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2839B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2839B
CN110992839B CN202010010377.0A CN202010010377A CN110992839B CN 110992839 B CN110992839 B CN 110992839B CN 202010010377 A CN202010010377 A CN 202010010377A CN 110992839 B CN110992839 B CN 110992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main
display device
flexible panel
main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03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2839A (zh
Inventor
董栗明
李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03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2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2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2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2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2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解决柔性面板无法紧密卷绕在主卷轴上的问题,该显示装置包括:主卷轴;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带动所述主卷轴沿第一方向旋转,在所述主卷轴沿第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所述主卷轴带动所述柔性面板恢复至所述初始状态;至少一个副卷轴,所述主卷轴的端部和所述副卷轴的端部可相互连接或脱离;至少一个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所述副卷轴,用于向所述副卷轴提供复位力;其中,在所述柔性面板处于所述初始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卷轴与所述主卷轴连接,所述副卷轴用于向所述主卷轴传递所述复位力,所述复位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面板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可实现弯曲折叠等优点,因而成为目前显示面板的主流发展趋势,并且,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进步,可卷曲的柔性面板将成为未来显示装置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显示装置包括主卷轴和柔性面板,柔性面板卷绕在主卷轴上。然而,目前的显示装置存在无法将柔性面板紧密卷绕在主卷轴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解决柔性面板无法紧密卷绕在主卷轴上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主卷轴;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在初始状态下卷绕在所述主卷轴上,且随着所述柔性面板从所述主卷轴上展开,所述柔性面板带动所述主卷轴沿第一方向旋转,在所述主卷轴沿第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所述主卷轴带动所述柔性面板恢复至所述初始状态;至少一个副卷轴,所述主卷轴的端部和所述副卷轴的端部可相互连接或脱离;至少一个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所述副卷轴,用于向所述副卷轴提供复位力;其中,在所述柔性面板处于所述初始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卷轴与所述主卷轴连接,所述副卷轴用于向所述主卷轴传递所述复位力,所述复位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所述主卷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主卷轴的内部,且一端连接所述主卷轴,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设置;所述柔性面板带动所述主卷轴沿第一方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随着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形变的恢复,所述主卷轴沿第二方向旋转,以带动所述柔性面板恢复至所述初始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主卷轴中的第一轴芯,所述第一轴芯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轴芯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卷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轴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为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副卷轴的内部,且一端连接所述副卷轴,在所述副卷轴与所述主卷轴连接的情况下,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设置且具有弹性形变,以使得所述副卷轴向所述主卷轴提供复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副卷轴中的第二轴芯,在所述副卷轴与所述主卷轴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轴芯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轴芯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卷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蓄力装置;所述蓄力装置连接所述副卷轴,用于驱动所述副卷轴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增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卷轴上且靠近所述副卷轴一侧的磁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副卷轴上且靠近所述主卷轴一侧的第一电磁铁;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磁极,使得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磁性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相吸,所述第二状态为相斥或无引力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检测柔性面板的运动方向,并根据柔性面板的运动方向控制第一电磁铁的磁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监控传感器;所述监控传感器用于生成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柔性面板的运动方向;第一控制部件;所述第一控制部件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传感器发送的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磁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一电磁铁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磁性部件沿所述主卷轴的周向布设,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铁沿所述副卷轴的周向布设,且每一所述第一电磁铁与一个所述磁性部件位置对应;或者,所述磁性部件为围绕所述第一轴芯一圈的圆环状,所述第一电磁铁为围绕所述第二轴芯一圈的圆环状;或者,多个所述磁性部件沿所述主卷轴的周向布设,所述第一电磁铁为围绕所述第二轴芯一圈的圆环状;或者,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铁沿所述副卷轴的周向布设,所述磁性部件为围绕所述第一轴芯一圈的圆环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伸展的情况下用于阻止在所述副卷轴向靠近所述主卷轴的方向移动;和/或,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副卷轴远离所述主卷轴一侧,且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副卷轴远离所述主卷轴一侧端部上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用于阻止所述副卷轴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以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伸缩;第二控制部件,所述第二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副卷轴向远离所述主卷轴的方向移动时,控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伸展,并在所述副卷轴向靠近所述主卷轴的方向移动时,控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收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卷轴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凸缘,所述柔性面板位于所述凸缘以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副卷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主卷轴;柔性面板,柔性面板在初始状态下卷绕在主卷轴上,且随着柔性面板从主卷轴上展开,柔性面板带动主卷轴沿第一方向旋转,在主卷轴沿第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主卷轴带动柔性面板恢复至初始状态;至少一个副卷轴,主卷轴的端部和副卷轴的端部可相互连接或脱离;至少一个复位件,复位件连接副卷轴,用于向副卷轴提供复位力;其中,在柔性面板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副卷轴与主卷轴连接,副卷轴用于向主卷轴传递复位力,复位力的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不仅包括主卷轴,还包括副卷轴,副卷轴连接复位件,复位件用于向副卷轴提供复位力,在柔性面板处于初始状态时,即,柔性面板完全卷绕在主卷轴上,在此情况下,副卷轴与主卷轴连接,副卷轴将复位力传递给主卷轴,且复位力的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因此增加了主卷轴将柔性面板卷绕在主卷轴上的力,从而使得柔性面板能够紧密卷绕在主卷轴上。
在此基础上,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主卷轴的端部和副卷轴的端部可相互脱离,在用户需要将柔性面板从主卷轴上展开时,可将副卷轴脱离主卷轴,因此用户展开柔性面板所使用的力仅需要克服主卷轴上的力,从而减小了用户的拉力,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避免了柔性面板在展开时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七。
附图标记:
1-主卷轴;2-柔性面板;3-副卷轴;4-壳体;5-控制装置;6-第一限位件;7-第二限位件;10-第一弹性件;11-第一轴芯;21-阵列基板;22-对盒基板;23-液晶层;24-上偏光片;25-下偏光片;26-显示用基板;27-封装层;31-复位件(第二弹性件);32-第二轴芯;33-磁性部件;34-第一电磁铁;40-固定轴;51-监控传感器;52-第一控制部件;53-驱动部件;54-第二控制部件;210-第一衬底;211-薄膜晶体管;212-像素电极;213-公共电极;214-第一绝缘层;215-第二绝缘层;220-第二衬底;221-彩色滤光层;222-黑矩阵图案;260-第三衬底;261-阳极;262-发光功能层;263-阴极;264-像素界定层;265-平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器、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相框等具有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图2为图1在DD’向上的剖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主卷轴1;柔性面板2,柔性面板2在初始状态下卷绕在主卷轴1上,且随着柔性面板2从主卷轴1上展开,柔性面板2带动主卷轴1沿第一方向旋转,在主卷轴1沿第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主卷轴1带动柔性面板2恢复至初始状态;至少一个副卷轴3,主卷轴1的端部和副卷轴3的端部可相互连接或脱离;至少一个复位件31,复位件31连接副卷轴3,用于向副卷轴3提供复位力;其中,在柔性面板2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副卷轴3与主卷轴1连接,副卷轴3用于向主卷轴1传递复位力,复位力的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也可以是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或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装置(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更容易制作成柔性显示装置。
在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柔性面板2为液晶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主要结构包括阵列基板21、对盒基板22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21和对盒基板22之间的液晶层23。在此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包含的背光模组可以设置在柔性面板2展开后的下方位置,以便在柔性面板2展开后背光模组可以向柔性面板2提供背光。
阵列基板21的每个亚像素均设置有位于第一衬底210上的薄膜晶体管211和像素电极212。薄膜晶体管211包括有源层、源极、漏极、栅极及栅绝缘层,源极和漏极分别与有源层接触,像素电极212与薄膜晶体管211的漏极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2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210上的公共电极213。像素电极212和公共电极213可以设置在同一层,在此情况下,像素电极212和公共电极213均为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的梳齿结构。像素电极212和公共电极213也可以设置在不同层,在此情况下,如图3所示,像素电极212和公共电极213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14。在公共电极213设置在薄膜晶体管211和像素电极212之间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公共电极213与薄膜晶体管21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21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盒基板22包括公共电极213。
如图3所示,对盒基板22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220上的彩色滤光层221,在此情况下,对盒基板22也可以称为彩膜基板(Color filter,简称CF)。其中,彩色滤光层221至少包括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分别与阵列基板21上的亚像素一一正对。对盒基板2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220上的黑矩阵图案222,黑矩阵图案222用于将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间隔开。
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对盒基板22远离液晶层23一侧的上偏光片24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21远离液晶层23一侧的下偏光片25。
在显示装置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柔性面板2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如图4所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用基板26和用于封装显示用基板26的封装层27。此处,封装层27可以为封装薄膜,也可以为封装基板。
如图4所示,上述的显示用基板26的每个亚像素包括设置在第三衬底260上的发光器件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211。发光器件包括阳极261、发光功能层262以及阴极263,阳极261和多个薄膜晶体管211中作为驱动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211的漏极电连接。显示用基板26还包括像素界定层264,像素界定层264包括多个开口区,一个发光器件设置在一个开口区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功能层262包括发光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功能层262除包括发光层外,还包括电子传输层(election transporting layer,简称ETL)、电子注入层(election injection layer,简称EIL)、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ing layer,简称HTL)以及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简称HIL)中的一层或多层。
如图4所示,显示用基板26还包括设置在薄膜晶体管211和阳极261之间的平坦层265。
此处,初始状态为柔性面板2完全卷绕在主卷轴1上的状态。在销售产品时,显示面板2通常处于初始状态。
对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复位力的方向不进行限定,只要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复位力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同即可。示例的,在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的情况下,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复位力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的情况下,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复位力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应当理解到,在沿主卷轴1的轴线方向上,副卷轴3设置在主卷轴1的端部,在此基础上,主卷轴1和副卷轴3的中轴线重合。
至少一个副卷轴3可以是显示装置仅包括一个副卷轴3,在此情况下,一个副卷轴3设置在主卷轴1的一个端部;也可以是显示装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副卷轴3,在此情况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副卷轴3可以设置在主卷轴1的一个端部,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主卷轴1的两个端部。附图1以显示装置仅包括一个副卷轴3,一个副卷轴3设置在主卷轴1的一个端部为例进行示意。
此外,复位件31的数量与副卷轴3的数量相同。示例的,在显示装置仅包括一个副卷轴3的情况下,一个副卷轴3连接一个复位件31;在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副卷轴3的情况下,两个副卷轴3分别连接一个复位件31。
对于主卷轴1和副卷轴3相互连接的方式不进行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卷轴1包括第一卡合部,副卷轴3包括第二卡合部,主卷轴1和副卷轴3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连接在一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卷轴1的端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副卷轴3靠近主卷轴1的端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或者主卷轴1的端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副卷轴3靠近主卷轴1的端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主卷轴1和副卷轴3通过螺纹相互扭合在一起。此处,螺纹可以是螺栓、螺钉或螺柱中的一种。
对于复位件31不进行限定。复位件31例如可以为发条组件。应当理解到,发条组件是发动机器的一种装置,利用弹簧卷紧片状钢条,当弹簧的弹力逐渐松开时产生动力,以驱动装置运动。发条组件例如可以包括:发条盒,设置在发条盒中的发条,以及穿过发条盒的发条轴,其中发条缠绕在发条轴上,通过在发条的弹力逐渐松开时,产生驱动发条轴转动的动力。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发条轴和副卷轴3固定连接,从而使得二者能够一起转动。
相关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主卷轴1以及柔性面板2,柔性面板2卷绕在主卷轴1上。由于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仅包括主卷轴1,因而使得显示装置存在无法将柔性面板2紧密卷绕在主卷轴1上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由于目前已开发的显示装置中的卷轴的半径较大,大半径卷轴的半径为R≥10mm,导致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在此情况下,通过减小卷轴的半径来减小显示装置的体积,小半径卷轴的半径为r≤5mm。然而具有小半径卷轴的显示装置则需要更大的力来实现将柔性面板2紧密卷绕在主卷轴1上,因此会进一步使得显示装置存在无法将柔性面板2紧密卷绕在主卷轴1上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主卷轴1;柔性面板2,柔性面板2在初始状态下卷绕在主卷轴1上,且随着柔性面板2从主卷轴1上展开,柔性面板2带动主卷轴1沿第一方向旋转,在主卷轴1沿第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主卷轴1带动柔性面板2恢复至初始状态;至少一个副卷轴3,主卷轴1的端部和副卷轴3的端部可相互连接或脱离;至少一个复位件31,复位件31连接副卷轴3,用于向副卷轴3提供复位力;其中,在柔性面板2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副卷轴3与主卷轴1连接,副卷轴3用于向主卷轴1传递复位力,复位力的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不仅包括主卷轴1,还包括副卷轴3,副卷轴3连接复位件31,复位件31用于向副卷轴3提供复位力,在柔性面板2处于初始状态时,即,柔性面板2完全卷绕在主卷轴1上,在此情况下,副卷轴3与主卷轴1连接,副卷轴3将复位力传递给主卷轴1,且复位力的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因此增加了主卷轴1将柔性面板2卷绕在主卷轴1上的力,从而使得柔性面板2能够紧密卷绕在主卷轴1上。
在此基础上,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主卷轴1的端部和副卷轴3的端部可相互脱离,在用户需要将柔性面板2从主卷轴1上展开时,副卷轴2脱离主卷轴1,因此用户展开柔性面板2所使用的力仅需要克服主卷轴1上的力,从而减小了用户的拉力,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避免了柔性面板2在展开时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4和第一弹性件10。主卷轴1与壳体4转动连接,即主卷轴1可相对壳体4转动。第一弹性件10位于主卷轴1的内部,且一端连接主卷轴1,另一端与壳体4相对固定设置;柔性面板2带动主卷轴1沿第一方向旋转,使得第一弹性件10产生弹性形变;随着第一弹性件10的弹性形变的恢复,主卷轴1沿第二方向旋转,以带动柔性面板2恢复至初始状态。
此处,对于第一弹性件10的另一端与壳体4相对固定设置的方式以及第一弹性件10不进行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在主卷轴1中的第一轴芯11,第一轴芯11与壳体4相对固定设置(例如,第一轴芯11固定设置在壳体4内);第一弹性件10为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套设在第一轴芯11上,第一扭簧的一端连接主卷轴1,另一端连接第一轴芯11。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第一扭簧套设(安装)在第一轴芯11上时,第一扭簧具有一定的形变产生一定的扭力,且第一扭簧的扭力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即在柔性面板2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扭簧已具有扭力,因而在柔性面板2带动主卷轴1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即用户将柔性面板2从主卷轴1上展开,此时用户克服第一扭簧的扭力,使得第一扭簧进一步发生形变,在此基础上,由于第一扭簧发生形变,因此在用户将手松开时,柔性面板2自动收回至主卷轴1上,恢复至初始状态。由于在柔性面板2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扭簧存在扭力,此时能够帮助将柔性面板2卷紧在主卷轴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件31为第二弹性件31,第二弹性件31位于副卷轴3的内部,且一端连接副卷轴3,在副卷轴3与主卷轴1连接的情况下,另一端与壳体4相对固定设置且具有弹性形变,以使得副卷轴3向主卷轴1提供复位力。
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在副卷轴3中的第二轴芯32,在副卷轴3与主卷轴1连接的情况下,第二轴芯32与壳体4相对固定设置;第二弹性件31为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套设在第二轴芯32上,第二扭簧的一端连接主卷轴1,另一端连接第二轴芯32。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副卷轴3在沿主卷轴1的轴向方向上可以移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壳体4上且与第二轴芯32连接的固定轴40,固定轴40与壳体4相对固定设置,第二轴芯32可在卡合结构上移动,且不会相对于卡合结构转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第二扭簧套设(安装)在第二轴芯11上时,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具有一定的形变产生一定的扭力,且第二扭簧的扭力方向均与第一方向相反,即在柔性面板2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二扭簧已具有扭力,因此在主卷轴1和副卷轴3相互连接的情况下,在第一扭簧的扭力T1和第二扭簧的扭力T2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现将柔性面板2紧密卷绕在主卷轴1上。
考虑到在副卷轴3与主卷轴1相脱离的过程中,第二扭簧的扭力会有部分消失,导致再次将副卷轴3与主卷轴1连接时,副卷轴3中的第二扭簧的扭力变小,因而无法将柔性面板2紧密卷绕在主卷轴1上。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蓄力装置;蓄力装置连接副卷轴3,用于驱动副卷轴3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增大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形变。
此处,对于蓄力装置不进行限定。蓄力装置例如可以为电机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装置还包括蓄力装置,蓄力装置连接副卷轴3,用于驱动副卷轴3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增大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因此,在主卷轴1与副卷轴3再次连接之前,蓄力装置将第二弹性件31的弹性形变增大,这样一来,在主卷轴1与副卷轴3相连接的情况下,将柔性面板2卷绕在主卷轴1上的拉力增大,因而可以进一步实现柔性面板2紧密卷绕在主卷轴1上。
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5、设置在主卷轴1上且靠近副卷轴3一侧的磁性部件33、设置在副卷轴3上且靠近主卷轴2一侧的第一电磁铁34;控制装置5连接第一电磁铁34,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使得第一电磁铁34与磁性部件3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为相吸,第二状态为相斥或无引力关系。
此处,对于磁性部件33不进行限定,磁性部件33例如可以为永磁铁、也可以是电磁铁。应当理解到,磁性部件33的磁性和磁极不能改变。第一电磁铁34的磁性和磁极可以改变,在通电的情况下,第一电磁铁34具有磁性,在不通电的情况下,第一电磁铁34没有磁性;并且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第一电磁铁34连接控制装置5的正负电极以及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因而可以通过控制装置5改变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
示例的,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和磁性部件33的磁极相反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磁性部件33具有第一状态,即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磁性部件33相吸,从而使得主卷轴1和副卷轴3相互连接。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和磁性部件33的磁极相同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磁性部件33具有第二状态,即,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磁性部件33相斥,或者将控制装置5断电,此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磁性部件33具有第二状态,即,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磁性部件33之间无引力关系,从而使得主卷轴1和副卷轴3相互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5还用于检测柔性面板2的运动方向,并根据柔性面板2的运动方向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
应当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面板2的相对两端可分别称为固定端和自由端,其中,固定端设置于主卷轴1上,自由端可以被拉动。对于柔性面板2的运动方向,以下提供几种实施例具体说明:
第一种:控制装置5检测柔性面板2的运动方向为柔性面板2从主卷轴1上展开,在此情况下,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磁性部件33的磁极相同,或者此时将控制部件断电,主卷轴1和副卷轴3相互脱离。此处,当柔性面板2展开到最大程度时,即柔性面板2的自由端到达最大展开位置,可以是柔性面板2始终通过人手拉住让其保持展开状态;也可以是将柔性面板2的自由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到显示装置上(例如:显示装置的外壳上),以防止柔性面板回卷。
第二种:控制装置5检测柔性面板2处于初始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面板2的自由端被卡在壳体4的出口处,从而可以防止柔性面板2的自由端卷入到壳体4的内部,在此情况下,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磁性部件33的磁极相反,主卷轴1和副卷轴3相互连接。
第三种:控制装置5检测柔性面板2的运动方向为柔性面板2向主卷轴1卷绕过程中的方向,即柔性面板2的自由端不受拉力。
此处,柔性面板2的自由端不受拉力可以是当用户松手时;或者,将柔性面板2的自由端脱离显示装置的外壳时。在此基础上,可以是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磁性部件33的磁极相同,或者此时将控制装置5断电,只通过主卷轴1的力将柔性面板2卷回;也可以是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与磁性部件33的磁极相反,主卷轴1和副卷轴3相互连接,通过主卷轴1和副卷轴3的共同作用力将柔性面板2卷回。
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5包括监控传感器51;监控传感器51用于生成检测信号,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柔性面板2的运动方向;第一控制部件52;第一控制部件52用于接收监控传感器51发送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
此处,对于监控传感器51不进行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传感器51包括摄像头和与摄像头电连接的处理器,摄像头用于获取图像信息(即柔性面板2的运动方向),处理器用于将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生成检测信号。
对于磁性部件33和第一电磁铁34的数量以及位置关系不进行限定,以能使磁性部件33和第一电磁铁34相吸或相斥、无引力关系为准。例如,磁性部件33和第一电磁铁34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磁性部件33沿主卷轴1的周向布设,多个第一电磁铁34在沿副卷轴3的周向布设,且每一第一电磁铁34与一个磁性部件33位置对应;又例如,磁性部件33为围绕第一轴芯11一圈的圆环状,第一电磁铁34为围绕第二轴芯32一圈的圆环状;又例如,多个磁性部件33沿主卷轴1的周向布设,第一电磁铁34为围绕第二轴芯32一圈的圆环状;又例如,多个第一电磁铁34在沿副卷轴3的周向布设,磁性部件33为围绕第一轴芯11一圈的圆环状。
此处,在磁性部件33和第一电磁铁34的数量均为多个的情况下,磁性部件33和第一电磁铁34的形状、大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示例的,磁性部件33包括两个子磁性部件,两个子磁性部件设置在主卷轴1的周向方向上且每隔90°设置一个,在此情况下,第一电磁铁34包括两个第一子电磁铁,两个第一子电磁铁设置在副卷轴3的周向方向上且每隔90°设置一个;又例如,磁性部件33包括三个子磁性部件,三个子磁性部件设置在主卷轴1的周向方向上且每隔60°设置一个,在此情况下,第一电磁铁34包括三个第一子电磁铁,三个第一子电磁铁设置在副卷轴3的周向方向上且每隔60°设置一个。应当理解到,磁性部件33和第一电磁铁34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三个或四个,其它磁性部件33和第一电磁铁34的数量以及设置方式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基于上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控制装置5和磁性部件33以及第一电磁铁34,由于控制部件5与第一电磁铁34电连接,通过控制部件5可以使得主卷轴1和副卷轴3相互连接或脱离,从而实现了显示装置自动化,节省了人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副卷轴3可沿副卷轴3的中轴线的方向移动,主卷轴2和副卷轴3相互脱离为副卷轴3向远离主卷轴1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6;第一限位件6可伸缩地设置在壳体4上,第一限位件6伸展的情况下用于阻止副卷轴3向靠近主卷轴1的方向移动;和/或,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7,第二限位件7设置在壳体4上,且位于副卷轴3远离主卷轴1一侧,且第二限位件7和副卷轴3远离主卷轴1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卡合结构,卡合结构用于阻止副卷轴3相对第二限位件7转动。附图8中未示意出卡合结构。
此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限位件6和/或第二限位件7可以是显示装置仅包括第一限位件6,也可以是显示装置仅包括第二限位件7;还可以是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限位件6和第二限位件7。
对于卡合结构不进行限定。卡合结构例如可以为凹槽,第二限位件7插入凹槽时,可以阻止副卷轴3相对第二限位件7转动。
应当理解到,第一限位件6为可伸缩支撑杆,第一限位件6包括内杆和外杆,内杆部分插设在外杆内且相对于外杆可伸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部件53,驱动部件53连接第一限位件6,以驱动第一限位件6伸缩;第二控制部件54,第二控制部件54用于在副卷轴3向远离主卷轴1的方向移动时,控制第一限位件6伸展,并在副卷轴3向靠近主卷轴1的方向移动时,控制第一限位件6收缩。
此处,驱动部件53连接第一限位件6的内杆和外杆,驱动第一限位件6的内杆相对于外杆实现伸缩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部件54可以集成在控制装置5中。
以磁性部件33的磁极为N极,第一电磁铁34和磁性部件33相斥为例,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柔性面板2在壳体4内的运动过程:
初始状态柔性面板2未被拉动时,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件6处于收缩状态,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为S极,此时,主卷轴1自身的扭力和副卷轴3自身的扭力可以实现将柔性面板2紧密卷绕在主卷轴1上。
在柔性面板2被用户从壳体4中拉出的状态下,监控传感器51将生成的检测信号传输到第一电磁铁34,第一控制部件52将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由S极变为N极,在第一电磁铁34和磁性部件33之间的斥力作用下,主卷轴1和副卷轴3相互脱离,同时,副卷轴3向远离主卷轴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控制部件54控制第一限位件6伸展,当副卷轴3远离主卷轴1一侧的侧面运动到第二限位件7的位置时,第一限位件6刚好完全伸出,达到如图8所示的位置。
应当理解到,在第一限位件6完全伸出且达到如图8所示的位置时,此时第一电磁铁34保持磁性或者失去磁性均可。
此外,由于第一限位件6设置壳体4上,且位于如图9所示的副卷轴3的背面,因而附图9中未示意出第一限位件6。
在柔性面板2停止运动时,即用户松手后柔性面板2收回至主卷轴1上,此时,监控传感器51将生成的检测信号传输至第一控制部件52,第一控制部件52控制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为S极或者使第一电磁铁34获得磁性,同时,第二控制部件54控制第一限位件6收缩,由于第一电磁铁34和磁性部件33之间的磁性引力,实现主卷轴1与副卷轴3紧密接触,从而使得柔性面板2紧密卷绕在主卷轴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卷轴1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凸缘,柔性面板2位于凸缘以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主卷轴1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凸缘,柔性面板2位于凸缘以内,因此可以防止柔性面板2在运动过程中从主卷轴1的表面滑落,进一步减小柔性面板2发生损坏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副卷轴3。
在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副卷轴3的情况下,示例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副卷轴3与主卷轴1之间的挡板,挡板用于将主卷轴1中的第一轴芯11相对于壳体4固定设置。在此基础上,挡板与主卷轴1设置磁性部件33的位置以及副卷轴3设置第一电磁铁34的位置处镂空,便于磁性部件33和第一电磁铁34的磁极相反时,主卷轴1和副卷轴3可以相互连接。附图10中未示意出挡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副卷轴3,两个副卷轴3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副卷轴3相同的结构,两个副卷轴3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一个副卷轴3的结构,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副卷轴3,两个副卷轴3分别设置在主卷轴1的两个端部,因此,在柔性面板2处于初始状态时,主卷轴1与两个副卷轴3均相互连接,从而主卷轴2获得T1+2T2的扭力,这样一来,可以使得柔性面板2更加紧密的卷绕在主卷轴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卷轴;
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在初始状态下卷绕在所述主卷轴上,且随着所述柔性面板从所述主卷轴上展开,所述柔性面板带动所述主卷轴沿第一方向旋转,在所述主卷轴沿第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所述主卷轴带动所述柔性面板恢复至所述初始状态;
至少一个副卷轴,在所述柔性面板在初始状态下,所述主卷轴的端部和所述副卷轴的端部相互连接;在所述柔性面板在展开状态下,所述主卷轴的端部和所述副卷轴的端部相互脱离;
至少一个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所述副卷轴,用于向所述副卷轴提供复位力;
其中,在所述柔性面板处于所述初始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卷轴与所述主卷轴连接,所述副卷轴用于向所述主卷轴传递所述复位力,所述复位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
所述主卷轴包括第一轴芯;所述副卷轴包括第二轴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主卷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主卷轴的内部,且一端连接所述主卷轴,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设置;
所述柔性面板带动所述主卷轴沿第一方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随着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形变的恢复,所述主卷轴沿第二方向旋转,以带动所述柔性面板恢复至所述初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轴芯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轴芯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卷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轴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件为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副卷轴的内部,且一端连接所述副卷轴,在所述副卷轴与所述主卷轴连接的情况下,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设置且具有弹性形变,以使得所述副卷轴向所述主卷轴提供复位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副卷轴与所述主卷轴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轴芯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设置;
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轴芯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卷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蓄力装置;所述蓄力装置连接所述副卷轴,用于驱动所述副卷轴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增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主卷轴上且靠近所述副卷轴一侧的磁性部件;
设置在所述副卷轴上且靠近所述主卷轴一侧的第一电磁铁;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磁极,使得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磁性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相吸,所述第二状态为相斥或无引力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检测柔性面板的运动方向,并根据柔性面板的运动方向控制第一电磁铁的磁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监控传感器;所述监控传感器用于生成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柔性面板的运动方向;
第一控制部件;所述第一控制部件用于接收所述监控传感器发送的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磁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一电磁铁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磁性部件沿所述主卷轴的周向布设,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铁沿所述副卷轴的周向布设,且每一所述第一电磁铁与一个所述磁性部件位置对应;
或者,
所述磁性部件为围绕所述第一轴芯一圈的圆环状,所述第一电磁铁为围绕所述第二轴芯一圈的圆环状;
或者,
多个所述磁性部件沿所述主卷轴的周向布设,所述第一电磁铁为围绕所述第二轴芯一圈的圆环状;
或者,
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铁沿所述副卷轴的周向布设,所述磁性部件为围绕所述第一轴芯一圈的圆环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伸展的情况下用于阻止在所述副卷轴向靠近所述主卷轴的方向移动;
和/或,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副卷轴远离所述主卷轴一侧,且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副卷轴远离所述主卷轴一侧端部上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用于阻止所述副卷轴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以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伸缩;
第二控制部件,所述第二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副卷轴向远离所述主卷轴的方向移动时,控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伸展,并在所述副卷轴向靠近所述主卷轴的方向移动时,控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收缩。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卷轴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凸缘,所述柔性面板位于所述凸缘以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副卷轴。
CN202010010377.0A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992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0377.0A CN110992839B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0377.0A CN110992839B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2839A CN110992839A (zh) 2020-04-10
CN110992839B true CN110992839B (zh) 2022-01-11

Family

ID=70080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0377.0A Active CN110992839B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283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40A (zh) * 1988-03-25 1989-11-08 伊斯曼柯达公司 胶卷暗盒
CN2168948Y (zh) * 1993-09-08 1994-06-15 杨苗良 半自动收放式纱门窗
CN202319308U (zh) * 2011-10-28 2012-07-11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卷支撑轴组件及彩色打印机
JP2013076716A (ja) * 2010-01-26 2013-04-25 Panasonic Corp 立体画像表示機能付き電子機器
CN105869522A (zh) * 2015-02-10 2016-08-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卷曲式显示装置
WO2018210194A1 (zh) * 2017-05-17 2018-1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10494909A (zh) * 2019-07-09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3506B2 (ja) * 2014-12-25 2018-08-15 シェンジェン ロイオ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6504648B (zh) * 2016-11-17 2019-01-2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护柔性屏的链式装置及柔性显示设备
CN107016937B (zh) * 2017-04-27 2019-06-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40A (zh) * 1988-03-25 1989-11-08 伊斯曼柯达公司 胶卷暗盒
CN2168948Y (zh) * 1993-09-08 1994-06-15 杨苗良 半自动收放式纱门窗
JP2013076716A (ja) * 2010-01-26 2013-04-25 Panasonic Corp 立体画像表示機能付き電子機器
CN202319308U (zh) * 2011-10-28 2012-07-11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卷支撑轴组件及彩色打印机
CN105869522A (zh) * 2015-02-10 2016-08-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卷曲式显示装置
WO2018210194A1 (zh) * 2017-05-17 2018-1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10494909A (zh) * 2019-07-09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2839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3884B2 (en)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foldable display terminal
US20170318689A1 (en) Rollable Display Device
KR20160041159A (ko) 표시 장치
CN103778858A (zh) 折叠式显示装置
US1195503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210725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11710248A (zh) 显示装置
CN110992839B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20090006606A (ko)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부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2022039298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system
WO2022162489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22176125A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CN212256770U (zh) 显示装置
WO2022248962A1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US2024006502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WO2023281352A1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US20240179935A1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259077A1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22180482A1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23037198A1 (ja) 表示装置
WO2022224080A1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22172128A1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23275653A1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22180468A1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23281344A1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