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0023A -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0023A
CN110890023A CN201911141095.8A CN201911141095A CN110890023A CN 110890023 A CN110890023 A CN 110890023A CN 201911141095 A CN201911141095 A CN 201911141095A CN 110890023 A CN110890023 A CN 110890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ide wall
display panel
module
blin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10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毅超
彭顺滨
于金刚
艾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410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00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0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0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模组包括:位于镂空区的盲孔、背光模组、位于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位于显示面板远离背光模组一侧的盖板;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盲孔至少贯穿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框,背框包括基底和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弯折部,弯折部和基底的延伸方向交叉,且弯折部朝向显示面板弯折;弯折部包括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端部位于弯折部朝向显示面板的一端,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靠近盲孔的一侧;显示模组还包括封胶体,封胶体覆盖弯折部的端部、至少部分第一侧壁和至少部分第二侧壁。如此,有效减小了背框中的弯折部与封胶体发生胶铁分离的可能。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具有越来越高的屏占比,全面屏由于具有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显示效果,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往往正面需要为常用的前置摄像头、红外感测器件、指纹识别器件等电子感光器件预留空间。比如,这些感光器件设置在显示设备的正面顶部位置,相应位置形成非显示区,从而降低设备的屏占比。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屏占比,可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开设高透光区来容置上述感光器件,其中,该高透光区可以是将显示面板和背光单元挖通的通孔设计,还可以是在显示面板仅挖出部分膜层而在背光单元上挖通孔的设计,等等,进一步地,将上述感光器件放置在相应的通孔中。
图1所述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体现了在背光单元上挖通孔时与通孔相邻的背光铁框与胶体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400中,当在背光单元408上挖通孔401时,为防止背光单元408的光线漏到通孔401中,通常会将背光单元408的铁框进行弯折,形成弯折部402,弯折部402作为通孔401的内壁,再在弯折部402远离通孔401的一侧以及朝向显示面板409的一侧设置胶框403。然而,此种结构存在弯折部402容易外翻、导致胶框403和弯折部403发生分离,进一步导致背光单元408发出的光线漏至通孔401中的风险,从而影响通孔401中的感光器件的采集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有效减小了封胶体和弯折部发生胶铁分离的可能,提升了背光模组的遮光性能,从而有利于避免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漏至通孔中。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镂空区、第一非显示区、显示区以及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镂空区,所述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显示区;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镂空区的盲孔、背光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盖板;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盲孔至少贯穿所述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框,所述背框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基底的延伸方向交叉,且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弯折;所述弯折部包括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端部位于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盲孔的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封胶体,所述封胶体覆盖所述弯折部的端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壁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侧壁。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模组包括镂空区、第一非显示区、显示区以及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镂空区,所述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显示区;
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背框,所述背框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基底的延伸方向交叉;所述弯折部包括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采用注塑的方式在所述弯折部的端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壁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封胶体;
形成背光模组;
提供一显示面板,将所述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包括位于镂空区的盲孔、背光模组、位于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位于显示面板远离背光模组一侧的盖板;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盲孔至少贯穿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框,背框包括基底和朝向显示面板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环绕盲孔设计。特别是,本申请在显示模组中引入了封胶体,该封胶体覆盖在弯折部的端部、至少部分第一侧壁和至少部分第二侧壁,相当于利用封胶体将弯折部的端部和两个侧壁中的至少部分均进行了包裹,即使弯折部由于弯折而存在应力,也会与封胶体紧密接触,从而有效减小了封胶体和弯折部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从而有效避免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漏至盲孔中的可能,当在盲孔中设置感光器件时,能够有效避免光线漏出而对盲孔中感光器件的采集功能造成影响。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述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单元出现胶铁分离的一种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图4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AA’截面图;
图5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中弯折部与封胶体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封胶体与弯折部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8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9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照图1,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400中,当在背光单元408上挖通孔401时,为防止背光单元408的光线漏到通孔401中,通常会将背光单元408的铁框进行弯折,形成弯折部402,弯折部402作为通孔401的内壁,再在弯折部402远离通孔401的一侧以及朝向显示面板409的一侧设置胶框403。然而,此种结构存在弯折部402容易外翻、导致胶框403和弯折部403发生分离,进一步导致背光单元408发出的光线漏至通孔401中的风险,从而影响通孔401中的感光器件的采集性能。具体而言,弯折部402外翻的情形请参见图2,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单元出现胶铁分离的一种示意图,现有技术中弯折部402与胶框403的此种结构中,弯折部402是外露的,由于应力的作用,极易出现类似于图2所示的胶铁分离的现象。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有效减小了封胶体和弯折部发生胶铁分离的可能,提升了背光模组的遮光性能,从而有利于避免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漏至通孔中。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图4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AA’截面图,请参见图3和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镂空区10、第一非显示区15、显示区11以及第二非显示区16,第一非显示区15至少半包围镂空区10,显示区11至少半包围第一非显示区15,第二非显示区16至少半包围显示区11;
显示模组100包括位于镂空区10的盲孔20、背光模组30、位于背光模组30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40、位于显示面板40远离背光模组30一侧的盖板8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40所在平面的方向,盲孔20至少贯穿背光模组30;
背光模组30包括背框50,背框50包括基底51和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5的弯折部52,弯折部52和基底51的延伸方向交叉,且弯折部52朝向显示面板40弯折;弯折部52包括端部520、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521和第二侧壁522,端部520位于弯折部52朝向显示面板40的一端,第一侧壁521位于第二侧壁522靠近盲孔20的一侧;可选地,弯折部52和基底51的延伸方向垂直;
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封胶体31,封胶体31覆盖弯折部52的端部520、至少部分第一侧壁521和至少部分第二侧壁522。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示出了显示模组100中背光模组30和显示面板40的部分膜层结构,并不代表实际的膜层和尺寸,仅用于体现显示面板40和背光模组3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背光模组30中弯折部52和封胶体31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另外,图3示出了第一非显示区15包围镂空区10的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非显示区15还可半包围镂空区10,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以下仅以第一非显示区15包括镂空区10的方案为例进行说明。
请继续参见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包括位于镂空区10的盲孔20、背光模组30、位于背光模组30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40、位于显示面板40远离背光模组30一侧的盖板8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40所在平面的方向,盲孔20至少贯穿背光模组30;其中,背光模组30包括背框50,背框50包括基底51和朝向显示面板40弯折的弯折部52,弯折部52环绕盲孔20设计。弯折部52包括朝向显示面板40的端部520以及与该端部520相邻的第一侧壁521和第二侧壁522,第一侧壁521位于第二侧壁522靠近盲孔20的一侧。特别是,本申请在显示模组100中引入了封胶体31,该封胶体31覆盖在弯折部52的端部520、至少部分第一侧壁521和至少部分第二侧壁522,相当于利用封胶体31将弯折部52的端部520和两个侧壁中的至少部分均进行了包裹,即使弯折部52由于弯折而存在应力,也会与封胶体31紧密接触,从而有效减小了封胶体31和弯折部52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从而有效避免背光模组30发出的光线漏至盲孔20中的可能,当在盲孔20中设置感光器件时,能够有效避免光线漏出而对盲孔20中感光器件的采集功能造成影响。
图4示出了封胶体31包裹弯折部52的端部520、部分第一侧壁521和部分第二侧壁522的情形,可选地,封胶体31还可完全覆盖弯折部52,例如请参见图5和图6,其中,图5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图6所示为本申请中弯折部52与封胶体31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为清楚体现封胶体31和弯折部52的相对位置关系,图6仅示出了局部的封胶体31和弯折部52。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5,该实施例中,封胶体31将弯折部52的整个表面完全包裹,即将弯折部52的端部520、第一侧壁521和第二侧壁522完全包裹,第一侧壁521和第二侧壁522均未裸露,因而从最大程度上增大了封胶体31与弯折部52的接触面积,使得封胶体31与弯折部52之间的接触更加可靠,更加有利于避免弯折部52由于应力的作用而发生与封胶体31分离的现象,因此更加有利于避免背光模组30发出的光线漏至盲孔20中的可能。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封胶体31的材料包括聚碳酸酯和遮光材料。
具体地,聚碳酸酯英文简称为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但封胶体31中包括聚碳酸酯时,使封胶体31具备了强度高、耐疲劳、尺寸稳定、蠕变小、高冲击强度等优点,即使在受到应力作用时,也不会发生开裂等现象,因此能够对本申请背光模组30中的弯折部52进行可靠包裹,有效避免由于弯折部52的应力存在而导致封胶体31发生开裂的可能,从而提升了封胶体31与弯折部52之间的固定可靠性,因而更加利于避免封胶体31和弯折部52之间发生分离的现象,避免背光模组30发出的光线漏至盲孔20中。此外,本申请在封胶体31中还引入了遮光材料,此处的遮光材料例如可以是色素,使得封胶体31本身具备了遮光性能,有效避免背光模组30发出的光线从位于弯折部52端部520的封胶体31中射入至盲孔20中,从而更加有利于提升背光模组30的遮光性能。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封胶体31可以体现为掺杂色素的聚碳酸酯,例如可采用PC5000A、PC5000B、PC5000H等材料作为本申请中封胶体31,既能将弯折部52可靠包裹,又具备良好的遮光性能。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封胶体31与弯折部52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封胶体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第一表面311位于弯折部52中的第一侧壁521靠近盲孔的一侧,第二表面312位于弯折部52中的第二侧壁522远离盲孔的一侧;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0.35mm≤D≤1mm。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7,本申请将封胶体31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0.35mm时,使得封胶体31具备一定的宽度要求,避免封胶体31由于附着于弯折部52表面的宽度过小而发生形变的可能,使得即使弯折部52在受到应力作用时,宽度较大的封胶体31能够对该应力进行有效释放,避免发生弯折部52从封胶体31中脱离的现象,也能避免封胶体31发生形变的现象。此外,本申请将封胶体31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之间的距离D设置为小于等于1mm时,既能保证封胶体31对弯折部52之间的接触可靠性,避免发生形变,由有利于节约封胶体31在第一非显示区15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一非显示区对应边框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封胶体31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具体地,当本申请中的封胶体31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时,使得封胶体31作为一体结构包覆在弯折部52的表面,与弯折部52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与弯折部52可靠结合,从而有效避免了弯折部52和封胶体31发生分离的现象。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显示面板4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41和彩膜基板42,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下偏光片60,下偏光片60位于阵列基板41远离彩膜基板42的一侧;
在第一非显示区15,封胶体31与下偏光片60通过遮光胶带70贴合。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4,在阵列基板41朝向背光模组30的一侧设置有下偏光片60,下偏光片60与阵列基板41固定,本申请中,当将封胶体31与下偏光片60通过遮光胶带70贴合时,实现了背光模组30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5的部分与显示面板40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3,在第二非显示区16,背光模组30与下偏光片60之间也可通过遮光胶带来固定,图中未示出。如此,在第一非显示区15和第二非显示区16的位置,既实现了背光模组30和显示面板40的可靠固定,还能有效遮光,避免背光模组30发出的光线出现漏光的现象。
图4所示实施例示出了沿垂直于显示面板40所在平面的方向,盲孔20贯穿背光模组30的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盲孔20还可体现为其他情形。例如,请参见图8,图8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可选地,继续参见图8,沿垂直于显示面板40所在平面的方向,盲孔20还贯穿下偏光片60。
具体地,当盲孔20贯穿下偏光片60时,相比仅贯穿背光模组30的方式,只需将背框50中弯折部52沿垂直于显示面板40所在平面的长度设置得稍长一些即可,封胶体31还是正常包裹在弯折部52的表面,与弯折部52形成可靠的接触,从而避免弯折部52与封胶体31发生分离的现象。
除图4和图8的方式外,可选地,图9所示为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沿垂直于显示面板40所在平面的方向,盲孔20还贯穿下偏光片60、阵列基板41和彩膜基板42。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9,盲孔20同时贯穿了背光模组30、下偏光片60、阵列基板41和彩膜基板42,弯折部52的端部520例如可延伸至彩膜基板42的一侧、与盖板80相邻,此时对应设置更大面积的封胶体31来将弯折部52包覆,封胶体31的端部520与盖板80之间通过遮光胶带70实现固定。将弯折部52的端部520延伸至彩膜基板42的一侧,弯折部52与封胶体31共同作用,有效避免了背光模组30和显示面板40中的光线漏至盲孔20中的可能。同时,封胶体31还是正常包裹在弯折部52的表面,与弯折部52形成可靠的接触,从而避免弯折部52与封胶体31发生分离的现象。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本申请中显示模组100的制作方法,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图,请结合图3和图4,显示模组100包括镂空区10、第一非显示区15、显示区11以及第二非显示区16,第一非显示区15至少半包围镂空区10,显示区11至少半包围第一非显示区15,第二非显示区16至少半包围显示区11;
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101、制作背框50,背框50包括基底51和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5的弯折部52,弯折部52和基底51的延伸方向交叉;弯折部52包括端部520、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521和第二侧壁522;
步骤102、采用注塑的方式在弯折部52的端部520、至少部分第一侧壁521和至少部分第二侧壁522形成封胶体31;
步骤103、形成背光模组30;
步骤104、提供一显示面板40,将显示面板40贴合于背光模组30的出光面。
具体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制作方法中,上述步骤101在制作背框50时,背框50中的基底51和弯折部52可采用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在形成背框50后,步骤102采用注塑的方法在弯折部52的端部520、至少部分第一侧壁521和至少部分第二侧壁522上形成封胶体31,使得封胶体31与弯折部52的端部520、第一侧壁521和第二侧壁522可靠接触。当本申请中的封胶体31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时,使得封胶体31作为一体结构包覆在弯折部52的表面,与弯折部52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与弯折部52可靠结合,从而有效避免了弯折部52和封胶体31发生分离的现象,即使弯折部52由于弯折而存在应力,也会与封胶体31紧密接触,从而有效避免背光模组30发出的光线漏至盲孔20中的可能,当在盲孔20中设置感光器件时,能够有效避免光线漏出而对盲孔20中感光器件的采集功能造成影响。此外,本申请在弯折部52的表面形成封胶体31之后,再在背框50中形成背光模组30的相关膜层结构(即上述步骤103),例如导光板和光学膜层等等,如此有利于避免封胶体31的形成对背光模组30中的相关膜层结构造成影响。
可选地,上述步骤102中,采用注塑的方式在弯折部52的端部520、至少部分第一侧壁521和至少部分第二侧壁522形成封胶体31,进一步为:
首先,将弯折部52置于注塑模具中,使弯折部52与注塑模具的内壁不接触;
其次,在注塑模具中填充熔融的注塑材料,使熔融的注塑材料浸没弯折部52;
最后,冷却形成封胶体31,封胶体31完全覆盖弯折部52。
具体地,当在弯折部52的表面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封胶体31时,首先将弯折部52置于注塑模具中,该注塑模具的形状与弯折部52的形状相同,当弯折部52为环形结构时,注塑模具也为环形结构,注塑模具的腔体的深度大于弯折部52的高度,此处的高度指的是弯折部52沿垂直于基底51所在平面的方向的高度,注塑模具中腔体相对的两个腔体内壁的宽度大于弯折部52的宽度,如此,再将弯折部52置入注塑模具的腔体中后,能够保证弯折部52与注塑模具的内壁不接触。在将弯折部52置入注塑模具的腔体中后,再在注塑模具中填充熔融的注塑材料,注塑材料将填充至弯折部52与注塑模具的内壁所形成的空隙中,如此既能保证熔融的注塑材料与弯折部52的端部520和第一侧壁521及第二侧壁522均能可靠接触,又能避免造成压膜或溢胶的现象。最后,熔融的注塑材料在冷却后将形成封胶体31,封胶体31完全覆盖弯折部52,弯折部52的第一侧壁521和第二侧壁522以及端部520都由封胶体31包裹,封胶体31与弯折部52之间紧密接触、可靠固定,从而有效避免了弯折部52与封胶体31发生分离的现象,因此有利于避免背光模组30发出的光线漏至盲孔20中的可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图,参见图11,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10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模组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还包括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90,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90位于所述盲孔20中。具体地,本申请将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90设置于盲孔20中,满足了社会发展中消费者对于显示装置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实用性。此外,将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90设置在盲孔20中,还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高度集成化。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包括位于镂空区的盲孔、背光模组、位于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位于显示面板远离背光模组一侧的盖板;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盲孔至少贯穿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框,背框包括基底和朝向显示面板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环绕盲孔设计。特别是,本申请在显示模组中引入了封胶体,该封胶体覆盖在弯折部的端部、至少部分第一侧壁和至少部分第二侧壁,相当于利用封胶体将弯折部的端部和两个侧壁中的至少部分均进行了包裹,即使弯折部由于弯折而存在应力,也会与封胶体紧密接触,从而有效减小了封胶体和弯折部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从而有效避免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漏至盲孔中的可能,当在盲孔中设置感光器件时,能够有效避免光线漏出而对盲孔中感光器件的采集功能造成影响。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镂空区、第一非显示区、显示区以及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镂空区,所述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显示区;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镂空区的盲孔、背光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盖板;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盲孔至少贯穿所述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框,所述背框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基底的延伸方向交叉,且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弯折;所述弯折部包括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端部位于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盲孔的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封胶体,所述封胶体覆盖所述弯折部的端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壁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胶体完全覆盖所述弯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胶体的材料包括聚碳酸酯和遮光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弯折部中的第一侧壁靠近所述盲孔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弯折部中的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盲孔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0.35mm≤D≤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胶体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的一侧;
在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封胶体与所述下偏光片通过遮光胶带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盲孔还贯穿所述下偏光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盲孔还贯穿所述下偏光片、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之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镂空区、第一非显示区、显示区以及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镂空区,所述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半包围所述显示区;
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背框,所述背框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基底的延伸方向交叉;所述弯折部包括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采用注塑的方式在所述弯折部的端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壁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封胶体;
形成背光模组;
提供一显示面板,将所述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注塑的方式在所述弯折部的端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壁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封胶体,进一步为:
将所述弯折部置于注塑模具中,使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注塑模具的内壁不接触;
在所述注塑模具中填充熔融的注塑材料,使熔融的注塑材料浸没所述弯折部;
冷却形成封胶体,所述封胶体完全覆盖所述弯折部。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之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所述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盲孔中。
CN201911141095.8A 2019-11-20 2019-11-20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8900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1095.8A CN110890023A (zh) 2019-11-20 2019-11-20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1095.8A CN110890023A (zh) 2019-11-20 2019-11-20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0023A true CN110890023A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4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1095.8A Pending CN110890023A (zh) 2019-11-20 2019-11-20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9002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3523A (zh) * 2020-03-25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组件
CN113641040A (zh) * 2021-08-03 2021-11-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07032A (zh) * 2021-09-10 2021-11-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4035358A (zh) * 2021-11-30 2022-0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202091A (zh) * 2022-07-22 2022-10-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8048A (ja) * 2005-11-29 2007-06-14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CN101378023A (zh) * 2007-08-27 2009-03-04 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法
CN103105969A (zh) * 2013-01-25 2013-05-15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压感白板和压感白板的制造工艺
CN206592888U (zh) * 2017-03-09 2017-10-2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
CN108540603A (zh) * 2018-04-20 2018-09-14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面屏防漏光手机
CN109459880A (zh) * 2018-12-11 2019-03-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74799A (zh) * 2019-05-20 2019-08-27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屏占比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8048A (ja) * 2005-11-29 2007-06-14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CN101378023A (zh) * 2007-08-27 2009-03-04 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法
CN103105969A (zh) * 2013-01-25 2013-05-15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压感白板和压感白板的制造工艺
CN206592888U (zh) * 2017-03-09 2017-10-2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
CN108540603A (zh) * 2018-04-20 2018-09-14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面屏防漏光手机
CN109459880A (zh) * 2018-12-11 2019-03-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74799A (zh) * 2019-05-20 2019-08-27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屏占比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3523A (zh) * 2020-03-25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组件
CN113641040A (zh) * 2021-08-03 2021-11-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07032A (zh) * 2021-09-10 2021-11-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4035358A (zh) * 2021-11-30 2022-0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35358B (zh) * 2021-11-30 2023-05-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202091A (zh) * 2022-07-22 2022-10-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202091B (zh) * 2022-07-22 2023-10-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0023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116621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248374B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9116628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651109B (zh) 制造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方法
US854749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873042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9637373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84174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US9078341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3026348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TWI711853B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110796954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885255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0529947B2 (en) Display device
TWI509324B (zh)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CN114399959B (zh)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CN213750582U (zh) 显示设备
WO2021068434A1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4326210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865430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0737131A (zh) 背光单元及显示模组
CN110967856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3025118A1 (zh) 导光柱及电子设备
AU2017436779B2 (en) Structural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fingerprint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