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1035A - 转子以及马达 - Google Patents

转子以及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1035A
CN110971035A CN201910915361.1A CN201910915361A CN110971035A CN 110971035 A CN110971035 A CN 110971035A CN 201910915361 A CN201910915361 A CN 201910915361A CN 110971035 A CN110971035 A CN 110971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rotor
magnetic
radi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53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1035B (zh
Inventor
北野真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71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1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转子以及马达。本发明的转子的一个方式具有轴、转子铁芯以及多个磁铁。转子铁芯具有多个伪极部和多个磁铁固定部。在转子铁芯中,按照每个伪极部隔着伪极部的周向的中心而设置有一对第1隔磁部,并且按照每个磁铁固定部隔着磁铁固定部的周向的中心而设置有一对第2隔磁部,所述第1隔磁部具有在周向上分割伪极部的第1外侧部和与第1外侧部的径向内侧连接的第1内侧部,所述第2隔磁部具有在周向上分割磁铁固定部的第2外侧部和与第2外侧部的径向内侧连接的第2内侧部。在多个第1隔磁部和多个第2隔磁部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第1隔磁部和第2隔磁部中,第1内侧部和第2内侧部朝着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转子以及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以及马达。
背景技术
已知有包括具有伪极部的转子铁芯的交替型马达(consequent-type motor)。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磁铁固接于转子铁芯的外周面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25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上述的交替型马达中,通过来自磁铁的磁通对伪极部进行磁化。但是,通过由通电的线圈产生的磁场,有时使在伪极部内流动的磁通产生偏移。因此,转子的磁性容易不稳定,容易产生电磁激振力。由此,存在马达的振动增大的情况。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交替型马达的转子以及具有该转子的马达,该转子具有能够抑制被搭载的马达的振动的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转子的一个方式为交替型马达的转子,所述转子具有:轴,所述轴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环状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固定于所述轴的外周面;以及多个磁铁,所述多个磁铁固定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所述转子铁芯具有:多个伪极部,所述多个伪极部沿周向相互隔着间隔而配置;以及多个磁铁固定部,所述多个磁铁固定部在周向上分别位于所述伪极部彼此之间,所述多个磁铁固定部分别固定有各个所述磁铁。在所述转子铁芯中,按照每个所述伪极部隔着所述伪极部的周向的中心而设置有一对第1隔磁部,所述第1隔磁部具有在周向上分割所述伪极部的第1外侧部和与所述第1外侧部的径向内侧连接的第1内侧部,并且,按照每个所述磁铁固定部隔着所述磁铁固定部的周向的中心而设置有一对第2隔磁部,所述第2隔磁部具有在周向上分割所述磁铁固定部的第2外侧部和与所述第2外侧部的径向内侧连接的第2内侧部。在多个所述第1隔磁部和多个所述第2隔磁部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隔磁部和所述第2隔磁部中,所述第1内侧部和所述第2内侧部朝着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有上述转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抑制交替型马达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转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剖视图,是图1中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马达;10、110……转子;20……轴;30、130……转子铁芯;31……内铁芯部;32……外铁芯部;33……轮辐部;34、134……伪极部;34f……第1壁部;35、135……磁铁固定部;35f……第2壁部;37……凹部;40……磁铁;51A、51B、151A、151B……第1隔磁部;51Aa、51Ba……第1外侧部;51Ab、51Bb、151Ab、151Bb……第1内侧部;52A、52B、152A、152B……第2隔磁部;52Aa、52Ba……第2外侧部;52Ab、52Bb、152Ab、152Bb……第2内侧部;53、153……第3隔磁部;53a……第3内侧部;53b、153b……第3外侧部;54、154……第4隔磁部;54a……第4内侧部;54b、154b……第4外侧部;55……第5隔磁部;J……中心轴线;L1……第1假想线;L2……第2假想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为“上侧”、以负侧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中心轴线J是与Z轴方向平行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与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只是用于对各部分的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用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交替型马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具有壳体2、转子10、定子3、轴承保持架4以及轴承5a、5b。壳体2容纳转子10、定子3、轴承保持架4以及轴承5a、5b。定子3位于转子10的径向外侧。定子3具有定子铁芯3a、绝缘件3b以及多个线圈3c。多个线圈3c隔着绝缘件3b安装于定子铁芯3a。省略图示,线圈3c例如设置有12个。即,定子3例如是12槽的定子。轴承保持架4保持轴承5b。
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0是作为交替型马达的马达1的转子。转子10能够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转子10具有轴20、转子铁芯30以及多个磁铁40。轴2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轴20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并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轴20被轴承5a、5b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
转子铁芯30是被磁铁40磁化的磁性体。转子铁芯30固定于轴20的外周面。如图2所示,转子铁芯30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转子铁芯30具有内铁芯部31、外铁芯部32以及多个轮辐部33。内铁芯部31呈沿周向的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铁芯部3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轴20贯穿于内铁芯部31的径向内侧。内铁芯部31固定于轴20。内铁芯部31和轴20例如通过压入而固定。如图3所示,内铁芯部31配置为向径向内侧离开多个磁铁40。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内铁芯部31的轴向尺寸比外铁芯部32的轴向尺寸小。内铁芯部31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外铁芯部32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处。内铁芯部31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外铁芯部32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处。内铁芯部31的轴向的中心位于在轴向上与外铁芯部32的轴向的中心相同的位置处。
如图3所示,外铁芯部32位于向内铁芯部31的径向外侧分离的位置处。外铁芯部32呈在内铁芯部31的径向外侧包围内铁芯部31的环状。外铁芯部32具有在内铁芯部31的径向外侧包围内铁芯部31的环状的环状部32a、多个伪极部34以及多个磁铁固定部35。即,转子铁芯30具有环状部32a、多个伪极部34以及多个磁铁固定部35。
在此,在图4中,沿轴向观察时,作为连结伪极部34的周向的中心与中心轴线J的假想线示出了第1假想线L1。第1假想线L1沿径向中的通过伪极部34的周向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图4中,沿轴向观察时,作为连结磁铁固定部35的周向的中心与中心轴线J的假想线示出了第2假想线L2。第2假想线L2沿径向中的通过磁铁固定部35的周向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如图3所示,多个伪极部34沿周向相互隔着间隔而配置。多个伪极部34沿周向遍及一周地等间隔配置。伪极部34例如设置有五个。多个伪极部34从环状部32a向径向外侧突出。如图4所示,伪极部34的径向外侧面34g是沿轴向观察时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曲面。伪极部34的径向外侧面34g随着从第1假想线L1朝向周向两侧而向径向内侧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伪极部34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第1假想线L1呈线对称的形状。
如图3所示,多个磁铁固定部35在周向上分别位于伪极部34彼此之间。多个磁铁固定部35沿周向遍及一周地等间隔配置。磁铁固定部35例如设置有五个。伪极部34和磁铁固定部35沿周向交替配置。磁铁固定部35从环状部32a向径向外侧突出。
在磁铁固定部35分别固定有各个磁铁40。更详细地说,在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外侧面35g分别固定有各个磁铁40。如图4所示,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外侧面35g位于比伪极部34的径向外侧面34g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外侧面35g是与第2假想线L2所延伸的方向垂直的平坦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固定部35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第2假想线L2呈线对称的形状。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32a由沿周向配置的多个连结部36构成。多个连结部36沿周向遍及一周地等间隔配置。连结部36位于比伪极部34以及磁铁固定部35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连结部36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伪极部34与磁铁固定部35之间。各连结部36将在周向上相邻的伪极部34与磁铁固定部35连接起来。如图4所示,一对连结部36在伪极部34的径向内侧在周向上隔着第1假想线L1而相邻设置。一对连结部36在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内侧在周向上隔着第2假想线L2而相邻设置。在周向上相邻的连结部36之间设置有后述的第3隔磁部53或第4隔磁部54。
如图3所示,多个轮辐部33位于外铁芯部32与内铁芯部31的径向之间。多个轮辐部33沿周向隔着间隔而配置。多个轮辐部33沿周向遍及一周地等间隔配置。多个轮辐部33沿径向延伸而将外铁芯部32与内铁芯部31连接起来。更详细地说,多个轮辐部33分别将内铁芯部31与各个连结部36连接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辐部33沿径向呈直线状延伸。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轮辐部33的轴向尺寸比外铁芯部32的轴向尺寸小。轮辐部33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外铁芯部32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处。轮辐部33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外铁芯部32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处。轮辐部33与外铁芯部32的轴向的中央部连接。轮辐部33的轴向尺寸与内铁芯部31的轴向尺寸相同。轮辐部33的上侧的端部位于在轴向上与内铁芯部31的上侧的端部相同的位置处。轮辐部33的下侧的端部位于在轴向上与内铁芯部31的下侧的端部相同的位置处。
如图3所示,转子铁芯30具有凹部37,该凹部37位于伪极部34与磁铁固定部35的周向之间的部分,该凹部37向径向内侧凹陷。凹部37中的偏向径向内侧的部分的周向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大。通过将夹具插入凹部37内等方法,能够容易地进行磁铁40相对于磁铁固定部35的周向的定位。
多个磁铁40是永久磁铁。多个磁铁40沿周向相互隔着间隔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磁铁40沿周向遍及一周地等间隔配置。磁铁40例如设置有五个。磁铁40分别固定于磁铁固定部35。更详细地说,磁铁40的径向内侧面40b与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外侧面35g接触而被固定。由此,磁铁40固定于转子铁芯30的外周面。磁铁40和转子铁芯30例如通过粘接剂等而固定。如图4所示,磁铁40的径向内侧面40b是与第2假想线L2所延伸的方向垂直的平坦面。
磁铁40的径向外侧面40a位于在径向上与伪极部34的径向外侧面34g相同的位置处。磁铁40的径向外侧面40a是沿轴向观察时与伪极部34的径向外侧面34g相同的形状。磁铁40的径向外侧面40a随着从第2假想线L2朝向周向两侧而向径向内侧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40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第2假想线L2呈线对称的形状。
磁铁40具有沿径向配置的作为磁极的N极和S极。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40的径向外侧的磁极是N极,径向内侧的磁极是S极。如图4中粗箭头所示,进入磁铁40的S极的磁通从转子10的径向外侧通过伪极部34而进入磁铁40内。这样,通过磁通的流动,伪极部34相对于定子3作为S极发挥功能。由于磁铁40的径向外侧的磁极是N极,因此磁铁40相对于定子3作为N极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0设置有共计10个磁极,该10个磁极包括基于五个磁铁40的N极和基于五个伪极部34的S极。并且,如上述,定子3是12槽的定子。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10极12槽的马达。
在转子10中,在转子铁芯30设置有一对第1隔磁部51A、51B、一对第2隔磁部52A、52B、第3隔磁部53、第4隔磁部54以及第5隔磁部55。各隔磁部是能够抑制磁通的流动的部分。即,磁通不易通过各隔磁部。各隔磁部对磁通所流动的路径进行控制。只要各隔磁部能够抑制磁通的流动,则无特别限定,可以包含空腔部,也可以包含树脂部等非磁性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隔磁部是空腔部。
一对第1隔磁部51A、51B按照每个伪极部34而设置。一对第1隔磁部51A、51B隔着伪极部34的周向的中心即第1假想线L1而设置。第1隔磁部51A和第1隔磁部51B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第1假想线L1呈线对称的形状。
第1隔磁部51A位于第1假想线L1的周向一侧。第1隔磁部51B位于第1假想线L1的周向另一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一侧是从上侧观察时向逆时针方向前进的一侧。周向另一侧是从上侧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前进的一侧。第1隔磁部51A具有第1外侧部51Aa和第1内侧部51Ab。第1隔磁部51B具有第1外侧部51Ba和第1内侧部51Bb。
第1外侧部51Aa、51Ba沿第1假想线L1所延伸的方向延伸。第1外侧部51Aa、51B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伪极部34的径向外侧面34g开口。第1外侧部51Aa、51B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分别设置于在伪极部34的径向内侧在周向上隔着第1假想线L1而相邻的一对连结部36。第1外侧部51Aa、51Ba分别在周向上分割伪极部34。由此,伪极部34沿周向分割成三个部分。
伪极部34具有:分别包含周向两侧的端部的一对周向部分34a、34b;以及位于一对周向部分34a、34b彼此的周向之间的中央部分34c。中央部分34c的周向尺寸比周向部分34a、34b的周向尺寸小。中央部分34c的外形状是沿轴向观察时在径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周向部分34a位于中央部分34c的周向一侧。周向部分34b位于中央部分34c的周向另一侧。
第1内侧部51Ab、51Bb与第1外侧部51Aa、51Ba的径向内侧连接。第1内侧部51Ab、51Bb分别设置于在伪极部34的径向内侧在周向上隔着第1假想线L1而相邻的一对连结部36。第1内侧部51Ab、51Bb从第1外侧部51Aa、51B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周向弯曲并呈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内侧部51Ab和第1内侧部51Bb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着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即,一对第1隔磁部51A、51B中的第1内侧部51Ab、51Bb彼此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着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
一对第2隔磁部52A、52B按照每个磁铁固定部35而设置。一对第2隔磁部52A、52B隔着磁铁固定部35的周向的中心即第2假想线L2而设置。第2隔磁部52A和第2隔磁部52B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第2假想线L2呈线对称的形状。
第2隔磁部52A位于第2假想线L2的周向一侧。第2隔磁部52B位于第2假想线L2的周向另一侧。第2隔磁部52A具有第2外侧部52Aa和第2内侧部52Ab。第2隔磁部52B具有第2外侧部52Ba和第2内侧部52Bb。
第2外侧部52Aa、52Ba沿第2假想线L2所延伸的方向延伸。第2外侧部52Aa、52B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外侧面35g开口。第2外侧部52Aa、52B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分别设置于在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内侧在周向上隔着第2假想线L2而相邻的一对连结部36。第2外侧部52Aa、52Ba分别在周向上分割磁铁固定部35。由此,磁铁固定部35沿周向分割成三个部分。
磁铁固定部35具有:分别包含周向两侧的端部的一对周向部分35a、35b;以及位于一对周向部分35a、35b彼此的周向之间的中央部分35c。中央部分35c的周向尺寸比周向部分35a、35b的周向尺寸小。沿轴向观察时,中央部分35c的外形状是矩形状。周向部分35a位于中央部分35c的周向一侧。周向部分35b位于中央部分35c的周向另一侧。
第2内侧部52Ab、52Bb与第2外侧部52Aa、52Ba的径向内侧连接。第2内侧部52Ab、52Bb分别设置于在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内侧在周向上隔着第2假想线L2而相邻的一对连结部36。第2内侧部52Ab、52Bb从第2外侧部52Aa、52B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周向弯曲并呈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内侧部52Ab和第2内侧部52Bb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着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即,一对第2隔磁部52A、52B中的第2内侧部52Ab、52Bb彼此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着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
在多个第1隔磁部51A、51B和多个第2隔磁部52A、52B中,第1隔磁部51A与第2隔磁部52B在周向上相邻,第1隔磁部51B与第2隔磁部52A在周向上相邻。在周向上相邻的第1隔磁部51A和第2隔磁部52B中,第1内侧部51Ab和第2内侧部52Bb朝着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在周向上相邻的第1隔磁部51B和第2隔磁部52A中,第1内侧部51Bb和第2内侧部52Ab朝着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如上述,通过设置有第1内侧部51Ab、51Bb和第2内侧部52Ab、52Bb,各连结部36具有外侧连结部36a、内侧连结部36b以及中间连结部36c。外侧连结部36a沿周向延伸,并将在周向上相邻的伪极部34的周向部分34a、34b与磁铁固定部35的周向部分35a、35b连接起来。
内侧连结部36b在外侧连结部36a的径向内侧隔着第1内侧部51Ab、51Bb以及第2内侧部52Ab、52Bb而存在。内侧连结部36b沿周向延伸,并将伪极部34的中央部分34c与磁铁固定部35的中央部分35c连接起来。内侧连结部36b是沿轴向观察时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大致弧形。内侧连结部36b的径向尺寸比外侧连结部36a的径向尺寸小。在内侧连结部36b的周向的中央部连接有轮辐部3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大致弧形”包含多个部分沿着弧形的曲线相互弯曲地连在一起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连结部36b是从轴向观察时多个部分沿着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弧形的曲线相互弯曲地连在一起的形状。
中间连结部36c位于外侧连结部36a与内侧连结部36b的径向之间。中间连结部36c将外侧连结部36a与内侧连结部36b连接起来。在中间连结部36c的周向两侧分别存在朝着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的第1内侧部51Ab、51Bb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和第2内侧部52Ab、52Bb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的第1内侧部51Ab、51Bb和第2内侧部52Ab、52Bb的末端部彼此在周向上隔着作为转子铁芯30的一部分的中间连结部36c而相对配置。
如上述,通过设置有第1隔磁部51A、51B和第2隔磁部52A、52B,在周向上相邻的第1隔磁部51A、51B与第2隔磁部52A、52B之间构成了在伪极部34与磁铁40之间引导磁通的第1路径部38a、38b。第1路径部38a由伪极部34的周向部分34a、外侧连结部36a以及磁铁固定部35的周向部分35b构成。第1路径部38b由伪极部34的周向部分34b、外侧连结部36a以及磁铁固定部35的周向部分35a构成。第1路径部38a、38b分别呈整体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大致弧形。第1路径部38a、38b是从轴向观察时各部分沿着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弧形的曲线相互弯曲地连在一起的形状。
通过设置有这样的第1路径部38a、38b,如图4中粗箭头所示,能够将从径向外侧入射到伪极部34的磁通分别沿着第1路径部38a和第1路径部38b适当地引导到配置于伪极部34的周向两侧的一对磁铁40。由此,能够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周向上相邻的各伪极部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并且,第1路径部38a、38b设置于第1隔磁部51A、51B和第2隔磁部52A、52B的径向外侧。因此,例如通过第1隔磁部51A、51B以及第2隔磁部52A、52B容易地屏蔽入射到其他伪极部34的磁通的一部分以及从其他磁铁40释放的磁通的一部分等从径向内侧进入第1路径部38a、38b内。由此,能够抑制多余的磁通等进入各第1路径部38a、38b内,从而能够更加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各伪极部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转子10的磁性不稳定。因而,能够抑制产生电磁激振力,从而能够抑制搭载有转子10的交替型马达1振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朝着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的第1内侧部51Ab、51Bb以及第2内侧部52Ab、52Bb的末端部彼此在周向上隔着转子铁芯30的一部分而相对配置。因此,能够防止第1路径部38a、38b被第1隔磁部51A、51B和第2隔磁部52A、52B完全分离。由此,能够将第1路径部38a、38b经由作为转子铁芯30的一部分的中间连结部36c而与转子铁芯30的其他部分连接。因而,能够抑制第1路径部38a、38b脱离,从而能够提高转子铁芯30的机械强度。并且,由于无需例如使用树脂模制件等而保持第1路径部38a、38b,因此能够减少转子10的零件数。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转子铁芯30具有凹部37,该凹部37位于伪极部34与磁铁固定部35的周向之间的部分,该凹部37向径向内侧凹陷。因此,容易地将第1路径部38a、38b分别设成整体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大致弧形,如图4中粗箭头所示,能够容易地使磁通在伪极部34与磁铁40之间流动。由此,与凹部37被磁性体填满的情况相比,调整第1路径部38a、38b内的磁通的流动。因而,能够更加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各伪极部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伪极部34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第1假想线L1呈线对称的形状,磁铁固定部35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第2假想线L2呈线对称的形状。因此,即使在转子10向周向的任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也容易地使转子铁芯30中的磁通的流动相同。由此,即使在使转子10向周向的任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转子10的磁性不稳定,从而能够抑制马达1振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这样的10极12槽的马达中,与例如8极12槽的马达相比,设成交替型马达时的振动容易变得更大。因此,在10极12槽的马达中,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上述的振动抑制效果。
第3隔磁部53按照每一对第1隔磁部51A、51B而设置。第3隔磁部53分别设置于各伪极部34的径向内侧。第3隔磁部53具有第3内侧部53a和第3外侧部53b。
第3内侧部53a位于第1内侧部51Ab、51Bb的径向内侧。第3内侧部53a分别位于在伪极部34的径向内侧沿周向相邻的一对连结部36彼此之间。更详细地说,第3内侧部53a分别位于在伪极部34的径向内侧沿周向相邻的一对内侧连结部36b彼此之间。第3内侧部53a的周向两侧的缘部分别沿着一对第1隔磁部51A、51B中的第1内侧部51Ab、51Bb,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着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即,第3内侧部53a的周向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内侧部53a的周向两侧面是与轴向平行的平坦面。
第3外侧部53b从第3内侧部53a向径向外侧延伸。更详细地说,第3外侧部53b从第3内侧部53a的周向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沿轴向观察时,第3外侧部53b设置在第1假想线L1上。第3外侧部53b沿第1假想线L1呈直线状延伸。第3外侧部53b位于一对第1隔磁部51A、51B中的第1外侧部51Aa、51Ba彼此的周向之间。第3外侧部53b设置于伪极部34的中央部分34c。第3外侧部53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伪极部34的径向外侧面34g向径向内侧分离的位置处。由此,中央部分34c具有一对第1径向延伸部34d、34e和第1壁部34f。即,伪极部34具有一对第1径向延伸部34d、34e和第1壁部34f。
一对第1径向延伸部34d、34e在周向上隔着第3外侧部53b而配置。第1径向延伸部34d位于第3外侧部53b的周向一侧。第1径向延伸部34e位于第3外侧部53b的周向另一侧。一对第1径向延伸部34d、34e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分别与在伪极部34的径向内侧沿周向相邻的一对连结部36中的内侧连结部36b连接。
第1壁部34f位于第3外侧部53b的径向外侧。第1壁部34f将一对第1径向延伸部34d、34e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彼此连接起来。即,第1壁部34f将伪极部34中的位于第3外侧部53b的周向两侧的部分彼此连接起来。
第4隔磁部54按照每一对第2隔磁部52A、52B而设置。第4隔磁部54分别设置于各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内侧。第3隔磁部53和第4隔磁部54沿周向交替设置。第4隔磁部54具有第4内侧部54a和第4外侧部54b。
第4内侧部54a位于第2内侧部52Ab、52Bb的径向内侧。第4内侧部54a分别位于在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内侧沿周向相邻的一对连结部36彼此之间。更详细地说,第4内侧部54a分别位于在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内侧沿周向相邻的一对内侧连结部36b彼此之间。第4内侧部54a的周向两侧的缘部分别沿着一对第2隔磁部52A、52B中的第2内侧部52Ab、52Bb,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着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即,第4内侧部54a的周向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内侧部54a的周向两侧面是与轴向平行的平坦面。第4内侧部54a的形状与第3内侧部53a的形状相同。
第4外侧部54b从第4内侧部54a向径向外侧延伸。更详细地说,第4外侧部54b从第4内侧部54a的周向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沿轴向观察时,第4外侧部54b设置在第2假想线L2上。第4外侧部54b沿第2假想线L2呈直线状延伸。第4外侧部54b位于一对第2隔磁部52A、52B中的第2外侧部52Aa、52Ba彼此的周向之间。第4外侧部54b设置于磁铁固定部35的中央部分35c。第4外侧部54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外侧面35g向径向内侧分离的位置处。由此,中央部分35c具有一对第2径向延伸部35d、35e和第2壁部35f。即,磁铁固定部35具有一对第2径向延伸部35d、35e和第2壁部35f。
一对第2径向延伸部35d、35e在周向上隔着第4外侧部54b而配置。第2径向延伸部35d位于第4外侧部54b的周向一侧。第2径向延伸部35e位于第4外侧部54b的周向另一侧。一对第2径向延伸部35d、35e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分别与在磁铁固定部35的径向内侧沿周向相邻的一对连结部36中的内侧连结部36b连接。
第2壁部35f位于第4外侧部54b的径向外侧。第2壁部35f将一对第2径向延伸部35d、35e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彼此连接起来。即,第2壁部35f将磁铁固定部35中的位于第4外侧部54b的周向两侧的部分彼此连接起来。
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第3隔磁部53的第3内侧部53a和第4隔磁部54的第4内侧部54a。因此,将伪极部34的中央部分34c与磁铁固定部35的中央部分35c连接起来的内侧连结部36b在径向上被第1内侧部51Ab、51Bb以及第2内侧部52Ab、52Bb跟第3内侧部53a以及第4内侧部54a夹持,容易地将内侧连结部36b设成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大致弧形的部分。由此,在图4中粗箭头所示,容易地通过内侧连结部36b从伪极部34向磁铁40引导磁通。因而,能够更加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周向上相邻的各伪极部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
并且,内侧连结部36b设置于第3隔磁部53的第3内侧部53a以及第4隔磁部54的第4内侧部54a的径向外侧。因此,例如通过第3内侧部53a以及第4内侧部54a容易地屏蔽入射到其他伪极部34的磁通的一部分以及从其他磁铁40释放的磁通的一部分等从径向内侧进入内侧连结部36b内。由此,能够抑制多余的磁通等进入各内侧连结部36b内,从而能够更加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各伪极部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3隔磁部53具有第3外侧部53b,第4隔磁部54具有第4外侧部54b。由此,构成了位于比第1路径部38a、38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并在伪极部34与磁铁40之间引导磁通的第2路径部39a、39b。第2路径部39a由伪极部34的第1径向延伸部34d、内侧连结部36b以及磁铁固定部35的第2径向延伸部35e构成。第2路径部39b由伪极部34的第1径向延伸部34e、内侧连结部36b以及磁铁固定部35的第2径向延伸部35d构成。第2路径部39a、39b分别是整体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大致弧形。第2路径部39a、39b是从轴向观察时各部分沿着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弧形的曲线相互弯曲地连在一起的形状。第2路径部39a、39b的宽度比第1隔磁部51A、51B的宽度以及第2隔磁部52A、52B的宽度小。
通过设置这样的第2路径部39a、39b,如图4中粗箭头所示,能够将从径向外侧入射到伪极部34内的磁通分别沿着第2路径部39a和第2路径部39b适当地引导到配置于伪极部34的周向两侧的一对磁铁40。由此,能够更加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周向上相邻的各伪极部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更详细地说,能够通过第3外侧部53b在周向上分割伪极部34的中央部分34c,分别构成第2路径部39a、39b各自的部分。因此,能够将入射到中央部分34c的磁通适当地分成向第2路径部39a和第2路径部39b流动的磁通,容易地使从伪极部34向各磁铁40流动的磁通更加均匀化。并且,能够通过第3外侧部53b更加抑制入射到其他伪极部34内的磁通的一部分以及从其他磁铁40释放的磁通的一部分等进入第2路径部39a、39b内。因而,能够更加抑制转子10的磁性不稳定,从而能够更加抑制马达1振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伪极部34具有将伪极部34中的位于第3外侧部53b的周向两侧的部分彼此连接起来的第1壁部34f。因此,能够提高伪极部34的机械强度。并且,磁铁固定部35具有将磁铁固定部35中的位于第4外侧部54b的周向两侧的部分彼此连接起来的第2壁部35f。因此,能够提高磁铁固定部35的机械强度。通过这些,能够更加提高转子铁芯30的机械强度。
第5隔磁部55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轮辐部33彼此之间。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外铁芯部32通过隔着第5隔磁部55而设置的轮辐部33与内铁芯部31连接。因此,磁通从外铁芯部32向内铁芯部31流动的路径变细,能够抑制在外铁芯部32中流动的磁通从轮辐部33向内铁芯部31流动。由此,能够减少漏磁通。并且,还能够抑制流过了内铁芯部31的磁通向外铁芯部32流动。因此,能够更加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各伪极部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这样,能够通过第5隔磁部55阻碍磁通在内铁芯部31与外铁芯部32之间的流动,由此容易地使磁通适当地在转子铁芯30内流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轮辐部33的轴向尺寸比外铁芯部32的轴向尺寸小。因此,能够使磁通更加不易向轮辐部33流动。由此,能够更加抑制在外铁芯部32中流动的磁通从轮辐部33向内铁芯部31流动。因而,能够更加减少漏磁通。并且,还能够更加抑制流过了内铁芯部31的磁通经由轮辐部33向外铁芯部32流动。因此,能够更加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各伪极部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
并且,如图2所示,在外铁芯部32中的位于比轮辐部33以及内铁芯部31靠轴向两侧的位置处的部分与轴20的径向之间设置有环状的第6隔磁部56,该第6隔磁部56沿周向遍及一周地延伸。由此,能够通过第6隔磁部56抑制多余的磁通进入外铁芯部32中的位于比轮辐部33以及内铁芯部31靠轴向两侧的位置处的部分内。因而,能够更加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各伪极部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6隔磁部56是空腔部。
如图4所示,第5隔磁部55分别与第3隔磁部53的径向内侧以及第4隔磁部54的径向内侧连接。第5隔磁部55的周向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大。
<第2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10的转子铁芯130中,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第1内侧部151Ab和第2内侧部152Bb的末端部彼此相互连接。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第1内侧部151Bb和第2内侧部152Ab的末端部彼此相互连接。即,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连结部136未设置有中间连结部36c。由此,磁通不会经由中间连结部36c而流过外侧连结部36a与内侧连结部36b之间。因而,能够抑制磁通流过第1路径部38a、38b与第2路径部39a、39b之间,从而能够更加对第1路径部38a、38b与第2路径部39a、39b中的磁通的流动进行调整。由此,能够更加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各伪极部1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因此,能够更加抑制搭载有转子110的马达的振动。
如上述,通过将各第1内侧部151Ab、151Bb与各第2内侧部152Ab、152Bb连接起来,使第1隔磁部151A与第2隔磁部152B连接。并且,使第1隔磁部151B与第2隔磁部152A连接。相互连接的第1隔磁部151A和第2隔磁部152B构成沿轴向观察时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大致弧形的隔磁部。由相互连接的第1隔磁部151A和第2隔磁部152B构成的隔磁部是沿轴向观察时与第2路径部39a相同的形状。相互连接的第1隔磁部151B和第2隔磁部152A构成沿轴向观察时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大致弧形的隔磁部。由相互连接的第1隔磁部151B和第2隔磁部152A构成的隔磁部是沿轴向观察时与第2路径部39b相同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未设置有中间连结部36c,因此第1路径部38a、38b成为与转子铁芯130中的其他部分分离的状态。例如通过未图示的模制树脂部等而保持第1路径部38a、38b。另外,也可以通过将第1路径部38a、38b螺纹固定于未图示的转子罩等而保持第1路径部38a、38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隔磁部153的第3外侧部153b延伸至伪极部134的径向外侧面34g。即,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伪极部134的中央部分134c未设置有第1壁部34f。由此,在伪极部134中的位于第3外侧部153b的周向两侧的部分彼此之间流动的磁通不会经由第1壁部34f而向彼此的部分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隔磁部154的第4外侧部154b延伸至磁铁固定部135的径向外侧面35g。即,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磁铁固定部135的中央部分135c未设置有第2壁部35f。由此,在磁铁固定部135中的位于第4外侧部154b的周向两侧的部分彼此之间流动的磁通不会经由第2壁部35f而向彼此的部分流动。
综上所述,能够更加抑制磁通流过第1路径部38a、38b与第2路径部39a、39b之间,从而能够更加对第1路径部38a、38b和第2路径部39a、39b中的磁通的流动进行调整。因而,能够更加抑制磁通的流动在各伪极部134与各磁铁40之间变得不均匀。由此,能够更加抑制搭载有转子110的马达的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伪极部134通过第1外侧部51Aa、51Ba和第3外侧部153b在周向上分割成四个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固定部135通过第2外侧部52Aa、52Ba和第4外侧部154b在周向上分割成四个部分。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采用其他结构。第1隔磁部以及第2隔磁部也可以呈曲线状延伸。第3隔磁部也可以不具有第3外侧部。也可以不设置第3隔磁部。第4隔磁部也可以不具有第4外侧部。也可以不设置第4隔磁部。也可以不设置第5隔磁部。在该情况下,内铁芯部与外铁芯部例如不借助轮辐部而连接。也可以不设置第6隔磁部。在该情况下,内铁芯部的轴向尺寸以及轮辐部的轴向尺寸与外铁芯部的轴向尺寸相同。各隔磁部也可以是在上述空腔部中填充树脂等非磁性部的结构。
也可以在转子铁芯不设置凹部。伪极部也可以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第1假想线L1呈非线对称的形状。磁铁固定部也可以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第2假想线L2呈非线对称的形状。也可以使磁铁的径向外侧的磁极是S极,径向内侧的磁极是N极。在该情况下,磁通在转子铁芯内朝向与图4所示的粗箭头相反的方向流动。马达的极数以及槽数并无特别限定。
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子以及马达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子以及马达例如能够搭载于车辆、无人移动体、电动助力装置、机器人装置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结构在互不矛盾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组合。

Claims (12)

1.一种转子,其为交替型马达的转子,所述转子的特征在于,具有:
轴,所述轴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
环状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固定于所述轴的外周面;以及
多个磁铁,所述多个磁铁固定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
多个伪极部,所述多个伪极部沿周向相互隔着间隔而配置;以及
多个磁铁固定部,所述多个磁铁固定部在周向上分别位于所述伪极部彼此之间,所述多个磁铁固定部分别固定有各个所述磁铁,
在所述转子铁芯中,按照每个所述伪极部隔着所述伪极部的周向的中心而设置有一对第1隔磁部,所述第1隔磁部具有在周向上分割所述伪极部的第1外侧部和与所述第1外侧部的径向内侧连接的第1内侧部,并且,
在所述转子铁芯中,按照每个所述磁铁固定部隔着所述磁铁固定部的周向的中心而设置有一对第2隔磁部,所述第2隔磁部具有在周向上分割所述磁铁固定部的第2外侧部和与所述第2外侧部的径向内侧连接的第2内侧部,
在多个所述第1隔磁部和多个所述第2隔磁部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隔磁部和所述第2隔磁部中,所述第1内侧部和所述第2内侧部朝着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朝着所述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1内侧部和所述第2内侧部的末端部彼此在周向上隔着所述转子铁芯的一部分而相对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朝着所述在周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1内侧部和所述第2内侧部的末端部彼此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子铁芯中,按照每一对所述第1隔磁部而设置有第3隔磁部,所述第3隔磁部具有位于所述第1内侧部的径向内侧的第3内侧部,并且,
在所述转子铁芯中,按照每一对所述第2隔磁部而设置有第4隔磁部,所述第4隔磁部具有位于所述第2内侧部的径向内侧的第4内侧部,
所述一对第1隔磁部中的所述第1内侧部彼此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着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
所述一对第2隔磁部中的所述第2内侧部彼此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着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3内侧部的周向两侧的缘部分别沿着所述一对第1隔磁部中的所述第1内侧部,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着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4内侧部的周向两侧的缘部分别沿着所述一对第2隔磁部中的所述第2内侧部,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着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隔磁部具有从所述第3内侧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3外侧部,
所述第3外侧部位于所述一对第1隔磁部中的所述第1外侧部彼此的周向之间,
所述第4隔磁部具有从所述第4内侧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4外侧部,
所述第4外侧部位于所述一对第2隔磁部中的所述第2外侧部彼此的周向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伪极部具有位于所述第3外侧部的径向外侧的第1壁部,
所述第1壁部将所述伪极部中的位于所述第3外侧部的周向两侧的部分彼此连接,
所述磁铁固定部具有位于所述第4外侧部的径向外侧的第2壁部,
所述第2壁部将所述磁铁固定部中的位于所述第4外侧部的周向两侧的部分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外侧部延伸至所述伪极部的径向外侧面,
所述第4外侧部延伸至所述磁铁固定部的径向外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
环状的内铁芯部,所述内铁芯部固定于所述轴;
外铁芯部,所述外铁芯部分离地位于所述内铁芯部的径向外侧,所述外铁芯部具有所述伪极部以及所述磁铁固定部;以及
多个轮辐部,所述多个轮辐部沿径向延伸而将所述内铁芯部与所述外铁芯部连接,所述多个轮辐部沿周向隔着间隔而配置,
在所述转子铁芯设置有第5隔磁部,所述第5隔磁部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轮辐部彼此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辐部的轴向尺寸比所述外铁芯部的轴向尺寸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伪极部与所述磁铁固定部的周向之间的部分,所述凹部向径向内侧凹陷。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伪极部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如下的第1假想线呈线对称的形状,所述第1假想线连结所述伪极部的周向的中心与所述中心轴线,
所述磁铁固定部是沿轴向观察时关于如下的第2假想线呈线对称的形状,所述第2假想线连结所述磁铁固定部的周向的中心与所述中心轴线。
12.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
CN201910915361.1A 2018-09-28 2019-09-26 转子以及马达 Active CN110971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4754A JP2020054210A (ja) 2018-09-28 2018-09-28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18-184754 2018-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1035A true CN110971035A (zh) 2020-04-07
CN110971035B CN110971035B (zh) 2022-02-01

Family

ID=69994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5361.1A Active CN110971035B (zh) 2018-09-28 2019-09-26 转子以及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54210A (zh)
CN (1) CN11097103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5087A (ja) * 1999-02-24 2000-09-08 Fujitsu General Ltd 永久磁石電動機
JP2010252554A (ja) * 2009-04-16 2010-11-04 Asmo Co Ltd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US8242654B2 (en) * 2009-05-20 2012-08-14 Asmo Co., Ltd. Rotor and motor
EP2806538A1 (en) * 2012-01-22 2014-11-26 Zhejiang Universit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ermanent-magnet motor rotor
CN104488171A (zh) * 2012-06-26 2015-04-0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变磁动势旋转电机以及用于可变磁动势旋转电机的控制装置
CN105830310A (zh) * 2014-01-22 2016-08-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0752B2 (ja) * 2007-05-11 2014-01-15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埋め込み磁石モータ
JP6607029B2 (ja) * 2015-07-21 2019-11-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
JP2018117488A (ja) * 2017-01-20 2018-07-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
US11183892B2 (en) * 2017-03-03 2021-11-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sequent pole type rotor, motor having the same, compressor having the same, and fan hav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5087A (ja) * 1999-02-24 2000-09-08 Fujitsu General Ltd 永久磁石電動機
JP2010252554A (ja) * 2009-04-16 2010-11-04 Asmo Co Ltd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US8242654B2 (en) * 2009-05-20 2012-08-14 Asmo Co., Ltd. Rotor and motor
EP2806538A1 (en) * 2012-01-22 2014-11-26 Zhejiang Universit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ermanent-magnet motor rotor
CN104488171A (zh) * 2012-06-26 2015-04-0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可变磁动势旋转电机以及用于可变磁动势旋转电机的控制装置
CN105830310A (zh) * 2014-01-22 2016-08-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以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54210A (ja) 2020-04-02
CN110971035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307365A1 (en) Automotive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KR101761182B1 (ko) 모터
US11588360B2 (en) Brushless motor and stator therefor
EP2922178B1 (en) Motor
JP2014236576A (ja)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WO2017126297A1 (ja) 回転電機
JPWO2018180636A1 (ja) モータ
CN110971035B (zh) 转子以及马达
CN113809849A (zh) 旋转电机
JP2014090541A (ja)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CN107925288B (zh) 旋转电机
JP7116667B2 (ja) 回転電機
CN111869064B (zh) 带有绕线电感器的同步电机
EP4207559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O2023176616A1 (ja) モータ
CN116345742A (zh)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CN113632349B (zh) 转子的制造方法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US20230100335A1 (en) Rotor and motor
WO2020195006A1 (ja)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TWI814163B (zh) 旋轉電機
CN113872359B (zh) 旋转电机
US20230006488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20240136897A1 (en) Magnet array metho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or, and magnet array jig
CN115912714A (zh) 转子、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
JP2023147770A (ja) 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