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4040A - 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4040A
CN110924040A CN201911185610.2A CN201911185610A CN110924040A CN 110924040 A CN110924040 A CN 110924040A CN 201911185610 A CN201911185610 A CN 201911185610A CN 110924040 A CN110924040 A CN 110924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ody
door
opening
bending
laun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856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力宁
吴登军
宋三力
王嘉
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856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240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24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40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 D06F21/02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04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D06F37/10Doors; Securing mean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8Doors; Security mean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 D06F39/14Doors or covers; Secur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具有开口;桶体组件,桶体组件设于箱体内且具有衣物取放口,桶体组件具有安装部;门体组件,门体组件包括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第一门体可枢转地设于箱体以开闭开口,第二门体可枢转地设于安装部以开闭衣物取放口,第一门体的枢转轴线和第二门体的枢转轴线重合。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第二门体关闭衣物取放口即可实现对桶体组件的密封,由此可以避免发霉异味、藏污纳垢等;通过将第二门体和第一门体的枢转轴线重合设置,使得两个门体的转动中心一致,防止两个门体在转动中发生干涉等,使得两个门体可以更好的开闭,同时便于两个门体同时转动,提高门体组件使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有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滚筒洗衣机通常在滚筒组件的前端与门体组件之间设置带有褶皱段的橡胶密封圈,以通过该橡胶密封圈实现洗涤过程中的密封,然而,由于橡胶密封圈常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较容易发霉并产生令人不悦的异味,且褶皱段内容易藏污纳垢,用户的使用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开口;桶体组件,所述桶体组件设于所述箱体内且具有衣物取放口,所述桶体组件具有安装部;门体组件,所述门体组件包括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所述第一门体可枢转地设于所述箱体以开闭所述开口,所述第二门体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安装部以开闭所述衣物取放口,所述第一门体的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二门体的枢转轴线重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通过设置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第二门体关闭衣物取放口既可实现对桶体组件的密封,由此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的带有褶皱的密封圈,避免了发霉异味、藏污纳垢等,又可防止洗涤时振动传递至第一门体;通过第一门体关闭箱体的开口,使得外观美观大方,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将第二门体和第一门体的枢转轴线重合设置,使得第二门体的转动中心与第一门体的转动中心一致,防止两个门体在转动中发生干涉等,使得两个门体可以更好的开闭,同时便于两个门体同时转动,提高门体组件使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取放口在所述开口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开口内,其中,在所述衣物取放口所在平面内,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开口的边沿与所述衣物取放口的边沿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所述第二门体通过连接铰链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连接铰链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安装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门体,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沿远离所述安装部的方向朝向所述衣物取放口外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设有转轴且另一个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轴孔,所述转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门体的枢转轴线重合。
具体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弯折部具有所述轴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沿远离所述第二门体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弯折部弯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可转动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部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中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适于容纳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至少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形状至少部分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在所述第二门体关闭所述衣物取放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门体的枢转轴线位于所述第二门体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在所述第一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且所述第二门体关闭所述衣物取放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门体位于所述第二门体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所述第一门体和所述第二门体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可切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所述桶体组件包括:外桶;内筒,所述内筒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外桶内;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外桶,所述衣物取放口形成在所述挡板上,所述衣物取放口与所述外桶的桶口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挡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A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铰链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铰链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铰链在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铰链在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结构的放大图;
图11是图10中C结构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门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门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封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D结构的放大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衣物处理设备100,门体组件200,
箱体10,开口11,前封门12,止抵杆13,驱动电机14,第二避让孔15,第一锁头16,
桶体组件20,衣物取放口21,外桶22,挡板23,第二锁头24,
第一门体30,第一框架301,第二框架302,第一锁钩303,第一滑槽体31,第一滑槽311,限位部32,第一安装部33,第一固定凸耳331,第一销轴332,第二安装部34,第二固定凸耳341,第二销轴342,配合凹槽36,第二滑槽体37,第二滑槽371,第一避让孔38,第一枢转轴39,
第二门体40,第二锁钩401,凸部41,导向面411,纵向延伸段412,第一横向延伸段413,第二横向延伸段414,第二枢转轴49,
驱动件51,拨杆511,锁定件52,延伸部521,锁止槽5211,第一导向斜面5212,插槽53,
主动传动件56,配合杆561,从动传动件57,主体段571,第一纵向杆段5711,横向杆段5712,第二纵向杆段5713,限位滑槽5714,折弯段572,安装轴58,
顶紧装置60,顶头驱动器61,转动件62,移动件63,连接部631,顶头64,顶杆641,第一连接凸耳6411,活动杆642,第二连接凸耳6421,
连接铰链70,第一连接部71,第二连接部72,第一弯折部73,第一弯折部的第一端731,第一弯折部的第二端732,容纳空间733,第二弯折部74,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741,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742,转轴75,空隙76,
锁止件81,锁止凸起82,第二导向斜面83,复位凸起84,
放大机构90,第一传动杆91,第一连接轴911,第二传动杆92,第二连接轴921,第三传动杆93,第三连接轴9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100。
如图1-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100包括:箱体10、桶体组件20和门体组件200,箱体10具有开口11,桶体组件20设置在箱体10内,且桶体组件20具有衣物取放口21,第一门体30用于开闭开口11,第二门体40用于开闭衣物取放口21,桶体组件20具有安装部,第二门体40设置在安装部处,且第二门体40与桶体组件20可枢转的连接,从而可以打开或关闭衣物取放口21。
其中,第一门体30的枢转轴线和第二门体40的枢转轴线重合,也就是说,第一门体30的枢转轴可以位于第二门体40的枢转轴的延长线上,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沿同一轴线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100,通过设置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第二门体40关闭衣物取放口21既可实现对桶体组件20的密封,由此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的褶皱密封圈,避免了发霉异味、藏污纳垢等,又可防止洗涤时振动传递至第一门体30;通过第一门体30关闭箱体10的开口11,使得外观美观大方,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将第二门体40和第一门体30的枢转轴线重合设置,使得第二门体40的转动中心与第一门体30的转动中心一致,防止两个门体在转动中发生干涉等,使得两个门体可以更好的开闭,同时便于两个门体同时转动,提高门体组件200使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下面先结合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体组件2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体组件200包括: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第一门体30设有可移动的锁定件52,第二门体40设有配合部,通过锁定件52与配合部的配合,可以使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实现接合。
其中,第一门体30外设有驱动件51,在驱动件51活动的状态下,即用户手动操作驱动件51时,驱动件51可以驱动锁定件52移动,以使锁定件52与配合部配合,由此使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实现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配合部可以形成插槽53,由此配合部可以与锁定件52插接配合,连接方便;配合部也可以形成卡槽或卡扣,由此使配合部可以与锁定件52对应卡接,进一步提高配合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驱动件51形成位于第一门体30的外侧的把手,通过操作把手即可驱动锁定件52移动,使其实现与配合部的配合,其中,第一门体30的外周壁上具有向内凹陷的凹部,把手位于凹部内,由此既便于用户把持操作,又不会影响第一门体30的外观,整体结构布局合理,操作方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门体30内设有传动机构,驱动件51与锁定件52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传动机构可以将驱动件51的活动转化为锁定件52的移动,传动机构可以为齿轮组件,也可以为凸轮机构,还可以为丝杠机构。
如图10-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传动机构包括:主动传动件56和从动传动件57,驱动件51与主动传动件56配合,驱动件51可以驱动主动传动件56转动,主动传动件56与从动传动件57配合,从动传动件57与锁定件52连接,在驱动件51的作用下,主动传动件56带动从动传动件57移动,从动传动件57可以带动锁定件52移动,由此实现锁定件52与配合部的配合。
下面以配合部为插槽53为例,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传动件56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主动传动件56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后,可以使锁定件52插接至插槽53内,实现插接配合。
其中,第一门体30内设有安装轴58,主动传动件56通过安装轴58固定在第一门体30上,且主动传动件56可以沿安装轴58转动,安装轴58处设有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与主动传动件56配合,第一复位件常驱动主动传动件56向第一位置转动,即第一复位件用于驱动主动传动件56向第一位置转动,在主动传动件56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使得主动传动件56具有向第一位置转动的趋势。
第一复位件可以复位扭簧,扭簧套设在安装轴58上,一端与主动传动件56连接,一端与第一门体30连接,在扭簧扭力的作用下,使得驱动主动传动件56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以始终位于第一位置,在主动传动件56受到外力转动至第二位置后,撤回外力时,主动传动件56自动转回第一位置,第一复位件也可以为复位弹簧等其他复位件。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动传动件57包括:主体段571和折弯段572,主体段571的下端与锁定件52连接,并可以与锁定件52同时移动,折弯段572的下端与主体段571的上端连接,折弯段572的上端朝向主动传动件56延伸,以增大从动传动件57与主动传动件56的可配合量,由此使得折弯段572可以更好的与主动传动件56配合,便于主动传动件56带动从动传动件57活动,避免打滑等情况,提高配合的可靠性。
折弯段57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安装轴58的延伸方向相同,由此可以避免在主动传动件56安装时错位或装配误差导致无法配合的问题,提高配合的可靠性,同时便于从动传动件57在第一门体30内的布置,充分利用第一门体30内的空间,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门体30具有第一滑槽311,锁定件52沿第一滑槽3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锁定件52与第一滑槽311滑动配合,锁定件52可以在第一滑槽311内滑动,且在锁定件52的一部分伸出第一滑槽311后,可以与插槽53实现配合,通过第一滑槽311限制锁定件52的移动方向,避免锁定件52倾斜或错位而影响配合的可靠性。
如图1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门体30还具有第二滑槽371,主体段571与第二滑槽371滑动配合,即主体段571可以在第二滑槽371内滑动,由此可以提高主体段571的稳定性,避免主体段571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斜而影响锁定件52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传动机构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滑槽371与第一滑槽311相互平行设置,从动传动件57的主体段571和锁定件52的移动方向相同,从而可以使主体段571与锁定件52同步滑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在第二滑槽371的长度方向上,第二滑槽371与第一滑槽311间隔开布置,以充分合理地利用第一门体30内的空间,便于制造装配。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门体30内设有第一滑槽体31和第二滑槽体37,第一滑槽体31限定出第一滑槽311,第二滑槽体37限定出第二滑槽371,主体段571包括:第一纵向杆段5711、横向杆段5712和第二纵向杆段5713。
其中,第一纵向杆段5711的下端与锁定件52连接,横向杆段5712沿水平方向(如图12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横向杆段5712的一端与第一纵向杆段5711的上端连接,第二纵向杆段5713的下端与横向杆段57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纵向杆段5713的上端与折弯段572连接,第二纵向杆段5713可以在第二滑槽571内滑动,以使移动过程更加可靠稳定。
进一步地,主体段571通过与第二滑槽体37配合,可以对锁定件52起到限位和止挡的作用,具体地,在主体段571向上移动过程中,横向杆段5712可以止挡在第二滑槽体37的下侧,由此避免锁定件52向上移动量过多而从第一滑槽311内脱出,影响结构的可靠性,进而影响后续使用。
此外,折弯段572也可以通过与第二滑槽体37配合,对主体段571起到限位和止挡的作用,具体地,在主体段571向下移动过程中,折弯段572同步向下移动,折弯段572可以止挡在第二滑槽体37的上侧,由此避免主体段571向下移动量过多而从第二滑槽371内脱出,影响结构的可靠性,进而影响后续使用。
如图1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纵向杆段5711与第二纵向杆段5713相互平行设置,第一纵向杆段5711与横向杆段5712相互垂直设置,由此使得主体段571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布置,同时便于横向杆段5712与第二滑槽体37的止抵配合。
如图1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主动传动件56具有配合杆561,配合杆561与驱动件51配合,在用户操作驱动件51时,驱动件51对配合杆561施力,使得配合杆561活动,从而带动主动传动件56活动,由此,对主动传动件56的驱动更加方便,同时使结构更加紧凑,对第一门体30内空间的利用更加合理。
如图1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驱动件51具有拨杆511,驱动件51位于第一门体30的外周壁的凹槽处,拨杆511伸入第一门体30内,且驱动件51与拨杆511联动,在驱动件51活动的状态下,拨杆51同步活动,从而驱动主动传动件56转动,进而带动从动传动件57、锁定件52移动,实现锁定件52与插槽52的配合。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传动机构为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主动传动件56和从动传动件57,主动传动件56为凸轮,凸轮的中心固定在安装轴58上,凸轮可以相对于安装轴5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凸轮的上部具有配合杆561,且配合杆561的延伸方向与凸轮所在的平面不共面且相交,从动传动件57包括主体段571和折弯段572,在凸轮位于第一位置时,安装轴58与折弯段572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最小,在凸轮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安装轴58与折弯段572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安装轴58保持固定,因而推动折弯段572和主体段571不断下移,锁定件52随其向下移动,直至锁定件52伸入插槽53内配合锁定,使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实现接合。
如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门体30还设有锁止件81,在锁定件52与插槽53插接配合后,锁止件81可以将锁定件52锁定在配合的位置处,以使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始终保持接合,避免锁定件52与插槽53脱离导致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分离开,而影响两个门体的同步开闭,通过锁止件81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其中,锁止件81与锁定件52的一部分可以卡接配合,以使锁定件52锁定,当然,锁止件81与锁定件52的一部分也可以采用插接的方式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锁止件81位于锁定件52的一侧,锁定件52设有朝向锁止件81延伸的延伸部521,锁定件52通过延伸部521与锁止件81配合,锁止件81与延伸部521可以卡接配合,通过在锁定件52的侧部设置延伸部521,无需在锁定件5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与锁止件81配合的配合结构,从而可以减少锁定件52的长度,进而减少占用第一门体30内的空间,使得整体结构简洁,易于装配。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锁定件52沿上下方向移动,延伸部521的延伸方向与锁定件52的移动方向不平行,由此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减少延伸部521和锁止件81配合占用的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如图1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锁止件81具有锁止凸起82,延伸部521具有锁止槽5211,锁止凸起82适于插接锁止槽5211,实现卡接配合,连接方便,配合可靠。
进一步地,延伸部521的朝向锁止凸起82的一侧具有第一导向斜面5212,沿从上向下的方向,第一导向斜面5212从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延伸,在锁止凸起82与锁止槽5211配合时,第一导向斜面5212可以对锁止凸起82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锁止凸起82插接至锁止槽5211内。
如图1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锁止凸起82的朝向延伸部521一侧具有第二导向斜面83,沿从上向下的方向,第二导向斜面83从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由此在锁止凸起82与锁止槽5211配合时,第二导向斜面83也可以对其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锁止凸起82与延伸部521的配合。
在一些优选的示例中,延伸部521的朝向锁止凸起82的一侧具有第一导向斜面5212,锁止凸起82的朝向延伸部521一侧具有第二导向斜面83,通过两个导向斜面的配合,进一步便于锁止槽5211与锁止凸起82的相对滑动,便于两者的配合。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锁止件81与锁定件52配合的状态下,锁定件52位于锁定位置,锁止件81处于锁止位置,在锁止件81与锁定件52脱离配合的状态下,锁定件52可活动至收回位置,锁止件81处于解锁位置,锁止件81可以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活动,以使锁定件52维持在锁定位置或活动至收回位置。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锁止件81与第一门体30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常驱动锁止件81向锁止位置活动。即弹性复位件用于驱动锁止件81向锁止位置活动,在锁止件81活动至解锁位置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使得锁止件81自动向锁止位置活动。
弹性复位件可以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门体30连接,另一端与锁止件81连接,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得锁止件81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以始终位于锁止位置,以便于锁定件52的锁定;在锁止件81受到外力运动至解锁位置,撤回外力后,锁止件81自动活动至锁止位置。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衣物处理设备100的箱体10设有可移动的止抵杆13,止抵杆13用于按压锁止件81,以使锁止件81从锁止位置向解锁位置活动,具体地,第一门体30具有第一避让孔38,止抵杆13适于穿过第一避让孔38,止抵杆13可相对于第一避让孔38活动,以实现对锁止件81的按压。
在一些示例中,锁止件81具有复位凸起84,复位凸起84凸出锁止件81的后侧表面,且复位凸起84与第一避让孔38位置对应,由此,在止抵杆13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按压复位凸起84实现对锁止件81的按压,通过设置复位凸起84,既便于止抵杆13的配合驱动,又可以缩短止抵杆13的长度,避免止抵杆13过长而对箱体10或第一门体30内的部件产生干涉。
其中,复位凸起84的一部分可以伸入第一避让孔38内,以进一步缩短止抵杆13的长度,便于止抵杆13与锁止件81的配合。
如图1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箱体10上设有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用于驱动止抵杆13移动,驱动电机14可以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止抵杆13移动,例如设置丝杠机构,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驱动电机14也可以直接驱动止抵杆13移动。
其中,箱体10上具有第二避让孔15,第二避让孔15与第一避让孔38的位置对应,止抵杆13和驱动电机14设置在箱体10内,且止抵杆13可以穿过第二避让孔15,并与锁止件81上的复位凸起84配合,止抵杆13在常态下可以隐藏在第二避让孔15内而不外露,由此避免止抵杆13的设置影响整体结构的美观,同时防止止抵杆13突出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门体组件200还包括放大机构90,放大机构90与第一门体30的驱动件51联动,同时放大机构90与锁定件52联动,在驱动件51驱动锁定件52移动的状态下,放大机构90可以增大锁定件52的行程,从而使锁定件52与配合部配合,避免了锁定件52与配合部之间距离过大导致两者无法配合的情况,提高了配合的可靠性,保证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可以稳定接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这里的配合部也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插槽53。
下面结合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放大机构90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门体30设有可移动的主体段571,主体段571由驱动件51驱动而移动,主体段571与锁定件52间隔布置,放大机构90一端连接于主体段571,另一端连接于锁定件52,由此在驱动件51驱动主体段571移动时,可以带动放大机构90活动,通过放大机构90的放大作用,使得放大机构90下端的位移量大于放大机构90上端的位移量,即使得锁定件52的移动量大于主体段571的移动量,由此在驱动件51驱动时,增大了锁定件52的行程,便于锁定件52伸入插槽53内,与插槽53可靠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放大机构90包括:第一传动杆91、第二传动杆92和第三传动杆93,第一传动杆91包括两个,两个第一传动杆91通过第一连接轴911实现铰接,第一连接轴911固定于第一门体30;第二传动杆92包括两个,两个第二传动杆92通过第二连接轴921实现铰接,第二连接轴921与主体段571固定配合;第三传动杆93至少包括两个,每两个第三传动杆93通过第三连接轴931实现铰接,位于最下端的第三连接轴931与锁定件52联动。
其中,两个第二传动杆92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传动杆91一一对应铰接,两个第二传动杆92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第三传动杆93一一对应铰接,由此实现整个放大机构90的连接。
由于第一连接轴911在第一门体30上保持固定,第二连接轴921与主体段571固定配合,在驱动件51驱动主体段571向下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连接轴921同步移动,第一连接轴911和第二连接轴921之间的距离增大,由于第一传动杆91和第二传动杆92铰接配合,随之第一连接轴911和第一连接轴921之间距离的增大,两个第一传动杆91之间的夹角变小,同样,两个第二传动杆92之间的夹角变小,两个第三传动杆93之间的夹角变小,第二连接轴921与第三连接轴931之间的距离随之增大,第三连接轴931的下移量即为锁定件52的下移量。
在第一传动杆91、第二传动杆92和第三传动杆93的配合作用下,第三连接轴931的总下移量大于第二连接轴921的下移量,即大于主体段571的下移量,由此使得锁定件52的下移量大于主体段571的下移量,实现对锁定件52的行程的增大。通过杆件的铰接,即可实现对锁定件52行程的增大,结构简单,连接方便,且行程增大效果明显,无需增长锁定件52的长度,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在第一门体30内布置安装。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传动杆93可以包括多对,每对第三传动杆93通过一个第三连接轴931铰接,位于最上端的第三传动杆93与第二传动杆92铰接,位于最下端的第三连接轴931与锁定件52连接,通过设置多对第三传动杆93,可以进一步增大锁定件52的行程,便于锁定件52伸入插槽53内,与插槽53可靠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传动杆92的两端与第二连接轴921之间的距离不等,第二传动杆92的第一端(如图13所述的上端)与第二连接轴92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传动杆92的第二端(如图13所述的下端)与连接轴之间的距离,在第一连接轴911和第二连接轴921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第二连接轴921与第三连接轴931之间的距离增加量可以进一步放大,即第二连接轴921与第三连接轴931之间的距离增加量大于第一连接轴911和第二连接轴921之间的距离增加量,由此在不增加传动杆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锁定件52的行程,保持结构的简洁性,同时提高放大效果,提高用户操作的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传动杆91与第二传动杆92的铰接中心位于第一连接轴911的左侧和右侧,该铰接中心与第一连接轴911之间的距离为L1,该铰接中心与第二连接轴921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等于L2,也就是说,第一传动杆91和第二传动杆92铰接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第一连接轴911与第二连接轴921位于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通过改变对角线的长度,来实现对锁定件52的行程的增大,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装配。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传动杆92与第三传动杆93的铰接中心位于第二连接轴921的左侧和右侧,该铰接中心与第二连接轴921之间的距离为L3,该铰接中心与第三连接轴931之间的距离为L4,其中,L3等于L4,也就是说,第二传动杆92与第三传动杆93铰接也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第二连接轴921和第三连接轴931也位于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在第二连接轴921向下移动时,第三连接轴931随其向下移动,且该平行四边形的内部夹角变化;而在该平行四边形的夹角变化作用下,第三连接轴931与第二连接轴921之间的距离变大,由此,第三连接轴931的总下移量是上述两者叠加的效果,第三连接轴931的实际下移量增大,从而使得锁定件52的下移量增大,实现了增大锁定件52行程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主体段571具有限位滑槽5714,限位滑槽5714沿锁定件52的移动方向延伸,第一连接轴911位于限位滑槽5714内且保持固定,在主体段57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滑槽5714随之下移,第一连接轴911始终位于限位滑槽5714内,由此既可以保证主体段571的移动方向始终与锁定件52的移动方向相同,同时通过第一连接轴911与限位滑槽5714的相对滑动配合,还可以避免第一连接轴911的设置对主体段571的移动产生干涉,避免了主体段571无法下移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主体段571的下端具有安装孔,第二连接轴921穿设在安装孔,即可实现第二连接轴921与主体段571的固定连接,连接方便,布置紧凑,第二连接轴921可以始终随主体段571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放大机构90上具有第二复位件,第二复位件可以为复位弹簧或复位扭簧等,第二复位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92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门体30或第一连接轴911连接,第二复位件可以常推动第二连接轴921活动至邻近第一连接轴911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锁定件52上具有第三复位件,第三复位件可以为复位弹簧,第三复位件的一端与锁定件5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门体30连接,第三复位件可以常推动锁定件52活动至收回位置。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门体30内设有传动机构,主体段571形成传动机构的一部分,具体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传动件56和从动传动件57,主体段571形成从动传动件57的至少一部分。
驱动件51可以驱动主动传动件56转动,主动传动件56与从动传动件57配合,由于驱动件51驱动从动传动件57下移量较小,因而从动传动件57的主体段571通过放大机构90与锁定件52连接,在驱动件51的作用下,主动传动件56带动从动传动件57移动,从动传动件57可以带动锁定件52移动,同时在放大机构90的作用下,增大了锁定件52的行程,避免了锁定件52与插槽53无法配合的情况,便于锁定件52与插槽53的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具有两者接合状态,即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配合以实现联动,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也具有分离状态,在此状态下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可单独使用,其中,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可以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在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处于接合状态下,锁定件52和插槽53插接配合,以使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可以实现联动,在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处于分离状态下,锁定件52和插槽53脱离配合,以使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可以单独使用,如第二门体40可以单独关闭桶体组件20,从而可以防止洗涤时振动传递至第一门体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门体组件200还包括凸部41,锁定件52设置在第一门体30内,且锁定件52可相对于该门体移动,凸部41设置第二门体40上,也就是说,凸部41和锁定件52分别位于不同的门体上,凸部41限定出插槽53,锁定件52可以插接至插槽53内,以实现两者的配合。
第一门体30上还具有配合凹槽36,即配合凹槽36与锁定件52位于同一门体,而配合凹槽36与凸部41分别位于两个门体上。
凸部41可以伸入配合凹槽36内,且锁定件52也可以伸入配合凹槽36内,在锁定件52与插槽53插接配合的状态下,可以使得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相接合,两个门体可以联动,通过凸部41伸入配合凹槽36,使得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可以在一个门体的内部进行配合,而无需在两个门体之间设计额外的装配空间,从而可以减小两个门体之间的缝隙,减小整个门体组件200的厚度,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当然,凸部4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门体30上,则锁定件52设置在第二门体40上,在此状态下,配合凹槽36位于第二门体40上,凸部41可伸入配合凹槽36内与锁定件52配合即可,同样可以减小两个门体之间的缝隙,减小整个门体组件200的厚度,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凸部41具有导向面411,沿锁定件52插入插槽53的方向,导向面411从插槽53的外侧逐渐向插槽53内部倾斜延伸,由此在锁定件52插接时,导向面411可以对锁定件52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锁定件52插接至插槽53外部,而影响两个门体接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凸部41设置在第二门体40上,凸部41包括纵向延伸段412和第一横向延伸段413,纵向延伸段412的一端与第二门体40连接,纵向延伸段41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门体40的方向延伸,且纵向延伸段412的另一端与第一横向延伸段413连接,第一横向延伸段413与第二门体40之间限定有插槽53,由此使得锁定件52可以插接至第一横向延伸段413和第二门体40之间,第一横向延伸段413用于限制锁定件52在横向(如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移,避免锁定件52从插槽53内脱出而影响两个门体的接合。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横向延伸段413的朝向锁定件52安装部的一端具有导向面411,由此在锁定件52配合时,第一横向延伸段413对其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提高配合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凸部41包括:纵向延伸段412、第一横向延伸段413和第二横向延伸段414,第二横向延伸段414设置在第二门体40的朝向第一门体30的一侧上,且第二横向延伸段414凸出于第二门体40的外表面,第二横向延伸段414与纵向延伸段412的一端连接,纵向延伸段41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门体40的方向延伸,纵向延伸段412的另一端与第一横向延伸段413连接,第一横向延伸段413与第二横向延伸段414间隔开布置,第一横向延伸段413、纵向延伸段412以及第二横向延伸段414之间限定出插槽53,由此便于控制插槽53的厚度,如根据锁定段522的厚度在制作过程中调整纵向延伸段412的长度以使得二者配合适当,从而避免锁定件52在插槽53内晃动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或影响使用体验,同时避免了锁定件52与第二门体40发生碰撞,防止第二门体40结构受损等,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纵向延伸段412的数量为一个,即第一横向延伸段413、第二横向延伸段414、纵向延伸段412围成一端开放的插槽53,这可以减少锁定段522在进入该插槽53的过程中与插槽53壁之间可能发生的干涉(如果纵向延伸段412为两个,即插槽53为封闭区域,锁定段522易于与这两个纵向延伸段412接触并干涉)。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横向延伸段414的朝向锁定件52安装部的一端具有导向面411,由此在锁定件52配合时,第二横向延伸段414对其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提高配合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当然,第一横向延伸段413和第二横向延伸段414上也可以均设有导向面411,且凸部4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门体30上,此时,配合凹槽36与锁定件52位于第二门体40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配合凹槽36所在的门体上具有第一滑槽311,锁定件52与第一滑槽311滑动配合,第一滑槽311位于配合凹槽36的上侧,且第一滑槽311与配合凹槽36连通,由此使得锁定件52可以伸入配合凹槽36内,实现与插槽53的配合。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配合凹槽36在第一滑槽311的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B2,第一滑槽311的宽度为B1,其中,B2大于B1,由此使得与第一滑槽311滑动配合的锁定件52可以顺利地滑动至配合凹槽36内,而不会受到配合凹槽36侧壁的干涉,提高整体结构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配合凹槽36深度为H2,即配合凹槽36开口与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2,第一滑槽311的深度为H1,其中,H2大于H1,由此使得锁定件52可以顺利地滑动至配合凹槽36内,而不会受到配合凹槽36底壁的干涉,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100包括:箱体10、桶体组件20和门体组件200,箱体10具有开口11,桶体组件20设置在箱体10内,且桶体组件20具有衣物取放口21,第一门体30用于开闭开口11,第二门体40用于开闭衣物取放口2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100,通过采用上述门体组件200,使得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可以实现联动,开闭更加方便,第二门体40可以直接关闭衣物取放口21,由此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的带有褶皱的密封圈,避免了发霉异味、藏污纳垢等,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提高了衣物处理设备100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通过采用上述门体组件200,还可以减小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之间的厚度,提高了结构美观性;且开关门操作方便,用户的使用体验好,进而提高了衣物处理设备100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桶体组件20上具有安装部,第二门体40设置在安装部处,且第二门体40与桶体组件20可枢转的连接,从而可以打开或关闭衣物取放口21。
其中,第一门体30的枢转轴线和第二门体40的枢转轴线重合,也就是说,第一门体30的枢转轴可以位于第二门体40的枢转轴的延长线上,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沿同一轴线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衣物取放口21在开口11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开口11内,第二门体40在第一门体3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门体30内,由此在第二门体40关闭衣物取放口21后,第一门体30可以罩设在衣物取放口21外侧且将开口11关闭,保证衣物处理设备100外观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在衣物取放口21所在平面内,安装部位于开口11的边沿与衣物取放口21的边沿之间,即安装部位于衣物取放口21外侧,这里的外侧指的是衣物取放口21的远离其中心的一侧,由此便于第二门体40的连接,同时安装部位于开口11内侧,这里的内侧指的是开口11的靠近其中心的一侧,由此,第二门体40可以从开口11的前侧转动至开口11的后侧,这里的前侧指的是开口11的远离桶体组件20的一侧,如图2所示的前侧,这里的后侧指的是开口11的靠近桶体组件20的一侧,如图2所示的后侧。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门体40通过连接铰链70可枢转地设置在安装部处,连接铰链70包括:第一连接部71和第二连接部72,第一连接部71设置在安装部处,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71位于开口11的边沿和衣物取放口21的边沿之间,第一连接部71与桶体组件20连接,第二连接部72设置在第二门体40上,由此第二门体40通过连接铰链70与桶体组件20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71设有第一弯折部73,第一弯折部73与第二连接部72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弯折部73沿从后向前的方向、朝向衣物取放口21的外侧弯折,也就是说,第一弯折部73的第一端731(靠近安装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71固定连接,在桶体组件20的径向上、第一弯折部73的第二端732(远离安装部的一端)位于第一端731的外侧,且第一弯折部73的第二端732与第二连接部72连接,由此使得第二门体40的第二枢转轴49可以位于第一门体30的第一枢转轴39所在的直线上,以便于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沿同轴线转动。
优选地,第一弯折部73形成从第一端731向第二端732逐渐向外圆滑过渡的弧形。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弯折部73和第二连接部72中的一个设有转轴75,第一弯折部73和第二连接部72中的另一个设有轴孔,通过转轴75与轴孔配合,实现第一弯折部73与第二连接部72的连接,转轴75的转动轴线与第二门体40的枢转轴线重合,即第二门体40沿转轴75转动,转轴75的转动轴线与第一门体30的枢转轴线重合,进而保证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沿同一轴线转动。
其中,转轴75可以直接形成在第一弯折部73或第二连接部72上,转轴75也可以为销轴,销轴设置在第一弯折部73或第二连接部72上。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弯折部73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弯折部73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每个第一弯折部73的第二端具有轴孔,转轴75直接或间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72上,且第二连接部72的一部分直接或间接连接于两个弯折部73之间,转轴75的两端分别插接至轴孔内,实现第一弯折部73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72的转动连接。
如图5-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连接部72上设有第二弯折部74,第二弯折部74的第一端741与第二连接部72固定连接,第二弯折部74的第二端742位于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一弯折部73的中间,具体的,第二弯折部74设有有转轴75,第一弯折部73与第二弯折部74通过该转轴75可转动相连;如此,第二弯折部74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部72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71可以开启的范围更大,这有利于避免第一门体30及第二门体在开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干涉现象。
另外,本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一弯折部73的中间形成有容纳空间733,该容纳空间733适于容纳第二弯折部74的至少部分,使得在第一门体30与第二门体40处于接合状态时,第二弯折部74被容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从而有利于减小连接铰链70的尺寸;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73与第二弯折部74的形状大体类似,如第一弯折部73的弯折方向与弧形区域开口方向及尺寸(在第一弯折部73、第二弯折部74具有弧形区域时),如此,在第一门体30与第二门体40处于接合状态时,第二弯折部74更好的被容置于容纳空间内,从而进一步减小本连接铰链70的尺寸;而在前后方向上,第一弯折部73的延伸尺寸大于第二弯折部74的延伸尺寸,因此,第一门体30与第二门体40处于接合状态时,第一连接部71与第二连接部72之间存在空隙76(如图8所示,该空隙位于第一连接部71的前侧、第二连接部72的后侧),该空隙用于容纳第二门体40厚度的至少部分,从而有利于本发明门体的结构紧凑。
第一门体30的第一枢转轴39位于第一门体30所在的平面内,第一枢转轴39与转轴75共线,在第二门体40转动的方向上,第二门体40与转轴75间隔开布置,由此使得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可以间隔开,在此状态下,在第一门体30关闭开口11后,第二门体40位于第一门体30的后侧,且第二门体40可以伸入开口11的内侧(如图2所示的后侧,如第二门体40可以设有门玻璃,门玻璃可以伸入到开口11内),以实现对衣物取放口21的关闭。
同时,在第二门体40关闭衣物取放口21的状态下,转轴75和第一枢转轴39均位于第二门体40的外侧,保证开关门动作合理顺畅,避免在开关门时受到额外的干涉,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桶体组件20包括:外桶22、内筒和挡板23,内筒可转动地设置在外桶22内,挡板23设置在外桶22上,衣物取放口21形成在挡板23上,衣物取放口21与外桶22的桶口位置对应且连通,安装部设置在挡板23上,第二门体40通过连接铰链70与挡板23连接,并沿第二枢转轴49转动,此外,第二门体40可以直接与挡板23紧密配合,即可实现对桶体组件20的密封,配合方便,密封可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好。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门体40的朝向桶体组件20的一侧套设有密封圈,在第二门体40关闭衣物取放口21时,第二门体40与桶体组件20通过密封圈密封配合,该密封圈无需设置褶皱段,结构简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衣物取放口21处的密封性。
在一些示例中,箱体10的前侧具有前封门12,前封门12限定出开口11,第一门体30与前封门12枢转连接,在第二门体40与桶体组件20配合后,第二门体40可以随桶体组件20运动,且不会对第一门体30和前封门12等结构产生影响。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在需要同步打开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时,用户手动操作驱动件51,驱动件51带动拨杆511转动,拨杆511对配合杆561施加作用力,即对主动传动件56施加了扭力,使得主动传动件56转动,带动从动传动件5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锁定件52向下移动,在锁定件52插接至插槽53内时,锁止件81的锁止凸起82可以恰好插接至锁定件52侧部的锁止槽5211内,使得锁定件52可以保持在锁定位置,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处于接合状态,两者可以联动。
在需要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分离单独使用时,控制系统控制(如在第二门体40和/或第一门体30锁紧后给出信号,控制系统接收到该信号控制驱动电机14动作)驱动电机14驱动止抵杆13穿过第二避让孔15和第一避让孔38,止抵杆13按压锁止件81上的复位凸起84,使其向前移动,即可使得锁止凸起82与锁止槽5211脱离配合,锁止件52在第三复位件的作用下,向收回位置活动,从而使得锁止件52从插槽53内脱出,实现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的分离,第二门体40可以桶体组件20紧密配合,以实现对衣物取放口21的密封,便于进行后续的洗涤过程,其中,第二门体40可以随桶体组件20运动发生振动,而由于第二门体40与第一门体30分离,因而振动不会对第一门体30和前封门12造成任何影响,提高了整体的结构的稳定性。
由于在桶体组件20内衣物负载较大时,负载对第二门体40可能产生向外的推力,这使得第二门体40可能存在关闭不到位的情况,据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衣物处理设备100内还具有顶紧装置60,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中的一个上具有顶紧装置安装部,顶紧装置60通过顶紧装置安装部安装在该门体上,顶紧装置60包括可活动的顶头64和顶头驱动器61,顶头驱动器61用于驱动顶头64在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切换。
在第一门体30和箱体10锁紧的条件下,顶头驱动器61驱动顶头64活动,使得顶头64与另一个门体的一部分止抵,由于第一门体30与箱体10锁紧配合,在顶头64的止抵作用下,可以使第二门体40与桶体组件20实现锁紧配合,这使得第二门体40能够关闭到位,从而保证了桶体组件20的密封性,便于进行洗涤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顶紧装置60设置在第二门体40内,顶头64适于伸出后与第一门体30止抵配合,由于第一门体30与箱体10锁紧配合而保持静止,因而顶头64可以反推第二门体40,进而使得第二门体40可以与桶体组件20锁紧配合,由此实现第二门体40的锁合。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顶紧装置60设置在第一门体30上,第一门体30包括第一框架301和第二框架302,第一框架301和第二框架302之间限定有安装腔,顶紧装置60固定在安装腔内,第二门体40设置在第一门体30的内侧,即靠近桶体组件20的一侧,第二框架302上具有穿孔,顶头64可以通过穿孔伸出,并与第二门体40止抵配合,从而可以在顶紧第二门体40后使第二门体40与桶体组件20锁紧。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顶紧装置60还包括:转动件62和移动件63,顶头驱动器61的驱动轴与转动件62连接以驱动转动件62转动,转动件62与移动件63配合,从而可以带动移动件63移动,移动件63与顶头64连接,进而带动顶头64在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切换,在顶头64与一个门体配合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门体40可以与桶体组件20锁紧配合。
在一些优选的示例中,转动件62为丝杠,移动件63为滑块,滑块与丝杠螺纹配合,顶头驱动器61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连接,从而驱动滑块沿丝杠的轴向直线运动;如图1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顶头64设置在转动件62的一侧,移动件63设有连接部631,连接部631朝向顶头64的方向延伸,以使移动件63通过连接部631与顶头64连接,从而移动件63运动的同时带动顶头64运动。
下面结合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顶头6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安装部33,顶头64包括顶杆641,顶杆641设置在第一安装部33上,且顶头64也可以在第一顶头位置和第二顶头位置之间摆动,在第一门体30和箱体10锁紧的状态下,顶杆641可以摆动至第一顶头位置,此时顶杆641可以顶紧未设置第一安装部33的门体,从而使第二门体40与桶体组件20锁紧配合;在顶杆641摆动至第二顶头位置时,顶杆641与未设置第一安装部33的门体间隔开。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安装部33具有第一固定凸耳331,顶杆641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凸耳6411,顶杆641通过第一销轴332穿设在第一固定凸耳331和第一连接凸耳6411上,使得顶杆641与第一安装部33可转动的连接,进而使得顶杆641可以在第一顶头位置和第二顶头位置之间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安装部33和顶杆641均设置在第一门体30上,第一门体30的内侧具有穿孔,顶杆641适于通过穿孔伸出,穿孔形成长形孔,在顶杆641处于第二顶头位置的条件下,即顶杆641完全位于第一门体30内时,顶杆641在穿孔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长度小于穿孔的长度,当然也可以等于穿孔的长度,由此保证在顶杆641伸出的过程中,穿孔不会对顶杆641起到干涉作用,避免了顶杆641无法摆动的情况。
也就是说,顶杆641在第一位置时,顶杆641位于顶出穿孔35的状态,顶杆641在第二位置时,顶杆641位于未顶出穿孔35的状态,以顶杆641在穿孔35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而言,顶杆641在顶出状态的投影长度是小于未顶出状态的投影长度,即顶杆641在第一位置时的投影长度大于在第二位置时的投影长度,由于在顶杆641处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顶杆641在穿孔35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长度小于或等于穿孔35的长度,因而,在顶杆641处于第一位置的条件下,顶杆641在穿孔35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长度也必然小于穿孔35的长度,由此保证顶杆641可以穿过穿孔35,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摆动。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衣物处理设备100还包括活动杆642,活动杆642与顶杆641连接,在第一门体30和箱体10锁紧的条件下,活动杆642可以带动顶杆641摆动,活动杆642可以与顶杆641固定连接,以带动顶杆641沿一圆周摆动,活动杆642也可以与顶杆641转动连接,进而利用顶杆641顶紧第一门体30或第二门体40,在推力或反推力的作用下,实现第二门体30与桶体组件20的锁紧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杆642的一端与顶杆641铰接,活动杆642的另一端可相对于第一安装部33移动,顶头驱动器61可以间接或直接驱动活动杆642活动,使得活动杆642相对于第一安装部33移动,由于顶杆641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33可转动连接,顶杆641的另一端与活动杆642铰接,因而在活动杆642的移动过程中,顶杆641可以随之发生摆动,从而使顶杆641实现在第一顶头位置和第二顶头位置之间的摆动。
在顶杆641处于第一顶头位置的状态下,活动杆64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33之间的距离为H1,在顶杆641处于第二顶头位置的状态下,活动杆64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33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H1小于H2,由此保证顶杆641在第二顶头位置摆动至第一顶头位置的状态下,顶杆641可以从第一门体30内伸出并止抵在第二门体40上。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中的一个上具有第二安装部34,也就是说,第二安装部34与第一安装部33可以位于同一门体上,第二安装部34可以相对于第一安装部33移动,活动杆642与第二安装部34可活动的连接,在第二安装部34的移动过程中,活动杆642可以随第二安装部34同步移动,以使得顶杆641在第一顶头位置和第二顶头位置之间摆动。
当然,第二安装部34也可以与第一安装部33位于不同的门体上,且第二安装部34可以相对于第一安装部33移动。
如图16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二安装部34具有第二固定凸耳341,活动杆642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凸耳6421,通过第二销轴342穿设在第二固定凸耳341和第二连接凸耳6421上,使得活动杆642与第二安装部34可活动的连接。
如图16所示,在进一步的示例中,限位部32可以为滑道,限位部32可以对活动杆642的一端进行限位,以使活动杆642的一端线性移动,活动杆642通过第二安装部34安装在滑道内,第二安装部34可在滑道内滑道,且在滑道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安装部34与活动杆642的仅能沿线性移动,避免了活动杆642发生转动影响顶杆641的正常摆动。
如图16所示,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顶头驱动器61可以驱动转动件62转动,进而带动移动件63沿转动件62的轴向方向移动,移动件63的一侧具有连接部631,第二安装部34固定在连接部631上,或者第二安装部34与连接部631一体成型,活动杆642与第二安装部34铰接,第一安装部33位于第二安装部34的正上方,且第一安装部33与第一门体30固定连接,顶杆641的下端与活动杆642铰接,上端与第一安装部33铰接,在顶头驱动器61的驱动作用下,以及在限位部32的限位作用下,移动件63、连接部631、第二安装部34和活动杆642的下端沿转动件62的轴向方向移动,带动顶杆641在第一顶头位置和第二顶头位置之间摆动,在顶杆641位于第一顶头位置时,顶杆641的下端与第一安装部33之间的前后距离最大,顶杆641可以第二门体40止抵;在顶杆641位于第二顶头位置时,顶杆641的下端与第一安装部33之间的前后距离最小,可以接近零,顶杆641可完全位于第一门体30内,避免其占用额外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门体30具有第一锁钩303,箱体10具有第一锁头16,第一锁钩303与第一锁头16可以通过插接或卡接的方式配合连接,第二门体40具有第二锁钩401,桶体组件20具有第二锁头24,第二锁钩401与第二锁头24可以通过插接或卡接的方式配合连接。
在第一门体30与箱体10未锁紧时,第一门体30上的锁定件52插接在第二门体40的插槽53内,在检测到第一锁钩303与第一锁头16配合完成后,驱动电机14工作,驱动止抵杆13伸出以按压锁止件81上的复位凸起84,使得锁止件52从插槽53内脱出,实现第一门体30和第二门体40的分离,再检测第二门体40是否与桶体组件20锁紧配合。
在检测到第二锁钩401与第二锁头24配合后,衣物处理设备100可以执行洗涤程序,以进行衣物洗涤。
在检测到第二锁钩401与第二锁头24未配合时,控制第一门体30上的顶头64伸出,具体地,顶头驱动器61驱动转动件62转动,进而带动移动件63向上移动,连接部631和活动杆642随之向上移动,由于顶杆641的上端被固定,活动杆642推动顶杆641的下端向外摆动,直至顶杆641的下端伸出,并与第二门体40止抵,由此顶杆641可以对第二门体40起到一定的推力。
在此状态下,由于第一门体30与箱体10锁紧配合,在推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门体40向靠近桶体组件20的方向活动,进而将第二门体40顶紧在桶体组件20上,在第二门体40与桶体组件40顶紧的同时,第二锁钩401与第二锁头24锁紧配合,由此实现第二门体与桶体组件锁紧,进而衣物处理设备100可以执行洗涤程序,以进行衣物洗涤。
此外,在控制顶头64伸出并顶紧第二门体40之后,确定第二门体40与桶体组件20锁紧后,顶头驱动器61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移动件63向下移动,连接部631和活动杆642随之向下移动,活动杆642拉动顶杆641的下端向内摆动,顶杆641收回至第一门体30内,实现顶紧装置60的顶头64收回,此时第二门体40随桶体组件20运动,且不会对第一门体30和前封门12等结构产生影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其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以图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准。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开口;
桶体组件,所述桶体组件设于所述箱体内且具有衣物取放口,所述桶体组件具有安装部;
门体组件,所述门体组件包括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所述第一门体可枢转地设于所述箱体以开闭所述开口,所述第二门体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安装部以开闭所述衣物取放口,所述第一门体的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二门体的枢转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取放口在所述开口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开口内,
其中,在所述衣物取放口所在平面内,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开口的边沿与所述衣物取放口的边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体通过连接铰链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连接铰链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安装部;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门体,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沿远离所述安装部的方向朝向所述衣物取放口外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设有转轴且另一个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轴孔,所述转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门体的枢转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弯折部具有所述轴孔。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沿远离所述第二门体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弯折部弯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可转动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可转动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中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适于容纳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至少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形状至少部分大致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门体关闭所述衣物取放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门体的枢转轴线位于所述第二门体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门体关闭所述开口且所述第二门体关闭所述衣物取放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门体位于所述第二门体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体和所述第二门体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可切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组件包括:
外桶;
内筒,所述内筒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外桶内;
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外桶,所述衣物取放口形成在所述挡板上,所述衣物取放口与所述外桶的桶口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挡板。
CN201911185610.2A 2019-11-27 2019-11-27 衣物处理设备 Pending CN1109240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5610.2A CN110924040A (zh) 2019-11-27 2019-11-27 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5610.2A CN110924040A (zh) 2019-11-27 2019-11-27 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4040A true CN110924040A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46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85610.2A Pending CN110924040A (zh) 2019-11-27 2019-11-27 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240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6951A1 (zh) * 2020-12-03 2022-06-09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门体结构及洗衣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0401A (ja) * 2005-03-31 2006-10-19 Sharp Corp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20100078656A (ko) * 2008-12-30 2010-07-08 이범호 힌지
CN102071556A (zh) * 2009-11-25 2011-05-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铰链单元的滚筒洗衣机
CN201850887U (zh) * 2010-07-28 2011-06-01 李琪 新型门铰链
KR20120043263A (ko) * 2010-10-26 2012-05-04 주식회사 대창 세탁기
CN104350226A (zh) * 2012-05-30 2015-02-11 安塞尔米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家具门和门的暗铰链
CN107503090A (zh) * 2017-08-28 2017-12-22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0401A (ja) * 2005-03-31 2006-10-19 Sharp Corp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20100078656A (ko) * 2008-12-30 2010-07-08 이범호 힌지
CN102071556A (zh) * 2009-11-25 2011-05-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铰链单元的滚筒洗衣机
CN201850887U (zh) * 2010-07-28 2011-06-01 李琪 新型门铰链
KR20120043263A (ko) * 2010-10-26 2012-05-04 주식회사 대창 세탁기
CN104350226A (zh) * 2012-05-30 2015-02-11 安塞尔米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家具门和门的暗铰链
CN107503090A (zh) * 2017-08-28 2017-12-22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6951A1 (zh) * 2020-12-03 2022-06-09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门体结构及洗衣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0267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门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KR100896891B1 (ko) 덮개 개폐장치
EP3604990B1 (en) Refrigerator
US7819445B2 (en) Handle unit
KR20210073384A (ko) 차량도어 개폐장치
CN111020975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10924040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0965289A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门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10904644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门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10952289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门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10924038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0924087B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门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11020994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0924039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0924037B (zh) 衣物处理设备
JP4615777B2 (ja) 収納装置
CN114961443B (zh) 微波炉的联锁装置和微波炉
CN111020993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4320048A (zh) 一种家用电器
CN215260757U (zh) 收纳装置和冰箱
KR20110006604U (ko) 냉장고
JP4430517B2 (ja) ロック機構
KR101297721B1 (ko) 냉장고
JP3974005B2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の前面パネル装置
CN213510091U (zh) 一种曲面体上的一键自动开启仓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