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7245A -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17245A
CN111017245A CN201911308441.7A CN201911308441A CN111017245A CN 111017245 A CN111017245 A CN 111017245A CN 201911308441 A CN201911308441 A CN 201911308441A CN 111017245 A CN111017245 A CN 111017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waste liquid
storage tank
cooling
ceramic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84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兴利
李秉国
崔照勇
古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084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172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17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7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64F1/36Other airport instal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与设置在飞机上两个存储冷却液的机载冷却液箱可拆卸连接,所述废液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机载冷却液箱底部出液端的放液阀、废液收集箱以及设置在废液收集箱进液端的废液进液阀;所述放液阀与废液进液阀之间分两路连接,一路设置净化系统且放液阀、净化系统、废液进液阀依次管路连接,另一路从放液阀至废液进液阀直接管路连接;所述净化系统的渗透液流出口连接机载冷却液箱的进液口,净化系统的排污端连接废液进液阀。本发明有效避免废液直接外排对环境的污染、对人员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军用飞机地面保障设备领域,涉及飞机地面保障设备发明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航空装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机载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舱热载荷急剧增加,它所产生的热负荷已从原来的几千瓦增大到几十千瓦。这些电子设备工作时,一方面除了发射出少量功率以外,70%~90%的输入功率都转变成了热量;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器件向集成化、小型化发展的趋势,电子设备功率增大、封装密度增大、体积缩小,导致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急剧上升。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得到冷却,将直接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引起电子设备的破坏。解决大功率、高热密度下机载电子设备的冷却是特种飞机环境控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也是特种飞机完成使命的一个重要保证。然而,传统的空气冷却面临多种问题:首先是发动机不能提供过大的引气量;其次,空气冷却管路在电子设备内部难以布置;另外,空气作为冷却介质不能满足高热流密度换热的要求。而液体由于其换热系数和比热远比空气大,液体冷却系统具有较高的冷却效率及稳定的工作能力。因此,液体冷却系统用于现代高性能飞机的电子设备散热成为必然。由于飞机液冷系统冷却液需定期更换或是机上冷却液被污染时需将机上系统冷却液排出。
传统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废液收集系统,都采用外接容器对排出废液进行收集或是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存在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污染环境、危及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等问题。而专利号为CN200910014386.0;发明创造名称为飞机地面液冷车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飞机地面液冷车,通过真空泵抽取膨胀水箱、贮液罐以及管路中的空气,利用负压将飞机上的液体排放并储存到液冷车上。但是,真空泵需要电源供电才能工作,且真空泵对管路密封性要求较高,使用时受到多重限制。
另一方面,为确保新型号飞机等机械设备环境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要求系统中的工作液(冷却液)污染度不超过GJB420B-8级。在液冷系统装配过程中,一般要在管路和附件连接处涂抹密封脂等来确保系统的密封性。因多数密封脂在高温时,会融化、浸入冷却液,造成飞机液冷系统工作液严重污染,污染度一般情况下超过了GJB420B-12级,严重影响系统工作性能,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将飞机上存储冷却液的机载冷却液箱与废液收集箱通过管路连接,方便废液集中收集,有效避免直接排放而污染环境的情况。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与设置在飞机上两个存储冷却液的机载冷却液箱可拆卸连接,所述废液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机载冷却液箱底部出液端的放液阀、废液收集箱以及设置在废液收集箱进液端的废液进液阀;所述放液阀与废液进液阀之间分两路连接,一路设置净化系统且放液阀、净化系统、废液进液阀依次管路连接,另一路从放液阀至废液进液阀直接管路连接;所述所述净化系统的渗透液流出口连接机载冷却液箱的进液口,净化系统的排污端连接废液进液阀。所述净化系统、废液收集箱均设置在作为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的保障小车上。
所述机载冷却液箱、放液阀、净化系统、废液进液阀、废液收集箱之间,以及净化系统、机载冷却液箱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净化系统,包括储液罐和陶瓷膜过滤器,所述储液罐上设有进液管;所述储液罐被用于储存被污染的冷却液,即含脂冷却液。所述陶瓷膜过滤器上设有进液口、含脂冷却液排出口和渗透液排出管,所述储液罐与陶瓷膜过滤器之间设有一级循环泵;所述一级循环泵一端与储液罐连通,另一端与陶瓷膜过滤器的进液口连通;陶瓷膜过滤器的含脂冷却液排出口与储液罐连通;储液罐内的冷却液通过一级循环泵进入陶瓷膜过滤器过滤并再回到储液罐中进行循环净化。
进一步,所述陶瓷膜过滤器与一级循环泵之间还设有二级循环泵,所述二级循环泵一端与陶瓷膜过滤器的进液口连通,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一级循环泵和陶瓷膜过滤器的含脂冷却液排出口连通;一级循环泵与二级循环泵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且在单向阀与二级循环泵之间设有与储液罐连通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设有A球阀。现对循环系统进行优化,因为陶瓷膜过滤器对于进液的流速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对不同油脂浓度的冷却液进行调速,以保证最佳的过滤效率。故在一级循环泵与陶瓷膜过滤器之间增设有二级循环泵。使用一级循环泵来提升储液罐内的含脂冷却液,并将其输送到二级循环泵的进液口内,然后通过二级循环泵来增加进液流速。因为整个陶瓷膜过滤器为竖直放置,故从底部进入陶瓷膜过滤器的含脂冷却液的流速不断下降,而从含脂冷却液排出口排出的含脂冷却液又通过管道继续回流到二级循环泵内继续增压,以保证进液口的流速。而在进行多次循环净化的过程中,需要将A球阀关闭,因为一级循环泵只用将一定量的含脂冷却液从储液罐内吸出,当足够量的含脂冷却液进入二级循环泵进行循环后,便关闭一级循环泵,保持二级循环泵工作状态。此时的单向阀能够防止含脂冷却液倒灌入一级循环泵内,而A球阀又处于关闭状态,故含脂冷却液只能再次进入二级循环泵中。但当达到预定的过滤时间后,便打开A球阀,从陶瓷膜过滤器中排出的含脂冷却液便通过回流管回流到储液罐内。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剂为SK406安全清洗剂、SK414安全清洗剂、SK-222超声波清洗剂的任意一种或间隔使用的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内设有电加热装置、A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储液罐的进液管上设有原料泵,所述电加热装置、原料泵、A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均与设有的PLC控制箱连接,所述PLC控制箱接受A温度传感器反馈后控制电加热装置调控储液罐内的温度;PLC控制箱接受液位传感器反馈后控制原料泵调控储液罐内的液位高度。现对储液罐进行优化,所述的PLC控制箱能够接收A温度传感器的反馈,当储液罐内的含脂冷却液温度低于预设阀值时,PLC控制箱便给电加热装置通电并加热,使得储液罐内的含脂冷却液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较低的温度对冷却液的过滤造成影响。而所述的液位传感器是用来检测储液罐内的液面高度,当储液罐内的液面低于预设阀值时,便可打开原料泵输送原料,当液位达到限定值时便使原料泵断电。本发明中使用的A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PLC控制箱均为现有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手段,其具体的结构和原理不在此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进液口处设有B温度传感器和A压力传感器,所述B温度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均与PLC控制箱连通;PLC控制箱通过接受A压力传感器的反馈来控制二级循环泵来调控进入陶瓷膜过滤器内的冷却液流速。所述的A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压力值来,反馈含脂冷却液的流速,一旦压力值低于预设阀值,PLC控制箱便能够调控二级循环泵的转速,将进水压提高到预定值便保持该转速。而所述的B温度传感器用来查看进入陶瓷膜过滤器的含脂冷却液温度,以提供参考,便于控制电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循环泵与二级循环泵的连通处前端设有单向过滤器;所述原料泵的进水口处设有Y型过滤器。所述的单向过滤器能够代替单向阀,而且通过其内部设有的过滤网还能起到过滤沉渣的效果。而所述的Y型过滤器是输送介质的管道系统的一种过滤装置,Y型过滤器通常安装在进口端,用来清除介质中的杂质,以保护阀门及设备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上设有清洗剂加注管和自来水加注管,所述自来水加注管上设有通过PLC控制箱控制的电磁阀;储液罐底部设有带有B球阀的A排污管。本发明在使用一定时间后,所述的陶瓷膜过滤器需要进行维护清洗,以便恢复最佳的过滤效率。故在储液罐上设有清洗剂加注管,当储液罐内的冷却液过滤完全后,剩余不能过滤的废液便排出。当排完废液后,便开始箱储液罐内加注清洗剂。所述的清洗剂一般采用SK406安全清洗剂、SK414安全清洗剂或SK-222超声波清洗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间隔使用。然后打开一级循环泵和二级循环泵,并按照过滤冷却液的方法进行多次循环清洗,然后清洗过后的清洗剂会从回流管和渗透液排出管排出;当清洗液清洗完成后,便控制PLC控制箱向储液罐内通入自来水,以便将残存的清洗剂带出。采用安全清洗溶剂对附着在陶瓷膜组内部的油脂类污染物的清洗净化方法,代替常规使用的酸、碱清洗方法。对密封脂清洗效果好,无残留,安全性好。清洗后膜通量恢复100%,洗后的清洗水的PH值为6.8~7.2。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包括相互扣合的罐体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空气呼吸机和拉环;所述罐体通过在底部靠近四角位置设有的四根立柱固定在平板车上。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膜过滤器上还设有B排污管,所述B排污管上设有C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液排出管上设有与PLC控制箱连接的流量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废液收集箱的进口与两个机载冷却液箱底部排液口分两路连接,机载冷却液箱中待处理的液体分为不同处理方式,一路净化后将污水排出至废液收集箱,另一路直接排出至废液收集箱,避免以前操作人员只能直接在飞机上进行排废液操作时,冷却液易溅落到人体、飞机表面、机库地面,造成安全隐患。
(2)本发明中还设置净化系统,可将污染程度不高的冷却液经渗透净化后重新回流至机载冷却液箱中,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3的A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3的B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3的C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机载冷却液箱的放液阀与废液收集箱的废液进液阀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00-机载冷却液箱,001-放液阀,002-废液收集箱,003-废液进液阀,004-放气盖,005-视液镜,006-排污阀,1—储液罐,101—罐体,102—密封盖,2—陶瓷膜过滤器,3—进液管,4—一级循环泵,5—二级循环泵,6—回流管,7—A球阀,8—A温度传感器,9—液位传感器,10—PLC控制箱,11—卡箍,12—B温度传感器,13—A压力传感器,14—单向过滤器,15—Y型过滤器,16—清洗剂加注管,17—自来水加注管,18—电磁阀,19—B球阀,20—A排污管,21—空气呼吸机,22—平板车,23—B排污管,24—C球阀,25—渗透液排出管,26—流量计,27—原料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与设置在飞机上两个存储冷却液的机载冷却液箱100可拆卸连接,所述废液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机载冷却液箱100底部出液端的放液阀001、废液收集箱002以及设置在废液收集箱002进液端的废液进液阀003;所述放液阀001与废液进液阀003之间分两路连接,如图10所示,一路设置净化系统且放液阀001、净化系统、废液进液阀003依次管路连接,另一路从放液阀001至废液进液阀003直接管路连接;所述所述净化系统的渗透液流出口连接机载冷却液箱100的进液口,净化系统的排污端连接废液进液阀003。
本实施例中,废液收集箱002的进口与两个机载冷却液箱100底部排液口分两路连接。
一方面,在长期使用或者误操作导致机载冷却液箱100冷却液污染度不合格的情况下,可直接操作机载冷却液箱100底部放液阀001及废液收集箱002上安装的废液进液阀003,让被污染的冷却液进入净化系统进行渗透,渗透后的污染废液被排放至废液收集箱002储存。避免以前操作人员只能直接在飞机上进行排废液操作时,冷却液易溅落到人体、飞机表面、机库地面,造成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清洗2个机载冷却液箱100时,产生的清洗废液亦可直接排至废液收集箱002。
废液收集箱002的设置可以使工作中产生的废液能妥善的保存和运输以便集中处理。较大的储存容量可以使飞机液冷地面保障设备能多维护几个架次的飞机,而不用因为废液的处理,增大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液位可视化设计在废液收集箱002满容量后,可通过排污阀006及时排放废液至专用保存箱内。废液收集箱002的设置能杜绝废液的随意排放,污染环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废液的处理,满足国家的环保要求。
而且,所述净化系统、废液收集箱002均设置在作为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的保障小车上。配送、转运都很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废液收集箱002上还设置放气盖004和视液镜005。
进一步地,所述放液阀001、废液进液阀003均为手动球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净化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互连通形成循环的储液罐1和陶瓷膜过滤器2,所述管道采用不锈钢无缝管道,而储液罐1采用非标设计,采用不锈钢焊接而成。所述储液罐1上设有进液管3;所述陶瓷膜过滤器2上设有进液口、含脂冷却液排出口和渗透液排出管25,陶瓷膜过滤器2为管状结构,且为竖直放置状态,其上端开口为含脂冷却液排出口,下端为进液口。其内部设有无机陶瓷膜为一种圆柱体结构,沿轴向方向设有多根平行设置的过流孔径。其单只陶瓷膜长度为1000mm,含37个3.6mm过流孔径,过滤面积为0.418m 2 ,理论初始通量可达3.52/min。而陶瓷膜过滤器2内部的两端开口与无机陶瓷膜两端密封连接,以保证含脂冷却液进入陶瓷膜过滤器2中只能从无机陶瓷膜内的过流孔径流过,然后部分冷却液通过无机陶瓷膜过滤并渗透出来,从无机陶瓷膜外壁渗透出来的渗透冷却液落入陶瓷膜过滤器2内部的空腔内,并通过设置在陶瓷膜过滤器2外壁上的渗透液排出口排出,从而完成过滤的效果。考虑到冬季温度影响到系统的通流量,本发明采用5组陶瓷膜组并联使用,系统初始理论通量达到17.6L/min。
所述储液罐1与陶瓷膜过滤器2之间设有一级循环泵4和D球阀;所述一级循环泵4一端与储液罐1连通,另一端与陶瓷膜过滤器2的进液口连通;陶瓷膜过滤器2的含脂冷却液排出口与储液罐1连通;储液罐1内的冷却液通过一级循环泵4进入陶瓷膜过滤器2过滤并再回到储液罐1中进行循环净化。因为一般陶瓷膜过滤器2一次过滤的效果较差,需要重复多次过滤。为了提高渗透液量,减少含脂冷却废液的量,故通过设有的一级循环泵4进行循环过滤作业。因为陶瓷膜过滤器2一般竖直放置,故将一级循环泵4放置在下部与陶瓷膜过滤器2的进液口处,以保证较好的增压循环效果。
含脂冷却液净化时,其净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进料:将含脂冷却液收集并储存在储液罐内;
S2:泵入:通过一级循环泵将储存在储液罐内的含脂冷却液泵入陶瓷膜过滤器;
S3:过滤:通过陶瓷膜过滤器中的无机陶瓷膜过滤含脂冷却液,得到渗透液和过滤后的含脂冷却液;
S4:回流循环:将步骤S3得到的含脂冷却液通过回流管回流至储液罐内,重复步骤S2、步骤S3进行循环净化。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如图2所示,所述陶瓷膜过滤器2与一级循环泵4之间还设有二级循环泵5,所述二级循环泵5一端与陶瓷膜过滤器2的进液口连通,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一级循环泵4和陶瓷膜过滤器2的含脂冷却液排出口连通;一级循环泵4与二级循环泵5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且在单向阀与二级循环泵5之间设有与储液罐1连通的回流管6,所述回流管6上设有A球阀7。而一级循环泵4出液端头还设有一根管道与一级循环泵4的进液端头连通,并且在此管道上设有球阀。现对循环系统进行优化,因为陶瓷膜过滤器2对于进液的流速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对不同油脂浓度的冷却液进行调速,以保证最佳的过滤效率。故在一级循环泵4与陶瓷膜过滤器2之间增设有二级循环泵5。此时一级循环泵4充当供料泵,一级循环泵4能够提升储液罐1内的含脂冷却液,并将其输送到二级循环泵5的进液口内。然后通过二级循环泵5来增加进液流速。因为整个陶瓷膜过滤器2为竖直放置,故从底部进入陶瓷膜过滤器2的含脂冷却液的流速不断下降,而从含脂冷却液排出口排出的含脂冷却液又通过管道继续回流到二级循环泵5内继续增压,以保证进液口的流速。而在进行多次循环净化的过程中,需要将A球阀7关闭,因为一级循环泵4只用将一定量的含脂冷却液从储液罐1内吸出,当足够量的含脂冷却液进入二级循环泵5进行循环后,便关闭一级循环泵4,保持二级循环泵5工作状态。此时的单向阀能够防止含脂冷却液倒灌入一级循环泵4内,而A球阀7又处于关闭状态,故含脂冷却液只能再次进入二级循环泵中。但当达到预定的过滤时间后,便打开A球阀7,从陶瓷膜过滤器2中排出的含脂冷却液便通过回流管6回流到储液罐1内。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含脂冷却液净化时,其净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进料:将含脂冷却液收集并储存在储液罐内;
A2:泵入:通过一级循环泵和与一级循环泵单向连通的二级循环泵将储液罐内储存的含脂冷却液泵入陶瓷膜过滤器;
A3:过滤:通过陶瓷膜过滤器中的无机陶瓷膜过滤含脂冷却液,得到渗透液和过滤后的含脂冷却液;
A4:回流循环:将步骤A3得到的含脂冷却液通过回流管回流至二级循环泵,通过二级循环泵循环至陶瓷膜过滤器中,重复步骤A3进行循环净化。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储液罐1内设有电加热装置、A温度传感器8和液位传感器9,所述储液罐1的进液管3上设有原料泵27,所述电加热装置、原料泵27、A温度传感器8、液位传感器9均与设有的PLC控制箱10连接,所述PLC控制箱10接受A温度传感器8反馈后控制电加热装置调控储液罐1内的温度;PLC控制箱10接受液位传感器9反馈后控制原料泵27调控储液罐1内的液位高度。现对储液罐1进行优化,所述的PLC控制箱10能够接收A温度传感器8的反馈,当储液罐1内的含脂冷却液温度低于预设阀值时,PLC控制箱10便给电加热装置通电并加热,使得储液罐1内的含脂冷却液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较低的温度对冷却液的过滤造成影响。而所述的液位传感器9是用来检测储液罐1内的液面高度,当储液罐1内的液面低于预设阀值时,便可打开原料泵27输送原料,当液位达到限定值时便使原料泵27断电。本发明中使用的A温度传感器8、液位传感器9和PLC控制箱10均为现有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手段,其具体的结构和原理不在此赘述。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陶瓷膜过滤器2的进液口处设有B温度传感器12和A压力传感器13,所述B温度传感器12、A压力传感器13均与PLC控制箱10连通;PLC控制箱10通过接受A压力传感器13的反馈来控制二级循环泵5来调控进入陶瓷膜过滤器2内的冷却液流速。所述的A压力传感器13通过检测压力值来,反馈含脂冷却液的流速,一旦压力值低于预设阀值,PLC控制箱10便能够调控二级循环泵5的转速,将进水压提高到预定值便保持该转速。而所述的B温度传感器12用来查看进入陶瓷膜过滤器2的含脂冷却液温度,以提供参考,便于控制电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储液罐1包括相互扣合的罐体101和密封盖102,所述密封盖102上设有空气呼吸机21和拉环;所述罐体101通过在底部靠近四角位置设有的四根立柱固定在平板车22上。所述陶瓷膜过滤器2上还设有B排污管23,所述B排污管23上设有C球阀24。所述渗透液排出管25上设有与PLC控制箱10连接的流量计26。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一级循环泵4与二级循环泵5的连通处前端设有单向过滤器14;所述原料泵27的进水口处设有Y型过滤器15。所述的单向过滤器14能够代替单向阀,而且通过其内部设有的过滤网还能起到过滤沉渣的效果。而所述的Y型过滤器15是输送介质的管道系统的一种过滤装置,Y型过滤器15通常安装在进口端,用来清除介质中的杂质,以保护阀门及设备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限定,如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储液罐1、一级循环泵4、二级循环泵5和原料泵27均设置在同一平板车22上;PLC控制箱10固定在储液罐1的后侧,陶瓷膜过滤器2的外壁上下设有两个卡箍11,每个卡箍11均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储液罐1的前表面。而所述的一级循环泵4和二级循环泵5均竖直放置在平板车22上,而原料泵27为卧式设置。所述的进液管3平行设置在平板车22上,且进液端端头通过夹具固定在平板车22上。一级循环泵4选用扬程H=35mm,流量为2.3-3.4m 3 /h。选用轻型不锈钢多级离心泵,型号:BL4-4,4m 3 /h,4bar,配电机0.75KW电机,转速1450r/min。而所述的二级循环泵5选用轻型不锈钢多级离心泵,型号:BL32-4,32 m 3 /h,4bar,配电机7.5KW电机,转速1450r/min。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储液罐1上设有清洗剂加注管16和自来水加注管17,所述自来水加注管17上设有通过PLC控制箱10控制的电磁阀18;储液罐1底部设有带有B球阀19的A排污管20。本发明在使用一定时间后,所述的陶瓷膜过滤器2需要进行维护清洗,以便恢复最佳的过滤效率。故在储液罐1上设有清洗剂加注管16,当储液罐1内的冷却液过滤完全后,剩余不能过滤的废液便排出。当排完废液后,便开始箱储液罐1内加注清洗剂。所述的清洗剂一般采用SK406安全清洗剂、SK414安全清洗剂或SK-222超声波清洗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间隔使用。然后打开一级循环泵4和二级循环泵5,并按照过滤冷却液的方法进行多次循环清洗,然后清洗过后的清洗剂会从回流管6和渗透液排出管25排出;当清洗液清洗完成后,便控制PLC控制箱10向储液罐1内通入自来水,以便将残存的清洗剂带出。采用安全清洗溶剂对附着在陶瓷膜组内部的油脂类污染物的清洗净化方法,代替常规使用的酸、碱清洗方法。对密封脂清洗效果好,无残留,安全性好。清洗后膜通量恢复100%,洗后的清洗水的PH值为6.8~7.2。
其清洗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储液罐中含脂冷却液净化完成后,排出不能净化的废液,然后在储液罐中加入清洗剂;
S52:将清洗剂泵入陶瓷膜过滤器中,对无机陶瓷膜进行清洗;
S53:清洗剂通过回流管回流至储液罐内,再通过步骤S52进行多次循环清洗;
S54:清洗完成后,排出清洗剂,然后储液罐中加入自来水,并重复步骤S52,排出自来水;
S55:重复步骤S54,至排出的自来水的pH至为6.8~7.2,完成清洗。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与设置在飞机上两个存储冷却液的机载冷却液箱(100)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机载冷却液箱(100)底部出液端的放液阀(001)、废液收集箱(002)以及设置在废液收集箱(002)进液端的废液进液阀(003);所述放液阀(001)与废液进液阀(003)之间分两路连接,一路设置净化系统且放液阀(001)、净化系统、废液进液阀(003)依次管路连接,另一路从放液阀(001)至废液进液阀(003)直接管路连接;所述所述净化系统的渗透液流出口连接机载冷却液箱(100)的进液口,净化系统的排污端连接废液进液阀(0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系统包括用于储存含脂冷却液的储液罐(1)和陶瓷膜过滤器(2),所述储液罐(1)上设有进液管(3);所述陶瓷膜过滤器(2)上设有进液口、含脂冷却液排出口和渗透液排出管(2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与陶瓷膜过滤器(2)之间设有一级循环泵(4);所述一级循环泵(4)一端与储液罐(1)连通,另一端与陶瓷膜过滤器(2)的进液口连通;陶瓷膜过滤器(2)的含脂冷却液排出口与储液罐(1)连通;储液罐(1)内的冷却液通过一级循环泵(4)进入陶瓷膜过滤器(2)过滤并再回到储液罐(1)中进行循环净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膜过滤器(2)与一级循环泵(4)之间还设有二级循环泵(5),所述二级循环泵(5)一端与陶瓷膜过滤器(2)的进液口连通,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一级循环泵(4)和陶瓷膜过滤器(2)的含脂冷却液排出口连通;一级循环泵(4)与二级循环泵(5)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且在单向阀与二级循环泵(5)之间设有与储液罐(1)连通的回流管(6),所述回流管(6)上设有A球阀(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内设有电加热装置、A温度传感器(8)和液位传感器(9),所述储液罐(1)的进液管(3)上设有原料泵(10),所述电加热装置、原料泵(10)、A温度传感器(8)、液位传感器(9)均与设有的PLC控制箱(10)连接,所述PLC控制箱(10)接受A温度传感器(8)反馈后控制电加热装置调控储液罐(1)内的温度;PLC控制箱(10)接受液位传感器(9)反馈后控制原料泵(10)调控储液罐(1)内的液位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膜过滤器(2)的进液口处设有B温度传感器(12)和A压力传感器(13),所述B温度传感器(12)、A压力传感器(13)均与PLC控制箱(10)连通;PLC控制箱(10)通过接受A压力传感器(13)的反馈来控制二级循环泵(5)来调控进入陶瓷膜过滤器(2)内的冷却液流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上设有清洗剂加注管(16)和自来水加注管(17),所述自来水加注管(17)上设有通过PLC控制箱(10)控制的电磁阀(18);储液罐(1)底部设有带有B球阀(19)的A排污管(2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膜过滤器(2)上还设有B排污管(23),所述B排污管(23)上设有C球阀(24)。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系统、废液收集箱(002)均设置在作为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的保障小车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箱(002)上还设置放气盖(004)和视液镜(005)。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液阀(001)、废液进液阀(003)均为手动球阀。
CN201911308441.7A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 Pending CN1110172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8441.7A CN111017245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8441.7A CN111017245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7245A true CN111017245A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10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8441.7A Pending CN111017245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172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2878A (zh) * 2021-04-21 2021-06-25 滨州学院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的专用连通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8335A (en) * 1986-02-24 1988-07-19 Hayden James M Contaminated water disposal system
US20030089650A1 (en) * 2001-10-02 2003-05-15 Renfro William Leonard Automatic, renewable separation & filtration system for liquids
US20070090038A1 (en) * 2003-06-10 2007-04-26 Zeotek Research Institute Ltd. Contaminated liquid filtration system vehicle
US20070175387A1 (en) * 2006-01-30 2007-08-02 Masahiro Kimura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US20090107159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Mann Iii James W Adjustable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for a universal airplane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cart
CN101486381A (zh) * 2009-02-26 2009-07-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济南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 飞机地面液冷车
EP2212203A1 (en) * 2007-10-31 2010-08-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irplane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cart having discrete generator, power convers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modules
CN202295335U (zh) * 2011-10-21 2012-07-04 江苏嘉捷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飞机污水车的排污装置
EP2695812A1 (en) * 2012-08-07 2014-02-12 Airbus Operations GmbH Hybdrid water/waste system architecture
US20160236247A1 (en) * 2013-07-19 2016-08-18 Prodose Device for cleaning pipes of the drinking water circuit of an aircraft
CN107176652A (zh) * 2017-05-22 2017-09-19 江苏澳特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液处理工艺及废液处理装置
CN108744978A (zh) * 2018-07-24 2018-11-06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冷却液中密封脂的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CN109896039A (zh) * 2017-12-07 2019-06-1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飞机废水系统地面排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8335A (en) * 1986-02-24 1988-07-19 Hayden James M Contaminated water disposal system
US20030089650A1 (en) * 2001-10-02 2003-05-15 Renfro William Leonard Automatic, renewable separation & filtration system for liquids
US20070090038A1 (en) * 2003-06-10 2007-04-26 Zeotek Research Institute Ltd. Contaminated liquid filtration system vehicle
US20070175387A1 (en) * 2006-01-30 2007-08-02 Masahiro Kimura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EP2212203A1 (en) * 2007-10-31 2010-08-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irplane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cart having discrete generator, power convers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modules
US20090107159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Mann Iii James W Adjustable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for a universal airplane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cart
CN101486381A (zh) * 2009-02-26 2009-07-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济南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 飞机地面液冷车
CN202295335U (zh) * 2011-10-21 2012-07-04 江苏嘉捷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飞机污水车的排污装置
EP2695812A1 (en) * 2012-08-07 2014-02-12 Airbus Operations GmbH Hybdrid water/waste system architecture
US20160236247A1 (en) * 2013-07-19 2016-08-18 Prodose Device for cleaning pipes of the drinking water circuit of an aircraft
CN107176652A (zh) * 2017-05-22 2017-09-19 江苏澳特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液处理工艺及废液处理装置
CN109896039A (zh) * 2017-12-07 2019-06-1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飞机废水系统地面排污装置
CN108744978A (zh) * 2018-07-24 2018-11-06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冷却液中密封脂的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盛健; 张华,吴兆林,豆斌林,周志钢: "多功能军用飞机地面液冷车研制与实验", 《制冷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2878A (zh) * 2021-04-21 2021-06-25 滨州学院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的专用连通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8104B1 (en) Method for treating impurities contained in exhaust gases of ships, ship with exhaust gas scrubber
US799353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rtable oil filtration
US5372722A (en) Oil separator with integrated microfiltration device
US5858070A (en) Apparatus for cleaning a hydraulic fluid
SE411021B (sv) Sett och anordning for rening av skervetska
KR20150136119A (ko) 원자력 플랜트의 격납용기의 배기 시스템
JP2001505120A (ja) 改良型水処理システム
RU2444183C2 (ru) Мобильная концентрирующ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и способ концентрирования молока
CN102105235A (zh) 储存箱清理方法和设备
EP0521369A1 (en) Engine coolant recycl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KR100989816B1 (ko) 폐액 여과 시스템 차량
CN111017245A (zh) 一种飞机地面液冷保障设备废液收集系统
CN102180551A (zh) 一种乳化液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JP2004534640A (ja) 混合流体の分離装置
EP2690631B1 (de) Anlage zum Behandeln eines beim Wasser- Abrasivmittel-Suspension-Strahlschneiden in einer nukleartechnischen Anlage anfallenden Gemisches aus Wasser und Feststoff
US7985322B2 (en) Containment extens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8744978A (zh) 一种冷却液中密封脂的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SK42595A3 (en) Device for filtering of polluted liquids, mainly user oil
CN208865457U (zh) 一种冷却液中密封脂的净化系统
RU2519375C2 (ru)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резервуаров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и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EP1240106B1 (en) A method for cleaning objects by means of a heated liquid and a plant for the accomplishment of said method
CN211963348U (zh) 一种负压式超滤膜过滤设备
CN203820486U (zh) 一种高温凝结水精处理装置
CA2001465A1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oolant
KR20220056157A (ko) 자가세정 가능한 액체 세정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