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8767B - 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8767B
CN110998767B CN201880048567.2A CN201880048567A CN110998767B CN 110998767 B CN110998767 B CN 110998767B CN 201880048567 A CN201880048567 A CN 201880048567A CN 110998767 B CN110998767 B CN 110998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pacitor element
capacitor
bus bar
termina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85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8767A (zh
Inventor
吉川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98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8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8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8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2Wou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0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器。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汇流条、壳体和端子台。汇流条具有与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的电极端子部、和构成为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部。壳体收纳连接有汇流条的电容器元件。端子台配置在比电容器元件更靠近壳体的开口部的位置,构成为固定外部端子和连接端子部。端子台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在与开口部的开口面平行的第1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来定位端子台。

Description

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电容器,该电容器将在两端的电极部连接有汇流条的电容器元件收纳在壳体中,在壳体内填充有树脂,并且具备端子台。
在专利文献1的电容器中,汇流条包括外部连接用端子,该外部连接用端子具有用于向外部设备进行安装的安装孔。端子台不与壳体接触,一侧被埋设在树脂中,并且在另一侧设置有螺纹部。端子台的螺纹部与外部连接用端子的安装孔对置,在与外部设备连接时,若穿过安装孔的螺钉固定于螺纹部,则外部连接用端子与端子台经由螺钉而被固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9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电容器中,端子台未与壳体接触,相对于壳体未进行任何定位。因此,无法提高端子台与壳体之间的位置精度。
鉴于这样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提高端子台与壳体之间的位置精度的电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主要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汇流条、壳体和端子台。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电极。所述汇流条具有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电极连接的电极端子部、和构成为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部。所述壳体具有开口部,收纳连接有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电容器元件。所述端子台配置在比所述电容器元件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开口部的位置,构成为固定所述外部端子和所述连接端子部。所述端子台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在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平行的第1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来定位所述端子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提高端子台与壳体之间的位置精度的电容器。
本发明的效果或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进一步明确。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1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以及端子台构成的电容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上方观察的端子台的立体图,图5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下方观察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6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上方观察的壳体的立体图,图6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上方观察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壳体内收纳有电容器组装体的状态,是向壳体内填充填充树脂前的薄膜电容器的俯视图。
图8的(a)以及(b)是变更例所涉及的未填充填充树脂的状态的薄膜电容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进行说明。为了方便,在各图中,适当地附注了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另外,图示的方向只是表示薄膜电容器1的相对的方向,并不表示绝对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电容器1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电容器”对应。此外,第1端面电极111以及第2端面电极112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电极”对应。进而,前侧第1汇流条200A以及后侧第1汇流条200B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第1汇流条”以及“汇流条”对应,前侧第2汇流条300A以及后侧第2汇流条300B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第2汇流条”以及“汇流条”对应。进而,第1连接端子部240以及第2连接端子部340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连接端子部”对应。进而,脚部521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梁状部”对应。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第1方向”对应,左右方向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第2方向”对应,上下方向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第3方向”对应。
但是,上述记载的目的只是将请求保护的范围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并非通过上述对应而将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限定于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图1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以及端子台30构成的电容器组装体AS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组装体AS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的分解立体图。图5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上方观察的端子台30的立体图,图5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下方观察的端子台30的立体图。图6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上方观察的壳体40的立体图,图6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上方观察的壳体40的立体图。
参照图1的(a)、(b)以及图2,薄膜电容器1具备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端子台30、壳体40以及填充树脂50。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和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沿前后方向排列。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以及端子台30一体化而构成电容器组装体AS。电容器组装体AS被收纳在壳体40内。在壳体40内填充有填充树脂50。
参照图3,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包括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前侧第1汇流条200A以及前侧第2汇流条300A。
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由沿上下以及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电容器元件11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由上下3个、左右两个合计6个电容器元件110构成。
电容器元件110通过将在电介质膜上蒸镀了铝的两片金属化膜重叠,将重叠的金属化膜卷绕或者层叠并按压成扁平状而形成。在电容器元件110中,在一个端面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形成有第1端面电极111,在另一个端面同样地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形成有第2端面电极112。
另外,电容器元件110除了在电介质膜上蒸镀了铝的金属化膜以外,也可以由蒸镀了锌、镁等其他金属的金属化膜形成。或者,电容器元件110可以由蒸镀了这些金属中的多个金属的金属化膜形成,也可以由蒸镀了这些金属彼此的合金的金属化膜形成。
在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中,各电容器元件110的两端面朝向前后方向。此外,第1端面电极111位于前侧,第2端面电极112位于后侧。
前侧第1汇流条200A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包括第1电极端子部210、第1中继部220、第1重合部230以及第1连接端子部240。前侧第1汇流条200A例如通过将一块铜板适当剪切、弯折而形成,这些第1电极端子部210、第1中继部220、第1重合部230以及第1连接端子部240成为一体。
第1电极端子部210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板状,覆盖各电容器元件110的第1端面电极111。在第1电极端子部210形成有12个开口部211,使得沿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排列。另外,12个开口部211中的两个是缺口。两个开口部211与一个电容器元件110对应。在各开口部211的上缘形成有电极引脚212。
第1中继部220在第1电极端子部210与第1重合部230之间进行中继。第1中继部220具有大致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从第1电极端子部210的上端缘向后方延伸。在第1中继部220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使填充树脂50流通的长圆形的流通孔221。
第1重合部230具有大致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形成为第1中继部220的一半左右的长度,从第1中继部220的中央部的后端缘向上方延伸。
第1连接端子部240从第1重合部230的右侧的上端缘向上方稍微延伸后,向后方弯折而向后方延伸。第1连接端子部240的向后方延伸的部分成为与外部端子的连接部240a。在连接部240a形成有贯通其表面和背面的圆形的安装孔241。
前侧第2汇流条300A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包括第2电极端子部310、第2中继部320、第2重合部330以及第2连接端子部340。前侧第2汇流条300A例如通过将一块铜板适当剪切、弯折而形成,这些第2电极端子部310、第2中继部320、第2重合部330、第2连接端子部340成为一体。
第2电极端子部310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板状,覆盖各电容器元件110的第2端面电极112。在第2电极端子部310形成有12个开口部311,使得沿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排列。另外,12个开口部311中的两个是缺口。两个开口部311与一个电容器元件110对应。在各开口部311的上缘形成有电极引脚312。
第2中继部320在第2电极端子部310与第2重合部330之间进行中继。第2中继部320具有大致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从第2电极端子部310的上端缘向前方延伸。在第2中继部320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使填充树脂50流通的长圆形的流通孔321。
第2重合部330具有大致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形成为第2中继部320的一半左右的长度,从第2中继部320的中央部的前端缘向上方延伸。
第2连接端子部340从第2重合部330左侧的上端缘向上方延伸后,向前方弯折而向后方延伸。第2连接端子部340的向后方延伸的部分成为与外部端子的连接部340a。在连接部340a形成有贯通其表面和背面的圆形的安装孔341。
第1电极端子部210的各电极引脚212通过焊接等接合方法与各电容器元件110的第1端面电极111接合,从而前侧第1汇流条200A与第1端面电极111电连接。此外,第2电极端子部310的各电极引脚312通过焊接等接合方法与各电容器元件110的第2端面电极112接合,从而前侧第2汇流条300A与第2端面电极112电连接。通过焊接等,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前侧第1汇流条200A和前侧第2汇流条300A被结合,成为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被组装的状态(参照图2)。
在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被组装的状态下,前侧第1汇流条200A的第1重合部230和前侧第2汇流条300A的第2重合部330在前后方向上重叠。通过这些第1重合部230与第2重合部330的重叠,可期待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中的ESL(等效串联电感)的降低。
在第1重合部230与第2重合部330之间夹着绝缘片400。绝缘片400由绝缘纸、丙烯酸类、硅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第1重合部230与第2重合部330之间通过绝缘片400电绝缘。
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具有与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大致同样的结构。参照图4,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包括后侧电容器元件群100B、后侧第1汇流条200B以及后侧第2汇流条300B。在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中,后侧第2汇流条300B位于后侧电容器元件群100B的前侧,后侧第1汇流条200B位于后侧电容器元件群100B的后侧。
后侧电容器元件群100B的结构与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相同。不过,在后侧电容器元件群100B中,与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相反地,第2端面电极112位于前侧,第1端面电极111位于后侧。除了第1连接端子部240相对于第1重合部230的位置不同以外,后侧第1汇流条200B的结构与前侧第1汇流条200A相同,除了第2连接端子部340相对于第2重合部330的位置不同以外,后侧第2汇流条300B的结构与前侧第2汇流条300A相同。
参照图5,对端子台30的结构进行说明。端子台30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例如聚苯硫醚(PPS)等树脂材料形成,包括台主体510和形成于台主体510的左右的端部的定位部520。台主体510包括第1台部530、第2台部540以及分隔部550。
第1台部53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在第1台部530的上表面530a,通过金属制的螺母531的嵌入成型而形成有螺孔部532。第2台部54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与第1台部530在相接的状态下相邻。在第2台部540的上表面540a,通过金属制的螺母541的嵌入成型而形成有螺孔部542。第2台部540的上表面540a的位置比第1台部530的上表面530a的位置高。另外,第2台部540的上表面540a与第1台部530的上表面530a也可以是相同的高度位置。分隔部550设置于第1台部530的上表面530a与第2台部540的上表面540a的边界部分,并沿前后方向延伸。
各定位部520包括分别向前方以及后方延伸的两个方形棒状的脚部521。在脚部521的前端部,在成为端子台30的外侧的角部形成有缺口部522。此外,在各定位部520设置有两个增强用肋523,使得与台主体510的端面相连。进而,在各定位部520设置有从下表面垂下并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分隔肋524。
在台主体510的前表面形成有前侧凹部511,该前侧凹部511与前侧第2汇流条300A的第2重合部330以及第2连接端子部340的形状对应地凹陷。同样地,在台主体510的后表面形成有后侧凹部512,该后侧凹部512与后侧第2汇流条300B的第2重合部330以及第2连接端子部340的形状对应地凹陷。
在端子台30,从前方连结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在连结了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后,从后方连结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由此,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以及端子台30成为一体化为电容器组装体AS的状态(参照图1的(b)、图2)。
在第1台部530的上表面530a,前侧第1汇流条200A中的第1连接端子部240的连接部240a与后侧第1汇流条200B中的第1连接端子部240的连接部240a依次重叠,两个第1连接端子部240的安装孔241与第1台部530的螺孔部532匹配。同样地,在第2台部540的上表面540a,前侧第2汇流条300A的第2连接端子部340与后侧第2汇流条300B的第2连接端子部340依次重叠,两个第2连接端子部340的安装孔341与第2台部540的螺孔部542匹配。
此外,前侧第2汇流条300A的第2重合部330和第2连接端子部340的一部分嵌入前侧凹部511。由此,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相对于端子台30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同样地,后侧第2汇流条300B的第2重合部330和第2连接端子部340的一部分嵌入后侧凹部512。由此,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相对于端子台30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分隔部550介于两个第1连接端子部240和两个第2连接端子部340之间。此外,成为在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与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之间夹有两个分隔肋524的状态。
参照图1的(a)以及图6,对壳体40的结构进行说明。壳体40为树脂制,例如,由作为热可塑性树脂的聚苯硫醚(PPS)形成。壳体40具有大致长方体的箱状,并且具备上表面开口的壳体主体610。壳体主体6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前后方向的宽度宽。例如,左右方向的宽度可设为前后方向的宽度的大致2倍左右或者其以上。
在壳体主体610,在前侧的外壁面和后侧的外壁面分别形成有大致圆柱形状的4个安装凸起620。在各安装凸起620,通过嵌入成型埋入有金属制的螺母621。安装凸起620在将薄膜电容器1安装于外部装置等时使用。
在壳体主体610的前侧和后侧的内壁面分别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4个肋630。在各肋630的上端部,通过切除内侧的角部而形成有台阶部631。此外,在壳体主体61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从底面到左右的内壁面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分隔壁部640。
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壳体40内收纳有电容器组装体AS的状态,是在壳体40内填充填充树脂50前的薄膜电容器1的俯视图。
电容器组装体AS从壳体40的上表面的开口部611收纳到壳体40内。端子台30在壳体40内位于比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以及后侧电容器元件群100B更靠开口部611侧。端子台30的两端部的定位部520与壳体40关联,使得端子台30相对于壳体40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被定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是与开口部611的开口面平行的方向,相互正交。此外,上下方向是与开口部611的开口面正交的方向。
即,各定位部520的前后的脚部521向前后的内壁面侧延伸,它们的前端部与内壁面抵接。由此,各定位部520成为在前后的内壁面之间进行支撑的状态,端子台30相对于壳体40在前后方向上被定位。
此外,在右侧的定位部520中,前后的脚部521的缺口部522与壳体40的右端的前后的肋630的台阶部631卡合,在左侧的定位部520中,前后的脚部521的缺口部522与壳体40的左端的前后的肋630的台阶部631卡合。右侧的定位部520被限制向右方向的移动和向下方向的移动,左侧的定位部520被限制向左方向的移动和向下方向的移动。其结果是,端子台30相对于壳体40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被定位。
在壳体40的底部,成为在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与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之间夹有分隔壁部640的状态。
另外,在电容器组装体AS收纳于壳体40内时,暂时通过螺钉(未图示)来固定两个第1连接端子部240以及两个第2连接端子部340和端子台30,使得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以及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不会相对于端子台30分别向前方以及后方脱离。在该情况下,螺钉在填充于壳体40内的填充树脂50固化而完成薄膜电容器1后被卸下。
在收纳有电容器组装体AS的壳体40内,从开口部611填充填充树脂50(参照图1的(a))。填充树脂50由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构成,以熔融状态注入到壳体40内。在壳体40内,填充树脂50充满至比端子台30的定位部520的脚部521稍微靠上的位置。在此,在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与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之间,通过端子台30的分隔肋524与壳体40的分隔壁部640来确保间隙C(参照图7)。由此,填充树脂50充分地遍布在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与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之间。
当壳体40被加热时,壳体40内的填充树脂50固化。此时,填充树脂50收缩,在处于密接有填充树脂50的状态的壳体40中,向内部方向作用力。由于壳体4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宽,因此前侧面和后侧面容易向内侧翘曲地变形。然而,在壳体40的前后的内壁面之间,成为端子台30的两个定位部520进行支撑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填充树脂50的收缩的壳体40的前后方向的变形。
这样,当填充树脂50向壳体40内的填充结束时,薄膜电容器1完成。在壳体40内,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以及后侧电容器元件群100B被填充树脂50覆盖来保护,使得免受湿气、冲击的影响。填充树脂50填充至比定位部520的脚部521更靠上方的位置,脚部521被埋入填充树脂50中。因此,端子台30不易向上方移动。
薄膜电容器1设置于外部装置等。在前侧第1汇流条200A以及后侧第1汇流条200B的第1连接端子部240,连接外部装置等所具备的一方的外部端子(未图示),在前侧第2汇流条300A以及后侧第2汇流条300B的第2连接端子部340,连接外部装置等所具备的另一方的外部端子(未图示)。此时,一方的外部端子和两个第1连接端子部240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于端子台30的第1台部530,从而外部端子与两个第1连接端子部240的连接变得容易并且变得牢固。同样地,另一方的外部端子与两个第2连接端子部340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于端子台30的第2台部540,从而外部端子与两个第2连接端子部340的连接变得容易并且变得牢固。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通过设置于端子台30的定位部520,能够将端子台30相对于壳体40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即3轴方向(XYZ轴方向)上定位。由此,在3轴方向上,能够简单地提高端子台30相对于壳体40的位置精度。
此外,端子台30相对于壳体40的位置精度提高,因此与端子台30连结的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以及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相对于壳体40的位置精度也提高。
进而,在壳体40的前后的内壁面之间,成为端子台30的两个定位部520进行支撑的状态,因此在宽度较宽的壳体40的前后的两侧面,可抑制伴随填充树脂50的收缩的变形。此外,这样,通过抑制壳体40的变形,作为填充树脂50,也能够采用收缩率比以往高的材料,填充树脂50的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变大。
特别是,由于定位部520设置于端子台30的两端部,因此能够通过这两个定位部520良好地抑制壳体40的变形。
进而,通过定位部520与壳体40的关联,端子台30相对于壳体40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移动被限制,因此在第1连接端子部240和外部端子以及第2连接端子部340和外部端子通过螺钉固定于端子台30时,不易发生端子台30因紧固螺钉的力而旋转的情况。此外,通过定位部520与壳体40的关联,端子台30相对于壳体40向下方向移动被限制,因此在第1连接端子部240和外部端子以及第2连接端子部340和外部端子通过螺钉固定于端子台30时,不易发生端子台30因按压端子台30的力而向下方移动的情况。
进而,端子台30是将作为用于第1连接端子部240的端子台的第1台部530和作为用于第2连接端子部340的端子台的第2台部540一体化的结构,因此与第1台部530和第2台部540作为各自的端子台而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牢固地构成电容器组装体AS。此外,在将第1台部530和第2台部540一体化时,不采用在两者之间设置间隙而利用连结部件进行连接的结构,采用两者在相互相接的状态下相邻的结构,因此能够使端子台30自身牢固。而且,由于在第1台部530与第2台部540之间设置有分隔部550,因此在设为第1台部530与第2台部540相接的结构时,能够充分地确保第1连接端子部240与第2连接端子部340之间的爬电距离,从而能够充分地确保电绝缘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的应用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也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宽度较宽的壳体40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的变形,设为端子台30的定位部520包括向前侧以及后侧的内壁面延伸的脚部521的结构。然而,在宽度较窄的壳体40的右侧面以及左侧面,在有可能产生成为问题那样的变形的情况下,如图8的(a)所示,端子台30也可以构成为,右侧的定位部520包括向右侧面侧延伸并与右侧面抵接的脚部525,左侧的定位部520包括向左侧面侧延伸并与左侧面抵接的脚部526。在该情况下,在壳体40设置有与脚部525、526分别对应的肋650、660。另外,在形成为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设为各脚部521、525、526载置于各肋630、650、660的上端部的结构,而不在各脚部521、525、526设置缺口部,在各肋630、650、660也不设置台阶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子台30是将第1台部530和第2台部540一体化的结构。然而,也可以如图8的(b)所示,仅由第1台部530构成的端子台30A和仅由第2台部540构成的端子台30B通过设置于各自的两端部的定位部520和设置于壳体40的肋630,在相对于壳体40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在壳体40内沿左右方向排列。
另外,在图8的(a)以及(b)中,为了方便,省略了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和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的图示。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定位部520与壳体40关联的结构,使得端子台30相对于壳体40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这3轴方向上全部被定位。然而,端子台30也可以不是相对于壳体40在3轴方向上全部被定位,而采用定位部520与壳体40关联来使得端子台30相对于壳体40在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被定位的结构。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薄膜电容器1具备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和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这两个电容器元件单元。然而,薄膜电容器1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一个电容器元件单元。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前侧电容器元件单元10和后侧电容器元件单元20各设置有一个第1连接端子部240和第2连接端子部340。然而,也可以是各设置有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240和第2连接端子部340。在该情况下,具备多个端子台30。
进而,构成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以及后侧电容器元件群100B的电容器元件110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个数。此外,关于电容器元件110的个数,可以不是如构成前侧电容器元件群100A以及后侧电容器元件群100B那样设为多个,而可以是一个。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容器元件110是通过将在电介质膜上蒸镀了铝的两片金属化膜重叠并将重叠的金属化膜卷绕或者层叠而形成的,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将在电介质膜的两面蒸镀了铝的金属化膜与绝缘膜重叠,并将其卷绕或者层叠来形成电容器元件110。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例而列举了薄膜电容器1。然而,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薄膜电容器1以外的电容器。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请求保护的范围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上方”、“下方”等表示方向的用语表示仅依赖于结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相对的方向,并不表示铅垂方向、水平方向等绝对的方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产业设备、车辆的电子装置等所使用的电容器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薄膜电容器(电容器)
30 端子台
40 壳体
110 电容器元件
111 第1端面电极(电极)
112 第2端面电极(电极)
200A 前侧第1汇流条(第1汇流条、汇流条)
200B 后侧第1汇流条(第1汇流条、汇流条)
240 第1连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
300A 前侧第2汇流条(第2汇流条、汇流条)
300B 后侧第2汇流条(第2汇流条、汇流条)
340 第2连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
520 定位部
521 脚部(梁状部)
530 第1台部
532 螺孔部
540 第2台部
542 螺孔部
550 分隔部
611 开口部

Claims (5)

1.一种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具有电极;
汇流条,具有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电极连接的电极端子部、和构成为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部;
壳体,具有开口部,收纳连接有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电容器元件;
填充树脂,填充在所述壳体内;以及
端子台,配置在比所述电容器元件更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构成为固定所述外部端子和所述连接端子部,
所述端子台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在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平行的第1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来定位所述端子台,所述第1方向是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
关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开口面平行且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1方向的宽度宽,
所述定位部包括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1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两个内壁面之间延伸且与该两个内壁面抵接的梁状部,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两个内壁面,分别形成有在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开口面垂直的第3方向上延伸的肋,
所述梁状部的前端与所述肋卡合,从而所述端子台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被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定位部具有分别设置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端子台的两端部的第1定位部和第2定位部,
所述第1定位部包括在所述两个内壁面之间延伸且与该两个内壁面抵接的第1梁状部,
所述第2定位部包括在所述两个内壁面之间延伸且与该两个内壁面抵接的第2梁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肋在所述两个内壁面分别具有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的第1肋和第2肋,
所述第1梁状部的前端的与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侧面,仅与所述第1肋的和所述第2肋对置的面抵接,
所述第2梁状部的前端的与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侧面,仅与所述第2肋的和所述第1肋对置的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在所述肋的靠近所述开口面的一侧的前端形成有台阶部,
所述梁状部的所述前端与所述肋的所述台阶部卡合,从而所述端子台在所述第3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被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电极包括在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两端面设置的第1端面电极以及第2端面电极,
所述汇流条包括与所述第1端面电极连接的第1汇流条和与所述第2端面电极连接的第2汇流条,
所述端子台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包括固定所述第1汇流条的所述连接端子部的第1台部、和与该第1台部在相接的状态下相邻且固定所述第2汇流条的所述连接端子部的第2台部,
在所述端子台设置有分隔部,该分隔部介于所述第1汇流条的所述连接端子部和所述第2汇流条的所述连接端子部之间。
CN201880048567.2A 2017-08-02 2018-07-17 电容器 Active CN110998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9808 2017-08-02
JP2017149808 2017-08-02
PCT/JP2018/026689 WO2019026605A1 (ja) 2017-08-02 2018-07-17 コンデ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8767A CN110998767A (zh) 2020-04-10
CN110998767B true CN110998767B (zh) 2022-01-04

Family

ID=65233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567.2A Active CN110998767B (zh) 2017-08-02 2018-07-17 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2908B2 (zh)
JP (1) JP7198982B2 (zh)
CN (1) CN110998767B (zh)
WO (1) WO20190266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9491B2 (ja) * 2020-04-28 2024-01-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2255A (en) * 1995-04-28 1997-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apacitor case having flat coupling sections
JP2012044097A (ja) * 2010-08-23 2012-03-01 Shizuki Electric Co Inc コンデンサ
JP2014086628A (ja) * 2012-10-25 2014-05-12 Shizuki Electric Co Inc コンデンサ
CN203895270U (zh) * 2013-12-31 2014-10-22 纽茵泰克株式会社 外壳内置型汽车逆变器用低电感电容器
CN106415756A (zh) * 2014-05-28 2017-02-1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薄膜电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18634U (zh) * 1978-02-09 1979-08-20
JP4339955B2 (ja) * 1999-05-06 2009-10-07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2002324727A (ja) * 2001-04-25 2002-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ンデンサ
JP2009043730A (ja) 2003-02-07 2009-02-26 Fujitsu Ltd 電源供給端子、導体部材付き電子部品及び該電源供給端子を備えた構造体
JP4203956B2 (ja) 2003-02-07 2009-01-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源供給端子
JP4720390B2 (ja) * 2005-09-13 2011-07-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006332493A (ja) * 2005-05-30 2006-12-07 Shizuki Electric Co Inc ケース入りコンデンサ
JP5796155B2 (ja) 2011-01-21 2015-10-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JP5668555B2 (ja) * 2011-03-18 2015-02-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883337B2 (ja) 2012-04-05 2016-03-15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コンデンサ
CN106537533B (zh) * 2014-08-21 2018-10-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薄膜电容器
JP6425024B2 (ja) * 2015-02-16 2018-11-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インバ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2255A (en) * 1995-04-28 1997-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apacitor case having flat coupling sections
JP2012044097A (ja) * 2010-08-23 2012-03-01 Shizuki Electric Co Inc コンデンサ
JP2014086628A (ja) * 2012-10-25 2014-05-12 Shizuki Electric Co Inc コンデンサ
CN203895270U (zh) * 2013-12-31 2014-10-22 纽茵泰克株式会社 外壳内置型汽车逆变器用低电感电容器
CN106415756A (zh) * 2014-05-28 2017-02-1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薄膜电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98982B2 (ja) 2023-01-05
JPWO2019026605A1 (ja) 2020-06-11
US20200135399A1 (en) 2020-04-30
US11232908B2 (en) 2022-01-25
CN110998767A (zh) 2020-04-10
WO2019026605A1 (ja) 2019-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9792B2 (en) Film capacitor
US10811189B2 (en) Film capacitor including bus bars having overlapping portions with an insulating part disposed therebetween
JP7122657B2 (ja) コンデンサ
JP7050229B2 (ja) コンデンサ
WO2018198527A1 (ja) コンデンサ
JPWO2018051656A1 (ja) コンデンサ
WO2018016348A1 (ja) コンデンサ
JP6575869B2 (ja)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7336637B2 (ja) コンデンサ
CN110998767B (zh) 电容器
CN109844880B (zh) 电容器
CN114072889B (zh) 电容器
US10984952B2 (en) Capacitor
CN112136193B (zh) 电容器
WO2020162138A1 (ja) コンデンサ
JP7145462B2 (ja) コンデンサ
WO2022059531A1 (ja) コンデンサ
WO2022059530A1 (ja) コンデンサ
JP2020009986A (ja) コンデンサ
WO2021085107A1 (ja) コンデンサ
JP7117482B2 (ja) コンデンサ
CN113196427B (zh) 电容器
JP2022051449A (ja) 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