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5190A - 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5190A
CN110945190A CN201780002821.0A CN201780002821A CN110945190A CN 110945190 A CN110945190 A CN 110945190A CN 201780002821 A CN201780002821 A CN 201780002821A CN 110945190 A CN110945190 A CN 110945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weld
face
wear protector
plug
protecto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28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恩·杰姆斯·威尔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u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ku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ur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kur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45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5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8Small metalwork for digging elements, e.g. teeth scraper bits
    • E02F9/2883Wear elements for bucket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1/00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1/02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relating to soldering or welding
    • B23K31/025Connecting cutting edges or the like to tools; Attaching reinforcements to workpieces, e.g. wear-resisting zones to tablewa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6Component parts
    • E02F3/40Dippers; Buckets ; Grab device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buckets, form, geometry or material of bu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ovel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附接至土方运输设备的铲斗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该铲斗包括底板和连接至底板的侧板。该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包括可附接至底板的第一构件。第一构件包括适于在第一构件附接至底板时连接至底板的附接面,这样第一构件包括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的塞焊通道,该塞焊通道布置在第一构件的附接面上。边缘磨损保护器包括可附接至侧板的第二构件。第二构件包括适于在第二构件附接至侧板时连接至侧板的附接面,这样第二构件包括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的塞焊通道,该塞焊通道布置在第二构件的附接面上;使得第一构件能够连接至第二构件。

Description

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附接至用于土方运输设备中的斗状结构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
背景技术
所有类型和构造的建设、采石和采矿机械(如铲车、挖掘机、装载机、堆料机/取料机和拉铲挖掘机)使用所有类型和构造的铲斗来挖掘、搬运和装载材料。铲斗和机器的维修和更换成本通常构成总成本和经营利润的大部分。因此,具有很大程度的运行时间,最少量的计划外维修,连同低的运营和资金更换成本对于成功运营而言都是必要条件。
由于材料挖掘、搬运和装载期间经历的磨耗和碰撞,铲斗可能经受到极大的磨损和结构应力。因此,通过使用各种形式特殊的磨损保护器系统来保护铲斗结构和结合部使其免受磨损。铲斗的侧部和相邻的底部边缘通常由边缘保护器或更普遍地称作“跟部护罩(heel shrouds)”,有时称作“跟部保护器”,“角部保护器”或“角部磨损护套(corner wearshoes)”的东西来保护,其包裹在铲斗的结构性角部结合部周围对其进行保护,并焊接在适当的位置处。一旦耗尽,去除并更换跟部护罩。
磨损保护器的大小和重量影响磨损保护器的寿命。可理解地,磨损保护器越大,则结构强度越高,因此寿命越长。然而,磨损保护器越大,则铲斗越重且由于较大轮廓所造成的挖掘阻力也越大。通常,磨损保护器是以低成本耐磨铸钢制造,结果,磨损保护器由于其低硬度和较大的轮廓这两个原因而更快地耗尽。如此,需要更频繁的更换,于是所有相关的去除、更换成本和停工时间增加了运行成本。
此外,由于铲斗在铲斗底板与侧板之间具有不同类型的结合部(例如H型、N型和T型),所以存在磨损保护器的许多变型以适应结合部的各种类型。于是,也存在不同的铲斗制造方法。因此,生成一种磨损保护器以适合所有类型是非常困难的。克服此种变型的一种方法是提供比必需更大的磨损保护器,以便在角部结合区提供大的间隙来容纳不同类型的结合部。如所述的,更大的磨损保护器导致更重的铲斗和更大的挖掘阻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特别地,本发明能够实现更好的结构强度、适合所有类型的铲斗结合部且又易于安装和拆除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根据各种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附接至土方运输设备的铲斗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该铲斗包括底板和连接至底板的侧板。该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包括可附接至底板的第一构件。第一构件包括适于在第一构件附接至底板时连接至底板的附接面,这样第一构件包括适合将塞焊接收在其中的塞焊通道,该塞焊通道布置在第一构件的附接面上。该边缘磨损保护器包括可附接至侧板的第二构件。第二构件包括适于在第二构件附接至侧板时连接至侧板的附接面,这样第二构件包括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的塞焊通道,该塞焊通道布置在第二构件的附接面上;使得第一构件能够连接至第二构件。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构件可包括适于为塞焊的焊接提供进入塞焊通道的开口。
根据各种实施例,开口可包括通孔。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构件的塞焊通道可连接至第二构件的塞焊通道。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二构件可包括在第二构件的一端的连接面,使得该连接面可适于连接至第一构件的附接面。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二构件的塞焊通道可布置在第二构件的附接面与连接面的交汇处。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构件的附接面可包括台阶,该台阶将附接面分为适于连接至第二构件的近侧部分和适于连接至底板的远侧部分。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构件的塞焊通道可布置在第一构件的附接面的近侧部分。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构件可包括围绕远侧部分的边缘和沿远侧部分的边缘布置的塞焊槽,使得该塞焊槽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构件的塞焊通道将第一构件的附接面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这样第一构件可包括围绕第二部分的边缘和沿第二部分的边缘布置的塞焊槽,使得该塞焊槽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二构件的附接面可包括台阶,该台阶将附接面分为适于连接至第一构件的上部和适于连接至侧板的下部。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二构件可包括围绕下部的边缘和沿下部的边缘布置的塞焊槽,使得该塞焊槽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一构件可包括上层和适于连接至底板的下层,使得上层可由比下层的材料更硬的材料制成。
根据各种实施例,第二构件可包括外层和适于连接至侧板的内层,使得外层可由比内层的材料更硬的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图1示出适于附接至土方运输设备的铲斗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的实例。
图2A示出图1中第一构件的立体俯视图。
图2B示出图1中第一构件的立体仰视图。
图3A示出图1中第二构件的立体俯视图。
图3B示出图1中第二构件的立体仰视图。
图4示出图1中安装到N型铲斗上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的剖面图。
图5示出可附接至铲斗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的实例。
图6A示出图5中第一构件的立体俯视图。
图6B示出图5中第一构件的立体仰视图。
图7示出图5中附接至H型铲斗上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的剖面图。
图8示出可附接至铲斗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的实例。
图9A示出图8中第二构件的立体俯视图。
图9B示出图8中第二构件的立体仰视图。
图10示出图8中附接至T型铲斗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的剖面图。
图11A示出第一构件一实例的立体俯视图。
图11B示出第一构件一实例的立体仰视图。
图12A示出第二构件一实例的立体俯视图。
图12B示出第二构件一实例的立体仰视图。
图13A示出第一构件一实例的立体俯视图。
图13B示出第一构件一实例的立体仰视图。
图14A示出第二构件一实例的立体俯视图。
图14B示出第二构件一实例的立体仰视图。
图15示出附接至铲斗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的实例。
图16示出该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的实例。
图17示出该铲斗的实例。
图18A-图18C示出不同类型铲斗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适于附接至地面接合工具的铲斗10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的实例。铲斗10包括底板10B和连接至底板10B的侧板10S。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包括可附接至底板10B的第一构件110。第一构件110包括适于在第一构件110附接至底板10B时连接至底板10B的附接面110A(未在图1中示出),这样第一构件110具有适于将塞焊(未在图1中示出)接收在其中的塞焊通道112,该塞焊通道112布置在第一构件110的附接面110A上。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包括可附接至侧板10S的第二构件130。第二构件130包括适于在第二构件130附接至侧板10S时连接至侧板10S的附接面130A(未在图1中示出),这样第二构件130包括适于将塞焊(未在图1中示出)接收在其中的塞焊通道132,该塞焊通道132布置在第二构件130的附接面130A上,使得第一构件110可连接至第二构件130。
图17示出铲斗10的实例。铲斗10可包括弯曲以形成铲斗10的底部和背部的底板10B。铲斗10可包括附接至底板10B每侧的侧板10S。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可附接至底板10B与侧板10S之间的结合部10N。图18A-图18C示出不同类型铲斗的剖面图。
图18A示出N型铲斗10,其中底板10B接触侧板10S,但两者中的任一个不会从另一个突出。图18B示出H型铲斗20,其中侧板20S突出超过底板20B。图18C示出T型铲斗30,其中底板30B突出超过侧板30S。底板与侧板彼此焊接。因此,必须保护塞焊所在的结合部以延长铲斗30的寿命。
图1示出N型铲斗10的角部,这里铲斗10的底板10B与侧板10S以两个板的端部不会突出超过另一个的方式结合。参照图1,第一构件110和第二构件130可焊接至铲斗10。塞焊118A可焊接到第一构件110的外周和底板10B上。塞焊118B可焊接到开口114的周界和底板10B上。塞焊138A可焊接到第二构件130的外周和侧板10S上。塞焊138B可焊接到通孔134的周界和侧板10S上。
图2A示出图1中第一构件110的立体俯视图,图2B示出图1中第一构件110的立体仰视图。参照图2A,第一构件110可具有正面110T,使得第一构件110附接至铲斗10时,正面110T可背对铲斗10。如图2B所示,第一构件110可具有与正面110T相反的附接面110A。第一构件110可具有近端面110P、与近端面110P相反的远端面110Q、和从近端面110P延伸至远端面110Q的一对平行面110S。近端面110P、远端面110Q和一对平行面110S构成了第一构件110的矩形周界。第一构件110可以是长方形块。附接面110A和正面110T可与近端面110P、远端面110Q、和该对平行面110S相接触。塞焊通道112可线性延伸横贯附接面110A并与第一构件110的近端面110P间隔开。于是,第一构件110的塞焊通道112可将第一构件110的附接面110A分成第一部分110U和第二部分110V。
第一构件110可具有适于为塞焊118B的焊接提供进入塞焊通道112的开口114。如图1所示,开口114可以是延伸通过第一构件110的通孔。参照图2A,开口114可以是从正面110T延伸至附接面110A的通孔。开口114可与塞焊通道112连通。如图2A所示,能够在开口114中观察到塞焊通道112的一部分。开口114可具有矩形轮廓,并在从近端面110P到远端面110Q的方向上沿正面110T延伸。开口114减轻了第一构件110的重量,这减轻了受保护的铲斗10在其操作期间的重量。虽然塞焊通道112如图2B所示具有半圆形截面,塞焊通道112具有矩形或三角形截面也是可行的。半圆形截面是优选的,因为其减小了第一构件110中的应变。
图3A示出图1中第二构件130的立体俯视图,图3B示出图1中第二构件130的立体仰视图。参照图3A,第二构件130可具有正面130T,使得第二构件130附接至铲斗10时,正面130T可背对铲斗10。如图3B所示,第二构件130可具有与正面130T相反的附接面130A。第二构件130可具有连接面130C,使得连接面130C可适于连接至第一构件110的附接面110A。如图1所示,当第一构件110和第二构件130连接至铲斗10时,连接面130C可连接至第一构件110的附接面110A(未在图1中示出)。第二构件130可包括与连接面130C相反的后面130R、和从连接面130C延伸至后面130R的一对平行面130S。连接面130C、后面130R和该对平行面130S可构成第二构件130的矩形周界。第二构件130可以是长方形的。附接面130A和正面130T可与连接面130C、后面130R、和该对平行面130S相接触。第二构件130的塞焊通道132可布置在第二构件130的附接面130A与连接面130C的交汇处130N。塞焊通道132可沿交汇处130N线性延伸。参照图3A,第二构件130可包括从正面130T延伸至附接面130A的通孔134。通孔134可具有正方形轮廓并在从连接面130C到后面130R的方向上沿正面130T延伸。虽然图3A和图3B示出第二构件130具有通孔134,第二构件130不具有通孔也是可行的。例如,第一构件110可具有开口114,但第二构件130不具有通孔134。
图4示出安装到N型铲斗10上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的剖面图。第一构件110可安装在底板10B上。通过将塞焊118A焊接在第一构件110和底板10B上且大体在第一构件110的外周周围,即平行面110S(未在图4中示出)和远端面110Q周围,第一构件110可焊接到底板10B上。另外,塞焊118B可在开口114内焊接在第一构件110和底板10B上。如图4所示,塞焊118B可经由开口114焊接。塞焊118B可接收在第一构件110的塞焊通道112内。当从第一构件110的一侧观察时,第一构件110的塞焊通道112可具有半圆形截面。塞焊通道112可在塞焊通道112与开口114相遇的接合处具有扇形截面,这样在开口114内露出的塞焊通道112如图4所示。
第二构件130可安装到侧板10S上。通过将塞焊138A焊接在第二构件130和侧板10S上且大体在第二构件130的外周周围,即后面130R和平行面130S周围,第二构件130可焊接到侧板10S上。另外,塞焊138B可经由第二构件130的通孔134焊接至第二构件130和侧板10S。在第二构件130不具有通孔134的实例中,这样做是不可能的。当第一构件110连接至第二构件130时,第二构件130的连接面130C可连接至第一构件110的附接面110A。连接面130C可连接至第一构件110的第一部分110U。结果,可对齐第二构件130的塞焊通道132以便与第一构件110的塞焊通道112连通。如此,塞焊118B也可接收在第二构件130的塞焊通道132内。当塞焊118B焊接到塞焊通道112上时,塞焊118B可同时接收在第二构件130的塞焊通道132内,由此将第二构件130固定至第一构件110并因此将第一构件110和第二构件130固定至铲斗10。通过在铲斗10的角部附装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能够保护铲斗10并延长铲斗10的寿命。
可沿底板10B与侧板10S之间结合部的长度安装多个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由此增加结合部的强度。而且,焊接至第一构件110、第二构件130和铲斗10结合部的塞焊118B将它们保持在一起,由此增加了结合部的强度。第一构件110中的开口114和第二构件130中的通孔134为焊接到磨损组件100和铲斗10上的塞焊提供了更多的面积,以便它们之间能够更牢固的附接。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的设计在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与铲斗10之间提供了最大的焊接。常规的磨损保护器仅允许沿保护器的外周进行焊接。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允许沿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的内部部分焊接,例如开口114和通孔134。另外,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允许在铲斗10的角部结合部、在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与铲斗10之间进行焊接,以增加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与铲斗10之间的附着强度。焊接结合部连同周边的焊接给铲斗10提供了额外的强度和刚度。
第一构件110可包括上层122和适于连接至底板10B的下层124。上层122可由比下层124的材料更硬的材料制成。在铲斗10操作期间将会暴露于地面的上层122可能需要由硬的材料制成,例如铸钢合金。由上层122保护并焊接的下层124可由较软的材料制成,例如低碳钢合金。如图4所示,第二构件130可包括外层142和适于连接至侧板10S的内层144。外层142可由比内层144的材料更硬的材料制成。第二构件130的外层142,尽管不经受与第一构件110相同的磨损,第二构件130可能仍然会经受相当大量的磨损。因此,外层142可由较硬的材料制成,例如铸钢合金,而内层144可由较软的材料制成,例如低碳钢合金。由于上层122能够耐受较高的磨损,第一构件110可制成从铲斗10突出以覆盖第二构件130的连接边缘130C。如图4所示,若不覆盖,包括外层142端部和内层144的连接边缘130C在铲斗10操作时可能暴露于地面。在这种情况下,当铲斗10接合地面时,内层144可能经受磨损。由于内层144比外层142软,内层144可能比外层142耗尽的更快。因此,通过覆盖第二构件130的连接面130C,第一构件110可防止第二构件130过早磨损。相同的布局可用于随后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的所有实例。使用双材料布局使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的重量最小化。通常,为了获得耐久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常规的磨损保护器由单一的硬材料制成。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允许使用较软且较轻的材料,代替一部分硬材料,由此减轻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的重量。较轻的铲斗10降低了连接至铲斗10的相关结构组件的疲劳。此外,由于铲斗10的重量减轻了,因而可允许额外的有效载荷。另外,材料的组合使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具有比常规保护器更低的轮廓。更低轮廓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减小了铲斗10在操作期间的摩擦和拖曳。通过在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的附接面110A、130A具有较软的材料,例如低合金钢,在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100与铲斗10之间可更容易地实现较高质量的焊接。然而,第一构件110与第二构件130调换也是可行的,这样第一构件110可附接至侧板10S,第二构件130可附接至底板10B。
图5示出可附接至铲斗20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200的实例。类似于图1中的实例,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200可包括可附接至底板20B的第一构件210和可附接至侧板20S的第二构件230。如图5所示,铲斗20是不同于如图1所示的N型铲斗10的H型铲斗20,这样侧板20S垂直地从底板20B突出。第一构件210和第二构件230可焊接至铲斗20。如图5所示,通过将塞焊218A焊接至第一构件210和底板20B,第一构件210可焊接至底板20B,通过将塞焊238A焊接至第二构件230和侧板20S,第二构件230可焊接至侧板20S。塞焊238B可经由通孔234焊接至第二构件230和侧板20S。
图6A示出图5中第一构件210的立体俯视图,图6B示出图5中第一构件210的立体仰视图。参照图6A,第一构件210可具有正面210T,使得第一构件210附接至底板20B时,正面210T可背对底板20B。参照图6B,第一构件210可具有适于在第一构件210附接至铲斗20时与底板20B相接触的附接面210A。第一构件210可具有近端面210P,与近端面210P相反的远端面210Q、和从近端面210P延伸至远端面210Q的一对平行面210S。近端面210P、远端面210Q、和该对平行面210S构成了第一构件210的矩形周边。附接面210A和正面210T可从第一构件210的近端面210P延伸至远端面210Q。第一构件210的附接面210A可包括台阶210E,该台阶210E将附接面210A分成适于连接至第二构件230的近侧部分210M和适于连接至底板20B的远侧部分210N。如图6B所示,第一构件210可包括塞焊通道212。第一构件210的塞焊通道212可布置在第一构件210的附接面210A的近侧部分210M处。塞焊通道212可线性延伸横贯近侧部分210M并与第一构件210的近端面210P间隔开。塞焊通道212可将近侧部分210M分成第一部分210U和第二部分210V。第一构件210可包括在第一构件210的附接面210A的开口214。开口214可从正面210T延伸至附接面210A。开口214可连接至塞焊通道212,由此提供塞焊通道212的焊接接入。
图7示出图5中附接至H型铲斗20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200的剖面图。第一构件210可附接至底板20B。第一构件可从侧板20S突出以连接至第二构件230。如图7所示,存在从底板20B至侧板20S的上升台阶。第一构件210的台阶210E可适于容纳这个铲斗上升台阶结合部。台阶210E可以是连接在远侧部分210N与近侧部分210M之间的斜坡。远侧部分210N可附接至底板20B,近侧部分210M可附接至第二构件230。如图7所示,近侧部分210M可与远侧部分210N处于不同的平面,例如,近侧部分210M可比远侧部分210N更远离底板20B。第二构件230可与如图1所示的第二构件130相同。当第二构件230的连接面230C连接至第一构件210的附接面210A时,第二构件230的塞焊通道232可连接至第一构件210的塞焊通道212。第一构件210的远侧部分210N可经由塞焊218A附接至底板20B。塞焊218A可大体焊接在远侧部分210N的周边附近和底板20B上。另外,塞焊218B可在开口214内焊接至远侧部分210N和底板20B。如图7所示,塞焊218B可通过经由开口214进入塞焊通道212而焊接。通过将塞焊218C焊接到塞焊通道212中,近侧部分210M可附接至第二构件230。通过将塞焊238A焊接在第二构件230和侧板20S上,第二构件230可焊接到侧板20S上。塞焊238A可大体焊接在第二构件230的外周周围。当第一构件210连接至第二构件230时,第二构件230的连接面230C连接至第一构件210的附接面210A的近侧部分210M。连接面230C可连接至第一构件210的第一部分210U。结果,第二构件230的塞焊通道232可对准以与第一构件210的塞焊通道212连通。如此,塞焊218C可接收在第二构件230的塞焊通道232内。当塞焊218C焊接到塞焊通道212上时,塞焊218C可同时接收在第二构件230的塞焊通道232内,由此将第二构件230固定至第一构件210,从而将第一构件210和第二构件230固定至铲斗20的结合部。
图8示出可附接至铲斗30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300的实例。不同于以前的实例,如图8所示的铲斗30是T型铲斗30,其中底板30B超出侧板30S从而形成“T”。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300可具有与图1中第一构件110相似的、附接至底板30B的第一构件310、和附接至侧板30S的第二构件330。如图8所示,T形结合部在底板30B与侧板30S之间形成台阶。于是,第二构件330的附接面(未在图8中示出)可具有将附接面分成上部330U和下部330L的台阶330E,使得下部330L适于连接至侧板30S。如图8所示,通过将塞焊318A焊接至第一构件310和底板30B,第一构件310可焊接至底板30B,通过将塞焊338A焊接至第二构件330和侧板30S,第二构件330可焊接至侧板30S。塞焊318B可经由开口314焊接至第一构件310和底板30B。塞焊338B(未在图8中示出)可经由通孔334焊接至第二构件330和侧板30S。
图9A示出图8中第二构件330的立体俯视图,图9B示出图8中第二构件330的立体仰视图。参照图9A,第二构件330可具有正面330T,使得第二构件330附接至铲斗30时,正面330T可背对铲斗30。参照图9B,第二构件330可具有适于在第二构件330附接至铲斗30时与底板30B相接触的附接面330A。第二构件330可具有连接面330C、与连接面330C相反的后面330R、和从连接面330C延伸至后面330R的一对平行面330S。连接面330C、后面330R和该对平行面330S构成了第二构件330的矩形周边。附接面330A可从第二构件330的连接面330C延伸至后面330R。第二构件330的附接面330A可包括台阶330E,该台阶330E将附接面330A分成适于连接至第一构件310的上部330U和适于连接至侧板20S的下部330L。如图9A所示,第二构件330可包括塞焊通道332。第二构件330的塞焊通道332可布置在第二构件330的附接面330A的上部330U。第二构件330的塞焊通道332可布置在第二构件330的附接面330A与连接面330C的交汇处330N。塞焊通道332可线性延伸横贯交汇处330N。塞焊通道332可以是在第二构件330的连接面330C与上部330U之间形成的斜面。第二构件330可包括从第二构件330的正面330T延伸至附接面330A的通孔334。
图10示出图8中附接至T型铲斗30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300的剖面图。第一构件310可附接至底板30B。第一构件310可从底板30B突出以连接至第二构件330。这样,如同前面的实例,第一构件310的塞焊通道312可暴露出从而连接至第二构件330的塞焊通道332。如图10所示,存在从侧板20S到底板20B的端部的上升台阶。第二构件330的台阶330E可适于容纳这个上升台阶。台阶330E可以是连接上部330U与下部330L的斜坡。下部330L可附接至侧板30S,上部330U可附接至第一构件310。如图10所示,上部330U可位于与下部330L不同的平面,例如,上部330U可比下部330L更加远离侧板30S。当第二构件330的连接面330C连接至第一构件310的附接面310A时,第二构件330的塞焊通道332可连接至第一构件310的塞焊通道312。第二构件330的下部330L可经由塞焊338A附接至侧板30S。塞焊338A可大体焊接在下部330L的周边周围和侧板30S上。另外,塞焊338B可在通孔334内焊接在下部330L和侧板30H上。如图10所示,塞焊338B可经由通孔334焊接。通过将塞焊318B焊接到塞焊通道312和塞焊通道332中,第一构件310可附接至第二构件330。当第二构件330连接至第一构件310时,第二构件330的连接面330C连接至第一构件310的附接面310A。连接面330C可附接至第一构件310的近侧部分310M。结果,第二构件330的塞焊通道332可对齐以与第一构件310的塞焊通道312连通。如此,塞焊318B可接收在第二构件330的塞焊通道332内。当塞焊318B焊接到第一构件310的塞焊通道312上时,塞焊318B可同时接收在第二构件330的塞焊通道332内,由此将第二构件330固定至第一构件310,并因此将第一构件310和第二构件330固定至铲斗30的结合部。
图11A和图11B示出第一构件410的实例。图11A示出第一构件410的立体俯视图,图11B示出第一构件410的立体仰视图。参照图11A,第一构件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414,例如,两个开口414。而且,第一构件410可具有中凸拱形的正面410T。如前所述,如图4B所示,每个开口414可连接至塞焊通道412,使得塞焊418B可经由开口414焊接到塞焊通道412中。第一构件410的塞焊通道412可将第一构件410的附接面410A分成第一部分410U和第二部分410V。第一构件410可包括围绕第二部分410V的边缘410K和沿第二部分410V的边缘410K布置的塞焊槽410H,使得塞焊槽410H可适于将塞焊(未在图11B中示出)接收在其中。塞焊槽410H可保护塞焊免受外力影响,因此提高了塞焊的耐久性。塞焊通道412可连接至塞焊槽410H或者与塞焊槽410H连通,使得塞焊(未在图11B中示出)可大体焊接在第二部分410V周围。塞焊槽410H可以是在平行面410S、远端面410Q和第二部分410V之间形成的斜面。附接面410A可呈中凸拱形以容纳具有弯曲表面的底板。
图12A和图12B示出第二构件430的实例。图12A示出第二构件430的立体俯视图,图12B示出第二构件430的立体仰视图。参照图12A,第二构件430可具有中凸拱形的正面430T。参照图12B,第二构件430可包括附接面430A和连接面430C,塞焊通道432可沿附接面430A与连接面430C之间的交汇处430N布置。第二构件430可包括围绕附接面430A的边缘430K和沿边缘430K延伸的塞焊槽430H。塞焊通道432可连接至塞焊槽430H或者与塞焊槽430H连通,使得塞焊(未在图12B中示出)可大体焊接在附接面430A周围。塞焊槽430H可以是在平行面410S、后面430R和附接面430A之间形成的斜面。如前所述,塞焊槽430H保护塞焊免受损伤。塞焊槽适用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有附接表面的所有边缘,以保护塞焊。第二构件430可包括从正面430T延伸至附接面430A的一个或多个通孔434。
图13A和图13B示出第一构件510的实例。图13A示出第一构件510的立体俯视图,图13B示出第一构件510的立体仰视图。参照图13A,第一构件5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514,例如,两个开口514。第一构件510可包括正面510T。开口514可从正面510T延伸至附接面510A。参照图13B,第一构件510的附接面510A可包括台阶510E,该台阶510E将附接面510A分成适于连接至第二构件(未在图13B中示出)的近侧部分510M和适于连接至底板(未在图13B中示出)的远侧部分510N。第一构件510可包括延伸横贯附接面510A的塞焊通道512。第一构件510的塞焊通道512可布置在第一构件510的附接面510A的近侧部分510M。塞焊通道512可延伸横贯第一构件510的近侧部分510M并与第一构件510的近端面510P间隔开。第一构件510的塞焊通道512可将第一构件510的近侧部分510M分成第一部分510U和第二部分510V。第一构件510可包括围绕远侧部分510N的边缘510E和沿远侧部分510N的边缘布置的塞焊槽510H。塞焊槽510H可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
图14A和图14B示出第二构件530的实例。图14A示出第二构件530的立体俯视图,图14B示出第二构件530的立体仰视图。参照图14A,第二构件530可包括正面530T。第二构件530可包括从正面530T延伸至附接面530A的通孔534。然而,第二构件530可包括不止一个通孔534。参照图14B,第二构件530的附接面530A可包括台阶530E,该台阶530E将附接面530A分成适于连接至第一构件(未在图6B中示出)的上部530U和适于连接至侧板(未在图6B中示出)的下部530L。第二构件530可包括围绕下部530L的边缘530K和沿下部530L的边缘530K布置的塞焊槽530H。塞焊槽530H可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类似于前面的实例,第二构件530可包括沿上部530U与连接面530C之间的交汇处530N的塞焊通道532。塞焊通道532和塞焊槽530H可以是如前所述的斜面。
图15示出附接至铲斗70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700的实例。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700的第一构件710可具有台阶710E。通过将塞焊718A焊接至第一构件710和底板70B,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700的第一构件710可在远侧部分710N处焊接至底板70B。虽然未在图15中示出,塞焊718C通过开口714焊接到塞焊通道712中。第一构件710的近侧部分710M可充分突出超过侧板70S以覆盖第二构件730。通过将塞焊738A焊接至第二构件730和侧板70S,第二构件730可焊接至侧板70S。虽然未在图15中示出,塞焊738C通过通孔734焊接至第二构件730和侧板70S。如前所述,塞焊718C可布置在第一构件710的塞焊通道712和第二构件730的塞焊通道732中,并焊接至铲斗70的角部。
参照图15,第一构件710和第二构件730可各自具有分别邻近第一构件710的近端面710P和第二构件730的连接面730C设置的标记726、746。在装配第一构件710和第二构件730时,标记726、746可彼此对齐以确保第二构件730与第一构件710对齐。标记可包括在前面所有的实例中。
图16示出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800的实例。除了第一构件810在其附接面810A不包括台阶,且第二构件830在其附接面830A具有台阶830E之外,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800类似于图15中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700。
如上所示,该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提供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多种组合,以适应各种结合部类型的铲斗。以上实例示出在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装配到铲斗上时连接至第二构件的第一构件。第一构件也可经由连接构件连接至第二构件。例如,第一构件可不包括第一部分,因此不从铲斗突出,但与底板的端部对齐。在这种构造中,第一构件的塞焊通道与第二构件的塞焊通道可沿铲斗的角部对齐并彼此连接。塞焊可焊接到各个构件的塞焊通道中以及结合部上。此后,连接构件可焊接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以保护第二构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一个实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不局限于该实例并可与其它实例的任一特征相结合。

Claims (14)

1.一种适于附接至土方运输设备的铲斗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所述铲斗包括底板和连接至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包括:
可附接至所述底板的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适于在所述第一构件附接至所述底板时连接至所述底板的附接面,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的塞焊通道,所述塞焊通道布置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附接面上;
可附接至所述侧板的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包括适于在所述第二构件附接至所述侧板时连接至所述侧板的附接面,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包括适合将塞焊接收在其中的塞焊通道,所述塞焊通道布置在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附接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适于为所述塞焊的焊接提供进入所述塞焊通道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开口包括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塞焊通道连接至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塞焊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构件的一端的连接面,其中所述连接面适于连接至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附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塞焊通道布置在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附接面与所述连接面的交汇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附接面包括台阶,所述台阶将所述附接面分成适于连接至所述第二构件的近侧部分和适于连接至所述底板的远侧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塞焊通道布置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附接面的所述近侧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围绕所述远侧部分的边缘和沿所述远侧部分的所述边缘布置的塞焊槽,其中所述塞焊槽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塞焊通道将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附接面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围绕所述第二部分的边缘和沿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边缘布置的塞焊槽,其中所述塞焊槽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附接面包括台阶,所述台阶将所述附接面分成适于连接至所述第一构件的上部和适于连接至所述侧板的下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围绕所述下部的边缘和沿所述下部的所述边缘布置的塞焊槽,其中所述塞焊槽适于将塞焊接收在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上层和适于连接至所述底板的下层,其中所述上层由比所述下层的材料更硬的材料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外层和适于连接至所述侧板的内层,其中所述外层由比所述内层的材料更硬的材料制成。
CN201780002821.0A 2017-08-02 2017-08-02 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 Pending CN1109451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G2017/050390 WO2019027365A1 (en) 2017-08-02 2017-08-02 PROTECTION SYSTEM AGAINST EDGE WEA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5190A true CN110945190A (zh) 2020-03-31

Family

ID=65229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2821.0A Pending CN110945190A (zh) 2017-08-02 2017-08-02 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8101B2 (zh)
EP (1) EP3458649B1 (zh)
CN (1) CN110945190A (zh)
AU (1) AU2017311608B2 (zh)
CA (1) CA2993060C (zh)
WO (1) WO20190273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171388A1 (en) * 2020-03-09 2021-09-16 Pasquale Lombardo Corner wear plate assembly
US20230287664A1 (en) * 2022-03-09 2023-09-14 Caterpillar Inc. Heel shroud having stress concentration reduction geometry and enhanced durabi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9952A (en) 1977-10-27 1978-12-19 Caterpillar Tractor Co. Wear strips for earthmoving buckets
JP2548726Y2 (ja) * 1991-01-21 1997-09-24 油谷重工株式会社 バケットの構造
US5564508A (en) 1995-08-03 1996-10-15 Caterpillar Inc. Replacable wear runner
JP3058178U (ja) * 1998-10-01 1999-06-08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掘削バケット用コーナーシュラウド
JP4160233B2 (ja) * 2000-05-19 2008-10-01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掘削バケット
JP2003261957A (ja) * 2002-03-12 2003-09-19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のバケット
AU2010100656A4 (en) 2009-06-24 2010-07-29 Mark Allan Coleman A wear assembly for an excavator bucket
US9027266B2 (en) * 2010-06-28 2015-05-12 Excalibur Steel Company Pty Ltd Wear resistant component
EA026474B1 (ru) * 2011-05-20 2017-04-28 Сандвик Майнинг Энд Констракшн Аустралиа (Продакшн/Сепплай) Пти Лтд. Изнашиваемая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ующая с грунтом деталь и средство механического крепления
GB2506095B (en) * 2011-12-30 2014-10-01 Caterpillar Inc Wear pad assembly
US20170314236A1 (en) * 2014-10-21 2017-11-02 Dale Arthur John Long Wear Protection Assembly
US9995021B2 (en) * 2014-11-07 2018-06-12 Caterpillar Inc. Wear member for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8649A4 (en) 2019-08-14
EP3458649B1 (en) 2021-05-19
EP3458649A1 (en) 2019-03-27
US20190040609A1 (en) 2019-02-07
CA2993060A1 (en) 2019-02-02
AU2017311608B2 (en) 2022-08-11
WO2019027365A1 (en) 2019-02-07
US10458101B2 (en) 2019-10-29
CA2993060C (en) 2019-08-27
AU2017311608A1 (en)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8260B2 (en) Implement ground engaging tip assembly having tip with tapered retention channel
US8464443B2 (en) Fixing device for a bucket front
AU2016274242B2 (en) Spacer shims for ground engaging tools
US11519159B2 (en) Implement tip assembly having tip with support rib
RU2710572C2 (ru) Хомут защитной накладки для защиты кромки рабочего орудия
CN106029996A (zh) 吊斗铲唇部的唇罩
CN110945190A (zh) 边缘磨损保护器系统
US11613874B2 (en) Implement tip assembly having tip with wear indicator
US11821178B2 (en) Edge wear protecto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