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9891A - 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及触摸操作的有效性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及触摸操作的有效性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9891A
CN110869891A CN201780093030.3A CN201780093030A CN110869891A CN 110869891 A CN110869891 A CN 110869891A CN 201780093030 A CN201780093030 A CN 201780093030A CN 110869891 A CN110869891 A CN 110869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ointer
input surface
coordinate
touch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30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9891B (zh
Inventor
家田邦代
下谷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69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9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包括:对配置有具有第1触摸输入面(11)和第1触摸坐标检测部(12)的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空间内的指示体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以及判定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11)的第1触摸和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21)的第2触摸的有效性的有效性判定部(34)。有效性判定部(34)在第1触摸与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基于进行第1触摸和第2触摸前的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对第1触摸和第2触摸的有效性进行判定。

Description

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及触摸操作的有效性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对具备2个触摸输入面的触摸输入装置的误操作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2个触摸输入面的触摸输入装置。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显示装置,其具备2个画面,这2个画面分别起到作为触摸输入面的功能。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显示装置中,2个画面中的一个的优先度设定得较高,在操作者几乎同时触摸了2个画面的情况下,使针对优先度较低的画面的触摸无效,由此来防止误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09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触摸有效性的判定依赖于2个画面(触摸输入面)的优先度,因此,该判定存在偏颇。即,若2个画面几乎同时被触摸,则针对优先度较低的画面的触摸始终无效。因此,可以认为触摸的有效性的判定结果与操作者的意图并不同。具体而言,在操作者触摸优先度较高的画面时误触了优先度较低的画面的情况下,为符合操作者的意图的判定结果,然而,反之,在操作者触摸优先度较低的画面时误触了优先度较高的画面的情况下,将成为与操作者的意图相反的判定结果。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判定针对2个触摸输入面的触摸的有效性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中,能消除该判定的偏颇,并使判定更符合操作者的意图。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包括:指示体位置检测部,该指示体位置检测部对配置有具有第1触摸输入面和第2触摸输入面的触摸输入装置的空间内的指示体的位置进行检测;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该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获取表示指示体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的触摸即第1触摸的位置的第1触摸坐标;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该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获取表示指示体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的触摸即第2触摸的位置的第2触摸坐标;以及有效性判定部,该有效性判定部在第1触摸与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基于进行第1触摸和第2触摸前的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对第1触摸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进行判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的第1触摸和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的第2触摸几乎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基于进行第1和第2触摸前的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对第1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进行判定。
无需对第1和第2触摸输入面设定优先度,防止了在第1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的判定中产生偏颇的情况。
其结果是,能使触摸的有效性的判定结果更符合操作者的意图。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式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及附图将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触摸操作系统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2是示出触摸输入装置的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触摸输入装置的示例的图。
图4是用于对第1和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判定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示出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指示体位置检测部和有效性判定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有效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触摸操作判定装置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触摸操作判定装置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触摸操作系统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13是用于对第1和第2入射角运算部及判定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有效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触摸操作系统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16是示出触摸输入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触摸操作系统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该触摸操作系统包含具备第1触摸面板10和第2触摸面板20的触摸输入装置100、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及操作对象装置40。
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第1触摸面板10包括接受操作者的触摸操作的第1触摸输入面11、以及对第1触摸输入面11上的表示操作者的触摸位置的坐标进行检测的第1触摸坐标检测部12。同样地,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第2触摸面板20包括接受操作者的触摸操作的第2触摸输入面21、以及对第2触摸输入面21上的表示操作者的触摸位置的坐标进行检测的第2触摸坐标检测部22。
这里,关于操作者用于触摸第1触摸面板10和第2触摸面板20的指示体,将指示体设为操作者的手,然而,例如也可以是手写笔等。
图2和图3中示出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示例。第1触摸输入面11和第2触摸输入面21分别是平面,第1触摸输入面11与第2触摸输入面21形成小于180°的角度。此外,图2和图3中示出了如下示例:在操作者用手500的食指来触摸第1触摸输入面11时,拇指一不留神接触到第2触摸输入面21,从而产生了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21的误触。该情况下,第1触摸坐标检测部12检测第1触摸输入面11上的操作者的手500的触摸位置P1的坐标,第2触摸坐标检测部22检测第2触摸输入面21上的操作者的手500的触摸位置P2的坐标。在第1触摸输入面11与第2触摸输入面21形成小于180°的角度的情况下,上述那样的误触较容易产生。误触并不限于拇指,也因弯曲的小指或手掌等而引起。
以下说明中,将操作者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11的触摸称为“第1触摸”,将表示第1触摸的位置的坐标称为“第1触摸坐标”。此外,将操作者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21的触摸称为“第2触摸”,将表示第2触摸的位置的坐标称为“第2触摸坐标”。
返回图1,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包括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及有效性判定部34。
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从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第1触摸坐标检测部12获取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11的第1触摸的有无、以及表示第1触摸的位置的第1触摸坐标的信息。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从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第2触摸坐标检测部22获取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21的第2触摸的有无、以及表示第2触摸的位置的第2触摸坐标的信息。
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检测配置有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空间内的指示体(操作者的手500)的位置。作为指示体的位置的检测方法,例如可以考虑对摄像头(未图示)所拍摄到的操作者的视频进行分析的方法、对传感器(未图示)所测定出的指示体的方向和距离进行分析的方法等。
有效性判定部34将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所获取到的第1触摸坐标以及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所获取到的第2触摸坐标输出至触摸操作的对象即操作对象装置40。其中,有效性判定部34在第1触摸与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即,第1和第2触摸几乎同时进行的情况),对第1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进行判定,且仅将表示判定为有效的一方的触摸位置的坐标输出至操作对象装置40。第1和第2触摸的有效性基于在进行第1和第2触摸前的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来进行判定。
有效性判定部34包括第1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1、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2及判定部343。
第1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1预先识别配置有第1触摸输入面11的位置,并基于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所检测出的指示体的位置,计算第1触摸输入面11上的最接近指示体的位置的坐标(以下称为“第1指示体坐标”)。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2预先识别配置有第2触摸输入面21的位置,并基于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所检测出的指示体的位置,计算第2触摸输入面21上的最接近指示体的位置的坐标(以下称为“第2指示体坐标”)。此外,第1和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1、342分别保持一定时间的量的第1和第2指示体坐标的历史、即时序变化。
例如,在触摸输入装置100与指示体即操作者的手500处于图4所示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第1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1将表示第1触摸输入面11上的最接近操作者的手500的位置Q1的坐标作为第1指示体坐标来计算。此外,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2将表示第2触摸输入面21上的最接近操作者的手500的位置Q2的坐标作为第2指示体坐标来计算。
在第1触摸与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判定部343基于第1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1计算出的第1指示体坐标的时序变化与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2计算出的第2指示体坐标的时序变化,对第1触摸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进行判定。
一般情况下,触摸面板的操作者有将手指垂直于触摸输入面来进行按压的倾向。因此,当操作者想要触摸第1触摸输入面11时,如图5所示,操作者的手500相对于第1触摸输入面11几乎垂直地移动。该情况下,第1指示体坐标(位置Q1)几乎不变化,而第2指示体坐标(位置Q2)产生较大变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当操作者想要触摸第2触摸输入面21时,操作者的手500相对于第2触摸输入面21几乎垂直地移动,因此,第2指示体坐标(位置Q2)几乎不变化,而第1指示体坐标(位置Q1)产生较大变化。
因此,判定部343将刚进行了第1触摸之前的规定时间内的第1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与刚进行了第2触摸之前的规定时间内的第2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进行比较,将与变化量较小的一方对应的触摸设为有效,并将与变化量较大的一方对应的触摸设为无效。即,若第1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更小,则判定部343将第1触摸判定为有效,将第2触摸判定为无效。反之,若第2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更小,则判定部343将第2触摸判定为有效,将第1触摸判定为无效。
另外,在第1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与第2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相等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触摸与第2触摸中的任意一个设为无效。例如,可以始终将第1触摸设为无效,也可以始终将第2触摸设为无效。可以认为这种程度的判定的偏颇是可以被允许的。此外,例如,可以将第1和第2触摸中先进行的一方设为无效,也可以将后进行的一方设为无效。
这里,只要是能成为使用了触摸输入装置100的触摸操作的对象的装置,则图1所示的操作对象装置40可以是任意装置。例如,在触摸操作系统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作为操作对象装置40,可以假设导航装置、音频显示装置等。
操作对象装置40可以为多个。该情况下,第1触摸面板10和第2触摸面板20可以分别用于不同的操作对象装置40的操作。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方式:第1触摸面板10用于导航装置的操作,第2触摸面板20用于音频显示装置的操作。
若操作对象装置40执行多个应用,则第1触摸面板10和第2触摸面板20可以分别用于不同的应用的操作。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方式:第1触摸面板10用于导航用的应用的操作,第2触摸面板20用于进行视频、音乐的重放的应用的操作。
当然,第1触摸面板10和第2触摸面板20也可以用于相同应用的操作。即,第1触摸面板10和第2触摸面板20可以用于相同应用的不同属性的操作。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方式:第1触摸面板10用于导航用的应用的地图操作,第2触摸面板20用于相同应用的设施搜索的操作。
此外,在图1中,分别用独立的模块示出了触摸输入装置100、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和操作对象装置40,但它们中的2个以上也可以构成为一体。例如,触摸输入装置100可以内置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此外,在触摸操作系统应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装置的情况下,触摸输入装置100、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和操作对象装置40全部收纳于1个壳体而成为一体式结构。
以下,基于图6~图9的流程图,对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各要素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的动作的流程图。基于图6,对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基于第1触摸坐标检测部12的输出信号,判定有无操作者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11的触摸(第1触摸)(步骤S101)。若未进行第1触摸(步骤S101,否),则重复步骤S101。此外,若进行第1触摸(步骤S101,是),则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从第1触摸坐标检测部12获取表示第1触摸的位置的第1触摸坐标(步骤S102)。然后,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将所获取到的第1触摸坐标发送至判定部343(步骤S103),并返回步骤S101。
图7是示出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的动作的流程图。基于图7,对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基于第2触摸坐标检测部22的输出信号,判定有无操作者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21的触摸(第2触摸)(步骤S201)。若未进行第2触摸(步骤S201,否),则重复步骤S201。此外,若进行第2触摸(步骤S201,是),则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从第2触摸坐标检测部22获取表示第2触摸的位置的第2触摸坐标(步骤S202)。然后,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将所获取到的第2触摸坐标发送至判定部343(步骤S203),并返回步骤S201。
以下说明中,为了简化,无视从对第1触摸输入面11进行第1触摸后到表示其位置的第1触摸坐标被判定部343所接收为止的时间差、以及从对第2触摸输入面21进行第2触摸后到表示其位置的第2触摸坐标被判定部343所接收为止的时间差。即,视为在对第1触摸面11进行第1触摸的同时第1触摸坐标被判定部343所接收,且在对第2触摸面21进行第2触摸的同时第2触摸坐标被判定部343所接收。
图8是示出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和有效性判定部34的动作的流程图。基于图8,对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和有效性判定部34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获取配置有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空间内的指示体(操作者的手500)的位置(步骤S301)。第1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1基于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获取到的指示体的位置,计算第1触摸输入面11上的最接近指示体的位置的坐标即第1指示体坐标(步骤S302)。此外,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2基于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获取到的指示体的位置,计算第2触摸输入面21上的最接近指示体的位置的坐标即第2指示体坐标(步骤S303)。
接着,判定部343确认是否从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接收到第1触摸坐标(步骤S304)。若判定部343接收到第1触摸坐标(步骤S304,是),则判定部343确认从接收第1触摸坐标起到经过阈值时间前是否接收到第2触摸坐标(步骤S305)。若从接收第1触摸坐标起到经过阈值时间前未接收到第2触摸坐标(步骤S305,否),则判定部343向操作对象装置40输出从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接收到的第1触摸坐标(步骤S306)。然而,若从接收第1触摸坐标起到经过阈值时间前接收到第2触摸坐标(步骤S305,是),则判定部343执行判定第1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的“有效性判定处理”(步骤S307),之后返回步骤S301。
图9是示出有效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有效性判定处理中,判定部343根据第1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1计算出的第1指示体坐标的历史,计算刚进行了第1触摸之前的一定时间内的第1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步骤S401)。此外,判定部343根据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2计算出的第2指示体坐标的历史,计算刚进行了第2触摸之前的一定时间内的第2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步骤S402)。
接着,判定部343将步骤S401中计算出的第1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与步骤S402中计算出的第2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进行比较(步骤S403)。其结果是,若第1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较小(步骤S404,是),则判定部343将第1触摸判定为有效,将第2触摸判定为无效(步骤S405),并且仅将从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获取到的第1触摸坐标输出至操作对象装置40(步骤S406)。另一方面,若第2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较小(步骤S404,否),则判定部343将第2触摸判定为有效,将第1触摸判定为无效(步骤S407),并且仅将从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获取到的第2触摸坐标输出至操作对象装置40(步骤S408)。
返回图8,在步骤S30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判定部343确认是否从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接收到第2触摸坐标(步骤S308)。若判定部343接收到第2触摸坐标(步骤S308,是),则判定部343确认从接收第2触摸坐标起到经过阈值时间前是否接收到第1触摸坐标(步骤S309)。若从接收第2触摸坐标起到经过阈值时间前未接收到第1触摸坐标(步骤S309,否),则判定部343向操作对象装置40输出从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接收到的第2触摸坐标(步骤S310)。然而,若从接收第2触摸坐标起到经过阈值时间前接收到第1触摸坐标(步骤S309,是),则判定部343执行判定第1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的有效性判定处理(步骤S311),之后返回步骤S301。
步骤S311的有效性判定处理与步骤S307的有效性判定处理(图9)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另外,在步骤S30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既未接收到第1触摸坐标也未接收到第2触摸坐标的情况下,直接返回步骤S301。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在几乎同时进行了第1触摸和第2触摸的情况下,基于进行第1和第2触摸前的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具体而言,第1指示体坐标和第2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来判定第1触摸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因此,无需对第1触摸输入面和第2触摸输入面分别设定优先度,防止了在第1触摸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的判定中产生偏颇的情况。由此,能使触摸的有效性的判定更符合操作者的意图。
图10和图11是分别示出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硬件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所示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各要素(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和有效性判定部34)例如由图10所示的处理电路50来实现。即,处理电路50包括: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该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对配置有具有第1触摸输入面11和第2触摸输入面21的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空间内的指示体的位置进行检测;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该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获取表示指示体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11的触摸即第1触摸的位置的第1触摸坐标;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该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获取表示指示体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21的触摸即第2触摸的位置的第2触摸坐标;以及有效性判定部34,该有效性判定部34在第1触摸与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基于进行第1触摸和第2触摸前的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对第1触摸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进行判定。处理电路50可以应用专用的硬件,也可以应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的处理器(也称为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
在处理电路50为专用硬件的情况下,处理电路50例如相当于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并联编程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它们的组合等。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各要素的功能可以分别利用多个处理电路实现,也可以将这些功能集成并利用一个处理电路实现。
图11示出了使用处理器来构成处理电路50的情况下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硬件结构。该情况下,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各要素的功能由软件等(软件、固件或软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等被记载为程序,并储存于存储器52。作为处理电路50的处理器51读取存储于存储器52的程序并加以执行,由此来实现各部分的功能。即,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具备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52,该程序在由处理电路50执行时最终执行如下处理:对配置有具有第1触摸输入面11和第2触摸输入面21的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空间内的指示体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处理;获取表示指示体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11的触摸即第1触摸的位置的第1触摸坐标的处理;获取表示指示体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21的触摸即第2触摸的位置的第2触摸坐标的处理;以及在第1触摸与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基于进行第1触摸和第2触摸前的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对第1触摸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进行判定的处理。换言之,也可以说该程序是使计算机执行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各要素的动作的步骤、方法的程序。
这里,存储器52例如可以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以及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磁盘、软盘、光盘、压缩磁盘、小型磁盘、DVD(Digital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盘)及其驱动装置等、或者今后使用的所有存储介质。
以上,对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各要素的功能由硬件和软件等中的任一方来实现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一部分要素由专用的硬件实现、另一部分要素由软件等来实现的结构。例如,对于一部分要素,可利用作为专用的硬件的处理电路50来实现其功能,对于另一部分要素,可通过由作为处理器51的处理电路50读取出储存于存储器52的程序并加以执行来实现其功能。
如上所述,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能通过硬件、软件等、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各功能。
<实施方式2>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触摸操作系统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图12的触摸操作系统相对于图1的结构,将有效性判定部34的第1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1和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342分别替换为了第1入射角运算部344和第2入射角运算部345。
第1入射角运算部344基于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检测出的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计算指示体相对于第1触摸输入面11的入射角(以下称为“第1入射角”)。第2入射角运算部345基于指示体位置检测部33检测出的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计算指示体相对于第2触摸输入面21的入射角(以下称为“第2入射角”)。
例如,在触摸输入装置100与指示体即操作者的手500的位置关系如图13那样变化的情况下,第1入射角运算部344将操作者的手500的移动方向与第1触摸输入面11所成的角θ1作为第1入射角来计算。此外,第2入射角运算部345将操作者的手500的移动方向与第2触摸输入面21所成的角θ2作为第2入射角来计算。
如实施方式1中所阐述的那样,触摸面板的操作者也有将手指垂直于触摸输入面来进行按压的倾向。因此,当操作者想要触摸第1触摸输入面11时,如图13所示,操作者的手500相对于第1触摸输入面11几乎垂直地移动。该情况下,第1入射角(θ1)变大(接近于垂直)。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当操作者想要触摸第2触摸输入面21时,操作者的手500相对于第2触摸输入面21几乎垂直地移动,因此第2入射角(θ2)变大。
因此,实施方式2中,在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11的第1触摸与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21的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判定部343将进行了第1触摸时的第1入射角与进行了第2触摸时的第2入射角进行比较。其结果是,若第1入射角更大,则判定部343将第1触摸判定为有效,将第2触摸判定为无效。反之,若第2入射角更大,则判定部343将第2触摸判定为有效,将第1触摸判定为无效。
实施方式2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动作与图8相同。其中,在步骤S307和步骤S311中执行图14所示的有效性判定处理。
图14的有效性判定处理中,首先,判定部343根据第1入射角运算部344计算出的第1指示体坐标的历史,计算进行了第1触摸时的第1入射角(步骤S501)。此外,判定部343根据第2入射角运算部345计算出的第2指示体坐标的历史,计算进行了第2触摸时的第2入射角(步骤S502)。
接着,判定部343将步骤S501中计算出的第1入射角与步骤S502中计算出的第2入射角进行比较(步骤S503)。其结果是,若第1入射角较大(步骤S504,是),则判定部343将第1触摸判定为有效,将第2触摸判定为无效(步骤S505),并且仅将从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31获取到的第1触摸坐标输出至操作对象装置40(步骤S506)。另一方面,若第2入射角较大(步骤S504,否),则判定部343将第2触摸判定为有效,将第1触摸判定为无效(步骤S507),并且仅将从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32获取到的第2触摸坐标输出至操作对象装置40(步骤S508)。
另外,在第1入射角与第2入射角相等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触摸与第2触摸中的任意一个设为无效。例如,可以始终将第1触摸设为无效,也可以始终将第2触摸设为无效(图14中,步骤S504为否,因此第1触摸始终为无效)。可以认为这种程度的判定的偏颇是可以被允许的。此外,例如,可以将第1和第2触摸中先进行的一方设为无效,也可以将后进行的一方设为无效。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在几乎同时进行了第1触摸和第2触摸的情况下,基于根据进行第1和第2触摸前的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而计算出的第1和第2入射角,来判定第1触摸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因此,无需对第1触摸输入面和第2触摸输入面分别设定优先度,防止了在第1触摸和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的判定中产生偏颇的情况。由此,能使触摸的有效性的判定更符合操作者的意图。
<实施方式3>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触摸操作系统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图15的触摸操作系统相对于图1的结构,对触摸输入装置100追加了第1显示画面13和第2显示画面23,并对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追加了显示控制部35。
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第1显示画面13和第2显示画面23例如是液晶显示装置。第1触摸面板10的第1触摸输入面11是透明的,配置在第1显示画面13上。第2触摸面板20的第2触摸输入面21是透明的,配置在第1显示画面13上。即,第1触摸面板10和第1显示画面13、以及第2触摸面板20和第2显示画面23分别构成了兼具图像显示功能和触摸操作功能的触摸面板监视器。
触摸操作判定装置30的显示控制部35将操作对象装置40输出的视频信号输入至第1显示画面13和第2显示画面23,由此来使第1显示画面13和第2显示画面23显示图像。
由此,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具备2个触摸面板监视器的触摸输入装置100。在图15中,示出了对图1的触摸操作系统追加了第1显示画面13、第2显示画面23和显示控制部35的示例,但实施方式3也能与实施方式2(图12)的触摸操作系统进行组合。
实施方式3中,操作对象装置40也可以为多个。该情况下,由第1触摸面板10和第1显示画面13构成的触摸面板监视器(以下称为“第1触摸面板监视器”)、以及由第2触摸面板20和第2显示画面23构成的触摸面板监视器(以下称为“第2触摸面板监视器”)可以分别用于不同的操作对象装置40的操作画面的显示。例如,考虑如下方式:第1触摸面板监视器显示导航装置的操作画面,第2触摸面板监视器显示音频显示装置的操作画面。
若操作对象装置40执行多个应用,则第1触摸面板监视器和第2触摸面板监视器可以分别用于不同的应用的操作画面的显示。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方式:第1触摸面板监视器显示导航用的应用的操作画面,第2触摸面板监视器显示进行视频、音乐的重放的应用的操作画面。
当然,第1触摸面板监视器和第2触摸面板监视器也可以用于相同应用的操作画面的显示。即,第1触摸面板监视器和第2触摸面板监视器可以用于相同应用的不同属性的操作画面的显示。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方式:第1触摸面板监视器用于导航用的应用的地图的显示和操作,第2触摸面板监视器显示相同应用的设施搜索用的操作画面。
此外,触摸输入装置100可以仅设有第1显示画面13和第2显示画面23中的任一个。
<变形例>
[变形例1]
作为触摸输入装置100,也可以假设如下装置:操作者可以进行非接触的手势操作,即不直接接触就能向第1触摸输入面11和第2触摸输入面21输入操作。很难想象操作者一边进行非接触的手势操作,一边对第1触摸输入面11或第2触摸输入面21进行通常的(触摸的)触摸操作。因此,在操作者进行非接触的手势操作的期间,当检测到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11的第1触摸和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21的第2触摸时,有效性判定部34可以将双方设为无效。
由此,即使操作者在非接触手势的途中误触第1触摸输入面11或第2触摸输入面21,也能使该触摸无效化,防止了误操作。
[变形例2]
很难想象操作者一边进行伴随触摸坐标的移动的操作(例如拖曳操作),一边进行其它触摸操作。因此,无论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如何,对于在第1触摸输入面11的第1触摸坐标移动的期间进行的针对第2触摸输入面21的第2触摸、以及在第2触摸输入面21的第2触摸坐标移动的期间进行的针对第1触摸输入面11的第1触摸,有效性判定部34可以将它们均设为无效。
[变形例3]
在触摸操作系统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可以使成为是否实施有效性判定处理的判定基准的“阈值时间”(第1触摸与第2触摸的时间差的阈值)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而变化。例如,在车辆行驶中时,容易因车辆的晃动而产生误触,因此,可以使阈值时间延长来提高误触的检测灵敏度。
此外,可以使阈值时间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而变化。例如,车辆的行驶速度越快,则操作者(驾驶员)越难将精力集中于触摸输入装置100的操作,更容易产生误触。因此,车辆的行驶速度越快,则可以使阈值时间变得越长来提高误触的检测灵敏度。
[变形例4]
图2中,示出了触摸输入装置100的第1触摸输入面11和第2触摸输入面21上下排列配置的示例,但它们也可以左右排列配置。
此外,如图16所示,第1触摸输入面11和第2触摸输入面2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呈曲面状。在第1触摸输入面11或第2触摸输入面21呈曲面状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误触,因此,能够适用本发明。
另外,本发明在其发明范围内可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自由地组合,可对各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变形、省略。
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形态中都只是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未举例示出的无数变形例可解释为是不脱离本发明范围而可设想到的。
标号说明
100 触摸输入装置,
10 第1触摸面板,
11 第1触摸输入面,
12 第1触摸坐标检测部,
13 第1显示画面,
20 第2触摸面板,
21 第2触摸输入面,
22 第2触摸坐标检测部,
23 第2显示画面,
30 触摸操作判定装置,
31 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
32 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
33 指示体位置检测部,
34 有效性判定部,
35 显示控制部,
341 第1指示体坐标运算部,
342 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
343 判定部,
341 第1入射角运算部,
345 第2入射角运算部,
40 操作对象装置,
500 操作者的手。

Claims (12)

1.一种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示体位置检测部,该指示体位置检测部对配置有具有第1触摸输入面和第2触摸输入面的触摸输入装置的空间内的指示体的位置进行检测;
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该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获取表示所述指示体针对所述第1触摸输入面的触摸即第1触摸的位置的第1触摸坐标;
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该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获取表示所述指示体针对所述第2触摸输入面的触摸即第2触摸的位置的第2触摸坐标;以及
有效性判定部,该有效性判定部在所述第1触摸与所述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基于进行所述第1触摸和所述第2触摸前的所述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对所述第1触摸和所述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进行判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效性判定部还包括:
第1指示体坐标运算部,该第1指示体坐标运算部基于所述指示体的位置,计算所述第1触摸输入面上的最接近所述指示体的位置的坐标即第1指示体坐标;
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该第2指示体坐标运算部基于所述指示体的位置,计算所述第2触摸输入面上的最接近所述指示体的位置的坐标即第2指示体坐标;以及
判定部,该判定部在所述第1触摸与所述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所述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将刚进行了所述第1触摸之前的一定时间内的所述第1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与刚进行了所述第2触摸之前的一定时间内的所述第2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进行比较,若所述第1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较小,则将所述第1触摸判定为有效,将所述第2触摸判定为无效,若所述第2指示体坐标的变化量较小,则将所述第2触摸判定为有效,将所述第1触摸判定为无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效性判定部还包括:
第1入射角运算部,该第1入射角运算部基于所述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计算所述指示体相对于所述第1触摸输入面的入射角即第1入射角;
第2入射角运算部,该第2入射角运算部基于所述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计算所述指示体相对于所述第2触摸输入面的入射角即第2入射角;以及
判定部,该判定部在所述第1触摸与所述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所述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将进行了所述第1触摸时的所述第1入射角与进行了所述第2触摸时的所述第2入射角进行比较,若所述第1入射角较大,则将所述第1触摸判定为有效,将所述第2触摸判定为无效,若所述第2入射角较大,则将所述第2触摸判定为有效,将所述第1触摸判定为无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效性判定部在由所述指示体进行了针对所述第1触摸输入面或所述第2触摸输入面的非接触的手势操作的期间,将所述第1触摸和所述第2触摸双方设为无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效性判定部将所述第1触摸坐标移动的期间所进行的所述第2触摸、以及所述第2触摸坐标移动的期间所进行的所述第1触摸设为无效,而与所述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无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输入装置搭载于车辆,
所述有效性判定部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变更所述阈值时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触摸输入面和所述第2触摸输入面上下排列地进行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触摸输入面和所述第2触摸输入面左右排列地进行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触摸输入面与所述第2触摸输入面所成的角小于18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触摸输入面和所述第2触摸输入面中的至少一个呈曲面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触摸输入面和所述第2触摸输入面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显示画面上。
12.一种触摸操作的有效性判定方法,
是触摸操作判定装置中的触摸操作的有效性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操作判定装置的指示体位置检测部对配置有具有第1触摸输入面和第2触摸输入面的触摸输入装置的空间内的指示体的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触摸操作判定装置的第1触摸坐标获取部获取表示所述指示体针对所述第1触摸输入面的触摸即第1触摸的位置的第1触摸坐标,
所述触摸操作判定装置的第2触摸坐标获取部获取表示所述指示体针对所述第2触摸输入面的触摸即第2触摸的位置的第2触摸坐标,
所述触摸操作判定装置的有效性判定部在所述第1触摸与所述第2触摸之间的时间比预先确定的阈值时间要短的情况下,基于进行所述第1触摸和所述第2触摸前的所述指示体的位置的时序变化,对所述第1触摸和所述第2触摸各自的有效性进行判定。
CN201780093030.3A 2017-07-19 2017-07-19 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及触摸操作的有效性判定方法 Active CN110869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6010 WO2019016875A1 (ja) 2017-07-19 2017-07-19 タッチ操作判定装置およびタッチ操作の有効性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9891A true CN110869891A (zh) 2020-03-06
CN110869891B CN110869891B (zh) 2023-07-04

Family

ID=6501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030.3A Active CN110869891B (zh) 2017-07-19 2017-07-19 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及触摸操作的有效性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39745B2 (zh)
CN (1) CN110869891B (zh)
WO (1) WO20190168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2045A (zh) * 2020-05-29 2020-09-08 意诺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8902B2 (ja) 2020-03-31 2023-11-1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操作制御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6471A (zh) * 2010-05-07 2011-11-09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生成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20110310045A1 (en) * 2009-03-02 2011-12-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and input device
US20130234982A1 (en) * 2012-03-07 2013-09-12 Pantech Co.,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JP2013242916A (ja) * 2012-04-27 2013-12-05 Panasonic Corp 入力装置、入力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364743A (zh) * 2012-06-26 2015-02-1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操作装置
JP2015064783A (ja) * 2013-09-25 2015-04-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5190491A (zh) * 2013-03-04 2015-12-23 株式会社电装 触摸面板操作装置及该装置中的操作事件判定方法
JP2015232844A (ja) * 2014-06-10 2015-12-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入力装置
JP2016062183A (ja) * 2014-09-16 2016-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17084216A (ja) * 2015-10-30 2017-05-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入力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9451B2 (ja) * 2011-07-22 2016-01-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表示装置、コンテンツ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09505A (ja) * 2014-12-04 2016-06-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10045A1 (en) * 2009-03-02 2011-12-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and input device
CN102236471A (zh) * 2010-05-07 2011-11-09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生成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20130234982A1 (en) * 2012-03-07 2013-09-12 Pantech Co.,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JP2013242916A (ja) * 2012-04-27 2013-12-05 Panasonic Corp 入力装置、入力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364743A (zh) * 2012-06-26 2015-02-1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操作装置
CN105190491A (zh) * 2013-03-04 2015-12-23 株式会社电装 触摸面板操作装置及该装置中的操作事件判定方法
JP2015064783A (ja) * 2013-09-25 2015-04-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32844A (ja) * 2014-06-10 2015-12-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入力装置
JP2016062183A (ja) * 2014-09-16 2016-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17084216A (ja) * 2015-10-30 2017-05-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入力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2045A (zh) * 2020-05-29 2020-09-08 意诺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9891B (zh) 2023-07-04
WO2019016875A1 (ja) 2019-01-24
JP6639745B2 (ja) 2020-02-05
JPWO2019016875A1 (ja) 2019-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25776B2 (en)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device with a virtual touchscreen
US8446389B2 (en) Techniques for creating a virtual touchscreen
JP580589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
US967860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touch gesture
KR102035166B1 (ko) 전자기기, 그 제어방법 및 기억매체
JP641053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20160041689A1 (en) Touch panel system
JP600556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制御方法
CN108874284B (zh) 手势触发方法
WO2012129989A1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translation gesture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188998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制御装置及び車載情報機器
WO2012129975A1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rotation gesture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37784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ecognizing a touch operation
JP2014182657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CN110869891B (zh) 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及触摸操作的有效性判定方法
US8952934B2 (en) Optical touch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s of objects using the same
US1012685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5230693A (ja) 情報処理装置、入力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140320430A1 (en) Input device
JP2014186530A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14149589A (ja) 入力操作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コマンド選択方法
JP6877546B2 (ja) タッチ操作判定装置およびタッチ操作の有効性判定方法
US2014029268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0558270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on-contact gesture and device for the same
KR102082696B1 (ko) 정보 처리장치 및 터치패널의 조작 관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