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2492B -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2492B
CN110862492B CN201911222778.6A CN201911222778A CN110862492B CN 110862492 B CN110862492 B CN 110862492B CN 201911222778 A CN201911222778 A CN 201911222778A CN 110862492 B CN110862492 B CN 110862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ilane
polyether
resi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27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2492A (zh
Inventor
石正阳
秦承群
刘斌
殷玲
李传亮
王新
吕树卫
黎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227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2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2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2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2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2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08F283/0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on to unsaturated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09J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J159/00 - C09J187/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Seal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树脂通过硅烷封端的含烯基聚醚和乙烯基含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基团化合物聚合而成,具有较好的附着性能和耐水解性能,并且基于所述树脂的MS密封胶也具有提高的附着力和耐水解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S树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简称MS密封胶)兼具聚氨酯密封胶和硅酮密封胶的优点,克服两者的性能不足,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涂饰性、耐污性,且产品中无异氰酸酯及有机溶剂,是国内外新型密封胶的主要发展方向。
MS密封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汽车的接缝和接头的密封,橡胶与玻璃面的密封,火车、船、金属的密封制造,也可以用于设备、电气、塑料、空调、通风等工业的密封和粘合。MS胶还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用于幕墙粘接、门窗粘接密封、道路、桥梁密封等。
广泛的应用范围需要MS胶对不同的基材均具有较好的粘附效果,这就对MS胶的附着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提高MS密封胶的附着力通常采用添加附着力促进剂(低聚化的含氨基硅烷化合物)的方法实现,然而外加的附着力促进剂存在助剂迁移的风险,同时还增加了应用成本。专利CN107513123A公开了一种基于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含硅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邻苯二酚的酚羟基附着力提升涂膜的附着力,但是专利中提到的含邻苯二酚单体均为丙烯酰胺基或丙烯酮基团的单体,该类单体易受环境影响发生水解、氧化,导致涂膜耐候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树脂通过硅烷封端的含烯基聚醚和乙烯基含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基团化合物聚合而成,具有较好的附着性能和耐水解性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一个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所述树脂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301320330000021
在所述树脂的结构式中,R1、R2为-H或-CH3,R3为-Si(OCH3)3或-Si(OCH3)2CH3或-Si(OCH2CH3)3或-Si(OCH2CH3)2CH3;m为10~100的自然数,n为1~50的自然数,p为15~100的自然数,q为0、1或2,该树脂高分子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300000,优选30000~150000。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向反应容器中,按重量份计,加入50~150份(比如80、100或120份)有机溶剂,搅拌下升温至90~110℃并保温;然后将硅烷封端的含烯基聚醚50~100份(比如80、100或120份)、羟基受保护的乙烯基含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基团化合物1~5份(比如3份)、引发剂0.1~0.6(比如0.2、0.5份)份混合均匀,将所得混合物在1~2小时内加入所述反应容器中,继续搅拌并保温反应2~3小时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脱保护剂并脱除所述羟基受保护的乙烯基含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基团化合物的羟基保护基团(如通过加入1~2份冰醋酸、50~100份甲醇,醇解1~2h),然后脱除有机溶剂,即得目标树脂。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有机溶剂可以为甲苯、二甲苯、丁醇、丙醇、正己烷、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甲苯、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硅烷封端的含烯基聚醚可以为三甲氧基硅烷封端乙烯基聚醚、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封端乙烯基聚醚、三乙氧基硅烷封端乙烯基聚醚、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封端乙烯基聚醚、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三乙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中的一种,优选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羟基受保护的乙烯基含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基团化合物选自1,2-双(三甲基硅氧基)-4-乙烯基苯、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1,2-双(三甲基硅氧基)-4-(1’-丙烯基)苯、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丁烯基)苯、1,2-双(三甲基硅氧基)-4-(3’-丁烯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1,2-双(三甲基硅氧基)-4-乙烯基苯、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引发剂可以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乙酰、过氧化二辛酰、过氧化二月桂酰、二异丙苯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偶氮二异丁腈或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双组份MS密封胶,该胶具有较好的附着性能和耐水解性能,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组份MS密封胶,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制备原料:
A组份:硅烷改性聚醚树脂100份、填料150~300份、增塑剂50~200份、紫外线吸收剂0.5~1.5份、除水剂0.5~1.5份;
B组份:补强填料100份、增塑剂200~300份、催化剂5~10份;
其中,A组份与B组份按5:1~20: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优选按10:1~15: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
其中,所述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或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合成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填料可以为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纳米活性碳酸钙、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增塑剂可以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低分子量聚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和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包括UV-326、UV-327、UV-329等,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包括UV-9、UV-531、UV-B等。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为UV-326和UV-327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除水剂可以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补强填料可以为气相白炭黑、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气相白炭黑。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催化剂可以为有机锡类催化剂,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单丁基三异辛酸锡、二羟基丁基氯化锡、辛酸亚锡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单丁基三异辛酸锡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双组份MS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所述的高附着力双组份MS密封胶的组成称量各组份;
2)制备A组份:将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填料、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除水剂混合搅拌(如通过将物料加入到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混匀)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不高于45℃,优选30~40℃,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A组份;
3)制备B组份:将补强填料、增塑剂、催化剂混合搅拌(如通过将物料加入到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混匀)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不高于45℃,优选30~40℃,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B组份;
将所述A组份与所述B组份按5:1~20: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双组份MS密封胶,优选按10:1~15: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所述双组份MS密封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在本发明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中引入连接烷基的邻苯二酚官能化结构,增加了树脂的附着力,且该树脂具有较好的耐水解性能;
2)使用该树脂配制的双组份MS密封胶具有优异的高附着力性能和耐水解性能,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树脂的合成:在1L四口反应容器上分别装备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回流冷凝装置,加入300g甲苯,搅拌下升温至90℃并保温;然后精确称量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聚合度15)200g、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10g、偶氮二异丁腈1.20g加入恒压滴液漏斗并均匀混合,将混合物以稳定的滴加速度在2小时内加入四口反应容器中,继续搅拌并保温反应3小时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4g冰醋酸、100g甲醇,醇解2h,控制真空度为20kPa、温度90℃减压脱除有机溶剂,即得目标树脂(GPC测试分子量为29300,分子量分布为1.26)。
2)双组份MS胶制备:将500g树脂、750g重质碳酸钙、250g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2.5gUV-326、2.5g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到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40℃,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A组份;将500g气相白炭黑、1000g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2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40℃,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B组份;将A组份与B组份按10: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双组份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实施例2: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树脂的合成:在1L四口反应容器上分别装备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回流冷凝装置,加入300g甲苯,搅拌下升温至100℃并保温;然后精确称量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聚合度35)225g、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9g、偶氮二异庚腈0.60g加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并均匀混合,将混合物以稳定的滴加速度在1.5小时内加入四口反应容器中,继续搅拌并保温反应2.5小时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4.5g冰醋酸、300g甲醇,醇解1.5h,控制真空度20kPa、温度100℃减压脱除有机溶剂,即得目标树脂(GPC测试分子量为76300,分子量分布为1.30)。
2)双组份MS胶制备:将500g树脂、750g轻质碳酸钙、500g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5gUV-327、5g乙烯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加入到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35℃,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A组份;将500g轻质碳酸钙、1250g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30g单丁基三异辛酸锡加入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35℃,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B组份;将A组份与B组份按15: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双组份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实施例3: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树脂的合成:在1L四口反应容器上分别装备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回流冷凝装置,加入300g二甲苯,搅拌下升温至110℃并保温;然后精确称量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聚合度70)200g、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4g、过氧化二苯甲酰0.40g加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并均匀混合,将混合物以稳定的滴加速度在1小时内加入四口反应容器中,继续搅拌并保温反应2小时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4g冰醋酸、200g甲醇,醇解1h,控制真空度20kPa、温度110℃减压脱除有机溶剂,即得目标树脂(GPC测试分子量为121500,分子量分布为1.30)。
2)双组份MS胶制备:将500g树脂、1000g重质碳酸钙、750g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5gUV-327、7.5g乙烯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加入到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30℃,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A组份;将500g轻质碳酸钙、1500g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50g单丁基三异辛酸锡加入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30℃,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B组份;将A组份与B组份按13: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双组份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实施例4: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树脂的合成:在1L四口反应容器上分别装备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回流冷凝装置,加入250g正己烷,搅拌下升温至105℃并保温;然后精确称量三乙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聚合度100)250g、1,2-双(三甲基硅氧基)-4-乙烯基苯12.5g、偶氮二异丁腈0.50g加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并均匀混合,将混合物以稳定的滴加速度在1.5小时内加入四口反应容器中,继续搅拌并保温反应3小时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5g冰醋酸、375g甲醇,醇解2h,控制真空度20kPa、温度105℃减压脱除有机溶剂,即得得目标树脂(GPC测试分子量为85500,分子量分布为1.28)。
2)双组份MS胶制备:将500g树脂、650g轻质碳酸钙、850g重质碳酸钙、1000g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7.5gUV-326、7.5g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到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45℃,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A组份;将350g轻质碳酸钙、150g气相白炭黑、1250g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3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45℃,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B组份;将A组份与B组份按10: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双组份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实施例5: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树脂的合成:在1L四口反应容器上分别装备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回流冷凝装置,加入300g甲苯,搅拌下升温至100℃并保温;然后精确称量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聚合度35)90g、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聚合度35)150g、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9g、偶氮二异庚腈0.90g加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并均匀混合,将混合物以稳定的滴加速度在1.5小时内加入四口反应容器中,继续搅拌并保温反应2.5小时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3.9g冰醋酸、240g甲醇,醇解1h,控制真空度20kPa、温度100℃减压脱除有机溶剂,即得得目标树脂(GPC测试分子量为55100,分子量分布为1.31)。
2)双组份MS胶制备:将500g树脂、1000g纳米活性碳酸钙、250g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500g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7.5gUV-B、5g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到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25℃,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A组份;将500g气相白炭黑、1150g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50g单丁基三异辛酸锡加入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25℃,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B组份;将A组份与B组份按10: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双组份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实施例6: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树脂的合成:在1L四口反应容器上分别装备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回流冷凝装置,加入300g甲苯,搅拌下升温至90℃并保温;然后精确称量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聚合度15)200g、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10g、偶氮二异丁腈0.97g加入恒压滴液漏斗并均匀混合,将混合物以稳定的滴加速度在2小时内加入四口反应容器中,继续搅拌并保温反应3小时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3.0g冰醋酸、140g甲醇,醇解1.5h,控制真空度20kPa、温度90℃减压脱除有机溶剂,即得目标树脂(GPC测试分子量为34000,分子量分布为1.25)。
2)双组份MS胶制备:将500g树脂、750g轻质碳酸钙、500g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5gUV-327、5g乙烯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加入到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35℃,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A组份;将500g轻质碳酸钙、1250g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45g辛酸亚锡加入SXJB-2型双行星动力混合机中,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35℃,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B组份;将A组份与B组份按10: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双组份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使用烯丙基苯替代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参与树脂的合成,其余组份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使用N-3,4-[双(三甲基硅氧基)苯乙基]丙烯酰胺替代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参与树脂的合成,其余组份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在双组份MS胶制备中使用日本KANEKA公司的S303H替代本发明合成树脂。
原料来源:
实施例中所用到试剂除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均为在阿拉丁或百灵威两家公司进行购买,产品纯度为化学纯。
实施例中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的合成:
实施例1中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的制备如下,向3L的反应釜中加入94.0g烯丙醇、1.80g金属钠,在200rpm搅拌条件下反应1h,升温至110℃,控制流量保持釜内压力小于0.3MPa持续向反应釜中通入1420g环氧丙烷,进料结束后持续反应2h,控制真空度为20kPa、温度110℃减压脱除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制得烯丙醇聚醚(聚合度15);将制得的烯丙醇聚醚1500g加入3L反应釜中在200rpm搅拌条件下氮气置换3次,加入30wt%甲醇钠甲醇溶液291g,升温至70℃脱甲醇2h,维持70℃加入烯丙基氯136g反应2h,控制真空度为20kPa、温度70℃减压脱除未完全反应的烯丙基氯,将反应液移入分液漏斗,向反应液加入2000g水进行水洗洗去生成的氯化钠盐,使用分液漏斗将有机相与水相分离,将有机相在真空干燥箱中90℃烘干即得烯丙基封端聚醚;将制备的烯丙基聚醚1500g加入3L反应釜中,在200rpm搅拌条件下氮气置换3次,在200rpm搅拌条件下,升温至80℃加入卡斯特催化剂0.01g,搅拌10min后加入三甲氧基硅烷255g,维持80℃反应2h即得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其中,具有不同聚合度的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可用不同聚合度的烯丙醇聚醚相应地进行合成。
其他实施例中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均采用与上述方法类似的方法进行制备,加料量可按摩尔比进行折算。
羟基受保护的乙烯基含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基团化合物的合成:
实施例1中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的合成如下:在1L四口反应容器上分别装备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回流冷凝装置,加入200g甲苯,200g4-(2-烯丙基)-邻苯二酚,氮气置换3次后升温至110℃,600rpm搅拌条件下用时1h缓慢滴加六甲基二硅氮烷225g,滴加完毕后维持温度110℃继续反应4h,即得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
实施例4中1,2-双(三甲基硅氧基)-4-乙烯基苯的合成以采用同样方法,加料量可按摩尔比进行折算。
实施例1~6与对比例1~3制备的双组份密封胶按照表准GB/T13477.18-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8部分:剥离粘结性的测定》进行粘结性能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
表1粘结性能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301320330000121
由表1可以看出引入连接烷基的邻苯二酚官能化结构的树脂制备的双组份MS密封胶的粘结性能显著优于不含连接烷基的邻苯二酚官能化结构的树脂及市售树脂制备的密封胶,说明在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中引入邻苯二酚官能团确实可以增强密封胶的附着性能。
实施例1~6与对比例1~3制备的双组份密封胶耐水解性能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参考GB/T13477.18-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8部分:剥离粘结性的测定》制备铝板基材的试件,将试件在70℃条件下分别浸泡于去离子水及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3h,取出测试剥离粘结性能,评价结果见表2。
表2耐水解性能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301320330000131
对比例2中树脂合成所用单体为N-3,4-[双(三甲基硅氧基)苯乙基]丙烯酰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导致密封胶条附着力降低,剥离粘结性能较差,而其他实施例均未出现水解现象,表现出优异的耐水解性能。

Claims (16)

1.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如下结构式:
Figure FDA0003475438440000011
其中,R1、R2为-H或-CH3,R3为-Si(OCH3)3或-Si(OCH3)2CH3或-Si(OCH2CH3)3或-Si(OCH2CH3)2CH3;m为10~100的自然数,n为1~50的自然数,p为15~100的自然数,q为0、1或2,所述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300000。
2.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反应容器中,按重量份计,加入50~150份有机溶剂,搅拌下升温至90~110℃并保温;然后将硅烷封端的含烯基聚醚50~100份、羟基受保护的乙烯基含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基团化合物1~5份、引发剂0.1~0.6份均匀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在1~2小时内加入所述反应容器中,继续搅拌并保温反应2~3小时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脱保护剂并脱除所述羟基受保护的乙烯基含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基团化合物的羟基保护基团,然后脱除有机溶剂,即得所述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丁醇、丙醇、正己烷、乙酸丁酯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苯和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封端的含烯基聚醚选自三甲氧基硅烷封端乙烯基聚醚、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封端乙烯基聚醚、三乙氧基硅烷封端乙烯基聚醚、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封端乙烯基聚醚、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三乙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封端的含烯基聚醚选自三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封端烯丙基聚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受保护的乙烯基含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基团化合物选自1,2-双(三甲基硅氧基)-4-乙烯基苯、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1,2-双(三甲基硅氧基)-4-(1’-丙烯基)苯、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丁烯基)苯、1,2-双(三甲基硅氧基)-4-(3’-丁烯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受保护的乙烯基含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基团化合物选自1,2-双(三甲基硅氧基)-4-乙烯基苯和1,2-双(三甲基硅氧基)-4-(2’-丙烯基)苯中的一种或两种。
9.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乙酰、过氧化二辛酰、过氧化二月桂酰、二异丙苯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两种。
11.一种双组份MS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MS密封胶包括以下原料:
A组份:硅烷改性聚醚树脂100份、填料150~300份、增塑剂50~200份、紫外线吸收剂0.5~1.5份以及除水剂0.5~1.5份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或根据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
B组份:所述B组份为补强填料100份、增塑剂200~300份以及催化剂5~10份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MS密封胶中A组份与B组份的混合质量比为5:1~20: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组份MS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MS密封胶中A组份与B组份的混合质量比为10:1~15: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双组份MS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选自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纳米活性碳酸钙、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低分子量聚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其中,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包括UV-326、UV-327、UV-329,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包括UV-9、UV-531、UV-B;
所述除水剂选自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白炭黑、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锡类催化剂,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单丁基三异辛酸锡、二羟基丁基氯化锡、辛酸亚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组份MS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选自重质碳酸钙和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326和/或UV-327;
所述除水剂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白炭黑;
所述催化剂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单丁基三异辛酸锡中的一种或两种。
15.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组份MS密封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所述的双组份MS密封胶的组成称量各组份;
2)制备A组份:将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填料、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除水剂混合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不高于45℃,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A组份;
3)制备B组份:补强填料、增塑剂、催化剂混合搅拌至物料分散均匀,保持温度不高于45℃,高速分散,抽真空环境下搅拌,得到B组份;
4)将所述A组份与所述B组份按5:1~20:1质量比例混合均匀,以制备所述的双组份MS密封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保持温度30~40℃;步骤3)中保持温度30~40℃;步骤4)中所述A组份与所述B组份的质量比为10:1~15:1。
CN201911222778.6A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0862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2778.6A CN110862492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2778.6A CN110862492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2492A CN110862492A (zh) 2020-03-06
CN110862492B true CN110862492B (zh) 2022-04-19

Family

ID=69657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22778.6A Active CN110862492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2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1428A (zh) * 2020-04-23 2020-07-31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硅酮免钉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74363B (zh) * 2020-11-24 2022-03-11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49886B (zh) * 2021-12-31 2023-10-31 三棵树(上海)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 耐老化改性硅烷封端聚醚树脂、ms免钉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200003A1 (en) * 2014-06-23 2015-12-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ilicon-containing polymer and method of making a silicon-containing polymer
CN107513123A (zh) * 2017-08-11 2017-12-26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含硅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4643B2 (ja) * 2015-09-23 2022-01-21 シーカ テクノロジー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2剤型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並びにその混合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200003A1 (en) * 2014-06-23 2015-12-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ilicon-containing polymer and method of making a silicon-containing polymer
CN107513123A (zh) * 2017-08-11 2017-12-26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邻苯二酚结构官能化含硅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calable Synthesis of Bio-Based Functional Styrene: Protected Vinyl Catechol from Caffeic Acid and Controlled Radical and Anionic Polymerizations Thereof;Hisaaki Takeshima;《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20181022;第6卷;13681-13686 *
新型单组分透明硅烷封端聚醚密封胶的研制;曾军;《中国建筑防水》;20160731(第13期);18-21 *
硅烷封端聚合物树脂研究进展;蒋海成;《化工新型材料》;20160331;第44卷(第3期);7-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2492A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2492B (zh) 一种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4687818A (en) Polymer an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US4593068A (en) Cur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olyether having reactive silicon-containing group and a (meth)acrylate polymer
US5109064A (en) Curable composition
AU704705B2 (en) Moisture-curable modified acrylic polymer sealant composition
EP0108946B1 (en) Curing composition
JPS60228516A (ja) 新規重合体の製造法
JPS6335671B2 (zh)
WO1997031032A1 (fr) Composition durcissable
JPH0252935B2 (zh)
US8592517B2 (en) Moisture-curing formulations with time-modified phases
JP6967999B2 (ja) 接着剤組成物
US20100222504A1 (en) Silane-substituted raft-reagents and silane-cross-linkable polymers
US20060074187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icone-treated polymers
US20060116495A1 (en) Silicone polymerisates
US10800881B2 (en) High modulus curable composition
JPS5978220A (ja) 室温硬化性弾性組成物
JP7346545B2 (ja) 塩化ビニル系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5978221A (ja) 室温硬化性弾性組成物
JPS5978222A (ja) 室温硬化性弾性組成物
US10961393B2 (en) Curable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igh transparency
WO2017002930A1 (ja) ラベル用接着剤
US20200392166A1 (en) Bio-based reactive plasticizer and adhesives and sealants containing them
JPH08231855A (ja) 変性シリコーン樹脂組成物
JP2938943B2 (ja) 感圧接着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