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3523B -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3523B
CN110933523B CN201911322189.5A CN201911322189A CN110933523B CN 110933523 B CN110933523 B CN 110933523B CN 201911322189 A CN201911322189 A CN 201911322189A CN 110933523 B CN110933523 B CN 110933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ponent
substrate
network devic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21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3523A (zh
Inventor
江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10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9645A/zh
Priority to CN201911322189.5A priority patent/CN1109335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3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3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3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3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2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mounted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e.g. insert mounted components [IMC]
    • H05K1/185Components encapsulated in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incorporated in internal layers of a multilayer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H05K7/140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板组件、网络设备。其中,基板组件包括基板,底板,第一元器件,以及第二元器件。底板设于基板的一侧,且底板靠近基板的一侧设有凹槽。第一元器件设于底板背离基板的一侧。第二元器件设于凹槽内。本申请提供的基板组件,通过在底板靠近基板的一侧设有凹槽,并使第二元器件设于凹槽内。这样可减少在底板背离基板一侧装设的元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底板的面积,降低基板组件的成本与尺寸。

Description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由于电子产品的便携性以及丰富多样的操作性,现已备受广大用户的喜赖。但同时用户对电子产品的期望值与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电子产品中的电路板上通常采用单面布局的方法来装设元器件,但这样为了将元器件设于电路板上,会增加电路板的面积,进而增加电子产品的成本与整机尺寸。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板组件,所述基板组件包括:
基板;
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凹槽;
第一元器件,所述第一元器件设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以及
第二元器件,所述第二元器件设于所述凹槽内。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基板组件,通过在底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凹槽,并使第二元器件设于凹槽内。这样可减少在底板背离基板一侧装设的元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底板的面积,降低基板组件的成本与尺寸。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壳体、信号转换装置、以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基板组件,所述信号转换装置与所述基板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信号转换装置电连接所述基板组件。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网络设备,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基板组件,可减少在底板背离基板一侧装设的元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基板组件的面积,降低网络设备的成本与整机尺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中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驱动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12为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图12中的网络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一实施方式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
图1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2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2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的网络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25为网络设备的位置与对应的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的对照表。
图2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将首先介绍下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相关结构与原理。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应用环境示意图。所述网络设备1是一种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所述网络设备1与基站3进行通信,接收基站3发出的第一网络信号,并将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5使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CPE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工厂、小区等,CPE可接入的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无线网络信号,能够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网络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网络设备1包括壳体220。所述壳体220的形状可以为多面柱状筒,或者是圆柱筒。所述壳体22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塑料等绝缘材料。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还可以不包括所述壳体220。
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及信号转换装置120。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可旋转以从不同方向接收第一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从不同方向接收的所述第一网络信号中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成第二网络信号。
当所述网络设备1包括壳体220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及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可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接收天线或者太赫兹信号接收天线。相应地,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或者太赫兹信号。目前,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中,根据3GPPTS 38.101协议的规定,5G新空口(new radio,NR)主要使用两段频率:FR1频段和FR2频段。其中,FR1频段的频率范围是450MHz~6GHz,又叫sub-6GHz频段;FR2频段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属于毫米波(mm Wave)频段。3GPP Release 15版本规范了目前5G毫米波频段包括:n257(26.5~29.5GHz),n258(24.25~27.5GHz),n261(27.5~28.35GHz)和n260(37~40GHz)。毫米波或者太赫兹信号具有传输速度快等优点,然而毫米波或者太赫兹信号容易被外界物体遮挡。当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与基站3之间有物体遮挡时,则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到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弱,此时,若将信号强度较弱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则可能导致得到的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也较弱。
对于放置在一定位置的网络设备1而言,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各个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同。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网络设备1中的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可旋转,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位于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停留在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上。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将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的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成第二网络信号。本实施方式中的网络设备1中的信号转换装置120将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从而保证了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而保证了利用所述第二网络信号通信时的通信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可手动被旋转,或者是自动被旋转,只要满足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可被旋转即可。在本申请中,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可自动被旋转为例进行介绍,驱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自动旋转的器件稍后描述。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控制器130。所述控制器130用于根据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信号强度最强方向,并控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转动至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
具体地,所述控制器130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电连接,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旋转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可接收到各个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所述控制器130比较各个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的强度,并确定出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30控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转动至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可以实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旋转的自动化控制。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方式中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在图5中仅仅示意出了网络设备1中和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以及驱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相关的部件,而忽略了所述网络设备1中的其他部件。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底座140、支架150、及驱动器160。所述底座140与所述支架15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设置于所述支架150上,所述驱动器16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130的控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支架150相对所述底座140转动至所述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
所述底座140为固定不动的,比如,所述底座140可直接或间接固定于所述网络设备1的壳体220(请参阅图2)上。所述支架150与所述底座14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设置于所述支架150上时,当所述驱动器160驱动所述支架150旋转时,所述支架150带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旋转。所述驱动器160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电机等。所述底座140形成外壳,所述驱动器160设置于所述底座140形成的外壳内。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包括多个接收单元112,以形成天线阵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接收单元112的数量为2个为例进行示意。所述接收单元112设置于第一板体113上。所述第一板体1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电路板等。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所述驱动器160包括驱动电机161、及减速器162。所述驱动电机161固定于所述底座140,所述驱动电机161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转动,且所述驱动电机161的步距角为第一角度,所述减速器162啮合于所述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且所述减速器162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50,所述减速器162用于将第一角度转换为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二角度小于所述第一角度。
所述驱动器160还包括驱动轴165,所述驱动轴165与所述驱动齿轮164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165还与所述支架150固定连接。当所述驱动齿轮164转动时,所述驱动轴165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支架150转动,当所述支架150转动时进而带动设置在所述支架150上的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160还包括轴承166,所述轴承166套设在所述驱动轴165上,所述驱动齿轮164通过所述轴承166与所述驱动轴165相连。
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第二板体180。所述网络设备1中的信号转换装置120、所述控制器130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180上。所述第二板体180也称为小板。驱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工作的元器件主要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180上。比如,所述第二板体180上还可设置有供电电路、保护电路等,以辅助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将所述第一网路信号转换成所述WiFi信号。
所谓步距角,是指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脉冲而言所述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转过的机械角度。所述驱动电机161的步距角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3°,1.5°,0.75°,3.6°,或者1.8°。所述步距角越大,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脉冲导致所述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转动的角度越大,则带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转过的角度越大;相反地,所述步距角越小,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脉冲导致所述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转动的角度越小,则带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转过的角度越小。当所述步距角越大时,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脉冲导致所述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转动的角度越大,所述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转动一圈所需要的脉冲越少;相反地,当所述步距角越小时,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脉冲导致所述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转动的角度越小,所述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转动一圈所需要的脉冲越多。比如,对于步距角为1.8°的驱动电机161而言,转一圈所需要的脉冲数量为360/1.8=200个。通常而言,所述驱动电机161的步距角较大,若不采用所述减速器162,若是直接采用驱动电机161驱动所述支架150,则,所述支架150每次旋转的角度较大,那么,设置于所述支架150上的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每次转动的角度较大,进而导致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在旋转一周时接收到的第一网络信号的数量较少,进而有可能导致后续根据采集到的各个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的判断不准确。举例而言,当所述驱动电机161转动的步距角为第一角度且不采用减速器162时,所述控制信号的一个脉冲使得所述支架150从位置A转动到位置B,而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的方向位于A和B之间的位置C,那么,由于所述步距角过大,则,所述驱动电机161无法驱动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旋转至C点,进而使得根据采集到的各个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的判断不准确。
本申请的网络设备1中设置有减速器162,将第一角度转换为更小的第二角度,当所述驱动电机161通过减速器162驱动所述支架150时,可使得所述支架150转动一圈所用的次数较多。换而言之,相较于未使用减速器162的网络设备1,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减速器162可使得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到更多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进而提高了根据采集到的各个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时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速器162包括P级齿轮组163、及驱动齿轮164。每级齿轮组163均包括同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1631及第二齿轮1632。每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大于同级齿轮组163中所述第二齿轮1632的半径。所述P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第一级齿轮组163中第二齿轮1632啮合第二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第Q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啮合第Q-1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二齿轮1632,第Q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二齿轮1632啮合第Q+1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第P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二齿轮1632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64,所述驱动齿轮164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150。其中,Q和P均为正整数,Q大于1且Q小于P,且第Q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小于第Q+1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第P级齿轮组163中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小于所述驱动齿轮164的半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减速器162包括2级齿轮组163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所述减速器162也可以包括1级齿轮组163,2级齿轮组163,3级齿轮组163,甚至更多级齿轮组163。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驱动器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速器162包括2级齿轮组163。每级齿轮组163均包括同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1631及第二齿轮1632。每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大于同级齿轮组163中所述第二齿轮1632的半径。为了方面描述,将2级齿轮组分别命名为第一级齿轮组163a及第二级齿轮组163b。所述第一级齿轮组163a中的第一齿轮1631啮合所述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所述第一级齿轮组163a中的第二齿轮1632啮合第二级齿轮组163b中的第一齿轮1631。所述第二级齿轮组163b中的第二齿轮1632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64。所述第一级齿轮组163a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小于第二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且第二级齿轮组163b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小于所述驱动齿轮164的半径。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速器162包括1级齿轮组163时,所述齿轮组163包括同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1631及第二齿轮1632,所述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1632的半径;所述第一齿轮1631和所述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所述第二齿轮1632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64。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减速器162包括3级齿轮组163时,每级齿轮组163均包括同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1631及第二齿轮1632。每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大于同级齿轮组163中所述第二齿轮1632的半径。为了方面描述,将3级齿轮组163分别命名为第一级齿轮组163a、第二级齿轮组163b、及第三级齿轮组163c。所述第一级齿轮组163a中的第一齿轮1631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级齿轮组163a中的第二齿轮1632啮合第二级齿轮组163b中的第一齿轮1631。所述第二级齿轮组163b中的第二齿轮1632啮合所述第三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所述第三齿轮组163中的第二齿轮1632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64。所述驱动齿轮164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150。所述第一级齿轮组163a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小于第二级齿轮组163b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第二级齿轮组163b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三级齿轮组163c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且所述第三级齿轮组163c中的第一齿轮1631的半径小于所述驱动齿轮164的半径。
当所述齿轮组163的数量越多时,所述第二角度越小,越有利于所述支架150的旋转角度的精确控制,越有利于接收更多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进而有利于提高根据采集到的各个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时的准确性。然而,齿轮组163越多,则齿轮组163的安装所需要的时间越多,以及齿轮组163所占的空间越大。因此,可综合对支架150旋转角度控制的精确性、安装齿轮组163所耗费的时间以及齿轮组163所占的空间综合考虑旋转齿轮组163的数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速器162包括3组齿轮组163。所述驱动电机161固定于所述底座140,P=3,第一级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相较于第一齿轮1631齿轮组163中的第二齿轮1632背离所述底座140设置;第二齿轮1632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相较于所述第二齿轮1632齿轮组163中的第二齿轮1632背离所述底座140设置;第三齿轮组163中的第一齿轮1631相较于所述第三齿轮组163中的第二齿轮1632邻近所述底座140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组163的设置方式可使得所述齿轮组163所占用的体积较小,有利于提升所述减速器162的集成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器160驱动所述支架150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在第一平面内旋转。在其他实施方式,所述驱动器160还可驱动所述支架150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在第一平面内旋转且还可驱动所述支架150带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在第二平面内旋转,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不同。举例而言,所述第一平面可以为XY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可以为YZ平面。
当所述驱动器160驱动所述支架150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在所述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内旋转时,可使得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到更多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进而提高了根据采集到的各个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时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位置监测器170,所述位置监测器170用于监测所述支架150相较于所述底座140之间转动的角度,所述控制器130根据所述支架150相较于所述底座140转动的角度矫正所述控制信号。具体地,所述位置监测器170包括磁铁171及磁编码器172。所述磁铁171设置于与所述驱动齿轮164相连的驱动轴165(参见图6至7)上。所述磁编码器172设至于所述第二板体180上。可选地,所述磁铁171设置于所述驱动轴165上邻近所述第二板体180的一端。还设置于所述驱动齿轮164面对所述第二板体180的一侧,以提升检测精度。
请结合图6及图7并一并参阅图12、图13及图14,图12为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立体结构图;图13为图12中的网络设备的立体分解图;图14为一实施方式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辅助支架270。所述网络设备1包括辅助支架270可结合到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1中。
所述辅助支架270固定于所述支架150上。所述辅助支架270用于辅助所述支架270固定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以使得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更加牢固地固定于所述支架150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150包括支架本体151、第一延伸部152、及第二延伸部153。所述第一延伸部152与所述支架本体151的一端弯折相连,所述第二延伸部153与所述支架本体151的另一端弯折相连,所述第二延伸部153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52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51的同侧,且均背离所述底座140。所述第二板体180通过固定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52及所述第二延伸部153。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180背离所述底座140的一侧。
所述第一延伸部15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53上均设置有定位件1531,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定位件1531配合以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52及所述第二延伸部15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1531为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设有螺纹,相应地所述固定件为螺钉,所述第二板体180上设置有通孔。在装配时,将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孔对准,将螺钉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及所述定位孔,以将所述第二板体180固定于所述支架150的第一延伸部152及第二延伸部153上。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1531为螺杆,所述螺杆的长度通常大于所述第二板体180的厚度。所述固定件为螺帽,所述第二板体180上设置有通孔。在装配时,将第二板体180的通孔对准螺杆,且套设在螺杆上,再将螺帽套设在所述螺杆上,以件所述第二板体180固定于所述支架150的第一延伸部152及第二延伸部153上。所述第二板体180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52及所述第二延伸部153的方式并不局限于前面介绍的两种实施方式,只要满足将所述第二板体180固定于所述支架150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15及图16,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网络设备1还包括散热件190。所述网络设备1包括散热件190可结合到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1中。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网络信号的接收面111。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散热件190,所述散热件190直接或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背离所述接收面111的表面上。
所述散热件19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所述散热件190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工作时散热,以避免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工作时过热而导致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性能不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件190还包括多个散热片191,所述多个散热片191间隔设置,以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邻近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的旋转轴的散热片191的尺寸大于远离所述旋转轴的散热片191的尺寸。
由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的两端与所述网络设备1的壳体220之间存在间隙,因此,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的两端相较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靠近旋转轴的部位更容易散热。本申请的网络设备1中将邻近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的旋转轴的散热片191的尺寸设置为大于远离所述旋转轴的散热片191的尺寸,因此,可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各个部位的散热效果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自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的端部向所述旋转轴方向,所述散热片191的长度依次增大。所述散热片191的此种设置一方面可提高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各个部位的散热效果的均匀性,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旋转时,不容易碰到所述网络设备1中的其他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190还包括散热本体192,所述散热本体192贴附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背离所述接收面111的表面。所述多个散热片191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192背离所述接收面111的表面。所述散热本体192的形状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矩形。
当所述散热件190还包括散热本体192时,所述散热本体192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的热量能够快速的导出。
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风扇240。所述网络设备1包括风扇240可结合到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网络设备1包括所述风扇240结合到图2所示的图中进行示意。所述风扇240对应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设置,用于散热。所述风扇240用于加速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附近的空气流通,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设备1的壳体220上设置有散热孔221。所述散热孔221联通所述壳体220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风扇240转动时带动所述壳体220内的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孔221与所述壳体220之外的空气交互以实现散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第三板体260,所述第三板体260为所设置于所述网络设备1的底端,为所述网络设备1的工作提供保障。所述第三板体260也称为大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散热板280,所述散热板280邻近所述第三板体260设置,以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18,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风扇240。所述网络设备1包括风扇240可结合到图1至图16所涉及的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1中。
所述风扇240设置于所述网络设备1的底部。所述风扇240转动时可带动所述壳体220内的空气与所述壳体220之外的空气交互以实现散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第三板体260,所述第三板体260为所设置于所述网络设备1的底端,为所述网络设备1的工作提供保障。所述第三板体260也称为大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散热板280,所述散热板280邻近所述第三板体260设置,以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信号发射天线200。所述信号发射天线200与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电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网络信号辐射出去。当所述第二网络信号为WiFi信号时,所述信号发射天线200为WiFi天线。
请一并参阅图2、图20及图21,图2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示意,去掉了所述网络设备1中的所述壳体220,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用于接收第三网络信号,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还用于将所述第三网络信号转换成第四网络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相较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设置于所述网络设备1的顶部,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沿着所述网络设备1的周缘分布。所述网络设备1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8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可选地,两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可组成天线组210a,设置在同一基板上。
由于发射所述第三网络信号的基站3位置的不确定性,因此,所述第三网络信号传输的方向也存在不确定性。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的位置固定,不可旋转。本申请中通过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沿着所述网络设备1的周缘分布,可检测到多个方向上的第三网络信号。进而可提高根据采集到的各个第三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信号最强的第三网络信号时的准确性。
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sub-6G信号接收天线,相应地,所述第三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sub-6G信号接收天线,所述第四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WiFi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壳体220,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沿着所述网络设备1的周缘分布包括但不限于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直接或间接贴附于所述壳体220上;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设置在所述网络设备1的壳体220内,且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不与所述壳体220接触。
所述壳体220的形状可以为多面柱状筒,或者是圆柱筒,对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所述控制器130、所述控制器130、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等部件均可设置在所述壳体220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壳体22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塑料等绝缘材料。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将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中的信号强度最强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三网络信号转换为第四网络信号。
举例而言,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的数目为M个,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强度从M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中选择一个或N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当被选择的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的数目为一个时,被选择的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强度均大于其余的每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单独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强度。当被选择的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的数目为N个时,被选择的N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的信号强度的总和大于M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中其余任意N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的强度的总和。其中,M和N均为正整数,举例而言,M等于但不仅限于为8,N等于但不仅限于为4。
请一并参阅图22、图23及图24,图2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2中的网络设备去掉壳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网络设备1包括壳体220、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信号转换装置120。所述壳体220具有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及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相较于所述壳体220可旋转从不同方向接收第一网络信号,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位于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时,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将第一网络信号转换成第二网络信号,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相较于所述壳体220固定,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将所述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中的信号强度最强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接收的第三网络信号转换为第四网络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天线210、所述第一网络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所述第三网络信号、及所述第四网络信号请参阅前面描述,再次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及图13等相关附图,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底座140、支架150、驱动器160、及控制器130。所述底座140固定于所述壳体220,所述支架150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40,且所述支架150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所述驱动器160用于在所述控制器130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支架150运动。所述驱动器160的结构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网络设备1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支架150、底座140、及信号转换装置120,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承载于所述支架150,所述支架150转动连接至所述底座140,当所述网络设备1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相较于所述底座140处于预设位置,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相较于所述底座140处于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处于其余位置时接收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用于将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的信号最强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成第二网络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所述支架150、所述底座140、所述信号转换装置120、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及第二网络信号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驱动器160、及控制器130,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到测试指令时,所述控制器130控制所述驱动器160驱动所述支架150相较于所述底座140至少旋转一周,以得到各个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控制器130根据各个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出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所述控制器130控制所述驱动器160驱动所述支架150转动到信号强度最前的方向。
所述网络设备1具有测试状态以及工作状态,所述测试状态位于所述工作状态之前。当所述网络设备1处于测试状态时,所述网络设备1中的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测试信号,并确定出第一网络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当所述网络设备1在测试状态确定出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之后,进入到工作状态。换而言之,当所述网络设备1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相较于所述底座140处于预设位置,此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的第一网络信号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相较于所述底座140处于其余位置时的第一网络信号的强度。
具体地,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驱动器160、及控制器130。当所述网络设备1处于测试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到测试指令,所述控制器130控制所述驱动器160驱动所述支架150相较于所述底座140至少旋转一周,以得到各个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控制器130根据各个方向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出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所述控制器130控制所述驱动器160驱动所述支架150转动到信号强度最前的方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1具有测试状态以及工作状态,所述测试状态位于所述工作状态之前。所述网络设备1还包括存储器230,所述存储器230内存储有对照表,所述对照表中包括所述网络设备1的位置以及与网络设备1的位置对应的第一网络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的对应关系,当所述网络设备1处于测试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接收到测试指令,所述控制器130将所述网络设备1当前的位置与所述对照表进行比对,并在所述网络设备1当前的位置与所述对照表中的网络设备1的位置匹配时,所述控制器130根据所述对照表控制所述驱动器160工作,以使得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位于与匹配的所述位置对应第一网络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
举例而言,请一并参照图25,图25为网络设备的位置与对应的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的对照表。所述对照表中所述网络设备1的位置为L1,L2,L3,…,Ln。当所述网络设备1的位置为L1时,对应的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为P1;当所述网络设备1的位置为L2时,对应的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为P2;当所述网络设备1的位置为L3时,对应的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为P4;…;当所述网络设备1的位置为Ln时,对应的第一网络信号最强的方向为Pn。当所述网络设备1处于测试状态时,所述网络设备1当前的位置为Lx,当网络设备1当前的位置Lx与所述对照表中的L3匹配时,则,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不处于L3对应的方向P3时,则所述控制器130直接控制驱动器160驱动所述支架150运动带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到方向P3;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处于L3对应的方向P3时,则所述控制器130无需再驱动所述驱动器160旋转。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设备1,可根据所述网络设备1当前的位置以及所述对照表控制所述驱动器160工作,能够达到快速带动第一信号接收天线110到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强的方向。
从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可简单地概括为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壳体、信号转换装置、以及基板组件,所述信号转换装置与所述基板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信号转换装置电连接所述基板组件。本申请通过设于基板组件上的元器件(例如中央处理器来对信号转换装置进行控制)。
接下来,本申请将详细介绍上述提及的基板组件。
请参考图26,图2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组件300包括基板310,底板320,第一元器件330,第二元器件331。其中,所述底板320设于所述基板310的一侧,且所述底板320靠近所述基板310的一侧设有凹槽321。所述第一元器件330设于所述底板320背离所述基板310的一侧。所述第二元器件331设于所述凹槽321内。
本申请的基板310不仅可以用来装设底板320,还可以用来装设元器件。例如请参考图27,图2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基板组件300还包括第三元器件332,所述第三元器件332设于所述基板310上。可选地,基板310包括但不限于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射频板(High DensityInterconnector,HDI)。本申请提供的底板320可先装设于基板310上,再在底板320背离基板310的一侧装设各种元器件(例如电阻,电容,芯片,二极管等等)。可选地,底板320包括但不限于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射频板(High DensityInterconnector,HDI)。
可选地,本申请以基板310为印制电路板,底板320为射频板为例进行示意。印制电路板可以看作为大板,而射频板可以看作为小板。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将第一元器件330与第二元器件331均设于底板320背离基板310的一侧。这样的话,就需要提供较大面积的底板320。并且当底板320为射频板时,相同尺寸的射频板的成本要大于印制电路板。因此这就会增加基板组件300的面积与成本。因此,本申请在底板320靠近基板310的一侧开设凹槽321,即在底板320与基板310的连接面上开设凹槽321,并将第二元器件331装设于凹槽321内。这样第二元器件331便无需设于底板320背离基板310的一侧,因此便可以减小底板320背离基板310的一侧装设元器件的数量,并且还可使其走线变得更加合理。。也可以理解为,本申请将相关技术中只在单面设置元器件的底板320通过开设凹槽321从而实现了底板320的两侧均可以装设元器件,从而降低底板320的面积,降低基板组件300的成本与尺寸。
可选地,在相关技术中,底板320的厚度为0.8-1.4mm。而本申请为了开设凹槽321,可适当增加底板320的厚度增加,例如本申请底板320的厚度可以为1.0-2mm。这样,在开设凹槽321的同时也不会降低底板320的硬度与强度。
可选地,请再次参考图26,所述第二元器件331靠近所述基板310的端面低于所述底板320靠近所述基板310的端面。本申请可使第二元器件331靠近所述基板310的端面低于所述底板320靠近所述基板310的端面,这样当第二元器件331装入凹槽321内后,不会影响将底板320装设在基板310上,这样可有效保护第二元器件331、底板320、以及基板310。进一步可选地,本申请可使凹槽321的深度增加,或者控制装入凹槽321的第二元器件331的高度,从而使第二元器件331靠近所述基板310的端面低于所述底板320靠近所述基板310的端面。
请一并参考图28,图2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300与图26提供的基板组件3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元器件331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元器件330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元器件331可以为滤波电容,第一元器件33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此时可将第二元器件331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元器件330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内进行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将第二元器件331正对应第一元器件330进行设置。这样可有效减小第二元器件331与第一元器件330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第二元器件331的滤波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29,图2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300与图28提供的基板组件3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元器件330包括至少一个引脚3301,所述第二元器件331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元器件330的至少部分所述引脚3301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元器件331可以为滤波电容,第一元器件33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此时第一元器件330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引脚3301,而滤波电容的滤波效果与第一元器件330的引脚3301之间的垂直距离成正比。因此,本申请可进一步使所述第二元器件331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元器件330的至少部分所述引脚3301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进行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将第二元器件331进一步正对应第一元器件330的引脚3301设置,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二元器件331与第一元器件330的引脚3301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二元器件331的滤波效果。本实施方式以第二元器件331的数量为2个进行示意。
请一并参考图30,图3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300与图26提供的基板组件3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320包括形成所述凹槽321的底壁322、及自所述底壁322周缘弯折延伸的侧壁323,所述基板组件300还包括屏蔽件340,所述第二元器件331设于所述底壁322上,所述屏蔽件340设于所述侧壁323上。
本申请可将第二元器件331设于底壁322上,而在侧壁323上增设屏蔽件340。其中,屏蔽件340通常由金属或金属合金材质构成,例如铜、铁、或铁合金等等。第二元器件331在工作时或多或少都会向外发出电信号,此时电信号便会影响其他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因此,本申请在侧壁323上增设屏蔽件340,这样的话,屏蔽件340便可吸收第二元器件331发出的电子信号,从而降低第二元器件331对第一元器件330的干扰作用。
请一并参考图31,图3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300与图26提供的基板组件3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320包括形成所述凹槽321的底壁322、及自所述底壁322周缘弯折延伸的侧壁323,所述基板组件300还包括屏蔽件340,所述侧壁323上开设有收容槽324,所述屏蔽件340的周缘设于所述收容槽324内。
上一实施方式已介绍过屏蔽件340,本实施方式便不再做重复介绍。本申请可在侧壁323上开设收容槽324,并使屏蔽件340的周缘设于收容槽324内,也可以理解为将屏蔽件340插入该收容槽324内。首先,这样可将屏蔽件340更好地固定起来,提高屏蔽件340的连接性能。其次,将屏蔽件340的周缘设于收容槽324内,这样可利用屏蔽件340将凹槽321形成的收容空间进行封闭,从而使屏蔽件340更好地屏蔽第二元器件331发出的电信号,进一步降低第二元器件331对第一元器件330的干扰作用。另外,由于屏蔽件340将凹槽321形成的收容空间进行了密封与封闭。因此屏蔽件340的设置,还可保护第二元器件331,防止第二元器件331从凹槽321中掉落出来。
请一并参考图32,图3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300与图26提供的基板组件3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组件300还包括密封层350,所述密封层350设于所述凹槽321内,且所述密封层350覆盖所述第二元器件331。
本申请还可在凹槽321内增设密封层350,并使密封层350覆盖所述第二元器件331。通过密封层350来进一步将第二元器件331固定在凹槽321内,防止第二元器件331从凹槽321中掉落出来。
请一并参考图33,图3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300与图32提供的基板组件3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层350包括密封部351与多个屏蔽部352,所述多个屏蔽部352设于所述密封部351内。
本申请的密封层350可包括密封部351与屏蔽部352。其中,密封部351用于包裹第二元器件331,提高第二元器件331的固定效果,防止第二元器件331从凹槽321中掉落出来。而屏蔽部352可与上述的屏蔽件340相同,也是由金属或金属合金材质构成,例如铜、铁、或铁合金等等。可选地,屏蔽部352均匀地分布在密封部351内。将屏蔽部352设在密封部351内,首先可有效地利用密封部351来对多个屏蔽部352进行固定。其次多个屏蔽部352在密封部351内会形成交织的网络,从而吸收第二元器件331发出的电信号,从而降低第二元器件331对第一元器件330的干扰作用。
请一并参考图34,图3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组件300与图26提供的基板组件3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组件300还包括连接件360,所述连接件360设于所述基板310与所述底板320之间,所述连接件360包括第一子连接件361与第二子连接件362,所述第一子连接件361连接所述底板320,所述第二子连接件362包括第一部分363与第二部分364,所述第一部分363连接第二部分364,所述第一部分363连接所述底板320,所述第二部分364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底壁322内。
上述内容提及,底板320可装设在基板310上,本申请可通过连接件360将底板320与基板310连接件360一起。可选地,可通过焊接的方法形成连接件360,进而将底板320与基板310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可选地,可通过栅格阵列封装(Land Grid Array,LGA)焊接法进行焊接。本申请提供的连接件360的具体连接情况会由于凹槽321的存在导致有两种情况。例如,本申请的连接件360包括第一子连接件361与第二子连接件362。其中第一子连接件361连接底板320与基板310,即第一子连接件361的一侧完全连接基板310,另一侧完全连接底壁322。而第二子连接件362的一侧也同样完全连接基板310,但另一侧只有第一部分363连接底板320,而第二部分364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底壁322内,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子连接件362的第二部分364的另一侧并没有连接底板320,而是位于凹槽321的正下方,悬空在凹槽321的开口处,或者与第二元器件331连接。这样设置可通过第二子连接件362来封闭至少部分凹槽321的开口,从而防止第二元器件331掉落。并且当采用焊接的方法形成连接件360时,连接件360内通常含有金属或金属合金,因此将第二部分364在所述底板3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底壁322内,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第二元器件331发出的电信号,从而降低第二元器件331对第一元器件330的干扰作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组件包括:
基板;
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凹槽;
第一元器件,所述第一元器件设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以及
第二元器件,所述第二元器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元器件靠近所述基板的端面低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基板的端面;
所述底板包括形成所述凹槽的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周缘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基板组件还包括屏蔽件,所述侧壁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屏蔽件的周缘设于所述收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元器件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元器件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器件包括至少一个引脚,所述第二元器件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元器件的至少部分所述引脚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形成所述凹槽的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周缘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基板组件还包括屏蔽件,所述第二元器件设于所述底壁上,所述屏蔽件设于所述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组件还包括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密封层覆盖所述第二元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包括密封部与多个屏蔽部,所述多个屏蔽部设于所述密封部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子连接件与第二子连接件,所述第一子连接件连接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子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底板,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底壁内。
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壳体、信号转换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板组件,所述信号转换装置与所述基板组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信号转换装置电连接所述基板组件。
CN201911322189.5A 2019-12-19 2019-12-19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Active CN110933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1057.6A CN115379645A (zh) 2019-12-19 2019-12-19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CN201911322189.5A CN110933523B (zh) 2019-12-19 2019-12-19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2189.5A CN110933523B (zh) 2019-12-19 2019-12-19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1057.6A Division CN115379645A (zh) 2019-12-19 2019-12-19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3523A CN110933523A (zh) 2020-03-27
CN110933523B true CN110933523B (zh) 2022-07-08

Family

ID=698644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1057.6A Pending CN115379645A (zh) 2019-12-19 2019-12-19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CN201911322189.5A Active CN110933523B (zh) 2019-12-19 2019-12-19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1057.6A Pending CN115379645A (zh) 2019-12-19 2019-12-19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37964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5550A (zh) * 2014-02-19 2016-11-23 奥特斯奥地利科技与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pcb的连接器装置
CN108633170A (zh) * 2018-06-25 2018-10-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923246A (zh) * 2018-09-30 2018-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8284472U (zh) * 2018-04-18 2018-1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sip模块、芯片、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208387007U (zh) * 2018-06-22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09738074A (zh) * 2019-02-15 2019-05-10 东莞传晟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to基座带凹槽的热释电传感器
CN209710428U (zh) * 2019-02-22 2019-1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堆叠结构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10681B1 (ko) * 2009-12-11 2017-0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키지 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반도체 패키지
CN102215043A (zh) * 2010-04-09 2011-10-12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模块
US11178768B2 (en) * 2016-04-01 2021-11-16 Intel Corporatio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EMI enclosure
CN108235832B (zh) * 2017-03-09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费电子产品的主板及终端
KR20190119819A (ko) * 2018-04-13 2019-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차폐 공간을 형성하는 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5550A (zh) * 2014-02-19 2016-11-23 奥特斯奥地利科技与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pcb的连接器装置
CN208284472U (zh) * 2018-04-18 2018-1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sip模块、芯片、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208387007U (zh) * 2018-06-22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08633170A (zh) * 2018-06-25 2018-10-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923246A (zh) * 2018-09-30 2018-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9738074A (zh) * 2019-02-15 2019-05-10 东莞传晟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to基座带凹槽的热释电传感器
CN209710428U (zh) * 2019-02-22 2019-1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堆叠结构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9645A (zh) 2022-11-22
CN110933523A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6756B2 (en) Antennas in electronic devices
CN1207817C (zh) 平板天线及装有平板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10830062A (zh) 网络设备
EP4068796B1 (en) Network device
CN111082217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KR20220112823A (ko) 안테나 선택을 위한 사용자 단말 장비 및 방법
CN110829027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US11800600B2 (e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oaxial cable grounding
CN111093118A (zh) 网络设备
CN110933523B (zh)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CN110931976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CN111132507B (zh) 客户终端设备
CN110931977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CN111050534B (zh) 基板组件、网络设备
CN110931978B (zh) 天线部件和客户终端设备
CN210246772U (zh) 无线信号屏蔽器
CN111129771B (zh) 网络设备
CN111294092A (zh) 用户终端设备及天线选择方法
CN211240009U (zh) 网络设备
CN210986310U (zh) 用户终端设备
CN111258354B (zh) 网络设备
CN220234695U (zh) 射频冲突测试盒及测试设备
CN219246937U (zh) 一种网络设备
CN211656180U (zh) 用户终端设备
US11822395B2 (e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thermal and EMI enclos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