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4645B - 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4645B
CN110854645B CN201911009743.4A CN201911009743A CN110854645B CN 110854645 B CN110854645 B CN 110854645B CN 201911009743 A CN201911009743 A CN 201911009743A CN 110854645 B CN110854645 B CN 110854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arrel
telescopic shaft
cylindrical surface
strande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97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4645A (zh
Inventor
丁二慧
石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du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0097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4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4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4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4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4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3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rapping or unwrapping wire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施工接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它包括伸缩轴、绞线柱、圆桶A、和钳制机构等,其中圆桶A内柱面上的内螺纹A与绞线柱外柱面上的外螺纹B螺纹配合;本发明为了避免导线的外露铜芯在绞接过程中被轴向移动速度较慢的绞线柱损伤,在绞线柱与已绞接好的铜芯之间的相互作用下,柱形筒会相对于环F沿伸缩轴轴向产生远离导线的运动,柱形筒带动与之配合的所有部件同步运动,以此来补偿绞线柱沿伸缩轴轴向的运动速度,使得绞线柱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旋转的绞线柱由于轴向速度较慢而造成对两根导线已绞接部分的挤压刮伤损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旋绞更粗导线所耗费的体力,且绞线柱的运动避免了由于用力过度使得两个导线的绞接处发生断裂。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施工接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施工中为了延长导线长度或形成许多有用的并联电路,对导线之间的绞接工作必不可少,且其工作量巨大;在传统的电力施工中,利用各种电力工具对两根导线的绞接进行操作,其操作工序繁琐,且工作效率较低;在使用工具对导线进行绞接过程中,很容易对导线的绞接处形成划伤或变形,从而减小了导线的使用寿命且不利于导线的导电效率;传统的使用工具对导线绞接过程中,由于力度不好把握,很容易把导线去皮后的外露铜芯损伤并拧断,从而造成导线的损坏并降低接线工作的效率。
本发明设计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伸缩轴、环A、扭轮、绞线柱、绞线孔、圆桶A、环B、涡卷弹簧A、圆桶B、环C、柱形筒、环D、环槽D、圆槽、环E、涡卷弹簧B、复位弹簧A、复位弹簧B、环F、限位齿A、环G、钳制机构,其中圆桶A内柱面上的内螺纹A与绞线柱外柱面上的外螺纹B螺纹配合;伸缩轴的外轴旋转并沿其中心轴线滑动于圆桶A底部中心处的圆孔内;伸缩轴的内轴轴端与绞线柱的端面中心处固连,绞线柱的端面上对称分布有两个贯通的绞线孔;圆桶A沿其中心轴线滑动于柱形筒中,且圆桶A与柱形筒同中心轴线;圆桶B内柱面上的内螺纹B与圆桶A外柱面上的外螺纹C螺纹配合;伸缩轴外轴穿过圆桶B底部中心处的圆孔;圆桶B底部圆孔的内柱面上的内螺纹C与伸缩轴外轴上的一段外螺纹A配合;位于圆桶B内的环A固装在伸缩轴外轴上,且环A与外螺纹A的一端衔接;圆桶A底部圆孔的内壁上周向开有环槽A;嵌套于伸缩轴外轴上的环B嵌入环槽A中,环B沿伸缩轴中心轴线滑动于伸缩轴外轴上;环B上安装有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A。
柱形筒一端的内壁上周向开有与端面相通的环槽C,环槽C的内柱面上靠近端面处具有一段内螺纹D;内螺纹D与圆桶B桶口端外柱面上的一段外螺纹D配合,圆桶B的桶口端与环槽C的圆环面配合;柱形筒外柱面上嵌套有环F,环F沿伸缩轴轴向滑动于柱形筒上;环F外柱面上旋转配合有环G。
环D嵌套在圆桶B的外柱面上,且环D与柱形筒端面固连;柱形筒外柱面上嵌套有连接环F和环D的复位弹簧B;嵌套于圆桶B外柱面上的环E嵌入环D内壁上的环槽D中,环E沿伸缩轴轴向滑动于圆桶B的外柱面上;环E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B;圆桶B的外柱面上固装有环C,环C通过嵌套于圆桶B上的复位弹簧A与环E连接,复位弹簧A穿过环D端面上与环槽D相通的圆槽;伸缩轴外轴轴端安装有扭轮;环G上与圆桶A桶口端面同侧的端面上安装有用来夹紧固定需要绞接的两根导线的钳制机构,钳制机构与环F外柱面上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限位齿A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涡卷弹簧A嵌套于环B上,且涡卷弹簧A位于环槽A;涡卷弹簧A一端与环B的外柱面连接,另一端与环槽A的内壁连接;涡卷弹簧B嵌套在环E上,且位于环槽D中;涡卷弹簧B一端与环E连接,另一端与环槽D的内壁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环B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A,两个导块A分别沿伸缩轴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于伸缩轴外轴外柱面上的两个滑槽A中。导块A与滑槽A的配合使得环B沿伸缩轴轴向只发生相对于伸缩轴的滑动,而不发生相对于伸缩轴的旋转。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圆桶A的外柱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B,两个导块B分别沿伸缩轴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于柱形筒内壁上的两个滑槽D内。导块B与滑槽D的配合使得圆桶A只发生沿伸缩轴轴向相对于柱形筒的滑动,而不发生相对于柱形筒的旋转。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环E的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C,两个导块C分别沿伸缩轴轴向滑动于圆桶B外柱面上的两个滑槽B中。导块C与滑槽B的配合使得环E只发生沿伸缩轴轴向相对于圆桶B的滑动,而不会发生相对于圆桶B的旋转。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环F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D,两个导块D分别沿伸缩轴轴向滑动于柱形筒外柱面上的两个滑槽C中。导块D与滑槽C的配合使得环F只发生沿伸缩轴轴向相对于柱形筒的滑动,而不发生相对于柱形筒的旋转。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环G内壁上嵌入安装有环H,环H旋转于环F外柱面上的环槽E中。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钳制机构包括把手、Z型摆板、固定块、弧形板、限位块、限位齿B、涡卷弹簧C,其中把手安装在环G的端面上,把手上具有两个分别与绞线柱端面上的两个贯通绞线孔相对应的夹固槽A;Z型摆板与把手交叉铰接;Z型摆板上具有两个夹固槽B,两个夹固槽B分别与两个夹固槽A一一对应;两个夹固槽B通过与两个夹固槽A的配合对需要绞接的两个导线进行加紧固定;Z型摆板上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夹固槽B位于Z型摆板铰接点同侧;固定块上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上安装有弧形的限位块;限位块的内凹弧面上沿其弧线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限位齿B;若干限位齿B与分布于环F外柱面上的若干限位齿A配合;把手的铰接孔内壁上周向开有环槽F;把手与Z型摆板的铰接销上嵌套有对Z型摆板摆动复位的涡卷弹簧C;涡卷弹簧C位于环槽F中;涡卷弹簧C的一端与环槽F内壁连接,另一端与铰接销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夹固槽A和夹固槽B的内弧面上均安装有橡胶垫,橡胶垫保证把手与Z型摆板对导线的夹持不会使得导线外皮发生破损。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复位弹簧A和复位弹簧B均始终处于拉伸状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内螺纹B的螺距与外螺纹D的螺距相等,保证在外螺纹D内螺纹D之间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圆桶B相对于柱形筒轴向滑动时,圆桶A不会发生相对于柱形筒的轴向移动。
相对于传统的电力施工接线装置,本发明中通过旋动环C就可以对插入绞线柱上两个绞线孔的两个较粗的导线进行绞接;在对两根较粗导线绞接过程中,旋转的绞线柱在相对于圆桶A沿伸缩轴轴向相远离导线的方向运动的同时,绞线柱还随圆桶A相对于柱形筒沿伸缩轴轴向相远离导线的方向运动,此时绞线柱的实际运动为圆桶A相对于柱形筒沿伸缩轴轴向的运动与绞线柱相对于圆桶A沿伸缩柱轴向的运动的叠加,这样有利于提高绞线柱在对两个较粗导线进行旋绞时的轴向运动速度,使得绞线柱在持续对两个导线的外露铜芯部分进行旋绞的同时为已旋绞在一起的外露铜芯让位;一方面绞线柱的轴向运动不会对已经绞接在一起的外露铜芯部分形成挤压而导致对铜芯的刮伤和损害,保证铜芯的表面光滑,保护导线的良好导电性不被破坏;另外,绞线柱对导线进行旋绞过程中的轴向移动使得两根导线的相互铰接过程更加顺利流畅无阻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省力目的。相对于传统的接线方式或装置,本发明更安全,接线速度更快,且接线效果更好。在对超出使用范围的导线进行绞接时,与较细的两个导线旋绞相同圈数时,较粗的导线已旋绞好的部分的长度越长,要求绞线柱为了让位导线已旋绞好的部分而轴向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此时本发明为了避免导线的外露铜芯在绞接过程中被轴向移动速度较慢的绞线柱损伤,在绞线柱与已绞接好的铜芯之间的相互作用下,柱形筒会相对于环F沿伸缩轴轴向产生远离导线的运动,柱形筒带动与之配合的所有部件同步运动,以此来补偿绞线柱沿伸缩轴轴向的运动速度,使得绞线柱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旋转的绞线柱由于轴向速度较慢而造成对两根导线已绞接部分的挤压刮伤损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旋绞更粗导线所耗费的体力,且绞线柱的运动避免了由于用力过度使得两个导线的绞接处发生断裂;使得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接线装置两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是接线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是圆桶B、导块C、环E、环D及涡卷弹簧B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圆桶A、涡卷弹簧A、环B、导块A、伸缩轴、外螺纹A、内螺纹C、圆桶B、内螺纹B及外螺纹C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外螺纹B、内螺纹A、圆桶A、外螺纹C、内螺纹B、圆桶B、外螺纹D及内螺纹D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圆桶B、内螺纹B、外螺纹C、圆桶A、涡卷弹簧A、环B、导块A及伸缩轴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7是钳制机构及环G配合示意图。
图8是把手、Z型摆板及涡卷弹簧C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环F及限位块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0是环G、环H、环F、导块D、滑槽C及柱形筒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1是环F及导块D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柱形筒透视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13是环D、涡卷弹簧B、环E及导块C配合及其两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环C及圆桶B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导块B、圆桶A、涡卷弹簧A、环B及导块A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16是绞线柱、伸缩轴、扭轮及环A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中标号名称:1、伸缩轴;2、滑槽A;3、外螺纹A;4、环A;5、扭轮;6、绞线柱;7、绞线孔;8、外螺纹B;9、圆桶A;10、外螺纹C;11、内螺纹A;12、环槽A;13、环B;14、导块A;15、涡卷弹簧A;16、导块B;17、圆桶B;18、滑槽B;19、内螺纹B;20、外螺纹D;21、内螺纹C;22、环C;23、柱形筒;24、环槽C;25、滑槽C;26、滑槽D;27、内螺纹D;28、环D;29、环槽D;30、圆槽;31、环E;32、导块C;33、涡卷弹簧B;34、复位弹簧A;35、复位弹簧B;36、环F;37、环槽E;38、限位齿A;39、导块D;40、环G;41、环H;42、钳制机构;43、把手;44、环槽F;45、Z型摆板;46、夹固槽A;47、固定块;48、弧形板;49、限位块;50、限位齿B;51、涡卷弹簧C;52、夹固槽B。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如图1、2、10所示,它包括伸缩轴1、环A4、扭轮5、绞线柱6、绞线孔7、圆桶A9、环B13、涡卷弹簧A15、圆桶B17、环C22、柱形筒23、环D28、环槽D29、圆槽30、环E31、涡卷弹簧B33、复位弹簧A34、复位弹簧B35、环F36、限位齿A38、环G40、钳制机构42,其中如图5所示,圆桶A9内柱面上的内螺纹A11与绞线柱6外柱面上的外螺纹B8螺纹配合;如图5、15所示,伸缩轴1的外轴旋转并沿其中心轴线滑动于圆桶A9底部中心处的圆孔内;如图2所示,伸缩轴1的内轴轴端与绞线柱6的端面中心处固连;如图16所示,绞线柱6的端面上对称分布有两个贯通的绞线孔7;如图2、5、10所示,圆桶A9沿其中心轴线滑动于柱形筒23中,且圆桶A9与柱形筒23同中心轴线;如图5所示,圆桶B17内柱面上的内螺纹B19与圆桶A9外柱面上的外螺纹C10螺纹配合;如图10、14所示,伸缩轴1外轴穿过圆桶B17底部中心处的圆孔;如图4、14所示,圆桶B17底部圆孔的内柱面上的内螺纹C21与伸缩轴1外轴上的一段外螺纹A3配合;如图4、10、16所示,位于圆桶B17内的环A4固装在伸缩轴1外轴上,且环A4与外螺纹A3的一端衔接;如图5、15所示,圆桶A9底部圆孔的内壁上周向开有环槽A12;如图4、5、15所示,嵌套于伸缩轴1外轴上的环B13嵌入环槽A12中,环B13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滑动于伸缩轴1外轴上;环B13上安装有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A15。
如图12所示,柱形筒23一端的内壁上周向开有与端面相通的环槽C24,环槽C24的内柱面上靠近端面处具有一段内螺纹D27;如图5、12、14所示,内螺纹D27与圆桶B17桶口端外柱面上的一段外螺纹D20配合,圆桶B17的桶口端与环槽C24的圆环面配合;如图2、5所示,柱形筒23外柱面上嵌套有环F36,环F36沿伸缩轴1轴向滑动于柱形筒23上;环F36外柱面上旋转配合有环G40。
如图5、10所示,环D28嵌套在圆桶B17的外柱面上,且环D28与柱形筒23端面固连;柱形筒23外柱面上嵌套有连接环F36和环D28的复位弹簧B35;如图1所示,5、13嵌套于圆桶B17外柱面上的环E31嵌入环D28内壁上的环槽D29中,环E31沿伸缩轴1轴向滑动于圆桶B17的外柱面上;环E31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B33;如图10、14所示,圆桶B17的外柱面上固装有环C22,环C22通过嵌套于圆桶B17上的复位弹簧A34与环E31连接;如图5、13所示,复位弹簧A34穿过环D28端面上与环槽D29相通的圆槽30;如图2、16所示,伸缩轴1外轴轴端安装有扭轮5;如图1、7所示,环G40上与圆桶A9桶口端面同侧的端面上安装有用来夹紧固定需要绞接的两根导线的钳制机构42,钳制机构42与环F36外柱面上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限位齿A38配合。
如图5、6、15所示,上述涡卷弹簧A15嵌套于环B13上,且涡卷弹簧A15位于环槽A12;涡卷弹簧A15一端与环B13的外柱面连接,另一端与环槽A12的内壁连接;如图3所示,涡卷弹簧B33嵌套在环E31上,且位于环槽D29中;涡卷弹簧B33一端与环E31连接,另一端与环槽D29的内壁连接。
如图4、15、16所示,上述环B13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A14,两个导块A14分别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于伸缩轴1外轴外柱面上的两个滑槽A2中。导块A14与滑槽A2的配合使得环B13沿伸缩轴1轴向只发生相对于伸缩轴1的滑动,而不发生相对于伸缩轴1的旋转。
如图5、12、15所示,上述圆桶A9的外柱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B16,两个导块B16分别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于柱形筒23内壁上的两个滑槽D26内。导块B16与滑槽D26的配合使得圆桶A9只发生沿伸缩轴1轴向相对于柱形筒23的滑动,而不发生相对于柱形筒23的旋转。
如图5、13、14所示,上述环E31的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C32,两个导块C32分别沿伸缩轴1轴向滑动于圆桶B17外柱面上的两个滑槽B18中。导块C32与滑槽B18的配合使得环E31只发生沿伸缩轴1轴向相对于圆桶B17的滑动,而不会发生相对于圆桶B17的旋转。
如图10、11、12所示,上述环F36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D39,两个导块D39分别沿伸缩轴1轴向滑动于柱形筒23外柱面上的两个滑槽C25中。导块D39与滑槽C25的配合使得环F36只发生沿伸缩轴1轴向相对于柱形筒23的滑动,而不发生相对于柱形筒23的旋转。
如图5、7、11所示,上述环G40内壁上嵌入安装有环H41,环H41旋转于环F36外柱面上的环槽E37中。
如图7所示,上述钳制机构42包括把手43、Z型摆板45、固定块47、弧形板48、限位块49、限位齿B50、涡卷弹簧C51,其中如图2、7所示,把手43安装在环G40的端面上;如图1、7所示,把手43上具有两个分别与绞线柱6端面上的两个贯通绞线孔7相对应的夹固槽A46;Z型摆板45与把手43交叉铰接;Z型摆板45上具有两个夹固槽B52,两个夹固槽B52分别与两个夹固槽A46一一对应;两个夹固槽B52通过与两个夹固槽A46的配合对需要绞接的两个导线进行加紧固定;Z型摆板45上安装有固定块47,且固定块47与夹固槽B52位于Z型摆板45铰接点同侧;固定块47上安装有弧形板48,弧形板48上安装有弧形的限位块49;如图1、9、11所示,限位块49的内凹弧面上沿其弧线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限位齿B50;若干限位齿B50与分布于环F36外柱面上的若干限位齿A38配合;如图8所示,把手43的铰接孔内壁上周向开有环槽F44;把手43与Z型摆板45的铰接销上嵌套有对Z型摆板45摆动复位的涡卷弹簧C51;涡卷弹簧C51位于环槽F44中;涡卷弹簧C51的一端与环槽F44内壁连接,另一端与铰接销连接。
如图1、7所示,上述夹固槽A46和夹固槽B52的内弧面上均安装有橡胶垫,橡胶垫保证把手43与Z型摆板45对导线的夹持不会使得导线外皮发生破损。。
如图2、5所示,上述复位弹簧A34和复位弹簧B35均始终处于拉伸状态。
如图5所示,上述内螺纹B19的螺距与外螺纹D20的螺距相等,保证在外螺纹D20内螺纹D27之间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圆桶B17相对于柱形筒23轴向滑动时,圆桶A9不会发生相对于柱形筒23的轴向移动。
如图1所示,本发明适用于对4平方至6平方的导线的绞接,绞线柱6上的两个绞线孔7与4平方至6平方的导线的直径相匹配。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在初始状态,伸缩轴1处于其极限伸长状态,绞线柱6位于圆桶A9的桶口内;导块A14位于相应滑槽A2中靠近把手43的一端处,导块B16位于相应滑槽D26中靠近把的一端处;导块C32位于相应滑槽B18中靠近把手43的一端处;外螺纹A3与内螺纹C21分离;Z型摆板45与把手43处于交叉打开状态;复位弹簧A34和复位弹簧B35均处于拉伸状态。
当需要使用本发明对两根导线进行绞接时,先分别把两根导线的一端进行去皮一定长度,使得两个导线的一端的铜芯外露;然后通过把手43旋动环G40,使得环G40相对于环F36发生旋转,使得把手43上的两个夹固槽A46分别与绞线柱6上的两个绞线孔7相对;把两根导线的铜芯外露端分别自Z型摆板45与把手43之间插入绞线柱6上的两个绞线孔7中,外露的铜芯部分完全插入相应绞线孔7内;两根导线上位于Z型摆板45与把手43之间的部分分别卡于把手43上的两个夹固槽A46中,并用手紧握把手43和Z型摆板45,Z型摆板45绕其铰接点摆动,涡卷弹簧C51发生形变并储能,Z型摆板45上的两个夹固槽B52分别与把手43上的两个夹固槽A46配合并对两根导线的未去皮部分进行夹紧;同时,Z型摆板45通过固定块47和弧形板48带动限位块49向环F36的外柱面摆动,限位块49内凹弧面上的限位齿B50与环F36外柱面上的限位齿A38相互啮合,从而对环G40相对于环F36的旋转行程限制,使得绞线柱6不会相对于把手43发生旋转,进而使得两根已经被夹紧固定的导线不会发生相互缠绕,有利于导线铜芯部分的顺利绞接。
如果所要绞接的两个导线的直径较大,那么待两根导线被夹紧后,旋动环C22,环C22带动圆桶B17同步旋转;由于外螺纹D20与内螺纹D27螺纹配合,所以圆桶B17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相对于柱形筒23向把手43方向轴向运动;由于外螺纹C10与内螺纹B19螺纹配合且内螺纹B19的螺距与外螺纹D20的螺距相等,所以此时旋转的圆桶B17不会带动圆桶A9沿其中心轴线相对于柱形筒23向远离把手43的方向运动,圆桶A9与柱形筒23仍保持相对静止;内螺纹C21随圆桶B17向外螺纹A3靠近;圆桶B17通过两个导块C32带动环E31相对于环D28旋转,涡卷弹簧B33被压缩并储能;同时,两个导块C32分别在相应滑槽B18中相对于圆桶B17进行轴向滑动;环C22逐渐向环E31靠近,被拉伸的复位弹簧A34逐渐释放能量。
当外螺纹D20与内螺纹D27螺纹配合结束时,在外螺纹C10与内螺纹B19的继续配合和依然处于拉伸状态的复位弹簧A34的作用下,圆桶B17继续运动,圆桶A9继续保持静止,此时内螺纹C21正好与外螺纹A3相遇;当圆桶B17的端面与环槽C24的圆环面接触时,复位弹簧A34依然处于拉绳状态并停止释放能量;圆桶B17相对于柱形筒23不再发生沿伸缩轴1轴向方向的运动,圆桶B17只发生相对于柱形筒23的旋转;圆桶B17通过两个导块C32依然带动环E31旋转,涡卷弹簧B33继续被压缩并储能;在外螺纹C10与内螺纹B19的螺纹配合作用下,旋转的圆桶B17带动圆桶A9相对于柱形筒23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向远离把手43方向运动,两个导块B16随圆桶A9分别同步滑动于相应的滑槽D26中,圆桶A9通过环B13带动两个导块A14同步运动,两个导块A14沿相应的滑槽A2相对于伸缩轴1外轴向远离导线方向滑动;同时,圆桶A9通过内螺纹A11和外螺纹B8带动绞线柱6同步轴向运动,伸缩轴1的内轴随绞线柱6同步运动并相对于伸缩轴1外轴进行收缩。
与此同时,继续旋转的圆桶B17内底部与环A4相遇;由于环A4对圆桶B17相对于伸缩轴1的螺旋运动形成阻挡,所以此时继续旋转的圆桶B17通过环A4带动伸缩轴1外轴相对于圆桶A9发生旋转,伸缩轴1外轴带动其内轴同步旋转;伸缩轴1外轴通过两个导块A14带动环B13同步旋转,涡卷弹簧A15被压缩并储能;旋转的伸缩轴1外轴通过其内轴带动绞线柱6同步旋转;由于外螺纹B8与内螺纹A11螺纹配合,所以旋转的绞线柱6相对于圆桶A9向远离把手43的方向运动,伸缩轴1内轴在绞线柱6的带动下进一步发生收缩运动;旋转的绞线柱6对位于其上两个绞线孔7内的导线铜芯部分形成旋绞;绞线柱6对两根导线进行旋绞的同时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向远离导线的方向运动;绞线柱6为绞接完成的铜芯部分进行让位的同时对铜芯未绞接部分进行绞接,直至对两根导线的外露铜芯绞接结束;在绞线柱6对较粗的两个导线进行绞接的过程中,圆桶A9带动绞线柱6同步沿伸缩轴1中心轴向向远离把手43方向运动的同时,在相对于圆桶A9旋转的伸缩轴1的带动和外螺纹B8与内螺纹A11螺纹配合作用下,绞线柱6相对于圆桶A9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向远离把手43的方向运动,绞线柱6的实际运动距离为其相对于圆桶A9的轴向运动与圆桶A9带动绞线柱6同步轴向运动的叠加,绞线柱6的实际运动距离较大运动速度较快;对于直径较粗的两根导线,绞线柱6的运动速度与较粗两根导线的绞接速度一致,绞线柱6较快的运动速度使得绞线柱6及时地为两个较粗导线的外露铜芯已绞接部分进行有效让位,防止因绞线柱6运动速度过慢为铜芯已绞接部分的让位不及时而导致的绞线柱6对导线外露铜芯的挤压损伤,同时,绞线柱6较快的运动速度也使得对两个较粗导线的绞接不费力。
待对两个较粗导线的绞接结束后,撤去作用于环C22上的作用力;在涡卷弹簧B33的复位作用下,环E31快速发生反转,环E31通过两个导块C32带动圆桶B17同步反转;由于此时圆桶B17的端面与环槽C24的圆环面接触且复位弹簧A34仍然处于拉伸状态,所以反转的圆桶B17通过内螺纹B19与外螺纹C10的配合带动圆桶A9相对于柱形筒23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向初始位置运动,两个导块B16随圆桶A9向初始位置运动;圆桶A9通过环B13带动两个导块A14沿相应滑槽A2向初始位置轴向运动;待圆桶A9带动两个导块B16快速回到初始位置时,两个导块A14回到相应滑槽A2中的初始位置,两个导块B16与相应滑槽D26的端面接触,在滑槽D26的阻止下,圆桶A9停止运动;在涡卷弹簧B33的继续复位作用下,由于内螺纹B19与外螺纹C10的配合,使得继续反转的圆桶B17相对于柱形筒23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向其初始位置运动;随圆桶B17同步运动的环C22在复位过程中重新对复位弹簧B35进行拉伸并储能;在圆桶B17复位过程中,外螺纹D20会重新与内螺纹D27配合;内螺纹C21逐渐旋离外螺纹A3,内螺纹C21最终随着圆桶B17的复位与外螺纹A3脱离并复位。在两个导块A14向相应滑槽A2的初始位置运动过程中,圆桶A9通过内螺纹A11和外螺纹B8带动绞线柱6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向初始位置运动,绞线柱6带动伸缩轴1内轴相对于伸缩轴1外轴发生伸长运动。
在圆桶A9和圆桶B17的复位过程中,在涡卷弹簧A15的复位作用下,环B13通过两个导块A14带动伸缩轴1相对圆桶A9反转;由于外螺纹B8与内螺纹A11的配合,伸缩轴1带动绞线柱6反转的同时相对于圆桶A9轴向运动复位,伸缩轴1内轴在绞线柱6带动下伸长,最终伸缩轴1内轴随绞线柱6和圆桶A9的双重复位而恢复其初始的伸长状态;然后松开紧握把手43和Z型摆板45的手,在涡卷弹簧C51的复位作用下,Z型摆板45回摆至初始位置并解除对两根导线的夹紧固定,对两根导线的绞接结束。
如果所要绞接的两个导线的直径较小,那么待两根导线被夹紧后,旋动扭轮5,扭轮5通过伸缩轴1外轴带动伸缩轴1同步旋转;伸缩轴1通过两个导块A14、环B13和涡卷弹簧A15欲带动圆桶A9旋转;此时由于涡卷弹簧A15欲带动圆桶A9旋转的方向会在外螺纹C10和内螺纹B19的配合下使得圆桶A9向把手43方向轴向运动,加之此时两个导块B16位于相应滑槽D26的极限位置,所以滑槽D26通过两个导块B16对圆桶A9的运动形成阻碍,圆桶A9不发生相对于柱形筒23的旋转有轴向移动;此时,涡卷弹簧A15在环B13的带动下被持续压缩并储能;旋转的伸缩轴1带动绞线柱6同步旋转;旋转的绞线柱6对位于其上两个绞线孔7内的导线铜芯部分形成旋绞;由于外螺纹B8与内螺纹A11螺纹配合,所以绞线柱6对两个导线进行旋绞的同时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向远离导线的方向运动,伸缩轴1内轴在绞线柱6的推动下收缩;绞线柱6为绞接完成的铜芯部分进行让位的同时对铜芯未绞接部分进行绞接,直至对两根导线的外露铜芯绞接结束;在绞线柱6对较细的两个导线进行绞接的过程中,绞线柱6的实际运动距离较小;对于直径较细的两根导线,绞线柱6的运动速度与较细两根导线的绞接速度相匹配,绞线柱6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方向的运动可以为两个较细导线的外露铜芯已绞接部分进行有效让位,防止因绞线柱6对导线外露铜芯的挤压损伤;同时,绞线柱6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方向的运动也使得对两个较细导线的绞接不费力。
待对两个较细导线的绞接结束后,撤去作用于扭轮5上的作用力;在涡卷弹簧A15的复位作用下,环B13通过两个导块A14带动伸缩轴1快速反转;伸缩轴1带动绞线柱6相对于圆桶A9快速反转,由于外螺纹B8与内螺纹A11的配合使得绞线柱6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向初始位置运动,同时绞线柱6带动伸缩轴1的内轴伸长至初始状态;然后松开紧握把手43和Z型摆板45的手,在涡卷弹簧C51的复位作用下,Z型摆板45摆至初始位置并解除对两根导线的夹紧固定,对两根导线的绞接结束。
相比于旋绞相同圈数的较细两个导线,较粗的导线已旋绞好的部分的长度越长,要求绞线柱6为了让位导线已旋绞好的部分而轴向运动的速度就越大。
当用本发明对超出使用范围的更粗的导线进行绞接时,重复上述对两个较粗导线绞接的流程;同时,为了有效增加绞线柱6的轴向运动距离和速度,在绞线柱6与两个导线已绞接好部分的相互作用下,绞线柱6通过外螺纹B8、内螺纹A11、圆桶A9、外螺纹C10、内螺纹B19、圆桶B17、环C22、拉伸的复位弹簧A34、环E31和环D28带动柱形筒23沿伸缩轴1中心轴线相对于环F36向远离把手43的方向轴向运动,两个导块D39在相应滑槽C25中相对于柱形筒23滑动;复位弹簧B35被进一步拉伸并储能;此时,绞线柱6的运动距离及速度为绞线柱6相对于圆桶A9的轴向运动、圆桶A9相对于柱形筒23的轴向运动及柱形筒23相对于环F36的轴向运动的叠加,使得绞线柱6对两根导线上已绞接好的铜芯部分的让位速度更快,避免绞线柱6由于轴向运动速度较慢而导致的绞线柱6对已绞接好的两根导线的铜芯部分的挤压刮伤变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通过旋动环C22就可以对插入绞线柱6上两个绞线孔7的两个较粗的导线进行绞接;在对两根较粗导线绞接过程中,旋转的绞线柱6在相对于圆桶A9沿伸缩轴1轴向相远离导线的方向运动的同时,绞线柱6还随圆桶A9相对于柱形筒23沿伸缩轴1轴向相远离导线的方向运动,此时绞线柱6的实际运动为圆桶A9相对于柱形筒23沿伸缩轴1轴向的运动与绞线柱6相对于圆桶A9沿伸缩柱轴向的运动的叠加,这样有利于提高绞线柱6在对两个较粗导线进行旋绞时的轴向运动速度,使得绞线柱6在持续对两个导线的外露铜芯部分进行旋绞的同时为已旋绞在一起的外露铜芯让位;一方面绞线柱6的轴向运动不会对已经绞接在一起的外露铜芯部分形成挤压而导致对铜芯的刮伤和损害,保证铜芯的表面光滑,保护导线的良好导电性不被破坏;另外,绞线柱6对导线进行旋绞过程中的轴向移动使得两根导线的相互铰接过程更加顺利流畅无阻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省力目的。相对于传统的接线方式或装置,本发明更安全,接线速度更快,且接线效果更好。在对超出使用范围的导线进行绞接时,与较细的两个导线旋绞相同圈数时,较粗的导线已旋绞好的部分的长度越长,要求绞线柱6为了让位导线已旋绞好的部分而轴向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此时本发明为了避免导线的外露铜芯在绞接过程中被轴向移动速度较慢的绞线柱6损伤,在绞线柱6与已绞接好的铜芯之间的相互作用下,柱形筒23会相对于环F36沿伸缩轴1轴向产生远离导线的运动,柱形筒23带动与之配合的所有部件同步运动,以此来补偿绞线柱6沿伸缩轴1轴向的运动速度,使得绞线柱6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旋转的绞线柱6由于轴向速度较慢而造成对两根导线已绞接部分的挤压刮伤损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旋绞更粗导线所耗费的体力,且绞线柱的运动避免了由于用力过度使得两个导线的绞接处发生断裂。

Claims (10)

1.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伸缩轴、环A、扭轮、绞线柱、绞线孔、圆桶A、环B、涡卷弹簧A、圆桶B、环C、柱形筒、环D、环槽D、圆槽、环E、涡卷弹簧B、复位弹簧A、复位弹簧B、环F、限位齿A、环G、钳制机构,其中圆桶A内柱面上的内螺纹A与绞线柱外柱面上的外螺纹B螺纹配合;伸缩轴的外轴旋转并沿其中心轴线滑动于圆桶A底部中心处的圆孔内;伸缩轴的内轴轴端与绞线柱的端面中心处固连,绞线柱的端面上对称分布有两个贯通的绞线孔;圆桶A沿其中心轴线滑动于柱形筒中,且圆桶A与柱形筒同中心轴线;圆桶B内柱面上的内螺纹B与圆桶A外柱面上的外螺纹C螺纹配合;伸缩轴外轴穿过圆桶B底部中心处的圆孔;圆桶B底部圆孔的内柱面上的内螺纹C与伸缩轴外轴上的一段外螺纹A配合;位于圆桶B内的环A固装在伸缩轴外轴上,且环A与外螺纹A的一端衔接;圆桶A底部圆孔的内壁上周向开有环槽A;嵌套于伸缩轴外轴上的环B嵌入环槽A中,环B沿伸缩轴中心轴线滑动于伸缩轴外轴上;环B上安装有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A;
柱形筒一端的内壁上周向开有与端面相通的环槽C,环槽C的内柱面上靠近端面处具有一段内螺纹D;内螺纹D与圆桶B桶口端外柱面上的一段外螺纹D配合,圆桶B的桶口端与环槽C的圆环面配合;柱形筒外柱面上嵌套有环F,环F沿伸缩轴轴向滑动于柱形筒上;环F外柱面上旋转配合有环G;
环D嵌套在圆桶B的外柱面上,且环D与柱形筒端面固连;柱形筒外柱面上嵌套有连接环F和环D的复位弹簧B;嵌套于圆桶B外柱面上的环E嵌入环D内壁上的环槽D中,环E沿伸缩轴轴向滑动于圆桶B的外柱面上;环E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涡卷弹簧B;圆桶B的外柱面上固装有环C,环C通过嵌套于圆桶B上的复位弹簧A与环E连接,复位弹簧A穿过环D端面上与环槽D相通的圆槽;伸缩轴外轴轴端安装有扭轮;环G上与圆桶A桶口端面同侧的端面上安装有用来夹紧固定需要绞接的两根导线的钳制机构,钳制机构与环F外柱面上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限位齿A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涡卷弹簧A嵌套于环B上,且涡卷弹簧A位于环槽A;涡卷弹簧A一端与环B的外柱面连接,另一端与环槽A的内壁连接;涡卷弹簧B嵌套在环E上,且位于环槽D中;涡卷弹簧B一端与环E连接,另一端与环槽D的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B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A,两个导块A分别沿伸缩轴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于伸缩轴外轴外柱面上的两个滑槽A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圆桶A的外柱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B,两个导块B分别沿伸缩轴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于柱形筒内壁上的两个滑槽D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E的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C,两个导块C分别沿伸缩轴轴向滑动于圆桶B外柱面上的两个滑槽B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F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D,两个导块D分别沿伸缩轴轴向滑动于柱形筒外柱面上的两个滑槽C中;复位弹簧A和复位弹簧B均始终处于拉伸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G内壁上嵌入安装有环H,环H旋转于环F外柱面上的环槽E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钳制机构包括把手、Z型摆板、固定块、弧形板、限位块、限位齿B、涡卷弹簧C,其中把手安装在环G的端面上,把手上具有两个分别与绞线柱端面上的两个贯通绞线孔相对应的夹固槽A;Z型摆板与把手交叉铰接;Z型摆板上具有两个夹固槽B,两个夹固槽B分别与两个夹固槽A一一对应;两个夹固槽B通过与两个夹固槽A的配合对需要绞接的两个导线进行加紧固定;Z型摆板上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夹固槽B位于Z型摆板铰接点同侧;固定块上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上安装有弧形的限位块;限位块的内凹弧面上沿其弧线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限位齿B;若干限位齿B与分布于环F外柱面上的若干限位齿A配合;把手的铰接孔内壁上周向开有环槽F;把手与Z型摆板的铰接销上嵌套有对Z型摆板摆动复位的涡卷弹簧C;涡卷弹簧C位于环槽F中;涡卷弹簧C的一端与环槽F内壁连接,另一端与铰接销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夹固槽A和夹固槽B的内弧面上均安装有橡胶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螺纹B的螺距与外螺纹D的螺距相等。
CN201911009743.4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 Active CN110854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9743.4A CN110854645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9743.4A CN110854645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4645A CN110854645A (zh) 2020-02-28
CN110854645B true CN110854645B (zh) 2021-12-10

Family

ID=69596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9743.4A Active CN110854645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46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0557A (zh) * 2020-06-10 2020-11-06 段抒颖 一种电线用绞线密封一体结构接头
CN112117617A (zh) * 2020-10-14 2020-12-22 芜湖清柏白露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铜芯电线的绞接装置
CN113066617B (zh) * 2021-04-09 2024-08-23 东莞市奇为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设备的绞线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86056U (zh) * 2012-03-30 2012-12-05 宁波市鄞州永佳电机工具有限公司 两用压线钳
EP2672580B1 (de) * 2012-06-05 2017-02-01 Wezag GmbH Werkzeugfabrik Crimpzangenkopf
CN103618191B (zh) * 2013-11-30 2016-03-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导线施工钢芯铝绞线压接装置及使用方法
US9257806B2 (en) * 2013-12-11 2016-02-09 Chang-Keng Lai Pliers for crimping terminals on wires or conductors
CN209329361U (zh) * 2019-03-04 2019-08-30 上海万卡信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同色低阻抗汽车空调线束线缆绞合的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4645A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4645B (zh) 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接线装置
CN213950179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电缆收卷装置
CN108225912A (zh) 电力线缆拉力检测装置
CN113852009A (zh) 一种供电所电力抢修中专业的快速紧线装置
CN110808520B (zh) 一种电力施工使用的设备
CN117238584B (zh) 一种b1级阻燃电缆的制备方法
CN111769424A (zh) 一种用于分开和拉直电缆芯的装置
CN210896777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退扭放线装置
CN209963652U (zh) 一种电力管道穿线器
CN210193086U (zh) 一种可装卸10kV接地杆绕线装置
CN116231539A (zh) 一种拉紧式电力电缆接线用对接装置及方法
CN110735342B (zh) 一种浮动式钢丝绳捻股装置
CN111082279B (zh) 手动高效并线器
CN211769427U (zh) 一种可防刮蹭的矿物绝缘防火电缆用收卷装置
CN210863864U (zh) 一种变电站多用验电器
CN110120280B (zh) 一种抗拉性强的耐热耐火环保型低压电缆装置
CN208723284U (zh) 一种连接导线用电动绕线器
CN213484364U (zh) 一种电力管网线路维修用工具
CN217388186U (zh) 一种弱电工程施工用线路防护绝缘套
CN216412713U (zh) 一种风力电缆
CN210914805U (zh) 铝合金电缆收线盘
CN220651723U (zh) 自动包膜绞线装置
CN212084749U (zh) 线束夹持机构
CN220165499U (zh) 一种电力线缆绕线盘
CN216484893U (zh) 一种框绞机的断线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ing Erhui

Inventor after: Shi Xin

Inventor before: Shi X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2

Address after: 214000 Room 301, building 14, Oudian Jiayuan,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Ding Erhui

Address before: 438000 No. 93, group 5, cilinshu village, Huangmei Town, Huangmei County,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i Xi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9

Address after: 214000 room 602-1, building 37, Huaqing Creative Park, No. 33, Zhizhi Road, Hui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edu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Room 301, building 14, Oudian Jiayuan,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ing Erhu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