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9634B - 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9634B
CN110899634B CN201911302831.3A CN201911302831A CN110899634B CN 110899634 B CN110899634 B CN 110899634B CN 201911302831 A CN201911302831 A CN 201911302831A CN 110899634 B CN110899634 B CN 110899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late
push
die
wate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28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9634A (zh
Inventor
胡伟锋
张强升
高一帆
石红
陈一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ngfeng high tech special wind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ngfeng Hi Tech Specialized Wind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ngfeng Hi Tech Specialized Wind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ngfeng Hi Tech Specialized Wind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028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9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9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9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9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9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22Moulds for peculiarly-shaped castings
    • B22C9/24Moulds for peculiarly-shaped castings for hollow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7/00Treating the metal in the mould while it is molten or ductile ; Pressure or vacuum casting
    • B22D27/04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ou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所述的轴流风机包括壳体、叶轮、电机及圆环,所述圆环套设于所述叶轮叶片上,所述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包括:a、零件生产:分别加工壳体和叶片,叶片组装成叶轮;b、圆环加工:利用铸造机直接加工圆环,以制得所需规格的圆环;c、零件组装:将电机装入到机壳内,再将叶轮套入到电机输出轴上,最后将圆环套入到叶轮叶片上,完成轴流风机的加工;通过在扇叶上套设圆环的方式,可以在不改变现有风机流道结构及叶型基础上可提高轴流风机全压效率、降低气动噪声,是一种比较经济简易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机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风机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对噪声的要求也越来越苛求,现有轴流风机提升效率及降低噪声的方法是设计更高效、更低噪的叶型及流道结构,设计难度大,研发成本高,而且新研发的叶型及结构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测试来验证安全性能。急需要一种在不改变现有风机结构及叶型基础上增加一个简易的部件来提高轴流风机效率、降低气动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用性高的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所述的轴流风机包括壳体、叶轮、电机及圆环,所述圆环套设于所述叶轮叶片上,所述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包括:
a、零件生产:分别加工壳体和叶片,叶片组装成叶轮;
b、圆环加工:利用铸造机直接加工圆环,以制得所需规格的圆环;
c、零件组装:将电机装入到机壳内,再将叶轮套入到电机输出轴上,最后将圆环套入到叶轮叶片上,完成轴流风机的加工;
所述步骤b中的铸造机包括加工座和设于所述加工座上方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液压缸,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上模,所述加工座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加工槽,所述加工槽内设有下模;所述加工座上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设于所述加工槽下方,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空腔分割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内设有第一推块,所述下腔内设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两个第一通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所述加工座上设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有气缸,所述气缸活塞杆穿设于所述上腔内,所述第一推块固连于所述气缸活塞杆上;所述加工槽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槽;在加工圆环时,对上下模做预热处理后,液压缸驱动第一安装板往下运动,使上下模相合并,随后将液态金属注入到模具内,使金属在模具作用下成型,上腔内的水流将模具内的热量吸收,气流从第一通槽内通过,对模具起冷却作用,使圆环在模具内冷却成型,当模具冷却后,液压缸驱动第一安装板往上运动,使上下模开启,将成型后的圆环取出;在对第二个圆环做加工时,气缸驱动活塞杆伸出,使气缸推动第一推块在上腔内移动,第一推块推动上腔内的水流往上腔一端移动,上腔内的水流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下腔,进入到下腔内水流推动第二推块移动,使下腔的水流进入到上腔,利用下腔内的水流将模具冷却,进入到下腔内的水流自然冷却,使上下腔内的水流交替使用。
通过在扇叶上套设圆环的方式,可以在不改变现有风机流道结构及叶型基础上可提高轴流风机全压效率、降低气动噪声,是一种比较经济简易且值得推广的方法;上腔内的水流在吸收模具上的热量后,可直接利用上腔内的水流对你下模做预热处理,对浇铸产生的热能做合理利用,降低铸造机能耗;通过上下腔的水流置换使上下腔的水流交替做冷却和加热工作,使水流有充分冷却时间,保证第一空腔内水流对模具的冷却效果,使铸件成型后快速冷却,提升圆环生产效率;通过第一通槽与水流的相互配合,利用多种方式配合对模具做冷却处理,使模具从多角度得到冷却,进一步的提升模具冷却速率,以便使圆环快速成型;在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作用下控制第一空腔内的水流在上下腔之间流动,避免上下腔内的水流相互混合,使上下腔内的水流交替工作,为水流提供充足冷却时间,可通过上下腔水流置换的方式同时对同一次浇铸环节的模具做降温处理,较大程度提升模具冷却速率,提升圆环生产效率。
所述圆环位置位于叶片后3~5mm。
所述圆环的厚度为风机径向间隙的1~1.5倍。
所述圆环的宽度在30mm及以上。
所述圆环的宽度在30~50mm。
所述凸台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一端设有第一通腔,另一端设有第二通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弹簧,所述活动板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腔相配合的第一推杆,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通腔相配合的第二推杆,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腔相配合的第三通腔,所述第三通腔内穿设有第三推杆,所述第三推杆顶部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三通腔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推板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加工槽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挡板,所述下模底部设有滑块,所述加工槽底部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槽;在加工圆环时,液压缸驱动第一安装板往下运动,第一安装板带动上模往下运动,使上模与下模相接触,第一安装板推动第一推杆往下运动,使第一推杆推动活动板往下运动,第一推板置于第一凹槽内,液态金属注入到模具内,完成模具的加工;当模具加工完成后,液压缸驱动第一安装板往上运动,上模与下模推开接触,第一支撑弹簧推动活动板往上运动,活动板推动第二推杆往上运动,第二推杆推动第三推杆往上运动,使第一推板将圆环从下模内推出,完成模具的取料;通过上下模的开启动作,即可自动触发第三推杆往上运动,以便直接将圆环从下模内顶出,降低对圆环的收集难度,使圆环的取料变的更为方便,以便快速制得所需圆环;在第一推杆和第一安装板配合下,使上下模在合并第一推板嵌入到第一凹槽内,避免第一推板对圆环成品造成影响,保证圆环成品质量;在挡板与开口的设置下,实现下模与加工槽的可拆卸连接,可方便的将下模从加工槽内取出,从而对下模进行更换,以便生产不同规格的圆环,降低铸造机模具更换难度;在滑槽与滑块的相互配合下,对下模起定位作用,使第三通腔准确的置于第二通腔上方,从而使第三推杆在第二推杆作用下正常做上下运动,以便在圆环成型后直接将圆环从下模内顶出;在第一推板与第一凹槽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三推杆起支撑作用,防止第三推杆从第三通腔内掉落,保证第三推杆与第三通腔的配合效果。
所述加工座上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多个扇叶;所述凸台两侧分别设有储液箱,所述加工槽侧壁上设有输液腔,所述输液腔通过一输液管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所述储液箱内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储液箱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内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上设有挡板,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挡板一侧可转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第二推板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储液箱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三推板,所述第一连接块侧壁上还设有第一密封膜;液态金属注入到模具内后,驱动电机驱动输出轴转动,通过扇叶将气流吹至第一通槽处,气流通过第一通槽处直接吹至第三推板上,气流推动第三推板移动,第三推板带动第二推板移动,第二推板推动第二腔内的水流往第一腔内流动,水流进入到第一腔内后在水压作用下进入到输液管内,输液管内的水流进入到输液腔内,随着水流逐渐进入到输液腔内,输液腔内的水流从另一根输液管重新进入到储液箱内;驱动电机间歇工作,驱动电机不工作时,复位弹簧推动第二推板往回移动,密封板翻转使水流从第二通孔内流过,完成第二推板的复位,在驱动电机再次工作时第二推板再次移动,将储液箱内的水流挤入到输液腔内;在驱动电机和扇叶作用下,增加模具表面空气流速,使模具表面的气流快速通过,与第一空腔内的水流相互配合, 提升模具冷却效果;储液箱内的水流在输液腔内循环流动,使模具侧壁也受到冷却影响,进一步的提升模具冷却效果,使圆环快速冷却成型,提升圆环生产效率;利用气流的方式驱动第二推板移动,为水流的循环提供动力,将风能利用最大化,在对模具起到冷却作用的同时充当动力源,降低铸造机能耗,使水流能够正常的在输液腔内流动,最大限度的利用水流对模具起冷却作用;从输液腔内回流的水流进入到储液箱内后与储液箱内的水流相混合,使水流快速冷却,利用储液箱较大的体积使水流在储液箱内冷却,以便为输液腔内提供常温水流对模具起冷却作用;在密封板与挡板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二通孔起到单向阀作用,使第二推板推动水流进入到第一腔内时第二通孔处于封闭状态,使水流随第二推板的移动而移动;当第二推板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移动时,在水流冲击作用下使密封板翻转,从而使第二通孔处于开启状态,保证水流从第二通孔内正常通过,减小第二推板移动阻力,避免第二推板移动时直接将第二腔内的水流推入到输液腔内,保证进入到输液腔内的水流处于常温状态;在第一密封膜作用下对第一活动槽起密封作用,避免杂质从第一活动槽处掉落至储液箱内将输液管堵塞,保证水流的正常流动,延长铸造机使用寿命。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扇叶上套设圆环的方式,可以在不改变现有风机流道结构及叶型基础上可提高轴流风机全压效率、降低气动噪声,是一种比较经济简易且值得推广的方法;通过上下腔的水流置换使上下腔的水流交替做冷却和加热工作,使水流有充分冷却时间,保证第一空腔内水流对模具的冷却效果,使铸件成型后快速冷却,提升圆环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铸造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铸造机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图5中的C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沿G-G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D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铸造机的右视图。
图10为图9中沿H-H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E处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的F处放大图。
图13为图10中的G处放大图。
图14为图9中沿Q-Q处的放大图。
图15为图14中的H处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铸造机的后视图。
图17为图16中沿I-I处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中的I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所述的轴流风机包括壳体、叶轮、电机及圆环,所述圆环套设于所述叶轮叶片上,所述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包括:a、零件生产:分别加工壳体和叶片,叶片组装成叶轮;b、圆环加工:利用铸造机直接加工圆环,以制得所需规格的圆环;c、零件组装:将电机装入到机壳内,再将叶轮套入到电机输出轴上,最后将圆环套入到叶轮叶片上,完成轴流风机的加工。
顺气流方向在风机叶轮叶片后增加一个圆环使风机叶尖部位因气流摩擦和涡流引起环面损失降低,通过大量对不加圆环前的风机气动的CFD数值模拟发现气流经过叶轮后(气流流出叶片尾缘后),随着附面层的增加影响气流速度的分布,损失呈现放大趋势,速度三角形中圆周扭速ΔCu会下降。通过大量且对不同尺寸轴流风机的CFD数值模拟后发现顺气流方向在风机叶轮叶片后增加一个圆环会使损失降低,结合对次对不同尺寸轴流风机的实测对比发现圆环位置位于叶片后3~5mm提高轴流风机效率、降低气动噪声最优,圆环的厚度t宜控制在风机径向间隙的1~1.5倍之间,圆环的宽度宜控制在30mm及以上,考虑到部分轴流风机叶片后安装有后导叶,故圆环的宽度宜控制在30~50mm。增加圆环后实测对比对不同尺寸轴流风机能提高全压效率1~5个百分点,能降低2~4dBA出口声压级噪声。
如图1-18所示,所述步骤b中的铸造机包括加工座1和设于所述加工座1上方的第一安装板2,所述第一安装板2上设有液压缸21,所述第一安装板2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上模4,所述加工座1上设有凸台11,所述凸台11上设有加工槽,所述加工槽内设有下模3;所述加工座1上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设于所述加工槽下方,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空腔分割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内设有第一推块14,所述下腔内设有第二推块16,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两个第一通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所述加工座1上设有安装箱13,所述安装箱13内设有气缸131,所述气缸131活塞杆穿设于所述上腔内,所述第一推块14固连于所述气缸131活塞杆上;所述加工槽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槽;在加工圆环时,对上下模做预热处理后,液压缸21驱动第一安装板2往下运动,使上下模相合并,随后将液态金属注入到模具内,使金属在模具作用下成型,上腔内的水流将模具内的热量吸收,气流从第一通槽内通过,对模具起冷却作用,使圆环在模具内冷却成型,当模具冷却后,液压缸21驱动第一安装板2往上运动,使上下模开启,将成型后的圆环取出;在对第二个圆环做加工时,气缸131驱动活塞杆伸出,使气缸131推动第一推块14在上腔内移动,第一推块14推动上腔内的水流往上腔一端移动,上腔内的水流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下腔,进入到下腔内水流推动第二推块16移动,使下腔的水流进入到上腔,利用下腔内的水流将模具冷却,进入到下腔内的水流自然冷却,使上下腔内的水流交替使用。
通过在扇叶上套设圆环的方式,可以在不改变现有风机流道结构及叶型基础上可提高轴流风机全压效率、降低气动噪声,是一种比较经济简易且值得推广的方法;上腔内的水流在吸收模具上的热量后,可直接利用上腔内的水流对你下模做预热处理,对浇铸产生的热能做合理利用,降低铸造机能耗;通过上下腔的水流置换使上下腔的水流交替做冷却和加热工作,使水流有充分冷却时间,保证第一空腔内水流对模具的冷却效果,使铸件成型后快速冷却,提升圆环生产效率;通过第一通槽与水流的相互配合,利用多种方式配合对模具做冷却处理,使模具从多角度得到冷却,进一步的提升模具冷却速率,以便使圆环快速成型;在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作用下控制第一空腔内的水流在上下腔之间流动,避免上下腔内的水流相互混合,使上下腔内的水流交替工作,为水流提供充足冷却时间,可通过上下腔水流置换的方式同时对同一次浇铸环节的模具做降温处理,较大程度提升模具冷却速率,提升圆环生产效率。
第一安装槽内侧壁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上模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槽相配合的固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穿设有插销22,所述插销为现有技术,当上模装入到第一安装槽内后,固定槽运动至第二通槽一侧,将插销插入到第二通槽内,使插销一端插入到固定槽内,从而将上模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完成上模的安装;利用插销固定上模的方式,使上模的拆装更为方便,以便对上模进行更换,满足不同尺寸圆环加工的目的。
第一推块上设有第一环槽,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密封条141,第一密封条为橡胶制成,第一推块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密封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密封垫142,第一密封垫为橡胶制成,第二推块上设有第二环槽,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密封条161,第二密封条为金属制成,第二密封条外包裹有橡胶膜,第二推块顶部设有第三凹槽,第二密封条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二密封垫162,第二密封垫也为金属制成,第二密封垫上同样包裹有橡胶膜,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气缸推动第一推块移动时,直至将第一推块推动至其中一端的第一通孔位置上方才停止,使第一推块置于第一通孔顶部,第一密封垫对第一通孔起密封作用;在水流作用下,使第一推块移动的距离同等作用在第二推块上,即第一推块运动至一端的第一通孔顶部后,第二推块运动至另一端的第一通孔底部,在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作用下分别对两个第一通孔起密封作用,防止上下腔的水流相互交汇,使上下腔的水流独立工作;在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的作用下,提升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与第一空腔内壁的接触效果,在第一空腔内起到活塞作用,与水流相互配合,保证第二推块移动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推块上设有第二活动槽,第二活动槽设于第二密封垫下方,第二活动槽底部铰接有第一连接板163,第一连接板顶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板164,第二活动槽内壁上还设有第一限位弹簧165,第一限位弹簧设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处一侧;第二密封垫底部设有密封弹簧,下腔内壁上设有第四推板15,第四推板上设有多个第三通槽,第四推板设于第二连接板靠近与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槽呈对称设于所述第二推块两侧,相对应的第四推板也为两组,分别设于所述下腔两侧内壁上;当气缸推动第一推块移动时,第二推块在水流和气压作用下移动至下腔一端,第四推板插入到第二活动槽内,第四推板与第二连接板相接触,在第四推板作用下推动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绕连接点转动,使第二连接板顶端不与第二密封垫相接触,即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不为第二密封垫提供支撑力;当气缸组再次驱动第一推块移动时,第一推块推动水流移动,水流对第二密封垫产生压力,一侧的第二密封垫底部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支撑,使该侧的第二密封垫无法向下翻转,另一侧的第二密封垫失去支撑力后在水压作用下极易翻转,将水流引入到第二推块另一侧,增加第二推块一侧的水压,以便在水压作用下推动第二推块移动,避免第二推块对水流的置换造成阻碍;通过第三通槽的设置,避免水流对第四推板造成过大的冲击,对第四推板起保护作用,延长第四推板使用寿命。
所述凸台11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一端设有第一通腔,另一端设有第二通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活动板18,所述活动板18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弹簧181,所述活动板18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腔相配合的第一推杆182,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通腔相配合的第二推杆183,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腔相配合的第三通腔,所述第三通腔内穿设有第三推杆19,所述第三推杆19顶部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三通腔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推板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加工槽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挡板12,所述下模底部设有滑块,所述加工槽底部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槽;在加工圆环时,液压缸21驱动第一安装板2往下运动,第一安装板2带动上模往下运动,使上模与下模相接触,第一安装板2推动第一推杆182往下运动,使第一推杆182推动活动板往下运动,第一推板置于第一凹槽内,液态金属注入到模具内,完成模具的加工;当模具加工完成后,液压缸21驱动第一安装板2往上运动,上模与下模推开接触,第一支撑弹簧181推动活动板18往上运动,活动板18推动第二推杆183往上运动,第二推杆183推动第三推杆19往上运动,使第一推板将圆环从下模内推出,完成模具的取料;通过上下模的开启动作,即可自动触发第三推杆往上运动,以便直接将圆环从下模内顶出,降低对圆环的收集难度,使圆环的取料变的更为方便,以便快速制得所需圆环;在第一推杆和第一安装板配合下,使上下模在合并第一推板嵌入到第一凹槽内,避免第一推板对圆环成品造成影响,保证圆环成品质量;在挡板与开口的设置下,实现下模与加工槽的可拆卸连接,可方便的将下模从加工槽内取出,从而对下模进行更换,以便生产不同规格的圆环,降低铸造机模具更换难度;在滑槽与滑块的相互配合下,对下模起定位作用,使第三通腔准确的置于第二通腔上方,从而使第三推杆在第二推杆作用下正常做上下运动,以便在圆环成型后直接将圆环从下模内顶出;在第一推板与第一凹槽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三推杆起支撑作用,防止第三推杆从第三通腔内掉落,保证第三推杆与第三通腔的配合效果。
第一推板上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储备上设有第二密封膜191,第二密封膜为耐高温橡胶制成,第二空腔内设有气囊192,第二空腔底部设有第四通腔,所述第四通腔内设有第六推板193,当第一推板置于第一凹槽内时,第一推板底部与第一凹槽底面相接触,第一凹槽推动第六推板往上运动,使第六推板推动气囊产生形变,气囊形变后挤压第二密封膜,使第二密封膜往外扩张,在第二密封膜作用下将第一推板与第一凹槽的间隙填充,避免液态金属流至第一凹槽与第一推板的间隙处,提升圆环成品质量。
加工座上设有第三活动槽,挡板穿设于所述第三活动槽内,挡板底部设有导杆122,第三活动槽底部设有与所述导杆相配合的第二活动腔,挡板底部还设有第二支撑弹簧123,挡板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块,开口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相配合的连接槽,在第二连接块与连接槽的相互配合下提升挡板与开口的配合效果,第二连接块和挡板上还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第四通槽,以便将下模装入到加工槽内;挡板上设有第四活动槽,第四活动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五推板121;在对下模安装时,往上翻转第五推板,使第五推板翻转至水平状态,往下推动第五推板,第五推板带动挡板往下运动,挡板进入到第三活动槽内,使开口处于开启状态,第四通槽运动至滑槽一侧,以便直接将下模推入到加工槽内;当下模安装完成后,往上推动第五推板,第二连接块嵌入到连接槽内,完成挡板与开口的配合,将开口密封,对下模起固定作用,防止下模从加工槽内脱出。
第五推板上设有第三活动腔,第三活动腔内穿设有连接杆124,连接杆底部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设有滚珠125,连接杆顶部设有限位板,限位板顶部设有第二限位弹簧126,第三活动腔顶部设有支撑块127,支撑块为橡胶制成;加工座上设有与所述滚珠相配合的第四凹槽;当下模安装完成后,往下翻转第五推板,使第五推板翻转至竖直状态,滚珠与加工座表面相接触,使滚珠嵌入到第四凹槽内,支撑块和第二限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滚珠对第四凹槽底面产生压力,增加滚珠与加工座的接触效果,从而对第五推板起固定作用,避免第五推板从第四活动槽内翻出,使第五推板对挡板起支撑作用,避免挡板进入到第三活动槽内。
所述加工座1上设有安装块110,所述安装块110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多个扇叶;所述凸台11两侧分别设有储液箱17,所述加工槽侧壁上设有输液腔,所述输液腔通过一输液管175与所述储液箱17相连通;所述储液箱17内设有第二隔板172,所述第二隔板172将所述储液箱17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内设有第二推板171,所述第二推板171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上设有挡板,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复位弹簧173,所述挡板一侧可转动连接有密封板174;所述第二推板171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储液箱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三推板176,所述第一连接块侧壁上还设有第一密封膜177,第一密封膜为橡胶制成,第一密封膜一端固连于第一连接块上,另一端固连于第一活动槽内壁上;液态金属注入到模具内后,驱动电机驱动输出轴转动,通过扇叶将气流吹至第一通槽处,气流通过第一通槽处直接吹至第三推板176上,气流推动第三推板176移动,第三推板176带动第二推板171移动,第二推板171推动第二腔内的水流往第一腔内流动,水流进入到第一腔内后在水压作用下进入到输液管175内,输液管175内的水流进入到输液腔内,随着水流逐渐进入到输液腔内,输液腔内的水流从另一根输液管175重新进入到储液箱17内;驱动电机间歇工作,驱动电机不工作时,复位弹簧173推动第二推板171往回移动,密封板174翻转使水流从第二通孔内流过,完成第二推板171的复位,在驱动电机再次工作时第二推板171再次移动,将储液箱内的水流挤入到输液腔内;在驱动电机和扇叶作用下,增加模具表面空气流速,使模具表面的气流快速通过,与第一空腔内的水流相互配合, 提升模具冷却效果;储液箱内的水流在输液腔内循环流动,使模具侧壁也受到冷却影响,进一步的提升模具冷却效果,使圆环快速冷却成型,提升圆环生产效率;利用气流的方式驱动第二推板移动,为水流的循环提供动力,将风能利用最大化,在对模具起到冷却作用的同时充当动力源,降低铸造机能耗,使水流能够正常的在输液腔内流动,最大限度的利用水流对模具起冷却作用;从输液腔内回流的水流进入到储液箱内后与储液箱内的水流相混合,使水流快速冷却,利用储液箱较大的体积使水流在储液箱内冷却,以便为输液腔内提供常温水流对模具起冷却作用;在密封板与挡板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二通孔起到单向阀作用,使第二推板推动水流进入到第一腔内时第二通孔处于封闭状态,使水流随第二推板的移动而移动;当第二推板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移动时,在水流冲击作用下使密封板翻转,从而使第二通孔处于开启状态,保证水流从第二通孔内正常通过,减小第二推板移动阻力,避免第二推板移动时直接将第二腔内的水流推入到输液腔内,保证进入到输液腔内的水流处于常温状态;在第一密封膜作用下对第一活动槽起密封作用,避免杂质从第一活动槽处掉落至储液箱内将输液管堵塞,保证水流的正常流动,延长铸造机使用寿命。
为使扇叶吹出的气流能够直接吹拂在模具上,安装块设于储液箱两侧,避免储液箱对气流造成阻碍。
所述铸造机的其他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铸造机结构相同,确保铸造机能够正常使用,因存在现有技术且较为先进,在此则不再赘述;本申请附图中的驱动电机、气缸、液压缸均为示意图,其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电机、气缸及液压缸结构相同。
在圆环铸造时,上下模预热完成后,液压缸驱动第一安装板往下运动,上下模合并后将液态金属注入到模具内,完成圆环的定型,上腔内的水流对模具起冷却作用,驱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增加模具表面的空气流速,使模具快速冷却,在气流作用下推动第三推板移动,第三推板带动第二推板移动,第二推板将储液箱内的水流挤入到输液腔内,配合对模具做冷却作用,使圆环快速冷却,当圆环冷却完成后,液压缸驱动第一安装板往上运动,上下模开启,在第一支撑弹簧作用下推动活动板往上运动,第二推杆推动第三推杆往上运动,将圆环从下模内顶出,以便对圆环进行收集;随后在上腔水流作用下,辅助对下模做预热处理,对热能做合理利用,当第二个圆环浇铸完成后,气缸推动第一推块移动,第一推块推动上腔内的水流移动,使上下腔的水流相互置换,使温度较低的下腔水对对模具起冷却作用,上腔水进入到下腔内冷却,以便下次使用;当需要快速完成圆环的制造时,也可在使用上腔水冷却一端时间后启动气缸,再利用下腔水对模具做冷却,进一步的提升模具冷却速率。

Claims (5)

1.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所述的轴流风机包括壳体、叶轮、电机及圆环,所述圆环套设于所述叶轮叶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包括:
a、零件生产:分别加工壳体和叶片,叶片组装成叶轮;
b、圆环加工:利用铸造机直接加工圆环,以制得所需规格的圆环;
c、零件组装:将电机装入到机壳内,再将叶轮套入到电机输出轴上,最后将圆环套入到叶轮叶片上,完成轴流风机的加工;
所述步骤b中的铸造机包括加工座(1)和设于所述加工座(1)上方的第一安装板(2),所述第一安装板(2)上设有液压缸(21),所述第一安装板(2)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上模(4),所述加工座(1)上设有凸台(11),所述凸台(11)上设有加工槽,所述加工槽内设有下模(3);所述加工座(1)上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设于所述加工槽下方,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空腔分割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内设有第一推块(14),所述下腔内设有第二推块(16),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两个第一通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所述加工座(1)上设有安装箱(13),所述安装箱(13)内设有气缸(131),所述气缸(131)活塞杆穿设于所述上腔内,所述第一推块(14)固连于所述气缸(131)活塞杆上;所述加工槽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槽;在加工圆环时,对上下模做预热处理后,液压缸(21)驱动第一安装板(2)往下运动,使上下模相合并,随后将液态金属注入到模具内,使金属在模具作用下成型,上腔内的水流将模具内的热量吸收,风从第一通槽内通过,对模具起冷却作用,使圆环在模具内冷却成型,当模具冷却后,液压缸(21)驱动第一安装板(2)往上运动,使上下模开启,将成型后的圆环取出;在对第二个圆环做加工时,气缸(131)驱动活塞杆伸出,使气缸(131)推动第一推块(14)在上腔内移动,第一推块(14)推动上腔内的水流往上腔一端移动,上腔内的水流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下腔,进入到下腔内水流推动第二推块(16)移动,使下腔的水流进入到上腔,利用下腔内的水流将模具冷却,进入到下腔内的水流自然冷却,使上下腔内的水流交替使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的宽度在30mm及以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的宽度在30~50m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1)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一端设有第一通腔,另一端设有第二通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活动板(18),所述活动板(18)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弹簧(181),所述活动板(18)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腔相配合的第一推杆(182),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通腔相配合的第二推杆(183),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腔相配合的第三通腔,所述第三通腔内穿设有第三推杆(19),所述第三推杆(19)顶部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三通腔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推板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加工槽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挡板(12),所述下模底部设有滑块,所述加工槽底部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槽;在加工圆环时,液压缸(21)驱动第一安装板(2)往下运动,第一安装板(2)带动上模往下运动,使上模与下模相接触,第一安装板(2)推动第一推杆(182)往下运动,使第一推杆(182)推动活动板往下运动,第一推板置于第一凹槽内,液态金属注入到模具内,完成模具的加工;当模具加工完成后,液压缸(21)驱动第一安装板(2)往上运动,上模与下模推开接触,第一支撑弹簧(181)推动活动板(18)往上运动,活动板(18)推动第二推杆(183)往上运动,第二推杆(183)推动第三推杆(19)往上运动,使第一推板将圆环从下模内推出,完成模具的取料。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座(1)上设有安装块(110),所述安装块(110)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多个扇叶;所述凸台(11)两侧分别设有储液箱(17),所述加工槽侧壁上设有输液腔,所述输液腔通过一输液管(175)与所述储液箱(17)相连通;所述储液箱(17)内设有第二隔板(172),所述第二隔板(172)将所述储液箱(17)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内设有第二推板(171),所述第二推板(171)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上设有挡板,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复位弹簧(173),所述挡板一侧可转动连接有密封板(174);所述第二推板(171)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储液箱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三推板(176),所述第一连接块侧壁上还设有第一密封膜(177);液态金属注入到模具内后,驱动电机驱动输出轴转动,通过扇叶将气流吹至第一通槽处,气流通过第一通槽处直接吹至第三推板(176)上,气流推动第三推板(176)移动,第三推板(176)带动第二推板(171)移动,第二推板(171)推动第二腔内的水流往第一腔内流动,水流进入到第一腔内后在水压作用下进入到输液管(175)内,输液管(175)内的水流进入到输液腔内,随着水流逐渐进入到输液腔内,输液腔内的水流从另一根输液管(175)重新进入到储液箱(17)内;驱动电机间歇工作,驱动电机不工作时,复位弹簧(173)推动第二推板(171)往回移动,密封板(174)翻转使水流从第二通孔内流过,完成第二推板(171)的复位,在驱动电机再次工作时第二推板(171)再次移动,将储液箱内的水流挤入到输液腔内。
CN201911302831.3A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 Active CN110899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2831.3A CN110899634B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2831.3A CN110899634B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9634A CN110899634A (zh) 2020-03-24
CN110899634B true CN110899634B (zh) 2020-11-27

Family

ID=69826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2831.3A Active CN110899634B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9963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7948Y (zh) * 1997-06-09 1999-02-17 韩军 高效低噪组合式轴流风机
DE102014009051A1 (de) * 2014-06-24 2015-12-24 Tlt-Turbo Gmbh Laufrad für Axiallüfter
CN205732929U (zh) * 2016-05-23 2016-11-30 淮安和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铝合金铸造的冷却水恒温系统
JP2019152184A (ja) * 2018-03-06 2019-09-1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ファン、及びファンの製造方法
CN209753970U (zh) * 2018-12-27 2019-12-10 江苏嵘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省模具空间的循环水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9634A (zh)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44424U (zh) 一体式汽缸
CN204672925U (zh) 一种压铸车用零件的模具
CN110076975B (zh) 一种带有外冷却系统的汽车注塑模具
CN203867639U (zh) 一种汽轮机的汽缸的进、排汽结构
CN112549570A (zh) 离心泵的三维塑胶叶轮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
CN110899634B (zh) 一种高效低噪轴流风机的优化生产方法
CN205238445U (zh) 换气扇扇叶注塑模具
CN114750378B (zh) 一种注塑精度稳定性高的注塑模具
CN214353860U (zh) 一种防止变形的透明pvc胶盒模具
CN202241940U (zh) 一种对型材内部进行冷却定型的定型模
CN214214476U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变浇注模具
CN219445898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注塑机
CN214108751U (zh) 一种汽车管型铸件加工用脱模装置
CN216506196U (zh) 一种可降温模具
CN217704299U (zh) 一种泵壳生产模具
CN216607178U (zh) 一种风力发电铸造件的压铸模具
CN212072782U (zh) 一种风电叶片预制粘接角模具
CN218488863U (zh) 一种双向螺旋水路冷却装置
CN220698214U (zh) 覆膜砂铸造模具用冷却机构
CN218429501U (zh) 一种基于橡胶模具的辅助脱模组件
CN108099144A (zh) 一种带水冷的电机壳模具
CN213559750U (zh) 一种通水模具组件
CN219768951U (zh) 一种高效注塑模具
CN214645488U (zh) 一种塑胶注塑模胚
CN218342717U (zh) 一种汽车注塑件生产用快速散热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818 Renmin West Road, Dongguan Street, Shangyu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hangfeng high tech special wind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300 No. 1818 West Renmin Road, Shangyu District, Shaoxing,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HANGFENG HI-TECH SPECIALIZED WIND INDUSTRIAL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