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0829A - 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0829A
CN110870829A CN201910800701.6A CN201910800701A CN110870829A CN 110870829 A CN110870829 A CN 110870829A CN 201910800701 A CN201910800701 A CN 201910800701A CN 110870829 A CN110870829 A CN 110870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heat
present
flat
heat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07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山総一郎
奥本完二
星野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PARK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PARK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PARKER CORP filed Critical SONPARK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70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08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15/0092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hand-h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15/02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treatment with light, heat or dru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2015/0007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balls or rollers rotating about their own axis
    • A61H2015/0042Balls or 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2015/0064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with freely rotating 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53Support for the device hand-h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2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 A61H2201/0207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53Driving means driven by a human being, e.g. hand drive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加热器(100)包括平板发热器(110)、导热部(120)、壳体(130)以及隔热部(140)。平板发热器(110)具有第一平坦面(111)和位于与第一平坦面(111)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平坦面(112)。导热部(120)是金属制并且配置于第一平坦面(111)上。壳体(130)具有顶板部(131)并且收容平板发热器(110)和导热部(120)。顶板部(131)相对于导热部(120)位于与平板发热器(110)一侧相反的一侧,并且设有多个开口部(134)。隔热部(140)夹在顶板部(131)与导热部(120)之间。顶板部(131)和导热部(120)彼此分开。

Description

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器。
背景技术
作为公开了加热器的结构的在先文献,存在日本专利特开2014-22633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4-226334号公报所记载的加热器是用于对包括按摩用的辊的美容器的辊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包括加热部。加热部设于加热器的主体的一部分,可拆卸地对辊进行支承并且对辊进行加热。加热部包括发热器和导热构件,上述导热构件被该发热器的热量加热并且将热量向辊传导。在主体的头部上表面形成有透孔。加热部配设于与透孔对应的位置。
在加热器中,由于主体的头部上表面和导热构件彼此接触而使发热器的热量经由导热构件向主体传导而扩散,因此,加热对象物的加热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提高的加热器。
基于本发明的加热器包括平板发热器、导热部、壳体以及隔热部。平板发热器具有第一平坦面和位于与第一平坦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平坦面。导热部是金属制,并且配置于第一平坦面上。壳体具有顶板部并且收容平板发热器和导热部。顶板部相对于导热部位于与平板发热器一侧相反的一侧,并且设有多个开口部。隔热部夹在顶板部与导热部之间。顶板部和导热部彼此分开。
根据本发明,能提高加热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局面以及优点可以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做的以下详细说明来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能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进行加热的按摩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和图1所示的按摩器的对应关系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按摩器装配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状态的图。
图4是从IV-IV线箭头方向分别观察图3所示的状态的加热器和按摩器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右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外观的左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从XIII-XIII线箭头方向观察图6所示的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14是放大表示图13中被虚线包围的XIV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后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右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左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22是从XXII-XXII线箭头方向观察图16所示的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23是放大表示图22中被虚线包围的XXIII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图中的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符号,不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能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进行加热的按摩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和图1所示的按摩器的对应关系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按摩器装配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状态的图。图4是从IV-IV线箭头方向分别观察图3所示的状态的加热器和按摩器的剖视图。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100构成为能对图1所示的按摩器10进行加热。
首先,对按摩器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4所示,按摩器10包括:平板部11、多个滚珠保持部12、多个滚珠13、第一带部14a以及第二带部14b。
平板部11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外形,并且具有长边方向和垂直于长边方向的短边方向。平板部11具有:位于上述长边方向的前端侧的平板前端部11a;位于上述长边方向的后端侧的平板后端部11c;以及位于平板前端部11a与平板后端部11c之间的平板中央部11b。
平板中央部11b的上述短边方向的最大长度比平板前端部11a和平板后端部11c各自的上述短边方向的最大长度短。即,平板部11在平板中央部11b缩径。由此,平板部11能够容易地以将平板中央部11b作为中心弯曲的方式挠曲。
平板部11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平板部11例如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
多个滚珠保持部12分别设于平板部1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板前端部11a设有三个滚珠保持部12。在平板中央部11b设有一个滚珠保持部12。在平板后端部11c设有三个滚珠保持部12。
具体而言,在平板前端部11a上,三个滚珠保持部12配置成在上述长边方向的前端具有顶点的大致三角形。在平板后端部11c上,三个滚珠保持部12配置成在上述长边方向的后端具有顶点的大致三角形。在平板中央部11b上,在上述短边方向的中央配置有一个滚珠保持部12。但是,滚珠保持部12的配置不限定于上述情况。
多个滚珠13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能旋转地保持于多个滚珠保持部12。即,如图1所示,在平板前端部11a配置有三个滚珠13,在平板中央部11b配置有一个滚珠13,在平板后端部11c配置有三个滚珠13。
如图1所示,在分别配置于平板前端部11a和平板中央部11b的多个滚珠13中,作为相邻的滚珠13彼此的最短中心间距离的第一间距是X。在分别配置于平板后端部11c和平板中央部11b的多个滚珠13中,作为相邻的滚珠13彼此的最短中心间距离的第二间距是Y。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间距X比第二间距Y短。但是,第一间距X也可以在第二间距Y以上。
多个滚珠13分别由不锈钢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多个滚珠13分别仅由不锈钢构成,但是也可以在表面施加镀覆。
第一带部14a从平板部11的上述短边方向的一个端面沿着平板部11的上述短边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第一带部14a的中心轴C1与平板前端部11a的上述短边方向的一个端面交叉。
第二带部14b在与第一带部14a一侧相反的一侧,从平板部11的上述短边方向的另一个端面向与第一带部14a相反的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第二带部14b的中心轴C2与平板前端部11a的上述短边方向的另一个端面交叉。中心轴C2和中心轴C1位于大致同一直线上。
第一带部14a和第二带部14b分别构成为能够在相对于平板部11与多个滚珠13一侧相反的一侧彼此卡合。第一带部14a和第二带部14b分别构成为能够通过改变彼此的卡合位置来逐步地调节带部的长度。通过将第一带部14a和第二带部14b彼此卡合,能够将按摩器10装在手上。
将按摩器10装在手上时,手心配置在平板部11的与多个滚珠13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此外,手腕配置在按摩器10的上述长边方向的后端侧。即,通过将手的指尖一侧插入由平板部11和带部构成的环中,使按摩器10装在手上。
通过如上所述地将按摩器10装在手上,能够一边使多个滚珠13在身体的按摩部位滚动,一边利用多个滚珠13对按摩部位进行按压。这样,按摩器10能够对身体进行按摩。
按摩部位是例如头和肩膀等,优选将上述第一间距X和第二间距Y分别设定为不使锁骨夹入相邻的滚珠13彼此之间的间距。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按摩器10能够容易地以将平板中央部11b作为中心弯曲的方式挠曲,因此,能够使多个滚珠13分别适合按摩部位。
接着,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100进行说明。如图2~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100包括平板发热器110、导热部120、壳体130以及隔热部140。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00中,按摩器10的多个滚珠13构成为能够嵌入加热器100的对应的多个开口部134。
如图4所示,多个滚珠13经由导热部120被平板发热器110加热。与多个滚珠13不被加热的情况相比较,多个滚珠13被加热器100加热的按摩器10更能促进按摩部位的血液循环。因此,被加热的按摩器10能够提供调节自主神经的效果和放松效果等血液流量改善带来的更高的按摩效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后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右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左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仰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从XIII-XIII线箭头方向观察图6所示的加热器的剖视图。图14是放大表示图13中被虚线包围的XIV部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5~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00具有大致椭圆柱状的外形,并且具有长度方向L、垂直于长度方向L的宽度方向W、分别垂直于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的高度方向H。
如图12~14所示,平板发热器110具有第一平坦面111和位于与第一平坦面111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平坦面112。
作为平板发热器110,使用例如电阻加热发热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板发热器110由金属制的图案配线和将上述图案配线夹入的两个树脂片构成。上述图案配线利用通电而发热。上述图案配线由包含铬和镍的合金金属构成。上述两个树脂片分别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图案配线和树脂片各自的材料不限定于上述情况,能适当选择。
另外,平板发热器110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平板发热器110还可以由铝箔发热器构成。铝箔发热器通过利用铝箔夹入因通电而发热的配线图案来构成。
如图12所示,平板发热器110具有从长度方向L的后端部延伸的两个端子113。平板发热器110通过端子113与后述的控制电路电连接。通过在端子113彼此之间施加电压,使平板发热器110中流动电流。
如图12~图14所示,导热部120配置在第一平坦面111上。当从与第一平坦面111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导热部120的边缘在整个周向上位于平板发热器110的边缘的外侧。由此,由于以与平板发热器110的第一平坦面111的大致整个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导热部120,因此,能够抑制在平板发热器110的露出部发生异常放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部120包含:配置于第一平坦面111上的第一导热部121、以及相对于第一导热部121配置于与平板发热器110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导热部122。
如图12所示,第一导热部121具有平板状的形状。从与第一平坦面111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导热部121和第二导热部122各自的外形大致相同。
如图4和图12~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部120具有分别与多个开口部134一一对应地相对的多个凹部123。具体而言,多个凹部123形成于第二导热部122。
第二导热部122具有在与多个凹部123对应的位置向与第一导热部121一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多个凸部124。多个凸部124分别具有圆锥台状的外形。凹部123形成于对应的凸部124的圆锥台的上表面。如图13和图14所示,多个凹部123分别具有向平板发热器110一侧凹陷的曲面。凹部123的曲面的形状是沿着滚珠13的外形的形状,由于能增加凹部123和滚珠13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对滚珠13进行加热而优选。
多个凹部123各自的底部与第一导热部121接触。在第二导热部122中,凹部123和凸部124以外的部分即板状部125与第一导热部121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23和凸部124分别通过对板状的导热板进行弯曲加工或者拉深加工而形成。另外,凹部123的形成方法不限定于上述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切削板状的导热板的表面的一部分来形成凹部123。在这种情况下,不形成凸部124。
导热部120由金属构成。第一导热部121和第二导热部122既可以分别由彼此不同的金属构成,也可以分别由相同的金属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热部121和第二导热部122分别由铝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组合两个铝板来构成导热部120。
如图5~图14所示,壳体130收容平板发热器110和导热部120。壳体130具有顶板部131、底板部132以及侧板部133。
顶板部131相对于导热部120位于与平板发热器110一侧相反的一侧。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顶板部131具有位于长度方向L的前端侧的顶板前端部131a、位于长度方向L的后端侧的顶板后端部131c以及位于顶板前端部131a与顶板后端部131c之间的顶板中央部131b。
在顶板部131设有多个开口部13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嵌入对应的开口部134的滚珠13收容于导热部120的凹部123内。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板前端部131a设有三个开口部134。在顶板中央部131b设有一个开口部134。在顶板后端部131c设有三个开口部134。
顶板前端部131a的开口部134设于与按摩器10的平板前端部11a的滚珠13对应的位置。顶板中央部131b的开口部134设于与按摩器10的平板中央部11b的滚珠13对应的位置。顶板后端部131c的开口部134设于与按摩器10的平板后端部11c的滚珠13对应的位置。
如图5所示,在分别配置于顶板前端部131a和顶板中央部131b的多个开口部134中,作为相邻的开口部134彼此的最短中心间距离的第一间距是X。在分别配置于顶板后端部131c和顶板中央部131b的多个开口部134中,作为相邻的开口部134彼此的最短中心间距离的第二间距是Y。
如图5、图13和图14所示,多个开口部134分别位于一一对应地与导热部120中的多个凹部123相对的位置。具体而言,开口部134的中心和对应的凹部123的曲面的中心位于大致同一直线上。
由此,如图3和图4所示,能够将按摩器10的多个滚珠13嵌入加热器100的对应的开口部134并且收容于凹部123内。收容于凹部123内的滚珠13通过导热部120被平板发热器110的热量加热。
如图5~图14所示,底板部132相对于平板发热器110位于与导热部120一侧相反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部131和底板部132配置为彼此大致平行。
侧板部133将顶板部131的周缘与底板部132的周缘连接。侧板部133位于包围平板发热器110和导热部120各自的边缘的位置。
壳体130由与导热部120相比热传导率较低的构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30由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构成。但是,壳体130的材料不限定于ABS树脂,也可以是聚丙烯树脂等其他的树脂。
如图12~图14所示,隔热部140夹在顶板部131与导热部120之间。具体而言,隔热部140夹在顶板部131与板状部125之间。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部140由在与多个凸部124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的一个板状构件构成。但是,隔热部140也可以由多个块状构件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部140由耐热发泡聚乙烯构成。耐热发泡聚乙烯通过独立发泡制法制造。耐热发泡聚乙烯的气密性较高,隔热性优异。
另外,隔热器140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隔热部140也可以由气凝胶构成。气凝胶是利用超临界干燥将凝胶中所含有的溶剂置换为气体的多孔性的物质,包含多个微细的空孔。气凝胶例如是二氧化硅气凝胶。
如图12~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00还包括底侧隔热部150。底侧隔热部150配置于平板发热器110的第二平坦面112一侧。底侧隔热部150配置为与第二平坦面112的大致整个表面接触。底侧隔热部150由聚乙烯树脂或者有机硅树脂等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底侧隔热部150由耐热发泡聚乙烯构成。
如图12~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00还包括控制电路160。控制电路160通过连接到端子113的配线,与平板发热器110电连接。
控制电路160对平板发热器110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与导热部120接触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在38℃以上43℃以下的范围,例如为大约42℃。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160对平板发热器110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按摩器10的多个滚珠13各自的温度在38℃以上43℃以下的范围,例如为大约42℃。由此,能够抑制多个滚珠13分别被过度加热。
控制电路160构成为在开始对平板发热器110通电后经过30分钟的时刻结束通电。由此,能够防止忘记关闭加热器100。
如图6、图7、图9、图10、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00还包括按钮170。按钮170配置为一部分从壳体130的顶板部131突出。具体而言,按钮170配置为一部分从位于顶板后端部131c和侧板部133的边界的圆角部突出。按钮170的上端面具有与上述圆角部的圆形配合的曲面形状。
通过按下按钮170,控制电路160对向平板发热器110的通电的接通和断开进行切换。在按钮170的内部配置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160构成为仅在向平板发热器110通电时,按钮170的LED发光。
如图6、图8、图11~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还包括插口180。插口180连接有AC适配器等的电气配线。插口180在加热器100的长度方向L上配置于与控制电路160相反的一侧。
插口180通过收容于壳体130内的未图示的线缆与控制电路160电连接。线缆配设于壳体130和底侧隔热部150的间隙。从插入插口180的电气配线经由线缆向控制电路160供电。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部131和导热部120彼此分开。由此,由于能够抑制导热部120的热量直接向顶板部131传导而扩散,因此,能够提高加热器100的加热效率。
另外,高度方向H上的顶板部131和导热部120的最短分开距离G1优选大于0mm且为3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度方向H上的顶板部131和凸部124的最短分开距离是G1。
只要最短分开距离G1在上述范围内,就能够抑制导热部120的热量通过顶板部131而扩散,并且避免顶板部131与导热部120之间的间隙不必要地变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00中,导热部120具有与多个开口部134分别一一对应地相对的多个凹部123。由此,由于能将加热对象物收容于凹部123内而加热,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00中,多个凹部123分别具有向平板发热器110一侧凹陷的曲面。由此,能够增加加热对象物即滚珠13和凹部123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00中,隔热部140由耐热发泡聚乙烯构成。由此,由于能够通过隔热部140抑制平板发热器110的热量向顶板部131传导而扩散,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实施方式二)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进行说明。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中,导热部和顶板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100不同。因此,对于与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100相同的结构,不重复其说明。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主视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后视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右视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左视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的外观的仰视图。图22是从XXII-XXII线箭头方向观察图16所示的加热器的剖视图。图23是放大表示图22中被虚线包围的XXIII部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5~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加热器200包括平板发热器110、导热部220、壳体230以及隔热部140。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200具有大致椭圆柱状的外形,并且具有长度方向L、垂直于长度方向L的宽度方向W、分别垂直于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的高度方向H。
如图15、图22和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200中,导热部220具有平板状的形状。由此,能简化导热部220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部220由一个板状构件构成。但是,导热部220的结构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层叠多个板状构件而构成。
如图15~图23所示,壳体230收容平板发热器110和导热部220。壳体230具有顶板部231、底板部132以及侧板部133。
如图15、图16、图22和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200中,在顶板部231设有多个开口部234。在顶板部231还设有从多个开口部234各自的开口端向导热部220延伸设置的环状的延伸设置部235。另外,也可不必设置延伸设置部235。
另外,高度方向H上的顶板部231和导热部220的最短分开距离G2优选大于0mm且为3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度方向H上的延伸设置部235和导热部220的最短分开距离是G2。
只要最短分开距离G2在上述范围内,就能够抑制导热部220的热量通过顶板部231而扩散,并且避免顶板部231与导热部220之间的间隙不必要地变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部231和导热部220也彼此分开。由此,由于能够抑制导热部220的热量直接向顶板部231传导而扩散,因此,能够提高加热器200的加热效率。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可以相互组合可组合的结构。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公开的实施方式均为举例说明,不应当认为是构成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含了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均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5)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板发热器,该平板发热器具有第一平坦面和位于与所述第一平坦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平坦面;
导热部,该导热部由金属制作并且配置于所述第一平坦面上;
壳体,该壳体具有顶板部,所述顶板部相对于所述导热部位于与平板发热器一侧相反的一侧并设有多个开口部,并且,所述壳体收容所述平板发热器和所述导热部;以及
隔热部,该隔热部夹在所述顶板部与所述导热部之间,
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导热部彼此分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部具有分别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多个开口部相对的多个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凹部分别具有向所述平板发热器一侧凹陷的曲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部具有平板状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部由耐热发泡聚乙烯构成。
CN201910800701.6A 2018-08-29 2019-08-28 加热器 Pending CN1108708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0200A JP2020031826A (ja) 2018-08-29 2018-08-29 加温器
JP2018-160200 2018-08-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0829A true CN110870829A (zh) 2020-03-10

Family

ID=6966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0701.6A Pending CN110870829A (zh) 2018-08-29 2019-08-28 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31826A (zh)
CN (1) CN11087082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7428Y (zh) * 1995-11-22 1996-10-16 林翠雯 使用方便的热脚板
KR20020095269A (ko) * 2001-06-14 2002-12-26 김기복 다기능 마사지기
CN1689537A (zh) * 2004-04-22 2005-11-02 北京碧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携带式温热治疗仪
CN203424114U (zh) * 2013-08-15 2014-02-12 闫海亮 畜牧保健床
CN203710336U (zh) * 2013-11-26 2014-07-16 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按摩器
CN106110489A (zh) * 2016-06-14 2016-11-16 南京华宽信息咨询中心 一种治疗肘疼痛的医疗保健用护肘装置
CN206896025U (zh) * 2017-07-11 2018-01-19 宁波希佳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个人头发护理的便携式加热直发梳
CN107753275A (zh) * 2017-10-11 2018-03-06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理疗按摩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15390U (zh) * 1971-03-18 1972-10-23
JP6170731B2 (ja) * 2013-05-22 2017-07-26 株式会社 Mtg 加温器
KR101679747B1 (ko) * 2015-03-10 2016-11-25 이상대 뜸질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7428Y (zh) * 1995-11-22 1996-10-16 林翠雯 使用方便的热脚板
KR20020095269A (ko) * 2001-06-14 2002-12-26 김기복 다기능 마사지기
CN1689537A (zh) * 2004-04-22 2005-11-02 北京碧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携带式温热治疗仪
CN203424114U (zh) * 2013-08-15 2014-02-12 闫海亮 畜牧保健床
CN203710336U (zh) * 2013-11-26 2014-07-16 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按摩器
CN106110489A (zh) * 2016-06-14 2016-11-16 南京华宽信息咨询中心 一种治疗肘疼痛的医疗保健用护肘装置
CN206896025U (zh) * 2017-07-11 2018-01-19 宁波希佳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个人头发护理的便携式加热直发梳
CN107753275A (zh) * 2017-10-11 2018-03-06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理疗按摩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倪文胜: "《保温防腐工程实用材料手册》", 31 October 2007,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31826A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92570B1 (ko) 면상 발열체를 이용한 발열 마스크 어셈블리
JP6624392B2 (ja) ヘアーアイロン
CN112023249A (zh) 按摩头、电极组件、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111569261B (zh) 颈椎按摩仪
CN110870829A (zh) 加热器
CN214104834U (zh) 按摩头及颈部按摩仪
EP3449890A1 (en) Beauty apparatus
CN217793770U (zh) 颈部按摩仪
KR101313787B1 (ko) 폐열로 마사지 헤드를 온열하는 복합 마사지기
KR101540654B1 (ko) 스테인리스 후막형 히터의 패턴구조
CN214050181U (zh) 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按摩仪
CN214050179U (zh) 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按摩仪
CN211461121U (zh) 颈椎按摩仪
KR20150067029A (ko) 내부도자용 히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2023261A (zh) 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按摩仪
CN112023260A (zh) 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按摩仪
CN209916595U (zh) 一种热敷按摩头及连接结构
CN220343847U (zh) 电睫毛器
WO2021103563A1 (zh) 用于颈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
JP2011194177A (ja) 美容装置
JP2020048926A (ja) 美容器
CN211327788U (zh) 加热带、按摩组件和颈部按摩仪
JP2004249092A (ja) 座席の暖房装置
CN213851939U (zh) 按摩头组件及按摩仪
CN111569259A (zh) 加热带、按摩组件和颈部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880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