个贯通孔48而从制冷剂配管提供给制冷剂流路94,在流过制冷剂流路94之后经由另一个贯通孔48而被回收到制冷剂配管。冷却部38经由第1约束部30而与电池层叠体10热连接。被配置于收纳空间54的各电池层叠体10通过与流过制冷剂流路94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
电池模块4例如以下那样而被组装。即,首先,多个电池12与多个隔离件22被交替排列,形成多个电池层叠体10。在该状态下,各电池层叠体10未约束。换句话说,各电池12与各隔离件22未紧固。此外,准备固定有冷却部38的第1约束部30。并且,在第1约束部30安装中间部36。中间部36与规定位置对位,在第4切口部90嵌入第1壁部42。接着,在被第1约束部30的相邻的第1壁部42夹着的空间的各个空间,两个电池层叠体10在层叠方向X并排的状态而被收纳。两个电池层叠体10被收纳为夹着中间部36。两个电池层叠体10在一端与中间部36的第1部分78抵接的状态下,与第1约束部30对位。
此外,与电池层叠体10的收纳同时或者前后,在第1约束部30安装一对端板34。一对端板34被配置为在各收纳空间54夹着两个电池层叠体1O与中间部36。并且,在第1切口部72嵌入第1壁部42。接着,各第2约束部32被配置为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规定的各第1壁部42重叠。并且,第2约束部32的第3壁部58被嵌入到中间部36的第3切口部88和端板34的第2切口部74。在电池层叠体10的收纳与端板34以及中间部36的安装被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1端板34、第1电池层叠体10、中间部36、第2电池层叠体10以及第2端板34依次并排并形成集合体,并将该集合体安装于第1约束部30。
在各收纳空间54的底面、即平板部40,在收纳空间54的四角设置贯通孔50。此外,在收纳空间54的层叠方向X的中央部设置贯通孔52。在端板34被安装于第1约束部30的状态下,设置于连结部68的下表面的贯通孔76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平板部40的贯通孔50重叠。通过向贯通孔50以及贯通孔76插入螺丝等的紧固部件300,从而端板34被固定于第1约束部30。此外,在中间部36被安装于第1约束部30的状态下,设置于第1部分78的下表面的贯通孔84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平板部40的贯通孔52重叠。通过向贯通孔52以及贯通孔84插入紧固部件300,中间部36被固定于第1约束部30。
此外,在带部56,在四角设置贯通孔62。此外,在带部56的层叠方向X的中央部设置贯通孔64。在第2约束部32被安装于端板34以及中间部36的状态下,带部56的贯通孔62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设置于连结部68的上表面的贯通孔76重叠。通过向贯通孔62以及贯通孔76插入紧固部件300,第2约束部32被固定于端板34。此外,在第2约束部32被安装于中间部36的状态下,带部56的贯通孔64从铅垂方向Z来看与设置于第1部分78的上表面的贯通孔84重叠。通过向贯通孔64以及贯通孔84插入紧固部件300,第2约束部32被固定于中间部36。因此,端板34以及中间部36被固定于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这两方。
通过以上的工序,可得到电池模块4。此外,得到的电池模块4被收纳于容器部2a,盖部2b被安装于容器部2a,可得到电池组1。另外,在第1约束部30、第2约束部32、端板34以及中间部36的固定中,也可以使用紧固部件300以外的固定机构。
在电池模块4被组装的状态下,即各电池层叠体10被收敛于收纳空间54的状态下,在各电池层叠体10的层叠方向X并排的侧面与端板34抵接。端板34与第2壁部44以及第4壁部60抵接。因此,通过第2壁部44以及第4壁部60,进行层叠方向X上的电池层叠体10以及电池12的定位。此外,在各电池层叠体10的水平方向Y并排的侧面与第1壁部42以及第3壁部58抵接。因此,通过第1壁部42以及第3壁部58,进行第1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水平方向Y)上的电池层叠体10以及电池12的定位。进一步地,各电池层叠体10的底面与平板部40抵接,各电池层叠体10的上表面与带部56抵接。因此,通过平板部40以及带部56,进行与层叠方向X以及第1方向相交的第2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方向Z)上的电池层叠体10以及电池12的定位。
在电池模块4被组装的状态下,向电池层叠体10在层叠方向X施加规定的压力。换句话说,各电池层叠体10在未施加现有的基于绑定条的紧固的状态下被收纳于收纳空间54。并且,收纳的结果,收纳空间54中通过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而被紧固。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4具备:电池层叠体10、和对电池层叠体10进行约束的第1约束部30以及多个第2约束部32。第1约束部30具有:平板部40、在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第1方向排列的多个第1壁部42、从第1壁部42的端部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2壁部44。此外,多个第2约束部32具有:与平板部40平行地延伸的带部56、从带部56向第1壁部42突出的第3壁部58、从第3壁部58的端部在第1方向延伸的第4壁部60。
并且,电池模块4具有多个通过平板部40、带部56以及第1壁部42~第4壁部60而被划分的电池层叠体10的收纳空间54。在多个电池层叠体10被收纳于收纳空间54的状态下,各电池层叠体10的电池12被相互紧固。并且,通过第2壁部44以及第4壁部60而进行层叠方向X上的电池层叠体10的定位。此外,通过第1壁部42以及第3壁部58而进行第1方向上的电池层叠体10的定位。此外,通过平板部40以及带部56而进行第2方向上的电池层叠体10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一个第1约束部30和比收纳的电池层叠体10的数量少的多个第2约束部32,将多个电池层叠体10一并紧固。即,在多个电池层叠体1O之间共享约束部。因此,相比于如现有的电池组那样将多个电池层叠体10独立地约束之后收纳于壳体的构造,能够减少部件个数,此外,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单化。此外,对作为电池层叠体10的绑定条而发挥功能的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赋予电池层叠体10的定位功能。由此,也能够相比于现有的电池组减少部件个数。此外,能够进行与将成为模块构造的现有的电池层叠体独立地铺设于壳体的情况不同的电池的排列。因此,能够提高电池的排列的自由度。其结果,在将电池组1搭载于车辆等时,能够实现高效的配置。
此外,通过设为利用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来将多个电池层叠体10一并约束的构造,能够对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赋予壳体2的加强功能。换句话说,通过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能够提高壳体2的刚性。因此,能够减小容器部2a以及盖部2b所需的刚性。因此,能够容易变更壳体2的形状、尺寸。
此外,电池模块4具有端板34。电池层叠体10被一对端板34夹着。由此,电池层叠体10被更加可靠地固定。端板34具有:与多个收纳空间54对应的多个主体部66、和将相邻的主体部66彼此连结的连结部68。换句话说,端板34具有各收纳空间54的电池层叠体10所对应的端板被一体化的构造。由此,能够减少电池模块4的部件个数。此外,连结部68具有第1壁部42所嵌合的第1切口部72和第3壁部58所嵌合的第2切口部74。由此,能够将端板34简单地安装于第1约束部30。另外,也可以省略端板34。在该情况下,第2壁部44以及第4壁部60承担端板的作用。
此外,电池模块4在各收纳空间54中收纳多个电池层叠体10。并且,在各收纳空间54中相邻的电池层叠体10之间,配置中间部36。中间部36被固定于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由此,能够更加提高电池模块4以及电池组1的刚性。此外,中间部36不会引起电池12的这种膨胀。因此,通过设置中间部36,能够减少由于电池层叠体10的尺寸变化而对第1约束部30以及第2约束部32施加的力。
此外,电池模块4具备冷却部38。冷却部38经由第1约束部30而与电池层叠体10热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因温度上升引起的电池12的性能降低。此外,平板部40、第1壁部42以及第2壁部44抵接于电池层叠体10。因此,不仅从电池层叠体10的底面,而且从电池层叠体10的侧面也能够对电池12的热进行吸热。因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冷却电池层叠体10。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够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的变形,被施加了变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通过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的追加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一并具有被组合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各自的效果。
(变形例)
图4是将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池模块所具备的中间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池模块4具备在收纳空间54中在层叠方向X与电池层叠体10并排排列的弹性部98。弹性部98能够在层叠方向X变形。图4中,图示在中间部136设置有弹性部98的状态。中间部136具有第1部分78和第2部分80。第1部分78的除台阶部82以外的部分被分割为两片小板78a、78b。弹性部98是蛇形形状,被夹在小板78a、78b之间。
若由于电池层叠体10的膨胀,小板78a与小板78b在相互接近的方向移位,则弹性部98通过蛇形的各片弯曲而层叠方向X的尺寸变小。由此,能够吸收电池层叠体10的尺寸变化。此外,弹性部98针对层叠方向X,能够填充收纳于收纳空间54的电池层叠体10、端板34以及中间部36的合计尺寸与收纳空间54的尺寸的差。因此,在层叠方向X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电池层叠体10。此外,能够更加自由地设定构成电池层叠体10的电池12的数量。
弹性部98也可以具有弹簧等的现有公知的弹性构造,也可以由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构成。此外,弹性部98也可以被配置于电池层叠体10与中间部36之间、电池层叠体10与端板34之间、端板34与第2壁部44以及第4壁部60之间等。
(其他)
电池层叠体10所具备的电池12的数量、收纳空间54的数量、收纳于收纳空间54的电池层叠体10的数量并不被特别限定。电池层叠体10与冷却部38也可以经由任意的导热部件而热连接。以上的结构要素的任意的组合、将本发明的表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变换的方式也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有效。
-符号说明-
4 电池模块
10 电池层叠体
12 电池
30 第1约束部
32 第2约束部,
34 端板
36、136 中间部
38 冷却部
40 平板部
42 第1壁部
44 第2壁部
54 收纳空间
56 带部
58 第3壁部
60 第4壁部
66 主体部
68 连结部
98 弹性部

Claims (8)

1.一种电池模块,具备:
电池层叠体,具有被层叠的多个电池;和
第1约束部以及多个第2约束部,对所述电池层叠体进行约束,
所述第1约束部具有:平板部;多个第1壁部,从所述平板部的主表面突出并在所述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并且排列于与所述层叠方向相交的第1方向;和第2壁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所述第1壁部的端部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第2约束部的各第2约束部与所述多个第1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对应地配置,所述多个第2约束部具有:带部,与所述平板部平行地延伸;第3壁部,从所述带部向所述第1壁部突出并在所述层叠方向延伸;和第4壁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所述第3壁部的端部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
在所述平板部上,排列多个通过所述平板部、所述第1壁部、所述第2壁部、所述带部、所述第3壁部以及所述第4壁部而被划分的所述电池层叠体的收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在所述电池层叠体被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的状态下,
通过所述第2壁部以及所述第4壁部来进行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所述电池层叠体的定位,
通过所述第1壁部以及所述第3壁部来进行所述第1方向上的所述电池层叠体的定位,
通过所述平板部以及所述带部来进行与所述层叠方向以及所述第1方向相交的第2方向上的所述电池层叠体的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模块还具备:端板,在所述收纳空间,在所述层叠方向与所述电池层叠体并排配置,
所述端板具有:与多个所述收纳空间对应的多个主体部、和将相邻的主体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具有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3壁部嵌合的切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在所述收纳空间中,多个所述电池层叠体在所述层叠方向被并排收纳,
所述电池模块还具备:中间部,被配置于相邻的电池层叠体之间,被固定于所述第1约束部以及所述第2约束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模块还具备:冷却部,经由所述第1约束部而与所述电池层叠体热连接,对所述电池层叠体进行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模块还具备:弹性部,在所述收纳空间中在所述层叠方向与所述电池层叠体并排地排列,在所述层叠方向可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中间部具有在所述层叠方向可变形的弹性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层叠体在一端与所述中间部抵接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约束部对位。
CN201880053843.4A 2017-09-07 2018-08-30 电池模块 Active CN1110337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2389 2017-09-07
JP2017172389 2017-09-07
PCT/JP2018/032046 WO2019049760A1 (ja) 2017-09-07 2018-08-30 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796A true CN111033796A (zh) 2020-04-17
CN111033796B CN111033796B (zh) 2022-11-01

Family

ID=65634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3843.4A Active CN111033796B (zh) 2017-09-07 2018-08-30 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7851B2 (zh)
JP (1) JP7117609B2 (zh)
CN (1) CN111033796B (zh)
WO (1) WO201904976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9634A (zh) * 2020-12-21 2022-06-21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蓄电模块
CN115149175A (zh) * 2021-03-31 2022-10-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41965B1 (ko) * 2017-12-26 2021-04-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 팩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7149232B2 (ja) * 2019-07-18 2022-10-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WO2021153523A1 (ja) * 2020-01-31 2021-08-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3629332A (zh) * 2021-07-28 2021-11-09 扬州福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维修太阳能储能电池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6887A (ja) * 2008-10-02 2010-04-15 Toshiba Corp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CN104377339A (zh) * 2013-08-13 2015-02-25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05742531A (zh) * 2014-12-25 2016-07-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模块及搭载有该蓄电模块的电动车辆
WO2017017914A1 (ja) * 2015-07-30 2017-02-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とこの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電池セル用のセパレ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5772B2 (ja) * 2008-08-19 2013-03-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構造
JP5537111B2 (ja) * 2009-09-30 2014-07-02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
JP5734704B2 (ja) 2011-02-28 2015-06-1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
JP6236902B2 (ja) * 2013-06-14 2017-11-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6887A (ja) * 2008-10-02 2010-04-15 Toshiba Corp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CN104377339A (zh) * 2013-08-13 2015-02-25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05742531A (zh) * 2014-12-25 2016-07-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模块及搭载有该蓄电模块的电动车辆
WO2017017914A1 (ja) * 2015-07-30 2017-02-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とこの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電池セル用のセパレー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9634A (zh) * 2020-12-21 2022-06-21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蓄电模块
CN114649634B (zh) * 2020-12-21 2023-08-22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蓄电模块
CN115149175A (zh) * 2021-03-31 2022-10-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17851B2 (en) 2022-01-04
JPWO2019049760A1 (ja) 2020-08-27
US20200212390A1 (en) 2020-07-02
JP7117609B2 (ja) 2022-08-15
WO2019049760A1 (ja) 2019-03-14
CN111033796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3796B (zh) 电池模块
JP7261998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統合電池パック
JP6940272B2 (ja) 電池サブモジュールキャリア、電池サブモジュール、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車
US11387502B2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a heat transfer component and a thermal expansion material between cells
CN113574726B (zh) 电池模块
KR101326182B1 (ko) 외장부재와 카트리지를 포함하는 단위모듈에 기반한 전지모듈
JP5352571B2 (ja) 蓄電装置
KR20120074425A (ko)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116780071A (zh) 结合电池模块、结合电池组及端板
JP6625741B2 (ja) 組み込まれたばねまたは可撓性パッドを備えるバッテリ端子
CN111033795A (zh) 约束部件以及电池模块
CN110731023A (zh) 汇流条以及电池层叠体
JP2011014321A (ja)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KR101305229B1 (ko) 외장부재와 방열부재를 포함하는 단위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220306441U (zh) 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0998908B (zh) 约束部件以及电池模块
US9553287B2 (en) Battery pack
CN113169406A (zh) 电池组件
CN111868958B (zh) 电池组
CN114051673A (zh) 蓄电组
JPWO2019039260A1 (ja) 電池パック
EP4099351A1 (en) Electrical storage module
CN113795976A (zh) 汇流条板
JP2022029073A (ja) 蓄電装置
CN115668610A (zh) 蓄电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