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0230B - 一种分料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料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80230B
CN110980230B CN201911324372.9A CN201911324372A CN110980230B CN 110980230 B CN110980230 B CN 110980230B CN 201911324372 A CN201911324372 A CN 201911324372A CN 110980230 B CN110980230 B CN 1109802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unit
belt
sliding part
driving structure
convey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43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80230A (zh
Inventor
王佳辉
卫哲
黄海
徐贵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DR Llaser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DR Llaser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DR Llaser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DR Llaser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43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80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80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0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80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0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包括一个升降传输单元与至少一个分片传输单元,所述升降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与分片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相异,分片传输单元的一端近升降传输单元的传输面设置,分片传输单元的另一端远离升降传输单元的传输面设置,升降传输单元包括前输送带、后输送带、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所述前输送带、后输送带均为伸缩传送带,所述左、右支撑架的外侧面均设置一个纵向滑动结构,左、右支撑架的内侧面均与一个斜连杆的顶端相铰连,斜连杆的底端则与一个水平滑动结构相连接。本设计不仅同步性较好、平稳性较强,而且省力效果较强、升降高度易调。

Description

一种分料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装置,属于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料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精密加工技术领域,在很多的应用场景中,需要对传输装置进行升降,从而使其上传输的物料到达不同的高度,进而将物料输送至不同高度的目的地。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一个或者多个气缸直接顶升传输装置,在使用多个气缸进行顶升时,难以保证气缸升降的同步性,尤其在长距离的传输时,难以保证传输装置的水平,甚至会产生倾斜,发生传送目标位置偏移的事故,影响传输精度。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同步性较差、平稳性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同步性较好、平稳性较强的分料传输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包括一个升降传输单元与至少一个分片传输单元,所述升降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与分片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相异,分片传输单元的一端近升降传输单元的传输面设置,分片传输单元的另一端远离升降传输单元的传输面设置,且升降传输单元的传输面包括前输送带与后输送带;
所述升降传输单元包括前输送带、后输送带、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所述前输送带的两端分别绕在左前带驱动结构、右前带驱动结构的外侧上,所述后输送带的两端分别绕在左后带驱动结构、右后带驱动结构的外侧上,所述前输送带、后输送带的中部各绕一个主动轮的侧围而过,且前输送带、后输送带均为伸缩传送带;
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左后带驱动结构分别与左支撑架的前、后两侧相连接,所述右前带驱动结构、右后带驱动结构分别与右支撑架的前、后两侧相连接;
所述左支撑架的外侧面经左侧滑部与左侧板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左支撑架的内侧面与左斜杆的顶端相铰连,左斜杆的底端与左底滑部的外端相铰连,左底滑部的内端与左水平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右支撑架的外侧面经右侧滑部与右侧板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右支撑架的内侧面与右斜杆的顶端相铰连,右斜杆的底端与右底滑部的外端相铰连,右底滑部的内端与右水平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左底滑部、右底滑部的底面均沿固定底座的顶面进行水平滑动配合。
所述分片传输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分片传输单元都沿升降传输单元依次并排设置,且在分片传输单元上近升降传输单元的部位上设置有避位凹槽。
所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左右正对设置,所述前输送带与后输送带前后正对设置,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右前带驱动结构左右正对设置,所述左后带驱动结构、右后带驱动结构左右正对设置。
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所述左后带驱动结构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所述前带驱动结构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所述右后带驱动结构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
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左后带驱动结构、前带驱动结构、右后带驱动结构都为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滚轮与下滚轮。
所述主动轮位于前输送带、后输送带的中部,主动轮的侧围底部与前输送带或后输送带进行传动配合,主动轮的中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主动轮的左右两旁分别设置有左张紧轮、右张紧轮,所述左张紧轮、右张紧轮的内侧面穿经而过有前输送带或后输送带,且左张紧轮、右张紧轮高于主动轮设置。
所述左侧滑部为滑块或滑轮,所述右侧滑部为滑块或滑轮,所述左底滑部为滑块或滑轮,所述右底滑部为滑块或滑轮。
所述左水平驱动机构、右水平驱动机构为以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左水平驱动机构、右水平驱动机构各为一个气缸、电机或液压缸;
第二种:左水平驱动机构、右水平驱动机构为气爪的左右两个输出端;
第三种:左水平驱动机构、右水平驱动机构为双出杆气缸的左右两个输出端。
所述左底滑部的内端经左连接杆与左水平驱动机构相连接,右底滑部的内端经右连接杆与右水平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左连接杆与右连接杆为伸缩杆。
所述左连接杆、右连接杆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中粗杆体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外细杆体、内细杆体,所述外细杆体的内端与中粗杆体的左端的内部进行螺纹连接,中粗杆体的右端的内部与内细杆体的内端进行螺纹连接。
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撑架台、右撑架台,所述左撑架台的正上方设置有左支撑架,所述右撑架台的正上方设置有右支撑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分料传输装置中,包括一个升降传输单元与至少一个分片传输单元,升降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与分片传输单元的传输方向相异,所述升降传输单元包括前输送带、后输送带、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前输送带、后输送带均为伸缩传送带,应用中,当需要驱动左、右支撑架升降,以便于将升降传输单元上传输的物料运至分片传输单元上进行传输时,不需要升降传输单元的整个装置进行升降,只需要利用传输带的伸缩特性,使得与左、右支撑架相连接的部分进行升降即可,以提高整个装置升降的平稳性,同时降低操作难度,此外,前、后输送带伸缩变化时,作为其动力来源的主动轮不会发生位置变化,使得前输送带、后输送带共同构成的传输面更加平稳,与现有技术采用的多个气缸进行升降相比,平稳性更好。因此,本发明不仅同步性较好,而且平稳性较强。
2、本发明一种分料传输装置中,当左支撑架、右支撑架进行升降时,左支撑架沿左侧板进行上下滑动的直接动力来源为左斜杆,右支撑架沿右侧板进行上下滑动的直接动力来源为右斜杆,左斜杆、左支撑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连,右斜杆、右支撑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连,该种连接方式能够确保支撑架纵向移动的平稳,实现稳定升降。因此,本发明的升降平稳性较强。
3、本发明一种分料传输装置中,左支撑架升降的最终动力来源为左水平驱动机构,右支撑架升降的最终动力来源为右水平驱动机构,左、右水平驱动机构提供的动力为水平方向,而作用在左、右支撑架上则为纵向的升降,动力方向与作用方向并不相同,此时,通过改变左水平驱动机构或右水平驱动机构的起始位置,可达到省力的效果。因此,本发明的省力效果较强。
4、本发明一种分料传输装置中,左连接杆、右连接杆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中粗杆体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外细杆体、内细杆体,外、内细杆体的内端与对应的中粗杆体的端部的内部都进行螺纹连接,应用时,调整螺纹连接的相对深度即可调整连接杆的整体长度,以调整升降高度,此外,该种调整是在不用另外增加零件、不用更换气缸行程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本发明不仅升降高度可调,而且调整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升降传输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升降传输单元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左支撑架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右支撑架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升降传输单元下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左支撑架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右支撑架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主动轮21、左张紧轮22、右张紧轮23、驱动电机24、左支撑架3、左前带驱动结构31、上滚轮311、下滚轮312、左后带驱动结构32、右支撑架4、右前带驱动结构41、右后带驱动结构42、左侧滑部5、左侧板51、左底滑部6、左斜杆61、左水平驱动机构62、左连接杆63、中粗杆体631、外细杆体632、内细杆体633、右侧滑部7、右侧板71、右底滑部8、右斜杆81、右水平驱动机构82、右连接杆83、固定底座9、左撑架台91、右撑架台92、升降传输单元X、分片传输单元Y、避位凹槽Y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8,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包括一个升降传输单元X与至少一个分片传输单元Y,所述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方向与分片传输单元Y的传输方向相异,分片传输单元Y的一端近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面设置,分片传输单元Y的另一端远离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面设置,且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面包括前输送带1与后输送带2;
所述升降传输单元X包括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左支撑架3与右支撑架4,所述前输送带1的两端分别绕在左前带驱动结构31、右前带驱动结构41的外侧上,所述后输送带2的两端分别绕在左后带驱动结构32、右后带驱动结构42的外侧上,所述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的中部各绕一个主动轮21的侧围而过,且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均为伸缩传送带;
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31、左后带驱动结构32分别与左支撑架3的前、后两侧相连接,所述右前带驱动结构41、右后带驱动结构42分别与右支撑架4的前、后两侧相连接;
所述左支撑架3的外侧面经左侧滑部5与左侧板51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左支撑架3的内侧面与左斜杆61的顶端相铰连,左斜杆61的底端与左底滑部6的外端相铰连,左底滑部6的内端与左水平驱动机构62相连接;所述右支撑架4的外侧面经右侧滑部7与右侧板71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右支撑架4的内侧面与右斜杆81的顶端相铰连,右斜杆81的底端与右底滑部8的外端相铰连,右底滑部8的内端与右水平驱动机构82相连接;所述左底滑部6、右底滑部8的底面均沿固定底座9的顶面进行水平滑动配合。
所述分片传输单元Y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分片传输单元Y沿升降传输单元X依次并排设置,且在分片传输单元Y上近升降传输单元X的部位上设置有避位凹槽Y1。
所述左支撑架3与右支撑架4左右正对设置,所述前输送带1与后输送带2前后正对设置,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31、右前带驱动结构41左右正对设置,所述左后带驱动结构32、右后带驱动结构42左右正对设置。
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31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所述左后带驱动结构32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所述前带驱动结构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所述右后带驱动结构42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
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31、左后带驱动结构32、前带驱动结构、右后带驱动结构42都为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滚轮311与下滚轮312。
所述主动轮21位于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的中部,主动轮21的侧围底部与前输送带1或后输送带2进行传动配合,主动轮21的中部与驱动电机24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主动轮21的左右两旁分别设置有左张紧轮22、右张紧轮23,所述左张紧轮22、右张紧轮23的内侧面穿经而过有前输送带1或后输送带2,且左张紧轮22、右张紧轮23高于主动轮21设置。
所述左侧滑部5为滑块或滑轮,所述右侧滑部7为滑块或滑轮,所述左底滑部6为滑块或滑轮,所述右底滑部8为滑块或滑轮。
所述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为以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各为一个气缸、电机或液压缸;
第二种: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为气爪的左右两个输出端;
第三种: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为双出杆气缸的左右两个输出端。
所述左底滑部6的内端经左连接杆63与左水平驱动机构62相连接,右底滑部8的内端经右连接杆83与右水平驱动机构82相连接;所述左连接杆63与右连接杆83为伸缩杆。
所述左连接杆63、右连接杆83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中粗杆体631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外细杆体632、内细杆体633,所述外细杆体632的内端与中粗杆体631的左端的内部进行螺纹连接,中粗杆体631的右端的内部与内细杆体633的内端进行螺纹连接。
所述固定底座9的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撑架台91、右撑架台92,所述左撑架台91的正上方设置有左支撑架3,所述右撑架台92的正上方设置有右支撑架4。
实施例1:
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包括一个升降传输单元X与至少一个分片传输单元Y,所述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方向与分片传输单元Y的传输方向相异,分片传输单元Y的一端近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面设置,分片传输单元Y的另一端远离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面设置,且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面包括前输送带1与后输送带2;所述升降传输单元X包括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左支撑架3与右支撑架4,所述前输送带1的两端分别绕在左前带驱动结构31、右前带驱动结构41的外侧上,所述后输送带2的两端分别绕在左后带驱动结构32、右后带驱动结构42的外侧上,所述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的中部各绕一个主动轮21的侧围而过,且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均为伸缩传送带;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31、左后带驱动结构32分别与左支撑架3的前、后两侧相连接,所述右前带驱动结构41、右后带驱动结构42分别与右支撑架4的前、后两侧相连接;所述左支撑架3的外侧面经左侧滑部5与左侧板51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左支撑架3的内侧面与左斜杆61的顶端相铰连,左斜杆61的底端与左底滑部6的外端相铰连,左底滑部6的内端与左水平驱动机构62相连接;所述右支撑架4的外侧面经右侧滑部7与右侧板71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右支撑架4的内侧面与右斜杆81的顶端相铰连,右斜杆81的底端与右底滑部8的外端相铰连,右底滑部8的内端与右水平驱动机构82相连接;所述左底滑部6、右底滑部8的底面均沿固定底座9的顶面进行水平滑动配合
应用中,当需要升起左支撑架3、右支撑架4时,左底滑部6沿固定底座9向左滑动,右底滑部8沿固定底座9向右滑动,左底滑部6经左斜杆61将左支撑架3上顶,上顶的左支撑架3经左侧滑部5沿左侧板51向上滑动,以实现左支撑架3的上升,同时,右底滑部8经右斜杆81将右支撑架4上顶,上顶的右支撑架4经右侧滑部7沿右侧板71向上滑动,以实现右支撑架4的上升,而在左支撑架3、右支撑架4上升的同时,两个支撑架上都经带驱动结构与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的两端相连接,而位于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中部的主动轮21的位置却不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了升降、传输的同时进行,更通过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的伸缩性实现驱动部分与升降部分的剥离,仅输送带上半部分升降,确保升降的平稳、同步。
随着左支撑架3、右支撑架4的升降,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所构成的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面能够实现与分片传输单元Y的传输面等高或者高于或低于。当需要将升降传输单元X上输送的物料输送至分片传输单元Y上时,存在两种方式:
第一种:升降传输单元X先停止传送,再升降至与分片传输单元Y的传输面等高,然后启动分片传输单元Y,以使物料沿分片传输单元Y传输走;
第二种:分片传输单元Y上靠近升降传输单元X的一端上设置有避开升降传输单元X的避位凹槽Y1,此时,升降传输单元X不需要停止传送,可以直接将物料传送至分片传输单元Y的传输面上。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31、左后带驱动结构32、前带驱动结构、右后带驱动结构42都为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滚轮311与下滚轮312。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为以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各为一个气缸、电机或液压缸;
第二种: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为气爪的左右两个输出端;
第三种: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为双出杆气缸的左右两个输出端。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底滑部6的内端经左连接杆63与左水平驱动机构62相连接,右底滑部8的内端经右连接杆83与右水平驱动机构82相连接;所述左连接杆63、右连接杆83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中粗杆体631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外细杆体632、内细杆体633,所述外细杆体632的内端与中粗杆体631的左端的内部进行螺纹连接,中粗杆体631的右端的内部与内细杆体633的内端进行螺纹连接。优选左连接杆63与右连接杆83为伸缩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升降传输单元(X)与至少一个分片传输单元(Y),所述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方向与分片传输单元(Y)的传输方向相异,分片传输单元(Y)的一端近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面设置,分片传输单元(Y)的另一端远离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面设置,且升降传输单元(X)的传输面包括前输送带(1)与后输送带(2);
所述升降传输单元(X)包括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左支撑架(3)与右支撑架(4),所述前输送带(1)的两端分别绕在左前带驱动结构(31)、右前带驱动结构(41)的外侧上,所述后输送带(2)的两端分别绕在左后带驱动结构(32)、右后带驱动结构(42)的外侧上,所述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的中部各绕一个主动轮(21)的侧围而过,且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均为伸缩传送带;
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31)、左后带驱动结构(32)分别与左支撑架(3)的前、后两侧相连接,所述右前带驱动结构(41)、右后带驱动结构(42)分别与右支撑架(4)的前、后两侧相连接;
所述左支撑架(3)的外侧面经左侧滑部(5)与左侧板(51)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左支撑架(3)的内侧面与左斜杆(61)的顶端相铰连,左斜杆(61)的底端与左底滑部(6)的外端相铰连,左底滑部(6)的内端与左水平驱动机构(62)相连接;所述右支撑架(4)的外侧面经右侧滑部(7)与右侧板(71)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右支撑架(4)的内侧面与右斜杆(81)的顶端相铰连,右斜杆(81)的底端与右底滑部(8)的外端相铰连,右底滑部(8)的内端与右水平驱动机构(82)相连接;所述左底滑部(6)、右底滑部(8)的底面均沿固定底座(9)的顶面进行水平滑动配合;
所述主动轮(21)分别位于前输送带(1)和后输送带(2)的中部,各主动轮(21)的侧围底部分别与前输送带(1)和后输送带(2)进行传动配合,主动轮(21)的中部与驱动电机(24)的输出端相连接;前输送带(1)、后输送带(2)升降时主动轮(21)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且不进行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片传输单元(Y)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分片传输单元(Y)都沿升降传输单元(X)依次并排设置,且在分片传输单元(Y)上近升降传输单元(X)的部位上设置有避位凹槽(Y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31)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所述左后带驱动结构(32)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所述右前带驱动结构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所述右后带驱动结构(42)为至少一个滚轮或至少一个滚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带驱动结构(31)、左后带驱动结构(32)、右前带驱动结构、右后带驱动结构(42)都为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滚轮(311)与下滚轮(3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滑部(5)为滑块或滑轮,所述右侧滑部(7)为滑块或滑轮,所述左底滑部(6)为滑块或滑轮,所述右底滑部(8)为滑块或滑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为以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各为一个气缸、电机或液压缸;
第二种: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为气爪的左右两个输出端;
第三种:左水平驱动机构(62)、右水平驱动机构(82)为双出杆气缸的左右两个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滑部(6)的内端经左连接杆(63)与左水平驱动机构(62)相连接,右底滑部(8)的内端经右连接杆(83)与右水平驱动机构(82)相连接;所述左连接杆(63)与右连接杆(83)为伸缩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杆(63)、右连接杆(83)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中粗杆体(631)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外细杆体(632)、内细杆体(633),所述外细杆体(632)的内端与中粗杆体(631)的左端的内部进行螺纹连接,中粗杆体(631)的右端的内部与内细杆体(633)的内端进行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9)的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撑架台(91)、右撑架台(92),所述左撑架台(91)的正上方设置有左支撑架(3),所述右撑架台(92)的正上方设置有右支撑架(4)。
CN201911324372.9A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分料传输装置 Active CN110980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4372.9A CN110980230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分料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4372.9A CN110980230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分料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0230A CN110980230A (zh) 2020-04-10
CN110980230B true CN110980230B (zh) 2022-02-22

Family

ID=70073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4372.9A Active CN110980230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分料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8023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68980U (zh) * 2014-12-22 2015-06-03 吴鑫东 装卸平台货物传输机
CN206232037U (zh) * 2016-12-05 2017-06-09 惠安温雅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煤矿输送设备
CN106628817A (zh) * 2016-12-14 2017-05-10 绍兴市兴杰机械制造厂 一种用于串簧机的弹簧输送装置
CN207684428U (zh) * 2017-12-18 2018-08-03 泰山石膏(襄阳)有限公司 石膏板输送转向装置
CN207917888U (zh) * 2017-12-29 2018-09-28 无锡市内河装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皮带式输送机的升降装置
CN207890487U (zh) * 2018-02-10 2018-09-21 惠州市方舟工业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机
CN209521919U (zh) * 2019-01-24 2019-10-22 郑文杰 一种食品包装机械可调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0230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7231B (zh) 低位留孔码垛生产线
CN106976627B (zh) 一种共享单车运输专用智能固定设备
CN110980230B (zh) 一种分料传输装置
CN113353373A (zh) 一种自动调整规格的成型装置
CN107161715B (zh) 具有压茬夹坯功能的码坯夹具装置
CN211469908U (zh) 一种菌筐装车机
CN203554944U (zh) 菇床上料机
CN211811802U (zh) 一种同步升降传输机构
CN207294601U (zh) 一种玻璃切割机的支撑平台
CN206154767U (zh) 一种成型机模具台移出机构
CN212559303U (zh) 一种用于空心砖的空中分坯装置
CN213617397U (zh) 一种烧结砖生产用切割装置
CN211712473U (zh) 一种夹爪位置可调的边模出入库装置
CN208533000U (zh) 一种棉被胎自动铺层装置
CN206543829U (zh) 移动装模平台
CN208201525U (zh) 一种用于板式道床精调车调整装置的承载架
CN220807351U (zh) 一种可调节的电梯导轨放置架
LU100236B1 (en) Synchronous laminated-film cutting-off machine
CN220843330U (zh) 一种轮胎胎侧贴花装置
CN219362241U (zh) 一种多功能皮带式输送机
CN220374585U (zh) 陶瓷坯料输送设备
CN217800011U (zh) 一种制氧机缸套滚压装置
CN214326309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规格物料的自动翻转夹紧输送装置
CN110155737A (zh) 一种自动靠边拆垛系统
CN219057665U (zh) 一种带定位的模具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88 Jiulonghu Street,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Patentee after: WUHAN DR LAS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Optics Valley Industrial Park of East Lake Development Zone, Shiyuan two Road No. four

Patentee before: WUHAN DR LASER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