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7388A - 平视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平视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7388A
CN110997388A CN201880050707.XA CN201880050707A CN110997388A CN 110997388 A CN110997388 A CN 110997388A CN 201880050707 A CN201880050707 A CN 201880050707A CN 110997388 A CN110997388 A CN 110997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flow
light source
outlet opening
conditioning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07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村博久
原圭成
宫户泰三
新美康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2965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031519A1/ja
Publication of CN110997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738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3Head-up displays [HU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5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eans of attachment to or integration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n air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60Structural details of dashboards or instruments
    • B60K2360/65Features of dashboards
    • B60K2360/658Dashboard parts used as air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平视显示器,应用于移动体,该移动体具备挡风玻璃(3)、空调单元(40)和吹出口(50),所述空调单元具有吹出空气流的吹出开口部(41a),所述吹出口将来自所述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吹出,所述平视显示器具备:光源(10),该光源射出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光;以及光路外壳(20),该光路外壳构成使所述显示光从所述光源向所述挡风玻璃传播的光路(21),通过了所述光路的所述显示光向所述挡风玻璃照射并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显示所述信息,所述平视显示器具备空调管道(30),该空调管道形成将来自所述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向所述吹出口引导的空气流路,所述光源在所述空调管道的所述空气流路内露出并向所述空气流路内散热,所述光路外壳和所述空调管道构成为通过彼此共用的分离壁(32)将所述空气流路和所述光路分离。

Description

平视显示器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2017年8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153384号和2018年5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98072号为基础,在此引入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视显示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用的平视显示器(以下,称为HUD)中,存在一种通过空调管道内的空气流来冷却HUD的散热部件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空调管道构成供从室内空调装置吹出的空气流流动的通风路径和形成第一、第二分流路的分支管道,该第一、第二分流路将上述通风路径内的空气流分流。
第一通风路径使来自通风路径的空气流朝向吹出口流通。第二通风路径使空气流朝向HUD的散热部件流通。因此,能通过第二通风路径的空气流来冷却HUD的散热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57575号公报
本发明人等对在维持冷却性能的同时提高在车辆等移动体中搭载空调管道和HUD的搭载性进行了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冷却性能的同时提高相对于移动体的搭载性的平视显示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平视显示器应用于移动体,该移动体具备挡风玻璃、空调单元和吹出口,所述空调单元具有吹出空气流的吹出开口部,所述吹出口将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吹出,平视显示器具备:光源,该光源射出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光;以及光路外壳,该光路外壳构成使显示光从光源向挡风玻璃传播的光路,通过光路后的显示光向挡风玻璃照射并在挡风玻璃显示信息,平视显示器具备空调管道,该空调管道形成将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向吹出口引导的空气流路,光源在空调管道的空气流路内露出并向空气流路内散热,光路外壳和空调管道构成为通过彼此共用的分离壁将空气流路和光路分离。
因此,由于能使光路外壳与空调管道之间的间隙变窄,因此使光路外壳和空调管道的总的体型变小。因此,能提高相对于移动体的搭载性。
此外,如上所述,光源在空调管道的空气流路内露出并向空气流路内散热。因此,能维持光源的冷却性能。
综上,能提供一种在维持冷却性能的同时提高相对于移动体的搭载性的平视显示器。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光源具备散热部,该散热部在空气流路内露出并向空气流路内散热,将空气流路内的空气流的主流所流动的方向设为空气流动方向,将与空气流动方向正交且预先确定的一个方向设为正交方向,散热部遍及空气流动方向和正交方向地形成,将散热部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第一尺寸,将散热部在正交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第二尺寸,散热部进一步构成为第一尺寸大于第二尺寸。
因此,与第一尺寸小于第二尺寸的情况相比,能增大散热部的散热面积。
其中,空气流的主流是指在空气流路中流动的多个空气流中风量最多的空气流。
另外,对各构成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其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HUD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从上下方向上侧透视仪表板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HUD和室内空调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从上下方向上侧透视仪表板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HUD和室内空调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从车辆行进方向前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的散热部和空调管道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5是从上下方向上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和光路外壳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从上下方向上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的整体结构的图,尤其是从上下方向上侧观察加强件和光源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管道的连接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空调管道的连接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冷风模式下的门的位置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热风模式下的门的位置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气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光源和光路外壳的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对于互相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HUD1包括光源10、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
光源10与光路外壳20一起构成已知的平视显示器,并射出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光。光源10由显示部、发光元件、以及驱动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等构成。光源10在汽车的车室内的车辆行进方向前侧相对于仪表板2配置于下侧。本实施方式的光源10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驾驶员座位侧。
仪表板2是在汽车中装配有各种仪表类的面板,配置于前挡风玻璃3的上下方向下侧,并且相对于驾驶员座位和副驾驶座位配置于车辆行进方向前侧。
光路外壳20相对于仪表板2的开口部2a配置于下侧。仪表板2的开口部2a相对于前挡风玻璃3设于上下方向下侧并且相对于光源10设于车辆行进方向前侧。
光路外壳20由遮光性树脂材料等构成,并构成光路21和开口部22。开口部22通过仪表板2的开口部2a朝向前挡风玻璃3的内表面开口。
在开口部22嵌入由透明树脂等透明材料制成的窗口部22a。在光路21内配置有反射镜23,该反射镜23反射来自光源10的显示光并将该显示光向窗口部22a引导。设有窗口部22a以预先防止灰尘进入光路外壳20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0相对于光路外壳20配置于车辆行进方向后侧。光源10与光路外壳20相邻配置。
空调管道30相对于仪表板2配置于下侧并且相对于光路外壳20配置于车辆行进方向后侧。空调管道30构成空气流路31,该空气流路31将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冷风向侧面吹出口50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管道30中,空气流路31没有形成使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冷风分流的分支流路。换言之,空调管道30是空气流路31不分支的管道。
由此,空调管道30的空气流路31构成为使来自吹出开口部41a的冷风全部通过空气流路31。因此,无论是光源10动作时还是停止时,来自吹出开口部41a的冷风均流过空气流路31。
另外,专利文献1的空调管道形成:供从室内空调装置的吹出开口部吹出的空气流流动的通风路径;以及将在该通风路径内的空气流分流的第一分流路径、第二分流路径。利用第一分流路径、第二分流路径中的第二通风路径内的空气流来冷却HUD的散热部件。因此,尽管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中的一部分流入第二通风路径,但是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不会全部流入第二通风路径。
光源10配置于空调管道30内。更具体地,光源10中的除了光射出部之外的部位被空气流路31包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0中的除了光射出部之外的部位在空气流路31内露出。即,光源10中的除了光射出部之外的部位在空气流路31内暴露。
在空调管道30内形成有用于将来自光源10的显示光向光路外壳20内的光路21引导的导光路径30a。导光路径30a由导光管37形成。导光管37遍及光源10的光射出部与光路21之间地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管道30和光路外壳20具备彼此共用的分离壁32。分离壁32构成将空气流路31和光路21分离的壁。导光管37由空调管道30和光路外壳20共用。
作为上游侧管道的空调管道33配置于空调管道30的空气入口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之间。空调管道33的空气入口连接于吹出开口部41a。空调管道33的空气出口连接于空调管道30的空气入口。
作为下游侧管道的空调管道34配置于空调管道30的空气出口与侧面吹出口50之间。空调管道30的空气出口连接于空调管道34的空气入口。空调管道34的空气出口连接于侧面吹出口50。侧面吹出口50是相对于仪表板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并朝向车室内的乘员的上半身吹出冷风的吹出口。
此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方侧是指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和左侧中配置有驾驶员座位的一侧。因此,在将驾驶员座位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时,侧面吹出口50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在将驾驶员座位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时,侧面吹出口50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
本实施方式的光路外壳20、空调管道30和导光管37由遮光性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即,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构成为由遮光性树脂材料形成的一体成型品。
结果,能够防止显示光从光路外壳20中的除了窗部22a以外的部位泄漏到外侧,并能预先抑制作为干扰的光从外部进入光路外壳20内部。
车室内空调单元40是如下那样的众所周知的车室内空调单元:将车室内空气或者车室外空气导入并对该导入的空气流进行温度调节,将上述经过温度调节后的空气流作为冷风,从包含吹出开口部41a的多个吹出开口部吹出。
作为多个吹出开口部,由面部吹出开口部41b、副驾驶座位侧侧面吹出开口部41c、足部吹出开口部(省略图示)以及除霜器吹出开口部(省略图示)等构成。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光源10射出显示光时,该射出的显示光通过导光路30a前进到光路21。该显示光在光路21内传播。此时,显示光被反射镜23反射,并且该被反射的显示光通过窗部22a和开口部2a。
这样,通过光路21、窗部22a和开口部2a后的显示光照射到前挡风玻璃3。因此,在前挡风玻璃3处对基于显示光的各种信息进行显示。由此,驾驶员识别作为虚像的各种信息。
此时,伴随显示光的射出,光源10发热。另一方面,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冷风。该冷风通过空调管道33、30、34从侧面吹出口50向车室内吹出。
此处,光源10的除了光射出部以外的部位在空调管道30的空气流路31内露出。因此,光源10相对于空气流路31内的冷风散热。由此,光源10被冷风冷却。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车辆用HUD1应用于具备如下构件的汽车:前挡风玻璃3、具有吹出冷风的吹出开口部41a的空调单元40、以及将来自吹出开口部41a的冷风吹出的侧面吹出口50。
车辆用HUD1具备照射显示光的光源10和构成光路21的光路外壳20,其中,光路21供显示光从光源10向平视显示器1传播。车辆用HUD1使通过光路21后的显示光照射到前挡风玻璃3,从而在前挡风玻璃3显示信息。
车辆HUD1具备形成空气流路31的空调管道30,该空气流路31将来自吹出开口部41a的冷风向侧面吹出口50引导。光源10的至少一部分在空调管道30的空气流路31内露出,从而光源10向空气流路31的冷风散热。因此,光源10被空气流路31的冷风冷却。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构成为通过彼此共用的分离壁32将空气流路31和光路21分离。
综上,能消除光路外壳20与空调管道30之间的间隙。因此,与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独立地构成的情况相比,能使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的总的体型减小。因此,能维持冷却光源10的冷却性能并提高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的相对于汽车的搭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管道30是空气流路31不分支的管道。因此,与形成分支流路的分支管道相比,能使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管道30的体型减小。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相对于汽车的搭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0在空调管道30的空气流路31内露出,从而光源10直接被空气流路31的冷风冷却。因此,能提高光源10的冷却性能。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冷却处于高温状态的光源10。由此,能缩短为了在高温时对构成光源10的电子回路进行保护而限制光源10的光射出的保护时间。因此,能提高处于高温状态的光源10的亮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光源10直接被空气流路31的冷风冷却,因此不使用用于冷却光源10的冷却部件(具体地,珀尔帖元件)、促进光源10的散热的散热翅片。因此,能进一步简化冷却光源10的冷却结构。
在上述专利文献中,采用分支管道作为空调管道,并进一步采用门、致动器这样的附接部件用于对冷却光源的散热部的分支流路进行开闭。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管道30是空气流路31不分支的管道。因此,也不需要开闭分支流路的门、致动器这样的附接部件。因此,由于也简化了附接到空调管道30的附接部件,因此能预先抑制成本增加。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将光源10配置为与光路外壳20在车辆行进方向后侧相邻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使用图3对光源10和光路外壳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是从上下方向上侧透视仪表板2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HUD1的透视图。在图3中,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光源10的配置部位。以下,对主要的不同点即光源10的配置部位进行说明,简化了其他结构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光源10相对于光路外壳20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更具体地,光源10与空调管道30相邻配置。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是指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和左侧中配置有副驾驶座位的一侧。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源10与光路外壳20之间配置有导光管37。由此,在光源10与光路外壳20之间,形成有用于将来自光源10的显示光向光路外壳20内的光路21引导的导光路30a。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光路外壳2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备配置于开口部22内的窗部22a。
此处,光源10相对于空调管道30配置于车辆行进方向前侧。空调管道30相对于光源10和光路外壳20配置于车辆行进方向后侧。
光源10具备散热部11,该散热部11使从显示部、发光元件和驱动电路等产生的热量散热。散热部11配置于光源10的车辆行进方向后侧。散热部11构成在空调管道30的空气流路31内露出的散热面。散热部11与空调管道30一起构成空气流路31。
图4表示从车辆行进方向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散热部11和空调管道30的配置关系。
首先,将在空调管道30的空气流路31内的空气流中的主流所流动的方向设为空气流动方向。将与空气流动方向正交且预先确定的一个规定方向设为正交方向。主流是空调管道30内的多个空气流中风量最多的空气流。
此处,散热部11构成遍及空气流动方向和正交方向地扩展的散热面。将散热部11的在空气流动方向上最大的尺寸设为尺寸Ln。将散热部11的在正交方向上最大的尺寸设为尺寸Lt。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流动方向是车辆宽度方向,上述正交方向是车辆行进方向。
散热部11构成为尺寸Ln大于尺寸Lt。由此,能增大散热部11的散热面积。
图5表示从上下方向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光源10和光路外壳20的配置关系。
将光路外壳20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前侧的端部设为前侧端部20a,将光路外壳20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后侧的端部设为后侧端部20b。将光源10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前侧的端部设为前侧端部10a,将光路外壳10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后侧的端部设为后侧端部10b。
光源10的前侧端部10a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与光路外壳20的前侧端部20a相同的位置。光源10的后侧端部10b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光路外壳20的后侧端部20b的车辆行进方向前侧。
如图6所示,光源10固定于加强件4。由此,光源10由加强件4支承。加强件4是由金属材料构成并且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梁部件。
加强件4相对于仪表板2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加强件4相对于防火墙9配置于车辆行进方向后侧,并且相对于方向盘8、驾驶员座位6a和副驾驶座位6b配置于车辆行进方向前侧。防火墙9是分隔发动机室和车室7的壁。
加强件4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S1的右侧的右侧端部固定于车辆的底盘5a。底盘5a配置于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S1的右侧。加强件4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S1的左侧的左侧端部固定于车辆的底盘5b。
底盘5a配置于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S1的左侧。底盘5a、5b分别构成车辆的框架。由此,加强件4起到加强底盘5a、5b的作用。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管道30是空气流路31不分支的管道。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管道30和光路外壳20中,通过彼此共用的分离壁32而将空气流路31和光路21分离。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管道30、33、34的连接关系的图。如图7所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管道30的空气入口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之间配置有空调管道33。空调管道33的空气入口连接于吹出开口部41a。空调管道33的空气出口连接于空调管道30的空气入口。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空调管道34配置于空调管道30的空气出口与侧面吹出口50之间。空调管道30的空气出口连接于空调管道34的空气入口。空调管道34的空气出口连接于侧面吹出口50。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从光源10射出的显示光通过导光路30a向光路21前进。该显示光在光路21内传播。此时,显示光被反射镜23反射,并且该被反射的显示光通过窗部22a和开口部2a。上述通过的显示光照射到前挡风玻璃3。因此,在前挡风玻璃3处对基于显示光的各种信息进行显示。
此时,伴随显示光的射出,光源10发热。本实施方式的光源10的散热部11在空调管道30的空气流路31内露出。因此,光源10从散热部11向空气流路31内的冷风散热。由此,光源10的散热部11直接被冷风冷却。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光源10的散热部11在空调管道30的空气流路31内露出而使光源10的散热部11相对于空气流路31内的冷风散热。由此,光源10被冷风冷却。除此之外,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构成为通过彼此共用的分离壁32将空气流路31和光路21分离。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与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独立地构成的情况相比,能使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的总的体型减小。因此,能维持冷却光源10的冷却性能并提高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的相对于汽车的搭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空调管道30是空气流路31不形成使来自吹出开口部41a的冷风分流的分支流路的管道。因此,由于能使空调管道30的体型小型化,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光路外壳20和空调管道30的相对于汽车的搭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11构成为尺寸Ln(参照图4)大于尺寸Lt。由此,能增大散热部11的散热面积。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光源10的冷却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0相对于光路外壳20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光源10与光路外壳20相邻配置。由此,与将光路外壳20和光源10配置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分开的情况相比,能使光路外壳20和光源10的总的体型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0的前侧端部10a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光路外壳20的前侧端部20a的后侧。由此,与光源10的前侧端部10a位于光路外壳20的前侧端部20a的车辆行进方向前侧的情况相比,能使光路外壳20和光源10的总的体型在车辆行进方向上的尺寸Lz减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0的后侧端部10b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与光路外壳20的后侧端部20b相同的位置。由此,与光源10的后侧端部10b相比于光路外壳20的后侧端部20b位于车辆行进方向后侧的情况相比,能使光路外壳20和光源10的总的体型在车辆行进方向上的尺寸Lz减小。
(变形例)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变形例的空调管道30、33、34的连接关系的图。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采用了空调管道30、33、34分别独立地形成的结构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取而代之,如图8所示,也可以采用空调管道30、33构成为一体成型品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空调管道33的空气入口连接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空调管道30的空气出口连接于空调管道34的空气入口。空调管道34的空气出口连接于侧面吹出口50。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空调管道30、34构成为一体成型品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图9、图10、图11、图12等对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追加了旁通流路31a的示例进行说明,该旁通流路31a使来自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的空气流绕过散热部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HUD1中追加了旁通流路31a和门60。在图9和图10中,与图1和图2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旁通流路31a设于空调管道30。旁通流路31a是用于使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绕过散热部11并将其向侧面吹出口50引导的空气流路。
具体地,在空调管道30设有分支部31b,该分支部31b使来自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的空气流向空气流路31和旁通流路31a分流。
空气流路31是用于将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向散热部11引导的空气流路。
此外,在空调管道30中的相对于散热部11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合流部31c,该合流部31c使通过空气流路31后的空气流和通过旁通流路31a后的空气流合流。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管道30的分支部31b设有门60,该门60对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空气流路31的风量和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旁通流路31a的风量的比率进行调整。
门6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空调管道30,并且关闭空气流路31和旁通流路31a中的一方的流路而打开另一方的流路。门60由电动致动器62驱动旋转。
作为电动致动器62,采用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和步进电动机等各种电动致动器。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62由电子控制装置64控制。电子控制装置64由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等构成。电子控制装置64根据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门控制处理。存储器是一种非过渡性实体存储介质。
伴随门控制处理的执行,电子控制装置64基于温度传感器66的检测温度,经由电动致动器62控制门60。温度传感器66是对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66在空调管道30内配置于吹出开口部41a附近。
接着,参照图9、图10、图12等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HUD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电子控制装置64的门控制处理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电子控制装置64根据图12的流程图来执行门控制处理。通过电子控制装置64反复执行门控制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0中,电子控制装置64基于温度传感器66的检测温度对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的温度是否为阈值(例如,50℃)以上进行判断。
此时,当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的温度为阈值以上时,在步骤S100中,电子控制装置64判断为“是”。
伴随于此,电子控制装置64经由电动致动器62控制门60来执行热风模式。由此,通过门60将空气流路31完全关闭,并且通过门60将旁通流路31a完全打开(参照图10)。
由此,能使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旁通流路31a的风量大于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散热部11的风量。
具体地,能使来自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的高温的空气流停止向散热部11流动。除此之外,能使从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高温的空气流全部如图10中的箭头Rb那样,通过分支部31b、旁通流路31a以及合流部31c流向侧面吹出口50。
因此,能预先防止由于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高温的空气流阻碍散热部11的散热从而妨碍光源10。
另一方面,当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的温度低于阈值时,在步骤S100中,电子控制装置64判断为“否”。
伴随于此,电子控制装置64经由电动致动器62控制门60来执行冷风模式。由此,通过门60将空气流路31完全打开,并且通过门60将旁通流路31a完全关闭(参照图9)。
由此,能使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散热部11的风量比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旁通流路31a的风量大。
具体地,能使来自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的低温的空气流停止向散热部11流动。除此之外,能使从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低温的空气流如图9中箭头Ra那样,通过空气流路31流向侧面吹出口50。
因此,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向散热部11流动。因此,能利用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使散热部11良好地散热。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在车辆用HUD1中,在空调管道30设有使来自吹出开口部41a的空气流绕过散热部11的旁通流路31a。
门60对从吹出开口部41a通过空气流路朝向散热部11流动的风量和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旁通流路31a的风量的比率进行调整。
当判断为来自吹出开口部41a的空气流的温度为阈值以上时,电子控制装置64如下所述地经由电动致动器62控制门69。
即,电子控制装置64通过门60将空气流路31完全关闭,并且通过门60将旁通流路31a完全打开。
由此,与从吹出开口部41a朝向散热部11流动的风量相比,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旁通流路31a的风量更大。因此,能抑制高温的空气流向散热部11流动。
因此,能预先抑制由于高温的空气流而阻碍光源10的散热从而妨碍光源10。即,能预先防止光源10发生故障。
另一方面,当判断为来自吹出开口部41a的空气流的温度低于阈值时,电子控制装置64如下所述地经由电动致动器62控制门69。
即,电子控制装置64通过门60将空气流路31完全打开,并且通过门60将旁通流路31a完全关闭。
由此,与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旁通流路31a的风量相比,从吹出开口部41a朝向散热部11流动的风量更大。因此,由于能够使大量的低温空气流朝向散热部11流动,因此能够从散热部11向空气流释放大量的热量。
综上,能基于来自吹出开口部41a的空气流的温度,经由电动致动器62适当地控制门60。因此,能经由散热部11从光源10良好地散热,并防止光源10的故障。
(其他的实施方式)
(1)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对在前挡风玻璃3显示信息的平视显示器1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作为平视显示器1也可以采用在侧挡风玻璃显示信息的结构。或者,作为平视显示器1,也可以采用在后挡风玻璃显示信息的结构。
(2)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对将平视显示器1应用于汽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平视显示器1应用于汽车之外的飞机、电车、船舶等移动体。
(3)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对作为将通过空调管道30后的冷风吹出的吹出口而采用将冷风向车室内吹出的侧面吹出口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如以下的(a)(b)所示。
(a)作为将通过空调管道30后的冷风吹出的吹出口,采用将冷风向车室外吹出的吹出口。
(b)作为将通过空调管道30后的冷风吹出的吹出口,也可以采用侧面吹出口之外的面部吹出口、足部吹出口、除霜器吹出口。
(4)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对将光源10的前侧端部10a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光路外壳20的前侧端部20a的后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光源10的前侧端部10a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与光路外壳20的前侧端部20a相同的位置(参照图13)。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对将光源10的后侧端部10b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与光路外壳20的后侧端部20b相同的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光源10的后侧端部10b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光路外壳20的后侧端部20b的前侧。
综上,能使光路外壳20和光源10的总的体型在车辆行进方向上的尺寸Lz减小。
(5)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对将光源10相对于光路外壳20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光源10相对于光路外壳20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一方侧。
(6)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为了将来自光源10的显示光向前挡风玻璃3引导,采用了一个反射镜23,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多个反射镜23配置于光路外壳20并将来自光源10的显示光向前挡风玻璃3引导。
(7)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对没有使用用于冷却光源10的冷却部件、促进光源10的散热的散热翅片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冷却部件、散热翅片。
(8)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对将光源10和光路外壳20彼此偏移地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光源10的一部分由光路外壳20包围。
(9)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对使冷风在空调管道30的空气流路31内流通并通过该冷风来冷却光源1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如下所述。即,也可以是,使车室内空气、车室外空气在没有被温度调节的状态下在空调管道30的空气流路31内流通,并通过该流通的车室内空气、车室外空气来冷却光源10。
(10)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当来自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的空气流的温度为阈值以上时,通过门60将空气流路31完全关闭,并且通过门60将旁通流路31a完全打开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是,不限定于此,只要与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散热部11的风量相比,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旁通流路31a的风量更大即可,也可以通过门60稍微打开空气流路31。
此外,对当来自吹出开口部41a的空气流的温度低于阈值时,通过门60将空气流路31完全打开,并且通过门60将旁通流路31a完全关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是,不限定于此,只要与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旁通流路31a的风量相比,从吹出开口部41a流向散热部11的风量更大即可,也可以通过门60稍微打开旁通流路31a。
(11)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为了对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的温度进行检测而使用温度传感器6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如以下的(c)(d)所示。
(c)也可以是,基于车室内空调单元40内的吹出空气温度的控制处理所使用的目标吹出空气温度TAO,求出从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的温度。
(d)不使用温度传感器66,而根据检测车室内的温度的内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车室内的设定温度等各种信息来推定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的温度。也可以将上述推定出的空气流的温度用于步骤S100的判断处理。
(12)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在步骤S100中,使用50℃作为从车室内空调单元40的吹出开口部41a吹出的空气流的温度的判断所使用的阈值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50℃之外的温度作为阈值。
(13)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适当变更。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不是相互无关的,除明显不能组合的情况外,能够进行适当组合。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除了特别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明显为必须的情况等之外,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不一定是必须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数量、范围等的数值时,除了特别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明显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之外,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地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之外,不限定于该形状、位置关系等。
(总结)
根据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和其他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记载的第一观点,平视显示器应用于移动体,该移动体具备:挡风玻璃;具有将空气流吹出的吹出开口部的空调单元;以及将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吹出的吹出口。
平视显示器具备:光源,该光源射出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光;以及光路外壳,该光路外壳构成使显示光从光源向挡风玻璃传播的光路,通过光路后的显示光向挡风玻璃照射并在挡风玻璃显示信息。
平视显示器具备空调管道,该空调管道形成将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向吹出口引导的空气流路,光源在空调管道的空气流路内露出并向所述空气流路内散热,所述光路外壳和所述空调管道构成为通过彼此共用的分离壁将所述空气流路和光路分离。
根据第二观点,光源与光路外壳相邻配置。
此处,将光源和光路外壳排列的方向设为排列方向。因此,与光源和光路外壳彼此分开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使光源和光路外壳的总的体型在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减小。
根据第三观点,光源具备散热部,该散热部在空气流路内露出并向空气流路内散热。将空气流路内的空气流的主流所流动的方向设为空气流动方向,将与空气流动方向正交且预先确定的一个方向设为正交方向。
散热部遍及空气流动方向和正交方向地形成。将散热部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第一尺寸,将散热部在正交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第二尺寸,散热部进一步构成为第一尺寸大于第二尺寸。
由此,与第二尺寸大于第二尺寸的情况相比,能增大散热部的散热面积。
根据第四观点,光源、光路外壳和空调管道搭载于作为移动体的车辆。
根据第五观点,光路外壳和光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
将光路外壳中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前侧的端部设为前侧端部,将光路外壳中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后侧的端部设为后侧端部。
将光源中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前侧的端部设为前侧端部,将光源中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后侧的端部设为后侧端部。
光源的前侧端部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与光路外壳的前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配置于光路外壳的前侧端部的后侧。
光源的后侧端部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与光路外壳的后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配置于光路外壳的后侧端部的前侧。
由此,与光源的所述前侧端部配置于光路外壳的前侧端部的前侧的情况相比,能使光路外壳和光源的总的体型在车辆行进方向上的尺寸减小。
根据第六观点,吹出口将空气流向车室内吹出。
根据第七观点,吹出口是侧面吹出口,该侧面吹出口配置于车室内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车辆宽度方向右侧或者左侧,并将空气流向乘员上半身吹出。
根据第八观点,应用于具备下游侧管道的车辆,该下游侧管道将从空调管道吹出的空气流向吹出口引导,空调管道的空气出口连接于下游侧管道中的空气入口。
根据第九观点,应用于具备上游侧管道的车辆,该上游侧管道将来自空调单元的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向空调管道引导。空调管道的空气入口连接于上游侧管道中的空气出口。
根据第十观点,应用于具备底盘和加强件的车辆,该加强件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该加强件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左侧的左侧部分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右侧的右侧部分与底盘连接,并且该加强件加强底盘。
光源支承于所述加强件。
根据第十一观点,光路外壳和空调管道构成为一体成型品。
根据第十二观点,具备门、判断部、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
在空调管道设有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使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绕过散热部并向吹出口引导。
门对从吹出开口部朝向散热部流动的风量和从吹出开口部流向旁通流路的风量的比率进行调整。
判断部对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的温度是否为阈值以上进行判断。
当判断部判断为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的温度为阈值以上时,第一控制部控制门,以使从吹出开口部流向旁通流路的风量比从吹出开口部朝向散热部流动的风量大。
当判断部判断为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的温度为阈值以上时,第一控制部控制门,以使从吹出开口部流向旁通流路的风量比从吹出开口部朝向散热部流动的风量大。
因此,当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的温度为阈值以上时,从吹出开口部流向旁通流路风量比从吹出开口部朝向散热部流动的风量大。因此,由于能抑制高温的空气流向散热部流动,因此能预先抑制由于高温的空气流导致阻碍光源的散热从而妨碍光源。
另一方面,由于当来自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的温度低于阈值时,从吹出开口部朝向散热部流动的风量比从吹出开口部流向旁通流路风量大,因此使大量的低温的空气流流向散热部,从而能通过散热部良好地散热。

Claims (12)

1.一种平视显示器,应用于移动体,该移动体具备挡风玻璃(3)、空调单元(40)和吹出口(50),所述空调单元具有吹出空气流的吹出开口部(41a),所述吹出口将来自所述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吹出,
所述平视显示器具备:光源(10),该光源射出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光;以及光路外壳(20),该光路外壳构成使所述显示光从所述光源向所述挡风玻璃传播的光路(21),通过所述光路后的所述显示光向所述挡风玻璃照射并在所述挡风玻璃显示所述信息,所述平视显示器的特征在于,
具备空调管道(30),该空调管道形成将来自所述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向所述吹出口引导的空气流路,
所述光源在所述空调管道的所述空气流路内露出,并向所述空气流路内散热,
所述光路外壳和所述空调管道构成为通过彼此共用的分离壁(32)将所述空气流路和所述光路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与所述光路外壳相邻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具备散热部(11),该散热部在所述空气流路内露出并向所述空气流路内散热,
将所述空气流路内的空气流的主流所流动的方向设为空气流动方向,
将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正交且预先确定的一个方向设为正交方向,
所述散热部遍及所述空气流动方向和所述正交方向地形成,
将所述散热部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第一尺寸(Ln),
将所述散热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为第二尺寸(Lt),
所述散热部进一步构成为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尺寸。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所述光路外壳和所述空调管道搭载于作为所述移动体的车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和所述光路外壳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
将所述光路外壳中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前侧的端部设为前侧端部(20a),
将所述光路外壳中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后侧的端部设为后侧端部(20b),
将所述光源中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前侧的端部设为前侧端部(10a),
将所述光源中的位于车辆行进方向最后侧的端部设为后侧端部(10b),
所述光源的所述前侧端部在所述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光路外壳的所述前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配置于所述光路外壳的所述前侧端部的后侧,所述光源的所述后侧端部在所述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光路外壳的所述后侧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配置于所述光路外壳的所述后侧端部的前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将所述空气流向车室内吹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是侧面吹出口,该侧面吹出口配置于所述车室内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车辆宽度方向右侧或者左侧,并将所述空气流向乘员上半身吹出。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具备下游侧管道(34)的车辆,该下游侧管道将从所述空调管道吹出的空气流向所述吹出口引导,
所述空调管道的空气出口连接于所述下游侧管道中的空气入口。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具备上游侧管道(33)的车辆,该上游侧管道将来自所述空调单元的所述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向所述空调管道引导,
所述空调管道的空气入口连接于所述上游侧管道中的空气出口。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具备底盘(5a、5b)和加强件(4)的车辆,所述加强件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加强件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左侧的左侧部分和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右侧的右侧部分连接于所述底盘,并且所述加强件加强所述底盘,
所述光源支承于所述加强件。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路外壳和所述空调管道构成为一体成型品。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视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门(60)、判断部(S100)、第一控制部(S110)以及第二控制部(S120),
在所述空调管道设有旁通流路(31a),该旁通流路使来自所述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绕过所述散热部并向所述吹出口引导,
所述门对从所述吹出开口部朝向所述散热部流动的风量和从所述吹出开口部流向所述旁通流路的风量的比率进行调整,
所述判断部对来自所述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的温度是否为阈值以上进行判断,
当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来自所述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的温度为阈值以上时,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门,以使从所述吹出开口部流向所述旁通流路的风量比从所述吹出开口部朝向所述散热部流动的风量大,
当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来自所述吹出开口部的空气流的温度低于阈值时,所述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门,以使从所述吹出开口部朝向所述散热部流动的风量比从所述吹出开口部流向所述旁通流路的风量大。
CN201880050707.XA 2017-08-08 2018-08-07 平视显示器 Withdrawn CN1109973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3384 2017-08-08
JP2017153384 2017-08-08
JP2018-098072 2018-05-22
JP2018098072A JP6729631B2 (ja) 2017-08-08 2018-05-22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PCT/JP2018/029651 WO2019031519A1 (ja) 2017-08-08 2018-08-07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7388A true CN110997388A (zh) 2020-04-10

Family

ID=65523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0707.XA Withdrawn CN110997388A (zh) 2017-08-08 2018-08-07 平视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71912A1 (zh)
JP (1) JP6729631B2 (zh)
CN (1) CN11099738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3394A (zh) * 2021-03-23 2022-09-2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7575A (ja) * 2014-02-25 2015-09-03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冷却システム
JP2016011104A (ja) * 2014-06-06 2016-01-21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6932898A (zh) * 2015-12-30 2017-07-07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装置
CN107000545A (zh) * 2014-12-22 2017-08-01 株式会社电装 空气吹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04724U (ja) * 1991-02-21 1992-09-09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09051295A (ja) * 2007-08-24 2009-03-12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室前部構造
WO2016158100A1 (ja) * 2015-04-01 2016-10-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7575A (ja) * 2014-02-25 2015-09-03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冷却システム
JP2016011104A (ja) * 2014-06-06 2016-01-21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7000545A (zh) * 2014-12-22 2017-08-01 株式会社电装 空气吹出装置
CN106932898A (zh) * 2015-12-30 2017-07-07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71912A1 (en) 2020-06-04
JP2019031270A (ja) 2019-02-28
JP6729631B2 (ja) 202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8155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31885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7000545B (zh) 空气吹出装置
EP2548754B1 (en) Cooling device for a heat-emitting body
US8460073B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6642706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US20140256244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
WO2014199588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1319421A (zh) 用于控制空调中的内部/外部空气的系统
CN111347999A (zh) 移动体
JP3614058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US20180251012A1 (en) Vehicular defroster duct structure
CN110997388A (zh) 平视显示器
JP6948549B2 (ja) 車両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JP2017149304A (ja) 車両用空気吹き出し装置
WO2019031519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111717162B (zh) 移动体
JP2019031270A5 (zh)
JP7298750B2 (ja) 車載カメラ
JP2011195063A (ja) 車室構成部品冷却装置
US11059350B2 (en) Vehicle having an air conditioning unit which has a preconditioning mode
US20230278396A1 (en) Air-conditioning vent structure
JP6634799B2 (ja) 車両用空気吹き出し装置
WO2018186126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401327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