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电动车动力踏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电动车动力踏板 。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路面交通系统越来越繁忙,短途交通选择电动车更加便利,传统的电动车踏板功能单一,仅能在骑行时使用,大部分时候被使用者弃用,造成浪费,而且现有的电动车支撑系统多使用单侧支撑,容易倾倒,很不稳定,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电动车动力踏板改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电动车动力踏板,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电动车动力踏板,包括车身以及所述车身前后端壁内设置的开口向外的导滑槽,所述导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内设置有锁定腔,所述锁定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锁定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锁定轮,所述锁定轮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锁定孔,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相互远离一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曲柄,所述曲柄远离所述第一转轴一侧端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脚踏,所述滑动块顶壁内设置的顶推装置顶推所述滑动块下移能够带动所述曲柄支撑在地面从而防止车辆倾倒,前后两个所述导滑槽之间设置有凸轮腔,所述凸轮腔内设置有前后对称的支撑块,前后两个所述支撑块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相互花键连接第一花键轴,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凸轮腔前后端壁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凸轮腔与其顶壁内设置的导滑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花键轴,所述凸轮腔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末端固定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腔端壁内设置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底壁内设置有蜗轮腔,所述蜗轮腔前后端壁内设置有齿轮腔,所述齿轮腔内设置有行星齿轮装置,所述行星齿轮装置能够将踩踏所述脚踏的动力与所述齿轮腔端壁内设置的第一电机动力混合,然后通过链条传递至设备驱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的第一链轮上,从而带动设备驱动轮带动所述车身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推装置包括所述车身内设置的顶推腔,所述顶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部末端伸入所述导滑腔内,所述顶推腔与所述导滑槽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板以及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杆,所述锁定腔底壁内设置有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锁定杆以及位于所述锁定杆下方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与所述锁定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动孔端壁内设置有在所述第二滑动杆位移后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杆复位的复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包括所述齿轮腔远离所述蜗轮腔一侧端壁内设置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所述齿轮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连通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链轮之间由所述链条传动配合连接的第二链轮,所述齿轮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内设置有内齿槽,所述蜗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蜗轮,所述第三转轴靠近所述齿轮腔一侧末端伸入所述内齿槽内且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齿轮腔靠近所述蜗轮腔一侧端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设置的第二齿轮啮合,所述行星架右侧端壁上中心对称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内齿槽啮合,所述蜗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顶部末端伸入所述传动腔内且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腔前后端壁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内设置有第一花键孔,所述第一花键轴末端伸入所述第一花键孔内且与之花键配合,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第三转轴一侧端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花键轴花键配合的第二花键孔,右侧的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导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向上下两侧末端延伸且末端固定设置有花键套,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导滑腔底壁间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三弹簧,所述导滑腔底壁内前后对称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板配合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车身前后端壁内设置的感应器电联,当前后两个所述感应器均感应到所述曲柄时所述电磁铁通电排斥所述支撑板上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电动车动力踏板,能够巧妙的将电动车踩踏踏板作为电动车支撑使用,同时设备在电动骑行时方便使用踏板骑行,能够节省电能,设备从左右两侧支撑电动车,更加稳定,避免了电动车倾倒,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电动车动力踏板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结合附图 1-4所述的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电动车动力踏板,包括车身10以及所述车身10前后端壁内设置的开口向外的导滑槽30,所述导滑槽3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块18,所述滑动块18内设置有锁定腔21,所述锁定腔2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轴19,所述锁定腔21内的所述第一转轴19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锁定轮22,所述锁定轮22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锁定孔23,两个所述第一转轴19相互远离一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曲柄28,所述曲柄28远离所述第一转轴19一侧端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脚踏27,所述滑动块18顶壁内设置的顶推装置99顶推所述滑动块18下移能够带动所述曲柄28支撑在地面从而防止车辆倾倒,前后两个所述导滑槽30之间设置有凸轮腔54,所述凸轮腔54内设置有前后对称的支撑块52,前后两个所述支撑块52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相互花键连接第一花键轴38,所述支撑块52与所述凸轮腔54前后端壁间设置有第一弹簧53,所述凸轮腔54与其顶壁内设置的导滑腔50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花键轴16,所述凸轮腔54内的所述第二花键轴16末端固定设置有凸轮51,所述凸轮腔54端壁内设置有传动腔41,所述传动腔41底壁内设置有蜗轮腔26,所述蜗轮腔26前后端壁内设置有齿轮腔64,所述齿轮腔64内设置有行星齿轮装置98,所述行星齿轮装置98能够将踩踏所述脚踏27的动力与所述齿轮腔64端壁内设置的第一电机55动力混合,然后通过链条12传递至设备驱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的第一链轮11上,从而带动设备驱动轮带动所述车身10移动。
有益地,所述顶推装置99包括所述车身10内设置的顶推腔13,所述顶推腔1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动板48,所述滑动板48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螺纹孔47,所述螺纹孔47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6,所述螺纹杆46底部末端伸入所述导滑腔50内,所述顶推腔13与所述导滑槽30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17,所述第一滑动孔1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板48以及所述滑动块18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杆65,所述锁定腔21底壁内设置有第二滑动孔35,所述第二滑动孔35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锁定杆36以及位于所述锁定杆36下方的第二滑动杆32,所述第二滑动杆32与所述锁定杆36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34,所述第二滑动孔35端壁内设置有在所述第二滑动杆32位移后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杆32复位的复位装置33。
有益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98包括所述齿轮腔64远离所述蜗轮腔26一侧端壁内设置的连通腔66,所述连通腔66与所述齿轮腔64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63,所述连通腔66内的所述第二转轴63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链轮11之间由所述链条12传动配合连接的第二链轮31,所述齿轮腔64内的所述第二转轴63末端固定设置有转动块62,所述转动块62内设置有内齿槽61,所述蜗轮腔26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轴58,所述第三转轴58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蜗轮24,所述第三转轴58靠近所述齿轮腔64一侧末端伸入所述内齿槽61内且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59,所述齿轮腔64靠近所述蜗轮腔26一侧端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行星架57,所述行星架57与所述第一电机55输出轴末端固定设置的第二齿轮56啮合,所述行星架57右侧端壁上中心对称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齿轮60,所述第三齿轮60与所述第一齿轮59以及所述内齿槽61啮合,所述蜗轮腔26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蜗轮24啮合的蜗杆25,所述蜗杆25顶部末端伸入所述传动腔41内且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3。
有益地,所述凸轮腔54前后端壁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37,所述第三转轴37内设置有第一花键孔39,所述第一花键轴38末端伸入所述第一花键孔39内且与之花键配合,所述第一转轴19靠近所述第三转轴37一侧端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花键轴38花键配合的第二花键孔20,右侧的所述第三转轴37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43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0。
有益地,所述导滑腔5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支撑板44,所述支撑板44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输出轴向上下两侧末端延伸且末端固定设置有花键套49,所述支撑板44与所述导滑腔50底壁间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三弹簧42,所述导滑腔50底壁内前后对称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板44配合的电磁铁15,所述电磁铁15与所述车身10前后端壁内设置的感应器29电联,当前后两个所述感应器29均感应到所述曲柄28时所述电磁铁15通电排斥所述支撑板44上移。
本实施例所述固定连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螺栓固定、焊接等方法。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螺纹杆46底部伸入上方的所述花键套49内且与之花键连接,所述第二花键轴16与下方的所述花键套49分离,所述第三弹簧42处于拉伸状态。
整个装置的机械动作的顺序 :
当本发明的设备工作时,将需要骑行本发明的设备时,手动向上转动后侧的所述曲柄28,当后侧的所述曲柄28转动至垂直位置时,由于此时后侧的所述感应器29无法感应到所述曲柄28,此时所述电磁铁15与所述支撑板44之间排斥力消失,此时所述支撑板44在所述第三弹簧42作用下移,此时上侧所述花键套49与所述螺纹杆46分离,下侧的所述花键套49与所述第二花键轴16花键连接,此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14带动所述第二花键轴1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凸轮51转动半周,此时前后两个所述支撑块52分别向前后两侧移动插入所述第二花键孔20内,此时踩踏所述脚踏27带动所述曲柄2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4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转轴37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花键孔3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43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蜗杆25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蜗轮2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齿轮5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块6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转轴63转动,此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55转动带动所述行星架57转动所述转动块62加速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转轴63加速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链轮3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链轮1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设备移动,从而实现人力与电力的混合驱动;
当设备不在使用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14带动所述第二花键轴16反转半周,此时前后两个所述支撑块52在所述第一弹簧53作用下相向移动,此时所述第一花键轴38移出所述第二花键孔20,此时前后两个所述曲柄28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至垂直状态,此时前后两个所述感应器29均感应到所述曲柄28,此时所述电磁铁15通电排斥所述支撑板44上移,从而带动所述花键套49上移预收偶数螺纹杆46花键连接,此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14带动所述螺纹杆4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滑动板48下移,从而推动所述滑动块18下移,所述滑动块18下移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杆32下移,当所述第二滑动杆32与所述导滑槽30底壁抵接时,所述第二滑动杆32上移带动所述锁定杆36上移插入所述锁定孔23内将所述锁定轮22锁定,此时所述锁定轮22无法转动,所述滑动板48继续下移推动所述第一滑动杆65下移,从而带动所述滑动块18下移,从而带动所述曲柄28下移与地面抵接,从而将所述车身10向上撑起,此时所述车身10不会倾倒。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