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5255B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85255B CN113885255B CN202111282029.XA CN202111282029A CN113885255B CN 113885255 B CN113885255 B CN 113885255B CN 202111282029 A CN202111282029 A CN 202111282029A CN 113885255 B CN113885255 B CN 1138852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emitting surface
- frame
- plane
- lamp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背光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背光源元件;胶框组件,胶框组件收容背光源元件,胶框组件位于边框区;背光源元件包括灯板,灯板包括基板、阵列排布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位于基板朝向出光面的一侧;胶框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第二胶框位于第一胶框和显示区之间,第一胶框围绕背光源元件的侧面延伸设置,第二胶框位于背光源元件朝向出光面的一侧;灯板位于边框区的部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胶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在显示图像时边缘处会出现偏蓝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现有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等结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发射蓝光的蓝色光源,经过量子点膜层,形成白色光线,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
但是,现有的显示装置在显示图像时边缘处会出现偏蓝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在显示图像时边缘处会出现偏蓝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背光源元件,具有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于出光面和底面的侧面;胶框组件,胶框组件收容背光源元件,胶框组件位于边框区;背光源元件包括灯板,灯板包括基板、阵列排布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位于基板朝向出光面的一侧;胶框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第二胶框位于第一胶框和显示区之间,第一胶框围绕背光源元件的侧面延伸设置,第二胶框位于背光源元件朝向出光面的一侧;灯板位于边框区的部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胶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基于同一思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胶框组件,胶框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第二胶框位于第一胶框和显示区之间,其中,第一胶框围绕背光源元件的侧面延伸设置,第二胶框位于背光源元件朝向出光面的一侧,背光源元件位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为了避免第一胶框对背光源元件的挤压而造成背光源元件的损坏,第一胶框和背光源元件的侧面之间存在间隙,灯板发出的蓝光易从侧面进入第一胶框和侧面之间的间隙内。由于胶框组件中第二胶框位于第一胶框和显示区之间,且第二胶框位于背光源元件朝向出光面的一侧,灯板位于边框区的部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胶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从而第一胶框和侧面之间的间隙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必然位于第二胶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且同时灯板位于边框区的部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胶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胶框可对第一胶框和侧面之间的间隙内的蓝光进行遮挡,胶框组件的遮光效果较好,从而避免灯板从侧面发出的蓝光从出光面射出,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述的背光模组沿A-A’的一种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一种剖面图;
图6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7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8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9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0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1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述的显示装置沿C-C’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的显示装置中,当背光模组中采用发出蓝光的发光元件时,显示装置在显示图像时边缘处会出现偏蓝的问题。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在显示图像时边缘处会出现偏蓝的原因如下: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和位于背光模组1出光面的显示面板2,背光模组1包括框胶7和收容于框胶7内的背光源元件4,背光源元件4包括灯板5和设置于灯板5朝向出光面的量子点膜6,为了避免框胶7对背光源元件4造成挤压,框胶7和背光源元件4之间存在间隙,灯板5中发光元件8发出蓝色光线,由于量子点膜6位于灯板5朝向出光面的一侧,灯板5的侧面发出的光线经框胶7和背光源元件4之间的间隙从背光模组1的出光面射出。虽然背光模组1和显示面板2之间设有遮光胶3,但是由于遮光胶3通常采用胶水和遮光材料制成,胶水具有反光和聚光的特性,光线到达胶水时可能在胶水处发生反射,之后再经过膜材的反射,从而漏光,形成蓝边。此外,由于胶水具有聚光的特性,光线可能在胶水边缘处存在聚光现象,导致存在部分光线从遮光胶3边缘漏出,从而造成显示装置在显示图像时边缘处会出现偏蓝的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在显示图像时边缘处会出现偏蓝的问题。关于本申请提供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的背光模组,详细说明如下: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2所述的背光模组沿A-A’的一种剖面图,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源。背光模组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边框区NA,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从显示区AA射出,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不从边框区NA射出。
背光模组还包括背光源元件10,背光源元件10具有出光面101、与出光面101相对的底面102,以及连接于出光面101和底面102的侧面103,背光源元件10发出的光线从出光面101射出。
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组件20,胶框组件20收容背光源元件10,即背光源元件10位于胶框组件2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胶框组件20用于保护位于胶框组件2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背光源元件10,避免背光源元件10被外界环境损伤,胶框组件20位于边框区NA。
背光源元件10包括灯板11,灯板11包括基板111、以及阵列排布在基板111上的发光元件112,发光元件112位于基板111朝向出光面101的一侧,从而发光元件112发出的光线从出光面101射出。可选的,发光元件112为蓝色发光芯片,发光元件112发出的光线为蓝色。
胶框组件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胶框21和第二胶框22,第二胶框22位于第一胶框21和显示区AA之间,其中,第一胶框21围绕背光源元件10的侧面103延伸设置,第二胶框22位于背光源元件10朝向出光面101的一侧,背光源元件10位于第一胶框21和第二胶框2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为了避免第一胶框21对背光源元件10的挤压而造成背光源元件10的损坏,第一胶框21和背光源元件10的侧面103之间存在间隙,灯板11发出的蓝光易从侧面103进入第一胶框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内。
由于胶框组件20中第二胶框22位于第一胶框21和显示区AA之间,且第二胶框22位于背光源元件10朝向出光面101的一侧,灯板11位于边框区NA的部分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胶框2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从而第一胶框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必然位于第二胶框2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且同时灯板11位于边框区NA的部分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胶框2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胶框组件20的遮光效果较好,从而第二胶框22可对第一胶框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内的蓝光进行遮挡,避免灯板11从侧面103发出的蓝光从出光面101射出,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一种剖面图,参考图4和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灯板11位于边框区NA的部分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胶框22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第二胶框22远离第一胶框21的一侧的边缘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显示区AA和边框区NA的交界处,从而使得灯板11位于边框区NA的部分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胶框22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通过第二胶框22可对第一胶框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内的蓝光进行遮挡,同时可对灯板11的边缘处的蓝光进行遮挡,有效增加对灯板11的遮挡面积,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的,背光模组位于出光面的一侧可设有遮光胶,第二胶框远离第一胶框的一侧的边缘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遮光胶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相重合。
继续参考图4和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背光源元件10还包括量子点膜12,量子点膜12位于灯板11朝向出光面101的一侧,量子点膜12在出光面1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灯板11在出光面1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当发光元件112为蓝色发光芯片,发光元件112发出的光线为蓝色时,量子点膜12受灯板11发出的蓝光激发生成白光。
量子点膜12位于边框区NA的部分在出光面1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胶框2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从而确保在沿垂直于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灯板11中未与量子点膜12交叠处均覆盖有第二胶框22,即使在沿垂直于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灯板11的边缘处存在部分未被量子点膜12覆盖,也可通过第二胶框22对该处发出的蓝光进行遮挡,避免灯板11的边缘处存在部分未被量子点膜12覆盖造成的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图6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考图4和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量子点膜12的外围边界与灯板11的外围边界对齐,即量子点膜1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灯板1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相重合,也就是说,在沿垂直于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量子点膜12完全覆盖灯板11,从而使得灯板11靠近出光面101一侧射出的蓝光均能转化为白光,避免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出现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且避免量子点膜1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大于灯板1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从而避免量子点膜12的尺寸过大造成背光模组中边框区NA的尺寸过大,有利于实现窄边框化。
继续参考图4和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背光源元件10还包括多个光学膜13,光学膜13位于灯板11朝向出光面101的一侧。可选的,多个光学膜13可包括扩散膜、增光膜等,扩散膜可用于使得灯板11发出的光线均匀分布,增光膜可用于折射从扩散板射出的光线,改善光线的视角分布,将光线集中到正视角上,提高正视角度的光通量,提高光线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实例性的示出了多个光学膜13可包括扩散膜、增光膜,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光学膜13还可以包括其他光学膜,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光学膜13的外围边界与灯板11的外围边界对齐,即光学膜13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灯板1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相重合,也就是说,在沿垂直于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光学膜13完全覆盖灯板11,从而使得光学膜13可对灯板11靠近出光面101一侧射出的光线进行调节。进一步的,光学膜13的外围边界与灯板11的外围边界对齐,在实现沿垂直于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光学膜13完全覆盖灯板11的同时,有利于减小光学膜13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减小边框区NA的尺寸,有利于实现窄边框化,且有利于减小生产成本。
图7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考图4和图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显示区AA指向边框区NA的方向,第二胶框22靠近灯板11一侧的表面逐渐朝向远离灯板11的方向延伸。即第二胶框22靠近灯板11一侧的表面为切斜面,且沿显示区AA指向边框区NA的方向,第二胶框22靠近灯板11一侧的表面朝向远离灯板11的方向倾斜。由于第一胶框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内的蓝光多为斜向的光线,通过第二胶框22靠近灯板11一侧的表面做切斜面设置,可有利于第二胶框22对第一胶框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内的蓝光进行遮挡,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斜向的光线是指光线的延伸方向与沿垂直于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方向存在夹角,且夹角大于0。
图8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考图4和图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背光源元件10还包括多个光学膜13,光学膜13位于灯板11朝向出光面101的一侧。可选的,多个光学膜13可包括扩散膜、增光膜等,扩散膜可用于使得灯板11发出的光线均匀分布,增光膜可用于折射从扩散板射出的光线,改善光线的视角分布,将光线集中到正视角上,提高正视角度的光通量,提高光线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实例性的示出了多个光学膜13可包括扩散膜、增光膜,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光学膜13还可以包括其他光学膜,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多个光学膜1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学膜131,第一光学膜131位于量子点膜12远离灯板11的一侧,第一光学膜131的尺寸小于量子点膜12的尺寸,且第一光学膜131的外围边界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量子点膜1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从而背光源元件10的侧面103呈阶梯状。
相应的,第二胶框22呈阶梯状,第二胶框22的形状与背光源元件10的侧面103的形状相匹配。具体的,第二胶框2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部221和第二子部222,第一子部221位于第一胶框21和第二子部222之间,第一子部221围绕第一光学膜131的外围边界延伸设置,第二子部222位于第一光学膜朝向出光面101的一侧。
第一子部22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灯板1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第一子部22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量子点膜1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且第一子部22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一光学膜13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第二子部22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一光学膜13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通过第二胶框22可对第一胶框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第一子部2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内的蓝光进行遮挡,同时可对灯板11的边缘处的蓝光进行遮挡,有效增加对灯板11的遮挡面积,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且有利于增加灯板11和量子点膜12在边框区NA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增加沿垂直于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灯板11和量子点膜12被第二胶框22覆盖的尺寸,有利于增加第二胶框22对灯板11的遮挡面积,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4和图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光学膜1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光学膜132,第二光学膜132位于量子点膜12与灯板11之间,第一子部22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光学膜13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可选的,灯板11的外围边界、第二光学膜132的外围边界和量子点膜12的外围边界均对齐,即量子点膜1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灯板11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第二光学膜13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相重合,也就是说,在沿垂直于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光学膜132完全覆盖灯板11,量子点膜12完全覆盖第二光学膜132,第二光学膜132有利于将灯板11靠近出光面101一侧射出的蓝光集中到正视角上传输至量子点膜12,后续通过量子点膜12将蓝光转化为白光,从而减小背光源元件10的侧面103射出的蓝光的数量,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图9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考图4和图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显示区AA指向边框区NA的方向,第二子部222靠近灯板11一侧的表面逐渐朝向远离灯板11的方向延伸。即第二子部222靠近灯板11一侧的表面为切斜面,且沿显示区AA指向边框区NA的方向,第二子部222靠近灯板11一侧的表面朝向远离灯板11的方向倾斜。由于第一胶框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第一子部2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内的蓝光多为斜向的光线,通过第二子部222靠近灯板11一侧的表面做切斜面设置,可有利于第二胶框22对第一胶框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内的蓝光进行遮挡,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斜向的光线是指光线的延伸方向与沿垂直于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方向存在夹角,且夹角大于0。
图10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考图4和图1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胶框21靠近背光源元件10一侧的表面、以及第二胶框22靠近背光源元件10一侧的表面均设有光线处理膜30,可通过光线处理膜30对第一胶框21和侧面103之间的间隙内的蓝光进行处理,同时可对灯板11的边缘处的蓝光进行处理,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的,光线处理膜30可以是遮光层、反射层、荧光层或是光线漫反射结构等。
继续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铁框40,铁框40包括底板41和侧壁42,底板41位于灯板11远离出光面101的一侧,侧壁42嵌设于第一胶框21内。背光源元件10位于胶框组件20和铁框4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铁框40对背光源元件10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避免背光源元件10被外界环境损伤。可选的,铁框40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的,可先制作背光源元件10,待背光源元件10制作完成后,将背光源元件10放置于胶框组件20内,最后在背光源元件10远离出光面101的一侧与铁框40的底板41贴合,且将铁框40的侧壁42嵌设于第一胶框21内,从而实现将背光源元件10设置于胶框组件20和铁框4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图11是图4所述的背光模组沿B-B’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考图4和图1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侧壁42位于第一胶框21远离背光源元件10的一侧,侧壁42远离底板41的一端朝向靠近背光源元件10的方向弯折形成卡扣411,卡扣411嵌设于第一胶框21内,有利于提高铁框40和胶框组件20的连接稳固性。
继续参考图4和图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侧壁42的高度为h1,量子点膜12远离灯板11一侧的表面与底板41远离灯板11一侧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h1>h2,即第一胶框21中与背光源元件10中从灯板11到量子点膜12的膜层对应的部分均设有侧壁42。
在第一光学膜131的尺寸小于量子点膜12的尺寸,且第一光学膜131的外围边界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量子点膜12在出光面10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从而背光源元件10的侧面103呈阶梯状时,可减小第一胶框21中与背光源元件10中从灯板11到量子点膜12的膜层对应的部分的厚度,用于增加背光源元件10中从灯板11到量子点膜12的膜层的边缘到显示区AA的距离,在增加第二胶框22对灯板11的遮挡面积,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实现减小边框区NA的尺寸,有利于实现窄边框化。h1>h2,即第一胶框21中与背光源元件10中从灯板11到量子点膜12的膜层对应的部分均设有侧壁42,由于侧壁42的设置,第一胶框21中与侧壁42相连接的部分在厚度减小时仍然具有较好的成型效果,从而可实现减小第一胶框21中与背光源元件10中从灯板11到量子点膜12的膜层对应的部分的厚度,用于增加背光源元件10中从灯板11到量子点膜12的膜层的边缘到显示区AA的距离。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述的显示装置沿C-C’的剖面图,参考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图12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0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背光模组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背光模组100用于向显示面板200提供光源。可选的,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100之间可设置遮光胶300。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胶框组件,胶框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第二胶框位于第一胶框和显示区之间,其中,第一胶框围绕背光源元件的侧面延伸设置,第二胶框位于背光源元件朝向出光面的一侧,背光源元件位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为了避免第一胶框对背光源元件的挤压而造成背光源元件的损坏,第一胶框和背光源元件的侧面之间存在间隙,灯板发出的蓝光易从侧面进入第一胶框和侧面之间的间隙内。由于胶框组件中第二胶框位于第一胶框和显示区之间,且第二胶框位于背光源元件朝向出光面的一侧,灯板位于边框区的部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胶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从而第一胶框和侧面之间的间隙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必然位于第二胶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且同时灯板位于边框区的部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胶框在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胶框可对第一胶框和侧面之间的间隙内的蓝光进行遮挡,胶框组件的遮光效果较好,从而避免灯板从侧面发出的蓝光从出光面射出,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周边区域发蓝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
背光源元件,具有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的侧面;
胶框组件,所述胶框组件收容所述背光源元件,所述胶框组件位于所述边框区;
所述背光源元件包括灯板和量子点膜,所述灯板包括基板、阵列排布在所述基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发光为蓝光;
所述量子点膜位于所述灯板朝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量子点膜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灯板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量子点膜位于所述边框区的部分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胶框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胶框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所述第二胶框位于所述第一胶框和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一胶框围绕所述背光源元件的所述侧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胶框位于所述背光源元件朝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灯板位于所述边框区的部分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胶框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板位于所述边框区的部分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胶框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量子点膜的外围边界与所述灯板的外围边界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元件还包括多个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位于所述灯板朝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光学膜的外围边界与所述灯板的外围边界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边框区的方向,所述第二胶框靠近所述灯板一侧的表面逐渐朝向远离所述灯板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元件还包括多个光学膜;
所述多个光学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学膜,所述第一光学膜位于所述量子点膜远离所述灯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光学膜的外围边界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量子点膜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且所述背光源元件的所述侧面呈阶梯状;
所述第二胶框呈阶梯状,所述第二胶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位于所述第一胶框和所述第二子部之间,所述第一子部围绕所述第一光学膜的外围边界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膜朝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灯板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量子点膜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所述第二子部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光学膜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学膜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光学膜,所述第二光学膜位于所述量子点膜与所述灯板之间,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光学膜在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边框区的方向,所述第二子部靠近所述灯板一侧的表面逐渐朝向远离所述灯板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胶框靠近背光源元件一侧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胶框靠近所述背光源元件一侧的表面均设有光线处理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铁框,所述铁框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灯板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侧壁嵌设于所述第一胶框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胶框远离所述背光源元件的一侧,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背光源元件的方向弯折形成卡扣,所述卡扣嵌设于所述第一胶框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侧壁的高度为h1,所述量子点膜远离所述灯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灯板一侧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h1>h2。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82029.XA CN113885255B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82029.XA CN113885255B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85255A CN113885255A (zh) | 2022-01-04 |
CN113885255B true CN113885255B (zh) | 2023-12-29 |
Family
ID=79014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82029.XA Active CN113885255B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852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8619B (zh) * | 2022-02-28 | 2023-10-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4624924B (zh) * | 2022-03-22 | 2023-08-22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5202100A (zh) * | 2022-04-29 | 2022-10-18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4815355B (zh) * | 2022-05-09 | 2023-05-3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4779389B (zh) * | 2022-05-26 | 2024-03-1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7795404A (zh) * | 2022-07-29 | 2024-03-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WO2010137473A1 (ja) * | 2009-05-29 | 2012-11-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
WO2016023300A1 (zh) * | 2014-08-12 | 2016-02-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背板及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9581746A (zh) * | 2018-12-29 | 2019-04-05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2987402A (zh) * | 2021-03-03 | 2021-06-1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3156701A (zh) * | 2021-03-09 | 2021-07-23 | 睿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直下式背光的高亮度和高色域方法及驱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37473A (ja) * | 2008-12-12 | 2010-06-2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印刷用スリーブの外装部材着脱用治具、並びに印刷用スリーブの外装部材装着方法及び離脱方法 |
TW201510619A (zh) * | 2013-09-06 | 2015-03-16 | Innolux Corp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
2021
- 2021-11-01 CN CN202111282029.XA patent/CN1138852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WO2010137473A1 (ja) * | 2009-05-29 | 2012-11-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
WO2016023300A1 (zh) * | 2014-08-12 | 2016-02-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背板及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9581746A (zh) * | 2018-12-29 | 2019-04-05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2987402A (zh) * | 2021-03-03 | 2021-06-1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3156701A (zh) * | 2021-03-09 | 2021-07-23 | 睿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直下式背光的高亮度和高色域方法及驱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85255A (zh) | 2022-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85255B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9116621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KR101970552B1 (ko) | 퀀텀 도트를 갖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 |
JP6178114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 |
US9632236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8121109B (zh) | 背光单元以及具有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 |
CN111856815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1155602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10866459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213545001U (zh) |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4200719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11175446B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6929725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230400621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TWI480624B (zh) | 液晶顯示裝置 | |
WO2016169173A1 (zh) | 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 |
US7471354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10720012B (zh) | 形成有遮蔽部的光传递单元、利用该光传递单元的背光模块以及光传递单元的制造方法 | |
CN110967867A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KR102362874B1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1897037B (zh) | 一种增光膜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 | |
CN113641040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TWI470323B (zh) |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 |
KR101705899B1 (ko) | 에지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2611355B1 (ko) | 양자점 시트와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