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5742A -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5742A
CN116345742A CN202211642212.0A CN202211642212A CN116345742A CN 116345742 A CN116345742 A CN 116345742A CN 202211642212 A CN202211642212 A CN 202211642212A CN 116345742 A CN116345742 A CN 116345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rotor
magnetic pole
curvature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422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菅谷笃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345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57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本发明的转子的一个方式包括:转子芯体,转子芯体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转子芯体设置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磁体孔;以及多个磁极,多个磁极具有配置于磁体孔的多个磁体。多个磁体孔包括在径向上延伸且关于穿过磁极的中央的磁极中心线在周向上对称配置的一对第一磁体孔。磁体孔的内周面具有第一内侧面,第一内侧面相对于要收纳的磁体位于磁极中心线一侧。第一内侧面具有:第一弯曲部,第一弯曲部呈凹状弯曲;以及第二弯曲部,第二弯曲部与第一弯曲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连且呈凹状弯曲。第一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第一内侧面在第一弯曲部处最靠近磁极中心线。

Description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各处正在推进装设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的驱动用的旋转电机的开发。这些旋转电机由于所要求的转速快,因此,大的力被施加至对磁体进行保持的转子芯体。因此,谋求一种转子芯体,即使在高速旋转时也能够实现稳定的磁体保持。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磁体呈V字形配置的情况下对桥接部的应力进行缓和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3831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的转子芯体中,在桥接部的边缘设置有角部。因此,在转子高速旋转而导致大的拉伸应力被施加至桥接部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该角部的应力集中,从而桥接部产生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保持磁体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转子的一个方式包括:转子芯体,所述转子芯体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所述转子芯体设置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磁体孔;以及多个磁极,多个所述磁极具有配置于所述磁体孔的多个磁体。多个所述磁体孔包括在径向上延伸且关于穿过所述磁极的中央的磁极中心线在周向上对称配置的一对第一磁体孔。所述磁体孔的内周面具有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相对于要收纳的所述磁体位于所述磁极中心线一侧。所述第一内侧面具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呈凹状弯曲;以及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连且呈凹状弯曲。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一内侧面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处最靠近所述磁极中心线。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一个方式包括:所述转子;以及定子,所述定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稳定地保持磁体的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转子30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是表示一个磁极的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是表示内侧磁体孔(第一磁体孔)的第一内侧面附近的图。
图5是变形例的转子的局部剖视图。
符号说明
3磁极
10旋转电机
30转子
32转子芯体
36磁体
38、138磁体孔
38A内侧磁体孔(第一磁体孔)
38B外侧磁体孔
138B外侧磁体孔(第二磁体孔)
40定子
51第一内侧面
51a第一弯曲部
51b第二弯曲部
51c第三弯曲部
52第二内侧面
58、59突起部
61直线部
61a、L磁极中心线
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各图中适当示出了中心轴线J。中心轴线J是穿过下述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中心的假想线。各图适当所示的Z轴表示中心轴线J延伸的方向。在下述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在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θ表示周向。在下述说明中,将从轴向观察时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逆时针前进一侧、即箭头θ朝向的一侧(+θ侧)称为“周向一侧”,将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箭头θ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一侧(-θ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旋转电机)
图1是旋转电机10的剖视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是内转子型旋转电机。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10是马达。旋转电机10也可以是发电机。
旋转电机10包括转子30、定子40、将转子30和定子40收纳在内部的外壳9。
(定子)
定子40与转子30隔开间隙对置。定子40位于转子30的径向外侧。定子40具有定子芯体41、绝缘体42a以及多个线圈42。定子芯体41具有:环状的芯背41a;以及从芯背41a朝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极齿41b。多个线圈42隔着绝缘体42a分别安装于多个极齿41b。
(转子)
转子30能够以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转子30包括轴31、转子芯体32、多个磁体36。轴3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且在轴向上延伸的圆柱状。
转子30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环状的转子芯体32、多个磁体36、轴31(图2中省略)。
图2是转子30的剖视图。
转子30包括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磁极3。本实施方式的转子30包括八个磁极3。一个磁极3包含四个磁体36。一个磁极3的四个磁体36配置成以磁极中心线L为中心镜像对称。此处,磁极中心线L是穿过磁极3的周向中心和中心轴线J且在径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极中心线L与主磁通的方向即d轴大致平行。
(转子芯体)
转子芯体32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转子芯体32具有中央孔32a,该中央孔32a在轴向上贯穿转子芯体32。中央孔32a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形。轴31(参照图1)在轴向上穿过中央孔32a。
转子芯体32是磁性体制的。虽然没有特别图示,转子芯体32具有在轴向上层叠的多个层压体。层压体是板状构件。层压体的板面朝向轴向。层压体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近似圆环板状。层压体例如是电磁钢板。
在转子芯部32设置有多个磁体孔38。各磁体孔38配置于转子芯体32中的中央孔32a以外的部分。更详细而言,当从轴向观察时,各磁铁孔38在中央孔32a的径向外侧且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各磁体孔38在轴向上贯穿转子芯体32。磁体孔38以均匀的形状在轴向上延伸。一个磁体孔38分别配置有一个磁体36。磁体36通过树脂模塑、铆接、粘接等公知的手段固定至磁体孔38的内侧面。
图3是表示图2的一个磁极3的周围的局部放大图。
多个磁体孔38包括内侧磁体孔(第一磁体孔)38A和外侧磁体孔38B。外侧磁体孔38B配置于内侧磁体孔38A的径向外侧。内侧磁体孔38A的个数与外侧磁体孔38B个数是相同的。
一对内侧磁体孔38A关于磁极中心线L在周向上对称地配置。同样地,一对外侧磁体孔38B关于磁极中心线L在周向上对称地配置。外侧磁体孔38B配置于内侧磁体孔38A的径向外侧。
配置于相对于磁极中心线L配置的一对内侧磁体孔38A以及一对外侧磁体孔38B的总计四个的磁体36构成一个磁极3。在下述说明中,将供构成一个磁极3的磁体36配置的四个磁体孔38称为磁体孔38的组S。
一个组S的一对内侧磁体孔38A中靠磁极中心线L的周向一侧(+θ侧)的一者从轴向观察时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周向一侧(+θ侧)延伸。一个组S的一对内侧磁体孔38A中靠磁极中心线L的周向另一侧(-θ侧)的另一者从轴向观察时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周向另一侧(-θ侧)延伸。即,一个组S包含的一对内侧磁体孔38A的周向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大。
一个组S的一对外侧磁体孔38B中靠磁极中心线L的周向一侧(+θ侧)的一者从轴向观察时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周向一侧(+θ侧)延伸。一个组S的一对外侧磁体孔38A中靠磁极中心线L的周向另一侧(-θ侧)的另一者从轴向观察时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周向另一侧(-θ侧)延伸。即,一个组S包含的一对外侧磁体孔38B的周向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大。
在关于磁极中心线L对称配置的一对内侧磁体孔38A之间设置有转子芯体32的第一桥接部33。同样地,在关于磁极中心线L对称配置的一对外侧磁体孔38B之间设置有转子芯体32的第二桥接部34。即,转子芯体32具有第一桥接部33以及第二桥接部34。第一桥接部33以及第二桥接部34分别沿磁极中心线L在径向上延伸。从轴向观察时,第一桥接部33以及第二桥接部34的周向的中心与磁极中心线L重叠。
在内侧磁体孔38A以及外侧磁体孔38B设置有隔磁桥部38e。从轴向观察时,隔磁桥部38e配置于要收纳的磁体36的两侧部。在本说明书中,“隔磁桥部”是指能抑制磁通的流动的部分。也就是说,磁通难以穿过隔磁桥部38e。隔磁桥部38e只要能够抑制磁通的流动,则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包含空隙部,还可以包含树脂部等非磁性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磁桥部38e是由在轴向上贯穿转子芯体32的孔构成的空隙部。
磁体36在各磁体孔38各配置一个。磁体36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磁体36例如可以是钕磁体,也可以是铁氧体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36是轴向上较长的长方体形状。因此,磁体36从轴向观察时呈矩形形状。磁铁36例如从转子芯体32的轴向一端部延伸至轴向另一端部。另外,磁体36的轴向尺寸也可比转子芯体32的轴向尺寸(磁铁孔38的轴向尺寸)短。此外,磁体36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
一个磁极3包含四个磁体36。在下述说明中,将配置于内侧磁体孔38A的磁体36称为内侧磁体36A。同样地,将配置于外侧磁体孔38B的磁体36称为外侧磁体36B。磁极3包含两个内侧磁体36A和两个外侧磁体36B。
在一个磁极3中,两个内侧磁体36A关于磁极中心线L在周向上对称地配置。在一个磁极3中,两个内侧磁体36A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彼此远离。在一个磁极3中,两个外侧磁体36B在内侧磁体36A的径向内侧处关于磁极中心线L在周向上对称地配置。在一个磁极3中,两个外侧磁体36B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彼此远离。
内侧磁极36A以及外侧磁极36B分别将厚度方向作为磁化方向。构成一个磁极3的一对内侧磁体36A以及一对外侧磁体36B分别在径向外侧朝向同极。例如,在内侧磁体36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是N极(或S极)的情况下,外侧磁体孔38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也是N极(或S极)。
(内侧磁体孔)
接着,对内侧磁体孔38A及其周围的具体形状进行说明。
内侧磁体孔38A的内周面具有第一内侧面51、第二内侧面52、第三内侧面53、第四内侧面54、一对突起部58、59。
第一内侧面51是配置于磁极中心线L侧的一个隔磁桥部38e的内侧面。第一内侧面51相对于供内侧磁体孔38A收纳的内侧磁体36A位于磁极中心线L侧。
第二内侧面52沿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二内侧面52朝向径向外侧。即,第二内侧面52相对于收纳于内侧磁体孔38A的内侧磁体36A位于径向内侧。
第三内侧面53沿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三内侧面53朝向径向内侧。即,第三内侧面53相对于收纳于内侧磁体孔38A的内侧磁体36A位于径向外侧。第三内侧面53与第二内侧面52对置。内侧磁体36A配置在第二内侧面52与第三内侧面53之间。
第四内侧面54是位于与磁极中心线L侧相反一侧的隔磁桥部38e的内侧面。第四内侧面54相对于供内侧磁体孔38A收纳的内侧磁体36A位于磁极中心线L的相反侧。
突起部58、59在内侧磁体孔38A的内周面设置一对。从轴向观察时,一对突起部58、59配置于第二内侧面52的两端部。因此,一对突起部58、59中的一个突起部59位于第一内侧面51与第二内侧面52之间,另一突起部58位于第四内侧面54与第二内侧面52之间。一对突起部58、59从第二内侧面52侧向第三内侧面53侧突出。即,一对突起部58、59向径向外侧突出。一对突起部58、59沿轴向呈条状延伸。内侧磁体36A配置在一对突起部58、59之间。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是表示内侧磁体孔38A的第一内侧面51附近的图。
内侧磁体孔38A的第一内侧面51朝向磁极中心线L侧呈凹状弯曲。因此,配置在一对内侧磁体孔38A之间的第一桥接部33具有以磁极中心线L为中心而呈左右对称的中间变细形状。
内侧磁体孔38A的第一内侧面51具有第一弯曲部51a、第二弯曲部51b以及第三弯曲部51c。第一弯曲部51a、第二弯曲部51b以及第三弯曲部51c呈凹状地弯曲。第一弯曲部51a、第二弯曲部51b以及第三弯曲部51c的曲率半径彼此不同。第一弯曲部51a、第二弯曲部51b以及第三弯曲部51c朝向径向内侧依次相连。第二弯曲部51b与第一弯曲部51a的径向内侧相连。第三弯曲部51c将第二弯曲部51b与突起部59之间相连。
在下述说明中,将第一弯曲部51a与第二弯曲部51b的边界部称为第一边界部55a。将第二弯曲部51b与第三弯曲部51c的边界部称为第二边界部55b。将第三弯曲部51c与突起部59的边界部称为第三边界部55c。此外,将第一弯曲部51a和第三内侧面53的边界部称为第四边界部55d。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部51a的曲率半径R1大于第二弯曲部51b的曲率半径R2。此外,第二弯曲部51b的曲率半径R2大于第三弯曲部51c的曲率半径R3。因此,第一内侧面51在第一弯曲部51a处的曲率半径最大。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弯曲部51a的曲率半径R1是3.5mm,第二弯曲部51b的曲率半径R2是2.0mm,第三弯曲部51c的曲率半径R3是0.8mm。
第一内侧面51在第一弯曲部51a处最靠近磁极中心线L。因此,第一桥接部33最细的最细部33a位于一对内侧磁体孔38A的第一弯曲部51a彼此之间。此外,第一弯曲部51a与第二弯曲部51b的边界部(第一边界部55a)位于比第一桥接部33的最细部33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当向马达1通电而使转子30旋转时,受到定子40的线圈42吸引的磁力和伴随着旋转的离心力施加至磁体36。因此,马达1驱动时,朝向径向外侧的力施加至转子30的磁体36。施加至磁体36的径向外侧的力通过转子芯体32的第一桥接部33支承。因此,马达1启动时,拉伸应力会施加至第一桥接部33。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内侧面51整体呈凹状弯曲,因此,与第一内侧面呈直线延伸的情况相比,未设置有角部部分。因此,能够使第一内侧面51整体应力分散,能够抑制应力集中的产生。由此,能够提高第一桥接部33的强度,即使在将转子30设为高速旋转而在内侧磁体36A施加有大的力,也能够通过转子芯体32稳定地支承内侧磁体36A。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桥接部33位于曲率半径最大的第一弯曲部51a彼此之间。因此,能够在最接近的部分确保大的曲率半径,从而抑制应力集中,能够提高第一桥接部33的强度,能够通过转子芯体32稳定地支承磁体36。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内侧面51,在第一弯曲部51a的径向内侧设置有曲率半径比第一弯曲部51a的曲率半径小的第二弯曲部51b。因此,能够使第一弯曲部51a足够大并且使第一内侧面51整体光滑地弯曲,从而将第二内侧面52与突起部59之间相连。由此,能够在第一内侧面51不设置角部的情况下抑制在第一桥接部33产生应力集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部51a的曲率半径R1优选是第二弯曲部51b的曲率半径R2的1.5倍以上,更优选是2.0倍以上。通过将第一弯曲部51a的曲率半径R1与第二弯曲部51b的曲率半径R2的比率设为上述范围,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一桥接部33的应力集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面51在第二弯曲部处与中心轴线J最接近。因此,第二弯曲部51b与第三弯曲部51c的边界部(第二边界部55b)位于比第一内侧面51最靠近径向内侧的内端部55p靠内侧磁体36A侧的位置。
内侧磁体36A朝向径向外侧的力通过夹在一对内侧磁体孔38A之间的区域(第一桥接部33)支承。因此,伴随内侧磁体36A的支承的拉伸应力施加至夹在一对内侧磁体孔38A之间的区域。即,被施加拉伸应力的区域是比第一内侧面51最靠近径向内侧的内端部55p靠磁极中心线L侧的区域。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曲率半径比第二弯曲部51b的曲率半径大的第三弯曲部51c配置于比未被施加拉伸应力的内端部55p靠内侧磁体36A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三弯曲部51c处应力集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弯曲部51b的曲率半径R2优选是第三弯曲部51c的曲率半径R3的1.5倍以上,更优选是2.0倍以上。通过将第二弯曲部51b的曲率半径R2与第三弯曲部51c的曲率半径R3的比率设为上述范围,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一桥接部33的应力集中。
突起部59具有朝向磁极中心线L侧的第一侧面59a和朝向内侧磁体36A侧的第二侧面59b。第一侧面59a从轴向观察时呈直线状延伸。第一侧面59a在第三边界部55c处与第三弯曲部51c光滑地连接。由此,在突起部59与第一内侧面51的边界部分不设置角部,能够抑制在转子芯体32处产生应力集中。
突起部59的第二侧面59b从轴向观察时呈直线状延伸。第二侧面59b与内侧磁体36A的侧面对置。第二侧面59b也可与内侧磁体36A的侧面接触。在第二侧面59b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三内侧面53与第一弯曲部51a的边界部(第四边界部55d)。
(外侧磁体孔)
接着,基于图3对外侧磁体孔38B及其周围的具体形状进行说明。
外侧磁体孔38B的内周面具有第五内侧面61、第六内侧面62、第七内侧面63、第八内侧面64、一对突起部68、69。
第五内侧面61是配置于磁极中心线L侧的一个隔磁桥部38e的内侧面。第五内侧面61相对于供外侧磁体孔38B收纳的外侧磁体36B位于磁极中心线L侧。
第六内侧面62沿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第六内侧面62朝向径向外侧。即,第六内侧面62相对于收纳于外侧磁体孔38B的外侧磁体36B位于径向内侧。
第七内侧面63沿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七内侧面63朝向径向内侧。即,第七内侧面63相对于收纳于外侧磁体孔38B的外侧磁体36B位于径向外侧。第七内侧面63与第六内侧面62对置。外侧磁体36B配置在第六内侧面62与第七内侧面63之间。
第八内侧面64是位于与磁极中心线L侧相反一侧的隔磁桥部38e的内侧面。第八内侧面64相对于供外侧磁体孔38B收纳的外侧磁体36B位于磁极中心线L的相反侧。
突起部68、69在外侧磁体孔38B的内周面设置一对。从轴向观察时,一对突起部68、69配置于第六内侧面62的两端部。因此,一对突起部68、69中的一个突起部69位于第五内侧面61与第六内侧面62之间,另一突起部68位于第八内侧面64与第六内侧面62之间。一对突起部68、69从第六内侧面62侧向第七内侧面63侧突出。即,一对突起部68、69向径向外侧突出。一对突起部68、69沿轴向呈条状延伸。外侧磁体36B配置在一对突起部68、69之间。
外侧磁体孔38B的第五内侧面61具有在磁极中心线L侧的端部处与磁极中心线L平行延伸的直线部61a。因此,配置在一对外侧磁体孔38B之间的第二桥接部34以磁极中心线L为中心而以大致均匀的宽度尺寸在径向上延伸。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外侧磁体孔38B的内周面具有相对于要收纳的外侧磁体36B位于磁极中心线L侧且沿径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61a。
配置在一对外侧磁体孔38B之间的第二桥接部34对被施加至外侧磁体36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力进行支承。另一方面,第一桥接部33对施加至外侧磁体36B以及内侧磁体36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力进行支承。即,施加至第二桥接部34的拉伸应力小于施加至第一桥接部33的拉伸应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第二桥接部34的边缘部设置直线部61a而使得角部应力集中,也能够保证能充分地保持外侧磁体36B这一程度的第二桥接部34的强度。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五内侧面61设置直线部61a,与将第五内侧面61整体设为弯曲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与外侧磁体孔38B的成型相关的模具形状。由此,能够以低成本来制造转子芯体32。
在本说明书中,将关于磁极中心线L在周向上对称配置的一对磁体孔且具有与内侧磁体孔38A以相同方式弯曲的第一内侧面51的磁体孔称为第一磁体孔。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芯体32中,内侧磁体孔38A以及外侧磁体孔38B中仅内侧磁体孔38A是第一磁体孔。另外,不仅内侧磁体孔38A,也可将外侧磁体孔38B设为使磁极中心线L侧与第一内侧面51以相同方式弯曲的第一磁体孔。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外侧磁体孔38B之间的第二桥接部34的强度。即,只要内侧磁体孔38A或外侧磁体孔38B中的至少一者是第一磁体孔,就能够获得上述一定的效果。
<变形例>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能采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下述说明的各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说明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相同方式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5是本变形例的转子130的局部剖视图。
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本变形例的转子13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构成一个磁极103的多个(三个)磁体136的结构以及收纳这些磁体136的磁体孔138的结构。
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本变形例的转子130具有转子芯体132和多个磁体136。在本变形例中,多个磁体136以三个构成一个磁极103。转子130包括多个磁极103。
多个磁体136包括内侧磁体36A和外侧磁体136B。在本变形例中,一个磁极103包含两个内侧磁体36A和一个外侧磁体136B。内侧磁体36A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在转子芯体132设置有多个磁体孔138。各磁体孔138在轴向上贯穿转子芯体132。一个磁体孔138分别配置有一个磁体136。
多个磁体孔138包括内侧磁体孔(第一磁体孔)38A和外侧磁体孔(第二磁体孔)138B。实施方式的内侧磁体孔38A的个数是外侧磁体孔138B的个数的两倍。配置于上述三个磁体孔138的三个磁体136构成一个磁极103。将供构成一个磁极103的三个磁体136配置的三个磁体孔138称为磁体孔138的组S。
一个组S的一对内侧磁体孔38A中靠磁极中心线L的周向一侧(+θ侧)的一者从轴向观察时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周向一侧(+θ侧)延伸。一个组S的一对内侧磁体孔38A中靠磁极中心线L的周向另一侧(-θ侧)的另一者从轴向观察时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周向另一侧(-θ侧)延伸。即,一个组S包含的一对内侧磁体孔38A的周向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大。另一方面,外侧磁体孔138B在周向上配置在一对内侧磁体孔38A的各径向外侧的端部间。外侧磁体孔138B相对于一对内侧磁体孔38A配置于径向外侧。外侧磁体孔138B与磁极中心线L正交地延伸。
本变形例的内侧磁体38A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在本变形例的转子芯体132中,内侧磁体孔38A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内侧面51。因此,根据本变形例,能够提高配置在内侧磁体孔38A彼此之间的第一桥接部33的强度,能够稳定地保持磁体136。
应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不限于马达,也可以是发电机。旋转电机的用途并不受特别限定。旋转电机例如可以在使车辆驱动的用途以外的用途中装设于车辆,也可以装设于车辆以外的设备。此外,使用旋转电机时的姿态并不特别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的各结构及其组合等为一例,能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他改变。而且,本发明并不受实施方式限定。

Claims (8)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芯体,所述转子芯体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所述转子芯体设置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磁体孔;以及
多个磁极,多个所述磁极具有配置于所述磁体孔的多个磁体,
多个所述磁体孔包括在径向上延伸且关于穿过所述磁极的中央的磁极中心线在周向上对称配置的一对第一磁体孔,
所述磁体孔的内周面具有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相对于要收纳的所述磁体位于所述磁极中心线一侧,
所述第一内侧面具有:
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呈凹状弯曲;以及
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连且呈凹状弯曲,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
所述第一内侧面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处最靠近所述磁极中心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曲率半径是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的1.5倍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体孔的内周面具有:
第二内侧面,所述第二内侧面沿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相对于要收纳的所述磁体位于径向内侧;以及
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内侧面之间且向径向外侧突出,
所述第一内侧面具有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将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突起部之间相连且呈凹状弯曲,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三弯曲部的曲率半径,
所述第一内侧面在所述第二弯曲部处最靠近所述中心轴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是所述第三弯曲部的曲率半径的1.5倍以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磁体孔包括:
一对内侧磁体孔,一对所述内侧磁体孔关于所述磁极中心线在周向上对称配置;以及
一对外侧磁体孔,一对所述外侧磁体孔配置于所述内侧磁体孔的径向外侧且关于所述磁极中心线在周向上对称配置,
所述内侧磁体孔或所述外侧磁体孔中的至少一者是所述第一磁体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仅所述内侧磁体孔是所述第一磁体孔,
所述外侧磁体孔的内周面具有直线部,所述直线部相对于要收纳的所述磁体位于所述磁极中心线一侧,且沿径向呈直线状延伸。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磁体孔包括第二磁体孔,所述第二磁体孔相对于一对所述第一磁体孔配置于径向外侧,且与所述磁极中心线正交地延伸。
8.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定子,所述定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
CN202211642212.0A 2021-12-23 2022-12-20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Pending CN1163457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9375A JP2023094105A (ja) 2021-12-23 2021-12-23 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21-209375 2021-1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5742A true CN116345742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69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42212.0A Pending CN116345742A (zh) 2021-12-23 2022-12-20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94105A (zh)
CN (1) CN116345742A (zh)
DE (1) DE10202213386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27709B2 (en) 2015-09-04 2020-07-28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Rotor of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an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94105A (ja) 2023-07-05
DE102022133867A1 (de)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8816B2 (en) Rotor of motor having interpole magnets in holding member
US20130307365A1 (en) Automotive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O2014188628A1 (ja)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US10312755B2 (en) Motor
JP2013021776A (ja) 回転電機
KR20140140185A (ko) 모터
JP2013021775A (ja) 回転電機
JPWO2020110191A1 (ja) 回転電機
US10177613B2 (en) Rotor and motor
CN110574258A (zh) 马达
US11901773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7925288B (zh) 旋转电机
CN116345742A (zh)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JP2018133948A (ja) モータ
CN217335220U (zh) 旋转电机
WO2023053604A1 (ja) 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WO2023053601A1 (ja) 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EP4207559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230006488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216414015U (zh) 旋转电机
WO2022172479A1 (ja) 回転電機
WO2023171488A1 (ja) 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US20230100335A1 (en) Rotor and motor
EP4354711A1 (en) Shaft, and rotating machine
US11289963B2 (en) Rotor,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