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2290A - 测量装置及基板搭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量装置及基板搭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2290A
CN110832290A CN201880042514.XA CN201880042514A CN110832290A CN 110832290 A CN110832290 A CN 110832290A CN 201880042514 A CN201880042514 A CN 201880042514A CN 110832290 A CN110832290 A CN 110832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all
light source
substrat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25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2290B (zh
Inventor
黑田忠宏
森本进
户成麻祐子
竹内隆一
添正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32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2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2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2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60Grain tan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02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灰尘对分光器的检测造成的影响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具备向测量物照射光的光源、产生对光源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的冷却风扇、以及对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且配置于冷却风流动的流通路上的分光器。另外,优选测量装置具有收容光源和分光器的壳体和使反射光透过到壳体内的受光部,分光器具有使透过了受光部的反射光入射的入射部,冷却风扇产生能够在分光器的入射部侧流通的冷却风。

Description

测量装置及基板搭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光谱分析来测量测量物的成分的测量装置、搭载有基板的基板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测量装置。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测量装置具有光源和分光器,从光源向测量物照射光,通过分光器对从测量物返回来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分光器对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切换装置在遮断反射光的遮断状态和使反射光通过的通过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驱动装置驱动切换装置。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测量装置具有驱动马达(第一装置)、由驱动马达驱动的可动装置(第二装置)、以及连结驱动马达与可动装置的传动轴(连结构件)。另外,基板搭载装置具有进行运算等的第一基板和向第一基板供给电力的第二基板。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771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测量装置中,若在反射光的光路中积存漂浮在空中的灰尘,则对分光器的检测产生影响。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测量装置中,光源安装于安装在壳体的灯托架。驱动装置及切换装置与灯托架相独立地组装于壳体。因此,光源、驱动装置以及切换装置的组装麻烦。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测量装置中,在组装第一装置、第二装置以及连结构件而成的组装体的一侧方设置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置在组装单元的侧方且第一基板的相反侧。在现有的基板搭载装置中,迫切期望紧凑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灰尘对分光器的检测造成的影响的测量装置。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光源、驱动装置以及切换装置的组装的容易化的测量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的基板搭载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测量装置具备:光源,向测量物照射光;冷却风扇,产生对所述光源进行冷却的冷却风;以及分光器,对所述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且配置于所述冷却风流动的流通路上。
此外,测量装置具备:壳体,收容所述光源及分光器;以及受光部,使所述反射光透过到所述壳体内,所述分光器具有使透过了所述受光部的反射光入射的入射部,从所述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能够在所述分光器的入射部侧流通。
此外,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部,具有吸气口;以及第二壁部,作为具有排气口的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部,隔着所述光源和分光器设置在相反侧,所述冷却风扇产生从所述吸气口通过所述光源和分光器流向所述排气口的冷却风。
此外,测量装置具备使所述光源的光透过的投光部,所述壳体具有作为连结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的壁部且设置有所述受光部和所述投光部的第三壁部,所述光源和所述分光器在沿着与所述第三壁部平行的方向的方向且横穿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排气口流动的所述冷却风的流通路的方向上排列设置。
此外,所述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排气口之间。
此外,测量装置具备:基板,配置于所述流通路,基于所述分光器的检测信息,进行对所述测量物进行分析的运算处理;切换装置,在遮断所述反射光的遮断状态和使所述反射光通过的通过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切换装置,所述分光器配置在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之间,所述基板具有分光器安装部,所述分光器安装部夹设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分光器之间并安装有所述分光器。
此外,所述基板具有配置在所述光源的所述冷却风的上游侧的运算装置。
一种测量装置,具备:光源,向测量物照射光;分光器,对所述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切换装置,在遮断所述反射光的遮断状态和使所述反射光通过的通过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切换装置;支承托架,组装所述光源、所述驱动装置及切换装置;以及壳体,收容所述支承托架及所述分光器。
所述壳体具有安装壁,所述支承托架具有:第一托架,安装于所述安装壁并支承所述光源;以及第二托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架并支承所述驱动装置。
所述光源和所述驱动装置在沿着与所述安装壁平行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排列配置,所述第一托架具有固定于所述安装壁的基座部、和一端侧设置有所述基座部且包围并支承所述光源的托架本体,所述第二托架固定于托架本体的与所述一端侧相反的一侧即另一端侧。
所述第二托架具有固定于所述托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侧的固定构件、和支承于所述固定构件且安装有所述驱动装置的安装构件。
所述固定构件具有固定于所述托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侧的固定部、和从所述固定部向所述驱动装置侧突出且固定有所述安装构件的支承臂。
所述支承臂包括第一臂和相对于所述第一臂隔着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相反侧的第二臂,所述安装构件具有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的朝向所述安装壁的一侧的支承壁、连结所述支承壁和所述第一臂的第一连结壁、以及连结所述支承壁和所述第二臂的第二连结壁。
测量装置具备传动轴,该传动轴从所述驱动装置经由所述支承壁突出并与所述切换装置连结,且将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向所述切换装置传递。
测量装置具备:投光部,使所述光源的光透过;受光部,使所述反射光透过到壳体内;以及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投光部以及所述受光部,且安装有所述支承托架。
所述壳体具有安装所述支承托架的安装壁,所述光源和所述驱动装置在沿着与所述安装壁平行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排列配置,所述支承托架具有:分隔壁,分隔所述光源与所述分光器,所述分隔壁具有采光用开口,该采光用开口用于将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的一部分作为用于对所述测量物的分析的结果进行修正的修正信息而取入所述分光器;以及光量调整构件,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分隔壁能够在沿着与所述安装壁平行的方向的方向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来调整所述采光用开口的开口量。
所述光量调整构件具有倾斜缘,该倾斜缘与所述采光用开口平行地叠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
一种基板搭载装置,具备:基板,安装有电子构件;第一装置,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一方的板面即第一板面侧;第二装置,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一板面相反侧的板面、即第二板面侧;以及连结构件,将所述第一装置与所述第二装置连结,所述基板具有供所述连结构件插通并且在该基板的外缘开放的槽。
所述槽具有:供所述连结构件插通的第一槽部;以及从所述第一槽部到所述外缘形成为直线状且所述连结构件能够通过的槽宽的第二槽部。
所述第一装置是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装置是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的可动装置,所述连结构件是将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向所述可动装置传递的传动轴。
基板搭载装置具备向测量物照射光的光源,所述电子构件包括:对所述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的分光器;基于所述分光器的检测信息对所述测量物进行分析的运算装置;以及向所述运算装置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在所述基板上安装有所述分光器、所述运算装置以及所述电源装置。
所述基板包括第一部位、从所述第一部位延伸设置且安装有所述分光器的第二部位、以及从所述第一部位向与所述第二部位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部位,所述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位与所述第三部位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冷却光源的冷却风流动的流通路中配置分光器,能够通过冷却风来抑制漂浮在测量物的反射光的光路中的灰尘积存在该光路中。由此,能够使分光器的检测适当。另外,能够利用对光源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来冷却分光器。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在支承托架上组装光源、驱动装置以及切换装置而成的组装体安装于壳体。由此,能够实现光源、驱动装置以及切换装置的组装的容易化。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基板具有供连结构件插通的槽,因此能够将该基板设置于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基板搭载装置。另外,由于形成于基板的槽向该基板的外缘开放,因此连结构件能够沿着槽从该槽脱离。由此,在将第一装置、第二装置和连结构件组装的状态下,能够将基板从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卸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测量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壳体本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外壳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4是测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5是壳体的内部的底面图。
图6是图1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7是测量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显示测量物的测量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修正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壳体内部的设备、装置、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驱动装置、切换装置及传动轴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支承托架上组装有光源、切换装置以及驱动装置的状态的一侧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支承托架上组装有光源、切换装置及驱动装置的状态的另一侧立体图。
图14是第一托架、固定板及光量调整构件的立体图。
图15是第一托架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一托架的另一剖视图。
图17是第二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采光用开口与调整用开口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干燥机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20是表示干燥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测量装置的安装例的纵向输送部的下部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测量(分析)测量物的成分的测量装置(基板搭载装置)的一例。
作为测量物,例如是稻谷(大米)、麦子、小米、稗子、荞麦、豆类等收割的谷物、收割的牧草等农产品。
作为测量的成分(分析要素),例如为水分、蛋白质、直链淀粉等。
图19、图20示出了表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的机械的一例的谷物的干燥机。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测量物是在干燥机中干燥的谷物。
搭载有测量装置的机械也可以是收割谷物的联合收割机、收割牧草的压捆机等收割机。另外,测量装置也可以搭载于对干燥机以外的收割物进行处理的机械。另外,测量装置也可以安装于器具、构造物等。
干燥机对收割到的谷物(稻谷)进行干燥。
图19是表示干燥机1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图20是表示干燥机1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前方是指从干燥机1的背面朝向正面的方向,后方是与前方相反的方向。另外,右侧是朝向干燥机1的正面的右侧,左侧是指朝向干燥机1的正面的左侧。
如图19、图20所示,干燥机1具有投入部2、存积部3、干燥部4、集谷部5、第一横向输送部7、纵向输送部6、第二横向输送部8以及测量装置9。
投入部2具有投入要干燥的谷物的投入口2A。存积部3、干燥部4以及集谷部5设置于干燥槽10的内部。存积部3是存积谷物的腔室,设置于干燥槽10的上部。干燥部4是利用热或暖风等进行干燥的装置,设置于存积部3的下方。干燥部4具有正面壁4A、背面壁4B、多个供风筒4C和多个排风筒4D。多个供风筒4C和多个排风筒4D在正面壁4A与背面壁4B之间交替排列设置。供风筒4C与排风筒4D之间是存积部3的谷物流入的干燥路4E。供风筒4C和排风筒4D由多孔板形成,能够通气。热风被供给至供风筒4C,该热风从供风筒4C向干燥路4E排出。排出到干燥路4E的热风从排风筒4D排出。
干燥部4内的谷物向下方的集谷部5流动。集谷部5具有集谷构件11、多个引导构件13a~13c、多个送出辊14a~14d和槽部12。
集谷构件11具有与干燥部4的正面壁4A连续的正面板11A和与干燥部4的背面壁4B连续的背面板11B。集谷构件11的下部随着朝向下方去而正面板11A与背面板11B的间隔逐渐变窄。
引导构件13a~13c将从干燥部4流下的谷物向送出辊14a~14d引导。被引导的谷物被送出辊14a~14d向下方送出。被送出的谷物被集中到下方的槽部12。在槽部12与引导构件13a~13c之间设置有由燃烧器加热的远红放射体。
第一横向输送部7将集中于槽部12的谷物向纵向输送部6的下部横向输送。第一横向输送部7具有第一螺杆20和使由第一螺杆20横向输送的谷物流向纵向输送部6的流通路21。第一螺杆20的左部配置于槽部12内。第一螺杆20的右部从槽部12突出并配置在流通路21内。
纵向输送部6将投入到投入部2的谷物和由第一横向输送部7输送的谷物向上方搬送。纵向输送部6具有设置于干燥槽10的侧方的外壳16和设置于外壳16的内部的由斗式输送机构成的搬运部17。搬运部17通过使上链轮17A或者下链轮17B旋转而使带17C运动,从而利用铲斗17D将外壳16的下部的谷物捞起并搬运至外壳16的上部。
在纵向输送部6的上部设置有排出部19。搬运到外壳16的上部的谷物在铲斗17D反转时被向排出部19投放。被投放的谷物从排出部19的前部的下部流向第二横向输送部8。
第二横向输送部8将从排出部19排出的谷物向存积部3的上部搬运。第二横向输送部8具有第二螺杆27和收容第二螺杆27的螺杆壳体28。从排出部19排出的谷物向螺杆壳体28内的右侧供给。供给到螺杆壳体28的谷物被第二螺杆27搬运到存积部3。搬运至存积部3的谷物从形成于螺杆壳体28的中途部的第一开口36及形成于螺杆壳体28的左端的第二开口37向存积部3排出。
谷物从存积部3经由干燥部4、集谷部5、第一横向输送部7、纵向输送部6、第二横向输送部8向存积部3循环。反复进行该循环,直到谷物的水分量达到目标的水分量。
如图19所示,流通路21具有与外壳16的下部连通的滑槽部22、以及将槽部12与滑槽部22连通(连接)的连通部23。由第一螺杆20输送的谷物通过连通部23到达滑槽部22,从该滑槽部22供给至外壳16的下部。另外,在滑槽部22连接有投入部2,投入到投入部2的谷物从滑槽部22供给至外壳16的下部(参照图21)。
如图21所示,滑槽部22具有上壁22A、纵壁22B以及底壁22C。在滑槽部22的后部形成有与外壳16的下部连通的排出开口22F。底壁22C具有从纵壁22B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22Ca和从延伸部22Ca的后端延伸至排出开口22F的下端的倾斜部22Cb。倾斜部22Cb是随着接近外壳16而向下方移动的倾斜状。当在流通路21中流动的谷物到达倾斜部22Cb时,谷物一边在倾斜部22Cb上滑动一边下落到外壳16的下部。
如图21所示,测量装置9设置于流通路21的倾斜部22Cb的下表面。倾斜部22Cb的上表面是谷物沿Y1方向流动的引导面22G。测量装置9测量在引导面22G上流动的谷物(测量物)的水分量。
另外,安装测量装置9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倾斜部22Cb。例如,测量装置9也可以设置于连通部23的下表面、槽部12的下表面。另外,测量装置9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横向输送部8的螺杆壳体28、存积部3中的干燥槽10、干燥部4或集谷部5。另外,也可以在外壳16、排出部19或干燥槽10设置临时存积谷物的临时存积部,在该临时存积部安装测量装置9。另外,测量装置9也可以设置多个。
测量装置9是通过光谱分析来测量至少由干燥部4干燥的谷物的水分量的光谱分析装置,对谷物放射或者吸收的光的光谱进行调查而测量谷物的水分量。此外,测量装置9只要是至少测量谷物的水分量的装置即可,也可以是与谷物的水分量一起测量水分以外的谷物的特性的装置。
作为光谱分析装置,例如可以举出近红外水分计、中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拉曼分光装置等。此外,作为测量装置9,只要是能够通过光谱分析来测量谷物的水分量的装置,则也可以是例示的装置以外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测量装置9,采用近红外水分计(近红外线水分计)。近红外水分计是通过近红外分光法对谷物的水分进行测量的装置,通过向谷物照射包含近红外线的光并测量其反射率来测量作为谷物的特性之一的水分(水分量)。
另外,也可以测量作为谷物中含有的水分以外的成分的蛋白质、直链淀粉等成分量。也可以基于水分、蛋白质、直链淀粉等成分量的测量结果来判别谷物的味道。
以下,对测量装置9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测量装置9具备壳体26。如图5、图6所示,在壳体26中收容有向谷物(测量物)照射光的光源27和对谷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的分光器28。光源27由带有反射器(聚光反射板)29的卤素灯构成。分光器28具有使反射光入射到内部的入射部30。分光器28通过分光元件对从入射部30入射的光进行分光,并且通过检测元件检测分光后的光。
如图1、图2、图3所示,壳体26具有壳体本体31和盖板32。壳体本体31是一面开放的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盖板32是能够开闭地堵塞壳体本体31的开放侧的构件。盖板32通过螺钉等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壳体本体31。
壳体本体31具有第一壁部31a、第二壁部31b、第三壁部(安装壁)31c、第四壁部31d以及第五壁部31e。第一壁部31a与第二壁部31b隔开间隔而相向。在第一壁部31a与第二壁部31b之间设置有光源27和分光器28。
第一壁部31a具有吸气口33。吸气口33由贯穿第一壁部31a而形成的多个孔33a构成。另外,孔是由环状的缘部构成的部位(以下相同)。吸气口33设置在第一壁部31a的大致中央部。在第一壁部31a的外表面侧(壳体26的外侧)设置有覆盖吸气口33的第一罩构件34。在第一罩构件34上形成有多个(许多)由贯穿该第一罩构件34而形成的孔构成的通气孔34a。在第一罩构件34的内部设置有捕获灰尘等的过滤器。壳体26的外部的空气(外部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34a、过滤器以及吸气口33而被取入到壳体26的内部。
第二壁部31b具有排气口35。换言之,第二壁部31b是具有排气口35的壁部,且是相对于第一壁部31a隔着光源27以及分光器28而设置于相反侧的壁部。排气口35由贯穿第一壁部31a而形成的多个孔35a构成。排气口35设置于第二壁部31b的大致中央部。在第二壁部31b的外表面侧设置有覆盖排气口35的第二罩构件36。在第二罩构件36上形成有多个(许多)由贯穿第二罩构件36而形成的孔构成的通气孔36a。在第二罩构件36的内部也设置有捕获灰尘等的过滤器。壳体26的内部的空气(内部气体)能够通过排气口35、过滤器以及通气孔36a向壳体26的外部排出。
如图3所示,在第二壁部31b设置有电源连接部37和连接接口(D型辅助接口)38。电源连接部37是连接向测量装置9供给电力的电源线的部位。连接接口38是用于从测量装置9将测量信息等信息向位于测量装置9的外部的外部设备(例如,干燥机1的控制盘或计算机终端等)取出、或用于从外部设备向测量装置9传递控制该测量装置9的控制信号等信号的部位。
第三壁部31c与盖板32相向地配置,将第一壁部31a与第二壁部31b连结。第三壁部31c将第一壁和第二壁的一端部彼此连结。因此,第一壁部31a与第二壁部31b的另一端部之间开放。
如图2所示,第三壁部31c具有插通孔39。插通孔39是贯穿第三壁部31c而形成的孔。插通孔39形成于第一壁部31a与第二壁部31b之间的大致中央部。在第三壁部31c的内表面的插通孔39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安装凸台40。另外,在第三壁部31c设置有多个基板安装部41。基板安装部41从第三壁部31c朝向盖板32突出。基板安装部41的突出端部位于比吸气口33的第三壁部31c侧的端部以及排气口35的第三壁部31c侧的端部靠盖板32的位置(参照图4)。
第四壁部31d与第五壁部31e在沿着与第一壁部31a、第二壁部31b以及第三壁部31c(安装壁)平行的方向的第一方向X1上隔开间隔而相向。第四壁部31d和第五壁部31e将第一壁部31a和第二壁部31b的第一方向X1上的端部彼此连结,且与第三壁部31c连接。将沿着与第三壁部31c(安装壁)平行的方向且与第一方向X1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X2。因此,第一壁部31a与第二壁部31b在第二方向X2上相向。
如图5所示,光源27和分光器28配置在第一壁部31a与第二壁部31b之间,并且在第一方向X1上排列配置。另外,光源27配置在第四壁部31d与第五壁部31e之间的靠第四壁部31d的位置。另外,分光器28配置在第四壁部31d与第五壁部31e之间的靠第五壁部31e的位置。
如图4、图5所示,在第二壁部31b的内表面侧(壳体26的内侧)设置有冷却风扇42。冷却风扇42至少产生冷却光源27的冷却风。冷却风扇42与排气口35对应地配置。冷却风扇42与第二壁部31b的内表面抵接,并且通过螺栓等固定于第二壁部31b。
冷却风扇42从壳体26的内部向外部送风。因此,通过驱动冷却风扇42,外部气体从吸气口33向壳体26的内部被取入。被取入到壳体26内的空气从排气口35向壳体26的外部排出。即,冷却风扇42产生从吸气口33通过光源27和分光器28流向排气口35的冷却风W1。
另外,光源27和分光器28在横穿冷却风W1的流通路43的方向(第一方向X1)上排列设置。
如图5所示,盖板32、第三壁部31c、第四壁部31d以及第五壁部31e形成供冷却风W1流动的流通路43。因此,光源27及分光器28配置于冷却风W1流动的流通路43。另外,吸气口33和冷却风扇42在第一方向X1上对应(相向),在由这些吸气口33和冷却风扇42夹着的区域配置有光源27和/或分光器28。换言之,在图5中,在连结冷却风扇42的一端与吸气口33的一端的线L1与连结冷却风扇42的另一端与吸气口33的另一端的线L2之间的区域至少配置有分光器28。
如图4所示,分光器28的入射部30朝向第三壁部31c(安装壁)侧,冷却风W1能够在入射部30侧流通。即,冷却风扇42产生能够在分光器28的入射部30侧流通的冷却风W1。另外,在分光器28的设置有入射部30的面与后述的切换装置57(支架82)之间,开设有能够供冷却风W1流通的间隔S1(间隙)(参照图8、图9)。
此外,冷却风扇42也可以与第二壁部31b的内表面分离地配置。即,冷却风扇42设置在光源27与排气口35之间即可(参照图5)。在将冷却风扇42配置成与第二壁部31b的内表面分离的情况下,以在冷却风扇42与排气口35之间设置管道为佳。另外,冷却风扇4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壁部31b的外表面侧。
如图21所示,第三壁部31c通过螺钉等固定于倾斜部22Cb的下表面。另外,第三壁部31c可以安装于垂直的壁部,也可以安装于水平的壁部的上表面侧。
如图1所示,在第三壁部31c设置有测量头44,该测量头44是进行从光源27朝向谷物照射的光(照射光)的透过、从谷物返回来的光(反射光)的透过的窗部。如图6所示,倾斜部22Cb具有开孔部45。开孔部45是供测量头44的一部分(在图例中为上部)插通而使测量头44的一侧面(在图例中为上表面侧)在滑槽部22内露出的孔。另外,开孔部45是贯穿倾斜部22Cb而形成的孔,由圆形孔构成。
如图6所示,测量头44具有使照射光朝向倾斜部22Cb上的谷物G1透过的投光部46和使谷物G1的反射光透过到壳体26内的受光部47。换言之,投光部46和受光部47设置于第三壁部31c。另外,分光器28的入射部30接受透过了受光部47的反射光。
如图6、图7所示,测量头44具有保持构件48、透过板49、压板50、背板51和止转板52。
如图7、图8、图9所示,保持构件48具有插入开孔部45内的圆形状的圆形壁48a。在圆形壁48a的壳体26外部侧的面(滑槽部22内部侧的面)形成有在Y1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的凹部48b。另外,在圆形壁48a上形成有在Y1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形成的第一透孔48c和第二透孔48d。该第一透孔48c以及第二透孔48d形成于凹部48b的底部,由贯穿圆形壁48a的圆形的孔形成。第一透孔48c相对于第二透孔48d位于Y1方向的上游侧。
另外,保持构件48具有从圆形壁48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凸缘48e。第一凸缘48e插通插通孔39而与倾斜部22Cb的下表面抵接。另外,保持构件48设置有比第一凸缘48e进一步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凸缘48f。第二凸缘48f与第三壁部31c的内表面抵接。
透过板49由平坦且透明(包括半透明)的玻璃板或树脂板形成,光能够通过。透过板49形成为在Y1上较长的矩形状,且嵌入凹部48b内。
压板50是按压透过板49的构件,插入到开孔部45内,与圆形壁48a的壳体26外部侧的面重合。压板50具有开孔50a。开孔50a由贯穿压板50的孔形成。开孔50a是与透过板49对应的矩形的孔,且是比透过板49的外形小的孔。另外,第一透孔48c和第二透孔48d位于开孔50a的范围内(开孔50a的缘部的内侧)。
背板51形成为圆板状,并与圆形壁48a的壳体26内部侧的面抵接。在背板51上形成有与第一透孔48c连通的第三透孔51a和与第二透孔48d连通的第四透孔51b。第三透孔51a和第四透孔51b由贯穿背板51的圆形的孔形成。第三透孔51a的直径比第一透孔48c的直径大,第三透孔51a的直径比第一透孔48c的直径大。
压板50及背板51由贯穿压板50及圆形壁48a并拧入背板51的螺钉53固定于保持构件48。
止转板52形成为环板状,并固定于保持构件48的壳体26内部侧的面。在止转板52的外周形成有测量头44的止转用的卡合凹部52a。
如图6所示,测量头44由固定板54固定于第一壁部31a。固定板54位于测量头44的壳体26内部侧,并与止转板52(测量头44)抵接。固定板54由贯穿该固定板54并拧入安装凸台40的螺钉55固定。因此,测量头44通过第二凸缘48f以及止转板52被第三壁部31c和固定板54夹持而固定于第三壁部31c。
如图6、图7所示,在固定板54上形成有与第一透孔48c和第三透孔51a对应的第五透孔54a和与第二透孔48d和第四透孔51b对应的第六透孔54b。第五透孔54a及第六透孔54b由贯穿固定板54的圆形的孔形成。另外,在固定板54上设置有与卡合凹部52a卡合的卡合构件54c。通过卡合凹部52a与卡合构件54c卡合,止转板52被止转,由此,测量头44被止转。
如图8所示,从光源27照射的光透过第五透孔54a、第三透孔51a、第一透孔48c、透过板49以及开孔50a而照射到谷物G1。分别构成第五透孔54a、第三透孔51a、第一透孔48c、开孔50a的构件54、51、48、50构成使光透过谷物G1的投光部46。另外,照射到谷物G1且透过谷物G1内部而作为反射光返回到测量头44的光透过开孔50a、透过板49、第二透孔48d、第四透孔51b及第六透孔54b进入壳体26内,入射到入射部30。分别构成开孔50a、第二透孔48d、第四透孔51b及第六透孔54b的构件54、51、48、50构成使反射光透过壳体26内的受光部47。
如图4、图5所示,测量装置9具有基板55(控制基板),该基板55安装有电容器、电阻、CPU、晶体管、存储器等半导体元件等电子构件。基板55被收容在壳体26内,与第三壁部31c配置成平行状。另外,测量装置9具有收容于壳体26内的驱动装置56、切换装置57以及传动轴58。在基板55的一方的板面即第一板面55a侧配置有驱动装置56。在基板55的与第一板面55a相反侧的板面即第二板面55b侧配置有切换装置57。第一板面55a是朝向盖板32侧的面,第二板面55b是朝向第三壁部31c侧的面。
驱动装置56是电动马达(步进马达)。切换装置57是在遮断反射光的遮断状态、使反射光通过的通过状态、和通过修正信息进行修正的修正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装置。切换装置57的详细情况后述。
传动轴58是将驱动装置(第一装置)56与切换装置(第二装置)57连结的连结构件。另外,传动轴58将驱动装置56的动力向切换装置57传递。即,切换装置(第二装置)57是由驱动装置(第一装置)56驱动的可动装置。
另外,第一装置也可以不是驱动装置(马达)56。另外,第二装置也可以不是由后述的遮光器83、支架82构成的切换装置(可动装置)57。并且,连结构件也可以不是从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传递动力的构件(传动轴58)。即,第一装置、第二装置、连结装置可以不是测量装置9的构成要素,也可以是其他装置的构成要素。
在基板55上设置有CPU等运算装置(CPU)59,该CPU等运算装置(CPU)59进行基于分光器28的检测信息对谷物G1(测量物)进行分析的运算处理。分光器28检测表示每个不同波长的光强度的分光光谱数据。运算装置59基于该检测信息使用周知的分光分析法,通过运算求出谷物G1的水分、蛋白质等成分量。
如图5、图10所示,另外,在基板55上,除了运算装置59之外,还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61、第二控制装置62。第一、第二控制装置61、62由CPU等构成,对装备于测量装置9的控制设备(光源27、冷却风扇42、驱动装置56等)进行控制。
另外,在基板55上安装有向运算装置59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60。另外,电源装置60除了向运算装置59以外,还向安装于基板55的电子构件供给电力。另外,在基板55上安装有分光器28。运算装置59、电源装置60、分光器28、第一控制装置61以及第二控制装置62是安装于基板55的电子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运算装置59、电源装置60、分光器28、第一控制装置61以及第二控制装置62安装于一张基板55,实现了紧凑化。
如图4所示,基板55配置于作为第三壁部31c与盖板32之间的冷却风W1的流通路43。基板55配置于靠近第三壁部31c,通过螺钉等从壳体本体31的开放侧(盖板32侧)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基板安装部41。另外,基板55配置于第一壁部31a与第二壁部31b之间的靠近第一壁部31a的位置。另外,基板55位于比吸气口33的第三壁部31c侧的端部靠盖板32侧的位置。从吸气口33取入的外部气体能够在基板55的第二板面55b侧(第三壁部31c侧)流通,在基板55的第二板面55b侧安装有分光器28。
如图5所示,基板55具有第一部位55c、从第一部位55c延伸设置的第二部位55d、以及从第一部位55c向与第二部位55d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部位55e。第二部位55d和第三部位55e从第一部位55c一体地延伸,第一部位55c、第二部位55d以及第三部位55e由一张板形成。
如图5、图10所示,第一部位55c具有主板部55f和从主板部55f一体地延伸的延伸板部55g。主板部55f是配置在光源27及分光器28与第一壁部31a(吸气口33)之间的部位,且是从第四壁部31d附近设置到第五壁部31e附近的部位。在主板部55f上安装有运算装置59、第一控制装置61以及第二控制装置62。换言之,基板55具有配置于光源27中的冷却风W1的上游侧的运算装置59。另外,在主板部55f设置有多个基板接口(第一基板接口63、第二基板接口64)。第一基板接口63以及第二基板接口64经由具有线束以及接口的线缆与连接接口38(参照图3)连接。
如图5所示,延伸板部55g从主板部55f中的与光源27和第五壁部31e之间对应的部位向光源27与第五壁部31e之间延伸。在延伸板部55g设置有第三基板接口67。第三基板接口67经由线缆68与驱动装置56连接(参照图10)。基板55向驱动装置56供给电力并且控制驱动装置56。线缆68是具有线束以及接口等的构件(以下相同)。
如图5、图10所示,第二部位55d和第三部位55e从延伸板部55g的延伸端朝向第二壁部31b(朝向与延伸板部55g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一体地延伸。第二部位55d位于延伸板部55g的第一方向X1上的光源27侧的位置。
如图5所示,第二部位55d和第三部位55e以能够在从切换装置57(遮光器83)脱离的位置将延伸端部侧安装于基板安装部41的长度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位55d的延伸端部侧的第一方向X1上的靠近第五壁部31e的部位安装于基板安装部41。第三部位55e的延伸端部侧的第一方向X1上的中央部位安装于基板安装部41。
如图4所示,分光器28配置于切换装置57与驱动装置56之间,且安装于第二部位55d的第二板面55b侧。即,第二部位55d是安装分光器28的分光器安装部。换言之,基板55具有夹设于驱动装置56与分光器28之间且安装分光器28的分光器安装部。
如图5、图10所示,第三部位55e位于延伸板部55g的第一方向X1上的与光源27侧相反的一侧。在第三部位55e设置有电源装置60和第四基板接口69~第七基板接口72。
在第四基板接口69安装有与位置传感器73(参照图5)连接的线缆74。在第五基板接口70安装有与冷却风扇42连接的线缆75。在第六基板接口71上连接有与光源27连接的线缆76。在第七基板接口72连接有与电源连接部37连接的线缆77。通过线缆74、75、76、77向位置传感器75、冷却风扇42、光源27、基板55供给电力。另外,能够通过线缆74、75、76,从基板55向位置传感器75、冷却风扇42、光源27输出控制信号,或者从位置传感器75以及冷却风扇42等向基板55输出信号。
如图5所示,第二部位55d和第三部位55e在第一方向X1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因此,在第二部位55d与第三部位55e之间(由第二部位55d和第三部位55e)形成有槽78。该槽78是沿着第二方向X2形成、一端侧(第一壁部31a侧)被堵塞并且另一端侧(第二壁部31b侧)开放的槽。另外,槽78具有第一槽部78a和第二槽部78b。第一槽部78a是供传动轴58(连结构件)插通的槽部位。第二槽部78b是在第二方向X2上形成为直线状的槽。另外,第二槽部78b是一端与第一槽部78a连通(连续)且另一端向基板55的外缘开放的槽。第二槽部78b的槽宽H1是传动轴58能够通过的槽宽。
如上所述,槽78是供传动轴58(连结构件)插通并且向基板55的外缘开放的槽。换言之,槽78具有第一槽部78a和从第一槽部78a到基板55的外缘形成为直线状且传动轴58能够通过的槽宽H1的第二槽部78b。
如图5所示,基板55具有能够配置光源27的缺口79。缺口79由作为主板部55f的光源27侧的缘部的第一缘部80、和作为延伸板部55g及第二部位55d的光源27侧的缘部的第二缘部81构成。
如图4所示,基板55能够在将光源27、驱动装置56、切换装置57以及传动轴58组装于壳体26的状态下相对于壳体本体31装卸。即,解除基板55相对于基板安装部41的固定,然后,一边提起基板55的第一壁部31a侧的端部一边使该基板55向第一壁部31a侧移动(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由此能够从壳体本体31的开放侧卸下基板55。另外,通过相反的动作,在将光源27、驱动装置56、切换装置57及传动轴58组装于壳体26的状态下,能够将基板55安装于壳体本体31。
在卸下基板55时,在基板55的端部与第一壁部31a之间设置用于将手指钩挂于基板55的间隙时,需要使槽78的长度方向的闭塞侧端部78c接近传动轴58。另外,在使基板55倾斜时,槽78的闭塞侧端部78c接近传动轴58(后述的联轴器部92a)。因此,安装有基板55的状态下的传动轴58的轴心与槽78的封闭侧端部78c之间的长度H2(参照图5)形成为在卸下基板55时(或者安装基板55时)为了使封闭侧端部78c接近传动轴58的足够的长度。
如图6所示,驱动装置56与光源27在第一方向X1上相邻。换言之,光源27和驱动装置56在第一方向X1上排列配置。
如图11所示,切换装置57具有支架82和遮光器83。支架82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传动轴58。遮光器83固定于支架82的与驱动装置56相反的一侧。支架82和遮光器83由驱动装置56驱动而一体旋转。另外,驱动装置56能够使支架82以及遮光器83旋转至任意的旋转相位。
支架82具有圆形的壁部82a和从壁部82a的外周侧向遮光器83侧延伸的圆筒状的周壁部82b。圆壁部82a具有通过孔(第一通过孔)84、参考滤波器85和波长校正用滤波器86。第一通过孔84是贯穿圆壁部82a而形成的孔。参考滤波器85和波长校正滤波器86是修正用的光学滤波器。第一通过孔84、参考滤波器85、波长校正用滤波器86设置在从支架82的旋转中心起的径向的距离相同且在周向上位置不同的部位。
周壁部82b具有第一缺口槽87和第二缺口槽88。第一缺口槽87形成在与参考过滤器85对应的位置。第二缺口槽88形成在与波长校正用滤波器86对应的位置。第一缺口槽87及第二缺口槽88沿径向贯穿周壁部82b而形成。
遮光器83形成为圆板状,具有外周部83a、内周部83b以及连结壁83c。外周部83a是遮光器83的径向外侧的部位。内周部83b是遮光器83的径向内侧的部位,且是相对于外周部83a在传动轴58的轴心方向上错位的部位。连结壁83c是与外周部83a和内周部83b连结的倾斜状的部位。
外周部83a从支架82的周壁部82b突出,内周部83b以及连结壁83c位于周壁部82b内。外周部83a具有将周向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缺口凹部83d。另外,遮光器83具有通过孔(第二通过孔)83e。第二通过孔83e形成于比缺口凹部83d靠径内侧且在径向上与该缺口凹部83d对应的位置。第二通过孔83e是贯穿遮光器83而形成的孔。另外,第二通过孔83e设置在与第一通过孔84对应的位置。
如图6、图11所示,传动轴58具有从驱动装置56朝向切换装置57侧突出的输出轴91和连结输出轴91和切换装置57的连结轴92。输出轴91通过驱动装置56的动力而旋转驱动。在连结轴92的一端侧设置有与输出轴91的前端侧连结的联轴器部92a。连接轴92插通支架82和遮光器83。另外,作为连结轴92的一端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的另一端侧插入卡合构件54c并以能够绕轴心旋转的方式卡合。
如图5所示,形成于基板51的槽78是联轴器部92a能够通过的槽宽。
切换装置57能够通过驱动装置56而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8所示,第一位置是容许从光源27朝向投光部46的照射光的通过且容许从受光部47朝向分光器28的反射光的通过的位置。换言之,是进行谷物G1的成分的测量的位置。在第一位置,缺口凹部83d位于与投光部46重叠的位置,照射光通过缺口凹部83d而朝向投光部46。另外,第一通过孔84以及第二通过孔83e位于与受光部47重叠的位置,反射光通过第二通过孔83e以及第一通过孔84而朝向入射部30。即,切换装置57的第一位置的状态是使反射光通过的通过状态。
第二位置是阻止照射光及反射光通过的位置。换言之,是不进行谷物G1的成分的测量的位置。第二位置例如是使缺口凹部83d、第一通过孔84及第二通过孔83e向第一位置的位置的相反侧旋转的位置。在第二位置,缺口凹部83d从投光部46脱离,向投光部46的光的照射被遮断。另外,第一通过孔84以及第二通过孔83e从受光部47脱离,朝向入射部30的反射光被遮断。即,切换装置57的第二位置的状态是遮断反射光的遮断状态。
第三位置用于波长校正时。如图9所示,在第三位置,第二缺口槽88与采光用开口93对应(一致)。采光用开口93是贯穿分隔光源27和分光器28的分隔壁98a而形成的孔。采光用开口93是用于将从光源27照射的光的一部分作为用于对测量物的分析结果进行修正的修正信息而取入分光器28的孔。在第三位置,朝向投光部46的照射光被遮光器83遮断。另外,光源27的光通过采光用开口93和第二缺口槽88碰到连结壁83c,在该连结壁83c上反射。反射的光通过波长校正用滤波器86入射到分光器28的入射部30。在波长校正处理中,将此时的分光器28的测量结果与预先测量的基准数据进行比较,检查波长是否存在偏移。如果波长偏移,则在适当状态下执行波长校正处理。
第四位置用于光量修正时。如图9所示,在第四位置,第一缺口槽87与采光用开口93对应(一致)。此时,朝向投光部46的照射光也被遮光器83遮断。另外,光源27的光通过采光用开口93和第一缺口槽87碰到连结壁83c,并在该连结壁83c上反射。反射的光通过参考滤波器85入射到分光器28的入射部30。在光量修正处理中,将此时的分光器28的测量结果与预先测量的初始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光源27的劣化状态,求出针对测量数据的修正计数。通过该修正计数,修正分光器28的测量结果。
切换装置57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状态是通过修正信息进行修正的修正状态。
如图5所示,测量装置9具有检测切换装置57(遮光器83)的原点位置的位置传感器73。位置传感器73例如通过检测缺口凹部83d的端缘来检测切换装置57的原点位置。基于该原点位置,驱动装置56被控制成使切换装置57停止在第一位置~第四位置的各位置。
如图10所示,测量装置9具有组装光源27、驱动装置56以及切换装置57的支承托架94。如图3所示,支承托架94收容于壳体26。
如图12、图13所示,支承托架94具有支承光源27的第一托架95、以及支承驱动装置56以及切换装置57的第二托架96。第一托架95安装于第三壁部31c(安装壁)。第二托架96设置于第一托架95。
如图12、图14所示,第一托架95具有基座部97和在一端侧设置有该基座部97的托架本体98。
如图15所示,基座部97经由固定板54固定于第三壁部31c(安装壁)。托架本体98形成为四方筒状(参照图14)。托架本体98的一端侧被基座部97闭塞,与该一端侧相反的一侧即另一端侧为开放状。在托架本体98内收容有光源27且在托架本体98上安装有光源27。换言之,托架本体98包围并支承光源27。
如图15所示,基座部97具有第一安装片97a、第二安装片97b以及连结板97c。第一安装片97a和第二安装片97b在第二方向X2隔开间隔地配置,并通过螺钉110固定于固定板54。连结板97c连结第一安装片97a和第二安装片97b,并且闭塞托架本体98的一端侧。
如图16所示,连结板97c具有投光用开口97d。投光用开口97d是贯穿连结板97c的孔。如图6、图8所示,投光用开口97d形成在与第五透孔54a对应的位置。因此,朝向投光部46照射的光源27的光通过投光用开口97d,并且通过第五透孔54a而到达投光部46。
如图14所示,托架本体98具有第一板部~第六板部98a~98f。如图16所示,第一板部98a从连结板97c的驱动装置56侧的端部朝向托架本体98的另一端侧延伸。第一板部98a是分隔光源27和分光器28的分隔壁(参照图6)。在分隔壁的连结板97c侧的端部形成有采光用开口93。
如图14所示,第二板部98b从隔壁98a的第二方向X2上的一端侧的缘部向与驱动装置56相反的一侧延伸。第三板部98c从分隔壁98a的第二方向X2上的另一端侧的缘部朝向与驱动装置56相反的一侧延伸。第四板部98d与分隔壁98a在第一方向X1上相向且将第二板部98b与第三板部98c连结。在第二板部98b上形成有贯穿该第二板部98b而形成的孔、即通气开口98g。在第三板部98c形成有贯穿该第三板部98c而形成的孔、即通气开口98h。在第四板部98d形成有贯穿该第四板部98d而形成的孔、即通气开口98i。
如图14、图15所示,第五板部98e设置在托架本体98的另一端侧且第二板部98b的端部。第五板部98e在第二方向X2且从第三板部98c朝向第二板部98b的方向上延伸。第六板部98f设置在托架本体98的另一端侧且第三板部98c的端部。第六板部98f在第二方向X2且从第二板部98b朝向第三板部98c的方向上延伸。
如图15所示,光源27安装于安装台99,该安装台99安装于托架本体98。安装台99具有安装托架99a和压板99b,光源27被压板99b按压并保持于安装托架99a。安装托架99a安装于第三板部98c及第四板部98d。安装台99在从光源27照射光的一侧具有保持件111。在保持件111上保持有使热难以向谷物G1传递的红外线截止滤波器112、使光扩散以使照射的光的强度均等的扩散滤波器113等。
如图12所示,第二托架96具有固定构件102和安装构件103。固定构件102(第二托架96)固定于托架本体98的另一端侧。安装构件103支承于固定构件102并安装有驱动装置56。
如图12、图17所示,固定构件102具有固定于托架本体98的另一端侧的固定部104、以及从固定部104向驱动装置56侧突出并固定有安装构件103的支承臂105。固定部104具有抵接壁104a、第一延伸壁104b、和第二延伸壁104c。抵接壁104a与第五板部98e及第六板部98f抵接并通过螺钉114等固定。在抵接壁104a形成有与托架本体98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开口106。连通开口106是贯穿抵接壁104a而形成的孔。在连通开口106的驱动装置56侧的缘部106a形成有将该缘部106a切掉而形成的缺口部106b。另外,抵接壁104a具有由贯穿抵接壁104a而形成的圆形的孔构成的第一安装孔104d和第二安装孔104e。第一安装孔104d和第二安装孔104e形成在抵接壁104a的驱动装置56侧的壁部104f。另外,第一安装孔104d和第二安装孔104e在第二方向X2上隔开间隔地形成。
第一延伸壁104b从抵接壁104a的第二板部98b侧的端部朝向基底部97延伸。第二延伸壁104c从抵接壁104a的第三板部98c侧的端部朝向基底部97延伸。
如图12、图17所示,支承臂105包括第一臂105a和相对于第一臂105a隔着驱动装置56设置在相反侧的第二臂105b。第一臂105a从第一延伸壁104b朝向驱动装置56侧延伸。第二臂105b从第二延伸壁104c朝向驱动装置56侧延伸。
如图12、图17所示,安装构件103具有支承壁107、第一连结壁108、和第二连结壁109。
支承壁107安装有驱动装置56的朝向第三壁部(安装壁)31c的一侧。支承壁107具有供驱动装置56的输出侧部位插通的开口部107a。传动轴58从驱动装置56经由开口部107a(支承壁107)突出而与切换装置57连结。
第一连结壁108将支承壁107与第一臂105a连结。第一连结壁108具有固定于第一臂105a的第一固定部位108a、和从第一固定部位108a延伸并与支承壁107连接,并且随着从第一固定部位108a朝向支承壁107而向驱动装置56侧移动的倾斜状的第一倾斜部位108b。
第二连结壁109将支承壁107与第二臂105b连结。第二连结壁109具有固定于第二臂105b的第二固定部位109a、和从第二固定部位109a延伸并与支承壁107连接,并且随着从第二固定部位109a朝向支承壁107而向驱动装置56侧移动的倾斜状的第二倾斜部位109b。
如图4所示,由于第二托架96的基板取出侧成为倾斜状(第一倾斜部位108b),因此在取出基板51时,能够避免基板51与第二托架(支承托架94)的接触,能够容易地进行基板51的取出。组装基板51时也同样。
如图14、图17所示,支承托架94具有调整采光用开口93的开口量的光量调整构件100。光量调整构件100由板材构成,具有安装板部100a和延伸板部100b。
在安装板部100a形成有贯穿该安装板部100a而形成的孔即第一长孔100c及第二长孔100d。第一长孔100c及第二长孔100d是在第二方向X2上较长的长孔,且在第二方向X2上隔开间隔而形成。安装板部100a重合在抵接壁104a的壁部104f上。第一长孔100c对应于第一安装孔104d,第二长孔100d对应于第二安装孔104e。通过插通第一长孔100c及第一安装孔104d的螺钉及插通第二长孔100d及第二安装孔104e的螺钉,将安装板部100a固定于壁部104f。另外,安装板部100a能够相对于托架本体98(分隔壁98a)在长孔的范围内沿第二方向X2进行位置调整。另外,安装板部100a能够从壳体本体31的开放侧(从上方)进行位置调整(参照图3)。因此,光量调整构件100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分隔壁98a在第二方向X2上进行位置调整。
如图16所示,延伸板部100b从安装板部100a朝向托架本体98的一端侧延伸。另外,延伸板部100b与分隔壁98a的驱动装置56侧的面重合。在延伸板部100b的延伸端部侧形成有朝向连结板97c弯曲的弯曲部100e。
如图18所示,在延伸板部100b的延伸端部侧形成有作为贯穿该延伸板部100b而形成的孔的调整孔101。调整孔101形成在与采光用开口93对应的位置。调整孔101具有第一缘部~第五缘部101a~101e。第一缘部101a是沿着第二方向X2的直线状的缘部。第二缘部101b是与第一缘部101a平行的直线状的缘部。第三缘部101c是将第一缘部101a和第二缘部101b的一端部彼此连接的缘部。第四缘部101d是从第一缘部101a的另一端部向与第二方向X2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缘部。第五缘部101e是将第二缘部101b与第四缘部101d连接的缘部,且是相对于第二方向X2倾斜的倾斜缘。另外,倾斜缘101e与采光用开口93平行地叠置。
根据上述结构,当在第二方向X2上对光量调整构件100进行位置调整时,倾斜缘101e在第二方向X2上移动。通过使倾斜缘101e在第二方向X2上移动,采光用开口93的开口量发生变化。由此,能够调整采光用开口93的开口量。因此,测量装置9相对于分隔壁98a设置成能够在第二方向X2上进行位置调整,具有通过在第二方向X2上进行位置调整来调整采光用开口93的开口量的光量调整构件100。
采光用开口93的开口量的调整能够通过从壳体本体31的开放侧对固定安装板部100a的螺钉进行松弛以及紧固来进行,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采光量的调整作业。
此外,为了调整采光用开口93的开口量,只要至少具有倾斜缘101e即可,倾斜缘101e也可以不是构成调整孔101的一部分的部位。即,也可以没有调整孔101。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对与光源27和分光器28的冷却构造相关的效果进行说明。
测量装置9具备向测量物(谷物G1)照射光的光源27、产生对光源27进行冷却的冷却风W1的冷却风扇42、以及对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且配置于冷却风W1流动的流通路43的分光器28。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冷却光源27的冷却风W1流动的流通路43配置分光器28,能够通过冷却风W1抑制漂浮在测量物的反射光的光路中的灰尘积存在该光路中。由此,能够使分光器28的检测适当。另外,能够利用对光源27进行冷却的冷却风W1来冷却分光器28。
另外,测量装置9具备收容光源27及分光器28的壳体26、和使反射光透过到壳体26内的受光部47,分光器28具有使透过了受光部47的反射光入射的入射部30,从冷却风扇42产生的冷却风能够在分光器的入射部侧流通。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冷却风W1抑制在分光器28的入射部30侧漂浮的灰尘积存在反射光的光路中。
另外,壳体26具有具有吸气口33的第一壁部31a和作为具有排气口35的壁部的、相对于第一壁部31a隔着光源27和分光器28设置在相反侧的第二壁部31b,冷却风扇42产生从吸气口33通过光源27和分光器28流向排气口35的冷却风W1。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从吸气口33向排气口35单向流动的冷却风W1高效地冷却光源27和分光器28,并且能够良好地抑制漂浮的灰尘积存在反射光的光路中。
另外,测量装置9具备使光源27的光透过的投光部46,壳体26具有作为连结第一壁部31a和第二壁部31b的壁部的、设置有受光部47和投光部46的第三壁部31c,光源27和分光器28在沿着与第三壁部31c平行的方向的方向、且横穿从吸气口33流向排气口35的冷却风W1的流通路43的方向上排列设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横穿冷却风W1的流通路43的方向上排列设置光源27和分光器28,能够高效地冷却光源27及分光器28。另外,由于光源27不会妨碍在分光器28的配置部分流动的冷却风W1的流动,因此能够良好地抑制漂浮的灰尘积存在反射光的光路中。
另外,冷却风扇42设置在光源27与排气口35之间,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外部气体的吸引和吸引的外部气体的排气。
另外,测量装置9具备:配置于流通路43,基于分光器28的检测信息,进行对测量物进行分析的运算处理的基板55;在遮断反射光的遮断状态和使反射光通过的通过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装置57;以及驱动切换装置57的驱动装置56,分光器28配置在切换装置57与驱动装置56之间,基板55具有夹设于驱动装置56与分光器28之间且安装分光器28的分光器安装部55d。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对光源27进行冷却的冷却风W1来冷却基板55。另外,通过在基板55上设置分光器安装部55d并在该分光器安装部安装分光器28,能够紧凑地构成测量装置9。
另外,基板55具有配置于光源27中的冷却风W1的上游侧的运算装置59。
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冷却运算装置59。
接下来,对与基板55、驱动装置56(第一装置)、切换装置57(可动装置、第二装置)、传动轴58(连结构件)的组装构造相关的效果进行说明。
基板搭载装置9具备:安装有电子构件的基板55;配置于基板55的一方的板面即第一板面55a侧的第一装置56;配置于基板55的第一板面55a的相反侧的板面即第二板面55b侧的第二装置57;以及连结第一装置56和第二装置57的连结构件58,基板55具有插通连结构件58并且向该基板55的外缘开放的槽78。
根据该结构,基板55具有供连结构件58插通的槽78,因此能够将该基板55设置于第一装置56与第二装置57之间。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基板搭载装置9。
另外,由于形成于基板55的槽78向该基板55的外缘开放,因此连结构件58能够沿着槽78从该槽78脱离。由此,在组装了第一装置56、第二装置57和连结构件58的状态下,能够将基板55从第一装置56与第二装置57之间卸下。
另外,槽78具有供连结构件58插通的第一槽部78a和从第一槽部78a到外缘形成为直线状且连结构件58能够通过的槽宽的第二槽部78b。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基板55从第一装置56与第二装置57之间的卸下以及基板55向第一装置56与第二装置57之间的配置。
另外,第一装置是驱动装置56,第二装置是由驱动装置56驱动的可动装置57,连结构件是将驱动装置56的动力向可动装置传递的传动轴58。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驱动装置56与从该驱动装置56经由传动轴58传递动力而被驱动的可动装置57之间配置基板55,并且能够从驱动装置56与可动装置57之间卸下基板55。
另外,基板搭载装置9具备向测量物(谷物G1)照射光的光源27,电子构件包括对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的分光器28、基于分光器28的检测信息对测量物进行分析的运算装置59、和向运算装置59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60,在基板55上安装有分光器28、运算装置59和电源装置60。
根据该结构,能够由一张基板形成安装分光器28、运算装置59以及电源装置60的基板55,能够紧凑地构成基板搭载装置9。
另外,基板55包括第一部位55c、从第一部位55c延伸设置且安装分光器28的第二部位55d、以及从第一部位55c向与第二部位55d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部位55e,槽78形成于第二部位55d与第三部位55e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单地形成配置于第一装置56与经由连结构件58与第一装置56连结的第二装置57之间且能够从第一装置56与第二装置57之间卸下的基板55。
接下来,对与光源27、驱动装置56以及切换装置57的支承构造相关的效果进行说明。
测量装置9具备:向测量物(谷物G1)照射光的光源27;对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的分光器28;在遮断反射光的遮断状态和使反射光通过的通过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装置57;驱动切换装置57的驱动装置56;组装光源27、驱动装置56以及切换装置57的支承托架94;以及收容支承托架94以及分光器28的壳体26。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将光源27、驱动装置56以及切换装置57组装于支承托架94而构成的组装体的状态下,将该组装体安装于壳体26。由此,能够实现光源27、驱动装置56以及切换装置57的组装的容易化。
另外,壳体26具有安装壁31c,支承托架94具有安装于安装壁31c并支承光源27的第一托架95、和设置于第一托架95并支承驱动装置56的第二托架96。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支承光源27的第一托架95上设置第二托架96,能够利用第一托架95支承驱动装置56。
另外,光源27和驱动装置56在沿着与安装壁31c平行的方向的第一方向X1上排列配置,第一托架95具有固定于安装壁31c的基座部97、以及一端侧设置有基座部97且包围并支承光源27的托架本体98,第二托架96固定于托架本体98的一端侧的相反侧即另一端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化支承托架94的构造。
另外,第二托架96具有固定于托架本体98的另一端侧的固定构件102、和支承于固定构件102且安装驱动装置56的安装构件103。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第二托架96的制作的容易化。
另外,固定构件102具有固定于托架本体98的另一端侧的固定部104、和从固定部104向驱动装置56侧突出并固定有安装构件103的支承臂105。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第二托架96的构造的简化。
另外,支承臂105包括第一臂105a和相对于第一臂105a隔着驱动装置56设置在相反侧的第二臂105b,安装构件103具有安装驱动装置56的朝向安装壁31c的一侧的支承壁107、将支承壁107与第一臂105a连结的第一连结壁108、和连结支承壁107和第二臂105b的第二连结壁109。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驱动装置56以及切换装置57牢固地支承于第二托架96。
另外,具备传动轴58,该传动轴58从驱动装置56经由支承壁107突出并与切换装置57连结且将驱动装置56的动力向切换装置57传递。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驱动装置56安装于支承壁107,能够将切换装置57组装于支承托架94,能够容易地进行切换装置57的组装。
另外,测量装置9具备使光源27的光透过的投光部46、使反射光透过到壳体26内的受光部47、以及安装于壳体26并固定投光部46以及受光部47的固定板54,该固定板54安装有支承托架94。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将投光部46和受光部47固定于壳体26的固定板54将支承托架94固定于壳体26,能够实现组装的容易化、构件的兼用化。
另外,壳体26具有安装支承托架94的安装壁31c,光源27和驱动装置56在沿着与安装壁31c平行的方向的第一方向X1上排列配置,支承托架94具有:分隔壁98a,分隔光源27和分光器28,且具有用于将从光源27照射的光的一部分作为用于修正测量物的分析的结果的修正信息而取入分光器28的采光用开口93;以及光量调整构件100,相对于分隔壁98a,在沿着与安装壁平行的方向的方向且与第一方向X1正交的第二方向X2上能够调整位置地设置,通过在第二方向X2上进行位置调整来调整采光用开口93的开口量。
根据该结构,通过光量调整构件100向第二方向X2的滑动,能够简单地进行采光用开口93的开口量的调整。
另外,光量调整构件100具有与采光用开口93平行地叠置、且相对于第二方向X2倾斜的倾斜缘101e。
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单地形成通过向第二方向X2的滑动来调整采光用开口93的开口量的光量调整构件100。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26 壳体
27 光源
28 分光器
30 入射部
31a 第一壁部
31b 第二壁部
31c 第三壁部
33 吸气口
35 排气口
42 冷却风扇
43 流通路
47 受光部
46 投光部
55 基板
55d 分光器安装部
56 驱动装置
57 切换装置
59 运算装置
G1 测量物(谷物)
W1 冷却风

Claims (22)

1.一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光源,向测量物照射光;
冷却风扇,产生对所述光源进行冷却的冷却风;以及
分光器,对所述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且配置于所述冷却风流动的流通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测量装置具备:
壳体,收容所述光源及分光器;以及
受光部,使所述反射光透过到所述壳体内,
所述分光器具有使透过了所述受光部的反射光入射的入射部,
从所述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能够在所述分光器的入射部侧流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部,具有吸气口;以及第二壁部,作为具有排气口的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壁部,隔着所述光源和分光器设置在相反侧,
所述冷却风扇产生从所述吸气口通过所述光源和分光器流向所述排气口的冷却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测量装置具备使所述光源的光透过的投光部,
所述壳体具有作为连结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的壁部且设置有所述受光部和所述投光部的第三壁部,
所述光源和所述分光器在沿着与所述第三壁部平行的方向的方向且横穿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排气口流动的所述冷却风的流通路的方向上排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排气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测量装置具备:
基板,配置于所述流通路,基于所述分光器的检测信息,进行对所述测量物进行分析的运算处理;
切换装置,在遮断所述反射光的遮断状态和使所述反射光通过的通过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切换装置,
所述分光器配置在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之间,
所述基板具有分光器安装部,所述分光器安装部夹设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分光器之间并安装有所述分光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具有配置在所述光源的所述冷却风的上游侧的运算装置。
8.一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光源,向测量物照射光;
分光器,对所述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
切换装置,在遮断所述反射光的遮断状态和使所述反射光通过的通过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切换装置;
支承托架,组装所述光源、所述驱动装置及切换装置;以及
壳体,收容所述支承托架及所述分光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安装壁,
所述支承托架具有:第一托架,安装于所述安装壁并支承所述光源;以及第二托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架并支承所述驱动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和所述驱动装置在沿着与所述安装壁平行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排列配置,
所述第一托架具有固定于所述安装壁的基座部、和一端侧设置有所述基座部且包围并支承所述光源的托架本体,
所述第二托架固定于托架本体的与所述一端侧相反的一侧即另一端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托架具有固定于所述托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侧的固定构件、和支承于所述固定构件且安装有所述驱动装置的安装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构件具有固定于所述托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侧的固定部、和从所述固定部向所述驱动装置侧突出且固定有所述安装构件的支承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臂包括第一臂和相对于所述第一臂隔着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相反侧的第二臂,
所述安装构件具有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的朝向所述安装壁的一侧的支承壁、连结所述支承壁和所述第一臂的第一连结壁、以及连结所述支承壁和所述第二臂的第二连结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测量装置具备传动轴,该传动轴从所述驱动装置经由所述支承壁突出并与所述切换装置连结,且将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向所述切换装置传递。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测量装置具备:
投光部,使所述光源的光透过;
受光部,使所述反射光透过到壳体内;以及
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投光部以及所述受光部,且安装有所述支承托架。
16.根据权利要求8~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安装所述支承托架的安装壁,
所述光源和所述驱动装置在沿着与所述安装壁平行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排列配置,
所述支承托架具有:
分隔壁,分隔所述光源与所述分光器,所述分隔壁具有采光用开口,该采光用开口用于将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的一部分作为用于对所述测量物的分析的结果进行修正的修正信息而取入所述分光器;以及
光量调整构件,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分隔壁能够在沿着与所述安装壁平行的方向的方向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来调整所述采光用开口的开口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量调整构件具有倾斜缘,该倾斜缘与所述采光用开口平行地叠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
18.一种基板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基板搭载装置具备:
基板,安装有电子构件;
第一装置,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一方的板面即第一板面侧;
第二装置,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一板面相反侧的板面、即第二板面侧;以及
连结构件,将所述第一装置与所述第二装置连结,
所述基板具有供所述连结构件插通并且在该基板的外缘开放的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板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具有:供所述连结构件插通的第一槽部;以及从所述第一槽部到所述外缘形成为直线状且所述连结构件能够通过的槽宽的第二槽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基板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置是驱动装置,
所述第二装置是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的可动装置,
所述连结构件是将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向所述可动装置传递的传动轴。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基板搭载装置具备向测量物照射光的光源,
所述电子构件包括:对所述测量物的反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的分光器;基于所述分光器的检测信息对所述测量物进行分析的运算装置;以及向所述运算装置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
在所述基板上安装有所述分光器、所述运算装置以及所述电源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包括第一部位、从所述第一部位延伸设置且安装有所述分光器的第二部位、以及从所述第一部位向与所述第二部位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部位,
所述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位与所述第三部位之间。
CN201880042514.XA 2018-06-12 2018-06-12 测量装置及基板搭载装置 Active CN1108322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2434 WO2019239489A1 (ja) 2018-06-12 2018-06-12 測定装置及び基板搭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2290A true CN110832290A (zh) 2020-02-21
CN110832290B CN110832290B (zh) 2022-03-25

Family

ID=6884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2514.XA Active CN110832290B (zh) 2018-06-12 2018-06-12 测量装置及基板搭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2290B (zh)
PH (1) PH12020550084A1 (zh)
WO (1) WO20192394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7900A (zh) * 2020-11-10 2020-12-18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高能激光光束质量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4466A (zh) * 2007-06-12 2008-12-17 上海欣茂仪器有限公司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S20100141941A1 (en) * 2007-06-08 2010-06-10 Spectro Analytical Instruments Gmbh Optical spectrometer element having non-spherical mirrors
CN106461545A (zh) * 2014-10-15 2017-02-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光学式谷粒评价装置及具备所述光学式谷粒评价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CN207439921U (zh) * 2017-11-01 2018-06-01 天津市再鸿新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分光光度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6315A4 (en) * 2000-02-03 2004-07-28 Hamamatsu Photonics Kk NON-VULNERING OPTICAL AND BIOLOGICAL MEASURING INSTRUMENT, DEVICE FOR RETAINING A MEASURED POR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077767B2 (ja) * 2003-06-06 2008-04-23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農産物非破壊品質判定装置
US9222893B2 (en) * 2008-10-09 2015-12-29 Opal Producers Australia Limited Modifi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grading of gemston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1941A1 (en) * 2007-06-08 2010-06-10 Spectro Analytical Instruments Gmbh Optical spectrometer element having non-spherical mirrors
CN101324466A (zh) * 2007-06-12 2008-12-17 上海欣茂仪器有限公司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CN106461545A (zh) * 2014-10-15 2017-02-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光学式谷粒评价装置及具备所述光学式谷粒评价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CN207439921U (zh) * 2017-11-01 2018-06-01 天津市再鸿新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分光光度计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7900A (zh) * 2020-11-10 2020-12-18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高能激光光束质量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2290B (zh) 2022-03-25
WO2019239489A1 (ja) 2019-12-19
PH12020550084A1 (en) 2020-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7296B2 (en) Optical grain evaluation device and combine harvester provided with optical grain evaluation device
AU776035B2 (en) Integrated optics probe for spectral analysis
CN1184467C (zh) 谷物质量监测仪
CN110832290B (zh) 测量装置及基板搭载装置
US7316322B2 (en) Quality evaluation apparatus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JP2003510560A (ja) 分光分析用内蔵型光学ブロック
JP7034604B2 (ja) 測定装置
JP5973400B2 (ja) 光学式穀粒評価装置及び光学式穀粒評価装置を装備したコンバイン
JP6789879B2 (ja) 測定装置
JP6779831B2 (ja) 基板搭載装置
JP6452652B2 (ja) 光学式穀粒評価装置
JP5973399B2 (ja) 光学式穀粒評価装置及び光学式穀粒評価装置を装備したコンバイン
JP2004264130A (ja) 品質評価装置及び品質計測用設備
JP2004191353A (ja) 内部品質評価装置
JP2023137889A (ja) 穀物成分センサ及び穀物成分分析装置
JP4312123B2 (ja) 分光分析装置用の投光装置
JP3923018B2 (ja) 果菜類の品質評価装置
JP4322185B2 (ja) 分光分析装置用の受光装置
EP4090944A1 (e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optical properties of an object
JP2003287496A (ja) 分光分析装置
JP2004191352A (ja) 内部品質評価用の受光装置及び内部品質評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