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3380A - 喷淋头 - Google Patents

喷淋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3380A
CN110893380A CN201910857784.2A CN201910857784A CN110893380A CN 110893380 A CN110893380 A CN 110893380A CN 201910857784 A CN201910857784 A CN 201910857784A CN 110893380 A CN110893380 A CN 110893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ressure
pressure chamber
shower head
holes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77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3380B (zh
Inventor
松井英之
金城政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413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109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93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3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3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3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14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 B05B1/16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having selectively- effective outlets
    • B05B1/1627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having selectively- effective outlets with a selec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a gate valve, a sliding valve or a c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14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 B05B1/16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having selectively- effective outlets
    • B05B1/1627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having selectively- effective outlets with a selec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a gate valve, a sliding valve or a cock
    • B05B1/1636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having selectively- effective outlets with a selec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a gate valve, a sliding valve or a cock by relative rotative movement of the valv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14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 B05B1/18Roses; Shower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3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designed to control volume of flow, e.g. with adjustable pass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04Water-basin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sh-basins or baths
    • E03C1/0408Water installations especially for showers
    • E03C1/0409Shower han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Nozzles (AREA)
  • Bathtubs, Showers, And Their Attach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流路的切换操作的操作力明显减小的喷淋头。本发明是能够切换多个喷水模式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具备:存积室,其存积来自供水源的水;次级侧流路构件,其相对于所述存积室设置于该喷淋头的喷水面侧,并具有与所述多个喷水模式对应的多个流路;以及多个隔膜阀,所述多个隔膜阀控制所述多个流路的每一个与所述存积室的连通或截断。

Description

喷淋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淋头,特别是涉及具有流路切换功能的喷淋头。
背景技术
具有流路切换功能的喷淋头通常包括一个盘构件(也称为分水盘)、和使该盘构件旋转来实现流路的切换的驱动机构。根据动作方式的差异,作为驱动机构开发出利用按压按钮的动作的驱动机构、利用旋转表面盖的动作的驱动机构、以及利用摆动动作的驱动机构等。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喷淋头通过使在分水盘(盘构件)的上表面侧承受水压的面积与在分水盘的下表面侧承受水压的面积大体相同,使分水盘的上表面侧的水压的作用力与分水盘的下表面侧的水压的作用力大体相同,从而减轻分水盘的旋转力,使操作性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0767号公报
在像这样使盘构件滑动来切换流路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滑动性而一般进行润滑脂的涂覆。然而,存在切换操作的操作力因润滑脂的涂覆量而产生偏差,润滑脂因流出而逐渐减少,在长期使用后切换操作的操作力有可能变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那样的见解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流路的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并且稳定的减小的喷淋头。
本发明涉及喷淋头,具有将水导向多个喷水口的流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喷淋头具备:主阀体,其以能够位移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流路内;背压室,其在上述流路的上游侧与上述主阀体邻接,容纳从该流路的上游侧供给的水,并利用该水的压力对上述主阀体向闭阀方向施力;导孔,其将上述流路的下游侧与上述背压室连通;导阀,其选择性地控制上述导孔的开闭状态;以及操作部,其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切换由上述导阀控制的上述导孔的开闭状态。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导阀对导孔的开闭状态的切换来控制主阀体的开闭,因此不利用润滑脂就能够长期稳定地实现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或者本发明涉及喷淋头,具有将水导向多个喷水口的流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喷淋头具备:多个主阀体,上述多个主阀体以分别能够位移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流路内;多个背压室,上述多个背压室在上述流路的上游侧与上述多个主阀体的每一个邻接,容纳从该流路的上游侧供给的水,并利用该水的压力分别对上述多个主阀体向闭阀方向施力;多个导孔,上述多个导孔将上述流路的下游侧与上述多个背压室分别连通;导阀,其选择性地控制上述多个导孔的开闭状态;以及操作部,其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切换由上述导阀控制的上述多个导孔的开闭状态。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导阀对多个导孔的开闭状态的切换来控制多个主阀体的开闭,因此不利用润滑脂就能够长期稳定地实现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导阀具有多个连通孔,并且上述多个连通孔的每一个通过与设置于各主阀体的背压室的背压室流出孔选择性地连通,来敞开该主阀体的导孔。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更高的自由度设计多个主阀体的导孔的开闭控制,从而能够实现更多样的切换控制。
或者本发明涉及喷淋头,能够切换多个喷水模式,其特征在于,上述喷淋头具备:存积室,其存积来自供水源的水;次级侧流路构件,其相对于上述存积室设置于该喷淋头的喷水面侧,并具有与上述多个喷水模式对应的多个流路;以及多个隔膜阀,上述多个隔膜阀控制上述多个流路的每一个与上述存积室的连通或截断。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多个隔膜阀控制多个流路的每一个与存积室的连通或截断,因此不利用润滑脂就能够长期稳定地实现流路的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优选:在多个隔膜阀为两个隔膜阀的情况下,用于使各隔膜阀的背压室与上述存积室外的空间连通的导孔,集中地设置于该两个隔膜阀的配置的中间侧的区域,以使得能够通过共用的导阀进行开闭。
根据这样的配置,能够实现喷淋头的小型化。另外,导阀的移动范围(移动距离)也可以小,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大致相同地,优选:在多个隔膜阀是配置为环状的三个以上的隔膜阀的情况下,用于使各隔膜阀的背压室与上述存积室外的空间连通的导孔,集中地设置于上述三个以上的隔膜阀的配置的中心侧的区域,以使得能够通过共用的导阀进行开闭。
根据这样的配置,也能够实现喷淋头的小型化。另外,导阀的移动范围(移动距离)也可以小,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更优选:上述共用的导阀作为被支承为能够绕自身的旋转轴旋转的盘构件构成,并在外周部具有齿。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盘构件的外周部的齿,能够容易地驱动盘构件使之旋转。
在该情况下,更优选盘构件是树脂制。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容易地实现高的平滑度,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阻力,另外,无需另外设置密封构件。
另外,优选:上述盘构件具有多个连通孔,上述多个连通孔的每一个根据上述盘构件的旋转位置与设置于各隔膜阀的背压室的背压室流出孔选择性地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的导孔。
根据这样的配置,能够实现喷淋头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盘构件(导阀)的旋转角度(移动距离)也可以小,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另外,优选:在上述背压室流出孔与上述盘构件之间夹设有盘按压构件,在上述盘按压构件设置有与各隔膜阀的背压室流出孔连通的流出连通路,上述盘按压构件通过施力装置将上述盘构件向远离上述背压室流出孔的方向推压。
根据这样的配置,无需在相对于盘构件构成与背压室流出孔相反的一侧的构件与该盘构件之间设置密封构件。
在该情况下,更优选:各流出连通路由管状部构成,各管状部插入于对应的上述背压室流出孔内,在各管状部与上述背压室流出孔之间残存缝隙,上述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
上述缝隙易于以高的尺寸精度形成。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多个隔膜阀之间在背压室流入孔的特性上产生偏差。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喷淋头还具备:操作部,其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棒部,每当上述操作部被操作时该棒部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爪构件,其安装于上述棒部的末端侧,并具有与上述盘构件的齿卡合的爪,在上述棒部的移动过程中,上述爪拉动上述齿,由此使上述盘构件旋转。
通过使力作用在拉动的方向上,能够防止棒部的弯曲变形,从而能够降低棒部所要求的刚性。由此,不仅能够由刚性体构成棒部,也能够由塑性体、弹性体等构成棒部。
在该情况下,更优选:上述棒部的基端与上述操作部连接,在上述棒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上述螺旋弹簧的基端相对于喷淋头壳体被固定,上述螺旋弹簧的末端固定于上述爪构件,在上述棒部的末端安装有上述爪构件的限位器,上述爪构件借助上述螺旋弹簧的变形能够相对于上述棒部相对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拉动齿后的爪构件为了与下一个齿卡合而向原来的位置返回时,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盘构件的阻力(干扰)。
另外,例如多个隔膜阀能够作为一个部件的隔膜构件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优选该隔膜构件在周围具有密封部。或者多个隔膜阀能够分别作为独立的部件而形成。
此外,为了使各隔膜阀的开闭动作稳定化,优选各隔膜阀被弹性构件向关闭方向施力。
根据本发明,通过导阀对导孔的开闭状态的切换来控制主阀体的开闭,因此不利用润滑脂就能够长期稳定地实现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或者根据本发明,通过导阀对多个导孔的开闭状态的切换来控制多个主阀体的开闭,因此不利用润滑脂就能够长期稳定地实现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或者根据本发明,通过多个隔膜阀控制多个流路的每一个与存积室的连通或截断,因此能够实现流路的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喷淋头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用于对导孔的开闭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对盘按压构件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对盘构件的旋转动作开始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对盘构件的旋转动作中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对盘构件的旋转动作结束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喷淋头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用于对导孔的开闭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对盘按压构件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对盘构件的旋转动作开始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与图13对应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喷淋头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的喷淋头的主视图。
图21是图20的喷淋头的XXI-XXI线剖视图。
图22是图21的喷淋头的XXII-XXII线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用于对导孔的开闭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5是用于对第1盘构件的旋转动作开始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6是用于对第1盘构件的旋转动作中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7是用于对第1盘构件的旋转动作结束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8是用于对第2盘构件的旋转动作开始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9是用于对第2盘构件的旋转动作中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0是用于对第2盘构件的旋转动作结束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淋头;2…供水构件;3…供水构件;4…次级侧流路构件;5…存积室;7…喷淋头壳体;8...罩构件;10…盘构件;10h…连通孔;10t…齿;11…挤压按钮;11a…抵接滑动倾斜部;11s…转动轴;12…棒部;12a…抵接环;12s…密封圈构件;13…限位器;14…螺旋弹簧;15…爪构件;15t…爪;16…挡爪;17…挡爪固定部;20…隔膜构件;21…隔膜阀;21b…背压室;21c…背压室流出孔;21d…背压室流入孔;22…隔膜阀;22b…背压室;22c…背压室流出孔;22d…背压室流入孔;23…隔膜阀;23b…背压室;23c…背压室流出孔;23c…背压室;23d…背压室流入孔;24…密封圈部;30…盘按压构件;31…管状部;31c…流出连通路;32…管状部;32c…流出连通路;33…管状部;33c…流出连通路;35…螺旋弹簧;38…隔开构件;40…要素构件;40a…上边缘部;41…阀座;42…阀座;43…阀座;44…流出孔;45…流出孔;46…流出孔;47…要素构件;48…要素构件;49…要素构件;51…螺旋弹簧;52…螺旋弹簧;53…螺旋弹簧;101…喷淋头;102…供水构件;103…供水构件;104…次级侧流路构件;105…存积室;107…喷淋头壳体;108…罩构件;108a…罩主体;108b…上方盘;108c…上方盘;110…盘构件;110h…连通孔;110t…齿;111…挤压按钮;111a…抵接滑动倾斜部;111s…转动轴;112…棒部;112a…抵接环;112s…密封圈构件;113…限位器;114…螺旋弹簧;115…爪构件;115t…爪;116…挡爪;117…挡爪固定部;121…隔膜阀;121b…背压室;121c…背压室流出孔;121d…背压室流入孔;122…隔膜阀;122b…背压室;122c…背压室流出孔;122d…背压室流入孔;123…隔膜阀;123b…背压室;123c…背压室流出孔;123d…背压室流入孔;124…密封圈构件;130…盘按压构件;131…管状部;131c…流出连通路;132…管状部;132c…流出连通路;133…管状部;133c…流出连通路;135…螺旋弹簧;140…要素构件;140a…上边缘部;141…阀座;142…阀座;143…阀座;144…流出孔;145…流出孔;146…流出孔;147…要素构件;148…要素构件;149…要素构件;151…螺旋弹簧;152…螺旋弹簧;153…螺旋弹簧;161…中央喷水口构件;162…中央喷水口构件;163…中央喷水口构件;165…密封构件;171…隔开构件;172…隔开构件;173…隔开构件;301…喷淋头;304…次级侧流路构件;310…盘构件;310h…连通孔;310t…齿;341…阀座;342…阀座;343…阀座;401…喷淋头;402…供水构件;403…供水构件;404…次级侧流路构件;405…存积室;407…喷淋头壳体;408…罩构件;410…第1盘构件;410h…连通孔;410t…齿;411…第1挤压按钮;411a…抵接滑动倾斜部;411s…转动轴;412…棒部;412a…抵接环;412s…密封圈构件;413…限位器;414…螺旋弹簧;415…爪构件;415t…爪;416…挡爪;420…隔膜构件;421…隔膜阀;421b…背压室;421c…背压室流出孔;422…隔膜阀;422b…背压室;422c…背压室流出孔;423…隔膜阀;423b…背压室;423c…背压室流出孔;424…密封圈部;430…盘按压构件;435…螺旋弹簧;438…隔开构件;440…要素构件;440a…上边缘部;441…阀座;442…阀座;443a…阀座;443b…阀座;444…流出孔;445…流出孔;446…流出孔;447…要素构件;448…要素构件;449…要素构件;451…螺旋弹簧;452…螺旋弹簧;453…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如后述的那样是能够切换多个喷水模式(能够以多个喷水模式进行喷水)的喷淋头。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1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具备从供水源(未图示)经由供水构件2、3接收并存积水的存积室5(也称为腔室)。
相对于存积室5在该喷淋头1的喷水面侧,设置有由4个大致圆板状的要素构件40、47、48、49的重叠而构成的次级侧流路构件4。次级侧流路构件4具有与3个喷水模式(多个喷水模式的一个例子)对应的3个流路(多个流路的一个例子)。
在次级侧流路构件4中的面向存积室5的要素构件40形成有向存积室5侧凸起的三个阀座41~43,在各阀座41~43的中央设置有与对应的流路连通的连通孔(也参照后述的图4)。三个阀座41~43(和对应的流路)呈环状地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
以分别与三个阀座41~43对应的方式呈环状地设置有隔膜阀21~23。三个隔膜阀21~23作为一个部件的隔膜构件20而一体形成,但每一个隔膜阀21~23能够独立地动作。
另外,在隔膜构件20的外周部形成有密封圈部24。密封圈部24被要素构件40的上边缘部40a和罩构件8以不透水的方式夹持。另一方面,隔膜构件20的中心侧的区域经由隔开构件38支承于要素构件40的上表面上。
另外,各隔膜阀21~23在与罩构件8的下表面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旋弹簧51~53(弹性构件的一个例子),并被该螺旋弹簧51~53向关闭方向施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三个隔膜阀21~23配置为环状,在该三个隔膜阀21~23的配置的中心侧的区域集中地设置有用于使各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21b~23b与存积室5的外侧的空间即要素构件40的下方的空间连通的导孔(一部分是形成于罩构件8的下表面侧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并通过作为共用的导阀发挥功能的盘构件10进行开闭(在隔膜阀为两个的情况下,用于使各隔膜阀的背压室与存积室5的外侧的空间即要素构件40的下方的空间连通的导孔能够集中地设置于该两个隔膜阀的配置的中间侧的区域。)。
盘构件10是树脂制,被支承为能够绕其自身的旋转轴旋转,并在外周部具有12个齿10t(也参照后述的图6~图8)。
图4是用于对导孔的开闭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盘构件10具有四个连通孔10h(多个连通孔的一个例子),如图4示意性所示,该四个连通孔10h各自根据盘构件10的旋转位置而与设置于各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21b~23b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选择性地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21~23的导孔。更详细地来说,在将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和以与该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对应的方式设置于要素构件40的流出孔44~46通过盘构件10的连通孔10h而选择性地连通时,敞开隔膜阀21~23的导孔。4个连通孔10h在周向上隔开90度均匀地配置。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和流出孔44~46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
图5是用于对盘按压构件30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如图5示意性所示,盘按压构件30夹设于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与盘构件10之间,通过作为施力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螺旋弹簧35向远离背压室流出孔21c~23的方向(朝向要素构件40)推压盘构件10。
另外,在盘按压构件30设置有与各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连通的流出连通路31c~33c。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连通路31c~33c分别由管状部31~33构成,各管状部31~33插入于对应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内。而且,在各管状部31~33与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之间残存有缝隙,该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但是,如图4所示,在隔膜阀21~23的一部分设置背压室流入孔21d~23d的形态在本发明申请的时刻也没有从本发明的范围中排除。)
返回至图2,在喷淋头壳体7的下方部设置有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的操作部即挤压按钮11。(也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按钮、滑动开关等来代替挤压按钮11。)
每当使用者进行挤压操作(每当使用者给予作为操作力的按压力时),挤压按钮11均绕转动轴11s转动。而且,与挤压按钮11的该转动动作连动地,利用挤压按钮11的抵接滑动倾斜部11a与设置于棒部12的基端部的抵接环12a的抵接(和滑动),使棒部12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
棒部12其末端部暴露在存积室5内(水中)(也参照图6~图8),由具有不生锈性质的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棒材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棒部12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贯通与喷淋头壳体7固定为一体的要素构件40内。为了维持不透水,设置有密封圈构件12s。棒部12不仅可以由刚性体构成,也可以由绳那样的塑性体、橡胶那样的弹性体构成。
图6是用于对盘构件10的旋转动作开始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对盘构件10的旋转动作中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8是用于对盘构件10的旋转动作结束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如图6~图8所示,在位于存积室5内的棒部12的末端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14。该螺旋弹簧14的基端固定于要素构件40,由此相对于喷淋头壳体7(相对于挤压按钮11的转动轴11s)固定。
在螺旋弹簧14的末端固定有爪构件15,在棒部1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爪构件15的限位器13,螺旋弹簧14的末端和爪构件15借助螺旋弹簧14的轴线方向的变形能够相对于限位器13在棒部12的基端侧的区域沿该轴线方向移动。
并且,螺旋弹簧14的末端和爪构件15借助螺旋弹簧14的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变形还能够向该倾斜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姿势)。
在爪构件15的盘构件10侧的侧面设置有与盘构件10的齿10t卡合的爪15t。于是,在棒部12的移动过程中爪15t拉动齿10t,由此使盘构件10旋转(图6→图7→图8)。
此外,防止盘构件10(齿10t)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挡爪16由设置于要素构件40上的挡爪固定部17保持。
[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的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2,若由使用者对挤压按钮11进行挤压操作,则借助其按压力(操作力),挤压按钮11的抵接滑动倾斜部11a绕转动轴11s转动,经由抵接环12a使棒部12沿轴线方向向基端侧(图2的右侧)移动。
图6的状态与挤压操作前的状态对应。若从该状态棒部12开始移动,则如图7所示,爪构件15的爪15t拉动盘构件10的齿10t,从而使盘构件10旋转。图8与挤压按钮11处于最深部并且棒部12移动至最基端侧(图2的右侧)的状态对应。在图8的状态下,挡爪16对相比图6的状态靠前一个的齿10t进行止动。如以上那样,通过挤压按钮11的1次的挤压操作,盘构件10旋转30度。
在图8的状态下,螺旋弹簧14成为在棒部12的末端的限位器13及爪构件15与要素构件40之间被压缩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解除对挤压按钮11的按压力,则借助螺旋弹簧14的复原力,棒部12和挤压按钮11向原来的位置(图6的状态)返回。在该过程中,爪15t不与齿10t卡合,再加上挡爪16的存在,盘构件10不反转。另外,在该过程中,爪构件15由于还能够借助螺旋弹簧14的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变形而向该倾斜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姿势),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盘构件10的阻力(干扰)。而且,若向原来的位置(图6的状态)返回,则爪构件15借助螺旋弹簧14的复原力而与上次拉动的齿的下一个齿10t卡合。
如上述那样,4个连通孔10h在周向上隔开90度均匀地配置,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和流出孔44~46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因此,通过盘构件10的每次30度的旋转,从而能够依次切换背压室流出孔21c与流出孔44连通并且背压室流出孔22c、23c与流出孔45、46不连通的第1喷水模式、背压室流出孔22c与流出孔45连通并且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与流出孔44、46不连通的第2喷水模式、以及背压室流出孔23c与流出孔46连通并且背压室流出孔21c、22c与流出孔44,45不连通的第3喷水模式。
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不连通即未敞开对应的隔膜阀的导孔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是图4和图5的右侧的状态。对于图4和图5的右侧的状态而言,背压室流出孔22c、23c与流出孔45、46被盘构件10截断。另一方面,经由背压室流入孔22d、23d(在图4的情况下),或管状部32、33与背压室流出孔22c、23c之间的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在图5的情况下),而存积室5内的水压与背压室23b、23c内的水压变得相等。因此,借助螺旋弹簧52、53(在图4和图5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隔膜阀22、23处于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连通即敞开了对应的隔膜阀的导孔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是图4和图5的左侧的状态。对于图4和图5的左侧的状态而言,背压室流出孔21c与流出孔44通过盘构件10的连通孔10h而连通(敞开)。在该状态下,水从背压室21b经由背压室流出孔21c和流出孔44流出,由此存积室5内的水压变得比背压室21b内的水压大,从而与螺旋弹簧51(在图4和图5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无关地隔膜阀21变为开放状态。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通过三个隔膜阀21~23控制三个流路的每一个与存积室5的连通或截断,因此能够实现流路的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用于使配置为环状的三个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21b~23b与存积室5外的空间连通的导孔集中地设置于隔膜阀21~23的配置的中心侧的区域,并通过共用的盘构件10(导阀)进行开闭,因此能够实现喷淋头1的小型化,另外,盘构件10(导阀)的移动范围(移动距离)也可以小,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盘构件10被支承为能够绕其自身的旋转轴旋转,并且在外周部具有齿10t。因此,通过利用该齿10t,能够容易地驱动盘构件10使之旋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由于盘构件10是树脂制,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高的平滑度。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阻力,另外,无需另外设置密封构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盘构件10具有四个连通孔10h,该连通孔10h的每一个根据盘构件10的旋转位置而选择性地与设置于三个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21b~23b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21~23的导孔。由此,能够实现喷淋头1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由于盘构件10的旋转角度(移动距离)小,为30度,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在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与盘构件10之间夹设有盘按压构件30,在该盘按压构件30设置有与各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连通的流出连通路31c~33c,另外,该盘按压构件30借助螺旋弹簧35将盘构件10向远离背压室流出孔21c~23c的方向推压。由此,无需在相对于盘构件10而言构成与背压室流出孔21c~23c相反的一侧的构件(要素构件40)与该盘构件10之间设置密封构件。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流出连通路31c~33c分别由管状部31~33构成,各管状部31~33插入于对应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内,各管状部31~33与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之间的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由于该缝隙易于以高的尺寸精度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多个隔膜阀21~23之间在背压室流入孔(缝隙)的特性上产生偏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通过驱动机构在棒部12的移动过程中使爪15t拉动齿10t,由此使盘构件10旋转,上述驱动机构具备:挤压按钮11,其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棒部12,其在上述挤压按钮11每当进行挤压操作时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爪构件15,其安装于棒部12的末端侧,并具有与盘构件10的齿10t卡合的爪15t。这样,通过使力作用在拉动的方向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棒部12的弯曲变形,从而能够降低棒部12所要求的刚性。由此,不仅能够由刚性体构成棒部12,还能够由绳状的塑性体、橡胶等弹性体构成棒部12。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棒部12的基端与挤压按钮11连接,并在棒部12的末端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14,螺旋弹簧14的基端固定于要素构件40,螺旋弹簧14的末端固定于爪构件15,在棒部1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爪构件15的限位器13。由此,爪构件15借助螺旋弹簧14的变形能够相对于棒部12进行相对移动(轴线方向和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因此,在拉动齿10t后的爪构件15为了与下一个齿10t卡合而向原来的位置(图6的位置)返回时,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盘构件10的阻力(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三个隔膜阀21~23作为一个部件的隔膜构件20形成为一体,并在周围设置有密封圈部24。由此,无需另外设置密封圈构件(参照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各隔膜阀21~23被螺旋弹簧51~53分别向关闭方向施力。由此,实现各隔膜阀21~23的开闭动作的稳定化。
[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也是能够切换多个喷水模式(能够以多个喷水模式进行喷水)的喷淋头。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101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喷淋头101的X-X线剖视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9~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也具备从供水源(未图示)经由供水构件102、103接受并存积水的存积室105(也称为腔室)。
相对于存积室105在该喷淋头101的喷水面侧,设置有由4个大致圆板状的要素构件140、147、148、149的重叠构成的次级侧流路构件104。次级侧流路构件104还具有中央喷水口构件161~163和密封构件165,并具有与3个喷水模式(多个喷水模式的一个例子)对应的3个流路(多个流路的一个例子)。
在次级侧流路构件104中的面向存积室105的要素构件140形成有向存积室105侧凸起的三个阀座141~143,在各阀座141~143的中央设置有与对应的流路连通的连通孔。三个阀座141~143(和对应的流路)呈环状地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
以分别与三个阀座141~143对应的方式呈环状地设置有隔膜阀121~123。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三个隔膜阀121~123作为分别独立的构件形成并配置。
另外,以包围三个隔膜阀121~123的方式配置有密封圈构件124。密封圈构件124被要素构件140的上边缘部140a与罩构件108以不透水的方式夹持。本实施方式的罩构件108由罩主体108a、和两张上方盘108b、108c构成。另一方面,各隔膜阀121~123经由隔开构件171~173支承于要素构件140的上表面上。
另外,各隔膜阀121~123在与罩构件108的下表面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旋弹簧151~153(弹性构件的一个例子),并被该螺旋弹簧151~153向关闭方向施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三个隔膜阀121~123也配置为环状,在该三个隔膜阀121~123的配置的中心侧的区域集中地设置有用于使各隔膜阀121~123的背压室121b~123b与存积室105的外侧的空间即要素构件140的下方的空间连通的导孔(一部分是形成于罩构件108的下表面侧的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并通过作为共用的导阀发挥功能的盘构件110进行开闭(在隔膜阀为两个的情况下,用于使各隔膜阀的背压室与存积室105的外侧的空间即要素构件140的下方的空间连通的导孔能够集中地设置于该两个隔膜阀的配置的中间侧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盘构件110也是树脂制,被支承为能够绕其自身的旋转轴旋转,并在外周部具有12个齿110t。
与图4相同,图12是用于对导孔的开闭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相当于在图4中的附图标记加上100而得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的盘构件110也具有四个连通孔110h(多个连通孔的一个例子),该四个连通孔110h的每一个根据盘构件110的旋转位置而与设置于各隔膜阀121~123的背压室121b~123b的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选择性地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121~123的导孔。更详细地来说,在将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和以与该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对应的方式设置于要素构件140的流出孔144~146通过盘构件110的连通孔110h选择性地连通时,敞开隔膜阀121~123的导孔。4个连通孔110h也在周向上隔开90度均匀地配置,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和流出孔144~146也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
与图5相同,图13是用于对盘按压构件30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相当于在图5中的附图标记加上100而得的附图标记。盘按压构件130夹设于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与盘构件110之间,通过作为施力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螺旋弹簧135,向远离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的方向(朝向要素构件140)推压盘构件110。
另外,在盘按压构件130设置有与各隔膜阀121~123的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连通的流出连通路131c~133c,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连通路131c~133c也分别由管状部131~133构成,各管状部131~133也插入于对应的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内。而且,在各管状部131~133与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之间残存有缝隙,该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如图12所示,在隔膜阀121~123的一部分设置背压室流入孔121d~123d的形态在本发明申请的时刻也没有从本发明的范围中排除。)。
返回图11,在喷淋头壳体107的下方部设置有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的操作部即挤压按钮111(也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按钮、滑动开关等来代替挤压按钮111。)。
每当使用者进行挤压操作时(每当使用者给予作为操作力的按压力时),挤压按钮111绕转动轴111s转动。而且,与挤压按钮111的该转动动作连动地,利用挤压按钮111的抵接滑动倾斜部111a与设置于棒部112的基端部的抵接环112a的抵接(和滑动),使棒部112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
棒部112其末端部暴露在存积室105内(水中)(也参照图14),由具有不生锈性质的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棒材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棒部112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贯通与喷淋头壳体107固定成一体的要素构件140内。为了维持不透水,设置有密封圈构件112s。
与图6相同,图14是用于对盘构件110的旋转动作开始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位于存积室105内的棒部112的末端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114。该螺旋弹簧114的基端固定于要素构件140,由此相对于喷淋头壳体107(相对于挤压按钮111的转动轴111s)固定。
在螺旋弹簧114的末端固定有爪构件115,在棒部11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爪构件115的限位器113,螺旋弹簧114的末端和爪构件115借助螺旋弹簧114的轴线方向的变形能够相对于限位器113在棒部112的基端侧的区域沿该轴线方向移动。
并且,螺旋弹簧114的末端和爪构件115借助螺旋弹簧114的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变形还能够向该倾斜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姿势)。
在爪构件115的盘构件110侧的侧面设置有与盘构件110的齿110t卡合的爪115t。于是,在棒部112的移动过程中爪115t拉动齿110t,由此使盘构件110旋转。
此外,防止盘构件110(齿110t)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挡爪116由设置于要素构件140上的挡爪固定部117保持。
[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101的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13,若由使用者对挤压按钮111进行挤压操作,则借助其按压力(操作力),挤压按钮111的抵接滑动倾斜部111a绕转动轴111s转动,经由抵接环112a使棒部112沿轴线方向向基端侧(图13的右侧)移动。
图14的状态与挤压操作前的状态对应。若从该状态棒部112开始移动,则爪构件115的爪115t拉动盘构件110的齿110t,从而使盘构件110旋转(也参照图7)。在挤压按钮111处于最深部并且棒部112移动至最基端侧(图13的右侧)的状态下,挡爪116对相比图14的状态靠前一个的齿110t进行止动(也参照图8)。由此,通过挤压按钮111的1次的挤压操作,盘构件110旋转30度。
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114成为在棒部112的末端的限位器113及爪构件115与要素构件140之间被压缩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解除对挤压按钮111的按压力,则借助螺旋弹簧114的复原力,棒部112和挤压按钮111向原来的位置(图14的状态)返回。在该过程中,爪115t不与齿110t卡合,再加上挡爪116的存在,盘构件110不反转。另外,在该过程中,爪构件115由于还能够借助螺旋弹簧114的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变形而向该倾斜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姿势),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盘构件110的阻力(干扰)。而且,若向原来的位置(图14的状态)返回,则爪构件115借助螺旋弹簧114的复原力而与上次拉动的齿的下一个齿110t卡合。
如上述那样,4个连通孔110h在周向上隔开90度均匀地配置,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和流出孔144~146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因此,通过盘构件110的每次30度的旋转,从而能够依次切换背压室流出孔121c与流出孔144连通并且背压室流出孔122c、123c与流出孔145、146不连通的第1喷水模式、背压室流出孔122c与流出孔145连通并且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与流出孔144、146不连通的第2喷水模式、以及背压室流出孔123c与流出孔146连通并且背压室流出孔121c、122c与流出孔144、145不连通的第3喷水模式。
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不连通即未敞开对应的隔膜阀的导孔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是图12和图13的右侧的状态。对于图12和图13的右侧的状态而言,背压室流出孔122c、123c与流出孔145、146被盘构件110截断。另一方面,经由背压室流入孔122d、123d(在图12的情况下),或管状部132、133与背压室流出孔122c、123c之间的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在图13的情况下),而存积室105内的水压与背压室123b、123c内的水压变得相等。因此,借助螺旋弹簧152、153(在图12和图13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隔膜阀122、123处于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连通即敞开了对应的隔膜阀的导孔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是图12和图13的左侧的状态。对于图12和图13的左侧的状态而言,背压室流出孔121c与流出孔144通过盘构件110的连通孔110h而连通(敞开)。在该状态下,水从背压室121b经由背压室流出孔121c和流出孔144流出,由此存积室105内的水压变得比背压室121b内的水压大,与螺旋弹簧151(在图12和图13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无关地隔膜阀121变为开放状态。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通过三个隔膜阀121~123控制三个流路的每一个与存积室105的连通或截断,因此能够实现流路的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用于使配置为环状的三个隔膜阀121~123的背压室121b~123b与存积室105外的空间连通的导孔集中地设置于隔膜阀121~123的配置的中心侧的区域,并通过共用的盘构件110(导阀)进行开闭,因此能够实现喷淋头101的小型化,另外,盘构件110(导阀)的移动范围(移动距离)也可以小,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盘构件110被支承为能够绕其自身的旋转轴旋转,并且在外周部具有齿110t。因此,通过利用该齿110t,能够容易地驱动盘构件110并使之旋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由于盘构件110是树脂制,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高的平滑度。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阻力,另外,无需另外设置密封构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盘构件110具有四个连通孔110h,该连通孔110h的每一个根据盘构件110的旋转位置而选择性地与设置于三个隔膜阀121~123的背压室121b~123b的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121~123的导孔。由此,能够实现喷淋头101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由于盘构件110的旋转角度(移动距离)小,为30度,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在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与盘构件110之间夹设有盘按压构件130,在该盘按压构件130设置有与各隔膜阀121~123的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连通的流出连通路131c~133c,另外,该盘按压构件130借助螺旋弹簧135将盘构件110向远离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的方向推压。由此,无需在相对于盘构件110而言构成与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相反的一侧的构件(要素构件140)与该盘构件110之间设置密封构件。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流出连通路131c~133c分别由管状部131~133构成,各管状部131~133插入于对应的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内,各管状部131~133与背压室流出孔121c~123c之间的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由于该缝隙易于以高的尺寸精度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多个隔膜阀121~123之间在背压室流入孔(缝隙)的特性上产生偏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通过驱动机构在棒部112的移动过程中使爪115t拉动齿110t,由此使盘构件110旋转,上述驱动机构具备:挤压按钮111,其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棒部112,其在上述挤压按钮111每当进行挤压操作时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爪构件115,其安装于棒部112的末端侧,并具有与盘构件110的齿110t卡合的爪115t。这样,通过使力作用在拉动的方向上,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棒部112的弯曲变形,从而能够降低所要求的刚性。由此,棒部12也不一定非要是刚性体,还能够由绳状的塑性体、橡胶那样的弹性体构成。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棒部112的基端与挤压按钮111连接,在棒部112的末端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114,螺旋弹簧114的基端固定于要素构件140,螺旋弹簧114的末端固定于爪构件115,在棒部11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爪构件115的限位器113。由此,爪构件115借助螺旋弹簧114的变形能够相对于棒部112相对移动(轴线方向和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因此,在拉动齿110t后的爪构件115为了与下一个齿110t卡合而向原来的位置(图14的位置)返回时,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盘构件110的阻力(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三个隔膜阀121~123分别是单独的部件。由此,能够单独地更换各隔膜阀121~12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各隔膜阀121~123被螺旋弹簧151~153分别向关闭方向施力。由此,实现各隔膜阀121~123的开闭动作的稳定化。
[对流路样式的补充]
此外,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101中,三个隔膜阀21~23、121~123各自的开闭与次级侧流路构件4、104的三个流路各自的连通/截断一一对应,根据盘构件10、110的旋转位置,仅开放任意一个隔膜阀,即,仅连通任意一个流路,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例如,也可以变更盘构件10、110的连通孔10h、110h的配置样式等,而根据盘构件10、110的旋转位置,同时开放多个隔膜阀,即,也可以将多个流路同时连通从而进行复合喷水。
或者也可以变更次级侧流路构件4、104的流路的样式等,而在开放某一个隔膜阀时,将多个流路同时连通从而进行复合喷水。
并且,也可以变更盘构件10、110的连通孔10h、110h的配置样式等,而根据盘构件10、110的旋转位置,将所有的隔膜阀同时封闭,即,同时封闭多个流路从而进行止水。通过这样构成,操作挤压按钮11,由此能够暂时进行止水。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第2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是能够使用三个单独的隔膜阀121~123(主阀体的一个例子)来切换多个喷水模式(能够以多个喷水模式进行喷水)的喷淋头。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膜阀121~123的每一个例如能够替换为活塞阀(主阀体的其他的例子)。
图15是表示将隔膜阀121~123替换为活塞阀221~223的结构例的与图13对应的示意图。
在图15所示的变形例中,活塞阀221~223设置为能够经由水密环261~263在设置于罩主体部108a内的对应的滑动引导筒部271~273内滑动移动。
各活塞阀221~223在与罩主体部108a的下表面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旋弹簧251~253(弹性构件的一个例子),并被该螺旋弹簧251~253向关闭方向施力。
在这样的变形例中,也能够获得与第2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01相同的作用效果。
具体而言,在未敞开对应的活塞阀222、223的导孔的状态(图16的右侧的状态)下,即在背压室流出孔222c、223c与流出孔45、46被盘构件10截断的状态下,管状部32、33与背压室流出孔222c、223c之间的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而存积室5内的水压与背压室223b、223c内的水压变得相等。因此,借助螺旋弹簧252、253的作用力,活塞阀222、223处于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在敞开了对应的活塞阀221的导孔的状态(图16的左侧的状态)下,即,在背压室流出孔221c与流出孔44通过盘构件10的连通孔10h连通(敞开)的状态下,水从背压室221b经由背压室流出孔221c和流出孔44流出,由此存积室5内的水压变得比背压室221b内的水压大,从而与螺旋弹簧251的作用力无关地活塞阀221变为开放状态。
[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
如上述那样,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是能够切换多个喷水模式(能够以多个喷水模式进行喷水)的喷淋头。该实施方式为在将喷水模式限定于1种来使用的情况下仅能够切换喷水和止水的喷淋头。即,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的公开兼有切换喷水和止水的喷淋头的公开(特别是参照上一页倒数第3段)。
然而,为了更加容易理解,作为第3实施方式以下对将本发明用于切换喷水和止水的喷淋头(喷水模式为1种)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1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301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的剖视图,图1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30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6~图18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具备从供水源(未图示)经由供水构件2、3接受并存积水的存积室5(也称为腔室)。
相对于存积室5在该喷淋头301的喷水面侧,设置有由大体圆板状的要素构件(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构成的次级侧流路构件304。次级侧流路构件304具有与唯一的喷水模式对应的唯一的流路。
在次级侧流路构件304中的面向存积室5的部分形成有向存积室5侧凸起的三个阀座341~343,在各阀座341~343的中央设置有与对应的流路连通的连通孔(也参照图4)。三个阀座341~343(和对应的流路)呈环状地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
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相同,以分别与三个阀座341~343对应的方式呈环状地设置有隔膜阀21~23。三个隔膜阀21~23作为一个部件的隔膜构件20而形成为一体,但每一个隔膜阀21~23能够独立地动作。
另外,在隔膜构件20的外周部形成有密封圈部24。密封圈部24被次级侧流路构件304的上边缘部和罩构件8以不透水的方式夹持。另一方面,隔膜构件20的中心侧的区域经由隔开构件38支承于次级侧流路构件304的上表面上。
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相同,各隔膜阀21~23在与罩构件8的下表面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旋弹簧51~53(弹性构件的一个例子),并被该螺旋弹簧51~53向关闭方向施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三个隔膜阀21~23也配置为环状,在该三个隔膜阀21~23的配置的中心侧的区域集中地设置有用于使各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21b~23b与存积室5的外侧的空间即次级侧流路构件304内的空间连通的导孔(一部分是形成于罩构件8的下表面侧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并通过作为共用的导阀发挥功能的盘构件310进行开闭(在隔膜阀为两个的情况下,用于使各隔膜阀的背压室与存积室5的外侧的空间即次级侧流路构件304内的空间连通的导孔能够集中地设置于该两个隔膜阀的配置的中间侧的区域。)。
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相同,盘构件310是树脂制,被支承为能够绕其自身的旋转轴旋转,并在外周部具有12个齿310t(也参照图6~图8)。
对于导孔的开闭,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大体相同,但为了慎重起见,边参照图4边进行说明(图4中的阀座41~43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阀座341~343,图4中的盘构件10和连通孔10h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盘构件310和连通孔310h)。盘构件310具有6个(在第1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连通孔310h,如图4示意性所示,该6个连通孔310h的每一个根据盘构件310的旋转位置而与设置于各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21b~23b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选择性地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21~23的导孔。更详细地来说,在将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和以与该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对应的方式设置于次级侧流路构件304的流出孔44~46通过盘构件310的连通孔310h选择性地连通时,敞开隔膜阀21~23的导孔。6个连通孔310h在周向上隔开60度均匀地配置。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和流出孔44~46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
对于盘按压构件30,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相同,但为了慎重起见边图5参照边进行说明(图5中的阀座41~43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阀座341~343,图5中的盘构件10和连通孔10h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盘构件310和连通孔310h)。如图5示意性所示,盘按压构件30夹设于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与盘构件310之间,通过作为施力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螺旋弹簧35向远离背压室流出孔21c~23的方向(朝向次级侧流路构件304)推压盘构件310。
另外,在盘按压构件30设置有与各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连通的流出连通路31c~33c。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连通路31c~33c分别由管状部31~33构成,各管状部31~33插入于对应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内。而且,在各管状部31~33与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之间残存有缝隙,该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但是,如图4所示,在隔膜阀21~23的一部分设置背压室流入孔21d~23d的形态在本发明申请的时刻也没有从本发明的范围中排除。)。
返回图17,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相同,在喷淋头壳体7的下方部设置有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的操作部即挤压按钮11(也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按钮、滑动开关等来代替挤压按钮11。)。
每当使用者进行挤压操作时(每当使用者给予作为操作力的按压力时),挤压按钮11绕转动轴11s转动。而且,与挤压按钮11的该转动动作连动地,利用挤压按钮11的抵接滑动倾斜部11a与设置于棒部12的基端部的抵接环12a的抵接(和滑动),使棒部12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
棒部12其末端部暴露在存积室5内(水中)(也参照图6~图8),由具有不生锈性质的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棒材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棒部12也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贯通与喷淋头壳体7固定成一体的次级侧流路构件304内。为了维持不透水,设置有密封圈构件12s。棒部12不仅可以由刚性体构成,也可以由绳那样的塑性体、橡胶那样的弹性体构成。
对于盘构件310的旋转动作开始时的状态,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相同,但为了慎重起见边参照图6~图8边进行说明(图6~图8中的要素构件4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次级侧流路构件304,图6~图8中的盘构件10、连通孔10h以及齿10t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盘构件310、连通孔310h以及齿310t)。
如图6~图8所示,在位于存积室5内的棒部12的末端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14。该螺旋弹簧14的基端固定于次级侧流路构件304,由此相对于喷淋头壳体7(相对于挤压按钮11的转动轴11s)固定。
在螺旋弹簧14的末端固定有爪构件15,在棒部1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爪构件15的限位器13,螺旋弹簧14的末端和爪构件15借助螺旋弹簧14的轴线方向的变形能够相对于限位器13在棒部12的基端侧的区域沿该轴线方向移动。
并且,螺旋弹簧14的末端和爪构件15借助螺旋弹簧14的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变形还能够向该倾斜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姿势)。
在爪构件15的盘构件310侧的侧面设置有与盘构件310的齿310t卡合的爪15t。于是,在棒部12的移动过程中爪15t拉动齿310t,由此使盘构件310旋转(图6→图7→图8)。
此外,防止盘构件310(齿310t)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挡爪16由设置于次级侧流路构件304上的挡爪固定部17保持。
[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301的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17,若由使用者对挤压按钮11进行挤压操作,则借助其按压力(操作力),挤压按钮11的抵接滑动倾斜部11a绕转动轴11s转动,经由抵接环12a使棒部12沿轴线方向向基端侧(图17的右侧)移动。
图6的状态与挤压操作前的状态对应。若从该状态棒部12开始移动,则如图7所示,爪构件15的爪15t拉动盘构件310的齿310t,从而使盘构件310旋转。图8与挤压按钮11处于最深部并且棒部12移动至最基端侧(图17的右侧)的状态对应。在图8的状态下,挡爪16对相比图6的状态靠前一个的齿310t进行止动。如以上那样,通过挤压按钮11的1次的挤压操作,盘构件310旋转30度。
在图8的状态下,螺旋弹簧14成为在棒部12的末端的限位器13及爪构件15与次级侧流路构件304之间被压缩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解除对挤压按钮11的按压力,则借助螺旋弹簧14的复原力,棒部12和挤压按钮11向原来的位置(图6的状态)返回。在该过程中,爪15t不与齿310t卡合,还加上挡爪16的存在,盘构件310不反转。另外,在该过程中,爪构件15由于还能够借助螺旋弹簧14的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变形而向该倾斜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姿势),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盘构件310的阻力(干扰)。而且,若向原来的位置(图6的状态)返回,则爪构件15借助螺旋弹簧14的复原力而与上次拉动的齿的下一个齿310t卡合。
如上述那样,6个连通孔310h在周向上隔开60度均匀地配置,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和流出孔44~46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因此,通过盘构件310的每次30度的旋转,从而能够依次切换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与流出孔44~46(组合是自由的)这3组同时连通的喷水模式、和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与流出孔44~46相互不连通的止水模式。
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不连通即未敞开对应的隔膜阀的导孔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是图4和图5的右侧的状态。对于图4和图5的右侧的状态而言,背压室流出孔22c、23c和流出孔45、46被盘构件310截断。另一方面,经由背压室流入孔22d、23d(在图4的情况下),或管状部32、33与背压室流出孔22c、23c之间的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在图5的情况下),而存积室5内的水压与背压室23b、23c内的水压变得相等。因此,借助螺旋弹簧52、53(在图4和图5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隔膜阀22、23处于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连通即敞开了对应的隔膜阀的导孔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是图4和图5的左侧的状态。对于图4和图5的左侧的状态而言,背压室流出孔21c与流出孔44通过盘构件310的连通孔310h连通(敞开)。在该状态下,水从背压室21b经由背压室流出孔21c和流出孔44流出,由此存积室5内的水压变得比背压室21b内的水压大,从而与螺旋弹簧51(在图4和图5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无关地隔膜阀21变为敞开状态。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通过三个隔膜阀21~23控制次级侧流路构件304的流路与存积室5的连通(喷水)或截断(止水),因此能够实现喷水/止水的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用于使配置为环状的三个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21b~23b与存积室5外的空间连通的导孔集中地设置于隔膜阀21~23的配置的中心侧的区域,并通过共用的盘构件310(导阀)进行开闭,因此能够实现喷淋头301的小型化,另外,盘构件310(导阀)的移动范围(移动距离)也可以小,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盘构件310被支承为能够绕其自身的旋转轴旋转,并且在外周部具有齿310t。因此,通过利用该齿310t,能够容易地驱动盘构件310使之旋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盘构件310是树脂制,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高的平滑度。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阻力,另外,无需另外设置密封构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盘构件310具有6个连通孔310h,该连通孔310h的每一个根据盘构件310的旋转位置而与设置于三个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21b~23b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选择性地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21~23的导孔。由此,能够实现喷淋头301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由于盘构件310的旋转角度(移动距离)小,为30度,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在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与盘构件310之间夹设有盘按压构件30,在该盘按压构件30设置有与各隔膜阀21~23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连通的流出连通路31c~33c,另外,该盘按压构件30借助螺旋弹簧35将盘构件310向远离背压室流出孔21c~23c的方向推压。由此,无需在相对于盘构件310而言构成与背压室流出孔21c~23c相反的一侧的构件(次级侧流路构件304)与该盘构件310之间设置密封构件。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流出连通路31c~33c分别由管状部31~33构成,各管状部31~33插入于对应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内,各管状部31~33与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之间的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由于该缝隙易于以高的尺寸精度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多个隔膜阀21~23之间在背压室流入孔(缝隙)的特性上产生偏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通过驱动机构在棒部12的移动过程中使爪15t拉动齿310t,由此使盘构件310旋转,上述驱动机构具备:挤压按钮11,其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棒部12,其在上述挤压按钮11每当进行挤压操作时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爪构件15,其安装于棒部12的末端侧,并具有与盘构件310的齿310t卡合的爪15t。这样,通过使力作用在拉动的方向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棒部12的弯曲变形,从而能够降低棒部12所要求的刚性。由此,不仅能够由刚性体构成棒部12,还能够由绳状的塑性体、橡胶等弹性体构成棒部12。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棒部12的基端与挤压按钮11连接,在棒部12的末端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14,螺旋弹簧14的基端固定于次级侧流路构件304,螺旋弹簧14的末端固定于爪构件15,在棒部1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爪构件15的限位器13。由此,爪构件15借助螺旋弹簧14的变形能够相对于棒部12相对移动(轴线方向和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因此,在拉动齿310t后的爪构件15为了与下一个齿310t卡合而向原来的位置(图6的位置)返回时,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盘构件310的阻力(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三个隔膜阀21~23作为一个部件的隔膜构件20形成为一体,并在周围设置有密封圈部24。由此,无需另外设置密封圈构件(参照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各隔膜阀21~23被螺旋弹簧51~53分别向关闭方向施力。由此,实现各隔膜阀21~23的开闭动作的稳定化。
即使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由盘构件310(导阀)对三个导孔进行的开闭状态的切换控制三个隔膜阀(主阀体)的开闭,因此不利用润滑脂就能够长期稳定地实现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如上述那样,第3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是能够通过三个隔膜阀21~23切换喷水和止水的喷淋头,三个隔膜阀21~23在分别对应的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与流出孔44~46通过盘构件310的连通孔310h连通时成为敞开状态。
这里,也能够采用以下结构,即,使与三个隔膜阀21~23的每一个对应的背压室21b~23b彼此连通,相对于三个背压室21b~23b仅设置一个共用的背压室流出孔(例如,仅设置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中的任意一个)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对于流出孔44~46,也只要仅设置对应的一个即可。)。
即使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与第3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相同,只要盘构件310例如在周向上隔开60度均匀地具有6个连通孔310h,则通过盘构件310的每次30度的旋转,也能够依次切换仅设置了1组的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连通的喷水模式、和该1组的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相互不连通的止水模式。
在止水模式即背压室流出孔(21c~23c中的任意一个)与流出孔(44~46中的任意一个)不连通的状态(图4和图5的右侧的状态)下,经由背压室流入孔,存积室5内的水压与背压室内的水压变得相等,借助螺旋弹簧(在图4和图5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隔膜阀21~23处于关闭状态。
在喷水模式即背压室流出孔(21c~23c的任意一个)与流出孔(44~46中的任意一个)连通的状态(图4和图5的左侧的状态)下,水从背压室经由背压室流出孔和流出孔流出,由此存积室5内的水压变得比背压室内的水压大,从而与螺旋弹簧(在图4和图5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无关地隔膜阀21~23变为敞开状态。
即使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由盘构件310(导阀)对一个导孔进行的开闭状态的切换控制三个隔膜阀(主阀体)的开闭,因此不利用润滑脂就能够长期稳定地实现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并且,在能够切换喷水和止水的喷淋头的情况下,代替三个隔膜阀21~23,也能够采用仅设置一个隔膜阀(例如,仅设置隔膜阀21~23中的任意一个,或以尺寸大的一个隔膜阀替换三个隔膜阀21~23)这种结构(在该情况下,对于阀座341~343,也只要仅设置对应的一个即可。)。
即使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与第3实施方式的喷淋头301相同,只要盘构件310例如在周向上隔开60度均匀地具有6个连通孔310h,则通过盘构件310的每次30度的旋转,也能够依次切换仅设置了一个的隔膜阀的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连通的喷水模式、和该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相互不连通的止水模式。
在止水模式即仅设置了一个的隔膜阀的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不连通的状态(图4和图5的右侧的状态)下,经由背压室流入孔,存积室5内的水压与背压室内的水压变得相等,借助螺旋弹簧(在图4和图5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该仅一个的隔膜阀处于关闭状态。
在喷水模式即仅设置了一个的隔膜阀的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连通的状态(图4和图5的左侧的状态)下,水从背压室经由背压室流出孔和流出孔流出,由此存积室5内的水压变得比背压室内的水压大,从而与螺旋弹簧(在图4和图5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无关地该仅一个的隔膜阀变为敞开状态。
即使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由盘构件310(导阀)对一个导孔进行的开闭状态的切换控制一个隔膜阀(主阀体)的开闭,因此不利用润滑脂就能够长期稳定地实现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9~图30,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进行说明。如后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是能够使用两个挤压按钮411、511独立地进行切换喷水和止水的操作、和针对喷水状态切换多个喷水模式的操作的喷淋头。
图1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401的立体图,图20是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的主视图,图21是图20的XXI-XXI线剖视图,图22是图21的XXII-XXII线剖视图,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9~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也具备从供水源(未图示)经由供水构件402、403接受并存积水的存积室405(也称为腔室)。
而且,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淋头1相同,相对于存积室405在该喷淋头401的喷水面侧,设置有由4个大致圆板状的要素构件440、447、448、449的重叠构成的次级侧流路构件404。次级侧流路构件404具有与3个喷水模式(多个喷水模式的一个例子)对应的3个流路(多个流路的一个例子)。
在次级侧流路构件404中的面向存积室405的要素构件440,形成有向存积室405侧凸起的阀座441、442、443a、443a,在各阀座441、442、443a、443a的中央设置有与对应的流路连通的连通孔(也参照后述的图24)。两个俯视观察时呈豆形状(参照图22)的阀座441、442(和对应的流路)配置于呈环状地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分配的3个区域中的两个区域,两个俯视观察时呈圆形状(参照图22)的阀座443a、443a(和对应的流路)配置于上述3个区域中的的剩余的1个区域的两端(这是为了确保后述的第2棒部512的轨道)。
以与3个区域的阀座441、442、443a、443a对应的方式呈环状地设置有隔膜阀421~423(参照图23)。三个隔膜阀421~423作为一个部件的隔膜构件420形成为一体,但隔膜阀421~423能够分别独立地动作。
另外,在隔膜构件420的外周部形成有密封圈部424。密封圈部424被要素构件440的上边缘部440a和罩构件408以不透水的方式夹持。另一方面,隔膜构件420的中心侧的区域经由隔开构件438支承于要素构件440的上表面上。
另外,各隔膜阀421~423在与罩构件408的下表面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旋弹簧451~453(弹性构件的一个例子),并被该螺旋弹簧451~543向关闭方向施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三个隔膜阀421~423配置为环状,在该三个隔膜阀421~423的配置的中心侧的区域集中地设置有用于使各隔膜阀421~423的背压室421b~423b与存积室405的外侧的空间即要素构件440的下方的空间连通的导孔(一部分是形成于罩构件408的下表面侧的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并通过作为共用的导阀发挥功能的第1盘构件410和第2盘构件510进行开闭(在隔膜阀为两个情况下,用于使各隔膜阀的背压室与存积室405的外侧的空间即要素构件440的下方的空间连通的导孔能够集中地设置于该两个隔膜阀的配置的中间侧的区域。)。
第1盘构件410是树脂制,被支承为能够绕其自身的旋转轴旋转,在外周部具有12个齿410t(也参照后述的图25~图27)。
第2盘构件510也是树脂制,被支承为能够绕其自身的旋转轴旋转,在外周部具有12个齿510t(也参照后述的图28~图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盘构件410与第2盘构件510之间,设置有相对于要素构件440的上边缘部440a(或者也可以是罩构件408)在旋转方向上固定的盘状的阀座610(为了将后述的螺旋弹簧435的作用力向第1盘构件410传递,能够沿轴向移动)。即,第1盘构件410和第2盘构件510相对于阀座610相互独立地旋转。
图24是用于对导孔的开闭进行说明的示意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盘构件10相同,第1盘构件410具有四个连通孔410h(多个连通孔的一个例子),如图24示意性所示,该四个连通孔410h的每一个根据第1盘构件410的旋转位置而与设置于各隔膜阀421~423的背压室421b~423b的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选择性地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421~423的导孔。更详细地来说,在将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和以与该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对应的方式设置于要素构件440的流出孔444~446通过第1盘构件410的连通孔410h(和后述的第2盘构件510的连通孔510h)选择性地连通时,敞开隔膜阀421~423的导孔。4个连通孔410h在周向上隔开90度均匀地配置。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和流出孔444~446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
与第3实施方式的盘构件310相同,第2盘构件510具有6个连通孔510h,如图24示意性所示,该6个连通孔510h的每一个根据盘构件510的旋转位置而与设置于各隔膜阀421~423的背压室421b~423b的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选择性地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421~423的导孔。更详细地来说,在将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和以与该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对应的方式设置于要素构件440的流出孔444~446通过(上述的第1盘构件410的连通孔410h和)第2盘构件510的连通孔510h选择性地连通时,敞开隔膜阀421~423的导孔。6个连通孔510h在周向上隔开60度均匀地配置。
如图24示意性所示,盘状的阀座610以与流出孔444~446对应的方式具有三个连通孔610h。即,连通孔610h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
并且,参照图24,对盘按压构件430进行说明。如图24示意性所示,盘按压构件430夹设于罩构件408的下表面与第2盘构件510的上表面之间,通过作为施力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螺旋弹簧435,向远离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的方向(朝向要素构件440)推压第2盘构件510。
另外,各隔膜阀421~423的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经由盘按压构件430的周围的区域而与第2盘构件510的连通孔510h连通。而且,盘按压构件430的周围的区域也经由由隔开构件438等形成的缝隙而与存积室405连通,即,该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但是,在隔膜阀421~423的一部分设置背压室流入孔的形态在本发明申请的时刻也没有从本发明的范围中排出(参照图4)。)。
返回图19,在喷淋头壳体407的下方部设置有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的操作部即第1挤压按钮411(也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按钮、滑动开关等来代替第1挤压按钮411。)。
参照图21~图23,每当使用者进行挤压操作时(每当使用者给予作为操作力的按压力时),第1挤压按钮411绕转动轴411s转动。而且,与第1挤压按钮411的该转动动作连动地,利用第1挤压按钮411的抵接滑动倾斜部(与图2的抵接滑动倾斜部11a大致相同的结构)与设置于棒部412的基端部的抵接环412a的抵接(和滑动),使棒部412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
棒部412其末端部暴露在存积室405内(水中)(也参照图25~图27),由具有不生锈性质的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棒材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棒部412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贯通与喷淋头壳体407固定成一体的要素构件440内。为了维持不透水,设置有密封圈构件412s。棒部412不仅可以由刚性体构成,也可以由绳那样的塑性体、橡胶那样的弹性体构成。
图25是用于对第1盘构件410的旋转动作开始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26是用于对第1盘构件410的旋转动作中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27是用于对第1盘构件410的旋转动作结束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如图25~图27所示,在位于存积室405内的棒部412的末端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414。该螺旋弹簧414的基端固定于要素构件440,由此相对于喷淋头壳体407(相对于第1挤压按钮411的转动轴411s)固定。
在螺旋弹簧414的末端固定有爪构件415,在棒部41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爪构件415的限位器413,螺旋弹簧414的末端和爪构件415借助螺旋弹簧414的轴线方向的变形能够相对于限位器413在棒部412的基端侧的区域沿该轴线方向移动。
并且,螺旋弹簧414的末端和爪构件415借助螺旋弹簧414的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变形还能够向该倾斜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姿势)。
在爪构件415的第1盘构件410侧的侧面设置有与第1盘构件410的齿410t卡合的爪415t。于是,在棒部412的移动过程中使爪415t拉动齿410t,由此使第1盘构件410旋转(图25→图26→图27)。
此外,防止第1盘构件410(齿410t)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挡爪416被保持于要素构件440(或罩构件408)。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在喷淋头壳体407的下方部还设置有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的操作部即第2挤压按钮511(也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按钮、滑动开关等来代替第2挤压按钮511。)。
再次参照图21~图23,每当使用者进行挤压操作时(每当使用者给予作为操作力的按压力时),第2挤压按钮511也绕转动轴511s(在本实施方式中兼作转动轴411s)转动。而且,与第2挤压按钮511的该转动动作连动地,利用第2挤压按钮511的抵接滑动倾斜部(与图2的抵接滑动倾斜部11a大致相同的结构)与设置于棒部512的基端部的抵接环512a的抵接(和滑动),使棒部512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棒部412、512相对于要素构件440的上表面以大致相同的高度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参照图22)。
棒部512其末端部也暴露在存积室405内(水中)(也参照图28~图30),由具有不生锈性质的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棒材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棒部512也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贯通与喷淋头壳体407固定成一体的要素构件440内。为了维持不透水,设置有密封圈构件512s。对于棒部512,也同样不仅可以由刚性体构成,也可以由绳那样的塑性体、橡胶那样的弹性体构成。
图28是用于对第2盘构件510的旋转动作开始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29是用于对第2盘构件510的旋转动作中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30是用于对第2盘构件510的旋转动作结束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如图28~图30所示,在位于存积室405内的棒部512的末端部的周围也配置有螺旋弹簧514。该螺旋弹簧514的基端固定于要素构件440,由此相对于喷淋头壳体407(相对于第2挤压按钮511的转动轴511s)固定。
在螺旋弹簧514的末端也固定有爪构件515,在棒部51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爪构件515的限位器513,螺旋弹簧514的末端和爪构件515借助螺旋弹簧514的轴线方向的变形能够相对于限位器513在棒部512的基端侧的区域沿该轴线方向移动。
并且,螺旋弹簧514的末端和爪构件515借助螺旋弹簧514的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变形还能够向该倾斜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姿势)。
爪构件515的末端区域为了补偿第1盘构件410与第2盘构件510的高度方向的偏移而向上方侧延伸突出,在该延伸突出区域的第2盘构件510侧的侧面设置有与第2盘构件510的齿510t卡合的爪515t(参照图23)。于是,在棒部512的移动过程中使爪515t拉动齿510t,由此使第2盘构件510旋转(图28→图29→图30)。
此外,防止第2盘构件510(齿510t)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挡爪516被保持于要素构件440(或者罩构件408)。
[第4实施方式的作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淋头401的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19,若由使用者对第1挤压按钮411进行挤压操作,则借助其按压力(操作力),第1挤压按钮411的抵接滑动倾斜部绕转动轴411s转动,经由抵接环412a使棒部412沿轴线方向向基端侧(图22的下侧)移动。
图25的状态与挤压操作前的状态对应。若从该状态棒部412开始移动,则如图26所示,爪构件415的爪415t拉动第1盘构件410的齿410t,从而使第1盘构件410旋转。图27与第1挤压按钮411处于最深部并且棒部412移动至最基端侧(图22的下侧)的状态对应。在图27的状态下,挡爪416对相比图25的状态靠前一个的齿410t进行止动。如以上那样,通过第1挤压按钮411的1次的挤压操作,第1盘构件410旋转30度。
在图27的状态下,螺旋弹簧414成为在棒部412的末端的限位器413及爪构件415与要素构件440之间被压缩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解除对第1挤压按钮411的按压力,则借助螺旋弹簧414的复原力,棒部412和第1挤压按钮411向原来的位置(图25的状态)返回。在该过程中,爪415t不与齿410t卡合,再加上挡爪416的存在,第1盘构件410不反转。另外,在该过程中,爪构件415由于还能够借助螺旋弹簧414的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变形向该倾斜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姿势),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第1盘构件410的阻力(干扰)。而且,若向原来的位置(图25的状态)返回,则爪构件415借助螺旋弹簧414的复原力与上次拉动的齿的下一个齿410t卡合。
如上述那样,4个连通孔410h在周向上隔开90度均匀地配置,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和流出孔444~446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因此,在第2盘构件510的连通孔510h处于与流出孔44、45、46(和阀座的连通孔610h)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1盘构件410的每次30度的旋转,能够依次切换背压室流出孔421c与流出孔444连通并且背压室流出孔422c、423c与流出孔445、446不连通的第1喷水模式、背压室流出孔422c与流出孔445连通并且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与流出孔444、446不连通的第2喷水模式、以及背压室流出孔423c与流出孔446连通并且背压室流出孔421c、422c与流出孔444、445不连通的第3喷水模式。
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不连通即未敞开对应的隔膜阀的导孔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是图24的右侧的状态。对于图24的右侧的状态而言,背压室流出孔422c、423c与流出孔445、446被第1盘构件410截断。另一方面,经由背压室流入孔,存积室405内的水压与背压室423b、423c内的水压变得相等。因此,借助螺旋弹簧452、453(在图24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隔膜阀422、423处于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背压室流出孔与流出孔连通即敞开了对应的隔膜阀的导孔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是图24的左侧的状态。对于图24的左侧的状态而言,背压室流出孔421c与流出孔444通过第1盘构件410的连通孔410h连通(敞开)。在该状态下,水从背压室421b经由背压室流出孔421c和流出孔444流出,由此存积室405内的水压变得比背压室421b内的水压大,从而与螺旋弹簧451(在图24中省略图示)的作用力无关地隔膜阀421变为敞开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中,不但能够通过操作第1挤压按钮411来切换多个喷水模式,而且能够通过操作第2挤压按钮511来切换止水和喷水。
即,参照图19,若由使用者对第2挤压按钮511进行挤压操作,则借助其按压力(操作力),第2挤压按钮511的抵接滑动倾斜部绕转动轴511s转动,经由抵接环512a使棒部512沿轴线方向向基端侧(图22的下侧)移动。
图28的状态与挤压操作前的状态对应。若从该状态棒部512开始移动,则如图29所示,爪构件515的爪515t拉动第2盘构件510的齿510t,从而使第2盘构件510旋转。图30与第2挤压按钮511处于最深部并且棒部512移动至最基端侧(图22的下侧)的状态对应。在图30的状态下,挡爪516对相比图28的状态靠前一个的齿510t进行止动。如以上那样,通过第2挤压按钮511的1次的挤压操作,第2盘构件510旋转30度。
在图30的状态下,螺旋弹簧514成为在棒部512的末端的限位器513及爪构件515与要素构件440之间被压缩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解除对第2挤压按钮511的按压力,则借助螺旋弹簧514的复原力,棒部512和第2挤压按钮511向原来的位置(图28的状态)返回。在该过程中,爪515t不与齿510t卡合,再加上挡爪516的存在,第2盘构件510不反转。另外,在该过程中,爪构件515由于还能够借助螺旋弹簧514的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变形向该倾斜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姿势),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第2盘构件510的阻力(干扰)。而且,若向原来的位置(图28的状态)返回,则爪构件515借助螺旋弹簧514的复原力与上次拉动的齿的下一个齿510t卡合。
如上述那样,6个连通孔510h在周向上隔开60度均匀地配置,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和流出孔444~446在周向上隔开120度均匀地配置。因此,通过第2盘构件510的每次30度的旋转,从而能够依次切换背压室流出孔及流出孔与第2盘构件510的连通孔510h连通的喷水模式、和背压室流出孔及流出孔与第2盘构件510的连通孔510h不连通的止水模式。
[第4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通过三个隔膜阀4421~423控制三个流路的每一个与存积室405的连通或截断,因此能够实现流路的切换操作的操作力的明显的减小。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能够使用两个挤压按钮411、511独立地进行切换喷水和止水的操作、和针对喷水状态切换多个喷水模式的操作,因此操作性优异。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用于使配置为环状的三个隔膜阀421~423的背压室421b~423b与存积室405外的空间连通的导孔集中地设置于隔膜阀421~423的配置的中心侧的区域,并通过共用的第1盘构件410和第2盘构件510(导阀)进行开闭,因此能够实现喷淋头401的小型化,另外,第1盘构件410和第2盘构件510(导阀)的移动范围(移动距离)也可以小,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第1盘构件410被支承为能够绕其自身的旋转轴旋转,并且在外周部具有齿410t。因此,通过利用该齿410t,能够容易地驱动第1盘构件410使之旋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由于第1盘构件410是树脂制,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高的平滑度。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阻力,另外,无需另外设置密封构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第1盘构件410具有四个连通孔410h,该连通孔410h的每一个根据第1盘构件410的旋转位置而与设置于三个隔膜阀421~423的背压室421b~423b的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选择性地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421~423的导孔。由此,能够实现喷淋头401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由于第1盘构件410的旋转角度(移动距离)小,为30度,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大致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第2盘构件510被支承为能够绕其自身的旋转轴旋转,并且在外周部具有齿510t。因此,通过利用该齿510t,能够容易地驱动第2盘构件510使之旋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由于第2盘构件510是树脂制,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高的平滑度。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阻力,另外,无需另外设置密封构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第2盘构件510具有6个连通孔510h,该连通孔510h的每一个根据第2盘构件510的旋转位置而与设置于三个隔膜阀421~423的背压室421b~423b的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选择性地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421~423的导孔。由此,能够实现喷淋头401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另外,由于第2盘构件510的旋转角度(移动距离)小,为30度,因此能够实现操作力的进一步的减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在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与第2盘构件510之间夹设有盘按压构件430,该盘按压构件430借助螺旋弹簧435将第2盘构件510、阀座610以及第1盘构件410向远离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的方向推压。由此,无需在相对于第1盘构件410而言构成与背压室流出孔421c~423c相反的一侧的构件(要素构件440)与第1盘构件410之间设置密封构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由隔开构件438等形成的与盘按压构件430的周围的区域相通的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该缝隙由于易于以高的尺寸精度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多个隔膜阀21~23之间在背压室流入孔(缝隙)的特性上产生偏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通过驱动机构在棒部412的移动过程中使爪415t拉动齿410t,由此使第1盘构件410旋转,上述驱动机构具备:第1挤压按钮411,其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棒部412,其在该第1挤压按钮411每当进行挤压操作时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爪构件415,其安装于棒部412的末端侧,并具有与第1盘构件410的齿410t卡合的爪415t。这样,通过使力作用在拉动的方向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棒部412的弯曲变形,从而能够降低棒部412所要求的刚性。由此,不仅能够由刚性体构成棒部412,还能够由绳状的塑性体、橡胶等弹性体构成棒部412。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棒部412的基端与第1挤压按钮411连接,在棒部412的末端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414,螺旋弹簧414的基端固定于要素构件440,螺旋弹簧414的末端固定于爪构件415,在棒部41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爪构件415的限位器413。由此,爪构件415借助螺旋弹簧414的变形能够相对于棒部412相对移动(轴线方向和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因此,在拉动齿410t后的爪构件415为了与下一个齿410t卡合而向原来的位置(图25的位置)返回时,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第1盘构件410的阻力(干扰)。
大致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通过驱动机构在棒部512的移动过程中使爪515t拉动齿510t,由此使第2盘构件510旋转,上述驱动机构具备:第2挤压按钮511,其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棒部512,其在该第2挤压按钮511每当进行挤压操作时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爪构件515,其安装于棒部512的末端侧,并具有与第2盘构件510的齿510t卡合的爪515t。这样,通过使力作用在拉动的方向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棒部512的弯曲变形,从而能够降低棒部512所要求的刚性。由此,不仅能够由刚性体构成棒部512,还能够由绳状的塑性体、橡胶等弹性体构成棒部512。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棒部512的基端与第2挤压按钮511连接,在棒部512的末端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514,螺旋弹簧514的基端固定于要素构件440,螺旋弹簧514的末端固定于爪构件515,在棒部51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爪构件515的限位器513。由此,爪构件515借助螺旋弹簧514的变形能够相对于棒部512相对移动(轴线方向和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因此,在拉动齿510t后的爪构件515为了与下一个齿510t卡合而向原来的位置(图28的位置)返回时,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第2盘构件510的阻力(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三个隔膜阀421~423作为一个部件的隔膜构件420形成为一体,并在周围设置有密封圈部24。由此,无需另外设置密封圈构件(参照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各隔膜阀421~423被螺旋弹簧451~453分别向关闭方向施力。由此,实现各隔膜阀421~423的开闭动作的稳定化。
[对流路样式的补足]
在第4实施方式的喷淋头401中,三个隔膜阀421~423各自的开闭也与次级侧流路构件404的三个流路各自的连通/截断一一对应,根据第1盘构件410的旋转位置,仅开放任意一个隔膜阀,即,仅连通任意一个流路,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例如,也可以变更第1盘构件410的连通孔410h的配置样式等,而根据第1盘构件410的旋转位置,同时开放多个隔膜阀,即,也可以将多个流路同时连通从而进行复合喷水。
或者也可以变更次级侧流路构件404的流路的样式等,而在开放某一个隔膜阀时,将多个流路同时连通从而进行复合喷水。

Claims (16)

1.一种喷淋头,具有将水导向多个喷水口的流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头具备:
主阀体,其以能够位移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流路内;
背压室,其在所述流路的上游侧与所述主阀体邻接,容纳从该流路的上游侧供给的水,并利用该水的压力对所述主阀体向闭阀方向施力;
导孔,其将所述流路的下游侧与所述背压室连通;
导阀,其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导孔的开闭状态;以及
操作部,其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切换由所述导阀控制的所述导孔的开闭状态。
2.一种喷淋头,具有将水导向多个喷水口的流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头具备:
多个主阀体,所述多个主阀体以分别能够位移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流路内;
多个背压室,所述多个背压室在所述流路的上游侧与所述多个主阀体的每一个邻接,容纳从该流路的上游侧供给的水,并利用该水的压力分别对所述多个主阀体向闭阀方向施力;
多个导孔,所述多个导孔将所述流路的下游侧与所述多个背压室分别连通;
导阀,其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多个导孔的开闭状态;以及
操作部,其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切换由所述导阀控制的所述多个导孔的开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阀具有多个连通孔,
所述多个连通孔的每一个通过与设置于各主阀体的背压室的背压室流出孔选择性地连通,来敞开该主阀体的导孔。
4.一种喷淋头,能够切换多个喷水模式,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头具备:
存积室,其存积来自供水源的水;
次级侧流路构件,其相对于所述存积室设置于该喷淋头的喷水面侧,并具有与所述多个喷水模式对应的多个流路;以及
多个隔膜阀,所述多个隔膜阀控制所述多个流路的每一个与所述存积室的连通或截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隔膜阀是两个隔膜阀,
用于使各隔膜阀的背压室与所述存积室外的空间连通的导孔,集中地设置于该两个隔膜阀的配置的中间侧的区域,以使得能够通过共用的导阀进行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隔膜阀是配置为环状的三个以上的隔膜阀,
用于使各隔膜阀的背压室与所述存积室外的空间连通的导孔,集中地设置于该三个以上的隔膜阀的配置的中心侧的区域,以使得能够通过共用的导阀进行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用的导阀作为被支承为能够绕自身的旋转轴旋转的盘构件构成,并在外周部具有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构件是树脂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构件具有多个连通孔,
所述多个连通孔的每一个根据所述盘构件的旋转位置与设置于各隔膜阀的背压室的背压室流出孔选择性地连通,由此敞开该隔膜阀的导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压室流出孔与所述盘构件之间夹设有盘按压构件,
在所述盘按压构件设置有与各隔膜阀的背压室流出孔连通的流出连通路,
所述盘按压构件通过施力装置将所述盘构件向远离所述背压室流出孔的方向推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各流出连通路由管状部构成,
各管状部插入于对应的所述背压室流出孔内,
在各管状部与所述背压室流出孔之间残存缝隙,
所述缝隙作为背压室流入孔发挥功能。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操作部,其供使用者给予操作力;
棒部,每当所述操作部被操作时该棒部在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
爪构件,其安装于所述棒部的末端侧,并具有与所述盘构件的齿卡合的爪,
在所述棒部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爪拉动所述齿,由此使所述盘构件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棒部的基端与所述操作部连接,
在所述棒部的周围配置有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的基端相对于喷淋头壳体被固定,
所述螺旋弹簧的末端固定于所述爪构件,
在所述棒部的末端安装有所述爪构件的限位器,
所述爪构件借助所述螺旋弹簧的变形能够相对于所述棒部相对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4~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隔膜阀作为一个部件的隔膜构件形成为一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构件在周围具有密封部。
16.根据权利要求4~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淋头,其特征在于,
各隔膜阀被弹性构件向关闭方向施力。
CN201910857784.2A 2018-09-13 2019-09-11 喷淋头 Active CN110893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1702 2018-09-13
JP2018171702 2018-09-13
JP2019141330A JP6810900B2 (ja) 2018-09-13 2019-07-31 シャワーヘッド
JP2019-141330 2019-07-31
JP2019141332A JP6763462B2 (ja) 2018-09-13 2019-07-31 シャワーヘッド
JP2019-141332 2019-07-31
JP2019-141331 2019-07-31
JP2019141331A JP6810901B2 (ja) 2018-09-13 2019-07-31 シャワーヘッ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3380A true CN110893380A (zh) 2020-03-20
CN110893380B CN110893380B (zh) 2021-07-23

Family

ID=67928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7784.2A Active CN110893380B (zh) 2018-09-13 2019-09-11 喷淋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8572B2 (zh)
EP (1) EP3623054B1 (zh)
CN (1) CN1108933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5793A (zh) * 2020-06-09 2021-12-10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先导式多通路电磁进水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257991U (zh) 2021-05-31 2021-12-21 南昌科勒有限公司 切换阀
CN117732623A (zh) * 2022-09-15 2024-03-22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出水装置的止水机构和出水装置
CN116849149B (zh) * 2023-09-01 2023-11-07 运城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一种手持式动物疫病防控用冲洗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2638A (ja) * 2004-06-09 2006-01-26 Toto Ltd 開閉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水栓装置
CN201140132Y (zh) * 2007-11-06 2008-10-29 方兆基 花洒
CN201419134Y (zh) * 2009-05-21 2010-03-10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花洒功能水出水切换结构
CN203061312U (zh) * 2012-12-18 2013-07-17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出水装置谐振交变切换机构
CN104138813A (zh) * 2013-05-08 2014-11-12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多出水功能花洒
CN104971833A (zh) * 2015-06-18 2015-10-14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双功能按键切换花洒
JP2016173166A (ja) * 2015-03-18 2016-09-29 Toto株式会社 水栓装置
CN105983492A (zh) * 2015-02-04 2016-10-05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花洒
CN106000678A (zh) * 2016-07-20 2016-10-12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机械式花洒组合切换集成控制组件
JP2017014875A (ja) * 2015-07-07 2017-01-19 Toto株式会社 水栓装置
CN107350097A (zh) * 2016-05-09 2017-11-17 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止水功能和水路切换功能的花洒
CN108906356A (zh) * 2018-08-21 2018-11-30 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切换引擎结构及花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1998B1 (ja) * 2012-03-16 2013-02-13 Toto株式会社 ハンドシャワーヘッド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2638A (ja) * 2004-06-09 2006-01-26 Toto Ltd 開閉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水栓装置
CN201140132Y (zh) * 2007-11-06 2008-10-29 方兆基 花洒
CN201419134Y (zh) * 2009-05-21 2010-03-10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花洒功能水出水切换结构
CN203061312U (zh) * 2012-12-18 2013-07-17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出水装置谐振交变切换机构
CN104138813A (zh) * 2013-05-08 2014-11-12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多出水功能花洒
CN105983492A (zh) * 2015-02-04 2016-10-05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花洒
JP2016173166A (ja) * 2015-03-18 2016-09-29 Toto株式会社 水栓装置
CN104971833A (zh) * 2015-06-18 2015-10-14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双功能按键切换花洒
JP2017014875A (ja) * 2015-07-07 2017-01-19 Toto株式会社 水栓装置
CN107350097A (zh) * 2016-05-09 2017-11-17 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止水功能和水路切换功能的花洒
CN106000678A (zh) * 2016-07-20 2016-10-12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机械式花洒组合切换集成控制组件
CN108906356A (zh) * 2018-08-21 2018-11-30 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切换引擎结构及花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5793A (zh) * 2020-06-09 2021-12-10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先导式多通路电磁进水阀
CN113775793B (zh) * 2020-06-09 2024-05-14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先导式多通路电磁进水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3380B (zh) 2021-07-23
EP3623054B1 (en) 2022-02-09
EP3623054A1 (en) 2020-03-18
US11648572B2 (en) 2023-05-16
US20200086333A1 (en) 2020-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3380B (zh) 喷淋头
JP5141999B1 (ja) 水路切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ハンドシャワーヘッド
US7419105B2 (en) Spray oscillat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sprinklers
US11433406B2 (en) Waterway switch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the waterway switching mechanism
JPH0724363A (ja) シャワーヘッド
US20050022885A1 (en) Multi-port diverter valve assembly with integral detent
CN110976109A (zh) 一种带有一体式控制键的水路控制机构及花洒
JP6763462B2 (ja) シャワーヘッド
CN110686101A (zh) 一种按压式水路切换结构及出水装置
CN111609171A (zh) 一种通止分水阀和淋浴器
CN217450583U (zh) 一种多功能花洒
CN212702493U (zh) 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及具有其的花洒和龙头
JP2530289B2 (ja) ワンタッチ開閉式バルブ装置
CN210687097U (zh) 一种按压式水路切换结构及出水装置
US20220243432A1 (en) Valve for a bathroom or kitchen hand shower
CN110131426B (zh) 能自动复位的按压式阀芯及浴缸龙头
CN212899881U (zh) 一种小型化抽拉头
CN114382922A (zh) 一种位置切换机构、出水单元和出水装置
CN219943253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211636978U (zh) 一种带有一体式控制键的水路控制机构及花洒
CN108940624B (zh) 一种多功能花洒
CN217603407U (zh) 按压式切换阀、具有该按压式切换阀的龙头和淋浴组件
CN218222956U (zh) 一种按钮切换花洒
CN219943254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115106211A (zh) 出水切换机构及花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