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2032B - 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2032B
CN110892032B CN201880047266.8A CN201880047266A CN110892032B CN 110892032 B CN110892032 B CN 110892032B CN 201880047266 A CN201880047266 A CN 201880047266A CN 110892032 B CN110892032 B CN 110892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support
sheet
adhesive layer
acry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72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2032A (zh
Inventor
池田一雄
中田将裕
井上稔
山口贵迪
村井徹
柳泽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92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2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2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2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4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41Polyolefin, e.g.rubber
    • C09J7/243Ethylene or propylen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4C4-(meth)acrylate, e.g. butyl (meth)acrylate, isobutyl (meth)acrylate or tert-but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4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anhydride, COOH or COOM groups, with M being metal or onium-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9J1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4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41Polyolefin, e.g.rubb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25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gents; including acceler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26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on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wafers, chips or semicondu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08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additives as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adhesive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10Presence of homo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9J2423/106Presence of homo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为薄的厚度,强度、绝缘性也优异,且轻量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一种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含有层叠体,上述层叠体包含支承体以及形成于该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其中,上述支承体含有聚丙烯系树脂,上述粘合剂层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上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为4~15μm,上述支承体的厚度(Dp)与上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之比Dp/Ds的值为0.15~0.6,上述层叠体的密度为0.90~1.10g/cm3

Description

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双面粘贴胶带或双面胶片材(本说明书中称为“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例如被用于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类的组装用途,作为用于固定各种电子部件的材料被广泛利用。另外,在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中,例如以发挥芯止动、电极取出口的绝缘、末端止动、或者绝缘垫片等功能为目的,使用胶带或片材。
近年,特别是以移动设备等电子设备为代表,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多样化,同时更加小型化(薄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急剧提高。因此,对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也期望极薄化或轻量化。从上述观点出发,提出了各种双面粘贴胶带等。例如可举出具有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支承体的两面形成有粘合剂层的叠层结构,且厚度薄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作为将聚丙烯膜用于支承体的双面粘贴胶带,可举出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052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473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支承体与聚丙烯系支承体相比为高密度,例如即使使用薄的支承体,也存在与使用相同厚度的聚丙烯系支承体相比重量变重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中,关于使用厚度30~300μm的聚丙烯膜作为支承体,在使其变薄时强度、绝缘性(绝缘击穿特性)等性能容易降低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既没有记载也没有启示。本申请发明人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查明以往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为薄的厚度,强度、绝缘性也优异,且轻量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聚丙烯系支承体的厚度和该支承体与丙烯酸系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调节到适当的范围,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例如包含以下方案记载的发明。
方案1.一种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含有层叠体,上述层叠体包含支承体以及形成于该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其中,
上述支承体含有聚丙烯系树脂,
上述粘合剂层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
上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为4~15μm,
上述支承体的厚度(Dp)与上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之比Dp/Ds的值为0.15~0.6,
上述层叠体的密度为0.90~1.10g/cm3
方案2.根据方案1记载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上述比Dp/Ds的值为0.18~0.35,
上述层叠体的密度为0.90~1.07g/cm3
方案3.根据方案1或2记载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上述支承体的厚度(Dp)为1.5~6μm。
方案4.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记载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上述支承体为密度0.90~0.94g/cm3的双轴拉伸聚丙烯系膜。
方案5.根据方案1~4中任一项记载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上述支承体相对于该支承体的总质量,含有等规均聚丙烯80~100质量%所述等规均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mesopentad fraction)为90~99.5%。
方案6.根据方案1~5中任一项记载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上述粘合剂层以丙烯酸共聚物为主成分,上述丙烯酸共聚物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
方案7.根据方案1~6中任一项记载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上述粘合剂层为将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固体化而成的层,
上述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以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为主成分,上述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和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
方案8.根据方案7记载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上述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单元和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这两种,上述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为丙烯酸单体单元,
在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中,上述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单元为45~84质量%,上述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为15~54质量%,上述丙烯酸单体单元为1~10质量%。
方案9.根据方案1~8中任一项记载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上述粘合剂层为将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固体化的层,
上述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含有交联剂(B)。
方案10.根据方案9记载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上述交联剂(B)为选自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和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方案11.一种层叠带或片材,其具备方案1~10中任一项记载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和隔离件,
上述隔离件形成于上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至少一侧的上述粘合剂层的外侧。
方案12.根据方案11记载的层叠带或片材,其中,上述隔离件形成于两侧的上述粘合剂层的各自的外侧。
方案13.一种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制造方法,上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包含层叠体,上述层叠体包含支承体及形成于该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其中,上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制造方法具备一下工序,
由包含聚丙烯系树脂的原料形成上述支承体的工序;以及
由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的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工序,
上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为4~15μm,
上述支承体的厚度(Dp)与上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之比Dp/Ds的值为0.15~0.6。
方案14.根据方案13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在隔离件上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工序;
在上述支承体的一面或两面贴合形成有上述隔离件的粘合剂层的一侧的面而制造层叠带或片材的工序;以及
从上述层叠带或片材剥离上述隔离件的工序。
方案15.根据方案13或14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含有上述聚丙烯系树脂的原料相对于该原料的总质量含有等规均聚丙烯80~100质量%,上述等规均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为90~99.5%。
方案16.根据方案13~15中任一项记载的层叠带或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在隔离件上形成粘合剂层的工序;以及
在支承体的一面或两面贴合形成有上述隔离件的粘合剂层的一侧的面的工序。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为轻量,即使为薄的厚度,强度、粘合性和绝缘性也优异。因此,本发明涉及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例如可优选在要求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的移动设备等电子设备等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带或片材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关于“含有”和“包含”的用语,包含“含有”、“包含”、“实质上由……构成”及“仅由……构成”的概念。
1.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
本发明为一种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包含层叠体,上述层叠体包含支承体以及形成于该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其中,
上述支承体包含聚丙烯系树脂,
上述粘合剂层包含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
上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为4~15μm,
上述支承体的厚度(Dp)与上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之比Dp/Ds的值为0.15~0.6,
上述层叠体的密度为0.90~1.10g/cm3
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意指双面粘贴胶带或双面粘贴片材。
上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为轻量,即使为薄的厚度,强度、粘合性和绝缘性也优异。而且,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通过采用包含聚丙烯系树脂的支承体和形成于上述支承体的两面的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的2个粘合剂层这样的特定的组合,在贴合于被粘附体时,即使在上述被粘附体上存在纳米级水平的微小的凹凸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空隙(也称为间隙或空气)的形成而以填埋上述微小的凹凸的方式贴合(即,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凹凸追随性也优异)。
图1是本发明的两面带或片材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其表示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截面图。
图1的方式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1由层叠体10形成,层叠体10由支承体11以及形成于该支承体11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12构成。图1中,将2个粘合剂层12分别设为第1粘合剂层12a和第2粘合剂层12b。图1中,Ds表示层叠体10的总厚度,Dp表示支承体11的厚度。
以下,对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构成进行详述。
(支承体)
支承体为用于支承粘合剂层的构成部件,以长条形的带状或片状形成。
支承体包含聚丙烯系树脂。
上述聚丙烯系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作为聚丙烯系树脂,可举出等规聚丙烯、间规聚丙烯等丙烯均聚聚合物;丙烯与乙烯或丁烯等α烯烃类的共聚物或三元聚合物;长链支链聚丙烯;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等。
支承体中所包含的聚丙烯系树脂可以为单独1种,或者也可以为2种以上。
支承体的主成分优选为聚丙烯系树脂。应予说明,本发明及本说明书中,“主成分”是指在作为对象的层或组合物(此处为支承体)中含有以固体成分换算计50质量%以上,优选70质量%以上,更优选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99质量%以上。
支承体既可以仅由聚丙烯系树脂构成,只要是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则也可以包含聚丙烯系树脂以外的材料。例如,支承体除聚丙烯系树脂以外的各种树脂外,也可以含有抗氧化剂、氯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增塑剂、阻燃剂、着色剂等添加剂。作为聚丙烯系树脂以外的树脂,可举出聚丙烯以外的聚烯烃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在支承体中单独含有,或者也可以组合含有2种以上。
支承体优选相对于支承体的总质量含有等规均聚丙烯80~100质量%,上述等规均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为90~99.5%。通过将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设为90%以上,上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强度、绝缘性(绝缘击穿电压)提高,故优选。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更优选为9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2%以上,特别优选为93%以上。通过将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设为99.5%以下,使支承体的密度降低,或者容易抑制低温使用时的脆化。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更优选为9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8.5%以下,特别优选为98%以下。在含有具有上述范围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的等规均聚丙烯80~100质量%,更优选含有90%以上,进一步优选95%以上的情况下,强度、绝缘性进一步提高,因此优选。
上述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mmmm])为可通过高温核磁共振(NMR)测定而得到的立体规则性的指标。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利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高温型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装置(高温FT-NMR)、JNM-ECP500而进行测定。观测核为13C(125MHz),测定温度为135℃,溶解聚丙烯树脂的溶剂可以使用邻二氯苯(ODCB:ODCB和氘代ODCB的混合溶剂(混合质量比=4/1))。基于高温NMR的测定方法例如可以参照“日本分析化学·高分子分析研究恳谈会编、新版高分子分析手册、纪伊国屋书店、1995年、第610页”记载的方法而进行。
测定模式可以设为单脉冲质子宽带去偶,脉冲幅度可以设为9.1μsec(45°脉冲)、脉冲间隔5.5sec、累积次数4500次,位移基准可以设为CH3(mmmm)=21.7ppm。
表示立体规则性度的五单元组分率基于源自同方向排列的单元组“内消旋(m)”和不同方向的排列的单元组“外消旋(r)”的5单元组(五单元组)的组合(mmmm和mrrm等)的各信号的强度的积分值,以百分率进行计算。源自mmmm和mrrm等的各信号例如可参照“T.Hayashi et al.,Polymer,29卷,138页(1988)”等而进行归属。
聚丙烯系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优选为2~7g/10分钟,更优选2.5~6.5g/10分钟,进一步优选3~6g/10分钟。此时,形成的支承体的厚度的均匀性(偏厚)优异,因此,容易调节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各层的厚度,品质的稳定性优异。此处所谓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230℃、载荷21.18N中的测定值,可以根据JIS K7210-1999进行测定。
聚丙烯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5万以上50万以下。如果支承体含有这样的重均分子量(Mw)的聚丙烯系树脂,则存在制膜时的支承体的厚度的均匀性提高,且强度、绝缘击穿电压也提高的趋势。
作为聚丙烯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所算出的分子量分布(Mw/Mn)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4以上12以下。如果支承体含有这样的分子量分布(Mw/Mn)的聚丙烯系树脂,则存在制膜时的支承体的厚度的均匀性提高,且强度、绝缘性也提高的趋势。
聚丙烯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可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进行测定。GPC法中所使用的GPC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能够进行聚烯烃树脂的分子量分析的市售的高温型GPC测定机、例如东曹株式会社制、差示折射计(RI)内置型高温GPC测定机、HLC-8121GPC-HT等。此时,例如可使用连结有3根东曹株式会社制、TSKgel GMHHR-H(20)HT的柱作为GPC柱,柱温度设定为145℃,可使用三氯苯作为洗脱液,以流速1.0ml/分钟进行测定。通常,使用标准聚苯乙烯制作标准曲线,可以通过聚苯乙烯换算而得到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
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优选为155~175℃。此时,含有该聚丙烯系树脂的支承体的熔点变高,因此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高温下的绝缘性特别提高。绝缘性通常具有伴随高温而变差的趋势,但是电子部件等有时在使用时发热,在这样的部件中使用的情况下,即使高温,也要求绝缘性良好。熔点更优选为160~170℃。
本发明和本说明书中,在基于差示扫描热量计(DSC)法的测定中规定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为155~175℃。具体而言,在聚丙烯树脂的DSC测定中,在氮流下,以20℃/分钟的速度从30℃升温至280℃,在280℃保持5分钟,接着以20℃/分钟冷却至30℃并在30℃保持5分钟,其后以20℃/分钟升温至280℃时得到的DSC曲线中,具有至少1个以上的熔化峰,该熔化峰(在显示多个熔化峰的情况下,为最大的熔化峰)在155~175℃的范围时,可规定聚丙烯树脂的熔点为155~175℃。
聚丙烯系树脂可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作为聚合方法,可举出例如:气相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和浆液聚合法。聚合可以为使用1种聚合反应机的一段聚合,也可以为使用有2种以上的聚合反应器的多段聚合。另外,可以在反应器中添加氢或共聚单体作为分子量调整剂而进行聚合。作为聚合催化剂,可使用以往公知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等,在聚合催化剂中可以包含助催化剂成分、供体。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立体规则性等可通过适当调整聚合催化剂以外的聚合条件而控制。
(支承体形成工序)
支承体例如可使用包含聚丙烯系树脂的原料(以下,将该原料也称为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而形成。该支承体形成工序中,例如将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挤出成型为片状之后,将其进行双轴拉伸,由此可形成支承体。
在支承体形成工序中,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所包含的聚丙烯系树脂可以为颗粒状,也可以为粉末状。或者,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聚丙烯系树脂可以为颗粒和粉末的混合物。
作为挤出成型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挤出成型的方法,可举出以下方法,将上述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供给至挤出机,在特定温度下进行加热熔融,通过过滤用过滤器后,由T型口模或环形口模等实施熔融挤出,其后,使其与空冷、水冷或者至少1个以上的金属鼓接触而使其冷却、固化。由此,可得到卷料片材(“卷料片材”的日语原为是“原反シート”)。挤出机可以全部优选使用单轴挤出机、双轴挤出机、或者多阶段挤出机等公知的挤出机。加热熔融温度例如可设定为170℃~320℃左右,优选200℃~270℃左右。在使用冷却用金属鼓的情况下,该温度例如通常可保持在20℃~140℃左右,优选为40℃~130℃左右,更优选为60℃~120℃左右。
也可以将如此在支承体形成工序内得到的卷料片材直接用作支承体,但为了制成优选的支承体厚度,优选进行卷料片材的拉伸。作为拉伸方法,例如可使用单轴拉伸法、双轴拉伸法等公知的拉伸方法,但从容易精度好地得到优选厚度的支承体,且支承体的强度、绝缘性更加提高的观点出发,优选进行双轴拉伸。作为双轴拉伸方法,可举出逐次双轴拉伸法、同时双轴拉伸法,但从容易使绝缘性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同时双轴拉伸法,从容易使支承体的厚度的均匀性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逐次双轴拉伸法,可根据要求品质而分开使用。
逐次双轴拉伸法例如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首先,将卷料片材保持在优选100~180℃、更优选120~170℃的温度,通入设有圆周速度差的辊间,或者利用拉幅机法在纵向方向优选拉伸2~10倍,更优选拉伸2.5~8倍,进一步优选拉伸3~6倍。继而,利用拉幅机法将该拉伸膜在优选100~180℃、更优选120~175℃在横向方向优选拉伸2~12倍,更优选拉伸2.5~11.5倍,进一步优选拉伸3~11倍后,以5~10%的程度在横向方向松弛,实施热松弛并卷绕即可。
同时双轴拉伸法例如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首先,将卷料片材保持在优选100~180℃、更优选130~175℃的温度,利用拉幅机法在纵向方向优选拉伸2~10倍,更优选拉伸3~9倍,进一步优选拉伸4~8倍,同时在横向方向优选拉伸2~12倍,更优选拉伸3~11.5倍,进一步优选拉伸4~11倍之后,以5~10%的程度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松弛,实施热松弛并卷绕即可。
支承体的厚度Dp优选为1.5~6μm。如果为该范围,则容易将层叠体的总厚度Ds和Dp/Ds的值调整为特定的范围,而且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轻度、强度和绝缘性优异。支承体的厚度Dp更优选为1.7~5μm,进一步优选为1.9~4μm。支承体的厚度Dp例如可以在上述支承体形成工序中的制造条件下进行调节。例如,通过调整将卷料片材进行双轴拉伸时的拉伸倍率,可调节支承体的厚度Dp。另外,卷料片材的厚度例如可通过挤出成型时的挤出量、牵引速度等进行调整。
支承体的密度优选为0.90~0.94g/cm3。通过设为0.90g/cm3以上,强度、绝缘性提高。通过设为0.94g/cm3以下,拉伸生产率、厚度精度优良,另外可抑制低温使用时的脆化且成为轻量。支承体的密度更优选为0.905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1g/cm3以上,特别优选为0.913g/cm3以上。支承体的密度更优选为0.935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3g/cm3以下,特别优选为0.925g/cm3以下。支承体的密度例如可通过等规均聚丙烯的添加量、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拉伸时的拉伸倍率、拉伸温度等进行调整。
支承体可以具有单层结构和叠层结构的任一种形式,其结构不受限制。在支承体为叠层结构的情况下,各层的组成可以为相同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层可以为不同的组成。
支承体的单面或两面例如可以实施基于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离子化放射线处理等化学或物理方法的氧化处理等。此时,支承体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提高,可抑制支承体与粘合剂层之间的层间剥离。
(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为发挥作为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粘合性能的层。
粘合剂层以相对于支承体的背面或表面的主面连接的方式配置。在此,本发明和本说明书中,将以相对于支承体的背面连接的方式配置的粘合剂层也称为第1粘合剂层,将以相对于支承体的表面连接的方式配置的粘合剂层也称为第2粘合剂层。各自的粘合剂层如上述所示,图1中,作为第1粘合剂层12a和第2粘合剂层12b进行标记。
粘合剂层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更具体而言,粘合剂层以丙烯酸系聚合物为主成分。粘合剂层可以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外的成分。作为该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外的成分,在后述的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中,与可以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外的成分而包含的成分相同。因此,关于上述成分,在此省略。
作为粘合剂层中所包含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优选为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的丙烯酸共聚物。特别是从粘合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粘合剂层以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的丙烯酸共聚物为主成分。其中,进一步优选将包含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的丙烯酸共聚物进行交联。在此,关于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在下述中进行后述。
粘合剂层为将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固体化而成的层。换而言之,通过使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固体化而得到的层为上述粘合剂层。在此,固体化而成的层也包含以下状态中的任意一种,(i)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中的溶剂被除去而使丙烯酸系聚合物等作为层形成的状态;(ii)使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中的丙烯酸系聚合物进行交联而作为层形成的状态;(iii)使熔融的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冷却而作为层形成的状态;(iv)上述(i)~(iii)的两种以上复合而成的状态。
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只要是以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物质即可,其中,上述聚合物将丙烯酸酯或者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主单体单元且具有粘合性,特别是如果是以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为主成分的组合物,其中,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包含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和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则丙烯酸系粘合剂层与支承体的密合性提高,不易产生支承体与粘合剂层之间的层间剥离等问题,故优选。另外,如果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含有交联剂(B),则丙烯酸系粘合剂层与支承体的密合性进一步提高,故优选。
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两者或任一者,“(甲基)丙烯酸酯”表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两者或任一者。另外,本说明书中,“单元”为构成聚合物的重复单元(单体单元)。
(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
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和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
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为源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重复单元。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在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从粘合性变高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1种。
作为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可举出含羟基的单体单元、含氨基的单体单元、含缩水甘油基的单体单元、含羧基的单体单元等。这些单体单元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含羟基的单体单元为源自含羟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作为含羟基的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单(二乙二醇)等(甲基)丙烯酸[(单、二或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单己内酯等(甲基)丙烯酸内酯。
含氨基的单体单元例如可举出源自(甲基)丙烯酰胺、烯丙胺等含氨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含缩水甘油基的单体单元可举出源自(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基等含缩水甘油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含羧基的单体单元可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作为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中所包含的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和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的组合,优选为上述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为选自(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且上述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为(甲基)丙烯酸,进一步优选为上述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为选自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且上述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为丙烯酸,特别优选为上述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为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甲酯这两种,且上述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为丙烯酸。
作为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中的交联性丙烯酸单体单元(a2)的含量在构成共聚物的总单体质量中所占的比例,优选设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0.1~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5~10质量%,特别优选为1~10质量%。通过将交联性丙烯酸单体单元(a2)的含量设为上述范围,可充分发挥交联性,进一步可维持需要的粘合物性。特别是在上述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为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甲酯这两种,且上述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为丙烯酸的情况下,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单元优选为45~84质量%,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优选为15~54质量%,丙烯酸单体单元优选为1~10质量%。在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中的单体单元成分和单体单元含量分别为上述优选的成分和含量范围的情况下,包含粘合剂层和聚丙烯系树脂的支承体不被剥离,可更优选形成具备后述的粘合力的粘合剂层。
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根据需要可以具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和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以外的其它单体单元。其它单体只要是可与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共聚的单体即可,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腈、乙酸乙烯酯、苯乙烯、氯乙烯、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等。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中的任意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为0~20质量%,更优选为0~15质量%。
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200万,更优选20~150万,进一步优选40万~100万。通过将重均分子量设为上述范围内,可以维持需要的粘合物性,且可以确保充分的凹凸追随性。应予说明,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的重均分子量为用交联剂(B)等进行交联之前的值。重均分子量为利用尺寸排除色谱法(SEC)进行测定、以聚苯乙烯基准求得的值。作为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可以使用市售的物质,也可以使用利用公知的方法合成的物质。
(交联剂(B))
为了粘合力的调整、粘合层的耐久性的提高、与支承体的密合性的改善等,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优选含有交联剂(B)。交联剂(B)为用于使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交联的成分。特别地交联剂(B)为可与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中的交联性丙烯酸单体单元(a2)的交联性官能团反应的成分。交联剂(B)只要可与交联性丙烯酸单体单元(a2)的交联性官能团反应,则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广泛使用公知的交联剂。
作为交联剂(B),例如可举出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
Figure BDA0002368045990000161
唑啉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金属螯合物、丁基化三聚氰胺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并用2种以上,优选考虑与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中使用的官能团的反应性而进行选择。
这些交联剂中,从可容易地将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交联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异氰酸酯化合物和环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环氧化合物。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作为环氧化合物,优选含有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环氧化合物。作为含有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四缩水甘油基苯二甲胺(特别是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醚、二甘油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等。从包含粘合剂层和聚丙烯系树脂的支承体不被剥离,可以更优选形成具备后述的粘合力的粘合剂层的观点出发,交联剂特别优选选自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和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交联剂优选选自上述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理由,可推测是因为:粘合剂层所包含的交联性丙烯酸系聚合物和具有胺结构和/或六元环的上述特定的交联剂构建均匀的三维网眼结构,并且在含有聚丙烯系树脂的支承体和构建有上述三维网眼结构的粘合剂层之间润湿性和凝集力的均衡(平衡)最优化。关于这样的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优选使用以“TETRAD(注册商标)-C”、“TETRAD(注册商标)-X”[三菱气体化学(株)制]等商品名市售的物质。
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中,交联剂的含量可根据期望的粘合物性等适当选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3质量份,更优选为0.005~1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0.1质量份。由于粘合剂层非常薄,因此即使交联剂的含量为0.001质量份,耐久性也优异,如果其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与被粘附体的密合性优异。
作为交联剂(B),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在并用2种以上的情况下,合计质量优选为上述范围内。
(其它成分)
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可以含有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可举出聚合引发剂、增塑剂、任意成分。
聚合引发剂只要是可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引发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中所包含的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的交联聚合反应的物质即可,可使用光聚合引发剂等公知的物质。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出于粘合剂层的交联密度的调整、支承体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的改善等目的添加。
在此,“活性能量线”意指在电磁波或荷电粒子线中具有能量量子的射线,可举出紫外线、电子束、可见光线、X射线、离子线等。其中,从通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紫外线或电子束,特别优选紫外线。应予说明,在使用紫外线或可见光线作为活性能量线的情况下,支承体或后述的隔离件优选选择它们的透过性好的透明的支承体、隔离件。
作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举出苯乙酮系引发剂、苯偶姻醚系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引发剂、羟基烷基苯酮系引发剂、噻吨酮系引发剂、胺系引发剂等。
作为苯乙酮系引发剂,具体可举出二乙氧基苯乙酮、苄基二甲基缩酮等。
作为苯偶姻醚系引发剂,具体可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等。
作为二苯甲酮系引发剂,具体可举出二苯甲酮、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等。
作为羟基烷基苯酮系引发剂,具体可举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
作为噻吨酮系引发剂,具体可举出2-异丙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等。
作为胺系引发剂,具体可举出三乙醇胺、4-二甲基苯甲酸乙酯等。
粘合组合物中的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可根据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中所含有的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a2)的含量、活性能量线的照射量等适当选择。具体而言,相对于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01~5质量%,更优选为0.02~2质量%。如果其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可以容易地引发聚合反应,如果其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不易产生聚合时的聚合反应热的影响导致的支承体、隔离件的损伤。
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可以含有增塑剂。通过含有增塑剂,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可以填埋形成于被粘附体的高度差,凹凸追随性得到提高。增塑剂优选为无官能团丙烯酸聚合物。无官能团丙烯酸聚合物为仅由不具有丙烯酸酯基以外的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构成的聚合物、或由不具有丙烯酸酯基以外的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与不具有官能团的非丙烯酸单体单元构成的聚合物。由于无官能团丙烯酸聚合物与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不进行交联,因此,可以对粘合物性不产生影响而提高凹凸追随性。
作为不具有丙烯酸酯基以外的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单元,例如可举出与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相同的丙烯酸单体单元。
作为不具有官能团的非丙烯酸单体单元,例如可举出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已酸乙烯酯、辛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肉豆蔻酸乙烯酯、棕榈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环己烷羧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这类羧酸乙烯酯类或苯乙烯等。
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含有任意成分。作为任意成分,可以举出作为粘合剂用添加剂的公知的成分。例如可以根据需要从抗氧化剂、金属腐蚀抑制剂、粘合赋予剂、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系化合物等光稳定剂等中选择。
作为抗氧化剂,可举出酚系抗氧化剂、胺系抗氧化剂、内酯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等。这些抗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金属腐蚀抑制剂,从粘合剂的相溶性、效果的提高的观点出发,可举出苯并三唑系树脂作为优选的示例。
作为粘合赋予剂,例如可举出松香系树脂、萜烯系树脂、萜烯酚系树脂、香豆素茚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二甲苯系树脂、酚系树脂、石油树脂等。
作为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举出巯基烷氧基硅烷化合物(例如巯基取代烷氧基低聚物等)等。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举出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等。其中,在上述的活性能量线中使用紫外线的情况下,需要在不阻碍聚合反应的范围添加。
形成于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均可以为相同的成分组成,也可以为相互不同的成分组成。
(粘合剂层形成工序)
粘合剂层可使用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而形成。
粘合剂层例如可适用以下方法,将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与形成支承体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叠层并进行挤出成型后将挤出成型物进行拉伸的方法;在支承体的卷料片材上进行挤出(层压)之后与支承体的卷料片材一起进行拉伸的方法;在支承体的卷料片材上涂布之后与支承体的卷料片材一起进行拉伸的方法;在支承体上进行挤出(层压)的方法;在支承体上进行涂布的方法;在其它基材(例如后述的隔离件等)上进行挤出或涂布并将形成的粘合剂层与支承体贴合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中,从容易精度好地控制本发明这样的极薄的粘合剂层的厚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支承体上进行涂布的方法、或在其它基材上进行涂布并与支承体贴合的方法。
在通过涂布形成粘合剂层的情况下,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可以为无溶剂,另外,也可以包含用于使其含有成分溶解和/或分散的溶剂。
作为溶剂,只要是可以将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溶解和/或分散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己烷、庚烷、辛烷、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烃类;二氯甲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氯丙烷等卤代烃类;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二丙酮醇等醇类;二乙基醚、二异丙基醚、二
Figure BDA0002368045990000211
烷、四氢呋喃等醚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甲酯、醋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戊酯、丁酸乙酯等酯类;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烯二醇单甲醚、丙烯二醇单乙醚、丙烯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多元醇及其衍生物。
由于涂布缺陷少且容易制造,因此溶剂优选为不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且25℃下的蒸气压高的溶剂,因此优选。溶剂的蒸气压优选为2000Pa以上,特别优选为5000Pa以上。上限没有特别限定,实用上优选为50000Pa以下。溶剂(E)的蒸气压可以利用JIS K2258-2“原油和石油制品-蒸气压的求出方法-第2部:3次膨胀法”进行测定。
溶剂的25℃的表面张力优选为20mN/m以上且小于40mN/m,更优选为22mN/m以上且小于36N/m。如果表面张力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不易产生桔皮(orange peel)的涂布缺陷,如果其小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值,则不易产生壁厚端部(边框(framing))的涂布缺陷。
从容易提高涂布液的操作性和粘合剂层的制造效率的观点出发,溶剂的沸点优选为10~150℃,更优选为20~120℃。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溶剂,可举出己烷、庚烷、环己烷、苯、甲苯、乙醇、异丙醇、二异丙基醚、四氢呋喃、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乙酯等。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从涂布液的稳定性和涂布适用性的观点出发,含有溶剂时的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以涂布液的总量为基准,优选为1~90质量%,更优选为10~80质量%,进一步优选20~70质量%。
涂布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公知的各种涂布装置。涂布装置例如可举出辊涂机、棒涂机、吻式辊涂机、凹版涂布机、微凹版涂布机、杆涂机、刮刀式涂布机、气刀涂布机、唇式涂布机、模涂机、幕式涂布机等。
在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包含溶剂的情况下,作为使溶剂干燥的工序,可使用加热炉(干燥机)、红外线灯等公知的加热装置。
在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含有上述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优选对含有聚合引发剂的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的涂膜、干燥中的半干燥状态的涂膜、进行了干燥的涂膜、或者利用熔融挤出等方法形成的粘合剂层照射上述活性能量线。活性能量线可根据使用的聚合引发剂而选择适当的活性能量线。
粘合剂层的厚度只要上述总厚度Ds和上述Dp/Ds的值满足特定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粘合剂层的厚度可设为1~6μm。如果为该范围,则容易将上述总厚度Ds和上述Dp/Ds的值调整为特定的范围,而且可具有高粘合力,故优选。此处所谓的粘合剂层的厚度是指形成于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中的每1层的厚度。粘合剂层的厚度更优选为1.5~5.5μm,进一步优选为2~5μm。
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可通过调整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涂布量进行调节。
应予说明,形成于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均可以为相同的厚度,也可以为不同的厚度。
从确保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高的粘合强度的观点出发,粘合剂层优选形成于支承体的两面各自的整个面。
粘合剂层可以具有单层结构和叠层结构的任一个方式,其结构不受限制。在粘合剂层为叠层结构的情况下,各层的组成可以相同,一部分或全部的层也可以为不同的组成。
(层叠体)
层叠体包含支承体以及形成于该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第1粘合剂层、第2粘合剂层)。
本发明中,层叠体的总厚度Ds为4~15μm,且支承体的厚度Dp与层叠体的总厚度Ds之比即Dp/Ds的值为0.15~0.6。层叠体的总厚度Ds即为支承体、第1粘合剂层、第2粘合剂层的厚度的合计。通过使总厚度Ds和Dp/Ds的值分别满足上述范围,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即使为薄的厚度且轻量,强度、粘合性和绝缘性也优异。另外,通过使总厚度Ds和Dp/Ds的值分别满足上述范围,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在贴合时也不易引起皱褶等产生,可以容易地进行贴合作业。
如此,在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中,除支承体的厚度Dp之外,相对于层叠体的总厚度Ds的支承体的厚度Dp的比率也可调节至适当的范围,因此,可成为强度、粘合性、绝缘性的各种物性优异的构成。
如果层叠体的总厚度Ds小于4μm,则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粘合性差,贴合变得困难。另外,如果层叠体的总厚度Ds超过15μm,则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变得过厚,难以应用于小型、薄型的电子设备类,用途的范围受到限制。
总厚度Ds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6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μm以上。另外,总厚度Ds优选为14μm以下,更优选为1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μm以下。
如果Dp/Ds的值小于0.15,则层叠体的断裂强度降低,容易产生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击穿、损伤。另外,如果Dp/Ds的值高于0.6,则相对于层叠体的总厚度的支承体的比例变得过高,引起粘合性、凹凸追随性的降低。
Dp/Ds的值优选为0.18以上,更优选为0.2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4以上,特别优选为0.25以上。另外,Dp/Ds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35以下,特别优选为0.30以下。
层叠体的密度为0.90~1.10g/cm3。通过将层叠体的密度设为0.90g/cm3以上,强度、绝缘性提高。通过将层叠体的密度设为1.10g/cm3以下,即使薄也显示良好的粘合力,另外凹凸追随性优良。层叠体的密度优选为0.92g/cm3以上,更优选为0.95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7g/cm3以上。层叠体的密度优选为1.07g/cm3以下,更优选为1.06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5g/cm3以下,特别优选为1.04g/cm3以下。从尽管为薄的厚度且轻量,但强度、粘合性和绝缘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密度和上述比率Dp/Ds的组合,优选层叠体的密度为0.90~1.07g/cm3且Dp/Ds为0.18~0.35,更优选层叠体的密度为0.90~1.06g/cm3且Dp/Ds为0.18~0.35,更优选层叠体的密度为0.90~1.05g/cm3且Dp/Ds为0.18~0.30。层叠体的密度可通过支承体的密度、粘合剂层的交联密度进行调整。
如果层叠体的断裂强度(流动方向的断裂强度和宽度方向的断裂强度)均为30~180MPa,则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强度、贴合性、粘合性、凹凸追随性的平衡良好,故优选。通过设为30MPa以上,强度优异,贴合时不易引起皱褶等产生,可以容易地进行贴合作业。通过设为180MPa以下,粘合性、凹凸追随性优良。断裂强度更优选为35~150MPa,进一步优选为45~120MPa,特别优选为50~110MPa。
此处所谓的层叠体的流动方向相当于层叠体的长边方向,层叠体的宽度方向相当于层叠体的短边方向。例如,在通过挤出成型而得到构成层叠体的支承体的情况下,其挤出方向与流动方向一致。
如果层叠体的绝缘击穿电压为1~6kV,则绝缘性优异,故优选。此时,即使在将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应用于需要绝缘性的部件,例如二次电池等的情况下,也长期地抑制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劣化,绝缘耐久性优异。特别是从提高绝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层叠体的绝缘击穿电压更优选为1.5kV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kV以上,特别优选为2.3kV以上。绝缘击穿电压的上限通常为6kV以下,但也可以为5kV以下,进而可以为4kV以下。
例如从容易提高对后述的被粘附体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层叠体的第1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和层叠体的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分别优选为1N/25mm以上,更优选为1.5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N/25mm以上。另外,例如从容易提高对后述的被粘附体的剥离性的观点出发,层叠体的第1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和层叠体的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分别优选为6N/25mm以下,更优选为5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3N/25mm以下。特别是从上述密合性和剥离性的观点出发,第1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和层叠体的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分别为优选为2N/25mm以上4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N/25mm以上3N/25mm以下)的方式。
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可以仅由层叠体形成,上述层叠体包含支承体以及形成于该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第1粘合剂层、第2粘合剂层)。或者,只要是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则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可以包含层叠体,进一步具有其它层。
作为其它层,例如可举出剥离处理层。该剥离处理层例如是为了在将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贴附于例如金属、塑料、膜等被粘附体之后也可以容易地剥离而调整粘合力的层。该剥离处理层例如可在层叠体的一面或两面的粘合剂层的外侧的面形成。用于形成该剥离处理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由有机硅系剥离剂、氟系剥离剂、长链烷基系剥离剂等剥离剂形成。
2.层叠带或片材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可形成层叠带或片材。
例如,层叠带或片材可具备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与隔离件而形成。在该层叠带或片材中,上述隔离件可形成于上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至少一侧的上述粘合剂层的外侧。或者,上述隔离件可形成于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两侧的上述粘合剂层的各自的外侧。应予说明,粘合剂层的外侧是指粘合剂层的、与支承体相反侧的面。
此处所谓的隔离件为用于保护粘合剂层而防止粘连的部件。
图2中示出层叠带或片材的一例,表示层叠带或片材的截面图。图2的方式的层叠带或片材2具有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1和一对隔离件13而形成。一对隔离件13分别面对两侧的粘合剂层12(即,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的各自的外侧而配置。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1为与图1相同的构成,可仅由层叠体10形成。
(隔离件)
本发明的层叠带或片材中的隔离件具有剥离性。作为该隔离件的层叠构成,可举出:(i)仅具有基材的单层构成、(ii)将基材和脱模层依次形成的2层以上的构成等。在此,隔离件至少包含基材。
在上述(i)的方式中,基材优选由剥离性高的材料构成。在上述(ii)的方式中,基材可以由剥离性高的材料构成,另外也可以由剥离性低的材料构成。在基材由剥离性低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在基材的一面和/或两面形成脱模层。
作为构成基材的材料,可任意地使用公知的膜、片材、纸、无纺布、布、发泡片材、金属箔、以及这些各种基材形成的复合基材等。作为膜,例如为聚乙烯系膜(更详细而言,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催化剂系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膜等)、聚丙烯系膜、聚甲基戊烯系膜、环状烯烃系膜、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系膜、聚氯乙烯系膜、聚偏二氯乙烯系膜、聚乙烯醇系膜、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膜、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系膜、聚酯系膜(更详细而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聚碳酸酯系膜、聚苯乙烯系膜、间规聚苯乙烯系膜、聚丙烯腈系膜、聚酰胺(尼龙)系膜、聚酰亚胺系膜、聚醚醚酮系膜、聚苯硫醚系膜、氟系膜(更详细而言,聚四氟乙烯(特氟龙(注册商标))膜、聚偏二氟乙烯膜等),不管拉伸品、未拉伸品,均可优选使用。
其中,优选强度、柔软性的平衡良好,厚度精度优异,容易廉价地获得的聚乙烯系膜、聚丙烯系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膜,特别优选双轴拉伸聚丙烯系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膜。
隔离件的脱模层可由有机硅系剥离剂、氟系剥离剂、长链烷基系剥离剂等剥离剂形成。
其中,优选使用有机硅系剥离剂,特别优选加成型有机硅系剥离剂。作为加成型有机硅系剥离剂,具体可举出东丽-道康宁有机硅公司生产的BY24-4527、SD-7220等、或信越化学工业(株)生产的KS-3600、KS-774、X62-2600等。
另外,在有机硅系剥离剂中,优选含有具有SiO2单元和(CH3)3SiO1/2单元或者CH2=CH(CH3)SiO1/2单元的有机硅化合物即有机硅树脂。作为有机硅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东丽-道康宁有机硅公司生产的BY24-843、SD-7292、SHR-1404等,信越化学工业(株)生产的KS-3800、X92-183等。
隔离件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使用目的等而设为适当的范围。隔离件的厚度一般为10~500μm左右。
上述隔离件例如能够以覆盖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的表面全部的方式设置,其中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分别配置于层叠体的最外层。有时将覆盖第1粘合剂层的隔离件称为第1隔离件,将覆盖第2粘合剂层的隔离件称为第2隔离件。
在层叠带或片材中,在隔离件仅形成于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一侧的粘合剂层的外侧的情况下,该层叠带或片材具有依次叠层有第1隔离件、第1粘合剂层、支承体、第2粘合剂层的结构。此时,通过具有第1隔离件,在设为在长边方向卷绕成辊状的状态时,层叠体的最外层的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分别被第1隔离件保护,因此,可防止层叠体彼此的粘连。
在隔离件仅形成于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一侧的粘合剂层的外侧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在来自被卷绕的状态的抽出时等,隔离件会出乎意料地剥离,优选第1隔离件的两面的剥离力(即,第1粘合剂层和第1隔离件之间的剥离力、第2粘合剂层和第2隔离件之间的剥离力)不相同。如果该隔离件的叠层构成为依次形成有基材和脱模层的2层以上的构成,则容易使两面的剥离力不同,故优选。应予说明,在使用仅具有基材的单层构成的隔离件作为第1隔离件的情况等下,难以使两面的剥离力不同时,也可以使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
在层叠带或片材中,在隔离件形成于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两面的粘合剂层各自的外侧的情况下,该层叠带或片材具有依次叠层有第1隔离件、第1粘合剂层、支承体、第2粘合剂层和第2隔离件的结构。此时,层叠体的最外层的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分别被第1隔离件和第2隔离件保护,因此,在设为在长边方向卷绕成辊状的状态时,可防止层叠体彼此的粘连。另外,可以以长条状、平板状等各种形状供于使用。
在隔离件形成于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两面的粘合剂层各自的外侧的情况下,容易从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依次将隔离件剥离,因此,优选第1隔离件和第2隔离件的剥离力(第1隔离件与第1粘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力和第2隔离件与第2粘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力)不相同。或者也可以使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不同。
3.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制造方法
上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以下制造方法来制造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上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由上述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上述支承体的工序;以及由上述的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工序。
得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层叠体的总厚度(Ds)为4~15μm,支承体的厚度(Dp)与上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之比Dp/Ds的值为0.15~0.6。
由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上述支承体的工序可设为与上述的“支承体形成工序”相同的构成。
另外,形成支承体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优选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总量含有等规均聚丙烯80~100质量%,上述等规均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为90~99.5%。此时,可以提高得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强度,进而也可以提高绝缘性,因此,容易制造耐久性优异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
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所包含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优选为155~175℃。此时,可提高形成的支承体的熔点,可提高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高温下的绝缘性。应予说明,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为155~175℃为与上述相同的定义。
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所含有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优选为2~7g/10分钟。由这样的等规均聚丙烯形成的支承体的膜或片材的厚度的均匀性(偏厚)优异,因此,容易调节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各层的厚度,品质的稳定性优异。此处所谓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在上述相同的测定条件下测定得到的值。
使用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工序与上述的“粘合剂层形成工序”相同。
粘合剂层例如可以通过在支承体的两面涂布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而形成。由此,可得到层叠体。
或者,粘合剂层也可以在上述隔离件上形成。在隔离件上形成粘合剂层后,将该隔离件的粘合剂层侧的面贴合于上述支承体。由此,可得到层叠带或片材,通过从得到的层叠带或片材将隔离件剥离,可得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
作为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可举出以下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隔离件上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工序;以及在上述支承体的一面或两面贴合形成有上述隔离件的粘合剂层的侧的面的工序。进行详述时,准备2个如上述所示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隔离件(分别设为第1隔离件、第2隔离件),将第1隔离件贴合于上述支承体的一面,将第2隔离件贴合于上述支承体的另一面。通过将各自的隔离件的粘合剂层侧的面贴合于支承体,可得到在两面具有隔离件的层叠带或片材。应予说明,第2隔离件不一定需要准备,可以仅将第1隔离件仅贴合于支承体的一面。
其后,经过从层叠带或片材剥离两面或一面的隔离件的工序,由此得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得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包含有由支承体以及形成于该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构成的层叠体。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可以利用简单的方法制造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
此处使用的隔离件为与上述相同的构成。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对于隔离件的涂布量,以干燥后形成上述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1~6μm)的方式涂布即可。涂布的方法例如可使用粘合剂层形成工序记载的方法。
如上述所示制造的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支承体包含聚丙烯系树脂,层叠体的总厚度(Ds)、以及支承体的厚度与总厚度之比(Dp/Ds)为特定的范围,由此,即使为轻量且薄的厚度,强度、粘合性和绝缘性也优异。特别是通过支承体包含聚丙烯系树脂,即使与以往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相同的厚度也为轻量,因此有助于使用的电子部件等轻量化。此外,聚丙烯系树脂的耐化学药品性优异,即使作为二次电池等构成部件使用,也不易产生二次电池中所包含的电解质等导致的劣化、损伤。而且,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中,即使为薄的厚度,强度和绝缘性也优异,因此,特别是除小型的二次电池代表的各种电池之外,可优选使用于电子部件、光学部件等。具体而言,作为本发明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用途,例如可举出在锂离子电池等封入电解液的电池中,出于改善对电池盒内的电极的填塞适用性的目的、防止通过使存在于极板的毛边(バリ)等贯通隔离件而引起的电极间短路的目的的用途。
本发明的层叠带或片材保护具有上述优异的效果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粘连。另外,本发明的层叠带或片材可通过剥离隔离件而有效地使用上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的方式。
(实施例1)
将MFR为4.9g/10分钟,熔点为164℃,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为97%的(株)普瑞曼聚合物公司生产的等规均聚丙烯树脂供给至单轴挤出机,在240℃进行熔融。其后,利用过滤精度10μm的烧结金属无纺布过滤器过滤熔融的树脂,使用T型口模进行挤出。接着,利用将表面温度保持在90℃的金属鼓使其冷却固化,制作厚度约120μm的卷料片材。将该卷料片材在设有圆周速度差的2个加热辊(温度142℃)间在流动方向拉伸5倍,接着,利用拉幅机在158℃的烘箱中进行加热,在横向方向拉伸10倍之后,松弛至9.5倍。作为支承体得到厚度3.5μm的双轴拉伸聚丙烯系膜。支承体的密度为0.918g/cm3。对支承体的两表面实施电晕处理,以使其表面的湿润张力(JISK-6768(1999))达到40mN/m。
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通过在乙酸乙酯中的溶液聚合而制作。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和回流冷却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由丙烯酸正丁酯80质量份和丙烯酸甲酯17质量份构成的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由丙烯酸3质量份构成的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交联性丙烯酸单体单元((a2))、乙酸乙酯(EtAc)150质量份、甲基乙基酮(MEK)20质量份,一边导入氮气,一边升温至70℃。接着,加入聚合引发剂偶氮双异丁腈(AIBN)0.05质量份,在氮气氛下,在70℃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该聚合反应结束后,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25%的方式利用乙酸乙酯(EtAc)进行稀释,得到含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的组合物。
在上述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100质量份中,作为交联剂(B),混合环氧系交联剂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三菱气体化学(株)生产:TETRAD(注册商标)X)0.02质量份,利用乙酸乙酯进行稀释、搅拌,以使得成为固体成分浓度为20%的溶液,制备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
在第1透明隔离件(帝人杜邦膜(株)生产,已进行有机硅类剥离剂处理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50μm)的脱模剂处理面上使用Yoshimitsu精机株式会社生产,刮刀YD型涂布上述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以使干燥后的厚度成为4μm。其后,利用热风干燥机在100℃使其干燥3分钟而除去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中的溶剂,由此形成粘合剂层。应予说明,该粘合剂层中的丙烯酸共聚物进行了交联。接着,在形成的粘合剂层上叠层支承体,利用辊进行压接。
在第2透明隔离件(帝人杜邦膜(株)生产,比第1隔离件重的已进行有机硅类剥离剂处理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37μm)的脱模剂处理面上,使用Yoshimitsu精机株式会社生产,刮刀YD型涂布上述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以使干燥后的厚度成为3μm。其后,利用热风干燥机在100℃使其干燥3分钟而除去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中的溶剂,由此形成粘合剂层。应予说明,该粘合剂层中的丙烯酸共聚物进行了交联。接着,在形成的粘合剂层上叠层依次叠层有前述的“第1隔离件、粘合剂层、支承体”的叠层品的支承体侧,用滚子压接而得到叠层片材。
该叠层片材是依次叠层第1隔离件、第1粘合剂层、支承体、第2粘合剂层、第2隔离件而形成(构成)的。另外,层叠体(即,双面粘贴片材)由第1粘合剂层、支承体和第2粘合剂层形成(构成)。
(实施例2~5、比较例1~2)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中,变更支承体的厚度、粘合剂层的厚度中任一个以上的条件,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叠层片材。
(实施例6)
作为聚丙烯系树脂,使用MFR为3.1g/10分钟,熔点为159℃,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为92%的(株)普瑞曼聚合物社制的等规均聚丙烯树脂,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叠层片材。应予说明,形成的支承体的密度为0.909g/cm3
(比较例3)
作为支承体,使用市售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东丽株式会社制Lumirror(注册商标)F53,厚度3.5μm,密度1.44g/cm3),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叠层片材。
[表1]
Figure BDA0002368045990000341
表1中示出支承体的厚度(Dp)、第1粘合剂层的厚度、第2粘合剂层的厚度、层叠体的总厚度(Ds)、支承体的厚度与层叠体的总厚度之比(Dp/Ds)、层叠体的断裂应力(流动方向、宽度方向)、层叠体的绝缘击穿电压、层叠体的粘合性(第1粘合剂层侧、第2粘合剂层侧)。
由实施例1~6及比较例1~3的对比可知,层叠体的总厚度Ds为4~15μm、Dp/Ds的值为0.15~0.6的双面粘贴片材的密度、强度、绝缘性、粘合性优异。
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总厚度Ds的值小,且支承体的厚度和层叠体的总厚度之比过大,因此粘合性差,所以不能充分地固定被粘附体,进而绝缘性也低。比较例2的总厚度Ds的值大,且支承体的厚度和层叠体的总厚度之比过小,因此断裂应力变小,所以贴合等操作性也差。另外为不满足所要求的厚度、密度,厚且重。
比较例3的支承体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所以不满足所要求的密度,且重。在相同厚度的构成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3的比较中,实施例1轻,绝缘击穿电压高,另外强度适当,所以凹凸追随性也良好,因此在小型电子部件等限定的容积·重量要求中,可以显示更优异的部件固定性能、绝缘性。
另外,实施例1和2的双面粘贴片材贴合于被粘附体即不锈钢试验板时,可以以相对于上述不锈钢试验板具有的纳米级水平的微小的凹凸不形成空隙而追随的方式贴合于上述试验板。与此相对,比较例3的双面粘贴片材不能以相对于上述微小的凹凸追随的方式贴合。即,实施例1及2的双面粘贴片材与比较例3的双面粘贴片材相比,凹凸追随性优异。
<评价方法>
[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
按照JISK-7210(1999),使用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生产的熔体指数测定仪,在测定温度230℃和载荷21.18N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本评价中的MFR的单元为g/10分钟。
[树脂的熔点]
使用Perkin Elmer公司生产的输入补偿型DSC、Diamond DSC,按照以下顺序算出。量取测定用树脂(作为原料的树脂)5mg,装入于铝制样品架,固定于DSC装置。在氮流下,以20℃/分钟的速度从30℃升温至280℃,在280℃保持5分钟,以20℃/分钟冷却至30℃,在30℃保持5分钟。其后由再以20℃/分钟升温至280℃时的DSC曲线求出熔点。测定JIS-K7121的9.1(1)中规定的熔化峰(显示多个熔化峰的情况为最大的熔化峰),求出熔点。
[厚度]
叠层片材(为第1隔离件、第1粘合剂层、支承体、第2粘合剂层、第2隔离件的5层构成)的总厚度,使用山文电机株式会社制台式接触式厚度计TOF-5R01,根据JIS-C2330进行测定。
另外,使用上述叠层片材的总厚度、叠层片材的各层和总厚度的比率算出支承体、粘合剂层和隔离件的厚度。该比率通过以下方式求出,利用显微镜观察截面观察用试验片,并测量所得到的图像,其中,截面观察用试验片利用Microtome(莱卡微系统(株)公司生产UC6)将叠层片材切断而得到。
应予说明,由各自的厚度的关系,首先,求出第1隔离件和层叠体和第2隔离件的比率,并算出层叠体的总厚度Ds。接着,提高显微镜的观察倍率,求出第1粘合剂层和支承体和第2粘合剂层的比率,算出各自的厚度。
[密度]
根据JIS K-7112(1999)D法进行测定,换算成单元g/cm3
[断裂应力]
根据JIS K-7127(1999),样品形状使用以试验片类型2为准的形状(样品宽度15mm,样品长度160mm),使用拉伸试验机(MINEBEA株式会社生产万能拉伸试验机Technograph TGI-1kN),在23℃、试验速度200mm/分钟、卡盘间距离100mm的条件下,在宽度方向和流动方向测定断裂时的应力。测定流动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和伸长率时,使用以流动方向的长度160mm、宽度方向的宽度15mm切出的试验片,测定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和伸长率时,使用以宽度方向的长度160mm、流动方向的宽度15mm切出的试验片而进行测定。
应予说明,试验片的切出以叠层片材(为第1隔离件、第1粘合剂层、支承体、第2粘合剂层、第2隔离件的5层构成)的状态进行。另外,测定将第1隔膜和第2隔离件剥离,在层叠体(第1粘合剂层、支承体、第2粘合剂层)中进行测定。
[绝缘击穿电压]
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叠层片材(为第1隔离件、第1粘合剂层、支承体、第2粘合剂层、第2隔离件的5层构成)剥离第1隔离件,将出现在表面的第1粘合剂层粘贴于下部电极即铝箔。进一步剥离第2隔离件,在出现在表面的第2粘合剂层的面上放置上部电极,按照JISC2330(2001)7.4.11.2B法(平板电极法),使用直流电源,在100℃测定12次绝缘击穿电压值。测定使用菊水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DC耐电压·绝缘电阻试验机TOS9213AS。将12次的测定结果中去除最高值2次和最低值2次的8次的平均值作为绝缘击穿电压(kV)。
[粘合力(粘合性)]
根据JIS Z-0237(2009)方法3(将双面粘贴胶带相对于不锈钢试验板以180°剥下的试验方法)测定粘合力,换算成25mm宽度的值,按照以下基准进行判定。
◎:可进行粘合力的测定,且上述粘合力为2N/25mm以上(可使用)。
○:可进行粘合力的测定,且上述粘合力为1N/25mm以上且小于2N/25mm(可使用)。
△:可进行粘合力的测定,且上述粘合力小于1N/25mm(难以使用)。
×:层叠体不粘合于不锈钢试验板,或者容易剥离,不能测定粘合力(不能使用)。
符号说明
1: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
10:层叠体
11:支承体
12:粘合剂层
12a:第1粘合剂层
12b:第2粘合剂层
13:隔离件
2:层叠带或片材
Ds:层叠体的总厚度
Dp:支承体的厚度

Claims (12)

1.一种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包含层叠体,
所述层叠体包含支承体以及形成于该支承体的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
所述支承体包含聚丙烯系树脂,
所述粘合剂层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
所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为4~15μm,
所述支承体的厚度(Dp)与所述层叠体的总厚度(Ds)之比Dp/Ds的值为0.15~0.6,
所述层叠体的密度为0.90~1.10g/c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
所述比Dp/Ds的值为0.18~0.35,
所述层叠体的密度为0.90~1.07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
所述支承体的厚度(Dp)为1.5~6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
所述支承体为密度0.90~0.94g/cm3的双轴拉伸聚丙烯系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
所述支承体相对于该支承体的总质量,含有等规均聚丙烯80~100质量%,所述等规均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为90~99.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
所述粘合剂层以丙烯酸共聚物为主成分,所述丙烯酸共聚物包含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
所述粘合剂层为将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固体化而成的层,
所述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以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为主成分,
所述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和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交联性丙烯酸单体单元(a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
所述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单元和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这两种,所述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交联性丙烯酸单体单元(a2)为丙烯酸单体单元,
在所述交联性丙烯酸共聚物(A)中,所述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单元为45~84质量%,所述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为15~54质量%,所述丙烯酸单体单元为1~10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
所述粘合剂层为将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固体化而成的层,
所述丙烯酸系粘合组合物含有交联剂(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其中,
所述交联剂(B)为选自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和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11.一种层叠带或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带或片材具备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以及隔离件,
所述隔离件形成于所述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的至少一侧的所述粘合剂层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叠带或片材,其中,
所述隔离件形成于两侧的所述粘合剂层的各自的外侧。
CN201880047266.8A 2017-07-18 2018-07-13 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892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9531 2017-07-18
JP2017139531 2017-07-18
PCT/JP2018/026528 WO2019017296A1 (ja) 2017-07-18 2018-07-13 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2032A CN110892032A (zh) 2020-03-17
CN110892032B true CN110892032B (zh) 2022-03-22

Family

ID=6501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7266.8A Active CN110892032B (zh) 2017-07-18 2018-07-13 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65497A1 (zh)
JP (1) JP7215422B2 (zh)
KR (1) KR102548749B1 (zh)
CN (1) CN110892032B (zh)
TW (1) TWI789407B (zh)
WO (1) WO20190172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9339B2 (ja) * 2017-09-19 2022-01-18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US11479694B2 (en) * 2020-10-23 2022-10-25 Jiangsu Enoel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High-performance ultra-thin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6576A (zh) * 2003-10-01 2005-05-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两面胶粘带或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29226A (zh) * 2011-01-19 2013-09-25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
CN104053734A (zh) * 2011-12-26 2014-09-17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5063A (ja) * 1990-10-25 1992-06-10 Shin Etsu Chem Co Ltd コンデンサ―用金属化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3473929B2 (ja) * 1995-12-15 2003-12-08 株式会社寺岡製作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粘着テープ
JP3997268B2 (ja) * 1997-06-27 2007-10-24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透明粘着フィルム
DE60321090D1 (de) * 2002-06-26 2008-07-03 Avery Dennison Corp Längsorientierte Polymere Filme
JP4825404B2 (ja) * 2004-04-12 2011-11-30 王子タ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57061A (ja) * 2004-08-24 2006-03-02 Kimoto & Co Ltd 接着シート
JP2006015756A (ja) * 2005-08-24 2006-01-19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高強度・高透明性ポリプロピレンシート
JP2007249119A (ja) * 2006-03-20 2007-09-27 Lintec Corp 封緘用部材及び封緘用部材付き書物
WO2008032691A1 (fr) * 2006-09-13 2008-03-20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ilm protecteur de surface
KR101158825B1 (ko) * 2008-08-06 2012-06-27 유티스 주식회사 점착 성능이 있는 충격흡수 및 실링용 시트 및 이의제조방법
JP5820619B2 (ja) * 2011-01-20 2015-11-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
EP2844712A4 (en) * 2012-05-03 2016-03-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ACKING BAND
WO2017022786A1 (ja) 2015-08-06 2017-02-09 東レ株式会社 粘着フィルムおよび粘着フィルムロ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6576A (zh) * 2003-10-01 2005-05-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两面胶粘带或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29226A (zh) * 2011-01-19 2013-09-25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
CN104053734A (zh) * 2011-12-26 2014-09-17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2032A (zh) 2020-03-17
KR102548749B1 (ko) 2023-06-29
KR20200030541A (ko) 2020-03-20
WO2019017296A1 (ja) 2019-01-24
TWI789407B (zh) 2023-01-11
JPWO2019017296A1 (ja) 2020-07-02
US20200165497A1 (en) 2020-05-28
JP7215422B2 (ja) 2023-01-31
TW201908442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7212B (zh) 光学用粘合片
EP2573152A2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for battery
US20130029147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US8722185B2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for glass plates
EP3006530A1 (en)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US20150291859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10066619B (zh) 层叠片和卷体
EP2452961B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TW201402744A (zh) 壓感黏著組合物及壓感黏著片材
CN109628026B (zh)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及粘合片
CN110892032B (zh) 双面粘贴胶带或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33793B (zh) 粘合片和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
JP2019070102A (ja)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EP4166321A1 (en) Adhesive composition,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sheet, optical member, and touch panel
WO2020230774A1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KR102589157B1 (ko) 점착 시트
TW202016247A (zh) 黏著片、積層體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JP2012057040A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4166323A1 (en) Adhesive sheet, optical member, and touch panel
KR102607273B1 (ko) 점착 시트
JP2012057041A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48266A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59618A (ja)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WO2022202028A1 (ja) 光学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粘着剤組成物
EP4155357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optical member, and touch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