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4115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4115A
CN110874115A CN201910444809.6A CN201910444809A CN110874115A CN 110874115 A CN110874115 A CN 110874115A CN 201910444809 A CN201910444809 A CN 201910444809A CN 110874115 A CN110874115 A CN 110874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wiring
transparent plate
film
touch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48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4115B (zh
Inventor
渡村宪司
肖利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74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4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4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4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G06F1/165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the additional display being small, e.g. for presenting status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3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 or pow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housings, e.g. details of wired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ssage of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4Transparency, e.g.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wind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显示器具有悬浮在空中那样的外观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1)具备:显示器(6);第一透明板,其覆盖显示器(6)的显示面;第二透明板,其覆盖显示器(6)的非显示面;以及膜状部件,其配置在第二透明板与显示器(6)之间。在从显示面侧观察时,第一透明板、第二透明板、以及膜状部件具有与显示器(6)重叠的第一区域和不与显示器(6)重叠的第二区域。膜状部件具有配置在第二区域的触摸传感器部、和配置在第一区域的布线汇集部。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具备第一主体部、和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部移动的第二主体部的电子设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69643号公报
在这样的电子设备中,一般构成为不透明地形成显示器与框之间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情况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显示器具有悬浮在空中那样的外观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备:显示器;第一透明板,其覆盖上述显示器的显示面;第二透明板,其覆盖上述显示器的非显示面;以及膜状部件,其配置在上述第二透明板与上述显示器之间,且具有形成于透明的薄膜的触摸传感器部以及布线汇集部,在从上述显示面侧观察时,上述第一透明板、上述第二透明板、以及上述膜状部件具有与上述显示器重叠的第一区域和不与上述显示器重叠的第二区域,上述触摸传感器部配置在上述第二区域,上述布线汇集部配置在上述第一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备:显示器;第一透明板,其覆盖上述显示器的显示面;第二透明板,其覆盖上述显示器的非显示面;以及膜状部件,其配置在上述第二透明板与上述显示器之间,且具有形成于透明的薄膜的触摸传感器部以及布线汇集部,上述触摸传感器部具有相互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布线以及多个第二布线,在至少一部分的上述第一布线,在该第一布线延伸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向与上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由于具备显示器、夹着显示器的第一透明板以及第二透明板,所以能够提供显示器具有悬浮在空中那样的外观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第二主体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面向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剖面向视图。
图5是使图1的第二主体部为闭合状态,并从第二主体部侧观察电子设备的图。
图6(a)是表示触摸传感器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图6(b)是表示触摸传感器的其它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图。
图8是表示使用图1的电子设备时的样子的示意图,图8(a)是第二主体部为张开状态的情况,图8(b)是第二主体部为闭合状态的情况。
图9是用于说明图5的触摸传感器部的构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2…第一主体部,2b…子显示器,3…第二主体部,4…第一透明板,5…第二透明板,5a…有色层,6…显示器,3b…触摸传感器(触摸传感器部),25…铰链,30…膜状部件,31…第一布线,31b…弯曲部,32…第二布线,34…布线汇集部,G…接地部,P1…第一区域,P2…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是具有第一主体部2和第二主体部3的所谓的蛤壳型(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第一主体部2和第二主体部3能够在第二主体部3相对于第一主体部2张开的状态和闭合的状态之间,绕铰链25相对地移动。即,第二主体部3与第一主体部2能够相互重叠。
此外,并不限定将本实施方式应用于笔记本型,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应用于平板终端、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
(方向定义)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XYZ正交坐标系对各构成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以下,将沿着X轴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X,将沿着Y轴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Y,并将沿着Z轴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Z。另外,将左右方向X上的一侧称为+X侧(左侧),并将另一侧称为-X侧(右侧)。将前后方向Y上的一侧称为+Y侧(后侧),并将另一侧称为-Y侧(前侧)。将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称为+Z侧(上侧),并将另一侧称为-Z侧(下侧)。
第二主体部3具备显示器6。显示器6具有显示面以及非显示面。在图1中,-Y侧为显示器6的显示面侧,+Y侧为显示器6的非显示面侧。
铰链25连结第二主体部3的-Z侧的端部与第一主体部2的+Y侧的端部,并向左右方向X延伸。通过铰链25,第二主体部3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部2在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旋转移动。此外,闭合状态是指第二主体部3与第一主体部2重叠的状态。张开状态是指第二主体部3从闭合状态开始移动规定量以上,而后述的子显示器2b露出的状态。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并未特别提及,则对第二主体部3沿着上下方向Z以及左右方向X延伸的姿势的各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第一主体部)
第一主体部2具有向左右方向X以及前后方向Y延伸的扁平的形状的框体。在框体的内部设置有主板(基板)、蓄电池等。第一主体部2经由铰链2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二主体部3连结。此外,也可以第一主体部2与第二主体部3能够分离。
在第一主体部2设置有输入部2a、子显示器2b、检测部2c、触摸传感器2d(第一触摸传感器)、以及控制部2e。
输入部2a是键盘等。
子显示器2b是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或者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子显示器2b成为左右方向X较长,前后方向Y较短的长方形。子显示器2b与输入部2a相比位于+Y侧。换句话说,子显示器2b配置在与输入部2a相比接近铰链25的位置。
触摸传感器2d配置在与子显示器2b重叠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子显示器2b被盖玻璃从+Z侧覆盖,在该盖玻璃的-Z侧的表面粘贴触摸传感器2d。因此,触摸传感器2d从+Z侧覆盖子显示器2b。通过子显示器2b和触摸传感器2d,构成一个触摸面板。
触摸传感器2d构成为能够检测使用者触摸的位置。另外,触摸传感器2d透明,能够通过触摸传感器2d视觉确认子显示器2b。
图1所示的控制部2e基于检测部2c的检测结果,控制触摸传感器2d以及触摸传感器部3b(后述),切换有效(ON)和无效(OFF)。控制部2e既可以是主板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主板独立的基板的一部分等。
检测部2c检测第二主体部3的张开状态以及闭合状态。检测部2c配置在第一主体部2的-Y侧的端部。在第二主体部3的+Z侧的端部设置有检测对象部3a。检测部2c以及检测对象部3a在左右方向X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在第二主体部3为闭合状态时,第一主体部2的检测部2c与第二主体部3的检测对象部3a相互对置。作为检测部2c,能够使用霍尔传感器等磁传感器。作为检测对象部3a,能够使用磁铁。检测部2c能够通过检测随着第二主体部3在张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移动的、检测对象部3a产生的磁场的变化,来检测第二主体部3的张开状态以及闭合状态。
此外,也可以在第二主体部3设置检测部2c,并在第一主体部2设置检测对象部3a。或者,也可以使用磁传感器以外的方式的传感器(例如红外线传感器等),作为检测部2c。
(第二主体部)
第二主体部3具备显示器6。显示器6是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EL显示器等。在显示器6连接有布线7。通过布线7,显示器6与第一主体部2的主板等电连接。
第二主体部3具有透明区域A。若从前后方向Y观察第二主体部3,则除了连接了布线7的部分之外,显示器6被透明区域A包围。由此,显示器6成为悬浮在空中那样的外观。
如图2所示,第二主体部3具有第一透明板4、透明部件10、框体20、第二透明板5、显示器6、以及膜状部件30。透明区域A成为在前后方向Y重叠了第一透明板4、透明部件10、膜状部件30、以及第二透明板5的结构。
第一透明板4以及第二透明板5在前后方向Y夹着框体20、透明部件10、以及显示器6。第一透明板4与显示器6相比位于-Y侧,第二透明板5与显示器6相比位于+Y侧。第一透明板4覆盖显示器6的显示面(-Y侧的面)。第二透明板5覆盖显示器6的非显示面(+Y侧的面)。
第一透明板4以及第二透明板5形成为在上下方向Z以及左右方向X延伸的透明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明板4以及第二透明板5在从前后方向Y观察时形成为长方形。作为第一透明板4以及第二透明板5,能够使用玻璃、透明的树脂等。
通过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纤维增强塑料等形成框体20。框体20具有右框21、上框22、左框23、以及下框24。通过各部21~24,框体20在从前后方向Y观察时形成为长方形的框状。右框21以及左框23在上下方向Z延伸,上框22以及下框24在左右方向X延伸。上框22连接右框21以及左框23的+Z侧端部彼此。下框24连接右框21以及左框23的-Z侧端部彼此。
在下框24的-Z侧端部设置有铰链25。
如图3所示,在框体20形成有第一凹部20a以及第二凹部20b。第一凹部20a从框体20的+Y侧的端面朝向-Y侧凹陷。第二凹部20b从框体20的-Y侧的端面朝向+Y侧凹陷。沿着框体20的各部21~24形成第一凹部20a以及第二凹部20b。因此,凹部20a、20b在从前后方向Y观察时形成为长方形的框状。
在右框21的+X侧的端部、上框22的-Z侧的端部、左框23的-X侧的端部、以及下框24的+Z侧的端部形成有凹部20a、20b。凹部20a、20b的左右方向X的尺寸比第一透明板4以及第二透明板5的左右方向X的尺寸大。凹部20a、20b的上下方向Z的尺寸比第一透明板4以及第二透明板5的上下方向Z的尺寸大。
第一透明板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凹部20a的内侧。第一透明板4通过粘合剂8粘合于第一凹部20a的内面。作为粘合剂8,能够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热固化型树脂、热塑性树脂、双面胶带等。在图3的例子中,在第一凹部20a的朝向+Y侧的内面设置有粘合剂8。但是粘合剂8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凹部20a的朝向左右方向X的内面。
如图2、图7所示,第二透明板5具有至少一部分与后述的第一区域P1重叠的有色层5a。例如通过打印形成有色层5a。有色层5a形成在第二透明板5的-Y侧的表面或者+Y侧的表面。此外,在将有色层5a形成在第二透明板5的-Y侧的表面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于使用者等接触等所引起的有色层5a的剥离。
如图3所示,在第二透明板5的-Y侧的表面粘合并固定有膜状部件30。在有色层5a形成在第二透明板5的-Y侧的表面的情况下,膜状部件30从有色层5a之上固定于第二透明板5。第二透明板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凹部20b的内侧。第二透明板5经由膜状部件30,通过粘合剂8粘合于第二凹部20b的内面。在图3的例子中,在第二凹部20b的朝向-Y侧的内面设置有粘合剂8。但是粘合剂8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凹部20b的朝向左右方向X的内面。
通过多处粘合剂8,第一透明板4以及第二透明板5粘合以及固定于框体2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明板4的整体位于第一凹部20a的内侧,第二透明板5的整体位于第二凹部20b的内侧。
显示器6固定于第一透明板4。显示器6是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通过第一透明板4,使用者能够视觉确认显示器6。显示器6在从前后方向Y观察时形成为长方形。布线7与显示器6连接。能够在将显示器6、第一透明板4、以及透明部件10组装于框体20之后进行连接布线7与显示器6的作业。因此,即使将显示器6固定于第一透明板4,也能够将布线7收容在透明部件10的布线收容部14a(后述)内。
此外,在第二主体部3本身作为触摸面板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子显示器6与第一透明板之间设置触摸传感器3c(参照图2)。此外,在图2等中以虚线示出触摸传感器3c的有效区域。触摸传感器3c的有效区域比显示器的有效区域大。另外,触摸传感器3c的布线汇集部配置在触摸传感器3c的有效区域的周围,并被有色的边框(Bezel)部遮挡。另外,边框部位于透明区域A的内侧。
通过透明的树脂形成透明部件10。作为透明部件10的材质,能够使用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丙烯酸(PMMA:Poly Methyl Methacrylate)等。透明部件10既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也可以通过切削加工形成。
如图2所示,透明部件10具有包围显示器6的围绕部10a。在本实施方式中,围绕部10a形成为长方形的框状以包围长方形的显示器6。围绕部10a具有右侧部11、上侧部12、左侧部13、以及下侧部14。一体地形成右侧部11、上侧部12、左侧部13、以及下侧部14。即,一体地形成围绕部10a。
右侧部11与左侧部13之间的左右方向X上的间隔比显示器6的左右方向X上的尺寸大。上侧部12与下侧部14之间的上下方向Z上的间隔比显示器6的上下方向Z上的尺寸大。
透明部件10的左右方向X上的大小比框体20的右框21与左框23之间的左右方向X上的间隔小。透明部件10的上下方向Z上的大小比框体20的上框22与下框24之间的上下方向Z上的间隔小。
右侧部11位于显示器6的-X侧,上侧部12位于显示器6的+Z侧,左侧部13位于显示器6的+X侧,下侧部14位于显示器6的-Z侧。
右侧部11以及左侧部13在上下方向Z延伸,上侧部12以及下侧部14在左右方向X延伸。上侧部12连接右侧部11以及左侧部13的+Z侧端部彼此。下侧部14连接右侧部11以及左侧部13的-Z侧端部彼此。
下侧部14的上下方向Z上的宽度比上侧部12的上下方向Z上的宽度大。另外,下侧部14的上下方向Z上的宽度比右侧部11以及左侧部13的左右方向X上的宽度大。换句话说,下侧部14的宽度比围绕部10a中的其它的部分11~13的宽度大。
在下侧部14设置有布线收容部14a。布线收容部14a是形成在下侧部14的凹部。布线收容部14a从下侧部14的+Y侧的端面朝向-Y侧凹陷。布线收容部14a位于下侧部14的左右方向X上的端部。布线收容部14a上下方向Z在从下侧部14的+Z侧端面朝向-Z侧端面延伸。换句话说,布线收容部14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Z截断下侧部14。
如图4所示,布线收容部14a的左右方向X上的宽度比布线7的左右方向X上的宽度大。布线收容部14a的前后方向Y上的宽度(深度)比布线7的前后方向Y上的厚度大。布线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布线收容部14a的内侧。
此外,也可以是布线收容部14a的前后方向Y上的宽度比布线7的前后方向Y上的厚度小。在该情况下,例如也能够在透明部件10与第二透明板5之间设置前后方向Y的缝隙,并将布线7收容在通过布线收容部14a和第二透明板5形成的空间。
如图3所示,在围绕部10a中朝向显示器6的内面10b形成有薄膜10c。此外,内面10b包含有右侧部11的+X侧端面、上侧部12的-Z侧端面、左侧部13的-X侧端面、以及下侧部14的+Z侧端面。作为薄膜10c的材质,优选为铝等金属。例如能够通过蒸镀或者电镀等,在内面10b的表面形成薄膜10c。通过在内面10b的表面形成基于薄膜10c的反射面,不容易通过透明部件10视觉确认显示器6的端面等。此外,并不限定于涂层加工,例如也可以通过对内面10b进行镜面抛光,在内面10b本身形成反射面。
透明部件10位于形成为框状的框体20的内侧。另外,显示器6位于形成为框状的透明部件10的内侧。而且,透明部件10以及显示器6在前后方向Y被第一透明板4以及第二透明板5夹持。
通过以上的构成,透明部件10被设置为填补由框体20、显示器6、第一透明板4、以及第二透明板5形成的缝隙。
图5示出从图1所示的状态开始使第二主体部3绕铰链25转动,使第二主体部3与第一主体部2重叠的状态。
如图5所示,在使第二主体部3与第一主体部2重叠时,透明区域A以及子显示器2b的位置相互一致。更详细而言,成为第一透明板4、透明部件10的下侧部14、以及第二透明板5重叠的部分覆盖子显示器2b的状态。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透明区域A,视觉确认子显示器2b。
这里,如图1所示,在第二主体部3设置有触摸传感器3b(第二触摸传感器)以及触摸传感器3c(第三触摸传感器)。触摸传感器3b、3c构成为能够检测使用者触摸的位置。另外,触摸传感器3b、3c透明。作为触摸传感器3b、3c,与触摸传感器2d相同,能够使用静电电容方式的传感器。
作为触摸传感器2d、3b、3c,例如能够使用图6(a)、(b)所示那样的静电电容方式的传感器。在图6(a)、(b)中,传感器具有多个布线d1、d2。布线d1与布线d2绝缘。多个布线d1向前后方向Y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X并排地配置。多个布线d2向左右方向X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Y并排地配置。这样布线d1与布线d2相互向交叉(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在从上下方向Z观察时形成多个交点。交点上的静电电容在使用者触摸时变化。因此,通过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能够确定使用者触摸的部位。
在图6(a)的例子中,布线d1以及布线d2形成为直线状。作为布线d1以及布线d2,能够使用极细(例如宽度1~10μm左右)的铜线的网,或者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的区块。在图6(a)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一个绝缘体膜的一面形成多个布线d1,并在另一面形成多个布线d2。或者,也可以使形成了布线d1的绝缘体膜与形成了布线d2的绝缘体膜重叠。通过这些构成,能够使布线d1与布线d2绝缘,并在布线d1与布线d2之间产生静电电容。在图6(a)的构成中,一个触摸传感器具有包含多个布线d1的电极层、和包含多个布线d2的电极层两个电极层。
在图6(b)的例子中,布线d1以及布线d2具有连结多个矩形部的形状。在布线d1与布线d2的交点,通过桥布线B连接布线d1的矩形部彼此。通过在桥布线B与布线d2之间设置绝缘体I,能够使布线d1与布线d2绝缘,并在布线d1与布线d2之间产生静电电容。在图6(b)的构成中,一个触摸传感器具有包含多个布线d1以及多个布线d2的一个电极层。
触摸传感器3c配置在从显示面侧(-Y侧)观察显示器6时,与显示器6重叠的位置。触摸传感器3c设置在第一透明板4(参照图2)的+Y侧的表面。使用者能够通过第一透明板4以及触摸传感器3c,视觉确认显示器6。因此,使用者能够使用触摸传感器3c以及显示器6作为一个触摸面板。该情况下,第一透明板4作为触摸传感器3c的盖玻璃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使用者能够通过触摸第一透明板4的表面,来对触摸传感器3c进行操作。
在透明的膜状部件30的一部分构成触摸传感器3b。膜状部件30具有透明的薄膜,在该薄膜形成触摸传感器3b。膜状部件30的薄膜既可以是玻璃薄膜,也可以是塑料薄膜。膜状部件30粘贴于第二透明板5的-Y侧表面(显示器6的显示面侧)的整个面。由此,膜状部件30覆盖第二透明板5的整个面。触摸传感器3b位于膜状部件30中与显示器6相比靠-Z侧的部分。触摸传感器3b与透明部件10的下侧部14的一部分重叠。触摸传感器3b配置在透明区域A的一部分。
如图5所示,触摸传感器3b配置于在第二主体部3为闭合状态下,在从上下方向Z观察时与子显示器2b重叠的位置。触摸传感器3b透明,所以在第二主体部3为闭合状态下,能够通过触摸传感器3b视觉确认子显示器2b。因此如图8(b)所示,使用者能够使用触摸传感器3b以及子显示器2b作为一个触摸面板。该情况下,第二透明板5作为触摸传感器3b的盖玻璃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使用者能够通过触摸第二透明板5的表面,来对触摸传感器3b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在第二主体部3为张开状态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能够使用触摸传感器2d以及子显示器2b作为一个触摸面板。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中,无论第二主体部3为张开状态还是闭合状态都能够将子显示器2b作为触摸面板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触摸传感器3b,采用图6(a)所示那样的静电电容方式的传感器。以下,使用图9对触摸传感器3b的更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对触摸传感器3b的说明假设第二主体部3为闭合状态(触摸传感器3b向左右方向X以及前后方向Y延伸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触摸传感器3b具有多个第一布线31、和多个第二布线32。作为第一布线31以及第二布线32,能够使用极细(例如宽度10μm以下)的铜线(金属细线)、透明电极。作为透明电极的材料,能够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
第一布线31与第二布线32相互绝缘。更详细而言,由绝缘体形成膜状部件30具有的薄膜。而且,在该薄膜中第一透明板4侧(显示器6的显示面侧)的表面形成第一布线31,并在第二透明板5侧(显示器6的非显示面侧)的表面形成第二布线32。因此,第一布线31与第二布线32经由膜状部件30具有的薄膜(绝缘体)电绝缘。
第一布线31向左右方向X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Y隔开间隔进行配置。第二布线32向前后方向Y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X隔开间隔进行配置。这样第一布线31与第二布线32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延伸,在从上下方向Z观察时形成多个交点。
在第一布线31输入规定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是脉冲电流(脉冲电压)等。第一布线31与第二布线32的交点作为电容器发挥作用,所以与输入到第一布线31的驱动信号对应的输出信号(电流·电压)输出到第二布线32。输出信号根据使用者接触第一布线31与第二布线32的交点附近所引起的该交点上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而变动。因此,通过检测输出到第二布线32的输出信号,能够确定使用者触摸的部位。换句话说,第一布线31是输入驱动信号的输入侧电极,第二布线32是输出输出信号的输出侧电极。
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布线31具有向左右方向X延伸的直线部31a、和弯曲部31b。弯曲部31b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弯曲。更详细而言,弯曲部31b设置在直线部31a的左右方向X上的两端部,并朝向前后方向Y弯曲。直线部31a在与第二布线32之间形成交点。弯曲部31b在与第二布线32之间不形成交点。因此,弯曲部31b不作为触摸传感器发挥作用。
在膜状部件30形成有接地部G。接地部G与地线(接地电路)连接,且配置在与第一布线31相比接近第二透明板5的位置。此外,也可以在膜状部件30中的与第二布线32相同的层形成接地部G。弯曲部31b被接地部G覆盖。接地部G与布线31、32相同,通过宽度10μm以下的铜线(金属细线)或者ITO的区块形成,不能够以目视进行视觉确认。通过位于第二透明板5与弯曲部31b之间的接地部G,能够抑制在弯曲部31b与接地部G之间产生静电电容变化。因此,例如即使使用者触摸了第二透明板5中覆盖弯曲部31b的部分,也能够抑止检测出的静电电容变化所引起的误工作。
第二布线32与第一布线31相比位于第二透明板5侧。第二布线32形成在膜状部件30中的第二透明板5侧的表面。第一布线31形成在膜状部件30中的第一透明板4侧的表面。此外,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形成了第一布线31的绝缘体膜、和形成了第二布线32的绝缘体膜重叠来构成一个膜状部件30。换句话说,既可以通过一个层构成膜状部件30,也可以通过重叠多个层构成膜状部件30。
第二布线32的-Y侧的端部、和第一布线31的弯曲部31b的-Y侧的端部分别与引出线33连接。引出线33并不是作为透明的触摸传感器发挥作用的部分,所以也可以能够视觉确认。例如在通过铜细线构成布线31、32的情况下,引出线33也可以是宽度比布线31、32大(例如超过10μm)的铜线。如图9所示,引出线33集合在与显示器6重叠的部分,构成布线汇集部34。布线汇集部34与未图示的印刷电路基板或者主板等电连接。
这里如上述那样,膜状部件30设置在第二透明板5的整个面。另外,第一透明板4覆盖显示器6的显示面,第二透明板5覆盖显示器6的非显示面。因此,如图7所示,在从显示器6的显示面侧(-Y侧)观察时,第一透明板4、第二透明板5、以及膜状部件30具有与显示器6重叠的第一区域P1、和不与显示器6重叠的第二区域P2。而且,在膜状部件30中,触摸传感器3b(触摸传感器部)配置在第二区域P2,布线汇集部34配置在第一区域P1。
此外,在第二区域P2中与第一区域P1相比靠-Z侧的部分(接近铰链25的部分)配置触摸传感器3b。第二区域P2构成透明区域A的一部分。
(作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具备显示器6、夹着显示器6的第一透明板4以及第二透明板5。另外,显示器6被透明区域A包围。因此,能够使显示器6成为悬浮在空中那样的外观。
而且,膜状部件30中,触摸传感器部3b配置在第二区域P2,布线汇集部34配置在第一区域P1。通过该构成,在从显示面侧观察显示器6时,能够使布线汇集部34被遮挡在显示器6的背后使其不能够被视觉确认。这样,并不像以往那样通过有色的边框遮挡布线汇集部,而是使其遮挡在显示器6的背后,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显示器6成为悬浮在空中的外观。
另外,由于膜状部件30覆盖第二透明板5的整个面,所以能够抑制膜状部件30的轮廓线在透明区域A中而被视觉确认。因此,显示器6更可靠地成为悬浮那样的外观,能够使第二主体部3的外观变得更好。并且,在第二透明板5破裂时,能够在整个面抑制第二透明板5的碎片飞散。
另外,第二透明板5具有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区域P1重叠的有色层5a。由此,在从第二透明板5侧(显示器6的非显示面侧)观察第二主体部3时,通过有色层5a隐藏布线汇集部34,能够使美感进一步提高。此外,有色层5a既可以形成为仅隐藏布线汇集部34,也可以形成为隐藏显示器6的非显示面的整体。
另外,在膜状部件30的触摸传感器部3b中,第一布线31经由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31b与布线汇集部34电连接。通过该构成,如图9所示,也使到布线汇集部34为止的引出线33的路径位于第一区域P1,能够使引出线33不被视觉确认。
另外,在第一主体部2设置有在第二主体部3与第一主体部2重叠时,能够通过透明区域A视觉确认的子显示器2b。触摸传感器3b在第二主体部3与第一主体部2重叠时,与子显示器2b重叠。因此,使用者能够将触摸传感器3b以及子显示器2b作为一个触摸面板进行操作。
另外,在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布线31,在该第一布线31延伸的第一方向(左右方向X)的端部,形成向与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前后方向Y)弯曲的弯曲部31b。因此,能够在与显示器6重叠的部分(第一区域P1)连接第一布线31与引出线33,能够抑制看到引出线33。换句话说,能够抑制在透明区域A视觉确认到引出线33的一部分,能够更可靠地使显示器6成为悬浮的外观。
另外,通过利用宽度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或者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第一布线31以及第二布线32,能够使第一布线31以及第二布线32不能够被肉眼视觉确认。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明区域A(第二区域P2)的透明性。
另外,弯曲部31b从显示器6的非显示面侧(第二透明板5侧)被接地部G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在不作为触摸传感器3b发挥作用的弯曲部31b与其附近的第二布线32之间产生静电电容的变化。由此,能够抑制使用者触摸了第二透明板5中覆盖弯曲部31b的部分时的、触摸传感器3b的误工作。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部3与第一主体部2以能够绕铰链25转动的方式连结,但也可以构成为第二主体部3与第一主体部2进行滑动移动。或者,也可以构成为第二主体部3能够从第一主体部2取下。
在这些情况下,第二主体部3的闭合状态也指第二主体部3与第一主体部2重叠的状态,第二主体部3的张开状态也指第二主体部3从闭合状态开始移动规定量以上,而子显示器2b露出的状态。
除此之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显示器;
第一透明板,其覆盖上述显示器的显示面;
第二透明板,其覆盖上述显示器的非显示面;以及
膜状部件,其配置在上述第二透明板与上述显示器之间,且具有形成于透明的薄膜的触摸传感器部以及布线汇集部,
在从上述显示面侧观察时,上述第一透明板、上述第二透明板、以及上述膜状部件具有与上述显示器重叠的第一区域和不与上述显示器重叠的第二区域,
上述触摸传感器部配置在上述第二区域,上述布线汇集部配置在上述第一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膜状部件覆盖上述第二透明板的整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第二透明板具有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一区域重叠的有色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触摸传感器部具有第一布线、和与上述第一布线交叉并且经由绝缘体与上述第一布线电绝缘的第二布线,
上述第一布线经由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与上述布线汇集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第一布线形成在上述薄膜的上述显示面侧,上述第二布线形成在上述薄膜的上述非显示面侧,上述绝缘体为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通过宽度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构成上述第一布线以及上述第二布线。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膜状部件还具备与接地电路连接的接地部,
上述接地部从上述非显示面侧覆盖上述弯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具备:
第二主体部,其具有上述显示器、上述第一透明板、上述第二透明板、以及上述膜状部件;以及
第一主体部,其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二主体部移动,
在上述第一主体部设置有在上述第二主体部与上述第一主体部重叠时,能够通过上述第一透明板、上述第二透明板、以及上述膜状部件视觉确认的子显示器,
上述触摸传感器部配置在当上述第二主体部与上述第一主体部重叠时与上述子显示器重叠的位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显示器;
第一透明板,其覆盖上述显示器的显示面;
第二透明板,其覆盖上述显示器的非显示面;以及
膜状部件,其配置在上述第二透明板与上述显示器之间,且具有形成于透明的薄膜的触摸传感器部以及布线汇集部,
上述触摸传感器部具有相互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布线以及多个第二布线,
在至少一部分的上述第一布线,且在该第一布线延伸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向与上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通过宽度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构成上述第一布线以及上述第二布线。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膜状部件还具备与接地电路连接的接地部,
上述接地部从上述非显示面侧覆盖上述弯曲部。
CN201910444809.6A 2018-08-31 2019-05-27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874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3046A JP6613512B1 (ja) 2018-08-31 2018-08-31 電子機器
JP2018-163046 2018-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4115A true CN110874115A (zh) 2020-03-10
CN110874115B CN110874115B (zh) 2023-06-13

Family

ID=68763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4809.6A Active CN110874115B (zh) 2018-08-31 2019-05-2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6014B2 (zh)
JP (1) JP6613512B1 (zh)
CN (1) CN11087411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4016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US20110157061A1 (en) * 2009-12-31 2011-06-3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ouch-Sensing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Sensing Module Thereof
CN102422247A (zh) * 2009-04-28 2012-04-1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477308A (zh) * 2011-04-14 2013-12-25 京瓷株式会社 带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50363016A1 (en) * 2014-06-13 2015-12-17 Japan Display Inc. Sensor-equipped display device
CN107436704A (zh) * 2016-05-27 2017-12-05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170357118A1 (en) * 2016-06-13 2017-12-14 E Ink Holdings Inc.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80188774A1 (en) * 2016-12-31 2018-07-05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ultiple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6022A (ja) * 2002-04-01 2003-10-1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表示装置
US7934384B2 (en) * 2004-10-22 2011-05-03 General Mills, Inc. Portable cooled merchandizing unit with customer enticement features
JP5103254B2 (ja) * 2008-04-16 2012-12-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面入力型表示装置
JP2010066918A (ja) * 2008-09-09 2010-03-25 Nec Personal Products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JP5475986B2 (ja) * 2008-12-24 2014-04-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JP5409515B2 (ja) * 2010-05-27 2014-02-05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センサ
US9372618B2 (en) * 2010-10-01 2016-06-21 Z124 Gesture based application management
US9335793B2 (en) * 2011-01-31 2016-05-10 Apple Inc. Cover attachment with flexible display
JP5784960B2 (ja) * 2011-04-26 2015-09-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タッチパネル操作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操作方法
JP2013041470A (ja) * 2011-08-17 2013-02-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部材、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2164453B1 (ko) * 2012-04-07 2020-10-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투명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에서 오브젝트 제어 방법 및 그 디바이스와 기록 매체
JP6271858B2 (ja) * 2012-07-04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615791B1 (ko) * 2012-11-14 2016-04-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측부 구부림 구조를 갖는 무-베젤 표시 패널
JP2015026343A (ja) * 2013-07-29 2015-0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シー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2246102B1 (ko) * 2013-11-26 2021-04-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50146371A (ko) * 2014-06-23 2015-12-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US9651825B2 (en) * 2014-09-23 2017-05-16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lens display device with light shield structure
CN104656304B (zh) * 2015-02-13 2018-05-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JP5969643B1 (ja) 2015-03-06 2016-08-1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コネクタの視認性を高める方法、コネクタ・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JP6271811B2 (ja) * 2015-12-25 2018-01-3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配線体、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CN206532523U (zh) * 2017-03-02 2017-09-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KR102521628B1 (ko) * 2018-06-26 2023-04-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792598B2 (ja) * 2018-08-31 2020-11-2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6686084B2 (ja) * 2018-08-31 2020-04-22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6698144B1 (ja) * 2018-12-25 2020-05-2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44016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2422247A (zh) * 2009-04-28 2012-04-1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10157061A1 (en) * 2009-12-31 2011-06-3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ouch-Sensing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Sensing Module Thereof
CN103477308A (zh) * 2011-04-14 2013-12-25 京瓷株式会社 带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50363016A1 (en) * 2014-06-13 2015-12-17 Japan Display Inc. Sensor-equipped display device
CN107436704A (zh) * 2016-05-27 2017-12-05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170357118A1 (en) * 2016-06-13 2017-12-14 E Ink Holdings Inc.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80188774A1 (en) * 2016-12-31 2018-07-05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ultiple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13512B1 (ja) 2019-12-04
JP2020035317A (ja) 2020-03-05
CN110874115B (zh) 2023-06-13
US10936014B2 (en) 2021-03-02
US20200073440A1 (en)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0673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and input device-attached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JP533706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5178817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
US8994668B2 (en) Electrooptic device having input function
JP5300640B2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装置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KR20150080228A (ko) 터치패널
JP2008225821A (ja) 入力装置
CN103425333A (zh) 触摸面板以及使用了该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
CN110874980B (zh) 电子设备
JP2017207816A (ja) タッチパネル
EP2511805A2 (en) Touch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touch panel
US20150346863A1 (en)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US8780080B2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US10838528B2 (en) Touch panel and design structure provided with same
US8681091B2 (en) Bistable display device
TWI606377B (zh) 觸控面板
CN110874116B (zh) 电子设备
CN110874115B (zh) 电子设备
KR20140053733A (ko) 터치 컨트롤러 집적회로 일체형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JP5734130B2 (ja) 入力装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機器
JP2012221477A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JP2021036350A (ja) タッチ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入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