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4451A - 聚乙烯薄膜组合物以及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聚乙烯薄膜组合物以及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34451A CN110834451A CN201911017167.8A CN201911017167A CN110834451A CN 110834451 A CN110834451 A CN 110834451A CN 201911017167 A CN201911017167 A CN 201911017167A CN 110834451 A CN110834451 A CN 1108344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ethylene
- film
- extruded layer
- content
- polyethylene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0—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2—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2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32B2255/205—Metallic co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1—Heat seal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8—Cuttability
- B32B2307/581—Resistant to cu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B32B2307/7246—Water vapor barri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3/00—Packaging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6—Polyeth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423/12—Polyprop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乙烯薄膜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乙烯薄膜组合物以及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及其应用。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第一挤出层料、第二挤出层料和第三挤出层料,所述第一挤出层料、所述第二挤出层料和所述第三挤出层料均各自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4‑C8的共聚聚乙烯。含有该组合物的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具有优异的抗穿刺性、优异阻隔性、低气味和易于回收处理等优异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乙烯薄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乙烯薄膜组合物以及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材料是人类生产的物质基础,聚合物材料在包装工业被广泛使用,用来阻止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的渗透,以使食品、水果、蔬菜等保鲜。中国是塑料包装薄膜生产制造大国。据若祎统计,2018年中国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包装薄膜产量近380万吨;流延聚乙烯(CPE)包装薄膜产量近12万吨,CPE近几年以5%年复合增长速率递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审美多样化,消费者及生产者对包装不论是品质还是视觉效果追求达到极致。目前绝大多数塑料软包装采用不同材质的薄膜通过胶水紧密贴合(复合)制成。例如,大米的单品复合包装结构是:BOPA薄膜(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粘合剂//PE薄膜(聚乙烯薄膜);坚果类复合包装结构:BOPP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粘合剂//纸//粘合剂//BOPET镀铝膜(双向拉伸聚酯薄膜)//PE薄膜。
软包装与硬质包装(例如:纸包装、钢(铝)罐等)相比,更易被尖锐物刺穿。被刺穿的包装因外来气味的从穿透孔渗入而影响了被包装物的味道,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变质(潮湿、霉变、结块、变味等)。因此,终端消费者不希望消费品包装视觉感受变差,而且出于食品保鲜、保香、安全性考虑,对包装材料抗穿刺性、阻隔性等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外界的味道、物质不会因为迁移或渗漏附着到被包装物上,也希望包装内环境的湿度不变化、香味不外溢等。
另外,随着包装材料需求量及产量的增长,废弃的多材质复合包装分类、回收却不易,目前仍无有效的方法使复合不同材质的薄膜分开并分类回收。越来越多的现实情况是土地掩埋废弃包装材料会造成土壤贫瘠、恶化,农作物减产或不产;焚化废弃塑胶会产生大量CO2、CO等有毒气体以及灰分中残留重金属,加重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大量的研究发现海洋生物正在被废弃包装材料危害生命。研究开发既能兼顾功能性和精美外观,且易于可完全回收处理的塑料包装呼吁声日益高涨,保护绿色地球已迫在眉睫。
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优异抗穿刺性、阻隔性以及易于回收处理的包装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包装材料用的薄膜的抗穿刺性差以及不易于回收处理的缺陷问题,提供一种聚乙烯薄膜组合物以及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及其应用,含有该组合物的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不但具有优异的抗穿刺性、阻隔性、低气味等优异的性能,而且复合膜材质一致,易于回收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乙烯薄膜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第一挤出层料、第二挤出层料和第三挤出层料,其中,所述第一挤出层料、所述第二挤出层料和所述第三挤出层料各自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其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4-C8的共聚聚乙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前述所述的聚乙烯薄膜组合物制得的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聚乙烯薄膜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挤出层、第二挤出层和第三挤出层,其中,所述第一挤出层由所述第一挤出层料挤出而得到,所述第二挤出层由所述第二挤出层料挤出而得到,以及所述第三挤出层由所述第三挤出层料挤出而得到。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其中,该复合膜含有通过粘结剂依次相粘结在一起的第一聚乙烯薄膜810、可选的聚乙烯镀铝薄膜830和第三聚乙烯薄膜850;
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810为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聚乙烯薄膜为前述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制得;
其中,所述聚乙烯镀铝薄膜830为通过在聚乙烯薄膜上镀铝得到,所述聚乙烯薄膜为前述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或流延法制得;优选为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制得;
其中,所述第三聚乙烯薄膜850为聚乙烯热封薄膜,其中,所述聚乙烯热封薄膜为前述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通过共挤出以及吹塑管泡法或流延法制得;优选为通过共挤出以及流延法制得。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前述所述的聚乙烯薄膜或者前述所述的复合膜在食品包装、工业品、日化用品包装和医药及医疗器械包装中的一种或多种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研发和制备的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能够具有低起热封温度、高热封强度、优异水汽阻隔性和气体阻隔性、优异抗穿刺性、气味低,复合膜内外材质一体化、可回收的优点,将其作为包装材料,其功能和外观符合市场需求、亦符合环保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现有双向拉伸设备、流延设备、管泡吹塑和复合设备上能够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制备的聚乙烯薄膜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膜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乙烯薄膜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第一挤出层料、第二挤出层料和第三挤出层料,其中,所述第一挤出层料、所述第二挤出层料和所述第三挤出层料各自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其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4-C8的共聚聚乙烯。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发明人意外发现:所述聚乙烯薄膜组合物中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能够使得所制备的聚乙烯薄膜不但具有优异的抗穿刺,而且易于回收处理。一方面,是由于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4-C8的共聚聚乙烯,优选为C6-C8的共聚聚乙烯,在生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过程中,通过加入C6(1-己烯)和C8(1-辛烯)不饱和烯烃共聚单体与乙烯共聚,降低聚合物的密度,从而控制聚合物产品的熔体流动指数(MFR),改善机械加工性能和耐热性能。共聚单体的含碳数目越高,聚合物的综合性能越佳。另一方面,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线性分子链含有C6(1-己烯)和/或C8(1-辛烯)支链结构。树脂经过挤出机熔融塑化从模头挤出成厚片,经激冷辊或水浴快速冷却可获得细小球晶和较薄的片晶,从而获得较高透明度。再预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熔点以下的适当温度范围内(高弹态下),在机械力作用下,先后沿纵向和横向进行一定倍数的拉伸,从而使分子链或结晶面在平行于薄膜平面的方向上进行取向而有序排列,C6(1-己烯)和/或C8(1-辛烯)支链相互缠绕形成紧密空间网络结构,在拉紧状态下进行热定型,使取向的大分子结构固定,冷却定型制得的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获得较高力学性能(拉伸强度、穿刺强度、弹性模量,等)、良好的光学性能(较低雾度、较高透明度、光泽度),以及耐高温性有提升,阻隔性得到增强的特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可以通过商购获得,例如,可以购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型号为:BOPE-3。
根据本发明,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4.5g/10min,密度为0.860-0.940g/cm3;优选地,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3.0g/10min,密度为0.890-0.924g/cm3。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挤出层料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和第一材料,以及以所述第一挤出层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40.0-99.5重量%,所述第一材料的含量为0.5-60.0重量%;优选情况下,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60.0-90.0重量%,所述第一材料的含量为10.0-40.0重量%。
其中,所述第一材料为含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SiO2和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共混物;以所述第一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5.0-50.0重量%,SiO2的含量为0.5-10.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40.0-94.5重量%;优选情况下,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10.0-40.0重量%,SiO2的含量为1.5-8.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52.0-88.5重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材料可以通过商购获得,例如,可以购自上海若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WE05EB。其中,WE05EB含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SiO2和多碳共聚聚乙烯共混物。且以所述第一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20.0重量%,所述SiO2的含量为5.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75.0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挤出层料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二挤出层料还含有可选的低密度聚乙烯;以所述第二挤出层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90.0-100.0重量%,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0-10.0重量%;优选情况下,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92.0-99.0重量%,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1.0-8.0重量%。
其中,所述低密度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3.0g/10min,密度为0.92-0.93g/cm3。在本发明中,所述低密度聚乙烯可以通过商购获得,例如,可以购自中国石化扬子石化,型号为2426K。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采用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由于在石化厂聚合时将高纯度乙烯通入高压(103-276MPa)及高温(300-500F)含有引发剂的反应器中聚合,因此,又称之为高压低密度聚乙烯。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三挤出层料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第二材料和第三材料;以所述第三挤出层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20.0-99.0重量%,所述第二材料的含量为0.5-70.0重量%,所述第三材料的含量为0.5-10.0重量%;优选情况下,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42.0-89.2重量%,所述第二材料的含量为10.0-50.0重量%,所述第三材料的含量为0.8-8.0重量%。
其中,所述第二材料为含有SiO2和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共混物;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二材料还含有可选的聚丙烯和可选的氢化双环戊二烯;以所述第二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聚丙烯的含量为0-30.0重量%,氢化双环戊二烯的含量0-30.0重量%,SiO2的含量为0.5-10.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30.0-99.5重量%;优选情况下,聚丙烯的含量为0-20.0重量%,氢化双环戊二烯的含量0-20.0重量%,SiO2的含量为1.5-8.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52.0-98.5重量%。
另外,所述第三材料为含有协同助剂和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共混物,以所述第三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协同助剂的含量为1.5-20.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80.0-98.5重量%;优选情况下,所述协同助剂的含量为3.0-15.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85.0-97.0重量%。
其中,所述协同助剂含有-[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结构单元,其中,x为大于2的整数;n为80000-350000的整数。优选情况下,x为4000-8000的整数;n为180000-240000的整数;更优选情况下,-[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的重量比为(0.5-3):1,更优选为(1-2.8):1。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材料和所述第三材料均可以通过商购获得,例如,所述第二材料购自上海若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ML9002SE;并且,以所述第二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聚丙烯的含量为2重量%,氢化双环戊二烯的含量15重量%,SiO2的含量为5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78重量%。
所述第三材料购自上海若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M6140SL;并且,以所述第三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协同助剂的含量为1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90重量%。另外,协同助剂含有结构单元-[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其中,x为5000的整数;n为220000的整数;以及-[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的重量比为2.5: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前述所述的聚乙烯薄膜组合物制得的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聚乙烯薄膜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挤出层、第二挤出层和第三挤出层,其中,所述第一挤出层由所述第一挤出层料挤出而得到的,所述第二挤出层由所述第二挤出层料挤出而得到的,以及所述第三挤出层由所述第三挤出层料挤出而得到的。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挤出层的厚度为0.8-45μm,所述第二挤出层的厚度为7.4-60μm,所述第三挤出层的厚度为0.8-45μm;;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挤出层的厚度为1-40μm,所述第二挤出层的厚度为10-50μm,所述第三挤出层的厚度为1-40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乙烯薄膜总的厚度为9-150μm,优选为12-130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乙烯薄膜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吹塑管泡法或流延法制得。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混料:在本发明中,以所述第一挤出层作为主辅表层。以主辅表层料的总重量为基准,准备主辅表层料:40.0-99.5重量%的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0.5-60.0重量%的所述第一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的型号为WE05EB。
以所述第二共挤功能层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第二共挤功能层料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90.0-100.0重量%、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0-10.0重量%;
以所述第三共挤功能层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第三共挤功能层料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20.0-99.0重量%,第二材料的含量为0.5-70.0重量%,第三材料的含量为0.5-10.0重量%。其中,第二材料的型号为ML9002SE;第三材料的型号为M6140SL。
分别将按照上述备料的各个组分预混准备的第一层料、第二层料和第三层料,待混合均匀后,准备投料,其中,通过所投的第一层料、第二层料和第三层料的用量来确定第一挤出层、第二挤出层和第三挤出层的厚度。
共挤出、冷却、预热、纵拉伸、冷却、预热、横拉伸、定型和牵引:采用多台挤出机分别挤出第一挤出层、第二挤出层和第三挤出层的树脂,熔融的树脂通过配料块合理分层,通过冷却、预热、纵拉伸、冷却、预热、横拉伸、定型和牵引而成具有功能性的聚乙烯薄膜;其中:
挤出塑化:将各组分在螺杆挤出机中,在180-250℃的温度条件下熔融挤出。
冷却结晶:熔体经模头挤出,风刀风冷、激冷辊冷却成厚片,模唇缝隙0.5mm,激冷辊的水温控制在18-30℃,进、出水口水温差控制在±2℃;冷却水槽水温控制在18-35℃。
纵拉预热:预热温度控制在115-130℃。
纵向拉伸:双级拉伸,总拉伸倍率控制在4.0-5.5之间。
纵拉定型条件:定型辊温度112-125℃。
横拉预热:预热温度控制在120-180℃。
横向拉伸:横向拉伸倍率6-12之间。
横拉定型条件:定型区温度控制在25-60℃。
牵引:牵引辊温度控制在25-60℃。
测厚:测量所述聚乙烯薄膜的总厚度;在本发明中,需要说明的是,该薄膜的总厚度没有具体限定,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电晕:根据本发明,所述主辅表层(第一挤出层)还需要电晕处理,该主辅表层经电晕处理后,电场作用下获得高能量电子冲击薄膜表面,并把这种能量分配到薄膜上,在薄膜表面驻极,形成极性的化学自由基团,使薄膜表面产生自由键,高能电子碰撞空气中的氧分子、氮分子、水分子等,伴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由于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当它接触到聚乙烯薄膜表面时,会在其表面发生有机反应,产生羟基(-OH)、羧基(-COOH)、羰基等。含氧官能团的引入,以及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侧链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团引入,极大增强了薄膜表面张力和黏合力,与油墨、黏合剂较易结合,表现出更高的黏合力及油墨附着力。
收卷、时效、分切、包装:薄膜经过定型后进行收卷。收卷装置由收卷表面张力控制装置自动控制,以达到最佳收卷效果。在温度25±5℃、温度60%RH温度环境下,静置1~2天时效,起到了尺寸和性能进一步稳定作用;分切出相应的宽度规格。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其中,该复合膜含有通过粘结剂依次相粘结在一起的第一聚乙烯薄膜810、可选的聚乙烯镀铝薄膜830和第三聚乙烯薄膜850。
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810为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聚乙烯薄膜为前述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制得;
其中,所述聚乙烯镀铝薄膜830为聚乙烯镀铝膜,其中,所述聚乙烯镀铝为在聚乙烯薄膜上镀铝得到的,所述聚乙烯薄膜为前述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或流延法制得;优选为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制得;在本发明中,在所述聚乙烯镀铝薄膜830的上面镀的铝层的厚度为优选为
其中,所述第三聚乙烯薄膜850为聚乙烯热封薄膜,其中,所述聚乙烯热封薄膜为前述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通过共挤出以及吹塑管泡法或流延法制得;优选为通过共挤出以及流延法制得。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810的厚度为9-150μm;所述聚乙烯镀铝薄膜830的厚度为9-150μm;所述第三聚乙烯薄膜850的厚度为10-150μm;优选地,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810的厚度为15-60μm;所述聚乙烯镀铝薄膜830的厚度为12-60μm;所述第三聚乙烯薄膜(850)的厚度为20-130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810、所述聚乙烯镀铝薄膜830和所述第三聚乙烯薄膜850的厚度的比为1:(0-2):(1-3),优选为1:(0-1.5):(1-2.5),更优选为1:(0-1):(1.5-2.5)。
根据本发明,所述粘结剂选自聚乙烯醇复配胶水、聚氨酯双组份胶水和改性聚烯烃胶粘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聚乙烯醇复配胶水,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乙烯醇复配胶水包括聚乙烯醇主剂和固化剂,且以所述聚乙烯醇复配胶水的总重量为基准,聚乙烯醇主剂的固含量为15-32重量%,所述固化剂的固含量为10-25重量%;优选情况下,聚乙烯醇主剂与所述固化剂的配比为10:(0.5-1.5),在本发明中,聚乙烯醇为主剂。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乙烯醇复配胶水的粘度为:3#粘度杯,25℃,30s。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科学实验发现:在复合过程中使用一种高阻隔胶水,例如聚乙烯醇复配胶水820,其所含聚乙烯醇具有较高的气体阻隔性及可降解特性,在合适配比及复合、固化工艺条件下,形成高阻隔层,可以获得优异的阻气阻氧性。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及流延聚乙烯薄膜、聚乙烯吹塑薄膜具有良好的阻湿阻水性。在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通过820(中间的高阻隔胶水),将810(第一聚乙烯薄膜)、830(聚乙烯镀铝薄膜)、850(第三聚乙烯薄膜)依次相连,紧密贴合,使其获得优异的阻气阻氧性、阻湿阻水性。
根据本发明,所述粘结剂的上胶量为1-4g/m2,优选为1.5-3.8g/m2。
在本发明中,所述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放卷、(多色)印刷、干燥、收卷: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第一聚乙烯薄膜810放卷,依次进行可选的第一至十二颜色及图案印刷、干燥,收卷。
放卷、涂胶、复合、干燥、收卷、固化、分切:第一聚乙烯薄膜810放卷,涂聚乙烯醇复配胶水820,与聚乙烯镀铝薄膜830复合,经过干燥箱进行干燥;然后,再涂聚乙烯醇复配胶水820,与第三聚乙烯薄膜850复合后,经过干燥箱进行干燥。收卷装置由收卷表面张力控制装置自动控制,组合进行卷取,以达到最佳收卷效果。在温度50℃±5℃、湿度50%RH以下环境下,静置24-72小时固化,起到了胶水干固和尺寸及性能进一步稳定作用;分切出相应的宽度规格。
制袋: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复合膜折叠、模切成相应的袋子形状,进行热封或热切后封口、制成成品袋子。捆包装箱。
在本发明中,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虚框为可选择不进行工序。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前述所述的聚乙烯薄膜或者前述所述的复合膜在食品包装、工业品、日化用品包装和医药及医疗器械包装中的一种或多种中的应用。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
(1)穿刺强度测试:样品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GB/T 2918规定进行,试验环境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1%,按GB/T 10004《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进行测试。
(2)氧气透过量测试:样品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GB/T 2918规定进行,试验环境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1%,按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进行测试。
(3)水蒸气透过量测试:样品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GB/T 2918规定进行,试验环境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1%,按GB/T 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进行测试。
(4)热封强度测试:样品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GB/T 2918规定进行,试验环境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1%,并在此条件下样品预放置处理8hr;热封强度单位:N/15mm。
(5)气味等级测试:由人工嗅味测试判定,具体方法是:薄膜剪碎后放入棕色广口试剂瓶并盖(封)紧,将棕色广口试剂瓶放置(80±2)℃烘箱加热2小时,取出后在热状态下打开棕色瓶,由3人分别闻并记录评价,评价平均值为判定结果,表1为气味等级分类(可取0.5分)。
表1
(6)回收再造粒利用:使用95型双螺杆造粒设备,对复合膜进行再次熔融挤出、水环切粒,观测造粒过程产生的烟雾及气味,以及成品粒子外观、形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复合膜。
(1)第一聚乙烯薄膜810的制备:
聚乙烯薄膜组合物含有:
第一挤出层料含有9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8重量%的第一材料WE05EB;其中,WE05EB含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20重量%,SiO2的含量为5重量%,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75重量%。其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6线性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g/10min,密度为0.92g/cm3。
第二挤出层料含有:9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8重量%的低密度聚乙烯;其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6线性聚乙烯,所述低密度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min,密度为0.922g/cm3。
第三挤出层料含有:8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10重量%的第二材料,8重量%的第三材料;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含有:聚丙烯的含量为3重量%,氢化双环戊二烯的含量10重量%,SiO2的含量为3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84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6线性聚乙烯;所述第三材料含有:协同助剂的含量为2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80重量%。其中,所述协同助剂含有结构单元-[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其中,x为5000的整数;n为220000的整数,-[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的重量比为0.5:1。
将上述聚乙烯薄膜组合物采用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制备得到。
其中,共挤出的条件为:在180℃的温度条件下熔融挤出。
其中,双向拉伸的条件为:纵向拉伸:双级拉伸,总拉伸倍率控制在4.5;横向拉伸倍率6。
(2)聚乙烯热封薄膜850的制备:
采用与步骤(1)相同的聚乙烯薄膜组合物,所不同之处在于:将上述聚乙烯薄膜组合物采用共挤出以及流延法制备得到。
其中,流延法的条件包括:在180℃的温度条件下熔融挤出;无拉伸,牵引收卷。
(3)25μm薄膜810、70μm薄膜850通过中间的胶水820紧密贴合,制备复合膜。
(4)放卷、涂胶、复合、干燥、收卷、固化、分切:810薄膜放卷,涂3.2g/m2高阻隔胶水(820)、与850薄膜复合后,经过干燥箱后进行干燥。收卷装置由收卷表面张力控制装置自动控制,组合进行卷取,以达到最佳收卷效果。在温度50℃±5℃、湿度50%RH以下环境下,静置48小时固化,起到了胶水干固及尺寸和性能进一步稳定作用;分切出相应的宽度规格。
结果制备的复合膜的总厚度为95μm,以及810薄膜与850薄膜厚度之比为1:2.8。
以及将该复合膜S1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复合膜。
(1)第一聚乙烯薄膜810的制备:
聚乙烯薄膜组合物含有:
第一挤出层料含有:9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8重量%的第一材料WE05EB;其中,WE05EB含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20重量%,SiO2的含量为5重量%,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75重量%。其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6线性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g/10min,密度为0.92g/cm3。
第二挤出层料含有:9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8重量%的低密度聚乙烯;其中,所述低密度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min,密度为0.922g/cm3。
第三挤出层料含有:8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10重量%的第二材料,8重量%的第三材料;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含有:聚丙烯的含量为3重量%,氢化双环戊二烯的含量10重量%,SiO2的含量为3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84重量%;所述第三材料含有:协同助剂的含量为2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80重量%。其中,所述协同助剂含有结构单元-[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其中,x为5000的整数;n为220000的整数,-[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的重量比为3:1。
将上述聚乙烯薄膜组合物采用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制备得到。
其中,共挤出的条件为:在250℃的温度条件下熔融挤出。
其中,双向拉伸的条件为:纵向拉伸:双级拉伸,总拉伸倍率控制在5.5;横向拉伸倍率12。
(2)聚乙烯镀铝薄膜830的制备:
(3)第三聚乙烯薄膜850的制备:
采用与步骤(1)相同的聚乙烯薄膜组合物,所不同之处在于:将上述聚乙烯薄膜组合物采用共挤出以及流延法制备得到。
其中,流延法的条件包括:在250℃的温度条件下熔融挤出;无拉伸,牵引收卷。
(4)25μm薄膜810、25μm薄膜830、50μm薄膜850通过中间的胶水820紧密贴合,制备复合膜。
(5)放卷、涂胶、复合、干燥、收卷、固化、分切:810薄膜放卷,涂3.0g/m2高阻隔胶水(820)、与830、850薄膜复合后,经过干燥箱后进行干燥。收卷装置由收卷表面张力控制装置自动控制,组合进行卷取,以达到最佳收卷效果。在温度50℃±5℃、湿度50%RH以下环境下,静置48小时固化,起到了胶水干固及尺寸和性能进一步稳定作用;分切出相应的宽度规格。
结果制备的复合膜的总厚度为100μm,以及810薄膜、830薄膜与850薄膜厚度之比为1:1:2。
以及将该复合膜S2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复合膜。
(1)第一聚乙烯薄膜810的制备:
聚乙烯薄膜组合物含有:
第一挤出层料含有:9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8重量%的第一材料WE05EB;其中,WE05EB含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20重量%,SiO2的含量为5重量%,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75重量%。其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6线性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g/10min,密度为0.92g/cm3。
第二挤出层料含有:9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8重量%的低密度聚乙烯;其中,所述低密度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min,密度为0.922g/cm3。
第三挤出层料含有:4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50重量%的第二材料,8重量%的第三材料;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含有:聚丙烯的含量为0重量%,氢化双环戊二烯的含量30重量%,SiO2的含量为3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67重量%;所述第三材料含有:协同助剂的含量为2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80重量%。其中,所述协同助剂含有结构单元-[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其中,x为5000的整数;n为220000的整数,-[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的重量比为1:1。将上述聚乙烯薄膜组合物采用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制备得到。
其中,共挤出的条件为:在200℃的温度条件下熔融挤出。
其中,双向拉伸的条件为:纵向拉伸:双级拉伸,总拉伸倍率控制在5;横向拉伸倍率10。
(2)聚乙烯镀铝薄膜830的制备:
(3)第三聚乙烯薄膜850的制备:
采用与步骤(1)相同的聚乙烯薄膜组合物,所不同之处在于:将上述聚乙烯薄膜组合物采用共挤出以及流延法制备得到。
其中,流延法的条件包括:在200℃的温度条件下熔融挤出;无拉伸,牵引收卷。
(4)25μm薄膜810、25μm薄膜830、50μm薄膜850通过中间的胶水820紧密贴合,制备复合膜。
(5)放卷、涂胶、复合、干燥、收卷、固化、分切:810薄膜放卷,涂3.2g/m2高阻隔胶水(820)、与830、850薄膜复合后,经过干燥箱后进行干燥。收卷装置由收卷表面张力控制装置自动控制,组合进行卷取,以达到最佳收卷效果。在温度50℃±5℃、湿度50%RH以下环境下,静置24-72小时固化,起到了胶水干固及尺寸和性能进一步稳定作用;分切出相应的宽度规格。
结果制备的复合膜的总厚度为100μm,以及810薄膜、830薄膜与850薄膜厚度之比为1:1:2。
以及将该复合膜S3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复合膜。
(1)第一聚乙烯薄膜810的制备:
聚乙烯薄膜组合物含有:
第一挤出层料含有:9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8重量%的第一材料WE05EB;其中,WE05EB含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20重量%,SiO2的含量为5重量%,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75重量%。其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6线性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g/10min,密度为0.92g/cm3。
第二挤出层料含有:9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8重量%的低密度聚乙烯;其中,所述低密度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min,密度为0.922g/cm3。
第三挤出层料含有:8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10重量%的第二材料,8重量%的第三材料;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含有:聚丙烯的含量为0重量%,氢化双环戊二烯的含量0重量%,SiO2的含量为3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97重量%;所述第三材料含有:协同助剂的含量为2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80重量%。其中,所述协同助剂含有结构单元-[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其中,x为5000的整数;n为220000的整数,-[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的重量比为3:1。
将上述聚乙烯薄膜组合物采用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制备得到。
其中,共挤出的条件为:在230℃的温度条件下熔融挤出。
其中,双向拉伸的条件为:纵向拉伸:双级拉伸,总拉伸倍率控制在5之间;横向拉伸倍率9之间。
(2)聚乙烯镀铝薄膜830的制备:
(3)第三聚乙烯薄膜850的制备:
采用与步骤(1)相同的聚乙烯薄膜组合物,所不同之处在于:将上述聚乙烯薄膜组合物采用共挤出以及流延法制备得到。
其中,流延法的条件包括:在230℃的温度条件下熔融挤出;无拉伸,牵引收卷。
(4)25μm薄膜810、12.5μm薄膜830、50μm薄膜850通过中间的胶水820紧密贴合,制备复合膜。
(5)放卷、涂胶、复合、干燥、收卷、固化、分切:810薄膜放卷,涂3.2g/m2高阻隔胶水(820)、与830、850薄膜复合后,经过干燥箱进行干燥。收卷装置由收卷表面张力控制装置自动控制,组合进行卷取,以达到最佳收卷效果。在温度50℃±5℃、湿度50%RH以下环境下,静置24-72小时固化,起到了胶水干固及尺寸和性能进一步稳定作用;分切出相应的宽度规格。
结果制备的复合膜的总厚度为87.5μm,以及810薄膜、830薄膜与850薄膜厚度之比为1:0.5:2。
以及将该复合膜S4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复合膜。
按照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备复合膜,所不同之处在于:结果制备的复合膜的总厚度为87.5μm,以及810薄膜、830薄膜与850薄膜厚度之比为1:0.5:2,中间以市售普通胶水紧密贴合。
以及将该复合膜S5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复合膜。
按照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备复合膜,所不同之处在于:
(1)第一聚乙烯薄膜810的制备:
聚乙烯薄膜组合物含有:
第一挤出层料含有:92重量%的多碳共聚聚乙烯,8重量%的第一材料WE05EB。其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8线性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6g/10min,密度为0.89g/cm3。
结果制备的复合膜的总厚度为100μm,以及810薄膜、830薄膜与850薄膜厚度之比为1:1:2。
以及将该复合膜S6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7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复合膜,所不同之处在于:采用C4的共聚聚乙烯;其中,该C4的共聚聚乙烯的性能参数为: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5g/10min,密度为0.932g/cm3。
以及将该复合膜S7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8
按照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备复合膜,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4)中,将12μm薄膜810、12μm薄膜830、24μm薄膜850通过中间的胶水820紧密贴合,制备复合膜;以及结果制备的复合膜的总厚度为48μm,以及810薄膜、830薄膜与850薄膜厚度之比为1:1:2。
以及将该复合膜S8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对比例1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复合膜,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3)中,将胶水820替换为市售的普通胶水,其中,所述市售的普通胶水主剂固含量为20%,固化剂固含量为18%,粘度为:3#粘度杯,25℃,30s。
以及将该复合膜DS1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对比例2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复合膜,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3)中,将90μm薄膜810、10μm薄膜850通过中间的市售的普通胶水紧密贴合,制备复合膜;以及结果制备的复合膜的总厚度为100μm,以及810薄膜与850薄膜厚度之比为3:0.3。
以及将该复合膜DS2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对比例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复合膜,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3)中将第一聚乙烯薄膜(810)替换为市售15μmBOPA(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替代,与70μm第三聚乙烯薄膜(850)通过市售普通胶水紧密贴合,制备复合膜。
结果将该复合膜DS3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对比例4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复合膜,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3)中将第一聚乙烯薄膜(810)替换为市售12μmBOPET(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替代,与70μm第三聚乙烯薄膜(850)通过市售普通胶水紧密贴合,制备复合膜。
结果将该复合膜DS4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对比例5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复合膜,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3)中,将10μm薄膜810、90μm薄膜850通过中间的聚乙烯醇复配胶水(820)紧密贴合,制备复合膜;以及结果制备的复合膜的总厚度为100μm,以及810薄膜与850薄膜厚度之比为1:9。
结果将该复合膜DS5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对比例6
本实施例在于说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复合膜。
按照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备复合膜,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聚乙烯薄膜、聚乙烯镀铝薄膜、第三聚乙烯薄膜均采用市售普通线性聚乙烯制备,不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
结果制备的复合膜的总厚度为100μm,以及第一聚乙烯薄膜、聚乙烯镀铝薄膜与第三聚乙烯薄膜厚度之比为1:1:1.5。
以及将该复合膜DS6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性能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S7 | S8 |
最大穿刺力 | 8.10 | 13.0 | 13.50 | 9.50 | 9.0 | 13.80 | 5.48 | 6.8 |
氧气透过量 | 4.20 | 0.89 | 0.90 | 5.98 | 27.8 | 0.86 | 7.27 | 2.98 |
水蒸气透过量 | 4.58 | 1.50 | 1.48 | 3.92 | 10.32 | 1.48 | 9.42 | 3.42 |
起热封温度 | 108 | 107 | 90 | 120 | 108 | 107 | 108 | 110 |
热封强度 | 9.2 | 10.2 | 13.2 | 5.2 | 9.82 | 10.5 | 9.52 | 8.2 |
气味 | 2级 | 1级 | 1级 | 2级 | 2级 | 2级 | 2级 | 2级 |
回收处理 | KHS | KHS | KHS | KHS | BKHS | KHS | KHS | KHS |
表3
性能 | DS1 | DS2 | DS3 | DS4 | DS5 | DS6 |
最大穿刺力 | 7.98 | 13.20 | 4.34 | 5.84 | 4.34 | 2.62 |
氧气透过量 | 1580.0 | 1320.0 | 125.88 | 89.64 | 5.28 | 5.42 |
水蒸气透过量 | 12.34 | 11.89 | 20.30 | 14.89 | 7.98 | 2.62 |
起热封温度 | 109 | 110 | 115 | 114 | 105 | 108 |
热封强度 | 9.1 | 7.42 | 9.0 | 8.52 | 10.2 | 8.92 |
气味 | 3级 | 3级 | 3级 | 4级 | 2级 | 2级 |
回收处理 | BKHS | BKHS | BKHS | BKHS | KHS | KHS |
备注1:最大抗穿刺力(N);氧气透过量:(23℃、0%RH)(cm3/(m2·24h·0.1MPa));水蒸气透过量:(38℃、90%RH)(g/(m2·24h));起热封温度(℃);热封强度(N/15mm)。
备注2:KHS表示可再塑化造粒回收;BKHS表示不可再塑化造粒回收。
通过表2和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
1、最大穿刺力:
对比例2>实施例1>对比例1>实施例7>对比例5;
实施例6>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8>对比例6;
实施例1>对比例4>对比例3。
测试结果表明:
(1)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厚度比例占比越大,穿刺力越大。
(2)同样配方及生产工艺、薄膜总厚度及厚度比例的条件下,C8穿刺力>C6穿刺力>C4穿刺力>普通线性聚乙烯。
(3)同样总厚度及厚度比例的条件下,双向拉伸多碳共聚聚乙烯薄膜穿刺力大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
2、氧气透过量:
实施例1<对比例5<实施例7<对比例2<对比例1;
实施例6<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8<对比例6<实施例4<实施例5;
实施例1<对比例3<对比例4。
测试结果表明:
(1)820高阻隔胶水阻氧气性高于市售普通胶水;高阻隔胶水涂胶量越大,阻氧气性越好。对比例3采用的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及对比例4采用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具有较好的阻气性,但对比例3和对比例4采用的市售普通胶水的阻隔性较差;实施例1各层薄膜之间用820高阻隔胶水贴合,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1氧气透过量小于对比例3及对比例4。
(2)镀铝层与高阻隔胶水的阻隔性起到正向叠加作用,镀铝层越厚,阻氧气性越好。
(3)同样配方及生产工艺、薄膜总厚度及厚度比例的条件下,C8阻氧气性>C6阻氧气性>C4阻氧气性>普通线性聚乙烯。
3、水蒸气透过量:
实施例1<对比例5<实施例7<对比例2<对比例1;
实施例6≈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6≈实施例8<实施例4<实施例5;
实施例1<对比例3<对比例4。
测试结果表明:
(1)聚乙烯薄膜阻水蒸气性好。对比例3采用的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及对比例4采用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具有较高的吸湿性,且对比例3和对比例4采用市售普通胶水的阻隔性较差;实施例1各层薄膜之间用820高阻隔胶水贴合,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1水蒸气透过量小于对比例3及对比例4。
(2)镀铝层有较好的阻水蒸气性。镀铝层厚度越厚,阻水蒸气透过性最好。
(3)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厚度比例占比越大,阻水蒸气性越好。
(4)同样配方及生产工艺、薄膜总厚度及厚度比例的条件下,C8阻水蒸气性>C6阻水蒸气性>C4阻水蒸气性>普通线性聚乙烯。
4、起热封温度
对比例5>实施例1≈对比例1≈实施例7>对比例2;
实施例3>实施例6>实施例2>对比例6>实施例5>实施例8>实施例4;
实施例1>对比例4>对比例3。
热封强度:
对比例5>实施例1≈对比例1≈实施例7>对比例2;
实施例3>实施例6>实施例2>对比例6>实施例5>实施例8>实施例4;
实施例1>对比例4>对比例3。
测试结果表明:
(1)聚乙烯热封膜总厚度和第三挤出层厚度比例越大,起热封温度越低,热封强度越高。
(2)第三挤出层中第二材料含有的氢化双环戊二烯比例越大,起热封温度越低,热封强度越高。
(3)同样配方及生产工艺、薄膜总厚度及厚度比例的条件下,C8热封强度>C6热封强度>C4热封强度>普通线性聚乙烯热封强度。
5、气味等级:
测试结果表明:多碳共聚聚乙烯气味较低;PVA复配胶水气味比普通市售的胶水气味低。
6、回收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810、820、830、850复合结构的产品,可以再次熔融挤出造粒,循环再利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聚乙烯薄膜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第一挤出层料、第二挤出层料和第三挤出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出层料、所述第二挤出层料和所述第三挤出层料均各自含有多碳共聚聚乙烯,其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4-C8的共聚聚乙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为C6-C8的共聚聚乙烯;
优选地,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4.5g/10min,密度为0.86-0.94g/cm3;
优选地,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3g/10min,密度为0.89-0.924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挤出层料还含有第一材料;
优选地,以所述第一挤出层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40-99.5重量%,所述第一材料的含量为0.5-60重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材料为含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SiO2和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共混物;
优选地,以所述第一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5-50重量%,SiO2的含量为0.5-1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40-94.5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挤出层料还含有低密度聚乙烯;
优选地,以所述第二挤出层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90-100重量%,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0-10重量%;
优选地,所述低密度聚乙烯在2.16kg载荷下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3.0g/10min,密度为0.92-0.93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三挤出层料还含第二材料和第三材料;
优选地,以所述第三挤出层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20-99重量%,所述第二材料的含量为0.5-70重量%,所述第三材料的含量为0.5-10重量%;
优选地,所述第二材料为含有SiO2和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共混物;
优选地,所述第二材料还含有可选的聚丙烯和可选的氢化双环戊二烯;
优选地,以所述第二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聚丙烯的含量为0-30重量%,氢化双环戊二烯的含量0-30重量%,SiO2的含量为0.5-1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30-99.5重量%;
优选地,所述第三材料为含有协同助剂和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共混物;
优选地,以所述第三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协同助剂的含量为1.5-20重量%,所述多碳共聚聚乙烯的含量为80-98.5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协同助剂含有结构单元-[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其中,x为大于2的整数;n为80000-350000的整数;
优选地,x为4000-8000的整数;n为180000-240000的整数;
优选地,-[C2H6OSi]-x和-[CH2C(CH3)(COOCH3)]-n的重量比为(0.5-3):1,更优选为(1-2.8):1。
7.一种由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乙烯薄膜组合物制得的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薄膜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挤出层、第二挤出层和第三挤出层,其中,所述第一挤出层由所述第一挤出层料挤出而得到,所述第二挤出层由所述第二挤出层料挤出而得到,以及所述第三挤出层由所述第三挤出层料挤出而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乙烯薄膜,其中,所述第一挤出层的厚度为0.8-45μm,所述第二挤出层的厚度为7.4-60μm,所述第三挤出层的厚度为0.8-45μm;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薄膜的总厚度为9-150μm。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薄膜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吹塑管泡法或流延法制得。
9.一种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膜含有通过粘结剂依次相粘结在一起的第一聚乙烯薄膜(810)、可选的聚乙烯镀铝薄膜(830)和第三聚乙烯薄膜(850);
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810)为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制得;
其中,所述聚乙烯镀铝薄膜(830)通过在聚乙烯薄膜上镀铝得到,所述聚乙烯薄膜为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或流延法制得;优选为通过共挤出以及双向拉伸法制得;
其中,所述第三聚乙烯薄膜(850)为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通过共挤出以及吹塑管泡法或流延法制得;优选为通过共挤出以及流延法制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810)的厚度为9-150μm;所述聚乙烯镀铝薄膜(830)的厚度为9-150μm;所述第三聚乙烯薄膜(850)的厚度为10-150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810)的厚度为15-60μm;所述聚乙烯镀铝薄膜(830)的厚度为12-60μm;所述第三聚乙烯薄膜(850)的厚度为20-130μm。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810)、所述聚乙烯镀铝薄膜(830)和所述第三聚乙烯薄膜(850)的厚度的比为1:(0-2):(1-3),优选为1:(0-1.5):(1-2.5),更优选为1:(0-1):(1.5-2.5)。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粘结剂选自聚乙烯醇复配胶水、聚氨酯双组份胶水和改性聚烯烃胶粘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聚乙烯醇复配胶水;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醇复配胶水包括聚乙烯醇主剂和固化剂,且以所述聚乙烯醇复配胶水的总重量为基准,聚乙烯醇主剂的固含量为15-32重量%,固化剂的固含量为10-25重量%;
优选地,聚乙烯醇主剂与所述固化剂的配比为10:(0.5-1.5);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的上胶量为1-4g/m2,优选为1.5-3.8g/m2。
13.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聚乙烯薄膜或者权利要求9-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膜在食品包装、工业品、日化用品包装和医药及医疗器械中的一种或多种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17167.8A CN110834451B (zh) | 2019-10-24 | 2019-10-24 | 一种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bope组合物以及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17167.8A CN110834451B (zh) | 2019-10-24 | 2019-10-24 | 一种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bope组合物以及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4451A true CN110834451A (zh) | 2020-02-25 |
CN110834451B CN110834451B (zh) | 2020-09-08 |
Family
ID=69575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17167.8A Active CN110834451B (zh) | 2019-10-24 | 2019-10-24 | 一种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bope组合物以及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3445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1372A (zh) * | 2020-11-23 | 2021-04-30 | 上海若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改性聚烯烃复合膜组合物和改性聚烯烃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WO2023236267A1 (zh) * | 2022-06-06 | 2023-12-14 | 广东汇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可降解生物基透湿防水膜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767341A1 (en) * | 2005-09-21 | 2007-03-28 | RKW AG Rheinische Kunststoffwerke | Self adhesive surface protection film |
EP1902837A1 (en) * | 2006-09-22 | 2008-03-26 | Borealis Technology OY | Multilayer film |
CN103707595A (zh) * | 2013-12-17 | 2014-04-09 | 海宁市粤海彩印有限公司 | 超低温热封包装复合膜制造方法 |
CN104010816A (zh) * | 2011-10-21 | 2014-08-27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多层收缩膜 |
CN104191667A (zh) * | 2014-08-27 | 2014-12-10 | 桐城市福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热封膜 |
CN106273949A (zh) * | 2016-08-17 | 2017-01-04 | 东莞市亚兰包装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预拉伸pe缠绕膜 |
-
2019
- 2019-10-24 CN CN201911017167.8A patent/CN1108344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767341A1 (en) * | 2005-09-21 | 2007-03-28 | RKW AG Rheinische Kunststoffwerke | Self adhesive surface protection film |
EP1902837A1 (en) * | 2006-09-22 | 2008-03-26 | Borealis Technology OY | Multilayer film |
CN104010816A (zh) * | 2011-10-21 | 2014-08-27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多层收缩膜 |
CN103707595A (zh) * | 2013-12-17 | 2014-04-09 | 海宁市粤海彩印有限公司 | 超低温热封包装复合膜制造方法 |
CN104191667A (zh) * | 2014-08-27 | 2014-12-10 | 桐城市福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热封膜 |
CN106273949A (zh) * | 2016-08-17 | 2017-01-04 | 东莞市亚兰包装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预拉伸pe缠绕膜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1372A (zh) * | 2020-11-23 | 2021-04-30 | 上海若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改性聚烯烃复合膜组合物和改性聚烯烃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WO2022105198A1 (zh) * | 2020-11-23 | 2022-05-27 | 上海若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改性聚烯烃复合膜组合物和改性聚烯烃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WO2023236267A1 (zh) * | 2022-06-06 | 2023-12-14 | 广东汇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可降解生物基透湿防水膜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4451B (zh) | 2020-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21372B (zh) | 改性聚烯烃复合膜组合物和改性聚烯烃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DE69507204T2 (de) | Streckbarer Film aus Polyolefin | |
EP2117839B1 (en) | Shrink film containing semi-crystalline polyamide,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and proces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 |
DE69737944T2 (de) | Thermoformbare mehrschichtige polymerische Filme | |
JP3396486B2 (ja) | 優れたインク付着性を有する収縮性フィルム | |
CN102774110B (zh) | 一种双向拉伸聚乙烯收缩膜及其生产工艺 | |
US20220388285A1 (en) | Multilayer stretch film | |
EP2939948B1 (en) | Wrap film | |
FR2502545A1 (fr) | Pellicule d'emballage en polyolefine multicouche coextrudee et thermoretractable | |
WO2009157948A1 (en) | Cross-laminated elastic film | |
WO2007140118A2 (en) | Multilayer film having high oxygen transmission and high modulus | |
CN110834451B (zh) | 一种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bope组合物以及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和复合膜及其应用 | |
KR20200077666A (ko) | 식품 포장용 필름 | |
JP2005305998A (ja) | ヒートシール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積層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 |
JP7053157B2 (ja) | シール用溶融押出成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US20050058791A1 (en) | Packaging fil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US20230151131A1 (en) | Wrap Film With Polyisobutylene Succinic Anhydride | |
JP6907404B2 (ja) | シーラント用樹脂組成物、シーラント用多層フィルム、熱融着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体 | |
JP4644976B2 (ja) | 金属蒸着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RU2826142C1 (ru) | Многослойная растягивающаяся пленка | |
JPH06262737A (ja) | 防湿性に優れる直線カット性包装材 | |
CN117601529A (zh) | 一种高阻隔可降解聚乙烯复合膜、袋以及制备方法 | |
CN115771319A (zh) | 一种可回收高阻隔膨化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 |
AU2018346652A1 (en) | Polymer films | |
JPH06316049A (ja) | 柔軟性に優れる直線カット性包装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611, T2 / F, wankeshi District, Lane 168, Taiho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7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RUOY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803 1401, room 328, Lane 328, Huajiang Road, Jiangqiao,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RUOY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