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8197B - 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8197B
CN110938197B CN201911225964.5A CN201911225964A CN110938197B CN 110938197 B CN110938197 B CN 110938197B CN 201911225964 A CN201911225964 A CN 201911225964A CN 110938197 B CN110938197 B CN 110938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esterification
copolyester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gly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59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8197A (zh
Inventor
李志勇
黄庆
刘玉来
金剑
陈伟
钟淑芳
邱志成
甘丽华
金小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xtile Academy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Textile Academ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xtile Academy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Textile Acade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xtile Academy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Textile Academy filed Critical China Textile Academy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259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8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8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8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8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8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8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C08G63/688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sulfur
    • C08G63/6884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sulfur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88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7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8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copoly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1)将二元羧酸、二元醇以及反应助剂充分混合后进行预酯化反应;(2)上述的预酯化反应其酯化率达到50%‑85%时,加入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和二元醇的混合液,继续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二元醇通过分离塔采出,直到酯化率达到90%或以上;(3)酯化反应得到的低聚物继续进行缩聚反应,得到可满足纺丝要求的共聚酯切片。本发明提供的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工艺稳定,获得的共聚酯熔点高,可纺性好,同时解决了缩聚真空系统的物料夹带问题,有利于连续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分子结构高度对称且十分规整,其纤维结晶度和取向度较高,亲染料极性基团较少,导致染色性能较差,染色条件苛刻,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当PET纤维与蚕丝、羊毛等纤维进行混纺应用时,如果染色工艺条件控制不当,很容易造成蚕丝、羊毛纤维的损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开发与应用。
为了改善常规PET的染色性能,通常在常规聚酯的生产中添加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第三单体),即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或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制备得到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可有效降低染色温度,从而避免了与蚕丝、羊毛共染色过程中的纤维损伤问题,可以取得良好的染色效果。且与常规PET纤维相比,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纤维经染色后具有色谱齐全、颜色鲜艳、优良的湿牢度和摩擦牢度、不易起毛、起球,织物手感好、混纺织物具有双色效果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研发和推广。
在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三单体浓度一般是20%-40%,其余组分均为乙二醇,生产中三单体的添加时机一般在酯化完成之后(酯化率90%以上)、预缩聚之前进行,此时三单体的加入会造成大量的乙二醇组分进入缩聚系统,该组分在生产中是不需要的,而大量的乙二醇在通过缩聚系统真空手段抽出的过程中,极易造成物料的夹带和真空系统的堵塞,从而限制了其连续化生产的进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聚友化工有限公司马莉等直接在酯化反应之前添加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充分混合后进行酯化和缩聚反应,但最终得到产品结构规整性较差,熔点较低(<200℃),限制了其在纤维生产中的应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得到的共聚酯熔点较高,可满足稳定纺丝的要求,同时还解决了聚合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夹带问题,工艺稳定,有利于连续化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磺酸钠基团的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元羧酸、二元醇以及反应助剂充分混合后进行预酯化反应;
(2)当步骤(1)中预酯化反应的酯化率达到50%-85%时,加入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和二元醇的混合液,继续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二元醇通过分离塔采出,直到酯化率达到90%或以上;
(3)酯化反应得到的低聚物继续进行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酯。
由于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生产过程中,在酯化完成之后、预缩聚之前添加三单体会造成大量的乙二醇组分进入缩聚系统,而大量的乙二醇在通过缩聚系统真空手段抽出的过程中,极易造成物料的夹带和真空系统的堵塞,从而限制了其连续化生产的进行或限制了生产效率及生产稳定性的提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二元羧酸、二元醇预先酯化的办法,达到50%-85%的酯化率后,再加入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的混合液,混合液作为液体易于加入且利于分散,然后继续进行酯化反应,酯化率达到90%或以上进行缩聚,由此得到的共聚酯熔点较高,可满足稳定纺丝的要求。同时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节乙二醇配比,且过量的乙二醇可以通过酯化分馏塔采出,有效减少了缩聚阶段中的乙二醇脱出量,从而减少了缩聚生产过程中的真空物料夹带问题以及物料夹带导致的真空系统易堵塞问题,该制备工艺稳定程度高,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连续化生产,对该品种拓展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的方案,当步骤(1)中预酯化反应的酯化率达到70%-85%时,加入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和二元醇的混合液。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包括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或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的物质的量为加入的二元羧酸的物质的量的0.5%-3%;
优选的,所述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的物质的量为加入的二元羧酸的物质的量的1%-2.5%;
优选的,所述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的摩尔比为1:1.11-1.4。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二元羧酸包括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己二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二元羧酸为对苯二甲酸。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二元醇为直链或带烷基支链的二元醇,选自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二甘醇、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二元醇为乙二醇。
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进行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反应助剂包括催化剂和稳定剂,所述催化剂为锑系催化剂、钛系催化剂或醋酸类催化剂,所述稳定剂为磷酸酯稳定剂或酚类稳定剂;
优选的,所述的催化剂包括三氧化二锑、乙二醇锑、醋酸锑、醋酸钙、醋酸锌、醋酸钠、钛酸四丁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稳定剂包括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酯、磷酸、irganox1010、irganox168、irganox259、irganox1330以及irganoxB900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缩聚反应包括预缩聚反应和终缩聚反应两个阶段;所述预缩聚反应中控制温度为240-275℃,压力为1-4Kpa;所述的终缩聚反应中控制温度为245-290℃,压力为0.005-0.5Kpa。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共聚酯溶解在苯酚和四氯乙烷溶液中,其中苯酚:四氯乙烷的重量比为1:1;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所述的共聚酯的特性粘度数值在0.50dL/g以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采用的制备方法为在预酯化反应达到一定的酯化率时加入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然后继续进行酯化反应,因此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节乙二醇配比,且过量的乙二醇可以通过酯化分馏塔采出,有效减少了缩聚阶段中的乙二醇脱出量,从而减少了缩聚生产过程中的真空物料夹带问题以及物料夹带导致的真空系统易堵塞问题,该制备工艺稳定程度高,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连续化生产。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共聚酯熔点较高,可纺性好,拓展了其在纤维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共聚酯具有较好的成纤性能,其可以在常规的PET设备上进行纺丝,可纺性较好,并表现出了较为优异的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三氧化二锑,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50%时,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加入的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总添加的对苯二甲酸的物质的量的1.5%。混合均匀后,继续酯化反应至酯化率达到90%,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离塔采出;
然后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60dL/g,熔点为234℃。
实施例2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乙二醇锑,稳定剂为磷酸三甲酯,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50%时,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加入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对总添加的苯二甲酸的物质的量的1.5%。混合均匀后,继续酯化反应至酯化率达到90%,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离塔采出;
然后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60dL/g,熔点为229℃。
实施例3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三氧化二锑,稳定剂为磷酸,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70%时,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加入的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总添加的对苯二甲酸的物质的量的1.5%。混合均匀后,继续酯化反应至酯化率达到90%,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离塔采出;
然后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55dL/g,熔点为239℃。
实施例4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11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乙二醇锑和醋酸钠,稳定剂为irganox1010,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80%时,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加入的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总添加的对苯二甲酸的物质的量的1.5%,混合均匀后,继续酯化反应至酯化率达到90%,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离塔采出;
然后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54dL/g,熔点为240℃。
实施例5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乙二醇锑,稳定剂为磷酸,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85%时,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对苯二甲酸的1.5%。混合均匀后,继续酯化反应至酯化率达到90%,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离塔采出;
然后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51dL/g,熔点为239℃。
实施例6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醋酸锑,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70%时,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加入的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总添加的对苯二甲酸的物质的量的3%。混合均匀后,继续酯化反应至酯化率达到90%,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离塔采出;
然后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60dL/g,熔点为247℃。
实施例7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钛酸四异辛酯,稳定剂为磷酸三甲酯,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70%时,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总添加的对苯二甲酸的物质的量的0.5%。混合均匀后,继续酯化反应至酯化率达到90%,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离塔采出;
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70dL/g,熔点为241℃。
实施例8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稳定剂为磷酸,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70%时,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聚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加入的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总添加的对苯二甲酸的物质的量的1.5%。混合均匀后,继续酯化反应至酯化率达到90%,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离塔采出;
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65dL/g,熔点为239℃。
实施例9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己二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乙二醇锑,稳定剂为irganoxB900,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70%时,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总添加的对苯二甲酸及己二酸的总的物质的量的1.5%。混合均匀后,继续酯化反应至酯化率达到90%,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离塔采出;
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63dL/g,熔点为227℃。
实施例10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醋酸锑,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70%时,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总摩尔数的1.5%。混合均匀后,继续酯化反应至酯化率达到90%,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离塔采出;
然后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59dL/g,熔点为227℃。
对比例1
将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催化剂为三氧化二锑,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对苯二甲酸的1.5%。混合均匀后,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90%时,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预缩聚反应结束后,升温至280℃,进行终缩聚反应,压力为0.1KPa,当熔体粘度达到目标要求时,终止反应,经过冷却、切粒,得到共聚酯切片。
共聚酯切片溶解在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中,共聚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其特性粘度为0.63dL/g,熔点为217℃。
以下为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与二元羧酸物质的量比值分数相同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熔点对比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中可知,对比例1中在酯化反应前添加含磺酸钠基团单体的方法得到的共聚酯的熔点较低,实施例1-5中在二元羧酸、二元醇进行预酯化反应,并在预酯化反应的酯化率达到50%或以上时,加入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和二元醇的混合液,继续进行酯化反应,最终得到的共聚酯的熔点较高,可满足稳定纺丝的要求。
对比例2
将羧酸与醇摩尔比为1:1.25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和稳定剂混匀后加入在酯化反应器进行预酯化反应,催化剂为三氧化二锑,稳定剂为亚磷酸三苯酯,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酯化率达到90%时,直接将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与乙二醇的混合液添加至反应体系,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对苯二甲酸的1.5%。然后升温至270℃,进行预缩聚反应,压力为1-4KPa,物料夹带较严重,发生了真空系统堵塞,反应中止。对比例2与实施例1-5的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申请人分析认为对比例2中由于加入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单体时,反应体系酯化率已达到90%,酯化反应结束,加入单体与乙二醇的混合液后立即建立真空,混合液中的大量乙二醇在通过真空手段抽出的过程中,发生了较多物料夹带,因此增加了真空系统堵塞风险。
上述各实施例中,由于加入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单体时,反应体系酯化率未达到90%,还需要进一步的酯化反应,此阶段除了酯化脱水外,过量的乙二醇通过分馏塔采出,因此降低了真空系统堵塞的风险,以上各实施例未发生真空堵塞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元羧酸、二元醇以及反应助剂充分混合后进行预酯化反应;(2)当步骤(1)中预酯化反应的酯化率达到50%-85%时,加入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和二元醇的混合液,继续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中过量的二元醇通过分离塔采出,直到酯化率达到90%或以上;
(3)酯化反应得到的低聚物继续进行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酯切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1)中预酯化反应的酯化率达到70%-85%时,加入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和二元醇的混合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包括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或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的物质的量为加入的二元羧酸的物质的量的0.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磺酸钠基团的单体的物质的量为加入的二元羧酸的物质的量的1%-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的摩尔比为1:1.11-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元羧酸包括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己二酸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元羧酸为对苯二甲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元醇为直链或带烷基支链的二元醇,选自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二甘醇、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元醇为乙二醇。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进行预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40-265℃。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助剂包括催化剂和稳定剂,所述催化剂为锑系催化剂、钛系催化剂或醋酸类催化剂,所述稳定剂为磷酸酯稳定剂或酚类稳定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包括三氧化二锑、乙二醇锑、醋酸锑、醋酸钙、醋酸锌、醋酸钠、钛酸四丁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包括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酯、磷酸、irganox1010、irganox168、irganox259、irganox1330以及irganoxB900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缩聚反应包括预缩聚反应和终缩聚反应两个阶段;所述预缩聚反应中控制温度为240-275℃,压力为1-4Kpa;所述的终缩聚反应中控制温度为245-290℃,压力为0.005-0.5Kpa。
16.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酯切片溶解在苯酚和四氯乙烷溶液中,其中苯酚:四氯乙烷的重量比为1:1;共聚酯切片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时,在25℃下测试,所述的共聚酯的特性粘度数值在0.50dL/g以上。
CN201911225964.5A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938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5964.5A CN110938197B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5964.5A CN110938197B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8197A CN110938197A (zh) 2020-03-31
CN110938197B true CN110938197B (zh) 2023-10-20

Family

ID=69909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25964.5A Active CN110938197B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81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7752A (zh) * 2020-07-10 2020-10-16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生化降解型水溶性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2964B (zh) * 2020-10-12 2023-01-06 中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涂层用改性聚酯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24786B (zh) * 2021-03-17 2022-09-09 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 一种无锑高压阳离子可染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14163625A (zh) * 2021-11-23 2022-03-11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阳离子可染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7612B (zh) * 2021-12-27 2023-07-21 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以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直接酯化法制备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5-磺酸钠的方法
CN116695272A (zh) * 2023-08-08 2023-09-05 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阳离子易染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0572A (ja) * 2000-09-11 2002-03-19 Kanebo Ltd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CN102391487A (zh) * 2011-09-19 2012-03-28 吴江市港洋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抗起球、抗老化、常压阳离子可染聚酯切片的制备方法
CN108017779A (zh) * 2016-10-28 2018-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染色性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5841A (zh) * 2018-09-20 2019-03-19 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含锑催化剂的碱溶性共聚酯的连续聚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0572A (ja) * 2000-09-11 2002-03-19 Kanebo Ltd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CN102391487A (zh) * 2011-09-19 2012-03-28 吴江市港洋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抗起球、抗老化、常压阳离子可染聚酯切片的制备方法
CN108017779A (zh) * 2016-10-28 2018-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染色性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5841A (zh) * 2018-09-20 2019-03-19 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含锑催化剂的碱溶性共聚酯的连续聚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8197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8197B (zh) 一种含磺酸钠基团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8727575B (zh) 一种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基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0567600C (zh) 一种改性的共聚酯切片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56469B (zh) 一种高流动性阳离子改性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13550022B (zh) 一种阳离子可染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1304781B (zh) 一种吸湿排汗ecdp纤维的制备方法
KR102331733B1 (ko) Cd-pet 섬유 제조용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이를 포함하는 복합수지, 이를 이용한 cd-pet 섬유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1072938B (zh) 一种低熔点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9201B (zh) 一种高流动亲水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10528108A (zh) 一种多元共聚酯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660537B (zh) 一种热敏性共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304795A (zh) 一种有机硅共聚酯
CN109180923B (zh) 一种高流动性耐污易染聚酯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5350A (zh) 一种改性共聚酯切片及纤维的制备工艺
CN109485838B (zh) 共聚型高流动性阳离子聚酯母粒基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3226B (zh) 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的制备方法、该聚酯及其特性粘度测试方法
WO2012027885A1 (zh) 由带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和间苯二元酸二元酯-5-磺酸钠或钾改性的共聚酯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044671B (zh) 一种含二失水糖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11363128B (zh) 一种分子量集中分布的ptt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8091B (zh) 黑色亲水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0477B (zh) 一种抑制聚合副反应的方法
TWI782605B (zh) 用於製備陽離子染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聚酯樹脂及包含其的陽離子染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複合樹脂
CN114163625A (zh) 阳离子可染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US3471446A (en) Sulfonate modified copolyesters containing amines
JPH0563506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