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1634A - 液体盒和使用液体盒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体盒和使用液体盒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1634A
CN110871634A CN201910812695.6A CN201910812695A CN110871634A CN 110871634 A CN110871634 A CN 110871634A CN 201910812695 A CN201910812695 A CN 201910812695A CN 110871634 A CN110871634 A CN 110871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tridge
circuit board
housing
ink cartridge
elastic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26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1634B (zh
Inventor
林雅洋
高桥宏明
石部阳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71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1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1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1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41J2/1754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with means attached to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ve ca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盒和使用液体盒的系统,液体盒能在插入方向上插入附接部中并在直立姿势中附接到附接部。液体盒包括:外壳;液体通道,从液体室在插入方向上向前延伸;密封构件,设置在液体通道中;电路板;和接合表面,位于液体通道下方。电路板包括触点,触点构造成在液体盒到附接部的附接状态下接触附接部的电触点。接合表面防止外壳在附接状态下向后移动。在直立姿势中,液体通道被定位成在竖直方向上离接合表面比电路板离接合表面近;且电路板和接合表面相对于密封构件在插入方向上位于后方。

Description

液体盒和使用液体盒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其中储存液体的液体盒,以及一种包括该液体盒和附接部的系统,该附接部能够附接到该液体盒。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包括墨盒和喷墨记录装置的系统。喷墨记录装置包括附接部,并且墨盒能够被安装在附接部中并从附接部中抽出。喷墨记录装置的附接部包括触点和能够与墨盒接合的接合部。
还已知一种设有电路板的墨盒。在该电路板上安装存储器,用于存储诸如颜色、材料成分和存储在墨盒中的墨的量之类的信息。在电路板上也形成有电极。当墨盒被安装在附接部中时,在墨盒上的电极和附接部中的触点之间建立电连接,使得喷墨记录装置能够读取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信息。
传统墨盒还可以包括能够与附接部的接合部接合的接合表面。在墨盒被附接到附接部的状态下,接合表面与该接合部接合,以保持墨盒被保持在该附接部中。该接合防止墨盒错误地从附接部弹出(例如,参见国际申请公布WO2008/056487)。
然而,在上述公开中所公开的装置中,墨盒的墨出口7被布置在高于前端表面11的竖直中心的位置处,即,在与也被定位成高于竖直中心的电路板17相邻的位置处。在该结构中,在墨从墨出口7泄漏的情况下,泄漏的墨可能粘附到电路板17。粘附到电路板17的这种墨可能导致在电路板17的电极和附接部的触点之间的电连接失效。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墨可能粘附到电路板的可能性的液体盒以及一种包括该液体盒的系统。
(1)为了达到以上和其它目的,根据一种形态,本公开提供一种液体盒,所述液体盒被构造成在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插入方向上插入到附接部中并在直立姿势中附接到所述附接部。所述液体盒包括外壳、液体通道、密封构件、电路板以及接合表面。所述外壳在其中限定储存室。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储存室连通,并且所述液体通道在所述直立姿势中从所述储存室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向前延伸。所述密封构件被设置在所述液体通道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触点,所述触点被构造成在所述液体盒附接到所述附接部的附接状态下与所述附接部的电触点接触。所述电路板的所述触点在所述直立姿势中面向上方。所述接合表面在所述直立姿势中位于所述液体通道的下方。所述接合表面被构造成接合所述附接部,以限制所述外壳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向后移动。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所述液体通道被定位成就竖直方向而言离所述接合表面比所述电路板离所述接合表面近,并且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接合表面相对于所述密封构件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位于后方。
利用上述结构,由于接合表面被定位成低于液体通道,所以例如,电路板的位置不太可能由在附接部中的蠕变变形而被改变。此外,由于液体通道被定位成在竖直方向上离接合表面比电路板离接合表面近,所以即使墨可能通过液体通道意外地泄漏,也能够抑制墨粘附到电路板。此外,由于电路板和接合表面位于密封构件的后方,因此通过通道泄漏的墨不太可能粘附到所述电路板和接合表面。
(2)根据形态(1)所述的液体盒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和抵接表面。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且能够弹性变形。所述抵接表面被构造成限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恢复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原始形状。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所述接合表面能够随着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所述外壳竖直移动,并且所述电路板以相对于所述外壳不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
利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使接合表面向下移动,使得该接合表面接合附接部。在液体盒的附接状态下,由于抵接表面抵接在附接部上以限制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恢复,第一弹性构件接收来自附接部的反作用力。通过该反作用力,液体盒向上移动,使得电路板的电极能够从下方与附接部的电触点接触。
(3)在根据形态(2)所述的液体盒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是片弹簧。
(4)根据形态(1)所述的液体盒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构件。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并且以相对于所述外壳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电路板。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所述电路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竖直移动。
利用上述结构,电路板能够竖直移动。因此,即使在将液体盒插入到附接部中期间将附接部的部件定位在电路板的移动路径上,电路板的竖直移动也允许电路板在插入期间避开在移动路径上的部件。
(5)在根据形态(4)所述的液体盒中,优选地,所述接合表面相对于所述外壳不可移动。
(6)根据形态(4)所述的液体盒可以进一步包括接合部,所述接合部由所述外壳支撑且具有所述接合表面。优选地,所述接合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在接合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接合位置处,所述接合表面与所述附接部接合,在所述缩回位置处,所述接合表面从所述附接部脱离。
利用上述结构,由于接合部能够在将液体盒插入到附接部中期间被移动到缩回位置中,所以接合部不阻碍将液体盒插入到附接部中。因此,液体盒能够在不受接合部阻碍的情况下被平缓地附接到该附接部。
(7)根据形态(6)所述的液体盒可以进一步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接合部向后延伸。优选地,所述操作部被构造成使所述接合部在所述接合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利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操作部的操作释放在接合表面和附接部之间的接合。
(8)根据形态(1)所述的液体盒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且能够弹性变形,并且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且以相对于所述外壳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能够在所述直立姿势中竖直移动。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所述接合表面能够随着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所述外壳竖直移动。
利用上述结构,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使得接合表面能够向下移动,以实现接合表面与附接部的接合。
此外,利用上述结构,允许电路板通过第二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而竖直移动。通过竖直移动,即使附接部的部件在将液体盒插入到附接部中期间位于电路板的移动路径上,该电路板也能够在将液体盒插入到附接部中期间避开该部件。
(9)根据形态(8)所述的液体盒可以进一步包括抵接表面,所述抵接表面被构造成抵靠所述附接部,以限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恢复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原始姿势。
利用上述结构,在液体盒的附接状态下,由于抵接表面抵接在附接部上以限制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恢复,第一弹性构件接收来自附接部的反作用力。通过该反作用力,液体盒向上移动,使得电路板的电极能够从下方与附接部的电触点形成接触。
(10)在根据形态(8)所述的液体盒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是片弹簧。
(11)在根据形态(8)所述的液体盒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是片弹簧。
(12)在根据形态(1)所述的液体盒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构件能够弹性变形;所述外壳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具有上表面,在所述上表面上在所述插入方向上限定规定位置,并且所述外壳能够绕枢转中心枢转地移动,在所述枢转中心处,所述接合表面抵接在所述附接部上;所述电路板具有被定位成在所述直立姿势中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与所述规定位置对准的部分;并且所述规定位置与在所述附接状态下的所述上表面和假想平面之间的相切点重合,所述假想平面表示所述外壳绕所述枢转中心枢转的轨迹。
该结构能够减小电路板随着外壳绕枢轴中心的枢转移动而移动的量。因此,能够在电路板的触点和附接部的电触点之间获得增强的定位精度。
(13)根据形态(1)所述的液体盒可以进一步包括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上推压所述外壳。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以相对于所述外壳不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并且所述电路板在所述直立姿势中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位于所述接合表面的前方;并且所述接合表面相对于所述外壳不可移动。
利用上述结构,处于附接状态的液体盒由推压构件的推压力向后推压。向后的力从接合表面被施加到附接部。作为结果,推压液体盒以绕在接合表面和附接部之间的接触点枢转,使得液体盒的位于接触点的后方的部分向下移动,并且液体盒的位于接触点的前方的部分向上移动。这里,由于电路板位于接合表面的前方,所以该电路板通过枢转移动而向上移动。由于电路板的向上移动,所以电路板的触点能够从下方与附接部的电触点接触。
(14)在根据形态(1)所述的液体盒中,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电路板,并且所述支撑部具有在所述插入方向上面向后方的后表面。优选地,所述后表面具有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倾斜,以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斜向下且向后延伸。
利用上述结构,支撑部的后表面倾斜。因此,即使属于附接部的部件在液体盒附接到附接部的附接状态下被定位在支撑部的后方,在液体盒从附接部分离期间,该部件也能够由支撑部的倾斜后表面引导,使得该支撑部能够在避开该部件的同时向后移动。
(15)在根据形态(1)所述的液体盒中,优选地,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所述接合表面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倾斜,以斜向上且向后延伸。
通过上述结构,接合表面倾斜。因此,即使接合表面在液体盒附接到附接部的附接状态下与附接部的部件接合,该部件也能够在液体盒从附接部分离期间由接合表面引导,使得接合表面能够从该部件分离。
(16)在根据形态(1)所述的液体盒中,优选地,在将所述液体盒附接到所述附接部期间所述附接部的连通管穿透所述密封构件的状态下,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附接部的所述连通管接触。
通过上述结构,液体盒在连通管穿透密封构件的状态下能够绕在密封构件和连通管之间的接触点枢转。因此,允许电路板竖直移动。此外,在这该态下,防止液体从密封构件和连通管之间泄漏。
(17)根据另一形态,本公开也提供一种系统,包括:根据形态(1)至(16)中的任一形态所述的液体盒;以及用于附接的附接部,所述液体盒能够在插入方向上插入所述附接部中。所述附接部可以包括:盒保持器,所述盒保持器被构造成容纳所述液体盒;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被设置在所述盒保持器处;以及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被设置在所述盒保持器处。所述连通管延伸穿过所述密封构件,并且在所述液体盒附接到所述盒保持器的附接状态下,将所述连通管插入在所述液体通道中。优选地,连接器包括:电触点;第一壁,所述第一壁具有第一最下端;以及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具有第二最下端。所述电触点能够在所述液体盒附接到所述盒保持器的所述附接状态下从上方接触所述液体盒的所述触点。所述电触点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最下端和所述第二最下端位于所述电触点的下方。
通过上述结构,电触点介于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然而,在上述形态(1)至(16)所述的液体盒中,由于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或第二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或液体盒的枢转,电路板能够相对于盒保持器竖直移动。因此,与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存在无关地,电路板能够向上移动,使得该电路板的触点能够在液体盒被插入到附接部中期间与电触点接触。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盒附接部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3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附接部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沿在图3A中所示的平面IIIB-IIIB截取的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直立姿势中的墨盒的透视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其直立姿势的墨盒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直立姿势的墨盒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7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直立姿势的墨盒的后侧视图;
图7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直立姿势的墨盒中的弹性构件附近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7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直立姿势的墨盒的电路板附近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被插入到盒附接部中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从图8的状态被进一步插入到盒附接部中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被附接到盒附接部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11是示出确定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是否被附接到盒附接部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确定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墨盒是否被附接到盒附接部的另一方式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处于其直立姿势的墨盒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14A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处于直立姿势的墨盒中的弹性构件附近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4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处于直立姿势的墨盒中的突起附近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墨盒被插入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盒附接部中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墨盒从图15的状态被进一步插入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盒附接部中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墨盒附接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盒附接部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18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墨盒中的突起附近的结构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18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墨盒中的突起附近的结构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处于其直立姿势的墨盒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20是示出其中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被插入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附接部中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从图20的状态被进一步插入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附接部中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被附接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附接部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2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处于其直立姿势的墨盒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24是示出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处于直立姿势的墨盒中的突起附近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5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墨盒被插入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盒附接部中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26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墨盒被附接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盒附接部的状态的竖直横截面图;并且
图27是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变体的处于其直立姿势的墨盒的竖直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在参考附图的同时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应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的示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中作出变型和变体。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12描述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
<打印机10的概述>
如在图1中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0被构造成基于朝向片材喷射墨滴的喷墨记录方法在纸片材上记录图像。打印机10包括记录头21、盒附接部110和墨管20。储存待被供应到记录头21的墨的墨盒30能够可拆卸地附接到盒附接部110。墨管20将记录头21连接到盒附接部110。在盒附接部110的一端中形成开口112。墨盒30和盒附接部110组成本公开的系统。
墨盒30通过开口112被插入到盒附接部110中,以便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墨盒30也通过112从盒附接部110抽出。图1示出所述墨盒30中的一个墨盒处于其在盒附接部110中的附接状态下,即,处于墨盒30已经被完全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状态下。图10示出图1的墨盒30和盒附接部110。即,图10示出墨盒30的附接状态。
在下面的描述中,墨盒30被插入到盒附接部110中的方向被定义为向前方向51。此外,当墨盒30被向前插入并附接到盒附接部110中时的墨盒30的姿势被定义为直立姿势。因此,当处于其附接状态时,墨盒30处于直立姿势。图1以及图4至图10示出了处于该直立姿势的墨盒30。向后方向52被定义为与向前方向51相反的方向,并且是墨盒30从盒附接部110中被抽出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方向被定义为与重力的方向垂直并且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两者都与水平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与重力的方向交叉。此外,向下方向53被定义为重力的方向,向上方向54被定义为与重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此外,如在图7A至图7C中所示,与向前方向51和向下方向53垂直的方向分别被定义为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更具体地,当墨盒30处于其直立姿势(在图1中所示的附接状态)时,向右方向55被定义为当从后方观察墨盒30时向右延伸的方向,并且向左方向56为向左延伸的方向,如在图7A中所示。
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向前方向51和向后方向52将统称为前后方向,向上方向54和向下方向53统称为竖直方向,向右方向55和向左方向56统称为左右方向。
在墨盒30被完全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状态下,墨盒30具有在竖直方向(即,高度方向)上的高度;在前后方向(即,深度方向)上的深度;以及在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宽度。
当墨盒30处于其直立姿势时,墨盒30的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对应,墨盒30的高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对应,并且墨盒30的深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对应。
墨盒30在处于直立姿势的同时通过开口112(参见图8和图9)被向前插入到盒附接部110中,并且墨盒30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参见图10)。墨盒30在处于直立姿势的同时被从盒附接部110向后抽出。
每一个墨盒30都储存打印机10能够用于打印的墨。如在图1中所示,当墨盒30在盒附接部110中处于其附接状态时,每一个墨盒30都通过相应的墨管20被连接到记录头21。记录头21包括副容器28和喷嘴29。所述副容器28中的每一个副容器都临时保持待通过相应的墨管20供应的墨。记录头21根据喷墨记录方法通过喷头29喷射从副容器28供应的墨。更具体地,记录头21包括头控制板(未示出),以及与喷嘴29一一对应的压电元件29A。头控制板选择性地将驱动电压施加到压电元件29A,以便从喷头29喷射墨。
打印机10还包括片材盘15,馈送辊23、输送路径24、一对输送辊25、压板26、一对排出辊27以及排出盘16。馈送辊23将来自片材盘15的每一张片材馈送到输送路径24上,并且输送辊25将片材输送到压板26上。当片材通过压板26时,记录头21将墨喷射到该片材上,从而将图像记录在该片材上。排出辊27接收已经经过压板26的片材,并将该片材排出到设置在输送路径24的下游端上的排出盘16中。
<盒附接部110>
如在图2中所示,盒附接部110包括盒保持器101、盖111、盖传感器118以及四组管102、容器103、光学传感器113、突起部114以及连接器130。
<盒保持器101>
在图2中所示的盒保持器101组成盒附接部110的外壳。盒保持器101具有盒形状。盒保持器101内部形成内部空间104。
如在图2中所示,盒保持器101包括端壁57、底壁59、顶壁58和一对侧壁60。底壁59从端壁57的底边缘向后延伸。顶壁58从端壁57的顶边缘向后延伸,并且与底壁59竖直地分离。侧壁60从端壁57的相应右边缘和左边缘向后延伸。从端壁57的右边缘延伸的侧壁60被连接到底壁59和顶壁58的右边缘,而从端壁57的左边缘延伸的侧壁60被连接到底壁59和顶壁58的左边缘。因此,侧壁60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分别将顶壁58连接到底壁59。
底壁59形成有凹陷部33。凹陷部33从底壁59的上表面向下凹部。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3是竖直地穿透底壁59的厚度的通孔。然而,凹陷部33不是必须穿透底壁59。凹陷部33被定位成比相应的管102向后更远。
在前后方向上与端壁57相反的盒保持器101的端部敞开,用作开口112。开口112与盒保持器101的内部空间104连通。当使用打印机10时,用户面对开口112。
盒保持器101的内部空间104由端壁57、底壁59、顶壁58以及侧壁60限定。分隔壁(未示出)将内部空间104分隔成四个隔间。管102、容器103、光学传感器113、突起部114和连接器130中的每一个均被设置在内部空间104的各自隔间中。应注意的是,在内部空间104中的隔间的数目不限于四个。
<盖111>
如在图1中所示,盖111被设置在形成在盒保持器101中的开口112附近。盖111能够通过在盒保持器101上闭合和打开来覆盖开口112或将开口112暴露于外部。盖111被支撑在枢轴109上,枢轴109在盒保持器101的限定开口112的底边缘的部分附近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利用该构造,盖111能够从关闭位置(参见图1)枢转,用于将开口112覆盖到打开位置,使得盖111的顶边缘向前移动。当盖111处于打开位置中时,用户能够通过形成在盒保持器101中的开口112将墨盒30插入到盒保持器101中。当盖111处于关闭位置时,用户不能将墨盒30插入到盒保持器101中,或将墨盒30从盒保持器101抽出。
<盖传感器118>
如在图1中所示,盖传感器118被布置在盒保持器101上的开口112的顶边缘附近。盖传感器118包括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当盖111处于关闭位置时,盖111的一部分被布置在光从光发射部朝向光接收部行进的光学路径中,从而阻碍光到达在盖传感器118中的光接收部。因此,盖传感器118向控制器1输出低电平信号(参见图1)。当盖111未处于关闭位置时,即当盖111与盖传感器118分离时,盖111不中断光从光发射部行进到光接收部。因此,盖传感器118向控制器1输出高电平信号。
<管102>
在图2中所示的每一根管102都是由树脂形成的中空圆筒形构件。如在图2中所示,管102位于组成盒保持器101的端壁57的下部中。管102比盒保持器101的端壁57向后突出得更远。每一个管102的后端(远端)和前端(近端)两者都敞开。
每一个管102都在其中具有内部空间102A。阀115和螺旋弹簧116被容纳在各自的内部空间102A中。通过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阀115打开和关闭在管102的远端中形成的开口102B。螺旋弹簧116将阀115向后推压。因此,在未向阀115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当墨盒30未被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时),阀115关闭开口102B。当未向阀115施加外力时,由螺旋弹簧116推压的阀115的后端从开口102B突出,以比开口102B向后延伸得更远。
槽口(未示出)在每一个管102的远端处的周壁中形成,并且特别是在周壁的从关闭开口102B的阀115的一部分(即,阀115的前端)向后定位的部分中形成。
<容器103>
如在图2中所示,容器103被设置在盒保持器101前方。每一个容器103都具有盒形状,该盒形状允许在其中储存墨。每一个容器103都具有顶部,该顶部通过空气连通端口124向外部敞开。因此,容器103的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在容器103中的内部空间经由对应的墨管20与对应的管102的前端连通。通过该布置,从管102的内部空间102A流出的墨在容器103中积聚。容器103的内部空间也通过对应的墨管20与记录头21连通。因此,储存在容器103的内部空间中的墨通过对应的墨管20被供供应到记录头21。
应注意的是,盒附接部110不需要设有容器103。在该情况下,管102的前端在不穿过容器103的情况下经由墨管20与记录头21连通。
<光学传感器113>
如在图2中所示,光学传感器113被布置成盒保持器101的顶壁58附近。每一个光学传感器113都包括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光发射部被布置在光接收部的右侧或左侧,并且与该光接收部间隔开。
光学传感器113被构造成向控制器1输出检测信号。信号根据光接收部是否接收到从对应的光发射部发出的光而不同。例如,当光接收部不能接收到从对应的光发射部发出的光时(即,当接收到的光小于规定强度时),光学传感器113可以向控制器1输出低电平信号;并且当光接收部能够接收到从对应的光发射部发出的光时(即,当接收到的光大于或等于规定强度时),光学传感器113可以向控制器1输出高电平信号。这里,控制器1是用于控制打印机10的整体操作的装置,并且例如由CPU、ROM和RAM构成。
<突起部114>
如在图2中所示,突起部114从盒保持器101的顶壁58向下突起。突起部114在前后方向上从相应的光学传感器113向后布置。
<连接器130>
如在图2至图3B中所示,每一个连接器130都包括四个触点132,以及容纳四个触点132的壳体131。
如在图2中所示,电路板133被固定到盒保持器101的顶壁58附近。电路板133被定位成比管102和光学传感器113向后得更远,并且比突出部114向前得更远。电路板133被固定到盒保持器101。连接器130的壳体131通过螺钉、焊接等(未示出)被固定到电路板133的底表面。因此,连接器130经由电路板133被固定到盒保持器101。应注意的是,连接器130不需要被固定到盒保持器101。例如,连接器130可以以可移除的方式被配合到或者以其它方式被附接到电路板133的底表面。
如在图3A和3B中所示,每一个连接器130的壳体131都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狭槽135在壳体131中形成,以经由后表面131B从底表面131A跨到顶表面131C。四个狭槽135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四个狭槽135在壳体131中提供四个内部空间。每一个触点132都被布置在所述四个内部空间中的一个内部空间中。因此,连接器130包括四个触点132。应注意的是,狭槽135的数目不限于四个,并且因此,设置在连接器130中的触点132的数目也不限于四个。
触点132由壳体131支撑,每一个触点132都处于由对应狭槽135形成的内部空间中。触点132由柔性且导电的构件构成。触点132的底端部132A比壳体131的底表面131A向下突出得更远。触点132的底端部132A能够弹性地向上变形。
触点132的顶端部132B(参见图3B)被安装在电路板133上。通过该构造。触点132被电连接到安装在电路板133上的电路。换句话说,触点132被电连接到电路。该电路也被电连接到控制器1(参见图1)。
壳体131包括后壁136、前壁137、右壁138和左壁139。后壁136、前壁137、右壁138和左壁139从壳体131的底表面131A向下突出。后壁136、前壁137、右壁138和左壁139的底边缘被定位成比触点132的底边缘低。
后壁136被定位成比触点132的底端部132A向后得更远。前壁137被定位成比触点132的底端壁132A向前得更远。后壁136和前壁137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对齐。右壁138被定位成比触点132的底端部132A向右得更远,并且左壁139被定位成比触点132的底端部132A向左得更远。右壁138和左壁139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对齐。右壁138的前边缘被连接到前壁137的右边缘,并且右壁138的后边缘被连接到后壁136的右边缘。左壁139的前边缘被连接到前壁137的左边缘,并且左壁139的后边缘被连接到后壁136的左边缘。
<墨盒30>
在图4至7C中所示的墨盒30是用于储存墨的容器。一个墨盒30能够被容纳在盒保持器101的内部空间104中分隔的四个隔间中的每一个隔间中(参见图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墨盒30能够被容纳在盒附接部110中。所述四个墨盒30中的每一个墨盒30均与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墨颜色中的一个颜色相对应。这四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的墨被储存在对应的墨盒30中。盒附接部110能够容纳的墨盒30的数目不限于四个。
除非另外指出,否则下面都假定墨盒30处于其直立姿势。换句话说,墨盒30的竖直、前后和左右方向基于处于直立姿势的墨盒30定义。
如在图4至图7C中所示,每一个墨盒30都包括外壳31、密封构件76、突起部43、凸起67、弹性构件90、凸起部70以及电路板64。
<外壳31>
外壳31包括前壁40、后壁41、顶壁39、底壁42和一对侧壁37与38。前壁40和后壁4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顶壁39被布置在前壁40和后壁41之间,并且从前壁40的顶边缘延伸到后壁41的顶边缘。底壁42被布置在前壁40和后壁41之间,并且从前壁40的底边缘延伸到后壁41的底边缘。即,顶壁39和底壁42中的每一个壁都将前壁40连接到后壁41。顶壁39和底壁42在重力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侧壁37和侧壁38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侧壁38和39的周缘被分别连接到前壁40、后壁41、顶壁39和底壁42。
在墨盒30处于其直立姿势的状态下,从后壁41到前壁40的方向等效于向前方向51,从前壁40到后壁41的方向等效于向后方向52,从顶壁39到底壁42的方向等效于向下方向53,从底壁42到顶壁39的方向等效于向上方向54,从侧壁38到侧壁37的方向等效于向右方向55,并且从侧壁37到侧壁38的方向等效于向左方向56。另外,在直立姿势中,前壁40的前表面40A面向前,后壁41的后表面41A面向后,底壁42的底表面42A面向下,顶壁39的顶表面39A面向上,侧壁37的右表面37A面向右,并且侧壁38的左表面38A面向左。
前壁40由前壁40B和前壁40C构成,并且前壁40C被定位成比前壁40B向后得更远。即,前壁40B的前表面和前壁40C的前表面组成前壁40的前表面40A。
底壁42由底壁42B和底壁42C构成,并且底壁42C被定位成比底壁42B更高。底壁42B的底表面和底壁42C的底表面组成底壁42的底表面42A。底壁42C从前壁40B的底边缘连续地向后延伸。底壁42B和底壁42C通过前壁40C结合。
墨盒30具有整体扁平形状,在该整体扁平形状中,其左右尺寸(宽度)小于其前后尺寸(深度),并且竖直尺寸和前后尺寸(高度和深度)大于左右尺寸(宽度)。
墨盒30被构造成通过穿过在盒附接部110的盒架101中形成的开口112向前插入墨盒30而被附接到盒保持器101。墨盒30被构造成通过穿过开口112向后拉动墨盒30而被从盒保持器101移除。
如在图6中所示,外壳31在其中限定用于存储墨的储存室32。储存室32位于前壁40和后壁41之间、顶壁39和底壁42之间,以及一对侧壁37和38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储存室32由前壁40的与前表面40A相反的表面(前壁40的后表面)、后壁41的与后表面41A相反的表面(后壁41的前表面)、顶壁39的与顶表面39A相反的表面(顶壁39的下表面)、底壁42的与底表面42A相反的表面(底壁42的上表面)、侧壁37的与右表面37A相反的表面(侧壁37的左表面),以及侧表面38的与左表面38A相反的表面(侧壁38的右表面)限定。
在外壳31中,至少后壁41能够发射光,使得能够从外壳31的外部观察在储存室32中存储的墨的液面。
外壳31还包括圆筒75,圆筒75从前壁40C的前表面40A向前突出。圆筒75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圆筒75在其中限定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通道75A。也就是说,圆筒75和通道75A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与墨盒30的插入方向一致。在圆筒75的前端形成开口75B,并且开口75B与通道75A连通。通道75A具有与储存室32连通的后端。即,通道75A被设置在前壁40C处以向前开口。换句话说,通道75A在前后方向上穿透前壁40,并且提供在储存室32与外壳31的外部之间的连通。
通道75A在其中容纳阀79和螺旋弹簧80。阀79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打开和关闭开口75B。螺旋弹簧80向前推压阀79。因此,在没有对阀79施加外力的状态下,阀79牢固地接触配合在开口75B中的密封构件76。当对阀79施加外力时,阀79与密封构件76分离,由此允许储存在储存室32中的墨通过通道75A和开口75B被供应到外壳31的外部。顺便提及,用于在开口75B的打开和关闭之间切换的结构不限于阀79构成的结构。例如,开口75B可以通过固定到圆筒75的密封件封闭。
在外壳31的顶壁39中形成空气连通端口140。密封件141在将墨盒30插入到盒附接部110中之前密封空气连通端口140。密封件141能够从空气连通端口140剥离。通过在将墨盒30插入到盒附接部110中之前将密封件141从空气连通端口140剥离,储存室32能够经由空气连通端口140与周围环境连通。
顺便提及,储存室32可以通过不涉及密封件141的剥离的装置与环境空气连通。例如,可以在空气连通端口140中设置阀,以便实现储存室32的状态在与环境空气连通的连通状态和不与环境空气连通的非连通状态之间的切换。
顺便提及,前壁40、后壁41、顶壁39、底壁42以及侧壁37和38每一个均可以与实施例中的前壁40相同的方式由多个壁构造,或者每一个均可以由单个壁构成,正如后壁41一样。
又替代地,包括前壁40的前表面40A、后壁41的后表面41A、顶壁39的顶表面39A、底壁42的底表面42A、侧壁37的右表面37A以及侧壁38的左表面38A的墨盒30的表面不需要被分别形成为单个平坦表面。
前壁40的前表面40A是当墨盒30处于其直立姿势时,用户从前侧观察能够看到的外壳31的表面。根据本公开的概念,前表面包括:外壳31的被定位得最向前的表面(前表面40A);和位于外壳31的最向前表面和最向后表面(后表面41A)之间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点之前的表面。
后壁41的后表面41A是当墨盒30处于其直立姿势时,用户从后侧观察能够看到的外壳31的表面。本公开中的后表面的概念包括:外壳31的被定位得最向后的表面(后表面41A);和位于外壳31的最向后表面和最向前表面(前表面40A)之间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点之后的表面。
顶壁39的顶表面39A是当墨盒30处于其直立姿势时,用户从上方观察能够看到的外壳31的表面。本公开中的顶表面的概念包括:外壳31的最顶表面(顶表面39A);和在外壳31的该最顶表面和最底表面(底表面42A)之间的竖直中间点上方的表面。
底壁42的底表面42A是当墨盒30处于其直立姿势时,用户从下方观察能够看到的外壳31的表面。本公开中的底表面的概念包括:外壳31的最底表面(底表面42A);和在外壳31的该最底表面和最顶表面(顶表面39A)之间的竖直中间点下方的表面。
侧壁37的右表面37A是当墨盒30处于其直立姿势时,用户从右侧观察能够看到的外壳31的表面。
侧壁38的左表面38A是当墨盒30处于其直立姿势时,用户从左侧观察能够看到的外壳31的表面。
<密封构件76>
如在图6中所示,密封构件76被布置在通道75A中。密封构件76由橡胶等形成的弹性构件构成。密封构件76是在其中心形成有通孔76A的环形构件。通孔76A具有圆形横截面。通孔76A的直径小于对应于盒附接部110中的对应管102的外径(参见图2)。如在图6中所示,密封构件76被布置在圆筒75的开口75B附近,使得通孔76A在前后方向上与开口75B处于相同的位置处。密封构件76的外径大于开口75B的直径。因此,当密封构件76被配合在开口75B中时,在密封构件76和圆筒75之间形成气密密封,以在它们之间提供不透光密封。
通过众所周知的手段防止密封构件76脱离圆筒75。例如,密封构件76可以通过将密封构件76夹在圆筒75和放置在圆筒75上方的盖(未示出)之间而被固定在圆筒75中,或者可以通过粘合剂被固定在圆筒75中。
<突起部43>
如在图4和图6中所示,突起部43被设置在顶壁39的顶表面39A的后部上。
<凸起67>
如在图4和图6中所示,凸起67被设置在顶壁39的顶表面39A上。凸起67从顶表面39A向上突起并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凸起67位于突起部43的前方。
由盒附接部110的光学传感器113(参见图2)发射的光被构造成在凸起67的右表面或左表面上入射。因此,光所入射的凸起67的表面被称为“挡光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凸起67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板,该树脂材料包含例如能够阻挡或衰减光的彩色材料(黑色颜料)。作为变体,可以将防止光的通过的材料(诸如铝箔)固定到至少凸起67的挡光表面。
<弹性构件90>
如在图5、6和7B中所描绘的那样,外壳31包括形成在底壁42中的凹部34。凹部34从底表面42A向上凹进。凹部34位于圆筒75的后方。弹性构件90被设置成从凹部34的侧表面34A大致向前突出,侧表面34A向前面对并限定凹部34的一部分。更具体地,弹性构件90从侧表面34A突出,以朝向前方向下延伸。因此,弹性构件90相对于底表面42A倾斜。
弹性构件90包括主体93、第一突起91和第二突起92。主体93从凹部34的侧表面34A向前且向下延伸。第一突起91从主体93的自由端部(前端部)向下突出。第一突起91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第一突起91具有朝向后方向上倾斜的后表面91A。第一突起91具有朝向后向下倾斜的前表面91B。前表面91B具有位于凹部34内的上边缘。
第二突起92在第一突起91与主体93的近端部(后端部)之间的位置处从主体93向下突出。第二突起92具有大致面向下的底表面92A。第二突起92具有小于第一突起91的突出长度的突出长度。即,第一突起91的下端被定位成低于第二突起92的下端(底表面92A)。
顺便提及,弹性构件90可以从除了侧表面34A之外的表面突出。例如,弹性构件90可以从凹部34的侧表面34B(面向后的表面,参见图6)突出,以斜向后且向下延伸。
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被定位成低于圆筒75的通道75A。后表面91A相对于密封构件76位于后方。此外,关于竖直方向,后表面91A和通道75A在两者之间限定距离L1(最短距离),该距离L1小于在通道75A和电路板64之间限定的距离L2(最短距离)。即,通道75A被定位成在竖直方向上比电路板64更靠近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
弹性构件90能够弹性地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构件90是片弹簧,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其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弹性构件90被构造成:当在其上施加外力时弹性变形,使得弹性构件90的包括第一突起91的前端部(主体93的自由端部)竖直地移动(参见图8)。
<凸起部70和电路板64>
如在图4、6和7C中所示,外壳31还包括凸起部70,该凸起部70被设置在顶壁39上。凸起部70从顶壁39的顶表面39A向上突出。凸起部70相对于突起部43向前定位,并且相对于凸起67向后定位。凸起部70位于密封构件76的后方。本实施例的凸起部70具有后表面70A。后表面70A的上端部是朝向后方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70B。
凸起部70从下方支撑电路板64。换句话说,电路板64被支撑在凸起部70的上表面70C上。电路板64被竖直地布置在弹性构件90的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之上。特别地,当在竖直方向上观察时,后表面91A和电路板64彼此重叠。换句话说,后表面91A和电路板64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重叠。
电路板64包括衬底63和四个电极65。衬底63具有上表面63A。由凸起部70的上表面70C支撑的衬底63的上表面63A面向下。
衬底63是由玻璃环氧树脂等形成的刚性衬底。电极65被形成在衬底63的上表面63A上。在衬底63上还安装有存储器(未示出)。
应注意的是,电极65的数目是基于在盒附接部110中的触点132(参见图2)的数目来确定的,并且电极65的数目不限于四个。替代地,衬底63可以是柔性衬底,而不是刚性衬底。
利用光聚合物将衬底63结合到凸起部70的上表面70C。换句话说,衬底63由凸起部70支撑,使得衬底63不能够相对于外壳31移动。这里,电路板64(衬底63)可以利用除了光聚合物以外的粘合剂结合到上表面70C,或者可以借助于除了粘合剂之外的手段(诸如热捻缝)被固定到上表面70C。
存储器(未示出)存储与墨盒30有关的信息,该信息能够由打印机10的控制器1读取。与墨盒30有关的信息可以是指定批号、制造日期、墨颜色等的数据。顺便提及,存储器(未示出)还可以存储与指示储存在墨盒30中的墨的量的数据有关的信息,诸如消耗的墨量。存储器可以是半导体存储器,诸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
Figure BDA0002185482870000241
)或易失性存储器(例如,SRAM)。
顺便提及,电池也可以被安装在衬底63上。电池可以用于对存储器供电并且被电连接到存储器(未示出)。例如,电池可以是纽扣形电池(纽扣电池)。在存储器包括SRAM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从电池供应的电力将信息保留在存储器中,而无需从打印机10供电。
替代地,代替电池,可以将除电池之外的电子部件安装在衬底63上,用于向存储器供电。例如,能够采用处于荷电状态的电容器作为该电子部件的另一示例。可以通过被插入在打印机10的主体中或者通过从外部电源接收电力来对电容器充电。
形成在衬底63上的四个电极65中的每一个电极都对应于在盒附接部110中的四个触点132中的每一个触点(参见图3B)。如在图4和图7C中所示,每一个电极65都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电极65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在衬底63的上表面63A上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每一个电极65都被电连接到存储器(未示出)。
<将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操作>
然后,将描述用于将墨盒30安装在盒附接部110的盒保持器101中的操作。
图6示出在被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之前的墨盒30。此时,密封件141密封空气连通端口140,使得储存室32不与大气连通。在将墨盒30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之前,用户剥离密封件141,从而将储存室32打开到大气。另外,在墨盒30被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之前,阀79与密封件76接触。因此,防止储存在储存室32中的墨通过通孔76A流出墨盒30。
如在图2中所示,在墨盒30没有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状态下,在光学传感器11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没有任何元件。因此,允许光从光发射部行进到光接收部。此时,光学传感器113将高电平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参见图1)。此外,在将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之前,阀115关闭开口102B,并且阀115的后端从开口102B向后突出。
为了将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用户通过盒附接部110的开口112将墨盒30向前插入到盒保持器101中(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中,墨盒30在直立姿势中被插入到盒保持器101中。然而,作为代替,墨盒30可以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姿势被插入到盒保持器101中。
当墨盒30通过开口112被向前插入到盒保持器101中时,弹性构件90的第一突起91的前表面91B从后方抵靠盒保持器101的底壁59。当墨盒30从该状态被进一步向前插入到盒保持器101中时,由于从底壁59施加到前表面91B的反作用力,前表面91B相对于底壁59被向前引导。作为结果,弹性构件90弹性变形,使得其自由端部(前端部)向上移动。已变形的弹性构件90具有在侧视图中向下凸出的弯曲形状,如在图8中所示。
如在图9中所示,当墨盒30被向前插入到盒保持器101中时,盒附接部110的管102穿过密封构件76的通孔76A(开口75B),以被插入到圆筒75的通道75A中。此时,管102的外周向表面紧密接触密封构件76的内周向表面(该表面限定通孔76A)。该构造不仅在圆筒75和管102之间形成防止墨泄漏到盒保持器101中的液密密封,而且还固定圆筒75相对于盒保持器101的位置。
插入在通道75A中的管102还接触并向后推动阀79。通过该动作,阀79克服螺旋弹簧80的向前推压力而与密封构件76分离。
此外,在管102的远端接触阀79的同时,阀79从阀115的后侧接触阀115并向前推动阀115。因此,阀115克服螺旋弹簧116的推压力而向前移动。通过该动作,管102的内部空间102A通过开口102B与管102的外部连通。
作为结果,储存在储存室32中的墨能够经由管102的内部空间102A流入到容器103和记录头21中。此时(在图9中所示的状态下),电路板64尚未与盒附接部110接触。
在图9的状态下,螺旋弹簧80和螺旋弹簧116的向后推压力被施加到墨盒30。然而,由于用户握住墨盒30,所以墨盒30不向后移动。
在墨盒30从图8的状态将盒保持器101向前插入到图9的状态期间,电路板64在连接器130的后壁136下方通过,在后壁136下方向前移动(参见图9),并到达触点132下方的位置。此时,在电路板64上的电极65和触点132之间的竖直方向上的存在间隙。换句话说,电极65与触点132分离。此外,虽然突起部43到达突起部114下方的位置,但是在突起部114和突起部43之间仍然存在间隙。换句话说,突起部114与突起部43分离。
基本上在电路板64到达触点132的竖直下方的位置处并且突起部43到达突起部114的竖直下方的位置处的同时,弹性构件90的第一突起91到达盒保持器101的底壁59的凹陷部33的竖直上方的位置。即,第一突起91与底壁59分离。由于第一突起91因此不再被施加来自底部的反作用力,所以第一突起91通过弹性构件90(主体93)的弹性向下移动,并且接合凹陷部33(参见图10)。
此时,弹性构件90的第二突起92的底表面92A从下方与底壁59接触。在第二突起92的底表面92A与底壁59接触的状态下,弹性构件90仍然是弯曲的,即弹性构件90的弹性尚未完全恢复。换句话说,第二突起92的底表面92A抵靠底壁59,以限制弹性构件90通过其弹性恢复其原始形状。作为结果,弹性构件90经由第二突起92从底壁59被施加向上的反作用力。墨盒30通过被施加到弹性构件90的向上反作用力向上提升。
由于墨盒30的向上移动,电路板64的电极65从下方接触相应触点132,由此使触点132向上弹性变形(参见图10)。也就是说,电极65被电连接到触点132,同时使触点132向上弹性变形。在四个电极65接触相应的触点132使得能够在它们之间传导电流的情况下,对电极65施加电压Vc,电极65接地,并且将电力供应到电极65。通过在触点132和电极65之间的该电连接,安装在电路板64上的存储器(未示出)也被电连接到控制器1(见图1)。因此,控制器1能够访问存储器(未示出),使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能够被输入到控制器1中(参见图1)。
此外,突起部43(其顶表面)从下方与突起部114形成接触。突起部43与突起部114的该接触用于将竖直定位的墨盒30固定在盒保持器101中(参见图10)。
同时,当电路板64到达触点132的竖直下方的位置并且突起部43到达突起部114的竖直下方的位置时,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面向后并且与凹陷部33的侧表面33A相对。侧表面33A是限定凹陷部33的一部分并面向前方的表面。当用户在此时从墨盒30释放他的手时,墨盒30通过螺旋弹簧80和116的推压力向后移动。因此,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从前方与侧表面33A形成接触,从而防止墨盒30进一步向后移动。也就是说,第一突起91在后表面91A处接合凹陷部33,以在前后方向上为墨盒30提供定位,如在图10中所示。下面,在后表面91A与侧表面33A之间的接触的点将被称为接触点44(参见图10)。
在图10中所示的状态下,墨盒30处于与盒附接部110的附接状态。在附接状态下,盒保持器101将墨盒30保持在内部空间104中。
下面,将参考图10描述已在盒附接部110中的墨盒30的附接状态。
在图10中所描绘的附接状态下,盒附接部110的管102被插入圆筒75的通道75A内部。因此,储存室32中的墨能够流入到管102的内部空间102A中。
此外,凸起67位于光学传感器11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因此,凸起67阻挡光从光发射部到光接收部的传播。即,在墨盒30的附接状态下,凸起67位于从光发射部辐射的光的光学路径中。换句话说,光学传感器113被布置成使得当墨盒30处于附接状态下时,凸起67的挡光表面位于从光发射部辐射的光的光学路径上。此时,光学传感器113将低电平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参见图1)。
另外,在图10中所示的附接状态下,连接器130的前壁137位于电路板64的前方,而连接器130的后壁136位于电路板64的后方。即,电极65在墨盒30处于附接状态下时在前后方向上介于前壁137和后壁136之间。换句话说,后壁136和前壁137在前后方向上并置,电极65介于其间。
此外,如在图3B中所示,在墨盒30的附接状态下,连接器130的右壁138位于电路板64的右侧,而连接器130的左壁139位于电路板64的左侧。此外,右壁138和左壁139的底边缘被定位成比电极65低。利用该结构,当墨盒30处于附接状态下时,右壁138和左壁139在左右方向上将电极65夹在右壁138和左壁139之间。也就是说,右壁138和左壁139在左右方向上并置,电极65介于其间。
此外,在图10中所示的墨盒30的附接状态下,电路板6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在前后方向上限定在外壳31的上表面上的规定位置45处(在本实施例中,在凸起部70的上表面70C上)。这里,规定位置45是在附接状态下的上表面70C与虚拟平面46之间的相切点,虚拟平面46表示外壳31绕接触点44枢转的轨迹,接触点44是后表面91A抵接在侧表面33A上的位置。也就是说,电路板64的一部分在前后方向(墨盒30的插入方向)上与规定位置45对准。在本实施例中,当竖直地观察时,电极65与规定位置45(即,接触点44)重叠。换句话说,电路板64的一部分被竖直地定位在接触点44上方。
为了从盒附接部110的盒保持器101中抽出墨盒30,用户握住墨盒30以向后移动墨盒30。通过该操作,反作用力从凹陷部33的侧表面33A被施加到弹性构件90的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由于反作用力,弹性构件90弹性变形,使得第一突起91骑跨到后壁59上。因此,第一突起91不再阻止墨盒30的向后移动。同时,由于弹性构件90的第二突起92不再从底壁59接收向上的反作用力,所以墨盒30向下移动。墨盒30的向下移动分别将电路板64和突起部43与触点132和突起部114分离。当墨盒30被用户进一步向后拉出时,墨盒30能够被从盒附接部110移除。
<检测墨盒30到墨盒附接部110的附接>
接下来,将参考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用于检测将墨盒30附接到盒附接部110的操作。
图11和图12的流程图被构造成在用户打开盖111时启动。也就是说,控制器1被构造成响应于接收从盖传感器118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来启动图11的流程图或图12的流程图。
如在图11中所示,在S10中,控制器1(参见图1)确定盖111是否处于关闭位置。具体地,当从盖传感器118输出的信号变为低电平信号时,控制器1确定盖111处于关闭位置。
在盖111不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S10:否),控制器1重复在S10中的确定,直到确定盖111关闭,即,直到从盖传感器118输出的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当确定盖111处于关闭位置时(S10:是),在S20中,控制器1确定墨盒30的电路板64上的存储器(未示出)是否能够访问,即控制器1是否能够读取或写入内存。当触点132与电路板64上的电极65接触并被电连接到电路板64上的电极65时,控制器1能够访问电路板64上的存储器。当触点132不与电路板64上的电极65接触时,控制器1不能访问存储器。
如果控制器1不能访问电路板64的存储器(S20:否),则在S30中,控制器1确定没有墨盒30被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通过在设置在打印机10的外壳上的显示面板(未示出)上显示消息和/或从扬声器(未示出)发出嘟嘟声或其它声音来通知用户没有安装墨盒30。
当控制器1能够访问电路板64时(S20:是),在S40中,控制器1确定从光学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当凸起67位于光学传感器11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时,光学传感器113将低电平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当凸起67不位于光学传感器113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时,光学传感器113将高电平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
当从光学传感器113输出到控制器1的信号为高电平时(S40:高),则控制器1在S50中确定异常墨盒30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通过在设置在打印机10的外壳上的显示面板(未示出)上显示消息和/或从扬声器(未示出)播放嘟嘟声或其它声音来通知用户安装了异常墨盒30。
另一方面,如果由光学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是低电平的(S40:低),则在S60中,控制器1确定正常墨盒30被附接到盒附接部110。
在图11的流程图中,控制器1基于电路板64是否可接近来确定墨盒30是否被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并且基于从光学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的电平确定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的墨盒30是否正常。
替代地,控制器1可以被构造成基于从光学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的电平来确定墨盒30是否被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并且基于电路板64是否可访问来确定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的墨盒30是否正常。接下来将参考图12中的流程图来描述在该变体中的步骤。
参考图12,控制器1首先在S110中确定盖111是否处于关闭位置,与在图11的流程图的S10中相同。在确定111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S110:否),控制器1重复在S110中的确定,直到确定盖111处于关闭位置为止,即,直到从盖传感器118输出的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为止。
当控制器1在S110中确定盖111处于关闭位置时(S110:是),在S120中,控制器1确定从光学传感器113输出到控制器1的信号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如果由光学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是高电平的(S120:高),则在S130中,控制器1确定没有墨盒30被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在这种情况下,与在图11的S30中相同,控制器1通知用户没有安装墨盒30。
然而,如果由光学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是低电平的(S120:低),则在S140中,控制器1确定墨盒30的电路板64是否可访问。
如果控制器1不能访问电路板64(S140:否),则在S150中,控制器1确定异常墨盒30被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在这种情况下,与在图11的S50中相同,控制器1通知用户安装了异常墨盒30。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器1能够访问电路板64(S140:是),则在S160中,控制器1确定正常墨盒30被安装在盒附接部110中。
<第一实施例的操作优点和技术优点>
根据所述实施例,通道75A被定位成在竖直方向上比电路板64更靠近后表面91A。通过该结构,可能通过通道75A意外地泄漏的墨不太可能粘附到电路板64上。此外,由于电路板64和后表面91A位于密封构件76的后方,所以通过通道75A泄漏的墨不太可能粘附到电路板64和后表面91A上。
在所描绘的第一实施例中,通道75A被定位成在竖直方向上比墨盒30的顶表面39A更靠近底表面42A(即,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换句话说,在墨盒30的已附接姿势中,在圆筒75的轴线与第一突起91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最短距离)短于圆筒75的轴线与突起部43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最短距离)。通过该结构,与第一突起91被布置在顶表面39A上的结构相比,力矩能够变得更小,并且因此,能够使从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施加到盒附接部110的负载更小。因此,在盒附接部110中不太可能发生蠕变变形,由此提高了电路板64的定位精度。
此外,弹性构件90能够弹性变形,以使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向下移动,由此允许第一突起91(后表面91A)与凹陷部33(侧表面33A)接合。在墨盒30的附接状态下,当第二突起92的底表面92A抵接在盒附接部110的底壁59上以限制弹性构件90的弹性恢复时,弹性构件90接收来自底壁59的反作用力,使墨盒30通过该力向上移动。由于墨盒30的向上移动,电路板64的电极65能够相应地与盒附接部110的触点132形成接触。
通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电路板64由外壳31支撑,使得电路板64不能够相对于外壳31移动。因此,电路板64能够被相对于壳体31稳定地定位。
此外,密封构件76能够弹性变形。因此,由于密封构件76的弹性,允许插入在盒附接部110中的墨盒30绕接触点44枢转。电路板64位于前后方向上的规定位置45处,规定位置45与在顶壁39和假想平面46之间的相切的点重合,假想平面46表示外壳31绕接触点44的枢转轨迹。即,电路板64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与规定位置45对齐的部分。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外壳31(墨盒30)绕接触点44枢转,电路板6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量也可能小于其它情况。也就是说,即使外壳31绕接触点44枢转,电路板64的竖直位置也不太可能改变。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在电路板64的电极65和触点132之间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
此外,第一实施例的凸起部70具有形成为倾斜表面70B的上后拐角部。利用该结构,即使属于盒附接部110的部件(在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130的后壁136)在墨盒30的附接状态下位于凸起部70的后方,在从盒附接部110拆卸墨盒30期间,也能够沿着倾斜表面70B引导该部件(后壁136)。以这种方式,后壁136的存在不会妨碍凸起部70在拆卸墨盒30期间的向后移动。
此外,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在墨盒30的附接状态下,后表面91A与凹陷部33(位于后表面91A的后方的盒附接部110的部件)接合。然而,在从盒附接部110移除墨盒30期间,凹陷部33(盒附接部110的部件)被沿着倾斜的后表面91A引导,从而实现后表面91A从凹陷部33的脱离。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墨盒30能够在密封构件76与管102接触的状态下绕在密封构件76和管102之间的接触点枢转。因此,允许电路板64在密封构件76和管102彼此连接的状态下竖直移动。此外,密封构件76和管102之间的接触能够防止墨通过两者之间泄漏。
在第一实施例的盒附接部110中,触点132在前后方向上介于前壁137和后壁136之间。然而,在第一实施例的墨盒30中,由于弹性构件90的弹性变形,电路板64能够相对于盒保持器101竖直移动。利用该结构,电路板64能够被移动到如下位置,即:在墨盒30插入到盒附接部110中期间,电极65都能够与触点132接触,与前壁137和后壁136的存在无关。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电路板64由外壳31以不可移动的方式支撑。然而,电路板64可以由外壳31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作为示例,将参考图13至图17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墨盒230。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结构不同的结构,而同样的部分和部件将用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以避免重复说明。
与在图13至图14B中相同,第二实施例的墨盒230包括外壳231、突起293和弹性构件294。墨盒230不包括第一实施例的突起部43、凹部34、弹性构件90和凸起部70。
具体而言,如在图13和图14B中描绘的那样,突起293被设置在外壳231的底壁242(242B)处。突起293从底壁242(242B)的底表面242A向下突起。突起293与底壁242(242B)成整体。也就是说,突起293不能够相对于外壳231移动。突起293具有向后朝向上倾斜的后表面293A。
如在图13中所示,弹性构件294被设置在外壳231的顶壁239处。弹性构件294相对于顶壁239上的凸起67向后定位。弹性构件294从顶壁239的顶表面239A向上突出,并且斜向上和向后延伸。具体地,弹性构件294包括第一部294F和第二部294R,第一部294F从顶表面239A竖直向上突出,第二部294R从第一部239A的上端朝向后部斜向上延伸。也就是说,第二部294R相对于顶表面239A倾斜。弹性构件294具有自由端部(第二部294R的后端部),该自由端部具有朝向后部向下倾斜的后表面294A。电路板64在后表面294A附近的位置处被布置在第二部294R的上表面294B上。
弹性构件294能够弹性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构件294是片弹簧,其前后方向大于其竖直方向。在施加外力时,弹性构件294弹性变形,使得其自由端部(第二部294R的后端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参见图16)。也就是说,弹性构件294支撑电路板64,使得电路板64能够相对于外壳231竖直移动。
根据第二实施例,墨盒230被构造成安装在盒附接部210中。与第一实施例的盒附接部110不同,盒附接部210包括没有突起部114的盒保持器201,如在图15中所示。盒保持器201具有形成有凹陷部233的底壁259,以竖直地穿过其中。
为了将墨盒230安装到盒附接部210中,墨盒230通过开口112向前插入到盒保持器201中,其中突起293被底壁259从下方支撑。
当墨盒230被进一步向前插入时,弹性构件294的上表面294B从其后侧与连接器130的后壁136形成接触。当墨盒230被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前插入时,弹性构件294通过从后壁136施加到上表面294B的反作用力而弹性变形。具体地,弹性构件294弹性地变形,使得弹性构件294的自由端部向下移动。如在图16中所示,变形的弹性构件294在侧视图中被弯曲成向上凸起。
当墨盒230从图16的状态被进一步向前插入时,后壁136在弹性构件294的上表面294B和电路板64的顶表面被相对地上引导,使得电路板64在后壁136下方移动并经过后壁136,并到达触点132下方的位置处。之后,弹性构件294的自由端部(后表面294A)移过后壁136,并与后壁136分离。因此,弹性构件294弹性变形以恢复其原始形状。因此,电路板64向上移动,由此导致电极65从下方接触触点132,如在图17中所示。
当墨盒230从在图16中所示的状态被向前插入时,突起293到达盒附接部210的凹陷部233的竖直上方的位置。因此,突起293由于重力(墨盒230的自重)而被配合在凹陷部233中,如在图17中所示。此时,当用户从墨盒230释放他的手时,墨盒230由螺旋弹簧80和116的推压力而导致向后移动。因此,突起293的后表面293A从凹陷部233的侧表面233A的前方抵靠凹陷部233的侧表面233A。墨盒230在前后方向上被固定在盒保持器201内的适当位置。此时,后表面293A与凹陷部233(侧表面233A)接合,从而限制墨盒230进一步向后移动。在后表面293A和侧表面233A之间的接触点将被定义为接触点244(参见图17)。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图17中所示的状态是墨盒230的附接状态。
在墨盒230的附接状态下,电路板6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在后方向上与外壳231的顶表面上的规定位置245一致的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规定位置245位于顶壁239的顶表面239A上,并且是在顶表面239A和假想平面246之间的相切点,假想平面246表示以在后表面293A和侧表面233A之间的接触点244为中心的弧形轨迹。也就是说,在墨盒230的附接状态下,电路板64处于与在前后方向上的规定位置245相同的位置。
为了从盒附接部210的盒保持器201移除墨盒230,用户握住墨盒230并向后拉动墨盒230。因此,侧表面233A的上边缘(凹陷部233的上后边缘)在突起293的后表面293A上被相对地引导,因此,突起293被移动到底壁259上。突起293不再阻止墨盒230向后移动。
当墨盒230被进一步向后拉动时,弹性构件294的后表面294A从弹性构件294的后表面294A的前方与后壁136形成接触。当后壁136沿着后表面294A被相对地引导时,导致弹性构件294弹性变形,以使电路板64向下移动。因此,电路板64在后壁136下方经过并向后移动经过后壁136。当用户进一步向后移动墨盒230时,墨盒230能够被从盒附接部210上拆下。
利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电路板64能够相对于外壳231竖直移动。因此,即使盒附接部210的部件位于电路板64的移动路径上,电路板64的竖直移动也使得电路板64能够在墨盒230插入到盒附接部210中期间避开在移动路径上的部件。
[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型]
第二实施例的墨盒230包括不能够相对于外壳231移动的突起293。然而,突起293能够相对于外壳231移动。
更具体地,图18A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墨盒330。墨盒330包括突起393,突起393由外壳331的底壁342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突起393能够在接合位置(以实线示出)和缩回位置(以虚线所示)之间相对于外壳331竖直移动。在墨盒330的直立姿势中,在没有对其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突起393由于其自重而处于接合位置。在接合位置处,突起393由设置在底壁342中形成的凹部334处的一对肋335支撑。突起393具有倾斜的后表面393A。
由于墨盒330被构造成通过开口112被向前插入到盒保持器201中,所以突起393由盒附接部210的底壁259从下方支撑。此时,突起393处于缩回位置处,这是因为突起393被施加有来自底壁259的反作用力。当墨盒330被进一步向前插入并被附接到盒附接部210时,突起393位于盒附接部210的凹陷部233的竖直上方。因此,突起393通过其自重移动到接合位置,以使其后表面393A与凹陷部233接合,从而限制墨盒330向后移动。
为了将墨盒330从盒保持器201上拆下,用户握住墨盒330并向后移动墨盒330。突起393与凹陷部233的侧表面233A接触,从而抵抗重力(自重)从接合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墨盒330能够被从盒保持器201移除。
利用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结构,在墨盒330被附接到盒附接部210期间,突起393能够被移动到缩回位置。因此,可移动的突起393不会中断将墨盒330插入到盒附接部210中,从而实现将墨盒330平稳地插入到盒附接部210中。
[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型]
在突起293能够相对于外壳231移动的结构中,墨盒230可以设有使突起393在接合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构件。
如在图18B中所示,墨盒430包括突起493和连接到突起493的操作杆436。突起493由外壳431的底壁442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具体地,突起493在其缩回位置中被容纳在底壁442中形成的凹部434中,并且突起493在其接合位置中由设置在凹部434处的一对肋435支撑。
操作杆436从突起493向后延伸超过外壳431,同时穿过外壳431的外部(向外壳431的左侧或右侧延伸)。在墨盒430的附接状态下,用户在由箭头105指示的方向上向下移动(枢转)操作杆436的后端部,使得突起493被向上提起,以从接合位置枢转到缩回位置。因此,墨盒430能够从盒附接部210的盒保持器201拆下。
在图18B的结构中,通过用户对操作杆436的操作,突起493能够在接合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因此,突起493的后表面493A不需要倾斜。与第一变型的突起393不同,突起493的后表面493A在第二变型中竖直延伸。
利用第二变型的结构,通过用户对操作杆436的操作,突起493能够从盒附接部210脱离。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能够与盒附接部110接合的墨盒30的表面(即,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能够相对于外壳31移动。在第二实施例中,电路板64能够相对于外壳231移动。替代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530包括可移动的后表面91A和电路板64两者。
下面,将参考图19至图22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墨盒530。在下文说明书中,将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同时同样的部分和部件将利用与所描绘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以便避免重复说明。
如在图19中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墨盒530包括第一实施例的弹性构件90,该弹性构件90被设置在外壳531的底壁542(542B)处。此外,墨盒530还包括第二实施例的弹性构件294,该弹性构件294被设置在外壳531的顶壁539(顶表面539A)处。然而,墨盒530在顶壁539上不包括第一实施例的凸起部70。墨盒530在底壁542处也不包括第二实施例的突起293。即,第三实施例的墨盒530包括第一实施例的可弹性变形部(弹性构件90)和第二实施例的可弹性变形部(弹性构件294)两者。
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墨盒530在顶壁539处也包括第一实施例的突起部43。
墨盒530被构造成插入到第一实施例的盒附接部110中。当墨盒530通过盒附接部110的开口112向前插入到盒保持器101中时,弹性构件90通过盒附接部110的底壁59导致向上弹性变形,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参见图20)。
当墨盒530从图20的状态被进一步向前插入时,弹性构件294通过连接器130的后壁136向下弹性变形,与在第二实施例中相同,如在图21中所示。
当墨盒530从图21的状态被进一步向前插入时,弹性构件294由于其弹性而向上移动,使得电路板64的电极65从下方接触触点132,如在图22中所示。此外,弹性构件90的第一突起91由于其弹性而向下移动,以被配合在盒附接部110的底壁59的凹陷部33中。
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墨盒530的位置通过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与凹陷部33的接合而被在前后方向上固定,并且通过突起部43与盒附接部110的突起部114的接触而被在竖直方向上固定。
顺便提及,在图20的状态下,由于弹性构件90包括第二突起92,所以弹性构件90不会完全恢复其原始形状,而是仍然被施加有从底壁59的向上反作用力,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然而,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由于电路板64能够通过弹性构件294的弹性向上移动,所以电极65能够从下方接触触点132。因此,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作为整体的墨盒530不需要通过从底壁59施加的向上反作用力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弹性构件90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第二突起92。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能够由于弹性构件90的弹性变形而向下移动,以与盒附接部110的凹陷部33接合。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电路板64能够通过弹性构件294的弹性变形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利用该结构,在墨盒530插入到盒附接部110中期间,电路板64能够在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同时朝向触点132移动。因此,电路板64能够在插入墨盒530期间避开位于电路板64的移动路径中的盒附接部110的部件(连接器130的后壁136)。
在墨盒530的附接状态下,第二突起92的底表面92A与盒附接部110(底壁59)接触,以限制弹性构件90的弹性恢复。此时,弹性构件90被施加有来自盒附接部110(底壁59)的向上反作用力。因此,墨盒530通过反作用力向上移动,由此促进电路板64上的电极65与盒附接部110的触点132接触。
[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路板64和弹性构件90的后表面91A(能够与盒附接部110接合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能够相对于外壳31、231、331移动。替代地,电路板64和可接合表面两者都可以被布置成不相对于外壳移动。
图23至图26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墨盒630。参考图23,墨盒630包括在外壳631的顶壁639处的第一实施例的凸起部70。此外,墨盒630还包括设置在外壳631的底壁642(642B)处的突起695。顺便提及,墨盒630不包括突起部43、凹部34、弹性构件90、突起293和弹性构件294中的任何一个。
参考图23和图24,突起695从底壁642(642B)的底表面642A向下突出起。突起695与底壁642(642B)整体形成。也就是说,突起695部能够相对于外壳631移动。突起695被形成在底表面642A上的比第二实施例的突起293离后壁41更靠近后壁41的位置处(参见图13)。
突起695具有朝向后部向上倾斜的后表面695A。后表面695A位于电路板64的后方。
墨盒630被构造成插入到盒附接部610中。如在图25中所示,盒附接部610未设有突起部114,与第一实施例的盒附接部110不同。此外,盒附接部610包括盒保持器601,该盒保持器601的底壁659形成有凹陷部633。凹陷部633被定位成在前后方向上比第一实施例的凹陷部33离开口112更靠近开口112的位置处。
墨盒630通过开口112被向前插入到盒保持器601中,同时突起695由底壁659从下方支撑。根据墨盒630的向前插入,电路板64在后壁136下方移动并经过后壁136。
随着墨盒630被进一步向前插入到盒保持器601中,突起695到达底壁659的凹陷部633的竖直上方的位置。因此,突起695通过墨盒630的自重被配合到凹陷部633中(参见图6)。此时,由于螺旋弹簧80和116对整个墨盒630(外壳631)施加向后的推压力,所以突起695的后表面695A从凹陷部633的侧表面633A的前方抵接在凹陷部633的侧表面633A上。由于后表面695A抵接在侧表面633A上,所以墨盒630关于前后方向被固定在盒保持器601内的一定位置处。此时墨盒630不再能够进一步向后移动。然而,由于螺旋弹簧80和116的向后推压力,使得墨盒630在由箭头106指示的方向上绕在后表面695A和侧表面633A之间的接触点647向上枢转(参见图26)。根据墨盒630的向上枢转移动,电路板64向上移动,由此从下方与触点132形成接触。
为了从盒附接部610的盒保持器601移除墨盒630,用户握住墨盒630并向后移动墨盒630。随着墨盒630被向后移动,凹陷部633的上边缘(即,侧表面633A的上边缘)沿着突起695的后表面695A被相对地向后引导。因此,突起695被移动到底壁659上,使得突起695不再阻止墨盒630的向后移动。
同时,当突起695移动到底壁659上时,墨盒630在与箭头106相反的方向上向下枢转,以将电路板64与触点132分离。因此,电路板64在后壁136下方移动,使得电路板64现在能够向后移动而不会与后壁136干涉。当用户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后移动墨盒630时,能够通过开口112将墨盒630从盒附接部610拆下。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处于附接状态下的墨盒630被螺旋弹簧80和116向后推压。因此,突起695的后表面695A对盒附接部610施加向后力矩。作为结果,处于附接状态下的墨盒630被推压成绕在后表面695A和盒附接部610(凹陷部633)之间的接触点647向上枢转,使得墨盒630的位于接触点647的后方的部分向下移动,而墨盒630的位于接触点647的前方的部分向上移动。这里,由于电路板64位于接触点647的前方,电路板64根据墨盒630的向上枢转而向上移动。因此,电路板64的电极65通过电路板64的向上移动而从下方与触点132形成接触。
[其它变体和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构件90。294是片弹簧。然而,弹性构件90、294可以不必是片弹簧,而是可以为螺旋弹簧,例如,如在图27中所示。
根据图27的变体的墨盒730包括外壳731和弹性构件790(螺旋弹簧),该弹性构件790将可移动构件770连接到外壳731的顶壁739(顶表面739A)。电路板64被支撑在可移动构件770上。弹性构件790在竖直方向上以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可移动构件770上。
还设置弹性构件794(螺旋弹簧),以将可移动构件791(对应于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突起91)连接到外壳731的底壁742(底表面742A)。可移动构件791被构造成被接收在底壁742中形成的凹部734中。即,弹性构件794的一个端部被连接到凹部734(底壁742),并且弹性构件794的另一个端部被连接到可移动构件791。因此,可移动构件791能够相对于外壳731竖直移动。可移动构件791具有朝向后部向上倾斜的后表面791A。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电路板64的衬底63可以具有朝向后部向下倾斜的倾斜后表面。利用该结构,在拆下墨盒30、230、530、630期间,当衬底63从后壁136的前方抵接在后壁136上时,衬底63的倾斜后表面可以相对地引导连接器130的后壁136。因此,与其它情况相比,衬底63不太可能与后壁136卡在一起。
在第二实施例中,电路板64的衬底63可以具有朝向前部向下倾斜的倾斜前表面。利用该结构,在插入墨盒230期间,当衬底63从后壁136的后部抵接在后壁136上时,衬底63的倾斜前表面可以相对地引导连接器130的后壁136。因此,与其它情况相比,衬底63不太可能与后壁136卡在一起。
在前述实施例中,阀79用于打开和关闭圆筒75的通道75A(开口75B)。然而,例如,可以使用密封件代替阀79来关闭开口75B。
更具体地,密封件可以被粘附到圆筒75的前表面,以便在插入到盒附接部110、210、610中之前关闭在墨盒30、230、530、630中的通孔76A。由于通孔76A被密封件关闭,所以在储存室32中的墨不会通过通孔76A从墨盒30、230、530、630流出。在墨盒30、230、530、630插入到盒附接部110、210、610中期间,密封件可能被盒附接部110、210、610的管102刺穿和破坏,使得通孔76A被打开,以在储存室32(通道75A)与管102的内部空间102A之间提供连通。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用于向后推压已插入的墨盒30、230、530、630的推压构件(例如,螺旋弹簧)被设置在墨盒30、230、530、630处或者在墨盒附接部110、210、610处。这种推压构件能够在墨盒30的接合表面(在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突起91的后表面91A;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突起293的后表面293A;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突起695的后表面695A)面对墨盒附接部110、210、610的盒保持器101、201、601的状态下,对墨盒30、230、530、630施加向下的推压力。因此,墨盒30、230、530、630的接合表面从盒保持器101、201、601(凹陷部33、233或633)的前部接触所述盒保持器101、201、601(凹陷部33、233或633),以提供墨盒30、230、530、630在前后方向上在盒保持器101、201、601中的定位。
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虽然墨被描述为液体的示例,但是本公开的液体盒可以储存除了墨之外的液体,诸如在打印操作期间在墨之前被喷射到片材等上的预处理液体,或者用于清洁记录头21的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其变型和上述变体可以适当地彼此组合。
<注解>
墨盒30、230、330、430、530、630和730是液体盒的示例。盒附接部110、210、610是附接部的示例。储存室32是储存室的示例。通道75A是液体通道的示例。密封构件76是密封构件的示例。电路板64是电路板的示例。电极65是盒的触点的示例。后表面91A、293A、393A、493A、695A、791A是接合表面的示例。弹性构件90是第一弹性构件的示例。弹性构件90的第二突起92的底表面92A是抵接表面的示例。弹性构件294和590是第二弹性构件的示例。第一突起91、393、493和可移动构件791是接合部的示例。操作杆436是操作部的示例。规定位置45、245是规定位置的示例。螺旋弹簧80是推压构件的示例。凸起部70是支撑部的示例。倾斜表面70B是倾斜表面的示例。盒保持器101是盒保持器的示例。管102是连通管的示例。连接器130是连接器的示例。触点132是连接器的电触点的示例。后壁136是第一壁的示例。前壁137是第二壁的示例。

Claims (17)

1.一种液体盒,所述液体盒被构造成在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插入方向上插入到附接部中并在直立姿势中附接到所述附接部,所述液体盒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中限定储存室;
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储存室连通,并且所述液体通道在所述直立姿势中从所述储存室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向前延伸;
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被设置在所述液体通道中;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触点,所述触点被构造成在所述液体盒附接到所述附接部的附接状态下与所述附接部的电触点接触,所述电路板的所述触点在所述直立姿势中面向上方;以及
接合表面,所述接合表面在所述直立姿势中位于所述液体通道的下方,所述接合表面被构造成接合所述附接部,以限制所述外壳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向后移动,
其中,在所述直立姿势中,
所述液体通道被定位成就竖直方向而言离所述接合表面比所述电路板离所述接合表面近,并且
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接合表面相对于所述密封构件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位于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且能够弹性变形;以及
抵接表面,所述抵接表面被构造成限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恢复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原始形状,
其中,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所述接合表面能够随着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所述外壳竖直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电路板以相对于所述外壳不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是片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并且以相对于所述外壳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电路板,
其中,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所述电路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竖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接合表面相对于所述外壳不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接合部,所述接合部由所述外壳支撑且具有所述接合表面,所述接合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在接合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接合位置处,所述接合表面与所述附接部接合,在所述缩回位置处,所述接合表面从所述附接部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接合部向后延伸,所述操作部被构造成使所述接合部在所述接合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且能够弹性变形;以及
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处且以相对于所述外壳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能够在所述直立姿势中竖直移动,
其中,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所述接合表面能够随着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所述外壳竖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抵接表面,所述抵接表面被构造成抵靠所述附接部,以限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恢复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原始姿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是片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是片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密封构件能够弹性变形,
其中所述外壳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具有上表面,在所述上表面上在所述插入方向上限定规定位置,并且所述外壳能够绕枢转中心枢转地移动,在所述枢转中心处,所述接合表面抵接在所述附接部上,
其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被定位成在所述直立姿势中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与所述规定位置对准的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规定位置与在所述附接状态下的所述上表面和假想平面之间的相切点重合,所述假想平面表示所述外壳绕所述枢转中心枢转的轨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上推压所述外壳,
其中所述电路板以相对于所述外壳不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并且所述电路板在所述直立姿势中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位于所述接合表面的前方,并且
其中所述接合表面相对于所述外壳不可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外壳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电路板,所述支撑部具有在所述插入方向上面向后方的后表面,所述后表面包括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倾斜,以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斜向下且向后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在所述直立姿势中,所述接合表面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倾斜,以斜向上且向后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在将所述液体盒附接到所述附接部期间所述附接部的连通管穿透所述密封构件的状态下,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附接部的所述连通管接触。
17.一种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盒;以及
用于附接的附接部,所述液体盒能够在插入方向上插入所述附接部中,所述附接部包括:
盒保持器,所述盒保持器被构造成容纳所述液体盒;
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被设置在所述盒保持器处,所述连通管延伸穿过所述密封构件,并且在所述液体盒附接到所述盒保持器的附接状态下,将所述连通管插入在所述液体通道中;以及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被设置在所述盒保持器处,并且所述连接器包括:
电触点,所述电触点能够在所述液体盒附接到所述盒保持器的所述附接状态下从上方接触所述液体盒的所述触点;
第一壁,所述第一壁具有第一最下端;以及
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具有第二最下端,所述电触点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最下端和所述第二最下端位于所述电触点的下方。
CN201910812695.6A 2018-08-31 2019-08-30 液体盒和使用液体盒的系统 Active CN1108716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2363 2018-08-31
JP2018162363A JP7215020B2 (ja) 2018-08-31 2018-08-31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1634A true CN110871634A (zh) 2020-03-10
CN110871634B CN110871634B (zh) 2022-10-25

Family

ID=67137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2695.6A Active CN110871634B (zh) 2018-08-31 2019-08-30 液体盒和使用液体盒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2382B2 (zh)
EP (1) EP3616926B1 (zh)
JP (1) JP7215020B2 (zh)
CN (1) CN1108716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1663A (zh) * 2021-04-13 2021-10-2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耗材盒、打印设备及耗材盒的安装和取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22953A (ja) * 2021-08-04 2023-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8914A (zh) * 2001-04-03 2002-11-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915673A (zh) * 2002-11-26 2007-02-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
US20080297578A1 (en) * 2007-05-31 2008-12-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CN103862876A (zh) * 2012-12-14 2014-06-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供给装置和印刷流体盒
CN10787803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包括打印流体盒和适配器的打印流体容纳装置及其系统
CN10787803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997297E (pt) 1998-05-18 2003-08-29 Seiko Epson Corp Impressora a jacto de tinta e seu cartucho de tinta
US8141998B2 (en) 2006-11-06 2012-03-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ES2364291T3 (es) 2006-11-06 2011-08-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pósito de líquido, soporte de depósito y dispositivo de consumo de líquido.
JP4946751B2 (ja) 2006-11-06 2012-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器ホルダ、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2012000858A (ja) 2010-06-17 2012-01-05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728912B2 (ja) * 2010-12-01 2015-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669798B (zh) 2012-01-12 2016-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盒和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JP2013163364A (ja) 2012-01-12 2013-08-22 Seiko Epson Corp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EP3998167A1 (en) * 2012-01-13 2022-05-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liquid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a printing system, and a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3448375B (zh) 2013-09-30 2016-03-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
JP2015089627A (ja) * 2013-11-05 2015-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JP6094505B2 (ja) 2014-02-10 2017-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540405B2 (ja) 2015-09-11 2019-07-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JP6922216B2 (ja) * 2016-12-28 2021-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8914A (zh) * 2001-04-03 2002-11-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915673A (zh) * 2002-11-26 2007-02-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
US20080297578A1 (en) * 2007-05-31 2008-12-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CN103862876A (zh) * 2012-12-14 2014-06-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供给装置和印刷流体盒
CN107878032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包括打印流体盒和适配器的打印流体容纳装置及其系统
CN10787803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1663A (zh) * 2021-04-13 2021-10-2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耗材盒、打印设备及耗材盒的安装和取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6926B1 (en) 2023-04-19
EP3616926A1 (en) 2020-03-04
CN110871634B (zh) 2022-10-25
US11192382B2 (en) 2021-12-07
JP2020032652A (ja) 2020-03-05
US20200070529A1 (en) 2020-03-05
JP7215020B2 (ja)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8904B2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circuit board supported by support member
US10518545B2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circuit board and pivoting member
CN110871634B (zh) 液体盒和使用液体盒的系统
EP3616922B1 (en) Liquid cartridge
US10974514B2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circuit board in contact with protrusion
JP2019171738A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US11285727B2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circuit board and deformable member
WO2020100278A1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EP3616923B1 (en) Liquid cartridge
EP3616920B1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10525715B2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memory mounted on substrate
EP3616921B1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7243898B2 (ja) システム
WO2020100280A1 (ja) システム
EP3546221B1 (en) Liquid cartridge
WO2020100279A1 (ja) 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