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4119B - 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84119B CN110984119B CN201911303830.0A CN201911303830A CN110984119B CN 110984119 B CN110984119 B CN 110984119B CN 201911303830 A CN201911303830 A CN 201911303830A CN 110984119 B CN110984119 B CN 1109841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il
- crack
- layer
- original soil
- crack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8—Making embankments, e.g. dikes, da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02—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04—Sealing lin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37—Clay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37—Clays
- E02D2300/0039—Clays mixed with additiv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Road Repair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属于土地修复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塌陷土地的裂缝划分为平整裂缝和错台裂缝;在平整裂缝两侧或者错台裂缝高度较低一侧开挖表层土,然后从表层土开挖后的底部开挖面向下开挖原土;原土开挖的宽度小于表层土开挖的宽度,原土开挖的深度大于表层土开挖的深度;在平整裂缝两侧或者错台裂缝高度较低一侧的原土开挖后形成的空间内填充防渗材料,形成防渗层;然后填充原土开挖时开挖出的原土,形成原土层;然后填充表层土开挖时开挖出的表层土,形成回覆层。本发明在开挖后的空间先填充了防渗材料并形成防渗层,保证了裂缝修复后的地质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地修复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煤矿矿区及附近区域的地质问题越来越严重,如煤矿采空区的地表塌陷以及由此引起的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等,对地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很多地方还造成了耕地的大量损毁。通常情况下,对于地表塌陷及裂缝,大多采用“挖高填低”法进行治理,这种方法对地表的平整度修复比较有效,但是会造成土壤耕作层的扰动破坏,修复后的土地不利于种植,耕地产量也会严重下降。另外,这种修复方法仅仅是将裂缝填充,在遇到雨水侵蚀或者地质条件变换影响时,很容易造成二次塌陷或者生成二次裂缝。
申请公布号为CN103741698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煤塌陷裂缝治理方法,该方法采用分段剥离与交错回填的填充方法对所治理黄土丘陵沟壑区存在的塌陷裂缝进行治理,裂缝内的充填结构由下至上分别为垫层、生土层、表土层,并在生土层和表土层之间还设置有覆盖层。该方法施工效率高,治理效果好,能够保证修复后地表仍然为适宜植被生长的土壤层。但是,由于该方法中填充的垫层、生土层、表土层均无法对雨水下渗形成阻挡,而覆盖层采用了秸秆与黄土混合,这也很难充分阻止雨水下渗。为了防止雨水浸泡导致裂缝区黄土下陷,该方法设置表土层上部预留一定的拱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黄土下陷的影响,但是长期来看仍然无法充分避免下陷和二次裂缝。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以减少平整修复后二次裂缝的出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裂缝参数将塌陷土地的裂缝划分为平整裂缝和错台裂缝;
2)开挖剥离:在平整裂缝两侧或者错台裂缝高度较低一侧开挖表层土,然后从表层土开挖后的底部开挖面向下开挖原土;原土开挖的宽度小于表层土开挖的宽度,原土开挖的深度大于表层土开挖的深度;
3)回填:在平整裂缝两侧或者错台裂缝高度较低一侧的原土开挖后形成的空间内填充防渗材料,铺平,压实,形成防渗层;然后在防渗层上方填充原土开挖时开挖出的原土,铺平,压实,形成原土层;然后在原土层上方填充表层土开挖时开挖出的表层土,铺平,压实,形成回覆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治理塌陷地区裂缝时,将裂缝分为两种,平整裂缝和错台裂缝,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理修复方法进行修复。对于平整裂缝,在将表层土剥离后,对原土剥离时采取了开挖宽度小于表层土开挖宽度但是深度大于表层土开挖深度的方式,保证了在修复裂缝时,两侧不会发生塌方造成修复土层散乱而影响修复效果,也有利于将表层土和原土分开堆放,在回填后保证表层土处于最上方。本发明在开挖后的空间填充了防渗材料并形成防渗层,充分避免了水分沿原裂缝处下渗而导致新的塌陷形成,保证了裂缝修复后的地质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2)中开挖表层土时的开挖宽度为1-2m、开挖深度为0.3-0.5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设置表层土开挖的宽度为1-2m,具有较宽的宽度,便于将裂缝附近较大面积的土壤开挖出来,并在后续进行填充和压实处理,使裂缝附近较大面积的土质更加致密、稳定,在裂缝修复后不易受到环境变化而再次发生塌陷、张裂。由于表层土后期回填后可以进行植物的种植,因此,本发明设置开挖深度为0.3-0.5m,可以将适合种植的表层土取出单独存放,便于回填后处于表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2)中原土开挖时开挖宽度为1-1.5m、开挖深度为1-2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原土开挖时的宽度略小于表层土的开挖宽度,但是深度远远大于表层土的开挖深度,可以深层次地将原土更多地挖出,并在裂缝较深处设置防渗层,深层次地阻断了裂缝的二次形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平整裂缝为错台高差小于0.3m的裂缝,所述错台裂缝为错台高差不小于0.3m的裂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据错台高度差是否大于0.3m将裂缝进行区分,便于针对不同的裂缝类型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也有利于在保证修复效果的同时控制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层的厚度为0.5-0.8m;所述防渗层的压实系数为92-9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渗层的厚度设置为0.5-0.8m,该厚度的防渗层可以充分阻止或者减少水分的向下渗透,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设置防渗层的压实系数非常大,增大了防渗层的致密性,使得防渗层很好地阻止水分下渗的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稳固性能,进一步减少了裂缝二次塌陷的几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3)中向原土开挖后形成的空间内填充防渗材料时,先填充部分防渗材料,铺平,压实,然后再填充剩余的防渗材料,铺平,压实,形成所述防渗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层铺设防渗材料,有利于防渗材料的均匀分布,也便于对防渗材料分层压实,提高防渗层的致密性,进而提高防渗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3)中所述防渗材料为黏土、膨润土、水泥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除了使用黏土作为防渗材料,还可以使用水泥、膨润土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防渗性能,适用于不同的土质条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黏土中粘粒含量为35-45%、有机质含量小于1.5%、水溶盐含量小于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的黏土中的粘粒含量合理,具有较高的塑形,在遇水时仍能保持较好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避免了在受到长时间雨水作用时防渗层发生散乱,影响后期使用时的防渗性能。较低的有机质和水溶盐含量能够降低其吸水性,进一步提高防渗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1)中所述裂缝为煤矿矿区发育成熟裂缝,所述煤矿矿区发育成熟裂缝为裂缝发育总时间小于开采时间的裂缝;所述开采时间为从煤矿对应工作面开始回采至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时的时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先行对裂缝发育程度进行判断,对于发育成熟的裂缝可以直接修复,对于没有发育成熟的裂缝可以设置修复时间,在后期进行修复,避免对未发育成熟的裂缝进行修复后,裂缝继续发育增长,导致前期修复效果受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裂缝发育总时间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T=(12/q)*(H/V)+0.083H
式中,q为常数,取值在2-8范围内;H为工作面开采深度,单位为m;V为工作面推进速度,单位为m/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对裂缝发育总时间进行了精确地计算,并将裂缝发育总时间与开采参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开采位置和开采参数计算得到与待修复裂缝本身更加接近的数据,使对裂缝状态的判断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采用在开挖后的空间先填充防渗材料形成防渗层,从根本上阻止了雨水下渗对原裂缝的冲刷,保证了裂缝修复填充物的稳固,裂缝修复后的土层不会发生二次裂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中开挖剥离过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中回填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1、裂缝;2、表层土;3、原土;4、防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主要针对地裂型塌陷地进行治理,而且主要针对煤矿采空区进行治理。本发明的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据裂缝参数将塌陷土地的裂缝划分为平整裂缝和错台裂缝;
2)开挖剥离:在平整裂缝两侧或者错台裂缝高度较低一侧开挖表层土,然后从表层土开挖后的底部开挖面向下开挖原土;原土开挖的宽度小于表层土开挖的宽度,原土开挖的深度大于表层土开挖的深度;
3)回填:在平整裂缝两侧或者错台裂缝高度较低一侧的原土开挖后形成的空间内填充防渗材料,铺平,压实,形成防渗层;然后在防渗层上方填充原土开挖时开挖出的原土,铺平,压实,形成原土层;然后在原土层上方填充表层土开挖时开挖出的表层土,铺平,压实,形成回覆层。
本发明的塌陷土地为煤矿采空区塌陷土地。裂缝种类中,错台裂缝主要为垂直沉降形成的裂缝。水平裂缝主要是水平张裂形成的裂缝。
本发明将裂缝划分为平整裂缝和错台裂缝,对平整裂缝和错台裂缝进行不同的处理。步骤2)中开挖剥离的具体步骤是,先对平整裂缝进行处理:
A1.开挖剥离:在裂缝两侧开挖表层土,然后从裂缝两侧表层土开挖剥离后的底部开挖面(开挖工作面)向下开挖原土,裂缝每一侧开挖的宽度小于对应侧表层土开挖的宽度,开挖的深度大于对应侧表层土开挖的深度;
A2.回填:在裂缝两侧原土开挖剥离后形成的空间内填充防渗材料,铺平,压实,形成防渗层;然后在防渗层上方填充原土剥离时开挖出的原土,铺平,压实,形成原土层,然后在原土层上方填充表土剥离时开挖出的表层土,铺平,压实,形成回覆层;
再对错台裂缝进行处理:
B1.开挖剥离:在裂缝高度较低的一侧开挖表层土,从该侧表层土开挖剥离后的底部开挖面(开挖工作面)向下开挖原土,开挖的宽度小于该侧表层土开挖的宽度,开挖的深度大于该侧表层土开挖的深度;
B2.回填:在裂缝高度较低的一侧原土开挖剥离后形成的空间内填充防渗材料,铺平,压实,形成防渗层;然后在防渗层上方填充原土剥离时开挖出的原土,铺平,压实,形成原土层,然后在原土层上方填充表土剥离时开挖出的表层土,铺平,压实,形成回覆层。
开挖剥离时开挖得到的表层土在裂缝两侧距离开挖边界2m处堆放,而开挖出的原土在裂缝两侧距离开挖边界1m处堆放。
开挖剥离时,裂缝两侧的竖向界面(竖向开挖工作面)可以为竖直面,也可以为倾斜面。当为倾斜面时,在垂直于裂缝延伸方向上的开挖截面为倒梯形,倒梯形的腰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20°。此时,原土开挖时的平均宽度小于表层土开挖时的平均宽度。当为竖直面时,原土开挖时的宽度小于表层土开挖时的宽度。
步骤2)中底部开挖面为开挖时的底部工作面,基本呈水平延伸。
对于裂缝两侧标高不同时,以较低的一侧计算开挖深度。
原土、表层土填充时的压实系数小于防渗层。防渗层填充时的压实系数为92-95%。原土填充时压实系数为88-90%。表层土填充时的压实系数为83-85%。
在向原土开挖形成的空间内填充防渗材料时,先填充部分防渗材料,铺平,压实,然后再填充剩余的防渗材料,铺平,压实,形成防渗层。优选的,两次填充的防渗材料的质量相等。
优选的,防渗材料采用黏土与膨润土以质量比3:1混合得到。
优选的,在防渗层填充之前,先采用开挖出的原土将裂缝填平至与原土开挖的最低工作面齐平。
在防渗层上方填充原土时,先填充部分原土,铺平,压实,然后再填充剩余的原土,铺平,压实,形成原土层。或者在防渗层的上表面先填充一部分原土,人工铺平,夯实,形成第一原土层;然后在第一原土层上再填充原土,人工铺平,夯实,形成第二原土层;然后再在第二原土层的上表面上填充原土,人工铺平,夯实,形成第三原土层。原土层由第一原土层、第二原土层、第三层原土层构成,原土层的总厚度为50-120cm。
在填充表层土时,可以将开挖出的全部或者部分表层土与农家肥和化肥混合均匀之后再填充。具体的,混合时每立方米表层土与2-5kg农家肥、0.1-0.5kg过磷酸钙、0.2-0.5kg草木灰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的混合土覆盖由原土层上表面或者部分表层土填充形成的表土层的上表面上,铺平。铺平之后的混合土层上可以种植固土植物,如果是耕地直接种植作物即可,如果是非耕地则可以洒水后撒播草籽。
回覆层的上表面不低于平整裂缝两侧或者错台裂缝高度较低一侧原表层土上表面的标高。
裂缝发育总时间小于煤矿开采时间则裂缝为发育成熟裂缝。裂缝发育总时间计算时,q的取值在2-8范围内,取值时根据经验进行取值。也可以先计算q=2时的裂缝发育总时间最大值和q=8时裂缝发育总时间最小值,然后取裂缝发育总时间最大值或最小值来进行判断,一般取最大值。裂缝发育总时间计算时,开采深度H一般取平均开采深度。开采时间为从煤矿对应工作面开始回采至今的时间,其中至今是指到裂缝开始平整治理时的时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塌陷土地为河南省YC煤矿矿山土地,存在地质问题的区域面积为3.82km2,主要地质问题为采空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对于区域内塌陷及裂缝严重的地区,前期已经进行了房屋搬迁、道路改线等工作,本实施例的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主要针对区域内的地裂缝进行平整,主要涉及区域对应的煤层为该煤矿2-3#煤层,具体以该煤层的13采区的D020工作面对应的区域为例。
本实施例的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勘测调查
对待处理区域进行勘测,主要勘测裂缝的位置、延伸长度、宽度、深度、错台高差等,调查裂缝对应的煤矿具体工作面的开采基本情况。
其中,裂缝宽(地表宽度)集中在1.05~1.60m,裂缝深集中在4.9~5.5m,高差在0.05~0.7m之间。
2)确定裂缝发育情况
首先根据勘测结果对裂缝发育情况进行预测判断,确定裂缝处于哪一个发育阶段,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按照下式进行计算裂缝发育总时间:
T=(12/q)*(H/V)+0.083H
式中,T为裂缝发育总时间,单位为月,具体的,裂缝发育总时间为地表移动变形时间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之和,地表移动变形时间是从工作面开始回采至地表开始产生移动变形所需的时间,地表移动持续时间是地表开始移动变形至地表停止移动、塌陷稳定。
q的取值在2-8范围内,具体取值根据煤矿回采实际情况结合经验进行取值。
H为工作面开采深度,单位为m;V为煤矿工作面推进速度,单位为m/月。
本实施例中,工作面开采深度H的取值取对应工作面的平均开采深度,为320m。V也取对应工作面的平均推进速度,为500m/月。
q的取值为8时,计算得出T=27.63月,为理论最小的裂缝发育时间;当q的取值为2时,计算得出T=30.51月,为理论最大的裂缝发育时间。为保证能够足够准地确定待平整处理的裂缝的发育状态,本实施例中,采用裂缝发育时间最大值30.51个月(2.55年)来进行判断。
根据调查资料,D020工作面从2012年开始回采,距离此次塌陷地区平整修复的时间已经有6年,远大于上述裂缝发育时间,即判断该工作面对应的裂缝为发育成熟裂缝,地质情况基本稳定,可以进行平整修复。
3)根据勘测结果,将裂缝划分为平整裂缝和错台裂缝,其中错台高差小于0.3m的裂缝归为平整裂缝,错台高差大于等于0.3m的裂缝归为错台裂缝。
4)对平整裂缝进行处理:
a.表土剥离:如图1所示,在裂缝1两侧开挖剥离表层土2,每一侧的开挖的宽度均为1.0m、开挖深度均为0.3m。具体开挖时,为保证竖向开挖工作面平整,沿裂缝1延伸方向上的开挖横截面为倒梯形,梯形的腰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左右。挖出的表层土2堆放在裂缝1两侧距离开挖边界2m处,便于后期回填。
b.原土剥离:表层土2挖出后,形成的底部开挖工作面接近水平,在裂缝1两侧的水平开挖工作面上继续向下开挖,两侧沿a步骤中的梯形腰线向下延伸,开挖的深度为1.5m。开挖出的原土3堆放在裂缝两侧距离开挖边界约1m处,便于回填使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将开挖出的表层土2可以堆放在裂缝的一侧,开挖出的原土3堆放在另一侧,距离开挖边界均为1m即可,如图1所示。
c.回填:在原土3开挖后形成的底部工作面上,采用原土3对裂缝1进行填充至上表面与原土3开挖后的底部工作面平齐。
然后在底部工作面上填充防渗材料,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防渗材料为黏土和膨润土以重量比3:1混合后得到的混合防渗材料。防渗材料先填充一部分,人工铺平,然后夯实,形成第一防渗层,厚度为25cm。然后在第一防渗层的上表面上再次填充防渗材料,人工铺平,然后夯实,形成第二防渗层,第一防渗层和第二防渗层的厚度之和为50cm。第一防渗层和第二防渗层构成了填充的防渗层4,如图2所示。防渗层4的压实系数均为95%。
在第二防渗层的上表面填充开挖出的原土3,先填充一部分原土3,人工铺平,夯实,形成第一原土层,第一原土层厚度为30cm;然后在第一原土层上再填充原土3,人工铺平,夯实,形成第二原土层,第二原土层的厚度也为30cm;然后再在第二原土层的上表面上填充原土,人工铺平,夯实,形成第三原土层,三层原土层的总厚度为100cm。原土层的压实系数均为90%。
在第三原土层的上表面填充开挖出的表层土2,人工铺平,夯实,形成表土层,厚度为15cm。表土层的压实系数为85%。
将剩余的开挖出的表层土2与农家肥和化肥混合均匀,具体的,每立方米表层土与2.5kg农家肥、0.1kg过磷酸钙、0.3kg草木灰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土覆盖在表土层的上表面上,铺平,形成混合层。表土层和混合层构成回覆层。
5)对错台裂缝进行处理:
a.表土剥离:在裂缝标高较低的一侧开挖剥离表层土,开挖的宽度均为1.0m、开挖深度均为0.3m。具体开挖时,为保证竖向开挖工作面平整,远离裂缝的开挖竖向工作面为倾斜面,倾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左右。挖出的表层土堆放在裂缝标高较低一侧距离开挖边界2m处,便于后期回填。
b.原土剥离:表层土挖出后,形成的底部开挖工作面接近水平,在裂缝两侧的水平开挖工作面上继续向下开挖,两侧沿a步骤中的倾斜面向下延伸,开挖的深度为1.5m。开挖出的原土堆放在裂缝标高较低一侧距离开挖边界约1m处,便于回填使用。
c.回填:回填的步骤与上述对平整裂缝进行处理时的回填步骤相同。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方法共处理地裂缝58条,平整治理后,裂缝处容重均在1.4t/m3以上。平整治理施工结束后6个月内,没有出现0.05m以上的二次裂缝。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理论最小的裂缝发育时间与煤矿回采时间进行对比,来判断裂缝是否发育成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沿裂缝延伸方向上的开挖横截面为长方形,即竖向的开挖工作面呈竖直设置,此种情况适用于裂缝宽度和深度均较大的情况。此时,平整裂缝和错台裂缝治理时,表土开挖时每一侧的开挖宽度为1.5m,深度为0.5m。原土开挖时每一侧的开挖宽度为1.2m,深度为2.0m。防渗层的厚度为0.8m,防渗材料和原土填充时仍然分层填充,每一层的高度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渗层的压实系数为92%,原土层的压实系数为88%,表土层的压实系数为83%。防渗材料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防渗材料,也可以采用黏土和水泥以4: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混合防渗材料。掺入水泥的防渗材料在形成防渗层后,遇水可以具有更强的强度,避免裂缝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二次塌陷。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渗层和原土层在填充和压实时不再分层进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表层土不与农家肥和化肥混合,直接将表层土覆盖在原土层上即可。
Claims (2)
1.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主要对地裂缝进行平整;
1)根据裂缝参数将塌陷土地的裂缝划分为平整裂缝和错台裂缝;裂缝宽为1.05-1.60m,裂缝深为4.9-5.5m,高差为0.05-0.7m;所述平整裂缝为错台高差小于0.3m的裂缝,所述错台裂缝为错台高差不小于0.3m的裂缝;
2)开挖剥离:在平整裂缝两侧或者错台裂缝高度较低一侧开挖表层土,然后从表层土开挖后的底部开挖面向下开挖原土;原土开挖的宽度小于表层土开挖的宽度,原土开挖的深度大于表层土开挖的深度;开挖表层土时的开挖宽度为1m、开挖深度为0.3m;原土开挖时开挖宽度为1-1.5m、开挖深度为1.5m;
3)回填:在平整裂缝两侧或者错台裂缝高度较低一侧的原土开挖后形成的空间内填充防渗材料,铺平,压实,形成防渗层;在防渗层的上表面先填充一部分原土,人工铺平,夯实,形成第一原土层;然后在第一原土层上再填充原土,人工铺平,夯实,形成第二原土层;然后再在第二原土层的上表面上填充原土,人工铺平,夯实,形成第三原土层;所述原土层由第一原土层、第二原土层、第三层原土层构成,原土层的总厚度为50-120cm;然后在原土层上方填充表层土开挖时开挖出的表层土,铺平,压实,形成回覆层;
防渗层的厚度为0.5m;防渗层的压实系数为95%;原土填充时压实系数为90%;表层土填充时的压实系数为85%;在防渗层填充之前,先采用开挖出的原土将裂缝填平至与原土开挖的最低工作面齐平;防渗材料采用黏土与膨润土以质量比3:1混合得到;所述黏土中粘粒含量为35-45%、有机质含量小于1.5%、水溶盐含量小于3%;在填充表层土时,将开挖出的全部或者部分表层土与农家肥和化肥混合均匀之后再填充;混合时每立方米表层土与2.5kg农家肥、0.1kg过磷酸钙、0.3kg草木灰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的混合土覆盖由原土层上表面或者部分表层土填充形成的表土层的上表面上,铺平;
步骤1)中所述裂缝为煤矿矿区发育成熟裂缝,所述煤矿矿区发育成熟裂缝为裂缝发育总时间小于开采时间的裂缝;开采时间为从煤矿对应工作面开始回采至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时的时间;裂缝发育总时间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T=(12/q)*(H/V)+0.083H
式中,T为缝发育总时间,为地表移动变形时间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之和,地表移动变形时间是从工作面开始回采至地表开始产生移动变形所需的时间,地表移动持续时间是地表开始移动变形至地表停止移动、塌陷稳定;q为常数,取值为2-8;H为工作面开采深度,单位为m;V为工作面推进速度,单位为m/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向原土开挖后形成的空间内填充防渗材料时,先填充部分防渗材料,铺平,压实,然后再填充剩余的防渗材料,铺平,压实,形成所述防渗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03830.0A CN110984119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03830.0A CN110984119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84119A CN110984119A (zh) | 2020-04-10 |
CN110984119B true CN110984119B (zh) | 2022-03-04 |
Family
ID=7009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03830.0A Active CN110984119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84119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39147A (zh) * | 2013-01-06 | 2013-04-17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山地采煤沉陷水田复垦方法 |
CN103741698A (zh) * | 2014-01-23 | 2014-04-23 | 西安科技大学 | 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煤塌陷裂缝治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718688C2 (de) * | 1997-05-02 | 1999-04-29 | Ruhrkohle Ag | Verfahren zur Sicherung der Oberflächenumgebung von verfüllten Tagesschächten |
CN104652451B (zh) * | 2015-01-17 | 2016-05-18 | 西安科技大学 | 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煤塌陷地治理方法 |
CN106640083B (zh) * | 2015-10-29 | 2019-01-18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煤矿沉陷盆地伴生地裂缝的修复方法 |
CN107023297B (zh) * | 2016-02-02 | 2019-01-29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煤矿巨型塌陷坑的修复方法 |
CN107461196B (zh) * | 2016-06-03 | 2019-11-15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煤矿台阶状塌陷的修复方法 |
-
2019
- 2019-12-17 CN CN201911303830.0A patent/CN1109841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39147A (zh) * | 2013-01-06 | 2013-04-17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山地采煤沉陷水田复垦方法 |
CN103741698A (zh) * | 2014-01-23 | 2014-04-23 | 西安科技大学 | 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煤塌陷裂缝治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84119A (zh) | 2020-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90166B (zh) | 一种黄土地区饱和地带斜坡填挖结合部地基处理的方法 | |
CN103806432B (zh) | 一种黄土地区湿软地带斜坡填挖结合部地基处理的方法 | |
CN104264680B (zh) | 一种湿陷性黄土斜坡填挖结合部的地基处理方法 | |
CN112030638A (zh) | 一种高填方路堤填筑施工工艺 | |
CN105569058A (zh) | 一种膨胀土路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245503A (zh) | 一种针对路基填筑中石灰土控制压实方法 | |
CN108978385A (zh) | 一种通村路的路基施工方法 | |
CN106245481A (zh) | 复杂地质条件下保持路基整体性和稳定性的施工方法 | |
CN115288162B (zh) | 一种软土地基填方边坡的加固方法 | |
CN110485231A (zh) | 一种雨季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方法 | |
CN109594442A (zh) | 园林道路施工工艺 | |
CN110424421A (zh) | 废弃矿山台田围护生态修复方法 | |
CN110241695A (zh) | 一种碎石土超高填方地基加固方法 | |
CN107152012A (zh) | 水闸施工工艺 | |
CN108625243A (zh) | 适用于山区丘陵红黏土地区高填方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 |
CN112281911A (zh) | 一种新型生态砌块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080232A (zh) | 一种地下高水位的深基坑回填方法 | |
CN106013178B (zh) | 一种浅埋型岩溶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充填方法 | |
CN111206559A (zh) | 沙漠地区地表固化方法以及结构 | |
CN114215074A (zh) | 一种管沟土方回填方法 | |
CN206385525U (zh) | 一种防止高回填土方下沉的木桩结构 | |
CN112593467A (zh) | 一种干旱地区路基填料施工方法 | |
CN110984119B (zh) | 一种裂缝塌陷土地平整方法 | |
CN106836182A (zh) | 一种振冲导流挤密工艺 | |
CN206768838U (zh) | 一种膨胀土边坡防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