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0065A -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0065A
CN110960065A CN201811144305.4A CN201811144305A CN110960065A CN 110960065 A CN110960065 A CN 110960065A CN 201811144305 A CN201811144305 A CN 201811144305A CN 110960065 A CN110960065 A CN 110960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cooking
temperature
coarse cereal
proced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43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李�远
郑钢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443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600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60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00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2Control mechanisms for pressure-coo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所述电烹饪器具包括锅胆、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和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为:锅胆内接收杂粮浆和米的混合物,电烹饪器具接收杂粮浆米饭烹饪指令,控制装置控制执行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利用本发明的烹饪方法可以提升米饭的营养,提升米饭的香味。

Description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
背景技术
电烹饪器具,比如电饭煲、电压力煲等,通过通电加热锅胆进行米饭烹饪,米饭质量和米饭口感一直是电烹饪器具所追求的。为了实现多功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的需求,电烹饪器具中一般会有煮饭、煮粥等常用功能,甚至还会出现炖肉、煲汤等功能,不同的功能所对应的烹饪程序会存在一定的差别。现有电烹饪器具中的米饭烹饪程序都是针对米加水所设定的烹饪程序,米饭的烹饪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可以提升米饭的营养,提升米饭的香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所述电烹饪器具包括锅胆、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和测温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
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为:
锅胆内接收杂粮浆和米的混合物,
电烹饪器具接收杂粮浆米饭烹饪指令,控制装置控制执行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包括:
升温工序,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加热,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锅胆底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1时停止加热,所述T1为105℃-120℃,由于杂粮浆中会存在一定的沉淀物,通过温度控制,可以避免底部沉淀杂粮浆造成米饭发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还包括:
焖饭工序,位于所述升温工序之后,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加热,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锅胆底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2时停止加热,所述T2为90℃-100℃。焖饭工序中的温度控制可以避免最终煮出的米饭发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还包括:
沸腾工序,位于所述升温工序和焖饭工序之间,加热装置以第三功率加热时间t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还包括:
温度判断工序,位于升温工序之前,所述测温装置检测所述锅胆底部T,并将检测温度T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若T小于T0,进入第一子烹饪程序,若T≥T0,进入第二子烹饪程序,所述T0为30℃-6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烹饪程序的升温工序包括第一升温工序、吸水工序和第二升温工序,所述第二子烹饪程序的升温工序只包括吸水工序和第二升温工序。一般来说,米饭的吸水温度为30℃-65℃时最佳,通过温度判断工序以确保吸水工序之前是否还需要进行升温工序,以确保接近的最佳吸水温度吸水,确保米饭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米和杂粮浆的体积比为1:1.3-1:1.6。由于杂粮浆的密度比水较大,按照正常米水体积比例烹饪米饭时会造成米饭底部发黄,本实施例中杂粮浆的体积配比偏多可以减少米饭底部发黄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放入所述锅胆内的杂粮浆和米的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放入锅胆内的混合物的温度低于米饭的最佳的吸水温度,使得烹饪时米粒可以在最佳温度进行正常吸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测温装置包括底部测温装置和顶部测温装置,所述底部测温装置位于锅胆底部用于检测锅胆底部温度,所述电烹饪器具还包括盖合锅胆的锅盖,锅盖与锅胆形成烹饪空间,所述顶部测温装置设在锅盖上用于检测烹饪空间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杂粮浆为豆浆。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在锅胆中放置米粒和杂粮浆后执行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可以提升米饭的营养,提升米饭的香味。相对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米加水烹饪的常规烹饪方式来说,通过米加杂粮浆来进行烹饪,使得米饭兼具杂粮浆的香味,而且更加具有营养。
2、本发明的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包括升温工序,测温装置检测到锅胆底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1时停止加热,所述T1为105℃-120℃,从而可以避免底部沉淀杂粮浆造成最终米饭底部发黄。
3、本发明的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包括焖饭工序,测温装置检测到锅胆底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2时停止加热,所述T2为90℃-100℃。在焖饭阶段使用小火力或间歇加热时,控制底部温度,避免焖饭造成米饭发黄。
4、本发明的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还包括温度判断工序,通过检测放入锅胆内混合物的温度,将其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以执行不同的烹饪子流程,来达到理想的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普通电饭煲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自动化电饭煲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锅体100,锅盖200;
锅胆1,加热装置2,底部测温装置3,框体4,承载部41,支撑部42、顶部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所述电烹饪器具包括锅胆、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和测温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为,锅胆内接收杂粮浆和米的混合物,电烹饪器具接收杂粮浆米饭烹饪指令,控制装置控制执行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电烹饪器具为普通电饭煲,当然其也可以是电压力煲或者是其他电烹饪器具。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饭煲包括锅胆1、加热装置2、控制装置和测温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电饭煲还包括锅体100和锅盖200,锅胆1设在锅体100内,锅盖200用于盖合锅胆1,锅盖200与锅胆1形成烹饪空间。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2也设在锅体100内,加热装置可以为电磁线盘或发热盘等。测温装置包括底部测温装置3和顶部测温装置,所述底部测温装置3位于锅胆1底部用于检测锅胆底部温度,所述顶部测温装置设在锅盖100上用于检测烹饪空间的温度。加热装置2和测温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加热装置2的加热功率,测温装置可以检测锅胆底部或烹饪空间的温度,以反馈给控制装置,进而调节加热装置2的加热功率。本实施例的电饭煲的控制装置中设有杂粮米饭烹饪程序,烹饪时,锅胆内接收杂粮浆和米的混合物,然后电烹饪器具接收杂粮浆米饭烹饪指令,控制装置控制执行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杂粮浆为通过研磨杂粮而形成的浆液,比如通过研磨黄豆而形成的豆浆,研磨麦粒形成的麦粒浆液,或者也可以是黄豆、麦粒等混合物而形成的浆液。本发明的杂粮浆由于是通过研磨杂粮而形成的浆液,所以其会存在一定的沉淀物。杂粮浆可以是通过机器研磨产生,比如通过市场上成熟的豆浆机、料理机制作而成,也可以是通过特制粉末配水而形成。杂粮浆也可以是黄豆、麦粒经过初步粉碎或部分粉碎形成的颗粒和浆液的混合物,通过初步粉碎或部分粉碎以打破杂粮,使部分营养物质融入浆液中。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使用时,先将杂粮浆和米放入锅胆1中,盖上锅盖200,然后操作给出杂粮浆米饭烹饪指令,这个操作可以是直接在电饭煲的操作界面上操作,也可以是通过手机APP操作,控制装置控制执行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可以理解的是,米可以是先经过淘洗后再放入锅胆1中的,也可以是直接购买的免洗米。
与现有技术通过米和水混合进行烹饪相比,本实施例通过米和杂粮浆混合进行烹饪,得出的米饭营养价值更高,米饭更加香甜可口,具体可以参考下表的营养测试报告。
Figure BDA0001816460100000061
下面结合上表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阐述。本实施例为了对比杂粮浆米饭的效果,通过杂粮浆米饭与普通米饭进行对比测试。本实施例的杂粮浆为豆浆。
普通米饭制作:560克米(4杯),加水800克(米水比1:1.25),使用精煮饭功能键煮饭。
豆浆米饭制作:步骤一,豆浆制作:20克黄豆,加水至P11豆浆机1300ml水位线,干湿豆功能键。步骤二,米饭制作:560克米(4杯),加豆浆至896克(米浆比1:1.4),使用杂粮浆米饭功能键煮饭。
通过上述制作并对普通米饭、豆浆米饭和豆浆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得出上表数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豆浆米饭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米饭,其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等的含量均优于普通米饭,而且其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更高。另外,豆浆米饭与普通米饭相比,会略带豆的醇香味,这也是与普通米饭相比的优势。
另外,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豆浆米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是豆浆的浓度问题,用现有的豆浆机的配方打出的豆浆的浓度皆不适合豆浆米饭烹饪(现有豆浆机的豆浆配方一般为豆水比例100g/1000ml),由于其浓度过高,在烹饪米饭的时候,豆浆中的沉淀由于重力因素会沉积到米饭底部,浓度越高沉淀越明显,并因此在烹饪米饭过程中阻止温度向上传递,底部温度过高,造成电饭煲发生干烧报警或是造成米饭糊底,同时顶部粉状沉淀物较多。所以较佳的,本发明中制作杂粮浆米饭(豆浆米饭)使用的溶度为豆水比例10g/1000ml-60g/1000ml。当其溶度太高时,沉淀太多,容易造成豆浆米饭糊底,当其溶度太低时,其相对普通米饭营养价值没有优势。
第二是米和豆浆的比例,由于用豆浆代替水,豆浆密度比水较大,若按照正常米水体积比例(米水比1:1.25)烹饪米饭时会造成米饭底部发黄。所以较佳的,本发明中制作杂粮浆米饭(豆浆米饭)使用的米和杂粮浆的体积比为1:1.3-1:1.6。
第三是放入锅胆混合物温度的控制,较佳的,放入所述锅胆内的杂粮浆和米的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一般来说,普通米饭烹饪时,使用水和米混合,一般都是使用常态温度(比如5-20℃)。而使用杂粮浆和米混合烹饪时,比如使用豆浆时,豆浆一般都是通过加热煮熟得出,所以刚制出的豆浆温度很高,若直接将其与米混合放入锅胆进行烹饪,其温度会较高(约90℃),将其与米混合进行烹饪,会影响到米饭的吸水,降低米饭的口感。现有米饭烹饪工艺,为了得到饱满的米饭,会设置一个吸水阶段,较佳的吸水阶段的温度一般都在30℃-65℃之间,所以放入锅胆内的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其低于米饭的较佳吸水温度,可以确保烹饪时米粒可以在正常温度吸水,确保米饭的饱满和口感。
第四是烹饪米饭过程中电饭煲的温度控制,由于介质由水变为豆浆,且豆浆粉碎效果再好仍为粉末状颗粒,故仍会有些许沉淀于米饭底部,且该沉淀极易受温度影响产生发黄,故对于普通米饭的煮饭工艺,不适合用于做豆浆米饭,其会造成米饭底部发黄。所以本发明还对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进行了如下改进。
本发明的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包括升温工序,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加热,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锅胆底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1时停止加热,所述T1为105℃-120℃。现有普通米饭烹饪过程中,在升温工序中,底部温度在达到130℃甚至更高才会停止加热以防止溢出,而本发明的烹饪程序中,由于米饭与杂粮浆混合进行烹饪,内胆底部会存在一定的沉淀,在升温工序中,当温度太高时沉淀会提前糊化粘在内胆底部,造成最后的杂粮米饭发黄,影响烹饪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升温工序中,杂粮浆和米饭的混合物仍然呈现为液态状。
进一步的,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还包括:
焖饭工序,位于所述升温工序之后,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加热,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锅胆底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2时停止加热,所述T2为90℃-100℃。与现有普通米饭烹饪流程类似,焖饭工序一般都是小火力加热或间隙加热,但是普通米饭焖饭时会在约110℃的时候停止加热,避免最终的米饭底部发黄,而本发明的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需要在T2的温度范围内,才能避免米饭发黄。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焖饭工序中,液态水基本已经烧干。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还包括:
沸腾工序,位于所述升温工序和焖饭工序之间,加热装置以第三功率加热时间t1。当然,在焖饭工序之后还煲类保温工序。
综上来看,本发明的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包括升温工序、沸腾工序、焖饭工序和保温工序,但是与现有普通避免烹饪程序相比,在升温工序和焖饭工序的温度控制上均存在较大差别,已避免杂粮浆沉淀聚集在内胆底部造成米饭发黄。
本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锅胆1内加入适当量的米和杂粮浆,盖上锅盖200,选择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电饭煲开始煮饭。然后依次执行升温工序、沸腾工序、焖饭工序和保温工序以完成杂粮浆米饭的烹饪。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还包括:
温度判断工序,位于升温工序之前,所述测温装置检测所述锅胆底部T,并将检测温度T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若T小于T0,进入第一子烹饪程序,若T≥T0,进入第二子烹饪程序,所述T0为30℃-6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烹饪程序的升温工序包括第一升温工序、吸水工序和第二升温工序,所述第二子烹饪程序的升温工序只包括吸水工序和第二升温工序。
由于与普通米饭烹饪程序存在场景上的差别,本实施例增加了温度判断工序,通过检测锅胆底部温度T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以执行不同的烹饪流程,达到理想的烹饪效果。具体来说,在烹饪杂粮浆米饭时,普通用户很可能是选择热杂粮浆(比如热豆浆)与米混合(其温度约90℃)再放入锅胆中进行烹饪,而烹饪普通米饭时,一般来说都是选择常温的水和米混合(其温度约20℃)放入锅胆中进行烹饪。所以说在烹饪杂粮浆米饭时,大多数情况是热杂粮浆与米混合进行烹饪,单纯的执行升温工序不利于米粒的吸水,造成最终的米饭口感变差。而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温度判断工序,通过检测锅胆底部温度T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具体来说,T0为30℃-65℃,T0代表较佳的米饭吸水温度,当检测到锅胆底部温度T<T0时,进入第一子烹饪程序的升温工序,第一子烹饪程序的升温工序包括第一升温工序、吸水工序和第二升温工序,也就是在第一升温工序大火力加热达到吸水温度T0时进入吸水工序,在吸水工序时停止加热或小火力加热使得温度维持在一定的吸水温度范围,使得米粒可以充分吸水,米粒饱满,之后再进入第二升温工序以达到沸腾。而当检测到锅胆底部温度T≥T0时,进入第二子烹饪程序的升温工序,所述第二子烹饪程序的升温工序只包括吸水工序和第二升温工序。也就是说,若检测到放入锅体内的杂粮浆和米粒的温度偏高时,则直接先进入吸水工序,再进入第二升温工序以尽可能的得到理想的烹饪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应用在自动化电饭煲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电饭煲,包括锅胆1和框体4,所述框体4包括承载部41、由承载部41向上延伸形成的支撑部42、以及由支撑部42向锅胆上方延伸的顶部43,顶部43与承载部41形成开放的锅胆取放空间,所述框体4内设有杂粮浆发生装置,所述杂粮浆发生装置用于产生杂粮浆流入所述锅胆1,所述锅胆1用于盛放米,所述自动化电饭煲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锅胆1以制作杂粮浆米饭。
本实施例的所述自动化电饭煲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所述自动化电饭煲接收杂粮浆米饭烹饪指令,控制装置控制执行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
本实施例的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包括:
杂粮浆产生阶段,杂粮浆发生装置制作杂粮浆流入所述锅胆;
米饭烹饪阶段,加热装置加热所述锅胆以制作杂粮浆米饭。
杂粮浆产生阶段可以参考申请人于2014年12月2日申请的名称为一种小空间粉碎豆浆机的勾兑方法,公开号为CN104543002A的在先申请。
米饭烹饪阶段可以参考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化电饭煲接收杂粮浆米饭指令后,自动产生杂粮浆流入锅胆,然后加热锅胆形成杂粮浆米饭,得到自动化烹饪的效果,且直接烹饪出杂粮浆米饭,省去了人工制作豆浆的阶段,方便了用户使用,且保证了米饭的新鲜。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在部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来获得更多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所述电烹饪器具包括锅胆、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和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
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为:
锅胆内接收杂粮浆和米的混合物,
电烹饪器具接收杂粮浆米饭烹饪指令,控制装置控制执行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包括:
升温工序,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加热,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锅胆底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1时停止加热,所述T1为105℃-1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还包括:
焖饭工序,位于所述升温工序之后,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加热,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锅胆底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2时停止加热,所述T2为90℃-10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还包括:
沸腾工序,位于所述升温工序和焖饭工序之间,加热装置以第三功率加热时间t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粮浆米饭烹饪程序还包括:
温度判断工序,位于升温工序之前,所述测温装置检测所述锅胆底部T,并将检测温度T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若T小于T0,进入第一子烹饪程序,若T≥T0,进入第二子烹饪流程,所述T0为30℃-6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烹饪程序的升温工序包括第一升温工序、吸水工序和第二升温工序,所述第二子烹饪程序的升温工序只包括吸水工序和第二升温工序。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米和杂粮浆的体积比为1:1.3-1:1.6。
8.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放入所述锅胆内的杂粮浆和米的混合物的温度低于65℃。
9.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装置包括底部测温装置和顶部测温装置,所述底部测温装置位于锅胆底部用于检测锅胆底部温度,所述电烹饪器具还包括盖合锅胆的锅盖,锅盖与锅胆形成烹饪空间,所述顶部测温装置设在锅盖上用于检测烹饪空间的温度。
10.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粮浆为豆浆。
CN201811144305.4A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 Pending CN1109600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4305.4A CN110960065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4305.4A CN110960065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0065A true CN110960065A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8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4305.4A Pending CN110960065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600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1316A (zh) * 2020-06-16 2020-09-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3213Y (zh) * 2003-04-25 2004-04-28 秦宝林 一种全自动电饭锅
CN102860746A (zh) * 2012-09-27 2013-01-09 张航 豆浆稀饭机
CN106805740A (zh) * 2017-03-06 2017-06-09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
CN107918422A (zh) * 2016-10-08 2018-04-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的烹饪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3213Y (zh) * 2003-04-25 2004-04-28 秦宝林 一种全自动电饭锅
CN102860746A (zh) * 2012-09-27 2013-01-09 张航 豆浆稀饭机
CN107918422A (zh) * 2016-10-08 2018-04-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的烹饪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805740A (zh) * 2017-03-06 2017-06-09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祝婕: "《10元搞定三餐》", 28 February 2014,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1316A (zh) * 2020-06-16 2020-09-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5396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king starch-containing food
CN110367808B (zh) 一种蒸煮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64073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03802244U (zh) 食物烹煮装置
CN110960065A (zh) 一种电烹饪器具的杂粮浆米饭烹饪方法
CN113069011B (zh) 一种米饭烹饪方法及米饭烹饪器具
CN112806826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60064B (zh) 一种自动化电饭煲
CN105559515B (zh) 智能型电饭锅
CN111685607A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201831646U (zh) 全自动蒸饭电饭煲
CN210810465U (zh) 一种电饭锅
CN109864562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03726U (zh) 养生壶
CN207604752U (zh) 一种适合糖尿病和消化功能差的人群的多功能自动电饭锅
CN110613370B (zh) 烹饪方法、烹饪装置、料理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08072572A1 (ja) 自動炊飯モードつき電子レンジ
CN107660988A (zh) 一种虹吸火锅装置
KR100711285B1 (ko) 식혜 제조 기능을 갖는 다기능 조리기 및 이를 이용한식혜 제조 방법
CN113729469B (zh) 一种电饭煲
CN216364708U (zh) 内锅组件和加热煮饭器
CN113243749B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方法
KR102178997B1 (ko) 가열식 조리기기
CN213155340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US20230255387A1 (en) Appliance for improved heating of food products using ste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