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7441B - 电池组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7441B
CN110957441B CN201811131836.XA CN201811131836A CN110957441B CN 110957441 B CN110957441 B CN 110957441B CN 201811131836 A CN201811131836 A CN 201811131836A CN 110957441 B CN110957441 B CN 1109574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case
latch
battery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318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7441A (zh
Inventor
武田祐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318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7441B/zh
Priority to EP19866248.8A priority patent/EP3859815B1/en
Priority to US17/051,431 priority patent/US20210234225A1/en
Priority to PCT/JP2019/036998 priority patent/WO2020066901A1/ja
Priority to JP2020549127A priority patent/JP6973660B2/ja
Publication of CN110957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7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7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7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电池组的闩机构的零件个数,并实现了小型化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具备收纳多个电池单元(106)的外壳(101、110)和装卸用的闩(160、170),闩具备被作业者操作的操作部(161、171)、对操作部向外壳的外侧施力的弹簧(167、177)、以及供弹簧的一端侧抵接的第一抵接部(163、173)。操作部在外壳(110)的上壁的下侧沿水平方向移动,且其一部分从形成于外壳的贯通孔(126a、126b)露出于外部。另外,通过保持电池单元的隔板(150)、电路基板(130)、下侧壳体(101)的任意一个从下方支撑闩。

Description

电池组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壳体内收纳多个电池单元且可装卸的电池组及使用了该电池组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利用电力使马达旋转,且将该旋转运动转换成动作部件的往复运动及旋转运动的至少一方的电动工具、利用电能发光的照明设备、发声的音响设备等的电气设备中,作为电源,广泛使用电池组。电池组包含多个可充放电的电池单元,且将它们收纳于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内。在电池组设置使用了电池侧导轨部的相对于电气设备主体的装卸机构和装配时能够电连接的端子部。另一方面,在电气设备主体侧设置引导电池侧导轨部的设备侧导轨部。这样的可安装及拆卸电池组的电气设备涉及到冲击式驱动器、驱动钻、磨床、砂光机、钉枪、螺丝枪、打褶装置、除尘器、鼓风机、泵、高压清洗机、电锯、割草机、修剪设备、耕整机、手电筒、收音机等各种设备。电池组要求具有预定的电容量,另一方面,要求小型且轻量。作为使用了这样的电池组的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的一例,已知有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16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电池组设有用于相对于电气设备主体通过水平滑行而能够装配及拆卸的装卸机构、以及以在装配时不会从装卸机构脱落的方式锁定的闩机构。专利文献1的闩机构具有从电池组的右侧及左侧侧面向外侧突出的闩按钮(操作部),在拆卸电池组时,将闩按钮向内侧按入,临时撤回闩爪,解除闩爪与电气设备主体侧的闩孔的卡合状态。当将电池组装配于电气设备主体时,电池组的闩机构通过弹簧的作用将闩爪保持为与电气设备主体侧的闩孔卡合的状态,从而电池组保持于电气设备主体。另外,当装配至使闩爪与电气设备主体侧的闩孔卡合的状态时,电池组的多个电池侧端子和电气设备主体侧的多个设备侧端子相互接触,能够进行电力供给。
电池组的外壳构成为分割成上壳体和下壳体,闩机构在电池组的上壳体侧支撑为可沿左右方向水平移动(滑动)。在上壳体的内侧上壁形成有引导闩机构的移动(滑动)的滑动部,将从下方按压以接触状态安装于滑动部的闩部的盖部件固定于上壳体内侧,从而保持闩部。该盖部件为与上壳体分体的部件,盖部件螺纹紧固于上壳体。专利文献1的闩机构中,由于在右侧侧面的闩机构用和左侧侧面的闩机构用分别设置盖部件,因此零件个数增多,用于螺纹紧固作业的装配作业的工时增多。另外,由于需要用于保持闩机构的盖部件的设置空间,因此阻碍了电池组的小型化实现。
本发明鉴于上述背景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了零件个数的电池组及电气设备。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以及电气设备,通过电池组内的绝缘体保持闩机构的可动部,从而缩小电池组的高度方向的大小。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以及电气设备,改良闩机构的可动部与滑动面的保持构造,使闩机构能够顺畅地动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若对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的特征进行说明,则如下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以特征,具有多个电池单元、具有第一壳体部和位于第一壳体部的下方的第二壳体部并收纳多个电池单元的外壳、以及设于第一壳体部的闩部,闩部具有被作业者操作的操作部、对操作部向外壳的外侧施力的施力部、以及供施力部的一端侧抵接的第一抵接部。操作部在外壳的上壁的内侧沿水平方向移动,且其一部分从形成于外壳的贯通孔露出于外部。在第二壳体部侧设置有限制闩部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支撑部。支撑部从下方支撑上述闩部。在保持电池的部件设置有支撑部。设置隔板作为保持电池单元的部件,在隔板形成有从下方支撑闩部并且限制闩部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支撑部。隔板是将电池单元维持为排列状态的合成树脂的成形品,闩部的支撑部是以从隔板的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的肋状的凸部,凸部的上表面为与操作部的下表面的滑动面。凸部可以由形成于隔板的上表面的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长边的多个肋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构成为外壳具有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上述下侧壳体形成通过利用上侧壳体封闭而在内部收纳多个电池单元的空间,上述上侧壳体形成有用于装配于电气设备主体的导轨部及连接端子,在上侧壳体的侧壁面形成有贯通孔,在贯通孔的轴线的延长上设有供施力部的另一端侧抵接的第二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具有包围施力部的另一端的至少一部分的包围部。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施力部为螺旋弹簧,在第一抵接部及第二抵接部分别形成有通过向螺旋弹簧的中心突出而保持螺旋弹簧的凸部或通过局部收纳螺旋弹簧的端部而保持螺旋弹簧的凹部。另外,在电池组具有将多个电池单元维持为排列状态的隔板和固定于隔板的上方的电路基板,支撑部设于电路基板。另外,支撑部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部(下侧壳体)。通过将以上的结构的电池组安装于具有电池组装配部的电气设备,构成电气设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省略了为了固定上壳体的内侧的闩而安装的独立部件(壳体部件),因此能够实现电池组的零件个数的削减。另外,通过形成于隔板的肋实现同等的功能,因此能够实现电池组的零件个数的削减,也能够实现电池组的小型化。另外,还能够兼顾不仅通过支撑部件支撑闩而且限制闩的移动的功能。另外,能够通过支撑部件进行电路基板的定位。另外,构成为仅通过上壳体能够临时固定包含螺旋弹簧的闩部,因此,大幅提高装配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气设备(冲击工具1)的右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冲击工具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冲击工具1的纵剖视图,是图2的A-A部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电池组100单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电气设备主体10的电池组装配部50的形状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电池组100的左侧视图。
图7是电池组100的仰视图。
图8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9是闩160单体的立体图。
图10是图7的C-C剖视图。
图11是上壳体110的仰视图(闩160、170安装前)。
图12是上壳体110的仰视图(闩160、170安装后)。
图13是将电池组100的上壳体110卸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冲击工具,2—主体外壳,10—电气设备主体,11—主体外壳,12—躯干部,12a—肋,13—把手部,14—冲锤壳体,14a—保护器,15a—空气吸入口,15b—空气排出口,16—触发开关,16a—触发杆,17—正反切换杆,18a~18h—螺纹件,19a~19h—螺纹凸起,22—控制电路基板,24—马达,25—旋转轴,26—冷却风扇,27—传感器基板,28—开关座,29—发光手段,30—减速机构,35—打击机构,36—主轴,37—冲锤,38a—轴承,38b—轴承,39—金属,40—铁砧,41—叶片部,42—装配孔,45—前端工具保持部,50—电池组装配部,51a—右侧壁面,51c—后壁,52—弯曲部,54、57—导轨,58a、58b—中空部,56、59—切口槽,60—端子部,60a—垂直面,60b—水平面,62—正极输入端子,63—端子,64—负极输入端子,68a~68c—侧裙部,69a、69b—突起部,100—电池组,101—下壳体,101a—前表面壁,101b—后表面壁,101c—右侧侧壁,101d—左侧侧壁,101e—底面,104—缓冲材料,105~107—电池单元,108a~108d—螺纹件,109a~109d—螺纹孔,110—上壳体,111—下阶面,112—凹陷部,113—肋,114—台阶部,115—上阶面,115a、115b—挖通部,116—肋,116a、116b—连结面,117a、117b—限位部,118a~118c—台阶部,119a、119b—台阶部,120—插槽组配置区域,121~125—插槽,126—隆起部,126a、126b—贯通孔,127、128—弹簧按压肋(第二抵接部),127a、128a—凸部,129a~129d—螺纹凸起,130—电路基板,131~135—电池侧端子,140、145—导轨槽,141、146—导轨槽下表面,142、147—导轨槽上表面,147a—锥形面,147b、147d—水平面,147c—台阶部,143、148—闩孔,144、149—侧面,150—隔板,150a、150b—接合面,152a~152c—肋,153a~153d—肋,154a—锁定部,154b、154c—肋,155—螺纹凸起,156a、156b—肋,157a、157b—肋,158a、158b—弹簧限位件,160、170—闩,161、171—操作面(操作部),162、172—外框部,163、173—凸部(第一抵接部),164、174—臂部,164a—下表面,164b—右侧壁面,165、175—卡定部,166、176—铅垂壁部,167、177—弹簧,168、178—后壁部,169、179—水平肋,A1—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作为电气设备的一例,使用冲击工具1来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冲击工具1的上下方向采用图中所示的方向来说明,电池组单体的方向以电池组100的装配方向为基准,如图2~图7所示地,从装配方向观察,定义前侧、后侧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冲击工具1的侧视图。冲击工具1是由电气设备主体10和可在电气设备主体10装配及拆卸的电池组100构成的电气设备的一种。冲击工具1将可充电的电池组100作为电源,将马达作为驱动源来驱动旋转打击机构,通过旋转打击机构将旋转部件的旋转转换成旋转方向的间歇的打击力,驱动连结于打击机构部的前端工具保持部45。冲击工具1的主体外壳11包括三部分,即,用于收纳马达的形成为筒状的躯干部12、成为作业者单手把持的部分的把手部13、以及设于把手部13的前端且用于安装可装卸的电池组100的电池组装配部50。主体外壳11通过塑料的合成树脂的成形以左右对分形式制造,且通过多个螺纹件18a~18h螺纹紧固。把手部13以与躯干部12的中心轴线(旋转轴线A1)大致正交的方式向下方延伸,在作业者把持时食指所处的部位设有用于控制马达的接通或断开的触发开关(在图3后述)的操作杆(触发杆16a)。在触发杆16a的后上方设置切换马达的旋转方向的正反切换杆17。
把手部13内的下部为了安装电池组100而形成有电池组装配部50。电池组装配部50是以从把手部13的长边方向中心轴向径向扩展的方式形成的部分。在电池组装配部50装配有可装配及拆卸的电池组100。电池组100收纳有多个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从收纳的电池单元的种类和个数的观点出发,本实施例中为额定10.8V。电池组100不仅可用于冲击工具1,也可用于以相同额定电压动作的各种电气设备。在电池组100的电压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组100卸下而安装于未图示的外部充电器,进行充电,从而能够反复使用。在卸下电池组100时,作业者一边按入闩160(图1中看不到)、170,一边使电池组100向与装配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中前方)移动,从而能够将电池组100从冲击工具1卸下。
在躯干部12的侧面且后方侧配置有多个作为狭缝而形成的空气吸入口15a。另外,在比空气吸入口15a靠前方侧隔开预定的距离的位置配置有空气排出口15b。空气排出口15b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比马达24靠前方侧。在躯干部12的前方侧伸出有铁砧40,在铁砧40的前端部设有用于保持前端工具的前端工具保持部45。
图2是图1的冲击工具1的主视图。躯干部12(参照图1)和把手部13的外形形成得比较小。躯干部12设为为了收纳后述的马达、动力传递机构而所需的大小,把手部13设为为了被作业者把持而最佳的外径。另一方面,电池组100相比把手部13在左右方向上突出得大,因此电池组装配部50的左右方向比把手部13形成得大。闩160、170的操作部露出于电池组100的侧面。电池组100的底面101e(参照图10)平坦地形成,能够将冲击工具1如图2所示地正立地载置。电池组100的箱体由合成树脂制的下壳体101和上壳体110形成,下壳体101和上壳体110通过螺纹件108a~108d(其中,108a、108b在图2中看不到)固定。上壳体110相当于第一壳体部,下壳体101相当于第二壳体部。
图3是表示图1的冲击工具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视图。冲击工具1包括合成树脂制的主体外壳11(躯干部12、把手部13、电池组装配部50)和收纳打击机构35的金属制的冲锤壳体14。在主体外壳11的一方侧(左侧)形成有用于进行螺纹紧固的多个螺纹凸起19a~19h,左右的主体外壳11(符号参照图1)在夹持冲锤壳体14的状态下通过多个螺纹件18a~18h(参照图1)接合。冲锤壳体14是成为尖细形状的杯状,后方侧为开口,在前方侧的底部的中央形成有供铁砧40贯通的小的开口(贯通孔)。在冲锤壳体14的一部且前端工具保持部45的后方侧装配有合成树脂制的保护器14a。在主体外壳11的筒状的躯干部12和冲锤壳体14的内部,与旋转轴线A1在同轴上排列配置马达24、使用了行星齿轮的减速机构30、以及具有冲锤37和铁砧40的打击机构35。
在主体外壳11的把手部13的上部配设有触发开关16,从触发开关16到主体外壳11的前方侧,露出作为操作部的触发杆16a。触发开关16包括内置有开关机构的壳体和为了驱动开关机构而设于外部的操作部(触发杆16a)而构成,通过操作触发杆16a,进行开关的接通及断开。此外,触发开关16的形式、构造任意,不仅可以使用本实施例这样的滑行式的触发杆16a,例如,也可以使用以摆动轴为中心摆动的摆动式的具有触发杆的触发开关。
在把手部13的内部收纳有具备根据触发杆16a的抽拉动作控制马达24的速度的功能的控制电路基板22。控制电路基板22以相对于把手部13的中心轴向平行的方式沿铅垂方向配置。在控制电路基板22搭载有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以下,称为“微型计算机”)、用于形成倒相电路的半导体开关元件(未图示)。半导体开关元件能够使用六个FET(Field effecttransistor)构成。在电池组装配部50的外侧上表面设置配置有动作模式的切换开关等的开关座28。在开关座28的前方设置用于照射利用未图示的前端工具作业的对象物的发光单元29。作为发光单元29,在此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在开关座28配置有打击强度的设定按钮、发光单元29的照射开关、电池组100的余量确认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和与之对应的显示灯等。
马达24使用无刷DC马达,利用通过倒相电路生成的励磁电流驱动。马达24的旋转轴25以其轴线A1沿躯干部1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马达24的定子包括由层叠铁芯形成且形成有多个磁极片的定子芯和使用安装于定子芯的前侧和后侧的非导体的绝缘体而卷绕的线圈(未图示)。未图示的转子通过收纳于层叠铁芯的内部的永久磁体形成磁路。马达24由从主体外壳11的躯干部12的内侧向马达24侧延伸的肋12a支撑。
在马达24的轴向后方且与旋转轴25同轴上设有用于冷却马达24的冷却风扇26。旋转轴25由于比定子芯靠前侧的轴承38a和靠后侧的轴承38b轴支承,冷却风扇26配置于轴承38b与定子芯之间。冷却风扇26与马达24同步旋转,当冷却风扇26旋转时,从主体外壳11的后方侧的空气吸入口15a(参照图1)吸引外部空气,冷却马达24,冷却后的空气从空气排出口15b(参照图1)排出至外部。
在马达24的轴向前方且定子芯与轴承38a之间配置有传感器基板27。传感器基板27搭载对转子含有的永久磁体的磁场进行检测的三个磁检测单元(未图示),且由圆环状的印刷基板形成。作为磁检测单元,能够使用市售的霍尔IC,在与转子的永久磁体对置的位置以预定间隔搭载多个(在此,三个)霍尔IC。马达24采用星型连结,卷绕于定子芯的未图示的线圈的端部通过钎焊连接于传感器基板27的配线图案。
减速机构30以预定的减速比对马达24的输出进行减速,并传递至主轴36,在此,采用使用了行星齿轮的公知的减速机构。主轴36连接于减速机构30的输出侧,在外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主轴凸轮槽,在轴部分的后方侧形成减速机构30的行星齿轮架部。从强度的关系出发,主轴36通过金属一体成形来制造。
冲锤37配置于主轴36的轴部的外周侧,在内周侧形成冲锤凸轮槽。冲锤37由使用了钢球(未图示)的凸轮机构保持,主轴36的外周面和冲锤37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接触。此外,图3中省略了凸轮机构的图示。在从前端工具受到的反作用力低时,冲锤37以与主轴36的旋转联动的方式旋转,若从前端工具受到的反作用力大,则通过未图示的凸轮机构的凸轮球移动,冲锤37与主轴36的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置稍微变动,冲锤37向后方侧移动得大。冲锤37始终被未图示的冲锤弹簧向前方侧施力,因此冲锤37向后方侧的移动成为压缩未图示的冲锤弹簧的同时的移动。
在铁砧40的后端,成为被打击部的两个叶片部41在周向上形成于隔开180度的位置。叶片部41是沿着径向外侧的形状,且被冲锤37的打击爪打击。叶片部41的旋转方向的侧面形成冲锤37绕紧固方向旋转时被打击的被打击面和形成于其相反侧且绕松缓方向旋转时被打击的被打击面这两面。主轴36和铁砧40的旋转体在前方侧通过金属件39轴支承于冲锤壳体14。前端工具保持部45具有从铁砧40的前侧端部向轴方向后方延伸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的装配孔42,且包含在铁砧40的外周侧前后移动的套筒而构成。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组100的立体图。电池组100相对于电池组装配部50(参照图1)可安装及拆卸。电池组100的箱体由可沿上下方向分割的下壳体101和上壳体110形成。下壳体101和上壳体110是不通电的部件,例如,是合成树脂制,且通过四个螺纹件108a~108d(图4中看不到108c、108d)相互固定。上壳体110为了安装于电池组装配部50而形成导轨机构,该导轨机构形成有两个导轨槽140、145。导轨槽140、145是以长边方向与电池组100的装配方向平行的方式且从上壳体110的左右侧面144、149向内侧凹陷的形状的槽部。导轨槽140、145的槽部分的前方侧端部为开放端,后方侧端部为与隆起部126的前侧壁面连接的封闭端。导轨槽140、145形成于与电气设备主体10的形成于电池组装配部50的导轨54、57(参照后述的图5)对应的形状,导轨槽140、145在与导轨54、57嵌合的状态下,通过闩的成为爪的卡定部165、175(图4中看不到175)卡定,从而电池组100固定于电气设备主体10。在从电气设备主体10拆卸电池组100时,向内侧按压位于左右两侧的闩160、170,从而卡定部165、175向内侧移动,卡定状态被解除,因此在该状态下使电池组100向与装配方向相反的侧移动。
在上壳体110的前方侧形成平坦的下阶面111,中央附近形成比下阶面111高的上阶面115。下阶面111和上阶面115形成阶梯状,它们的连接部分为成为铅垂面的台阶部114。从台阶部114到上阶面115的前方侧部分为插槽组配置区域120。在插槽组配置区域120以从前方的台阶部114向后方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多个插槽121~125。插槽121~125是以沿电池组装配方向具有预定长度的方式切出的部分,该切出的部分的内部配设可与电气设备主体10或外部的充电装置(未图示)的设备侧端子嵌合的多个电池侧端子131~135(在图7中后述)。插槽121~125形成为能够使电动工具主体侧的端子从下阶面111侧向后方侧滑行而插入。
插槽121~125中的靠近电池组100的右侧的导轨槽140的侧的插槽121为充电用的正极端子(C+端子)的插入口。与插槽121相邻的插槽122为放电用的正极端子(+端子)的插入口。另外,电池组100的左侧部分的插槽124为负极端子(-端子)的插入口。除了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外,还配置用于对电池组100与电气设备主体10、外部的充电装置(未图示)的控制的信号传递用的两个信号端子,在此,设置用于与电池单元接触而设置的未图示的热敏电阻(感温元件)的输出的LS端子用的插槽123、以及输出电池组100内包含的未图示的电池保护电路的异常停止信号的LD端子用的插槽125。
在上阶面115的后方侧形成以其外形隆起至比上阶面115靠上侧的方式形成的隆起部126。在隆起部126的中央附近形成凹陷状的限位部126c。限位部126c是用于在将电池组100装配于电池组装配部50时,回避突起部69a(参照后述的图5)的凹陷,且将该突起部69a作为碰触面。当电气设备主体10侧的突起部69a插入至抵接于限位部126c时,配设于电气设备主体10的多个端子(设备侧端子)和配设于电池组100的多个连接端子(未图示)良好地接触,成为导通状态。另外,闩160、170的卡定部165、175(在图中看不到175)由于弹簧等施力部的作用在导轨槽140、145的内部沿左右方向飞出,与电气设备主体10的形成于导轨54、57的切口槽56、59(在图中看不到56)卡合,从而防止电池组100脱落。导轨槽140、145的底面前端附近随着从上向下而倾斜。在上阶面115中的导轨槽140、145的上侧部分形成用于使注射成形容易的挖通部115a、115b。
在下阶面111的前方侧形成有俯视呈大致长方体的凹陷部112。凹陷部112是用于识别电池组100是否适于装配至电气设备主体10的凹凸部,且与形成于电气设备主体10侧的突起部69b卡合。在不能装配的电压不同的电池组的情况下,凹陷部112和突起部69b的位置、形状不同,因此阻止装配。因此,即使假设使用大致相同的箱体制造不同电压的多种电池组,只要将凹陷部112和突起部69b的位置、形状分别变更,就能够防止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装配于电气设备主体10时,从外侧观察,在电气设备主体10与电池组100的作为边界的接合部分的外缘形成有台阶部118a~118c。
图5是表示电气设备主体10的电池组装配部50的形状的局部立体图。不仅被限定于电气设备主体10,在全部以电池组100作为电源的电气设备中,形成有与装配的电池组100的形状对应的电池组装配部50。在电池组装配部50形成有从左右两侧的内壁部分向内侧突出且长边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54、57,在夹在它们之间的空间的上部设有端子部60。导轨57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这些上表面和下表面以与电池组100的导轨槽140的内侧上壁和内侧下壁接触的方式卡合。在导轨57的上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58a、58b,它们是考虑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的容易度而形成的,功能上,也可以取消中空部58a、58b。在导轨57的前方端附近形成沿上下方向切出的切口槽59。切口槽59是成为与闩机构的卡定爪(卡定部165)卡合的凹部或锁定部的部分。此外,在图5的立体图中,看不到形成于右侧侧壁51a的内侧的导轨54的形状,但与形成于左侧的导轨57左右对称地设为相同形状。
端子部60通过合成树脂等非导电性材料的一体成形制造,在此,向合成树脂铸入金属制的多个端子,例如,正极输入端子62、负极输入端子64、LS端子63、LD端子(异常信号端子)65。端子部60形成成为装配方向(前后方向)的碰触面的垂直面60a和水平面60b。水平面60b为在装配电池组100时,与上阶面115(图3中后述)相邻对置的面。在水平面60b的前方形成与电池组100的隆起部126(图3中后述)抵接的弯曲部52,在弯曲部52的左右中央附近形成突起部69a。突起部69a与沿左右方向对分地形成的电气设备主体10的外壳一体形成,起到限制电池组100的装配方向及与装配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相对移动的限位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电池组装配部50中,形成朝向比导轨54的下表面的右侧缘部靠下侧呈肋状延伸的侧裙部68a,形成朝向比导轨57的下表面的左侧缘部靠下侧呈肋状延伸的侧裙部68b。而且,以连接侧裙部68a的后端和侧裙部68b的后端的方式后壁51c的下端部延长而形成侧裙部68c。
图6是电池组100的左侧视图。在电池组100的左侧形成有导轨槽145。导轨槽145在上壳体110的左侧侧面149为从铅垂面向右侧凹陷的凹状的部分,导轨槽145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槽上表面147(147a~147d)和导轨槽下表面146。导轨槽145的前方侧的端部开放,后方侧的端部被从隆起部126持续的壁面封闭。在导轨槽145的后方侧形成有用于供卡定部(闩爪)175贯通的闩孔148。为了使滑行变得容易,导轨槽145的导轨槽下表面146形成为平面状,导轨槽上表面147从前方侧朝到后方侧以高度阶梯性地降低的方式形成。即,前端以向上方稍微倾斜地扩展的方式形成为锥形面147a,在前后方向中间附近形成水平面147b,在其后方经由倾斜台阶部147c形成降低了的水平面147d。电气设备主体10侧的导轨54也同样地以入口侧开放端部的上下宽度大且随着达到后方侧端部而配合147a~147d的高度的方式变化。通过这样形成,当将电池组100装配于电气设备主体10直至卡定部175抵接切口槽56时,电池组100被良好地固定。此外,电池组100的右侧侧面的形状、导轨槽140(参照图4)形成为与导轨槽145左右对称的相同的形状,因此省略其图示。
图7是电池组100的俯视图。在电池组100的上壳体110形成有上阶面115和下阶面111,且形成从下阶面111到上阶面切口而成的插槽121~125,在插槽121~125的位置的内侧配置有电池侧端子131~135。在上阶面115的后方侧形成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126。在隆起部126的左右中央附近形成有限位部126c。隆起部126为了在其内部空间确保闩160、170的收纳空间而形成,在隆起部126的左右两侧面形成有贯通孔126a、126b,闩160、170的操作部由此突出。图7的闩160、170的位置为未操作的状态的位置(通常位置),各自的操作部通过后述的弹簧而位于突出至外侧的位置。闩160的操作方向为从右向左侧的水平方向,闩170为与闩160左右相反朝向的水平方向,分别在水平面上直线移动。
在上阶面115的形成导轨槽140、145的部分的上侧形成有挖通部115a、115b。它们是为了容易进行上壳体110的注射成形而形成的,因此,是由于制造上的理由而设置的。导轨槽140、145的前端的开口部俯视形成为倾斜,且构成为引导导轨54、57(参照图5)向导轨槽140、145的装配。
图8是图6的B-B剖视图。闩160、170保持为可沿电池组100的左右方向水平移动,其上侧滑动面由上壳体110保持,其下侧滑动面由与隔板150一体形成的多个肋、即后述的图13所示的肋156a、156b、157a、157b保持。闩160通过被设于内侧的凸部127a与操作面161之间的弹簧167施力,从而保持于从贯通孔126a向外部突出的方向。同样地,闩170通过被设于内侧的凸部128a与操作面171之间的弹簧177施力,从而保持于从贯通孔126b向外部突出的方向。弹簧167、177是压缩式的螺旋弹簧。在弹簧167、177的下方以弹簧167、177收缩时不会脱落的方式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弹簧限位件158a、158b。弹簧限位件158a、158b与隔板150一体成形,在通常的操作时,弹簧167、177和弹簧限位件158a、158b处于非接触状态。在闩160、170的操作面161、171的内侧部分形成有用于使弹簧167、177的端部嵌合的凸部163、173。这样,弹簧167、177的外侧端部被闩160、170的凸部163、173保持,内侧端部被形成于上壳体的弹簧按压用的肋的凸部127a、128a保持,从而稳定保持弹簧167、177。凸部127a、128a分别形成于贯通孔126a、126b的轴线的延长上。此外,凸部163、173及凸部127a、128a为用于使弹簧167、177在径向上不会偏离的保持部件,因此也可以不是由凸部形成部,而由保持弹簧167、177的端部外周面的圆柱状的凹部形成。凸部163、173相当于第一抵接部。
电池组100既确保要求的电容量又小型且轻量是重要的。本实施例中,在通过将在下侧具有开口的上壳体110和在上侧具有开口的下壳体101的开口部彼此合在一起而划分出的空间内,在内部收纳有三个额定3.6V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池单元105~107为所谓的称为18650型的直径18mm、长度65mm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105~107以轴线方向为前后方向的方式大致收纳于下壳体101内,在其上部覆盖合成树脂制的隔板150,从而稳定地固定电池单元105~107。
隔板150还起到作为用于在其上部保持电路基板130的安装基台的功能。电路基板130为用于钎焊多个电池侧端子131~135(参照图7)的安装基台,并且搭载微型计算机等电池控制用的电路构件。在电路基板130形成有螺纹孔,通过与形成于隔板150的螺纹凸起155螺纹结合的螺纹件180,电路基板130被固定。隔板150通过作为非导体材料的塑料等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而制造,形成为覆盖电池单元105~107的外周面的上侧半面的形状,在左右的端部形成与下壳体101的内壁面接触的接合面150a、150b。
图9是闩160单体的立体图,是从内侧观察的图。闩160主要包括由作业者操作的操作部分(操作面161及外框部162)和从操作部分向前方侧延伸的臂部164,图9所示的部分能够通过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制造。臂部164由俯视呈弓状弯曲的板状的水平壁形成,臂部164的下表面164a的后端侧附近由形成于隔板150的肋156a(参照后述的图10)保持。闩前侧前端部成为作为闩爪的卡定部165,臂部164的后侧端部与外框部162连结。在臂部164以沿右侧轮廓的方式形成向下方向延长而成的铅垂壁部166。铅垂壁部166的圆弧状的右侧壁面164b形成为与形成于上壳体110的限位部117a(参照后述的图12)的形状同等,通过限位部117a和铅垂壁部166接触,从而臂部164向外侧方向(右侧方向)的移动量被限制。
操作面161的外侧壁部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有多个细的槽,在内侧壁部的中央形成有用于保持弹簧167(参照图8)的凸部163。在外框部162的后侧形成有向左方向延伸的后壁部168。后壁部168通过其后表面与上壳体110的内壁部分滑动,从而顺畅地保持闩160在水平面的移动。另外,从后壁部168的一部分向后方侧,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位片169。限位片169通过其右侧与上壳体110的内壁面抵接,从而限制闩160向外侧方向(右侧方向)的移动量。在后壁部168的弹簧167(参照图8)侧的面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两个槽部168a、168b。这两个槽部168a、168b为了将闩160减重而设置。
图10是图7的C-C剖视图。在上壳体110的右侧侧面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槽140。在C-C部的截面位置,导轨槽140以上下分离的方式观察。导轨槽140的上表面142与下表面141的间隔大致固定。闩160中与外框部162连接的臂部164的下表面通过抵接于与隔板150形成为一体的肋156a,从而规定下侧位置。形成于闩160的外框部162的后方侧的后壁部168的下表面通过抵接于与隔板150形成为一体的肋156b,从而规定下侧位置。在肋156a与156b之间,还形成有弹簧限位件158a。弹簧限位件158a位于弹簧167(图8参照)的下侧,通常,与弹簧167不接触,但在弹簧167向下方歪斜而变形时,实现按压变形的作用。此外,弹簧限位件158a还作为闩160的外框部162的下侧部分被按入上壳体110的内侧(左侧)时的滑行位置的限位件发挥功能。在闩160的后壁部168的右侧端部的下侧部分形成延伸至比后壁部168的铅垂面靠后方侧的限位片169,限位片169通过抵接于上壳体110的右侧的内壁,从而限制闩160释放时的右方向的移动。因此,按入闩160时的移动位置被弹簧限位件158a限制,闩160释放时的右方向的移动被限位片169和右侧壁面164b(参照图9)限制。即,通过支撑部件,能够显示闩的支撑和闩的移动限制双方。
闩160的卡定部165从形成于导轨槽140的后方端附近的闩孔143(参照图6,图6中可以看到左侧的闩孔148)向右侧突出。闩孔143在导轨槽140的导轨槽上表面142形成为凹状,卡定部165的上端部分位位于该凹部143a的内部。如上所述地,闩160的上侧由上壳体110保持,下侧由隔板150保持,因此,沿铅垂方向(Z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仅允许水平面(X-Y平面)的移动。另外,在水平面的移动中,外框部162的后方侧通过后壁部168在上壳体110引导,外框部162的前方侧由臂部164的左右方向延伸部分在上壳体110引导,因此闩160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向-Y方向的移动)时,沿以Z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移动被阻止。因此,闩160可以顺畅地沿Y方向(左右方向)滑动(滑行)。
在比位于闩160的下方的隔板150靠下侧部分,电池单元105直接保持于下壳体101。在下壳体101的底面101e的内壁侧,为了固定电池单元105而等间隔地形成有上侧形状形成为弯曲状的多个肋113。另外,在电池单元105~107之下具有缓冲材料104,吸收从下壳体101向电池单元105~107传递的冲击。本实施例的隔板150并非将电池单元105~107的上侧及下侧全部覆盖那样的一直以来广泛使用的形状,而是做成仅覆盖电池单元105~107的上侧半面的形状,因此能够将电池组10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降低介于电池单元105~107与下壳体101的底面101e之间的隔板的量。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闩160部不需要在以往的电池组中必须的介于闩160与隔板150之间的闩160保持用的盖部件(独立部件),因此,能够将电池组10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降低省略该独立部件的量。若观察图10的剖视图,则能够确认,导轨槽140的导轨槽下表面141与下壳体101的底面101e的距离收敛为接近收纳的电池单元105的直径的程度的大小,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电池组100形成得紧凑。
图11是上壳体110的仰视图,表示闩160、170安装前的状态。上壳体110具有前表面壁110a、后表面壁110b、右侧侧壁110c、左侧侧壁110d,且仰视呈大致长方形,在前表面壁110a和后表面壁110b部分形成有与下壳体101螺纹紧固用的多个螺纹凸起129a~129d。在上壳体110的内壁部分中的比前后方向中央靠前侧部分,在前方侧形成插槽组配置区域120(参照图4),因此沿左右方向并列形成有插槽121~125。在上壳体110的后方侧的内壁部分(上壁部分),设置有沿直线状延伸的高度不同的两种肋,即,自上壳体110的内壁正面起的突出量大的肋128c和突出量小的肋116。为了在图中容易识别,在突出量小的肋116中的与闩160、170的上侧部分(上表面)接触的部分标注了截面线。
闩160的水平肋169(参照图9)利用台阶部119a引导水平方向的移动。另外,在闩160的左右中央附近设有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肋116交叉的肋128c。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肋116中的用截面线表示的部分与闩160、170的臂部164、174抵接,从而规定臂部164、174的上侧位置。为了不增大臂部164、174的滑动阻力,肋116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细长,其宽度(前后方向长度)缩短。以与肋116的左右两端相邻的方式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的限位件117a、117b。限位件117a、117b是在闩160、170的非操作时供臂部164、174的外侧圆弧面(右侧壁面164b)抵接的部分。在臂部164、174的周围的肋116做成为连结而形成为平面状的连结面116a、116b,防止臂部164、174的上下方向的偏离。
在上壳体110的后方侧形成有供闩160、170的后壁部168、178抵接的台阶部119a、119b。台阶部119a、119b的自上壳体110的内壁正面的突出量形成为与肋116同等。因此,在图11中,标注截面线的部分主要为保持闩160、170的上侧部分的滑动面。在比台阶部119a、119b靠前侧且左右两侧形成有弹簧按压肋127、128。弹簧按压肋127、128是保持弹簧167、177(参照图8)的端部的部分,形成沿弹簧167、177的外径包围弹簧167、177的端部的凹陷(包围部),在该凹陷的中央形成凸部127a、128a,从而稳定地保持弹簧167、177的端部。在弹簧按压肋127、128的周围形成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肋128c,提高上壳体110的弯曲刚性。此外,肋128c的自上壳体110的内壁正面的突出量相比肋116的突出量形成得充分大。弹簧按压肋127、128相当于第二抵接部。
图12是上壳体110的仰视图,表示从图11的状态安装闩160、170后的状态。闩160、170被两个弹簧167、177向左右方向外侧施力。在此,为了了解闩160、170的基准位置(作业者未操作的位置),对闩160、170标注黑底和截面线(164、174)。自闩160、170的后壁部168、178延伸的水平肋169、179由形成于上壳体110的壁面的台阶部119a、119b(参照图11)保持。闩160、170的臂部164、174的上表面由肋116保持。此外,图中,将从臂部164、174向下方向延伸的铅垂壁部166、176形成为黑底,将除此之外的部分形成为截面线。在臂部164、174的外侧弯曲部分,在上壳体110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的限位部117a、117b,因此闩160无法从图的位置向右方向外侧移动。同样地,闩170无法从图的位置向左方向外侧移动。如图12所示,向上壳体110的内侧安装闩160、170无需螺丝刀等工具,只要在使弹簧167、177的一端卡合于闩160、170的状态下,将另一端嵌入上壳体110的预定位置(凸部127a、128a)即可。之后,将上壳体110表背反转,将下壳体101和上壳体110对合在一起,然后螺纹紧固。
图13是表示电池组100的下壳体101及收纳于其中的物体的俯视图。换言之,是从电池组100将上壳体110卸下的状态的俯视图。在下壳体101的内部收纳有三个电池单元105~107(参照图8),在其之上设有合成树脂制的隔板150。在下壳体101的前表面壁101a与后表面壁101b的附近形成有四个螺纹孔109a~109d,使用四个螺纹件108a~108d(参照图6等)固定上壳体110。
在隔板150的上部设有电路基板130。电路基板130将前方侧用锁定部154a锁定,将后方侧通过螺纹件180固定。在电路基板130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切口部131a、131b,通过和与隔板150形成为一体的肋156a、157a卡合,可提高电路基板130向隔板150的安装作业的效率。在电路基板130的靠前方部分设有五个电池侧端子131~135。电池侧端子131~135是在通过冲压加工对由导电性的金属构成的平板进行剪切后,弯曲成U字形而形成的。在电池侧端子131~135的前方侧,为了在使主体侧端子62~65(参照图5)插入后维持接触状态,形成有以从前端部缩窄的方式使两侧接近的嵌合部。在电路基板13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配置有设于隔板150的成为支撑部件的肋156a、156b、157a、157b、158a、158b。通过这些支撑部件,能够将电路基板130在隔板150上容易地定位,在定位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螺纹件180固定于隔板150,因此能够提高装配性。
在隔板150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配合抵接的对象部件的肋。沿长边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肋154b、154c为了保持电路基板130而形成。在隔板150的右侧端部附近形成有为了在螺纹紧固上壳体110时与上壳体110的内壁部抵接而形成为凸状的肋152a~152c。同样地,在隔板150的左侧端部附近形成有为了在螺纹紧固上壳体110时与上壳体110的内壁部抵接而形成为凸状的肋153a~153d。在肋152c与肋153d的内侧区域形成有用于保持闩160、170的分别两个的肋156a、156b、157a、157b。这些肋156a、156b、157a、157b形成于隔板150的上表面,因此形成为长边沿左右方向。另外,在肋156a、156b之间形成有防止弹簧167(参照图8)脱落的弹簧限位件158a。同样地,在肋157a、157b之间形成有防止弹簧177(参照图8)脱落的弹簧限位件158b。
以上说明了的电池组100中,未设置用于将闩160、170固定于上壳体110的专用的按压部件,通过利用形成于隔板150的肋156a、156b、157a、157b和上壳体110夹住来保持闩160、170,因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在此基础上,能够构成为缩小电池组10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另外,即使为省略了专用的按压部件的结构,也能够在装配时将闩160、170临时固定于上壳体110,因此能够保持不会损害装配性的状态,并且进行稳定的装配。进一步地,能够实现零件个数减少带来的电池组的小型化实现和装配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
以上,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应用于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与电池组的装配方向平行的电池组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隔板150的下侧形状是任意的,也可以应用于电池单元的长边方向与电池组的装配方向正交的电池组。另外,不限于将电池单元沿横方向排列而成的电池组,在沿横向且堆叠呈上下两层的电池组中也能够同样地应用本发明。另外,虽然构成为由隔板150的肋156a、156b、157a、157b支撑闩160、170,但是,也可以设置隔板150以外的部分、例如以从电路基板130、下壳体101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肋,利用该肋支撑闩。

Claims (6)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电池单元;
具有第一壳体部和位于上述第一壳体部的下方的第二壳体部,收纳上述多个电池单元的外壳;
设于上述第一壳体部的闩部;以及
隔板,上述隔板为合成树脂的成形品,保持上述多个电池单元而维持为排列状态,
上述闩部具有:被作业者操作的操作部;对上述操作部向上述外壳的外侧施力的施力部;以及供上述施力部的一端侧抵接的第一抵接部,
上述操作部在上述外壳的上壁的内侧沿水平方向移动,且其一部分从形成于上述外壳的贯通孔露出于外部,
上述隔板限制上述操作部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并且,具有引导上述操作部的下表面的滑动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以在上述隔板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凸部,进行上述操作部的移动的限制及上述滑动的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为形成于上述隔板的上表面的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长边的多个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具有作为上述第一壳体部的上侧壳体和作为上述第二壳体部的下侧壳体,上述下侧壳体形成通过利用上述上侧壳体封闭而在内部收纳多个上述电池单元的空间,上述上侧壳体形成有用于装配于电气设备主体的导轨部及连接端子,
在上述上侧壳体的侧壁面形成有上述贯通孔,
在上述贯通孔的轴线的延长上设有供上述施力部的另一端侧抵接的第二抵接部,
上述第二抵接部具有包围上述施力部的另一端的至少一部分的包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部为螺旋弹簧,
在上述第一抵接部及上述第二抵接部分别形成有通过向上述螺旋弹簧的中心突出而保持上述螺旋弹簧的凸部或通过局部收纳上述螺旋弹簧的端部而保持上述螺旋弹簧的凹部。
6.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以及
安装上述电池组的电池组装配部。
CN201811131836.XA 2018-09-27 2018-09-27 电池组及电气设备 Active CN110957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1836.XA CN110957441B (zh) 2018-09-27 2018-09-27 电池组及电气设备
EP19866248.8A EP3859815B1 (en) 2018-09-27 2019-09-20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17/051,431 US20210234225A1 (en) 2018-09-27 2019-09-20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PCT/JP2019/036998 WO2020066901A1 (ja) 2018-09-27 2019-09-20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機器
JP2020549127A JP6973660B2 (ja) 2018-09-27 2019-09-20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1836.XA CN110957441B (zh) 2018-09-27 2018-09-27 电池组及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7441A CN110957441A (zh) 2020-04-03
CN110957441B true CN110957441B (zh) 2022-11-15

Family

ID=69949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1836.XA Active CN110957441B (zh) 2018-09-27 2018-09-27 电池组及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34225A1 (zh)
EP (1) EP3859815B1 (zh)
JP (1) JP6973660B2 (zh)
CN (1) CN110957441B (zh)
WO (1) WO20200669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5858A (zh) * 2020-08-27 2020-12-15 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手可折叠的藤编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3830A (ja) * 2005-03-22 2006-10-05 Ryobi Ltd バッテリ式電動工具
JP2011222459A (ja) * 2010-04-14 2011-11-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
JP2013191289A (ja) * 2012-03-12 2013-09-26 Max Co Ltd 電池パック
CN203967149U (zh) * 2013-05-30 2014-11-26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气装置、电气设备以及电池组
CN107443321A (zh) * 2016-05-13 2017-12-0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WO2018079724A1 (ja) * 2016-10-31 2018-05-0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1425B2 (ja) * 2006-09-07 2009-08-1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充電器、及び電動工具
JP5541444B2 (ja) * 2009-12-29 2014-07-0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US20140147718A1 (en) * 2011-07-24 2014-05-29 Makita Corporation Hand-held power tools and battery packs therefor
JP5858526B2 (ja) * 2011-11-25 2016-02-10 株式会社泉精器製作所 電動工具の電池装着用アダプタおよび電動工具
JP5924041B2 (ja) * 2012-03-12 2016-05-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セット
JP2016101623A (ja) 2014-11-28 2016-06-0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6743443B2 (ja) * 2016-03-24 2020-08-19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動工具
WO2019106932A1 (ja) * 2017-11-28 2019-06-06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3830A (ja) * 2005-03-22 2006-10-05 Ryobi Ltd バッテリ式電動工具
JP2011222459A (ja) * 2010-04-14 2011-11-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
JP2013191289A (ja) * 2012-03-12 2013-09-26 Max Co Ltd 電池パック
CN203967149U (zh) * 2013-05-30 2014-11-26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气装置、电气设备以及电池组
CN107443321A (zh) * 2016-05-13 2017-12-0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WO2018079724A1 (ja) * 2016-10-31 2018-05-0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73660B2 (ja) 2021-12-01
US20210234225A1 (en) 2021-07-29
EP3859815B1 (en) 2023-05-10
WO2020066901A1 (ja) 2020-04-02
CN110957441A (zh) 2020-04-03
EP3859815A4 (en) 2021-12-15
EP3859815A1 (en) 2021-08-04
JPWO2020066901A1 (ja)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6522B (zh) 电池组以及使用电池组的电动机器
CN108000307B (zh) 电动工具
JP6808450B2 (ja) 通信アダプタ装着装置及び電動作業機
US9774017B2 (en) Electric device body and electric device
JP2018073663A (ja) 電池パック
US20180009098A1 (en) Rechargeable electric power tool
CN113369537B (zh) 电动工具
JPWO2019031272A1 (ja) 電気機器システム、電気機器および電源装置
EP1781074B1 (en) Diode assembly for a cordless power tool
CN110957441B (zh) 电池组及电气设备
US11777359B2 (en) Electric work machine
US11750068B2 (en) Electric work machine
JP2016187865A (ja) 電動工具
CN110948451A (zh) 电气设备及电池组
CN114335833A (zh) 电池包及采用该电池包的电动工具
WO2020066905A1 (ja) 電池パック、電気機器及び電気機器システム
US20230275295A1 (en) Electric device system and battery pack
US20240106052A1 (en) Adapter and electric apparatus
US20230119735A1 (en) Electric work machine
US20220393550A1 (en) Electric work machine
US20240072366A1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JP7018116B2 (ja) 通信アダプタ装着装置、電動作業機及びシステム
JP2019046588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機器
JP6780782B2 (ja) 電気機器
JPWO2022070766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