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3293A - 防冲击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冲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3293A
CN110953293A CN201911373999.3A CN201911373999A CN110953293A CN 110953293 A CN110953293 A CN 110953293A CN 201911373999 A CN201911373999 A CN 201911373999A CN 110953293 A CN110953293 A CN 110953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pring
wall
cavity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39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波
于斌
赵忠阔
赵梅冬
曲强
张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39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3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53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3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冲击装置,涉及枕木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防冲击主体;在高压加热器直立的过程中,将防冲击装置设置于高压加热器即将下落的一侧,由于防冲击主体设置有呈倾斜设置的缓冲面,且缓冲面倾斜方向朝向高压加热器下落的一侧,当高压加热器瞬间竖立时,会首先和缓冲面进行接触,通过缓冲面能够使得高压加热器此时仍然处于倾斜状态,进而能够减缓高压加热器下落的距离,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加热器直立时,高压加热器远离转轴的一端形成向下的冲击力,以造成高压加热器损伤甚至毁坏,以及会造成吊索断裂,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防冲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枕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冲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火力发电的不断发展,国内电力建设逐渐转向1000MW及更高参数的火力发电厂,而1000MW超临界机组是一种新型热电机组,1000MW超临界机组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是未来国内火电机组发展的主流。
现有技术中,随着电力建设工程的不断发展,传统卧式高压加热器无法满足上述超临界机组工程需要,因此,现有技术中已逐渐利用新型立式高压加热器代替传统卧式高压加热器,一般情况下,高压加热器的输送过程中是卧式运输,当运输到目的地后,需要对立式高压加热器进行竖起直立操作。
但是,立式高压加热器设备存在超长、超重问题,当立式高压加热器以底座一侧为转轴进行竖立操作时,在直立过程中,当立式高压加热器逐渐直立超过一定角度后,此时立式高压加热器的重心会偏向转轴的另一侧,因此立式高压加热器的另一端会有一个瞬间向下的冲击力,进而会造成高压加热器的损伤甚至毁坏,也会因为冲击力的作用造成吊索的断裂,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冲击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加热器直立时,高压加热器远离转轴的一端形成向下的冲击力,以造成高压加热器损伤甚至毁坏,以及会造成吊索断裂,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冲击装置,包括:防冲击主体;
所述防冲击主体设置有呈倾斜设置的缓冲面,且所述缓冲面的倾斜方向朝向待冲击物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楔形支撑和缓冲机构;
所述防冲击主体设置为壳形结构,所述防冲击主体设置有腔体,所述楔形支撑和所述缓冲机构均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楔形支撑连接,所述缓冲机构用于将所述楔形支撑抵接于所述缓冲面处于所述腔体的内壁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机构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主体,所述第一弹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楔形支撑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主体具有令所述楔形支撑向所述缓冲面运动的弹性趋势。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弹簧和第一套筒;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楔形支撑与所述缓冲面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楔形支撑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具有令所述楔形支撑向所述缓冲面运动的弹性趋势。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主体还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二弹簧、第二套筒和连接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呈平行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腔体的两侧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一套筒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用于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二套筒运动,所述第二弹簧具有令所述第二套筒向所述腔体远离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运动的弹性趋势。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主体;
所述防冲击主体还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和所述缓冲面位于所述防冲击主体的同一方向侧面,且所述支撑面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主体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抵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主体包括第三支撑杆、第三弹簧、第三套筒和联动机构;
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呈平行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和所述第三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外部,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三套筒和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三套筒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套筒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壳体、第四支撑杆和第四弹簧;
所述联动壳体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凹槽,所述第四支撑杆穿过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与所述支撑面的内壁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四弹簧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四弹簧套设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外部,所述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和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
所述联动壳体以所述凹槽中线为中心呈对称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面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面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套筒抵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面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套筒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面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套筒抵接,所述第四弹簧具有令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弹性趋势,及所述第四弹簧具有令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三套筒的弹性趋势。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
所述第一阻尼块和所述第二阻尼块均套设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外部,且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通过第一阻尼块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抵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阻尼块与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楔形支撑与所述缓冲面抵接一端的角度与所述缓冲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且所述楔形支撑的材料为弹性材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冲击装置,包括:防冲击主体;在高压加热器直立的过程中,将防冲击装置设置于高压加热器即将下落的一侧,由于防冲击主体设置有呈倾斜设置的缓冲面,且缓冲面倾斜方向朝向高压加热器下落的一侧,当高压加热器瞬间竖立时,会首先和缓冲面进行接触,通过缓冲面能够使得高压加热器此时仍然处于倾斜状态,进而能够减缓高压加热器下落的距离,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加热器直立时,高压加热器远离转轴的一端形成向下的冲击力,以造成高压加热器损伤甚至毁坏,以及会造成吊索断裂,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的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的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防冲击主体;101-缓冲面;102-支撑面;200-楔形支撑;300-缓冲机构;400-第一弹性主体;401-第一支撑杆;402-第一弹簧;403-第一套筒;404-第二支撑杆;405-第二弹簧;406-第二套筒;407-连接杆;500-第二弹性主体;501-第三支撑杆;502-第三弹簧;503-第三套筒;600-联动机构;601-联动壳体;611-第一连接部;621-第二连接部;602-第四支撑杆;603-第四弹簧;604-第一阻尼块;605-第二阻尼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冲击装置,包括:防冲击主体100;防冲击主体100设置有呈倾斜设置的缓冲面101,且缓冲面101的倾斜方向朝向待冲击物体。
需要说明的是,当高压加热器以底座一侧为转轴进行旋转直立时,当直立超过一定角度后,高压加热器的重心就会偏向转轴的另一端,此时高压加热器会迅速向下进行冲击,为了减缓高压加热器的冲击距离,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作为高压加热器直立时的防护装置,利用缓冲面101与高压加热器直接接触,减缓高压加热器下落的距离,进而能够保证高压加热器能够更好进行直立操作。
优选地,防冲击主体100的材料为金属材料,以满足减缓冲击力的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冲击装置,包括:防冲击主体100;在高压加热器直立的过程中,将防冲击装置设置于高压加热器即将下落的一侧,由于防冲击主体100设置有呈倾斜设置的缓冲面101,且缓冲面101倾斜方向朝向高压加热器下落的一侧,当高压加热器瞬间竖立时,会首先和缓冲面101进行接触,通过缓冲面101能够使得高压加热器此时仍然处于倾斜状态,进而能够减缓高压加热器下落的距离,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加热器直立时,高压加热器远离转轴的一端形成向下的冲击力,以造成高压加热器损伤甚至毁坏,以及会造成吊索断裂,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楔形支撑200和缓冲机构300;防冲击主体100设置为壳形结构,防冲击主体100设置有腔体,楔形支撑200和缓冲机构300均位于腔体内,缓冲机构300与楔形支撑200连接,缓冲机构300用于将楔形支撑200抵接于缓冲面101处于腔体的内壁上。
可选地,楔形支撑200与缓冲面101抵接一端的角度与缓冲面101的倾斜角度相同,且楔形支撑200的材料为弹性材质。由于楔形支撑200位于腔体内,且楔形支撑200与缓冲面101的内部抵接,利用楔形支撑200能够对缓冲面101进行支撑,保证了缓冲面101的强度,通过楔形支撑200采用弹性材质,当缓冲面101收到冲击力时,可以利用楔形支撑200能够抵消部分高压加热器的冲击力,使得设计更加合理;优选地,楔形支撑200可以采用橡胶、塑料等。
可选地,为了保证楔形支撑200的稳定性,以及更好的对缓冲面101和防冲击主体100的进行保护缓冲,利用缓冲机构300支撑楔形支撑200的同时,缓冲机构300能够缓冲部分防冲击主体100受到的冲击力。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缓冲机构300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主体400,第一弹性主体400的一端与楔形支撑200抵接,第一弹性主体400具有令楔形支撑200向缓冲面101运动的弹性趋势。
由于第一弹性主体400具有令楔形支撑200向缓冲面101运动的弹性趋势,因此,在防冲击主体100突然受到高压加热器的冲击时,第一弹性体能够通过楔形支撑200对缓冲面101施加一个反向的弹性支撑力,进而能够利用第一弹性体缓冲部分防冲击主体100受到的冲击力。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主体400包括第一支撑杆401、第一弹簧402和第一套筒403;第一支撑杆401的一端穿过楔形支撑200与缓冲面101的内壁连接,第一支撑杆401的另一端与腔体的内壁连接,第一弹簧402和第一套筒403套设于第一支撑杆401的外部,第一弹簧402的两端分别于第一套筒403和腔体的内壁抵接,第一套筒403的另一端与楔形支撑200抵接,第一弹簧402具有令楔形支撑200向缓冲面101运动的弹性趋势。
可选地,楔形支撑200可以设置有通孔,第一支撑杆401能够穿过楔形支撑200与缓冲面101内壁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杆401与缓冲面101内壁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接或者铆接等,优选地,第一支撑面102与缓冲面101内壁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而且,第一支撑杆401的另一端与腔体的内壁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利用第一套筒403与楔形支撑200抵接,第一套筒403远离楔形支撑200的一端与第一弹簧402抵接,第一弹簧402可以采用压缩弹簧,进而通过第一弹簧402的反作用力一直抵接在缓冲面101的内壁上,提高了缓冲面101的强度和防冲击能力。
可选地,在第一弹簧402与腔体内壁抵接处,腔体的内壁可以设置有用于卡紧第一弹簧402的卡槽,同时第一套筒403与第一弹簧402抵接的部分,第一套筒403也可以设置有卡槽,通过将第一弹簧402的两端分别卡设在腔体内壁和第一套筒403的卡槽内,进而能够更好的提高第一弹簧402的稳定性,保证了第一弹簧402的弹力会一直沿着第一套筒403作用至楔形支撑200上;另外,第一弹簧402的两端也可以采用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与腔体的内壁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冲击主体100的整体防冲击能力,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主体400还包括第二支撑杆404、第二弹簧405、第二套筒406和连接杆407;第一支撑杆401和第二支撑杆404呈平行设置于腔体内,第二支撑杆404的两端分别与腔体的两侧内壁连接,第二弹簧405和第二套筒406套设于第二支撑杆404的外部,第一弹簧402的两端分别于第二套筒406和腔体的内壁抵接,第二套筒406和第一套筒403通过连接杆407连接,第一套筒403用于通过连接杆407带动第二套筒406运动,第二弹簧405具有令第二套筒406向腔体远离第二弹簧405的一端运动的弹性趋势。
其中,第二支撑杆404与腔体内壁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接或者铆接等,优选地,第二支撑面102与腔体内壁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利用第二套筒406与腔体内壁抵接,第二套筒406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405与腔体的内壁抵接,第二弹簧405可以采用压缩弹簧,进而通过第二弹簧405的反作用力一直通过第二套筒406抵接在腔体的内壁上,通过第二弹簧405能够从整体上提高防冲击主体100的强度和防冲击能力。
进一步地,利用连接杆407将第二套筒406和第一套筒403接,第一套筒403用于通过连接杆407带动第二套筒406运动,因此在第一套筒403受到缓冲面101以及楔形支撑200的冲击力时,会将一部分冲击通过连接杆407传递至第二套筒406的位置,第二套筒406通过挤压第二弹簧405,第二弹簧405反弹的作用会通过连接杆407作用到第一套筒403上,实现了将缓冲面101的冲击力扩大至腔体内部的第二弹簧405的位置,利用第一弹簧402和第二弹簧405的作用力能够更好的提高了缓冲面101的强度和防冲击能力。
可选地,在第二弹簧405与腔体内壁抵接处,以及在第二套筒406和第二弹簧405抵接的位置,分别可以设置有用于卡紧第而弹簧的卡槽,通过将第二弹簧405的两端分别卡设在腔体内壁和第二套筒406的卡槽内,进而能够更好的提高第二弹簧405的稳定性,保证了第二弹簧405的弹力会一直沿着第二套筒406的方向进行传递;另外,第二弹簧405的两端也可以采用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与腔体的内壁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缓冲机构300包括第二弹性主体500;防冲击主体100还包括支撑面102,支撑面102和缓冲面101位于防冲击主体100的同一方向侧面,且支撑面102呈水平设置,第二弹性主体500位于腔体内,且第二弹性主体500的一端与支撑面102抵接。
由于防冲击主体100为一个整体结构,当高压加热器在直立的过程中,逐渐由缓冲向支撑面102进行直立过渡时,此时高压加热器会对支撑面102进行挤压,为了保证支撑面102以及防冲击主体100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在支撑面102上设有第二弹性主体500,利用第二弹性主体500具有挤压支撑面102的弹性力,因此,在防冲击主体100受到高压加热器的冲击挤压时,第二弹性体能够对支撑面102施加一个反向的弹性支撑力,进而能够利用第二弹性体缓冲部分防冲击主体100受到的冲击力。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主体500包括第三支撑杆501、第三弹簧502、第三套筒503和联动机构600;第三支撑杆501和第二支撑杆404呈平行设置于腔体内,第三支撑杆501的一端与支撑面102的内壁连接,第三支撑杆501的另一端与腔体的内壁连接,第三弹簧502和第三套筒503套设于第三支撑杆501的外部,第三弹簧502的两端分别于第三套筒503和腔体的内壁抵接,第三套筒503通过联动机构600与第二套筒406传动连接。
其中,第三支撑杆501与支撑面102内壁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接或者铆接等,优选地,第三支撑面102与支撑面102内壁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而且,第三支撑杆501的另一端与腔体的内壁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利用第三套筒503与腔体内壁抵接,第三套筒503的一端通过第三弹簧502与腔体的内壁抵接,第三弹簧502可以采用压缩弹簧,进而通过第三弹簧502的反作用力一直通过第三套筒503抵接在支撑面102的内壁上,通过第三弹簧502能够从整体上提高防冲击主体100的强度和防冲击能力。
进一步地,第三套筒503利用联动机构600与第二套筒406形成传动连接,第三套筒503能够通过联动机构600带动第二套筒406运动,因此在第二套筒406受到支撑面102以及防冲击主体100冲击力时,会将一部分冲击通过联动机构600传递至第三套筒503的位置,第三套筒503通过挤压第三弹簧502,第三弹簧502反弹的作用会通过联动机构600作用到第三套筒503上,实现了将防冲击主体100受到的冲击力分布在不同的套筒以及弹簧处,能够更好的提高了防冲击主体100的强度和防冲击能力。
可选地,在第三弹簧502与腔体内壁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卡接、焊接或者粘接等。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联动机构600包括联动壳体601、第四支撑杆602和第四弹簧603;联动壳体601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凹槽,第四支撑杆602穿过凹槽的底部内壁与支撑面102的内壁连接,第四支撑杆602的另一端与腔体的内壁连接,第四弹簧603位于凹槽内,且第四弹簧603套设于第四支撑杆602的外部,第四弹簧603的两端分别与凹槽的底部内壁和腔体的内壁抵接;联动壳体601以凹槽中线为中心呈对称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611和第二连接部621,第一连接部611和第二连接部621均与凹槽的侧壁连接;第二支撑杆404穿过第一连接部611与支撑面102的内壁连接,第二套筒406位于第一连接部611和支撑面102的内壁之间,且第一连接部611与第二套筒406抵接,第三支撑杆501穿过第二连接部621与支撑面102的内壁连接,第三套筒503位于第二连接部621和支撑面102的内壁之间,且第二连接部621与第三套筒503抵接,第四弹簧603具有令第一连接部611靠近第二套筒406的弹性趋势,及第四弹簧603具有令第二连接部621靠近第三套筒503的弹性趋势。
可选地,防冲击主体100为内部中空的方形结构,缓冲面101为方形结构一端面的倾斜面,其中,联动壳体601可以采用类似于倒U形结构,并且在U形的底边两侧可以设有第一连接部611和第二连接部621,可选地,第一连接部611和第二连接部621可以采用连接板,第二支撑杆404可以穿过第一连接部611与腔体的内壁连接,第三支撑杆501可以穿过第二连接部621与腔体的内壁连接,同时,在第二支撑杆404外部套设的第二套筒406与第一连接部611的一侧抵接,第二弹簧405与第一连接部611的另一侧抵接,在第三支撑杆501外部套设的第三套筒503与第二连接部621的一侧抵接,第三弹簧502与第二连接部621的另一侧抵接,通过联动壳体601能够实现第二套筒406和第三套筒503的联动。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联动壳体601更好的对防冲击主体100进行防护,利用联动壳体601一端开口的凹槽,第四支撑杆602可以穿过凹槽的底部内壁与支撑面102的内壁连接,第四支撑杆602的另一端与腔体的内壁连接,可选地,第四支撑杆602可以利用螺纹固定于腔体的内壁的螺纹孔内,同时,第四支撑杆602的外部可以连接有螺母,利用螺母将第四支撑杆602固定于腔体的内部,而且为了保证联动壳体601的沿着第四支撑杆602往复移动,腔体在靠近联动壳体601具有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联动壳体601的侧壁进入移动的通道,当第四弹簧603受到挤压时,此时联动壳体601会沿着防冲击主体100的侧壁的通道伸出防冲击主体100的外部,当第四弹簧603带动联动壳体601反方向运动时,联动壳体601会向支撑面102的方向进行移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联动机构600还包括第一阻尼块604和第二阻尼块605;第一阻尼块604和第二阻尼块605均套设于第四支撑杆602的外部,且第四弹簧603的一端通过第一阻尼块604与凹槽的底部内壁抵接,第四弹簧60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阻尼块605与腔体的内壁抵接。
可选地,为了保证对第四弹簧603挤压,通过在第四弹簧603一端与第一阻尼块604抵接,另一端与第二阻尼块605抵接,其中,第一阻尼块604位于第四弹簧603靠近凹槽底部,由于第一阻尼块604需要对第四弹簧603施加作用力,优选地,第一阻尼块604可以呈等腰梯形结构,以便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第二阻尼块605可以采用方形结构。
可选地,在第四弹簧603与第一阻尼块604以及第二阻尼块605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卡接、焊接或者粘接等。
本实施例,利用第一弹簧402、第二弹簧405、第三弹簧502以及第四弹簧603的联动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抵消防冲击主体100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了防冲击装置寿命,使得设计更加合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冲击主体;
所述防冲击主体设置有呈倾斜设置的缓冲面,且所述缓冲面的倾斜方向朝向待冲击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楔形支撑和缓冲机构;
所述防冲击主体设置为壳形结构,所述防冲击主体具有腔体,所述楔形支撑和所述缓冲机构均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楔形支撑连接,所述缓冲机构用于将所述楔形支撑抵接于所述缓冲面处于所述腔体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主体;
所述第一弹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楔形支撑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主体具有令所述楔形支撑向所述缓冲面运动的弹性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弹簧和第一套筒;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楔形支撑与所述缓冲面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楔形支撑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具有令所述楔形支撑向所述缓冲面运动的弹性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主体还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二弹簧、第二套筒和连接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呈平行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腔体的两侧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一套筒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用于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二套筒运动,所述第二弹簧具有令所述第二套筒向所述腔体远离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运动的弹性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主体;
所述防冲击主体还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和所述缓冲面共同位于所述防冲击主体的同一方向侧面,且所述支撑面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主体位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主体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主体包括第三支撑杆、第三弹簧、第三套筒和联动机构;
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呈平行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和所述第三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外部,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三套筒和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三套筒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套筒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壳体、第四支撑杆和第四弹簧;
所述联动壳体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凹槽,所述第四支撑杆穿过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与所述支撑面的内壁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四弹簧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四弹簧套设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外部,所述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和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
所述联动壳体以所述凹槽中线为中心呈对称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面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面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套筒抵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面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套筒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面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套筒抵接,所述第四弹簧具有令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弹性趋势,及所述第四弹簧具有令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三套筒的弹性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
所述第一阻尼块和所述第二阻尼块均套设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外部,且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通过第一阻尼块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抵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阻尼块与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支撑与所述缓冲面抵接一端的角度与所述缓冲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且所述楔形支撑的材料为弹性材质。
CN201911373999.3A 2019-12-26 2019-12-26 防冲击装置 Pending CN110953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3999.3A CN110953293A (zh) 2019-12-26 2019-12-26 防冲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3999.3A CN110953293A (zh) 2019-12-26 2019-12-26 防冲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3293A true CN110953293A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8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3999.3A Pending CN110953293A (zh) 2019-12-26 2019-12-26 防冲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532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5483A (zh) * 2020-04-16 2020-08-21 河北敬业钢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厚板移动式连续感应加热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2991A (zh) * 2018-04-02 2018-07-24 太仓木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CN208119097U (zh) * 2018-04-30 2018-11-20 三致锐新(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
CN208669912U (zh) * 2018-07-26 2019-03-29 安徽省淮南技工学校 一种机械加工制造用的缓冲装置
CN109854657A (zh) * 2018-12-30 2019-06-07 珠海市广源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振幅的减振系统
CN211693356U (zh) * 2019-12-26 2020-10-16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防冲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2991A (zh) * 2018-04-02 2018-07-24 太仓木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CN208119097U (zh) * 2018-04-30 2018-11-20 三致锐新(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子防护装置
CN208669912U (zh) * 2018-07-26 2019-03-29 安徽省淮南技工学校 一种机械加工制造用的缓冲装置
CN109854657A (zh) * 2018-12-30 2019-06-07 珠海市广源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振幅的减振系统
CN211693356U (zh) * 2019-12-26 2020-10-16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防冲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5483A (zh) * 2020-04-16 2020-08-21 河北敬业钢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厚板移动式连续感应加热装置
CN111565483B (zh) * 2020-04-16 2022-08-02 河北敬业钢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厚板移动式连续感应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93470B (zh) 一种石材幕墙高强度支撑结构
CN211009712U (zh) 一种桥梁安装减震底座
CN211693356U (zh) 防冲击装置
CN109779064B (zh) 一种连接框架与摇摆墙的耗能连接结构
CN110953293A (zh) 防冲击装置
CN111827505B (zh)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CN113356665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109083293A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支撑座
CN113152323B (zh) 一种防落石棚洞结构
CN210364356U (zh) 一种无人机的降落支架
CN209178810U (zh) 一种缓冲型桥梁伸缩装置
CN215106215U (zh) 一种适用于大跨度钢结构的球形减震支座
CN206350917U (zh) 一种体育场地用缓冲围栏
CN212896284U (zh) 一种用于导管架式海洋工程结构的破冰消浪装置
CN210712581U (zh) 一种塔架转体施工用索鞍装置
CN214617656U (zh) 一种具有抗摔能力的手机中框
CN210167220U (zh) 一种耐压性能好的高频电子变压器
CN213899283U (zh) 一种耐磨损减震螺杆泵
CN212522803U (zh) 一种基于消防系统的高层用消防水箱
CN205276581U (zh) 一种抗震幕墙
CN209622474U (zh) 一种lng罐支撑装置
CN220505682U (zh) 一种具有减震缓冲功能的铝型材
CN221703283U (zh) 一种抗震性撞击墙体加固装置
CN218434628U (zh) 一种建筑用可拆卸式附墙杆
CN214811592U (zh) 破碎机耐冲击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