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2155B - 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2155B
CN110952155B CN201911140563.XA CN201911140563A CN110952155B CN 110952155 B CN110952155 B CN 110952155B CN 201911140563 A CN201911140563 A CN 201911140563A CN 110952155 B CN110952155 B CN 110952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static
annular groove
fiber
conveying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05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2155A (zh
Inventor
郭洪
顾日强
楼宝良
黄立刚
吴向奎
张全玉
丁团结
吴祯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aren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are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aren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are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405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2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52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2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2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2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Treatment of filament-forming or like material
    • D01D1/06Feeding liquid to the spinning head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Treatment of filament-forming or like material
    • D01D1/06Feeding liquid to the spinning head
    • D01D1/09Control of pressure, temperature or feeding rat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Treatment of filament-forming or like material
    • D01D1/10Filtering or de-aerating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melt
    • D01D1/106Filter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 D01D5/16Stretch-spinning methods using rollers, or like mechanical devices, e.g. snubbing pi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9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for making electroconductive or anti-static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es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属于纤维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原材料预处理、原料混合、熔体制备、成丝工序、吹风处理、上油处理、拉伸处理和卷绕处理。本发明以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为原料,所制得的纤维不仅具有循环再生功能,而且还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抗静电效果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或消失,可作为新型绿色环保材料。本发明工艺简便易行,无污染,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较少,对现有循环再生纤维的生产工艺不会造成影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纺织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中,易因摩擦和感应产生静电,所产生的电荷不易逸散,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通过对纤维进行抗静电处理,从而制得了抗静电纤维。抗静电纤维是能降低或消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的合成纤维,体积比电阻通常为107-108Ω·cm。抗静电纤维的抗静电机理是通过吸湿使产生的大部分静电泄露,利用了漏电效应。在现有市场上出现的抗静电纤维的抗静电效果一般都是暂时性的,是经过涂层法、惨杂法、纤维碳化法等进行处理制得的抗静电纤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抗静电效果会减弱或消失。
随着社会发展的快速进步,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环保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纺织涤纶行业中,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走向,提出了“循环再生”的理念,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已开发出了循环再生纤维。
亟于此,如何使纤维同时具有循环再生和抗静电的功能,且抗静电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减弱或消失,是本发明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原材料预处理:将涤纶抗静电母粒放入干燥机中干燥;将聚酯切片预结晶后送至干燥塔中干燥;
原料混合:将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送至自动配料机,自动配料机按照生产需求对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定量输出并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混合物经搅拌机搅拌均匀;
熔体制备: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物送至螺杆挤出机,螺杆挤出机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熔融,得到纺丝熔体,然后螺杆挤出机以一定压力将纺丝熔体挤出;
成丝工序:纺丝熔体通过计量泵计量后输送至纺丝箱,纺丝箱内的过滤器对纺丝熔体进行过滤,然后提高纺丝箱的温度和压力,使纺丝熔体由纺丝箱内的喷丝板上的微孔以丝线状挤出,得到初步成型丝束;
吹风处理:向初步成型丝束的外表面吹冷却风,对初步成型丝束进行降温处理,冷却风的风速为38±2m/s;
上油处理:对冷却后的初步成型丝束进行上油处理,上油高度为800±20mm;
拉伸处理:对上油后的初步成型丝束进行牵引拉伸、网络化处理,得到成型丝束;
卷绕处理:对成型丝束进行卷绕处理,得到成品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
作为优选,原材料预处理步骤中,所述涤纶抗静电母粒的干燥温度为80±5℃,干燥时间为24±1H,干燥风压为0.1±0.05MPa。
作为优选,原材料预处理步骤中,所述聚酯切片的预结晶温度为158±5℃,所述聚酯切片的干燥温度为160±5℃,干燥风压为0.08±0.02MPa,干燥塔料位为35%,干燥时间为10±1H。
作为优选,原料混合步骤中,所述混合物中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为2%。
作为优选,熔体制备步骤中,所述螺杆挤出机上设有六个加热区,其中第一加热区的温度为270-280℃,第二加热区和第三加热区的温度为280-290℃,第四加热区、第五加热区和第六加热区的温度为290-300℃。
作为优选,成丝工序步骤中,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砂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砂为110-130目的钢砂,所述过滤网为折波网。
作为优选,拉伸处理步骤中,牵引拉伸包括将上油后的初步成型丝束依次经过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进行纺丝拉伸,所述第一牵引辊的转速为2640±2m/min,所述第二牵引辊的转速为2650±2m/min。
作为优选,所述螺杆挤出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输送箱、第一挤出筒、第二挤出筒和基座,所述输送箱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输送箱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传输机构,所述输送箱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挤出筒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出料口正对的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挤出筒内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挤出筒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挤出筒的另一侧,并延伸至第一挤出筒外,且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挤出筒的外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有第一加热块,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有第二加热块,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设有第三加热块,所述第一挤出筒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温层,所述第一挤出筒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有传输通道,所述第二挤出筒的顶端开设有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连接传输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进料口通过传输通道与第二出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挤出筒内设有与第一螺杆输送方向相反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贯穿第二挤出筒的一端,并延伸至第二挤出筒外,且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挤出筒的外表面从右到左依次开设有第四环形槽、第五环形槽和第六环形槽,所述第四环形槽内设有第四加热块,所述第五环形槽内设有第五加热块,所述第六环形槽内设有第六加热块,所述第二挤出筒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温层,所述第二挤出筒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基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与第二皮带轮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上套设有皮带,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输送箱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加热块、第二加热块、第三加热块、第四加热块、第五加热块和第六加热块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支撑板、传送带、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安装于输送箱前后两侧的内壁上,所述传送带、主动轮和从动轮位于两块所述支撑板之间,且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位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主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的两端和从动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支撑板,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输送箱的外壁,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依次贯穿输送箱、支撑板后与主动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传送带内侧端面相贴合的辊筒组件,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耙匀杆,所述耙匀杆由连杆和固定在连杆上的若干分散脚构成,所述连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固定板。
作为优选,所述辊筒组件包括辊筒轴、设置在辊筒轴上的辊筒以及位于辊筒轴两端的固定底座,所述辊筒在辊筒轴上转动,所述固定底座固定在横板上。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工艺简便易行,无污染,所制得的纤维不仅具有循环再生功能,而且还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抗静电效果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或消失,可作为新型绿色环保材料。本发明中,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较少,对现有循环再生纤维的生产工艺不会造成影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螺杆挤出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螺杆挤出机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传输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耙匀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辊筒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挤出筒和第二挤出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箱;2、第一挤出筒;3、第二挤出筒;4、基座;5、第一进料口;6、容纳腔;7、传输机构;8、第一出料口;9、第二进料口;10、第一螺杆;11、第一皮带轮;12、第一环形槽;13、第二环形槽;14、第三环形槽;15、第一加热块;16、第二加热块;17、第三加热块;18、保温层;19、第二出料口;20、传输通道;21、第三进料口;22、第二螺杆;23、第二皮带轮;24、第四环形槽;25、第五环形槽;26、第六环形槽;27、第四加热块;28、第五加热块;29、第六加热块;30、第三出料口;31、第一驱动电机;32、齿轮箱;33、皮带;34、控制器;35、支撑板;36、传送带;37、主动轮;38、从动轮;39、第二驱动电机;40、横板;41、辊筒组件;42、固定板;43、耙匀杆;44、连杆;45、分散脚;46、辊筒轴;47、辊筒;48、固定底座;49、导板;50、第一轴承座;51、第二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原材料预处理:将涤纶抗静电母粒放入干燥机中干燥;将聚酯切片预结晶后送至干燥塔中干燥;
原料混合:将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送至自动配料机,自动配料机按照生产需求对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定量输出并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混合物经搅拌机搅拌均匀;
熔体制备: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物送至螺杆挤出机,螺杆挤出机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熔融,得到纺丝熔体,然后螺杆挤出机以一定压力将纺丝熔体挤出;
成丝工序:纺丝熔体通过计量泵计量后输送至纺丝箱,纺丝箱内的过滤器对纺丝熔体进行过滤,然后提高纺丝箱的温度和压力,使纺丝熔体由纺丝箱内的喷丝板上的微孔以丝线状挤出,得到初步成型丝束;
吹风处理:向初步成型丝束的外表面吹冷却风,对初步成型丝束进行降温处理,冷却风的风速为38±2m/s;
上油处理:对冷却后的初步成型丝束进行上油处理,上油高度为800±20mm;
拉伸处理:对上油后的初步成型丝束进行牵引拉伸、网络化处理,得到成型丝束;
卷绕处理:对成型丝束进行卷绕处理,得到成品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
所述涤纶抗静电母粒的熔点为230±5℃,百粒重为2.7±0.1g/百粒,水分为13±1ppm,特性粘度为0.63±0.01dl/g。所述聚酯切片为循环再生材料,聚酯切片的特性粘度为0.65±0.01dl/g,熔点≥255℃,端羧基含量≤25mol/t,二甘醇质量分子≤1.2%。
原材料预处理步骤中,所述涤纶抗静电母粒的干燥温度为80±5℃,干燥时间为24±1H,干燥风压为0.1±0.05MPa;所述聚酯切片的预结晶温度为158±5℃,所述聚酯切片的干燥温度为160±5℃,干燥风压为0.08±0.02MPa,干燥塔料位为35%,干燥时间为10±1H。
原料混合步骤中,所述混合物中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为2%。
成丝工序步骤中,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砂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砂为110-130目的钢砂,所述过滤网为折波网。
拉伸处理步骤中,牵引拉伸包括将上油后的初步成型丝束依次经过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进行纺丝拉伸,所述第一牵引辊的转速为2640±2m/min,所述第二牵引辊的转速为2650±2m/min。
上述步骤中,所述干燥机、干燥塔、自动配料机、搅拌机、纺丝箱、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规产品,均可从市场上买到。因此,上述产品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累述。
如图2-图7所示,所述螺杆挤出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输送箱1、第一挤出筒2、第二挤出筒3和基座4,所述输送箱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5,所述输送箱1内设有容纳腔6,所述容纳腔6内设有传输机构7,所述输送箱1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8,靠近第一出料口8在所述输送箱1的内底壁上设有导板49;所述第一挤出筒2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出料口8正对的第二进料口9,所述第一挤出筒1内设有第一螺杆10,所述第一螺杆1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挤出筒2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杆10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挤出筒2的另一侧,并延伸至第一挤出筒2外,且所述第一螺杆1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1,所述第一挤出筒2的外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2、第二环形槽13和第三环形槽14,所述第一环形槽12内设有第一加热块15,所述第二环形槽13内设有第二加热块16,所述第三环形槽14内设有第三加热块17,所述第一加热块15的加热温度范围为270-280℃,所述第二加热块16和第三加热块17的加热温度范围为280-290℃,所述第一挤出筒2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温层18,所述第一挤出筒2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19。
所述第二出料口19连接有传输通道20,所述第二挤出筒3的顶端开设有第三进料口21,所述第三进料口21连接传输通道20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进料口21通过传输通道20与第二出料口19相连通,所述第二挤出筒3内设有与第一螺杆10输送方向相反的第二螺杆22,所述第二螺杆22的一端贯穿第二挤出筒3的一端,并延伸至第二挤出筒3外,且所述第二螺杆2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3,所述第二挤出筒3的外表面从右到左依次开设有第四环形槽24、第五环形槽25和第六环形槽26,所述第四环形槽24内设有第四加热块27,所述第五环形槽25内设有第五加热块28,所述第六环形槽26内设有第六加热块29,所述第四加热块27的加热温度范围为280-290℃,所述第五加热块28和第六加热块29的加热温度范围为285-295℃,所述第二挤出筒3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温层18,所述第二挤出筒3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三出料口30,所述基座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箱32,所述齿轮箱32的输出端与第二皮带轮23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23上套设有皮带33,所述第二皮带轮23通过皮带33与第一皮带轮11传动连接,所述输送箱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34,所述控制器34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31、第一加热块15、第二加热块16、第三加热块17、第四加热块27、第五加热块28和第六加热块29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挤出筒2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50,所述第一轴承座50转动连接第一螺杆1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挤出筒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51,所述第二轴承座51转动连接第二螺杆22的一端。
所述传输机构7包括支撑板35、传送带36、主动轮37、从动轮38和第二驱动电机39,所述支撑板35分别固定安装于输送箱1前后两侧的内壁上,所述传送带36、主动轮37和从动轮38位于两块所述支撑板35之间,且所述主动轮37和从动轮38位于传送带36的两侧,所述主动轮37通过传送带36与从动轮38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37的两端和从动轮38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支撑板3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9固定安装于输送箱1的外壁,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9的输出端依次贯穿输送箱1、支撑板35后与主动轮37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9与控制器34电性连接,所述主动轮37和从动轮38之间设有横板40,所述横板40的两端与支撑板35固定连接,所述横板40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传送带36内侧端面相贴合的辊筒组件41,所述辊筒组件41包括辊筒轴46、设置在辊筒轴46上的辊筒47以及位于辊筒轴46两端的固定底座48,所述辊筒47在辊筒轴46上转动,所述固定底座48固定在横板40上,所述支撑板35的顶端设有固定板42,两个所述固定板42之间设有耙匀杆43,所述耙匀杆43由连杆44和固定在连杆44上的若干分散脚45构成,所述连杆44的两端转动连接固定板42。
本发明通过第一挤出筒、第二挤出筒和传输通道的配合使用,采用叠加式双层挤出筒的结构设计,不仅增加了螺杆的整体长度,大大增加了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的熔融时间,使二者充分熔融,避免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熔融不充分,导致初步成型丝束的均匀度层次不齐,丝束粗细不一,而且降低了螺杆挤出机的整体大小,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本发明通过采用传输机构的设计,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置辊筒组件,防止主动轮和从动轮中间的传送带由于堆聚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的重量而下压弯曲,通过设置耙匀杆,耙匀杆将堆聚的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均匀的摊开,便于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顺利进入第一挤出筒,防止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瞬间进入第一挤出筒过多,超出第一螺杆的输送速度导致第一挤出筒内压力过大、堵塞第二进料口的情况发生。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挤出筒和第二挤出筒的外表面套接保温层,对第一挤出筒和第二挤出筒进行保温,防止热量快速散失,节省能源。
实施例:
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原材料预处理:将涤纶抗静电母粒放入干燥机中干燥,涤纶抗静电母粒采用克莱恩NEA0425115涤纶抗静电母粒,干燥机的干燥温度为80℃,干燥时间为24H,干燥风压为0.1MPa;将聚酯切片预结晶,预结晶温度为158℃,预结晶后送至干燥塔中干燥,干燥温度为160℃,干燥风压为0.08MPa,干燥塔料位为35%,干燥时间为10H;
原料混合:将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送至自动配料机,自动配料机对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进行定量输出并混合,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为2%,然后混合物经搅拌机搅拌均匀;
熔体制备: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物送至螺杆挤出机,螺杆挤出机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熔融,得到纺丝熔体,其中,第一加热块的温度为278℃,第二加热块的温度为284℃,第三加热块的温度为288℃,第四加热块的温度为292℃,第五加热块的温度为294℃,第六加热块的温度为294℃;然后螺杆挤出机将纺丝熔体挤出,挤出压力为11MPa;
成丝工序:纺丝熔体通过计量泵计量后输送至纺丝箱,计量泵的泵供量为21.7g/min;纺丝箱内的过滤砂和过滤网对纺丝熔体进行过滤,过滤砂为120目的钢砂,其克重为160g,过滤网为渡边20U折波网;然后提高纺丝箱的温度和压力,纺丝箱的温度为310℃,纺丝箱的压力为9.28MPa,使纺丝熔体由纺丝箱内的喷丝板上的微孔以丝线状挤出,得到初步成型丝束;
吹风处理:向初步成型丝束的外表面吹冷却风,对初步成型丝束进行降温处理,冷却风的风速为38m/s;
上油处理:对冷却后的初步成型丝束进行上油处理,油剂浓度配比为11%,上油高度为800mm;
拉伸处理:对上油后的初步成型丝束进行牵引拉伸、网络化处理,得到成型丝束;其中,牵引拉伸包括将上油后的初步成型丝束依次经过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进行纺丝拉伸,第一牵引辊的转速为2640m/min,第二牵引辊的转速为2650m/min,预网络化压力为0.08MPa,主网络化压力为0.3MPa;
卷绕处理:对成型丝束进行卷绕处理,得到成品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其中卷绕压力为120MPa,卷绕张力为9MPa,卷绕速度为2602m/min。
对比例:
现有循环再生纤维丝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的区别为在生产中不添加涤纶抗静电母粒,其步骤为:
原材料预处理:将聚酯切片预结晶,预结晶温度为158℃,预结晶后送至干燥塔中干燥,干燥温度为160℃,干燥风压为0.08MPa,干燥塔料位为35%,干燥时间为10H;
原料混合:将干燥后的聚酯切片送至自动配料机,自动配料机对干燥后的聚酯切片进行定量输出;
熔体制备:将干燥后的聚酯切片送至螺杆挤出机,螺杆挤出机对干燥后的聚酯切片进行加热熔融,得到纺丝熔体,其中,第一加热块的温度为280℃,第二加热块的温度为283℃,第三加热块的温度为286℃,第四加热块的温度为289℃,第五加热块的温度为292℃,第六加热块的温度为292℃;然后螺杆挤出机将纺丝熔体挤出,挤出压力为10MPa;
成丝工序:纺丝熔体通过计量泵计量后输送至纺丝箱,计量泵的泵供量为21.7g/min;纺丝箱内的过滤砂和过滤网对纺丝熔体进行过滤,过滤砂为120目的钢砂,其克重为160g,过滤网为渡边20U折波网;然后提高纺丝箱的温度和压力,纺丝箱的温度为305℃,纺丝箱的压力为9.13MPa,使纺丝熔体由纺丝箱内的喷丝板上的微孔以丝线状挤出,得到初步成型丝束;
吹风处理:向初步成型丝束的外表面吹冷却风,对初步成型丝束进行降温处理,冷却风的风速为38m/s;
上油处理:对冷却后的初步成型丝束进行上油处理,油剂浓度配比为11%,上油高度为1000mm;
拉伸处理:对上油后的初步成型丝束进行牵引拉伸、网络化处理,得到成型丝束;其中,牵引拉伸包括将上油后的初步成型丝束依次经过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进行纺丝拉伸,第一牵引辊的转速为2640m/min,第二牵引辊的转速为2650m/min,预网络化压力为0.08MPa,主网络化压力为0.3MPa;
卷绕处理:对成型丝束进行卷绕处理,得到成品循环再生纤维,其中卷绕压力为110MPa,卷绕张力为9MPa,卷绕速度为2602m/min。
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生产工艺经对比发现,除螺杆挤出机的温度和挤出压力稍作调整外,其他各参数基本无差别。温度调整的原因为,由于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在混合的过程中,涤纶抗静电母粒的温度较低,涤纶抗静电母粒在干燥的时候若温度过高会结晶,故需要低温干燥涤纶抗静电母粒,所以螺杆挤出机加热过程的温度会低些。同时,温度的调整是根据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来进行调整的,一般来说,配比量在2%以下,温度调整2℃左右就可以达到生产要求。挤出压力调整的原因为,两种原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混合物的熔点和粘度会变大,故需要对挤出压力作相应的调整。
通过调整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测试纺丝纤维表面的导电率以及分析生产工艺的可纺性得出,当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低于2%时,纺丝纤维表面的导电率不理想,例如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为1.5%,纺丝纤维表面的导电率为137Ω·cm,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泄露,但其物性指标接近循环再生纤维的物性指标;当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高于2%时,纺丝纤维表面的导电率表现良好,例如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为2.5%,纺丝纤维表面的导电率为57Ω·cm,但其物性指标出现波动;当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为2%时,纺丝纤维表面的导电率表现良好,纺丝纤维表面的导电率为89Ω·cm,且其物性指标接近循环再生纤维的物性指标。
对实施例所制得的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和对比例所制得的循环再生纤维进行物性检测,其中,条干均匀度和纤度的检测采用瑞士进口UT5-C800乌斯特条干测试仪,断裂强度、断裂强度变异系数和断裂伸长率的检测采用上常州纺仪YG023P缕纱强伸仪,含油率的检测采用上海纳铁士精密仪器MQC3365含油测试仪,热应力CN和热应力CV的检测采用瑞士USTER快速强力仪,具体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物性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280815160000081
Figure BDA0002280815160000091
由表1物性检测结果可知,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物性指标和循环再生纤维的物性指标相接近。在现有循环再生纤维的生产工艺中添加涤纶抗静电母粒,对循环再生纤维的物性指标没有影响。
对实施例所制得的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进行抗静电试验。试验方法:将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由POY加弹成为DTY,加弹成无网、轻网和重网三种DTY丝,然后分别摇袜成一米的袜带;取每种袜带三个,将三个袜带分别挂在三根竹竿上;放在自然条件下,经一段时间后测试三种袜带的抗静电效果。试验仪器:表面电导率仪。具体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抗静电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2280815160000092
由表2抗静电试验结果可知,无网袜带、轻网袜带和重网袜带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抗静电效果并未消失,且未减弱。由此可知,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抗静电效果会一直存在,且不减弱。
综上所述,本发明工艺简便易行,无污染,所制得的纤维不仅具有循环再生功能,而且还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抗静电效果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或消失,可作为新型绿色环保材料。本发明中,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较少,对现有循环再生纤维的生产工艺不会造成影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原材料预处理:将涤纶抗静电母粒放入干燥机中干燥;将聚酯切片预结晶后送至干燥塔中干燥;
原料混合:将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送至自动配料机,自动配料机按照生产需求对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和聚酯切片定量输出并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混合物经搅拌机搅拌均匀;
熔体制备: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物送至螺杆挤出机,螺杆挤出机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熔融,得到纺丝熔体,然后螺杆挤出机以一定压力将纺丝熔体挤出;
成丝工序:纺丝熔体通过计量泵计量后输送至纺丝箱,纺丝箱内的过滤器对纺丝熔体进行过滤,然后提高纺丝箱的温度和压力,使纺丝熔体由纺丝箱内的喷丝板上的微孔以丝线状挤出,得到初步成型丝束;
吹风处理:向初步成型丝束的外表面吹冷却风,对初步成型丝束进行降温处理,冷却风的风速为38±2m/s;
上油处理:对冷却后的初步成型丝束进行上油处理,上油高度为800±20mm;
拉伸处理:对上油后的初步成型丝束进行牵引拉伸、网络化处理,得到成型丝束;
卷绕处理:对成型丝束进行卷绕处理,得到成品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
所述螺杆挤出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输送箱、第一挤出筒、第二挤出筒和基座,所述输送箱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输送箱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传输机构,所述输送箱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挤出筒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出料口正对的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挤出筒内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挤出筒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挤出筒的另一侧,并延伸至第一挤出筒外,且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挤出筒的外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有第一加热块,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有第二加热块,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设有第三加热块,所述第一挤出筒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温层,所述第一挤出筒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有传输通道,所述第二挤出筒的顶端开设有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连接传输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进料口通过传输通道与第二出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挤出筒内设有与第一螺杆输送方向相反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贯穿第二挤出筒的一端,并延伸至第二挤出筒外,且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挤出筒的外表面从右到左依次开设有第四环形槽、第五环形槽和第六环形槽,所述第四环形槽内设有第四加热块,所述第五环形槽内设有第五加热块,所述第六环形槽内设有第六加热块,所述第二挤出筒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温层,所述第二挤出筒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基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与第二皮带轮相连,所述第二皮带轮上套设有皮带,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输送箱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加热块、第二加热块、第三加热块、第四加热块、第五加热块和第六加热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材料预处理步骤中,所述涤纶抗静电母粒的干燥温度为80±5℃,干燥时间为24±1H,干燥风压为0.1±0.05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材料预处理步骤中,所述聚酯切片的预结晶温度为158±5℃,所述聚酯切片的干燥温度为160±5℃,干燥风压为0.08±0.02MPa,干燥塔料位为35%,干燥时间为10±1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料混合步骤中,所述混合物中干燥后的涤纶抗静电母粒的配比量为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熔体制备步骤中,所述螺杆挤出机上设有六个加热区,其中第一加热区的温度为270-280℃,第二加热区和第三加热区的温度为280-290℃,第四加热区、第五加热区和第六加热区的温度为290-3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成丝工序步骤中,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砂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砂为110-130目的钢砂,所述过滤网为折波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拉伸处理步骤中,牵引拉伸包括将上油后的初步成型丝束依次经过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进行纺丝拉伸,所述第一牵引辊的转速为2640±2m/min,所述第二牵引辊的转速为2650±2m/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支撑板、传送带、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安装于输送箱前后两侧的内壁上,所述传送带、主动轮和从动轮位于两块所述支撑板之间,且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位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主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的两端和从动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支撑板,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输送箱的外壁,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依次贯穿输送箱、支撑板后与主动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传送带内侧端面相贴合的辊筒组件,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耙匀杆,所述耙匀杆由连杆和固定在连杆上的若干分散脚构成,所述连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固定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组件包括辊筒轴、设置在辊筒轴上的辊筒以及位于辊筒轴两端的固定底座,所述辊筒在辊筒轴上转动,所述固定底座固定在横板上。
CN201911140563.XA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 Active CN110952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0563.XA CN110952155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0563.XA CN110952155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2155A CN110952155A (zh) 2020-04-03
CN110952155B true CN110952155B (zh) 2021-03-19

Family

ID=69978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0563.XA Active CN110952155B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521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1846A (zh) * 2020-08-11 2020-12-01 仪征市天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长效抗静电涤纶线的制备方法
CN112111791B (zh) * 2020-09-01 2021-07-23 杭州新天元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环保的高弹力无色差的服装面料零染色纺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7401A (en) * 1988-11-24 1992-02-11 Toray Industries, Inc.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ester filamentary material
JP2003049361A (ja) * 2001-07-31 2003-02-21 Toray Ind Inc 合成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09084712A (ja) * 2007-09-27 2009-04-23 Toray Ind Inc 細繊度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の紡糸方法
CN101811333B (zh) * 2010-04-26 2012-07-11 江苏新凯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由再生聚酯瓶片制备功能聚酯母粒的方法和该方法所用的装置
CN102703999A (zh) * 2012-06-10 2012-10-03 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聚酯纺高强度涤纶短纤维的方法
CN102787376B (zh) * 2012-08-09 2015-02-25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熔体直纺多功能涤纶工业丝生产工艺
CN102877157B (zh) * 2012-10-19 2014-08-27 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阻燃、隔音和隔热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305960B (zh) * 2013-07-04 2014-05-07 福建省三达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由回收聚酯瓶制造涤纶短纤维的方法
CN104278350A (zh) * 2013-07-05 2015-01-14 江南大学 一种抗静电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涤纶单丝的制备方法
CN104894657B (zh) * 2015-05-27 2018-01-30 扬州天富龙科技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pet瓶片料规模化生产涤纶短纤维的方法
CN105442081A (zh) * 2015-12-28 2016-03-30 常熟市翔鹰特纤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防静电涤纶短纤生产工艺
CN106757481A (zh) * 2016-12-27 2017-05-31 燕山大学 环保型负离子远红外阻燃涤纶短纤维及制备方法
CN107557888A (zh) * 2017-08-24 2018-01-09 广东宝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et瓶再生涤纶纤维的生产方法
CN108532021A (zh) * 2018-04-11 2018-09-14 江苏柯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137531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佛山市南海区佳妍内衣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具备远红外、抗静电、吸湿性好的聚酯功能纤维
CN110437477B (zh) * 2019-06-26 2022-03-15 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抗静电石墨烯聚酯纺丝用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2155A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8881B (zh) 一种循环再生可降解纤维的生产工艺
CN110952155B (zh) 一种循环再生抗静电纤维的生产工艺
KR101354261B1 (ko) 복합기능성 폴리에스터 섬유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서 제조된 복합기능성 폴리에스터 섬유
CN103243414B (zh) 一种锦纶66有色低旦工业丝的制备方法
CN102277646B (zh) 高尺寸稳定性高模量低收缩聚酯工业丝的生产方法
CN102586939A (zh) 一种异形阻燃有光涤纶fdy长丝及其生产工艺
CN111218723A (zh) 一种锦纶6fdy半消光肤色丝生产方法
CN102505177A (zh) 一种非织造专用混合再生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082743B (zh) 一种超轻柔舒适涤锦复合空气包覆丝
WO2022247054A1 (zh) 一种凉感索弹纤维的生产方法
CN104480556A (zh) 一种高速纺潜在卷缩涤纶长丝的生产工艺
CN105887232A (zh) 一种线束材料专用黑色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1445966A (zh) 超粗旦涤纶工业纤维的一步法生产工艺
CN102978733A (zh) 一种抗芯吸型低收缩涤纶工业丝及其制备方法
US6723265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ester-based combined filament yarn
CN105568418A (zh) 一种锦纶6细旦全牵伸黑原着丝及其生产方法
CN102995155A (zh) 一种活化型高模低收缩涤纶工业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9654B (zh) 阳离子染料可染锦纶6弹力丝及其生产工艺
CN107326456B (zh) 一种利用基础油剂作为第一道上油的活化丝生产方法
CN103938285A (zh) 一种改性尼龙6凉爽dty长丝的生产方法
CN104233486A (zh) 一种多孔细旦尼龙6预取向纤维的生产工艺
CN207537607U (zh) 一种色纺细旦锦纶丝生产设备
CN105818526A (zh) 高寿命低收缩热转移印花毛毯及其制备方法
US3083522A (en) Production of textile yarns
CN101935889B (zh) 一种细旦尼龙66预取向纤维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Building 7, No.5, Haitang Road, Yuecheng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JIAREN NEW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071 building 7, No. 5, Haitang Road, Paojiang,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JIAREN NEW MATERIALS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