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1896B - 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1896B
CN111001896B CN201911398602.6A CN201911398602A CN111001896B CN 111001896 B CN111001896 B CN 111001896B CN 201911398602 A CN201911398602 A CN 201911398602A CN 111001896 B CN111001896 B CN 111001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wire
burn
wire feeding
t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86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01896A (zh
Inventor
陈立宁
张立伟
赵永键
温培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86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01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01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1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01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1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2Automatic feeding or moving of electrodes or work for spot or seam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33Means for feeding electrodes, e.g. drums, rolls,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32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 Weld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回烧控制方法。该回烧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在电机刹车后,采集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检测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步骤S2、在送丝速度小于速度阈值且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控制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其中,速度阈值小于主焊接送丝速度;步骤S3、在焊丝尖端从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控制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本公开能够提高引弧成功率,解决回烧结束后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存在粘丝风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回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焊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熔化极气保焊具有良好的焊接质量,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熔化极气保焊的引弧过程如下:焊接开始后,焊丝开始送出,焊丝尖端和焊接工件接触,在焊接电流的作用下,焊丝的电阻热加热焊丝,进而使焊丝尖端产生放电现象,形成电弧。在焊接结束后,需要进行回烧。然而,现有的回烧过程会导致焊丝尖端形成尺寸较大的熔球,该熔球会降低下次引弧时焊丝的电阻热,进而降低引弧的成功率。此外,现有的回烧过程结束后,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之间的距离过大,增加了上述引弧过程所用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回烧控制方法,能够提高引弧成功率,同时解决了回烧结束后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之间的距离过大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回烧控制方法,用于焊接设备,所述焊接设备包括焊接电源和利用电机输送焊丝的送丝机构,所述回烧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在所述电机刹车后,采集所述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检测所述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
步骤S2、在所述送丝速度小于速度阈值且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控制所述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其中,所述速度阈值小于主焊接送丝速度;
步骤S3、在所述焊丝尖端从所述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回烧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4、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检测所述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若所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则重复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回烧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5、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焊丝尖端未进入短路状态,使所述焊接电源输出功率为0,并保持第二预设时间;
步骤S6、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检测所述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若所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则重复所述步骤S2至步骤S5;若所述焊丝尖端未进入短路状态,则控制所述焊接电源进入待机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6中,若所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则提高所述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提高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6之后,所述回烧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回烧阶段的标准焊丝送出量;
根据所述标准焊丝送出量确定第一送丝量范围,其中,所述标准焊丝送出量位于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内;
根据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确定第二送丝量范围,其中,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位于所述第二送丝量范围内;
获取所述回烧阶段的实际焊丝送出量;
若所述实际焊丝送出量位于所述第二送丝量范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外,并小于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的最小值,则降低所述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减小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若所述实际焊丝送出量位于所述第二送丝量范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外,并大于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的最大值,则提高所述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提高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1之前,所述回烧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标准引弧时间;
根据所述标准引弧时间确定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其中,所述标准引弧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内;
根据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确定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位于所述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内;
获取实际引弧时间;
若所述实际引弧时间位于所述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外,并小于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的最小值,则提高所述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提高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若所述实际引弧时间位于所述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外,并大于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的最大值,则降低所述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降低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回烧控制装置,用于焊接设备,所述焊接设备包括焊接电源和利用电机输送焊丝的送丝机构,所述回烧控制装置包括:
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且在所述送丝速度小于速度阈值时发出第一信号,其中,所述速度阈值小于主焊接送丝速度;
短路燃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焊丝尖端的状态,并在所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发出第二信号,且在所述焊丝尖端从所述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发出第三信号;
控制器,能够连接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焊接电源,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电机刹车后控制所述采集装置采集所述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控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焊丝尖端的状态;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后控制所述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三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采集装置采集所述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控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焊丝尖端的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焊丝尖端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入短路状态时,控制所述焊接电源输出功率为0并保持第二预设时间;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采集装置采集所述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控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焊丝尖端的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焊接装置,包括:
送丝机构,包括电机,所述送丝机构能够利用所述电机输送焊丝;
焊接电源;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回烧控制装置,该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焊接电源和所述电机。
本公开的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回烧控制方法,在送丝速度小于速度阈值且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控制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并在焊丝尖端从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控制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从而降低了焊接电源在燃弧阶段输出的能量,使熔球难以形成,进而提高了引弧成功率;同时,由于焊接电源在燃弧阶段输出的能量低,降低了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的能量,解决了回烧结束后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之间的距离过大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其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回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回烧控制方法中第一电流的波形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回烧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中:1、采集装置;2、控制器;3、短路燃弧检测装置;4、计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材料、装置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用语“一”和“该”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相关技术中,气保焊焊接结束时的回烧方式主要包括直流回烧和脉冲回烧等方式。
对于直流回烧,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和焊接电源的输出能量都分别逐渐减小,且在送丝速度降至0时,焊接电源停止能量输出。该直流回烧存在的问题是:回烧是在燃弧状态下结束的,导致熔球大小不易控制。
脉冲回烧是焊接电源在焊接结束时输出一个或多个回烧脉冲。该脉冲回烧包括有两种方式,其中:
一种方式是焊接电源输出固定个数的脉冲后停止输出,进入待机状态。该方式存在如下弊端:应用于二氧化碳保护焊时,回烧飞溅大;回烧结束后仍然存在熔球;由于不同工况下送丝机构的送丝阻力大小不同,焊接结束信号发出后焊丝继续送出的量不固定,但是回烧焊丝的量是固定的,容易导致粘丝或上燃量过大。
另一种方式是不限定输出脉冲个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检测焊丝和焊接工件的接触情况,一旦检测到焊丝与焊接工件发生接触,立即输出回烧脉冲。该方式存在如下弊端:如果焊丝和焊接工件接触的一瞬间送丝速度恰好降为0,输出最后一个脉冲上燃量会比较大;焊丝与焊接接触才输出脉冲会导致焊丝爆断、飞溅大。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回烧控制方法。该回烧控制方法可以用于焊接设备。该焊接设备包括焊接电源和利用电机输送焊丝的送丝机构。该回烧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在电机刹车后,采集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检测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
步骤S2、在送丝速度小于速度阈值且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控制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其中,速度阈值小于主焊接送丝速度。
步骤S3、在焊丝尖端从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控制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回烧控制方法,在送丝速度小于速度阈值且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控制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并在焊丝尖端从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控制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从而降低了焊接电源在燃弧阶段输出的能量,使熔球难以形成,甚至在焊丝尖端形成尖角,进而提高引弧成功率;同时,由于焊接电源在燃弧阶段输出的能量低,降低了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的能量,解决了回烧结束后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之间的距离过大的问题。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回烧控制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中,在电机刹车后,采集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检测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
本公开的电机在焊接操作者发出焊接结束指令后开始刹车。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即焊丝尖端是否与焊接工件接触。若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接触,则认为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若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不接触,则认为焊丝尖端未进入短路状态。本公开可以在焊丝与焊接工件之间加载一检测电压,并检测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之间是否有电流产生,若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之间产生电流,则认为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若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之间未产生电流,则认为焊丝尖端不进入短路状态。该检测电压可以为空载电压。该送丝速度为瞬时送丝速度。
在步骤S2中,在送丝速度小于速度阈值且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控制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其中,速度阈值小于主焊接送丝速度。
该主焊接送丝速度指的是电机正常运转时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在送丝机构的电机刹车后,由于电机惯性,送丝机构依然会送出焊丝。其中,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在小于速度阈值时,可以认为送丝机构送出的焊丝非常少,或者是送丝机构几乎不送丝。该速度阈值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建立送丝速度与焊丝送出量的关系式;根据所述关系式确定送丝速度在焊丝送出量等于最大值时的值,并作为速度阈值。该焊丝送出量指的是送丝机构在电机刹车后送出的焊丝长度。该焊丝送出量等于最大值,即表示在送丝速度下降到速度阈值后,送丝机构继续送出的焊丝长度等于0。需要说明的是,在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下降到速度阈值后,根据关系式确定的送丝机构继续送出的焊丝长度虽然等于0,但是由于焊接条件的差异,该焊丝长度的实际值也不必然等于0。该第一电流用于加热焊丝,以使焊丝尖端形成熔滴。在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该第一电流可以随着时间不断增大。此外,本公开的速度阈值也可以通过试验确定。在试验过程中,采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焊丝送出量,并建立焊丝送出量与送丝速度的对照表。根据该对照表确定送丝速度在焊丝送出量等于最大值时的值,并作为速度阈值。
步骤S3中,在焊丝尖端从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控制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
在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的过程中,焊丝尖端的熔滴会不断增大,并与熔丝分离。其中,在熔滴与焊丝分离的瞬间,焊丝尖端便从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该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从而降低了焊接电源在燃弧阶段输出的能量,使熔球难以形成。其中,在送丝速度降低至速度阈值之前,控制焊接电源的输出功率大于传统控制方式输出的功率,使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距离加大,从而解决了由于焊丝尖端与焊接工件之间间距过小所导致的粘丝问题。如图2所示,在焊丝尖端从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第一电流的值从峰值m降到预设值n。该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0-1000ms,但本公开实施方式对此不做特殊限定。此外,该预设值大于0,可以避免继续送出的焊丝与母材再次短路时大颗粒飞溅甚至爆断现象的发生。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回烧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4、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检测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若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则重复步骤S2和步骤S3。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回烧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5、若焊丝尖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入短路状态,使焊接电源输出功率为0,并保持第二预设时间。
步骤S6、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检测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若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则重复步骤S2至步骤S5;若焊丝尖端未进入短路状态,并控制焊接电源进入待机状态。
该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0-10s,但本公开实施方式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若检测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则提高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提高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其中,通过提高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从而在下次回烧过程中可以避免烧掉的焊丝过少或送出焊丝过多。该下降速率为送丝速度在下降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值。本公开可以通过提高上述的回烧电压的设定值以提高输出功率的值,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焊机电源的输出功率的值还可以根据引弧时间确定。该引弧时间等于操作者发出开始焊接指令到产生电弧所用的时间。在步骤S1之前,本公开的回烧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标准引弧时间;根据标准引弧时间确定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其中,标准引弧时间位于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内;根据第一引弧时间范围确定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其中,第一引弧时间范围位于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内;获取实际引弧时间;若实际引弧时间位于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内,且位于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外,并小于第一引弧时间范围的最小值,则提高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提高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若实际引弧时间位于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内,且位于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外,并大于第一引弧时间范围的最大值,则降低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降低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进一步地,若实际引弧时间位于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外,则判定焊接设备出现故障。本公开的焊接设备还可以包括报警装置。在判定焊接设备出现故障后,控制报警装置报警,以提醒焊接操作者及时处理。该报警装置可以通过声音进行报警,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其中,上述标准引弧时间为正常引弧时间。该标准引弧时间、第一引弧时间范围以及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可以通过试验确定。
此外,在步骤S6之后,本公开的回烧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回烧阶段的标准焊丝送出量;根据标准焊丝送出量确定第一送丝量范围,其中,标准焊丝送出量位于第一送丝量范围内;根据第一送丝量范围确定第二送丝量范围,其中,第一送丝量范围位于第二送丝量范围内;获取回烧阶段的实际焊丝送出量;若实际焊丝送出量位于第二送丝量范围内,且位于第一送丝量范围外,并小于第一送丝量范围的最小值,则降低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减小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若实际焊丝送出量位于第二送丝量范围内,且位于第一送丝量范围外,并大于第一送丝量范围的最大值,则提高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提高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进一步地,若实际焊丝送出量位于第二送丝量范围外,则判定焊接设备出现故障。在判定焊接设备出现故障后,控制报警装置报警,以提醒焊接操作者及时处理。其中,上述标准焊丝送出量为正常焊丝送出量。该标准焊丝送出量、第一送丝量范围以及第二送丝量范围可以通过试验确定。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回烧控制装置,能够实施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回烧控制方法。该回烧控制装置可以用于焊接设备。该焊接设备包括焊接电源和利用电机输送焊丝的送丝机构。如图3所示,该回烧控制装置可以包括采集装置1、短路燃弧检测装置3以及控制器2,其中:
采集装置1用于采集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且在送丝速度小于速度阈值时发出第一信号,其中,速度阈值小于主焊接送丝速度。短路燃弧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焊丝尖端的状态,并在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发出第二信号,且在焊丝尖端从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发出第三信号。控制器2能够连接于电机和焊接电源。控制器2用于在电机刹车后控制采集装置1采集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控制检测装置检测焊丝尖端的状态;控制器2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后控制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并在接收到第三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回烧控制装置能够实施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回烧控制方法,因此,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该控制器2还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采集装置1采集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控制检测装置检测焊丝尖端的状态。
该控制器2还用于在焊丝尖端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入短路状态时,控制焊接电源输出功率为0并保持第二预设时间;控制器2还用于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采集装置1采集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控制检测装置检测焊丝尖端的状态。若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检测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控制器用于提高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提高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本公开的回烧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计时装置4。该计算单元连接于控制器2。该计时装置4用于获取送丝机构在电机刹车后的送丝时间,并将送丝时间发送至控制器2。该控制器2还用于根据送丝时间以及送丝速度确定送丝机构在电机刹车后的焊丝送出量。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焊接装置。该焊接装置可以包括送丝机构、焊接电源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回烧控制装置。该送丝机构包括电机。该送丝机构能够利用电机输送焊丝。该回烧控制装置中的控制器连接于电机和焊接电源。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焊接装置所包括的回烧控制装置同上述回烧装置的实施方式中的回烧装置相同,因此,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回烧控制方法,用于焊接设备,所述焊接设备包括焊接电源和利用电机输送焊丝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烧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在所述电机刹车后,采集所述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检测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
步骤S2、在所述送丝速度小于速度阈值且所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控制所述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其中,所述速度阈值小于主焊接送丝速度;
步骤S3、在所述焊丝尖端从所述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烧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4、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检测所述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若所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则重复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烧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5、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焊丝尖端未进入短路状态,使所述焊接电源输出功率为0,并保持第二预设时间;
步骤S6、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检测所述焊丝尖端是否进入短路状态,若所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则重复所述步骤S2至步骤S5;若所述焊丝尖端未进入短路状态,则控制所述焊接电源进入待机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中,若所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则提高所述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提高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之后,所述回烧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回烧阶段的标准焊丝送出量;
根据所述标准焊丝送出量确定第一送丝量范围,其中,所述标准焊丝送出量位于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内;
根据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确定第二送丝量范围,其中,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位于所述第二送丝量范围内;
获取所述回烧阶段的实际焊丝送出量;
若所述实际焊丝送出量位于所述第二送丝量范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外,并小于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的最小值,则降低所述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减小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若所述实际焊丝送出量位于所述第二送丝量范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外,并大于所述第一送丝量范围的最大值,则提高所述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提高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所述回烧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标准引弧时间;
根据所述标准引弧时间确定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其中,所述标准引弧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内;
根据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确定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位于所述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内;
获取实际引弧时间;
若所述实际引弧时间位于所述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外,并小于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的最小值,则提高所述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提高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若所述实际引弧时间位于所述第二引弧时间范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外,并大于所述第一引弧时间范围的最大值,则降低所述焊接电源在回烧过程中输出功率的值和/或降低所述送丝速度的下降速率。
7.一种回烧控制装置,用于焊接设备,所述焊接设备包括焊接电源和利用电机输送焊丝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烧控制装置包括:
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且在所述送丝速度小于速度阈值时发出第一信号,其中,所述速度阈值小于主焊接送丝速度;
短路燃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焊丝尖端的状态,并在所述焊丝尖端进入短路状态时发出第二信号,且在所述焊丝尖端从所述短路状态过渡到燃弧状态的瞬间发出第三信号;
控制器,能够连接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焊接电源,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电机刹车后控制所述采集装置采集所述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控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焊丝尖端的状态;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后控制所述焊接电源输出第一电流,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三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降为预设值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采集装置采集所述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控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焊丝尖端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焊丝尖端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未进入短路状态时,控制所述焊接电源输出功率为0并保持第二预设时间;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采集装置采集所述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并控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焊丝尖端的状态。
10.一种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丝机构,包括电机,所述送丝机构能够利用所述电机输送焊丝;
焊接电源;
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回烧控制装置,该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焊接电源和所述电机。
CN201911398602.6A 2019-12-30 2019-12-30 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1001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8602.6A CN111001896B (zh) 2019-12-30 2019-12-30 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8602.6A CN111001896B (zh) 2019-12-30 2019-12-30 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1896A CN111001896A (zh) 2020-04-14
CN111001896B true CN111001896B (zh) 2021-12-14

Family

ID=7011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8602.6A Active CN111001896B (zh) 2019-12-30 2019-12-30 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018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5568B (zh) * 2020-10-28 2024-02-20 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压等离子切割机导弧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178653A (zh) * 2021-12-23 2022-03-15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焊接质量检测方法与系统
CN114833428A (zh) * 2022-05-31 2022-08-02 深圳市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埋弧焊的起收弧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31452A1 (ru) * 1977-04-15 1981-05-23 Ордена Ленина И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Институт Электро-Сварки Им. E.O.Патона Ah Украинскойсср Способ дуговой сварки плав щимс элЕКТРОдОМ
US8692157B2 (en) * 2005-09-15 2014-04-08 Lincoln Global, Inc. Welding system sequence control apparatus
JP4847292B2 (ja) * 2006-11-16 2011-12-28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開始同期アーク溶接方法
CN100429030C (zh) * 2006-12-01 2008-10-2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低能量输入电弧焊接系统及方法
US9434018B2 (en) * 2009-04-23 2016-09-06 Lincoln Global, Inc. Automatic burnback control in an arc welding system
US10058947B2 (en) * 2009-11-25 2018-08-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Welding method and welding device
US9393636B2 (en) * 2012-11-13 2016-07-19 Lincoln Glob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facilitate the starting and stopping of arc welding processes
CN103128424B (zh) * 2013-01-16 2016-05-04 赵玉林 单点熔滴过渡热均衡数字智能电弧焊接控制方法
US10835983B2 (en) * 2013-03-14 2020-11-1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Electrode negative pulse weld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3480947A (zh) * 2013-09-24 2014-01-01 浙江劳士顿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多功能保护焊机的控制系统
CN105353787B (zh) * 2015-11-30 2017-12-22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装置及其回烧阶段控制方法
WO2017169899A1 (ja) * 2016-03-29 2017-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アーク溶接制御方法
CN105728899B (zh) * 2016-03-31 2017-10-31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脉冲焊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6994623B2 (ja) * 2016-04-08 2022-01-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アークスタート方法
KR101879803B1 (ko) * 2016-10-26 2018-07-18 현대종합금속 주식회사 아크용접시 번백처리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7498146B (zh) * 2017-09-15 2019-05-10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焊接系统、电弧焊接控制装置及方法
JP7300244B2 (ja) * 2018-03-16 2023-06-29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加工方法および加工装置
CN108890084B (zh) * 2018-07-18 2020-07-14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焊接设备、焊接控制装置及焊接控制方法
CN109590578B (zh) * 2018-12-29 2021-01-29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字焊机的回烧能量匹配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1896A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1896B (zh) 焊接装置、回烧控制装置及方法
US8080763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rc welding and welding apparatus
US69953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ort circuit welding
JP3132409B2 (ja) 消耗電極式パルスアーク溶接機の制御装置
CN104096947B (zh)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及采用数字脉冲控制引弧的方法
JP2010253530A (ja) 消耗電極アーク溶接のくびれ検出制御方法
CN109202217B (zh) 便于起弧的气保焊机
CN111037061B (zh) 焊接设备、引弧控制装置及方法
EP3450075A1 (en) Welding power supply with a controller for identification of remote switch operation
WO2020235293A1 (ja) アーク溶接方法及びアーク溶接装置
JP2004188430A (ja) アークエンド制御方法
CN114147323A (zh) 焊接电源系统
CN109693016A (zh) 电弧焊接装置以及电弧焊接方法
JPS61229471A (ja) ア−ク溶接機
JPS60223662A (ja) ア−ク溶接法
US20220055136A1 (en) Arc welding method and arc welding device
JP2819607B2 (ja) ミグ及びマグパルスアーク溶接方法
WO2024034363A1 (ja) アーク溶接方法
JP7489582B2 (ja) アーク溶接方法およびアーク溶接装置
JP7329300B2 (ja) アーク溶接制御方法
CN114147319A (zh) 焊接电源系统
JP2022134272A (ja) アーク溶接装置
EP1583631B1 (en) Welding quality control
JP2012110915A (ja) パルスアーク溶接の終了制御方法
CN117161513A (zh) 一种稳定弧长的pmc电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