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4957A - 腕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腕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4957A
CN110854957A CN201911150631.0A CN201911150631A CN110854957A CN 110854957 A CN110854957 A CN 110854957A CN 201911150631 A CN201911150631 A CN 201911150631A CN 110854957 A CN110854957 A CN 110854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wrist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06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鹏
郑元景
兰向东
庞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9111506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495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9514 priority patent/WO20210980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4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49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带体两个功能部件;设备主体的外壳由上壳和连接于上壳开口的底盖构成,上壳的安装通孔上连接显示屏外屏,设备主体的非皮肤接触表面包括上壳外表面和显示屏外屏外表面;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外壳内设有无线充电组件,无线充电组件的受电面面向其所在功能部件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且无线充电组件至少部分结构接触其所在功能部件的外壳以散热。在充电时,腕戴设备上接近或者贴合充电座的壁面为功能部件部分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根据带体弯曲的弧度方向,在充电过程中不拆卸带体,带体也不会影响腕戴设备与充电座的接近程度,从而可以避免带体因充电原因而拆卸。

Description

腕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戴类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腕戴类电子设备在充电时,需要设备主体的底盖与充电座接触以进行充电,其中,设备主体的底盖为设备主体在佩戴于腕部时与皮肤相接触的壁面,连接在设备主体的带体通常具有一定的弧度,以贴合腕部皮肤。为避免充电过程中带体影响设备主体与充电座之间的接近程度,通常需要在充电前将带体从设备主体上拆下。经常性地拆装带体,会造成带体与设备主体连接处配合松弛。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在充电过程中无需拆卸带体的腕戴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腕戴设备,在充电过程中无需拆卸带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带体两个功能部件;所述设备主体的外壳由上壳和连接于所述上壳开口的底盖构成,所述上壳的安装通孔上连接显示屏外屏,所述设备主体的非皮肤接触表面包括上壳的外表面和所述显示屏外屏的外表面;至少一个所述功能部件的外壳内设有无线充电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组件的受电面面向其所在所述功能部件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且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至少部分结构接触其所在所述功能部件的外壳以散热。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贴合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散热片和连接于所述散热片的散热引脚,所述散热引脚的自由端接触其所在所述功能部件的外壳。
优选地,所述散热引脚为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一端压紧于所述功能部件的外壳上嵌设的金属件,另一端压紧于所述散热片。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外壳中,所述金属件嵌设于所述上壳的表耳上;所述金属弹片一端压紧于所述散热片,另一端伸入所述表耳中并压紧所述金属片。
优选地,所述设备主体的外壳中,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组件的受电面面向所述显示屏外屏的外表面。
优选地,受电面面向所述显示屏外屏外表面的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和连接于所述散热片的金属弹片,所述散热片的两相对侧面分别贴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和所述设备主体中的主板,所述金属弹片一端压紧于所述底盖中嵌设的金属件,另一端压紧于所述散热片。
优选地,所述设备主体中,受电面面向所述显示屏外屏外表面的所述无线充电组件与所述显示屏外屏之间的结构为塑料件。
优选地,所述设备主体的外壳中,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组件的受电面面向所述上壳外表面中位于两个表耳之间的上壳侧壁。
优选地,所述设备主体的外壳中,受电面面向所述上壳侧壁的所述无线充电组件中的无线充电线圈接触所述设备主体的外壳。
优选地,所述带体的外壳内设有所述无线充电组件,且所述带体的外壳内的所述无线充电组件的受电面面向所述带体的外壳上与接触皮肤的底面相邻的侧面上。
本发明提供的腕戴设备中,包括设备主体和带体两个功能部件;设备主体的外壳由上壳和连接于上壳开口的底盖构成,上壳的安装通孔上连接显示屏外屏,设备主体的非皮肤接触表面包括上壳外表面和显示屏外屏外表面;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外壳内设有无线充电组件,无线充电组件的受电面面向其所在功能部件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且无线充电组件至少部分结构接触其所在功能部件的外壳以散热。
当腕戴设备需要充电时,以无线充电组件的受电面面向充电座的方位将无线充电组件所在功能部件放在充电座上,充电座的电能经无线充电组件的受电面进入无线充电组件中。其中,由于无线充电组件的受电面面向其所在功能部件的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则在充电时,腕戴设备上接近或者贴合充电座的壁面为功能部件部分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该部分壁面形成充电区域。根据带体弯曲的弧度方向,将充电区域设置在功能部件的非皮肤接触表面上,在充电过程中不拆卸带体,带体也不会影响腕戴设备与充电座的接近程度,从而可以避免带体因充电原因而拆卸。另外,无线充电组件与功能部件外壳的接触,可以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地通过固体导热传至外壳并经外壳散出,散热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腕戴设备具体实施例一在充电过程中与充电座的位置关系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腕戴设备具体实施例一的设备主体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腕戴设备具体实施例一的散热组件与主板位置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腕戴设备具体实施例二在充电过程中与充电座的位置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腕戴设备具体实施例二的设备主体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腕戴设备具体实施例二的设备主体内部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腕戴设备具体实施例三在充电过程中与充电座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标记:
设备主体1,上壳11,上壳侧壁111,表耳112,底盖12,显示屏模组13,显示屏外屏131,无线充电组件14,无线充电线圈141,散热片142,散热引脚143,主板15;
带体2;
充电座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腕戴设备,在充电过程中无需拆卸带体。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所提供腕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包括设备主体1和带体2两个功能部件。设备主体1可以为手表主体或手环主体,从而使腕戴设备构成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
以智能手环为例,设备主体1的外壳由上壳11和连接在上壳11的开口上的底盖12两部分构成。该外壳并非封闭式结构,上壳11上设有安装通孔,该安装通孔上连接显示屏外屏131,可选地,显示屏外屏131为触摸屏。设备主体1的非皮肤接触表面包括上壳11的外表面和显示屏外屏131的外表面。在佩戴时,设备主体1的底盖12外表面与皮肤直接接触,而与底盖12相对的显示屏外屏131的外表面和连接在底盖12和显示屏外屏131之间的上壳11的外表面是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其中,设备主体1上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指的是设备主体1与带体2连接的状态下,设备主体1的非皮肤接触表面中不被腕戴设备中部件覆盖的能够与充电座3直接接触的部分,例如,上壳11上连接带体2的表耳112处即存在被带体2覆盖的部分,不属于外露部分。
带体2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地连接在设备主体1上,具体地,带体2连接在上壳11上设置的表耳112上。带体2的非皮肤接触表面为带体2外壳的外表面上在佩戴时不与皮肤接触的表面,具体为带体2的外壳上不与底盖12同侧的壁面。带体2具体可以为实心结构或者空心结构,在为实心结构时,带体2的外表面可视为带体2的外壳部分。带体2上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指的是带体2与腕戴设备连接的状态下,带体2的非皮肤接触表面中不被腕戴设备中部件覆盖的能够与充电座3直接接触的部分,例如,带体2上连接上壳11的位置即为被设备主体1覆盖的部分,不属于外露部分。
至少一个功能部件的外壳内设有无线充电组件14,无线充电组件14电连接于设备主体1中的主板15,从而为腕戴设备中的用电部件供电。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面向其所在功能部件的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为无线充电组件14接收电能的接收口,腕戴设备外为无线充电组件14供电的充电座3可直接利用现有技术中支持无线充电的充电座。无线充电组件14至少部分结构接触其所在功能部件的外壳以散热
当腕戴设备需要充电时,以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面向充电座3的方位将无线充电组件14所在功能部件放在充电座3上,充电座3的电能经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进入无线充电组件14中。其中,由于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面向其所在功能部件的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则在充电时,腕戴设备上接近或者贴合充电座3的壁面为功能部件部分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该部分壁面形成充电区域。根据带体2弯曲的弧度方向,将充电区域设置在功能部件的非皮肤接触表面上,在充电过程中不拆卸带体2,带体2也不会影响腕戴设备与充电座3的接近程度,从而可以避免带体2因充电原因而拆卸。另外,无线充电组件14与功能部件外壳的接触,可以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地通过固体导热传至外壳并经外壳散出,散热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设备主体1的外壳内设置无线充电组件14,由于主板15是设置在设备主体1的外壳中的,设备主体1的外壳内设置的无线充电组件14能够方便地实现与主板15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设备主体1的外壳中,至少一个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面向显示屏外屏131的外表面,则在充电时,请参考图1,显示屏外屏131放在充电座3上,电能经显示屏外屏131进入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显示屏外屏131可以提供相对较大的面积与充电座3接触,可以增大充电效率;另外,由于显示屏外屏131位置可直观确定,则充电时便于确定腕戴设备放在充电座3上的姿态。
其中,优选地,受电面面向显示屏外屏131外表面的无线充电组件14与显示屏外屏131之间的结构为塑料件,由于该部分结构不含金属结构,能够避免金属对无线充电过程产生的影响。如图2所示,显示屏外屏131设于显示屏模组13中,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压在显示屏模组13上,显示屏模组13中位于显示屏外屏131与无线充电组件14之间的支架等结构均为塑料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受电面面向显示屏外屏131外表面的无线充电组件14与显示屏外屏131之间的结构也可为金属材料外的其他材料制成。
其中,优选地,显示屏外屏131为平面玻璃,有利于提高充电座3与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之间无线充电距离的均匀性,提高充电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和图3,至少一个无线充电组件14包括无线充电线圈141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贴合于无线充电线圈141的散热片142和连接于散热片142的散热引脚143,散热引脚143的自由端接触其所在功能部件的外壳。利用散热片142与散热引脚143的配合,无论无线充电线圈141是否与其所在功能部件的外壳直接接触,均可以通过散热组件可靠散热。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设备主体1中,受电面面向显示屏外屏131外表面的无线充电组件中,无线充电线圈141通过散热组件实现与设备主体外壳的接触散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带体2中设置的无线充电组件14,其也可以按照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线圈141和散热组件配合的方式进行散热设置。
其中,可选地,散热片142为散热硅胶片,也可以为其他散热材料,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具体地,散热引脚143为金属弹片,金属弹片的一端压紧于功能部件的外壳中嵌设的金属件,另一端压紧于散热片142。金属弹片的弹力能够保证将散热片142压紧在无线充电线圈141上,散热片142的热量通过金属弹片传递至其所在功能部件外壳上的金属件上,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中的受电面面向显示屏外屏131外表面的无线充电组件中,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142和连接于散热片142的散热引脚143,散热引脚143为金属弹片,散热片142的两相对侧面分别贴合无线充电线圈141和设备主体1中的主板15,金属弹片一端压紧于底盖12中嵌设的金属件,另一端压紧于散热片142,散热片142的热量传至金属片,再传至设备主体1外壳上表耳112或者其他位置,可靠保证无线充电线圈141的热量不会影响到产品内其他器件,另外,散热片142也可以对主板15进行散热。
其中,更具体地,金属件嵌设在上壳11的表耳112上。如图3所示,金属弹片的形状与表耳112形状相适配,以使金属弹片一端压紧于散热片142,另一端伸入表耳112中并压紧表耳112上的金属件。金属弹片伸入表耳112中,对原本仅具有连接带体功能的表耳112结构进行了充分利用,且可避免金属弹片占用设备主体外壳中的其他空间。优选地,表耳112上嵌设的金属件外露于表耳112,从而通过外露的金属件直接将热量散出设备主体1外壳之外的空气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盖12上或者设备主体外壳的其他位置也可以设置金属件。
显然,对于设备主体1中设置的无线充电组件14,其设置方位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式。本发明所提供腕戴设备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至图6,设备主体1的外壳中,至少一个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面向上壳11外表面中位于两个表耳112之间的上壳侧壁111,可以避免因无线充电的需求对显示屏模组13选材的影响。在充电时,按照图4所示将腕戴设备侧放在充电座3上进行充电。此种无线充电组件14的设置方式尤其适用于设备主体1外壳剖面大体为矩形结构的手表或手环,如图5所示。以手环为例,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可面向不设计按键或侧键的上壳侧壁111。
其中,优选地,设备主体1的外壳中,受电面面向上壳侧壁111的无线充电组件14中的无线充电线圈141接触设备主体1的外壳,该无线充电线圈141具体可接触上壳11和/或底盖12,通过无线充电线圈141直接向设备主体1的外壳传递热量以提高散热效率。显然,该无线充电组件14中也可以进一步按照上一实施例设置散热组件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其中,优选地,上壳11上位于两个表耳112之间的结构为塑料件,以避免对无线充电过程造成影响。
其中,优选地,上壳11上位于两个表耳112之间的上壳侧壁111的外表面为平面,该平面具体可以垂直于底盖12,也可以相对于底盖12具有一定的斜度。平面的设置可以保证在充电过程中,设备主体1可以稳定地侧放在充电座3上,保证充电效率。
其中,优选地,无线充电线圈141粘接在上壳11上,以可靠定位无线充电线圈141。
其中,由于上壳11外表面位于两个表耳112之间的部分包括两个相对的上壳侧壁111,优选地,设备主体1的外壳中,两个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分别面向两个上壳侧壁111设置,在充电时,将设备主体1的任一个上壳侧壁111放在充电座3上即可充电,无需区分哪个上壳侧壁111处设有无线充电组件14。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中可以仅包括受电面面向上壳11的上壳侧壁111的无线充电组件14;又或者,设备主体1中可以包括受电面面向上壳11的上壳侧壁111的无线充电组件14、受电面面向显示屏外屏131外表面的无线充电组件14两种方位的无线充电组件14,各无线充电组件14均电连接主板15,通过无线充电组件14的多区域设置,使设备主体1可以任选角度放在充电座上完成充电。
本发明所提供腕戴设备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带体2的外壳内设有无线充电组件14,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面向带体2的外壳上与接触皮肤的底面相邻的侧面上,可以对带体2中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其中,带体2外壳的侧面为带体2上位于顶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顶面与底面相对,顶面与底面通常弧度一致,侧面通常为平直的。如图7所示,充电时,腕戴设备侧放并将带体2的侧面贴合放在充电座3上。
其中,对于设备主体1与带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腕戴设备,设备主体1的外壳上可设置主板触点,主板触点电连接设备主体1中的主板15,带体2的外壳上可相应设置充电触点,充电触点电连接带体2中的无线充电组件14。在带体2连接在设备主体1的状态下,主板触点与充电触点接触以连通,从而主板15与带体2中的无线充电组件14电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组件14可以仅设置在带体2中;又或者,设备主体1与带体2中可以均设置无线充电组件14。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腕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和带体(2)两个功能部件;所述设备主体(1)的外壳由上壳(11)和连接于所述上壳(11)开口的底盖(12)构成,所述上壳(11)的安装通孔上连接显示屏外屏(131),所述设备主体(1)的非皮肤接触表面包括上壳(11)的外表面和所述显示屏外屏(131)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功能部件的外壳内设有无线充电组件(14),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面向其所在所述功能部件外露的非皮肤接触表面,且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至少部分结构接触其所在所述功能部件的外壳以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包括无线充电线圈(141)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贴合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41)的散热片(142)和连接于所述散热片(142)的散热引脚(143),所述散热引脚(143)的自由端接触其所在所述功能部件的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引脚(143)为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一端压紧于所述功能部件的外壳上嵌设的金属件,另一端压紧于所述散热片(1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设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外壳中,所述金属件嵌设于所述上壳(11)的表耳(112)上;所述金属弹片一端压紧于所述散热片(142),另一端伸入所述表耳(112)中并压紧所述金属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外壳中,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面向所述显示屏外屏(131)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受电面面向所述显示屏外屏(131)外表面的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包括无线充电线圈(141)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142)和连接于所述散热片(142)的金属弹片,所述散热片(142)的两相对侧面分别贴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41)和所述设备主体(1)中的主板(15),所述金属弹片一端压紧于所述底盖(12)中嵌设的金属件,另一端压紧于所述散热片(1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中,受电面面向所述显示屏外屏(131)外表面的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与所述显示屏外屏(131)之间的结构为塑料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外壳中,至少一个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面向所述上壳(11)外表面中位于两个表耳(112)之间的上壳侧壁(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外壳中,受电面面向所述上壳侧壁(111)的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中的无线充电线圈(141)接触所述设备主体(1)的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2)的外壳内设有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且所述带体(2)的外壳内的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4)的受电面面向所述带体(2)的外壳上与接触皮肤的底面相邻的侧面上。
CN201911150631.0A 2019-11-21 2019-11-21 腕戴设备 Pending CN1108549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0631.0A CN110854957A (zh) 2019-11-21 2019-11-21 腕戴设备
PCT/CN2019/129514 WO2021098013A1 (zh) 2019-11-21 2019-12-28 腕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0631.0A CN110854957A (zh) 2019-11-21 2019-11-21 腕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4957A true CN110854957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03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0631.0A Pending CN110854957A (zh) 2019-11-21 2019-11-21 腕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4957A (zh)
WO (1) WO20210980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8069B1 (en) 2021-01-28 2022-08-16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data-priority and power-priority transfer modes
US11838076B2 (en) 2021-01-28 2023-12-05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with in-band virtualized wired communications
US11483033B2 (en) 2021-01-28 2022-10-25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data versus power priority optimization
US11271611B1 (en) 2021-01-28 2022-03-08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ith in-band virtualized wired communications
US11316378B1 (en) 2021-01-28 2022-04-26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with in-band virtualized wired communications
WO2023059934A1 (en) * 2021-10-08 2023-04-13 Nucurrent, Inc. Heat diffuser in wrist worn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system
US20230115141A1 (en) * 2021-10-08 2023-04-13 Nucurrent, Inc. Heat Diffuser In Wrist Worn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System
US11626756B1 (en) 2021-10-15 2023-04-11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fer system with out of band communications hand off
US11754618B2 (en) 2021-10-15 2023-09-12 Nucurrent, Inc. Test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in-band virtualized wired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29683U (zh) * 2015-12-04 2016-05-11 深圳市卓粉智能穿戴设备有限公司 儿童智能手表
US20160336776A1 (en) * 2015-05-11 2016-11-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206060367U (zh) * 2016-08-31 2017-03-29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电能接收天线和应用其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07005096A (zh) * 2014-12-12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功率传输和通信的可穿戴装置
CN208241379U (zh) * 2018-06-12 2018-12-14 东莞市东颂电子有限公司 一体成型的高频无线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4713B (zh) * 2012-12-28 2017-08-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可扩展近距离无线通信距离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3422610U (zh) * 2013-06-25 2014-02-05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手表
US10855110B2 (en) * 2017-09-06 2020-12-01 Apple Inc. Antenna integration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er systems
CN208689946U (zh) * 2018-09-03 2019-04-02 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散热装置及包含其的车载视频监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5096A (zh) * 2014-12-12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功率传输和通信的可穿戴装置
US20160336776A1 (en) * 2015-05-11 2016-11-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205229683U (zh) * 2015-12-04 2016-05-11 深圳市卓粉智能穿戴设备有限公司 儿童智能手表
CN206060367U (zh) * 2016-08-31 2017-03-29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电能接收天线和应用其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08241379U (zh) * 2018-06-12 2018-12-14 东莞市东颂电子有限公司 一体成型的高频无线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8013A1 (zh)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4957A (zh) 腕戴设备
CN112514546B (zh) 包含屏蔽构件的电子设备
KR102184621B1 (ko) 방열 쉬트를 구비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CN109348105B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EP3683650A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KR20130025769A (ko) 방수시트가 설치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466093B (zh) 电子设备
CN110620869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291394A (zh) 电子设备
CN105519248B (zh) 散热屏蔽结构及通信产品
CN112186383A (zh) 卡座、卡座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278688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934150B (zh)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4205604U (zh) 移动终端
KR100490903B1 (ko) 방열판식 배터리를 부착한 휴대폰
CN103313584A (zh) 一种组合式电磁波屏蔽壳体
JP6602428B1 (ja) 電子機器
CN219228203U (zh) 用于终端设备的中框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05921827U (zh) 一种连接组件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4730986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17936414U (zh) 电子设备
CN219937371U (zh) 电子设备
CN110994285B (zh) 电子设备
KR100424206B1 (ko) 손목 시계형 휴대 단말기
CN117232583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