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5915B - 设备的控制方法、IoT设备以及IoT设备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的控制方法、IoT设备以及IoT设备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5915B
CN110945915B CN201980003653.6A CN201980003653A CN110945915B CN 110945915 B CN110945915 B CN 110945915B CN 201980003653 A CN201980003653 A CN 201980003653A CN 110945915 B CN110945915 B CN 110945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lpwa
clou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36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5915A (zh
Inventor
小川智辉
山田美季
小塚雅之
乡原邦男
吉川嘉茂
中井慎也
铃木淳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0945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5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5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5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3Indication means, e.g. displays, alarms, audibl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04L12/282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based on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ho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medium used
    • H04L2012/2841Wirel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7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ome appliance used
    • H04L2012/285Generic home appliances, e.g. refrig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具备多个通信模块,并能够通过多个通信模块分别与管理设备的服务器连接,多个通信模块包含作为远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远距离通信模块和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近距离通信模块,控制方法包含:受理步骤(S601),用于在远距离通信模块和近距离通信模块未运行时,受理基于近距离通信模块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判定步骤(S602),判定在受理步骤(S601)中受理到的信息是否满足表示足以与使用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的所述服务器进行第一连接的条件;以及控制步骤(S603),在判定步骤(S602)中判定为所述信息不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使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控制。

Description

设备的控制方法、IoT设备以及IoT设备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控制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活家电(也称为设备)经由网络与控制该设备的云即家电控制云(也称为控制云)连接,存在在基于控制云的控制下进行动作的方式(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35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使用设备的用户不限于必须进行用于与网络连接的设定等,将设备连接到控制云。存在如果设备未连接到控制云,则无法实现基于控制云的设备的控制的问题。
因此,本公开提供能够适当地连接到控制云并被控制的设备的控制方法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中的控制方法具备多个通信模块,该多个通信模块包括作为远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远距离通信模块和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近距离通信模块,是所述设备的控制方法,能够通过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分别与管理设备的服务器连接,包含受理步骤、判定步骤、以及控制步骤,所述受理步骤用于在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与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不运行时,受理基于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所述判定步骤判定在所述受理步骤受理到的信息是否满足表示足以与使用了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的所述服务器进行第一连接的条件;所述控制步骤在所述判定步骤判定为所述信息不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使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控制。
由此,设备在未由用户提供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的情况下,成为能够使远距离通信模块运行而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状态。由此,设备在由于未由用户提供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而无法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连接的情况下,避免与近距离无线通信及远距离无线通信中的任一线路网都未连接的情况。由此,设备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显示步骤,所述显示步骤在所述控制步骤中从使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起经过了规定期间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中显示用于促使用户将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作为一个通信模块来使用,所述一个通信模块用于连接所述设备与所述服务器。
由此,设备在使远距离通信模块运行后,能够通过图像促使用户利用设备所具备的多个通信模块。用户能够仅以开始了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为理由继续使用该远距离通信模块,但不知道该远距离通信模块是否适于该设备的利用,有可能存在更适于该设备的利用的通信模块。因此,设备通过显示上述图像,能够利用更适合于与服务器的连接的通信模块,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还可以在所述显示步骤之后,当从用户受理到利用所述一个通信模块的指示时,使所述一个通信模块开始运行,或者维持所述一个通信模块的运行。
由此,设备在使远距离通信模块运行后,能够利用设备所具备的多个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连接。这样,设备有可能能够利用更适合于与服务器连接的通信模块。
另外,所述多个通信模块还包括与作为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高速通信模块相比通信速度较低的远距离通信模块即低速通信模块,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执行了所述受理步骤时,还可以进行如下控制:(a)所述低速通信模块运行,且(b)通过所述低速通信模块进行所述服务器与所述设备的第二连接。
由此,设备在低速通信模块已经连接的状态下,受理到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息,或者进行远距离通信模块(高速通信模块)的运行的开始等。在低速通信模块的通信中,通信量被限制得较少,因此用户能够通过设备享受的服务被限定。由此,设备最初能够在低速通信模块中享受限定的控制,并且之后通过开始高速通信模块或近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能够接受限定更少、更高等级的控制。这样,设备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进行了使所述高速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所述控制的情况下,判定是否通过所述高速通信模块进行了与所述服务器的第三连接,在判定为未进行所述第三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
由此,设备在既无法进行基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连接,又不能进行基于高速通信模块的连接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低速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由此,设备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无法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图像,所述图像用于促使用户在所述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上使用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
由此,设备在无法进行与使用了高速通信模块以及低速通信模块的服务器的通信的情况下,能够基于用户的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与服务器连接。由此,设备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设备预先保存基于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通过基于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远距离无线通信使所述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时,使用预先保存的所述信息。
由此,设备能够不接受新的信息的提供而使用预先保有的信息,并通过远距离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连接。由此,设备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本公开中的设备具备多个通信模块、受理部、判定部、以及控制部,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包括作为远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远距离通信模块和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近距离通信模块,能够将所述设备通过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分别与管理所述设备的服务器连接;所述受理部用于在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与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不运行时,受理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进行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所述判定部判定所述受理部所受理到的信息是否满足表示足以与使用了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的所述服务器进行第一连接的条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信息不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使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控制。
由此,起到与上述设备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公开中的系统具备上述的设备和能够通过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分别连接的所述服务器。
由此,起到与上述设备同样的效果。
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设备可以适当地连接到控制云并被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生活家电的进化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三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三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AI扬声器协作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三代生活家电的第一课题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第三代生活家电的第二课题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网络连接功能内置家电的网络连接率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云生活家电的网络连接等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Wi-Fi和LPWA的3种方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四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一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四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二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四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三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四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四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向由常时连接的通信网连接的IoT家电的进化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与IoT家电相关的功能分担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IoT家电即设备的区块的结构图。
图16是表示与多个通信方式对应的设备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与多个通信方式对应的多个访问云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多个访问云的切换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在无法进行Wi-Fi的连接的情况下的通信方式的选择方法的第一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能够每隔规定时间使用的SIM卡的张数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将家庭内使用的SIM卡的张数设为最小限度的结构的第一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将家庭内使用的SIM卡的张数设为最小限度的结构的第二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将家庭内使用的SIM卡的张数设为最小限度的结构的第三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将家庭内使用的SIM卡的张数设为最小限度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在无法建立Wi-Fi的连接的情况下的通信方式的选择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无法进行Wi-Fi的连接的情况下的通信方式的选择方法的第二例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IoT家电的生命周期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通信模块的连接和UI图像的选择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设备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UI图像的第一说明图。
图30是表示与通信模块的运行的控制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设备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UI图像的第二说明图。
图32是表示每个通信模块的电波状态的第一图像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每个通信模块的电波状态的第二图像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设备的区块的另一结构图
图35是表示设备所执行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众所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过分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此外,发明者(们)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而提供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并不意图通过这些来限定所要求的保护范围所述的主题。
以下,在详细说明了达到本发明的背景以及通过本发明应解决的课题之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达到本发明的背景)
图1是表示生活家电的进化的说明图。
图1表示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空气净化器等)的架构的进化。
第一代(1990年以前)的生活家电设备通过由LSI(Large-scale IntegratedCircuit: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制作的控制逻辑来实现压缩机、电动机等硬件,因此成为单功能的产品。
在第二代(1990年以后到2010年左右)的微机内置生活家电设备中,导入微机,通过制作微机的软件,能够实现复杂的控制,由此能够实现多功能的家电。但是,不能够通过变更出厂后的微机来变更、追加功能。
第三代(2012年以后)的云家电具有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以下称为BT)等通信功能,能够经由家庭GW(网关)和宽带线路网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家电控制云连接。因此,在出厂后也能够从云更新机体内的微机的软件。即使微机的软件不更新,通过更新云端的该设备的控制机构等,在出厂后也能够进行功能追加、更新。在此,IoT家电控制云是通过宽带线路网等通信路径来控制家电设备的云(服务器与网络的集合体),是云型的服务之一。
图2是表示第三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例子的说明图。
在第三代的云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的情况下,能够从智能手机的APPs(应用程序)经由IoT家电控制云的各生活家电控制机构访问家庭内的各生活家电。
因此,能够从智能手机的APPs对各生活家电的动作状况进行远程监视,或者进行远程动作控制(起动、停止、温度调节、洗涤剂投入等)。另外,通过EC服务云或监护服务云等外部服务群与IoT家电控制云内的各生活家电控制机构协作,能够从各种云服务控制生活家电,或者提取出生活家电的动作信息(日志等),或者将其利用于外部服务。
图3是表示第三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扬声器协作的例子的说明图。
在第三代的云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的情况下,从实现语音对话功能的AI扬声器经由家庭GW访问云内的AI扬声器控制机构,通过该AI扬声器控制机构访问各生活家电控制机构,用户也能够通过声音对话从AI扬声器对各生活家电进行远程控制。
(应解决的课题)
图4是表示第三代生活家电的第一课题的说明图。第一课题是在没有Wi-Fi GW的家庭中,无法使用第三代的家电的功能。
即使在某家庭购入了第三代的云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的情况下,在该家庭中没有Wi-Fi等家庭GW而无法连接到宽带线路网的情况下,云家电也不能够与IoT家电控制云连接。在该情况下,由于不能从IoT家电控制云访问家电,所以无法达成第三代生活家电所揭示的、通过购买后的在云端的功能进化来提高商品附加价值的目的。因此,尽管是IoT家电也只能作为在制造时功能被固定的现有型的第二代生活家电(微机生活家电)来使用。
图5是表示第三代生活家电的第二课题的说明图。第二课题是即使家庭中有Wi-FiGW,用户也不将第三代生活家电连接到Wi-Fi GW。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等信息设备或者AI扬声器若没有基于Wi-Fi等的互联网连接功能,则用户无法使用该产品所希望的本来的功能。另外,智能手机(iPhone(注册商标))或AI扬声器与互联网连接,若不设定用户信息(邮件地址、账户等),则也有原本无法使用的设备。由于用户为了使用这些功能而购买了该设备,因此用户必须进行用户ID设定或Wi-Fi设定,并与互联网连接。
在智能TV的情况下,Youtube、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等影像发布服务正在普及,为了在大画面TV中视听这些影像内容,用户(或者设置人员)大多进行Wi-Fi的设定。
在云生活家电的情况下,通过用户进行麻烦的Wi-Fi设定而能够利用的互联网服务难以判断,或者该互联网服务的利用价值性对用户来说不认为是必要的功能,因此用户大多不从最初开始进行互联网连接设定。
另外,在刚购入后进行Wi-Fi设定,但当用户认为互联网服务的便利性不是很高时,多数情况下会解除好不容易才建立起的连接,或者因某些理由即使连接断开也不再连接。
因此,关于信息设备和AI扬声器,能够期待大致100%连接,因此能够以与互联网连接为前提来开发各种云服务,但在TV或生活家电的情况下,几乎不能期待100%的连接率。
图6是表示网络连接功能内置家电(AV与生活家电)的网络连接率的说明图。
前述的云生活家电通过安装Wi-Fi或Bluetooth等通信单元,实现向IoT家电控制云的连接,通过利用各种云服务,能够提供微机生活家电所没有的顾客价值。因此,能够通过将Wi-Fi等通信单元安装于云生活家电来提供高于成本价值的顾客价值,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
但是,所述的通信单元存在以下问题:在以下所示那样的多种情况下持有设备的用户不进行设定,即,若云生活家电不与云连接,则只能提供与微机生活家电相同的顾客价值。
(1)为了连接Wi-Fi,用户需要在住宅内准备Wi-Fi的接入点。但是,互联网的连接对于仅由智能手机进行的用户、即对于只使用通信运营商准备的通信网的用户而言,存在住宅内为保有Wi-Fi的接入点的情况。
(2)即使Wi-Fi的接入点存在于住宅内,因为家电的连接设定繁杂,例如以Wi-Fi的密码输入为首的连接作业,很难说所有人都能够容易地进行Wi-Fi的连接设定。
实际上,如图6所示,可知2017年的日本市场中的云对应TV或云生活家电的网络连接率停留在50%以下,许多用户将云生活家电作为微机生活家电来使用。
图7是表示云生活家电的网络连接等的说明图。
在云生活家电未连接于云的情况下,不能从IoT家电控制云访问云生活家电。因此,无法利用可通过云生活家电实现的购买后在云端的功能进化所带来的商品附加价值提高功能。
因此,即使是云生活家电,也只能使用与在制造时功能被固定的现有型的微机生活家电相同的功能。
如果是本来的云生活家电,则万一发生召回等时,也能够对对象家电采取紧急停止指示、远程固件更新、或者对用户的邮件通知等应对。但是,在连接率低的现状下,制造商大多无法通过这些IoT家电控制云使用控制云生活家电的功能。因此,对于全部对象云生活家电不充分发挥功能,所述功能为如果能够进行远程监视、控制则能够实现的远程维护或召回通知等功能。
因此,安装有Wi-Fi或BT等通信单元的云生活家电实际上也存在难以与云连接的状况,因此能够利用用于使家电以外的设备或传感器IoT化的各种通信单元。
特别是,专门面向统称为LPWA(Low Power Wide Area)的IoT利用而开发的无线通信单元被实用化,作为适合IoT时代的通信方式而受到关注。
LPWA无线的特征在于,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相比,能够通过小规模的半导体安装来削减终端成本,以及能够通过可获得非常长的通信距离(~10km)的低速率调制来削减基站数,由此实现了无线电路和基础建设设备双方的低成本化。另一方面,由于采取降低传输速率来改善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因此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小。
通过将LPWA无线搭载于家电设备,有可能利用者不需要签约互联网线路,家电设备就能够直接与基站连接,以非常低的成本实现与云服务器连接的服务。
LPWA被分类为蜂窝LPWA和非蜂窝LPWA。蜂窝LPWA是使用分配给蜂窝运营商的频段(授权波段),作为1个蜂窝线路(LTE等)提供的。
非蜂窝LPWA用各国存在的非授权波段,利用不需要波道使用费用这一情况来使用LPWA无线。由于非授权波段与其他无线系统的共用,因此,各国的电波法规定了为了不独占波道的限制。
以下,对代表性的LPWA方式进行叙述。
图8是表示将Wi-Fi与LPWA的3种方式进行比较的说明图。
(1)蜂窝LPWA
(1-1)NB-IoT
以GSM(注册商标)(2G)方式为起源,应用低传输速率化和LTE通信序列的优越性,成为专用于面向IoT的数据传输的规格。通过将波道间隔设为与GSM相同的200kHz,从而使向GSM波道的替换运用变得容易。通过将上行发送的峰值速率低速化至62.5kbps,并且以多次的重复发送(64次)进行累积接收,从而进行了灵敏度点的改善。最大链路预流为150dB。另外,设为将发送电力抑制为100mW(GSM为2W)的规格,能够抑制峰值电流而以一节电池运用。
(1-2)LTE-M(CAT-M)
是以LTE(4G)方式为起源并使用LTE的最小波道间隔(1.4MHz)进行通信的方式。由于遵照LTE的时隙结构,因此能够在现有LTE的通信时隙中混合运用。将上行发送的峰值速率低速化至1Mbps,通过反复发送来进行累积接收,由此进行灵敏度点的改善。最大链路预流为150dB。
由于传输速率稍高,所以电池驱动时的消耗电力最小。发送电力为200mW。
(2)非蜂窝LPWA
(2-1)LoRa
使用现有的小电力无线波段(ISM波段),但通过超低速率调制来改善接收灵敏度。超低速率调制的实现方法使用被称为LoRa线性调制的特殊的扩频调制。LoRa线性调制的特征在于实现250bps的低传输速率和扩频带域为125kHz,从而得到对干扰噪声较强的高灵敏度。另外,由于能够以同一带宽选择多个数据速率,并且能够通过同一波道同时接收它们,所以改善了通信容量。最大链路预流为152dB。发送电力为20mW。
继承了现有的小电力无线的特征(小电力、小电流峰值),能够以1节电池进行10年驱动或以纽扣电池的驱动。
以LoRa Alliance统一规格,使经营商之间能够相互连接。
(2-2)SIGFOX
使用现有的小电力无线波段(ISM波段),但通过超低速率调制来改善接收灵敏度。超低速率调制的实现方法是窄带FSK调制,通过在基站侧在数字解调处理上下功夫,克服了频率误差的问题。在SIGFOX调制中,成为上行100bps、下行600bps的固定速率。通过进行改变频率的多次发送来避免干扰噪声的影响。由于固定速率以及不能同时复用接收,所以通信容量比较小。最大链路预流为158dB。发送电力为20mW。
SIGFOX继承现有的小电力无线的特征(小电力、小电流峰值),能够以1节电池进行10年驱动或以纽扣电池进行驱动。
采用SIGFOX独自规格,由SIGFOX1公司独占基站的方式。
SIGFOX仅能够单向通信,因此虽然能够用于传感器系IoT,但不适于IoT生活家电。
(实施方式)
以下,对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的设备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第四代生活家电(常时连接IoT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一说明图。生活家电例如是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也简称为设备。
为了解决第三代生活家电的课题,需要进行服务开发,所述服务开发使利用生活家电的所有用户具有Wi-Fi GW,并将生活家电连接到互联网且想要持续利用,并且需要能够简单地进行Wi-Fi设定。
但是,近年来,通过多种通信单元的兴起,能够比以往更简单地将家电与云连接,统称为LPWA(Low Power Wide Area,低电力宽域)的通信单元得到提倡并受到关注。
LPWA的特征是能够在用户没有设定的情况下利用,并实现非常长的通信距离(~10km),在电波到达的地方必然与基站连接。
在第四代生活家电(常时连接IoT家电)中,通过将LPWA搭载于生活家电,用户能够不用准备Wi-Fi GW并进行麻烦的Wi-Fi设定就可以与云连接,且能够进行购入后的在云端的功能扩展等。
图10是表示第四代生活家电(常时连接IoT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二说明图。
LPWA具有如上所述的优异的特征,但另一方面,由于采取降低传输速率来改善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因此能够传输的数据量比Wi-Fi或者LTE等小。因此,在第四代生活家电(常时连接IoT家电)中,不仅是LPWA,还与第三代生活家电同样具有Wi-Fi,由此能够根据用途进行适当的通信。
图11是表示第四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三说明图。
作为第三代生活家电的重大课题之一的、迫使用户进行麻烦的Wi-Fi设定这一点,也能够如以下的例子所示的那样通过将LPWA活用于Wi-Fi设定来使设定变得简单。
(1)向云输入Wi-Fi设定,第四代生活家电(常时连接IoT家电)利用LPWA从云取得Wi-Fi设定并与Wi-Fi GW连接。
(2)对一台第四代生活家电(常时连接IoT家电)输入Wi-Fi设定,经由LPWA向住宅内其他设备发送,其他设备使用该设定与Wi-Fi GW连接。
图12是表示第四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四说明图。
如上所述,关于LPWA能够传输的数据量比Wi-Fi等小的课题,也能够通过同时具有多个LPWA来解决。LPWA作为主要的体系被分类为蜂窝LPWA和非蜂窝LPWA。由于蜂窝LPWA使用分配给蜂窝运营商的频段(授权波段),因此具有与非蜂窝LPWA相比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大的特征,由于非蜂窝LPWA不需要授权,也能够由家电制造商主导来布局,因此具有容易管理覆盖区域的特征。通过除了Wi-Fi之外还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LPWA,实现能够在家电运行中始终保持与云相连的状态的常时连接IoT家电。
图13是表示向通过常时连接的通信网连接的IoT家电进化的说明图。图13中表示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空气净化器等)的架构的进化。
第一代(1990年以前)的生活家电设备是通过压缩机、电动机等机械装置和控制逻辑来实现的单功能产品。
在第二代(到2010年左右)的微机内置生活家电设备中,通过制作微机的软件,能够进行复杂的控制。因此,存在多功能的家电,但是,难以在出厂后通过变更微机软件来变更、追加功能。
第三代(2012年以后)的云家电具有Wi-Fi、Bluetooth等通信功能,能够经由家庭GW和宽带线路网与IoT家电控制云连接。因此,出厂后也能够从云更新机体内的微机软件,通过不更新微机软件,而是更新云端的该设备的控制机构等,在出厂后也能够进行功能追加、更新。但是,无法用Wi-Fi连接出厂的所有产品,从而无法使用云功能的情况很多。
在搭载了第四代(2020年以后)的LPWA等的常时连接功能的常时连接IoT家电的情况下,能够连接出厂的所有产品,因此云的功能能够在所有产品中利用。
图14是表示与IoT家电相关的功能分担的说明图。
在第四代的云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常时连接功能将生活家电与云、智能手机等UI设备之间连接,来实现云/智能手机和设备的功能分担(功能的外部化)。因此,通过在产品出厂后也在云端进行功能变更或追加,能够实现生活家电的功能、性能的改善。
由于能够实现出厂产品的全数的常时连接,因此在出厂后也能够进行全部产品的远程监视、远程控制。因此,能够期待品质保证功能的大幅改善。
另外,即使不幸地发生对产品进行召回那样的事态,也能够在出厂后进行追踪,对对象产品进行故障的告知、强制停止等。因此,能够大幅降低召回费用。
图15是表示作为IoT家电的设备10的区块的结构图。
如图15所示,设备10具备通信模块101、存储部103、控制部104、功能模块107、保存部108、电源部109、蓄电池110、操作部111以及显示部112。控制部104具有取得部105和判定部106。
通信模块101包含多个通信模块,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包含作为远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远距离通信模块和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近距离通信模块。通过上述多个通信模块的每一个,设备10能够与管理设备10的服务器(家电云)连接。具体而言,通信模块101具有多个无线通信模块101A、101B以及101C。通信模块101A、101B以及101C分别具有保存该通信模块的模块ID的保存部102A、102B以及102C。令基于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远距离通信所需的信息(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等)最初被设定。另一方面,令基于近距离通信模块的近距离通信所需的信息(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波道等)最初未被设定。这是因为,近距离通信根据所使用的场所(家、办公室等),该近距离通信所需的信息的内容不同,因此,通常由用户设定与所使用的场所对应的信息。
此外,关于通信模块101A等,运行是指,向该通信模块供给电力,进行包含收发帧的电波的收发处理、发送的帧的生成处理、接收到的帧的读取处理、以及通信连接的确立处理等。
存储部103存储有与多个线路网各自的通信相关的特性。特性例如包括表示通信的稳定性的高低的指标、表示通信的速度的信息、或者表示通信所需的费用的信息等。
取得部105取得能否通信的信息,所述能否通信的信息包含表示多个通信模块101A、101B以及101C各自是否与线路网连接的信息、以及表示是否能够与使用了多个通信模块101A、101B以及101C各自的服务器进行通信的信息等。
操作部111是受理用户对设备10的操作,并且受理与所受理到的操作对应的信息的输入装置。具体而言,操作部111是用于在远距离通信模块与近距离通信模块不运行时,基于近距离通信模块从用户受理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的处理部。此外,操作部111进行用于从用户受理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的处理,但不一定由用户提供所需的全部信息。因此,存在操作部111从用户受理的信息不足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即使使近距离通信模块运行也不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此外,操作部111相当于受理部。
判定部106判定操作部111受理的信息是否满足表示足以与使用近距离通信模块的服务器进行连接(第一连接)的条件。
控制部104在由判定部106判定为操作部111所受理的信息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使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控制。
功能模块107是发挥设备10的功能的模块。
保存部108是保存每个设备10的固有ID的存储装置。
电源部109从外部电源接受电力,向设备10内部的构成要素供给电力。
蓄电池110是向通信模块101等供给电力的电池。蓄电池110既可以是一次电池,也可以是二次电池。
显示部112是将各种信息作为图像显示在显示画面上的显示装置。
关于设备10的结构,以冰箱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即使作为IoT设备进行网络连接,冰箱即设备10也被用作家电,具备用于实现作为家电本来的功能的各种模块。如果是冰箱则具有如下模块,即,用于对箱内进行冷却的压缩机、用于在门被打开时对箱内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用于测定箱内的温度或湿度的传感器等。这样的模块相当于功能模块107。另外,冰箱或空调等大型家电设备一般是经由电源部109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结构。
另外,在近年的家电设备中,为了控制各种便利功能,一般搭载有使用微型计算机或处理器的控制部104。例如,如果是具有制冰功能的冰箱,则通过设置在保存有制得的冰的专用皿内的传感器来判断是否进行制冰,从而进行制作新的冰的动作。为了进行这样的详细的动作,通过微型计算机或处理器和在此执行的软件来进行控制。
并且,设备10具有用于向用户提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112、或者用于供用户进行复杂的操作的操作部111。
以往的设备的显示部通过多个灯或者数位数字的显示等限定的方法,仅进行异常状态的显示或通电的有无等所需最低限度的显示。另外,操作也只是以几个按钮进行快速冷冻的指示或异常时的复位操作等简单的操作。
与此相对,设备10具备小型的触摸面板显示器作为操作部111以及显示部112,能够进行更复杂的状态的显示以及各种设定。
相对于设备10,具有IoT家电特征的是通信模块101。通信模块101将每个设备即通信模块101A、101B以及101C所能识别的通信模块ID分别保存在保存部102A、102B以及102C,能够通过Wi-Fi或者LTE等各种通信单元中的任一个或者多种方式与互联网连接。在搭载有多个通信模块的情况下,分别对每个通信模块赋予独立的通信模块ID,根据通信方式,例如像LTE中的电话号码那样承担通信识别符的作用。通过与互联网连接,能够将由控制部104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或者相反地从服务器取得设备10的控制所需的信息。此外,近年来,也出现了被称为LPWA的技术,所述技术虽然通信速度较低,但能够以低电力消耗进行网络连接。在LPWA中,通过与外部电源分开,在设备10内具有蓄电池110,即使在未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最低限度的通信。另外,根据通信,也需要指定特定的家电设备来进行控制,因此还设想具备保存每个设备10的固有ID的保存部108。
在此,控制部104也可以在从使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经过了规定期间的情况下将图像显示在显示画面上,所述图像用于促使用户将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用作在设备10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中所使用的一个通信模块。
之后,控制部104也可以在从用户处受理到利用上述一个通信模块的指示时,使上述一个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或者维持上述一个通信模块的运行。
另外,多个通信模块还可以包括作为远距离通信模块的低速通信模块,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比作为远距离通信模块的高速通信模块通信速度低。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4在操作部111受理了用户的操作时,也可以进行如下控制:(a)低速通信模块运行,且(b)通过低速通信模块进行服务器与设备10的连接(相当于第二连接)。此外,低速通信模块能够利用来自蓄电池110的电力进行运行。
并且,控制部104也可以在判定部106判定为操作部111受理的信息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使高速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控制,判定是否通过高速通信模块进行了与服务器的第三连接。并且,在判定为未进行第三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通过第二连接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控制。
并且,控制部104也可以在无法通过第二连接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图像,所述图像促使用户利用近距离通信模块连接设备10与服务器。
此外,设备10也可以预先保存远距离通信模块所进行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4在通过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远距离无线通信使设备10与服务器连接时,使用预先保存的信息。
以下,对设备10的动作以及处理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图16是表示与多个通信方式对应的设备10的说明图。
在将各种通信方式(Wi-Fi、Bluetooth、LPWA等)应用于设备10时,各通信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缺点。因此,提出了如下结构:通过将2个以上的通信方式应用于设备10,能够根据被IoT化的设备10的使用方法、设备10的设置环境、或者针对设备10的应用或服务,来选择最佳的通信方式。
图16表示搭载了Wi-Fi、运营商系LPWA、非运营商系LPWA这3种通信模块的设备10和收纳各通信方式的云。在此,通信模块101A相当于Wi-Fi的通信模块,通信模块101B相当于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模块,通信模块101C相当于非运营商系的通信模块。此外,通信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也可以是2种通信方式。
在图16中,“家电云”是负责设备10的管理或控制的云。经由Wi-Fi、经由LPWA等,无论经由哪个线路网的情况下,都由家电云承担与设备10相关的信息或设备10的控制等。
“收纳运营商系LPWA的云”是收纳经由运营商系的LPWA通信模块与家电云连接的设备10的云。与设备10有关的信息(控制信息、家电的状态等)经由收纳运营商系LPWA的云与家电云收发。
“收纳非运营商系LPWA的云”是收纳经由非运营商系的LPWA通信模块与家电云连接的设备10的云。与设备10有关的信息(控制信息、家电的状态等)经由收纳非运营商系LPWA的云与家电云收发。
图17是表示与多个通信方式对应的多个访问云的说明图。此外,访问云是指用于将设备10与家电云或者互联网连接的云(服务器以及网络的集合体),具体而言,是位于设备10与家电云或者互联网之间的云。
图17中表示具备设备10和3个访问云的结构,所述设备10搭载了3个通信功能即通信模块101A、101B及101C。在此,3个访问云是连接设备10和家电云的云。各访问云的特征如下所示。
收纳运营商系LPWA的云是由蜂窝运营商所运营的云,是通过无线与搭载于设备10的通信模块101B(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模块)连接的云。蜂窝方式能够提供通信容量比较大、可靠性高的通信,但通信成本一般较高。
收纳非运营商系LPWA的云是连接非蜂窝的无线设备的云,包含LoRa或SIGFOX等。虽然通信容量比较小,通信的可靠性稍差,但具有通信成本格外低这一特长。
在很多情况下,互联网提供商的云有光缆线路或CATV线路等,从云到家庭以有线方式进行布线。具有通信容量非常大,能够覆盖到动态图像的传送的特长。一般是居民与互联网提供商公司签约的方式,由于是定额制,因此不会产生通过新连接设备10而带来的追加费用。
在利用上述3个访问云的基础上,为了在利用者的立场上抑制连接费用,通过使用互联网提供商的线路来消除追加费用,或者通过使用非运营商系LPWA来降低连接成本是有效的。
图18是表示多个访问云的切换的说明图。
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置线路选择装置作为由微机软件实现的功能的一部分。线路选择装置如以下那样进行动作。
从家电即设备10的利用者以及家电云提供公司来看,线路选择装置以得到必要的通信速度、且通信成本成为最小的方式决定线路种类。具体而言,如以下那样决定。
在设备10的利用者在家庭中铺设了互联网提供商的宽带线路的情况下,从设备10所具备的通信模块101A(Wi-Fi通信模块)经由Wi-Fi的AP(接入点、未图示)经由互联网提供商的宽带线路连接到家电云。在这种情况下,线路选择装置选择通信模块101A,使得设备10通过互联网提供商连接到家电云。
另外,在设备10检测到不存在互联网提供商的连接(Wi-Fi连接)的情况下,为了设备10与家电云的连接,选择通信模块101B(运营商系LPWA)以及通信模块101C(非运营商系LPWA)中的任一个。
在应从设备10向家电云发送的数据的紧急性低(例如将数据在1天以内发送完成即可等)、通信的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线路选择装置选择更廉价的通信模块101C(非运营商系LPWA)。
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或者在数据量小,但数据的紧急性高的情况下,更具体而言,在需要即时发送完成错误代码等的情况下,线路选择装置选择通信模块101B(运营商系LPWA)。
此外,关于数据量多或少的阈值可以从家电内、家电云内或外部由线路选择装置指定。
通信模块101A与通信模块101B的切换阈值能够根据线路成本的变化等适当变更。
关于SIM的ON/OFF的成本,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SIM的ON”或“SIM功能的ON”是指使SIM卡的功能有效,更具体而言,是指使与该SIM卡对应的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使用该SIM卡中记载的IMSI(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将搭载有该SIM卡的设备与线路网可通信地连接。另外,“SIM的OFF”或者“SIM功能的OFF”是指使SIM卡的功能无效,更具体而言,是指使与该SIM卡对应的通信模块的运行停止,将搭载有该SIM卡的装置从线路网切断。
在使用运营商系LPWA的情况下,通信质量稳定,因此LPWA利用服务侧不需要考虑LPWA的质量。但是,如果过于使用基于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则过于花费成本,因此,如果不是能够从终端用户回收通信费用的服务则不成立。
因此,考虑服务内容、时间段、带域的状况等,并用品质不稳定但成本低廉的非运营商系LPWA是比较适当的。在该情况下,需要根据通信费用的考虑方法对线路的使用方法下工夫,因此如下述(1)~(4)那样考虑通信费用。
(1)关于通信费用,有时需要根据SIM的张数来支付固定通信费用。在该情况下,“处于可通信的状况的SIM的张数”可以考虑如下的计数方法。
(a)每月、周、日、小时等那样的期间(比较长的期间),能够同时动作的SIM的最大数
(b)每1秒等那样的非常短的期间(比较短的期间),能够同时动作的SIM的最大数
在此,SIM的张数除了上述(a)或者(b)那样的期间的设定以外,还可以包含地域参数(运营商系LPWA的基站覆盖的范围等)来决定。另外,SIM的分配也可以根据设备10的特性(通信的发生频率、数据的产生量)来决定。例如,也可以不向仅1日1次向家电云通知是否运行的设备10分配SIM,而优先分配给发送设备10的更详细的数据(每秒的空调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的设备10等。
(2)关于通信费用,存在不基于SIM的张数的计费,而根据通过通信线路的数据量的总量进行计费的情况。
(3)关于通信费用,存在按每次SIM的ON/OFF进行计费的情况。
需要能够从用户的云系统侧进行设备10的SIM的ON/OFF。另外,也可以代替上述,也可以在设备10侧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SIM的ON/OFF。认为该SIM的ON/OFF要耗费若干成本。
(4)关于通信费用,对于SIM的ON/OFF的次数,关于每个终端、或者合同者的全部终端每隔一定期间就有可能有上限。
接着,对根据处于可通信状况的SIM的张数而需要支付固定费用的情况下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此,将以下设为前提条件。作为最初的情况,作为运营商系LPWA的SIM的收费体系,需要根据处于可通信状况的SIM的张数来支付固定通信费用,“处于可通信状况的SIM的数量”考虑按每月、周、日、小时等一定期间来决定可进行最大动作的SIM的数量的情况。
作为上述规定期间中的SIM的最大数量的决定方法,例如,认为每个时间段设置为ON的SIM的最大数量如下:根据每个时间段设定为运行的设备的数量来设定设为ON的SIM的张数。
(a)在平日白天(即,双职工家庭大多设备10不太进行动作的时间段),所分配的SIM的张数较少。
(b)在平日夜间(即,正在动作的设备10多),所分配的SIM的张数较多。
(c)在周末(正在动作的设备10多)中,所分配的SIM的张数较多。
此外,可以考虑基于过去的相同时间段的设备的运行状况来计算这样的每个时间段的运行状况。
另外,不仅是过去的运行状况,还可以根据对是否使设备10运行造成影响的参数、或者针对每个设备10而不同的想要收发的数据量和数据的即时性等来改变SIM的数量,所述参数为运行时的季节、天气、设备10的种类等。
例如,在夏季存在洗衣机的使用次数增加的倾向的情况下,在夏季的周末也可以比冬季的周末分配给洗衣机的SIM的数量有所增加等。
这样,通过使用设备10的过去的运行状况以及对设备10的运行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天气等),能够适当地设定可进行最大动作的SIM的张数,能够使相对于处于可通信状况的SIM的数量所花费的成本最小化。
例如,在只要知道冰箱的运行状况就足够的情况下,不分配SIM(即,使SIM为OFF从而无法使用运营商系LPWA的状态),在为了预知故障而需要将空调的电动机的转速或室内外的温度传感器的值时时刻刻从家电向家电云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空调的SIM优先设定为ON等。
在此,在上述条件下,在设备10与家电云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被分配了处于可通信状况的SIM的设备10、即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处于可能状态的设备10,若尽量不进行使用了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则产生如下问题,即,不仅无法有效地使用所分配的通信单元,而且无法将从设备10产生的数据在所需的时刻之前完成到家电云的发送。
接着,对在上述收费体系时设备10侧的通信方式应如何切换进行说明。在此,各通信路径以下述为前提。
关于运营商系LPWA,在规定的时间段为ON(SIM为ON)从而能够通信(数据可收发),在规定的时间段以外为OFF(SIM为OFF)从而不能通信(数据不可收发)。
对于Wi-Fi,在进行了连接设定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通信。
关于非运营商系LPWA,能够常时通信,是无偿的,或者即使根据通信量收费与运营商系LPWA相比也非常廉价。
图19是表示无法进行Wi-Fi连接的情况下的通信方式的选择方法的第一例的流程图。图19是表示在设备10中产生了要向家电云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使用哪个通信方式来发送数据的流程图。此外,在图19中,示出了使用设备10所具备的多个远距离通信模块中的第一指标即通信的稳定性更高的通信模块进行通信的处理。另外,示出了在设备10具备近距离通信模块,并能够进行基于近距离通信模块的通信的情况下进行基于近距离通信模块的通信的处理。
如图19所示,当产生发送数据时(步骤S101),设备10判定是否能够进行基于Wi-Fi的通信(步骤S102)。设备10将判定结果保存为通信可否信息。
在判定为不能够进行基于Wi-Fi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02中为“No”),进一步判定是否能够进行基于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步骤S103)。设备10将判定结果保存为通信可否信息。
在判定为不能进行基于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为“No”),设备10使用非运营商系LPWA发送数据(步骤S104)。
在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Wi-Fi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02中为“Yes”),设备10使用Wi-Fi来发送数据(步骤S111)。
在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为“Yes”),设备10使用运营商系LPWA发送数据(步骤S115)。
此外,虽然在图19的流程图中未记载,但在“使用运营商系LPWA发送数据”的中途,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的有效期限到期的情况下,(a)可以延长SIM的有效期间(例如将可以通信到15点延长到数据发送完成,或者延长至15点5分钟等规定的时刻),(b)也可以再次返回流程图中的“可否基于Wi-Fi进行通信”,通过确认能够通信的通信路径,使用Wi-Fi或者非运营商系LPWA来发送剩余的数据。
这样,在以能够在每个规定时间段使用的SIM的张数产生通信费的情况下,通过只要运营商系LPWA能够通信就使用,尽可能不使用通信速度慢的非运营商系LPWA,因此能够以相同的成本(被分配的有效的SIM的张数)以更快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
另外,虽然在图19的流程图中未记载,但在能够进行基于Wi-Fi的通信的时刻,即使分配给运营商系LPWA的SIM为ON,也可以通过切换为OFF来减少处于可通信状况的SIM的数量,也可以将SIM处于OFF状态的其他设备10的SIM设为ON等,将处于可通信状况的SIM的数量保持为一定数量等。
上述的SIM处于接通状态的期间的延长可以向收纳运营商系LPWA的云询问可否延长,也可以预先针对每个设备或者每个时间段来决定能够延长的时间。
此外,在流程图中,“可否基于运营商系LPWA进行通信”的判定,可以以运营商系LPWA的SIM的ON/OFF状态来判断,也可以向收纳运营商系LPWA的云或家电云查询在规定时间内允许的SIM的张数是否已用尽,在没有用尽的情况下,通过将SIM设为ON来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
SIM的ON/OFF也可以以图20那样的表由设备10执行。另外,上述表也可以根据家电云所掌握的过去的设备10的运行状况来划分时间段,或者包括SIM的张数来进行更新。
接着,对使家庭内设为ON的SIM的张数为最小限度的方法进行说明。对如上述收费体系那样根据同时动作的SIM的张数进行收费的情况进行考察。
例如,如图21所示,考虑在一个家中具有两个设备10A以及10B,设备10A以及10B分别具备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模块、Wi-Fi的通信模块以及非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模块的情况。例如,设备10A的设备ID为0001,设备10B的设备ID为0002。
此时,若设备10A以及10B双方的运营商系LPWA能够通信(SIM为ON状态),则进行SIM2张的计费。对于避免SIM2张的计费的方法进行说明。为了说明,以下述条件为前提。
(a)设备10A以及10B双方均未使用Wi-Fi连接到家电云(如果已经通过Wi-Fi连接到家电云,则不需要使用LPWA)
(b)设备10A的运营商系LPWA可通信(SIM为ON状态),设备10B的运营商系LPWA不可通信(SIM为OFF状态)
(c)设备10A以及10B双方都可进行非运营商系LPWA通信
此时,设备10B在想要对家电云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常使用非运营商系LPWA以非常低的速度来发送,或者在非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速度过慢而不能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设备10B的SIM为ON,只使用运营商系LPWA。
可是,设备10A以及10B具备基于Wi-Fi的通信功能,作为Wi-Fi的功能之一,能够进行将两个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被称为点对点模式的连接。
图22是表示将家庭内使用的SIM卡的张数设为最小限度的结构的第二说明图。如图22所示,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以点对点模式将设备10A和设备10B互相连接,所述方式为对于设备10A和设备10B的Wi-Fi,将(1)ESSID(或SSID)、(2)无线波道、(3)WEP(加密密钥)这三个值设置为相同。这样通过Wi-Fi的点对点模式将设备10A和设备10B连接,由此设备10B能够通过设备10A与家电云进行通信。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成为ON的SIM仅为1张即可,因此与成为ON的SIM的张数相比,能够降低成本。
图23是表示将家庭内使用的SIM卡的张数设为最小限度的结构的第三说明图。图24是表示将家庭内使用的SIM卡的张数设为最小限度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上述的设备10B想要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如何在设备10A以及10B之间确立Wi-Fi的点对点通信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假设在步骤S201中产生了应在设备10B中发送的数据(发送数据)。于是,设备10B经由非运营商系LPWA确认同一住宅内的设备10A的SIM的ON或OFF的状态(步骤S202)。
在设备10A的SIM为ON的情况下(在步骤S202中为“设备10A的SIM为ON”),家电云为了确立点对点模式而生成下述的连接信息并使用非运营商系LPWA向设备10A以及10B发送(步骤S203)。连接信息包括ESSID(或SSID)、无线波道以及WEP(加密密钥)。
设备10A以及10B接收家电云发送的连接信息,使用接收到的连接信息,相互进行点对点模式下的直接连接,开始点对点通信(步骤S204)。
设备10B使用点对点通信向设备10A发送在步骤S201中产生的数据(步骤S205)。
设备10A使用设备10A的运营商系LPWA向家电云发送在步骤S205中经由点对点通信从设备10B接收到的数据(步骤S206)。
在步骤S202中设备10A的SIM为OFF的情况下(在步骤S202中“设备10A的SIM为OFF”),设备10B使用设备10B所保有的非运营商系LPWA或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模块来发送数据。此外,如果在上述发送时需要,则将所使用的通信模块的SIM设为ON。
这样,在家电云内,在判明了设备10A以及10B位于同一家中的情况下,使用相连的通信单元(在图23中为非运营商系LPWA)在设备10A和10B之间确立点对点通信,设备10B的数据的发送(也可接收)通过经由点对点通信,使用设备10A的运营商系LPWA来进行。
由此,不需要将设备10B的SIM设为ON,因此能够降低根据SIM的张数计费时的成本。
此外,为了确立点对点通信而使用了非运营商系LPWA,但例如在设备10A以及10B还具备蓝牙(注册商标)的通信功能的情况下,使用智能手机的蓝牙功能,确立智能手机与设备10A以及10B的连接,经由智能手机从家电云取得ESSID等,可以建立设备10A和10B的点对点模式的连接。
另外,设备10A也可以使用运营商系LPWA从家电云取得确立点对点模式所需的信息。另外,像这样在同一住宅内,能够将用于多个设备的收发的运营商系LPWA缩减为一个,因此能够抑制运营商系LPWA所收纳的家电的数量,避免收纳设备较多引起的电波故障。
接着,对以通过通信线路的数据量的总量进行收费的情况下的课题进行说明。
在此,将以下设为前提条件。作为运营商系LPWA的SIM的收费体系,考虑SIM的数量是自由的,但以通过通信线路的数据量的总量进行收费的情况。
此时,数据量的总量的考虑方法如图25所示,也可以以基站的单位来考虑。例如,基站1在与所收纳的设备之间1个月500kB,基站2在与所收纳的设备之间1个月200kB,数据量根据每个基站所收纳的设备的数量或属性而变化,但如基站1的使用费为1万日元,基站2的使用费为5000日元等那样,也可以是每个基站的数据量的总量。或者,也可以不具有基站的概念,所有的基站是与所收纳的设备进行的通信的数据量的总和。
该情况下的课题如下。越是使用使用了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功能,越需要通信所花费的费用。相反,若为了抑制费用而优先使用非运营商系LPWA,则存在由于非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速度慢而导致管理设备的应用的响应下降、或向家电云通知家电的故障状态有所延迟的问题。具体而言,在设备发生故障等需要紧急向家电云通知家电的故障状态时,存在通知需要时间、即向设备的客户支持的联络、或者家电用户的故障检测有所延迟的课题。
因此,需要根据应从家电向云发送的数据的数据大小、数据的紧急度(到何时为止应该完成发送的数据)、所设想的运营商系LPWA以及非运营商系LPWA的速度,来选择适合使用的通信方式。
接着,对在上述收费体系中设备10侧的通信方式应如何切换进行说明。在此,各通信路径以下述为前提。
关于运营商系LPWA,能够常时通信,根据通信费用来收费。
对于Wi-Fi,在进行了连接设定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通信。
关于非运营商系LPWA,能够常时通信,无偿、或根据通信费用来收费。但是,与运营商系LPWA相比,非常廉价。
图26是表示无法进行Wi-Fi的连接的情况下的通信方式的选择方法的第二例的说明图。更具体而言,图26是表示在设备10内产生了要向家电云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使用哪个通信方式发送数据的流程图。此外,在图26中,示出了使用设备10所具备的多个远距离通信模块中的第二指标即通信的速度更慢的通信模块、或者第三指标即通信所需的费用更低的通信模块进行通信的处理。另外,还示出了在使用所特定的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时的通信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特定其他通信模块的处理。
如图26所示,假设在步骤S301中产生了在设备10中应该发送的数据(发送数据)。于是,设备10确认是否能够进行基于Wi-Fi的通信,即,判定是否能够进行基于Wi-Fi的通信(步骤S302)。设备10将判定结果保存为通信可否信息。
在判定为不能进行基于Wi-Fi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302中为“No”),设备10取得下述的信息(步骤S303)。设备10所取得的信息是发送数据的大小D、发送数据的发送完成必须时间(从发送开始到完成为止的时间)T、以及非运营商系的设想通信速度S。
接着,设备10判定发送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D/S)是否收纳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完成必须时间T,即,判定时间D/S是否为时间T以下(D/S≤T是否成立)(步骤S304)。
在判定为时间D/S不是时间T以下的情况下(在步骤S304中为“No”),设备10使用运营商系LPWA发送在步骤S301中产生的数据(步骤S305)。此外,此时,也可以使用运营商系LPWA和非运营商系LPWA双方来发送数据。
在判定为时间D/S为时间T以下的情况下(在步骤S304中为“Yes”),设备10使用非运营商系LPWA来发送数据(步骤S315)。
另外,在步骤S302中判定为不能够进行基于Wi-Fi的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302中为“No”),设备10使用Wi-Fi发送数据(步骤S311)。
此外,虽然在图26的流程图中未记载,但在“使用非运营商系LPWA发送数据”的中途,关于实际的通信速度S’、未发送的数据量D’、应完成发送所必须时间的剩余T’,在“D’/S’>T’”成立的情况下,最初在T的时间内未完成数据的发送,因此也可以从中途切换为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
这样,通过使用发送的数据的大小、发送数据的发送完成必须时间、非运营商系LPWA的设想通信速度,尽可能使用非运营商系LPWA发送数据,由此能够减少花费成本的运营商系LPWA的使用时间(通信量),从而削减通信费用。
非运营商系的设想通信速度S也可以将过去的通信速度存储在设备10中使用。另外此时,也可以存储并使用被认为非运营商系LPWA的使用方法比较相似的过去的相同星期、相同时间段等的时间的通信速度。
另外,在非运营商系LPWA或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中,在适当地检测Wi-Fi连接可否通信,且Wi-Fi连接能够通信时,停止非运营商系LPWA以及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转移到使用了Wi-Fi的通信。由此,即使在从Wi-Fi的接入点暂时停止的状态恢复时,也能够顺利地将通信方式改变为Wi-Fi。
另外,在基于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所需的成本(通信费)为到规定的数据量为止是定额的情况下,与D、T以及S的值无关,也可以使用运营商系LPWA进行通信,直到达到规定的数据量为止。
另外,与D、T以及S的值无关,在无论如何都希望进行快速通信的情况下(伴有危险的错误通知等),也可以指定应使用的通信单元来作为所产生的数据的属性之一。例如,在伴有危险的错误通知的情况下,与D、T以及S的值无关,也可以必须使用运营商系LPWA作为通信单元。
接着,对将2个LPWA的通信模块和Wi-Fi的通信模块并用的常时连接IoT家电的生命周期的课题进行说明。
图27是表示IoT家电的生命周期的说明图。
在从工厂中制造到废弃的设备10的生命周期中,适当地使用运营商系LPWA、非运营商系LPWA以及Wi-Fi这3个通信单元,能由此够进行设备10的管理。此时,若将通信花费费用的通信单元、即运营商系LPWA的SIM设为ON,则能够在设备10与家电云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因此例如具有能够远程控制设置于一般家庭的设备10的优点,但若在不需要时运营商系的SIM的状态为ON,则存在产生通信费用等课题。
(1)在工厂中,多数情况下在最终产品或通信模块的测试中进行通电的测试。
此时,如果运营商系LPWA的SIM为ON,则有可能产生通信费或对SIM的计费。因此,工厂生产时的通信单元优选(a)运营商系LPWA的SIM为OFF、(b)Wi-Fi为ON或OFF、(c)非运营商系LPWA为ON的初始设定。
在此,通过预先将非运营商系LPWA设为ON,能够通过非运营商系LPWA(Lora)的技术取得设备10的位置信息,因此将初次通电的场所、即工厂出厂时的场所和日期时间从设备10发送到家电云,通过在家电云中预先记录,设备10的生命周期的最初的阶段、即制造日也能够自动地记录在家电云中。
(2)从工厂到仓库、从仓库到家电大卖场、从家电大卖场到一般家庭优选(a)运营商系LPWA的SIM为OFF,(b)Wi-Fi为ON或OFF,(c)非运营商系LPWA为ON。
通过成为这样的设定,在设备10中搭载有蓄电池的情况下,能够使用非运营商系的位置取得功能,获知输送路径的状况和在仓库中的准确的库存状况。另外,在没有搭载蓄电池的设备10中,在为了工厂检查或者在家电大卖场中做店面演示而通电时,也能够知道设备10的位置等。
(3)家电大卖场
在检测到在店面的情况下(在店面示范模式下运行、通过非运营商系LPWA的位置信息得知是量贩店内的设备等),优选(a)运营商系LPWA的SIM为OFF,(b)Wi-Fi为ON或OFF,(c)非运营商系LPWA为ON。
(4)在家庭中,在进行Wi-Fi的连接设定的情况下,运营商系SIM可以保持为OFF。在未进行Wi-Fi的连接设定的情况下,如后所述,有时也将运营商系LPWA设为ON,让用户亲身感受到IoT家电,促使向Wi-Fi的转移。
(5)在检测到废弃的情况下(用户进行废弃登记、长期间不使用等),优选将运营商系LPWA的SIM设为OFF。
如上所述,在设备10从工厂出厂到到达一般家庭的路径中,为了抑制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费,优选(a)运营商系LPWA的SIM为OFF,(b)Wi-Fi为ON或OFF,(c)非运营商系LPWA为ON。但是,如果在该状态下设置与一般家庭中,则只要不确立基于Wi-Fi的连接,就只将非运营商系LPWA作为通信单元。而且,由于存在能够收发的数据量非常少、通信速度慢等课题,因此存在无法接受IoT家电连接所带来的服务(设备的远程操作、设备的状态掌握、以设备的状态日志为基础的故障预知等)的课题。
在该情况下,用户不能完全享受IoT家电的功能并感觉IoT家电的价值,因此很有可能之后也不尝试Wi-Fi连接。
为了解决该课题,在设置于一般家庭后未设定Wi-Fi连接的情况下,优选在规定的条件下将运营商系LPWA的SIM设为ON,首先让用户知晓IoT家电的便利、价值。为了实现该目的,在设备10设置于一般家庭后,在设备10上的UI或操作说明书中促进Wi-Fi的设定。
图28是表示通信模块的连接和UI(用户界面)图像的选择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9是表示设备10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UI图像的第一说明图。
设备10在被设置(步骤S401)时,运营商系LPWA的SIM被设定为OFF,Wi-Fi的通信模块被设定为OFF。即,运营商系LPWA以及Wi-Fi的通信模块不运行。另外,将非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模块的SIM设定为ON。
设备10从用户处受理Wi-Fi通信所需的信息,即,开始由用户进行的设定(步骤S402)。
此后,设备10判定Wi-Fi通信所需的信息的受理,即,Wi-Fi设置是否完成(步骤S403)。具体而言,设备10通过判定在步骤S402中受理到的信息是否满足表示足以使Wi-Fi的通信连接(相当于第一连接)的条件,来判定上述设定是否完成。
例如,判定在步骤S402中受理的信息中是否包含使用了Wi-Fi的通信中的(1)ESSID(或者SSID)、(2)无线波道、(3)WEP(加密密钥)等。
此外,例如,上述判定可以通过启动Wi-Fi通信模块并且基于在步骤S402中受理到的信息来判定是否通过Wi-Fi通信模块实际执行连接和通信。
在判定为Wi-Fi的设定已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403中为“Yes”),显示部112显示图像(a)(参照图29)(步骤S404)。
这样,在Wi-Fi的连接设定完成的情况下,用户能够享受IoT家电的全部功能。设备10将图像(a)那样的消息显示在设备10的显示器或与设备10另外关联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画面上。
在判定为Wi-Fi的设定未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403中为“No”),进行使运营商系LPWA的运行开始的控制(步骤S411),在判定为能够进行运营商系LPWA的连接(相当于第三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412中为“Yes”),显示部112显示图像(b)(参照图29)(步骤S413)。
即,在没有Wi-Fi的接入点或者即使有接入点也未完成Wi-Fi的连接的情况下,设备10确认是否能够连接运营商系LPWA(能否与通信区域内、即基站连接)。在能够进行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的情况下(SIM为ON),如图像(b)那样限定期间,或者限定次数等,利用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速度以及通信的稳定性,将IoT家电的功能完全提供给用户。由此,用户能够亲身感受到IoT家电的价值。在此,限定期间、次数或功能是为了避免持续花费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费。
在判定为不能够进行运营商系LPWA的连接的情况下(在步骤S412中为“No”),在能够进行非运营商系LPWA的连接(相当于第二连接)时(在步骤S421中为“Yes”),显示部112显示图像(c)(参照图29)(步骤S422)。
即,在无法连接运营商系LPWA的情况下,设备10确认可否连接非运营商系LPWA(确认是否在通信区域内)。在能够进行非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的情况下,如图像(c)那样提示能够在非运营商系LPWA的制约(通信速度、容量等)中的服务。
在不能够进行使用了非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时(在步骤S421中为“No”),显示部112显示图像(d)(参照图29)(步骤S431)。
即,在不能进行非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的情况下,如图像(d)所述的那样,显示促使Wi-Fi连接的UI。
在步骤S404、S412、S422及S431结束后,结束图28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
这样,即使在不能进行Wi-Fi的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运营商系LPWA进行期间限定、次数限定、功能限定而使其有效(将SIM设为ON),从而使用户亲身感受到IoT家电的全部功能。
接着,说明将2个LPWA的通信模块和Wi-Fi的通信模块并用的常时连接IoT家电的生命周期中的一般家庭中,使用运营商系LPWA并使用了规定期间、规定次数、被制约的功能的用户如何被转移到Wi-Fi。
图30是表示与通信模块的运行的控制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图31是表示设备10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UI图像的第二说明图。
课题如下所述。如上所述,为了使设备10的用户完全地使用IoT家电的功能并感受到IoT家电的价值,在设备10的设置后不能进行Wi-Fi连接的情况下,对运营商系LPWA设置制约(期间、次数、功能等),使用户使用IoT家电的功能。
然而,存在若用户持续使用运营商系LPWA,则持续花费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费的问题。
解决策略如下。通过使用运营商系LPWA,对于亲身感受到IoT家电的功能的用户,在经过了规定期间的定时、或者使用了规定次数的定时,提示“来自运营商系LPWA的转移菜单”中所示的UI。此时,通过提示表示“如果进行Wi-Fi连接,则可以继续无偿地继续”的选项和表示“即使不进行Wi-Fi连接,若每月支付规定金额,也能继续使用IoT家电的功能”的选项中的至少两个选项,能够促使向Wi-Fi的转移。
具体而言,设备10判定从开始运营商系LPWA的运行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501),在判定为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提示通信模块的选项,具体而言,将表示选项A、B以及C的图像(参照图31)显示于显示画面(步骤S502)。
在选择了选项A的情况下(在步骤S503中为“Yes”),设备10维持运营商系LPWA的SIM为ON的状态(步骤S511)。
如果是用户在使用运营商系LPWA时对IoT家电的功能感觉到价值的情况,则即使在用户不进行Wi-Fi连接的情况下,也有时即使收费也继续使用IoT家电的功能。在该情况下,由于用户负担了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费用,所以具有家电制造商不需要承担通信费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选项A。
在选择了选项B的情况下(在步骤S204中为“Yes”),设备10开始Wi-Fi的设定(步骤S521),若Wi-Fi的设定完成(在步骤S522中为“Yes”),则运营商系LPWA的SIM为OFF(步骤S523)。
在选择了选项C的情况下(在步骤S505中为“Yes”),设备10将运营商系LPWA的SIM设为OFF(步骤S531)。此时,非运营商系LPWA的SIM维持ON状态(步骤S532),因此能够通过非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进行通信。选项C是为了不进行Wi-Fi的连接设定并且不希望使用收费的运营商系LPWA来使用IoT家电的功能的用户,可以说是集中于能够通过非运营商系LPWA实现的功能的选项。
这样,设备10在从使用运营商系LPWA起经过了规定期间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图像,所述图像用于促使用户将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用作在设备10与家电云之间的连接中所使用的一个通信模块。然后,设备10在从用户处受理到利用上述一个通信模块的指示时,使该一个通信模块开始运行,或者维持该一个通信模块的运行。
接着,对保有多种通信方式的设备10的电波强度的提示方法进行说明。图32及图33是表示每个通信模块的电波状态的第一及第二图像的说明图。
课题如下所述。在智能手机中,多数情况下并列显示运营商系的电波强度和Wi-Fi的电波强度。在IoT家电如图32那样排列显示运营商系LPWA、非运营商系LPWA、以及Wi-Fi这3个电波强度的情况下,若分别显示各电波的状态,则一般消费者难以知道所期待的通信速度。例如,在图32中,非运营商系LPWA的电波状况非常好。因此,若从不知道各自的通信方式的特征的用户来看,则容易误解为能够使用非运营商系LPWA进行高速通信、即能够使用非运营商系LPWA来舒适地使用IoT家电的所有功能。
换言之,对于用户来说,乍一看是Wi-Fi的强度最弱,另外,非运营商系LPWA的通信速度看起来较快。这样,用户不知道通信速度是否快。
解决策略如下。不是以每个通信方式,而是以通信速度的观点,如图33所示那样将3个方式集中显示为1个。在图33中,6个排列的条表示通信速度的基准,并且将特定的条(例如从左起第1、第2个非运营商系LPWA等)与3个通信单元建立关联,例如通过用浓的颜色表示实现当前的通信速度的通信单元,用淡的颜色显示没在使用的通信单元,能够暗示如果进行Wi-Fi连接,则通信速度快,能够舒适地使用IoT家电。
例如,在连接了WiFi的情况下,以从左起第5个和第6个来提示电波状态。无论运营商系LPWA和非运营商系LPWA的连接状态如何,左面四个都被填充。
另外,在连接了运营商系LPWA而未连接WiFi的情况下,以从左起第3、第4个来提示电波状态。无论非运营商系LPWA的状态如何,第1个和第2个都被填充。
另外,在只连接了非运营商系LPWA的情况下,以左面两个来提示电波状态。
另外,以与其他通信方式的名称不同的方式显示在当前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方式的名称。例如,用粗体字显示当前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方式的名称,用空心体显示其他通信方式的名称。另外,例如,也可以用比较浓的颜色来显示当前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方式的名称,以比较淡的颜色来显示其他通信方式的名称。此外,显示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
通过设为这样的显示,在以非运营商系LPWA或运营商系LPWA进行连接,且在用户进行了某些操作时实际感受到响应差的情况下,能够告知通过转移到WiFi而加速。
(结论)
到此为止,说明了如下内容,即,关于通过与云连接,能够向家电的使用者提供各种应用或服务的IoT家电,作为与云连接时的通信单元,IoT家电具备多个通信方式(WiFi、运营商系LPWA、非运营商系LPWA,但并不限定于此),通过鉴于各个通信方式的特征(通信速度、延迟时间、通信所需的成本等)和家电所发送的数据的属性(大小、数据的紧急性=发送完成为止的时间等)来适当切换通信方式,能够取得通信费用的抑制和通信速度的平衡。
另外,通过具备多个通信方式的IoT家电,使用该IoT家电的用户能够在不设定WiFi的情况下享受各种应用或服务,例如从外出地点进行空调的控制等。
此外,对关于设备10的结构以及设备10所执行的通信方法的其他例子进行说明。
图34是表示作为设备10的结构的另一示例的设备10C的区块的结构图。
如图34所示,设备10C具备多个通信模块101A和101B、控制部104、判定部106以及操作部111。
通信模块101A是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近距离通信模块。通信模块101B是作为远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远距离通信模块。设备10C能够通过多个通信模块101A以及101B分别与管理设备10C的服务器连接。
操作部111(相当于受理部)是用于在远距离通信模块与近距离通信模块不运行时受理基于近距离通信模块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的处理部。
判定部106是判定操作部111受理到的信息是否满足表示足以使与使用近距离通信模块的服务器进行连接(相当于第一连接)的条件的处理部。
控制部104是在判定部106判定为上述信息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使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控制的处理部。
图35是表示作为由设备10执行的通信方法的另一示例的由装置10C执行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S601(受理步骤)是在远距离通信模块与近距离通信模块未运行时,用于受理基于近距离通信模块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的处理步骤。
步骤S602(判定步骤)是判定在受理步骤受理到的信息是否满足表示足以使与使用了近距离通信模块的服务器进行第一连接的条件的处理步骤。
步骤S603(控制步骤)是在判定步骤中判定为上述信息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使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控制的处理步骤。
由此,设备10C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设备在未由用户提供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的情况下,成为使远距离通信模块运行且能够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状态。由此,设备在未由用户提供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因而无法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连接的情况下,避免无法与近距离无线通信及远距离无线通信中的任一线路网连接。因此,设备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设备在使远距离通信模块运行后,能够通过图像促使用户利用设备所具备的多个通信模块。用户可能仅以开始了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为理由继续使用该远距离通信模块,但不知道该远距离通信模块是否适于该设备的利用,有可能存在更适于该设备的利用的通信模块。因此,设备通过显示上述图像,能够利用更适合于与服务器连接的通信模块,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设备在使远距离通信模块运行后,能够利用设备所具备的多个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连接。这样,设备有可能能够利用更适合于与服务器连接的通信模块。
另外,设备在低速通信模块已经连接的状态下,受理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息,或者进行远距离通信模块(高速通信模块)的运行的开始等。在低速通信模块的通信中,通信量被限制得较少,因此用户可通过设备享受的服务被限定。由此,设备最初能够在低速通信模块中享受限定的控制,并且之后通过开始高速通信模块或近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能够接受限定更少、更高等级的控制。这样,设备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设备在既不能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连接,也不能进行基于高速通信模块的连接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低速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由此,设备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设备在无法进行与使用了高速通信模块以及低速通信模块的服务器的通信的情况下,能够基于用户的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与服务器连接。由此,设备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另外,设备使用预先保有的信息,不必接受新信息的提供就能够通过远距离通信模块与服务器连接。由此,设备能够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
如上所述,作为本公开中的技术的例示,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为此,提供了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
因此,在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中所述的构成要素中,不仅是为了解决课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为了例示上述安装,也可以包含不是为了解决课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该根据这些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被记载在了附图、详细的说明中,就立即认定该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例示本公开中的技术的实施方式,因此能够在所要求的保护范围或其等同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适当地与控制云连接并被控制。具体而言,本公开能够应用于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设备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设备
101、101A、101B、101C通信模块
102、102A、102B、102C、108保存部
103 存储部
104 控制部
105 取得部
106 判定部
107 功能模块
109 电源部
110 蓄电池
111 操作部
112 显示部

Claims (9)

1.一种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设备是IoT设备,具备多个通信模块,并能够通过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分别与管理设备的服务器连接,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包含作为远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远距离通信模块和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近距离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远距离无线通信是低功率宽区域LPWA通信,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Wi-Fi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含:
受理步骤,用于在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和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未运行时,受理基于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
判定步骤,判定在所述受理步骤中受理到的信息是否满足如下条件,该条件表示该信息足以用于与使用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的所述服务器的第一连接;以及
控制步骤,在所述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所述信息不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使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控制,
在所述判定步骤中,
判定在所述受理步骤中受理到的所述信息是否包含扩展服务集标识符ESSID或服务集标识符SSID、以及无线信道,
在判定为所述信息包含扩展服务集标识符ESSID或服务集标识符SSID、以及无线信道的情况下,判定为在所述受理步骤中受理到的信息满足所述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还包含:
显示步骤,在从所述控制步骤中使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后经过了规定期间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图像,所述图像用于促使用户将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某一个用作用于所述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连接的一个通信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进而,
在所述显示步骤后,当从用户受理利用所述一个通信模块的指示时,开始所述一个通信模块的运行,或者维持所述一个通信模块的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通信模块还包含通信速度比作为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高速通信模块低的作为远距离通信模块的低速通信模块,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进而,
在执行了所述受理步骤时,进行控制,以使(a)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中的所述高速通信模块不运行,(b)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中的所述低速通信模块运行,并且(c)通过所述低速通信模块进行所述服务器与所述设备的第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
在进行了使所述高速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所述控制的情况下,判定是否通过所述高速通信模块与所述服务器进行了第三连接,
在判定为未进行所述第三连接的情况下,进行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不能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显示图像,所述图像用于促使用户利用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来进行所述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设备预先保存基于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
当通过基于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远距离无线通信将所述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时,使用预先保存的所述信息。
8.一种IoT设备,其中,具备:
多个通信模块,所述IoT设备能够通过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分别与管理所述IoT设备的服务器进行连接,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包含作为远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远距离通信模块和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模块的近距离通信模块,所述远距离无线通信是低功率宽区域LPWA通信,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Wi-Fi通信;
受理部,用于在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和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未运行时,受理基于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所需的信息;
判定部,判定所述受理部受理到的信息是否满足如下条件,该条件表示该信息足以用于与使用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的所述服务器的第一连接;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信息不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使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的运行开始的控制,
在所述判定部中,
判定所述受理部受理到的所述信息是否包含扩展服务集标识符ESSID或服务集标识符SSID、以及无线信道,
在判定为所述信息包含扩展服务集标识符ESSID或服务集标识符SSID、以及无线信道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受理部受理到的信息满足所述条件。
9.一种IoT设备通信系统,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8所述的IoT设备;以及
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能够通过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分别进行连接。
CN201980003653.6A 2018-03-09 2019-02-27 设备的控制方法、IoT设备以及IoT设备通信系统 Active CN110945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40758P 2018-03-09 2018-03-09
US62/640,758 2018-03-09
PCT/JP2019/007575 WO2019172044A1 (ja) 2018-03-09 2019-02-27 制御方法、機器、及び、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5915A CN110945915A (zh) 2020-03-31
CN110945915B true CN110945915B (zh) 2024-09-17

Family

ID=678470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3652.1A Active CN110959260B (zh) 2018-03-09 2019-02-27 设备以及方法
CN201980003653.6A Active CN110945915B (zh) 2018-03-09 2019-02-27 设备的控制方法、IoT设备以及IoT设备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3652.1A Active CN110959260B (zh) 2018-03-09 2019-02-27 设备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356938B2 (zh)
EP (2) EP3764700A4 (zh)
JP (2) JP7177823B2 (zh)
CN (2) CN110959260B (zh)
WO (2) WO20191720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72044A1 (ja) 2018-03-09 2019-09-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制御方法、機器、及び、システム
EP3839977B1 (en) * 2019-12-19 2023-08-02 Henkel AG & Co. KGaA Method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a cleaning cycle of a household appliance
JP7466314B2 (ja) * 2020-01-10 2024-04-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遠隔監視装置、ローカル監視装置、遠隔監視システム、遠隔監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46152A (ja) * 2021-03-22 2022-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
JP2022146147A (ja) * 2021-03-22 2022-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
US20230308467A1 (en) * 2022-03-24 2023-09-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Home Gateway Monitoring for Vulnerable Home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8469A (zh) * 2016-10-31 2017-03-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wifi网络接入测试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5183A (en) 1997-12-09 2000-03-07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Basestation RSSI and BER feedback signal quality display and transmit diversity
US7469381B2 (en) * 2007-01-07 2008-12-23 Apple Inc. List scrolling and document translation, scaling, and rotation on a touch-screen display
US7606543B1 (en) 1999-12-03 2009-10-20 Nokia Mobile Phones Signal quality indica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mobile telephones
AU2003247428A1 (en) 2002-05-28 2003-12-12 Zte San Diego, Inc. Interworking mechanism between cdma2000 and wlan
KR20040046071A (ko) * 2002-11-26 2004-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단말장치의 안테나-바 표시방법
US7024162B2 (en) * 2003-03-27 2006-04-04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all quality indic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in
US6993336B2 (en) * 2003-12-15 2006-01-31 Motorola, Inc. Roaming indicators for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078164B2 (en) 2004-01-06 2011-12-13 Vasu Networks Corporation Mobile telephone VOIP/cellular seamless roaming switching controller
KR100640364B1 (ko) * 2004-01-14 2006-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통신 서비스 제공 여부를 사용자에게알리는 듀얼모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방법
US7590101B2 (en) 2004-03-31 2009-09-15 Intel Corporation Remote operations using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JP4127400B2 (ja) 2004-06-18 2008-07-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話管理サーバプログラム、通話管理方法、および通話管理サーバ
JP4339211B2 (ja) 2004-08-31 2009-10-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7245913B1 (en) * 2004-11-08 2007-07-17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Handset mode selection based on user preferences
US7522918B2 (en) 2005-07-08 2009-04-21 Cta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valuating Radio Coverage
US20070016861A1 (en) 2005-07-15 2007-01-18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modular, context-aware activ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objects
US8483704B2 (en) * 2005-07-25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 fingerprint for a wireless network
JP4757678B2 (ja) * 2006-03-23 2011-08-24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携帯通信端末装置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0563387C (zh) * 2006-04-21 2009-11-25 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显示电视节目时仍可显示短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US7761119B2 (en) 2006-07-05 2010-07-20 Kyocera Corporation Signal strength annunciators for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7660565B2 (en) 2006-08-14 2010-02-09 Kyocera Corporation Wireless signal strength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DE602007009117D1 (de) 2006-11-13 2010-10-21 Research In Motion Ltd System, verfahren und mobilvorrichtung zur anzeige von funkmodusindikatoren
US9288297B2 (en) 2007-10-31 2016-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isplay signal strength
US8081612B2 (en) 2007-12-31 2011-12-20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selectively activating a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
CN101547244A (zh) * 2008-03-25 2009-09-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的方法
JP5078778B2 (ja) * 2008-06-30 2012-1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121068B2 (en) * 2008-07-30 2012-02-21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improve co-existence among multiple radios
US8868791B2 (en) 2008-09-29 2014-10-21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multiple connectivity options
US8538421B2 (en) * 2008-10-20 2013-09-17 At&T Mobility Ii Llc Manage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selection and display in multi-technology wireless environments
US10492102B2 (en) * 2009-01-28 2019-11-26 Headwater Research Llc Intermediate networking devices
US8843153B2 (en) 2010-11-01 2014-09-23 Seven Networks, Inc. Mobile traffic categorization and policy for network use optimization while preserving user experience
CN103404193B (zh) * 2010-11-22 2018-06-05 七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调校数据传输以优化为通过无线网络的传输建立的连接
US8897782B2 (en) 2012-01-16 2014-11-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loading traffic from cellular networks using plugins
US9222787B2 (en) 2012-06-05 2015-12-29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map portions based on expected signal strength of route segments
US9439234B2 (en) * 2012-12-19 2016-09-06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ly selecting a network interface
US9065923B2 (en) * 2013-01-11 2015-06-23 Blackberry Limited Display representation of two different signal quality values within a single signal quality indicator
JP6142700B2 (ja) * 2013-07-03 2017-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US9603049B2 (en) * 2013-07-22 2017-03-21 Seven Networks, Llc Extending delay tolerance of mobile applications for optimizing mobile traffic management
JP6311347B2 (ja) * 2014-02-24 2018-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63520A (ja) 2014-09-22 2016-04-25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家電制御装置、家電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家電制御方法
US11582669B2 (en) * 2015-02-05 2023-02-14 Apple Inc. Performing handover between short-range and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
JP6251210B2 (ja) 2015-03-25 2017-12-20 Kddi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セッション確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967793B2 (en) 2015-06-07 2018-05-08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voiding stalls in network connectivity at a computing device
EP3740044B1 (en) 2015-10-30 2023-05-31 Lutron Technology Company LLC Commissioning load control systems
CN106814711A (zh) * 2015-12-01 2017-06-09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利用移动终端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以及该移动终端
CN107071757A (zh) * 2017-05-05 2017-08-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关及其数据上传方法
CN107645548A (zh) * 2017-09-13 2018-01-30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设备服务器以及公用设备
JP2019153844A (ja) * 2018-02-28 2019-09-12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172044A1 (ja) 2018-03-09 2019-09-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制御方法、機器、及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8469A (zh) * 2016-10-31 2017-03-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wifi网络接入测试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72045A1 (ja) 2021-03-11
CN110959260A (zh) 2020-04-03
CN110959260B (zh) 2023-02-17
US20200187107A1 (en) 2020-06-11
CN110945915A (zh) 2020-03-31
US11115917B2 (en) 2021-09-07
WO2019172044A1 (ja) 2019-09-12
EP3764700A1 (en) 2021-01-13
JP7177823B2 (ja) 2022-11-24
JPWO2019172044A1 (ja) 2021-03-04
EP3764571A4 (en) 2021-04-14
EP3764571B1 (en) 2023-11-01
WO2019172045A1 (ja) 2019-09-12
JP7286617B2 (ja) 2023-06-05
EP3764571A1 (en) 2021-01-13
US11356938B2 (en) 2022-06-07
EP3764700A4 (en) 2021-04-14
US20200374147A1 (en)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5915B (zh) 设备的控制方法、IoT设备以及IoT设备通信系统
CN110945877B (zh) 设备管理系统以及设备管理方法
US104125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profile of terminal in mobile network
US10556512B2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ower control system
EP262582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sioning energy profile in home area network
CN110945875B (zh) 家电设备管理系统、家电设备以及家电设备管理方法
CN111699720B (zh)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US20090209265A1 (en) Mobile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system for effectively using licensed spectrum and shared spectrum
CN110945876B (zh) 设备管理方法以及设备管理系统
KR20130137368A (ko) 멀티모드 단말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중계 방법
EP3767998A1 (en)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20120315885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network-side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gram and method of changing operation perio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60263B1 (en) Pooling network devices
US8880662B1 (en) Re-provisioning a network device
CN117055423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庭储能智能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3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