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9125B -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9125B
CN110999125B CN201880050504.0A CN201880050504A CN110999125B CN 110999125 B CN110999125 B CN 110999125B CN 201880050504 A CN201880050504 A CN 201880050504A CN 110999125 B CN110999125 B CN 1109991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05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9125A (zh
Inventor
草岛直纪
示沢寿之
松田大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99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9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6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using historical data, averaging values or stat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问题】提供一种允许发送站准确地确定接收站是否实际上存在干扰的通信装置。[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控制蜂窝通信处理的通信控制单元,其中该通信控制单元基于基站设置的关于方向的信息设置多个接收波束,测量每个接收波束的接收功率,并且将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基站。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案和无线网络(也称为“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高级LTE Pro(LTE-A Pro)”、“新无线电(NR)”、“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AT)”、“演进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或“进一步的EUTRA(FEUTRA)”)已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中进行了考虑。应当注意的是,在以下描述中,LTE包括LTE-A、LTE-A Pro和EUTRA,并且NR包括NRAT和FEUTRA。在LTE和NR中,基站装置(基站)也被称为eNodeB(演进NodeB),并且终端装置(移动站、移动站装置和终端)也被称为UE(用户装备)。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基站装置也被称为gNodeB或gNB。LTE和NR是蜂窝通信系统,其中由基站装置覆盖的多个区域被布置为小区。单个基站装置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NR是作为LTE的下一代无线电无线方案的不同于LTE的RAT(无线电接入技术)。NR是能够支持各种用例的接入技术,用例包括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和URLLC(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正在针对在用例中支持使用场景、需求、部署场景等的技术框架考虑NR。NR的详细场景和要求在NPL1中公开。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NPL1: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Study on Scenarios andRequirements 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 Technologies;(版本14),3GPP TR38.913V14.2.0(2017-03)。
<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38_series/38.913/38913-030.zip>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测量通信质量,但是仅通过在当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来自所有方向的接收功率来测量通信质量。无法测量接收无线电波的方向以及无线电波的强度。因此,发送站不可能准确地确定接收站是否实际上存在干扰。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新颖且改进的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其允许发送站准确地确定接收站是否实际上具有干扰。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其包括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的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基于方向信息设置多个接收波束,测量每个接收波束的接收功率,并且将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基站。方向信息是从基站设置的。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其包括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的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基于从终端装置获取的能力信息来对终端装置设置多个接收波束,并且获取在终端装置中针对每个接收波束测量的接收功率的信息。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包括由处理器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处理器基于方向信息设置多个接收波束,测量每个接收波束的接收功率,并且将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基站。方向信息是从基站设置的。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由处理器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处理器基于从终端装置获取的能力信息来对终端装置设置多个接收波束,并且获取在终端装置中针对每个接收波束测量的接收功率的信息。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对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的控制,并且基于方向信息来设置多个接收波束,测量每个接收波束的接收功率,并且将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基站,该方向信息是从基站设置的。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对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的控制,并且基于从终端装置获取的能力信息来对终端装置设置多个接收波束,并且获取在终端装置中针对每个接收波束测量的接收功率的信息。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新颖且改进的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其允许发送站准确地确定接收站是否实际上具有干扰。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效果不必是限制性的。除了上述效果之外或代替上述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指示的任何效果或可以从本说明书中领悟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分量载波的设置的示例的图。
图2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分量载波的设置的示例的图。
图3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LTE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
图4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LTE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
图5是图示关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的参数集的示例的图。
图6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NR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
图7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NR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9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自包含发送的帧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1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数字天线配置的示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模拟天线配置的示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用于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单波束操作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用于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多波束操作的示例的图。
图15是图示允许基站装置检测终端装置的感测区域以及由存在于该感测区域中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波束的说明图。
图16是图示允许基站装置检测终端装置的感测区域以及由存在于该感测区域中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波束的说明图。
图17是图示关于终端装置2进行报告的方向的信息的说明图。
图18是图示关于终端装置2进行报告的方向的信息的说明图。
图19是图示由终端装置2在每个方向上测量的平均功率的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0是图示其中针对每个方向计算测量区间的预定区间中的接收功率(RSSI)超过阈值的次数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的操作示例的作为时序图的说明图。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的操作示例的作为时序图的说明图。
图2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的操作示例的作为时序图的说明图。
图24是图示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25是图示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26是图示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7是图示汽车导航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因此省略了对这些部件的重复描述。
应当注意的是,将按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简介
2.技术特征
3.应用示例
4.结论
<<1.简介>>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至少包括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基站装置1能够容纳多个终端装置。基站装置1和另一个基站装置能够借助于X2接口彼此耦合。此外,基站装置1能够借助于S1接口耦合到EPC(演进分组核心)。另外,基站装置1能够借助于S1-MME接口耦合到MME(移动管理实体),并且能够借助于S1-U接口耦合到S-GW(服务网关)。S1接口支持MME和/或S-GW与基站装置1之间的多对多耦合。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各自支持LTE和/或NR。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各自支持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例如,RAT包括LTE和NR。一个RAT对应于一个小区(分量载波)。即,在支持多个RAT的情况下,那些RAT对应于彼此不同的小区。在本实施例中,小区是下行链路资源、上行链路资源和/或侧链的组合。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支持LTE的小区被称为LTE小区,并且支持NR的小区被称为NR小区。
下行链路通信是从基站装置1到终端装置2的通信。下行链路发送是从基站装置1到终端装置2的发送,并且是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的发送。上行链路通信是从终端装置2到基站装置1的通信。上行链路发送是从终端装置2到基站装置1的发送,并且是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的发送。侧链通信是从终端装置2到另一个终端装置2的通信。侧链发送是从终端装置2到另一个终端装置2的发送,并且是侧链物理信道和/或侧链物理信号的发送。
侧链通信被定义用于终端装置之间的邻近直接检测和邻近直接通信。对于侧链通信,可以使用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类似的帧配置。此外,侧链通信可以限于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资源的一部分(子集)。
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能够支持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或侧链上使用一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通信。一组多个小区或使用一组多个小区的通信也被称为载波聚合或双连接。载波聚合和双连接的细节在下面描述。此外,每个小区使用预定的频率带宽。可以预定义预定的频率带宽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可设置值。
图1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分量载波的设置的示例的图。在图1的示例中,设置了一个LTE小区和两个NR小区。一个LTE小区被设置为主小区。两个相应的NR小区被设置为主辅小区和辅小区。通过载波聚合集成两个NR小区。此外,LTE小区和NR小区通过双连接集成。应当注意的是,可以通过载波聚合来集成LTE小区和NR小区。在图1的示例中,作为主小区的LTE小区能够辅助NR的耦合,因此不需要支持功能的一部分,诸如用于独立通信的功能。用于独立通信的功能包括初始耦合所需的功能。
图2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分量载波的设置的示例的图。在图2的示例中,设置了两个NR信元。两个相应的NR分别被设置为主小区和辅小区,并通过载波聚合来集成。在这种情况下,NR小区支持用于独立通信的功能,从而不需要LTE小区的辅助。应当注意的是,可以通过双连接来集成这两个NR小区。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电帧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了10ms(毫秒)的无线电帧(radio frame)。每个无线电帧包括两个半帧。半帧的时间间隔为5ms。每个半帧包括五个子帧。子帧的时间间隔为1ms,并且由两个连续的时隙定义。时隙的时间间隔为0.5ms。无线电帧中的第i个子帧包括第(2×i)个时隙和第(2×i+1)个时隙。即,在每个无线电帧中定义了十个子帧。
子帧包括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侧链子帧等。
下行链路子帧是为下行链路发送保留的子帧。上行链路子帧是为上行链路发送保留的子帧。特殊子帧包括三个字段。这三个字段包括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GP(保护时段)和UpPTS(上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GP和UpPTS的总长度为1ms。DwPTS是为下行链路发送保留的字段。UpPTS是为上行链路发送保留的字段。GP是不执行下行链路发送和上行链路发送的字段。应当注意的是,特殊子帧可以仅包括DwPTS和GP,或者可以仅包括GP和UpPTS。特殊子帧在TDD中布置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之间,并且用于将下行链路子帧切换为上行链路子帧。侧链子帧是为侧链通信保留或设置的子帧。侧链用于终端装置之间的邻近直接通信和邻近直接检测。
单个无线电帧包括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和/或侧链子帧。此外,单个无线电帧可以单独包括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或侧链子帧。
支持多种无线电帧配置。无线电帧配置由帧配置类型定义。帧配置类型1仅适用于FDD。帧配置类型2仅适用于TDD。帧配置类型3仅适用于LAA(许可辅助访问)辅小区的操作。
在帧配置类型2中,定义了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一个无线电帧中的十个子帧中的每个子帧对应于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和特殊子帧中的任何一个。子帧0、子帧5和DwPTS始终被保留用于下行链路发送。UpPTS和紧接在其特殊子帧之后的子帧始终被保留用于上行链路发送。
在帧配置类型3中,一个无线电帧中的十个子帧被保留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终端装置2能够将不发送PDSCH或不发送检测信号的子帧视为空子帧。除非在某个子帧中检测到预定信号、信道和/或下行链路发送,否则终端装置2假定该子帧不具有任何信号和/或信道。下行链路发送被一个或多个连续子帧占用。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一子帧可以在子帧内的任何地方开始。下行链路发送的最后一个子帧可以被完全占用,或者可以以DwPTS中定义的间隔被占用。
应当注意的是,在帧配置类型3中,可以保留一个无线电帧中的十个子帧用于上行链路发送。此外,一个无线电帧中的十个子帧中的每个子帧可以对应于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和侧链子帧中的任何一个。
基站装置1可以在特殊子帧的DwPTS中发送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基站装置1能够限制在特殊子帧的DwPTS中的PBCH的发送。终端装置2可以在特殊子帧的UpPTS中发送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终端装置2能够限制在特殊子帧的UpPTS中的上行物理信道和上行物理信号的一部分的发送。
应当注意的是,一次执行的发送中的时间间隔被称为TTI(发送时间间隔),并且LTE将1ms(1个子帧)定义为1个TTI。
<本实施例中的LTE的帧配置>
图3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LTE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图3中图示的图也被称为LTE下行链路资源网格。基站装置1能够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向终端装置2发送LTE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LTE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终端装置2能够在来自基站装置1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LTE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LTE的下行物理信号。
图4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LTE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图4中图示的图也被称为LTE上行链路资源网格。终端装置2能够在到基站装置1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接收LTE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LTE的下行物理信号。基站装置1能够在来自终端装置2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接收LTE的上行物理信道和/或LTE的上行物理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LTE的物理资源可以如下定义。一个时隙由多个符号定义。在每个时隙中发送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由资源网格表示。在下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频率方向的多个子载波和时间方向的多个OFDM符号定义。在上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频率方向的多个子载波和时间方向的多个SC-FDMA符号定义。子载波或资源块的数量可以取决于小区的带宽。一个时隙中的符号的数量取决于CP(循环前缀)的类型。CP的类型包括普通CP或扩展CP。在普通CP中,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的数量是7。在扩展CP中,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的数量是6。资源网格中的每个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通过使用子载波的索引(编号)和符号的索引(编号)来识别资源元素。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也被简称为符号。
资源块用于将某个物理信道(诸如PDSCH或PUSCH)映射到资源元素。资源块包括虚拟资源块和物理资源块。某个物理信道被映射到虚拟资源块。虚拟资源块被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一个物理资源块在时域中由预定数量的连续符号定义。一个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中由预定数量的连续子载波定义。例如,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符号的数量和子载波的数量基于CP的类型、子载波间隔和/或由小区中的更高层设置的参数来确定。例如,在CP的类型是普通CP并且子载波间隔是15kHz的情况下,一个物理资源块中的符号的数量是7,并且子载波的数量是12。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物理资源块包括(7×12)个资源元素。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中从0开始编号。此外,将一个子帧中与同一物理资源块编号对应的两个资源块定义为物理资源块对(PRB对或RB对)。
在每个LTE小区中,在某个子帧中使用一个预定参数。例如,预定参数可以是关于发送信号的参数(物理参数)。关于发送信号的参数包括CP长度、子载波间隔、一个子帧中的符号的数量(预定时间长度)、一个资源块中的子载波的数量(预定频带)、多址方案、信号波形等。
即,在LTE小区中,下行链路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各自在预定时间长度(例如,子帧)中通过使用一个预定参数来生成。换句话说,终端装置2假定要从基站装置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和要向基站装置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各自通过在预定时间长度使用一个预定参数来生成。此外,基站装置1将要发送到终端装置2的下行链路信号和要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设置为使得它们各自通过在预定时间长度使用一个预定参数来生成。
<本实施例中的NR的帧配置>
在每个NR小区中,在某个预定时间长度(例如,子帧)中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即,在NR小区中,下行链路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各自通过在预定时间长度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来生成。换句话说,终端装置2假定要从基站装置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和要向基站装置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各自通过在预定时间长度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来生成。此外,基站装置1能够将要发送到终端装置2的下行链路信号和要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设置为使得它们各自通过在预定时间长度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来生成。在使用多个预定参数的情况下,以预定方法复用通过使用那些预定参数生成的信号。例如,预定方法包括FDM(频分复用)、TDM(时分复用)、CDM(码分复用)和/或SDM(空分复用)。
可以预定义多种类型的参数集作为在NR小区中设置的预定参数的组合。
图5是图示关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的参数集的示例的图。在图5的示例中,关于参数集中包括的发送信号的参数是子载波间隔、NR小区中每个资源块的子载波的数量、每个子帧的符号的数量以及CP长度类型。CP长度类型是NR小区中使用的CP长度的类型。例如,CP长度类型1对应于LTE中的普通CP,并且CP长度类型2对应于LTE中的扩展CP。
可以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单独定义关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的参数集。此外,可以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独立地设置关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的参数集。
图6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NR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在图6的示例中,通过使用参数集1、参数集0和参数集2生成的信号在小区(系统带宽)中进行FDM。图6中图示的图也被称为NR下行链路资源网格。基站装置1能够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将NR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NR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发送到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能够在来自基站装置1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NR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NR的下行物理信号。
图7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NR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在图7的示例中,通过使用参数集1、参数集0和参数集2生成的信号在小区(系统带宽)中进行FDM。图7中图示的图也被称为NR上行链路资源网格。基站装置1能够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将NR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NR的上行链路物理信号发送到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能够在来自基站装置1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接收NR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NR的上行链路物理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天线端口>
天线端口被定义为允许从用于携带另一个符号的同一天线端口的传播信道推断出用于携带某个符号的传播信道。例如,可以假定在相同的传播信道中发送相同天线端口的不同物理资源。即,可以通过使用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来估计和解调某个天线端口的符号的传播信道。此外,每个天线端口都有一个资源网格。天线端口由参考信号定义。此外,每个参考信号能够定义多个天线端口。
天线端口由天线端口号来指定或识别。例如,天线端口0至3是从其中每个发送CRS的天线端口。即,可以通过使用与每个天线端口0至3对应的CRS来解调从每个天线端口0至3发送的PDSCH。
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两个天线端口中的每一个表示为处于准相同位置(QCL:准共址)。预定条件是用于携带符号的某个天线端口的传播信道的全局特性可从用于携带符号的另一个天线端口的传播信道推断出。全局特性包括延迟方差、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增益和/或平均延迟。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端口号可以被定义为对于每个RAT是不同的,或者可以被定义为在RAT之间是公共的。例如,LTE中的天线端口0至3是从其中每个发送CRS的天线端口。在NR中,可以将天线端口0到3视为从其中每个发送与LTE的CRS类似的CRS的天线端口。此外,在NR中,可以将其中每个CRS与LTE的CRS类似的天线端口视为具有与天线端口0至3的天线端口号不同的天线端口号。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预定的天线端口号适用于LTE和/或NR。
<本实施例中的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
物理信道包括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侧链物理信道。物理信号包括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和侧链物理信号。
LTE中的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也分别被称为LTE物理信道和LTE物理信号。NR中的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也分别被称为NR物理信道和NR物理信号。可以将LTE物理信道和NR物理信道定义为彼此不同的物理信道。可以将LTE物理信号和NR物理信号定义为彼此不同的物理信号。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LTE物理信道和NR物理信道也被简称为物理信道,并且LTE物理信号和NR物理信号也被简称为物理信号。即,对于物理信道的描述既适用于LTE物理信道又适用于NR物理信道。对于物理信号的描述既适用于LTE物理信号又适用于NR物理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
PBCH用于广播MIB(主信息块),该MIB是特定于基站装置1的服务小区的广播信息。PBCH仅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中发送。MIB可以以40ms的间隔更新。PBCH以10ms的周期重复发送。具体而言,在满足SFN(系统帧号)除以4获得余数0的条件的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中执行MIB的初始发送,并且在所有其它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中执行MIB的重传(重复)。SFN是无线电帧的编号(系统帧编号)。MIB是系统信息。例如,MIB包括指示SFN的信息。
PCFICH用于发送关于用于发送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信息。PCFICH指示的区域也被称为PDCCH区域。使用PCFICH发送的信息也被称为CFI(控制格式指示符)。
PDCCH和E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息位的映射被定义为DCI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和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下行链路许可也被称为下行链路指派(downlink assignment)或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llocation)。
通过使用一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CCE(控制信道元素)来发送PDCCH。CCE包括九个REG(资源元素组)。REG包括四个资源元素。在PDCCH包括n个连续的CCE的情况下,PDCCH从满足i除以n获得余数0的条件的CCE开始,其中i表示CCE的索引(编号)。
通过使用一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ECCE(增强控制信道元素)来发送EPDCCH。ECCE包括多个EREG(增强资源元素组)。
下行链路许可用于在某个小区中调度PDSCH。下行链路许可用于在与发送下行链路许可的子帧相同的子帧中调度PDSCH。上行链路许可用于在某个小区中调度PUSCH。上行链路许可用于在发送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之后四个或更多个子帧的子帧中调度单个PUSCH。
CRC(循环冗余校验)奇偶校验位被添加到DCI。通过使用RNTI(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对CRC奇偶校验位进行加扰。RNTI是可根据DCI的目的等定义或设置的标识符。RNTI是由规范预定义的标识符、被设置为特定于小区的信息的标识符、被设置为特定于终端装置2的信息的标识符,或者被设置为特定于属于终端装置2的组的信息的标识符。例如,终端装置2在监视PDCCH或EPDCCH时,通过使用预定的RNTI对添加到DCI的CRC奇偶校验位进行解扰,以识别CRC是否正确。在CRC正确的情况下,DCI被认为是终端装置2的DCI。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此外,PDSCH还用于发送更高层的控制信息。
在PDCCH区域中,可以对多个PDCCH进行频率、时间和/或空间复用。在EPDCCH区域中,可以对多个EPDCCH进行频率、时间和/或空间复用。在PDSCH区域中,可以对多个PDSCH进行频率、时间和/或空间复用。在PDCCH中,可以对PDSCH和/或PDCCH进行频率、时间和/或空间复用。
<本实施例中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
终端装置2使用同步信号在下行链路频域和/或时域中进行同步。同步信号包括PSS(主同步信号)和SSS(辅同步信号)。同步信号被布置在无线电帧中的预定子帧中。例如,在TDD方案中,同步信号被布置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1、5和6中。在FDD方案中,同步信号被布置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和5中。
PSS可以用于粗略的帧/符号定时同步(时域中的同步)或小区标识组的识别。SSS可以用于更精确的帧定时同步、小区识别和CP长度检测。即,PSS和SSS的使用允许帧定时同步和小区识别。
终端装置2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估计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播路径、校正传播路径、计算下行链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和/或测量终端装置2的定位。
CRS在子帧的整个频带中发送。CRS用于接收(解调)PBCH、PDCCH、PHICH、PCFICH和PDSCH。终端装置2可以使用CRS来计算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从用于发送CRS的天线端口发送PBCH、PDCCH、PHICH和PCFICH。CRS支持1天线端口、2天线端口或4天线端口配置。从天线端口0至3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CRS。
与PDSCH相关联的URS在用于发送与URS相关联的PDSCH的子帧和带宽中发送。URS用于解调与URS相关联的PDSCH。与PDSCH相关联的URS从天线端口5和7至14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发送。
基于发送模式和DCI格式,从用于发送CRS或URS的天线端口发送PDSCH。DCI格式1A用于调度要从用于发送CRS的天线端口发送的PDSCH。DCI格式2D用于调度要从用于发送URS的天线端口发送的PDSCH。
与EPDCCH相关联的DMRS在用于发送与DMRS相关联的EPDCCH的子帧和带宽中发送。DMRS用于解调与DMRS相关联的EPDCCH。从用于发送DMRS的天线端口发送EPDCCH。从天线端口107至114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与EPDCCH相关联的DMRS。
在设置的子帧中发送CSI-RS。终端装置2使用CSI-RS来计算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发送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设置。终端装置2通过使用CSI-RS来测量信号(测量信道)。CSI-RS支持设置天线端口1、2、4、8、12、16、24和32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从天线端口15至46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CSI-RS。应当注意的是,例如,可以基于终端装置2的终端装置能力、RRC参数的设置和/或要设置的发送模式来确定要支持的天线端口。
ZP CSI-RS的资源由更高层设置。ZP CSI-RS的资源可以以零输出功率来发送。即,不需要发送ZP CSI-RS的资源。PDSCH和EPDCCH不与ZP CSI-RS的设置资源一起发送。例如,ZP CSI-RS的资源用于相邻小区发送NZP CSI-RS。此外,例如,使用ZP CSI-RS的资源来测量CSI-IM。此外,例如,ZP CSI-RS的资源是不发送诸如PDSCH的预定信道的资源。换句话说,除了ZP CSI-RS的资源之外,预定的信道(进行速率匹配和打孔)被映射。
<本实施例中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
PUC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物理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指示对PUSCH资源的请求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和下行链路数据的HARQ-ACK(传输块:TB,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HARQ-ACK也被称为ACK/NACK、HARQ反馈或响应信息。此外,对下行链路数据的HARQ-ACK指示ACK、NACK或DTX。
PUS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物理信道(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此外,PUSCH还可以用于与上行链路数据一起发送HARQ-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此外,PUSCH还可以用于仅发送信道状态信息或仅发送HARQ-ACK和信道状态信息。
PRACH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物理信道。可以将PRACH用于终端装置2以在时域中与基站装置1同步。此外,PRACH还用于指示初始连接建立(初始连接建立)过程(处理)、切换过程、连接重新建立(连接重新建立)过程、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步(定时调整)和/或对PUSCH资源的请求。
在PUCCH区域中,多个PUCCH进行频率、时间、空间和/或码复用。在PUSCH区域中,多个PUSCH可以进行频率、时间、空间和/或码复用。PUCCH和PUSCH可以进行频率、时间、空间和/或码复用。PRACH可以被布置在单个子帧或两个子帧上。多个PRACH可以进行码复用。
<本实施例中的上行链路物理信号>
UL-DM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相关联。UL-DMRS与PUSCH或PUCCH进行时分复用。基站装置1可以使用UL-DMRS来校正PUSCH或PUCCH的传播路径。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发送PUSCH包括针对发送复用PUSCH和UL-DMRS。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发送PUCCH包括针对发送复用PUCCH和UL-DMRS。
SRS不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相关联。基站装置1可以使用SRS来测量上行链路信道状态。
通过使用上行链路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来发送SRS。即,SRS被布置在上行链路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中。终端装置2能够在某个小区的符号中限制SRS和PUCCH、PUSCH和/或PRACH的同时发送。终端装置2能够通过使用上行链路子帧中除最后一个符号以外的符号在某个小区的某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PUSCH和/或PUCCH,并通过使用上行链路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来发送SRS。即,终端装置2能够在某个小区的某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SRS、PUSCH和PUCCH。
在SRS中,触发类型0SRS和触发类型1SRS被定义为具有不同触发类型的SRS。触发类型0SRS在设置了关于触发类型0SRS的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更高层信令来发送。触发类型1SRS在设置了关于触发类型1SRS的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更高层信令来发送,并被请求通过包含的以DCI格式0、1A、2B、2C、2D或4的SRS来发送。应当注意的是,SRS请求在FDD和TDD两者中以DCI格式0、1A或4被包含,并且仅在TDD中以DCI格式2B、2C或2D被包含。在同一服务小区的同一子帧中发送触发类型0SRS和触发类型1SRS的情况下,优先触发类型1SRS的发送。触发类型0SRS也被称为周期性SRS。触发类型1SRS也被称为非周期性SRS。
<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1的配置示例>
图8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1包括高层处理单元101、控制单元103、接收单元105、发送单元107和发送/接收天线109。此外,接收单元105包括解码部分1051、解调部分1053、解复用部分1055、无线接收部分1057和信道测量部分1059。此外,发送单元107包括编码部分1071、调制部分1073、复用部分1075、无线发送部分1077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分1079。
如上所述,基站装置1能够支持一个或多个RAT。可以根据RAT来单独地配置图8中图示的基站装置1中包括的部分或全部部件。例如,在LTE和NR中单独配置接收单元105和发送单元107。此外,在NR小区中,可以根据关于发送信号的参数集来单独配置图8中图示的基站装置1中包括的部分或全部部件。例如,在某个NR小区中,可以根据关于发送信号设置的参数集单独地配置无线接收部分1057和无线发送部分1077。
高层处理单元101执行以下处理: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此外,高层处理单元101生成用于控制接收单元105和发送单元107的控制信息,并且将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103。
控制单元103基于来自高层处理单元101的控制信息来控制接收单元105和发送单元107。控制单元103生成用于高层处理单元101的控制信息,并且将控制信息输出到高层处理单元101。控制单元103输入从解码部分1051解码的信号和来自信道测量部分1059的信道估计结果。控制单元103将要被编码的信号输出到编码部分1071。此外,控制单元103用于控制基站装置1的全部或一部分。
高层处理单元101执行关于RAT控制、无线电资源控制、子帧设置、调度控制和/或CSI报告控制的处理和管理。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处理和管理是针对每个终端装置执行的,或者是在耦合到基站装置的终端装置上均等执行的。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处理和管理可以由高层处理单元101单独执行,或者可以从高层节点或另一个基站装置获取。此外,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处理和管理可以根据RAT单独地执行。例如,高层处理单元101单独执行LTE中的处理和管理以及NR中的处理和管理。
在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RAT控制中,执行关于RAT的管理。例如,在RAT控制中,执行关于LTE的管理和/或关于NR的管理。关于NR的管理包括关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的参数集的设置和处理。
在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中,生成和/或管理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RRC参数)和/或MAC控制元素(CE:Control Element)。
在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子帧设置中,管理子帧设置、子帧模式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置、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置和/或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置。应当注意的是,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子帧设置也被称为基站子帧设置。此外,可以基于上行链路业务量和下行链路业务量来确定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子帧设置。此外,可以基于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调度控制的调度结果来确定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子帧设置。
在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调度控制中,基于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和从信道测量部分1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的质量等来确定物理信道被分配的频率和子帧、物理信道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发送功率等。例如,控制单元103基于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调度控制的调度结果来生成控制信息(DCI格式)。
在高层处理单元101中的CSI报告控制中,控制终端装置2的CSI报告。例如,控制关于在终端装置2中估计用于计算CSI的CSI参考资源的设置。
接收单元105在控制单元103的控制下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接收从终端装置2发送的信号、进一步执行诸如解复用、解调和解码之类的接收处理,并将经历接收处理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103。应当注意的是,接收单元105中的接收处理是基于预定义的设置或者基站装置1向终端装置2通知的设置来执行的。
无线接收部分1057执行到中频的转换(下变频)、去除不必要的频率分量、控制放大电平使得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基于接收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执行正交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去除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和/或通过对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来提取频域信号。
解复用部分1055从无线接收部分1057输入的信号中分离诸如PUCCH或PUSCH的上行链路信道和/或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解复用部分1055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量部分1059。解复用部分1055根据从信道测量部分1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来补偿上行链路的传播路径。
解调部分1053通过使用诸如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QPSK(正交相移键控)、16QAM(正交幅度调制)、64QAM和256QAM的调制方案针对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符号来解调接收信号。解调部分1053对经历MIMO复用的上行链路信道进行分离和解调。
解码部分1051对解调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编码位进行解码处理。解码的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被输出到控制单元103。解码部分1051针对每个传输块对PUSCH执行解码处理。
信道测量部分1059例如根据从解复用部分1055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测量传播信道的估计值和/或信道的质量,并将估计值和/或质量输出到解复用部分1055和/或控制单元103。例如,信道测量部分1059通过使用UL-DMRS来测量用于补偿PUCCH或PUSCH的传播路径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并且通过使用SRS来测量上行链路中的信道的质量。
发送单元107在控制单元103的控制下对从高层处理单元101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诸如编码、调制和多路复用之类的发送处理。例如,发送单元107生成并复用PHICH、PDCCH、EPDCCH、PDSCH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生成发送信号。应当注意的是,发送单元107中的发送处理基于预定义的设置、基站装置1向终端装置2通知的设置、或者其通知通过在同一子帧中发送的PDCCH或EPDCCH被发出的设置来执行。
编码部分1071通过使用诸如块编码、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之类的预定编码方案对从控制单元103输入的HARQ指示符(HARQ-ACK)、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部分1073以诸如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预定调制方案对从编码部分1071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分1079基于物理小区标识符(PCI:物理小区标识)、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的RRC参数等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分1075复用各个信道的调制符号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将调制符号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布置在预定资源元素中。
无线发送部分1077通过使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对来自复用部分1075的信号执行处理(诸如转换成时域中的信号)、添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正交调制、从中频信号转换成高频信号(上变频(up-conversion):上变频(up convert))、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以及放大功率,并且生成发送信号。从发送/接收天线109发送由无线发送部分1077输出的发送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装置2的配置示例>
图9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2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终端装置2包括高层处理单元201、控制单元203、接收单元205、发送单元207和发送/接收天线209。此外,接收单元205包括解码部分2051、解调部分2053、解复用部分2055、无线接收部分2057和信道测量部分2059。此外,发送单元207包括编码部分2071、调制部分2073、复用部分2075、无线发送部分2077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分2079。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2能够支持一个或多个RAT。可以根据RAT来单独地配置图9中图示的终端装置2中包括的部分或全部部件。例如,在LTE和NR中单独配置接收单元205和发送单元207。此外,在NR小区中,可以根据关于发送信号的参数集来单独地配置图9中图示的终端装置2中包括的部分或全部部件。例如,在某个NR小区中,可以根据关于发送信号的参数集来单独配置无线接收部分2057和无线发送部分2077。
高层处理单元201将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到控制单元203。高层处理单元201执行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此外,高层处理单元201生成用于控制接收单元205和发送单元207的控制信息,并且将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203。
控制单元203基于来自高层处理单元201的控制信息来控制接收单元205和发送单元207。控制单元203生成用于高层处理单元201的控制信息,并且将控制信息输出到高层处理单元201。控制单元203输入从解码部分2051解码的信号和来自信道测量部分2059的信道估计结果。控制单元203将要被编码的信号输出到编码部分2071。此外,控制单元203可以用于控制终端装置2的全部或一部分。
高层处理单元201执行关于RAT控制、无线电资源控制、子帧设置、调度控制和/或CSI报告控制的处理和管理。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处理和管理是基于预定义的设置和/或基于从基站装置1设置的控制信息或从基站装置1发出其通知的控制信息的设置来执行的。例如,来自基站装置1的控制信息包括RRC参数、MAC控制元素或DCI。此外,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处理和管理可以根据RAT单独地执行。例如,高层处理单元201单独执行LTE中的处理和管理以及NR中的处理和管理。
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RAT控制中,执行关于RAT的管理。例如,在RAT控制中,执行关于LTE的管理和/或关于NR的管理。关于NR的管理包括关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的参数集的设置和处理。
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中,执行自身装置中的设置信息的管理。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中,生成和/或管理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RRC参数)和/或MAC控制元素(CE:Control Element)。
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子帧设置中,管理基站装置1和/或与基站装置1不同的基站装置中的子帧设置。子帧设置包括针对子帧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设置、子帧模式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置、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置和/或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置。应当注意的是,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子帧设置也被称为终端子帧设置。
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调度控制中,基于来自基站装置1的DCI(调度信息),生成用于执行关于接收单元205和发送单元207的调度的控制的控制信息。
在高层处理单元201中的CSI报告控制中,执行关于给基站装置1的CSI报告的控制。例如,在CSI报告控制中,控制关于在信道测量部分2059中估计用于计算CSI的CSI参考资源的设置。在CSI报告控制中,基于DCI和/或RRC参数来控制用于报告CSI的资源(定时)。
接收单元205在控制单元203的控制下经由发送/接收天线209接收从基站装置1发送的信号、进一步执行诸如解复用、解调和解码之类的接收处理,并将经历接收处理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203。应当注意的是,接收单元205中的接收处理是基于预定义的设置或者来自基站装置1的通知或设置来执行的。
无线接收部分2057执行到中频的转换(下变频)、去除不必要的频率分量、控制放大电平以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基于接收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执行正交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去除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和/或通过对经由发送/接收天线209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来提取频域中的信号。
解复用部分2055从无线接收部分2057输入的信号中分离诸如PHICH、PDCCH、EPDCCH或PDSCH的下行链路信道、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和/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解复用部分2055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量部分2059。解复用部分2055根据从信道测量部分2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来补偿下行链路信道的传播路径。
解调部分2053通过使用诸如BPSK、QPSK、16QAM、64QAM或256QAM的调制方案针对下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符号来解调接收信号。解调部分2053对经历MIMO复用的下行链路信道进行分离和解调。
解码部分2051对解调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编码位进行解码处理。解码的下行链路数据和/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输出到控制单元203。解码部分2051针对每个传输块对PDSCH执行解码处理。
信道测量部分2059例如根据从解复用部分205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测量传播信道的估计值和/或信道的质量,并将估计值和/或质量输出到解复用部分2055和/或控制单元203。可以至少基于通过使用RRC参数和/或另一个RRC参数设置的发送模式来确定由信道测量部分2059用于测量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DL-DMRS测量用于补偿PDSCH或EPDCCH的传播路径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CRS测量用于补偿PDCCH或PDSCH的传播路径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和/或用于报告CSI的下行链路信道。CSI-RS测量用于报告CSI的下行链路信道。信道测量部分2059基于CRS、CSI-RS或检测信号来计算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或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并且将计算出的RSRP和/或RSRQ输出到高层处理单元201。
发送单元207在控制单元203的控制下对从高层处理单元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进行诸如编码、调制和复用之类的发送处理。例如,发送单元207生成并复用诸如PUSCH或PUCCH的上行链路信道和/或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以生成发送信号。应当注意的是,发送单元207中的发送处理基于预定义的设置或来自基站装置1的设置或通知来执行。
编码部分2071通过使用诸如块编码、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之类的预定编码方案对从控制单元203输入的HARQ指示符(HARQ-ACK)、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部分2073以诸如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预定调制方案对从编码部分2071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分2079基于终端装置2中设置的RRC参数等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分2075复用各个信道的调制符号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将调制符号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布置在预定资源元素中。
无线发送部分2077通过使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对来自复用部分2075的信号执行处理(诸如转换成时域中的信号)、添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正交调制、从中频信号转换成高频信号(上变频(up-conversion):上变频(up convert))、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以及放大功率,并且生成发送信号。从发送/接收天线209发送由无线发送部分2077输出的发送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信息的信令>
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均能够使用各种方法用于控制信息的信令(通知、广播和设置)。可以在各种层(层)中发信号通知控制信息。信令控制信息包括作为通过物理层(层)执行的信令的物理层信令、作为通过RRC层执行的信令的RRC信令、以及作为通过MAC层执行的信令的MAC信令。RRC信令是发布特定于终端装置2的控制信息的通知的专用RRC信令(Dedicated RRC signaling),或发布特定于基站装置1的控制信息的通知的公共RRC信令(Common RRC signaling)。由比物理层更高的层使用的信令,诸如RRC信令和MAC信令也被称为高层信令。
通过发信号通知RRC参数来实现RRC信令。通过发信号通知MAC控制元素来实现MAC信令。物理层信令是通过发信号通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来实现的。通过使用PDSCH或PUSCH来发送RRC参数和MAC控制元素。通过使用PDCCH或EPDCCH来发送DCI。通过使用PUCCH或PUSCH来发送UCI。RRC信令和MAC信令用于发信号通知半静态(semi-static)控制信息,并且也被称为半静态信令。物理层信令用于发信号通知动态(dynamic)控制信息,并且也被称为动态信令。DCI用于调度PDSCH、PUSCH等。UCI例如用于CSI报告、HARQ-ACK报告和/或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
<本实施例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细节>
通过使用具有预定义字段的DCI格式来发布DCI的通知。映射以DCI格式定义的字段的预定信息位。DCI发布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侧链调度信息、对非周期性CSI报告的请求或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命令的通知。
由终端装置2监视的DCI格式取决于为每个服务小区设置的发送模式。即,由终端装置2监视的DCI格式的一部分取决于发送模式而可变。例如,其中设置了下行链路发送模式1的终端装置2监视DCI格式1A和DCI格式1。例如,其中设置了下行链路发送模式4的终端装置2监视DCI格式1A和DCI格式2。例如,其中设置了上行链路发送模式1的终端装置2监视DCI格式0。例如,其中设置了上行链路发送模式2的终端装置2监视DCI格式0和DCI格式4。
不发布其中布置用于向终端装置2发布DCI的通知的PDCCH的控制区域的通知,并且终端装置2通过盲解码(盲检测)来检测终端装置2的DCI。具体而言,终端装置2监视服务小区中的一组PDCCH候选。监视意味着通过使用要监视的所有DCI格式尝试对集合中的每个PDCCH进行解码。例如,终端装置2尝试对可以发送到终端装置2的所有聚合等级、PDCCH候选以及DCI格式进行解码。终端装置2将被成功解码(检测)的DCI(PDCCH)识别为终端装置2的DCI(PDCCH)。
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被添加到DCI。CRC用于DCI错误检测和DCI盲检测。通过使用RNTI(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对CRC(CRC奇偶校验位)进行加扰。终端装置2基于RNTI检测DCI是否为终端装置2的DCI。具体而言,终端装置2通过使用预定的RNTI对与CRC对应的位进行解扰、提取CRC,并且检测对应的DCI是否正确。
根据DCI的目的和应用来定义或设置RNTI。RNTI包括C-RNTI(小区-RNTI)、SPS C-RNTI(半永久调度C-RNTI)、SI-RNTI(系统信息-RNTI)、P-RNTI(寻呼-RNTI)、RA-RNTI(随机接入-RNTI)、TPC-PUCCH-RNTI(发送功率控制-PUCCH-RNTI)、TPC-PUSCH-RNTI(发送功率控制-PUSCH-RNTI)、临时C-RNTI、M-RNTI(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RNTI)、eIMTA-RNTI和CC-RNTI。
C-RNTI和SPSC-RNTI是基站装置1(小区)中特定于终端装置2的RNTI,并且是用于识别终端装置2的标识符。C-RNTI用于调度某个子帧中的PDSCH或PUSCH。SPS C-RNTI用于为PDSCH或PUSCH激活或释放资源的定期调度。具有使用SI-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用于调度SIB(系统信息块)。具有使用P-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用于控制寻呼。具有使用RA-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用于调度对RACH的响应。具有使用TPC-PUCCH-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用于控制PUCCH的功率。具有使用TPC-PUSCH-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用于控制PUSCH的功率。具有使用临时C-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由其中未设置或识别C-RNTI的移动站装置使用。具有使用M-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用于调度MBMS。具有使用eIMTA-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用于发布关于动态TDD(eIMTA)中的TDD服务小区的TDDUL/DL设置的信息的通知。具有使用CC-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DCI)用于发布在LAA辅小区中的专用OFDM符号的设置的通知。应当注意的是,可以通过使用上述RNTI,但也可以通过使用新的RNTI来对DCI格式进行加扰。
调度信息(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和侧链调度信息)包括用于在频域中以资源块或资源块组作为调度单位执行调度的信息。资源块组是一组连续的资源块,并且指示为要调度的终端装置分配的资源。资源块组的大小取决于系统带宽。
<本实施例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细节>
通过使用诸如PDCCH或EPDCCH的控制信道来发送DCI。终端装置2监视由RRC信令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激活的服务小区的一组PDCCH候选和/或一组EPDCCH候选。这里,监视是尝试对与要监视的所有DCI格式对应的集合中的PDCCH和/或EPDCCH进行解码。
PDCCH候选集合或EPDCCH候选集合也被称为搜索空间。作为搜索空间,定义了共享搜索空间(CSS)和特定于终端的搜索空间(USS)。可以仅针对关于PDCCH的搜索空间来定义CSS。
CSS(公共搜索空间)是基于特定于基站装置1的参数和/或预定义参数设置的搜索空间。例如,CSS是在多个终端装置之间共享的搜索空间。因此,基站装置1将多个终端装置共有的控制信道映射到CSS,从而减少了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资源。
USS(特定于UE的搜索空间)是通过使用至少特定于终端装置2的参数设置的搜索空间。因此,USS是特定于终端装置2的搜索空间,并且USS允许基站装置1单独发送特定于终端装置2的控制信道。这允许基站装置1能够高效地映射特定于多个终端装置的控制信道。
USS可以被设置为在多个终端装置之间共享。由于为多个终端装置设置了共同的USS,因此特定于终端装置2的参数被设置为在多个终端装置之间具有相同的值。例如,在多个终端装置之间为相同参数设置的单元是小区、发送点、预定终端装置的组等。
通过使用PDCCH候选集合来定义针对每个聚合等级的搜索空间。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CCE(控制信道元素)的集合来发送每个PDCCH。用于一个PDCCH的CCE的数量也被称为聚合等级。例如,用于一个PDCCH的CCE的数量是1、2、4或8个。
通过使用EPDCCH候选集合来定义针对每个聚合等级的搜索空间。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ECCE(增强型控制信道元素)的集合来发送每个EPDCCH。用于一个EPDCCH的ECCE的数量也被称为聚合等级。例如,用于一个EPDCCH的CCE的数量是1、2、4、8、16或32个。
至少基于搜索空间和聚合等级来确定PDCCH候选的数量或EPDCCH候选的数量。例如,在CSS中,聚合等级4的PDCCH候选的数量是4,聚合等级8的PDCCH候选的数量是2。例如,在USS中,聚合1处的PDCCH候选的的数量是6,聚合2处的PDCCH候选的数量是6,聚合4处的PDCCH候选的数量是2,并且聚合8处的PDCCH候选的数量是2。
每个ECCE包括多个EREG(增强资源元素组)。EREG用于定义EPDCCH资源元素的映射。在每个RB对中,定义了编号为0至15的16个EREG。即,在每个RB对中定义EREG 0至EREG15。在每个RB对中,优选地在频率方向上针对除了映射有预定信号和/或信道的资源元素之外的资源元素来周期性地定义EREG 0至EREG 15。例如,映射了与从天线端口107至110发送的EPDCCH相关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未被定义为EREG。
用于一个EPDCCH的ECCE的数量取决于EPDCCH格式,并且基于另一个参数来确定。用于一个EPDCCH的ECCE的数量也被称为聚合等级。例如,基于一个RB对中可用于EPDCCH发送的资源元素的数量、EPDCCH发送方法等来确定用于一个EPDCCH的ECCE的数量。例如,用于一个EPDCCH的CCE的数量是1、2、4、8、16或32个。此外,用于一个ECCE的EREG的数量基于子帧的类型和循环前缀的类型来确定,并且为4或8。作为EPDCCH发送方法,支持分布式发送(Distributed transmission)和本地化发送(Localized transmission)作为EPDCCH的发送方法。
EPDCCH能够使用分布式发送或本地化发送。分布式发送和本地化发送的不同之处在于ECCE到EREG和RB对的映射。例如,在分布式发送中,通过使用多个RB对中的EREG来配置一个ECCE。在本地化发送中,使用一个RB对的EREG来配置一个ECCE。
基站装置1对终端装置2执行关于EPDCCH的设置。终端装置2基于来自基站装置1的设置监视多个EPDCCH。可以设置终端装置2监视EPDCCH的一组RB对。该组RB对也被称为EPDCCH集或EPDCCH-PRB集。可以为一个终端装置2设置一个或多个EPDCCH集。每个EPDCCH集包括一个或多个RB对。此外,可以针对每个EPDCCH集单独执行关于EPDCCH的设置。
基站装置1能够为终端装置2设置预定数量的EPDCCH集。例如,可以将多达两个EPDCCH集设置为EPDCCH集0和/或EPDCCH集1。每个EPDCCH集能够包括预定数量的RB对。每个EPDCCH集被包括在一组多个ECCE中。基于被设置为EPDCCH集的RB对的数量和用于一个的ECCE的EREG的数量来确定包括一个EPDCCH集的ECCE的数量。在包括一个EPDCCH集的ECCE的数量为N的情况下,每个EPDCCH集被包括在从0到N-1编号的ECCE中。例如,在用于一个ECCE的EREG的数量是4的情况下,包括四个RB对的EPDCCH集被包括在16个ECCE中。
<本实施例中的CA和DC的细节>
在终端装置2中设置了多个小区,使得可以执行多载波传输。终端装置2使用多个小区的通信被称为CA(载波聚合)或DC(双连接)。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适用于为终端装置2设置的多个小区中的每一个或一部分。为终端装置2设置的小区也被称为服务小区。
在CA中,要设置的多个服务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对于支持CA的终端装置2,可以设置一个主小区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
主小区是其中已经执行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其中已经开始连接重建(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中被指定为主小区的小区。主小区以主频率操作。可以在建立或重建连接时或之后设置辅小区。辅小区以辅助频率操作。应当注意的是,该连接也被称为RRC连接。
DC是其中预定终端装置2消耗从至少两个不同网络点提供的无线电资源的操作。网络点是主基站装置(MeNB:主eNB)和辅基站装置(SeNB:辅eNB)。双连接意味着终端装置2通过使用至少两个网络点进行RRC连接。在双连接中,两个网络点可以通过非理想的回程(non-ideal backhaul)耦合。
在DC中,至少耦合到S1-MME(移动性管理实体)并且用作核心网络的移动性锚点的基站装置1被称为主基站装置。此外,向终端装置2提供附加无线电资源但不是主基站装置的基站装置1被称为辅基站装置。与主基站装置相关联的服务小区的组也被称为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 Group)。与辅基站装置相关联的服务小区的组也被称为辅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应当注意的是,服务小区的组被称为小区组(CG)。
在DC中,主小区属于MCG。此外,在SCG中,与主小区对应的辅小区被称为主辅小区(PSCell:Primary Secondary Cell)。PSCell(包括在pSCell中的基站装置)可以支持与PCell(包括在PCell中的基站装置)功能等效的功能(能力或性能)。此外,PSCell可以仅支持PCell的一部分功能。例如,PSCell可以支持通过使用与CSS或USS的搜索空间不同的搜索空间来执行PDCCH发送的功能。此外,PSCell可以始终保持被激活。此外,PSCell是能够接收PUCCH的小区。
在DC中,可以在MeNB和SeNB中单独分配无线电承载(数据无线电承载(DRB:DateRadio Bearer)和/或信令无线电承载(SRB:Signaling Radio Bearer))。可以单独为MCG(PCell)和SCG(PSCell)设置相应的双工模式。MCG(PCell)和SCG(PSCell)不必彼此同步。即,MCG的帧边界和SCG的帧边界不必彼此匹配。对于MCG(PCell)和SCG(PSCell),可以单独设置用于调整多个定时的参数(TAG:定时提前组)。在双连接中,终端装置2仅在MeNB(PCell)中发送与MCG中的小区对应的UCI,并且仅在SeNB(pSCell)中发送与SCG中的小区对应的UCI。在相应UCI的发送中,在相应小区组中应用使用PUCCH和/或PUSCH的发送方法。
PUCCH和PBCH(MIB)仅在PCell或PSCell中发送。此外,除非在CG的小区之间设置了多个TAG(定时提前组),否则仅在PCell或PSCell中发送PRACH。
在PCell或PSCell中,可以执行SPS(半永久调度)或DRX(不连续发送)。在辅小区中,可以执行与相同小区组的PCell或PSCell的DRX相同的DRX。
在辅小区中,关于MAC的设置的信息/参数基本上与相同小区组的PCell或PSCell共享。可以为每个辅小区设置一部分参数。一部分定时器和计数器可以仅应用于PCell或PSCell。
在CA中,可以聚合应用TDD方案的小区和应用FDD方案的小区。在其中聚合应用TDD的小区和应用FDD的小区的情况下,本公开适用于应用TDD的小区或应用FDD的小区中的任何一个。
终端装置2将指示其中终端装置2支持CA和/或DC的频带的组合的信息(supportedBandCombination)发送到基站装置1。对于频带的每个组合,终端装置2向基站装置1发送指示是否在上述多个不同频带中的多个服务小区中支持同时发送和接收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资源分配的细节>
基站装置1能够使用多种方法作为向终端装置2分配PDSCH和/或PUSCH资源的方法。资源分配的方法包括动态调度、半永久调度、多子帧调度和跨子帧调度。
在动态调度中,一个DCI在一个子帧中执行资源分配。具体而言,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对子帧中的PDSCH进行调度。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对在该子帧之后的预定子帧中的PUSCH进行调度。
在多子帧调度中,一个DCI在一个或多个子帧中执行资源分配。具体而言,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在该子帧之后预定数量子帧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调度PDSCH。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在该子帧之后预定数量子帧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调度PUSCH。作为预定数量,可以设置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可以基于物理层信令和/或RRC信令来预定义或确定预定数量。在多子帧调度中,可以调度连续的子帧,或者可以调度具有预定周期的子帧。可以基于物理层信令和/或RRC信令来预定义或确定要调度的子帧的数量。
在跨子帧调度中,一个DCI在一个子帧中执行资源分配。具体而言,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在该子帧之后预定数量子帧的一个子帧中调度PDSCH。某个子帧中的PDCCH或EPDCCH在该子帧之后预定数量子帧的一个子帧中调度PUSCH。作为预定数量,可以设置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可以基于物理层信令和/或RRC信令来预定义或确定预定数量。在跨子帧调度中,可以调度连续的子帧,或者可以调度具有预定周期的子帧。
在半永久调度(SPS)中,一个DCI在一个或多个子帧中执行资源分配。在通过RRC信令设置关于SPS的信息并且检测到用于启用SPS的PDCCH或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基于关于SPS的设置启用关于SPS的处理并且接收预定的PDSCH和/或PUSCH。在启用SPS时终端装置2检测到用于释放SPS的PDCCH或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释放(禁用)SPS并停止接收预定的PDSCH和/或PUSCH。可以基于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来释放SPS。例如,在接收到预定数量的空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释放SPS。用于释放SPS的数据的空发送对应于包括零个MAC SDU(服务数据单元)的MAC PDU(服务数据单元)。
通过RRC信令关于SPS的信息包括作为SPS的RNTI的SPSC-RNTI、关于调度PDSCH的周期(间隔)的信息、关于调度PUSCH的周期(间隔)的信息、关于用于释放SPS的设置的信息,和/或SPS中的HARQ处理的数量。仅主小区和/或主辅小区支持SPS。
<本实施例中的NR的帧配置>
在NR中,可以通过自包含发送(self-contained transmission)来发送物理信道和/或物理信号。图10图示了本实施例中的自包含发送的帧配置的示例。在自包含发送中,一次执行的发送和接收从头开始依次包括连续的下行链路发送、GP和连续的下行链路发送。连续的下行链路发送包括至少一条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DMRS。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布接收连续的下行链路发送中包括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或发送连续的上行链路发送中包括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指令。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布接收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指令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来尝试接收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然后,终端装置2通过GP之后分配的上行链路发送中包括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发送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接收成功或失败(解码成功或失败)。同时,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布发送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指令的情况下,要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被包括在要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中。以这种方式,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灵活地在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和下行链路数据的发送之间切换,使得可以立即采取对策来增加或减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业务比率。此外,在紧接的后续上行链路发送中发布下行链路的接收成功或失败的通知使得可以实现下行链路的低延迟通信。
单位时隙时间是其中定义下行链路发送、GP或上行链路发送的最小时间单位。单位时隙时间被保留用于下行链路发送、GP和上行链路发送中的任何一个。在单位时隙时间中,既不包括下行链路发送也不包括上行链路发送。单位时隙时间可以是与单位时隙时间中包括的DMRS相关联的信道的最小发送时间。一个单位时隙被定义为例如采样间隔(Ts)的整数倍或NR的符号长度。
单位帧时间可以是通过调度指定的最小时间。单位帧时间可以是发送传输块的最小时间。单位时隙时间可以是与包括在单位时隙时间中的DMRS相关联的信道的最大发送时间。单位帧时间可以是确定终端装置2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单位时间。单位帧时间可以被称为子帧。单位帧时间具有三种类型:仅下行链路发送;仅上行链路发送;以及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的组合。一个单位帧时间被定义为例如采样间隔(Ts)、符号长度或NR的单位时隙时间的整数倍。
发送/接收时间是执行一次发送和接收的时间。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都不被发送的时间(间隙)位于发送和接收与另一个发送和接收之间。终端装置2不必对不同的发送和接收之间的CSI测量求平均。发送/接收时间可以被称为TTI。一个发送/接收时间被定义为例如采样间隔(Ts)、符号长度、单位时隙时间或NR的单位帧时间的整数倍。
<本实施例中的NR的上行链路RS>
NR中的上行链路RS包括NR-SR-DMRS等。
下面描述NR-SRS的示例。应当注意的是,可以将未明确描述的特征视为与LTE中的SRS相似。
不必在子帧或时隙中的最后一个符号中发送NR-SRS。例如,可以在子帧或时隙中的第一符号或中间符号中发送NR-SRS。
可以在多个符号中连续地发送NR-SRS。例如,可以在子帧或时隙中的最后几个符号中发送NR-SRS。
作为用于NR的天线,假定了数字天线配置、模拟天线配置以及其中组合了数字天线配置和模拟天线配置的混合天线配置。
-数字天线配置
数字天线配置是其中针对每个天线元件通过数字电路(基带区域)控制天线权重的配置。
图11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数字天线配置的示例的示意性框图。图11图示了在图8中图示的基站装置1的配置中的复用部分1075、无线发送部分1077和发送/接收天线109的内部配置的示例。应当注意的是,省略了对描述天线配置不需要的处理,但是每个部件都具有执行图8中描述的处理的功能。
在数字天线配置中,复用部分1075包括预编码器。在该预编码器中,每个天线元件乘以天线权重以形成波束。
在数字天线配置中,可以对每个天线元件执行灵活的相位控制,并在频域中生成不同的波束。同时,配置的复杂发。
-模拟天线配置
图12是图示本实施例中的模拟天线配置的示例的示意性框图。类似于图11,图12图示了在图8中图示的基站装置1的配置中的复用部分1075、无线发送部分1077和发送/接收天线109的内部配置的示例。应当注意的是,省略了对描述天线配置不需要的处理,但是每个部件都具有执行图8中描述的处理的功能。
在模拟天线配置中,无线发送部分1077包括相位控制器。该相位控制器旋转模拟域(RF域)中的相位以形成波束。
因为在模拟域中控制相位,因此灵活的波束控制是困难的,但是配置简单。作为示例,天线切换配置是模拟天线配置的一部分。
-混合天线配置
混合天线配置是其中数字天线配置和模拟天线配置被组合的配置,并且包括模拟域中的相位控制元件和数字域中的相位控制元件两者。就波束形成性能和配置复杂度而言,混合天线配置具有在数字配置和模拟天线配置之间的中间特征。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NR的波束操作方案>
在NR中,假定两种类型的方案:单波束操作和多波束操作。
-单波束操作
图13是用于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单波束操作的示例的图。在图13中图示的示例中,基站装置1使小区11与位于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装置2进行通信。
单波束操作是其中针对预定小区覆盖范围使用一个波束来执行操作的方案。具体而言,特定于小区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在预定小区覆盖范围内的一个波束上发送。可以将LTE视为单波束操作。
-多波束操作
图14是用于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多波束操作的示例的图。在图14中图示的示例中,基站装置1形成多个波束12-1至12-5(波束ID#1至#5),并与位于每个波束的辐射范围内的终端装置2通信。
多波束操作是其中针对预定小区覆盖范围使用一个或多个波束来执行操作的方案。具体而言,特定于小区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在多个波束上发送。
例如,在模拟波束形成或混合波束形成中,在预定方向上的波束在预定时间实例被发送,并且除了在预定方向上的波束之外,难以发送任何其它波束。这允许基站装置1通过切换时间实例在多个方向上切换波束,并且覆盖广阔的区域。即,在一个时间实例(时间资源)中发送在其上发送特定于小区的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的预定波束。在不同的时间实例中,发送不同的波束。在多波束操作中,通过以这种方式在多个时间实例中切换多个波束来执行操作。在多个时间实例中切换波束也被称为波束扫描(beam sweep)。
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在数字天线配置中也可以执行多波束操作。
此外,波束可以用诸如信道、路径、天线和天线端口之类的术语替换。即,使用不同波束的发送可以被称为使用不同信道、路径、天线或天线端口的发送。另外,可以将波束视为虚拟小区。终端装置可以将从同一小区发送的不同波束识别为不同的虚拟小区或虚拟载波。
<本实施例中的NR的适当的波束选择>
在NR中,系统优选地为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选择相应的适当波束。具体而言,优选选择相应的适当波束作为基站装置的下行链路发送波束和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此外,优选选择相应的适当波束作为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波束和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
基于来自接收终端装置的报告或反馈,可获取基站装置的适当的下行链路发送波束。以下描述获取适当的下行链路发送波束的处理的示例。基站装置通过使用不同的下行链路发送波束来多次发送预定的已知信号。终端装置基于接收强度、接收质量等从多次发送的已知信号中确定适当的下行链路发送波束,并且将与适当的下行链路发送波束对应的信息报告或反馈给基站装置。这允许基站装置识别适当的下行链路发送波束。这里,已知信号包括NR-SS、MRS、BRS、NR-CSI-RS、NR-DM-RS等。
替代地,可基于基站装置的适当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来获取基站装置的适当的下行链路发送波束。
可基于来自接收基站装置的报告或反馈来获取终端装置的适当的上行链路发送波束。以下描述获取适当的上行链路发送波束的处理的示例。终端装置通过使用不同的上行链路发送波束多次发送预定的已知信号。基站装置基于接收强度、接收质量等从多次发送的已知信号中确定适当的上行链路发送波束,并且将与适当的上行链路发送波束对应的信息报告给终端装置或向终端装置通知与适当的上行链路发送波束对应的信息。这允许终端装置识别适当的上行链路发送波束。这里,已知信号包括NR-PRACH、NR-SRS、NR-DM-RS等。
替代地,可基于终端装置的适当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来获取终端装置的适当的上行链路发送波束。
<非许可信道的访问过程>
执行信道访问(信道访问或通话前收听)过程来访问非许可信道以在基站装置或终端装置中进行发送。
在信道访问过程中,信道被感测一次或多次。基于感测的结果,做出关于信道是空闲(空闲、未占用、可用或启用)还是忙碌(忙碌、占用、不可用或禁用)的确定(空置确定)。在感测信道时,感测(感测)预定等待时间的信道功率。
信道访问过程的等待时间的示例包括第一等待时间(时隙)、第二等待时间和第三等待时间(延迟时段)以及第四等待时间。
时隙是信道访问过程中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的等待时间的单位。
时隙被定义为例如9微秒。
在第二等待时间中,在首部处插入一个时隙。第二等待时间被定义为例如16微秒。
延迟时段(defer period)包括第二等待时间和在第二等待时间之后的多个连续时隙。基于用于满足QoS的优先级类别(priority class)来确定第二等待时间之后的多个连续时隙的数量。
第四等待时间包括第二等待时间和其后面的一个时隙。
基站装置或终端装置在预定时隙的时段中感测(sense)预定信道。在由基站装置或终端装置感测到的功率在预定时隙时段内至少4微秒小于预定功率检测阈值的情况下,该预定时隙被认为是空闲的(idle)。作为对照,在功率大于预定功率检测阈值的情况下,预定时隙被认为是忙碌的(busy)。
信道访问过程包括第一信道访问过程和第二信道访问过程。第一信道访问过程通过使用多个时隙和延迟时段来执行。第二信道访问过程通过使用四分之一等待时间来执行。
<第一信道访问过程的细节>
在第一信道访问过程中,执行以下描述的步骤。
(0)在延迟时段中感测信道。在延迟时段内的时隙中信道空闲的情况下,步骤进行到步骤(1)。如果不是,则步骤进行到步骤(6)。
(1)获取计数器的初始值。计数器的初始值可以是0和竞争窗口CW之间的整数。计数器的初始值根据均匀分布随机确定。计数器的初始值被设置在计数器N中,并且步骤进行到步骤(2)。
(2)在计数器N大于0并且选择减去计数器N的情况下,从计数器N中减去1。此后,步骤进行到步骤(3)。
(3)添加时隙的时段并执行等待。此外,在附加时隙中,感测信道。在附加时隙空闲的情况下,步骤进行到步骤(4)。如果不是,则步骤进行到步骤(5)。
(4)在计数器N为0的情况下,该过程停止。如果不是,则步骤进行到步骤(2)。
(5)添加延迟时段并执行等待。此外,感测信道,直到在附加延迟时段中包括的任何一个时隙中检测到忙,或者直到可以将附加延迟时段中包括的所有时隙检测为空闲。此后,步骤进行到步骤(6)。
(6)在附加延迟时段中包括的所有时隙中感测到信道空闲的情况下,步骤进行到步骤(4)。如果没有,则步骤进行到步骤(5)。
在上述过程中的步骤(4)停止之后,在信道中执行包括诸如PDSCH和PUSCH之类的数据的发送。
应当注意的是,在上述过程中的步骤(4)停止之后,不必在信道中执行发送。在这种情况下,此后,在紧接在发送之前所有时隙和延迟时段中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可以在不执行上述过程的情况下执行发送。作为对照,在任何时隙和延迟时段中信道都不空闲,在附加延迟时段内在所有时隙中感测到信道空闲的情况下,然后步骤进行到上述过程的步骤(1)。
<第二信道访问过程的细节>
在第二信道访问过程中,可以在由于感测到至少第四等待时间而将信道视为空闲之后立即执行发送。作为对照,在没有由于感测到至少第四等待时间而将信道视为空闲的情况下,不执行发送。
<竞争窗口自适应过程>
在第一信道访问过程中使用的竞争窗口CW(contention window)是基于竞争窗口自适应过程确定的。
为每个优先级类别保留竞争窗口CW的值。此外,竞争窗口CW取最小竞争窗口与最大竞争窗口之间的值。最小竞争窗口和最大竞争窗口是基于优先级类别确定的。
在第一信道访问过程的步骤(1)之前进行竞争窗口CW的值的调整。在至少在竞争窗口自适应过程中与参考子帧或参考HARQ处理的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响应中的NACK的百分比大于阈值的情况下,竞争窗口CW的值增加。如果不是,则竞争窗口CW的值被设置为最小竞争窗口。
例如,基于表达式CW=2·(CW+1)-1,增加竞争窗口CW的值。
<下行链路中的信道访问过程的细节>
在非许可信道中执行包括PDSCH、PDCCH和/或EPDCCH的下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访问信道并且基于第一信道访问过程执行下行链路发送。
作为对照,在非许可信道中执行包括DRS但不包括PDSCH的下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访问信道并且基于第二信道访问过程执行下行链路发送。应当注意的是,下行链路发送的时段优选地小于1毫秒。
<上行链路中的信道访问过程的细节>
在未许可信道中发布以调度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执行第一信道接入过程的指令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在包括PUSCH的上行链路发送之前执行第一信道接入过程。
此外,在发布以调度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执行第二信道接入过程的指令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在包括PUSCH的上行链路发送之前执行第二信道接入过程。
此外,对于不包括PUSCH但包括SRS的上行链路发送,终端装置在上行链路发送之前执行第二信道接入过程。
此外,在上行链路授权中指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结束在上行链路时段(UL持续时间)内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在上行链路发送之前执行第二信道接入过程,而与上行链路授权中指示的过程类型无关。
在从基站的下行链路发送完成之后,在上行链路发送以介于其间的第四等待时间继续进行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在上行链路发送之前执行第二信道接入过程。
<本实施例中的NR的信道访问过程>
在使用NR的非许可信道中的信道访问过程中,执行非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和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
非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是通过具有不受控制的方向性的接收进行的信道感测或没有方向信息的信道感测。没有方向信息的信道感测例如是其中在所有方向上平均测量结果的信道感测。发送站不必识别信道感测中使用的方向性(角度和方向)。
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是通过具有受控的方向性的接收进行的信道感测或具有方向信息的信道感测。即,它是其中接收波束指向预定方向的信道感测。具有执行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的功能的发送站能够通过使用不同的方向性来执行一次或多次信道感测。
执行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使通过感测检测的区域变窄。这允许发送站减少检测无干扰通信链路的频率并减轻暴露的终端问题。
以下列出了非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与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之间的差异。
非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与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在其应用的带宽上是不同的。非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应用于所有频率共享频段。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主要应用于频率共享频段,诸如高于或等于6GHz频段的60GHz频段。
在获取信道访问权之后,非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和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在发送方面不同。对于非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发送站在执行非波束形成的广播发送或单播发送之前执行非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对于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发送站在执行波束形成的单播发送之前执行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
非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和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具有用于感测的不同功率检测阈值。非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具有较低的功率检测阈值。波束形成的信道感测具有较高的功率检测阈值。
<本实施例中的RRM测量>
RRM(无线电资源管理)测量的信息用于确定切换、无线电资源控制等。
RRM测量是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中执行的。由终端装置测量的RRM测量的测量结果被报告给基站装置。
在RRM测量中,测量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信号功率强度和通信的质量。具体而言,测量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RSRP主要用于确定来自基站装置的通信的质量、测量路径损耗等。RSRQ和SINR主要用于确定与基站装置的通信的质量等。RSSI主要用于测量无线电资源中的干扰等。
RSRP是预定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预定参考信号可以是例如SSS、与PBCH相关联的DMRS、从预定天线端口发送的CSI-RS等。RSRP被定义为例如一个资源元素的接收功率。
RSSI是在预定时段内测得的总接收功率的平均功率。RSSI包括诸如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所有接收到的功率、相邻信道干扰或热噪声。RSSI被定义为一个OFDM符号的接收功率。
RSRQ被定义为RSRP和RSSI之间的比率。具体而言,RSRQ是通过将RSRP除以RSSI而获得的值。应当注意的是,RSRQ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将上述值乘以已经测量其RSSI的资源块的数量、资源元素的数量等而获得的值。
SINR被定义为来自预定基站装置的接收功率与来自不同于预定基站装置的接收功率之间的比率。
<本实施例中的CSI测量>
CSI(信道状态信息)测量的信息用于调度资源和确定物理信道的MCS(调制和编码方案)等。
在终端装置中执行CSI测量。由终端装置测量的CSI测量的测量结果被反馈给基站装置。
CSI是从CSI-RS测量的。终端装置根据CSI-RS的接收质量来估计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信道,并计算CSI。
在CSI测量中,测量信道质量、预编码和/或波束、MIMO层等。具体而言,通过CSI测量生成诸如CQI(信道质量指示符)、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秩指示符)或CRI(CSI-RS资源指示符)之类的反馈信息。
CQI是关于预定层的信道质量的信息。通过调制方案和编码率的组合来定义CQI。终端装置计算与满足预定目标错误率(例如,10%)的MCS对应的CQI,并且将该CQI反馈给基站装置。基站装置基于反馈的CQI来确定物理信道的MCS。
PMI是关于预编码矩阵的信息。终端装置计算指定适当的预编码矩阵的PMI,并且将该PMI反馈给基站装置。基站装置基于反馈的PMI确定用于发送物理信道的预编码矩阵。
RI是关于信道的秩的信息。终端装置计算指定可通信的秩的RI,并且将RI反馈给基站装置。基站装置基于反馈的RI来确定物理信道的层数。
CRI是关于CSI-RS资源的信息。可以将CRI视为关于预定波束的信息。
在CSI测量中,以称为CSI处理的单位执行管理和控制。可以为每个CSI处理提供要测量的信号的资源和要测量的干扰的资源。这使得可以在各种环境中测量CSI。例如,针对相应CSI处理设置从不同基站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使得可以在不切换小区耦合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基站装置来测量CSI。例如,针对相应CSI处理设置不同干扰状态的资源使得可以在CoMP(协作式多点传输)中测量CSI。
<<2.技术特征>>
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特征。
仅由发送站测量的LBT(通话前收听)不能准确地确定接收站是否存在干扰。特别地,提到以下两个问题。其中之一是隐藏的终端问题(隐藏的节点问题)。这个隐藏的终端问题是发送站无法检测到另一个干扰通信链路而开始发送的问题。发送站无法检测到另一个干扰通信链路而开始发送,结果导致通信链路发生竞争,从而导致其它通信链路受到显著的干扰。另一个是暴露终端问题(暴露节点问题)。暴露终端问题是发送站检测到另一个无干扰的通信链路并停止发送的问题。发送站检测到另一个无干扰的通信链路并停止发送,结果导致空间复用降低,从而导致系统效率降低。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执行RRM(无线电资源管理)测量和CSI(信道状态信息)测量作为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的通信质量的测量。但是,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在终端中的测量中,基本上仅使用测量来自所有方向的接收功率的操作。
因此,鉴于上述各点,本申请的公开者已经深入研究了允许发送站准确地确定接收站是否存在干扰的技术。因此,本申请的公开者已经设计出一种技术,该技术允许发送站通过除了接收站中的接收功率之外还测量关于方向的信息来准确地确定接收站是否存在干扰,如下面所描述的。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站(终端装置2)不仅测量接收功率,而且还测量关于方向的信息。即,接收站测量无线电波来自哪个方向以及无线电波的强度。然后,接收站将测量的结果反馈到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基站装置1或终端装置2)。来自接收站的反馈使得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能够知道接收站对来自哪个方向的干扰具有更多抵抗力或更少抵抗力。
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能够基于测量的结果执行至少两个以下处理。第一个处理是在波束链路对(BLP或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的组合)之间切换。作为具体示例,在以预定波束链路对执行发送时,在相邻节点报告来自另一个通信链路的干扰较大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通过将波束链路对切换到具有少量干扰的波束对来改变发送波束的方向。这使得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能够减少干扰并减少隐藏的终端问题的影响。第二个处理是即使在LBT中检测到发送,也忽略来自预定发送站的发送。作为具体示例,在发送站能够例如通过检测来自相邻节点的RS来检测发送并且接收到指示来自相邻节点的预定波束的干扰较小的报告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在假定未检测到相邻节点的功率的情况下执行LBT。这允许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执行发送而无需确定它是否忙。即,根据本实施例的发送站消除了不必要的发送机会的减少,从而可以解决暴露终端的问题。
图15和图16中的每一个是图示允许基站装置检测终端装置的感测区域以及由存在于该感测区域中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波束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假定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1彼此链接,并且基站装置#2和终端装置#2彼此链接。
图15图示了终端装置#1和终端装置#2彼此相邻,并且终端装置#1不仅从基站装置#1接收波束,而且从基站装置#2接收波束。在这种状态下,终端装置#1检测从哪个方向接收波束,并且将其结果发送到基站装置#1。基站装置#1从终端装置#1接收反馈,并且能够将波束切换到其中干扰小的波束方向上。
图15图示了终端装置#1和终端装置#2彼此不相邻,终端装置#1仅接收来自基站装置#1的波束,并且基站装置#2仅接收来自基站装置#2的波束。当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上述暴露终端问题时,即使来自基站装置#2的波束不干扰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1也由于检测到来自基站装置#2的波束而停止发送。但是,当基站装置#1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反馈并且知道终端装置#1没有接收到任何其它波束时,基站装置#1能够继续发送而无需确定发送是否忙。
关于方向的信息的类型的示例包括角度和接收波束。例如,终端装置2能够通过估计预定参考信号的AoA(到达角)来获得角度信息。在可以使接收波束的方向和角度彼此关联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假定在该接收波束上接收到的功率是对应角度下的接收功率。应当注意的是,在接收波束不仅在平面中而且在高度方向上摆动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通过使用两种类型的角度来使接收波束的方向相关联。
此外,终端装置2例如发布指示在接收波束上接收到在某个接收波束上接收到的功率的通知。由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波束的方向是固定的,因此,它等同于具有角度的信息。
用于终端装置2反馈到发送站的格式可以包括角度和接收波束的信息。角度的信息可以是绝对基本方向或相对基本方向。在绝对基本方向的情况下,例如,预定的基本方向(东、西、南和北的任何一个)可以被设置为0度。作为基本方向信息,可以使用终端装置2中内置的并且测量基本方向的传感器的值。在相对基本方向的情况下,可以将终端装置2的预定朝向设置为0度,并且可以将服务小区的方向设置为0度。此外,可以将产生由网络指定的波束链路对的接收波束的主波瓣的方向设置为0度。在将服务小区的方向设置为0度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根据向终端装置2通知的发送站的位置信息与测得的终端装置2的位置信息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服务小区的方向。此外,终端装置2还可以将用于为该服务小区产生最优波束链路对的接收波束的主瓣的方向设置为0度。
当终端装置2将接收波束的信息报告给发送站时,在预定接收波束上接收到的功率值和关于接收波束的索引被报告为集合。终端装置2然后可以包括波束链路对、接收波束索引、天线(天线端口)和预编码器索引的信息。在发布波束链路对的信息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与发送波束相关联地发布对应的接收波束的接收功率的通知,或者可以与波束链路对相关联地发布接收波束的通知。在发布波束链路对的信息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发布波束链路对索引的通知。此外,参考信号从各个天线端口在不同的波束上发送。如果发送站是基站装置1,则从CSI-RS天线端口发送参考信号,并且如果发送站是终端装置2,则从SRS天线端口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装置2将在与天线端口对应的最佳接收波束上接收到的功率报告给发送站。在发布接收波束索引的信息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通过将指向不同方向的接收波束定义为离散值向发送台通知所获得的内容。在发布天线(天线端口)的信息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使用指示天线的索引。在发布预编码器索引的信息的通知的情况下,如果在数字波束成形的情况下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具有相同的配置,则终端装置2使用用于配置接收波束的预编码器矩阵的索引。
图17和图18中的每一个是图示关于终端装置2进行报告的方向的信息的说明图。例如,如图17所示,可以以90度为单位定义四个方向。如图18所示,可以根据波束的到达方向来定义四个方向。不用说,方向的数量不限于图17和图18中所示的那些方向。
接下来,描述由终端装置2进行的方向测量的设置。方向测量的设置包括测量定时设置、方向的数量和角度的粒度、平均滤波系数(L3滤波系数)、要测量的RS列表(在测量RSRP的情况下)等。
测量定时设置可以包括例如测量时段、区间和开始子帧的设置。可以针对每个方向单独设置测量定时设置,或者可以设置对于各方向共同的测量定时。此外,设置方向的数量和角度的粒度导致设置由终端装置2测量的方向的数量。此外,平均滤波系数也可以针对每个方向单独设置。例如,平均滤波系数在用于BLP的接收波束和另一个接收波束之间可以不同。
在测量RSRP的情况下,还设置要测量的参考信号的列表。在这种情况下,列出并设置用于识别参考信号的信息。用于识别参考信号的信息可以包括例如资源信息(诸如资源元素映射设置或子帧)、关于加扰参考信号序列的信息(诸如序列的初始值)、天线端口、小区标识符(ID或标识符)等。
在从发送站执行方向测量的设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避免执行关于方向的测量。此外,在不执行方向测量的设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预设的默认设置值执行关于方向的测量。作为默认设置值,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预先提供给终端装置2的接收波束来执行测量。此外,默认设置值也可以取决于频段的频带而变化。例如,如果目标是其中心频率高于或等于预定频率的频段,例如,高于或等于6GHz的频段,则终端装置2可以通过使用两个接收波束来执行测量。如果目标是其中心频率低于预定频率的频段,例如,低于或等于6GHz的频段,则终端装置2可以避免测量方向。
作为测量接收功率的定时,终端装置2可以在由测量定时设置指示的区间中测量接收功率。终端装置2可以在由测量定时设置指示的并且其中子帧被指示为下行链路的区间中测量接收功率。替代地,终端装置2可以在定时以及在由DCI(PDCCH)指示的区间中测量接收功率。
说明了由终端装置2报告给发送站的信息的具体示例。终端装置2报告例如每个方向的平均功率值(RSSI)、RSRQ或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作为要报告给发送站的信息。终端装置2不必向发送站报告所有方向信息。例如,在作为测量的结果的测量结果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不必将信息返回给发送站。换句话说,终端装置2仅报告其测量结果高于预定阈值的方向的信息。在接收到信息后,基站装置1识别未接收到其信息的方向的测量结果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这使得可以减少报告所需的通信开销。图19是图示由终端装置2在每个方向上测量的平均功率的信息的示例的说明图。终端装置2将这样的每个方向的平均功率的信息报告给发送站。
终端装置2例如将每个方向的直方图作为要报告的信息报告给发送站。在报告每个方向的直方图时,终端装置2报告在测量区间的预定区间中的接收功率(RSSI)超过阈值的次数。预定区间被比测量区间小的区间(例如,子帧或时隙)划分。图20是图示其中针对每个方向计算测量区间的预定区间中的接收功率(RSSI)超过阈值的次数的示例的说明图。图20图示了在测量区间的预定区间中的接收功率(RSSI)超过阈值的次数作为指标“信道占用率”。终端装置2将这种每个方向的信道占用率的信息报告给发送站。应当注意的是,图20仅是其中设置一个阈值并且可以设置多个阈值的示例。
说明了终端装置2向发送站报告信息的方法的具体示例。终端装置2在PUSCH中包含测量结果,并向基站装置报告测量结果。终端装置2可以周期性地向发送站报告、可以在发生预定触发的时刻向发送站报告、或者可以根据来自发送站的指令向发送站报告。在周期性地向发送站做出报告的情况下,可以从发送站指示该周期,或者可以使用默认设置值。在发生预定触发的时刻向发送站报告的情况下,预定触发例如可以是超过阈值或低于阈值的测量结果。此外,在根据来自发送站的指令向发送站做出报告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DCI(PUCCH)发布指令。可以设置报告之间的预定间隔。换句话说,即使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在做出报告之后经过预定时间之前也不向基站装置1做出后续报告。此外,终端装置2可以在预定时段内并且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基站装置1做出报告。终端装置2向发送站报告的信息的格式可以是RSRP、RSRQ、RSSI各自为单独格式,RSRP和RSSI彼此组合,或者RSRP和RSRQ彼此组合的格式。在这种情况下,RSRP可以针对一个值,并且RSSI或RSRQ可以是包括方向信息的多个值。例如,终端装置2报告与波束链路对对应的一个RSRP和在设置的方向上测得的多个RSSI或RSRQ。
终端装置2在向发送站做出报告时,使用平均滤波系数对测得的值进行平均。在终端装置2的位置和朝向在执行测量时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如果位置的变化在预定范围内并且朝向的变化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则终端装置2继续进行平均。即使终端装置2的朝向在执行测量时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在基本方向的参考可识别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也继续进行平均。作为对照,在终端装置2的朝向发生相当大变化的情况下,并且在终端装置2的位置发生相当大变化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不能识别基本方向的参考,因此终端装置2不执行平均,而是重置到目前为止测得的值。应当注意的是,位置发生相当大变化的情况是终端装置2检测到预定距离的移动的情况。应当注意的是,朝向发生相当大变化的情况是终端装置2检测到预定角度的变化的情况。
在向发送站报告信息时,终端装置2可以反馈终端装置2的能力的信息,例如,安装的天线的数量、波束的配置等。发送站接收来自终端装置2的反馈,并且能够设置在终端装置2的测量时的方向、数量和角度的粒度,以及测量时的方向的参考。作为关于要反馈的能力的信息,终端装置2可以将天线的数量、天线的形状、主波束的波瓣宽度、波束摆动的方向、可配置波束的最大数量、波束在三维方向上摆动的可能性等信息中的至少任何信息反馈给发送站。在反馈天线的形状时,终端装置2可以反馈指示至少一个天线是否具有方向性(例如,天线是偶极天线还是平面天线)的信息。此外,在反馈波束摆动的方向时,终端装置2可以反馈不同波束之间的感觉信息,例如,不同波束之间的角度差。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的操作示例的作为时序图的说明图。图21图示了用于终端装置2执行RRM测量的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的操作示例。
终端装置2将关于RRM测量的能力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1(步骤S101)。基站装置1根据关于RRM测量的能力信息设置终端装置的RRM测量(步骤S102)。
终端装置2基于从基站装置1接收到的RRM测量的设置来执行RRM测量(步骤S103)。如上所述,这里的RRM测量是针对每个接收波束的测量。然后,终端装置2将步骤S103中的RRM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基站装置1(步骤S104)。基站装置1基于从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RRM测量的测量结果来确定包括波束的通信资源(步骤S105),并开始与终端装置2的数据通信(步骤S106)。这里,通信资源的确定包括波束方向的确定。
从终端装置2接收RRM测量的测量结果的报告的基站装置1能够将该报告传送到通过X2接口、Xn接口等耦合的另一个相邻基站装置1。这使得可以在基站装置之间执行协调的资源控制。图2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的操作示例的作为时序图的说明图。图22图示了用于终端装置2执行RRM测量的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的操作示例。图22还图示了作为基站装置1的相邻基站的另一个基站装置1的操作。
作为基站装置1的相邻基站的另一个基站装置1传送从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RRM测量的测量结果(步骤S111)。作为基站装置之间的信息的内容,可以原样传送测量的结果,或者可以处理并传送测量的结果。在原样传送测量的结果的情况下,由于信息量大,因此基站装置1能够进行准确的资源控制。在测量的结果被处理的情况下,即,仅传送测量的结果的一部分,可以减少基站装置之间的信息量。在测量的结果被处理的情况下,可以仅传送信息将向其传送的相邻基站装置强烈干扰的方向,或者可以传送基站装置希望执行通信的方向的信息。此外,相邻基站还可以将执行RRM测量的终端装置2的位置信息传送给基站装置1。
在从相邻基站接收到RRM测量的测量结果时,基站装置1基于来自相邻基站的RRM测量的结果来确定包括波束的通信资源(步骤S112),并且开始与终端装置2的数据通信(步骤S113)。
基站装置1可以从相邻的基站请求RRM测量的测量结果。相邻基站从另一个基站装置1接收请求,并传送RRM测量的测量结果。图2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的操作示例的作为时序图的说明图。图23图示了用于终端装置2执行RRM测量的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的操作示例。图23还图示了作为基站装置1的相邻基站的另一个基站装置1的操作。
基站装置1请求相邻基站传送RRM测量的测量结果(步骤S121)。响应于步骤S121中的请求,作为基站装置1的相邻基站的另一个基站装置1传送从终端装置2接收的RRM测量的测量结果(步骤S122)。如上所述,作为基站装置之间的信息的内容,可以原样传送测量的结果,或者可以处理并传送测量的结果。此外,如上所述,相邻基站也可以将执行RRM测量的终端装置2的位置信息传送给基站装置1。
在从相邻基站接收到RRM测量的测量结果时,基站装置1基于来自相邻基站的RRM测量的结果来确定包括波束的通信资源(步骤S123),并且开始与终端装置2的数据通信(步骤S124)。
此外,包括方向信息的测量也适用于CSI。除了参考信号测量资源和干扰测量资源之外,还可以将CSI处理与关于波束的设置相关联。作为示例,CSI处理0与第0个波束链路对相关联,并且CSI处理1与第一波束链路对相关联。此外,作为另一个示例,CSI处理0与接收波束0相关联,并且CSI处理1与接收波束1相关联。应当注意的是,为了减少开销,不必反馈多个CSI处理所共有的信息。多个CSI处理所共有的信息例如是RI(秩指示符)等。
应当注意的是,也可以使用关于用于定位的方向的该信息。此外,在上述处理中,由基站装置1执行的操作可以例如由控制单元103执行,并且由终端装置2执行的操作可以例如由控制单元203执行。
<<3.应用示例>>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基站装置1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eNB(演进型节点B),诸如宏eNB或小eNB。小eNB可以是覆盖小于宏小区的小区(诸如微微eNB、微eNB或家庭(毫微微)eNB)的eNB。替代地,基站装置1可以被实现为另一种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或BTS(基站收发信台)。基站装置1可以包括控制无线通信的主实体(也被称为基站装置)以及配置在与主实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RRH(远程无线电头)。此外,下面将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可以通过临时或永久地执行基站功能来作为基站装置1操作。
此外,例如,终端装置2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PC(个人计算机)、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移动路由器或数码相机,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装置。此外,终端装置2可以被实现为执行M2M(机器与机器)通信的终端(也被称为MTC(机器类型通信)终端)。此外,终端装置2可以包括安装在这些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包括一个管芯的集成电路模块)。
<3.1.基站装置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24是图示可以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10和基站装置820。每个天线810和基站装置82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耦合。
每个天线81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MIMO天线中包括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装置8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eNB800可以包括如图24中所示的多个天线810,并且多个相应的天线810可以例如对应于由eNB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应当注意的是,图24图示了其中eNB800包括多个天线810的示例,但是eNB80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810。
基站装置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线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是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装置820的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821从由无线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生成数据分组,并且经由网络接口823传送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821可以通过捆绑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来生成捆绑分组,并且传送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此外,控制器821还可以具有执行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电承载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准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或调度(Scheduling)之类的控制的逻辑功能。此外,可以与附近的eNB或核心网络节点协作来执行控制。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控制数据(例如,终端列表、发送功率数据、调度数据等)。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20耦合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个eNB通信。在这种情况下,eNB800和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个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例如,S1接口或X2接口)彼此耦合。网络接口823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的无线通信接口。在网络接口823是无线通信接口的情况下,网络接口823可以使用比由无线通信接口825使用的频带更高的频带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8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长期演进)或高级LTE,并且经由天线810提供到位于eNB800的小区内的终端的无线耦合。无线通信接口825通常可以包括基带(BB)处理器826、RF电路827等。BB处理器8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复用/解复用等,并且执行每个层的各种信号处理(例如,L1、MAC(媒体访问控制)、RLC(无线电链路控制)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BB处理器8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来代替控制器821。BB处理器826可以是包括存储器的模块,该存储器具有存储在其中的通信控制程序以及相关电路,存储器执行该程序,并且BB处理器826的功能可以通过更新上述程序来修改。此外,上述模块可以是要插入到基站装置820的插槽中的卡或刀片,或者可以是安装在上述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827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由天线81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无线通信接口825可以包括如图24所示的多个BB处理器826,并且多个相应的BB处理器826可以对应于例如由eNB800使用的多个频带。此外,无线通信接口825还可以包括如图24所示的多个RF电路827,并且多个相应的RF电路827可以例如对应于多个天线元件。应当注意的是,图24图示了其中无线通信接口8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电路8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8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在图24所示的eNB800中,参考图8描述的高层处理单元101、控制单元103、接收单元105和/或发送单元107可以在无线通信接口825(例如,BB处理器826和/或RF电路827)、控制器821和/或网络接口823中实现。例如,无线通信接口825、控制器821和/或网络接口823可以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并且接收控制信息请求并发送对应的第三控制信息。例如,可以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825中的处理器中实现用于执行这些操作的功能。可以提供eNB800、基站装置820或上述模块作为执行这种操作的装置,或者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上述操作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其上记录有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此外,可以在天线810中实现发送/接收天线109。
(第二应用示例)
图25是图示可以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8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40、基站装置850和RRH 860。每个天线840和RRH 860可以经由RF电缆彼此耦合。此外,基站装置850和RRH 860可以通过诸如光纤电缆的高速线路彼此耦合。
每个天线84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8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eNB830可以包括如图25所示的多个天线840,并且多个相应的天线840可以例如对应于由eNB830使用的多个频带。应当注意的是,图25图示了其中eNB830包括多个天线840的示例,但是eNB83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840。
基站装置850包括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线通信接口855和耦合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和网络接口853类似于参考图24描述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和网络接口823。
无线通信接口855支持诸如LTE或高级LTE之类的任何蜂窝通信方案,并且经由RRH860和天线840向位于与RRH 8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提供无线耦合。无线通信接口855通常可以包括BB处理器856等。BB处理器856类似于参考图24描述的BB处理器826,不同之处在于BB处理器856经由耦合接口857耦合到RRH 860的RF电路864。无线通信接口855可以包括如图25中所示的多个BB处理器856,并且多个相应的BB处理器856可以例如对应于由eNB830使用的多个频带。应当注意的是,图25图示了其中无线通信接口8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85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56。
耦合接口857是用于将基站装置850(无线通信接口855)耦合到RRH 860的接口。耦合接口857可以是用于在将基站装置850(无线通信接口855)与RRH 860彼此耦合的上述高速线路上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
此外,RRH 860包括耦合接口861和无线通信接口863。
耦合接口861是用于将RRH 860(无线通信接口863)耦合到基站装置850的接口。耦合接口861可以是用于在上述高速线路上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863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863通常可以包括RF电路864等。RF电路864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此外,无线通信接口863还可以包括如图25中所示的多个RF电路864,并且多个相应的RF电路864可以例如对应于多个天线元件。应当注意的是,图25图示了其中无线通信接口863包括多个RF电路86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863也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864。
在图25中所示的eNB 830中,参考图8描述的高层处理单元101、控制单元103、接收单元105和/或发送单元107可以在无线通信接口855、无线通信接口863(例如,BB处理器856和/或RF电路864)、控制器851和/或网络接口853中实现。例如,无线通信接口855、无线通信接口863、控制器851和/或网络接口853可以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并且接收控制信息请求并发送对应的第三控制信息。例如,可以在无线通信接口855和/或无线通信接口863中包括的处理器中实现用于执行这些操作的功能。可以提供上述eNB830、基站装置850或模块作为执行这种操作的装置,或者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上述操作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其上记录有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此外,可以在天线840中实现发送/接收天线109。
<3.2.终端装置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26是图示可以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器903、外部耦合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片上系统),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其它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器903可以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外部耦合接口904是用于将诸如存储卡或USB(通用串行总线)设备之类的外部附接设备耦合到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相机906包括例如成像元件,诸如CCD(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并生成捕获的图像。传感器907可以包括传感器组,该传感器组包括例如定位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中的声音转换成声音信号。输入设备90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设备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开关等,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10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声音信号转换成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2支持诸如LTE或高级LTE之类的任何蜂窝通信方案,并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2通常可以包括BB处理器913、RF电路914等。BB处理器9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复用/解复用等,并且执行各种无线通信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由天线916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12也可以是单芯片模块,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如图26中所示的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应当注意的是,图26示出了其中无线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另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2还可以支持另一种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或无线LAN(局域网)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每个天线开关915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耦合目的地。
每个天线916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12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6所示,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16。应当注意的是,图26图示了其中智能电话900包括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16。
另外,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用于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916。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器903、外部耦合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耦合到彼此。电池918经由供电线向图26中所示的智能电话900的每个块供电,该供电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900的最低限度必要功能。
在图26中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参考图9描述的高层处理单元201、控制单元203、接收单元205和/或发送单元207可以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例如,RF电路914和/或BB处理器913)、处理器901和/或辅助控制器919中实现。例如,无线通信接口912、处理器901和/或辅助控制器919可以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或者可以发送控制信息请求并接收对应的第三控制信息。例如,可以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包括的处理器中实现用于执行这些操作的功能。可以将上述智能电话900或上述模块提供为执行这种操作的装置,或者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上述操作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其上记录有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此外,可以在天线916中实现发送/接收天线209。
(第二应用示例)
图27是图示可以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GPS(全球定位系统)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以及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装置920的导航功能和其它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到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装置920的位置(例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传感器组,该传感器组包括例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数据接口926例如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耦合到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数据,诸如在车辆侧生成的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例如,CD或DVD)中的内容。输入设备92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设备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开关等,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要再现的导航功能或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要再现的导航功能或内容的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诸如LTE或高级LTE之类的任何蜂窝通信方案,并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通常可以包括BB处理器934、RF电路935等。BB处理器9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复用/解复用等,并且执行各种无线通信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且经由天线937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33也可以是单芯片模块,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如图27所示,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应当注意的是,图27示出了其中无线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另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支持另一种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或无线LAN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每个天线开关936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耦合目的地。
每个天线937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33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7所示,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37。应当注意的是,图27图示了其中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37。
另外,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用于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937。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92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36。
电池938经由供电线向图27中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每个块供电,该供电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出为虚线。此外,电池938累积从车辆侧供应的电力。
在图27中所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参考图9描述的高层处理单元201、控制单元203、接收单元205和/或发送单元207可以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例如,RF电路935和/或BB处理器934)和/或处理器921中实现。例如,无线通信接口933和/或处理器921可以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或者可以发送控制信息请求并接收对应的第三控制信息。例如,可以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包括的处理器中实现用于执行这些操作的功能。可以将上述汽车导航装置920或上述模块提供为执行这种操作的装置,或者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上述操作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其上记录有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此外,可以在天线937中实现发送/接收天线209。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还可以被实现为包括上述汽车导航装置920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载网络941,以及车辆侧模块942。车辆侧模块942生成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之类的车辆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到车载网络941。
<<4.结论>>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进一步测量关于方向的信息提供允许发送站准确地确定接收站是否存在干扰的基站装置1和终端装置2。
由本文描述的每个装置执行的处理中的各个步骤不一定必须按照描述为序列图或流程图的次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例如,可以以与流程图中描述的次序不同的次序来处理由每个装置执行的处理中的各个步骤,或者可以并行地进行处理。
此外,可以制造用于使内置于各装置中的诸如CPU、ROM、RAM等硬件实现与上述各装置的部件的功能相同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此外,可以提供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此外,通过硬件配置功能框图中图示的每个功能方框使得允许硬件可以实现一系列处理。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限于这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显然,本公开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该理解的是,这样的变更和修改自然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此外,本文描述的效果仅是说明性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即,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除了上述效果之外或者代替上述效果,还可以实现根据本文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其它效果。
应当注意的是,以下配置也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基于方向信息设置多个接收波束,测量每个接收波束的接收功率,并且将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基站,所述方向信息是从所述基站设置的。
(2)根据(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从所述基站设置的区间中测量接收功率。
(3)根据(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报告每个接收波束的直方图作为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
(4)根据(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接收功率超过预定阈值的次数的直方图作为每个接收波束的直方图进行报告。
(5)根据(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向所述基站周期性地报告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
(6)根据(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报告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
(7)根据(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从所述基站发出指令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报告接收功率的测量结果。
(8)根据(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测量接收功率之前向所述基站报告自身装置的能力。
(9)根据(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报告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作为自身装置的能力:天线的数量、天线的形状、主波束的波瓣宽度、波束摆动的方向、最大可配置波束的数量、或波束在三维方向上的可移动性。
(10)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基于从终端装置获取的能力信息来对所述终端装置设置多个接收波束,并且获取在所述终端装置中针对每个接收波束测量的接收功率的信息。
(11)根据(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基于所获取的接收功率的信息来控制到所述终端装置的波束的方向。
(12)根据(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基于所获取的接收功率的信息将到所述终端装置的波束的方向的信息发送到其它通信装置。
(13)根据(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获取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作为终端装置的能力:天线的数量、天线的形状、主波束的波瓣宽度、波束摆动的方向、最大可配置波束的数量、或波束在三维方向上的可移动性。
(14)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由处理器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
所述处理器基于方向信息设置多个接收波束,测量每个接收波束的接收功率,并且将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基站,所述方向信息是从所述基站设置的。
(15)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由处理器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
所述处理器基于从终端装置获取的能力信息来对所述终端装置设置多个接收波束,并且获取在所述终端装置中针对每个接收波束测量的接收功率的信息。
(16)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
执行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以及
基于方向信息设置多个接收波束,测量每个接收波束的接收功率,并且将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基站,所述方向信息是从所述基站设置的。
(17)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
执行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以及
基于从终端装置获取的能力信息来对所述终端装置设置多个接收波束,并且获取在所述终端装置中针对每个接收波束测量的接收功率的信息。
参考符号列表
1 基站装置
2 终端装置

Claims (15)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
基于基站设置的方向信息设置多个接收波束,
测量每个接收波束的接收功率,并且
仅向所述基站报告具有与所测量的功率在预定时间段内超过预定阈值的次数的直方图相对应的测量结果的那些接收波束的测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基站设置的方向包括从所述基站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测量区间,并且所报告的测量结果是特定于测量区间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周期性地报告所述测量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报告所述测量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从所述基站发出指令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报告所述测量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测量接收功率之前向所述基站报告自身装置的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报告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作为自身装置的能力:天线的数量、天线的形状、天线的主波束的波瓣宽度、波束摆动的方向、最大可配置波束的数量、和波束在三维方向上的可移动性。
8.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
基于从终端装置获取的能力信息来对所述终端装置设置多个接收波束,并且
获取在所述终端装置中针对每个接收波束测量的与接收功率相关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来自所述终端装置的仅具有与所述终端装置测量的功率在预定时间段内超过预定阈值的次数的直方图相对应的测量结果的那些接收波束的测量结果的报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接收功率的信息来控制到所述终端装置的波束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接收功率的信息将到所述终端装置的波束的方向的信息发送到其它通信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从终端装置获取的能力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作为终端装置的能力:天线的数量、天线的形状、天线的主波束的波瓣宽度、波束摆动的方向、最大可配置波束的数量、和波束在三维方向上的可移动性。
12.一种由通信装置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通信装置的处理器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
基于基站设置的方向信息设置多个接收波束,
测量每个接收波束的接收功率,并且
仅向所述基站报告具有与所测量的功率在预定时间段内超过预定阈值的次数的直方图相对应的测量结果的那些接收波束的测量结果。
13.一种由通信装置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通信装置的处理器控制蜂窝制式的通信处理,
基于从终端装置获取的能力信息来对所述终端装置设置多个接收波束,并且
获取在所述终端装置中针对每个接收波束测量的与接收功率相关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来自所述终端装置的仅具有与所述终端装置测量的功率在预定时间段内超过预定阈值的次数的直方图相对应的测量结果的那些接收波束的测量结果的报告。
14.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5.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80050504.0A 2017-08-10 2018-07-19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Active CN1109991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4990 2017-08-10
JP2017-154990 2017-08-10
PCT/JP2018/027148 WO2019031190A1 (ja) 2017-08-10 2018-07-19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9125A CN110999125A (zh) 2020-04-10
CN110999125B true CN110999125B (zh) 2023-09-12

Family

ID=65271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0504.0A Active CN110999125B (zh) 2017-08-10 2018-07-19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7760B2 (zh)
EP (1) EP3667947A4 (zh)
JP (1) JP7409086B2 (zh)
KR (1) KR102663451B1 (zh)
CN (1) CN110999125B (zh)
WO (1) WO20190311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9146A1 (ko) * 2018-04-13 2019-10-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을 위한 동기식 빔 탐색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CN114845413A (zh) * 2018-05-25 2022-08-02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024081A1 (en) * 2018-07-28 2020-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for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11812449B2 (en) * 2018-08-10 202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tive beam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and capability signaling
CN113660694B (zh) * 2018-09-18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65924A (zh) * 2018-09-29 2022-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指示方法及装置
US11191039B2 (en) * 2019-04-26 2021-11-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Wireless system capable of using shared frequency,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shared frequency, and base station
US11381298B2 (en) * 2019-06-28 2022-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based beam measurement resource activation
WO2021014507A1 (ja) * 2019-07-19 2021-01-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451979B2 (en) * 2019-08-14 2022-09-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evice testing optimiz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WO2021192306A1 (ja) * 2020-03-27 2021-09-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
US11838080B2 (en) * 2020-06-12 2023-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sidelink relaying that uses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EP4020853A1 (en) * 2020-12-24 2022-06-29 INTEL Corporation A distributed radiohead system
US12107673B2 (en) * 2021-09-07 2024-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Jammer detection system
WO2023055105A1 (ko) * 2021-09-30 2023-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접속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7939A (zh) * 2014-09-23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基站、基站控制器及毫米波蜂窝通信方法
WO2016208620A1 (ja) * 2015-06-26 2016-12-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CN106797300A (zh) * 2014-10-10 2017-05-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csi反馈的方法
WO2017101062A1 (en) * 2015-12-17 2017-06-22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of load balancing in 5g cellular networks
WO2017130500A1 (ja) * 2016-01-26 2017-08-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6830B2 (ja) 2003-11-27 2010-03-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情報交換方法
US20100118802A1 (en) 2008-11-12 2010-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ional associ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2064377B1 (ko) * 2012-05-09 2020-02-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60693B1 (ko) * 2013-04-23 2020-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5580413A (zh) 2013-05-28 2016-05-11 诺基亚通信公司 网络管理层覆盖和容量优化中的数据收集
KR102171561B1 (ko) * 2014-04-07 2020-10-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기반 셀룰러 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빔 추적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87855B1 (ko) * 2014-07-31 2020-12-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셀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681309B2 (en) 2014-08-05 2017-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exploiting asymmetric capabilities for 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in mm-wave access systems
WO2016046606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ing
KR102363547B1 (ko) * 2014-11-26 2022-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08504A1 (ko) * 2014-12-30 2016-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커버리지 확장 영역에 있는 단말이 측정 결과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547742A1 (en) * 2015-01-29 2019-10-02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EP3273717A4 (en) * 2015-03-16 2018-11-14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389509B2 (en) * 2015-07-30 2019-08-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user, full duplex in-ban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181891B2 (en) * 2016-05-26 2019-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switching and reporting
EP4007368A1 (en) * 2016-06-23 2022-06-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Beam change
WO2018117248A1 (ja) * 2016-12-22 2018-06-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7939A (zh) * 2014-09-23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基站、基站控制器及毫米波蜂窝通信方法
CN106797300A (zh) * 2014-10-10 2017-05-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csi反馈的方法
WO2016208620A1 (ja) * 2015-06-26 2016-12-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WO2017101062A1 (en) * 2015-12-17 2017-06-22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of load balancing in 5g cellular networks
WO2017130500A1 (ja) * 2016-01-26 2017-08-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7947A1 (en) 2020-06-17
US20200245173A1 (en) 2020-07-30
CN110999125A (zh) 2020-04-10
JP7409086B2 (ja) 2024-01-09
KR102663451B1 (ko) 2024-05-09
KR20200038240A (ko) 2020-04-10
EP3667947A4 (en) 2020-09-09
JPWO2019031190A1 (ja) 2020-07-02
WO2019031190A1 (ja) 2019-02-14
US11277760B2 (en)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9125B (zh)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US11700601B2 (en) Method by which user equipment controls transmission power of side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210400704A1 (en) In-coverage network controlled off-loading over an unlicensed sidelink
JP705601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1029934A1 (en) Interaction of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with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 resources
US20190140864A1 (en) Device-to-device (d2d) channe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US20220103329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425978B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7026813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49040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808392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WO201713050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9031135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230262618A1 (en) Using automatic gain control to indicate target sidelink receiving ue
US20240107423A1 (en) Contention-free ris handover via barring
US20240235796A9 (en) Method for half-duplex multi-carrier ue configuration and behaviour in gnb-only sbfd deployment
US20240097851A1 (en) Defining prs &amp; srs association to improve multi-rtt positioning in processing capability constrained scenarios
US11540224B2 (en)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inter-user equipment (UE) coordination
EP3811550A1 (en) Device-to-device (d2d) channe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WO2023123007A1 (en)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 reserv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WO202205684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x-tx time difference reporting
WO2024000379A1 (en) Transmission of srs or csi based reports in skipped configured grant occasions
WO2022160329A1 (en) Enabling sidelink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