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2794A - 轨道梁换热系统和轨道梁 - Google Patents

轨道梁换热系统和轨道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2794A
CN110872794A CN201811014922.2A CN201811014922A CN110872794A CN 110872794 A CN110872794 A CN 110872794A CN 201811014922 A CN201811014922 A CN 201811014922A CN 110872794 A CN110872794 A CN 110872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r
track beam
geotherma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149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2794B (zh
Inventor
邱凯翔
王亚楠
邹县
张登超
赵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149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72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72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2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2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2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9/00Protection of permanent way against development of dust or against the effect of wind, sun, frost, or corrosion; Means to reduce development of nois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08Tracks for mono-rails with centre of gravity of vehicle above the load-bearing rail
    • E01B25/10Mono-rails; Auxiliary balancing rails; Supports or connections for r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运输领域,公开了一种轨道梁换热系统和轨道梁,轨道梁换热系统包括用于吸收热能的吸热单元(10)、用于将所述吸热单元(10)所吸收的热能向轨道梁(100)释放的放热单元(20),所述轨道梁(100)包括形成有轨道车行走面的顶部(1),所述顶部(1)包括用于轨道车行走的外顶面和与外顶面相对的内顶面;所述放热单元(20)包括设置于轨道梁(100)上并位于内顶面的下方的放热装置(21),使热量能够通过轨道梁本身传递到轨道车行走面上,对雨雪进行有效清除,而且在传热除冰雪的过程中,列车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为运行中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除雪方案,有利于跨座式单轨列车在严寒区域的发展。

Description

轨道梁换热系统和轨道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运输领域,具体地涉及轨道梁换热系统和轨道梁。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人口密集度的提高,城市道路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轨道运输成为了解决这问题的主要手段,从定义上而言,城市轨道运输是指在城市及附近地区,以列车形式沿封闭或者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按班次运行的各种公共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等。
单轨系统是指以单一轨道梁支撑或者悬挂车厢并提供引导作用而运行的轨道系统。其中,轨道梁不仅是车辆的承重结构,同时也是车辆运行的导向轨道。单轨系统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车辆跨骑在轨道梁上运行的方式,称之为跨座式单轨系统;另一种是悬挂在轨道梁上运行的方式,称之为悬挂式单轨系统。
现在,轨道梁主要通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制成,也称之为PC梁,一些特殊的区段也可采用钢结构的轨道梁,或者,几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梁体。
由于跨座式单轨列车是跨骑于轨道梁上行驶,因此轨道梁的顶面作为行走面,其与列车车辆下部承托车体的行走轮直接接触,需要确保行走面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在低温地区可靠地确保轨道梁的走行面状态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梁换热系统,该轨道梁换热系统能够确保轨道梁的行走面的不存在冰层,防止行走轮因冰层而打滑和空转,从而可靠地保证单轨列车运行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梁换热系统,包括用于吸收热能的吸热单元、用于将所述吸热单元所吸收的热能向轨道梁释放的放热单元,所述轨道梁包括形成有轨道车行走面的顶部,所述顶部包括用于轨道车行走的外顶面和与外顶面相对的内顶面;所述放热单元包括设置于轨道梁上并位于内顶面下的放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吸热单元包括地热换热器,所述地热换热器具有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所述放热装置具有放热装置介质入口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所述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和所述放热装置介质入口之间连接有控制通路,所述控制通路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和所述放热装置介质出口之间连接有旁通流路和/或动力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上设置有旁通阀,所述动力流路上设置有液泵和储液器。
优选地,所述吸热单元包括地热换热器和第二热源换热器,所述地热换热器具有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所述第二热源换热器具有换热器介质入口和换热器介质出口,所述放热装置具有放热装置介质入口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所述轨道梁换热系统还包括中间换热器,所述中间换热器包括冷凝通道和蒸发通道,所述冷凝通道具有冷凝介质入口和冷凝介质出口,所述蒸发通道具有蒸发介质入口和蒸发介质出口,所述蒸发介质入口和所述放热装置介质出口连通,所述蒸发介质出口和放热装置介质入口连通,所述蒸发介质入口和所述放热装置介质出口之间,或所述蒸发介质出口和放热装置介质入口之间安装有节流阀,所述冷凝介质出口和所述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之间连接有动力流路,所述动力流路上设置有液泵和储液器,所述冷凝介质入口和所述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控制通路和第二控制通路,所述第一控制通路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通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二热源换热器。
优选地,流经所述冷凝通道和所述吸热单元的工作介质与流经所述蒸发通道和所述放热装置的工作介质为不同介质,或者流经所述冷凝通道和所述吸热单元的工作介质和流经所述蒸发通道和所述放热装置的工作介质均为R600a。
优选地,所述吸热单元包括地热换热器,该地热换热器为热管换热器,所述热管换热器包括具有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的热管和从所述热管的外表面突出的多个换热片,所述热管的管内径为8-41mm,管壁厚度为0.2-2mm,相邻热管管体的中心间距为20-22mm,所述换热片的片厚为0.1-0.13mm,所述相邻换热片之间的间距为1.4-1.8mm。
优选地,所述放热装置包括:放热管,该放热管在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往复延伸;多个翅片,所述多个翅片沿所述轨道梁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所述放热管的相邻管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放热装置通过放热管设置部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轨道梁上,所述发热管设置部包括位于所述顶部下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和所述内顶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放热装置的空间;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放热装置固定在所述隔热板上且位于所述隔热板与所述内顶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隔热板与所述放热管之间设置有空气传热空间。
优选地,所述隔热板包括面向所述内顶面设置的保温层和设置在所述保温层下表面的隔断层。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轨道梁,所述轨道梁包括形成有轨道车行走面的顶部,所述顶部的与所述轨道车行走面相对的内顶面上设置有放热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轨道梁中设置放热装置,使热量能够通过轨道梁本身传递到轨道车行走面上,对轨道车行走面上的雨雪进行有效清除,而且在该传热除冰雪的过程中,列车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为运行中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除雪方案,有利于跨座式单轨列车在严寒区域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轨道梁换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轨道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X-X剖视图;
图4是图3的Z部放大图;
图5是图2的Y-Y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隔热板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轨道梁换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轨道梁换热系统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轨道梁换热系统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顶部;2、左侧部;3、右侧部;4、底部;5、第一加强部;6、第二加强部;
10、吸热单元;11、地热换热器;12、第二热源换热器;13、控制阀;14、第二控制阀;15、液泵;16、储液器;17、旁通阀;
20、放热单元;21、放热装置;211、放热管;212、翅片;213、支撑台;214、隔热板;2141、保温层;2142、隔断层;215、设置件;216、管体流道;
22、节流阀
30、中间换热器;31、冷凝通道;32、蒸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在本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随着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架设区域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寒冷区域,面临的是长时间的低气温度,和多雨雪天气,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轨道车行走面的状态,常用除冰车等对轨道车行走面上的冰雪进行清除,但是除冰车的行走速度慢,会影响单轨列车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轨道车行走面上的雨雪进行有效清除,是跨座式单轨列车在严寒区域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发明人意识到了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轨道梁换热系统,包括用于吸收热能的吸热单元10、用于将所述吸热单元10所吸收的热能向轨道梁100释放的放热单元20,所述轨道梁100包括形成有轨道车行走面的顶部1,所述顶部1包括用于轨道车行走的外顶面和与外顶面相对的内顶面;所述放热单元20包括设置于轨道梁100上并位于内顶面的下方的放热装置21。
通过在轨道梁1中设置放热装置21,使热量能够通过轨道梁1本身传递到轨道车行走面上,对轨道车行走面上的雨雪进行有效清除,而且在该传热除冰雪的过程中,列车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为运行中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除雪方案,有利于跨座式单轨列车在严寒区域的发展。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吸热单元10包括地热换热器11,地热换热器11具有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所述放热装置21具有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
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和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之间连接有控制通路,控制通路上设置有控制阀13,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和所述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之间连接有旁通流路和动力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上设置有旁通阀17,所述动力流路上设置有液泵15和储液器16。通过设置旁通阀17能够在无需液泵15的情况下使地热传递到轨道梁100上。
另外,当需要有液泵15提供循环动力时,能够关闭旁通阀17使介质从动力流路循环。液泵15能够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液泵,优选采用隔离型结构且设置有密封件,以满足用作介质的制冷剂传输要求。
进一步地,优选液泵15为屏蔽泵,且与储液器16配合使用,储液器16用于储存液态制冷剂,以稳定制冷剂在循环中的流量,保证屏蔽泵的稳定持续的工作。另外,如图7-9所示,使循环方向为箭头Q所示,即由储液器16向液泵15流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储液器16的安装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高于屏蔽泵的安装位置,优选至少为0.7m以上。
所述地热换热器11为热管换热器,包括具有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的热管和换热片,热管极限需要满足地热换热器11设置位置的工况,以进行稳定有效换热,传热极限包括携带极限、声速极限、连续流动极限等各种,发明人经过对各种地热环境工况的大数据研究及分析,优选采取下述方式确定热管和换热片的布置方式。
首先,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优选采用无液泵15等提供循环动力的情况下,利用热管本身传递一部分的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以R600a作为地热换热器11中热管的工作介质,热管设定工作温度(管内蒸汽温度)为5℃,所述热管换热器的布置方式应满足:所述热管的管内径为7-41mm,管壁厚度为0.2-2mm,相邻热管管体的中心间距为20-22mm,所述换热片的片厚为0.1-0.13mm,所述相邻换热片之间的间距为1.4-1.8mm。
例如,按热管的携带极限计算管径的大小,
Figure BDA0001785897330000071
其中,dv为管内蒸汽流通的直径;r为工作介质的汽化潜热,取值为366.5KJ/kg;σ为工作介质的表面张力系数,取值为0.0152N/m;Qent为热管设定传热功率Q的1.5倍,热管设定传热功率Q为2KW,即1.5Q=3kw;Qv为工作介质的气态密度,取值为2.0687kg/m3;QL为工作介质的液态密度,取值为602.8753kg/m3。此时,可计算得到dv为40.2mm,因此本发明所述热管换热器的布置方式满足热管的携带极限。
如上所述,本发明还能够通过利用液泵15作为动力源,进一步地,使热能的传输距离不受管径的限制。相邻热管管体的中心间距越大,可吸收的能量就越多,相邻热管管体的中心间距能够取决于当地的地热能量密度和放热装置21所需要的总能量。可以理解的是,理想状态下,吸热单元10总吸收能量功率等于放热装置21所需能量功率,从而既能够保持轨道梁的轨道车行走面的表面状态,同时避免对轨道梁施加热。
作为本发明中地热换热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热管采用直径7mm,壁厚0.3mm的紫铜管,和片厚0.115mm的紫铜换热片,且优选管间距为21mm,换热片间距为1.6mm。另外,优选热管采用正三角叉排式排列,以提高换热效率。
为了本发明所述轨道梁换热系统能够稳定地工作,当环境温度为-10℃时,优选地热换热器的工作介质为R600a,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熔点-159.4℃。1个大气压下沸点为-11.749℃,沸点下蒸发潜能为366.5KJ/Kg。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吸热单元10包括地热换热器11和第二热源换热器12,所述地热换热器11具有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第二热源换热器12具有换热器介质入口M和换热器介质出口L,放热装置21具有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所述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和所述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之间连接有第一控制通路和第二控制通路,所述第一控制通路上设置有控制阀13,所述第二控制通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4和所述第二热源换热器12;所述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之间连接有动力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上设置有旁通阀17,所述动力流路上设置有液泵15和储液器1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吸热单元10包括地热换热器11和第二热源换热器12,所述地热换热器11具有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所述第二热源换热器12具有换热器介质入口M和换热器介质出口L,放热装置21具有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所述轨道梁换热系统还包括中间换热器30,所述中间换热器30包括冷凝通道31和蒸发通道32,所述冷凝通道31具有冷凝介质入口E和冷凝介质出口F,所述蒸发通道32具有蒸发介质入口H和蒸发介质出口G,蒸发介质入口H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连通,蒸发介质出口G和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连通,蒸发介质入口H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之间,或蒸发介质出口G和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之间安装有节流阀22,所述冷凝介质出口F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之间连接有动力流路,所述动力流路上设置有液泵15和储液器16,冷凝介质入口E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之间连接有第一控制通路和第二控制通路,第一控制通路上设置有控制阀13,第二控制通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4和所述第二热源换热器12。
通过设置中间换热器30形成相对独立的循环,分别作为吸热单元10和放热单元20。两者通过中间换热器30进行热交换,流经由冷凝通道31和吸热单元10所构成吸热循环的工作介质与流经蒸发通道32和放热装置21所构成的放热单元的工作介质为不同介质,从而能够根据工况进行选择进行吸热循环的第一工作介质,和进行放热循环的第二工作介质。因而,通过选择不同的工作介质,使吸热单元和放热单元的设置条件更加灵活,在规划整个系统的具体参数时能够有更大自由度。工作介质可以选自常用的制冷剂,例如R600a、R134a、R12等,或者混合制冷剂。
具体地,如图8所示,吸热循环包括流经液泵15、储液器16、中间换热器30的冷凝通道31、控制阀13、地热换热器11形成第一循环。而当地热的热能不足的情况下,还能够引入第二热源换热器12,以可靠地保证轨道梁换热系统的稳定运行。该第二热源能够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电能、风能,太阳能等各种,这些能量通过其他换热器进入吸热循环,具体地,第二循环流经液泵15、储液器16、中间换热器30的第二控制阀14和所述第二热源换热器12、地热换热器11。
最终,来自于地热等的热量通过在第一循环或者第二循环中流经的第一工作介质进入到中间换热器30的冷凝通道31,通过冷凝将能量交换至中间换热器的蒸发通道32的第二工作介质中,第二工作介质通过放热循环进入设置在轨道梁的内顶面上的放热装置21,对轨道梁进行加热,从而使轨道梁的轨道车行走面上的冰雪融化,从而可靠地保证需要确保行走面的状态。
本发明所述轨道梁换热系统尤其适用于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钢梁中,作为本发明所述放热装置2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5所示,放热装置21包括放热管211和多个翅片212,该放热管211在轨道梁1的宽度方向往复延伸(反复绕回),多个翅片212沿长度方向分布在放热管211的相邻管体之间。放热管211中形成有管体流道216。
容易理解的是,理想状态下,为了能够保持轨道梁的轨道车行走面的表面状态,即充分地融化冰雪,融冰所需要的热功率应等于放热装置21对应环境温度下额定输出功率。由于放热装置中的额定输出功率是由多个翅片212起主要作用,因此能够根据单个翅片的传热功率和所需的额定输出功率来确定总的翅片的数量。另外,在本发明中,在设置有液泵15时,液泵的功率大小能够决定放热装置最终的输出功率,
以下按1m长的轨道梁进行计算。已知融冰功率最低需求为0.3kw,轨道梁上放热装置21(换热器)的铺设宽度定为680mm,优选换热器功率为3000-4500kcal/m2·℃·h的铝制管翅片,其传热功率能够满足融冰功率最低需求,且质量足够轻质,减少对轨道梁的负载。
如图5所示,在每个轨道梁单体上设置一个放热装置21,所述放热状置21中的放热管211为连续的,放热管211的一端为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另一端为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设置在同一侧,以便于设置管路连接。另外,一轨道梁单体的放热装置21的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和另一轨道梁单体的放热装置21的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出口相邻,以使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放热装置21通过放热管设置部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轨道梁1上,所述放热管设置部包括支撑台213、隔热板214。支撑台213设置为距离所述内定面间隔预定距离,即支撑台213和所述内顶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放热装置(21)的空间,隔热板214通过设置件215安装在支撑台213上,放热装置21固定在隔热板214上。
图4表示的是放热装置21沿翅片处的截面,所述管体211通过翅片212设置在隔热板214上,所述内顶面、翅片212、放热管211以及隔热板214形成空气间隔空间,由于在空气间隔空间中的空气的热量向轨道梁1的热传导率低于翅片212向轨道梁1的传递速度,因此,能够在放热管211能够相对稳定地经由翅片以及放热管体211本身向轨道梁传递。另外,在本发明中放热装置的放热管体211和翅片212均为铝制,不但质量轻,而且传热效率相比于铜管直接与轨道梁接触更高。
优选地,隔热板214与所述放热管211之间设置有空气传热空间,即,通过将间隔预定距离设置地大于放热管体211的管外径,放热管体211与隔热板214之间设置有翅片212,该翅片212能够使放热管体211与轨道梁1的内顶面接触,以便于传热,同时利用空气传热空间,避免热量向其他方向的传递。
具体地,如图6所示,隔热板214包括面向所述内顶面设置的保温层2141和设置在保温层2141下表面的隔断层2142。保温层2141能够由保温材料制成,优选为石棉板。隔断层2142能够由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材料等制成,例如为镀锌金属板等。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梁,所述轨道梁100包括形成有轨道车行走面的顶部1,所述顶部1的与所述轨道车行走面相对的内顶面上设置有放热装置21。
由于轨道梁100是轨道车运行的承重梁,因此对预制在轨道梁100内的放热装置21的结构,需要接合轨道梁100的结构示意地设置放热装置21中的热管结构、形状、传热参数等。
具体地,如图3所示,轨道梁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图,轨道梁100包括顶部1、左侧部2、右侧部3、底部4,其中,在左侧部2和右侧部3上对称地设置有第二加强部6,所述顶部1上设置有第一加强部5,所述第一加强部5和第二加强部6形成为T字形。
第一加强部5设置在顶部1的中央位置,此时,支撑台213能够设置在第一加强部5、左侧部2和右侧部3,从而更好地对设置在轨道梁100上的放热装置21进行支撑。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轨道梁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吸收热能的吸热单元(10)、用于将所述吸热单元(10)所吸收的热能向轨道梁(100)释放的放热单元(20),所述轨道梁(100)包括形成有轨道车行走面的顶部(1),所述顶部(1)包括用于轨道车行走的外顶面和与外顶面相对的内顶面;所述放热单元(20)包括设置于轨道梁(100)上并位于内顶面的下方的放热装置(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单元(10)包括地热换热器(11),所述地热换热器(11)具有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所述放热装置(21)具有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
所述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和所述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之间连接有控制通路,所述控制通路上设置有控制阀(13);
所述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和所述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之间连接有旁通流路和/或动力流路,所述旁通流路上设置有旁通阀(17),所述动力流路上设置有液泵(15)和储液器(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热单元(10)包括地热换热器(11)和第二热源换热器(12),所述地热换热器(11)具有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所述第二热源换热器(12)具有换热器介质入口(M)和换热器介质出口(L),
所述放热装置(21)具有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和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
所述轨道梁换热系统还包括中间换热器(30),所述中间换热器(30)包括冷凝通道(31)和蒸发通道(32),所述冷凝通道(31)具有冷凝介质入口(E)和冷凝介质出口(F),所述蒸发通道(32)具有蒸发介质入口(H)和蒸发介质出口(G),
所述蒸发介质入口(H)和所述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连通,所述蒸发介质出口(G)和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连通,所述蒸发介质入口(H)和所述放热装置介质出口(D)之间,或所述蒸发介质出口(G)和放热装置介质入口(C)之间安装有节流阀(22),
所述冷凝介质出口(F)和所述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之间连接有动力流路,所述动力流路上设置有液泵(15)和储液器(16),所述冷凝介质入口(E)和所述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之间连接有第一控制通路和第二控制通路,所述第一控制通路上设置有控制阀(13),所述第二控制通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4)和所述第二热源换热器(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梁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流经所述冷凝通道(31)和所述吸热单元(10)的工作介质与流经所述蒸发通道(32)和所述放热装置(21)的工作介质为不同介质,
或者流经所述冷凝通道(31)和所述吸热单元(10)的工作介质和流经所述蒸发通道(32)和所述放热装置(21)的工作介质均为R600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单元(10)包括地热换热器(11),该地热换热器(11)为热管换热器,
所述热管换热器包括具有地热换热器介质入口(A)和地热换热器介质出口(B)的热管和从所述热管的外表面突出的多个换热片,
所述热管的管内径为8-41mm,管壁厚度为0.2-2mm,相邻热管管体的中心间距为20-22mm,所述换热片的片厚为0.1-0.13mm,所述相邻换热片之间的间距为1.4-1.8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梁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热装置(21)包括:
放热管(211),该放热管(211)在所述轨道梁(100)的宽度方向往复延伸;
多个翅片(212),所述多个翅片沿所述轨道梁(100)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所述放热管(211)的相邻管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梁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装置(21)通过放热管设置部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轨道梁(100)上,所述发热管设置部包括位于所述顶部(1)下的支撑台(213),所述支撑台(213)和所述内顶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放热装置(21)的空间;隔热板(214),所述隔热板(214)安装在所述支撑台(213)上,所述放热装置(21)固定在所述隔热板(214)上且位于所述隔热板(214)与所述内顶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梁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14)与所述放热管(211)之间设置有空气传热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梁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14)包括面向所述内顶面设置的保温层(2141)和设置在所述保温层(2141)下表面的隔断层(2142)。
10.一种轨道梁,所述轨道梁(100)包括形成有轨道车行走面的顶部(1),所述顶部(1)包括用于轨道车行走的外顶面和与外顶面相对的内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1)的内顶面的下方设置有放热装置(21)。
CN201811014922.2A 2018-08-31 2018-08-31 轨道梁换热系统和轨道梁 Active CN110872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4922.2A CN110872794B (zh) 2018-08-31 2018-08-31 轨道梁换热系统和轨道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4922.2A CN110872794B (zh) 2018-08-31 2018-08-31 轨道梁换热系统和轨道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2794A true CN110872794A (zh) 2020-03-10
CN110872794B CN110872794B (zh) 2021-10-22

Family

ID=69715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14922.2A Active CN110872794B (zh) 2018-08-31 2018-08-31 轨道梁换热系统和轨道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7279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1335A (ja) * 2001-08-02 2003-02-13 Shimada Kinzoku Kk 低温度可溶性合金
JP2003302122A (ja) * 2002-04-11 2003-10-24 Misawa Kankyo Gijutsu Kk 地中熱利用装置
CN1451930A (zh) * 2002-04-12 2003-10-29 米砂瓦环境技术株式会社 利用地热的融雪装置
CN201857566U (zh) * 2010-06-13 2011-06-08 尹学军 利用天然地热的地面调温融雪装置及其应用
WO2014041042A1 (de) * 2012-09-13 2014-03-20 Pintsch Aben geotherm GmbH Wärmeübertrager für schienen und weichen und schienenheizeinrichtung
CN103797317A (zh) * 2011-09-13 2014-05-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和热泵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3654100U (zh) * 2013-12-26 2014-06-18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轨道梁的融冰雪装置
CN205368904U (zh) * 2016-01-07 2016-07-06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钢轨道梁加热钢管融冰雪装置
CN207079537U (zh) * 2017-08-17 2018-03-09 南京工业大学 热管式自动蓄热放热轨道融冰化雪装置
CN207159754U (zh) * 2017-08-15 2018-03-30 依科瑞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桥面、路面除冰系统
CN108302834A (zh) * 2017-01-12 2018-07-20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1335A (ja) * 2001-08-02 2003-02-13 Shimada Kinzoku Kk 低温度可溶性合金
JP2003302122A (ja) * 2002-04-11 2003-10-24 Misawa Kankyo Gijutsu Kk 地中熱利用装置
CN1451930A (zh) * 2002-04-12 2003-10-29 米砂瓦环境技术株式会社 利用地热的融雪装置
CN201857566U (zh) * 2010-06-13 2011-06-08 尹学军 利用天然地热的地面调温融雪装置及其应用
CN103797317A (zh) * 2011-09-13 2014-05-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和热泵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14041042A1 (de) * 2012-09-13 2014-03-20 Pintsch Aben geotherm GmbH Wärmeübertrager für schienen und weichen und schienenheizeinrichtung
CN203654100U (zh) * 2013-12-26 2014-06-18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轨道梁的融冰雪装置
CN205368904U (zh) * 2016-01-07 2016-07-06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钢轨道梁加热钢管融冰雪装置
CN108302834A (zh) * 2017-01-12 2018-07-20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7159754U (zh) * 2017-08-15 2018-03-30 依科瑞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桥面、路面除冰系统
CN207079537U (zh) * 2017-08-17 2018-03-09 南京工业大学 热管式自动蓄热放热轨道融冰化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2794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0521B1 (ko) 세관형 히트파이프를 구비한 지열교환장치, 이를 이용한 도로-교량결빙 방지장치 및 지열 냉난방장치
CA2684030C (en) Heat transfer unit for heating systems and surfaces and railway point heater
US20090107650A1 (en) Geothermal Probe
CN105895992B (zh) 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微通道电池热管理系统
KR101293236B1 (ko) 터널 입출구부용 융설설비
CN110872794B (zh) 轨道梁换热系统和轨道梁
KR101611694B1 (ko) 관-핀 축열 증발기
CN108801020B (zh) 一种自驱动气液脉动相变热管式隔热导流板
JP4324223B2 (ja) 屋根の融雪構造及び融雪装置
WO2007091680A1 (ja) 屋根や庇の融雪構造及び融雪装置
CN202543764U (zh) 一种路面温度调节装置
CN112484554B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走行风相变换热系统
JP2015222154A (ja) 熱輻射ブロック及び熱輻射システム
CN114518043A (zh) 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系统的管道间隔式散热方法
CN109435993B (zh) 一种走行风冷却系统及轨道列车
CN201395758Y (zh) 路面积雪融化装置
CN220166586U (zh) 一种利用热管的融雪装置
CN219297876U (zh) 抗冻胀路基系统
KR102622913B1 (ko) 도로 포장체의 계간 지중 축열 및 방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로 융설 시스템
JP2755023B2 (ja) 軌道分岐部の融雪並びに凍結防止装置
CN114521029A (zh) 管道间隔式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磁悬浮运输系统
CN104896969A (zh) 换热模块及暖风供热系统
JPS5851561B2 (ja) 軌道面の融雪、凍結防止法
RU211401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4854410U (zh) 换热模块及暖风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