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2580A - 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2580A
CN110912580A CN201911198787.6A CN201911198787A CN110912580A CN 110912580 A CN110912580 A CN 110912580A CN 201911198787 A CN201911198787 A CN 201911198787A CN 110912580 A CN110912580 A CN 110912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radio
hardware platform
transceiv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87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高强
徐锡强
吴涛
胡鸿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av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87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25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2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258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0474 priority patent/WO2021104169A1/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其中,该硬件平台系统包括基带处理器、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和反馈模块,其中,基带处理器与无线电收发两用机耦合,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送端分别与射频收发链路模块耦合,反馈模块耦合在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反馈接收端之间。通过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超外差系统的硬件平台体积大、功耗高且不同制式和不同频段无法通用的问题,降低了硬件平台系统的体积、功耗,并且能够通用于不同制式和不同频段。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以及用户对移动移动互联网络需求的日益增长,全球各大运营商开始对5G网络进行建设。相比传统的网络设备,5G网络设备带宽更宽、频段更高,对网络传输的高速性、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的调制解调技术越来越无法满足如今的需求。传统的无线设备集成度低,例如传统的超外差接收机就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收发机结构,超外差系统需要将信号首先调制到中频,将信号通过上变频处理得到射频信号,为了实现上述的功能,在超外差系统中需要采用分立的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简称为ADC)、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简称为DAC)、mixer等中射频硬件,造成了发射/接收系统电路复杂、器件多,同时也带来了功耗大和成本高的问题。上述问题在阵列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为massive MIMO)系统中尤为突出。
功率放大器作为通信系统的重要部分,位于射频发送链路的最末端。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结构是晶体管,功放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的特性,由于这些半导体材料的自身特性,造成了射频功放存在固有的记忆效应和非线性特性。为了提高射频功放的工作效率,同时尽量降低功放有记忆非线性特性带来的失真干扰,需要对功放进行线性化处理。
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简称为DPD)技术是一种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功放线性化技术。而数字预失真技术需要反馈通路将功放输出进行采样,得到反馈通路信号,由于功放非线性造成的频谱扩展,使得反馈信号的带宽是原带宽的数倍。然而传统的超外差系统目前尚无法满足100MHz及以上的射频带宽需求,以及在该射频带宽上应用数字预失真技术需求的400MHz以上的反馈通路带宽的需求。
此外,传统的超外差系统中,由于超外差接收机容易受到频域镜像干扰,从而需要结构复杂的滤波器件,因此传统的超外差系统对频率选择性要求高,这使得不同制式、不同频段的硬件平台需要适配对应的滤波器件,从而导致了硬件平台无法通用。同时,这些滤波器件的增加也导致了超外差系统的集成度不高、功耗增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传统的超外差系统的硬件平台体积大、功耗高且不同制式和不同频段无法通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所述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包括:基带处理器、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基带处理器与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耦合,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送端分别与所述射频收发链路模块耦合,所述反馈模块耦合在所述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和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反馈接收端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带处理器支持不低于450MHz的信号的数字预失真处理;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接收带宽不低于200MHz,发送带宽不低于450MHz,且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反馈带宽不低于450MHz。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还包括:eCPRI接口,所述eCPRI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器耦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分别与所述基带处理器和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耦合,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eCPRI接口恢复时钟信号;
所述时钟模块,用于生成与从所述eCPRI接口恢复的时钟信号同相位的工作时钟信号,并将所述工作时钟信号提供给所述基带处理器和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时钟模块包括:二级锁相环单元,所述二级锁相环单元包括压控振荡器,所述压控振荡器用于将所述工作时钟信号分频为多个时钟信号,并分别提供给所述基带处理器和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包括N对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射端,以及反馈接收端,所述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和所述反馈模块的数量均为M个;其中,每个所述射频收发链路模块耦合至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其中一对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送端,每个所述反馈模块均耦合在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反馈接收端和其中一个射频收发链路模块之间,N≥M≥1,且N、M均为整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包括:射频接收链路、射频发送链路、双工滤波器,其中,所述射频接收链路、所述射频发送链路均通过所述双工滤波器与天线耦合;所述射频接收链路包括低噪放大模块,所述射频发送链路包括功率放大模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ZYNQ系列芯片;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ADRV9009系列芯片、AFE768x系列芯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包括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和上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采用包括基带处理器、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和反馈模块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其中,基带处理器与无线电收发两用机耦合,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送端分别与射频收发链路模块耦合,反馈模块耦合在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反馈接收端之间,解决了传统的超外差系统的硬件平台体积大、功耗高且不同制式和不同频段无法通用的问题,降低了硬件平台系统的体积、功耗,并且能够通用于不同制式和不同频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硬件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硬件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硬件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2G、3G、4G、5G通信系统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又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简称为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系统,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T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简称为WC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ng,简称为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O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为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简称为NR)系统以及其他此类通信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的硬件平台系统可集成在基站、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Unit,简称为RRU)或者其他任意需要进行射频收发的网元设备中。本文中的基站可以是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为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为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 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 B,简称为eNB或e-Node B),还可以是5G NR中的(generation Node B,简称为gNB),本发明并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5G的硬件平台系统。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硬件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硬件平台系统包括:基带处理器10、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射频收发链路模块30和反馈模块40,基带处理器10与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耦合,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的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送端分别与射频收发链路模块30耦合,反馈模块40耦合在射频收发链路模块30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的反馈接收端之间。
相对于超外差系统而言,本实施例的零中频(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简称为ZIF)的硬件平台系统直接将基带处理器10得到的基带信号调制到射频,不进行超外差设备的两次频谱搬移和滤波过程,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此外,采用基带处理器10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集成芯片,进一步提到了系统的集成度,从而可以将收发机做得很小,同时降低成本和系统功耗。另外,由于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不需要超外差系统那样的抑制镜像频率的考虑,降低了设计系统的难度;无需结构复杂的滤波器件,降低了系统对频率选择性要求高,使得硬件平台能够通用于不同制式、不同频段的硬件平台,同样也提高了集成度、降低了成本和功耗。
为了满足5G频段对硬件平台系统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基带处理器10支持不低于450MHz的信号的数字预失真处理;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Transceiver)的接收带宽不低于200MHz,发送带宽不低于450MHz,且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的反馈带宽不低于450MHz。采用上述的基带处理器10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的硬件平台系统能够满足5G频段的需求,并且,由于上述硬件平台系统对频率选择性要求低,上述的硬件平台系统的具体频段可以灵活配置成5MHz\10MHz\15MHz\20MHz\60MHz\100MH\200MHz等低于200MHz的任意带宽。
采用上述的硬件平台系统,可以应用于5G频段中基于大带宽的DPD技术的功率放大系统中,例如5G频段的光纤直放站或者其他的5G频段的射频拉远单元,并且支持100MHz或160MHz等带宽灵活可配的功率放大系统。例如可以根据系统需求对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进行参数配置,从而将系统配置为支持中国移动5G频段、中国联通5G频段、中国电信5G频段,以及其他日欧美国家的6GHz及以下的5G频段的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10优选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简称为FPGA)芯片。对于该FPGA芯片的性能要求包括:支持数字预失真技术,尤其是支持数字预失真技术7.0知识产权(IP)核,以使得基带处理器10支持不低于450MHz的信号的数字预失真处理。基带处理器10包括但不限于赛灵思(Xilinx)公司的ZYNQ系列芯片。其中,ZYNQ系列的平台芯片集成有两个ARM Cotex A9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Programmable Logic,简称为PL)处理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主要用于实现射频信号的混频、采样、解调、调制、数据串并转化以及准蒙特卡罗(Quasi-Monte Carlo,简称为QMC)处理、本振泄露(Local Oscillator Leakage,简称为LOL)追踪(Tracking)等功能。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采用支持多路射频接收、多路射频发送,并具有反馈通道的芯片,例如亚诺德半导体(AnalogDevices,简称为AD)公司的ADRV9009系列芯片。该系列芯片的可配置频段为75MHz~6GHz,具有两路射频接收、两路射频发送和一路反馈通道,接收带宽不低于200MHz,发送带宽不低于450MHz,反馈通道带宽不低于450MHz。
在本实施例中的反馈模块40用于从功率放大模块上获取输出功率信息,并将输出功率信息提供给基带处理器10进行DPD技术处理。其中,输出功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输出功率大小、输出波形形状等参数。反馈模块40从射频收发链路模块30中的功率放大模块中获取到输出功率信息后,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的反馈通道,并通过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进行混频、A/D转换等将射频信号提取为基带信号,并经过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和基带处理器10之间的串行接口发送给基带处理器10,由基带处理器10采用算法对信号进行预失真处理,从而提高下行输出信号的邻信道功率比(Adjacent Channel PowerRatio,简称为ACPR)性能。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硬件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还包括:演进的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volution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为eCPRI)50,eCPRI接口50与基带处理器10耦合。在上述方式中,eCPRI接口50用于接收和回传基带信号,通过eCPRI接口50可以灵活适配拥有标准的eCPRI接口50的基站,并与基站的光接口对接,以实现与基站的交互通信。
较优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硬件平台系统中,基带处理器10支持多个光路接口,每个光路接口与一个eCPRI接口50耦合。在基带处理器10耦合了两个eCPRI接口50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个eCPRI接口50支持上链口,一个eCPRI接口50支持下链口,从而实现链型组网。链型组网最多可以扩展得到包括6台本实施例的硬件平台系统的5G系统平台。
继续参考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还包括:时钟模块60,时钟模块60分别与基带处理器10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耦合,其中,基带处理器10,还用于从eCPRI接口50恢复时钟信号;时钟模块60,用于生成与从eCPRI接口50恢复的时钟信号同相位的工作时钟信号,并将工作时钟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10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在本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10在从eCPRI接口50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中恢复出时钟信号作为时钟模块60的输入时钟,然后由时钟模块60生成与从eCPRI接口50恢复的时钟信号同相位的工作时钟信号,并由时钟模块60将工作时钟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10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实现了从上一级的时钟中恢复出时钟给硬件平台系统使用,达到了本地时钟同步于上一级时钟的效果。
较优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时钟模块60包括:二级锁相环单元,二级锁相环单元包括压控振荡器,压控振荡器用于将工作时钟信号分频为多个时钟信号,并将时钟信号分别提供给基带处理器10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在本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10从eCPRI接口50恢复的时钟信号作为输入时钟,通过二级锁相环单元锁相得到与恢复的时钟信号同相位的工作时钟信号,然后再通过压控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简称为VCO)分频出时钟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10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从而实现基带处理器10和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与上一级时钟的同步。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时钟模块60并不限于上述具有二级锁相环单元的时钟模块60,其他能够实现相同或者相似效果的时钟模块60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包括N对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射端,以及反馈接收端,射频收发链路模块30和反馈模块40的数量均为M个;其中,每个射频收发链路模块30耦合至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的其中一对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送端,每个反馈模块40均耦合在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的反馈接收端和其中一个射频收发链路模块30之间,N≥M≥1,且N、M均为整数。
以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为ADRV9009芯片为例,该芯片具有两对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射端,最大可以支持同时连接两个射频收发链路模块30和两个反馈模块40。由此可见,采用具有2个射频接收端、2个射频发送端和1个反馈接收端的ADRV9009芯片可以实现支持两路发送两路接收(2T2R,也称为2×2)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为MIMO)天线系统。
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硬件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的数量为两个。仍以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为ADRV9009芯片为例,要实现对四路发送四路接收(4T4R,也称为4×4)的多MIMO天线系统的支持,采用具有两个ADRV9009芯片的硬件平台系统,并在每对收发通道上配置射频收发链路模块30、反馈模块40和天线。以此类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式,还可以实现对更多路发送和接收的天线系统的支持,并且能够保证高度的器件集成程度。
参考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射频收发链路模块30包括:射频接收链路、射频发送链路、双工滤波器33,其中,射频接收链路、射频发送链路均通过双工滤波器与天线耦合。其中,射频接收链路包括低噪放大模块31,射频发送链路包括功率放大模块32。其中的双工滤波器33优选地由腔体双工器和腔体滤波模块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功率放大模块中的频段模块、以及双工滤波器、硬件平台系统连接的天线均可以根据不同运营商对频段、功率的需求灵活配置。本实施例的功率放大模块也都采用支持450MHz带宽,输出功率最大46dBm可调的功率放大模块,每个功率放大模块均可以支持6GHz以下的不同制式和不同频段的5G频段。
可选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功率放大模块,可以集成在至少一个芯片中,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也可以由至少一个分立器件构成;也可以是一个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中包含至少一个芯片和至少一个分立器件。本实施例对功率放大模块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硬件平台系统还包括本地网口模块70,该本地网口模块70用于与网络管理系统连接,以实现远程对硬件平台系统的参数配置。硬件平台系统还包括存储模块80,该存储模块80用于保存配置信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硬件平台系统还包括电源模块90,该电源模块90主要用于为基带处理器10、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以及功率放大模块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多个无线电收发两用机20实现对多MIMO天线系统支持的硬件平台系统中,电源模块90的带载能力需要根据需要适当提高。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本实施例的电源模块90经过AC/DC(或者DC/DC)模块,将220V(或者-48V)的电源转换为12V和30V,并通过基带处理板内的DC/DC模块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简称为LDO)芯片转换成板内各芯片或者模块所需要的工作电压,实现稳定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射频拉远单元,该射频拉远单元包括MIMO天线系统和上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采用本实施例的高集成度的收发芯片方案,将传统分立的ADC、DAC、混合器(mixer)等分立器件采用单芯片方案代替,大大缩减了布板面积和功耗,非常适合5G中阵列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为massive MIMO)的应用场景。采用本实施例的零中频硬件方案,大大提升了射频带宽和DPD带宽,从而满足了5G大带宽的需求。采用本实施例的零中频方案,不需要特殊频率滤波器件,从而可灵活支持不同频段、不同制式的5G移动通信需求。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或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相合或直接相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相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末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上述的理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简称为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为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包括:基带处理器、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基带处理器与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耦合,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送端分别与所述射频收发链路模块耦合,所述反馈模块耦合在所述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和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反馈接收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器支持不低于450MHz的信号的数字预失真处理;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接收带宽不低于200MHz,发送带宽不低于450MHz,且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反馈带宽不低于450M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还包括:eCPRI接口,所述eCPRI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器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分别与所述基带处理器和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耦合,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eCPRI接口恢复时钟信号;
所述时钟模块,用于生成与从所述eCPRI接口恢复的时钟信号同相位的工作时钟信号,并将所述工作时钟信号提供给所述基带处理器和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模块包括:二级锁相环单元,所述二级锁相环单元包括压控振荡器,所述压控振荡器用于将所述工作时钟信号分频为多个时钟信号,并分别提供给所述基带处理器和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包括N对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射端,以及反馈接收端,所述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和所述反馈模块的数量均为M个;其中,每个所述射频收发链路模块耦合至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其中一对射频接收端和射频发送端,每个所述反馈模块均耦合在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反馈接收端和其中一个射频收发链路模块之间,N≥M≥1,且N、M均为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收发链路模块包括:射频接收链路、射频发送链路、双工滤波器,其中,所述射频接收链路、所述射频发送链路均通过所述双工滤波器与天线耦合;所述射频接收链路包括低噪放大模块,所述射频发送链路包括功率放大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ZYNQ系列芯片;所述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包括以下之一:ADRV9009系列芯片、AFE768x系列芯片。
10.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包括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
CN201911198787.6A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Withdrawn CN1109125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8787.6A CN110912580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PCT/CN2020/130474 WO2021104169A1 (zh) 2019-11-29 2020-11-20 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8787.6A CN110912580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2580A true CN110912580A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20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8787.6A Withdrawn CN110912580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12580A (zh)
WO (1) WO202110416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4169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WO2022227803A1 (zh) * 2021-04-29 2022-11-03 罗森伯格技术有限公司 远端单元、多频段分布式系统以及信号处理方法
EP4236084A4 (en) * 2020-11-26 2024-05-01 Huawei Tech Co Ltd RADIO FREQUENCY CHIP AND SIGNAL FEEDBACK METHOD EXECUTED USING A RADIO FREQUENCY CHIP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3753Y (zh) * 2004-08-20 2005-10-12 南京东大宽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字中频多频多模射频模块
CN101232653A (zh) * 2007-01-22 2008-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中频传输的射频拉远系统
CN102412855A (zh) * 2010-09-20 2012-04-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阻抗匹配情况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3067041A (zh) * 2012-12-14 2013-04-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5812015A (zh) * 2015-01-14 2016-07-27 亚德诺半导体集团 高度集成的射频收发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395B (zh) * 2008-06-27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零中频发射机及其边带和本振泄漏的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01651474B (zh) * 2008-08-12 2012-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天线零中频发射机及其校准方法
US8385457B2 (en) * 2009-09-23 2013-02-2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to compensate IQ imbalance in wideband zero-if tuners
CN108736913A (zh) * 2018-05-11 2018-11-02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零中频收发芯片的直流分量的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10912580A (zh) * 2019-11-29 2020-03-24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3753Y (zh) * 2004-08-20 2005-10-12 南京东大宽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字中频多频多模射频模块
CN101232653A (zh) * 2007-01-22 2008-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中频传输的射频拉远系统
CN102412855A (zh) * 2010-09-20 2012-04-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阻抗匹配情况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3067041A (zh) * 2012-12-14 2013-04-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5812015A (zh) * 2015-01-14 2016-07-27 亚德诺半导体集团 高度集成的射频收发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4169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EP4236084A4 (en) * 2020-11-26 2024-05-01 Huawei Tech Co Ltd RADIO FREQUENCY CHIP AND SIGNAL FEEDBACK METHOD EXECUTED USING A RADIO FREQUENCY CHIP
WO2022227803A1 (zh) * 2021-04-29 2022-11-03 罗森伯格技术有限公司 远端单元、多频段分布式系统以及信号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04169A1 (zh)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e et al. A review of 5G power amplifier design at cm-wave and mm-wave frequencies
US10326485B2 (en) Receiver and receiving method of receiver
CN110912580A (zh) 一种适用于5g的零中频的硬件平台系统和射频拉远单元
US10277173B1 (en) Amplifier linearizer with wide bandwidth
US10516424B2 (en) Signal processing arrangement for a transmitter
US10790849B2 (en) RFDAC (RF (Radio Frequency) DAC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output power
US2022011619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adio frequency subsystem
CN105471805A (zh) 用于生成基带接收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US1107017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iasing of power amplifiers
Guan et al. High-performance digital predistortion test platform development for wideband RF power amplifiers
Mayer et al. A direct-conversion transmitter for small-cell cellular base stations with integrated digital predistortion in 65nm CMOS
WO2020118627A1 (zh) 一种射频拓扑系统及通信装置
US10630323B2 (en) Asymmetric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 (ACLR) control
Yu et al. Design of a broadband MIMO RF transmitter for next-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742240B2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068066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nonlinearity of a transmitter
CN114128138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210156A (zh) 混合式失真抑制系统和方法
Al Azzawi et al. LTE transceiver modeling in MATLAB Simulink
Collins et al. RFSoC Integrates RF Sampling Data Converters for 5G New Radio.
US20220216980A1 (en) Wireless Transceiver Apparatus Integrated with Common Clock Phase-Locked Loop
Vasilakopoulos Mixed-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RF Transmitters
JP2018510585A (ja) アクティブフィードバックを用いたベースバンドフィルタのための線形化方式
KR2021002441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상향 변환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ollados et al. Multi-Mode Transmitters in CM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