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2587B - 燃料箱的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箱的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2587B
CN110962587B CN201910910898.9A CN201910910898A CN110962587B CN 110962587 B CN110962587 B CN 110962587B CN 201910910898 A CN201910910898 A CN 201910910898A CN 110962587 B CN110962587 B CN 110962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assage
fuel
nozzle inser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08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62587A (zh
Inventor
久保智裕
石原德彦
柴﨑哲也
坂本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832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7029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832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5581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832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010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222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4356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62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2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62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2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1Arrangement of fuel cond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047Layout or arrangement of systems for feeding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1/00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 F02M61/16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61/02 - F02M61/14
    • F02M61/18Injection nozzles, e.g. having valve seats; Details of valve member seated en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M61/1806Injection nozzles, e.g. having valve seats; Details of valve member seated en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discharge orifices, e.g. orientation or siz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2015/03523Arrangements of the venting tube
    • B60K2015/03538Arrangements of the venting tube the venting tube being connected with the filler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2015/0458Details of the tank inlet
    • B60K2015/0461Details of the tank inlet comprising a filler pipe shutter, e.g. trap, door or flap for fuel inl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在将喷嘴插入通路包围的壳体,具有向大气敞开的第1开口,在供壳体组装的罩主体,具有喷嘴插入口、以及与第1开口相对的向大气敞开的第2开口。在此基础上,在安装于第1开口的排液口形成部件的凹陷壁,使得在第1开口侧凹陷的凹部形成为与第2开口连续,且具有排液口。而且,在凹部以通过以转动轴为基点的阀主体的转动对排液口进行开闭的方式相对于凹陷壁而保持排液阀。

Description

燃料箱的开闭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8年9月28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83218号、2018年9月28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83219号、2018年9月28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83221号、以及2019年2月12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22208号而主张其优先权,通过参照而将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箱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如日本特开2017-114272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当前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在将燃料通路和装置外部连通的排液路具有开闭阀。而且,在该日本特开2017-114272号公报中,通常利用开闭阀将排液路封闭,由此防止来自外部的尘埃等浸入。另外,如果雨水等液体进入燃料通路,则利用开闭阀使开闭装置内敞开而将该进入的液体向外部排出。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中,排液路的形成部位从外侧主体向外侧凸出。包含排液路的形成部位在内的凸出部位在供开闭装置安装的供油室露出。由于车辆的供油室的开闭装置的设置空间的制约、每次供油时由使用者目视确认的外观设计方面的制约,有时优选不使排液路的形成部位从外侧主体大幅凸出。另一方面,如果抑制排液路的形成部位的凸出,则有时排液路的排液能力下降。因此,要求在确保排液路的排液能力的基础上,抑制凸出部位从外侧主体的凸出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够以下面的方式实现。
根据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一个方式,提供如下燃料箱的开闭装置。该燃料箱的开闭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通路周壁和第1开口,所述通路周壁将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通路包围,所述第1开口形成于所述通路周壁、且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向大气敞开;罩主体,其供所述壳体组装,具有周壁、第2开口、以及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所述周壁将所述壳体包围,所述第2开口是形成于所述周壁、且与所述第1开口相对的向大气敞开的开口,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形成于所述周壁的顶壁;插入口开闭机构,其对所述喷嘴插入口进行开闭;以及排液机构,其以与所述第1开口连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罩主体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排液机构具有:排液口形成部件,其具有从所述喷嘴插入通路朝向所述第1开口流动的液体的排液口,以使得所述液体到达所述排液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开口;以及保持部件,其以保持所述排液口形成部件安装于所述第1开口的状态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且相对于所述排液口形成部件而保持对所述排液口进行开闭的排液阀,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第3开口,其与所述第2开口连续;排液通路,其形成于所述第3开口与所述排液口之间;以及被卡合部,其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1开口的周围的所述通路周壁所具有的卡合部卡合。
根据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其他方式,提供如下燃料箱的开闭装置。该燃料箱的开闭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通路周壁和第1开口,所述通路周壁将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通路包围,所述第1开口形成于所述通路周壁、且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向大气敞开;罩主体,其供所述壳体组装,具有周壁、第2开口、以及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所述周壁将所述壳体包围,所述第2开口是形成于所述周壁、且与所述第1开口相对的向大气敞开的开口,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形成于所述周壁的顶壁;插入口开闭机构,其对所述喷嘴插入口进行开闭;以及排液机构,其以与所述第1开口连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罩主体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排液机构具有:排液通路,其是从所述第1开口起直至所述第2开口为止的排液通路,以相对于所述第1开口连续的方式具有从所述喷嘴插入通路朝向所述第1开口流动的液体的排液口;以及排液阀,其具有转动轴和阀主体,通过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的所述阀主体的转动而对所述排液口进行开闭,所述转动轴以位于与所述阀主体相比更靠所述喷嘴插入通路的中心轴侧的位置的方式组装于所述排液通路,在主视时,所述阀主体的相对于所述转动轴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比相对于所述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长,所述排液口是能够利用所述阀主体进行开闭的形状的开口。
根据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又一其他方式,提供如下燃料箱的开闭装置。该燃料箱的开闭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通路周壁和第1开口,所述通路周壁将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通路包围,所述第1开口形成于所述通路周壁、且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向大气敞开;罩主体,其供所述壳体组装,具有周壁、第2开口、以及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所述周壁将所述壳体包围,所述第2开口是形成于所述周壁、且与所述第1开口相对的向大气敞开的开口,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形成于所述周壁的顶壁;插入口开闭机构,其对所述喷嘴插入口进行开闭;以及排液机构,其位于所述罩主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将液体从所述喷嘴插入通路排出,所述排液机构具有:排液口形成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第1开口,具有凹陷壁,所述凹陷壁在从所述第1开口朝向所述喷嘴插入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凸出,使得在所述第1开口侧凹陷的凹部相对于所述第2开口连续地形成,在所述凹陷壁形成有从所述喷嘴插入通路朝向所述第1开口流动的液体的排液口;排液阀,其具有转动轴和阀主体,在所述凹部通过以所述转动轴为基点的所述阀主体的转动而对所述排液口进行开闭;以及保持部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凹陷壁而保持所述转动轴的保持片。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而实现。例如,除了具有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燃料箱的方式、具有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接管嘴的方式以外,还可以以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制造方法等方式而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供油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概略观察组装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接管嘴的斜视图。
图3是以沿着图2中的3-3线剖视的方式表示接管嘴的要部的说明图。
图4是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以放大剖视的方式表示图3中的排液机构的周围区域的说明图。
图6是以从图3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方式表示构成排液机构的排液口形成部件的说明图。
图7是以从图6中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方式表示排液口形成部件的说明图。
图8是以从图3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及其右视图的方式表示由构成排液机构的保持部件保持的排液阀的说明图。
图9是以从图4中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方式表示构成排液机构的保持部件的说明图。
图10是以从图4中的箭头D方向观察的方式表示开闭装置的要部部件的组装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在内的供油装置FS的概要的说明图。供油装置FS安装于车辆,将从供油喷嘴FN供给的燃料向燃料箱FT引导。在图1以后的各图中,记载有表示铅直方向的箭头G。供油装置FS具有接管嘴100、燃料蒸气端口102、注入管FP、止回阀TV、燃料蒸气管NT、气体释放阀BV以及安装部件FE。接管嘴100利用安装部件FE安装于车辆的供油室FR,接受供油喷嘴FN向喷嘴插入口104的插入。此外,可以代替图示的安装部件FE而利用在中央形成有供接管嘴100的一部分插入的圆孔的圆板状的基板,将接管嘴100安装于供油室FR。
接管嘴100利用注入管FP以及燃料蒸气管NT而与燃料箱FT连接。而且,接管嘴100将汽油等液体燃料从插入于喷嘴插入口104的供油喷嘴FN(参照图1)向经由注入管FP而连接的燃料箱FT引导。注入管FP例如是在2个部位具有蛇腹构造的树脂制的管,能够在恒定的范围内伸缩、弯曲。该注入管FP经由止回阀TV而与燃料箱FT连接。经由接管嘴100形成的后述的燃料流路和注入管FP,将从插入于喷嘴插入口104的供油喷嘴FN排出的燃料从止回阀TV向燃料箱FT引导。此外,止回阀TV防止燃料从燃料箱FT向注入管FP倒流。
燃料蒸气管NT的一端经由气体释放阀BV而与燃料箱FT连接,另一端与从接管嘴100凸出的燃料蒸气端口102连接。气体释放阀BV作为将燃料蒸气管NT与燃料箱FT连接的接头起作用。含有燃料蒸气的箱内气体从气体释放阀BV流入至燃料蒸气管NT。在从供油喷嘴FN供油时,通过注入管FP而将燃料蒸气与供给的燃料一起向燃料箱FT引导。下面,对接管嘴100进行详细叙述。
图2是概略观察组装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的斜视图。图3是以沿图2中的3-3线剖视的方式表示接管嘴100的要部的说明图。图4是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的分解斜视图。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叙述的情况下,将靠近燃料箱FT一侧适当地称为“燃料箱侧”,将靠近喷嘴插入口104一侧适当地称为“插入侧”。另外,在图3中,为了明确地示出结构部件,以剖视的方式示出适当的内部结构部件。
如图3和图4所示,接管嘴100具有插入口开闭机构10、开闭装置20、箱侧开闭机构30以及排液机构40。开闭装置20具有:外侧主体21,其具有供供油喷嘴FN(参照图1)插入的喷嘴插入口104;内侧主体22,其具有供油喷嘴FN的喷嘴插入通路100N;下方主体23,其在燃料箱侧且在内侧主体22组装有箱侧开闭机构30;以及燃料通路形成部25,其形成将从供油喷嘴FN供给的液体燃料向燃料箱FT引导的燃料通路100P。此外,各主体大致形成为圆筒状的形状。
外侧主体21是供内侧主体22组装的罩主体,在将内侧主体22包围的周壁21a具有向大气敞开的第2开口42。该第2开口42与后述的内侧主体22所具有的第1开口41相对。另外,外侧主体21在周壁21a的顶壁21b具有供油喷嘴FN的喷嘴插入口104。喷嘴插入口104以如下方式形成,即,锥状的喷嘴插入侧周壁104t相对于呈近似圆形的孔状的供油口周壁104s而相连续。此外,外侧主体21是采用了PA(聚酰胺)等耐油性树脂的树脂成型品。
内侧主体22是在将喷嘴插入通路100N包围的通路周壁22a具有第1开口41的壳体,利用该第1开口41而使得喷嘴插入通路100N向大气敞开。如图3和图4所示,内侧主体22形成为通路周壁22a的一部分区域沿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径向向外侧凸出的凸出壁部22b。在此基础上,内侧主体22使得形成于该凸出壁部22b的第1开口41相对于喷嘴插入通路100N连续而将第1开口41的开口底部侧的通路周壁22a作为倾斜壁部22c。为了对通路周壁22a进行加强,内侧主体22在主体上下的凸缘之间具有多个肋部,除此以外,在下方凸缘具有使得针对外侧主体21的保持力发挥作用的凸出片。上述部件与本发明的主旨无直接关系,因此省略其说明。
倾斜壁部22c在处于接管嘴100向车辆的安装完毕的安装姿势时,更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在处于相对于铅直方向以规定的倾斜角θ1(30°~50°)而倾斜的倾斜姿势时,以倾斜壁部22c两端中的第1开口41侧的一端与喷嘴插入通路100N侧的一端相比至少位于更靠铅直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后文中对倾斜壁部22c的功能进行叙述。还将倾斜壁部22c称为“液体引导部”。内侧主体22和后述的下方主体23是采用了PA(聚酰胺)等耐油性树脂的树脂成型品。此外,倾斜角θ1是喷嘴插入通路100N或者燃料通路100P的中心轴OL相对于铅直方向的倾斜角。
插入口开闭机构10配置于外侧主体21的顶壁21b侧、且对喷嘴插入口104进行开闭。即,随着供油喷嘴FN向喷嘴插入口104的插入,该插入口开闭机构10向插入口敞开位置移动而使得喷嘴插入口104敞开,在供油喷嘴FN未插入的状态下,从喷嘴插入通路100N侧将喷嘴插入口104的开口底部封闭。
插入口开闭机构10具有:喷嘴插入口104的开闭用的插入口开闭部件11;插入侧弹簧12,其固定于内侧主体22而对插入口开闭部件11向将其封闭的方向进行预紧;以及环状体15,其以将插入口开闭部件11包围的方式安装于外侧主体21的顶壁21b。环状体15是多孔质的海绵橡胶的成型品,使施加于顶壁21b的冲击缓和,并且限制燃料蒸气向大气流出。插入口开闭部件11是采用了疏水性高于外侧主体21的材料、例如PPS(聚苯硫醚)的成型品,形成为中央部向喷嘴插入通路100N侧凹陷的圆板状。如图4所示,该插入口开闭部件11在其上表面具有没入凹部11a。该没入凹部11a作为使得喷嘴插入通路100N在喷嘴插入口104的周壁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口而起作用。
插入侧弹簧12通过固定端12L而固定于内侧主体22,通过固定端12L的相反侧的自由端而固定于插入口开闭部件11。插入侧弹簧12以固定端12L为中心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转动,对插入口开闭部件11在使得燃料通路100P封闭的方向上进行预紧。因而,插入口开闭部件11在非供油时被按压于喷嘴插入口104的供油口周壁104s的开口下端侧端面,将喷嘴插入口104封闭。此外,可以将插入口开闭机构10设为伴随着供油喷嘴FN的插入而在主视观察插入口时在左右、或者上下方向上对喷嘴插入口104进行开闭的一对瓣阀类型的结构。
关于与上述插入口开闭机构10的插入口开闭部件11的关系,外侧主体21将供油口周壁104s的下端侧端面设为插入口开闭部件11的落座端面。而且,如图4所示,该外侧主体21在供油口周壁104s的下端侧端面具有连通口21c。对供油口周壁104s的下端侧端面进行切割而形成该连通口21c。而且,在上述插入口开闭机构10的插入口开闭部件11将喷嘴插入口104封闭的状况下,连通口21c与插入口开闭部件11的没入凹部11a重叠,与没入凹部11a一起使得喷嘴插入通路100N在喷嘴插入口104的周壁与大气连通。此外,关于没入凹部11a和连通口21c,只要形成其中的一者即可,除此以外,二者可以形成于不同的位置而分别使得喷嘴插入通路100N在喷嘴插入口104的周壁与大气连通。
燃料通路形成部25组装于外侧主体21的下端侧,以后述的箱侧开闭机构30介于其中的方式使得燃料通路100P相对于内侧主体22的喷嘴插入通路100N连续。
如图3所示,箱侧开闭机构30配置于使得形成有燃料通路形成部25的燃料通路100P和喷嘴插入通路100N连续的部位,在燃料箱侧对喷嘴插入通路100N进行开闭。该箱侧开闭机构30的组装对象部件是下方主体23,下方主体23经由密封部件而相对于外侧主体21和内侧主体22被液密·气密地安装。而且,箱侧开闭机构30具有:箱侧开闭部件31,其经由燃料通路形成部25而组装于下方主体23,对喷嘴插入通路100N进行开闭;以及箱侧弹簧32,其固定于燃料通路形成部25,且对箱侧开闭部件31在封闭的方向上进行预紧。箱侧开闭部件31是防止液体燃料从燃料箱侧向插入侧泄漏的瓣阀。箱侧弹簧32通过固定端32L而固定于燃料通路形成部25,通过固定端32L的相反侧的自由端而固定于箱侧开闭部件31。箱侧弹簧32以固定端32L为中心而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对箱侧开闭部件31在使得喷嘴插入通路100N封闭的方向上进行预紧。在接管嘴100以图3所示的倾斜姿势向车辆安装完毕时,箱侧弹簧32配置为在箱侧开闭机构30关闭的状态下,固定端32L比自由端更靠重力方向的上侧。箱侧开闭机构30在箱侧开闭部件31具有调压机构,对燃料箱FT内的燃料蒸气压力(箱内压)进行调节。即,在箱内压力与规定压力相比而形成正压力或负压力的内压异常时,箱侧开闭机构30通过箱内气体向喷嘴插入通路100N侧的释放、大气从喷嘴插入通路100N向箱内的导入而对箱内压力进行调整。
排液机构40以位于外侧主体21与内侧主体22之间的方式安装于内侧主体22、且相对于内侧主体22的第1开口41相连续。如图4所示,该排液机构40从内侧主体22侧起具有矩形的环状密封体45、排液口形成部件46、排液阀47以及保持部件48。环状密封体45是耐油性橡胶的成型品,承受在内侧主体22的第1开口41安装的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按压力,对于第1开口41遍及其开口区域而液密地进行密封。
图5是以放大剖视的方式表示图3中的排液机构40的周围区域的说明图。图6是以从图3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方式表示构成排液机构40的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说明图。图7是以从图6中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方式表示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说明图。图8是以从图3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及其右视图的形式表示由构成排液机构40的保持部件48保持的排液阀47的说明图。如图3和图4所示,排液口形成部件46安装于第1开口41。这样安装的排液口形成部件46在凹陷壁46c具有排液口46a,该凹陷壁46c在从第1开口41朝向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中心轴OL的方向上凸出,在第1开口41侧凹陷。该凹陷壁46c将使得从第1开口41侧凹陷且被包围的凹陷的区域作为与外侧主体21的第2开口42相连续的排液通路48d。另外,如图3的剖面图以及图5的放大剖面图所示,排液口形成部件46利用锥状的基座部46d将排液口46a包围,利用排液口46a的开口上端面对后述的排液阀47的阀主体47c进行阻止。如图3和图5的剖面图所示,后述的保持部件48的结构部件也位于排液通路48d,后述的排液阀47保持于凹陷壁46c。因而,在后文与保持部件48、排液阀47的结构一并对排液通路48d和凹陷壁46c进行叙述。
图3中的箭头A方向与相对于排液口46a的开口面正交的开口轴线的方向一致。因而,在图6中,示出了排液口46a的主视图。如该图6所示,排液口46a在主视时是椭圆形的开口。
如图8所示,对椭圆开口的排液口46a进行开闭的排液阀47具有转动轴47a以及阀主体47c。阀主体47c在主视时为椭圆形状,与转动轴47a平行的长边的长度比与转动轴47a垂直的短边的长度长。本实施方式中的排液阀47具有阀主体47c,该阀主体47c形成为使得与转动轴47a平行的长边的长度相对于与转动轴47a垂直的短边的长度为1.1倍~1.5倍的尺寸。而且,利用排液阀47的阀主体47c封闭的排液口46a也是与阀主体47c的椭圆形状对应的椭圆开口。排液口46a位于内侧主体22的倾斜壁部22c的第1开口41侧的一端、且相对于倾斜壁部22c相连续。因此,进入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液体被从喷嘴插入通路100N向倾斜壁部22c引导而朝向第1开口41流动,自动到达该排液口46a。另外,排液口形成部件46在保持部件48侧具有凸部46b。与后述的保持部件48的结构相关联地对该凸部46b进行说明。
图9是以从图4中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方式表示构成排液机构40的保持部件48的说明图。保持部件48将框体的中央区域作为第3开口43,如图4所示,在第3开口43的上端具有凸部43a。第3开口43为了确保经由排液通路48d而向外部排出的液体的通过面积,因此使得开口上端形成为向图10中的上方延伸。而且,第3开口43从第3开口43侧对后述的保持片48c进行支撑,因此开口上端侧在主视时的左右方向上狭窄,在狭窄的部位形成有开口肩部48f。从第3开口43的上端凸出的凸部43a与其两侧的开口肩部48f相比进一步朝向图10中的下方、即阀主体47c的阀主体上表面凸出。而且,凸部43a与将排液口46a封闭的排液阀47的阀主体47c相对。另外,如果阀主体47c转动而使得排液口46a敞开,则凸部43a与阀主体47c的阀主体上表面的一部分、详细而言为阀主体47c的大致中央上表面抵接而限制阀主体47c的转动。即,凸部43a作为本发明中的开阀限制部而起作用。在图5中以剖视的方式示出了凸部43a,该凸部43a形成为从保持部件48前表面侧的第3开口43朝向开口里侧以条状延伸。从保持部件48的开口里侧朝向前表面侧的第3开口43的方向是排液方向,因此凸部43a沿着排液通路48d的排液方向而延伸。
保持部件48具有从第3开口43的框体朝向排液口形成部件46凸出的2个卡合臂48a。卡合臂48a具有使得彼此相对的间隔扩大的挠性,从卡合臂基部至前端侧具有一对较长的卡合孔48b。使得内侧主体22在第1开口41的周围、具体而言在将第1开口41包围的凸出壁部22b具有的凸状的卡合凸起22d进入卡合孔48b,由此使得该卡合臂48a与该卡合凸起22d卡合。即,保持部件48使卡合臂48a与内侧主体22所具有的作为卡合部的卡合凸起22d卡合,因此使得该卡合臂48a作为被卡合部而起作用。保持部件48使如上所述那样在内侧主体22的第1开口41安装完毕的排液口形成部件46以保持该安装状态的方式安装于内侧主体22。具体而言,保持部件48以内侧主体22的卡合凸起22d与卡合臂48a的卡合孔48b卡合的方式安装于内侧主体22,保持排液口形成部件46安装于第1开口41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卡合臂48a的基部进行切割而形成卡合孔48b。因而,在保持部件48安装于内侧主体22的状态下,在保持部件48的基部侧,上述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凸部46b与卡合孔48b卡合。
如图9所示,保持部件48在排液口形成部件46侧具有一对保持片48c。该保持片48c是用于将对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排液口46a进行开闭的排液阀47保持于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凹陷壁46c的部件。即,在排液口形成部件46以上述方式安装于内侧主体22的状态下,保持片48c利用朝向转动轴47a的轴表面弯曲的弯曲面部位48e对转动轴47a进行保持。对于转动轴47a,阀主体47c侧为圆柱形状,在其相反侧、即中心轴OL侧具有切割出圆柱得到的平坦部47b。保持片48c在平坦部47b的相反侧的圆柱形状部侧利用弯曲面部位48e对排液阀47的转动轴47a进行阻止。弯曲面部位48e形成为其曲率小于转动轴47a的圆柱形状部的曲率。排液阀47的转动轴47a在其圆柱形状部侧保持为能够沿弯曲面部位48e的曲面滑动,在此基础上成为阀主体47c的转动的基点。即,阀主体47c以转动轴47a为基点而自由转动,在该阀主体47c的转动过程中,转动轴47a能够在圆柱形状部侧沿弯曲面部位48e的曲面滑动。此外,以使得与阀主体47c相比转动轴47a位于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中心轴OL侧的方式,利用保持片48c对转动轴47a进行保持。
组装于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凹陷壁46c、且由一对保持片48c保持的排液阀47,通过自重且利用阀主体47c将排液口46a封闭。在该封闭状态下,如图5所示,排液阀47的阀主体47c与锥状的基座部46d的排液口46a的开口上端面接触。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以使得凹陷壁46c的内周壁46e在排液口46a的封闭状态下不与排液阀47的转动轴47a接触的方式,凹陷形成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凹陷壁46c。除此以外,如图5及图6所示,排液口形成部件46在基座部46d的锥状斜面具有槽部46da。如图6那样在主视时的排液口46a的两端凹陷形成该槽部46da。与如上所述那样由保持片48c保持的排液阀47相关联地进行说明,槽部46da在排液阀47的转动轴47a的轴向两端侧凹陷形成于基座部46d的锥状斜面,使得转动轴47a相对于凹陷壁46c的内周壁46e的非接触区域扩大。通过该非接触区域的扩大而使得阀主体47c以转动轴47a为基点无障碍地转动。更详细说明,在转动轴47a如上所述那样在圆柱形状部侧沿一对保持片48c各自的弯曲面部位48e的曲面滑动的情况下,在转动轴47a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滑动的状况有可能不同。于是,转动轴47a以轴向上的一端比另一端更接近基座部46d的锥状斜面的方式倾斜。这样,即使转动轴47a倾斜,接近基座部46d的锥状斜面的转动轴端部也因槽部46da而不与凹陷壁46c的内周壁46e接触。因而,如上所述,阀主体47c以转动轴47a为基点而无障碍地转动。
另一方面,如果液体以上述方式从喷嘴插入通路100N经由倾斜壁部22c而流动至第1开口41,则阀主体47c被该流体按压而以转动轴47a为基点转动,由此使得排液口46a敞开。被流体按压而使得排液口46a敞开的排液阀47以阀主体47c接近保持部件48的第3开口43的凸部43a的方式转动。即,排液阀47的阀主体47c以使得与凸部43a的接触部位成为转动端的方式转动,凸部43a作为排液阀47的止动件而起作用。
另外,在以对排液口形成部件46进行保持的方式如上所述那样安装于内侧主体22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保持部件48使得第3开口43相对于外侧主体21的第2开口42连续。在此基础上,保持部件48将第3开口43与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排液口46a之间的凹陷壁46c的上述凹陷区域作为从排液口46a流出的液体的直至第2开口42为止的排液通路48d。在此基础上,保持部件48在该保持部件48以上述方式安装于内侧主体22的过程中,使得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凸部46b从卡合臂48a的前端侧进入卡合孔48b。随着保持部件48向内侧主体22的安装,凸部46b保持进入卡合孔48b的状态而到达卡合孔48b的基部侧。由此,该凸部46b作为规定保持部件48与内侧主体22卡合时的保持部件48的姿势的定位部而起作用。另外,保持部件48使得凸部46b和卡合凸起22d在卡合孔48b的不同的位置与卡合孔48b卡合。因此,能够将凸部46b和卡合凸起22d的卡合对象设为一个部件,能够简化保持部件48的形状。
图10是以从图4中的箭头D方向观察的方式表示开闭装置20的要部部件的组装状态的说明图。如图所示,排液口形成部件46和保持部件48在利用排液阀47将排液口46a(参照图4)封闭的状态下,以上述方式组装安装于内侧主体22。而且,内侧主体22在排液口形成部件46和保持部件48对排液阀47进行保持而形成为所谓预组装的状态下,与插入口开闭机构10以及环状体15一起组装于外侧主体21。详细而言,内侧主体22以图9所示的保持部件48的第3开口43与外侧主体21的第2开口42重叠的方式,组装于外侧主体21。即,只要能够实现排液口形成部件46和保持部件48的预组装即可,因此对于上述部件无需严格的强度设计等,能够简化产品的设计。
在具有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中,如果流体从内侧主体22形成的喷嘴插入通路100N朝向第1开口41流动,则该液体到达组装于外侧主体21与内侧主体22之间的排液机构40的排液口46a。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形成为,在向车辆安装完毕的安装姿势下相对于铅直方向以规定的倾斜角θ1(30°~50°)倾斜的倾斜姿势,使得倾斜壁部22c以第1开口41侧的端比喷嘴插入通路100N侧的端更靠铅直下方的方式倾斜。因而,开闭装置20利用以上述方式倾斜的倾斜壁部22c使从没入凹部11a以及连通口21c进入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雨水等液体,利用液体自身的自重而朝向第1开口41流出并到达排液口46a。如图3所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将以第1开口41侧的端比喷嘴插入通路100N侧的端更靠铅直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壁部22c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θ2从水平方向朝向下方侧设为2°~5°。由此,能够确保液体从喷嘴插入通路100N经由倾斜壁部22c而向第1开口41流入。因而,进入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液体的排出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即使倾斜壁部22c的倾斜角θ2为0°,也因车辆振动等而使得液体从喷嘴插入通路100N向第1开口41流动而排出,因此优选倾斜壁部22c的倾斜角θ2从水平方向朝向下方侧而设为2°~5°。
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如果排液阀47被到达排液口46a的液体按压,则利用该排液阀47使得排液口46a敞开。于是,对排液阀47进行按压而使之打开的液体从凹陷壁46c的凹陷区域的排液通路48d通过,并到达保持部件48的第3开口43,在此基础上向相对于该第3开口43连续的外侧主体21的第2开口42流动。第2开口42形成于将内侧主体22包围的周壁21a、且向大气敞开,因此将流动至第2开口42的液体从该第2开口42向开闭装置20的外部排出。
参与液体从内侧主体22的第1开口41至外侧主体21的第2开口42的排出的排液机构40不过配置于外侧主体21与组装于该外侧主体21的内侧主体22之间、即内侧主体22的组装区域而已。因而,在开闭装置20的外侧主体21,只要在周壁21a形成向大气敞开的第2开口42即可,无需将用于排出液体的排液通路的形成部位设置为向装置外部凸出。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中,利用保持片48c,将对排液口46a进行开闭的排液阀47保持于以从第1开口41侧向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中心轴OL侧凸出的方式凹陷的凹陷壁46c的凹陷区域的排液通路48d。排液阀47的保持区域越从第1开口41侧向外侧主体21侧扩展,排液机构40的组装区域越向外侧主体21侧扩展。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中,将排液阀47保持于以向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中心轴OL侧凸出的方式凹陷的凹陷壁46c的凹陷区域的排液通路48d,因此能够抑制排液机构40的组装区域的扩展。其结果,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能够可靠地将进入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液体排出,在此基础上,能够不使开闭装置20的外侧主体21向装置外部凸出、或者更可靠地抑制凸出的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中,排液阀47通过以转动轴47a为基点的阀主体47c的转动而对排液口46a进行开闭。而且,将该转动轴47a保持为位于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中心轴OL侧而对排液阀47进行保持。这样保持的排液阀47在液体未到达排液口46a的状态下将排液口46a封闭,如果液体到达排液口46a,则被该液体按压而使得排液口46a敞开。在该排液口46a敞开时,阀主体47c以转动轴47a为基点而转动。如果凸部43a与阀主体上表面的一部分抵接而限制阀主体47c的转动,则阀主体47c变为转动停止状态。在该转动停止状态下,凸部43a与阀主体上表面的一部分抵接,因此排液阀47的阀主体47c未进入将排液阀47包围的周围部件的间隙,具体而言,未进入图10所示的凸部43a两侧的开口肩部48f的间隙。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能够可靠地将进入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液体排出,在此基础上,能够确保使得排液口46a敞开的排液阀47的可动性。
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利用以与该转动轴47a的轴表面相对的方式弯曲的一对保持片48c的弯曲面部位48e对排液阀47的转动轴47a进行保持。因而,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能够使排液阀47以转动轴47a为基点而顺畅地转动。并且,即使转动轴47a沿一对保持片48c各自的弯曲面部位48e的曲面滑动而倾斜,也能利用槽部46da而使得转动轴47a不与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凹陷壁46c的内周壁46e接触。即,即使转动轴47a因滑动而倾斜,阀主体47c也以转动轴47a为基点而无障碍且顺畅地转动。其结果,进入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液体的排液性进一步提高。
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在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凹陷壁46c的排液通路48d,利用由基座部46d形成的排液口46a的开口上端面对排液阀47的阀主体47c进行阻止。在此基础上,接管嘴100对排液阀47以不会使其转动轴47a与凹陷壁46c的内壁面接触的方式进行保持。因而,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能够使阀主体47c以转动轴47a为基点而更进一步顺畅地转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液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中,对于为了排液口46a的开闭而以位于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中心轴OL侧的转动轴47a为基点进行转动的阀主体47c而言,在主视时,形成为与转动轴47a垂直的边成为短边的椭圆形状。与转动轴47a垂直的方向上的阀主体长度对排液机构40的组装区域从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中心轴OL的扩展进行规定。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中,与相对于转动轴47a平行的方向上的阀主体长度相比而缩短相对于转动轴47a垂直的方向上的阀主体长度,由此能够抑制排液机构40的组装区域的扩展。另外,将排液口46a设为与阀主体47c对应的椭圆开口,由此能够确保能可靠地将进入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液体排出的开口面积。其结果,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能够可靠地将进入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液体排出,在此基础上,能够不使开闭装置20的外侧主体21向装置外部凸出,或者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凸出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能够避免或抑制从外部向排液机构40的接触。
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将排液阀47的转动轴47a作为相对于转动轴47a的中心在中心轴OL侧具有平坦部47b的转动轴,因此为了形成为平坦部47b而对转动轴47a进行切割,与此相应地能够进一步抑制排液机构40的组装区域从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中心轴OL的扩展。因而,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开闭装置20的外侧主体21向装置外部的凸出,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避免或抑制从外部向排液机构40的接触。
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使得排液阀47的阀主体47c形成为相对于转动轴47a平行的长边的长度与相对于转动轴47a垂直的短边的长度相比达到1.1倍~1.5倍的椭圆形状。在此基础上,如上所述,在接管嘴100倾斜地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使得在内侧主体22将液体朝向第1开口41引导的倾斜壁部22c以第1开口41侧的端比喷嘴插入通路100N侧的端更靠铅直下方的方式,相对于水平方向以规定的倾斜角θ2(2°~5°)倾斜。因而,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排液机构40的组装区域的扩展,并且能够可靠地经由倾斜的倾斜壁部22c而将进入喷嘴插入通路100N的液体排出。
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利用作为内侧主体22的组装对象的外侧主体21,从外侧相对于内侧主体22而对排液机构40进行保持。因而,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能够可靠地从装置外部侧对排液机构40进行保持,并且使外力不会直接作用于排液机构40。
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在排液口形成部件46具有凸部46b,该凸部46b规定保持部件48的卡合臂48a与内侧主体22的卡合凸起22d卡合时的保持部件48的姿势。因而,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能够容易地将由排液口形成部件46、保持部件48构成的排液机构40组装于内侧主体22的第1开口41。
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在内侧主体22具有卡合凸起22d,在排液口形成部件46具有使得卡合凸起22d进入卡合孔48b并卡合的卡合臂48a。因而,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能够在内侧主体22向外侧主体21安装前的状态下,容易地将由排液口形成部件46、保持部件48构成的排液机构40组装于内侧主体22的第1开口41。
对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的接管嘴100,由燃料通路形成部25形成将从供油喷嘴FN供给的液体燃料向燃料箱FT引导的燃料通路100P,以使得燃料通路100P相对于内侧主体22的喷嘴插入通路100N连续的方式经由下方主体23而在内侧主体22具有该燃料通路形成部25。在此基础上,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在燃料通路100P和喷嘴插入通路100N连续的部位具有对喷嘴插入通路100N进行开闭的箱侧开闭机构30,在外侧主体21和插入口开闭机构10具有使得喷嘴插入通路100N在喷嘴插入口104的周壁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口21c、没入凹部11a。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20,除了能够以具有开闭装置20的状态提供将从供油喷嘴FN供给的燃料向燃料箱FT引导的接管嘴100以外,在燃料箱FT的内压异常时,箱侧开闭机构30将闭阀状态解除,能够将箱内气体从喷嘴插入口104的周壁的连通口21c、插入口开闭部件11的没入凹部11a向大气释放。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而实现。例如,除了具有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燃料箱的方式、具有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接管嘴的方式以外,还可以以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制造方法等方式而实现。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与转动轴47a的轴表面相对的保持片48c的弯曲面部位48e对排液阀47进行保持,但也可以代替弯曲面部位48e而利用以V字状凹陷的凹壁面部位对转动轴47a进行保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阀主体47c进行阻止的基座部46d形成为锥状,但只要转动轴47a不与凹陷壁46c的内壁面接触即可,并不局限于锥状。例如,可以在排液口46a的开口部形成为具有以环状隆起的环状凸部的基座部46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液阀47的阀主体47c形成为以与转动轴47a平行的方向为长边的椭圆形状,但只要与转动轴47a平行的方向上的阀主体长度比与转动轴47a垂直的方向上的阀主体长度长即可,并不局限于椭圆形状。例如,阀主体47c可以形成为与转动轴47a平行的方向上的阀主体长度比与转动轴47a垂直的方向上的阀主体长度长的长方形的阀主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液口46a形成为与椭圆形状的阀主体47c对应的椭圆形状的开口,但只要是能够利用阀主体47c进行开闭的开口即可,并不局限于椭圆形状。例如,排液口46a可以形成为与长方形的阀主体47c对应的长方形的开口、或者形成为能够利用椭圆形状的阀主体47c进行开闭的长方形的开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部46b设置于排液口形成部件46,在将保持部件48安装于内侧主体22时,使该凸部46b进入卡合孔48b而规定保持部件48的姿势,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与排液口形成部件46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应地规定保持部件48的卡合臂48a的间隔,由此规定将保持部件48安装于内侧主体22时的姿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燃料通路形成部25,其形成将从供油喷嘴FN供给的液体燃料向燃料箱FT引导的燃料通路100P;以及箱侧开闭机构30,其对喷嘴插入通路100N进行开闭,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仅具有箱侧开闭机构30的开闭装置20。具体而言,可以设为开闭装置20的方式而并非在开闭装置20的基础上具有箱侧开闭机构30、燃料通路形成部25的接管嘴100的方式。
1.本公开的发明可以以下面的方式实现。
(1)根据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箱的开闭装置。该燃料箱的开闭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通路周壁和第1开口,所述通路周壁将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通路包围,所述第1开口形成于所述通路周壁且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向大气敞开;罩主体,其供所述壳体组装,具有周壁、第2开口、以及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所述周壁将所述壳体包围,所述第2开口是形成于所述周壁且与所述第1开口相对的向大气敞开的开口,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形成于所述周壁的顶壁;插入口开闭机构,其对所述喷嘴插入口进行开闭;以及排液机构,其以与所述第1开口连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罩主体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排液机构具有:排液口形成部件,其具有从所述喷嘴插入通路朝向所述第1开口流动的液体的排液口,以使得所述液体到达所述排液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开口;以及保持部件,其以保持所述排液口形成部件安装于所述第1开口的状态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且相对于所述排液口形成部件而保持对所述排液口进行开闭的排液阀,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第3开口,其与所述第2开口连续;排液通路,其形成于所述第3开口与所述排液口之间;以及被卡合部,其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1开口的周围的所述通路周壁所具有的卡合部卡合。
在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中,如果流体从壳体形成的喷嘴插入通路朝向第1开口流动,则该液体到达罩主体与壳体之间的排液机构的排液口。而且,如果利用排液阀使得排液口敞开,则液体从构成排液机构的保持部件的排液通路通过并到达保持部件的第3开口,向与该第3开口连续的罩主体的第2开口流动。第2开口形成于将壳体包围的周壁且向大气敞开,因此能够将流动至第2开口的液体从该第2开口向装置外部无障碍地排出。
在这样无障碍地将液体向装置外部排出时,参与从第1开口至第2开口的液体的排出的排液机构设置于罩主体与组装于该罩主体的壳体之间、即壳体的组装区域。因而,在成为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外侧主体的罩主体中,只要在周壁形成有向大气敞开的第2开口即可,无需将排液通路的形成部位设置为向装置外部凸出。其结果,根据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在避免或抑制从外部向排液机构的接触的基础上,能够不使成为开闭装置的外侧主体的罩主体向装置外部凸出、或者能够抑制凸出的程度。
(2)在上述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排液口形成部件可以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对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卡合部卡合时的所述保持部件的姿势进行规定。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排水机构组装于壳体的第1开口。
(3)在上述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壳体可以具有卡合凸起作为所述卡合部,所述保持部件可以具有与所述卡合凸起卡合的卡合臂作为所述被卡合部。由此,能够在壳体向主体安装之前的状态下容易地将排水机构组装于壳体的第1开口。
(4)在上述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基础上,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具有:燃料通路形成部,其形成有将从所述供油喷嘴供给的液体燃料向所述燃料箱引导的燃料通路;以及箱侧开闭机构,其对所述燃料通路进行开闭,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设置为使得所述燃料通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喷嘴插入通路连续,所述箱侧开闭机构设置于所述燃料通路和所述喷嘴插入通路相连续的部位,所述罩主体和所述插入口开闭机构的至少一者具有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在所述喷嘴插入口的周壁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口。由此,除了能够以具有开闭装置的状态而提供将从供油喷嘴供给的燃料向燃料箱引导的接管嘴以外,在供油时,能够使从燃料通路侧向喷嘴插入通路侧流动的箱内气体从喷嘴插入口的周壁的连通口向大气释放。
2.本公开的发明也可以以下面的方式实现。
(1)根据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箱的开闭装置。该燃料箱的开闭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通路周壁和第1开口,所述通路周壁将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通路包围,所述第1开口形成于所述通路周壁、且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向大气敞开;罩主体,其供所述壳体组装,具有周壁、第2开口、以及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所述周壁将所述壳体包围,所述第2开口是形成于所述周壁、且与所述第1开口相对的向大气敞开的开口,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形成于所述周壁的顶壁;插入口开闭机构,其对所述喷嘴插入口进行开闭;以及排液机构,其以与所述第1开口连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罩主体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排液机构具有:排液通路,其是从所述第1开口起直至所述第2开口为止的排液通路,以相对于所述第1开口连续的方式具有从所述喷嘴插入通路朝向所述第1开口流动的液体的排液口;以及排液阀,其具有转动轴和阀主体,通过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的所述阀主体的转动而对所述排液口进行开闭,所述转动轴以位于与所述阀主体相比更靠所述喷嘴插入通路的中心轴侧的位置的方式组装于所述排液通路,在主视时,所述阀主体的相对于所述转动轴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比相对于所述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长,所述排液口是能够利用所述阀主体进行开闭的形状的开口。
在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中,如果流体从壳体形成的喷嘴插入通路朝向第1开口流动,则该液体到达罩主体与壳体之间的排液机构的排液口。而且,如果利用排液阀使得排液口敞开,则液体从排液通路通过并向与壳体的第1开口相对的罩主体的第2开口流动。第2开口形成于将壳体包围的周壁且向大气敞开,因此能够将流动至第2开口的液体从该第2开口向装置外部无障碍地排出。
参与从第1开口至第2开口的液体的排出的排液机构设置于罩主体与组装于该罩主体的壳体之间、即壳体的组装区域。因而,在成为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外侧主体的罩主体中,只要在周壁形成有向大气敞开的第2开口即可,无需将排液通路的形成部位设置为向装置外部凸出。在此基础上,在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中,对于为了以位于喷嘴插入通路的中心轴侧的转动轴为中心对排液口进行开闭而转动的阀主体,在主视时,使其形成为相对于转动轴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比相对于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长的形状。这样的阀主体的长度中的、相对于转动轴垂直的阀主体的长度对排液机构的组装区域从喷嘴插入通路的中心轴的扩展进行规定。在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中,与相对于转动轴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相比而缩短相对于转动轴垂直的阀主体的长度,由此能够抑制排液机构的组装区域的扩展。另外,使得排液口形成为与阀主体对应的形状的开口,由此能够确保能够可靠地将进入喷嘴插入通路的液体排出的开口面积。其结果,根据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能够可靠地将进入喷嘴插入通路的液体排出,在此基础上,能够不使成为开闭装置的外侧主体的罩主体向装置外部凸出,或者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凸出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能够避免或抑制从外部向排液机构的接触。
(2)在上述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转动轴可以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而在所述中心轴侧具有平坦部。由此,为了形成为平坦部而对转动轴进行切割,与此相应地能够抑制排液机构的组装区域从喷嘴插入通路的中心轴的扩展,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成为开闭装置的外侧主体的罩主体向装置外部的凸出,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可靠地避免或抑制从外部向排液机构的接触。
(3)在上述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基础上,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即,所述阀主体的所述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的1.1倍~1.5倍的长度,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液体朝向所述第1开口引导的液体引导部,所述液体引导部在所述开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供油室的状态下以所述液体引导部(22c)的两端中的所述第1开口侧的端比所述喷嘴插入通路侧的端更靠铅直下方的方式倾斜。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排液机构的组装区域的扩展,并且能够可靠地将进入喷嘴插入通路的液体经由倾斜的液体引导部而排出。
(4)在上述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罩主体可以从外侧相对于所述壳体而保持所述排液机构。由此,能够可靠地从装置外部侧对排液机构进行保持,并且能够不使外力直接作用于排液机构。
3.本公开的发明还可以以下面的方式而实现。
(1)根据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箱的开闭装置。该燃料箱的开闭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通路周壁和第1开口,所述通路周壁将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通路包围,所述第1开口形成于所述通路周壁、且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向大气敞开;罩主体,其供所述壳体组装,具有周壁、第2开口、以及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所述周壁将所述壳体包围,所述第2开口是形成于所述周壁、且与所述第1开口相对的向大气敞开的开口,所述供油喷嘴的喷嘴插入口形成于所述周壁的顶壁;插入口开闭机构,其对所述喷嘴插入口进行开闭;以及排液机构,其位于所述罩主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且将液体从所述喷嘴插入通路排出,所述排液机构具有:排液口形成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第1开口,具有凹陷壁,所述凹陷壁在从所述第1开口朝向所述喷嘴插入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凸出,使得在所述第1开口侧凹陷的凹部相对于所述第2开口连续地形成,在所述凹陷壁形成有从所述喷嘴插入通路朝向所述第1开口流动的液体的排液口;排液阀,其具有转动轴和阀主体,在所述凹部通过以所述转动轴为基点的所述阀主体的转动而对所述排液口进行开闭;以及保持部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凹陷壁而保持所述转动轴的保持片。
在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中,如果流体从壳体形成的喷嘴插入通路朝向第1开口流动,则该液体到达罩主体与壳体之间的排液机构的排液口。而且,如果利用排液阀使得排液口敞开,则液体从凹部通过并向与壳体的第1开口相对的罩主体的第2开口流动。第2开口形成于将壳体包围的周壁且向大气敞开,因此能够将流动至第2开口的液体从该第2开口向装置外部无障碍地排出。
参与从第1开口至第2开口的液体的排出的排液机构设置于罩主体与组装于该罩主体的壳体之间、即壳体的组装区域。因而,在成为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外侧主体的罩主体中,只要在周壁形成有向大气敞开的第2开口即可,无需将排液通路的形成部位设置为向装置外部凸出。在此基础上,在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中,利用保持片将对排液口进行开闭的排液阀保持于以从第1开口侧向喷嘴插入口的中心轴侧凸出的方式凹陷的凹部。排液阀的保持区域越从第1开口侧向罩主体侧扩展,排液机构的组装区域越向罩主体侧扩展。在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中,将排液阀保持于以向喷嘴插入口的中心轴侧凸出的方式凹陷的凹部,因此能够抑制排液机构的组装区域的扩展。其结果,根据该方式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能够可靠地将进入喷嘴插入通路的液体排出,在此基础上,能够不使成为开闭装置的外侧主体的罩主体向装置外部凸出,或者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凸出的程度。
此外,本发明可以以各种方式而实现。例如,除了具有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燃料箱的方式、具有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接管嘴的方式以外,还可以以燃料箱的开闭装置的制造方法等方式而实现。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以各种结构而实现。例如,与发明内容一栏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而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并非作为必不可少的要件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地删除。

Claims (5)

1.一种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其中,所述开闭装置具有:
壳体(22),其具有通路周壁(22a)和第1开口(41),所述通路周壁(22a)将供油喷嘴(FN)的喷嘴插入通路(100N)包围,所述第1开口(41)形成于所述通路周壁(22a)且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向大气敞开;
罩主体(21),其供所述壳体(22)组装,具有周壁(21a)、第2开口(42)、以及所述供油喷嘴(FN)的喷嘴插入口(104),所述周壁(21a)将所述壳体(22)包围,所述第2开口(42)是形成于所述周壁(21a)且与所述第1开口(41)相对的向大气敞开的开口,所述供油喷嘴(FN)的喷嘴插入口(104)形成于所述周壁(21a)的顶壁(21b);
插入口开闭机构(10),其对所述喷嘴插入口(104)进行开闭;以及
排液机构(40),其以与所述第1开口(41)连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22),位于所述罩主体(21)与所述壳体(22)之间,
所述排液机构(40)具有:
排液口形成部件(46),其具有从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朝向所述第1开口(41)流动的液体的排液口(46a),以使得所述液体到达所述排液口(46a)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开口(41);以及
保持部件(48),其以保持所述排液口形成部件(46)安装于所述第1开口(41)的状态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22),并且相对于所述排液口形成部件(46)而保持对所述排液口(46a)进行开闭的排液阀(47),
所述保持部件(48)具有:
第3开口(43),其与所述第2开口(42)相连续;
排液通路(48d),其形成于所述第3开口(43)与所述排液口(46a)之间;以及
被卡合部(48a),其与所述壳体(22)在所述第1开口(41)的周围的所述通路周壁(22a)所具有的卡合部(22d)卡合,
所述排液口形成部件(46)具有定位部(46b),所述定位部(46b)对所述保持部件(48)的所述被卡合部(48a)与所述壳体(22)的所述卡合部(22d)卡合时的所述保持部件(48)的姿势进行规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其中,
所述壳体(22)具有卡合凸起(22d)作为所述卡合部,
所述保持部件(48)具有与所述卡合凸起(22d)卡合的卡合臂(48a)作为所述被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其中,
所述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具有:燃料通路形成部(25),其形成有将从所述供油喷嘴(FN)供给的液体燃料向所述燃料箱(FT)引导的燃料通路(100P);以及箱侧开闭机构(30),其对所述燃料通路(100P)进行开闭,
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25)设置为,使得所述燃料通路(100P)相对于所述壳体(22)的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相连续,
所述箱侧开闭机构(30)设置于所述燃料通路(100P)和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相连续的部位,
所述罩主体(21)和所述插入口开闭机构(10)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在所述喷嘴插入口(104)的周壁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口(21c、11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其中,
所述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具有:燃料通路形成部(25),其形成有将从所述供油喷嘴(FN)供给的液体燃料向所述燃料箱(FT)引导的燃料通路(100P);以及箱侧开闭机构(30),其对所述燃料通路(100P)进行开闭,
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25)设置为使得所述燃料通路(100P)相对于所述壳体(22)的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相连续,
所述箱侧开闭机构(30)设置于所述燃料通路(100P)和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相连续的部位,
所述罩主体(21)和所述插入口开闭机构(10)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在所述喷嘴插入口(104)的周壁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口(21c、11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其中,
所述燃料箱的开闭装置(20)具有:燃料通路形成部(25),其形成有将从所述供油喷嘴(FN)供给的液体燃料向所述燃料箱(FT)引导的燃料通路(100P);以及箱侧开闭机构(30),其对所述燃料通路(100P)进行开闭,
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25)设置为,使得所述燃料通路(100P)相对于所述壳体(22)的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相连续,
所述箱侧开闭机构(30)设置于所述燃料通路(100P)和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相连续的部位,
所述罩主体(21)和所述插入口开闭机构(10)的至少一者具有使得所述喷嘴插入通路(100N)在所述喷嘴插入口(104)的周壁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口(21c、11a)。
CN201910910898.9A 2018-09-28 2019-09-25 燃料箱的开闭装置 Active CN110962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3218 2018-09-28
JP2018183218A JP7070297B2 (ja) 2018-09-28 2018-09-28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JP2018183219A JP7155818B2 (ja) 2018-09-28 2018-09-28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JP2018183221A JP7001032B2 (ja) 2018-09-28 2018-09-28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JP2018-183221 2018-09-28
JP2018-183219 2018-09-28
JP2019-022208 2019-02-12
JP2019022208A JP7143561B2 (ja) 2019-02-12 2019-02-12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2587A CN110962587A (zh) 2020-04-07
CN110962587B true CN110962587B (zh) 2023-02-17

Family

ID=69947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0898.9A Active CN110962587B (zh) 2018-09-28 2019-09-25 燃料箱的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3555B2 (zh)
CN (1) CN11096258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25418A1 (de) * 1988-07-27 1990-02-01 Alfmeier Walter Gmbh & Co Kraftstoff-einfuellstutzen
CN1730994A (zh) * 2004-08-06 2006-02-08 百乐仕株式会社 燃料箱用单向阀
JP2013071503A (ja) * 2011-09-27 2013-04-22 Toyoda Gosei Co Ltd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JP2018090107A (ja) * 2016-12-05 2018-06-1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7581B2 (en) * 2001-03-01 2003-05-06 Raviv Precision Injection Molding Liquid fuel trap
JP2006200469A (ja) * 2005-01-21 2006-08-03 Kyosan Denki Co Ltd 燃料流出防止弁
DE102006056553B4 (de) * 2006-07-31 2013-09-12 Alfmeier Präzision AG Baugruppen und Systemlösungen Einfüllstutzen für den Kraftstofftank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106073B2 (ja) * 2013-12-10 2017-03-29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フラップ弁装置及びフラップ弁装置を備えた気液分離装置
WO2016022447A1 (en) * 2014-08-04 2016-02-11 Stant Usa Corp. Filler neck closure assembly
JP6838270B2 (ja) 2015-12-24 2021-03-0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JP6426660B2 (ja) * 2016-06-21 2018-1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管の給油部構造
JP6426659B2 (ja) * 2016-06-21 2018-1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管の給油部構造
JP6488272B2 (ja) * 2016-12-15 2019-03-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管の給油部構造
US10737571B2 (en) * 2017-04-19 2020-08-11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Fuel fill opening structure
JP2019006309A (ja) * 2017-06-27 2019-01-17 株式会社ニフコ 給油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25418A1 (de) * 1988-07-27 1990-02-01 Alfmeier Walter Gmbh & Co Kraftstoff-einfuellstutzen
CN1730994A (zh) * 2004-08-06 2006-02-08 百乐仕株式会社 燃料箱用单向阀
JP2013071503A (ja) * 2011-09-27 2013-04-22 Toyoda Gosei Co Ltd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JP2018090107A (ja) * 2016-12-05 2018-06-1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43555B2 (en) 2020-11-24
US20200101838A1 (en) 2020-04-02
CN110962587A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4445B2 (ja) タンク用開閉装置
US10518635B2 (en) Fuel supply portion structure of fuel supply pipe
CN109421521B (zh) 燃料箱的开闭装置
US4809865A (en) Fuel tank for use in a vehicle
US20130075399A1 (en) Fuel tank opening-closing device
JP2011500455A (ja) 充填ノズルの位置決め装置
US10442289B2 (en)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for fuel tank
JP5044355B2 (ja) バルブ構造
JP6626236B2 (ja) 給油口構造
KR20090033353A (ko) 디젤 연료를 차량 탱크에 충전하기 위한 연료 입구 조립체
US6340031B1 (en) Check valve for refueling pipe of fuel tank
US6675843B2 (en) Non-return valve for fuel tank
CN110962587B (zh) 燃料箱的开闭装置
JP2019143580A (ja) 燃料バルブ
JP7143561B2 (ja)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KR101827688B1 (ko) 연료 탱크용 체크 밸브
JPH1178549A (ja) 燃料逆流防止バルブ
JP7155818B2 (ja)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JP2010281259A (ja) 逆流防止弁
US9919596B2 (en) Open-close device for fuel tank
JP7001032B2 (ja)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US10882393B2 (en) Fuel supply device
JP7070297B2 (ja) 燃料タンクの開閉装置
US7757880B2 (en) Tank cap
JP2000016097A (ja) 燃料タンクのフィラーパイプ用チェックバル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